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文

请欣赏思想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思想散文1:让思想在读书中丰盈

文/若愚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致使许多人产生了焦虑、咆烦的情绪。读书则是一种能有效调节心态、缓解压力的方式。读书常能使人舒心愉悦,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养成长期读书习惯,不仅能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懂生活、有情趣、善思考的人。常言:什么样的人,就会读什么样的书,反之,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近读了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感触良多。它是一本关于阅读和哲学的书籍,也是一本有关一些文学巨匠八卦的有趣之书。作者用他特有的风格撰著了许多社会风趣韵事及人生经验,让人耳目一新,余味萦绕。明治大学斋藤孝教授的《深阅读》从根本上阐述了“读书”的意义、“读书”的力量。

任何一种阅读都可成为陶冶情操、构筑思想、丰富灵魂的良好方式。唐代孟郊的《劝学》中“人学始知道 ,不学非自然” 深刻的阐述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学习知识和实践同样重要,既要好好学习知识,也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有些知识是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一个人只有学习才能懂得“道”,如果不学习的话,就不懂“道”,也就不能按照“道”的要求自然行事”。读书需要自我反思、内省,不断的自我反馈,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需要的东西,才能在知识和思想上不断缔造,不断地自我丰富和提升。

读书切记随波逐流、浅尝辄止。真正的读书,就是在阅读中循序渐进,不断进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的最佳境界在于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沉淀,学思结合、知行合一。读书不仅要“读”、最重要的是要“思”,要对所读内容进行再提炼、再内化、再“加工”,才能将获取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所需。

读书既可以选择阅读经典古籍,也可阅读生活情感、文学、小说、经济、时尚类书籍等,只要是有益的、健康的、有趣的、有助于自己成长的书籍均可,适合自己的,都是可读的。选择阅读与兴趣、爱好、工作相关的书籍,不仅能愉悦身心、拓宽视野,还能满足当下需求,更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每天读书至少1小时,使自己的心灵于静谧中独处,让自己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从容与安宁。选择一本经典书籍放在床头,慢慢读、反复品,让名家的思想逐渐影响自己的视野和格局。

读书重在坚持,一劳永逸。愿读书与你为伴,让我们的思想在读书中不断丰韵、成长。

思想散文2:一只有思想的虫子

文/王太生

人大概是一只有思想的虫子,唱歌、说话;啜泣、大笑,那些声音或高或低,断断续续地呈现。

我的一个朋友喜欢虫子。他在秋天的夜晚,失眠,就悄悄爬起来,跑到阳台上听虫子叫。此刻,正是天光云晓,一夜虫鸣合奏正欢,就像一支管弦乐队,到了即将谢幕退场的时候,虫子们鼓腮吹管,躬腰抚琴,鸣声如雨。等到太阳出来,露水褪消,虫子的鸣叫,便渐渐式微了。

虫鸣,是季节更替在草叶上的盛典。想想那些震颤在草木深处的天籁,如果秋天没有虫鸣,多单调啊。朋友说,站在秋天晨光熹微的阳台上听虫子叫,空气中有草木清香,你不知道,我的内心有多么安静。

一岁虫鸣,我清晰地听到的这只虫子翕动浑圆孔隙,一声悠扬,一声短促地吟唱,到了来年再听虫子叫,就不是今年这只虫子了。

今年的这只虫子,它去了哪儿?轻触弹跳,消失在一片扶疏草木之中,虽然草木清香依旧,但像从前遇到的人一样,再也遇不到了。

那些虫子,我想大概是蛐蛐儿、纺织娘、银铃子……那种浑然天成,流畅舒卷的对天鸣叫,哪怕是在无人的旷野,仍然不知疲倦,它们是瓜叶豆蔓下的俏皮居士,始终怡然自得。当然,有些虫子叫不出声,就像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只是不擅表达。不擅表达的虫子,你能说它不是一只虫子吗?

秋虫鸣叫的夜晚,适宜一个人躺在床上想事,清代采蘅子的《虫鸣漫录》,就是以高高低低,忽远忽近,断断续续的虫鸣为背景,在灯下写成的一部笔记小说。

中国的古画中,调皮的小男孩都喜欢虫子。三两个小儿,剃了桃子头,小手上捏着一根细细长长的草絮,脑袋挨着脑袋,在斗蟋蟀。

鲁迅的百草园中,有过对昆虫描述,“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多年前,我到绍兴时,曾在园内墙根寻找过那几只虫子,终未所得——那是1926年的虫子。

我在一个秋雨倾盆的早晨,留心去谛听虫子叫,这些小精灵偃旗息鼓。或者,叫声被雨声淹没,但是等到雨脚甫一停歇,虫鸣声便从粗蔬草叶间浮了上来。

虫子们在激越欢叫。它们有方言吗?或者说,它们的哼唱,有没有一个地域的乡音?比如,有类似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的韵味。

一岁虫鸣,与往年并没有什么不同。有一天晚上,我在写东西,忽然就听到一只虫子,在屋角里低吟浅唱。估计是从窗外蹦跶进来的,或许是走错了地方,它要蹦进我的文字里吗?我寻了几次,走近时,声音戛然而止;走开过了一会儿,那只虫子又续续鸣叫,却不见踪影。且让它在我的文字里休息一阵子吧,真希望我躬耕陇亩的田塍里,能够有一只虫子的鸣叫。

人大概是一只有思想的虫子,唱歌、说话;啜泣、大笑,那些声音或高或低,断断续续地呈现。

我就是那只几十年前,从古城的青砖墙隙里蹦出的虫子,在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中,仍然不知疲倦地鸣叫,表达着一个小人物,朴素而沙哑的歌吟。

秋天的夜晚,我在听窗外一只虫子的欢叫。想到明年这时候,就不是这只虫子了。

思想散文3:参照物

文/王瑶宇

参照物总是左右着我们的思想,有时候看见一棵树让人唤醒春天的记忆,想象花开;有时候一朵云让人内心下雨,心情悲伤了起来。参照物还左右着我们的眼光,参照物在后面,我们就会向后看。相反,参照物在前方,我们就会不断地向前看。

岁月变迁,人内心的参照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少不更事的时候,我的参照物是“邻居家的孩子”。我羡慕他们能被父母赋予自由,可以无拘无束在外面嬉闹,而自己只能坐在桌子前看书,如果在外面和小伙伴溜达,回家就会受到父母的严厉苛责。以前总觉得父母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现在想想,自由虽好,有所约束又何尝不好呢?

后来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我的参照物变成了明朝的大圣人王守仁。他文武全才,单枪匹马将造反的藩王平定,还开宗立派创立“心学”,不由得不让人心生敬意,顿生崇拜之情。他提倡的“知行合一”,成为无数人的人生追求。是他告诉了我,应该唤醒自己“致良知”,拒绝恶俗,坚守良善;是他告诉我,你懂得一个道理,而没有去行动,证明你还没有懂得那个道理……

近来我钟爱喜剧,在喜剧世界里,我的参照物是周星驰。每当我看了其它的喜剧,就情不自禁地拿它和周星驰的电影做对比,然后吐槽里面的差异。其实,主角不一样,导演不一样,拍出的喜剧片自然就会不一样,但我还是因为选择了周星驰的电影作参照物,而对其他的喜剧产生排斥。参照物还包含着我对它的喜爱,喜爱让我显得执拗,就像偶像不能被诋毁一样。

我的参照物是缤纷的,它覆盖着我人生的各个方向,就像我学习书法的时候,会去寻找喜欢的书法家作为参照物,学习写作就会寻找自己喜爱的作家作为参照物。因此我的参照物一直在变化,因为世事难料,我得服从道德,服从于追求。

参照物还是特有的,每个人的参照物,都有所不同。你周遭环境不利,你可以以远方为参照物,他周边环境优美,他可以以周边为参照物。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那句话令人印象非常深刻:“海水是最纯洁的,又是最不纯洁的:对于鱼,它是能喝的和有益的;对于人,它是不能喝的和有害的。”

思想散文4:思想,真的好无理取闹

文/浅月一丝梦

只是在突然,脑子里闪过一片空白,仿佛迷失了世界,一束未知的光线切断了时间,我似乎逃离了这个世界,被另一个异次元吸入。安静,只有安静,一幅幅浅有深的画卷披拂在脑海,就这么奔跑着,追逐着记忆的一幅幅画面。一道道光修改了一切,梦幻的波澜,悄悄的变得平稳。

一点点沉醉,触碰着梦中那一片雪,似乎翱翔在这里,清新的种种美感交际在身体,我仿佛被勾勒成了划痕,一点一滴的勾勒一切,安详,像云一样,一点点迅又缓的牵动轻柔的脚步,就这么感受着,寻觅着曾经的一条条道路,一丝丝风谱写着童话,静悄悄的,躲在这个地方,或许是逃避,但真的很好。

有是在突然回过神来,雷鸣声敲响了温暖的葬音,将太阳硬生生推入了葬礼,风凌乱的吵着,用一种华而不实的态度写着记录,雨静静的落着,用不言,静悄悄的敲着音符,生命的曲奏,几人可以参透?

还是那么无所谓无知的笑着,雨淋漫过了头发,划过了嘴角,沾湿了衣服,就这样的一曲。倒也自在。

细微的蝉鸣声不知何处袭来,没有因为雷雨而打断,就这样的唱着,优雅的唱着。这样一曲,何妨凄婉?

潇洒的一片叶子,轻轻的舞着被雨浸湿的身体,色彩更加鲜艳,多么艳丽,可是依旧要寻找一个归根处。

时间一点点流去,就像是流沙,漫过的悄然无声,却积淀着责任,一个个或深或浅的脚印牵动着记忆的深浅,黄昏时刻,风停了,雨停了,沉闷的天,还依旧扬着巨人愤怒而紧绷的脸。

遥望老旧的山,被扼杀的太阳应该已经坠入了深渊,但是一缕缕残红留在哪里,是在感叹着一抹悲凉么?

灵魂鞭策着躯体,天是不是也被某个未知的鞭策着?才会弄下令人嘲笑的幽默的安排呢?

夜了,手机的光刺在脸上,一张苍白的脸,写着枉然。

夜空不见星月,只有黑色,仿佛一座炼狱,黑色的火焰焚烧着世界。灼烧的痛感,沉重的难以呼吸。

风被剥去了自由,陈旧的路,被雨水积淀出一个个小湖,看不到一点波纹,灯光迎来,照在水上,一副浅月的悲凉,水寒的凄苦。

理不清的思绪,叹叹叹。只是想去安静下来,可是难以平静。心静或许是在偶然才会有的吧。

忧愁写在了夜空。迷惑印在了心。

思想,真的好无理取闹。

沈晓宇。

思想散文5:人是一棵能思想的芦苇

文/鲁先圣

常常去看黄河。

每当站在黄河岸边,自然想起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千百年来,没有另外一句话更确切描述概括人们对江河与世界的感悟。那涛涛之水,无声无息,静静流淌,从亿万年之前,再到亿万年之后,绵延不绝。八百年之周,煌煌大汉,魏巍大唐,成吉思汗,都消失在了历史深处,只有这江河依然奔流,涛涛不绝。沧海横流,逝者如斯,唯信念永恒不朽。

我常常想,人生就像球赛,再强大的球队,也有丢球失败的记录;再弱的球队,也有进球胜利的辉煌。所以,我们必须接受生命的缺憾和不完美。我们不必为自己曾经的失败内疚,也没有必要为已有的成就骄傲。人生,永远在路上。

最喜欢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一棵芦苇,然而是一棵能思想的芦苇。”人的生命纤如一棵弱小的芦苇,但是,因为具有了思想和智慧的能力,人的生命就如深邃的苍穹一样辽阔,像巍峨的崇山峻岭那样伟大,并因此成为世界的主宰。

莎士比亚说:“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节”。舒适优越的生活只会产生平庸,艰苦的磨难才会造就不凡。追求充满诗意的远方,抛弃生活的安逸,品尝人生的种种苦涩,即使折戟沉沙,即使头破血流,即使前程渺茫,依然一往无前,到最后,你必定发现,你不仅仅成为了一个笑对苦难的硬汉,而且已经站在世界之巅。

当拿破仑做了法兰西的皇帝,拥有了梦寐以求的权力、财富、荣耀之后,他却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可是,又盲又聋的残疾人海伦,在写出了着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对人们:“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没有什么外在的东西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快乐在我们自己的心里。

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茫茫人海,有缘相遇,良言相赠,有益于他人,也必定温暖自己的心灵。当遇到身处窘境的人,为他说句解围的话,帮助他摆脱尴尬。当遇见沮丧落魄的人,为他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让他重新拥有鼓舞自己的力量。遇见犹豫不决的人,给他一句坚定主见的话,引领他走出疑惑。遇见无助的孤独之人,给他一句肯定支持的话,使他获得信心。

荀子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关键时刻的一句提醒,能帮助改变他人的处境,更会让自己赢得尊重和美誉。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见数不清的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会与我们同舟共济 、荣辱与共、并肩而行,共同见证世界的春夏秋冬。有的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失之交臂、形同陌路,最终分道扬镳,各奔前程。其实,不论偶然的邂逅,还是相濡以沫,这些人都是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陪伴,或长或短,他们与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变老。

人永远不能向生活称臣,永远不能向意志服软,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想着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因为生活的哲学是这样的:在坚强的人面前俯首听命,在软弱的人面前恃强逞能。所以,生而为人来到世上,你别无选择。

思想散文6:做一根有思想的苇草

文/孙守名

出银都迎宾馆南行二百米,折而向东,沿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很快便登上青龙山的半山腰。我4点50分走出宾馆,天空浓云弥散,压抑得很,路上少有人走,偶尔一两位晨练的老者,看上去也懒洋洋的,似乎与这久热耐忍的天气有关,尽管今天正是立秋时节。

一波又一波的疼痛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不断地袭击我的灵魂。坐在半山腰一块凸起的崖石上,眺望着远处鳞次栉比的楼房,突然生起了一种对生命的绝望。我似乎理解了像海明威那样一位对生活如此热爱、生命力那么顽强的人为何要开枪自杀,那是一种从骨子里对疼痛和生命的恐惧!还有那位神情忧郁的画坛巨匠凡•高,他对生命的倦怠大概也是源于一种无法忍受的苦痛。

其实,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就像一根苇草。悄悄地生长,用孱弱的身躯支撑着整个世界,一阵风过,难免要折断有形的肢体。人与自然相比,何其渺校难怪陈子昂登上幽州台,面对横无际涯的浩瀚宇宙,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的慨叹;而苏轼则更是感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进入八月,已两次陷入牙痛的窘境。疼痛正像一位清雅高贵的女神与我如影随形,我只要一躺下,她便用佛尘向我洒出几滴甘露,借以驱散那些意欲同我接触的美梦。我在无边的痛苦中挣扎,夜不成寐成了家常便饭。我的眼前无数次幻化出茂密青葱的苇草,有时就想,也许,我的生命还不如它们,因为,脚下的大地、身边的清风、头上的日月正源源不断地抚慰它们。

不远处就是宋江的那座梁山大寨,正是国学大师、书画巨匠范曾笔下的"迤逦梁山,荦确延岱宗脊脉;浩淼水泊,波澜接黄河源头"的水泊梁山。鼓角钲鸣早已远去,刀光剑影也已黯淡,留下的只有经年的古迹旧踪。这让我忽然想到,宋江和他的一百单八将们是否也会为牙痛所困扰,那些驻扎在山上山下的大军呢?号称地灵星的神医安道全难道有何良方药典?他会不会也像当世的那些庸俗牙医,牙痛拔牙,牙坏去神经。这到底让我有些想念那位医术高明的安道全,也许他能给我一朵"玉灵芝",让我驱散疼痛的阴霾,走向光明和美好的未来。

草棵上的露珠晶莹洁透,我用手指轻轻触碰了一下草的边缘,那些露珠便轻轻地滑落,然后悄悄地浸入大地,湿润出一片自已的小天地。人的一生,不也是如此吗?满怀希望地来到世间,像流星一样划过生命的苍穹,留下的只有岁月的片断和少数几个人的怀恋。

几只蚂蚁在草丛间东张西望,似乎正在觅食,这些起早贪黑的生灵让我生出无限的敬意。它们的生命比起蝴蝶虽要长一些,但至多也只有六七年光景。生命的短暂与精神的高贵是它们一生的写照,在部族面临灭亡的时刻,它们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自己生命换取同伴的安全、部族的延续。活在世间,它们多像那些有思想的苇草,在精神的引领下,将 自己变得执着而又伟大。

不远处传来阵阵蝉鸣,时断时续。这些夏天的宠儿,似乎并没有意识到生命短暂的威胁,站立在枝头,餐风饮露,用美妙的仙乐装点着人间。秋风一过,黯然引退,世间一场,与"寂寞开无主"的断桥边的梅花何其相似!但它们,这些可怜而又可敬的蝉儿,却无怨无悔,在茂林幽树间无私地张扬着个性。

又是一波疼痛传来,更强更胜,像大海中的波涛滚滚涌来,涌来,又涌来。我静静地坐着,想着那些曾经的过往,生命,爱情,事业,无数人的面庞从眼前一一闪过,或疾或徐……我在等待阵痛像岁月那样流逝,渐渐隐退于深山老林。眼前又幻化出无边无际的苇塘,清风徐来,苇叶摇荡,苇穗正微笑向人世间点头示意。我忽而哑然失然,毫无来由的。

浓墨的乌云笼罩着山头,天空零星飘些雨丝,我站起身,朝山下缓步走去。铃音响起,打开后,徐主任有磁性的梁山口音传来,他简明扼要地叙说了寻找治牙良方的过程,然后就催促我快回吃药,那口气,我的牙痛似乎早已好了一半。莫非,在梁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安道全的后人尚在人间?

无数的力量在身上集聚,逼退了挥之即来的疼痛。八百里水泊梁山的苇荡在哪儿呢?明天我还要去寻找苇草,因为,它们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是我的精神家园。做一棵有思想的苇草……

思想散文7:握住手里的幸福

文/熊兴国

经过一番的思想斗争之后,他终于踏上了回家的列车。他想,是时候结束这场婚姻了。

火车上,他的对面坐着一位经济学家,漫长的路途,两人聊起了天。经过一阵天南海北的聊天之后,他说起了自己的心事。他说,他已经结婚七年,家里有个可爱的小女儿,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原本一家三口很幸福。可就在一年前,他遇见了一个女孩,他发现那个女孩身上有他曾经梦想的东西,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说话的时候,看得出来他很痛苦。

“那你现在想怎么处理这件事情?”看到他的表情,经济学家轻轻地问。

“我想到了离婚,这就是我此行的目的!”他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当人在面临博弈或者选择的时候,心里难免会产生激烈的斗争而痛苦。不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或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经济学家若有所思地说,“假如你给老板做完了一个二十万的项目,他准备给你付薪酬,不过付款方式分两种:一种是马上付你二十万,另一种是付你三十万,不过要分十年付清,你选择哪一种?”经济学家问。

“我肯定选择第一种。”他不加思索的回答。

“为什么会选择第一种呢?”经济学家反问。

“因为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谁知道几年之后老板会不会跑了,或者说几年之后这笔钱能不能拿得到。再说,到了那个时候,钱也不值钱了。”他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你说的很对,现在的钱比未来更值钱,同理,现在的幸福也会比未来的幸福更值钱。因为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谁知道未来她会不会变了,或者说未来你们两个人的幸福会不会贬值。因此就算你现在的幸福只值二十万,却比未来的三十万来得更真实,因为现在的幸福才是真真实实的,是你正在拥有的!”经济学家说完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中途他下车了,他说他要回去找那个女孩。不过下车前他跟经济学家说他肯定愿意要那二十万,因为那才是现在实实在在拥有的幸福!

思想散文8:不变的经典

文/刘书妤

文学是比鸟儿飞得还远的思想,是比花儿开得还美的情感,是比星星闪得还亮的智慧。多阅读文学名着可以陶冶情操,使我们的心灵得到舒展,让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变得纯洁无比。《简爱》就是一本与众不同、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它给了我深远的启发和思考。

《简爱》的主人公就叫简爱。简爱是一位非常平凡、普通,甚至有点低微的女孩,但她之所以在文中光彩夺目,是因为她不寻常的气质、与众不同的信念和顽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她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人人平等的气息,诠释了妇女不应该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六年级时我们也曾经学过她的课文,课文中说她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的确,夏洛蒂笔下的简爱跟她的品质、气概、观点都极为相似。夏洛蒂的一生也遇到了许多挫折,投稿失败,被嘲笑,被藐视,但这些磨难都不足以把她打垮,只要她还在,人人平等的信念也永存于她的脑海中。夏洛蒂是在逆境中成长的,也是在逆境中成才的,终于,她用水滴石穿的精神创造出了简爱,打败了人们歧视妇女的令人痛恨的观点!

看完书的最后一行字,心中波涛汹涌。我感慨,简爱经历曲折之后那完美的结局;我感慨,在那谎言的背后依然存在着简爱豁达振作的身影;我感慨,不管命运如何加以虐待,简爱依然坚持着平等是永不变的信念;我感慨,简爱对爱情的执着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我还替简爱高兴,她终于获得了幸福的人生,那对金光闪闪、能使她高飞的翅膀终于插在了她的身上。我也替夏洛蒂感到欣慰,她终于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文学的结晶塑造了简爱这个完美、有个性的人物。那颗打败对妇女偏见的种子终于发芽、开花、绽放、结果,让人们对妇女的观念重生。

《简爱》的特别和那引人注目的文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它是不变的经典,那唯美的情节,绝妙的话语,感人的文字都令人难忘。正是这种敢于抗争、追求平等的精神,让夏洛蒂笔下的简爱永生!

思想散文9:老妈做义工

文/董国宾

老妈年纪大了,但思想并不老,喜欢上网,对一些新潮的词儿和新潮的事,很是感兴趣,朋友们都说我有个时尚的老妈。

记得有一次,老妈曾问我,什么叫义工?这个新潮的词儿,是她在网上看到的。我随口告诉她说:“义工就是无偿地做好事的人。”谁想,老妈不仅要学新潮的词儿,还要做新潮的事。没多久,老妈就说要做一名义工,已经去慈善总会报名啦。

老妈常去附近一家敬老院,还煞有介事地叫上我一起,拿着我送的笔记本电脑,像是去办什么喜事,特精神。敬老院里,老妈与年迈的老人交谈说笑,把新潮的词儿和新潮的事,说给他们听。

“什么叫飙车”、“什么叫中国梦”、“外面还有哪些新鲜事”,老人们好奇又向往,问个不停。老妈一边作答,一边拿出笔记本电脑,把国内外新潮的事读给他们听,还找来一些风景图片让老人们看。庐山风光、三亚风景、美丽的青海湖、香港浅水湾以及现代城市风貌,老人们一个个瞧得喜不自禁,心驰神往。老妈还与天南地北的老人聊微信,一边聊,一边对身边老人们说:“这人是云南的,退休了还不闲着,自家办了个幼儿园……”“那人是福建的,年老了还组团骑自行车奔赴北京,宣传低碳环保呢……”“看看人家云南和福建的老人,我们也该想远些,不能服老呀……”老人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眼神也一个个亮起来,老妈的话题,也像奔跑的马驹,总是说的很远又有趣。

老妈三天两头往敬老院跑,天晚了就住下来。老人们见老妈来了,立刻围过来,兴奋地问这问那。老妈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做了一名慈善义工,向五保老人们说些新潮的词儿和新潮的事,偶尔还哼几句时尚的歌。老人们乐了,老妈也乐了,老人曾经过于沉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激活了。

老妈年纪大了,像一口锈迹斑斑的碗,可里面盛的是新鲜的奶,温润着自己,更滋养着别人!

思想散文10:捏面人

文/董国宾

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时光的另一头,一个个生动的小面人,似一片片粉色的小花瓣,在无邪的童年里晃个不停。

昔日的乡村,人们安闲地在简朴的岁月里度时光,捏面人的师傅一到,孩子群就像炸了锅,一个个揣着甜蜜的心思一下子围拢过来,宁静的村庄顿时卷起一层热浪。捏面人的师傅在村子里停住脚步,一个个生动的小面人直往孩子们眼里钻。红红绿绿的小面人色彩明快,逼真传神,姿态逗人。有的腾空,有的威凛,有的婷婷玉立,还有的特搞笑。一群顽皮的小孩子看得心里直痒痒。一个个爱玩的小孩子目光扫上几眼,一个转身便跑回家中。他们给大人要了零钱,一蹦一跳地又跑回来,围成一团,叽叽喳喳,指指点点。有的说“关公”好玩,有的却要个丑态猪八戒,我小时候让师傅捏了一个白面猴。只见师傅麻利地打开工具包,取出一根竹签摆在那里,又取下一小块面团作头部,然后在眼部贴两块白色面片,用拨子(即雕刀)压出眼窝,点上两个黑眼珠,白面猴的小眼睛就做好了。接着师傅在面部贴一块白色面片做嘴脸,用剪刀剪出口形,用拨子灵巧地将上下唇分开,用小磙子压出个大嘴角,贴上尖尖的小舌头,再用拨子扎出翘鼻,白面猴头就成形了。师傅取一小块圆形面球开始做耳朵,技法娴熟的他做得十分夸张,再从侧面用小磙子压出耳蜗贴在头上,白面猴头就做好了。最后师傅做猴子身体,捏出腿腰和尾巴,作腾空状,白面猴做得栩栩如生,似在腾云驾雾呢。我捧在手里,在人群里跑过来跑过去,不停地向小朋友炫耀,别提有多高兴了,说起来真是件忘不掉的事。捏面人的师傅还给我捏了一个飞天的仙女,我天天拿着玩,上学的时候也带在身上,下课时就玩上一阵子。那段时间里,有传神的面人伴着我,生活充满了色彩和甜蜜。

捏面人也称面塑,它起源于民间,艺术性强,观赏性高,地方特色鲜明浓郁。有的面人风格粗狂,有的极端夸张,有的又端庄细致,极具美感和想象力。灵透的面人可陈列观赏,也可作为盘饰,为餐宴增色添彩,有的还可食用。捏面人从遥远的历史中走过来,技法娴熟的师傅取一块配制好的面团,经捏、搓、揉、压、切、剪,随手便可将千姿百态的美呈现出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那捏面人的师傅本事真大,小朋友也天天盼着他们到村子里来,因为不管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师傅一使手法,一个个抓心的小面人都能捏出来,我和小朋友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和色彩。

思想散文11:归乡感怀

文/雨晴

岁月从指缝中划过,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意念,我们的勤劳,我们的工作和收获都在这朝夕相间中走过,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一直是平凡的过程,而其中的苦和乐都在过程中品尝。时光不会停留,而走过的路却能留下印痕,把这些心路历程变成倾情文字,这就是宝贵财富。

昨天在二姐家,小外孙曾经和二姐说过这样一句话:咱家有一个大作家。二姐学给我,我心中很震撼。其实给小外孙保留了录像,保留了他的绘画作品并把他的收获用语言描述出来 ,这应该给孩子留下了一份礼物,也是一种最美的风景。我的书也曾经送给家人们做纪念,大人孩子都看到了。这些感官上的东西上升到理性,也就是作家的概念了。

其实,每一个文学爱好者,只要在写作路途中坚持不懈,都能成为作家的。写文字需要动心,心动了,才有好的文章。就如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散文,写诗歌,都应该是有感而发。学生写作文也一样。如果文字不是“出于心而关乎情”那就是流水账,或者凑字游戏,就没有意义了。

一张图片用心拍摄和收藏,就是一首诗,一篇文。第一幅图片是被同事拍摄家院子的风景,可以说这是一幅典型的丰收图片,满地落花,染上秋天的颜色。很养眼;最后一幅图片是我家院子的菊花图片,剪辑这样一幅风景,这是秋天的花,菊花和梅、兰、竹共称为花中四君子,分别代表四季,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倾注了四君子太多的文墨,都是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来预示人性的美丑和处事的哲学。

中间四幅图,就是这个季节流淌的故事和风景,当回忆的时候,这里的时间和文字就变成了一幅爱的风景,这是对教育的爱,教育就是点燃,就是引领,就是心灵的碰撞所激起的火花。开始很小,最后就变大,一点一滴汇成知识的海洋,达到彼岸的目标,变成秋的收获。

思想散文12:思想的力量

文/姚元和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现代环保运动先驱蕾切尔·卡森的一部心血之作,它的中译本2008年出版后,我就曾读过。但那时对这本书的印象和震撼,远没有重读这本书时那么强烈。

卡森在她的书里着重讲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农药、特别是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卡森将这本书起名《寂静的春天》,是因为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在自家后院听不到鸟鸣,是件令人惊悚的大事。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心怀谦恭地为这本书写序,称赞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并得出结论说,一种思想的力量远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他断言,如果没有这本书,世界环保运动会延误很长一段时间,甚至现在还没有开始。也有人还将《寂静的春天》与《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提并论,因为这两本书都改变了美国的历史。

卡森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她收到来自马萨诸塞州一位妇女的来信,告诉她滴滴涕正在杀死鸟类。经过调查和求证,卡森发现滴滴涕、氯丹、狄氏剂、艾氏剂、安德萘、烷基、有机磷酸盐等毒性药物,不仅对动植物造成毁灭性戬害,而且通过水源流转和食品链的传承,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其毒质还可能由母亲传给子女。在当时的美国,滥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等毒性药物形成的“化学药雨”,已经到了倾盆而下的地步。卡森给我们描述了一幅受毒药虐杀的毛骨悚然的世界:大量鸟类横尸公园,河里的鱼类不能繁殖,草地上的牛羊突然倒毙,饭馆和大学食堂的每一种膳食样品都含有滴滴涕,在美国人所吃的每一顿饭里都含有氯化烃……

作为一部环保名着,最可贵之处在于它对人类利用现代科技破坏生存环境发出了第一声警告。但在当时的美国,这本书却遭到与农药相关企业的猛烈抨击和一些媒体的语言暴力。几家大型化工公司都试图禁止它的出版。当该书的摘录在《纽约客》杂志发表时,马上出现了反卡森的“大合唱”,指责她歇斯底里,是极端主义者。这种攻击,可与当年出版《物种起源》时达尔文遭到的恶毒诽谤相比,甚至,由于卡森是一位女性,很多冷嘲热讽直接拿她的性别说事。而卡森在写作这本书时,正忍受着乳房肿瘤切除的痛苦,同时还在接受放射性治疗。书出版两年后,她不幸逝世于乳腺癌。美国也以国家的名义为卡森正名,并成立了专门的国家环保机构。所以从某种意义说,卡森是为自己的生命尊严在战斗,用毕生的心血在写作。由此我们也似乎领悟到了“思想的力量”:一种能改变人类共同命运的大预见,一种比政治力量更持久的软实力,一种既悲天悯人又尊重自然的大情怀。

如今,卡森的思想虽然早已深入人心,但仍然没有成为这个蔚蓝色星球上几十亿人的共同意识,环境问题依然是全球首要的共同问题,环境污染这个魔鬼仍然还没有重新装进瓶子。在建设生态文明、实施生态发展战略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当我们误入迷途时,卡森能给我们“猛击一掌”。首先,环保问题牵扯人类共同命运,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破坏生态环境是既损人,也不利己的事。如果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我们每个人都难逃厄运。其次,不要用人类的“善恶”标准去看待自然界。在自然界中,所有的动植物都是有存在价值的,并无“益虫”、“害虫”之分。第三,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平衡作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大自然都是人类的导师。必须向自然学习,尊重自然以自己的方式保持着的和谐与平衡。第四,充分认识现代科技的负效应。现代科技可以说是无所不能,但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它在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空气和水源,损害食品安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推波助澜作用,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

卡森告诉我们,未来人类最有价值的财富将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谁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为了让春天不再寂静,为了让我们栖息的家园更安心更舒心,我们必须共同努力。

思想散文13:“思想装在水烟壶里”

在开罗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五花八门的水烟馆。

抽水烟是埃及乃至阿拉伯最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最大众化的一种民俗文化。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男男女女,谁都能沾,只是在街头看到的,草根多些。

水烟在阿拉伯文中叫Shisha(希夏)。水烟壶用一根或多根橡皮管同烟嘴连接。壶里装上水,上面放着烟袋锅,烟袋锅里装上烟膏。在烟膏上放上烧红的木炭。在烟嘴上一吸,壶里的水汩汩冒出气泡,把烟叶点燃,烟膏的气味就出来了。

烟味通过水的过滤,似乎变得清纯些。水烟的名堂全在烟膏里。埃及的烟膏很有特色。首先将烟叶剁碎,伴上蜂蜜,再加上各种果味,如苹果味、菠萝味、草莓味、梨味和桃味等,然后经过发酵而成。这样,抽起来便有各种果味清香,不但吸引了众多的男烟民,女烟族也很喜欢。

水烟壶不仅仅是一个烟具,因其造型美轮美奂,摆在家里也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用好看的水烟壶抽水烟犹如品醇酒香茗,让人难以抗拒。

真主对埃及似乎格外厚爱,赐给它充分的闲暇,让人们不管白天黑夜,泡在水烟馆里,优哉游哉地抽水烟,啜咖啡,喝红茶,侃大山,悠闲地乐享生活。

在埃及,水烟馆的生机似乎比别的行业强。你去看吧,遍布开罗街头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水烟馆里,什么时候都有人。当然,夜晚比白天多些,尤其是斋月,可谓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成了埃及一道独特的景观。

每当夜幕降临,一个个水烟馆便成了一个个热闹的场所。来水烟馆的,或自个儿孤身一人,或三三两两,或五六个七八个相约而来,一拨接一拨。

有的围着水烟桌,有的坐在皮墩上,有的干脆在铺着地毯的地面上席地而坐。服务员拿来水烟壶,有的水烟壶有好几个烟嘴,几个人围在一起同时抽。顿时水烟馆里烟雾缭绕。边抽水烟边聊天,品味彼此间悠悠然的谈话,那氛围就甭提有多爽啦。

进水烟馆者,三教九流,无所不有:平民百姓,一般市民,新潮男女,大中学生或上流社会有身份有地位者。因此,水烟馆也分三六九等。有简简单单而经济实惠的,有独具匠心而讲情调的,也有环境幽雅而温馨舒适的。在我们新华社驻中东总分社住地附近,就有三家这样不同类型的水烟馆。

先说那家简单实惠型的吧,其实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店堂,是由一爿倒闭的小店改造而成的。店内有一张简陋的吧台,吧台旁边摆着杯子、托盘和水烟壶,外面摆着一排椅子。椅子就摆在街边的人行道上。光顾这家水烟馆的,多半是劳作了一天的打工者。他们来这里图的是实惠,花点小钱,抽袋水烟,喝杯饮料,欣赏车来人往的街景,消除一天的劳顿,抛开尘世间的诸多烦恼,自得其乐。

再说那家讲情调的。设计者匠心独运,把门窗上的木头都漆成深咖啡色,看上去古香古色,还在门口的柱子上挂个假人,身着青年服,脚穿运动鞋,很气派帅气。甭说,这家水烟馆的定位就在新潮青年男女。

他们来这里品的是新潮时尚。看看那些木头,瞅瞅那些假人,抽抽水烟,喝喝咖啡,侃侃大山,据说别有一番情趣。埃及的少男少女喜欢泡在水烟馆里聚会聊天嬉闹,女孩抽水烟更是一种时尚。

埃及女孩多半眼睛大大的,鼻梁高高的,身材窈窕,颇有姿色。她们并不刻意打扮,却显得靓而不媚,雅而不俗。她们爱到水烟馆里吞云吐雾,要的就是那种气派。我们一个年轻气盛的同事,见到这情景,总要嘟囔:“想不到埃及女孩竟活得那么潇洒。”

还有那家新开张的花园式水烟馆呢。屋顶铺的是红砖瓦,是专门从意大利进口的。埃及少雨,屋顶很少铺砖瓦。有了红砖瓦,就显出与众不同的装饰效果,格调就不一般。他们从埃及南西奈运来褐色石头,砌了个小假山,另一头挖了个小池子,铺上水管,安上水泵。水泵一开,水就从假山上流下来,形成个小瀑布,给人以动感。小瀑布中间架设个小桥,两边围上铁栏杆,两头铺着碎石路。路两边有低矮的路灯。在草坪中央栽了几棵树,树下安了小探照灯。草坪两边栽了两排树作为篱笆。

夜幕下灯一亮,瀑布的水一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氛围怎么样,不错吧,如今讲究的不就是情调吗。

来这家咖啡馆的,多半是有头有脸儿的人,上流社会白领丽人。男的西装革履,皮鞋锃亮,女的雍容华贵,举止文雅。他们把这儿当成温馨的港湾,以避开尘世的躁动。他们来这儿花钱找感觉,抽上水烟,点了咖啡或红茶,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呷,细细地品。在品味的同时,也品味生活的甜美,让静静的溪水从心上缓缓地流淌。感觉如何各人自知。

一位阿拉伯小说家描述这情景时写道:“腾云驾雾间,水迷烟醉中,经典的时光恍若倒流,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如今,在埃及,水烟馆的形式包容越来越多。水烟馆也可能是咖啡馆、茶馆、快餐厅、果汁屋或别的什么。在抽水烟的同时,也喝咖啡、红茶、果汁或其他饮料。

中国人喝茶,喝出了茶文化,有了老舍笔下的茶馆。埃及人抽水烟,也抽出了他们自己的品格。水烟文化在埃及,旧时的遗风很重。埃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纳吉布·马哈福兹的创作灵感,有的就是来自他经常光顾的水烟馆。

难怪有人说,阿拉伯知识分子的思想,就装在他们的水烟壶里。

思想散文14:勇往直前

文/操阳

世俗,或是行为,或是思想,即凡夫俗子的所作所为。我曾幻想着自己在世俗的激流中逆行而上,可是,丰满的理想似乎往往敌不过骨感的现实,以至于如今的我仍徘徊在芸芸众生中,四处张望,渴望找到出路。

两个月前,我以班级月考第二名的成绩被选中参加三科联赛,经过一个月的刻苦准备,举行了第一次模拟竞赛考试,我又以优异成绩被留下。我的心里不免有些飘飘然。尽管一个月的埋头攻读让我有些力不从心,但这次的成功意味着接下来将会有更大的挑战。我有些害怕,但也不乏信心。于是,我努力地向顶峰攀登。山峰那么高,山路那么陡,而站在半山腰上的我,却天真地认为自己可以战胜一切。虽然爬到了山顶,可已身心疲惫。终于,我坐到了三科联赛的试场上,环顾四周,一个个陌生的眼神使我感到窒息,怀着一颗忐忑的心结束了考试。

时间一点点流逝,心就像起重机将大石头慢慢翘起,在等待中煎熬。直到考试分数如期而至,如同悬空的大石头重重地砸在身上,我的心充满寒意,又像秋风扫落叶那般凄凉,油然而生的失落占据了我的思想。

也许,我就像一只井底之蛙,抬头仰望苍穹,感觉世界那么小,却不知井外的天空是如此之大——

向右?向左?向上?向下?徘徊,纠结……于是,思绪穿越亘古,飞到了宋朝,看到周敦颐在荷塘边上,依然秉持着高尚的人生态度;再看看近代伟大的革命家,不也是在重重困难面前仍然昂首挺胸,勇往直前吗?坚持自己的目标,奋斗到底。

嗯!摆脱世俗,我能行!因为心中有激情在燃烧,所以我将百折不挠,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没有风雨就不会有彩虹,只要胸中还有激情的烈火,就应该为生活去奋斗,为自己创造一片蓝天。

思想散文15:故乡的滋养

文/王霁良

一个时常被思想噎塞、在钢铁丛林久居的人,游走在宽深的街衢,那点可笑的自我中心意识,总要不断地分崩离析。只是想到故乡,发散的思维才得集中起来。对于今天所谓的现代生活,我够不上是个感受力强的人,离开故乡20年了,闲坐在时间的边缘,常常无端想起她,想起她身边的一草一木。

故乡在鲁西南,在一条横贯黄河和微山湖的大河边,那河叫东鱼河,游走在百里平原,两岸大堤上高高生长的的树木就是一道百里长林。一直到今天,我也常常怀念河上宁静窅远的天空,怀念夹岸林木哄着河水入梦的风淡云清的日子,因是在河边出生,在河边长大,故乡所忆,河的印象是最深的。我出生于河北岸,六岁时搬到河南岸,两者相距十五里,这个年龄段有两个家乡,显得比别人记事早一些,我的弟妹虽和我一样,但当时年龄小,对出生地并无印象。

这河北岸的故乡距河不足一里,叫徐官庄村,村口有清代建的石牌坊,牌坊正额题有“旌表邑处士徐格妻刘氏节孝坊”御笔,我1967年9月出生在这个村子里,小的时候,经常爬到石狮子上玩耍,识字最先就是识的那上面的。故乡西侧的河岸有一窄桥,不足两个地板车车身宽,小马力拖拉机勉强开得过去,却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过河桥;现在顺着穿街而过的柏油路,在村子南面的河上又修建了一座宽阔的公路桥,今天再看那小桥,那么遥远又那么亲近,仿佛时间被折叠了,往事宗宗奔凑而来,又似浮云随风移去,拨动着记忆的琴弦,成了我写作上想象不尽的源泉……

河之南的故乡也有石牌坊,也是前清所立,文革中被拉倒了,有一根刻字的四四方方的石柱子就躺在我家门口,成了我放了学写作业的石桌子。故乡地域特色驳杂,人口稠密,我这两个故乡都曾是当地的集市,后一个是有名的五里三寨的当中一寨,方圆五里居住了五、六千人,发生在这里的一椿椿故事如一幕幕活剧。我们那里和河南商丘的民风较接近,过去是出响马(土匪)的地方,但我家祖辈都是规矩的生意人,旧社会家里没有土地,也不种地,靠面食生意养家,哪里的集市生意好就在哪里落脚,所以祖上的坟地不下四五处又相距很远,早些的则不知所踪,现在有五代人安眠在这里。我没见过我爷爷,他只活了54岁,虽是个生意人,但又是一个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兄弟二人,二爷爷好赌,家里拉磨的毛驴一夜输掉,走了十几里路到其兄家,哭着要求想办法。爷爷能有啥办法?带了点银钱与二弟返家,一夜又把毛驴赢回来。爷爷磕头的把兄弟就有八个,曾祖爷去世的时候,爷爷结交的把兄弟身着孝服,有几个腰里挎着盒子枪,灵堂里跪不开,年齿小的就跪到灵棚里。我的姥爷家也是生意人,不过当年比我们做得大,在安徽蚌埠有纱厂,有不少店面,我的母亲就生于蚌埠。后来徐蚌会战,姥爷看世相乱的很,就卖了纱厂、店铺回到成武老家来,又因多置了田产,土改时遭了殃。姥爷识文断字,十几岁就是纱厂的账房先生。他其实是一残疾人,天生佝偻病,罗锅腰,背上像扣一口锅,身高不足一米四,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还娶了相貌不俗的地主家小姐。姥姥在娘家时伺候父亲抽大烟,先要点上火吸一口再递上去,到了婆家也得这样伺候公公,自己就吸了一辈子烟,这在乡下妇女是不多见的。我因为弟妹多,上小学前常住在姥爷家,学龄前认识的一些字大都是姥爷教的,也翻过不少他珍藏的书。河北岸的故乡离姥爷家20多里,那时农村还没有自行车,没有谁那么远来接,也没有谁这么远去送,我就只能在此长住,于是认识了很多人,在姥爷村里是出了名的“王娃”,这便是抚慰过我的童年的真实生活。“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我的幼年就是这么度过的,很早就显示了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了观察和记忆能力。因少时体质弱,和伙伴们玩不大入群,存在心理距离,更多的是自个寻思的时候多,耽于海阔天空的幻想,一直到高中都疑心身体比同龄人少了点什么,至于少点什么?少什么零部件又说不上来。

故乡有豫剧、大平调、四平调、两夹弦、河南坠子等,我的一个上过高中、当过兵的亲堂叔带过几年戏班子,几个堂叔都识谱,会拉二胡,不过我一次又一次地跑过去玩,感兴趣的还是他们阅读的闲书和一段段手抄的的唱词。小的时候,有个唱河南坠子的郭瞎子在村里连唱半个月,印象很深,这个人叫郭永章,现在被称为坠子大师,上过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在顾长卫导演的电影《最爱》中扮演“二骚爷”,他唱的最好的是《罗成算卦》,唱词几乎就是诗的语言。

……五色祥云点面前,
点一块红云红似火,点一块蓝云蓝似天,
点一块黑云如鏊底,点一块白云赛粉团,
当中点一块黄云彩,李金仙站到正中间。
一推云头云未动,二推云头没动弹。
他照着云头击三掌,飘飘摇摇起云端,
一驾云头三千里,三驾云头够九千,
云头展够好几展,也跟咱凡人走几年。
你看他拨开云头看,两眼不住四下观,
往东看到东洋大海,往南看到落伽山,
往西看到雷音寺,往北看到饮马泉,
往上看到灵霄宝殿,往下看到鬼门三关……

我敢说这样的唱段,不弱于诗仙李白的想象。顺带提一下,我就读过的晏崮堆中学,是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的一个文化遗址,有二层楼那么高,上面圈起围墙建起学校,有三排教室还有操场,可见面积之大。李白跟朋友打猎就夜宿晏崮之上,曾有“鸡鸣发晏崮,别雁警涞沟”的诗句。在崮上读书,也算沾了点仙气,汲取了养分,我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逐步走向写作旅途所具备的预备知识,许是靠下了点功夫、诗仙暗助或运气跻身诗人行列,已属不易,祈望能写出几行对得起名声的东西来,完成作为一个诗人的使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