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文章

请欣赏读后感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读后感的文章1:《史记》读后感

文/陈俊州

在《史记》里,我认识了智勇双全的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陈珍,少年有为的孟尝君,错失良才的魏惠王,贪利失地的楚怀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楚国着名的大诗人,他知识非常渊博,口才也很好。无论是对外交际,还是管理内政,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楚怀王很赏识他。可是,屈原的才华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在楚怀王面前造谣生事。有一次,楚怀王命令屈原制定法令,屈原写完草稿后,还没来得及修改,上官大夫见了之后就想据为己有,但屈原没有答应。上官大夫就对楚怀王说:“大王让屈原制定法令,他每颁布一条,就向人夸耀自己的才能,说‘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了’”。楚怀王听了很生气,就逐渐疏远了屈原。

屈原因为楚怀王不能辨别是非,十分痛心,就写成诗歌《离骚》。屈原品行高尚,对楚怀王忠心耿耿,却遭到小人的挑拨离间,他的处境可以说是困苦到了极点。由于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怀恨投江自杀。

读了《史记》后我才明白,包括屈原等人在内,都是因为社会腐败、堕落的现象。有些人只想着个人利益,才会导致让那些真正为国家着想的忠臣落到悲惨的下场,也许在古代,皇权才是最重要的吧!

读后感的文章2:《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文/李瑞玫

读了《上下五千年》,我了解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的许多故事。我喜欢不少故事,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读这些故事的感受。

我喜欢《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神农氏多么伟大啊!你要知道,那样多么危险!如果是我,我可不敢那样做!世界上有这么多的植物!要是吃了玫瑰的茎,该怎么办呢?它身上的刺会伤神农氏的脖子的!如果吃了神奇的蘑菇,那就危险了!它会使神农氏在昏迷不醒的6小时中受尽折磨而死去的!要是吃了有毒的草,神农氏不是会中毒身亡吗?如果……

我还喜欢康熙智擒鳌拜。鳌拜真跋扈!他怎么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别人不同意,就又吵又闹的;他还很残忍!如果哪个大臣敢提出不同意见,他就寻找个借口杀掉那个大臣;鳌拜太爱强迫别人、控制别人!不过,他遇到了绝顶聪明的康熙。康熙真会分析问题!他利用自身具有的特点迷惑对手的眼睛!他让鳌拜认为他还是一个小孩子,只会大闹、玩耍,还很淘气,不会料理事情。而完全不把他和跟他玩的少年侍卫放在眼里。康熙真会抓住时机!唉!鳌拜还受过“英雄”的称号,怎么这么容易就被迷惑了呢?鳌拜还以为小孩子跟他闹着玩呢!是非不分的人啊!

我也喜欢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原来“包青天”指的是包拯。他可真聪明!他还很为民着想!包拯的胆子真大!还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呢!你看:“包拯为了替民除害,连续3次上奏仁宗,历数张尧佐的无能和违法之举,要求弹劾这个把持实权的人物。”包拯真是铁面无私!他的一个亲戚做了坏事,被人告上官府,包拯毫不客气地惩罚了他的那个亲戚!

我更喜欢……

我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的感受说也说不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阅读,体会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的乐趣吧!

读后感的文章3:《滴水穿石》读后感

文/李靖宇

今天,我们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块如卧兔的石头,石头上面正中央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在洞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下来,而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把石头滴穿了。

人们知道,水滴的力量很小,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头滴穿,我们也要像水滴那样,那什么事都做得成。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翻山越岭,尝遍百草,写成了医药学巨着《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毕生孜孜不倦,终于做成了一千多项发明专利;现代着名书画家齐白石,他数十年笔耕不缀,终于达到了书画艺术的高峰。

就像童话故事小猫钓鱼一样:先开始小猫钓鱼时一会捉蝴蝶,一会睡觉,三心二意,结果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第二次它专心致志地钓鱼,蝴蝶在眼前飞来飞去也不影响,结果钓到了许多的鱼。

我们的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树立一个美好的人生理想,然后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坚韧不拔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和理想。

清代着名画家、诗人郑板桥有一首诗叫《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它就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滴水穿石”给我的启示。

读后感的文章4:《夏日历险》读后感

文/彭姝瑛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夏日历险》的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杰伊·贝里为了实现自己买小马和枪的梦想,带着心爱的猎狗罗迪深入林地去捕捉一群被马戏团悬赏的猴子。在爷爷的指点帮助下,他用过布网、下夹、陷阱等计谋,却都被猴子一一识破,不仅没捕到猴子,反而被它们嘲弄了个够。这每一次的较量都让人忍俊不禁。杰伊·贝里竟和这群猴子结成了朋友,帮助它们走出暴雨袭击后的密林,回到马戏团。更出人意料的是,杰伊·贝里千辛万苦捕猴得来的奖金并没有去买小马和枪,他决定帮妹妹治好病。

读完这本书,我脑子里首先想到的问题是:为什么贝里开始不管用什么的办法都无法抓到猴子呢?为什么最后竟然让猴子们一个个跟着他乖乖地回到了马戏团呢。咦,难道是猴子们服软了吗?不对呀,猴子如果服软了,为什么一开始要扰乱杰伊·贝里的计划呢。

后来我得出了结论:杰伊·贝里是用爱心感化了猴子。之前,贝里心里只想着那笔奖金,只想着用奖金去买小马和枪,用种种不友善的行为去捕捉猴子。而后来,贝里去救助猴子,用他一份真诚而又无私的爱心去感化猴子,最终赢得了猴子们的信任,与猴子们交上了朋友,让他们回到了马戏团。

读到这里,我觉得杰伊·贝里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不放弃,他不烦躁,他也不把气撒在别人身上,而是冷静地动脑子想办法。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读后感的文章5:《感恩父母》读后感

文/徐子婷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人世间,或者说只要我们还活着,就离不开亲情。古往今来,亲情曾被多少诗人讴歌,曾被多少人惦念。亲情到底有多高多厚,谁也说不清,道不明。

《感恩父母》这本书用了八部分讲述亲情。“最深慈母情”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母爱的力量。在“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部分,我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在“父亲,最温柔的名字”这部分,让我看到了父爱无言的伟大。“心灵的港湾”这一部分让我明白,父母的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人们常说母爱如船伴我航行,父爱如远方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

每天早晨起床,我总能看见一个背影忙来忙去。忙家务,忙着照顾我的衣食住行,忙着培养我成人成才。到单位还要忙自己的工作,她就是妈妈。我习惯了每天被妈妈照顾的生活,妈妈也习惯了照顾我的生活,我知道这忙来忙去的背后就是——爱。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爸爸的爱总是有一种安全感,让我不再恐惧,我害怕走夜路,每当晚上下课时,爸爸总是会拉着我的手,他那厚厚的手掌,宽大的肩膀,顿时让我有了力量,恐惧消失,勇敢向前,瞬间变得幸福起来。我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只要有爱,有父母,我们就是宝。

亲情,有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的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我们不必用任何事物去比拟,也不必用任何词汇去修饰,我们只需用心去感受。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上天赋予的那份亲情。

亲情是伟大的,我感恩亲情。

读后感的文章6:《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文/李一秋

《追风筝的人》的故事穿插在阿富汗战争的大背景下,在这样动荡的时代里,出现了一批批像哈桑这样渴望救赎,渴望有人性的社会的人。在我的心目中,哈桑是一个情商很高、勇敢并且隐忍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哈桑对阿米尔的承诺。哈桑不像阿米尔,自小养尊处优,处事摇摆不定。哈桑遭受了太多这个年纪不应遭受的苦难。现在,我们还能在和平的蓝天下安心学习,还能站在这里分享读书心得。而哈桑,就像是男版的“灰姑娘”,只是他没有逆袭的机会。也许在某些同学看来,他就是阿米尔的“炮灰”一样的角色,初识哈桑,我也对他一味的忍让没有任何好感。但是到了后来,哈桑一次次出手保护阿米尔,在风筝比赛前安慰阿米尔“没有鬼怪”……我发现,哈桑很懂阿米尔的心事。而且他很勇敢,从不怯弱。人生在世,多少杂念早已逼迫得人性没有立足之地。我最佩服的是哈桑有一种隐忍的宽容,有一颗从一而终的心,如若换做是我,当然无法做到如此无欲无求地付出。虽然哈桑没有受到教育,但是在这些道理上,他显然要比我成熟得多。毕竟哈桑的世界很简单,阿米尔就是他全部的动力源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许哈桑在命运面前略显单薄渺小,但在我看来他至少坚持过,努力过,他的追求从一而终,他也代表了反抗社会和种族压迫的人们。如今这样为了追求没有理由地坚持下去,不被杂念干扰的人已经太少太少,对于哈桑的坚定和耐心,说来惭愧,那确实是我做不到的,何况是在当时出现信任危机的阿富汗。那是我们这些和平年代的人永远无法感同身受的,所以生在当今社会何其幸运的我们反而更需要一些动力,向着目标努力。哈桑是个理想化的人物,他身上有宽容与勇气,不像现实生活中的人大多都有两面性的复杂。我们做不到如此单纯,但是面对无关紧要的刻薄还是应当学会淡然,面对艰难的抉择也应学会果断。

没有人是真正完美的,自私也不可怕,在故事的最后,“为你,千千万万遍”早已不再代表千万次追风筝,风筝早已变成一个象征,它是希望,是救赎。它改变了我对哈桑的看法,那个看似单纯的男孩,其实需要在乎需要考虑的比我多得多。他也让我思考,我心底的那只风筝是什么?作为云大附中的学子,我们的追求能从一而终吗?没有人甘心做炮灰,所以,就要让我们的优秀配得上自己的自尊。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带给了我太多的人生启示,而读书其实就是一个汲取知识的过程。自小接触书,家里虽然不完全是书香门第,但也时常有书香弥漫。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我喜欢触碰文字的温度,不因故事有多么离奇,不因辞藻有多么华丽,只因为在读书时,我常常产生一些共鸣,也许书中的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但是我多多少少都能从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接触书,带给我诸多启示,很多事情即使没有经历过,却也历历在目。须臾万象的世界,借作者之笔去探索。

让我们读书,遇见未来,遇见自己,遇见更好的你。

读后感的文章7:《动物大逃亡》读后感

文/邓志平

信不信由你,曾经有这么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他们生活得无忧无虑。小男孩叫汉斯,小女孩叫露朵,他们是动物管理员胡姆莱家的孩子,他们一家生活在动物园中一所小而温馨的公寓里。

有一天,小猴子半夜里“越狱”游玩,在桌子上看到了被露朵遗忘的书。所有的动物都被书中的图片和文字打动了,他们从书中看到,在野生动物乐园中,动物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仿佛生活在自己的家园中一样。而动物园中的动物却被天天囚禁在笼子中,它们闷闷不乐,还总受到游人的戏弄,它们觉得很伤心。它们决定偷走笼门钥匙,来一次大逃亡。

它们逃去大城市,为了能与人类相处,动物们决定成立劳动文员会,自力更生,帮助人类工作并赚取工资。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雇主”与“雇员”的关系相处得也不那么好,最终,动物们决定重回动物园。就在这时,露朵一觉醒来,左思右想,我们的动物真的都跑了吗。她急忙跑去看动物,啊哟,动物们好好待着呢,原来是做了一场梦罢了。

这虽然是一场梦,但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护动物,让它们回到大自然中,更不该把动物关起来。

读后感的文章8:《十年徒步中国》读后感

文/木屋

我不知道雷殿生是否有宗教信仰,但他绝对是个虔诚的信徒。

我也从没有进过贫瘠的山区,不知道那里的孩子能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他们在简陋的草屋内,没有笔和纸,当雷殿生分给他们一些笔,又将新买的笔记本撕开分给他们时,孩子们多么的开心,当你想一想那些过着不愁吃穿还不满足的孩子时,想一想在学校里整天无所事事的学生时,确实感觉山区里孩子的愿望卑微的让人心酸。

当雷殿生看到一个藏族男孩脸部受伤流脓后,由于附近没有医院,孩子的伤口只能等待自然痊愈时,他亲手给孩子包扎了伤口,还留下了后续所需药物。确实,付出就是一种收获,当你将关怀给予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时,你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当然,雷殿生徒步中国十年的历程饱含辛酸,多次遇到了生命和生存危机。但我认为他是幸福的,我感觉他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

雷殿生十年徒步中国,包含着人类崇高的精神、有着信仰、有着独特的人格、有着对人生意义的诠释。皖峰方丈对雷殿生说“走路也是一种修行”当一个人把生活与个人信仰紧密联系在一起时,你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圣徒,内心必然存在对心中殿堂的虔诚。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脑海中闪动着这样一个画面,雷殿生背着旅行包,行走在路上。而在我脑海中还一直闪动的一句话“信仰和生命的别样风采”。我看到一种独特而完整的人格,这一路包含着个人的辛酸,可他在通往心中殿堂的朝圣路上总能以超我的方式看待人间的冷暖,将生命中的幸与不幸转变为心灵的财富,这绝对是充满了崇高和有意义的生活。

真的如倪萍所说“看看人家雷殿生的活法,我们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了”。是啊,任何一个将自己的理想付出行动的人都是幸福的。我也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能多抽出时间旅游,感受一下自然美景和文化,然后将感想写下来。我知道在旅游之前最好多了解一些你所要旅游地点的文化,这样你会更多的将自己和这里融合在一起,你就可以与这里进行一种沉默的交流。当然,任何一个在自己心中的殿堂行走的人都是幸福的。

读后感的文章9:《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

文/张天予

《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描述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英雄故事。当时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急需一名特使去完成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罗文承担了这个任务,他没有任何推诿,完成了这件“不可能的任务”。

罗文取得的成功并不是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绝对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这就是忠诚和主动性,就是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精神。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校、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常常会说,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成为有用之材。现在,我们也会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有知识、有技术(能力),这就是我的资本。其实最重要的是态度、责任、自信……

在书中我得到了一面镜子,一面时刻检讨观照自己和他人的镜子。有些学生总说老师不喜欢他,偏向别人,却从未反省过自己,不检讨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而且怨天尤人,总认为委屈了自己。

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一名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自我省思,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考不好的原因,学习成绩肯定好不了。我们要争取成为一个能够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靠的是一种执着的精神和追求,是一种专注的态度,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人必须有高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缺少了这种精神,就会整天萎靡不振、无所事事、毫无作为。要完成任务,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

人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我们作为学生就要履行学生的责任,努力学习。生活在集体中,需要每个成员的付出,取得的荣誉是属于集体的,也是属于个人的。只有同心协力,才能将共同事业的蛋糕做大、做好。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自己首先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自信的源泉来自对自我的全面认识,关键是对自己能力的认识。

做出决定,然后采取行动。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自己已经对成功充满信心,那么这个人就一定能行;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我们终身都不会取得成就,我们不相信这些谎言。对于我们来说,别人告诉我们的消极事情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做出决定之后,我们是否采取了必要的行动。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你付出行动,你就能做到。

读后感的文章10:《西游记》读后感

文/李博熙

吴承恩先生写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听说这本书后,我非常好奇。终于,在哥哥家里我发现了这本书。我一下子就被书中精彩的故事迷住了。

我最喜欢的是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武功高强,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他有一双火眼金睛,任何妖魔鬼怪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聪明又勇敢,天不怕地不怕;他的性格很急,猪八戒常喜欢叫他“急猴子”。西天取经,他可是立下了大功劳。

猪八戒这个角色非常搞笑。他爱说谎,爱偷懒,又好吃。虽然他比不上孙悟空那么神通广大,但取经的路上若没有他,那真是无趣极了。虽然他有许多缺点,但是我觉得他十分可爱。

沙和尚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在唐僧的三个徒弟中,他不像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他永远勤劳踏实。他从未说过“取不成经就不去西天”,一直用心地保护着他的师傅唐僧。

唐僧心地善良,有目标有决心,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不怕累不怕苦,最终取回了真经。因为有了徒弟们的忠心保护,他更添勇气和信心。唐僧虽然不会武功,但三个徒弟都听他的话。

大家一定只注意这师徒四人了吧,别忘了,这里面还有小白龙的功劳呢,他本来是龙王三太子,变成一匹白马,当了唐僧的脚力,驮着唐僧一路到西天,历尽辛苦,我很佩服他。

我要学孙悟空的勇敢、猪八戒的幽默、沙和尚的忠诚、唐僧的善良、小白龙的坚韧,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读后感的文章1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文/钱馨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喜欢读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我是一口气看完的。书中讲述的海伦·凯勒坚持不懈、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至今难忘。

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女性,小时候由于双目失明、两耳失聪,所以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然而,所有的一切在莎莉文老师出现后,有了根本的改变。海伦开始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学习说话和算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海伦终于学会了用盲文来拼写一些单词,在莎莉文老师的鼓励下,她开始不停地学习,就像一片海绵,浸润在知识的甘霖中。莎莉文老师为海伦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帮助她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学习的难关。接着,海伦又遇到了她人生中第二个领路人——萨勒老师,正是萨勒老师的努力,让海伦能够开口说话了!接下来的日子,海伦夜以继日地学习换来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她考上了大学,并且如期毕业!想到还有很多像她一样的人在艰难地生活,更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她开始到处奔走,通过努力,创建了许多专门为残疾人造福的慈善机构。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所有的感悟,都凝聚在这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有成功者的背后,都离不开异于常人百倍的努力。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让我们都像海伦·凯勒一样,做命运的强者,成功一定会如约而至!

读后感的文章12:《女生日记》读后感

文/詹柔

《女生日记》描写了六年级女生冉东阳在成长中的快乐和烦恼。

冉东阳有很好的爸爸妈妈,他们与众不同。小学毕业考试前他们不是把冉东阳关在屋子里复习,而是带着她出去玩;她想资助小雅妈妈开店,他们全力支持;为了帮助马加,她的爸爸妈妈竟然同意她一个人呆在家里……

冉东阳还有很好的老师。她的班主任罗老师,每学期都会给每位同学发漂亮的寄语卡,鼓励同学们;数学舒老师为了不伤学生们的自尊心,考试成绩只批“ABCD”;音乐老师米老师,利用一个小小的计谋,使同学们在唱歌比赛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在比赛时荣获了第一名。

我虽然不像他们那么优秀,但是我也有一个和她一样好的家庭。我考试不好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不责备我、骂我,而是劝我、鼓励我。我觉得我很幸福。

《女生日记》这本书让我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看到书中大家都那么宽容友爱,我就会快乐起来,这是一本让我感动、让我难忘、让我流泪的书。

读后感的文章13:读后感

文/无间左手

因为个人喜好,所以我很认真地看完了这部电影。仅这头小猪的造型我就发笑:光着没有腰、没有脖子的身子,身后带着个小尾巴,偶尔还戴着顶小帽子。还有他的声音如同刚会说话的小孩子,极惹人喜爱。

一看到麦兜这只小猪,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阿甘,我觉得他俩很是相似。阿甘,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个智商75的家伙。但就是这个家伙却有着我们所不敢想象的经历: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外交使者、捕虾的百万富翁、见过三届总统等等。为什么呢?我认为是他的固执也可以说是执着。他不聪明,没有我们常人这么多的想法,或许他根本没有怎么面对失败的想法,或者可以说在他的词典里不存在失败这个词语。他执着地跟着自己的想法走,如同他跑遍美国,也仅仅是因为就想跑步而已;他捕虾仅仅是为了想完成朋友的愿望,不在乎是否真的能捕虾成为富翁。麦兜智商是多少,无从考究但我想绝不属于聪明那类,他虽没有阿甘的那些经历,我却在他喜欢阿May送的那块橡皮而坚持不用保持,橡皮干净和雪白的话语中,感到他的执着。结局没有肯定麦兜依然保留着那块橡皮,但我想那块橡皮会始终那么雪白和干净。

所以,我想说,他不是低能,他不过是执着。

电影中有一句话让我颇有感悟:“他不是低能,他不过是善良。”我相信麦太看完这句话后是最高兴的。然而我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奈,他不是低能,只是因为善良而被认为低能。换一种说法就是:因为他善良,所以他低能。

那什么是高智商呢?难道是看到暴徒殴打司机而旁观,不报警,不制止的麻木?或者是看见小偷偷东西时的无视?或者是在暴徒对小女子行凶时的旁观和躲避?我不清楚。

不过,这世上总有低能也就是笨蛋,会不旁观,挺身而出。但这笨蛋得到的又是什么呢?是见义勇为的英雄沿街乞讨,是救被车撞倒的老人而被认为是肇事司机,是为追小偷而倒在血泊中无人问津,甚至医院也因为无钱不予救治。这么看,他们确实是笨蛋。这样的循环形成,我们会不自觉的加入聪明人一类,既然笨蛋又没有傻福,为什么不聪明点呢?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我看过一类文章。总的而言,大概内容是这样,说主人公有一个有点智障的亲人,或者是母亲,或者是兄弟。他以有这样的亲人为耻,而他的亲人却因为是傻瓜而不知道他的感受,以非常人能理解的爱来关爱着他,如同会在大热天拿着冰棍,一直等他放学回来;会在他受欺负之时,不顾一切的保护他,甚至被当成疯子打也不退却。读着圣贤书的主人公却没有理由似的恨亲人给他带来的耻辱,如此多年。而当最后他终于能明白亲人的爱时,我以为喜剧来了,但更糟糕的是亲人会在为他做最后一件事时死去。我不知道这结局是作者为了赚人眼泪而编撰的情节还是事实本身,我只知道这些傻子不顾一切的爱着自己的想爱的人,甚至失去生命,这样的爱如此无私,让我感觉这是只有傻瓜才有的爱,让我感觉只有傻瓜才懂爱,因为读书的主人公不懂。

综上,我感觉现实是,低能才善良,傻瓜才懂爱。

我却依旧天真地希望麦兜的评价被现实改为:因为他很善良,所以他不是低能。

另外,这部电影虽然是关于麦兜的,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麦太。一个单亲妈妈,坚强地为了孩子在人海中挣扎拼搏,从应聘广告到开快快鸡店。她希望麦兜是天才,却不强求,她对麦兜说:“以后你争气最好,但如果真的不行,咱们母子俩就一起使劲吃鸡!”.我不知道她所说的争气包不包括开家快快鸡店,如果包括,那麦兜做到了,如果不包括,那他们母子俩也能使劲吃鸡了。

本来是很喜剧的电影被我整的这么沉重,或许我也很低能吧!但若低能代表着善良的话,我想我可以考虑一下!

读后感的文章14:《立》读后感

文/木屋

《立》是女作家池莉的一部作品,主要写的内容是从怀上女儿亦池到女儿硕士毕业的经过。在这本书的封皮上池莉写到:我对你的爱,是我生命里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微笑,每一滴泪水,如果上帝允许,我只会更加爱你!虽然这句话是引用女儿亦池翻译的一首诗歌的一部分,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到池莉对女儿的爱,以及爱的陶醉。

作为一个读者而言,感觉文章写得有些夸张,似乎夸大了女儿的优秀和可爱。我试图从池莉的角度思索,她作为一个母亲,书写自己最爱的女儿时肯定充满了爱,充满了陶醉和享受,这并非一种纪实,而是一种高尚的灵魂活动。想起了以前聆听两位母亲坐在一起聊自己的孩子,她们每个人都是试图不停的诉说自己的孩子,希望对方就当个倾听者,看她们滔滔不绝,陶醉其间。现在回想起来,或许她们也是夸大了自己孩子的可爱和淘气,但这却是一种爱,在回忆孩子的淘气和可爱时不自觉的陶醉其中,而灵魂的活动本身就存在升华的作用。所以那所谓母亲对孩子可爱和淘气的夸张描述是一种母爱在灵魂的活动下的结果,而母亲得到的是在回忆过程中将事实升华的自我陶醉。

或许我要反驳自己一次,我能体会作为父母的感情吗?像我这样只是为人子女,尚没有子女的人,情感是不完整的,或许我能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但无法从流淌的血液里真正的体会这种感觉,作为一个情感而言,没有感觉作为依托,其本身就是一个空白。生命的完整性包含了情感的完整性,而只有人在体会和拥有了最基本的人生情感后,才能更好的理解生命,理解爱。

安静的夜晚,听着轻音乐,读者书籍,喝着自己泡制的茶, 似乎进入一片纯洁的乐园。从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位母亲成功的教育子女,他没有强制性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学习,而是给了孩子自由,保证了孩子的天性和创造性。在这本书中我标注了这么一段话“普天之下,所有的小生灵,无不有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天真快乐地吃睡玩乐逗耍,这是幼小生命的本能驱动,它们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生命知识,远不是什么英语录音磁带和识字课本可以替代的。”在读周国平的作品时也多次看到这样的思想。这也是尊重生命,可以很好的保留生命的天性,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强制性的要求孩子从很小就开始忙碌的学习,在这种受约束的环境下,孩子的成长是否会出现畸形,如果孩子长大后回忆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时,是否还有花花草草、鱼鱼虫虫、是否还存在痴迷其间玩耍的快乐!

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尊重幼小的个体,让他们得到快乐。如果让我为成功下个定义,我想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人在自我陶醉的事业中,愉悦的去工作,并能在享受其间快乐的同时加以创作,而这样的创作却能维持生活,为此可以轻松快乐的生活。

读后感的文章15:《宝贝》读后感

文/木屋

一、句子摘抄:

1.不生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孩子太可爱了,真是上天排下来的小天使!

2.男人要是都像孩子,女人可不得就像妈嘛!

3.女人消费世界,男人消费女人。

4.夫妻时间久了,能拴住俩人的,除了孩子,就是个情分。你让他一个情,到关键时刻,他就感你一个恩;你搅他一个局,到关键时刻,他就记你一个恨,到最后是聚是散,可不就看当年积累下来的是恩是怨么。

5.埋怨别人升的快,就是掩饰自己的不作为,所有自诩陶渊明的都是懒汉往自己脸上贴金,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就是给人辞退回家务农吗?

6.人生就四个字:求知,不得。

7.你该高兴,你最差的状态,我都能坦然接受;你最美的样子,也只有我值得拥有。

8.女人只要一不讲理偏离讨论主题,男人就应该放弃坚持。

9.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是毫不吝啬的,是不求回报的,这种感情不到有孩子是体会不到的。有了孩子生命才完整。

10.每个女人都想找个纯爷们来保护自己,结果找来找去,发现最爷们的,竟然是自己。

11.小孩子最多同时关注两件事情,如果有三件事情需要关注,他就只能睡觉了。

12.在中国大多人谈论的是赚钱、房子、车子,在美国大多人谈论的是在中国都羞于张口的话题,谈理想、改变和未来。

13.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不是讲道理的地方。

14.被老婆呼来喝去并不丢脸,世界上被老婆呼来喝去的人多了。上至克林顿或者英国女王的丈夫,下至老百姓,谁家都差不多。呼来喝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你把我呼来喝去的时候,你并没有意识到,我忍让你,是我爱你,你却在嫌弃我。爱的呼喝,我只当它是打情骂俏。不懈的呼喝,我很受伤。

二、感想:

当我读到静波去旧金山后的感慨:在中国大多人谈论的是赚钱、房子、车子,在美国大多人谈论的是在中国都羞于张口的话题,谈理想、改变和未来。这羞于两个字用的特别的好,确实谈论这些话题在国内某种程度上被称为“装”.

你想往外走,而伟大的人只想将你带到你的心里,我们应该尝试怎样使自己的心变得温暖而宁静。如果让我给成功下个定义,定义应该是这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在自我陶醉和享受的过程中加以创作,通过这个创作还能得到一些物质的回报,而这个回报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如果将人看做上帝播下的种子,我相信这颗种子一定有着最原始、最渴望的生命形态,而这种产生于内核的东西与世界有着最亲密的连接。如果让这颗种子真正绽放,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是幸福的。

理想源于内核,而真正的理想是很难说清的,理想不应该是某种职位,不应该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文学家等等,理想应该是一种生命状态。理想应该与心灵产生呼应,就如人喜欢一个人一样,一对眼就能击中内心,理想也应该藏在人内心中最敏锐的地方。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是享受的,不是依靠自己的毅力向前进,而是一种吸引,当有一件事你欲罢不能的热爱时,你乐此不疲的工作时,你的生命或许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我的理想是什么:旅游+读书+写作,过着宁静的生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