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后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以后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以后的文章1:听说塞翁得马以后

文/秦海

且说塞翁失马以后,人们都为他惋惜。塞翁倒想得开,说焉知非福。不几天,那匹失去的马竟带回一匹小马驹来。人们这才佩服塞翁焉知非福的见地了。

又过不几日,塞翁到放牧自己马匹的草地上一看,大吃一惊。除自己原有的两匹马外,不知从哪里又跑来一匹马,不仅和他的两匹马一起吃草,还相处得亲亲热热。人们闻知,都来看,赞叹塞翁好福气、好运气,又白白得了一匹马。塞翁自己也十分得意。

这时,人群中一个人说,上次你失马,你说焉知非福;那么,现在你得马,又焉知非祸呢?

正兴高采烈议论的人们一愣,塞翁也拉下脸来,说,你怎么说这样不吉利的丧气话!是不是见我得了马,羡慕嫉妒恨了?人们也不满地看着那人,他只有灰溜溜地走了。

从此塞翁有了三匹马,在村上算是大富翁了。但是很快,三匹马都日渐不精神。塞翁请来兽医一看,不得了,三匹马都得了口蹄疫,而罪魁祸首就是那匹塞翁新得的马。原来那匹马得了口蹄疫后,被其主人赶出了马群。虽然塞翁抓紧给三匹马灌药打针,最后都还是死去了。这时无论是塞翁自己,还是村里人,都悟出,虽然得马,但焉知非祸了。塞翁后悔莫及。

这是一个朋友新编的《塞翁得马》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十分感慨。这个得马的故事,比那个失马的故事其实更有现实意义。人们失掉什么或失败的时候,常常还能从失的痛中汲取教训,避免再次失掉或失败,从而也焉知非福;而得到什么或取得胜利的时候,由于只有兴奋、只有快乐、只有得意,反而容易忘形、容易发昏,以为自己无比英明正确,听不得不同意见,从而焉知非祸。大量的事实证明,得到而提醒自己焉知非祸的人,比失去而激励自己焉知非福的人少得多。

塞翁失马的故事是要阐述这样一个辩证法的道理: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倚。这是对等的两个方面。但是奇怪的是,人们却更多地关注祸兮福所倚,发生灾祸后,努力向福的方面争取。这当然是很对的。但是,对于福兮祸所倚,想到的却不多。处于幸福时、赢得胜利时,只想到庆贺,而很少警觉有灾祸埋伏在里面。若有谁不识时务地指出可能的灾祸,还会认为晦气,受到责罚。

这也体现在“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格言中。不是说这句话不对,它是很对的。而是说,既然“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成功是失败的什么呢?却没有这方面的警示。前者有鼓励、激励失败后不气馁、不退缩、百折不挠、去争取成功的作用;但缺失了对成功也可能是失败的什么的警觉,失败就可能潜伏在成功中了。人们常说好事可以变坏事,坏事可以变好事。但着眼点也更多的在坏事可以变好事上,不在好事可以变坏事上。所以出现了坏事,鼓励变好事的教导不少;而出现了好事,防止变坏事的提醒就少得多了。

有不少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范例,这也应验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格言。但也有不少从成功走向失败的案例。究其原因固然很多,而被成功冲昏头脑,刚愎自用、以为自己绝对英明正确、听不得任何不同意见,乃是一个多见的、引人注目的原因。经济领域有,军事领域有,科技领域有,政治领域也有;普通人有,名人有,伟人也有。这又印证了“福兮祸所倚”的古训,可惜常常被人们掉以轻心和漫不经心了。

得、成功、胜利,都是令人高兴的事情。高兴也是人之常情,也是应该的。但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成功也可能是失败之母。失败可以化为成功,成功同样也可以化为失败。所以成功之后,绝不能沉溺于成功中,更不能被成功冲昏脑袋,而要想到、警觉里面可能潜伏着失败。就是成功,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无懈可击。里面也会有不足,有瑕疵。虽不能因为白璧微瑕而否定白璧,但也不能看不到微瑕。

居安思危。不仅居安而思危,成功、胜利也要思危。居安不思危,安会埋伏着危;成功、胜利不思危,成功、胜利也可能化为失败。

请记住塞翁得马的教训。

关于以后的文章2:多年以后

文/刘秀清

难以忘却的岁月点滴,停留在记忆里的某个角落,在不经意的时候,泛着旧日温和的光泽,依然柔软着心情,温暖着光阴。

2010年秋天的云南之行中,昆明、大理都是十多年前在昆明工作时去过的,旧地重游中明明白白地知道依然是人在画中游;丽江的鲜花、流水、晴空和布局讲究的街巷,林立的店铺、琳琅满目的美丽商品,的确养眼养心;香格里拉的沿湖步行,既考验了体力,也让我充分领略了宁静、清新的高原湖泊风光;最后一站西双版纳,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穿行,期冀着与大象的相遇,感叹相同的树种,株株不同的样貌,和它们非凡卓异的身高,这就是书中所说的热带雨林树木的特点了!此行,已经有了令人感叹与满足的见识,然而,不期而遇的美好时刻,在无可预期的时候,出现了。

入住西双版纳的这一晚,由于标间客满,被安排住在高级一些的独立木屋房间。据说,有着金字塔一样尖顶的建筑对人的身心极为有益,不管怎么说,住进这只有一层的建筑,起码是接地气的。已是黄昏时分,坐在窗前,看到屋后有一排花树,开着满树的奶白色的花儿。打开窗子,细雨蒙蒙中,花香扑鼻而来,不浓烈,却绵绵不绝,温和柔软,与微湿温润的空气一道,包围你的身心,是小时候在自家后院里,坐在屋檐下看雨的味道,平静里的欣喜,家常却难再追回的时光,此时,不期而遇,于是,努力放下游移着的一切心情,让心沉静下去,深深呼吸,提醒自己,记下这也许不会再有的宁馨时刻吧。

2014年夏天,在连日的紧张之后,终于有了几天的假期,和家人朋友一行七人,来到山东蓬莱。蓬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我们仰慕仙山,更向往大海。安排好食宿,便迎着黄昏的霞光,直奔海边。就在一天前,台风刚刚呼啸而过,此时,天空中仍布满阴云,台风的余威犹在。蓬莱仙境的亭台楼阁在晚霞的最后一抹余光中影影绰绰,更增添了它的缥缈出尘的韵味。而我们站在远远的海边大堤上,感受着强劲的海风,海风激起的浪潮,浪潮拍击堤岸的轰响,浪涛一波波涌来,风中遍布细密的水滴,扑向人的脸上、身上、怀中,我们迎风而立,张开怀抱,感受着大自然慷慨的馈赠,那风声与水声的交响,那风与水的交融!我们,仿佛也融化在了风涛声中,成了尽情舞蹈的水的一分子,忘情于天地之间,却又更深切地感到了天地之间的大爱深情!

今年夏天,又是在紧张忙碌压力巨大的工作间隙,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和几位朋友来到了临城岐山湖景区。印象里的岐山湖就是一座水波潋滟的水库,出现在眼前的这个有着中国最长画廊和参差错落亭台楼阁的岐山湖让我惊艳,荷塘里荷花正在盛开,粉色的荷花在满天的乌云下亭亭而立,清新脱俗,又傲骨铮铮。同行的朋友们边走边叙讲着繁忙的工作、方方面面的压力,湖边的杨柳静默着倾听。这时,迷蒙的小雨下起来,我们走在万米画廊下,看近处的茂密的树丛,远处的山峦都在迷蒙的雨丝中变得湿润,有了水墨画的意韵,却又不失厚重、大气、沉稳;荷叶、荷花,柳叶、柳枝,都在轻柔的雨丝中变得更加滋润,花圃中的月季花含苞带露,娇艳欲滴。带着荷香、月季香和草木香的微凉舒爽的空气沁人心脾,我们的心神由之安宁、沉静,心旷而神怡。

是的,流年中,因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因着各种各样的美好际会,也因着不断的努力与坚持,时光,即在亘古不变的前行中,不停地给予我们惊喜,让我们心生感恩,身心安稳。

关于以后的文章3:乌鸦喝水后传

文/张言言

自乌鸦用石子喝到水以后,很快便出名了。特别是那只从它嘴里骗走肉的狐狸,更是每天给他送肉来,希望能在乌鸦的光环下捞点好处。

乌鸦一举成名,林中的小动物纷纷前来向它讨教。乌鸦一一答复,为小动物们解决了很多难题,它的粉丝也越来越多了,乌鸦开始得意起来。

一天,乌鸦带着儿子到外面去玩,它滔滔不绝地给儿子讲着它用小石子喝到水的故事。乌鸦的儿子说:“爸爸,您讲了这么多,应该渴了,我们去找点水喝吧。”

它们找到了瓶子,瓶子里有半瓶水。乌鸦自豪地说:“儿子,像这种情况就应该找石子……”

乌鸦飞了好久,终于找到一颗小石子,它把石子丢入瓶中,水位几乎没有上升。乌鸦儿子回来了,它衔来了一根吸管。“要想喝水必须要用石子。”乌鸦刚想教训儿子,儿子却大声地说:“石子既麻烦又不卫生,吸管方便又轻松,比您的石子好多了。”说完,它把吸管插到瓶中,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

关于以后的文章4:人生的驿站

文/赵春华

1

当一个人长大以后,就如同小鸟长上翅膀飞了,飞离母亲和故乡的怀抱,飞离自己出生的摇篮和那温暖的小窝,踏上人生的万里征途,开始自己去闯荡了,跋涉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战胜多少艰难。

不是在家的时候了,每天都在母亲的身边,都有母亲的呵护,一切都要靠自己,痛苦的时候自己安慰自己,烦恼的时候自己宽慰自己,劳累的时候自己体贴自己,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也有自己的一方天地,那就是贫民窟似的一间小屋,打工以外的时间都呆在这里,这里是我人生的一个小小的驿站,很简陋,但是很温馨。因为它现在暂且属于我自己,属于我的世界。

2

其实哪里不是我们人生的驿站呢?除了故乡是我们生命的港湾,是我们人生起航的海岸,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需要停留,有的时候停留的时间长一些,有的时候停留的时间短一些。我们工作或学习的每一个地方,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公司,国营的私营的,只要是我们呆过的地方,都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驿站,我们的生命都会在那里留下印记,留下我们人生的足迹。

在我们停留的每一个地方,每一座驿站,都会遇到很多的人,有的人成为你的朋友,有的人只不过就是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过客,当然成为朋友的人很少,更多的是过客。其实就连你自己不是在众多人的眼里不也是一个过客吗?

3

一切都没有什么,不要把任何的人和事看得那么重,当然也不要看得那么轻,人生就是这样,很多的东西都会成为过眼烟云,但值得你珍惜的你就要珍惜,值得你铭记的你就要铭记,不要把什么都忘记,都抛弃,你也忘记不掉,你也抛弃不掉。那些难忘的人,那些难忘的事,不是说忘记就忘记的,不是说抛弃就能够抛弃得掉的。

当我们不断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走的时候,当我们离开一个驿站又奔向另一个驿站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反思自己走过的道路,都应该回味曾经停留过的驿站的那一缕值得回味的芬芳,那些真诚的面孔,那些热情的帮助。当然我们应该忘记那些让我们不愉快的事情,使我们不愉快的嘴脸。

4

对于一个从故乡农村走出的孩子,从那座质朴的庭院飞出的小鸟,他在故乡以外的地方,在一个繁华的都市,真正找到一个停靠的港湾,真正能够歇息的地方,那就是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他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写着自己的诗,写着关于人生、关于故乡的篇章。

其实对于他来讲,这里还不是他生命中真正的港湾,也只是他人生旅途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驿站——因为他生命中的真正港湾,真正的海岸,还是他的故乡,是那故乡的田野,故乡的山川,故乡的庭院。都市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个驿站。

关于以后的文章5:若再遇见,以后不再散

文/夏荷盈盈

时光荏苒,美好如初春的雪,到手后,来不及细看,转瞬间便已经化完。和你那美丽的遇见,如眼前风中飘逝的枯叶,从彼此的生活中渐行渐远。

彼此,能读懂心灵的语言,那关系一定非同一般。是前世的约定,还是今生修来的姻缘?于我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曾经的遇见;难能可贵的是,老天给了我们相遇、相识、相知、相恋的机缘,我们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缱蜷,缠绵,书写着那荡气回肠的诗篇。真挚的情感,刻在心田,无需多言。

摊开的双手,曾留下你的吻痕,曾抚摸过你流着热泪的脸,也曾轻松地擎起了你如山般沉重的誓言,没想到,分离的那一天来得那么快,走得却那般难。爱恋,如同一阵台风,将我的整个世界悉数席卷。太无助,空怀一颗爱你的心,却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你相守,用爱的怀抱留下你的一世缱蜷……此时此刻,掌心冰凉,书写着你我错过的遗憾。风儿轻吹,是失去你的三声叹……

流着泪,再一次站在风中的街头,期盼,那命中注定的再一次遇见。只是,一年又一年,春夏秋冬的轮回里,再不曾与你擦肩,更无缘遇见。

那年仲春,风儿携着花香,从东方汹涌而来,你打马而来,站在我的面前,诉说着相思的熬煎……你摒弃世俗的偏见,执意要越过你我面前的那条鸿沟,用倾世的情,送给我一句生死相恋的誓言。我知道,那是你发自肺腑的语言,诉说着你心中的甘甜。你的态度,是那么的坚决,你发起横来,居然也是那么地固执己见。你用自己的方式,向我诠释着,你的爱,没有背叛。面对你痴迷的眷恋,我这个冰山,最终融化,投降,一点点温暖,最终也和你一样,变成了一池爱的沸泉。答应,和你一起携手,用诚心和爱恋,筑起那一道爱的栅栏……

想你,在每一年的每一天;想你,在每一个所到的地点;想你,在做事的那一刻;想你,在睁眼闭眼的一瞬间;想你时,心儿会无比温暖,如春池,涨满爱的眷恋。想你,如影随形,明知道你不会再一次出现,还一如既往地不断缱蜷,总希望在下一秒或下一个地点,实现心中的那一个执念:一抬头,看到的,是你那如花的笑靥;一回头,你在灯火阑珊中矗立,正怀着如初的痴情,向我招手,让我的神魂颠……

我知道,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一生;我知道,错过了,就是永远。即使我再怎么呼唤,你根本就听不见或装作看不见,更不会把我顾念。也许,我只是你的一道填空题,做完,就算玩完;也许,我只是你饥饿时想吃的那块面包,一顿饱餐,就再也不想重复吃那道同样的饭;也许,我耳闻目睹的只是节日的烟花,噼里啪啦,一阵眼花潦乱,就一切复原,甚至是更深的黑暗;也许,我看到的都是海市蜃楼,你根本是在我的梦里出现,俗世中,我们根本就没有真正遇见,否则,你何以如此固执的回头,从此不恋不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不错,相见容易,相守难。相见,有很多时候,还不如不见:相见,让心中的神秘感荡然无存;相见,让我们言语不合,失去了珍惜的默契感;相见,让刺猬般习惯孤独的我们很不习惯;相见,让我们明白,有些距离如山,即使深情也无以登攀;相见,让我们不约而同的发现,其实,我们真的并不是彼此期待的那一半。由陌生走向熟悉,如风过原野,曾经是那么的欣喜和浪漫;由熟悉走向陌生,却如冬风刺骨的,是这样的不舍、心疼和难堪……

若再遇见,再不离散。身上的刺儿,我们要努力去除、磨圆,让心随梦飞,让爱情把我们一生陪伴,让如画的人生,再也不留遗憾!

亲爱的,你还好吧?秋风瑟瑟,你要记得及时添加衣服,千万不要着了风寒!

亲爱的,你在哪里?在干嘛呢?你听到我声声的牵念了吗?

关于以后的文章6:怀念班长

记得你是开学以后一个月才入学到我们班的,我们的同窗友情也由此开始。你高高的个子、亲切的微笑和一身朴素的运动服带给人稳重踏实的感觉,你这个班长成了我们全班同学依赖的大哥。只是万万没有想到,你这位大哥走在全班五十名同学的最前面,与我们四十九人阴阳两隔,听到你去世的消息,我震惊又沉痛,我手机里还保留着你发给我的最后一条短信,日期是你离开我们的前一周,你叮嘱我结交良师益友、鼓励我发挥潜力施展才能,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我明知你收不到了,但我还是给你回复了一条消息:“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流星之迅疾,浩气长存于寰宇。”你如果在天有灵,这也算是一丝安慰吧!

班长,追悼会那天我去看你了,我站在人群里独自唏嘘,感到与你从未如此接近,又清晰地感知我们我们渐行渐远,永不再可能一起谈天说地,欢乐如前。你静静地躺在水晶里面,车祸后重新造就的那张脸我已完全陌生,但我依然能感到你那种长兄的气息,在我偷懒的时候,你会严肃地皱皱眉说:“注意收敛,别作妖了。”这些我都记得。你在下雨的时候降下国旗,如同挚爱的珍宝般把那面旗帜拥在胸前,跑进寝室楼的时候全身都浇湿了,这不是作秀,因为除了站在教学楼二楼窗前的我,再没有别人看见。

学校挖排水沟里的垃圾,你干的永远是最脏最累的活,那天你刚从家里秋收回来,我知道秋收的活计是很累人的:收玉米、装袋子、再把袋子扛到车上、运回家、卸车、上玉米栈子,收工的时候往往只有拽猫尾巴上炕的劲了。可你在劳动的时候依然……班长啊……

许成哲同学,我对你的一生总结如下:好学上进、永不服输、长兄风范、令人折服、忠孝两全、正气凛然、七尺男儿、恒存世间!愿长兄走好,师妹哀念!

关于以后的文章7:走着

文/叶延滨

我们到这个世界以后,无非是用四种势态活着:躺着,站着,坐着,走着。

躺着的时候,我们仍有一个器官在“走动”,就是脑子。脑子因为走动着,所以脑子最重要。脑子在想,就是你活着的证明。婴孩想吃,就哭。那个端着奶瓶叫妈妈的人就过来了:“乖宝宝,饿了,好吃的来了!”青春期爱做梦,梦里见着那个女孩,飞一样向你跑来,扑到你的怀里。你还来不及高兴,醒了,是自己滚到床下了。老了后,躺在养老院的床上,动弹不了的时候,脑子不休息。脑子把一生走的路,一遍又一遍地回头溜达,溜达到高兴处,嘻嘻笑了。可惜坐在旁边的护工睡着了,没人分享。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躺着,这三分之一的时间,人靠脑子在这个世界走动,不知你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站着的时候不多。站立通常是一个过渡性的动作。站着不动,基本上是接受外来指令的结果。站立排队,是你作为个体参加到一个集体中的结果。“大家都站好了!”你就是大家中一员了。如果只有你一个还在走动,有人喊:“那个人是干什么的,别在这儿捣乱。”

坐着是许多白领的工作方式。现代社会,坐办公室的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以站立为职业的人。当兵站在军营门口站岗,侍者站在酒店门口迎宾,都是职业行为。以前棉纺女工、现在许多农民工,也都站着工作。还有就叫罚站,谁一辈子没被罚过站?真有的话,那不叫好孩子,叫天使。天使背上有翅膀,会飞不会站。

在世上所有的惩戒中,这是从老师到警察都最爱用的指令:“站好了,别动!”罚站是最便当最普遍也最容易被接受的束缚。不用盖牢房,也不用绳索手铐,画地为牢,规矩受罚。站久了,谁都想改变一下姿态。坐下来,躺下来,跪下来,姿态变了,还是另一种“不许动”。所以,我们在受了老师一通斥责,或经警察仔细盘问后,最动听的两个字就是:“走吧!”那时心中也会松口气,说一声:“走嘞!”

走着,是人一生最重要的状态。俗话说,到这个世界走一遭。一句话把一生都说完了。其中只有一个动词,就是“走”。走有各种形态,向上努力手脚并用叫“爬”,常听三个字“向上爬”。健步如飞以至双脚间歇离地叫“跑”,人们有事时常说到三个字“跑关系”。双脚向上发力引体向上叫“跳”,戏文常念三个字“跳龙门”。当然,上面说的爬、跑、跳,都是人们心里想,却在嘴上贬的姿态。自己没弄成,就在嘴上发狠。弄成事的,不说——爬上去的,手洗得很干净。跑上关系的,风光写在脸上。跳过龙门的,鞋都亮得晃眼。

余下我等芸芸众生,每天早出晚归,三点一线,按部就班。把日子用双脚印在大街小巷的路面上,把我们的身影留在各式各样的探头里。对于一个普通百姓来说,一生的幸福其实很简单:有一个自己的家,家里有自己的亲人,出门时说一声:“我走了。”有人回一字:“呃。”进门时喊一声:“我回来了。”有人迎上来:“今天辛苦了!”进门、出门,人生如戏。让人想起早先戏台上的那两道门:出将、入相。

人生就是如此,孩子大了要出远门。成家立业了,也天天要出门。出门上路,就怕丢三落四。每回出门,妻子总叮嘱:“走啊?钱包、钥匙、手机?”也是,如今带上这三件东西,上路就没大麻烦。记得小时候,慌慌张张朝外跑,母亲总唠叨:“慢一点,别把魂儿丢了!”想起母亲这句话,心里一惊。举目四望,我和这满大街行色匆匆的人,还想过母亲在我们出门时的这句话吗?

关于以后的文章8:我爱我家

文/段海军

自从儿子上大学以后,我的空闲时间逐渐多了起来,以前遥不可及的周末一觉睡到自然醒的梦想,现在已经成了生活常态。又是一个惬意的周末,睁开蒙眬的睡眼,已是10点,突然有了一种想干家务活的冲动。

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先是打扫卫生,这也是以前被媳妇批评最多的话题。说我只会做表面文章,没有深层次挖掘。于是,我把沙发、茶几凡是依墙靠壁的东西,都推到房间中央,只为把潜伏在犄角旮旯的垃圾彻底清理干净。让媳妇知道,只要我愿意干,就是这么任性。

接着是擦桌子。我不像媳妇那样,看看这个不舍扔,瞅瞅那个心在疼,到最后,桌还是那张桌,凳还是那张凳,还是杂乱无章。趁着无人监督,我开始大刀阔斧地清理了,把看着不顺眼、摆放不整齐的东西,统统扔掉。我始终信奉:最简单的就是最整洁的。

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家里被我收拾得干净利落,一尘不染。望着自己的胜利果实,心情自然大好。当家庭妇男的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

中午时分,媳妇下班回家,对我是一阵猛夸,我也毫不客气,对她的夸奖一字不漏地照单全收,心安理得地躺在沙发上等着“用膳”。

突然,从厨房里传来一阵河东狮吼:调料盒呢,抹布呢,怎么都不见了,肯定是又被你扔了。闻听此言,我知道我又点燃了导火索,我以前的种种恶行,又被媳妇翻了个底朝天。

多么熟悉的旋律,多么相似的情景,我早已经习以为常了。晒着春日暖阳,吃着美味炸酱面,听着媳妇或美声或通俗的教诲,我恣意享受着平凡人家的幸福。

关于以后的文章9:也许,以后,我们要学的还很多…

20年就这样过去了,是生命的四分之一的时间。虽然有一点不甘心,可是时间是不会因为你的一点点不甘心而停下来的,也许,我们要学的还很多。

今天是我20岁的生日,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庆祝,也是,因为连我自己也差点忘记了。回想起来,似乎从三年前,我就没有好好过过一个生日了,也是因为再也没有人会像她一样永远惦记着我的生日。

记得三年前的生日,那是我过得最难过的一次生日,没有像样的祝福,只是大家表情沉重却还要强装开心的一碗长寿面而已。那是我有生以来最难过的一碗面。唯一庆幸的是,她是在那之后离开的。有人说过,老人越老越像小孩子,他们会闹脾气,那是让人觉得很可爱的。可是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人在生病时也会像个孩子。那是我最后一次对她吵架,也是我最难过的一次,因为这一次我们都哭了。我记得我当时对她说的一句话:最少也要帮我过完这个生日。谢谢你遵守了这个约定,这个我们之间最后一个约定。可是如果我知道这是最后一个的话,我即使付出最大的代价,也要把这个约定换成再多陪我一点时间,哪怕一天也好,让我把我们之前说好的一一实现。记得我们一直在说要一起拍一张我们两个人的合照,现在看着桌上的那张照片,好像时刻在提醒我这个一辈子也无法忘怀的遗憾。还有好多好多……时间哪,你为什么要跑得这么快,留给人们那么多遗憾,这就是你快乐的方式吗?

20岁,本该是青春活力的年龄,可是人生就是如此,总要有些难过,我们才会真正地长大。也许,以后,我们要学的还很多……

关于以后的文章10:也许多年以后

也许多年以后,我们连自己当年的影子也变的模糊不清,或悲,或喜,或忧,或愁,或爱,或恨,或现在,或将来,拜伦有一首诗:“假使多年以后\我们会再相遇\该如何致候\--以沉默或眼泪”。曾经爱得死去活来,曾经恨到不共戴天,那些恩怨情仇,那些刀光剑影,被时光之水慢慢淹没、濯洗、沉淀,

也许多年以后,才真正明白爱的珍贵,抑或恨的虚无。但在今天,仍然在那层,薄薄的,易穿的,膜里面,不能深入,也走不出来。有人告诉我们爱情可以坚不可摧,但也有人说花花世界不必认真。

也许多年以后,才知道自己一味坚持的是一种错误。也许多年以后,才知道曾以为完美的其实暗藏丑陋。也许多年以后,才知道轻易忽视和丢掉的其实是最珍贵。也许多年以后,才知道深深伤害的那个人是自己最爱也是最爱自己的。也许多年以后,才知道当年的得到其实是失去,而失去的,其实是得到。

也许多年以后,是身躯的苍老,皱纹的纵横,容颜的憔悴,生命的弥留。也许多年以后,是丢弃和拾起,是秘密和玄机,是遗憾和欣慰,是伤痛和幸福。也许多年之后,会在哪里再见到,是在烟雨朦胧的小镇,还是在风沙漫漫的边陲。也许多年之后,能否洗净铅华,落英缤纷,长亭对默,回首沧桑,一任淡苦前尘,在风中,在雨中。多年以后,曾经深爱的女人,是否会经过我寂寞的荒冢,面对西沉的残阳,泪若莉花。

也许,也许,也许明天我们依然坚守岗位还是在另一座城市漂泊,还是纠结在那份可悲,可喜的感情里,还是超然脱俗,悠闲自得的过日子,已经学会坦然,放下在那份无边无际的荒诞感情,一切都是未知,情感世界是很无奈的,无奈于你的可以控制与不能控制,无奈于那份不能控制的尺度,也无奈于那份不能把握,天可以一片深蓝,水可以一汪清澈,人却不能保持一份坦然。也许放下该放下的,也许把握该把握的,也许什么地方是归途,没人清楚也没人知道……

关于以后的文章11:立秋以后

文/潘玉毅

看到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晒自己绘制的扇面和诗文,我便知道又一年秋天近了。画扇是立秋的习俗,书上记载:“立秋,宜插花,宜听琴,宜画扇,调养情致,平心静气。”立秋前后,天气的变化十分明显,过了立秋,溽暑消退,晚风初凉,风物长宜的秋天就要登场了。

中国人讲究“破而后立”,立秋如同一个分水岭,宣告着夏天的“破”和秋天的“立”,这从属于两个季节独有的声音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夏日,知了和青蛙平分了昼夜,你在日间聒噪,我在夜里喧闹。但是秋风一起,秋虫纷纷从洞里爬了出来,双强对立的局面逐渐演变成群雄割据。相比而言,夜里的势力似乎更强大一些,夜幕降临以后,厨房、书房到处都是“咕咕”“呱呱”、“曲曲”“秋秋”的声音。它们并不藏身于室内,却无时不在我们耳边。而日间,除了人语、车马之声,蝉叫渐渐地稀疏起来,直至消失,仿佛它们再也无力鸣噪。这一番强与弱的角力,新与旧的更替,象征着一个季节的结束和另一个季节的开始。

汉语里有个词叫“新秋”,秋天年年都至,但每一年的秋天都是全新的。当时光由初秋转入深秋,很多小动物纷纷消失了,蝴蝶、蚊子、萤火虫,虽然偶尔还能听得几声秋蝉,却是越来越稀、越来越弱。慢慢地,秋风起了,菊花黄了,鲈鱼肥了,蟹脚痒了,河边的草消失了,石头一块块露了出来,霜附在石头上,便有了“风霜高洁”。

我们素来喜欢用“秋高气爽”来形容秋天,可见秋天给人的感觉除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伤感,更多的时候是空旷的、明朗的,宛如打开门见到一室的“窗明几净”。秋天有很多独具特色的事物,譬如露珠、枫树、落叶。“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挂在草尖上的露珠,经风一吹,“啪嗒”一声,掉落在地上,微微有凉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与“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肃杀不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美丽。至于落叶,草木无声,有时飘零,当蝴蝶飞跑了,它们都变成了没有翅膀的蝴蝶。

立秋以后,虫声唧唧,如夜里的读书声。闲读之际拾得一个好句:“洗砚之时曾染指,种花以外不低头。”读书人清高自许,与秋相仿,不攀附、不低头,令人激赏。然而到了深秋时节,稻穗深深地埋下了头,人们也埋下了头,忙碌起这一年的丰收。与高昂的头颅一样,沉稳、谦逊,成了立秋之后的又一道风景。

关于以后的文章12:笑容下的阴霾

文/笑容下的阴霾、

如若多年以后、当你们发现,我被这昏暗的社会污染的浑浊不清、请记得、我曾经也怀揣过梦想、憧憬过未来、梦到过实现;请记得我曾经也幼稚过、纯真过、善良过、也真爱过……

关于以后的文章13:你走以后

2012年2月27日。这是你走以后的第一天。

人们都说,告别一个人,然后重新开始。可我被困在回忆里,怎么也醒不过来。

第一天,像丢了魂一样上班,挤公交。坐在公交车上,工作的时候,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眼泪就流下来。计算着你离开这个城市的时间,分分秒秒,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疼得喘不过气。

吃不下任何东西,浑浑噩噩,说不出话,做不好事情。昨天你离开的身影,反复在脑海里回放。

病也没有好,依旧咳个不停。可身体的病,怎么也代替不了心上的痛。怎么也都转移不了注意力。

下午五点半,是你离开的时间。我正好下班,一路上哭着走过。路过车站,多想跑去送送你。但我害怕自己失控。害怕你也难过。我一直以为难过的只有我。直到后来直到昨天你走的时候,你也难过了。

你最近什么都不好,工作和生活的事弄得你焦头烂额。可你在我面前依然是坚强的样子。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知道你过得很难。离开了这个城市,希望你一切都好起来。

若是你好,也不枉费我为你每天流的泪了。

深夜十点,你终于抵达了下一座城市,昆明。一切尘埃落定。终于送别了你,让你重新启程。新的生活,新的路,不如意太多,艰难也太多。你一定要好起来,重新开始,好好奋斗。好好经营你的理想,我要你知道,我一直站在离你不远的身后,为你加油!

这是你走以后的第一天,心被掏空了。但生活还要继续。

从今天开始,你要好好开始奋斗。

关于以后的文章14: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文/肖雨扬

“滥竽充数”事件败露以后,南郭先生就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偷偷溜出了宫门,回到了老家,他暗暗想:再这样待在这里,脑袋非搬家不可!

于是南郭先生流窜到了秦国,在那儿,他打听到了秦国有一座危峰兀立的终南山,山上住着一位老人,他吹竽的本领极高,人称竽仙,但他从来不收弟子。南郭先生想:不管如何艰难,我都要上山求艺,做一个真正的吹竽高手。

南郭先生打定主意,前往终南山。山高路远,他翻过9座山,渡过9条河,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脚下。可是由于一路劳累,腿一软,昏了过去……迷迷糊糊中,耳边传来一阵竽声,那竽声如百灵的歌声那样动听,如小溪的流水那样缠绵。他猛地睁开眼睛,只见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在一棵大榕树底下聚精会神地吹竽。山风吹来,曲音悠扬,令人沉醉,他不禁入了迷。

老人见南郭先生醒了,回过头来说:“你昏倒在终南山脚下,我把你背回来了!”南郭先生双膝下跪,感谢老先生的救命之恩。“我听您吹竽吹得很好,如不嫌弃,请收我为徒吧!”老人捋了捋胸前雪白的长须:“我一生深居终南山,从未收过徒弟。”南郭先生连连作揖,磕着响头说:“老先生,我此次前来实属不易,我是想痛改前非,做一个真正的乐手,请您务必要收下我啊!”老人点了点头,笑眯眯地说:“你的事情我已经了解,你已受了很多苦,我也看出你真挚的决心,就破例收你为徒吧!”

从此,南郭先生跟着师傅勤学苦练,技艺提高得很快。等到齐宣王再次向天下招贤纳士之时,他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一举获得了吹竽首席的称号。

关于以后的文章15:陌生的亲人

文/杨进涛

南方入冬以后,早晚就开始降温,如遇下雨最冷的天气也不会有零下。可此时的黑龙江已经零下十几度,路面开始结冰。就是在这寒冬的季节,我和我的家人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去牡丹江与陌生的亲人见面。

他是我爱人的堂弟田君(平时电话里我都称呼他为弟弟),祖籍黔江人,当时黔江隶属于四川省涪陵地区。他的父亲于五十年代初从黔江去沈阳军区当兵,后来又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安居乐业。弟弟很小就知道自己是黔江人,但他的父辈一直没有回过黔江,这主要是源于当时交通不便和经济条件有关。据说,他父亲病危时一直喊着“我要回家”,这或许就是对故乡的眷恋。可能很多人会想,不回家但也应该保持联系。其实,后来随着行政区域的变化,地址已经发生了变化,书信已经无法按原址寄送。

我爱人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他有一个叔叔在外面当兵,并定居在牡丹江,这些信息来源于她初中时父亲的口述。

心中的亲人,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团聚的愿望,在时间的流逝中会更加期待。

2000 年以后,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利用当时最常用的 QQ 专门加牡丹江籍的好友,并给每一个好友讲明找人的缘由。事实证明,还是好人居多。通过十年的努力,终于通过一个医生联系上了失散多年的亲人。此时的心情平静了很多。

第一次通话是尴尬的,没有过多的语言,没有太多的问候,只是希望彼此能尽快加上QQ,并约好晚上视频。亲人短暂的通话,心里的滋味无以言表。下午的时间觉得很慢很慢,天黑的等待感觉无比漫长。

联系上弟弟是六月份,天黑的时间在八点左右,但我六点就在电脑边等待弟弟加我为QQ 好友。等待中,感觉时间停止了脚步,就像冬季的寒冰一样已经凝固,与我同坐在电脑边的家人都期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没有说话声显得特别安静,眼睛盯着显示屏一动不动的,静得能听见呼吸的声音。此时,或许都在思考着从未谋面的亲人是什么样的容颜?

七点三十分,当看见显示屏同意加为好友的字样时,喜悦是无法形容的。相互的问候,相互的家庭了解,还相互介绍父辈的阅历,千言万语直到很晚很晚。此时,才知道远方亲人的不易,才知道远方亲人的艰辛和曲折。其实,亲人背井离乡的凄凉与清苦和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眷念,或许是他们一直没有治愈的伤痛。

三天一夜的火车生活,虽说枯燥无味,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北上的美好心情和团聚的愿望,一路的风景很好但无暇顾及,只期待着团聚的那一刻早些到来。

十月的牡丹江是寒冷的,已经开始下起了小雪,寒风吹得刺骨。早已在火车站等候我们的弟弟和弟媳,也被寒风赶走了本身的美貌——衣服穿了很多,围巾也包得很严。但北方室内是非常暖和的,他们的取暖主要靠暖气,并且二十四小时保持恒温。弟弟家也一样。

多年的期盼,在那团聚的时刻已经忘却了长途的疲惫和地域的变迁。遗憾的是,叔叔已经于2005年去世,我们整整迟到了五年,他老人家或许也期盼能在有生之年见见自己的亲人,可惜,未能如愿以偿。或许这是他一生未能完成的心愿。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婶还健在。

带着悲伤和遗憾,我们随弟弟一起去看叔叔的归宿地——坟墓。叔叔的坟墓距家里不是很远,但也是在山上。牡丹江的山没我们南方的山高,并且以泥土为主,岩石占比相对要少很多。我们走了大约一公里路程后就开始爬山,全程也就三十分钟就到了叔叔的墓地。

牡丹江殡葬管理要求是火化,所以,叔叔也难以逃脱炉火的焚烧。由于没有用棺材的习俗,坟墓就显得很小,加上没有立碑就更是显得格外的低矮,几乎没有给大自然带来任何伤害的坟墓,或许正是叔叔他生前的写照——低调处事为人。坟墓旁边有很多高高的松树,已经陪伴叔叔度过了五年春秋。枝繁叶茂的松树,展现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叔叔的坟墓在松树的陪伴下,却阴森的可怕。生前叔叔在没有亲人的日子里是孤单的,离开尘世后依然在偏僻的环境中独自相处,想必,仍然很孤单。

烧烧纸,上上香,然后叩叩头,就算是与叔叔的初次见面,转身离开时心情是悲伤的,难免要多回头看几眼那安静而又孤独的坟墓,也希望叔叔——那边安好。

回到弟弟的家,我把带去的黔江影像册拿出来给弟弟,并给他作详细讲解。这些图片记录了黔江的变化。弟弟获悉黔江的变化和空前的发展,他说:“老家发展真好!一定要回去看看。”

相聚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几天时间一晃而过。离别是痛苦的,牡丹江的火车站留下了我们的泪水,但,却没有留下我们的脚步。

八年以后,弟弟真的回来了,这时的黔江比那时更加美好,干净的城市街道,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景,都彰显出了黔江人民的幸福。弟弟还去给爷爷奶奶上了香,烧了纸。这其实也是弟弟为他的父亲完成了回家的心愿。

回家的路真的很远,他们走了几十年才又一次回到自己的故乡——黔江。这里面没有对与错,只有情感和眷念,来之不易的回家之路,我只想弟弟永远记住——你的故乡是美丽的黔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