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散文

请欣赏风筝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风筝的散文1:风筝飞春

文/孙凤山

此时,我像绳线一样坚守着风筝,在春光里穿行。风筝和我互相牵引着,可以听蓝天说话,可以听白云唱歌,高傲地掠过春风的尾巴,飞翔。柔软的天空,就在我们的欢乐和和谐里,长出了我们的坚强。我脚下的春,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淳朴的风情民俗演绎得有滋有味。哦,就像幸福一样,春已经不浅了,可还是被我们和我们的风筝们无限地拉长。

不错,风筝是从春秋战国时期飞来的。穿越时空,是风筝的秉性。太轻的风筝会没有牵挂,太重的风筝无法超越自己。比起鲁班的竹质风筝,墨翟的木质风筝有点分量,不仅挂着智慧和文明的雏形,还挂着一个叫做起源的故事。是的,一根绳线牵引着中国的发明,穿透历史风云,翻飞在文化的天空,飞翔了2000多年。飘来了,飘来了,各种动物形状的风筝,张开本能的欲望,向着春的深处劲飞;飘来了,飘来了,各种色彩的风筝,向着欢乐的方向腾飞。每个风筝都是一个圣物,上面不仅悬挂着苍茫、豪放和悠闲,还伸延着无限的盎然春意。牵引或者被牵引,脚下都会有宽度,目光都会有高度。平凡的风筝,都会有一个伟大的高度,一如我们的人生。是的,伟大存在于平凡之中,高级存在于简单之中,卓越存在于古老之中,惊奇存在于常见之中。风筝飞春,飞就的是我们的平凡么?

一只风筝就是一个方向。风筝钟情春天。因为春天为万事万物寻觅舞台,为每个方向寻觅路径。每只风筝下,都是驰骋的舞台。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选择绽放,还是选择躲避,一如放风筝。亘古以来,放风筝一直是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与其说放飞的是风筝,毋宁说放飞的是人们的向往。绳线是有长度的,但快乐的人生是没有边际的。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樊篱。不是么?从隋唐开始,风筝还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宋代开始,风筝成为军事作战的武器。

风筝痴情春天。在春光下穿行的人,无论如何都能到达静止的目标。从年到年,风筝除旧布新,飞越所有的沧桑,刷新所有的向往,承接所有的收获。从心到心,风筝飞越隔阂,压缩所有的距离,挥洒所有的温暖,衔接所有的和谐。从美到美,风筝飞越温馨,连接所有的景致,憧憬所有的未来,点燃所有的希望。是啊,风筝占领天空,拥有一切,并把一切给了我们。

风筝飞春。进入春天,一个人的理想会高于一切,就像灵魂高于生命一样。风筝能让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有舞台就好好演一个角色,没舞台就静静的做名观众。为了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让我们把理想的风筝从春天放飞。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那么,给我一只风筝呢?只要给我一腔热忱,想不放飞理想,都难。殊不知,在世界的历史中,每一伟大而高贵的时刻都是某种热忱的胜利。

风筝的散文2:把梦想写在风筝上

文/邝群英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读过的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休息日,看看伏案写作业的女儿,就想让孩子出去放放风筝,感受一下春光美。于是我说,“咱们去田野放风筝吧?”

孩子高兴地跳了起来,并主动备上饮料、水果、干粮。我骑上电车,带着孩子,带上风筝,就出发了,一路疾驰,小城被我们远远地甩在身后。春风拂面,我和女儿的衣袖在风中翩翩飘扬,女儿禁不住,吟咏了一句“忙趁东风放纸鸢”。大路两边是碧绿的麦田,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风的怀抱里肆意地撒着娇。路边的草儿青青,还有那些不知名的花朵,也欢喜地探出头来。小河的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微微波澜。我们就在小河边的曲径小路上停了下来,一边是小河,一边是麦田,女儿停在一朵黄色的六瓣花朵面前,把鼻子凑过去,说了一句:“好香,真美!”

然后从电车后备箱里把风筝拿了出来。风筝是一只漂亮的大雁。女儿用手抚摸着大雁,突发奇想地对我说:“妈妈,我把我的梦想,写在大雁的翅膀上,尽情放飞。”

我微笑着响应,“说到我心窝里了,你有梦想,妈妈也有梦想。你的梦想写在大雁的左翅膀上,妈妈的梦想写在大雁的右翅膀上,让我们的梦想一起放飞。”

于是我从包里掏出一杆水笔递给女儿,女儿把风筝垫在我的包上面,用心写着七个字“一个出色的老师”。写完笑着把笔递给我,我写着的是:“真正的自由撰稿人。”

我们母女俩写过梦想,相视微微一笑,彼此为对方祝福,就忙着放飞。她把风筝线放出来一段,拽住风筝就跑,眼看着飞起来了,但稍后就往下降了,最后拖在了地面上。我看着她放风筝的方法不对,就说得把风筝线放长一些,于是让我托着风筝,女儿拉着风筝线,慢慢地跑着。接着,女儿左手拉着风筝线,右手拽着风筝线,轻轻地用手顿着,两手一前一后,侧着身,一路小跑,慢慢地风筝就飞起来了。风筝越飞越高,看着自己的风筝在空中飞翔,女儿虽然累得满头是汗,但是她显得无比快乐。女儿的笑脸红扑扑的,在阳光的映照下,像朵娇艳的迎春花。

女儿说:“妈妈,我们的梦想与春风亲吻,经过了天空的洗礼,一定能实现,对不?”

我微笑着点点头。是的,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我们俩的梦想就会像这风筝一样,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风筝的散文3:风筝是春天的翅膀

文/谢祺相

工作之余,一家老小来到空旷处放放风筝,既是非常有益的户外活动,也是放飞心灵的真情表达。阳光明媚和风习习的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机。

我第一次放风筝时还没有上学,那时看到邻居小哥哥在放风筝,是一个漂亮的金鱼风筝,我在一旁羡慕不已,跟他一起跑着跳着。我想让他把风筝借给我放一会,可是他很小气,就是不让我碰他的宝贝风筝,气得我眼泪都下来了。回家后我缠着父亲,让他也给我买一个风筝,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亲既心疼我又很为难。后来父亲决定自己动手做风筝,先是找来竹子劈成竹篾,然后扎好框架,又用旧报纸糊在上面。那次父亲做了两个最简单的风筝,一个是三角形,一个是五角星,风筝做好后,我很是失望,因为跟邻居漂亮的风筝根本没发比。父亲见我不高兴,用毛笔在风筝上写上我的名字,告诉我,风筝飞上天去,就是我在飞,比那个金鱼有意义得多。听了父亲的话,我才破涕为笑,和父亲拿着风筝去放,看着自己的名字在天空高高飞翔,我真的感觉好像自己在飞,这成了我童年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前年曾有幸去山东潍坊旅游,正值国际风筝节期间,不仅见识到了风筝世界的炫丽繁杂,也体验了“世界风筝之都”的魅力。满眼都是五颜六色的风筝,满耳都是人们看到美丽风筝的惊呼。游览期间,参加了规模宏大的开幕式和放飞仪式,参观了风筝博物馆,了解了风筝的历史和文化。但最精彩的还是来自世界各地风筝高手的比赛,那哪里是在放风筝,那些风筝的美丽、庞大、以及选手精湛的放飞技巧,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那完全是一场精彩的艺术表演,让我们在风筝面前忘记了自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这首诗,描绘了春意盎然的放风筝情景,这才是最惬意的生活。风筝本是民间的艺术,也是百姓所喜爱的活动,趁着这和煦的春风,让我们都参与到放风筝的行列,让春天飞动起来,同时放飞我们的梦想,放飞快乐的心情。

风筝的散文4:那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文/肖恪

来昆明了,看过好多次风筝。

几乎每次都是步行回住处。南屏街是必经由的。次数多了,总觉得经常看到风筝。风筝高高地飞,远远地飞,掌控风筝线轮的主人总在碧鸡坊一侧站着,悠然惬意,几分自得喜色也观察得出。也总会有游人驻足仰望,行经的路人时而也举头望望,不明就理的过路人,看到别人抬头向高空望着,也总会随着仰望人的方向抬头看去,有时还会伸出一只手放在额上,有时是阳光在那个方向,有时是限于视力远近,需要遮上一遮,好拢住眼力,以看得清楚明白些。

后来,到了南屏街的天空,也总会抬头望望,看看有没有风筝。

碧鸡坊是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势欲腾飞,气势雄伟,与她结构相当、相隔约数十米的是金马坊。金马在东,碧鸡为西。相传,太阳将落未落,余辉照射到西边的碧鸡坊,倒影投在东面的街上,这时,月亮又刚从东方升起,月光照在金马坊,银光闪闪,倒影投到西面街上,两个影子,渐移渐近,最终交接到一起,互相辉映,从而出现“金碧辉煌”的奇观。据说,这是由地球、月球、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才出现的。而这样的角度关系,六十年才会有一次。

风筝里有一些美好的童年,每次经由南屏街总会不自觉地抬头望望,也许我以为我的目光接触到了风筝,会穿越时间,那样,就可以看到当年一起放风筝的小伙伴,自由自在的,在平旷的田间,大脚大脚地踩着田里的草子,跑啊跑啊的,比赛哪个的飞得高放得远……

草子,是我们家乡方言,学名叫“紫云英”。水稻快收割了,在田里撒上紫云英,来年春天,它长大了,嫩的部分收割回家,用砍猪草用的菜刀铡得细细的,放到院坝里一个坑中,撒上很多很多的盐,这样可以放得久一些,就不用天天去到山上找猪草了,可以隔一天去一次了,余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做点别的农活。割剩下来老一些的,及它长在土里的根,田里当肥料用,是一种很好的肥料。

紫云英也可以摘回家吵着吃,味道很好,但不能吃得太多。我小时候就迫着爷爷为我吵了一回。在我们那,草子是喂猪和当肥料用的,几乎没人吃,我也一直以为不能吃。后来,一次爷爷说起以前粮食不够吃的年代的事(爷爷常常给我讲以前的事,讲灾年荒年的为多。我那时经常吃不完饭,剩下很多。)说到了他们当时吃的东西时就有说了紫云英。当时,爷爷正在弄饭,我在灶口坐着给爷爷烧火。爷爷说草子可以吃,我惊讶后,就缠着爷爷给我做一次。爷爷说,现在家里没有。我说,我去后面田里摘一点。爷爷家屋后右侧小路走上五十来米有我家的水稻田,那里成片成片的,绿油油的。我跑去家门时,爷爷让我挑嫩的摘,还让我多摘点。我不停往菜篮子里压,压满了,这才回家。结果,经过爷爷二次摘选,一炒后,就只有一小盘了。我问爷爷,爷爷说,你摘得不够嫩,也不能多吃,再一个是,草子很松,看着多,一经过火炒,会缩去很多水分,所以就少了。菜篮子,是爷爷自己编织的,用缠在纸箱上固定纸箱用的塑料条编的。爷爷奶奶开了个小卖铺,卖一些山里人用的生活用品,要进货,就会有纸箱子,这个菜篮子花了很多纸箱子。

我的第一支风筝,就是爷爷给我做的。

爷爷有一把破篾刀,爷爷经常用它。破好的篾条,爷爷就用来编箩筐,编撮箕。留下自家用的,其余的赶集时就拿去卖。

爷爷做的风筝,是用四根篾条搭成骨架,骨架用奶奶缝衣物用的黑棉线系住的,有时也用白棉线。风筝的身体,爷爷给我二毛钱让我自己去买回来的大张白纸做的。把骨架和白纸粘住在一起的,是爷爷自己做的浆糊。风筝线轮是爷爷用四根小木头做的,像谷子进仓前抽去空壳谷子用的“风檫”柄,但又有点小小区别。一般的线轮,放线的时候很快,收线时就得一只手挽着,慢吞吞的。爷爷做的这个线轮,有两个手柄,放收都很快,尤其是收线的时候,两只手分别握住两端的手柄,不停地快速转动,风筝线就不停地绕回了线轮。也有一个不好点,手转动快了,转动久了,会累,有酸酸的感觉。不过,比起一般的单柄线轮说来,那是可以忽略了的。后来,大学时班上组织放风筝活动,我就深受其累,收了好长时间才把线一圈圈绕回线轮上。那个线轮是塑料的,又小,绕一圈完全忽略不计,我放得又很远,线轮上已经没多余的了,这样一圈一圈缠回,若不是女友说拿回去做纪念,我就扯断线让它飞了,任凭它自由游走。

爷爷给我做了一次风筝后,我就自己做了。有时候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做,有时候是好几个人一起在谁家院坝上做。自己做自己的,偶有不清楚了,也会说上几句。起先,我们做的风筝都是纸做的,放到空中收回时,风筝总会润润的。要上学,我们就放学后再聚拢在一起放,比赛哪个的远哪个的高,往往玩到花很大眼力才看得见天上的风筝了,才依依不舍慢吞吞地收线,这时,收回来风筝往往会有一点点润润的。我们放风筝不拘三月三那一天,我们很早就起始放了,只要有风,我们就放,往往放一两个月。甚而天公不作美,没风,我们也放,这时,我们就跑到开阔些的地方,一边跑一边放。不能快跑,跑快了,风筝骨架受不住,往后曲折得厉害了,不但飞不上天,反会一个咕咚直栽下地来。

稻田还没耕犁的,我们就选中成片成片有稻田的地方,跑跑停停,然后再倒退地走走,看着风筝在天上飞,如此多次,直到风筝飞得很高,停住不动依然会高高地飞。我们就坐在田滕上,看着风筝,小脚不住地抖动,很自豪的样子。因为,照例,是会有一些技艺不高的小伙伴是奈何跑了很久也放不飞天的。跑跑停停,再倒退着走的另一个原因,山区再平坦,也是相对的,每一块稻田和另一块稻田相差的高低,有的有大人高,这些得注意看,绕开它们。估摸自己可以跳下去的,可以跳下去,接着再跑再走再停,直到下一个田坎,直到风筝真正飞上了天。

我有一次,洋洋得意自己风筝飞得最远,不想,突然,它就打起了旋旋,任凭我如何扯动线如何调控,它就是不停住。不跑的话,风筝就定会落在前面的山上,那个山上树木高大,一旦落在上面了,想找回也不可奈何了。于是,我就急忙倒退着跑,时而斜斜着跑,一边看路,一边看风筝。太急了一点,忘了跑得越快,风筝栽下来的速度也越快。栽下来的越快,我就越急,越急,我就忘了回头看路,结果,翻倒在一个稻田里,离我先前的那块稻田的田坎足足有我两个人多高。幸好,我气运好,伤了几处,掉了点皮。我拍了拍衣服上的草子叶,动了动脚和手,爬上田坎时,我沿着线找风筝。找到风筝时,它正挂在一个高高地大椿木树的顶上,落在的树枝太小了点,大树又远远大于我的攀爬能力。我看着它,偶尔动上一动,很久。伙伴们在旁边叽叽咕咕,我都没怎么听进去。

那时,我做的风筝已升级成塑料画的了,塑料画是我偷老妈贴在家中墙上装饰用的一副山水画,很好看,为此,还给老妈一顿好打。做的时候我很用心,这可是痛苦换来的。我用这个风筝也快半个月了,每次都飞得很远,也很高。虽然不是最高,但肯定是最远,因为我的线轮上的线最多,每次我都放完。风筝线,我是从爷爷奶奶的小卖铺里偷来的,足足五个白棉线。我总感觉白棉线和黑棉线比起来,结实的多了。白棉线我费很大力气,才会扯断它;黑棉线,我就不用费扯白线那样大的气力,所以,我线轮上一直是白棉线。线轮,这次,也是我自己做的,我从后山偷砍了两根小杉木,选择杉木因为杉木轻,往里头钉钉子好连接四根小木棍时,不容易破裂。这是我自己做风筝线轮时,多次用不同的木料后得出来的观察和实践思考的结果。不对的地方是,杉木是自己栽的,去砍的话,就是偷了,其他稍稍适合做线轮的小木棍,山上满坡满坡都是,是野生的,全村人可以自由砍回。后来,长大了,上了初中,我才知道,砍杉木不经批准,自己家栽的你自己砍了用,数量超过定额又不申请,是会罚款的,重一点的还会受到法律制裁。我的一个远亲外公,因为自己建房要用杉木,不申请,砍的数量又大了点,不仅没收了木料,还罚了很大一笔款,若不是有点关系,又去走动了走动,听村里人说,是要去做几个月牢的。

挨了老妈一顿揍换来的风筝,半个月后就在大树树巅上了,偶尔经过那颗在别人菜园子里大椿木,看着我的风筝动上一动。风大点时,来回舞动,经过时,声音声声入耳。后来读了高中,学了庄子的《逍遥游》,看到“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中的大椿,每次读心里总会有些异样。后来,我才知道,“记得那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记载了我的童年,大椿木也记载了我的童年,也记载了我的小伙伴。

后来老妈和老爸都外出打工了,没有了老妈在家,爷爷又管不了我,即使管了,爷爷他也防不住,每年春风一暖,甚而春风还没吹起,我就着手偷撕家里的塑料张贴画了,但心里还是担心老妈会突然回来,偷撕得很节制。偷来的张贴画,拿来和小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我们自由自在的,在平旷的田间,大脚大脚地踩着田里的草子,跑啊跑啊的,比赛哪个的飞得高放得远……

我们那时经常一边放着风筝,一边大声地唱着那首如今看来是儿歌的《又是一年三月三》:

“又是一年三月三 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走回到童年

记得那年三月三 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 不觉亮了天

叫醒村里的小伙伴 一同到村边 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 人人笑开眼

抓把泥土试试风 放开长长的线 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 和白云去做伴

记得那年三月三 一夜难合眼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 不觉亮了天

如今每逢春风暖 常念三月三 还有画着小鸟的风筝 和那小伙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 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风筝懂得我的心 朝我把头点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永把我陪伴

……”

家里的塑料张贴画,一年一年少了,后来全没了,老妈也始终没回来揍我,也没来掐我的屁股蛋子。等到老妈回来了,我已经考上了大学。老妈不会再打我了,也不会再掐我的屁股蛋子了。……

风筝的散文5:初春话风筝

文/袁文良

初春时节,大地复苏,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于是,卖风筝的小商贩在街头巷尾支起了摊子,大人小孩纷纷结伴,在空旷广场或郊外村头,手拉细线,将五花八门的风筝送入晴空,这既是生活中很好的艺术享受,又是一项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

放风筝既然是自古以来人们春日游乐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自然会引发文人墨客吟诗做画的雅兴。素有“大历十才子”之称的唐朝诗人司空曙于春日郊游时与友人一同放风筝,并以《风筝》为题赋诗一首:“高风吹玉柱,万籁忽齐飘;飒树难迟度,萦空细渐销。松泉鹿门夜,笙鹤洛滨朝;坐与真僧听,支颐向寂寥。”全诗一句一景,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优美,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唐朝另一位诗人高骈则把孩童夜间放风筝的情景集于笔端,同样作了一首《风筝》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短短四句,就把带有竹笛的风筝在空中发出的声响描写得惟妙惟肖,读之令人产生翩翩联想。

北宋诗人王令春日里见人们自由自在的放飞风筝,诗兴大发而写了《纸鸢》一诗:“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扶摇不起沧溟远,笑杀抟鹏似尔难。”作者在诗中不写风筝的形状、色彩,甚至也不写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而是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以衬托、对比、夸张的手法,使风筝最本质的特性——拔高、善翔跃然纸上。明朝诗人兼画家徐渭,晚年游春时见不少孩童在郊外放风筝,便以此为主题作了不少图画,并分别在画面上题下诗章。其中在一幅牧牛归的图画上题有如下诗句:“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此际不偷慈母线,明朝孤负放鸢天。”从诗中可以看出放牛归来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盘算着如何偷出母亲的线,第二天好与伙伴们放风筝玩。此诗写得虚实相映,扩充了画面的内容。曹雪芹在《红楼梦》第22回中,写贾府的姑娘丫环一起猜谜语时,记叙了探春以“风筝”做谜底出的一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相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这更是把风筝的特点和儿童放玩时的神态刻画了出来,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当时清明节前后放风筝的情景。

至于说风筝的制作和样式,经过我国历代画家和民间艺人的创造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别具特色的风格和图案,其中以北京、天津、山东潍坊等地的特色最为着名。风筝的绘制图案大都取有吉祥祝福之意,传统的有以龙头蜈蚣为代表的串式风筝、宫灯式的桶式风筝、蜻蜓一类的软翅风筝、神话戏曲人物的硬翅风筝等。前两年,山东潍坊有人用丝绸绘制了一种“掌燕风筝”,其外形只有普通火柴盒大小,放在手掌上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小燕子。现如今,人们在街头所见的风筝中有些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这一来起平衡作用,二来起到装饰作用,使风筝更为美观。

公元六世纪前后,我国的风筝开始流传到亚欧美各国,发展至今,已先后有40多个国家成立了风筝协会,经常组织相关的节会或赛事,使放风筝成为人们强身健体、愉悦心情的有益活动。

春天来了!

春回大地了,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头的杏花。

“两会”召开了!

暖了亿万的心灵,火了无数的行业。

“坡山风”开栏了!

楚天文艺花苑又多了一朵清新活泼的蒲公英。

2011年,伴随着麻城市争创“全国诗词之乡”的脚步,麻城师范、麻城实验高中的诗词组织——“坡山诗社”应运而生。第一本诗词刊物《坡山风》也闪亮登场。

短短两年时间,坡山诗社发展为有5个分社、300多社员的大型群团组织;《坡山风》出专集及合集6期;在《黄冈周刊》设有“坡山风”专栏,发表作品50期258首诗歌作品;更举办了大型诗歌朗诵会及诗词创作讲座8期。

授业之隙,犹记弘扬园粹;学习之余,不忘吟诵诗篇。在周光辉校长的引领下,全校上下掀起了一股学诗词、诵诗词、写诗词的热潮,学校也先后被评为“黄冈市诗教先进单位”、“黄冈市诗词发行先进单位”、“黄冈市语言文字示范校”。

今后,坡山诗社全体人员将用青春与汗水,为鄂东父老奉献一丝暖暖的春风。

风筝的散文6:故乡风筝故乡人

文/宋为烜

春风又绿并州地,二月龙城飞彩鸢。周日信步,看着汾河两岸风筝飘飘的美景,我不由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故乡风筝故乡人。

我的故乡在交城县广兴村。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大村落。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林木蓊郁,稻麦飘香,古来就被称为“北国江南,鱼米之乡”。记得旧历新春一过,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满面春风,一身喜气就扑入了二月的门。二月二龙抬头以后,地气上升,甘霖普降。沃野平畴上,惠风和畅,到处是人嘶马叫闹春耕的繁忙景象。大人们忙农事,孩子们则放风筝。田野里、大道上、水渠边、山坡下,到处都能听到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大人们忙里偷闲,抬头看看湛蓝的天空中尽情招摇的各式各样的风筝,不由大笑,总会赞一声:“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集体化时期,我们村有十二个生产队,风筝放得最好的是我们第三生产队的少年们。我们放得好,是因为有老马。老马单身一人,不知何故,终身未娶。从我记事起,他就吃住在饲养院,给生产队赶大车、喂牲口。他喜欢孩子,又粗通文墨,能读《红楼梦》,会讲《三国演义》《水浒传》《二度梅》,一到天阴下雨,只要生产队不出工,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跑到他的小屋,盘腿坐到炕上,吵着要他讲古。他总是笑眯眯地先念一首诗,说这叫定场诗,然后才开始讲故事。他的定场诗不是《春晓》就是《村居》。后来我们学乖了,见他也在炕上盘腿坐定,就齐声大叫:“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快讲吧!”他呵呵笑了,抽一口旱烟,吐出一个浓重浑圆的烟圈,慢悠悠地说道:“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我们听不懂,他更来劲了:“风筝者,江南名鹞,北国曰鸢,所谓南鹞北鸢闹春风是也。古人有诗为证,江北江南低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我们不耐烦他“之乎者也”,发声喊,笑嘻嘻扑到他身上,揪耳朵,夺旱烟,让他讲《天仙配》,逼他答应天晴了带我们到“三十亩地”去放风筝。

“三十亩地”是我们村南一块东西向的平原,是早春二月放风筝的好地方。和老马放风筝是我们儿时最快乐的事。别看老马长得粗笨老相,但是心灵手巧。他做的风筝,骨架轻、造型好、飞得高、有哨音。他总说,哨音如筝,才是风筝;没有哨音,风筝就是飞得再高也是死的,没有灵魂。他最拿手的风筝是“老鹰”。在他的指导下,我们在野地里扯线疾奔,老鹰扶摇直上,只听哨音铮铮然,颇有金戈铁马之声。

老马的风筝做得好,我们这些顽劣少年都想第一个玩。他笑呵呵不知如何是好,就说比赛跑步吧,谁跑得最快就让谁先放。我们都说自己跑得快,都要第一个放。老马无奈何,掐指一算,说:“三天后再来,山人自有妙计。”三天后,我们每人都拿着一个老马挑灯熬夜精工制作的风筝,一路呼啸,撒欢嬉闹,浩浩荡荡奔向“三十亩地”。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平林漠漠,彩鸢飞飞。方见“金鱼”跃水,又见“紫燕”投林;风急处“鹰”击长空,浪静时“蝶”舞翩跹。老马看我们玩儿得高兴,就开始给我们烤土豆,烤红薯。三十年过去,至今还能想起当时的味道。

在我们生产队诸多顽劣少年中,老马对我最好,寄望最大。当过了疯玩的年龄,要进城读高中的时候,我到饲养院和他道别,他笑着对我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记得抽空回来放风筝。”后来我外出读书,客居他乡,见老马的机会越来越少,只能逢年过节,托儿时伙伴代为问候。现在老马已经作古,忆及当年,我心绪难平。

在都市,每当看到天空飘着没有哨音的风筝,我总是想起老马,想起他曾说过的话,想起他的风筝给我们童年带来的快乐。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碧野平川放纸鸢。韶华易逝情难逝,二月剪刀醉春烟。

风筝的散文7:线条

文/李任子悦

风筝的线断了,才能远走高飞,但也终究一生不能停下。

我在黑板前默念,企图获得一丝灵感,拿起粉笔,大肆地挥舞着,无数线条的交织,构成密密麻麻的网络。

乱糟糟的一片,你说它是一片荒芜的杂草,把它夸成艺术也罢,在我看来,它是我思想的产儿,没有什么美感可言。

把乱团留下罢!却无人能解这其中的韵味,杂草就不算美吗?

把乱团擦掉嘿!不再是众人眼中污浊的一抹黑,黑板又重获新生一样,你可释然许多了?

再也不会怒骂苍天,像个傻子似的,哎哟哟!再也不敢质问命运喽!再也不敢喽!

哈!我终于胆小怕事,蜷缩在杂草中间,被荆棘刺穿了心,也不敢发出一丝动静。

忍着刺痛,举起一把碎掉的玻璃,照见了憔悴不堪、充满棱棱角角的另一个作业,还算有几分姿色,便放宽了心。

最后还是逃不过命运老大的安排。

谢谢你,我疯了。你终究满意了。

我的命运之神。

风筝的散文8:线和风筝

文/maodou

有时候,线和风筝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剪不断,理还乱,这是一场没有胜负的战争。

-------题记

我曾经无数次做过这样的梦:天空中,一只美丽的‘鹰’风筝在自由地翱翔,背后拖着的是一根细长细长的线。风筝到哪儿,线就跟到哪儿,如影随形。风筝是有故事的,若追溯起来,就要从那日开始……

记得那天春寒乍暖,风和日丽,习习微风不时拂过,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小区附近的空地上聚集了许多放风筝的人,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风筝在空中竟相斗艳。

出于好奇,我也买了一只带有“鹰”图案的风筝,迫不及待地”驾驭”它。

展开后,我的这只风筝真可谓威风凛凛,满心期待它搏击长空的英姿。我邯郸学步学着别人的步骤,借着风力助跑放线,满心期待它搏击长空的英姿。可风筝像一个醉汉,东倒西歪,踉踉跄跄地在地上拖行,最终如一滩烂泥瘫在地上,连续试验了几次都如此。

眼瞅着别人一放一个高,一放一个飘,急得直跺脚。旁边有一个胖墩,走起路来一步三晃,可放起风筝来却身轻如燕。风筝线在他手里像一把魔术绳,左盘右带,那个稳!那个好!还有那个鹤发童颜的爷爷,他那放风筝的架势,如同太极八卦,不断地变化招式,而且爷爷的风筝还是个“巨无霸”,看得让人眼馋。

风筝童叟不欺,难道于我不悦?于是硬着头皮求助,大家伙告诉我:在风力适足、风力不济时候如何放风筝?以及风力突然转强、风力停顿、风筝向下坠落时如何控制风筝等,他们特别强调:放风筝是一种有技巧的活动,要有恒心,要善于思考,不能急于求成。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大家的鼓励帮助下,终于,我的风筝“摇头摆尾”地晒在天空了。

蓝蓝的天空中,我的“鹰”展翅高飞,穿越在风筝林中。看着风筝高高飘扬,我的心开始荡漾了,别人的风筝差点被我的“鹰”啄下,我依然我行我素。好生得意中,突然风筝线脱落了,我顿时手足无措,眼见着风筝越飞越远,风筝线瞬间触手不可及了。就在这时,一位叔叔健步追上风筝线,紧紧地拽住,一会收线,一会儿又放线,最后稳稳地把线递到我手心,我的风筝总算平静下来。

手里紧紧握着线,我的眼睛突然一涩,这风筝不正是我吗?这风筝线不正是父母吗?

从牙牙学语到而今的少年初长成,我这只风筝让风筝线操碎了心。曾经的年少轻狂、桀骜不驯,青春期的叛逆不断上演。我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横冲直闯,一次次地挣脱风筝线,去寻找虚无缥缈的乐趣。我像风筝一样艰难起飞,在空中漫无目的地飘荡,与其他的风筝纠缠在一起。而此时的风筝线一声埋怨都没有,他们默默地擦拭风筝上的灰尘,小心地侍弄着风筝。我每每自暴自弃的时候,我的“风筝线”就会紧紧地拽着我,永远冲在最前面。

狂风暴雨中,线永远都是那么笔直,绝不后退一步;满天星斗时,线牵着我的小手,坐在月下谈古论今;柔柔的台灯下,线一定会轻轻地走过来,递上一杯香甜的绿茶。

风筝飞得再高,身上的线总有挂牵,我的父母就是我温暖的港湾。他们像风筝线一样,一刻不停、小心翼翼地收线、放线、解线,牵引着我一次次战胜困难,一步步脚踏实地。他们用满满的爱无怨无悔地呵护着,我没有理由不爱着这条线。这条线不仅给了我生命,更是给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以后,我要和线来个角色互换,我要把风筝线打造成安全绳,伴着父母一路前行,让他们像风筝一样“极目楚天舒”。

风筝的散文9:载着梦想的风筝

文/王一帆

在这草长莺飞、杨柳青青的醉人季节里,黄老师邀请家长志愿者和我们一起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活动实践课——做风筝。

赵雅妮的爸爸是特邀主讲人,他告诉我们怎样做风筝,怎样让风筝飞得高、飞得稳。他一会儿在黑板上画风筝骨架图,一会给我们做示范表演。全班51个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学习着,生怕漏掉其中某个知识点。

主讲人话音一落,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开始大展身手。你看,邱禹栋、朱思源、陈仲科、胡锦峯四个人的小手特别灵巧,仅仅5分钟,就做出一个“丘比特神盾”的风筝;黄蕴雪和孙嘉尉灵光一闪,三下两下做出一只“蜻蜓”风筝;我和张敏敏也不赖,不费九牛二虎之力做出一只巨型风筝,我们给它取了一个超霸气的名字——“空中霸王”。同时,一只只动物、一朵朵太阳花、一条条小鱼儿的风筝接二连三地诞生了。

当然,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绳子没有将竹篾牢牢地绑住,骨架有些松垮;选择的布面过大或过小,包裹不住骨架;用针缝制布面,不小心扎到手,钻心地疼……最后都在家长志愿者和老师的帮助下一一解决了。

做风筝的实践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大家高举亲手制作的风筝,乐呵呵地涌出教室。在这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大好时光中,愿美丽的风筝载着我们的梦想,一起飞向高高的蓝天。

风筝的散文10:温暖童年的风筝

文/李莉

小时候,每至清明前后,就见到天空中飞扬起各色各样的风筝。我和弟弟总是抬起头,一脸羡慕地看着那些天空中的精灵,心也随着那风筝起落。

我和弟弟曾悄悄在街上问过风筝的价格,那个价格,对于我们不富裕的家来说,还是太贵了。懂事的我们从此不提要风筝的事。

可是,我和弟弟见到风筝的喜悦,还是被爸爸看到了。爸爸慈爱地说:“想要吧?我帮你们做一个。”我和弟弟惊喜不已,兴高采烈地跟在爸爸的身后,去买做风筝的纸。

爸爸一向喜欢做手工,而且总是喜欢挑战高难度的。这次也不例外,他告诉我们要做市场上买不到的独特风筝,让我和弟弟雀跃不已。

他找来几根竹条,削薄,放在火上烘弯,绑好,然后糊上纸,做了一只大大的蝴蝶风筝,下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爸爸在上面涂上美丽的颜色后,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风筝就出现在我们面前,我和弟弟欢喜地跳跃着,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试它的飞行效果。

我和弟弟来到山坡上,这里早已有了不少放风筝的人。孩子们见到我们的风筝又大又漂亮,羡慕极了,纷纷围上来。

风吹来,我们松开手,风筝便飞了起来,却还没飞到半空,便重心不稳地从空中跌了下来。在大家的惊呼中,我的心也如同风筝,从喜悦坠入谷底。

爸爸却很沉稳地拾起风筝,说:“没关系,重心不稳,我修整一下”,然后调整风筝长长的尾巴后,重新放入空中,风筝平稳地升空,越飞越高,大家欢呼起来。有个小朋友说:“真棒,自己做的风筝,街上也买不到这样漂亮的风筝呢!”我和弟弟牵着线,一脸的幸福自豪。

那个风筝,陪伴我们好几年的春天。我和弟弟奔跑着放飞风筝,欢喜地看那美丽的蝴蝶在空中轻盈地飞舞,而爸爸,总是慈爱满足地看着我们的如花笑靥。

邻居见那自制的风筝,笑着对我爸说:“你的名堂真是多,为了娃,什么都会做。”爸爸便笑了:“娃娃一晃就长大了,能满足他们的,尽量满足,要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嘛。”

现在,爸爸老了。他仍是一个疼爱孩子的老人,会带着孙儿到处玩。一天,他带着孙女、外孙们在外面玩时,见到空中的风筝,乐呵呵地对他们说:“以前,我也做过一只风筝,又漂亮飞得又高。”我在一旁听了,想起了多年前那只美丽的风筝,眼眶一下就湿润了。

我不会忘记:曾经有一只风筝,承载着父爱,温暖着我整个清贫却幸福的童年。

风筝的散文11:放飞在记忆深处的风筝

文/陈晓芳

又是春花烂漫时,迎着和煦的春风,踏着渐绿的嫩草,享受着春天渐行渐近的脚步。小区门口的小店也早早挂起了各式各样的风筝,蝴蝶、蜜蜂、金鱼、老鹰、孙悟空……一只只五彩斑斓的风筝迎风招展,引得孩子转不动眼珠,挪不开脚步。

和女儿钻进风筝的海洋,欣赏着价廉物美的各式风筝,不禁浮想联翩,“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风筝美,但现在的孩子们只能领略风筝呼呼钻入云天的激动,少了一份亲手扎制风筝的快乐。

我外公的手很巧,不仅会织捕鱼的网,还会做竹篮、竹簸箕。在我的童年时代,每年春天,他总会和我们这些小辈一起扎风筝。在屋后的竹园中挑上一根翠绿的竹子,劈成宽度不等的篾条,再把窄窄的篾条劈成头层、二层和三层,三层是没有用的肉层,头层一般都用来做竹篮、筛子等家用竹器,二层篾条韧性好,是做风筝骨架最好的材料。跟着外公,我们学会了简单的削、编竹条的手艺,削好的竹条搭在一起,用小刀豁一条浅浅的沟,再用外婆扎鞋底的棉线紧紧绑住。制作蝴蝶、蜜蜂的翅膀,金鱼的肚子需要有弧度,外公还会生起煤炉,将竹篾条放在火上烘一烘,空中弥漫着竹子淡淡的清香,一个个想要的形状就神奇地出来了。外婆呢,笑着在煤炉上用米粉给我们调制浆糊,这时候我们总会欢呼雀跃,争着抢着用平时积攒的五颜六色的彩纸一页一页来装点风筝,外公总会在旁边给我们分工:“不急不急,小芳糊翅膀,小燕糊身体,慧慧来,这个大尾巴你来系上去……”最后找来外公编渔网的尼龙线系在风筝上就大功告成了。今天看来,当年辛辛苦苦做成的风筝实在算不上漂亮,特别是我们糊纸的技术太差劲了,可我们喜欢得不得了,几双小手捧着风筝站在地头虔诚地期盼着快点起风吧,前呼后拥跑过几丘田,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仰头看着越飞越高的风筝,心底除了快乐,更多的是自豪。

儿时的小伙伴都羡慕我有个会扎风筝的外公,也羡慕我能头头是道地说出制作风筝的步骤,所以在五年级全镇举行的风筝制作比赛时,大家全都推选我参加。

怀着满腔的激动和忐忑跑回家,我给外公下了一道命令:“我要做一个最最漂亮的巨龙风筝,你一定要教会我!”外公和我商量,我们这边的气候没有大风,没有大风巨龙风筝是不能飞上天的,是否做一个小一点的?我倔强地说:“我要做一条有24段身体的龙,把《新华字典》后面《节气表》中的二十四节气都变成龙的身体,这样的风筝肯定会得第一名!”外公没想到我还有这样的设想,听了我的理由很爽快地答应了,不过,他建议我将巨龙改成蜈蚣,蜈蚣的头没有龙的头重,起飞的难度会低一点。

蜈蚣风筝就这样开工了,外公为我劈篾条,外婆为我调浆糊,妈妈为我买来大张的红纸,我和爸爸把自家和邻居家的公鸡追得满院乱飞乱叫,为的是拔下鸡尾巴上最漂亮的鸡毛装点我的“蜈蚣”。这是件很大的工程,蜈蚣每段身体都由两根约80公分的细细的竹子支撑起两端两个圆圈,圆圈上糊上红艳艳的纸,两端再绑上鸡毛进行装饰。蜈蚣的头就复杂多了,有眼睛、触角等等,这些可都是外公的活计了,把每段身体连接在一起,一条神气的蜈蚣就诞生了。

当我和带队老师来到比赛地点,我带的风筝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也引起了大家的疑虑,这样长的风筝能飞上去吗?我也心里着急得很,怎么风不大一点呢,来个十级大风那我就必胜了!经过多次调试,蜈蚣终于头一点一点地越飞越高,鲜红的尾巴在空中轻轻飘荡着升过了其他花花绿绿的风筝,我仰望着蓝天,感觉这就是一条巨龙。

“孤骞稳驾剡溪云,多少儿童仰羡频。”早已不记得比赛是怎么结束的,只是还记得那次比赛中我得到了一个大红的绢面笔记本,后来我用它摘抄了很多优美词句。这是我小时候印象最深、最难忘的风筝。

风筝的散文12:飘在记忆里的风筝

文/王贵宏

我现在住的地方倚山而建,门前的一条小街不仅窄小,街旁的树木更与房屋勾肩搭背,实在不宜放风筝。有次路过一个广场,见一位老者在那放风筝,细细的线顶端是一只缓缓飞翔的大鸟。在碧蓝天空的背景下,风筝艳丽的身姿吸引了许多行人驻足昂首。我自然也停下脚步凝眸观看。

几个孩子围在老人的身旁,脸上满是新奇的神情。仿佛那只愈飞愈高的大鸟牵引着他们无际的遐想。这也让我想起童年放风筝的故事来。

我的家乡是平原,四季流浪的风无遮无挡地吹来刮去,春秋两季都可以放风筝。放的地界儿首选场院,场院像村庄的海,平坦宽阔,是我童年的乐园。东北农村扎风筝多用秸秆,也有用竹子做骨架的。但竹子是奢侈物,不是家家都有。

秸秆则随处可见,可它不结实,做的风筝飞不甚高,风大更易散架。许多同伴的风筝大多是“燕子”或“彩蝶”,我常表示不屑,认为他们做得小,且飞得低。

有次我用剥皮的干柳条做的“蜈蚣”与邻家小伙伴用竹子做的“老鹰”在天上相遇,它们纠缠在一起,落下时“蜈蚣”支离破碎,“老鹰”却完好无损。气愤之余,我回家斗胆偷了老舅钓鱼的竹竿儿,用柴刀劈成细条,又做了个更大的“老鹰”,可因其过重,它懒懒地如何也不肯起飞,弄得我悻悻地一时无计可施。

这件事的结果是惹得比我大不了几岁的老舅对我横眉立目,屁股上挨了他两脚作为惩戒。他踢完我后将那只“老鹰”掂在手上仔细研究了好一会儿。我当时认为他在心疼鱼竿儿,极担心他会把风筝毁损。正在我绝望之际,他却出乎意料地指出我制作的弊病来,并态度平和地坐在矮凳上帮我拆开重做,这件事使我大受感动,此后唯他命是从了。

一连几日,我那只“老鹰”一直展翅高飞。飞得越高,老舅用墨汁在风筝的牛皮纸上画的那鹰头、鹰翅越逼真。孩子没长性,后来玩倦了,我用它与同伴换了几册小人书,结束了一段对放风筝的痴迷。

从乡村走出来,我感觉自己像风筝,无论飞得多高多远,那线永远在故乡的手里。那根线,始终缠绕着我怀念的童年。

风筝的散文13:又见风筝飞起时

文/安子妤

等待北方的春天,漫长而又寂寥,望着天空的颜色,亮了又暗,晴了又阴,无法预知,温暖的距离。期盼的春天,一直那样若即若离地徘徊在季节的边缘,牵连着一些明媚和偶尔的暖阳,浅藏在冬寒渐去渐远的背影里,时而把人们想象的景致拉得很远很长。

灰暗的树枝还直立天空下显得憔悴落寞,枝条上有了点点淡淡的发芽的痕迹,很轻浅,怀着淡然的心情,安静无言地等待着某日的纷然绽放。在向阳的寂静角落,会发现苍色的枯草根下也有了绿意,那么一点,在积雪融后湿润的泥土里,不敢贸然钻出来,却也不失生命独立坚韧的姿态。

北方的早春,依然那么涩涩的微凉,彷如迷失在半风半雪的叹息里,不知如何终结冬的满目苍夷以及清寒的惆怅,一直辗转着风凉吹冷的剪影。

午后的一些阳光,慢慢从云层里探出来,空气里开始流动着融融的气息。顺着阳光的方向,走出门,路过广场那边,偶尔抬头,看见几只风筝在天空飞。不由得放慢了脚步,仰头望那色彩鲜艳,翩翩舞动的风筝,心豁然明朗起来,暖暖的喜悦在心里涌动,那是种久违的,渴望的遇见。在这个淡漠的午后,在这个和热闹街市只一路之隔的空旷的广场,有人在放风筝,在和这个季节一起,等待春天的讯息。

已经有几年没有看见风筝了。想起鲁迅先生的一篇写风筝的文章,“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见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蟹风筝或嫩兰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摸样。”这是先生笔下久经诀别的故乡里,久经逝去的春天和他那个时代悲哀的风筝。

因是那个时代,风筝便成了悲情的角色。似乎,风筝在不同人的眼里,亦是有着不同的象征和意义。但风筝只是风筝,如赋予它那么多的寓意,就已经失去了本身。风筝只是在别人的世界里做暂短的停留,享受一段时光暂短的自由和风的默契,曾经拥有过的快乐和幸福,这已经足够。

我所能忆起的童年的所有故事,似乎或多或少和风筝有关。那时的天空还没有这么高远,似乎永远低垂了四幕。风在初春的季节里,也似乎没有改变它的初衷,给人的依旧是那样威严和冷酷的外表。很少的几次,在广阔的田野里,看见风筝,蝴蝶形状的或八角行的,远没有那么鲜艳的色彩,做法也很简单。远远的在天空里飞,如盘旋的鹞鹰一般,几个孩子在下面仰头望着,虽有一些孤寂和落寞,却是孩子们一种简单的快乐和幸福的日子。时常很出神又很羡慕地看那简陋的风筝,梦想自己也会拥有只会飞的风筝。

风筝是邻家的叔叔放飞的,而父亲永远没有时间陪我们做风筝和放风筝。自己偷偷的做过几次风筝,也做了骨架,简单的十字型,也做了色彩的装饰,兴高采烈地领着弟弟妹妹们到大地里,放飞的时候,却怎么也飞不起来。即使我在前面怎样拼命奔跑,后面弟弟妹妹们一种渴望的眼神,那单薄丑陋的风筝怎么也不肯在我的手中飞起来。最多的时候,风筝摇晃着飞过屋顶,这样,却也足够我们欢呼雀跃的了,这,或许是有关风筝的唯一画面。其实那时的梦就这么简单,简单的以致自己很快都忘掉了。

追逐梦想和幸福快乐的一段时光,在没有风筝和渴望风筝的日子里远去,无意中划过心头时,或许还间杂着淡淡的成长的味道,苦涩而又温馨。

被搁浅在岁月一角的记忆,多年后,还是会翻阅出来。每每到春天时,看见那天空飞起的风筝,淡淡的惆怅模糊在柔软的心底处,无声,无息。

城里,每到这个时节,五颜六色的风筝就会摆放在春天的窗口,以季节之名,迎接春天。每当有风筝在城市的上空飞起时,总会有人抬头看。

也曾经给儿子买过一只风筝,不知是想延续自己梦想还是为单纯的欢喜。那是一只漂亮的老鹰,制作精致逼真。儿子喜欢,也盼望着我们能陪他去放风筝,却迟迟没有时间。只有那么一次回农村,儿子兴奋的把风筝也带着,但是那天的风却忽然很大,风筝不但没有放起来,还差一点刮丢。儿子多少有些失望,也许以后还会有机会放飞风筝。

久而久之,那只风筝已不再是儿子的渴盼了。上学,写作业,他再也没有时间去惦记风筝的事情。我把风筝挂在了墙上,那只风筝就成了儿子挂在墙上的童年,少年,而后,渐渐的被遗忘在某个角落。我也忘却了一个和风筝或有或无的情结故事。

很多时候,已经忘却或者不会提及的往事,会依稀在岁月的某段呈现,或者无法回避,会千丝万缕遐想,会默默在心间萦回。比如看见这飞起的风筝。

漂亮的风筝在空中清闲滑着自由的弧线。放风筝的是一个中年人,聚精会神地牵动着手中的风筝线,专注而痴迷,仿若流转着世间美好的时光。身边或许是他的孩子,孩子的脚上穿着旱冰鞋,偶尔几个滑旱冰的阳光少年飞掠而过,那孩子的眼神在滑旱冰的孩子身上,一会儿,也试着加入了滑旱冰的行列……有关风筝,有关我们这一代曾经有过的一个小小的梦,在下一代孩子的故事里,似乎已经淡漠,很遥远。

再一次把视线转向空中,飞过的风筝,在这样一个季节,成为我眼里一道明媚的风景,念念起浮于心中那抹淡淡记忆,悄然隐逸眉间心头,也许转身,就会遇见春暖花开。

风筝的散文14:春天的情窦

文/付秀宏

春天一来,风筝的情窦就“啪啦”一声开了。喜欢风筝的多是孩子,但真正能放好风筝的却是大人。风筝在天空中有一种奇妙的声音,能听到风筝声音的人,一定不是俗人。它的叫声虽不漂亮,只是“吱唿、吱唿”的声音,可它叫得欢,似风儿拨动的一把把筝琴,叫得人心里笑,可见风筝真是高兴极了、痛快极了。

一线在握,昂首凝视一望无际的蔚蓝天空时,思想、情感也随着风筝载浮载沉,达到浑然忘我的境界。耳边忽然生出6岁小女儿的“咯咯”的笑声,天籁一般,和风筝的“吱唿”声,交融在一起,看她手中牵着风筝的高兴样子,我的心好像也回到了童年。

有位女诗人这样说,风筝是孩子心里的大飞机,衣襟两敞开,风鼓如满帆。是呀,风筝改变了天空的涵义,如刚开春的小鸟,叽叽喳喳,像观看什么博览会似的。偌大的天空,一个个孩子——扯动蓝色心灵的旗帜,要它笑,好办,就拉近一点;要它哭,好说,便用小小风筝扯碎一片云彩。

风筝在天空中拉着手;小女儿把风筝线放得老长老长,盖帽儿了,别的孩子也不甘示弱,又续上线,风筝摸着了天空的慈善的脸喽!一阵疯跑,一阵信步,我的血液、我的感觉,烫烫的,融在孩子们中间。小女儿嘟起美丽的小嘴:“爸,风筝要我放吗……”究竟不好意思夺人所爱,将风筝交给小女儿,让她的心儿赋寄在上面,张扬在晴空下面。

风筝最受不得羁绊。你瞧,那高个男孩,兴高采烈地跑来跑去。回头一望,坏了,风筝缠上了电线。虽是“孙悟空”风筝,也翻不出十万八千里,兀自被电线“攥”住,仿佛是如来佛的手心,只有瞪着火眼金睛干着急的份儿,瞪得人心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赶紧汲取教训,很多的孩子,把风筝放到一片大大的天空下养着,自然就自由飞翔、安全无忧了。

幻想是风筝的飘带,每个孩子都有牵在风筝线上的梦。小孩子整天想呀、想呀,飞是啥滋味,一望风筝心就蓝了。这么爱风筝,能不一学就会……

风筝是幻想的旗帜。大人啊,大人,太需要走近风筝!可一旦大人真亲近风筝,风筝就像变魔术一般——把大人如麻似云的尘烦、琐碎,一缕缕地放出去,还会引起一种奇妙的空想:觉得自己如立在劈波斩浪的轮船之舷,风鼓鼓地吹,洗心涤腑。若时不时同家人、朋友享受这惬意,那是真轻松。双休假日,有风的天气,就来灌风吧。心底里,特喜欢郑智化的一首歌:“我是风筝,喜欢在天空飞,无忧无虑,像风儿一样的轻……”

抬头望,许多风筝——如新生的柳条,在春天的高空翩翩飘舞。这之中有自己的一根,就好。把那些深深埋藏在心里的东西,张扬出来,一点真爱的种子,一点欣喜的苗子……一叶竹、纸做的风筝,在蓝梦似的天空中滚个澡,带着童心、灵气……当风筝的情窦被打开的时候,你、我就成了长着翅膀的天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