请欣赏诗意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诗意文章1:劳动的诗意
文/马从春
劳动,是有着浓浓的诗意的。小时候,爷爷在田里干活,我在一旁玩耍。我问爷爷:“干活累吗?”爷爷笑答:“不累,劳动里有诗意呢。”我不信,要他说原因。他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不是诗意吗?”
爷爷曾经做过村里的私塾先生,熟读四书五经,古文造诣颇深。孩提时代,懵懂无知,我只知道劳动就是干活,干活一定累人,哪里有什么诗意可言?可是爷爷说,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最幸福。年幼的我遵照他的话,帮他摘地里的豆子,然后运回家。当看着满满一大篮子的豆子时,尽管我已经汗流满面,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喜悦。终于,我尝到了劳动的快乐。
海子肯定是知道劳动的诗意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他的名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的几句,我不知道诗人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但我确定,他是了解劳动的幸福的。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只有亲身从事过相关劳动的人,才能够写出这样的句子。
宋代诗人范成大也是喜欢劳动的诗意的。他在《四时田园杂兴》里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乡村的大忙时节,男耕女织,日夜操劳,就连孩子也在学着种瓜,可是诗人并不觉得劳动是一种苦累,写得活泼轻松,极富生活情趣。
我的朋友朱三,从小害怕干活。那时候的乡下,没有农业机械,农活全凭手工,每到农忙,孩子也要帮忙。朱三放学回家,他爸叫他劳动,他不干,说我还要看书呢。对于希望孩子跳出农门的农民来说,看书是一件大事,所以朱三一说这话,他爸就不吱声了。后来,朱三真的考上大学,进了城。有一天,他见到我,说:“我在城里过腻了,啥时候咱还回到乡下,搞二亩地,喂几头羊,那种劳动真舒坦。”如此这般,想来他已经真正知晓乡村劳动的诗意了。
人类学家说,劳动促进了古猿的大脑形成和直立行走,进而创造了人类,历史学家说,人类的辉煌文明,全都是劳动结出的硕果。我没有那么专业,可是我知道,如果我一天不写文章,不在电脑前用手指敲击键盘而劳动,就会浑身不自在。就像我那已经八十岁的乡下奶奶,她仍然下地干活,仍然侍弄着牲口,她告诉我,人,活着,就得劳动。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未经诗人同意,我想冒昧地加上一句,可以构成一幅更加完整动人的画卷,“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并且诗意地劳动着”。
诗意文章2:诗意的栖居
文/陈晨
轮船缓缓地离开了吴淞码头,往公海方向驶去。大约一个小时后,来到一片碧蓝的海面上。
站在甲板上远眺,呈现在眼前是一片让人震撼的蓝色,透明而单纯,清凉而温润,深邃而辽远。海水荡漾起粼粼的波浪,似乎有一串串美妙的音符从海面上弹跳出来,无限温柔,又无限悠远,不由得让人深深呼吸,深深陶醉。斯情斯景,瞬间疗愈了逝者家属失去亲人的痛苦,转而为亲人能在这里最后栖居而感到欣慰。
海葬仪式开始了。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全体家属起立、鞠躬、默哀,与回归自然的亲人告别。也许是因着这一片海景作了背景,告别现场的氛围是庄严肃穆的,又是哀而不伤,安详宁静的。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家属把骨灰和黄白相间的菊花花瓣一起,送入特制的操作管道。如同一声如释重负的叹息,又如同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抵达目的地后轻抒的欢喜,骨灰沿着管道一节节抵达碧蓝的大海深处,最后只有轻盈的菊花花瓣在海面上飞舞。
送别了逝去的亲人后,轮船开始回航。开了很久,还能看见那条黄白相间的菊花花带,在蓝色的海面上翩翩起舞,圣洁而美丽,宁静而安详。那是无数个逝者在挥舞着双手向亲人告别,遥遥地喊着:“别了,珍重,等着与你们重逢。”
诗意文章3:诗意菊花绽清秋
文/黄卿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如元稹诗中所说,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时节,百花凋零。唯有菊花独立寒秋,傲然绽放。你看,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菊花不与百花争艳的孤傲清高的特性,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东晋诗人陶渊明对菊花的偏爱更是到了痴迷的境界。房前屋后菊丛环绕,饮菊花酒,写菊花诗。秋菊盈园、松菊犹存、芳菊开林耀、秋菊有佳色等等诗句,都说明他对菊花的钟爱。秋高气爽之时,诗人畅饮之后,步出房门,悠悠然行至院子东墙的篱笆,俯身采摘盛开的菊花,闭眼轻嗅它的芬芳。猛然抬头,郁郁葱葱的南山瞬间便扑入视线中,让诗人无比畅快,脱口而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青山为邻,有美酒做伴,有菊花为友,诗人的隐居生活多么闲适惬意!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这首《不第后赋菊》诗中的菊花与陶渊明笔下与世无争的菊花截然不同。“黄巢笔下的菊花是豪情万丈,斗志昂扬的。花如其人,读此诗,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其中“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更是语调斩截,气势凌厉。这些石破天惊、走雷挟电的诗句,像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黄巢的两首咏菊诗都公认的霸气。听,“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多么自信,多么充满挑战力!
古代社会有重阳赏菊的习俗,而“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此重阳节的菊花也常常触动游子的情思。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诗人暮年漂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正值深秋,巫山草木摇落,白露为霜,一片萧瑟凄凉。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浪涌,天翻地覆。诗人面对如此阴晦萧森之景,心中澎湃起忧思阵阵。诗人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度绽放,而自己归家依然遥遥无期,不禁黯然落泪。
赏菊而动离情的还有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群玉的“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李嘉佑的“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等等。睹物而思人,见景而生情是所有多愁又多情的文人骚客的共性。
“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菊花各有特色,有的秀丽淡雅,有的鲜艳夺目,有的昂首挺胸……深秋时节傲霜怒放,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看!大的像团团彩球,小的像盏盏花灯。那一团团一簇簇的菊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多么迷人,多么耀眼,多么令人赞叹!
诗意文章4:诗意地过国庆
文/何龙飞
国庆,举国同庆的美好节日。我以自己的方式过国庆,过出了诗意。
在家里过国庆,把国庆过成激宕、磅礴的诗。饮食上,来个大手笔。到超市、农贸市场选购回鸡、鸭、鱼或猪肉,拿出自家冰柜里储备的好食材解冻,烧火烹、煮、炒出色香味美的佳肴。端上桌,潇洒家人的视觉、嗅觉、味觉,直至灵魂也陶醉。再举杯共祝祖国的华诞,遂将过节气氛营造到极致;要是遇上大阅兵等盛事,我则发动家人守候在电视机旁,观军队之威武,叹武器之先进,赞军事之日新月异,激发我们爱党、爱国、爱军的热情;晚上的文艺晚会更是不容错过,我们共享一场文化盛宴。
不忘写作过国庆,一首首小诗便是节日的贺礼。秋高气爽,正是写作的好时节。我打开电脑,敲打键盘,把灵感化作文字,写出一篇篇文章,权当对国庆的礼赞。即便是一首顺口溜或打油诗或精美的小诗,也是对我思想情感的宣泄、对当今盛世的歌颂。
逛书城过国庆,别有一番诗意。这些年来,只要国庆一到,逛书城便是必修课。我扫描着书架上的新书,看到书名别致的书,就心生好奇,不由自主地拿起新书,闻着书香,买书的欲望油然而生。再下定决心,掏腰包,实现夙愿,定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实在不买,就站或坐在地上,静下心来读书,为自己充电。于是,我沉浸在书的意境里,感动在书的情节里,佩服在作者的匠心独运里。长期以来,我践行着“收入再少也要买书,时间再紧也要读书”的朴素真理,义无返顾地在书中寻觅着“颜如玉”、“黄金屋”,以富有我的精神世界,倍添我生活的诗意。
给亲人、朋友送祝福,这样的国庆过得有意义、有诗意。父母远在老家,坚守着根据地,过着苦累并快乐着的生活。作为儿子的我虽然因故不能回去看望二老,但会拨通父母的电话,表达亲切的问候与诚挚的祝福;没有其他安排,就带领家人回归老家,欢度国庆,共享天伦之乐。当父亲老白干下肚情不自禁地忆苦思甜时,我便跟着回想起昔日苦难的岁月,倍加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天南海北的朋友是我的宝贵财富,我会发送一条条短信,真诚地祝愿其国庆快乐,以诠释友谊地久天长的真谛。来而不往非礼也。收到朋友们的节日祝福,我的心里乐开了花,荡起阵阵诗意的涟漪。
外出旅行过国庆也颇有诗意。国庆是小长假,怎样过得更有韵味?我与家人商量好后,呼朋引伴地到茶山竹海感受《十面埋伏》的荡气回肠、扣人心弦,到野生动物园饱览动物们可爱的风采,到都江堰、青城山领略山清水秀与人杰地灵,到九寨沟、黄龙目睹大好河山的秀美与灵性,到若尔盖感悟草原的辽阔与藏民的风情。一路辛苦劳累,也一路谈笑风生;一路山山水水,也一路诗情画意,自是乐在其中,情意绵绵,那才叫爽呢!
不经意间,今年国庆到了。我早已做好盘算,依然会过得洒脱自如,过得惬意充实,过得有滋有味。
诗意文章5:诗意南瓜
文/青衫
某日和朋友小聚,点餐的时候菜单上有一道“金丝翡翠汤”,忽然想起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于是点了一份尝尝。待服务员端上来一看,原来就是一锅南瓜汤。不过看着可不是家里常做的那样,而是丝丝金黄漂浮着,吃一口爽滑清香,还有淡淡的甜。
对南瓜我不陌生,从小吃到大,它朴实淳厚的性格,像极了凡俗的日子,亦菜亦饭。
在母亲眼里,凡俗的日子里做出的都是凡俗的菜,一个南瓜,不是加个土豆炖汤喝,就是切成丝炒着吃,顶好一点就是做成南瓜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被我们几个当成甜点吃。生活好点了以后,南瓜被切成方方正正的大块,和切成薄片的五花肉一起上锅蒸,南瓜的清香和肉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乐融融,绝对有种小富即安的美好感觉。
南瓜的品种很多,有一种金黄色外表的小南瓜,个头不大,模样好看,叫“日本南瓜”。不过我最喜欢吃的还是那种外表挂了一层白霜的土南瓜,表面丑陋,切开却是一片金黄,俗话说“歪瓜裂枣”,越是表面“疤瘌”多的瓜越甜蜜,心里美的典范。
如今生活好了,南瓜在我家厨房却依然是常客。被大鱼大肉弄腻了胃口,吃上几块清蒸南瓜,清爽怡人;一杯富有情调的甜品南瓜奶昔,浪漫了某个午后黄昏。
除了食用之外,南瓜还担负着一份“美”意。田园小院,房檐下放着几个大大小小的南瓜,这院落就生动了。和南瓜真是有不解之缘,嫁了一个爱画画的老公后,每买回南瓜,他都要拿到书房摆上几天,或写意,或白描地画上几幅方交与我做汤羹。
喜欢摆弄文字的我,始终有一颗浪漫的“少女心”,南瓜在我心里,永远都是那架载着灰姑娘奔向幸福的南瓜马车。无数个充满幻想的日子里,盼来了骑着一辆“除了铃不响剩下哪都响”的破旧自行车的老公,不过我还是毫不犹豫地跳了上去,因为我相信爱好艺术的他,一定能带给我如南瓜一般甘甜的精神生活。
诗意文章6:诗意中秋
文/泥人
一
古诗意中押韵出的一轮幽思,照我于秋之深处。
不是李白举杯相邀的那轮,那轮孤傲与豪放,已从樽中跌落江心;也不是东坡的那轮悲欢与离合,婵娟的月华,映我妻儿酣甜的笑靥;而李后主小楼上的那份凄凉,也早被昨夜东风吹落。
是从白日的喧嚣中沉淀出的一轮静谧,以悠然之态,摆脱平仄的束缚。清亮的温柔,就从我肌肤间缓缓滑过。
今夜,暗香浮动,成熟的果实高挂苍穹。我就坐在亲人的睡梦里,伸开手掌,感受一份安甜的生活。
二
今夜,我与故乡只是一首诗的距离。喧嚣的唐诗,拥挤的宋词,请为我闪开一条道,我要沿一条月光的河流,划向芳香流动的桂丛。
秋的中间,日子有些斑斓。你这轮母爱的清辉,今夜可否借你纤白的手,洗一洗我陈旧的生活,让我情感的衣衫,重新鲜艳?
中秋月下,孑然独行的人,心中充满柔情蜜意。夜之深处,我且与一个清朗的梦,作一场诗意的长谈,让你那些明亮的话语,照亮所有流浪的心情。
三
一直在季节的深处阴晴圆缺,而今夜,如此明亮。
照亮一份相思,照亮一个游子的乡愁,更照亮汉语的天空,和一个诗人五千年来平平仄仄的行走。
是最晶莹的一滴泪,是传说里最圆满的情节与结局。是牙根处最甜的滋味与酸痛,是头顶上最清凉也是最温暖的眺望。
一直在心的最深处阴晴圆缺,今夜,圆着,一个民族的情结;亮着,人类的向往。
诗意文章7:诗意地栖居……
文/龚保彦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一天天增多,树木一天天减少,五花八门广告牌铺天盖地占领了街头巷尾,浓重的商业气息几乎包围了我们,各种噪音和车辆排出的尾气整天充斥我们耳鼻,我们生存和生活的空间越来越拥挤,也越来越纷繁驳杂、喧嚣吵闹……
那种空灵飘逸、清新自然、情趣盎然的诗意正在一天天减少、一点点消失,我们感到多么的枯燥和乏味呀!……
寻找诗意,拥有诗意,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和天性。
诗意是一种浪漫情怀,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文化氛围,是一种至乐至美的生存意趣……
诗意又像春雨、和风、阳光,是生命的润滑剂和养料。
它能让沉重化为轻松,让平凡化为神奇,让枯燥化为雅趣,让庸俗变得崇高,还能让苦难透出希望的亮光……
古今中外,一生寻找诗意、追求诗意,并充分享受诗意的人很多,他们在为我们留下许许多多诗意地生活的佳话的同时,还给我们创造了无以数计而又光辉灿烂的诗意产品,成为芸芸众生享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唐代的李白,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仗剑远游,亲历了祖国许多名山大川,开阔了眼界和胸襟,捕捉到了很多诗歌创作的素材,写出了一首首既脍炙人口、又诗意盎然的名篇佳作。“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写尽了薄暮笼罩绿树层林时一个女子盼夫快归的愁情忧绪。“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勾划出了一幅气势多么磅礴的雪野山川图。诗圣杜甫,一生虽然穷困潦倒、落魄失意,但他仍不畏艰辛,没有被各种困难压倒,始终以一种昂扬向上的情怀,在苦难中寻找着诗意,创作着一首首堪称史诗的佳作。“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阳春三月众多佳丽在长安水边踏青赏春、嬉戏游乐的场面。“两个黄鹂鸣垂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涂染了一幅鸟鸣深树、白鹭翔天的美好画面。
晋代的陶渊明,在饱尝了黑暗的封建官场辛酸滋味后,干脆辞官归里,耕几亩薄田,傍一段篱墙,住一椽茅屋,过起处处充满诗意的自耕自食、乐而忘忧的田园生活。
这种生活使他的人生走向了另一种辉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他诗意地生活和劳动的准确写照,也是他彼时彼地寻找到了生活和劳动的诗意,在诗意中栖居的具体体现。
英国大散文家赫兹里特和李白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旅游的人,他在世时写下了大量在全世界都有着广泛读者的游记散文。他认为旅游是一种寻找诗意、享受诗意的最好形式。
他在他的《论旅游》这篇著名的文章中写道:“旅游最好不要带任何人,只消带一本书孤身前往,与大自然为伴,随心而行,随意而停,无拘无束。天黑时,随便在野外哪个乡村旅店投宿,偎着一盏孤灯看《新爱洛綺思》,喝雪利酒,以书下酒,最为快乐。”
当今世界德国著名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曼先生所演奏的那些曾经风靡全世界的钢琴曲,我认为是一个音乐极致。
因为他用钢琴把音乐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诗意,诠释并表达得精准传神、淋漓尽致。
任何一个人听到他演奏的《秋日私语》这首曲子,谁不会立即就被它瞬间带进果实金黄、黄叶飘落、秋风冉冉的无边无际的秋的诗意中啊?并品尝着秋的色、秋的味、秋的意韵,深情陶醉,乐而忘返……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这句话不仅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也概括了我们人类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寻找诗意、追求诗意、希望诗意时时处处与自己相伴的天性,还反映了我们人类普遍所持有的一种人生态度和乐观向上的浪漫情怀。
诗意除了自然存在的,如蕉楼夜雨,驼走大漠,深巷杏花,小桥流水等等外,更多的是一种人工创造的氛围和景观,如花木盆景,园林假山,廊桥长汀,喷泉彩灯等。
人们在像古今中外名人那样,追求和寻找自然诗意的同时,用自身聪明才智创造诗意,为自己生存生活环境构筑或淡雅,或清丽,或浓艳,或婉约,或朦脓,或含蓄的诗意,也不失为一种“诗意地栖居”的最佳方式。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现代人大都终日处在一种紧张和忙碌之中,身体疲惫,精神困倦,心绪烦躁,甚至食欲不振等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需要诗意,用它来滋润我们的生命,用它来抚慰我们的灵魂,用它来壮我们的行色,让它伴我们远行,使我们的生命更加旺盛,从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诗意文章8:所谓的诗意
文/拉姆之歌
有一年去爬山,那座山很高。一路上,石级很陡很长。人站在下面,抬头一望,长吸一口气的同时,往往就是一种绝望的感觉。那时候肠胃刚恢复过来,身体不是很棒,走着走着就掉队了。导游告诉我,只有一条道,所以不怕迷路的,掉队了也无所谓,他们会在前面等我。那次出去的时间恰逢旅游淡季,人很少很少,一路上很安静,这正是我喜欢的。我一向自诩爬山很不错,可是那次我爬着爬着就气喘如牛,胸口发痛,太阳穴一股一股的跳,有点缺氧了。也是啊,海拔一千多,缺氧很正常。爬一会就歇上一会,歇息的差不多了再继续爬。转过一个弯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矮胖的女人,背了一个大大的背篼,在前面不远处走着。高高的青山在女人的左边,右边是一道深深的山谷,山谷里有溪流,活泼泼的溪水顺着山谷的走势,欢快的蹦跳着,偶尔有鸟声在青山上响起。如果说,这是幅静的风景画的话,这个女人的身影,让这道风景变得有了动感。跟在女人背后,我突然就有一种诗意的感觉,就像我们偶尔自己被自己感动一样。
走到一个平坦处,那个女人和我一起歇下来。我看到女人的背篼里边装了一些副食和饮料,猜想她多半是做生意的吧?女人长相很一般,矮矮胖胖,皮肤很黑很糙,但她的眼睛很让我有点吃惊。那一双小眼睛里边似乎汪着一滴水,滚着滚着好像就要掉下来一样。我告诉她我诗意的感受,以及一个游人对于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___这些一般都会让本地人很受用,谁不说俺家乡好呢。
女人只是笑了笑,说她在靠近山顶的地方开了一个小卖部,靠着这个小卖部维持生计。卖的东西都是她自己下山去背回来的,因为老公前些年出了车祸,让一个富裕的家庭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两个孩子要上学,最后只好开了这个小卖部。如果不靠这个小卖部,他们一家人就无法生存。隔上几天,她就得下山一趟。她叹了口气,说哪有什么诗意,只是不这样走上一遭就得饿肚皮。那时候我突然有种惭愧的感觉,我空着手走都那样吃力,更不用说她还背着那么多东西。原来我所谓的诗意,其实只不过是一种虚伪罢了。这样,我故意和那个女人分手了,让她先走,不过临走之前,我花十块钱买了她两瓶矿泉水,这样也好减轻她一点负担。
一年深秋时节,和一群朋友登青城后山。那时候的青城山看上去真美,绿意盎然,偶尔还有一棵金黄的银杏点缀其间。青山伴着溪流,小雨里,慢慢的踏着石级而行,新鲜的空气让人忍不住想要放声高歌。山道上,遇到几个背木工,穿着棕丝背心,背上一个背夹,上面绑着长形的木料,看上去很新鲜。背木工缓缓移动,拐角的地方他们往往很小心,因为背上的木料很长,需要一些平衡技巧。路上,我们追上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背木工,身材矮小,黑黑的脸上汗珠滚滚,老远就听到他气喘如牛的声音,胸腔里似乎有风箱在拉着。我们猜想他多半有什么毛病吧?看他爬石级是那样的艰难,似乎双腿都在发抖,速度比起同行的也是慢了许多。走在他后边的刘老师,看他在爬很陡的石级时,还主动扶了一下,害怕他有什么意外。背木工感激的谢了,歇气的时候,告诉我们,家里还得靠他挣钱呢!因为儿子要结婚,还要很多钱,所以他不得不出来挣这份钱。这样背一天,能够挣到一百多块。唉,这样的身体,还出来挣这种钱,万一有什么意外--我的心突然就颤抖了。那时候,我的心里充满悲哀,原来我所谓的诗意,其实不过是一种虚伪罢了。
今年八月,实在热得出奇。坐在办公室里,把空调开到二十四度,关着窗户开着门,我背对门口,时常都能感觉背上有汗水一股一股的流下来。从办公室走出去,外面的热浪一下子能够把人跌一跟头。
八月底的一天,和老公孩子回乡下,帮公公婆婆晒稻谷。婆婆看到我,脸色很有点不好看。我低头瞧了瞧自己的打扮,回去的时候我还故意穿了长的打底裤、一件长纱衣,腰上束了一根腰带,戴着墨镜,穿了高跟鞋。也许是婆婆看到我这个打扮,很有点城里女人的洋盘吧,所以有点看不惯。我换了布鞋,墨镜肯定要戴着,因为眼睛动过手术,害怕强光。头上戴了一顶斗笠,自嘲倒像一个钓鱼翁了。
田野里,稻谷已经收割完了。整个的田野看上去很空旷,平原的辽阔让思绪很容易走的很远。一直很喜欢这种田野,稻草垛零星的堆在田头,一些稻草还立在田里,稻茬很新鲜。一些果树和房屋倒成了田野上的点缀,偶尔有狗从路上悠闲的走过。如果悠闲的漫步在这样的田野,倒是很美的事情。
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把收割机收好的稻谷从田里运到公路上,打开袋子,摊开晒上。装着稻谷的编织袋鼓鼓囊囊的堆在田头,公公骑了老年车来装运。老公是主要的劳力,婆婆力气很大,也是很好的劳力,只有我,力气很小,只能帮着抬一下罢了。老年车在稻田里需要从后边推一下,要不上坡很困难。一趟趟的搬上车,搬下车,打开袋口,摊开稻谷……终于把稻谷晒上了。就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可是却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呆在太阳底下,很快大家就热得受不了。我把温度计扔在院子里的稻谷上,隔了几分钟,取上来一看,四十八度!天哪,气象台的预测怎么回事?恐怕没有哪个气象台敢预报这个数字吧?我感觉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汗水在背上痒痒的流着,就像一条蠕动的小虫一样。脸早已是通红,眼睛也有点睁不开,太阳穴跳的很快。我们一家三口手上都打起了水泡,我的手还破了皮,很痛,一个红色大疤痕很刺眼,脚背也奇痒无比。被热辣辣的阳光浸泡着,感觉时间就像胶着了一般,心想怎么过的那样慢呢?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赶快到晚上,回家好好冲上一个澡,缩进空调屋里,读读书。唉,我就干了这么一点事情,就这么点事情,都已经有种绝望的感觉,那,已经六十多岁的公公婆婆,一辈子都在和农活打交道,他们不知道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那时候再回头去看整个田野,突然觉得我所谓的诗意,其实只不过是一种虚伪罢了。
我们经常说人还是要吃点苦为好,感受苦难也许并不失为好事情。有时候,远远地观望,也许苦难里的人影有种诗意之美。可是当你真正在苦难里泡着的时候,所谓的诗意,也许只是一种虚伪罢了。感受苦难,没问题,但是长久在苦难里浸泡,恐怕没人会愿意吧?
诗意文章9:诗意的秋
文/李忠元
走过了春,经历了夏,终于迎来了醉人的秋。
秋是美丽的,绝不缺少诗情画意,随便抽取一个节点,哪怕是一轮明月,都能平分一段秋。
但秋是多愁善感的,它是一首诗,字里行间五味杂陈,爱诗的人也需细品,才能读懂它的内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秋有几多离愁别绪,统统都在秋天皎洁的明月里。
是啊,难得的中秋朗月下,一家人团团圆圆,围坐在一方桌子边,手持一块月饼,饮茶赏月,该是多么诗意的事啊!
但秋也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时候,这份离情别意让秋诗意而伤感。
秋的诗意不只在明月里,更在丰收的田野里。
秋风会变魔术,他就像一个无比高明的画家,用时间的魔手拂过田野,田野立马就被她染成了一片金黄,田野一派丰收景象。仿佛喝了季节酝酿的一杯老酒,秋一下子就醉了,一溜歪斜地舞蹈,红了高粱的脸蛋,笑弯了稻谷的蛮腰。
丰收了,丰收了,在丰收的这杯甜酒里,种田的老把式醉得一塌糊涂。老汉弯下腰,手里的镰刀一挥,庄稼就无比温顺地成了他的战利品。
终于,挥镰的老汉累了,停下手,伸直了腰板,抽下腰间的手巾,俘获粮食一般,收获额上细密晶莹的汗珠。
身前的稻谷在这一瞬偷空站稳了脚跟,伸出不再摇晃的脖颈,平铺成一块黄澄澄的地毯。饱满的籽粒虽然还猫在稻壳里,却不忘调皮地眨着眼睛,卖弄秋波。
望着满眼的金黄,挥镰的老汉喜上眉梢,脸上的褶皱顿时没了秩序,怒放成一朵醉人的菊!
远处,树上的叶子金灿灿的,黄得更是诱人,清风一吹,幻化成一只只好看的蝴蝶,飘飘然,在空中翩翩起舞。
两只缠绵的鸟雀,时而在飞舞的落叶间盘旋,争相觅食,时而在洒满余晖的枝头逗趣,醉意啁啾!
渐凉的秋意里,秋蝉也抓住季节的裤腿儿,声嘶力竭地鸣唱,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弄丢了这诗意的秋!
路边,一丛丛菊花开满枝头,斗秋风,炫红颜。
迁徙的候鸟一路啁啾,穿过天高云淡。
雁阵声声,掠过脉脉斜阳余晖,吟咏的还是一首千年绝唱。
秋天不只是丰收,秋天的壮美到处都有。
诗意的秋,到处是诗意!
诗意文章10:诗意清明
文/冯小林
清明,为什么总是薄雾蒙蒙,细雨霏霏?为什么又是远山含羞,近水含媚?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人间四月天,一切都活泛起来。沉睡在地底的小草,被一场场的细雨唤醒了,睁开惺忪的睡眼,新奇地望着田野。荠菜、马兰头、马齿苋等野菜也偷偷地钻了出来,顶着一个个绿茵茵的梦。几阵料峭的寒风过后,阳光便暖暖地洒了下来。迎春花、梅花、玉兰花、樱花,渐次绽放了笑脸,抒写了一个个快乐的音符。花儿吐露的芳香,犹如打开了瓶塞的酒,清新,纯正,甘醇。徜徉在花海中,令人禁不住也想将自己开成一朵花,融入到和煦的春天里。
小河因着雨水的充沛慢慢地涨了,粼粼漾漾,潺潺地流向远方,宛如一轴徐徐展开的画卷,意境幽深邈远。岸边柳树的腰身更柔了,模拟着风的姿势,撩拨了绿波盈盈的河水,氤氲的水气,梦幻一般迷醉着行人的眼。调皮的小鸟总是把圆润的啁啾,挂在树枝上,任其悠悠荡荡。毛茸茸的雏鸡,灵动活泼,如一首首诗词的韵脚,镶嵌在乡村的田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时节,祭祖扫墓是乡间少不了的活动。跟着家里的长辈,带着黄纸、冥币和锡箔,走过窄窄的田埂,绕过弯弯的渠道,穿过青青的竹园,我们来到了先祖的墓地。
先祖长眠的坡地,是我们熟悉的地方。我们的前辈把祖先堆成一个圆圆的土包,如一只只倒扣的瓷碗,覆盖在岁月的深处,清静,寂寥,历经无数风雨,斑驳的外表被不断修复,而那人永远鲜活地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其实,我们与祖先的距离,就是一抔土或者一层板的厚度。只是,咫尺,已是天涯!春雷早已惊醒了世间生物,为何不能惊醒沉睡的祖先?原来一抔土、一层板的厚度,已是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在坟前,我们一声声动情的呼唤,我们焚烧的一张张纸钱,我的泪水,无声地滑落下来,伴着清明的烟雨,滴进深黄色的土里。那些燃烧后的纸灰,如纷纷扬扬的白色蝴蝶,在空中飞舞,流连。清明是集中宣泄思念的日子,我们的怀想,何止祭奠时的一张张纸钱!更多的思念,我们让蜜蜂带去了,让炊烟带去了,让白云带去了。
很多的祖先,静静地睡在历史的一隅。坟里坟外,掰不开的是亲情,割不断的是血缘。我知道,我的根,在这里!光阴的脚步匆匆,渐渐地,我已青春不再,华发早生。百年之后,我也将埋进一个隆起的坟茔,而我的慰藉,已经清晰地呈现,淹没在弥漫的花香里。
默默无语的田野里,望着先祖的栖息地,我在思忖;隔世的雾,洗尘的雨,是否专为这寻根的人而生?清明飘洒的雨雾,是不是在提示我们要注意洗涤尘土和污秽?扫墓,是因为想念,因为感恩,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向善向上的过程。我们不仅要扫去逝者坟墓上的尘埃,尤为重要的是,还要经常打扫自身灵魂里的尘埃,令生命回望自然,让心灵重归童真,找到内心世界自在的安宁和清明,奔向白居易所说“心田洒扫静无尘”的清纯境界。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初春季节,万物复苏,风光旖旎,人们结伴出行,郊游踏青,感受着生命的愉悦。而祭奠死者,庄严肃穆,安宁静默。祭奠与郊游,一沉痛,一活跃,反差较大。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先辈们将如此矛盾的两项活动统一安排在清明,今天已经不得而知。也许,是想让生与死相协调,相和谐,令死者“清”,让生者“明”:死者长已矣,生者当自强!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作为自然生命的一种炫美景观,与山水一样融进了远古的音韵和幽美的诗意。在传承文明的过程中,我们既祭奠先祖,也郊游踏青,于依稀的泪光中,于明媚的春光中,仿佛看到了人生的迤逦与岁月的流逝,生命如流水一样,始终奔流不息!
诗意文章11:冬的诗意
文/老虾米110
过了立冬,我就盼。
盼什么呢?盼下雪,大大的雪,像棉花一样,洁白,柔软,落在身上、脸颊,有点像婴儿的皮肤跟你亲近。
雪,不是一片一片,而是一团一团,从天空掉下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把雪看成“席”和“手”,说的有些夸张(诗人嘛),但在我的印象中,燕山的(过去)雪,确实比现在的雪还是“大”了许多。
一看下雪了,我们小孩子更“欢实”。尤其男孩,穿着漏肉的破棉袄棉裤,在雪地上跑老跑去。
堆雪人是高雅的,在城市里。在乡村,打雪仗才是我们最喜欢的。有“阵地战”、有“游击战”,机灵一些的大孩子还打“埋伏”和“偷袭”——专门欺负比他们小的男孩女孩。
小孩子是打阵地战。我们把“炮弹”(雪团)攒足了,指挥官一吹口哨,就开始打起来。“地利人和”,打雪仗也是如此。有“地利人和”的一方,等阵地战打的差不多(“炮弹”快没了),指挥官就叫一声:“进攻!”打败的一方,四方逃窜,跑得慢的该倒霉了,胜利者将他按倒在地,抓起雪团,塞在你的脖子里,还有裤裆……
“逮兔子”也是我最喜欢干的事。“逮”就是“追赶”,追赶兔子。下雪时,过了四五天,兔子饿极了,就出来找东西吃。冬天可吃的东西本来很少,就有一点麦苗,我就去麦地里去找兔子。我叫一声:“花子,跟我走!”“花子”是我狗的名字。
“花子”走在前,我在后,低头看是不是有兔子脚印。下雪后,兔子脚印很清晰。“花子”低头嗅着,突然听到“花子”的叫声,我手拿一米多长的木棍,跟在“花子”后面追。我看见兔子,它跑得很慢,雪深到我的膝盖,兔子一跳一跳地跑着,很快没了影子,它跑到哪里去了?啊哦——它躲在雪堆里。“花子”嗅觉很灵敏,兔子是跑不掉的!
下雪后还有一件事——逮“家雀儿”(音:“俏儿”)——麻雀在我们老家叫“家雀儿”。
找到麦场(或者在宽敞一些的院子),清除掉直径一米左右的雪堆,洒些肤麦或者小米,用三十米多长的绳子拴着一个小木棍,支撑筛子,就等家雀儿钻进来找食吃,看着有四五个家雀儿低头吃着,用手一拉绳子——筛子就把家雀儿罩在里面。傻家雀儿疯了一样在里面乱飞,还是飞不出来……
“小寒大寒,又到一年。”
“过年”是小孩子最期盼的。“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闺女要花,小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老太婆要个新棉袄……”除夕晚上,我二姐拿出新做的褂子,给我的破棉袄罩上,这就是“新”了。我父亲发给我几颗“麻里子”(就是比较大一点鞭炮)、摔炮,我就出去找同伴去玩。
“四几子”(小名)最淘气,什么馊主意都由他去。印象最深的,他拉了一泡屎,用“麻里子”插在屎里面,放在马瘸子的窗外台上,让我们去点,“乓”地一声,后果可知……“瘸子”那顿骂呀,我们都已经逃之夭夭了。
初一起的很早,给长辈们拜年。我家从大大爷、二大爷到老叔,父辈一共九位,还有不少哥哥嫂子(叔伯),拜年是很辛苦的,要跪倒磕头的。磕头我也愿意,一年就这么一次,何况还有“压岁钱”。拜年后,我们每个人(小伙伴)高兴的合不拢嘴,摸摸裤袋,里面总要有三五块钱。记得我最多裤袋里有十三块,变成财主了……
日子“像剃头刀一样快”,我现在土埋到脖子上了,童年冬天的记忆,还像昨天一样。“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河水永远不会倒流,“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现在有“时间隧道”,可以“穿”到几百年几千年,这只不过幻想,在电影、电视剧里。我的想象力比电影电视剧还会“想象”,我走进“时间隧道”,已经回到六十年代啦……
诗意文章12:诗意青春,我们自己做主
文/云水鹤
人生四季,风景各异,人生的画卷我们自己来恣意描摹涂画。走过天真的童年,经历快乐的少年,不知不觉,我们一脚踏入了青春的门槛。
从四五岁开始,我们就走在读书求学的路上。对于读书,对于学校生活,我们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我认为,我现在的求学生活充满着诗意和快乐,我已走过的青春岁月就如春山之花。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着一种同样的生活,但单调的生活也有五彩斑斓。
清晨,窗外小鸟的清脆叫声刚刚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接着,嘹亮的起床号声就打破了校园的宁静。校园里渐渐沸腾起来,我们一天紧张而又快乐的学习生活在晨鸟的啼叫声中开始了。
漱口,洗脸,简单梳理一下头发,一番手忙脚乱之后,我们来到了操场。在新鲜的空气里,我们做操跑步,舒张臂膀。我们心里非常清楚,强健的体魄是我们成功求学的根本保障。
白天晚上的学习时间,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聆听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我们在知识的天地里徜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的青春岁月非常有限,但知识的海洋却浩瀚无涯,我们怎能游戏人生,虚度年华?我们诵读唐诗宋词,我们格物致知。让人文思想浸润我们的心田、让科学光芒照亮我们心灵的天空。
有哲人说过,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他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把教室当成我们的梦工厂。每天我们都与圣贤见面,我们文明修养的精神刻度日日上升。修齐治平的理想种子早已撒播在我们的心田,它们现在已长成棵棵幼苗,就让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把它们来浇灌培育,让它们快快长高长大。
书山有路,我们以勤奋为径;学海无涯,我们把刻苦作舟。通过学习钻研,科学原理我们懂了,公式定理我们会了。演绎推理是我们手中的常备武器,考试检测我们一点都不害怕,我们的学习成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运用,那是我们的最大快乐。今天我们是祖国大地上的幼苗,明天我们将成为建筑中华宏伟大厦的柱梁。
我们每天除了接受文化知识的洗礼,我们还接受美学艺术的熏陶。音乐,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绘画,让我们感受美的意境;舞蹈,让我们享受快乐动感;书法,让我们领略到了汉字的灵动之美。“校园之声”的广播节目传递了我们青春理想的美好声音,彰显了我们青春追求的无穷力量。
在春风里,我们看花儿开放;在突然到来的夏雨中,我们感受丝丝清凉;在如水泻地的朗朗秋月下,我们沉思默想;在冬天洁白的雪地上,我们走出通向远方的路;在校园里的林荫道上,我们看天边流云,看夕阳西下;在美丽的荷塘边,我们品绿荷红花;在幽静的竹林里,我们听啁啾鸟音……我们也许会有理想求索路上的困惑,也许会有青春情感萌动的烦恼,但我们的青春生活既如优美的诗歌,又如绚丽的图画。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不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岁月如水,光阴易逝。正值花季的学子们,莫负春光,莫负青春好年华。我们的诗意青春我们自己来做主,我们应当好好写下我们诗意人生的青春篇章,我们的青春诗行应当刻写在祖国的辽阔大地上。
诗意文章13:诗意元宵节
文/王永清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最富有诗意的节日。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把元宵节的夜色装点得精美绝伦,摇曳生姿。历代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许多元宵诗,读之别有韵味。
观灯是元宵节的重头戏。南宋词人辛弃疾有一阕写元宵的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词中生动地描绘了元宵佳节满城花灯,满街游人,通宵歌舞的热闹情景。
描写灯节盛况的诗词还有很多,唐朝苏味道的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宋代朱淑贞的“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清代何景明的“已见炬如千树列,更看灯似百花开。”……写的都是元宵之夜展灯、观灯的欢乐情景和美好祝愿。
元宵节,自然要吃元宵。南宋姜夔曾对此作过生动的描写:“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的元宵,真让人垂涎欲滴了。
元宵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古代少女平时不出闺门,元宵节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识相恋的机会,诗词中有不少这方面的描写。《生查子·元夕》写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诗人把一对恋人在元宵节约会的甜蜜和惆怅写得美妙绝伦、余味无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谓是元宵节诗词中的千古绝句,不知感动了多少心怀爱意的年轻人。
和诗词相比,元宵节的歌谣,则更通俗生动。某年元宵,宋徽宗一边赏灯,一边赐酒。某少妇喝完酒,拿走了一只金杯,被人发现,押到徽宗面前。少妇急中生智,口占一阕《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舞,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宋徽宗一听,原来是怕她的丈夫误会,点头微笑,竟赐了她那只金杯。
又是一年元宵节,“火树银花不夜天”,千百年来,元宵诗篇为元宵节增添了无限光彩,构成了饶有雅趣的特色中国年。
诗意文章14:满城花香 诗意流淌
文/李艳霞
遥远的大唐,洛城的春天,一朵朵倾城的牡丹在诗仙的笔下怒放。“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洛阳城中的赏花客乘着宝马香车,在洛阳桥上缓缓而行。阵阵春风从洛阳东面飘来,把花香送到了洛阳西。
杜子美吟道:“今我不乐思洛阳,身欲奋飞病在床。”他大半生漂泊异乡,生活拮据,可他始终想着洛阳。这两句诗向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他曾经于某一个春天,在洛阳度过流离人生中的一段快乐时光。当他漂泊异乡,卧于病榻上,被病痛和忧愁折磨时,想起洛阳便欲振翅奋飞,立刻飞向牡丹之乡。
白居易在58岁那年的春天回到洛阳,并在龙门香山寺长期居住。他写了很多歌咏洛阳和牡丹的诗,他的“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与诗仙太白“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形成鲜明对比。贵妃和西施一肥一瘦,同为绝代美人,两位诗人虽各有偏爱,但都宠爱牡丹,在国色天香的牡丹面前成了知音。
这座牡丹城,聚集了古今多少目光。一首首千古丽句,写尽绝世的繁华锦绣,却写不尽洛城千百年的光景丽天。如今的洛阳城,满城花香,满城笑语欢歌,更让人向往、沉醉。
4月的洛阳,是花的海洋。老洛阳的美,在唐风宋韵中氤氲;新洛阳的美,在新世纪的画卷中更加多姿。新老糅合之美,开成了一朵更加美丽的牡丹,倾城一笑,便醉了全世界。
诗意文章15:寻觅诗意
文/编客
生命本是一次孤独的旅行,尽管身外南来北往,人潮拥挤,但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你走属于你自己的道路,我的灵魂只能踽踽独行。路人总是行色匆匆,天空似乎也疲惫得不见一丝云色,我的心里却静静流淌着来自灵魂深处的孤独之曲,我和你一起行走在匆匆的都市,一起淹没在如潮的人群。
面对短暂而脆弱的生命,任何人都没有悲观的权利;但是,只要清醒而认真地活着,始终无法抗拒这份来自灵魂深处的孤独和忧伤。李清照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所以常常聆听到孤独之曲,感应到忧伤的主题。面对喧嚣的繁华,热烈的烟火,有时她会觉得自己如置身事外的异客生人,没有属于她的热闹,也没有属于她的忧伤。她的忧伤也曾轻触这同样陌生的红尘,就像一粒渺小的石子投入千古以来安详静默的湖水,泛不起一丝涟漪。可那无人能懂的忧伤,就像生命力极为顽强的种子,在她的灵魂深处如此倔强地生长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遥远的时空,竟传来如此熟悉亲切的呼唤,震颤了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俗世里多少男儿肆意狂饮,一醉方休,又有几人能品出“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无奈之情?俗人在酒里喝出的是放纵或逃避,词人却品出人生朝来寒雨晚来风的凄凉。俗世里多少女子手捧鲜花,人面桃花相映红,又有几人能在花谢之时泪眼问花,滋生“憔悴损”的哀怜之意?俗人只见花的娇艳明丽,词人却懂花的落寞悲情。红尘中多少细雨轻洒,惹来抱怨牢骚无数,词人却听出了万千悲愁,“怎一个愁字了得”?“点点滴滴”的细雨只弄湿了俗人的衣裳,却湿透了词人的心,也悄然淋湿了我的心。
李清照是奇女子,她竟如此懂我。我虽不是女子,但我也能懂她。我们有着相似的忧伤,渴盼着寻觅着能够超越忧伤的诗意。
这份相似的忧伤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也无“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颓废?更非“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的虚无。反而恰恰是因为把生命看得雅致,看得诗意,才会如此冷清地忧伤。
这份忧伤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分凄美地苏醒,冷香袭人。只有在这一时分,你暂时忘却了生活的负累,倾听到了自己最真切的心跳,也飘逸出一缕缕难以抑制的伤感。似乎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该是这样平淡凡庸,自己的青春也不该在这样的烦琐中悄然而逝。你不愿沦陷却又似乎无力超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打开窗子,凝望着这沉沉的夜色,你的灵魂会生出“浩浩乎如凭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寒意。
人间“多少事”,无从诉说,欲诉也无人能懂,只能让人“欲说还休”。就这样从忧伤走向了孤独,在孤独中展开了寻觅诗意的旅程。因为只有诗意的生存才能淡化并超脱这份忧伤和孤独,给灵魂一个安稳宁静的家园。
诗意给我眼睛以灵性,让我从草长莺飞里看到沧海桑田、岁月流转,从夏花秋叶里读出生之灿烂、死之静美。诗意给我的心灵以豁达,让我坐观云卷云舒,笑看潮起潮落,把沧海横流的狂暴弹奏成春风化雨的和谐;让我即使迷失在最荒凉的沙漠,也能驰骋梦想,放飞希望,找到生命的绿洲。
在诗意的生存中,我们肩上承受着人生的负累,心里却敞开花开花谢的风景;我们遭遇到“屋漏偏逢连夜雨”的重创,还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前景;我们的心被刺得伤痕累累,还能点燃一盏心灯,用坚强的微笑缝缝补补,让爱涅 重生。就如此刻的我,身处寒气袭人的季节,依然含着微笑相信:有一种真爱正在某个温暖的角落静静地守候着我,像一朵洁净纯美的白莲花,温柔地绽放着……
寻觅诗意的旅途自然是孤独冷清的,正是这份冷清孤独让我聆听到李清照远古的呼唤。她在忧伤孤独中寻觅到诗意,又在诗意中继续美丽地忧伤着、孤独着,而我在这冷清的寻觅中竟不觉冷清了。
诗意文章16:树屋梦
文/丁汀
早就对树屋有过诗意般的憧憬,也梦幻般地想象过在树屋里的惬意:晨曦初开,踏上蜿蜒着高大香樟树的木梯,悠然地拾级而上;绿色的草坪,白墙黛瓦,葱茏果树,藤蔓花草尽收眼底;推开樟叶掩映的原木门扉,似乎回归到了山顶洞人的栖居;撩开白色的纱帘,一张炭化木的书桌和靠椅沐浴在斑驳迷离的旭光中;泡上一杯放了中国炼乳的德国格兰特黑咖啡,已够醉人的香气中,夹杂着草木浓郁的沁香;随着一支烟的燃起,情绪开始燃烧,想象开始腾挪,于是,猛然扑向书桌,挥笔在纸质稿纸上写下又一个新篇章的感怀;写累了,倚靠在布草软垫上,耳闻绿叶沙沙和着鸡啼鸟鸣的合唱,眼观蓝天白云,鼻管里流动着香樟叶的清香,既可打盹歇息,又可恣意幻想……
自从3年前有了一亩地小院,飘浮的憧憬似乎有了渐渐清晰的轮廓。小院西南侧有2棵相距5米、胸径均达35厘米的10年生香樟树,经年的生长,冠如华盖,虬枝丛生,几经自己爬树修剪,已形成树冠离地面约五六米高的疏朗造型,留出梯次空间的原意,是想让樟树下的果树及蔬果地可以更好地通风、采光。
一日,2位左右贴隔壁的邻居来品茗聊天,一位曾经是做大宾馆装潢的老总,一位是退休前在建工单位的工程师。那位工程师指着2棵香樟树不无感概:“换到我院里,可以建个树屋”,而后,不无讪讪然地说:“我院里只有一棵,难做成!”装潢老总也慨然承诺提供树屋专门结构件的咨询。我闻之怦然心动!
尽管年逾花甲,早过了容易冲动的年纪,但近邻建树屋的提议,一下子击中了我多年寻梦的兴奋点。半梦半醒之余,我豁然开朗,并付之行动,为建树屋做准备:丈量具体尺寸,上网收集树屋图片,甚至草图设计符合自己想象的屋型,十分认真地做完先期思想准备之后,想在微信群里寻求能否实施“树屋梦”的可能性,并试图确定一个最佳施工方案;同时,通过朋友的论证来坚定自己将梦幻变为现实的信心。
“有人建议:可在小院2棵树之间建个树屋,各路亲们大神能否助我最佳方案?”加了导语的实景照片发出后,果然引起了广泛的不同反响,朋党意见大致可归纳为三大阵营:一,力挺派。鼓励并愿提供实际帮助,其中有个现在自己玩房车的中学同学表示鼎力相助,更多赞同者希望尽快实施;二,茫然派。大多是30岁左右的城市白领,有的还不知树屋为何物,发问我:树屋不是吊床吧?还得用梯子爬上去?弄得我哭笑不得;三,反对派。大多是至爱亲朋,意见各异:有位老总朋友从安全角度计;有位挚友坦言小院布局已较满,不适合;有的直言建成后维护艰难,使用率不高,不实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我历来喜欢逆向思维,认定要做一次的“树屋梦”,通过微信群咨询会,利弊得失的综合分析,决定扬长避短,重点以安全第一考量施工方案;至于布局和屋型,主观倾向于以小巧的中国式园林为模板。
“树屋之梦”的雏形随着思考的成熟愈发清晰,常常被这个梦的萌动和缓缓落地而搅动得夜不能寐。
人生有限,有梦就赶紧做一回吧,省得来世再吃后悔药。告诉你:我早些时就收集了不少长短不一的原木树干,一旦自然干化成材之日,或许就是实施树屋梦想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