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散文

请欣赏退休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退休散文1:去青藏高原旅行吧—朋友!

文/谢泓

人退休之后,该考虑些什么?明智首血出门远游。

想想看,有幸能活到九十岁的话,已经活了足足三分之二。剩下的时光,我的时间-我作主。朋友老兄,就悄悄的出去潇洒了一回,首选地是西藏。理由十分简单:乘还能走得动,跑得了,适应得了高原反应?就此西藏行,剩下该去的地方慢慢来吧,反正其它地方旅游,不会被高原反应所难倒。

随游团走,票子一码,准时出发。去时飞机,回来火车,互为补充,先看蓝天白云,再看大地油菜花竞放、牦牛成群。飞机从咸阳国际机场起飞,到拉萨也就是几个小时。朋友老兄开了一辈子汽车,差不多走遍中华大地,今次就不用再开车了,美美享受一回有滋有味的旅游生活吧。

西藏是个好地方,这样的季节,天空蓝蓝,远处雪山皑皑,近处青草绿茵,一幅极美的山水画。唱一首韩红的《青藏高原》,才算过把瘾。只是那最后一句,实在没法圆满,好不敬佩那胖女子的中国好声音真美、肺活量真大!多少爷儿们自叹弗如,最终还是败北在那最后一句唱腔上!

朋友拍的片片,虽算不上名片佳作,但也有草根风格。出门旅游,除了看景,就是将景点拍摄珍藏起来,将来某一天确实老了,走不动了,静坐下来,戴上老花镜,如老牛反刍一般,不论是春暖花开,还是夏雨霏霏,抑或秋月明亮,冬阳暖暖,慢慢欣赏,独自回顾,足可让一生的幸福快乐时光倒流,年轻岁月从头再来一次。读着地老天荒的亲历故事,就是平生最惬意的时光……

西藏那么多寺院,那么多忠实信徒,十叩九拜,虔诚至极;转经转人生、转来世,世间的善善恶恶,仿佛都在转经中摆平。阿弥陀佛,佛法无边!真不知道当年我佛是怎样从那千里迢迢天竺国度,来到中国,走进西藏!佛法无边,令人震撼,令人敬佩,令人不禁虔诚万分。

佛本是普通百姓的心灵福音,只所以人心向佛,那是善的力量在驱使,是善的动力令人神往,令一个大团结的多民族国家长治久安。

布达拉宫的佛,还有那恢弘的建筑群,用金鐾辉煌来形容,再恰当不过。在那样遥远的地方,佛力无边,来到天路云端,不崇拜佛的力量也由不得你。人心向佛,一个藏民族的神秘圣地,当年文成公主献身毕生的地方,历史悠久,灿烂光辉,大一统国家的历史文化符号,在一直承前启后般流畅书写。

头顶祥云,脚踏福地,走在佛的国度里。藏南藏北,广袤天地,到处都是佛的力量,一个民族坚定不移的信仰,都是佛在左右着天地人的力量。经幡飘飘,五彩斑斓,皑皑雪山,茫茫草原,只有这样的季节,才能看到生机盎然,才能看到生命的又一次繁衍壮观。

藏羚羊咩咩叫声,穿越时空,穿越风云雨雪阻隔,一次次回到耳际眼前,虽然那只是一种幻觉,已经足够了。作为一个匆匆过客,只要看得见远处的皑皑雪山,那儿的风云变幻,那儿的云彩朵朵,还有那儿的经幡腊腊,到处繁荣景象,此行足矣。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支撑着她的是一个伟大的祖国!一个欣欣向荣的十三亿人口大国!青藏铁路,数条进藏公路,过去敢想吗?一路那么多的自行车成群结队,气势磅礴。即使提前十多年,欲想去那儿,也只能是个梦想。终究海拔高度太高,人烟稀少,空气稀薄,号称生命禁区,何况交通根本无法实现。今天却旅客熙熙,游人攘攘,那游客、汽车和自行车长龙阵,伴随着那些腊腊经幡,随风飘扬。

一个马上将称作老年人的朋友去了,带回来了许多新故事,也带给我们明天的花甲一族的神往。

乘尙年轻-就去青藏高原旅游吧,朋友!

退休散文2:老妈的“潮事”

文/邓海燕

老妈是位退休教师,六十多岁的人了,不仅穿着打扮洋气时尚,还对一些新潮新鲜的事儿学得特别快,是个十足“潮人”。

因上班的地方离家远,我跟父母交流感情,主要靠手机和QQ。有一段时间,我工作很忙,半个月都没回一次家看望父母。几次,老妈打来电话,我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加班,匆匆忙忙说了几句话就把电话给挂了。一天上班路上,“女孩子要对自己好点,别让自己太累,想吃什么就买,不要舍不得花钱”,忽然一条微信飞来,以为是哪个朋友发来的,仔细一看,是老妈发来的。

经常收到老妈发来的留言或与老爸的照片,比如阳台的吊兰花开了,家里的猫咪生仔了等等。我也会及时留言把自己的情况告诉老妈。听到这些,彼此心里暖暖的。

那天我回去,见老妈在冰箱门上贴了一张便条:“亲们,先想好要拿的东西,一次性拿,完后请马上关门。”我和儿子看了之后,忍不住大笑起来,儿子拍着手掌说:“咱外婆可真潮。”

老妈笑着解释:“每多开一次冰箱门就多浪费一次电。减少开门次数,可节约冰箱耗电量。现在不是流行低碳生活方式吗?你看,我自备环保购物袋去买菜。一盆水,淘完米后用来洗菜,洗完菜后用来浇花。洗衣服手洗,不仅洗得干净,而且活动了筋骨。洗完衣服的水用来洗拖把和冲卫生间。外出上街时一律步行,这样,既省钱低碳,还锻炼了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老妈的娓娓道来,让大家对她崇拜得有些五体投地了。没想到,一向憨厚质朴的老妈,竟成了身体力行绿色生活的“低碳”达人,走在了时尚生活方式的前列。为此老爸欣慰表态:“你老妈在咱家倡导的低碳生活是一种新风尚,保持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我们应该全力支持哟!”

回家休假的那几天,我发现老妈把晚饭的时间悄悄提前了,吃过晚饭,撇下父亲就不声不响地急匆匆出门了。老爸哈哈一笑说,“她和几个老太婆到广场跳舞去了。”

我拉着父亲一起来到了小区文化广场,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和老妈一样的老太太正在翩翩起舞,热情高涨。老人们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她们时而婀娜优雅、时而欢快激越的舞姿,丝毫看不出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了。散步路过的行人看到了说:“广场热闹起来了,晚上出来走一走、转一转,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愉悦了心情。”有的被她们的活力感染,停下脚步加入队伍扭上两下。

家有“潮妈”,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只要母亲活得开心,玩得开心,身体好,我就会倍感快乐!

退休散文3:为父亲买车

文/余平

父亲退休后清闲下来,这让他反而很不适应。我住在离父亲家几十公里外的城南,父亲每次来看我都要转上几趟车,他还要给我捎上许多吃的喝的,父亲每来我这一次都要忍受奔波劳累之苦,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父亲想多见见我,再苦再累他也愿意。

我想起父亲曾说过想买一辆车开,我于是对老婆说:“我们给爸买辆车吧!他想来时随时都可以来,也不用挤公交了,多方便啊!”老婆很支持这个主意,父亲听说我们要给他买车,显得非常兴奋,马上去驾校报了名。父亲练车劲头十足,倒车、倒桩移库、定点停车、上坡起步、直角拐弯,每个项目老爸都练得很认真,父亲的汗水没白流,他顺利拿到了驾照。

我打算给父亲买辆十万左右的车,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说:“我这个年龄的人开车不是为了讲面子,我开车也不太讲究舒适度,不追求配置丰富,我要的是一辆经济实惠、可以代步的小车。”经过综合考虑,我为老爸买了一辆自主品牌的微型车,全部办下来才花了三万二千元。当我把车开到父亲家时,他笑得合不拢嘴。 

有了车的父亲又像他上班那时候一样精力充沛、意气风发了,有时他开着车去找老朋友聊天下棋,有时他开着车去超市大采购,有时他开车去参加老年大学组织的活动。

每个星期父亲都开着车来看望我,因为少了挤公交车之苦,所以他会带着有腿疾的母亲一道来。父亲汽车后备箱里装满了新鲜蔬菜和鸡鸭鱼肉,母亲来时会烧一顿热乎乎的饭菜温暖我们的胃。

有了车父亲也不觉得无聊了,他像呵护婴儿一样呵护自己的爱车。他看不得车子灰蒙蒙的,常常动手拾掇一番,每次洗车都是他自己代劳。父亲还喜欢花功夫装扮他的爱车,给爱车装上迎宾踏板,为爱车配上导航仪,给爱车贴上漂亮的车贴,父亲乐此不疲。父亲也学会了电脑上网,他喜欢浏览汽车网站,逛汽车论坛,父亲在汽车论坛上热烈地和车友交流用车心得,父亲发的贴有见地且实用性强,很受大家欢迎。父亲兴致来了还把他和爱车的合影拿到网上晒一晒,父亲幽默地说:“谁说香车只能配美女?老汉配帅车,别有一番滋味嘛!”

母亲告诉我说:“你爸有了车之后再也没跟我抱怨生活无聊了,他现在把那辆车当他的亲闺女看待,一天到晚总守着她。”母亲的话让我感到欣慰极了。

退休散文4:越老越忌自我高估

文/牛润科

退休之后,我在老年门球队里是大伙公认的主力,在平时队员们的交流中,同队的球友们对我恭维居多:“老牛你真行啊!没有你,咱们队就休想夺冠呀!”久而久之,我不禁有些飘飘然。

记得有一次,在比赛进行到节骨眼上时,我想拿一把,便闹情绪退了场,径直到了休息室,我想大伙肯定会来求我的。我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却左等右等也不见有人来请我,就沉不住气了,我走出休息室,在球场不远处偷看,顿时傻眼——大伙照样打得热火朝天,就像是根本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似的。

这件事让我觉得很尴尬,也恰恰是这件事,让我学会摆正了自己的位置。经历了这件事情,我恍然大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但是不能总当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无论缺了谁,地球不都照样转吗?

作为一个退休老人,他跟别人打交道最忌讳的就是高估自己。要学会“自娱自乐”:不要让别人重视自己,而是要学会自己欣赏自己。凡事顺其自然;多为别人祝福和喝彩;走到哪笑到哪。这样一来,才能不为名利所累,一心一意地过好当下的日子。如此一来,开心快乐的阳光,就会天天照耀你灿烂的生活。

退休散文5:快乐买菜老来趣

文/艾金

退休了,我常去买菜。那天走在蔬菜区,一位40多岁的男子叫住我:“小伙子,你买啥?”我问:“你是在叫我?!”“对呀,我看你在这里兜了一圈,你的背影看上去像个小伙子。”他嘿嘿笑着说。

我哈哈大笑,知道他是在恭维我,恭维也是一种促销手段,让你未曾买菜先开心。以前我刚退休时,来到菜场,摊主叫我叔叔,如今这种称呼很少听到了。不是我们年轻了,是他们把我们叫得年轻了。

我告诉他说,我年纪大了,牙齿不好,想买嫩些的绿叶菜。他手指摊前一片绿,说:“这小青菜不是很嫩么?它是鸡毛菜的哥哥鸭毛菜,幼儿园刚毕业,嫩得很!”我又被他逗乐了,当即买了这鸡毛菜的哥哥。

这时走来一中年妇女,头发有点白。男子又大声招呼:“姑娘!想买点啥?来看看,我的菜新鲜。”中年妇女听了抿嘴笑:“新鲜是自来水浇出来的吧?!”嘴上这么说,但还是在他的摊前站定了。

原来他的菜是自己承包地上种的,凌晨两点才采摘。中年妇女买了鲜嫩的鸡毛菜和带花带刺的黄瓜。当推荐她买“圣女果”小番茄时,她连连摆手:“‘圣女果’暂时不买,家里一女还未出嫁,吃了‘圣女果’要做‘剩女’的!”当即引来一阵大笑。

这一次,我买了好几种蔬菜,购物袋满得一根葱也放不进,也买回了一份好心情。

从蔬菜区走到水产区,又有人叫我:“大哥,今天买点水产品吧?”叫我的是一位我叫她“田螺姑娘”的青年女子,她向我推荐道:“想吃螺蛳?现在螺蛳正肥,春天螺,赛过鹅;养鱼塘里养大的,只只活。”她在前面挥勺,她老公在后面咔嚓咔嚓剪螺尾。两人都穿着雨靴。从水盆里不断溅出一串串水珠。我忙说,今天菜买好了,明天来买。她说:“好的。下次来买哦。”笑脸如初。

在这喧闹的菜场,望着经营者忙碌的身影,我在想,无论是“冬瓜男”还是“田螺姑娘”,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草根”与“草菇”,是最能吃苦的群体之一。这飘荡在晨光里的吆喝,凝聚着他们的艰辛和收获。

是的,我明天还去买菜,买菜也快乐。

退休散文6:我的退休生活

文/刘华碧

我是年满78岁的退休干部。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离开了热爱的工作岗位,开始新的生活,回顾人生历程,我有一种欣慰感和成就感。因为我努力过,收获过。退休了,虽然“昨天”过去了,但还有“今天”和“明天”。党和政府把老同志当成宝贵财富,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为我们创造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有利条件。习总书记说:“希望老同志珍惜光荣历史、永葆政治本色,继续以身作则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积极贡献。”我的梦想是:坚持学习、锻炼身体、乐观进取、教育子女、欢度小康、梦想百岁。

坚持学习,勤“充电”。人生有限,学习无涯。我虽然退休了,但是政治学习不能退休,党性宣传不能退休,党性锻炼不能退休,道德修养不能退休。因此,我退休后,继续坚持学习。长期自费订阅多种书刊报纸,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经常在家练习书法,写点短篇文章,修身养性。

锻炼身体,常坚持。健康长寿,是人们普遍的愿望。生命在于运动,不动则衰,只有坚持锻炼,身体才能强壮。虽然我已78岁,但是我经常进行各种劳动,比如晨练、栽花种草、打门球等,认识的好朋友也越来越多。昨天已过去,明天是未知,抓紧宝贵时刻,畅享今天的幸福。

乐观进取、常快乐。心态平衡常快乐,就是掌握健康的金钥匙。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八要”、“八不”,要宽容、要和气、要善良、要大度、要仁慈、要乐观、要潇洒、要谦让;不生气、不激动、不争论、不怨恨、不嫉妒、不贪利、不攀比、不忧伤。凡事要想得开不钻牛角尖,大事讲原则,小事不计较。忘记自己的年龄、忘记疾病、忘记恩怨。这样,思想就活跃、性格就开朗,有助于延年益寿。

退休散文7:故地重游

文/刘高潮

退休后,应宕昌县和市旅游局的邀请,于鸡年隆冬参加了官鹅沟首届冰雪旅游节。

整个官鹅沟大景区内白雪皑皑,冰柱倒挂,茫茫林海银装素裹,各种冰雕精美纷呈,让人完全置身于美轮美奂的冰雪世界,尽情享受冬季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然而,过去的宕昌却是一个落后、贫困的地方,官鹅沟更是一个封闭、荒凉又无人知晓的林区,境内人烟稀少,村民生活非常艰苦。三十多年前我调任宕昌副县长,在宕昌工作七年,比较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对这里的山水和百姓有着较深的感情,所以这次县上举办节会,我就欣然前来凑热闹。

调离宕昌已经二十六年,光阴似箭,一晃我也退休了。这次故地重游,深感宕昌这些年发展变化突飞猛进,成果斐然!原先的寒冷已不明显,落后的迹象已难寻找,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一批又一批亮丽的新农村已经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一座山水园林式的美丽县城展现在游人眼前。

记得我第一次进官鹅沟是在1986年秋天。据反映,沟里深山老林处有人种罂粟。当时正值全省政法战线开展“禁毒”活动,接到举报线索,便组织公安干警进林搜山。那时路不好走,车只能开到官鹅沟林区沟口处,沟里面全是茂密的天然林,只有一条杂草丛生的崎岖小道。我们一行七人沿着这条小道,徒步近二十华里,终于赶到一处荒无人烟的草滩,看到了种植的罂粟。经丈量大约两亩,是一户独居的藏民种植的。按当时的办案标准,种植一亩以上就可以拘审法办。可查看了这户人家的情况后发现,这家人特别贫困,家里就一个失去老伴年过半百的老头和一个已成年的痴傻儿子相依为命。再经询问,罂粟是岷县贩卖大烟的贩子指使这老头种的。权衡利弊,只好将种植的罂粟全部铲除,老头让乡村两级监管并从轻处罚。这次搜山,让我感受到这深山沟里自然风光的美丽,更感受到藏区村民生活的贫困和艰辛。那时还没有旅游产业的提法,如何才能让他们摆脱贫困,过上稍稍宽裕的日子,成为让人揪心的事。

第二年秋季,全县上下全力落实当时地委、行署提出的扶贫开发“四个一”新思路,正好县委安排人大的老主任和我联系官鹅沟藏族乡,鹿仁村又是全乡的点,我们那时吃住都在村上,在经济林建设和药材种植上培育了两个点,成效明显。1988年全区扶贫现场会在宕昌召开,会后组织与会人员进沟参观了鹿仁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点。随后,官鹅小学也建成开课,道路也加宽改善。通过这次现场会,有效推进了宕昌的扶贫开发工作,官鹅沟随之也有了知名度。

后来我调其他县工作,时隔七年,于1999年秋季又去宕昌参加全区城市建设现场会,当时主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下那么大的决心重新规划,建设新城。拆迁改造现场热火朝天,旧城坝新楼房已拔地而起。县城的改建拆迁难度、筹资难度、打造气魄前所未有,让参加现场会的地县领导感到非常震撼!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不到半年,拆迁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县城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布局合理、山水环绕、园林错落的新县城出现在世人眼前。这次宕昌县城拓宽改造,不仅奠定了宕昌现有的城市格局,提高了山城的建设品位,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县区的城建思路,加快了全区城建的步伐,具有示范带动的巨大作用。

新世纪的第二年,我刚调到市林业局,县上的主要领导就明确提出旅游兴县的思路,打算在绿色开发、红色开发、古色开发上大做旅游产业的文章,计划先与岷江林业总场合作开发官鹅沟绿色景区。我非常赞成这个思路,就主动到下属的岷江总场做工作,让在保护好天然林的同时转变思路配合县上搞好林区景区的开发工作。县委书记和县长已对绿色产业的开发胸有成竹,邀请外地专家对开发区域进行了考察论证,提出了更新颖、更宏伟的设想和打算,让我大为钦佩。合作开发的事宜确定后,县上立马动工实施。为了解决经费,县长亲自召集相关单位的领导,统筹从各单位的专项款中挤资金搞开发,将来各计其功。其筹资力度、开发进度超出常规,书记、县长几乎三五天就进一次沟,现场亲自协调解决筹资和工程难题,查看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不到一年,官鹅沟的大小湖泊和道路改造工程、景点建设已初具规模,开始接待游客。随后,县上和林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延伸景区开发,强化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接着,县上改革合作开发体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主动走出去举办宣传推介会,响亮地打出“红色哈达铺,神奇官鹅沟”的牌子。再后来,随着县上争取扩建“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项目的实施和古色羌藏宕昌国遗址的打造,三色旅游产业的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原任宕昌县委书记黄华明离开宕昌时,曾在全县干部大会上十分动情地说:“如果说我在宕昌有情人的话,那神奇秀美的官鹅沟就是我的情人!”

转眼又过了十多年,宕昌历届领导坚持真抓实干,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富民强县作出了巨大贡献。扶贫开发在全省又创经验,累结硕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更有特色;旅游景区不断升级,更具魅力;文化产业后来居上,异彩纷呈。

通过两天的观光,我感到昔日的宕昌和官鹅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神奇秀美的官鹅沟更加迷人!

再见了,宕昌!再见了,官鹅沟!下次节会,我还会再来!

退休散文8:拿起与放下

文/叶延滨

退休后,常和妻子一起在公园散步,公园是有名的颐和园,湖光山色,楼台亭榭。

园里的游客,分两种,一种是跟着导游的小旗,成群前行,这是旅行团的观光客。另一种是自由行游客,这类游客里,也是两种人多,老夫妻,小情侣。上了年纪的夫妻,多是来散步健身。夫妻同行,重点在走路,迈开大步,有时互相聊几句,有时从背袋里掏出水瓶,递给对方,一看就是一家子。小情侣们多是来浪漫,昆明湖边上,找一块有柳阴的草地,支上小帐篷,铺上垫毯,一个坐着,一个趴着,远远看去,就知道是正热恋的一对。走近了,两人相依相偎,各人看各人的手机,各人刷各人的微信。这叫约会,不叫谈恋爱。互相间没得谈,各人跟各人的手机谈。这几乎是当下约会见面的常态。奇怪吗?你out了!越是人稠得像糨糊的都市,越是盛产剩男剩女。

原因简单得像这个场景,男女约会,各人与各人的手机相恋。男朋友不见了,女的会说一句:“上哪儿了?真奇怪了?”手机不见了,女的会叫道:“天哪,怎么办?手机呢?我的手机呢?”像丢了魂。和小姑娘丢了手机一样,有一比的是有些人退休后丢了精神气。这基本成为一种“恐惧症”。当我进入这个程序时,亲朋好友,都带着进医院病房的神色:“挺好的?气色不错啊!”我自己也觉得我有些不正常,退休了怎么不失眠?怎么饭量也不减?怎么医生用奇怪的语气问我:“血压正常啊!高压120,别吃药了!”这一切让我很惭愧,我怎么就没有许多人那份“爱岗敬业”的不舍之情呢?于是,想做深沉状,想装魂不守舍,没整成!不叫别人说,我自己洗脸刷牙都觉得脸色有点红润藏不住开心!

开心啥?我认真反省,也许和那些在位子上春风得意的领导们相比,我这个也曾“领导”过一个单位的文人,退休和没退休相比,只有两点变化:不想干的事,可以不干了;不想见的人,可以不见了。就少了这两条,其他的基本照旧,不管你信不信。在位时,干了许多不想干而不得不干的事,那叫职务职责。硬着头皮与一些不想打交道的人打交道,那叫维护团结。现在是退休大叔了,除非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没有人找你的麻烦,多好!

人与人不一样,从岗位上退下来的人,大的范围说,也就两种“退休”法。一种是退了后,另找一个工作,换个地方接着上班,或者是自己找个事情,开公司或开小店接着忙。这叫刚放下一个,再拿起一个,扛着背着抱着,总之,接着“拿起”。一种就是退休了,把该放下的全放下,过全职退休生活。放下权力也放下责任,放下名利也放下输赢,过一个老人的生活,关心该关心的事情,比方说关心家庭与亲人,比方说关心健康与天气,人生的姿态是“放下”。

人生一辈子,就是两种姿态:拿起、放下。人的前半生,在拿起与放下两种姿态中,主要是学习和实行“拿起”:叫承担、也叫责任,叫去奋斗,也叫拼前途。而到了老年,就要学会和实践“放下”了。上述老人们的两种选择,第一种其实是“延缓”退休的方式,最后还是要真退,真“放下”。因此,行动和心态,都能“放下”,是健康而接近幸福的方式。

退休散文9:卖鱼的女老板

文/张学斌

我是个退休人员,无事喜欢到集市转转。冬至过后,想买几条鱼腌制腊鱼。

我转了几个鱼摊。俗话说得好,货问三家不上当,就是说,看哪家的鱼新鲜,而又便宜。也有人说:“一个便宜三个爱”。可不是吗?那些大商店,为了促销,每逢礼拜天,将大量的商品减半出售,招徕众多顾客前来购买。这叫做薄利多销,也是商人经营运作的一种手段。

我抱着这样两种心态去市场买鱼。边走边瞧,便发现一个挤满了人群的鱼摊。这个鱼摊有三个白瓷砖池子,里面装有各种摇头摆尾的活鱼。我便挤到前面说:“老板,请给我捞三条大的鱼,无论是青鱼还是草鱼,只要大一点就行。”卖鱼的女老板,就用戴着胶套的手,直入池子里翻找着大的鱼。不一会儿,她用有柄的网罩捞起了三条。任凭多么活蹦乱跳的鱼,无论怎么摆动,用木棒敲两下,它就张着大嘴,躺着不动了。过秤后,付了款,老板便差她雇请的瘦个子帮工刮鳞、剖鱼、去掉肠肚。弄好后,帮工就用黑色的塑料袋将鱼装好递给我。

我提着沉重的鱼,正要离开时,忽然窜进一个人来,直冲着鱼摊嚷嚷:“我选的活鱼被你们掉了包,这是一条不新鲜的死鱼,我不要了!”此时,我停下脚步,想看个究竟。那个瘦个子的帮工,却拖声拖调地说:“明明是你自己选的鱼,现在都宰杀洗切了,怎么说不要就不要呢?两个人就争吵起来。究竟被掉了包没有?看热闹的人走上前,随手拨弄拨弄放在盆里的鱼块,谁也无法辨别清楚。即使复一下秤,因为去掉了鳞腮肚杂,也很难在重量上来判断。

瘦个帮工把鱼盆送到买鱼人的面前,几乎凑到他的鼻尖上,“您看,怎么不是你亲手选的?多新鲜啊!”“是啊,在众多人眼皮底下,怎么能被调包呢?”一些围观的人不愿意耽误时间,急着想买到鱼。

众口一词,连要退换的买鱼人都怀疑自己判断错了。这时,那个女老板走过来,用手背擦擦额头上的汗,伸出右手,先用拇指和食指搛起鱼尾看看,然后又拨拨鱼头,正面看看,反面看看,最后,果断地对那个顾客说:“对不起,是调包了。您再另选一条鱼吧。”她转过头,狠狠地瞪了自己帮工一眼。

围观买鱼的人们大吃一惊,包括那位自以为替老板赚点便宜应该得到她赞许的瘦个子帮工。

女老板抿抿嘴嘴唇,一字一板地说:“我的鱼,我全都认识,这条鱼是刚刚死了的。我捞起来放在池子边,准备自己吃掉。

人们不由得仔细端详了一番这个女老板,发现她脸庞白净,眉毛清秀,眼睛亮丽,乌黑的卷发往后拢着,还束了朵花绢。虽然胸前系着黑厚的橡胶布围裙,却遮不住里面鲜艳靓丽的上衣和长裤的挺括。

那天,她十岁左右的儿子在一旁做作业。孩子在做作业时,目睹了一切买卖鱼的过程。他在作业本的一页上画了一朵大红花,递给做生意诚实、公道的母亲。

女老板见这样懂事、明辨是非的儿子,感到欣慰,情不自禁地冲着儿子微微地笑了。这笑是纯洁的、是一尘不染的……

退休散文10:读写养老健脑力

文/梁曦

退休生活,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读书之快,令人忘我。读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好书,就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生活中的所有烦恼与不快都被忘得一干二净,不知不觉就把自己融入了书中。坚持读读写写,赢得健康快乐。

退休前,我对玩扑克、摸纸牌、打麻将,素不感兴趣,人家鼓励我当个“股民”,我却无缘分,被“风险”吓住了,不敢迈进“招财进宝”的大门,唯一的嗜好是读书看报,以及陪伴我几十年的笔杆子。读书之重就如吃饭。一日无书,心便觉得空落落的,好像悬浮着,没有了方向,没有了依附,精神总是难以集中。书报是“良药”,让我心态亮丽;书报是智慧,点亮了我的思想火花,让我年轻;书报是“宝库”,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为我的写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精致的“粮食”、优质的“弹药”。一句话,读书看报,为我铺设了一条五彩缤纷的夕阳路。

写作,我有40多年了。在职时为了工作,是一种责任的担当;退休后为了享受,是一种嗜好。退休以后,闲暇的时间多了,每读完一篇文章,深有同感却意犹未尽,乃至浮想联翩;有时则对作者的看法和观点不能苟同,便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奋笔疾书。可见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继续,读写是分不开的。

我们天生都有说的欲望,只是说的范围总是有限。我更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乃至一些杂想感悟,通过文字的方式抒发出来,那是一种怎样的畅快。然后是稿子寄出后的焦急期待和刊登后的喜悦。读着变成铅字的文章,与看原稿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如此多年,晚年生活倍感充实快乐。偶尔闲着没事,翻一翻从报刊上剪裁下来的几大本个人作品集,成绩虽然不大,却也滋生出少许的满足,这些“萝卜条、豆腐块”,毕竟是自己心血的结晶。有人认为写东西,动手动脑,费神费时,太辛苦了。我倒觉得写完一篇文章,比看一场NBA球赛还带劲,比听一次音乐会还过瘾,是一件心情愉悦的快事,促进身心健康的好事。

退休散文11:老马的“杯具”

文/杨福成

老马刚退休,在职时威风八面,朋友遍天下,酒场不断,可现在,一个朋友都没了。天天闷在家里,老马空虚得受不了,于是,他就想给人打电话,可给谁打呢?

给老朋友张三打?

张三,人家是大厂长,腰缠万贯,在职时,能给人家办事,天天在一起花天酒地,可自从退了休,老张可是一个电话都没给打过。现在,主动给他打电话,他会怎么想呢?唉,别管那么多了,打通聊聊再说吧。

“嘟嘟……嘟嘟……”电话拨过去好久,无人接听。再拨,还是无人接听。

唉!以前这电话一拨就通,可现在……还是算了吧。

还是给同事老王打个吧。

摸起电话,刚要拨,老马就想,以前和老王相处虽然还可以,可他在自己手下当兵多年,也没少折磨了他,老王也曾在背后多次骂娘。现在,自己退休了,和他聊什么呢?他听到我的声音可能就烦。

嗨,算了,还是给对桌小丽打个吧,小丽这姑娘挺爱聊的。

“喂,小丽呀。”

“你是谁?”

“几天不见,就听不出来了,我是老马呀,在家里没事,我还怪想你呢。”

“流氓!什么玩艺儿!”小丽“啪”地一声把电话给挂了。

“嘀嘀……嘀嘀……”一声声忙音,抓挠着老马的心。

别人不搭理,那就给儿子打个吧。

“喂,儿子呀……”

“噢,老爸呀,有事吗?”

“没事,好久没见你了……”

“噢,没事就挂了吧,我正忙着呢。”

“嘀嘀……嘀嘀……”没等老马说完,儿子就挂断了。放下电话,老马感觉很“杯具”,胡乱地翻着报纸。翻着翻着,他一眼瞅见了报纸右下角的那个广告:

“繁忙喧嚣的都市生活令人窒息……生活中的你需要倾诉,需要聆听者,本人小梅,时尚娇女,愿提供电话陪聊服务,有意者请……”

给她聊聊肯定不错,她是干这个的。

摸起电话,老马刚要拨,他又看到了最后那行文字:每分钟资费两元。

于是,他放下了电话,叹了口气说:“唉,太贵了,还是算了吧。”

退休散文12:我家阳台红烂漫

文/张仲杰

从退休之日起,我与老伴便开启了养花种草、悠闲饲鸟的快乐生活。无论是寒风凛冽的严冬,还是炎热酷暑的盛夏,我家阳台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幸福悠悠,生活在无限喜悦之中。

那一天,我们去了花鸟鱼虫市场,那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花卉散发着扑鼻的馨香;那些毛色不同呜声各异的禽类唱响着悦耳动听的乐曲;那些造型各异古色古香的花盆让我们爱不释手;那些种花养鸟的小铲、小锄、喷壶、花架、鸟笼以及各种花土、花肥、药剂、鸟食应有尽有。我们陶醉在这样诱人的乐园之中,精心挑选了一盆碧绿儒雅的君子兰,一盆苍翠朦胧的文竹与所应配备的花盆、工具与药品之后,愉快地返家,投入到不同以往闲情逸致的劳作之中。

君子兰不喜欢阳光太强,我们便将君子兰放在阳光充足,却不直晒的位置上;文竹喜欢阳光,我们把它放在阳台的最前沿,让其尽情地享受太阳的照射。我们将黄豆、麻酱渣、过期奶品等食材,混合清洗奶瓶水、洗鱼水沤制肥料。我们将秋季的落叶与家庭的剩汤剩菜鱼鳞兽骨,沤制成无添加剂的有机肥料,适时浇水施肥。我们最先买进的两盆心爱之物,便生长得叶片肥厚,郁郁葱葱,碧绿可爱。在一个腊月天的早晨,心爱的君子兰绽放出一朵金黄色的鲜花,给我们快乐的节日频添了无尽的色彩。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院子里人们遗弃的诸如令箭荷花、紫丁香、芦荟、仙客来、吊兰、常青滕、绿萝等花卉精心培养起来。现如今,我们的阳台上,可以说百花齐放,花团锦簇,香味四溢,我们就生活在无限美丽的花园里。

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将韭菜籽撒在花盆里,那续根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那碧绿低矮的西红柿,藤蔓上长满了鲜红的、紫色的、翠绿的碧玉般的果实,扮亮了我们的庭院,丰富了我们的餐桌;那一串串的红辣椒与彩辣,结出了红的、紫的、黄的各色果实,令人眼花缭乱为之赞叹,也为左邻右舍提供了独特的美味。阳台小菜园成为小区院子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走进了鸣禽馆,才进门,一声声“你们好!欢迎光临!欢迎光临!”便传入我们的耳畔。那是会说话的“八哥”在迎客献艺,令我们心生一种莫名的惬意。那些忠于爱情羽毛绚丽的鸳鸯鸟,小巧玲珑的白玉鸟,以及丹顶鹤、黑颈鹤、百灵、云雀、黄鹂、相思鸟等名贵鸟类应有尽有。它们或羽毛亮丽,或声音悦耳;雄雌鸟或相互喂食,或交颈嘶磨,书写着生动有趣的爱情之歌。在一只玲珑剔透的鸟笼里,那嘴啄处鲜红,浑身雪白纤细小巧的白玉鸟,令我们深爱有加,立即付款,将心爱之鸟提回了家。每当太阳升空,我们围着鸟笼为其送水、送食,清理粪便。这一对可爱的小宠物便在笼子里上下翻飞,那悦耳的欢歌笑语犹如动听的抒情曲,便响彻在我们的房间。左右邻居便驻足在我们的窗前,共享这美妙的天籁之声。

几年过去了,那一盆盆的君子兰,宽阔的叶面碧绿肥厚散发着幽幽清香;那郁郁郁葱葱的文竹,犹如云遮雾罩营造出一种无以伦比的儒雅气氛;那一盆高拔挺立的令箭荷花,花茎特别高大,顶端绽开一朵硕大的白色鲜花,散发出少见的馨香,令人心旷神怡。一盆盛开着的仙客来,一簇簇的花朵围绕着旺盛的叶子,给五彩缤纷的阳台,增加了喜庆的氛围。

我家阳台红烂漫,它是花园,是菜园,是鸣禽大舞台,为生活增色添趣。

退休散文13:我给老婆点个赞

文/周云海

我有时觉得退休的老婆有点俗,婆婆妈妈。

我们老友相聚浙江游回来,老友菲菲姐微信我说:“云海,你老婆芳娣人太好了。”呵呵。

老婆好在哪里?聪明能干,勤俭持家,这我知道。哦哦,身在俗世,我觉得她身上浸沾了一些俗气。老友的话,让我把老婆的好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过了一遍……印象最深的是老婆的善良和热心。

以前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式房子里时,性格开朗的老婆就爱管闲事。退休后,她做了我们楼房的楼组长,一直义务为楼里居民做着没有酬劳、只有烦恼的婆婆妈妈事。百人百心,有时,居委会临时布置做的事,遇到楼里个别居民不配合的情况,也让她磨嘴烦心,但老婆还是乐观、豁达的努力做好。

现在,我们搬住进了环境优美的电梯房,一梯两户,邻里间的联系,甚至连照面都骤然减少了。但老婆还是怀着那一如既往的俗心。住进公寓房没有多久,她那自来熟的性格,就与楼里上上下下的邻居混得脸熟。

最近,老婆在家里迷上了自制面包。她的面包不光给家里人享用,还分送给楼里的邻居品尝。邻居赞她的面包做的“好吃”,老婆就自夸地告诉我制作成果。我说那是别人客气的说法,你不要笑的找不着北了。

不过,在我们的公寓楼里,老婆还真是一贴邻里相处的润滑剂。偶尔,我吃着邻居送来的杨梅等时新水果时,就会想起童年时我居住的地方,那隔壁阿姨或是伯伯端送过来的一碗香喷喷的馄饨或是一碗生日大肉面……我怀念这样温馨、飘香的邻里情。

愿今天更多宽敞、明亮的新式楼房里,都有这样充满善良和热心的俗气。

我给老婆的“俗”点个赞!

退休散文14:春节期间故乡行

文/人生如水

因为退休了,闲暇时间多了,所以这个春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乡度过的。我是个凡夫俗子,但是对故乡的眷恋,始终萦绕在心头,离开家乡9年,原来的房子仍然保留着,这样每次回故乡都有个栖身之所。回到故乡,沿着那熟悉的乡间小路,看着那亲切的村落,仔细回忆搜寻似曾相识的已被岁月侵蚀的面孔,闻着清新的空气,我知道,我切实的感觉到我已回到了故乡。

在和煦的冬日阳光下,故乡亲情扑面而来,如此温暖和感动这我。过年的家乡,到处透着节日的的气息,不时的从各个方向传来喜庆的鞭炮声,大街上出现了全国各省牌照的汽车都是回家过年的,见面后说着各种版本吉祥如意的话,令人心里暖融融的,不象大城市的新年祝福,除了“新年好”的问候语之外在无别的创意。

回到故乡最多的是会亲朋、会同学,请兄弟姐妹吃过饭,再请同学吃饭,畅叙经年往事,在棒槌沟专门召唤仍在坚守这块风水宝地的同学们在一起聚一聚,亲朋相聚,欢乐开怀,大家都是奔六的人了,可是见了面还像孩子一样。爱人也是个要面子的人,不管里子多差,面子必须过得去。将近60年的时间,要把亲朋同学找齐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

而我回到家乡最想看的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因为她承载着我们许多童年的欢乐。老家舒兰在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和第二松花江的过渡带上,向北逐渐由丘陵转为平原,向南越过丘陵山势越高,丛林茂密,过了上盘山再往南就是老爷岭了,海拔1000多米,是吉林省中部海拔最高的山,珲乌高速公路从老爷岭底下穿过,这里是东北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

这次过年回家的时候,我专门顺着二道河向南走走,目的是寻找一下二道河的源头,看看它的变化。穿过自家门前的马路,走进通往河西的胡同,远远的就听见了水声,那是水从南边山中流过来的水声,不很大但又能让人家听见的哗哗声触动了我心底的心弦,我竟然有一种小小的激动,150米小路很快就到了小河边,由于城镇冬天相对较暖,所以进入矿区的河水冬天是不封冻的,始终是流水潺潺。

我小的时候,二道河没有污染,河水是那么的清澈,可以看见水底下细细的河沙,河的两旁是随风摆动的柳毛子,河滩淤泥的长着青青的柔软的水草。这个季节小河已经封冻而且被厚厚的白雪覆盖,河边的柳毛子沿着河岸生长着,一直通到南边的大山里。冬天里我的家乡不知要下多少场雪,那雪在羊毛风的作用下,形成道道雪的悬崖,在加上柳毛子的衬托,格外壮观,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粼粼,刺的你无法睁大眼睛。

离河道不远便是乡村公路,这条乡路小时候我们经常走,特别冬天走的最多,冬天最便捷的承载工具就是爬犁,家乡雪大,爬犁在家乡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每年冬天准备烧火柴,我们都拉着小爬犁,在南山上捡拾干柴,拉回家来取暖用,童年和少年在这条小路上我们不知跑了多少趟,那里留下了我们的汗水和欢乐。现在这条路已经变成了混凝土路面了,积雪下面不时露出水泥和鹅卵石,不时有小轿车、大卡车、摩托车、电动车,从这里飞驰而过,当年的爬犁早已不见了踪影。

原来这里村屯都是土坯房,现在已经全部变成了砖瓦房,瓷砖罩面,整洁周正,看出来现在农民的富足,红底金字春联,高高挂起的灯笼,在灿烂阳光下熠熠生辉。在一片高高的快杨林中,一栋红砖房已经残破不堪了,房脊上红瓦犹在,但是房梁已经塌陷,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起的青年点(集体户),看到那栋红房子,我们这茬人就会想起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那栋房子已经成为历史的见证。

顺着乡村小路再向南,便开始进入山区,不远处是两个山头,山下就是碧水清清的二道河,上小学的时候,学校曾两次组织我们到这座山上野游。50年前这两座山,全是茂密的森林,长满北方特有的树种,非常高大,让我们这帮小孩子望山兴叹,在这里我们爬山,找宝,做游戏。饿了吃自己带的干粮或米饭,渴了就到二道河里捧起河水就喝。如今我长大了,人变老了,走在山下,却感觉这山没有小时候那么高峻了,树也没有小时候那么高大了,是山小了是树矮了,还是环境变化了,我无法找到答案。

走过山根向西一拐,便是跨在二道河上的第一座桥,当年这座桥是个木桥,不知什么时候建成双孔石拱桥,桥边的电线杆子上挂着一块纤维板的牌子,“禁止采摘松塔”,过了桥就是原来的木材检查站,现在木材检查的牌子和栏杆已经没有了,牌子上变成了高台子林业管理工段的字样。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远望南部,山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高,二道河形成的柳条趟子,一直伸向山根。

那山重重叠叠,莽莽苍苍,百年来生长树木在这里茁壮成长,最珍贵的树种有:红松、黄波罗、核桃楸、紫椴、水曲柳。山下有个大屯子,原来都是小草房,现在也都变成红砖大瓦房。上世纪90年时代,矿务局在这座大山里养过林蛙,我曾陪同煤炭部的官员路过这里,从那以后在没到过这里,将近20年了,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但已物是人非了。站在山底下,望着那高高的山岗,我终于看到了二道河的源头。山的北面水向北流,翻过山,南面的水向西流。向西流的河直接进入第二松花江,向北流的河进入卡岔河,在流入拉林河,然后再流入第二松花江。

山顶上是高高的防火了望塔和移动通讯的基站,据说站在高高的了望塔上,向北能看到亮甲山和中国的大粮仓榆树市,向南可以看到老爷岭,向东能看到舒兰市和蛟河市,向西可以看到北方化工城吉林市。在山下望着这大山,犹如一幅立体画卷,一层层,一座座把大森林饱含,站在山下我久久的凝望,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是我知道她就是我家乡的山。

时间不早了,我按原路返回吉舒镇,背对太阳一直向北,头上是蓝蓝的天空,璀璨的太阳,大地是皑皑的白雪,山上是黝黑的树林,大自然为我的家乡创造如此美妙的环境,怎能不让我日思夜想呢。感谢我的相机,让我多了双眼睛,能把所见到的的一切,变成影像资料,让我在闲暇时有了回忆的蓝本,再次走进高台子村,路边的一家车库的门,有一张特殊的请柬,红纸黑字,上面写着:“孙长发于三月六日正月十六农历 在兴顺家常菜饭店 举行众老母亲八十大寿生日祝(助)兴 希众亲朋友人准时光临。”第一次见过这样特殊的请柬,简明扼要,既不用挨家送请柬,又不用挨家去通知,贴下醒目的地方,一目了然,让人感受到农人的纯朴实在。

我这个人喜欢走进大自然,喜欢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这样可以看到整个原野和原野上的小河,还有周围的村庄,故乡的全貌尽收眼底,每次我都贪婪的看着这一草一木,尽情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每次站在山巅心里都在狂呼:风啊,来得更猛烈些吧,吹乱我的头发,掀起我的衣角,让每一丝风都吹进我的每一个细胞,让他们都吸足乡情,在以后的日子里营养我滋润我,让我的心田在很长的日子里充满故乡的温情,而一旦淡忘了,一旦浮躁了,我会回来再回来。

退休散文15:放下

文/路勇

李局到了退休年纪,从局里回到了家里,进入安度晚年的阶段。以前,李局家门庭若市;转眼,李局家门可罗雀。以前,别人一口一个“李局”喊得甜,现在“老李”、“老李”喊得欢,就连“李老”也成了稀罕的称呼。

老李整天都郁郁寡欢的样子,没有心思跟着老头们练太极,也不愿意陪老伴去跳广场舞。更多的时候,老李会待在自己宽敞的书房,有时奋笔疾书不知道写着什么,有时又可以发呆整整一个下午。

老伴劝老李,“多出去走走,别把自己憋坏了。”老李感叹道,“多怀念上班啊,这退休的日子真难熬。”老伴又去找自己的伙伴了,老李像关在笼中的鸟,渐渐地,忍耐不了清冷的时光。

后来,老李来到了熟悉的老禅寺,拜会了熟悉的老禅师。老李还是李局时,就时常来禅寺里静修,和老禅师有过不少的交流。老禅师微微含笑道,“李施主来了,看你眉心紧锁,仿佛愁云在胸。”

还是熟悉的老禅师,还是熟悉的那句“李施主”,可是老李却不再是曾经的心境。老禅师显然立即了然,“李施主,你正值退休之年,每日赏赏花、遛遛鸟,不愁吃不愁穿,儿女也成家立业,到底为何事而苦恼。”

在老禅师面前,老李道出了实话,“人走茶凉,我现在只是一个孤独的老头儿。”老禅师笑着说,“我送你两个字——放下,所谓放下即拥有。”纠缠了老李许久的困惑,转瞬就被老禅师的两个字给化解了。

佛语有云: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人生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旅行,不管我们的行程到达什么阶段,如果背负太多的心理负担,只会让我们疲累和紧张,从而无法从容地行走和呼吸。

放下纠缠,我们就会绕过一些不必要的痛苦;放下贪欲,我们就可以平和地面对暂时的不富足;放下权力,我们就可以低姿态地进入生活,又高姿态地面对自己。人生虚虚实实,没有永远的大权在握,也没有永远的拥戴,但是我们却可以适时潇洒地放下,换得实实在在的一份自在,一份人生至高境界的自在。

放下只是一个动作,拥有却是一种永恒。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