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散文

请欣赏喝茶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喝茶散文1:乡下的茶

文/周华诚

喝茶,在我们乡下很不讲究。喝茶以前是文人雅士的事情,还跟僧人有关——所谓禅茶一味,是这个意思。但我们乡下方圆十里,没有一座庙,也没有和尚,更没有什么士大夫,所以喝茶的事,对于村里人来说,就只是限于解渴。

但是,山上有一片茶园;各家的屋后地角,也有零星的几行茶树。到了春天,妇女们就结伴上山采茶。那些茶树从来也不见有人去打理它,只是任性生长;采茶也是一件想到了才会去做的事,并不一定非去不可。有人约了,才去采一些——妇女们在腰间别一条围裙,采了茶叶,再用围裙兜着回来了——随随意意的样子;茶叶总计没有多少片,似乎她们在茶山上谈天说笑,才是一件正经事。

我在村庄里的小学校念书,虽说是小学校,统共也没有几个学生,但劳动课却是有的。春天里也会有一天,大家集体上山采茶。

那简直是跟放假一样。老师带着全校的学生,围拢在一丛一丛的茶树前,采茶。云朵上的山坡。绿油油的茶园。一个小孩子,能采得了多少茶叶呢——况且又不时有小野笋、野草莓、山雀、百合花吸引我们的注意。我现在回想起来,我们那时候采茶,最大的好处,就是站在高高的山坡上吹风——吹着山野的风。

我们把采来的茶叶,统一交给老师,老师再统一过秤,交给茶园的主人——似乎是村集体。这样采茶,有些许微薄的工钱,统一算给学校,也可以添置一点柴火,或者换置一些油印试卷的蜡纸。至于那些茶叶,村里的人,会在炒制好以后,又再送一些到学校里来。到底是春天采的新茶呢——吃过午饭后,孩子们在尘土飞扬的操场追逐奔跑,年纪大的李老师和年纪轻的刘老师,还有蒸饭的奶奶,一起在门前的旗杆旁坐下来,用大茶缸喝茶。

李老师左手举着一本音乐书,右手端着大茶缸,用五音不全的嗓子,喃喃唱着“哆来米发嗦”。下午有音乐课呢。

很多年以后,我到了城市,才知道好的茶叶,居然那么贵。

茶叶为什么会贵呢,无非是一些树的叶子,无非是把树叶子烘干了,再用开水把叶子泡开;无非是一些苦的东西,一些涩的东西。村庄里的老人,喜欢泡浓酽的茶,用的是老茶根——既有粗茶梗,又有大张的老茶叶,根本不是现在人所讲究的“一旗一枪”那样的嫩芽。一个茶缸里面,大半缸都是茶叶茶梗。耕田人下田劳作,也会带上一大缸浓茶。暑假里割稻子,父亲会带上一钢精锅的茶,放在稻田阴凉处。割稻子累极了时,我们就坐在水稻的中间,大口大口地喝那些浓茶。滚烫的风,吹到脸上,我们觉得那浓茶也是甘甜无比。

在我们乡下,并没有“茶道”这样的说法。茶有什么道,无非是倒茶而已。客人到家里来,定要泡一杯茶。至于茶的泡法,真的一点儿都不讲究,茶杯干净一些,茶壶里的水滚烫一些,就好。茶凉了,再添水。再喝,再添水。仅此而已。

这些天我在读一本书,说到日本的茶。有个人叫武野绍鸥,说过一句话:“如若茶不凉,甘愿一日饮。”他还说到一些关于喝茶的事。我就想到,我们中国人喝茶,是讲究茶叶的多;而日本人的茶道,大约是离茶叶比较远了,讲究那喝茶的过程。而在我的乡下呢,茶叶并不讲究,喝茶的过程也不讲究,茶壶茶杯统统都不讲究——那么,我们讲究的是什么呢?

我想起小时候的采茶,农人们的喝茶,却觉得那粗陋简寒的样子,是那样的“侘寂”——或许,那应该才是真正的“道”吧。

喝茶散文2:喝茶的乐趣

文/刘小兵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形象地道出了茶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茶当成解渴生津、提神健脑的饮品。

我喝茶,图的是经济实惠,以中低档茶叶为主。遇上三五知己登门拜访,烧一壶热水,拿几个茶杯,杯里放几片茶叶,冲上沸水,知己们便在茶香弥漫中笑语喧哗起来。相同的境遇,共同的爱好,让彼此都觉得投缘,也没人去计较茶叶的高贵低廉,在乎的倒是有没有那种倾心畅谈的氛围。茶是大口地喝,话是敞开了说。活在当下,做好自己的事,每天都能有时间和心境,与家人、朋友小坐,品一品香茗,道一道亲情、友情,岂不快哉!小小的茶叶,小巧的茶杯,淡淡的茶香,拉近了我与亲朋好友的心。哪怕是久居陋室,足不出户,只要有亲友来,那种清雅润朗的清香,立马会弥漫在心头,悠悠地升起一股温暖来。

后来,一个朋友升迁,坐进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置办了一套高级茶具。我去看他,他拿出上好的铁观音来。杯子很小,由着性子喝,一两口就完了。可为了装斯文,我也不得不学着朋友样,抿一小口,放下来,说一会儿话,然后,接着抿。茶的确不错,可二十分钟不到,我就有些坐不住了,这不是我喜欢的喝茶方式,倒像是戴着面具在演话剧。如此饮酒般喝茶,对于我这个率性之人来说,无异于一句话掰成几句去说,还不能说白说透,弄得人云遮雾罩的。

一直以为,品茶的乐趣不在茶具的高低贵贱,不在茶叶的香醇浓疏,而在于茶友间是不是捧出了一颗真实而坦荡的心。与茶倾心,与友交心,如此,才算是领略了几分喝茶的乐趣。

喝茶散文3:茶味

文/杜爱民

喝茶这样寻常的事,如今在我的生活里已经不能完全或缺。这大约是工作之后逐渐养成的习惯,于不经意间慢慢有了茶瘾。

我已记不清早先喝茶的情形,就像是赶夜路的人,天明之后忘记了来路。这也使茶的意味中多了一层永不可得的气息,似乎口中的清味还导引着另一种潜隐的业已消散的东西,像是味中之味。

茶就是这么奇妙。

我独自在家里喝茶是没有讲究的,也不在意品级是否名贵,只是在朋友相聚时,才偶尔见识过茶饮的门道,也品尝过上好的名品,这些对我都是难得的经历,也给了我乐趣。但是,真正无法割舍的还是茶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项用度,成为我生活本身的构成。长久形成的喝茶习惯,也让我不敢轻视和懈怠自己所要面对的生活。

我已人到中年。年轻时有过荒唐的想法,也做过错事,对自己的内省和反思,常常是由茶来相伴的,其中的滋味也是伴着茶吞进肚里的。若是无茶,怕是无法与自己的内心达成谅解,也不能够消弭对自己的自责和愁苦。许多时候是半杯喝剩下的隔夜茶,叫我的心绪获得了安宁,让我有耐性去在时间之中静静守候。我深知自己生活里有许多的无奈,促使我不得不去做好些事情,长此以往,最终便形成了惯性。而茶饮是在不觉中与我相伴的,并且暗自在治疗着因惯性而生的痛,就像是一台心理和情绪的制衡器。

我不是一个对生活有太多奢求的人。到了我这样的年纪,生命更多呈现出的是减法的过程。有些东西已不必要苛求了;有些既有的想法,也该丢掉了。唯一值得保留的还是那一点对于生命的原初记忆,和童年对于幸福的亲身感受,它们都像茶的意味一样切合实际,在身体的感受中那么牢靠而又不可更改。

我信任茶味带给我的简单平凡的感受,在对茶味的感知里,身体对庸常重复的生命节律似乎也有了觉察。我感到了自己心的自动朝向,不再是身不由己地浮动,像是在时间之中把生命的椅子牢牢坐定。

有了茶饮的习惯,并不意味着好或坏,在茶味之中不可能获得想要的具体承诺。知茶懂茶的人并不奢求能使自己延年益寿。茶有更深的意味,就像时间永久的重复,让人能够看见和感受得到,却永远无法说出。

喝茶是寻常的事。很多时候,人们就是靠这些惯常的事物支撑和维系生活,茶在这中间让日常变得意味深长。假若没有茶,古代的高士还能拿什么来与生活中持续的简淡的感受相互对应契合呢。在类比中寻求心绪的对应物,完成一种自然的转换,形成托物寄情的过程,精神在现实里才可有所依托。

茶还是一个更为隐匿的角色。褐色的液体流经身体,就像时间的穿过,没有向度。它承续身体之外的经验,又在身体之中启悟未曾有过的感知。正是茶在身体与生命的交叉点上,激发对身体感应的重新思考,使思考本身像事件一样展开,澄入绵密的空寂。

茶味的奇特效应更像是文化的产物,而非自然的属性。它的苦涩、浓淡与香醇,被赋予了它自身构成元素之外的许多东西。在与情境心绪交相辉映的过程中,它增值的效应还生产出新的东西。既不造成时序倒错,也不导致理性的位移,而是不断形成对常识的重复。

在重复中,关于茶味,我个人能说的,只是沉默。

喝茶散文4:在成都喝茶

文/杨小云

在香烟缭绕的宝光寺南侧,无意间发现了一处不大的茶园。其时,暮色渐起,噪鸦归林,能摆四五十张桌子的茶园已茶客寥寥。我们便拣了一处茶座坐将下来。

上茶!

话音刚落,一僧人托一大盘,盘里置放四个三件套:茶船、茶杯、茶盖,徐徐走来。僧人将四个三件套分置四人面前,然后逐一打开茶盖。旋即,一把长嘴紫铜壶远远地将滚烫的沸水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注入茶杯,竟滴毫不洒。茶是普通的茉莉花茶,沸水一冲,那淡淡的茉莉花便香飘四溢了。

想起明朝人陆树声的“茶道”:饮茶最理想的地方是凉台、明窗、曲江、僧寮、道院……

又记起周作人的“喝茶”:喝茶当于纸窗瓦屋下,邀二三好友共饮,可抵十年风尘……

此时与几位老年朋友,品茗于宝光寺半露天回廊式茶园,茶虽是一般的茉莉花茶,却周身通泰。想必,那茶是蕴含了禅意的。也许,这正是陆树声先生之茶道的意境了。

川人喜欢茉莉花茶,是因其清香沁人、香味恒久,非六七杯不能泡白。所以,许久以来,它一直是大多川人的常饮。除此,重庆沱茶、峨眉毛尖,也很得川人喜爱。川人喝茶与我们陕人不大相同。陕人喝茶,一般是与熟人、朋友共饮,与生人是不搭界的。川人喝茶,只要共处一桌,皆可纵论天下,或滔滔宏论,或涓涓心语,都侃得非常投入。川人喝茶实是为了一叙衷怀的,所以,茶座茶馆茶园茶庄,在成都的数量是非常了得的。街角、公园、广场、寺院皆有“茶”,且都人声鼎沸、人满为患。茶馆里,聊天、说书、唱川剧的,修脚、掏耳、打瞌睡的,千姿百态,应有尽有。

说到底,川人的喝茶,是对生活的审美和享受。它精神上的高雅和形式上的大众化、平民化,使它得以长兴不衰。但若探及它的源头,恐怕还脱不开位于成都附近的都江堰。千百年来,都江堰不舍昼夜的湍湍激流,灌溉和滋润了广袤的成都平原。因是自流灌溉,农民们春天插秧,直到秋收,田间劳动仅需施肥除草,这就“培育”了大量“闲人”。加上川地自产的大量茶叶由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阻隔难以外运,于是,喝茶之风遂起。

喝了一壶茶,从僧人那里得了一通关于川茶的知识,是为幸事。

茶毕,结账。按西安的行情,应付一笔不菲的茶资。想不到僧人说:“只需8元。”听了这话,朋友笑了:“8元就请了一回客,沾光了。”

于是我悟:平常人喝平常茶得平常乐,是为川茶。

喝茶散文5:心淡如茶……

我喜欢喝茶,也许是一种习惯,一种对茶的独特感觉,那种平淡里有着穿透骨髓的香,独有的芳香贯穿到人的心扉。在深夜里,就静静地沏一杯茶,看着透明的液体慢慢变成琥珀色,看着干枯蜷缩的叶子在水里缓缓的伸展,慢慢变得饱满平滑,呈现出它的嫩绿,联想到一种再生,一种情感的复活。

夜深人静,窗外有月亮的光韵,寂静的空间弥漫着古曲的幽雅,心尖上氤氲着茶香,借着音乐漫步在寂静的暗夜中,感觉着窗外些许的春风,撩开帘幔沐浴月亮的清辉,似乎可以感觉那光韵中寂寞的情怀,似乎可以听到月亮的絮语。万籁寂静之时,月亮却挟着温暖普照着大地,滋润着如我这般寂寞的人。

我喜欢茶,看着被浸润着的叶子,在袅袅茶香中遐想,独享那份宁静、怡然,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突然觉得个人的感情也如干瘪的花蕾,用潜藏在躯体里的希望,在情感的沸水中沉浮,渴望瞬间的绽放。或许,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感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感情,一种很缥缈的东西,看不到,抓不住,只能用心期待,就像期待着缓缓飘起的茶香,慢慢渗透入心底深处……

我喜欢茶,那淡淡的新绿,淡淡的一抹胜过喧嚣的姹紫。我喜欢淡淡的感觉,也许是因为忧郁吧。淡淡的一点孤独,很美。暂别喧闹的人群,从容不迫的步履,自信、飘逸。独沐阳光之中,独坐月光之下,无所羁绊,无所依存,也无所顾忌,思绪在脑海里自由翱翔,飞得又高又远……

在寂静的夜晚,携着淡然的心境,听着月亮的絮语,闻着淡淡的茶香,发觉一个人的寂寞竟然是如此的美丽。风儿轻轻吹过,挟着一丝氲氤的气息,听一曲幽幽的古琴曲,心里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夜静,曲幽,茶淡,风轻,月明,人醉,心迷!美丽的夜晚,寂寞的心怀,风清月明,曲轻心静……

就想怀着一颗淡淡的心,做一个如茶般淡淡的女人。清淡的女人,不是多么漂亮,但有种恬静的性格。有那么一种淡雅,无论是淡淡的芬芳,还是丝丝的苦涩,都会让人心旷神怡。就想做个心淡如茶的女子,可以没有亮丽的容颜,也可以没有高贵的气质,可以没有超前的时装,也可以没有名贵的首饰,就用自己这弯淡淡的清水,去沏好人生这壶甘醇的香茶!

当漂泊的步履厌倦了浮世的喧嚣,当沉迷的心境趋于繁华落尽之后的宁静,放下那些岁月中的风风雨雨,勾勒出那些无关风和月的心情,轻抚在心尖滑过。手里的茶凉了,窗外的风儿轻轻吹过,行云还在飘渺,月亮还在将光辉轻洒,音乐在心尖划过,拨动着心弦,也许这样的旋律就是结束的音符?

我幻想自己如茶,化一壶清波,弥一抹幽香,穿越时光,演绎更替,咀嚼一段又一段老在了岁月中的陈年旧事,缓缓里,蜕变成一朵晶莹的琥珀花。情愿迷失在茶萦造的廖廖梦境里,忘记都市的喧闹,忘记繁华后的寂寞,一分一秒尽情舒展自己的生命,浮动丁香般的美丽。

心淡如茶。思绪被温柔轻轻吹拂,泛着一圈一圈的晕儿,最后,倾泻在茶那聚拢还散的飘渺遥远之中了……

喝茶散文6:茶滋味

文/燕茈

我从小就喜欢喝茶,这看起来倒是一件挺文雅的事。但我对茶却没有任何研究,总觉得茶叶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家家户户都有,而且都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一进门就能看见。 端茶倒水也有许多规矩,有客人来,我要泡上一壶暖暖的香茶,倒在小杯里,恭敬地端在客人面前,而客人则双手接杯。每次给客人添茶水的时候,客人会以手指叩桌,以表示感谢。大人有交代“酒要满,茶要浅”,倒满杯的茶是对客人的不敬。我对此很费解,一次性倒完不更省事,还要半杯半杯地添,真是麻烦。问他们原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动不动还拿出大人的姿态训人:“反正老祖宗传下来就是这样的,大家都这样的,不准那么多话。”读书识字后查资料:倒酒要满是古时候的规矩,因为在古时候很多人通过酒中下毒,如果是满酒大家在碰杯的时候就相互之间掺入对方的酒,如果不是满杯在碰杯的时候酒是不会溢出的,这个规矩一直延用至今。  

大人又说“酒头茶尾”,因为泡茶是水和茶叶一起倒进茶壶里,最后一杯茶是最浓的,所以最好。这么说是不是越浓就表示越尊敬呢?那么端茶的时候是先端给长辈好呢?还是最后端好?真伤脑筋。  

我家对面的山上种有茶叶,是我那去世了的祖父种的,我没有见过祖父,关于祖父的讲述听最多的就是他爱喝茶,村里人都知道他喝得多,也急,一杯接着一杯。无论去哪里回来,也不管是不是大汗淋漓,马上煮茶。有一次,族叔怕他喝得太急了伤胃,就在茶壶里扔了一小把米糠,祖父很生气,又不舍得倒掉,只好细细地将米糠挑出来,挑完后,气也顺了,也开始明白族叔的良苦用心。原来,祖父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个“茶鬼”。每年扫墓大家都带酒的,唯独我家带一壶茶。 

记忆中唯一一次采茶叶,兴奋得几天睡不着,那时候听说去“摘茶”,觉得新鲜,以为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哪曾想辛辛苦苦绕过山路十八弯才知道是来到摘树叶,大失所望。我将其中的一棵茶叶树的叶子一片不留地摘下来,父亲看见瘦瘦的树枝,哭笑不得。这应该不能怪我,柿子成熟时是整整一棵柿子果都摘下来的,枇杷成熟后也是如此。同理可证,摘茶叶也是这样吧? 

印象里也只看见过父亲炒过这么一回茶叶。茶叶采摘下来后盛放在干净的竹篾筐。把茶叶薄薄一层摊开,不叠叶,将水汽晾干,便可下锅炒制。我在火炉里烧柴火,大锅烧得很旺,父亲将新采茶叶倒进锅内,双手快速翻炒,使茶叶均匀受热,怕稍迟缓会炒焦。手指被烫得迅速弹开又重新降落,嘴里时不时“哎呀”一声。我看着揪心,嘟囔道,“自找麻烦,那么辛苦,是我就宁愿去喝井水。”“你不说,没人知道你懒。总是懒人说懒话。”我又被乘机训,只好撇撇嘴,继续烧火。

待到茶叶的水分大量蒸发,颜色变暗,有茶香飘出,父亲将茶叶放入簸箕中摊开,命我将柴火划出一些,火小一些,茶叶倒入锅中复炒,双手展平拍打,紧压茶叶,使茶叶固定成型。既要搓成卷曲型,又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揉烂。最后,我就不用继续添柴了,父亲将茶叶摊平在锅中用铁锅的余热,烘焙至茶叶散发出沁人的清香。最后,茶叶完全失去了水分,外形扁平挺直,色泽黄绿黄绿的,清新的茶香飘出,便可出锅并封存好。

花生饱满后接着就是稻穗黄,这个时候,扔一小把茶叶到大瓦壶里,烧开,再带到田地里,就可以喝很久。卷曲的茶叶在茶壶里完全散开,如果不是色泽有些变化,和新鲜的叶子没什么差别。夏天太阳火辣辣的,喝一杯淡淡的茶水,划过干渴的喉咙,柔滑到心底,五脏六腑都被浸润。

如果说有什么比较惬意的时候,就是夏夜里,在晒谷场上一人手里捧着一盅茶水,左邻右舍一起坐着聊天,谁家的花生收成好,谁家的田里多杂草,谁种田没经验,谁又总是懒得跑……说来说去都是这些小事,小蒲扇摇啊摇,把夜就摇深了。

又或许在冬天,霜降时节,一家人守着一炉炭火,再在炭火上煲一壶茶,一来可以给茶保温,二来可以蒸发些水汽,让屋子没那么干燥,腾腾的雾气,让冬天也跟着温暖。我喜欢这样的日子,一家人相守在一起,但是我不爱喝这样的茶,太浓太烫,但是父亲爱喝,倒在茶盅里,大口大口地喝,似乎只有足够烫才能驱散冬天的寒冷。

第一次喝功夫茶的时候,是和几个前辈,在一个茶坊。泡茶的姑娘绑着发髻,素白的衣服,浅浅笑,眉目清秀,像极了电视里演的小道姑。她娴熟而轻柔地泡茶,每一个步骤都有很好听的名字:首先是白鹤沐浴,其实就是洗烫茶杯;然后是香茗入宫,讲茶叶放入茶具中;再是悬壶高冲,水壶提起,将沸水高高冲入茶壶中,旋转茶壶,让茶叶充分翻转;接着是春风拂面,即用壶盖刮去浮在茶面上的泡沫。紧接着是关公巡城,将精致的青花瓷小茶杯一字摆开,讲茶汤顺序倒入杯中,巡回分茶。最后是韩信点兵,讲分到最后剩下的茶汤均匀分配,一杯一滴,平均到每个人的茶杯中……整个过程极其优雅,大家都很安静,只有周围弥漫着轻柔音乐的声音。

轻轻抿一口,香气满溢。在乡下成长的我第一次目睹这么讲究的泡茶方式,这不禁让我想起《红楼梦》里最爱茶的妙玉,有一回她给众人煮茶的时候用旧年的雨水。而单独请宝钗、黛玉喝茶的时候,冲泡的水是她五年前住在玄墓盘龙寺时落在梅花上的雪,用瓮盛装,埋在地下五年才打开来吃,给宝钗用的是“瓠爬箪”;给黛玉用的是“点犀盏”,笑斥黛玉是俗人,将梅花雪水误识为“旧年雨水”;给贾宝玉自己平时常用的茶杯绿玉斗,笑骂宝玉海饮的行为……眼中浮现的是那个妙龄女孩小心翼翼收拢梅花雪的情景,唯美到极致。

因为等太久,实在是有些口渴。旁边的前辈们正在谈王阳明,谈心学,谈格物致知。我不好意思将杯中茶一口喝完,只好附庸风雅轻轻地置杯于桌上。回忆起很多年前和父亲的对话,喝茶太麻烦还不如喝井水,兀自笑了。我这个慵懒的俗人,还是更喜欢那些年大咧咧喝茶的自在惬意,即使那时的茶水苦苦的,涩涩的,却有畅快淋漓之感。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给自己一段时间,和友人,和家人一起品一壶茶,也是挺好的。轻轻啜一口香茗,任凭那润滑清淡的滋味在舌尖翻滚,细细品味茶中的浓香,让自己内心归于平静,安之若素,流光依然。

一个人一种活法,粗茶淡饭是生活,精致优雅是生活,你有你的清新自然,我有我的闲淡自在,互不打扰,互相包容,各自美好。

喝茶散文7:茶

文/孙海霞

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有一种想喝茶的冲动。我喜欢看茶叶在透明的玻璃杯上翻腾,而后又慢慢沉下,那种感觉就像人生颠倒沉浮,最终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

滚烫的水刚一冲进杯子,原来那些干巴巴的茶叶忽然如惊飞的蝴蝶,在水中上下翻舞。卷曲的叶片渐渐舒展开了,原来都是最嫩的芽叶,透过水,可以看见它们暗暗的叶脉,水面上的泡沫散了,飘起的茶叶伸展着,然后一片跟一片慢慢沉降下来,就像秋天里以各种姿势飘落的树叶,只是显得更悠闲更沉静。

我没想到普普通通的一杯茶会有这样的景致,就好像一个人游遍了名山大川,看惯了繁花似锦,忽然置身于乡间的小村落里,这才发现,原来茅屋瓦盆阡陌炊烟才是最美好。许多人不喜欢喝茶,也许是没有发现这种美吧,或者是因为茶苦?但那是一种清凉的苦味,苦味过后就只剩下甘香,味自然也是淡淡的,留在唇齿之间。

在工作之余能和朋友一起喝茶那是妙不可言的。我们可以促膝而坐,毫不设防的谈生活,谈自己,看茶的热气飘摇在我们之间袅袅升起。它的美那样含蓄而意味深长。

难怪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对茶始终有着那么一种割舍不断地情感。

喝茶散文8:人生如茶

文/谭永强

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上喝茶,想想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每每饭后与妻茶几前对坐,没有电视的嘈杂,没有舒缓的音乐,只为体会品茶时的那种悠然和闲静。

喝茶最好的意境自然是在茶楼,欣赏着茶艺姑娘精湛娴熟的技艺,看那茶叶在透明的杯中翻滚腾挪,兰花指在杯丛中留恋往返,实在惬意。

除却茶楼,我更多的是在自家与妻子对饮,虽只有洗茶、泡茶、倒茶、喝茶的简单程序,也颇有点小资情调。看茶叶在水中缓缓沁出气泡,心情随着枝叶尽情舒展,或清雅或醇香的气味便在鼻息间浮动。一茶入口,轻声细语中增进感情,加深了解;品甘啜露间化解愁绪,开阔心境。

喝茶也有独饮之时。茶海之上,茶杯一字排开,像将军检阅士兵,如君王临幸美色。第一杯涩,第二杯香,第三杯醇,第四杯雅,第五杯淡……禅意正浓!待关公巡城六遍,俺发微信,朋友便虐笑道:独自喝茶喝到这境界实属不易,无人可及。

茶如人生,清幽中夹杂着恬静,醇香中回味着苦楚;人生如茶,繁华落尽,甘于平淡,归于宁静。

喝茶散文9:一入“茶”门深似海

文/陈秀文

潮汕人喝茶是自打从娘胎里开始,也就是说茶是在血液里融合流淌着。虽然家世普通,可潮汕人每个人家里别的东西可以没有,茶具倒是家家都有。一讲茶,脑海里呈现的是村前屋后,树荫下,工场寮棚里,家中,那套犹如玩具一样不管粗幼的茶具,还有三五成群悠然自得的饮茶的身影。茶的记忆里最小是5,6岁的时候,邻居几位叔公辈老人家,每天固定的时间,飘着长白胡子,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笃笃”蹓跶到在小溪边固定的石凳围坐,或者搬着凳子,在大院落门口槐荫树下的集合地点开始早茶Time。老人家早起,喝茶时间也很早,大概7点8点的时候,我们小孩出去玩,他们已经喝得七七八八了。潮汕人一般早餐喝粥,就着杂菜咸菜送粥,喝茶又是不用茶点,我现在想着老人家两碗粥的在胃,怎么耐得了这茶水的侵蚀,敢情这胃给过几十年的锻炼,已是用来装茶水,不是用来装饭菜的!以前潮州茶界讲喝茶是:“壶要宜兴紫砂壶,罐要孟臣罐,杯要景德镇若琛杯,煮水要枫溪砂铫,炉要潮阳红泥炉,碳要榄核碳”,还有“潮阳颜家锡罐”、“潮安陈氏羽扇”,饮茶的“茶品”甚至种植的茶叶品种也是多元,颇为讲究。现在在讲茶艺复古,我小时候就是看一群老人家围着这样的茶工具喝茶,一点也不神奇和稀奇,反而觉得现在特地去强调这些东西就有点刻意了。

一讲到茶还有一个画面就是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塞着一毛两毛钱赶着我去店铺买茶叶泡茶的情景。小时家里经济都不是很好,茶叶也不是能常备着,偶尔来客,没茶待客大人们会手忙脚乱。虽然喝茶的人多,好像以前是没有专门茶叶店,买茶是需要到杂货店、烟酒店买,几乎卖东西都有卖茶,卖的品种还是清一色福建的乌龙色种,一枝春,铁观音……这可见福建的茶影响之大。

每天喝茶,发一些跟茶有关的东西,也是因为从骨子里热爱茶,乐意做茶的传播者。喝茶很多人只为解渴,可我们喝茶是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有事去喝茶,没事也还是喝茶,潮人约喝茶可能很大部分是去办事,环境当中,我们大家都甚是明了。潮人把茶称为“茶米,黑米”,但茶的价格却也比米贵得多,外地朋友一直对潮人饮茶极为不解,一苦,二少,三费事,一小杯茶像小孩玩过家家,一点都不过瘾,一喝三不睡,为什么我们就嗜之如命?

说来,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工夫茶。潮州工夫茶是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是广东潮汕地区特有的汉族饮茶习俗,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种茶艺,也是一种民俗,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工夫茶就是从择茶到冲泡全过程“求精、求工”,并由此体味工夫茶的“味云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物,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三味”境界。工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成就的程度;空闲时间。“功夫”与烹茶方法联袂,才称“工夫茶”。所谓工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去年开始,《潮州工夫茶冲泡技艺规程标准》,潮州茶道二十一式开始推行,这有利于工夫茶的发展与传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索一下。

我不仅喝潮州工夫茶,也喝普洱茶,红茶,绿茶,几乎全国的茶都有搜罗,每天查经找典,买茶,找茶书,借茶书,看茶书,不亦乐乎。

爱屋及乌爱茶也喜欢上茶具,真乃一入茶门深似海,出门旅游,网络淘购,慢慢的书柜里竟有了茶具的角落了。

每每回潮,都要去寻找好茶,潮州有家老茶铺,江老板我认识他二十多年,那时他是青春年少帅老板,而今已是满头灰白的中年老大叔。今年暑假一去,老板出差,独自在其楼上觅得多年果香独特杨梅香单枞,茶香闻来浓,初饮却清淡,饮后几个钟头却喉咙有细丝的甘甜,哎,喝到好茶内心窃喜满足,不足为外人道也。

来广州十几年,慢慢地也影响身边的人喝茶,也有喜欢潮州工夫茶的外省朋友,寻饮而来,更有很多朋友每年回家都会送当地茶叶过来品尝,所以我家茶局是经常有,茶事不断,不亦乐乎。因此,我几年前就有开茶叶店的想法,想想每天端坐室中,闲来无事,研读茶书别有一番情趣,也想着真的那天可以茶水待客,看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故事来荒度人生。

虽说饮早茶是老广习惯,可我们也几乎每星期都去饮早茶,与其说是去喝早茶,倒不如说是去吃早点,点心,茶是配角,这里茶楼的茶不大讲究,高档茶楼茶叶相对好一点,也到不了潮州工夫茶的地步。喜欢喝早茶的氛围,茶的质量不管,喝茶聊天休闲的内涵是一样的。记得1988年哥哥第一次带我来广州玩,第一次在广州喝早茶,茶楼里却请来四川大碗茶表演,精湛的技艺吓到了我。

每天,就这样以文字净化心灵,以茶感悟人生,以弹琴抒发情感。古人的人生乐事至少有四十项:试茶、阅书、临帖、咏歌、鼓琴、焚香、莳花等等等等。喜欢什么去做吧,借茶修为,安顿自我,或者一年两年后或许五年后,又是一个不同的我。

喝茶散文10:栾树花开

文/花谷闲农

四月末,与朋友的乡居喝茶。说是自己种的茶,新炒。进得农家院落,一张石桌,几把老竹椅,一个塑料暖瓶和若干丢好茶叶的玻璃杯。我们随意坐下,泡茶,闲谈。

蔚蓝的天,棉白的云,新绿的山峦。阳光洒进小院,安静而美好。空气里弥漫着热烈的花香,我没有办法不被墙角的栾树所吸引。白色的花朵成簇的长在厚重的绿叶间。风过,有花落下,层层叠叠的落在铺着石子的小径上。捡起一朵鲜花的放在手中,短小的花柄上,五瓣雪白的花瓣围着黄色的花蕊,有些反卷,并不娇柔。细细闻玩,沁人心脾,香气不减。

对于栾花的香味,我是熟悉的。小时,老屋水门曾有一棵。在栾花落时,就长出青涩的栾。有些栾长到半大就莫名其妙的掉下来,成了我们玩耍的皮球。那时秋天的日子有些漫长,父亲迟迟不提摘栾的事情。日子过得有些心猿意马,因为我已经跟答应同桌要带给她吃了。其实栾并不好吃,酸中带苦,母亲会将大部分都送给左邻右舍。物质匮乏的年代,人是容易满足和雀跃的。栾花的香气和在回忆里,芬芳温暖。如果回忆真有香气,就该是栾花香了。

去年一个风暖的月夜,在巷子里散步。闻得一阵似曾相识的花香,心中了然。寻香而去,老宅旁,一株看不出年纪的老栾树静静的立在月光下,清气伴着如水的月光弥漫在四周。默立树下,轻浅的呼吸,生怕浊了这份静谧。今年春上,却再也寻不得香了。老宅还在,栾树却只剩下一个坑,如撕裂的伤口。与我同样失望的应该还有逐香而来的粉蝶罢。

如今肯在院子里种栾树的人越发少了。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想要有个合乎心意的院子是不容易的。人们将自己关进火柴盒一样的高楼里,有一个可以栽花种草的阳台已经是奢侈,哪有余力再种上一棵花树。公园绿植也极少有种栾树的,都是一些桂花和玉兰。栾花的香气渐渐的远去了。

站在高大的栾树下,暖风吹来,花朵扑簌簌的落在头发上,衣衫上。 贪心的呼吸,把花香吸进灵魂里。是否这样就能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如果可以,还想把花香和暖阳装进密封的罐子里,给那些在喧闹尘世里静不下心的人们。或者让经久不息的风,把花香吹入梦里。忆起一些温暖,如栾树花开般美好。

喝茶散文11:喝茶

文/马浩

喝茶,似乎是件雅事。喝茶,需要有点清闲时光。我对茶,实在是无知的,虽然也知道诸如碧螺春、白茶、红茶、猴魁等等之类的名称,若让我品,说说是何种茶,我一准会瞎蒙,要么,就干脆回答,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儿时,村东有一家茶铺,在渡口,离我家很近,我几乎每天都要到茶铺报到。开茶铺的,是位老艄公。茶水是免费喝的,过船渡也不收钱,每年的夏秋农闲之际,都会到渡口四周村庄要“道口粮”。无论有没有过渡,我都会爬进船舱里玩耍,有人渡河就跟着渡河,趴在船沿,用手撩动水面,拍打着水中自己的影子,咯咯地傻笑,口渴了,便跑到茶铺讨水喝。

在我的记忆里,茶水就是为了解渴的,这种老土的想法,一直都在我心底根深蒂固,虽然自知这种思想的局限。

好友好久不见,见面往往会到茶社或者咖啡馆小坐,要上一壶茶,端起茶杯,慢慢呷着,漫无边际地闲扯着。茶喝完了,话越扯越长,如茶越泡越淡。未见时,似乎一腔的话要说。见了面,似乎一切话都是多余。端起茶,相视而笑。虽不知笑为何意,但仿佛都能明白。起身走人,话与茶,一起都冷了淡了,似乎又从此刻起,仿佛又将变得浓烈起来。

有一位朋友好品茗,曾邀我到他家去饮茶。原来喝茶还有诸多形式,且如此繁琐:茶杯酒盅般大小,用镊子捏着,茶在杯中泛一下,倒掉,闻茶杯,未喝茶之前,先识茶性,这好比花旦出场前要先调一嗓子,未见其人,先听其声,然后,慢慢咂品。我实在感觉不到,如此饮茶的妙处,似乎形式大于内容,也许我本来就是无趣之人。

喝茶的第一任务,应该是解渴,这好比写字,首先要便于读者认读,其他的都是细微末节,人们往往本末倒置。

鲁迅先生有写茶的一文,尚好的茶叶泡在玻璃杯里,慢慢品,觉得茶味不错,当他写作时,口渴了,拉过来猛喝一气,茶的好处便被忽略了。

喝茶,其实,就是喝的心情。我虽不懂茶,对喝茶也不讲究,想起来就喝,想不起来,便以白开水当茶,没有什么不好。不过,清闲时,我喜欢看茶在杯里慢慢舒展,想象着,茶的前世今生;想着茶与水的关系,若茶不遇到水,茶只是干瘪枯燥的死寂的叶片,遇到水,在水的滋养中,慢慢地回复自己的本真。

有时,人也是这样的,心扉不会轻易为谁打开。

喝茶散文12:茶正酣时思亲远

文/吴映玲

今天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喝茶的日子都是平常的日子。卸下一身疲惫,独自冲泡着工夫茶,不是为了解渴,也无意于附庸风雅,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常态。家乡是岭南有名的侨乡,有句话早已成为海内外潮汕人的共识,那就是: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有潮州工夫茶。喝茶是潮汕地区人们的习惯,是融入血液里的民俗,这种习俗一直伴随着我从南方辗转到了北方。在每个平常的日子里,喝着“凤凰白叶单丛茶”,在茶香弥散的氛围中,恣意地享受懒散与自在,任由那股温润从唇齿滑向心脾——一如想您,也成为平日里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自然而然,习以为常。

而今天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有茶香,有乐韵,更有淡淡的月色遥相辉映。就这样,在静谧与空寂的清辉里,看轻雾袅袅升腾,耳边缭绕着《千年古茶》的悠远,任思绪飞向另一个季节,感觉又回到了您的身边。北国霄壤,长夜漫漫,云影迢迢,即便月色淡若游丝、似有似无,也掩饰不了我满怀的思绪和远离膝下的深深的歉意;而此时千里之外的您,正在白兰飘香的季节里,烧盅热罐,喝茶、听曲、拉家常。我仿佛看到,您正在骄傲地与亲人们谈起您那远行的雁儿,银发映衬下的脸庞上新添了几许生动的褶皱,深情的双眸里有一沫不易觉察的晶莹。不同的季节与土壤,一样的时间,一样的工夫茶,还有一样沉甸甸的思念!

终于拨通了电话。那边厢,抢先传入耳际的是一段熟悉的旋律,潮剧《四郎探母》又担当起背景音乐的角色,那是您百听不厌的章节。“塞外思亲远,金井锁梧桐,长叹声随一阵风……富贵荣华难消恨,白云荏苒思故乡。高堂老母难得见,怎不教人泪涟涟!”还是那般荡气回肠,虽说被列为背景音乐,却不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分别时间长了,离得远了,不忍诉说昔日您辛劳的点滴,也不愿回忆起相聚时的欢欣,更不肯提起别后的种种担忧和挂怀,是生怕触碰到那根脆弱的神经,让心海霎时决堤。电话里,既没有窃窃的倾诉,又没有浓墨重彩的祝语,一切牵肠挂肚的话语顷刻间便被改写成平凡与琐碎。然而,在嘘寒问暖的琐碎里,却能烫平您和我那因堆积而起皱的心情,哪怕这份慰藉很短暂,也是弥足珍贵的心灵给养。

推己及人,想想跋涉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该有多少同胞、侨胞,以及他们渐渐老去的母亲,正同样饱尝着“茶正酣时思亲远”的滋味啊!母亲,远方的女儿磕拜您,祝愿您和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幸福安康!儿行千里,也走不出母亲您爱的目光!

寒暑易节,岁月更替,唯母爱永远辽阔如天,深远似海,甘醇若工夫茶。

喝茶散文13:紫阳喝茶

文/杨广虎

去紫阳是几年前的事了。每到安康,就有朋友撺掇去紫阳,说是紫阳如何如何美,茶如何如何香,姑娘如何如何漂亮。

当时,安康到紫阳的高速刚开始修。我们开着车,不顾夏季的炎热,一路颠簸了四五个小时才到紫阳县城。万山综错,河溪密布。沿途都是不高的山,曲折蜿蜒,柳暗花明。和许多南方的县城一样,紫阳县也是临河而建,渐次而上,显得高低不平,错落有致,如同山水画廊。县城不大,但很干净,人也不多,闲适安静,天高云淡,草木繁盛,属于乐居的小县城。

紫阳虽属陕西南部秦巴之地,但是明显有南方县城的味道。因道教南派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紫阳人大多是明末清初从湘、皖、赣、豫、闽、粤各地来的移民后裔。居于汉水上游的紫阳,南北交会,水运发达,商贾云集,交易繁盛,过去肯定是繁华的码头。城中粉墙青瓦,石阶遍布。我喜欢这里的石板房,房顶一层一层的薄片石头,当地取之,太阳晒不透,阴雨淋不透,保温透风,冬暖夏凉,真是伟大人民智慧的发明!

一群男女喊着要去茶园买茶喝茶,县城茶馆不少,但我们还是步行到了离县城不远的一处石板房下,有一女子正在此卖茶。远处是汉江,房子后边是百亩茶园,郁郁葱葱,近在眼前。女的都不顾茶园道路狭窄,裙裾飞扬不时被茶树挂住,嘻嘻闹闹去了茶园。我们几个男人坐下了喝茶。女子大约二十三四,圆脸温润,双眼皮大眼,穿着黑白相间的小花土布短衣短裤,娇小玲珑,健康明朗,就是我们梦中的采茶姑娘形象。她微笑着,招呼我们坐下,用玻璃杯给我们泡茶。紫阳茶,因为层峦叠峰,云雾缭绕,气候适宜,土质疏松,矿物质丰富,有机质硒含量高,呈酸性和微酸性,早为贡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紫阳茶,泡在玻璃杯中,我们清晰可见茶叶鲜嫩、紧细、肥壮、匀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女子说,紫阳茶,至少要品三次才能品出味道来,初品,会觉得味较淡,淡过之后,又有些小苦;再品,苦中含香,味极浓郁,放在舌上有点舍不得下咽,入肚之后,一股沁人的凉意油然而生,再品一次,茶味更是越来越香,丝丝缕缕绕鼻旋肺,让人越发回味无穷。

我们不懂品茶,只觉得越喝越香,回味悠长,香气醇厚,沁人心脾。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喝的是山里的溪水,甘甜可口。据说,茶的生长与水有关,泡茶更与水有关。一是甘而洁,二是活而鲜,三是贮水得法。现在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水质污染,在城里只能喝“死水”泡制的“死茶”了。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科学的水质标准,卫生饮用水的水质标准规定了感官、化学、毒理学和细菌等四方面的内容。而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来源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自来水有时用氯化物消毒,气味很重,可先将水贮存在罐中,放置24小时后再用火煮沸泡茶。水的硬度和茶品质关系密切。水的PH值大于5时,汤色很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消失。软水易溶解茶叶有效成份,故茶味较浓。另外,水中的含铅量达到0.2mg/kg时,茶叶变苦;镁含量大于2mg/kg时,茶味变淡;钙含量大于2mg/kg时,茶味变涩;若达到4mg/kg时,茶味变苦。因此泡茶宜选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软水,溪水、泉水、江水(河水)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蒸馏水为人工软水。

以上是网上的一段话,我且借用之。

且说这女子泡茶,没有高深理论,也不讲茶道,只让我们喝,啥时候喝个够啥时候结束。大家都喝得肚子滚圆滚圆,连上厕所,却不愿意走。女的从茶园回来调侃道,是被茶迷住,还是被茶女迷上?

女子一笑说,是茶,也是女。这茶和水,就如同山与河,伟岸和柔润于一体;也如同男人和女人,两情相悦,泡在一起才可甜甜蜜蜜。我和丈夫就是在紫阳的茶和水,清清爽爽,甘冽质朴,虽说不富有,但很美满,生有一个小孩子,快乐幸福。众人大笑,笑过之后,良思很久,都倾囊买茶,回去自己喝或者送人。只可惜,回来之后,不管用啥水,都没有紫阳的味道了。

女人们又说了,肯定是那个泡茶女子是个茶仙狐妖,你们的心啊在紫阳被她迷上,掏走了,魂也留在了紫阳。

老实说,三千里汉江,八百里任河萦绕的紫阳,令我神往;紫阳茶令我向往。“紫阳腰,汉阴脚,安康女子爱做作,要看水色下白河。”我心里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冲着“紫阳腰”去的,虽然没有看到,泡茶女子结实、敦厚、丰满、灵活的少妇之腰,可能就是美艳的“紫阳腰”吧?!紫阳县城美景宜人,紫阳茶清浊明心,健康长寿,“紫阳腰”作为辛勤劳动的美好尤物,也算与紫阳民歌一样让人在心底深深着迷吧。

喝茶散文14:喝茶

文/谢永帅

今晚注定成了不眼之夜,22点半左右想睡,可将近1小时过去,确毫无睡意,辗转反侧,脑子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想想反正睡不着,还是写点东西,也好久未写,不是不写,只是这段时间有点忙。

白天很早,在杭的几位好同学好朋友就约晚上去西湖边喝茶,许久未曾谋面,也许久未碰在一起聊天,大家都有点想聚一起畅所欲言。本来周一是休息时间,可下午安排了加班,把手头工作忙忙完,就迫不及待地去西湖边茶室,由于没车,从丁桥坐地铁到西湖到也快,等我到时,几位好同学都巳点了满满一桌吃的东西,每人一壶茶。

对于我这不擅饮酒的人来说,这再好不过了,养生。几位同学也是都有开车过来的,都秉着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酒的理念,边喝边聊天。白天在群里说一起喝茶,二师兄还说自己晚上有事可能去不了。被阿良说了句,二师兄你是这次聚会组织带头人,结课二师兄都不好意思拒绝了,来得挺早,哈时候二师兄也学会打太极了,可这太极打得也不像阿!这只不过是开个玩笑,二师兄是家里千金今年高考金榜题名有喜,所以比较忙。

还有个意外是阿汉兄弟出场感觉意外,原来阿汉兄弟的公子今年也是十年磨一剑,宝剑出鞘。孩子永远是父母亲的话题和希望,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大多是只有独苗,高级点的二胎。因为我们经历多兄弟姐妹的苦终,也深知我们父母为培养这么多孩子的辛酸,也应了那个年代生育计划,让我们没了多生的动力。根本原因也有经济条件之因素,所以我们放弃了很多,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每件事情存在都有着它的道理。

几位好同学好朋友在一起总是那么畅快淋漓,时间一瞬间就到分别的时候,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今日的分别也是它日再聚的前奏。不管聚与散,好兄弟之情永远像那浓浓的茶水之中,越喝越醇,越喝越好喝,永远真真切切,永远诚诚恳恳。

也不知道今晚怎样才睡得觉,一口气做了50个俯卧撑,感觉可以跟戈子PK一下了

喝茶散文15:菊花茶儿香

文/东方笑笑笑

喜欢喝茶,什么茶都喝,但就是没有喝过特别名贵的茶。

青春年少时,曾在山东乡村炕上品过小碗的茉莉花茶,在那暖融融的斗室里遥想故乡,在淡淡的茉莉花中品偿那份淡淡的乡愁。

弹指一挥间,近二十年过去了,不想还好,想想真让人大吃一惊,时间原来流淌得是如此之快呢!

下午上班时,发现手头已没有工作可干,不像每周一至周二都在准备几篇小短文来,虽然都是商业运作之类的宣传文章,但在没有完成时总不得放松。写此类文字久了,发现思维已变得生硬了,甚而至于满口胡言乱语,写出来的文字自己都觉得讨厌。

闲下来的时间真得很好打发,斜靠在椅子里,居然有些困倦,迷迷糊糊竟然打起盹来。坐在对面办公桌的同事几乎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我虽戒烟已久,但闻起这味道来还很享受,我不像别人那样非常怕“二手烟”,眯着眼边打盹边均匀地吸收着这淡淡的烟雾。

虽然闭着眼十分想睡,但毕竟是上班时间,于是便起身去卫生间洗了把脸,清醒了许多。再泡杯菊花茶,然后复又坐在椅子上看菊花在水中慢慢地舒展、绽放,随即有清香扑鼻。端起茶杯,紧贴嘴唇,菊花的清香沿着鼻孔直入肺腑,于是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这份清香,仿佛看到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花香袭人,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这真是人间难得的世外桃源呢!

刚把这份美好的感觉在电脑里用文字来表达,再回头看看这些文字,不禁淡然一笑,原来自己也能“制造”一份美感,一份短暂的美妙意境来。而这一切皆缘自于“思”,缘自于自我的心动。其实有诸多美好的东西,也并不一定非要得到它们,有时候意淫也是一种美呢!

渐渐地,办公室里人声噪杂起来,最反感的拿着电话很放肆的说笑声,我再也无心享受那份“美境”,喝了几口菊花茶,虽然满口生香,但心情却在下沉,复又回到我的忧郁之中。

暗淡而未知的前程,眼下书店的苦心经营,孩子的教育,仿佛蛛网一般把我重重包裹,每想到此,我都转移下思想,不再多想,不再多思,不再去问,一切都随他去吧!

一直以来, 总想找寻个静静的时间,无人打扰,除去每日的吃喝拉撒睡,就是看书,写作,让思想如风一般得飞翔,让灵魂如轻烟一般得解脱,世间诸多俗事皆不去问。只是,到如今依然只是一个空想,也许,有一天真得能够实现呢?

忽尔楼道里人声沸腾起来,望望窗外阴沉沉的天空,再看看时间已至下班时间了。这一个下午,我除了偿到了菊花茶的香味,其他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不过,品着菊花茶,想着菊花的美,甚至让思想放飞一次,哪怕只是一瞬间,但都已经足够了,因为我在平淡无聊甚至忧郁的日子里感到一种难得的美好。能够看到飞逝的流星的人是一种幸运,但能够感受那份美好的人实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喝茶散文16:在苏州喝茶

文/毛士云

逛完了整个定园,我们坐在茶艺苑的二楼喝茶。古色古香的大厅里摆了十几张大圆桌,有一点老舍《茶馆》里的样子,几个桌子上有旅客在喝茶,空桌子的中间都放着一个大托盘,盘上一圈紫砂杯围着一把大茶壶。大厅的两侧是两排镂空的花窗,北面临街,我们坐在西面的窗边,窗下的园子里有一方较大的水面,水中央建了一个几米高的特大茶壶,名为“天下第一壶”,壶嘴里正不停地往水面上倒着水而不是茶。

一位中年女服务员拎着一个水瓶走过来,往我们这个桌上的大茶壶里放了一大把茶叶,倒进一大瓶开水。盖上盖,她叫我们等一会。我们坐等了一会。她又来了,用茶壶里的茶水将杯具冲洗了一遍,利索而又公式化,然后对我们说:“你们可以喝了。”

“这是什么茶?”见她还没走,我问。

“苏州名茶。”她说。

我想笑,但没敢笑。

刚才她用茶水冲洗茶具的时候,我们分明闻到了一股花香,而且是茉莉花的花香。我记得苏州名茶好像只有一个“碧螺春”,这是凭公园门票免费喝的茶,难道会是“碧螺春”?旁边人提醒我说,苏州茉莉花茶是中国花茶中的佳品。于是,我一边喝着苏州茉莉花茶,一边在心中开玩笑地想,苏州“碧螺春”的产量历史上就很低,是不是聪明的苏州人就把茉莉花掺在茶叶里?茶叶里加上花,就好比小鸟落在花丛中,标准的“鸟语花香”;再拉出江南水乡的地理背景,唱一首苏南民歌《好一朵茉莉花》,跳一段采茶舞,就有了关于茶的江南经典。女服务员在心里认定茉莉花茶是苏州名茶,何错之有?我幸亏没有笑,否则就笑得太浅薄了!

其实,我蛮喜欢茉莉花茶的。

不过我是安徽人,居住的小城又靠近盛产绿茶的皖南,皖南绿茶名天下,因此,我更喜欢或者说更习惯喝价格适中的中低档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但是,每年的秋冬季,市面上的绿茶少了,上等的我买不起,鱼龙混杂的我不敢买、生怕含有异味,于是,干脆买茶庄或超市里袋装的茉莉花茶。

马克·吐温说:“以我几十年的吸烟史来看,我喜欢吸的烟,并不是真的好烟,之所以认为最好,是因为我喜欢。”我觉得,好的东西固然给人带来享受和快乐,但是一般化的普通的东西也可以被一个人喜欢,比如绿茶中的碎屑,虽然泡出来,杯子上面漂着一层,吹又吹不开,沉又沉不下去,但是一旦沉到杯底,那茶水尤其二巡的味道也是很令人回味的。我喜欢茉莉花茶是因为它适合我的口感,同时觉得茉莉花茶还有个妙趣——往往并不在乎茶叶而在乎花,在乎揭开杯盖的那一瞬间的清香。

喝完了一大壶茉莉花茶,已经下午三点,我们离开茶艺苑,坐在公园边的石凳上看旅游地图,想再找一个好玩的地方。一位眼明手快的三轮车夫来到我们面前向我们推荐景点,见我们一时主意未定,他建议我们去观前街的得月楼茶馆喝下午茶,说那里有评弹,真正的苏州文化!

我说,我们刚刚喝完茶。

三轮车夫笑着说,那你们可以在观前街逛一逛,顺便到得月楼茶馆里看一看,看一看又不要钱。

连这一趟在内,苏州我来过八次,茶馆还真没进过一次。有人说,园林和评弹,是苏州的代名词,其实他们忘了,茶馆也是苏州文化的符号。

我对三轮车夫说,观前街就不去了,我们坐你的车闲逛,只要看到有茶馆的地方就停下来。

三轮车夫很高兴,动作神速地将三轮车调过头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