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静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安静的散文(精选7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安静的散文1:山河已碎,故人已散

翘首《山河故人》,安静看完,不过尔尔。

两男追一女的常规结构,赵涛饰演的涛儿穿起了整个故事。电影分1999年、2014年及2025年三个时间段落,分述她与追求者张晋生和梁子、与儿子到乐和老父,以及她的儿子与老师兼情人间的各色“感情事”。色色“感情事”下,见情心之幻、社会之幻,甚至可以直接以“时光之幻”囊之。

贾导的这部跟前一部《天注定》一样,完成度不高,戛纳电影节上的颗粒无收亦属意料之中。当然,贾导作为少有的大陆人文导演,《山河故人》也不失可圈可点的地方。影像流动的很多瞬间里,他让我们瞥见了“时间”之本身,以及作为个体的人在时间流转中的无力感和不做主。涛儿对自己命运的用力与最终雪地中的独舞形成巨大的讥讽,而她这足足的“讥讽”同是幕下每个人的“杯中羹”。这正是这部电影最凝神处,且以“1999年”的第一段落表现尤佳。年轻的涛儿徘徊于富人张晋生与穷人梁子两个发小之间,从剧情看,她似乎不急于“二选一”。最终,她选择了煤老板张晋生,谁也不知是否掺和了“金钱”的思量,却看得出张的澎湃最终击败了梁的沉敛。有意思的是,我看结婚和生子过程中的涛儿,明明就是生活中的她她她,开始都对生活充满真诚和热意,后来……

“命运”抑或“时间”终不会还你一种纵深而持久的幸福感,而人的“悲剧意味”随之晕染不散,直至末了独自在寒天取暖。这点,贾导狡黠!他将这种“悲剧意味”不独赐给涛儿一个人,而是让剧中人挨个儿尝遍。比如梁子,他的一生有多少的可喜呢?或如张晋生先是大富大贵后又潜逃海外的一生,可幸吗?及至涛儿的老父,没了老伴“没”了外孙、暴死候车室之种种情状,可悲。再看这个家族的新生代独苗儿张到乐,无数“悲剧”正等着他,亲娘缺位、不懂母语,离奇的忘年恋以及对很早的“万事休”,都是其一生的暗影。

从前喜欢贾樟柯,就是喜欢《小武》里的王宏伟,那样的汾阳,那样的小镇,故事讲得那样的引而不发哀而不伤,随处可嗅人生淡淡的悲剧香气。虽然贾樟柯曾豪言自己不是只会拍小县城(山西汾阳)的导演,我却依然觉得他还是擅长拍县城,并且我认为一个只能拍好县城发生的导演未必不能成为好导演。以《山河故人》观,贾导最好看的还是1999年这一段:汾阳县城里的男女情事。世俗街头的光影下,有点脏乱,却有活泼的人间滋味。涛儿自家的电器店中飞出叶倩文的粤语《珍重》:多年情,不知怎说起,在何地仍热切关心你……我怀念你,他方天气渐凉……屋外,涛儿叫住张晋生,只见他俊颜回眸,只说了一句:“我在乎你,所以你欺负我。”还有别处的更动人:华灯下,群演里涛儿身段风流,俏生生一段小曲,锣鼓喧天光影闪动外,电影配以另一种忧郁低徊的钢琴。这里就是人间,就是世俗,是我们生命里十之一二的如意事,掐指可算的零星欢愉。

1999年至2025年,跨世纪跨辈代,除去故事人物间情感关系的幻变,大社会大时代的轰隆也是昭然已揭。煤矿业新土豪、反腐话题、离婚率走向、新移民阶层或香蕉人现象之等等,都是贾樟柯“野心”之显。二十几年,山河与故人俱变,碎的碎,死的死,散的散,怎又教人不唏嘘?只是依然回到我的问题,贾导能驾驭吗?能在一部两小时电影中,将自己对大陆二十多年的骤变做出圆熟的表呈吗?我要的是,故事叙述的稳定,情感风格上的贯通以及眼光落点的“既有俯视又有聚焦”。而观影时屡屡的不适和毛刺感,似乎都显露贾导的“不力”。小津安二郎终生只拍一部“家庭”,即成大师,而多么希望贾导拍出无数出色的“汾阳故事”看。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有时亲若唇齿,却很难说个人情感是小,时代嬗变为大,只是一部电影将两者说到正巧和相辅相成是太难了,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即可窥豹。于此,倒宁愿贾导回到“汾阳”那样的小地方,重新发现此刻的小城之变。

再者,观影的不适还出于贾导的显豁直白。一句“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何故要借人物白之,孕于影像故事中,不是更好?母亲与儿子坐在慢列上,告诉孩子:“不坐飞机,就是想多陪你一会儿。”也是突露的硬伤。一张“结婚请柬”,几番拿出来“点题”,不显直露?好的电影不乏电影金句,但更多时候,金句有“木秀于林”之弊,反伤了故事风味。好的电影也有小物件重复闪现,确更加考量导演的“不着痕迹”之功,贾樟柯这部用叶倩文的粤语歌《珍重》最惊艳。此曲曲风美婉缠绵,与时代和人心都合拍,最是久驻人心。

将冗杂的三段大刀阔斧,剪成常规的“贾樟柯式”电影,让时间之流的凛风刮入小人物的情感深处,去掉直升机、高科技智能平板电脑和奇怪的忘年恋,回到有关“人”的阐发和发现中吧。说实话的,我极怀疑戛纳电影人是烦了贾樟柯如上的“新武器”,作为工具或是手法都离老饕们在意的“艺术电影”远了,远了。

关于安静的散文2:岁月从安静中溜走

文/代启权

很多时候,自己总试图寻找那些生活中的往事,还有存在和失去的人,试图弄清楚那些自己始终无法明白的问题。总想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寻找一丝丝宁静,在这份安宁中,去认真思考人生,其实人在成长过程中,一路的行走,就已经渐渐将青春耗尽,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在自己疲惫了休息的时候,回头在看看这路途美丽的风景,风景虽然迷人,可是,我们却青丝染白发,一天天变老了,不知道为什么岁月这般无情?让人叹息让人沉醉!在每一个偶然的瞬间,再也无法勾起对往事的回忆。那么多残留的片段交织纵横的过往,唯有带着种种心语和残存的念想,继续下一个路程。不经意间,人已远去,生活就是这么无奈!

有时候,自己好像生活在梦幻中:枫叶落了雪花飘,秋去冬来到,四季在更替。丝丝细雨飘飘洒洒,如日月星神在银河上面舞蹈,好像自己感到有些累了,拖着疲惫的身子,想找一个依靠,茫然间才发现,身边原来什么都没有。看着自己飘飘渺渺,苦笑着说道:罢了,罢了。就让烈日为我洗一个桑拿浴吧,就让寒月为我披上棉袄,让时间为我准备盛大的舞会吧,让满天繁星来付这所有一切的开销。没有人知道我的曾经,没有人知道我去了何方。不留下什么,也不会被任何人打扰,静静的潇潇洒洒,那样该有多好。体会那种孤单,感觉那思念的滋味。那被叫做青春的东西啊!到底怎么样了?青春是什么?至今我也没有找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只是在岁月的海洋里,我不知不觉间已经把它带丢了。我已经不记得将它遗弃在了哪里,我找遍了所有的地方,但都看不到它的影子。我一遍遍呼喊,一次次寻找,始终都没能如愿。梦在惊醒的时候,我陷入了迷茫和彷徨!桑姿洒地,惆怅满怀了我自己。

不成想,自己跌跌撞撞,浮浮沉沉走天涯。在一个个转身的路口顾盼无言,兀自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进发。路上的风景千千万,自己的,他人的,看尽无言。唯有在偶尔的碰撞过后泛起的涟漪中找寻,珍惜,远离。恪守自己的年华。所有的一切,在转身之后终归平静,尘土各归,安然默笑。岁月,斑驳了一地的曾经,暂行暂远!我心飘逸!

人生只是瞬间即逝的一种生命过程,在离叶归之遥的长路上,尚年轻的,还需好好珍爱生活,把握好的时光是人生最重要的,也是最美的一刻,一旦错过,回忆就是一片苦涩,到了弃之可惜,留之无味的地步,我在想,如果是那样,人生又要经历多少波折呢?人生路途有坎坷,把握好了,将会一路凯歌,在浩瀚的瞬息万变的人生长河里,其实岁月是在安静中,轻飘飘溜走的!

关于安静的散文3:多事之秋

文/张万金

不经意中安静往往就能被一个电话打破。

这个秋天注定事多,先是老同学高速路上翻车,随后朋友开车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接着一老友的夫人因病住院发生了医疗事故。就在我对这些事情唏嘘不已时,堂姐打来电话说叔父已住院,快不行了……

这下,我真的头大了,这个秋天到底怎么了?

我急忙赶到医院,叔父说话声音微弱,手有些颤抖。听堂姐说,叔父10天前就高烧,拉肚子,在村卫生所打了几天吊针不见好转就转到镇上医院治疗,几天后病情加重,不得已才又转到大医院。据医生介绍,叔父血小板和白细胞不断减少,多个器官功能相继衰竭。随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一天后,叔父经抢救无效死亡。

叔父到底死于什么病呢?医生的回答也不确切,说是死于病毒感染,是什么病毒,医院没有化验出来。

办完叔父后事,我在网上搜寻,一条新闻吓我一跳:……某省已有18人因蜱虫叮咬感染死亡,起先高烧不退,随后血小板、白细胞锐减,最终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亡……这些描述与我叔父的情况一模一样。

在随后的几天里,中央电视台详细报道了由蜱虫叮咬所致的这种叫作“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例。几天后我去了医院,医生说他们现在知道了,患者感染的叫“布尼亚病毒”。这是一种不常见的病毒,因此没有特效药,临床主要以使用广谱强效抗病毒药物为主。医生还说:“你叔父的病要是发生在现在,也许没有生命危险……”

说起蜱虫,我还真的不陌生,只不过不知它的名字。小时候随母亲在山上摘野茶,时而在茶树上看到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身上钻的那种小虫。大人说,这虫咬人时就是在吸血,同时分泌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液体,若不及时挤出毒液,轻者瘙痒难忍,时间久了人就会将患处抓破导致感染。至于被这种虫叮咬后发生死亡的事,倒还是没有听说过。

叔父的死令我几多悲伤,叔父一生围着田地转,农忙时栽秧割稻,犁田打坝,农闲时整菜园种蔬菜,从不歇着。就在这次发病的20天前,叔父还在山下的棉花地里打棉虫。家乡的亲友说叔父是累死的,这一点不过。

悲伤之余,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想到了这些年我们对财富掠夺的同时,还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我们在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绿地率的同时却忽略了农村,点状绿化、小品绿化、庭院绿化等城市绿化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可山林的面积在越来越小,退耕还林流于形式。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类的干扰,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已使它们的生活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加上人为滥捕乱猎,滥采乱砍,野生物种正大规模地消失。

野生动物的减少或消失,使得类似蜱虫这样的害虫失去了天敌,于是它们强大起来,它们从山上逐渐向田园漫移,继而侵害人类。乍看起来,叔父的去世是偶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是必然。

叔父出殡时,侄男侄女有些害怕,畏畏缩缩不敢靠近。其实,死人并不可怕,他已无思想与行动了。倒是活人可怕,正在一点点吞噬自己的生命。

关于安静的散文4:安静之说

文/朱钟洋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这是作家亦舒在《直到海枯石烂》里说过的话。

人生在世,我们都希望做个安静的人,过安静的生活。

懂得安静做人的人,是心胸豁达的人,是道德高尚的人,是懂得修养的人,是充满智慧的人,是风度优雅的人,是珍惜生命的人。安静,是做人的最佳姿态。

欲成大事的人,必须学会安静。

学会安静,就是处事不惊,默默前行,为抵达梦想的远方而努力不歇。安静地走向梦想的远方,才觉得忠言不逆耳、棒喝正当时;才能暗自积蓄力量,不会在沉默中死亡,而是在沉默中爆发。

学会安静,就是低调做人,不喧哗,不做作,不无病呻吟,不叨念是是非非,不招别人嫉妒,不嫉妒别人,即便你已是满腹经纶,能力超群,也不必因屈居人下而抱怨,更不必显摆。

学会安静,就是用善包容恶,用豁达的心包容取悦、诽谤、嘲笑;用平和的心态面对苦难、挫折。即便,人生路上,有人绊倒了你,也是莞尔一笑,不急不躁,爬起来,整理了心情,再次出发。

学会安静,就是事业失败时,不气馁,不低头,懂得应变和转折,懂得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懂得每一次失败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学会安静,就是事业有成时,不飘然、不被那些阿谀奉承击溃自己,懂得凡事都有盈亏。就像月亮圆了,正是缺的开始;花开极致了,正是凋谢的开始;登上山巅了,总是要下山的啊!懂得了盈亏,你才能迎来下一次更大的成功。

安静,是做人的根本。但,面对整个人生,太安静了,会被喧嚣淹没,永无出头之日。对于人生,是应有喧嚣之时的,那就是在沉默中爆发的那一刻!

安静,不是懦弱,不是妥协,不是一味地忍气吞声。安静是有远见的智慧,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其实,安静,就像大山,不卑不亢,岿然屹立,高耸云天;就像大地,不言不语,博大无垠,厚德载物;就像细雨,润物无声,积水成河,奔腾入海。

关于安静的散文5:多事之秋

文/张万金

不经意中安静往往就能被一个电话打破。

这个秋天注定事多,先是老同学高速路上翻车,随后朋友开车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接着一老友的夫人因病住院发生了医疗事故。就在我对这些事情唏嘘不已时,堂姐打来电话说叔父已住院,快不行了……

这下,我真的头大了,这个秋天到底怎么了?

我急忙赶到医院,叔父说话声音微弱,手有些颤抖。听堂姐说,叔父10天前就高烧,拉肚子,在村卫生所打了几天吊针不见好转就转到镇上医院治疗,几天后病情加重,不得已才又转到大医院。据医生介绍,叔父血小板和白细胞不断减少,多个器官功能相继衰竭。随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一天后,叔父经抢救无效死亡。

叔父到底死于什么病呢?医生的回答也不确切,说是死于病毒感染,是什么病毒,医院没有化验出来。

办完叔父后事,我在网上搜寻,一条新闻吓我一跳:……某省已有18人因蜱虫叮咬感染死亡,起先高烧不退,随后血小板、白细胞锐减,最终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亡……这些描述与我叔父的情况一模一样。

在随后的几天里,中央电视台详细报道了由蜱虫叮咬所致的这种叫作“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例。几天后我去了医院,医生说他们现在知道了,患者感染的叫“布尼亚病毒”。这是一种不常见的病毒,因此没有特效药,临床主要以使用广谱强效抗病毒药物为主。医生还说:“你叔父的病要是发生在现在,也许没有生命危险……”

说起蜱虫,我还真的不陌生,只不过不知它的名字。小时候随母亲在山上摘野茶,时而在茶树上看到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身上钻的那种小虫。大人说,这虫咬人时就是在吸血,同时分泌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液体,若不及时挤出毒液,轻者瘙痒难忍,时间久了人就会将患处抓破导致感染。至于被这种虫叮咬后发生死亡的事,倒还是没有听说过。

叔父的死令我几多悲伤,叔父一生围着田地转,农忙时栽秧割稻,犁田打坝,农闲时整菜园种蔬菜,从不歇着。就在这次发病的20天前,叔父还在山下的棉花地里打棉虫。家乡的亲友说叔父是累死的,这一点不过。

悲伤之余,我陷入深深的思考。我想到了这些年我们对财富掠夺的同时,还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我们在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绿地率的同时却忽略了农村,点状绿化、小品绿化、庭院绿化等城市绿化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可山林的面积在越来越小,退耕还林流于形式。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类的干扰,如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已使它们的生活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加上人为滥捕乱猎,滥采乱砍,野生物种正大规模地消失。

野生动物的减少或消失,使得类似蜱虫这样的害虫失去了天敌,于是它们强大起来,它们从山上逐渐向田园漫移,继而侵害人类。乍看起来,叔父的去世是偶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是必然。

叔父出殡时,侄男侄女有些害怕,畏畏缩缩不敢靠近。其实,死人并不可怕,他已无思想与行动了。倒是活人可怕,正在一点点吞噬自己的生命。

关于安静的散文6:夜下沉思,几许思绪飞扬

文/漫晴依缘

安静懂我的温柔,漫漫长夜一直相依陪伴。——题记

夜色朦胧、华灯初上时分,一阵薄雾远远晕开,如墨染的雪图,与原本的情节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开了音乐,随手选一本书站在窗台对着夜色沉思,想起许多事……

或者,一路上所觉得理所当然的都不会发生,如同越是在乎的拥有越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看不到踪迹。反而是意念里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发生的几率比较高,因为随意,所以有“踏破草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之遇。这样的时候,不放弃,顺其自然地坚持最理直气壮,也最具魅力。

然而,有人说,当你累了,烦了,倦了,选择放一放手,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前路步伐轻盈。

后来,我看到那么一篇漫画: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超乎想象的重量级十字架,在各种不寻常的路上行走。有个朋友似乎是很聪明地用刀砍断十字架的一端,他身上的负担轻了,走得也轻松了,队伍被他丢在身后,别人在苦苦努力,他在一边休息。最后,他和队伍一起来到一道鸿沟前面,别人把十字架横放铺成桥的状态,轻松地跨越了这道他无法跨越的鸿沟。他看着被他砍断的十字架后悔莫及,只是有些事一旦错,会毁掉一生。

看到这段漫画之后,思绪陷入了无边的宁静中,对生活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生活里,品尝过许多种味道。有时候做了一些傻事,知道自己很傻,但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傻!可能,对于整段生命来说,这是一个从幼稚步向成熟的过程。多年以后回头再看这些平凡的傻事,又会觉得这是一段奇妙情趣的经历吧!

凡事都有双面性,只是当时有点迷惘地只见单方面的好或不好。记得朋友的签名写过这样一句话:世间的任何事发生都有它必然的原因,且一定会有双面性,一面是好,一面是坏,关键看你怎样取舍。是的,取舍的一念间决定好与坏,这时候正确取舍成为一种智慧。

多年以前,曾以为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美好,它会有浪漫、有幸福、有甜蜜,高调得全世界都深受感染。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抱有极大的希望,要求也随之增大,万般挑剔、万般苛刻。当时是不顾一切地选择轰烈、舍弃平凡。“平凡”二字黯然失色,尽管曾潇洒地来过却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所有与“平凡”有关的都无迹可寻。一路追寻至高无上,一路遗失真实的幸福。当热情褪去、轰烈消失,发现身边的平凡是那么清冷,无法融入生活,哪怕平凡原来就是最原始的味道。

曾经还以为,只有全身心去投入某一件事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其实,生活不是一种味道。舍去所有只为心中的一个目标会有更丰满的时间去追求,但当你真的竭尽所有之后到达了某一个巅峰,你发现你真正要的并不是这个目标的结局,你还需要一些鲜花和掌声助兴。然而,鲜花和掌声早就在你忘情奔跑的路上丢失。想要追回来,却发现没有了世间和机会,它们早已与你分道扬镳、背道而驰,那段距离你得用一生的后悔去填补。

有些事情错了可以修改,有些人错过了就无法重温,人心总是那么的脆弱,又那么坚定。拥有的时候害怕失去而小心翼翼,失去的时候接受残酷而果敢坚强。

生活是一本书,一脚步一情节,有些人寥寥数字,有人长篇大论,无论以哪一种方式书写,这部书都会结尾、都会有结局。我们也都知道,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过程。可是,为什么偏偏有那么多人只知道固执于结局,而忘了相依相伴的那些小插曲。

人生,其实很美好,简单一些、安静一些会读懂更多。当你磨平了自己棱角,不再为一点小事动怒、也不再为一些小人愤愤不平,你会懂得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道遇见的风景,可以从容不迫地做一些自己认为开心、有意义的事;也可以用一颗宽宏的心去包容所有,干净利落地取舍;还可以理智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足迹,不用舍弃任何却依然可以轻松迈上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

夜色已经淹没整座城市,千里万里之间只有一盏盏温暖、明亮的灯光在用自己的生命搭建浪漫唯美的灯光长廊,为夜增添一道耐人寻味的风景。灯光长廊的尽头有无尽的遐想,美好的、珍贵的慢慢上演,一幕、一幕,又一幕……

关于安静的散文7:安静与喧嚣

文/于函平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大江东去,世事变迁,因为万物灵长——人类的出现,安静的大地渐渐喧嚣起来。喧闹过后,人们却越来越思念当时的单纯与安静。而我认为,人生起伏,应拥有一颗平静的心,守一方安静的净土,以包容开放的眼光去接纳喧嚣中的发展与进步。

安静是一种坚守,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科技文化水平发展的今天,机器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使家庭手工业的空间被挤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难以传承。在喧嚣的时代,安静中坚守的“匠人精神”便尤为动人。最近大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就因主角坚守于文物修复工作,不惜消耗几个月甚至几十年时间修复一件文物而赢得人们的赞美与敬佩。在喧嚣中守住一份宁静。

喧嚣是一种象征,是一种对时代发展的象征。几万年前的大地是宁静的,但几乎没有人再愿意回到过去的那死气沉沉。古代的羊肠小道是平静的。但那仅仅是因为交通的闭塞和人烟的稀少罢了。虽然周国平说着:“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嚣,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但一味追求平静,围挡发展的潮流,闭门造车,独守一隅,无疑是历史的倒退。在平静中追求一种喧嚣。

安静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学术研究的态度。闻一多创作时“目不窥园”,成为一代大家。屠呦呦几十年深入医药学,不追求“院士”的潮流,终因“诺贝尔奖”成名。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说明没有一颗平静的研究的心,不为外界条件所波动的态度,很难成功。雪莱说:“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高手往往出自民间,惊涛骇浪常隐于不动声色之中。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在喧嚣的环境中保住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喧嚣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品质。曼德拉不甘于黑人受到歧视与迫害,于是他勇于反抗,黑人的地位终得提高。陈胜吴广不甘于秦暴政的压迫与残酷,于是他们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海伦凯勒不甘于成为废人,于是她发奋努力,使她的事迹让千千万万人受到鼓舞,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

莫言说:“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自然、安静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它们都有消极或积极的一面,关键在于人们的运用与体会。坚守住内心的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但更不能固步自封,犹豫着不敢向前。应拥有发展的眼光与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喧嚣中的进步并为之充实自我,不断前进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