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前些天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前些天的文章(精选11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前些天的文章1:丝竹京韵伴桑榆

文/淡月清风

前些天,母亲要我抽时间整理一下父亲的遗物,因一直忙于各种事情而不得抽身。昨日终于略得闲暇,可以静静地坐下来面对这些已备受冷落的物品。说实话,父亲虽然已经走了半年多,但我还是不能平静的面对。尤其看到那一件件乐器,一摞摞乐谱,不禁又思绪翩然,如烟往事穿越时空隧道,又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记得父亲刚刚离开工作岗位时,有段时间极不适应,每天在家里看看报纸,瞅瞅电视,但干什么好像也心不在焉,总是恍恍惚惚的。一次与父亲闲聊,他突然问起我是否还喜欢唱着玩。一语提醒梦中人,何不让很有些基础的父亲去参加票友活动,快乐的度过桑榆晚景呢?

父亲在大唱革命样板戏的年代,无师自通学会了识谱、拉琴。那时的他,能够担当《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几出样板戏的伴奏任务,在当时已很是了不起。七十年代初,农村还没有电视,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候,就是月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听父亲拉响他那把心爱的二胡。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与外界唯一的联系就是一台收音机。听着那如同“魔匣”里流淌出来的悠扬琴声,我们姐妹幼小的心灵对父亲充满了羡慕与敬佩。后来,我们渐渐长大了,要上学,要工作,而父亲也越来越忙碌,尤其去到乡镇工作后,就极少再摸过琴,以致把这些都渐渐淡忘了。

父亲听从我的建议,找出早已落满灰尘的琴盒。我把琴盒擦拭干净,拿出已多年不用的二胡递在父亲手上,感觉得出父亲的手有点抖。重新换上琴弦,点上松香,别上琴码,父亲试着拉响了二胡。别说,虽多年未动,但琴在父亲的手上,依然很是默契。不一会儿,依依呀呀的琴音就又回荡在我家小院里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拉京剧,需有几把称心如意的好京胡,二胡是难当此任的。得知父亲又拾起了旧时爱好,在外地工作的小妹不辞辛苦,多方打听,为老人寻找得心应手的京胡。也巧,一位曾经在剧团工作过的老琴师存有一把品质精良的京胡,但苦于年事已高并罹患风疾,子女们又不擅此道,所以想找真正喜欢的人出手。小妹得知消息,立即马不停蹄的回家接老父进城,并陪他去和老琴师见面。

见面后,老琴师让老伴儿拿出珍藏已久的京胡。但见此琴“尺寸”准确,“竹节”暴突,“肉头”厚实。掂,有份量;弹,音磁实;拉,感舒适。且担子、琴筒、琴轴经过长期磨合已定形,达到了最佳的发音振动状态,比新制的京胡音色更纯正,的确是一把品相很好的胡琴。父亲试着拉了几曲,手音尤其好听,便已爱不释手。老琴师见父亲是真的喜欢,也非常是高兴。攀谈中,竟有相见恨晚之意。临别,老先生执意只收半价之资,并相送一把拉了多年的京二胡。两人因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种友谊一直保持多年,直到老人病逝。后来,父亲又多方访求,购置了各种伴奏乐器如京胡、京二、高胡、板胡、月琴、阮、檀板等,且还有葫芦丝、笛子、洞箫等,各种乐器整齐的排放着,以致都能开个小型民族音乐会了!

置办了家当,父亲的热情更高了。在票房,他为不同的行当伴奏;回得家来,又埋头整理各种曲谱。因为票友们所宗流派不同,同一段唱有时就有好几个版本。父亲不厌其烦,耐心的整理着,不时也让我们帮一下小忙。不知不觉间,曲谱就积攒了几大摞。谱子多了,找起来很麻烦。父亲又分门别类装订起来,并制作了目录,可以随找随见。时间一长,票房的朋友们都知道父亲这里谱子最全,遇到不确定的段子,就来父亲这里找曲谱。

父亲为人极好,从不会因谁唱得不好而敷衍了事,而是耐心的指出其中的偏差,慢慢的让人去领悟。记得他跟我说过,伴奏,不过是演唱的辅助,要“保腔”,不能自行其是。也就是要与演唱者的“气口”顿挫相投,并跟随其情绪,需强则强,该弱则弱,紧紧的包着唱腔,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父亲的伴奏理论对我很有启发,让我真切的理解了两者的相互关系。闲暇时,父亲也常常给我拉琴,爷俩惬意地乐享天伦。

慢慢的,父亲不再满足于只拉琴,跃跃欲试的练起唱来。他的嗓音高亢明亮,音域宽广,演唱谭派老生游刃有余。只是家乡话语音太重,对京剧的发音吐字掌握不好。但他并不气馁,在票房虚心向朋友们请教,回到家录音机便是他的老师,反反复复地听,反反复复的练,为此光录音机就用坏了三四个。遇到我回家,便一个字一个字的让我教他发音。后来为了便于老父学唱,我们姐妹给他买了一台录像机。这可真的成了宝贝,每天只要有时间,他就录啊,放啊,学啊,多年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父亲终于比较熟练的掌握了京剧特殊的发音方式。

担任县剧协主席后,父亲更加忙碌了。他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而是想把这件事当做事业来做,为活跃家乡的文化生活出把力。他不辞辛苦,跑资金,找场地,置服装,编剧本,配谱曲,亦导亦演,积极为配合县里的各项工作忙碌着。每到年节假日,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舞台上,他或唱活拉,身兼数职;舞台下,他跑前跑后,四处协调。人多了,什么性格的都有,况且这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组织,每个人的人生阅历都不一样,难免出现种种不和谐音调。父亲一向主张宽以待人,吃亏是福,但是遇到超出底线的问题,也难免义愤填膺。许多次,看到他回家来闷闷不乐的样子,我们都很心疼,劝他不要太认真,不就是个玩嘛,高兴就去,不高兴就拉倒。可他不以为然,总觉得撑起一摊事情不容易,总得有顾全大局的,不能因个人得失误了大家。就这样,直到住院的头一天下午,已经没有力气拉琴的他,还硬撑着去活动室坐了一会儿,以致票房的朋友们得知父亲突然离世的消息时,都感觉是那么震惊与不舍!

整理着曲谱,一段《白毛女》赫然出现在眼前,不禁使我泪眼模糊起来。记得父亲曾经说过几次,要和我在公开场合合作一段对唱,我都以种种理由婉拒了。多年以来,过惯了平静而简单的生活,不愿再抛头露面。况且还上着班,也没有时间去正经的吊嗓与琢磨唱段,所以一直就耽误下来。国庆节时,一家人聚在一起,酒酣耳热之际,父亲又提出春节时可否一起演出《白毛女》中的父女对唱,并说我们爷俩来演最合适,而且过了春节也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充分准备一下。望着老父期待的目光,看着他满头的银发,想着他已不再康健的身体,我不忍再拂他之意,郑重的答应下来。然而,过后没几天,父亲便一病不起,骤然间离开了我们!今天又见此谱,想起那永远都不能实现的诺言,感觉是那么的锥心刺骨,深深悔恨何不早日兑现老人的期待,真个是“子欲孝而亲不待”,此痛何时竟能平!

整理完一切,面对着这一件件乐器,一摞摞乐谱,就它们的归属,我思虑再三,终于定下了心境:就让父亲的这些遗物永久保存下去吧,虽然我们姐妹都说不上内行,但它们凝结着父亲的汗水,蕴涵着父亲的体温,想起时拿出来看看,会如同见到父亲那慈祥的面庞的!况且,等我们老去的那一天,说不定也会同父亲一样,让丝竹京韵来伴随我们的余生呢……

关于前些天的文章2:风雪夜归人

文/如一

前些天的一场雪,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十多岁的我,跟着当山村老师的姨妈在苏州东山杨湾上小学。姨父在苏州工作,除了寒暑假我们到苏州一家团聚外,周末都是姨父来学校团聚,学校也是我们的又一个家。

姨父非常能干,饭菜烧得好吃,电器样样会修,喜欢看书,还会做好吃的饼干。每次去学校都会给我们带许多好吃的。噢,他还会日语,喜欢踢足球。记得多年后,我儿子也喜欢踢足球,他高兴极了,一个劲地问儿子:“你是守门,还是左锋右锋?”

那天的雪下得特别大,天都黑了,办公室里没有生火。那个年代没有空调,什么都要票,计划煤早已用完,老师们一边办公一边不时跺脚。好冷啊!我边写作业边搓手,看着窗外漫天飞雪,心里惦记着姨父。

就在这时,办公室门被推开了,一个满身雪花的车夫,推着三轮车站在门外,“姨父!”我惊叫起来。当时的我,被震撼了,一股暖流从心间流过。也许以前只在书上读到,而当时才是亲眼目睹:雪中送炭!

我第一个冲出办公室,用小手不停地拍打着姨父满脸满身的雪花;姨妈递毛巾给姨父擦着满头满脸的雪水加汗水;王老师倒了一杯热水送给姨父;老师们很快把一车蜂窝煤卸了;张老师生好火,一下子办公室充满温暖……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十分感动。

姨妈把饭菜热了,姨父上楼去吃晚饭。我和姨父在楼上,还能听到楼下办公室老师们议论:“赵老师,你家韩先生真是了不起!”我看着姨父大口大口地吃饭,一定是饿坏了。我想着,这从苏州到杨湾的风雪之夜,姨父是怎么骑着三轮一路过来的。平时我从东山走山路到杨湾还要两小时,更何况得绕道环山路,再说从苏州到东山,汽车就要开一个多小时呢。这顶风冒雪,天黑路滑,多不容易呀,怎么也得四五个小时。我说:“姨父,累坏了吧。”“还好,还好。你们冻坏了吧,看你那手上的冻疮!疼吗?”当时的我,对姨父十分敬佩,感觉他是那么高大、阳光、健康,无所不能。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姨父如今已经是一位92岁的老人,他什么都不记得了。可我的脑海常会浮现:足球场上那个飞腿拼杀,苏州东山往杨湾环山路上骑着三轮的矫健身影。那个四十多岁赛小伙“雪中送炭”的善举,那个风雪夜归人,一直在我心里。

关于前些天的文章3:有奖培训

文/余平

前些天我被单位抽调出来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消防知识培训,这种培训想来是枯燥无味的,我们这些被抽出来的人还没有上课就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教官开始上培训课前对我们说:“请大家认真对待这次消防培训,培训结束后我们给大家发一份只有二十道选择题的试卷,得了满分的学员就能获得价值百元以上的奖品。”“奖品在哪里?”我饶有兴致地问。“奖品就在培训现场,你先别急嘛!”教官面带微笑说,我也就不好再多问什么了。

百元以上的奖品对我还是有些诱惑力的,为了能获得奖品,我培训课听得特别认真,笔记做得一字不落。教官在现场为我们演示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还教了我们火灾的逃生技巧。培训课上完后,教官果然给每人发了试卷,由于我上课用了心,这二十道选择题做起来得心应手,我第一个就交了卷。过了不久,全班学员也陆陆续续交了卷。教官现场评阅了试卷,这个培训班一共有三名学员得了满分,其中一个就是我。

我们这些获奖学员兴奋地等着教官发奖品,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教官的公文包上,奖品肯定在包里,有的人猜测奖品是便携式MP3,有的人猜测奖品是剃须刀,有的人猜测奖品是平板电脑,教官摇摇头说:“你们都猜错了,这次培训发放的奖品经过研究,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们决定为每一名获得满分的学员发一个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我们们都晕了。

关于前些天的文章4:住在“朋友圈”里的朋友

文/金瑜

前些天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打电话,问我的朋友圈怎么一直都没动态呢。我说好久都没打开看了,也懒得发状态了。结束通话我打开自己的微信相册翻了翻,一下就到了大半年前。相比起现在,以前的我和朋友出去吃顿饭会发张图,到哪玩看见漂亮的景随手一拍发张图,就连看个电影也会写上一长串观感。我把朋友圈当成了一个可以记录生活点滴的地方。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地不再在朋友圈里发这些配图的文字了。倒不是生活忙碌到没有时间,而是我的通讯录里多了许多与我生活不相干的人,而我的一些想法、情绪潜意识里根本就不想被他们看到。

点开微信通讯录,里面的“朋友”数量在递增,而我们之间的熟悉度却是递减的。有某次聚会上“扫了一扫”的不熟悉的人,有某个群里说过几句话然后互相关注的陌生人,或者因为某件事要联系而临时加上的人——有些甚至连面都没见过。

如今,有多少朋友之间的情谊是被一个微信账号牵系着,又是被这一个账号疏离着?朋友圈让我们同朋友之间的距离变近了,也变远了。我依然记得曾经看到失联已久的旧友加我的提示信息后那一刻的欣喜与感慨;也记得看见某人评论栏里有另一个朋友的留言,而得知我们原来有共同好友的激动和意外;还有心情不好或受挫时发的状态,得到朋友们的安慰和鼓励。但是现在,我必须接受,当微信用于联络通讯的功能越来越普及时,就不能只指望它起到交流情感的作用了。我们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深交的人却越来越少;通讯录里的名字越来越多,却渐渐失去了我们真正想关心的人的消息。我们习惯在某个人发的照片下说一句“改天聚聚啊或找个时间一起去啊”。然后,便没有了“然后”。有时候,忽然的一个瞬间,我们会想起很久又没有某个朋友的消息了。

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过,说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在一段时间里面能维系的朋友关系至多只有15个。我们总是误以为把某个人加进自己的通讯录,他或她就成了自己的朋友,这种错觉如同我们买了一本书放在自己的书架上,就以为自己看过了这本书似的。

互联网时代,我们习惯互相交换各种社交账号。我们的社交账号里添加了很多人,但是除了逢年过节群发的祝福,便再无交流和往来。日复一日,我们渐行渐远,直到某一天,又重新变回了茫茫人海之中的陌生人。

朋友圈泛滥的时代,我们需要更直接、更走心的交流。因为,没有什么比面对面的沟通更交心更有乐趣了。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在你疲惫不堪时借你肩膀给你依靠的人;朋友是当你在外面遇到麻烦时一个电话就能飞奔过去替你解围的人;朋友是在你彷徨无助时伸手拉你一把的那个人。让朋友住在我们的心里,而不是“朋友圈”里!

关于前些天的文章5:白水般的母爱

前些天去外地,顺路去探望了几年没见的表姐。说是表姐,年龄比我母亲也小不了几岁,如今已是年过六旬的人了,去年表姐夫患重病去世了,老伴的离去对她的打击太大,身体本来不好的她愈加消瘦,头发苍白而稀疏,气色也很不好。我的到来,表姐很高兴,忙着招呼我坐下,取出杯子给我沏茶。书架上摆放着表姐夫的遗像,见我在看,表姐叹了口气说:“人家好啊,撒手就走了,还说他退休了就伺候我呢,现在倒好就撇下我一个人了!”说完就垂下了头,见表姐如此,本就语拙的我不知说什么才好了,忙岔开话题说:“表姐,孩子们都回来吃饭吗?”说到孩子们,表姐空洞的目光中有了些许神采,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说:“回来,大女儿和儿媳妇中午都过来给我做饭呢!”说着话就站起来从壁柜上取下两个形状不同的水杯往里面倒上了开水,放到了茶几上。这时,我才注意到壁柜上摆放着五六个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的水杯,都擦拭得干干净净的。我心里想表姐一天用不同的水杯喝水吗?又不好问。但很快我就否定了这个想法,表姐端起茶几下的一个水杯喝起了水。这下我明白了,她是在给孩子们提前晾好了开水。临近中午,表姐的大女儿回来了,一进家门,放下手中的包就端起茶几上表姐倒好水的杯子喝了起来,一口气喝完了水就到厨房忙活去了,表姐走过去又给杯子里续满了水。过了一会,表姐的儿媳也回来了,进门后也是放下包,顺手端起茶几上的另一个杯子喝起了水,看来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老人每天为她们倒水了。表姐的儿媳一边喝水一边对表姐说:“你孙子他们等会就回来了!”她又回过头笑着对我解释说:“他们去西安给孩子检查眼睛了,今天回来。”表姐一听,马上站起来走到壁柜前又拿下两个水杯给里面倒上了开水。看见我看着表姐倒水,表姐的儿媳笑着说:“我妈给家里每个人都要提前倒好水,我们一进门就能喝上凉白开!”我笑着说:“表姐可真操心啊,还掂着给他们晾好水,孩子们回来自己倒呗!”表姐笑了笑,淡淡地说:“习惯了,他们从小都这样,一进门就要喝水,一会都等不及,我就提前给他们晾好,这大热的天多喝水好啊!”看着表姐颤颤微微地倒水的样子,再看着壁柜上那一排水杯,我心里触动了一下,是啊,这么热的天气,一进门喝上一杯凉白开多好啊,那一定是能滋润到心底的。但这又何止是一杯水啊?

仔细想想母亲们不都是这样吗?对孩子们的爱就像这凉白开一样,时时为你准备着,让你在饥渴难耐的时候及时给你滋润和营养。母爱不像烈酒般浓烈;也不像果汁般甘甜;更不像咖啡般甘醇。母爱就像凉白开一样无色无味,但却是我们每天必需的不可或缺的养分,我们每天都被这无色无味的母爱无声无息地滋养着,有时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也感觉不到它的珍贵。但当有一天突然失去了母爱的滋润,你的生活也就像失去了水分的身体一样痛苦难耐。母爱也许淡如白水,但在我们的生命中却是丝毫不能缺少的,在外面打拼的儿女们回到家里喝着母亲倒好的凉白开,听听母亲的絮叨,感受母亲的关切,这种有白水般的母爱滋养的生活不是幸福的吗?

关于前些天的文章6:我们的精神食粮

文/王紫寒

前些天,我读了《克雷洛夫寓言》,我觉得这本书很有哲理,虽然故事短小,但是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这本书中令我难忘的有三个故事:《野兽的会议》、《马和骑士》和《狮子打猎》。

《野兽的会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不应该只考虑到小部分人,而遗忘了大部分人。

《马和骑士》告诉我们:拥有自由固然是好事,但我们不能毫无节制地沉浸在自由中,不能因此而迷失自己。

《狮子打猎》告诉我们:朋友之间是相互平等的,我们要做一个乐于与同伴分享的人。

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增智,读书可以增长才干,获取知识。《克雷洛夫寓言》教给我许多知识和道理,它真的是一本好书!一本值得品读的好书!

关于前些天的文章7:山月应知心里事

文/孙成林

前些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和同事跑了趟小兴安岭林区。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闪烁的霓虹,有的只是大山的空旷和原始森林的幽静,往往一天只能看见十几个人。平日喜欢清静的我却突然怀恋起城市的喧嚣。许是来过多次的习惯,同事早已鼾声如雷,进入梦乡了。可我却睡不着,披上外衣索性走出帐篷。

虽是五月,夜晚的风仍有几分凉意。天空倒是很明净,星河灿烂,明月朗照。望着皎洁的明月,忽然想起三十多年前的一个中秋之夜。那一天的我独自走在春城的街头,任路灯将我的身影一会儿放大,一会儿缩小,四顾来去匆匆的行人,一种难以名状的感觉袭上心头;八月中秋团圆月,遍插红烛少一人。家人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呀!站在都市的霓虹灯下,心里想的却是那个遥远的小城和小城中那个很小的属于我的家。此时,慈祥的父母一定在翘首盼望与爱子团聚;温柔贤惠的妻子一定备好了酒菜,等待着远方的丈夫回来共同举杯;活泼可爱的女儿呢,也一定又依着窗棂,望着天空那轮圆月,盼望她的爸爸早点回来给她讲嫦娥和小白兔的故事。小城的月儿一定又圆又亮,如水的月光一定又透过树荫缓缓泼进窗棂,给我的小屋铺上一地的霜花……于是,往年全家欢度中秋的情景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在我眼前闪过。我仿佛闻到了月饼的馨香、尝到了西瓜的甘甜和葡萄的甜酸……

身在异地他乡,远离亲人故土,自然孤寂难免,而置身繁华的都市,看到对对双双的情侣漫步街头,年轻的父母带着天使般的孩子赏月观灯,那欢悦的笑声针一样刺着我的心,只觉得茫茫天地间只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恨不得立刻生出双翅,飞回我熟悉的小城,飞回父母妻女的身旁……

也许是有了那次中秋之夜的体验,此次置身于深山老林,虽然依旧思恋小城和小城中的亲人,却不象上次那样强烈,那样不可排遣。月有圆缺,人有离合。终日与家人厮守固是好事,但小别几日,两地相思,又何尝不是增进情感的催化剂!它会使你更加珍视家的温暖和儿女亲情!想到这些,孤寂的心绪顿时开朗,茫茫天地间只有一人的那种感觉也随之消逝。

天上只有一个月亮,照着家乡的亲人,也照着深山老林中的我。我们同在一片月光下,还有什么不可排解的呢?

这样想着,我便钻回帐篷躺下。

这一夜,我睡得很稳、很沉……

关于前些天的文章8:泥土香

文/葛会渠

前些天回乡省亲,乡文化站的颜站长执意邀我到他家小坐。我虽在城市工作,却一无官职二非大款,以现实的眼光来看,他根本没必要与我结交。他如此看重我,仅因为几年前我曾在一次规格不高不低的书法展上拿过奖牌,乡文化站的招牌也是这位站长拎着两瓶好酒进城找我题写的。

颜站长是个“书痴”,这一点我早有耳闻。他小时侯即表现出很高的书法天赋,高中毕业后凭一手好字进了乡文化站做临时工。老站长惜才,快退休时把小颜送到省文化学校进修了两年,回来后转的正。当年的小颜如今已成老颜,虽出身农门,四十好几的他却连插秧割麦之类的基本农活都不会做。结婚前有父母撑着,成家后有老婆顶着,他倒真成了优哉游哉的文化人了。听说有一回,他喝多了酒,夜里醒来口渴难忍,抓起床边茶杯就饮,却觉喉更干舌更燥,拧灯细瞧,喝的竟是当日下午练字倒的墨。

老颜家二层简易小楼竖在一个不大的汪塘边。他的卧室有些乱,宣纸一摞摞搁在地上,很小的书橱中不规则地放着王颜欧赵诸家贴本。老颜把自费订阅的《书法研究》《书法》和南艺院报捧出来给我看,又趴到床下翻出自己的几幅得意之作请我指导。几十年不懈的功力已使他的字结构严谨,遒劲泼辣,有了“密不透风、疏能行马”的风骨。我惊叹之余,用放之四海皆准的话语大大夸了他一通。老颜就越发亢奋,大概他平常所处的环境中从没有人这样专业地抬举过他。他的话便多,滔滔不绝地谈论书坛流派和书法的发展趋势,我插不上嘴。后来天下起霏霏细雨,他那憨厚的女人在田头忙活,我说你也去吧,他摆摆手说不碍事。我突然间为他女人感动,嫁了老颜这样四两不提的“书痴”,绝对意味着跟劳累和忙碌结缘。还没钱。老颜每月的工资根本经不起他买笔墨纸砚、订阅报刊和请客吃饭的折腾。正这样想着,老颜已磨好墨,非让我给他题字。我知推辞不掉,沉思良久,才抓笔生涩地写下“天道酬勤”四个字。

临吃晚饭时,老颜又打电话喊来了外乡的一个书法爱好者。那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穿着表皮已班驳的皮茄克,举止比较斯文,一进屋就从怀里掏出一张卷毛的宣纸展开,像老颜一样非让我给他指点指点。颜真卿的《玄秘塔》,最基础也最见功底的小楷被他临得骨是骨,锋是锋,几可乱真。酒过三巡,才搞清他身份,竟是一个屠夫。每天凌晨三点起床杀猪,白天卖肉,晚上雷打不动地练上两小时书法。老颜又要我为他的屠夫朋友题字,这一次,我借口酒多,坚决没答应。不是看不起人,实在是自感汗颜。

其实,我早就想告诉老颜的,只是不忍拂他兴致一直没说,我已近两年没提过毛笔了,且因种种不便说的原因退出了书协。现在细想,当年的自认清高之举却是功利思想作祟。这两个扎根泥土的民间书法家给我上了最好的一课,以他们目前所处的环境和接触的信息来看,在书坛想成名成家几乎为零,可敬的是他们从未有过这样可笑的念头。他们能够沉静下来,甘守清贫,多年如一日坚持练字,只是缘于对艺术执著的信念,别无它图。或许,书法已像血液中的钙一样灌融他们全身,离开它会直不起腰,走不动路。而我,在城市的喧嚣中补足了名利的营养,却丢失了最基本的钙质。浮躁的我,有什么资格指导别人呢。

那晚不觉中真喝多了,走在乡间小道,竟脚步踉跄。月光饱满洁净地刻下身影,我真切地闻到了泥土质朴的清香。

关于前些天的文章9:要走,为何不说?

前些天急急忙忙的挤火车来学校,算算单身是有快十个月了吧。

我是真有寂寞空虚冷的感觉,好多事情真想两个人一起做。大一的学弟来,我又开始表面激动疯狂,要来长得差不多的人的扣,加上了聊天了,迅速没感觉了。

我其实是真心觉得我是再也不会真心喜欢上别人了,可以随便去找一个人搭讪,然后迅速厌烦。我会偷偷告诉你我心里还是那个人,一直没有变过。

我看着他谈恋爱又分手,我就在原地那么站着,真希望他会回头看看我啊,卑微了,矫情了对不对,我扣上加了他的现任女朋友,以朋友的身份了解着他的事情,很高兴他过的好就够了,我真的不介意我得到这些消息是怎么卑微怎么心痛。

我在网上认识一个重庆的男生,他会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找我说话,我也会在凌晨的时候睡不着哭着打电话给他,我会给他说我想你,我会告诉他我喜欢话说三遍代表最真实,他会和我说三遍我喜欢你,但是我都懂我们是朋友或者算是更深,但是不会有以后。

真的谢谢你。

昨天凌晨看电影看到凌晨三点多,里面有一句话是说我们比没有爱的人要幸福的多,至少心里满了就不会感觉失落了。

我知道会有更好的人出现,我在这,你在哪?

关于前些天的文章10:有一种家风,叫遇事不责备

文/两忘机

1

前些天,看到一条新闻。有一对夫妻开车回老家,妻子是第一次在高速公路上开车,老公几次指责,后来干脆就让她停车换自己来开。妻子顿时觉得很委屈,执意要开,于是两人便吵了起来。最后,妻子无助地坐在车中哭,而她的丈夫下了车在高速路上暴走。

分明就是一件小事,如果丈夫选择好好和妻子沟通,可能妻子也不会固执地坚持开车,结局想必是妻子已经坐在副驾驶位上,两人有说有笑了吧。越指责越失控,事情越朝着我们不想要的方向发展。

前几天,闺蜜佩佩泪流满面地跑到我家,说是对婚姻突然死心了。原来,她带着3岁的儿子逛商场时,儿子指着芒果说想吃。儿子吃后脸上长了很多红疹,可能是对芒果过敏,佩佩连忙送孩子去医院。丈夫赶来后,不顾旁人的目光,劈头盖脸地指责佩佩:“一个孩子你都带不好,还有什么用?”在佩佩解释自己并不知道儿子对芒果过敏后,丈夫还是疾言厉色地责备:“儿子对芒果过敏都不知道,你怎么当妈的?”

孩子最后没事,可是佩佩却忘不了丈夫揪着自己的过失不依不饶、不体谅不原谅的样子,夫妻关系也出现了裂缝。

很多时候,激化矛盾的并不是矛盾本身,而是你面对矛盾时的态度。家庭关系的一大杀手,正是我无助时你没有伸手拉我一把,我犯错时你总是不休不止地责备。

2

前不久,一辆小轿车撞了我们的车,对方全责。由于对方车辆并未买全险,两辆车加起来修理费也要一万多。当对方司机的妻子赶来时,并没有责备丈夫,而是一个劲地问她丈夫有没有伤着自己,一边一直给我们道歉。

面对丈夫紧锁的眉头,她宽慰丈夫:“钱能再挣,人没事就是谢天谢地。”一场车祸,我被这对夫妻圈粉了,上一次被圈粉还是在表姐夫妻身上。

前两年,表姐在同事的介绍下,盲目地花三万块钱入股了一家酒业公司,开始的两个月都能收到返款和公司的酒,表姐于是深陷其中,又将返款全部投入。姐夫一再强调天上不会掉馅饼,劝她及时收手,但表姐不信,固执己见。

没过多久,这家公司就开始不景气,表姐的本钱也全赔了进去。得知消息的表姐夫并没有责备,只是拍了拍表姐的肩膀说:“没关系,钱我能挣回来。”一句话不仅消除了表姐的心理负担,两人感情也更甚从前。

有人说,你在伴侣犯错时的态度,就是夫妻关系的试金石。你若咄咄逼人地指责,一定会影响两人的关系;你若设身处地地宽慰,婚姻才会历久弥坚。

3

年少时总觉得轰轰烈烈的爱情令人羡慕,年长些才知道,最值得羡慕的应该是那种久处不厌、深情不减的婚姻。

熟悉姥姥姥爷的人总是忍不住感叹:一辈子没见过像他们那么和气的夫妻。其实,他们的婚姻并非没有一地鸡毛,而是用爱和宽容平整了一切。

姥爷将拖把放在门外忘记收,结果被他人顺走了,心中愧疚,姥姥宽慰他说:“失财免灾,我有办法。”然后姥姥就用各种旧衣物制成一把五颜六色的新拖把,姥爷在旁边打下手,两人忙得不亦乐乎。

姥姥将饭煮糊了,姥爷为了捧场,尽吃锅巴,边吃边说:“我本来觉得男人就该多吃锅巴,身子骨才能更硬朗。”相互为对方的过失找出口,他们就这样走了一辈子。

去年我结婚,姥姥拉着我的手跟我说:“妞妞,好的婚姻不是一物降一物,而是一物容一物。”

相爱是两个人走向婚姻的起点,但只有学会接纳对方的不完美、宽容对方的过失,方能走得长远。毕竟,遇事不责备、遇事多宽慰,才是爱情的保鲜剂、婚姻的粘合剂。

愿每一个你都可以遇见一个懂你、容你、一路相陪的爱人,愿你能经得起波折、无惧风雨往前走。

关于前些天的文章11:家乡枫叶情

前些天一直在关注家乡枫叶红了多少,因为身在异乡的我,在替外地喜欢摄影的朋友提供枫叶的信息。人虽然不在家乡,却是天天能看到家乡的枫叶,网友们上传的枫叶照片,让我时不时的心情激动。我喜欢家乡秋天那满山的五彩斑斓,更喜欢那斑斓中耀眼的枫叶。

家乡的枫叶一般从九月中旬就开始红了,然后是一树一树的见红,一片一片的蔓延,直到十月中旬凋零。枫叶一般分为五角、七角或九角,也有少数十一或十三角的,被人们称作枫叶王。枫叶在阳光下格外鲜亮,它红若绸,型如星,美似旗、灿成霞,满山遍岭,红透山谷。它是文人笔下的诗篇,是画家笔下的长卷;它激动了多少摄影人手中的快门,牵动了多少城里人的脚步,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欣赏的目光。

坐在荧屏前,看着那一张张秀美的图片,我想象着伫立在枫林中的红色世界,仰头感受枫叶亲吻的温度,侧耳倾听枫叶掉落的声音。仿佛整个世界唯有美好,只有安宁。秋风悠悠,满山的枫树随风摇曳,片片枫叶从容的飘落,轻盈的飞舞,优美的盘旋,哦,这个秋天不再寂寥!

只为这美丽的枫叶,亦可以让许多人迷恋陶醉于这整个的秋天。听,“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连唐代着名诗人杜牧都在感叹,这十月的枫叶要比那二月的鲜花还要灿烂。看,醉红的娇羞已把诗笺蓄满,仄平的诗句把天边的酡红点燃;站在秋天的原野上,站在秀水枫林间,那深淡相宜,错落有致的红叶,绘出了秋日的静美与恬淡。

我爱家乡的枫叶,爱它美得深沉寂寞,不需彩笔浓淡,泼墨自然。我爱家乡的枫叶,爱它丹红如血的娇颜,装点着秋天的萧瑟,从容淡然。我爱家乡的枫叶,那苍翠中的一抹流红,如天边的彩霞,燃烧出秋之浪漫。我爱家乡的枫叶,那寒霜敲击下的飘红,即使零落成泥,也是灿烂一片。我爱家乡的枫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火红的夕阳语溢山涧。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我想念家乡的枫叶,就让思绪徜徉在枫林间,聆听秋虫的私语和呢喃,感悟着秋的缠绵,任妩媚如枫叶飘舞,在如火的世界里燃烧灵魂深处的寂寞。

丹枫轻舞细语浓,爱在深秋山谷中。哦,家乡红叶正浓,入我思乡梦境;遥寄一片相思,珍藏一缕柔情;我与枫叶同醉,醉到深处飘零!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