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的散文

请欣赏仰望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仰望的散文1:谛听或仰望

文/王智勇

鸟儿为什么会叫?不知疲倦地与晨曦、露水交流,恰如人类之口,除了觅食,还要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这些挥动羽翼的精灵,令天空不再空,对天地万物采取俯视的角度,迅速抽离自己熟悉的环境,在不停的迁徙中,磨练适应能力。

在都市里,已消失了鸟鸣,就连动物园也从市中心消失。人们适应了汽车喇叭声、手机外放音乐以及各种机器的轰鸣。细弱的鸟鸣被驱逐出城市的心脏,藏匿于郊野,成为被迫的隐士。在巨大的喧哗中,销声匿迹,在寂静、缓慢中,找到自身的节奏。

谛听的耳朵有福了,鸟鸣尽管单调,但没有冗长的报告让人无聊。曾启示了无数音乐家、诗人的鸟鸣,多年来未曾更改,知音比作品更重要。

有的明丽,有的婉转,有的凄惨,有的沉郁。鸟鸣风格鲜明,标识着与众不同的身份。但是,没有人阻止哪怕最卑微之鸟的鸣唱,哪怕无人听见,也要固执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站在地面的人类,只能对鸟儿保持仰望,对飞翔保持向往,对独立自由发言或歌唱保持憧憬。人类需要向你们学习的还有很多,但愿网开一面,能给你们留条生路。

仰望的散文2:仰望一株白杨

文/郭震海

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中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我喜欢白杨树,喜欢它的平凡,喜欢她的普通。每一次靠近一株白杨树,我总会双手扶着它挺拔的躯干,抬头久久地将它仰望。高大的白杨树接苍天之灵气,纳地心之营养,挥洒开来的树冠上,每一片叶子都凝聚着生命的畅想。

记得去年回乡小住,在一个清晨,时值隆冬。北方的冬天很冷,北方的冬天多风,一大早,呼啸的西北风就来造访。我裹紧上衣,信步走出村庄,来到村外的一条乡间土路上,走近一株白杨树。

苍茫天地间,呼啸的西北风中,挺拔的白杨树高昂着头,就如同一位高原汉子,铁骨铮铮,以它特有的方式站立在天地间,仿佛是一位刚刚凯旋的将军,洒脱而自信。

这株白杨树尽管生得比我迟,但它长得很是旺,短短几年未见,它的高度我就不得不用目光去丈量。白杨的树冠上零零散散还有几片叶子,早已枯黄,只是迟迟不肯离去,在凌冽的风中,哗哗啦啦作响,那声响带着金属般的质感,像流泉落崖,似骤雨来临,迎着冬日清晨白晃晃的阳光跳跃着,闪烁着赤金般的光芒。

白杨树出身很寒微,又极其平凡。论材质它确实不够名贵,别说檀木、红木等高贵的木材了,就是和普通的松木、杏木相比它都逊色许多。北方的冬天,农人们习惯砍下它的枝干,放在一旁,等风干了当柴烧。论功绩,白杨树比不得苹果树、梨树、桃树,一生也结不出一个可口的果实,供人们品尝。然而生性倔强的它,基因里似乎生来就携带着一股子不屈不挠的犟劲儿,不用修剪,它同样不枝不蔓;不用浇灌,它扎根贫瘠,同样随遇而安,日夜旺长。春来吐绿,夏来绿荫,即使秋后被寒风剥尽了绿,它也绝不弯腰乞求。白杨树就如北方的汉子,天生无媚骨,即使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它也是昂首向上,挺拔自信。我说白杨树是平凡的,这平凡并不是平庸,白杨树就和养育她成长的泥土一样,真实可触,朴实无华。

每一次面对一株白杨树,我总能想到我的爷爷,我的父亲,还有普天之下和他们一样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

身为一介平民,他们就像一株白杨树一样是平凡的,就在某一个角落,平凡地生,平凡地长,在芸芸众生中,他们就如其中的一滴水。他们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没有可圈可点的功绩,甚至没有什么宏图大志,一辈子只要有几亩可耕种的田,有几间可供避风挡雨的房,再养一头牛,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走完自己的一生。从来到去,短暂的一生中,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住他们的名字。

并不是每一只鸟都能飞向蓝天,只要心中装着蓝天,一生都在快乐地翱翔。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是离大地最近的人。他们平凡的一生,风里来雨里去,脚踏着厚重的土地,懂得自己的使命,就像一株白杨树一样,昂首向天,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与大自然抗争着。他们朴实无华,坚强勇敢;他们勤劳善良,持家教子,遵守信诺,传承和延续着人类最美好、最基本的道义,真实的一生,坦率而执着,无愧于自己和社会,这样的平凡同样是伟大的,这样的平凡值得赞美和敬仰。

站在白杨树下,我双手扶着它挺拔的躯干,忘记了凛冽的寒风,忘记了冬天的寒冷,仰望着它挥洒开来的树冠,我试图和它对话。它根扎大地,敦厚的身躯多么像父亲宽厚的胸膛,靠近它我感觉很踏实,很安稳。

仰望的散文3:一只鸟的重量

文/徐文伟

我不知仰望的这只鸟有多重。它像一条小船,停泊在一块数十米高的广告牌一端。这是我某日在县城晨练的终点站——湘江云集大桥西遇到的场景。

每次晨跑,我会在终点停留一会儿,趁压压腿看看景之际,瞅瞅这只准时得像闹钟的小鸟。它的吱吱声蛮诱人,第一次邂逅它,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几番周折,终是寻觅到了,声音从上空悦耳滑来。我看不清它的毛发颜色,也不知它是只什么家族的鸟,瞧它在上面不停高歌,吟唱生活,有意无意对我传经送宝,深感它是个生活热心者。

有时,小鸟雄赳赳气昂昂的歌唱声,又似描绘生活的高谈阔论声,或信手拈来的吟诗作对声,让初来乍到的我只有洗耳恭听的份了。若非偶然的咳嗽声偶尔的喷嚏声,我不会平白无故打扰这自得其乐的天籁之音。时间长了,它的独自歌唱生活,让我怀疑它就在两块广告牌内侧筑巢定居,也让我担忧起它的幸福生活。为何它仅一只,它的另一半去哪了,它的儿女呢?它的亲人呢?它为何一复一日不辞辛苦地吟唱来来往往的生活?

天气晴好的清晨,我难得见不到这只小鸟;天气不好的日子,这只小鸟也难得看见我。倒是不知,这只荡秋千似的小鸟,还会在广告牌上临危不乱地坐看风起云涌?

与小鸟不见不散一年多后,时光不觉步入翌年夏天的某晨,它的吟唱却销声匿迹了。它不声不响是去寻求新生活了吧?一段时间后,心口似有些紧的我以天热为由,默默中断晨练,也巧妙回答了妻子的关爱声。老实说,我颇愿意遇见它,结交它。我会在某个晚上或白天,甚是念想它。

这个夏天太热,太燥,日子有些慢。又一个清晨,我从梦中醒来,莫名有了种预感,便迫不及待一路小跑过去。它果真回来了,“吱吱”叫着,声音短促而嘶哑,像季节的尾声中透出苍凉。它在呼唤谁,等待谁?它还是孤独的一只鸟,是我仰视的一只鸟。

一个阴冷的清晨,小鸟又模糊成大幅广告牌顶部的一点,如一条线段中的一点。老天忽然又变脸了,露出狂风暴雨的面目。小鸟舞动的双翼恰如划动的双浆,发出的声音恰似加油的号子声,激流勇进中,它撑起了脚下一条巨轮。手头没有相机的我,把精彩一瞬留给我仰望的那片天空了。

也有若干次的晨,许是小鸟的生活发条出了状态,我没见到这只“闹钟”。好几次,正在我失意而返时,我看到它疾飞而至,落到广告牌侧的电线杆上,吱吱尖叫着,直直刺向我。正在我疑惑之际,它又急急划了个优美弧线,引着我的视线——它竟然落到了老地方,恭候着我。高高在上的它,与生活中某些高高在上者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一边这样想,一边慢慢后退着离去,高举的手仍挥向它,肢体语言里满是道别与珍重。看在眼里的妻子忍不住笑了。但我相信,它看得见,听得懂。

这样的景致,除去中间有段离别的小插曲,已持续两年多时间。2015年4月,小鸟又失联了,像一架渐行渐远的马航MH370客机,驶到生命的终点?这个最坏想法让我好难接受。是人为捣蛋还是自然规律?但愿它是幸福的。

后来的晨练终点,我用双手合成的“心”字对着嘴唇,“哦哦哦”地呼唤,但并未换来“吱吱吱”的主角声。还是应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那句老话。

其实,我一直不知它是只什么鸟,它的体重也不过数两,但从不影响我对它的关注。它是天空的主人,环境的传声筒,人类的好朋友,它也是一个清唱美好生活的歌唱家。

于我,它的相伴早铭记于心。我感觉它有些重。忽然间,就有了种想哭的感觉。

仰望的散文4:仰望荷花

文/吟啸徐行

荷花是要仰望的,尽管它并不含苞于我们的头顶、怒放于我们的眉睫。

荷花生在池塘、湖河,远望是平视,近看是俯视,但我依然觉得,我们是在仰望,因为荷花从来都盘踞4在我们的景仰之上。

当它从诗经的河流中崭露头角,一路上袅袅娜娜,羞羞涩涩,至遇上三闾2大da4夫时,便大放异彩。”制芰ji4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是屈原慧眼识荷,把荷披在身上,让荷贴近他的肌肤、他的志向、他的情操。他高山仰止的形象,第一次将荷高高举过世俗的目光。

之后,荷便与诗人结缘,并且植根诗中。它在李白的诗中徜徉,在杜甫的诗中踌躇,在王维的诗中禅定,在李商隐的诗中啜泣。当它迈步北宋,一头闯进周敦颐的怀抱,它便登上高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xiè wán焉。”七种品质,卓尔不群,从此大写于我们的心空。

荷花载着高贵的品质,载着诗意的生活,姗然于我们的眼眸。在乐府民歌里,一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翻动过多少真诚的向往,灼热过多少深挚的思慕。而《西洲曲》中绵邈的吟唱,更是青如莲子,柔似流水,萦心绕耳,千年不绝。而摊开王昌龄的绝句,那种“荷叶罗裙、芙蓉向脸、乱入池中,闻歌始觉”的采莲生活,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经典。周邦彦的“小楫jí轻舟,梦入芙蓉浦pu3”的幽梦,我们只能神往了又神往。也许我们也曾误入过藕花深处,只因为缺少几杯沉醉,便无法“惊起一滩鸥鹭”,栖息于暮归的诗情。

荷花无言,可它捧着清香的呓语,开在城市的边缘,乡村的怀抱,摇曳yè在我们的窗前屋后。它将深碧的绿意,送进我们的凝望,即使烈日炎炎,只要你能静对,你浑身上下便会流淌着潺潺的凉气。它将荷风吹进你的幽室,荷香渗进你的心脾;它纯净的花色,一如处子的眼神、微匀的呼吸,那种宁静与安恬,让你不忍心有丝毫唐突。这一刻,你感觉荷塘是一个梦,乡村是一个梦。幽幽清梦,只能被星光微照,被蛙声拉长,被突然而至的蝉歌提到杨柳的梢头。

我们的目光在水上,是颤动的涟漪,一再被荷超越。阳光从天空而降时,我们的目光在荷伞之下,享受阴翳,也享受云层中洒下的雨点敲出的清响,那是一片鼓的节奏,一片锣的音韵,抑或几声弹拨,不紧不慢,未成曲调先有情。

荷花行走在唐诗宋词中,唐诗宋词是高于我们目光的永恒风景;荷花开在明清水墨画里,悬挂于厅堂,那是让我们永远仰望的艺术;荷花亭亭玉立在朱自清和余光中的散文中,他们的散文是激荡于我们心灵河床的波光艳影。

那吒是站在荷花之上的,他舍去了血肉之躯,是正义和勇敢的化身。菩萨是站在荷花之上的,她普渡众生,是我们理想的寄托。

我们只能端坐在荷花下,用一生仰望,且慢慢将自己砸碎,揉进碧荷,揉进红莲,揉进埋没千年依旧能胚胎i萌芽的莲子。

仰望荷花,我们注定要与这个世界藕断丝连。

仰望的散文5:优雅杀手

文/凤凰城之梦

张开双臂,仰望天空,这是上天对我的恩赐!这就是卡卡对天空的信仰,这就是拥有宗教信念,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卡卡。

卡卡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医生,童年的生活单纯、快乐、无忧无虑!卡卡外表俊朗、帅气阳光,在球迷眼中就是巴西的贝克汉姆,是多少怀春少女魂牵梦萦的对象。

卡卡拥有很高的足球天赋,而且勤奋刻苦,纪律性极强,作为前腰的卡卡还能在比赛之中积极的参与到防守之中,这是自幼跳桑巴舞的长的巴西人所难得的足球素养,所以球王贝利说:“卡卡是踏着欧洲足球的巴西人”。卡卡踢球的特点是球风飘逸,盘带技术过硬,步幅大,步频快,经常上演千里走单骑的好戏,07年巴西对阿根廷的友谊赛,卡卡带球和无球的梅西全场奔袭50多米最终甩开梅西和阿多名防守球员的阻截,打进的漂亮进球,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另外卡卡还有一脚远射功夫,经常上演技惊四座的世界波,加上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平和的心态,经常将水深火热之中的球队拯救,挽狂澜于即到。07年,在其他队友都集体状态低迷,形同梦游的情况下,卡卡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带领球队对利物浦成功复仇,打进冠军杯决赛并最终获得冠军就是最后的例证。

球场内如此,球场外的卡卡,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弟弟眼中的好哥哥,他和女友卡诺林的浪漫爱情更是传为美谈。欧洲经济发达,文化多元化,思想开放。在这里踢球的球星,都特别的有钱,动辄年薪上千万欧元,生活极其糜烂,酒吧夜店是他们经常出入的场所,和放荡艳星的绯闻更是家常便饭,甚至作为球星如果没有点绯闻,别人都会认为你有问题,这就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价值观,更何况在社会高度发达的欧洲。卡卡,外表和贝克汉姆相比各有千秋;球技和梅西相比可以说是一时瑜亮;年薪在球员的收入者更可以说是顶级的,而且由于他的形象及处世方式,更是收到阿玛尼等顶级厂商的青睐,做的都是世界级的大广告,所以说和这些过着风花雪月日子的球星相比,他更有资格享受这种生活,更有资格挥霍……可是他经常出入的场所却是教堂,卡卡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经常看的书是《圣经》,估计他队友经常读的应该是玉女心经吧。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去夜总会时,他没有攻击队友,只是说:“那是他们的一种爱好,是他们愿意去地方,不是我应该去的地方”。当他向队友宣布自己将要结婚,自己的未婚女友还是处女时,所有的队友都被雷倒了,不相信在这样的社会,在如此发达的西方还有如此的人和事。却是如此,他和女友在正式场合已对外宣布,婚前不进行性生活,婚后和他的女友的生活也很低调,后来有了自己的宝宝,一家过的幸福快乐,几乎没有任何绯闻。

“当你想要一时,上帝就会给你十”,这是卡卡在获得世界足球先生时的获奖感言。是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当卡卡15岁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是进学校好好学习,将来做律师或医生;还是从此正式进行训练做一个职业球员时,虽然做球员如果踢不好就没有别的退路,风险更大时,他还是选择了做球员,他的梦想就是为培养自己的圣保罗俱乐部奉献一生和进入巴西国家队,为巴西踢一场球,这就是他想要的一。如今他做到了,而且做的更好,正如卡卡引用圣经里的那句话“当你想要一时,上帝就会给你十”,他如今得到了上帝赠予的十,他在俱乐部获得了象征俱乐部最高容易的欧洲冠军大耳朵杯,不仅进入国家队为巴西踢一场球,而且披上了象征名誉和地位的10号球衣,成为了巴西国家队的绝对核心。这就是卡卡给我们的启迪,他告诉我们,只要有一个梦想,梦想不是太贪婪,并努力的为之奋斗就总有实现的那一天,而且付出越多,上帝给你的惊喜就越多!!!

这就是卡卡,这就是球场内外真实的卡卡,是所有球员的典范,太完美了,完美的让人感觉有点不真实,好像小说中的人,好像大同世界里的人。不过这就是卡卡,这就是真实的卡卡。也许卡卡就是上帝赐给人们现实世界的一个梦,让我们所有看球、不看球;懂球、不懂球;踢球、不踢球的人都去努力,都去奋斗追逐的一个梦,一个终极梦想!

仰望的散文6:仰望星空

文/梁晓辉

那一刻,心灵澄澈,整个人都变得纯粹,尘世流转也变得迟缓,好像在最灿烂的天的尽头,总有遥远且未知的未来,总有希望的所在,可以承载一切的爱与哀愁……

晚上,看儿子和小朋友站在楼道上发呆许久,问他们,在干嘛?他扭头竖起食指,嘘!安静,我们在看星空呢!心里倏忽一动,于是跟他们站在一起仰望星空。万家灯火的上空,夜风浅浅里,深邃的夜幕,像一湾静静的海,那些遥远的星河,恰似帆影点点,变幻莫测。

最美的星空总在夏日。怀念儿时暑期里和小伙伴一道,躺在故乡山坡上看繁星闪闪的时光,土里的湿气,晚风的清凉,庄稼地的清幽,纯真的心灵交错,那么恬静安逸的夜晚,像一抹时光里飘渺疏离的云烟,似水流年里,久已不见。

屋顶上的星空也很美丽,那是在外婆平房顶上,炎热的夜晚,外婆一边给我打着扇子,一边陪我躺在席子上数星星,一直在数,却永远也数不清。那时的情景,是轻罗小扇扑流萤,卧看牵牛织女星。此去经年,那样的夜晚,一成不变的温暖,像溪流汇合到一处,使屋顶上的星空像一道暗流,总是席卷着我对外婆的思念。

亦爱那山林里明亮的星空。有一晚,在张家界的桑树下,陡然看到一片繁星在天,晶莹闪亮的星空下面是模糊的山影重叠,不由得想起梵高的那幅最为着名的《星空》。梵高在画那幅画的时候,神志已濒临崩溃,呈现在他画中的星空以旋转流动的姿态释放出无穷魔力,星云横飞,直逼人心,那星空是他存于世间永无休止的爱恨纠结,疯狂与悲伤。

朋友失恋,远游西藏,回来时一身沧桑,却眼神明亮。他言道,一路西去,荒漠之中邂逅了西藏的星空,在那靠近天堂的去处,亮晶晶密密麻麻的星星,将黑暗天空点缀得无比绚烂,每颗星的位置竟也清清楚楚,像是伸手便可触碰的宝石。他直看得目眩神迷,一下子豁然开朗,那一晚,他睡得安宁,终于将一段感情放下。此番情境让我羡慕神往了许久,原来那流光溢彩的星空,除了迷人浪漫以外,竟然也可以用做疗伤。

儿子痴迷几米的畅销绘本《星空》,几米让颜料与故事结合得超凡脱俗,把尘世点染得如许烂漫天真。书中的爷爷总是对小美说:“当你寂寞的时候,只要仰望星空,世界就会变得好大好大……”几米的星空,是一种情调,是怀旧的人“那年夏天,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轻轻散发着深度与光芒,令心灵迷途的人在看到美丽星空时找寻到自我。

夜色阑珊时,仰望星空,深深迷恋那不动声色的美丽。抑或,面对天地间那一片单纯的净土,也需要勇气。那一刻,心灵澄澈,整个人都变得纯粹,尘世流转也变得迟缓,好像在最灿烂的天的尽头,总有遥远且未知的未来,总有希望的所在,可以承载一切的爱与哀愁……

仰望的散文7:人为什么总在仰望

文/赵飞雁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最需要思考的两个问题,就是怎样生活和怎样生命。当生命走在中年危机的时候,仍然禁锢在混沌的生活里,总会觉得心有不甘,可这种对于生命的不满,却是一种生活的本相。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相互嫉妒着,仰望着活着,却忘记了那些平凡的,质朴的材米油盐却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庄生晓梦迷蝴蝶,似梦非梦,究竟怎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生活。一个遭遇中年危机的落魄男人,在酒后进入了一场醒不来的梦里。梦里的他回到了过去,重新活了一遍。导演采取了倒叙的方式,将夏洛梦前梦后的生活做了一个对比,同时也让人思考,究竟是平凡朴素的柴米油盐,嬉笑怒骂是真正的生活,还是喧嚣热闹的纸醉金迷,醉生梦死是真实的生活。人都说,电影是微缩版的人生,总是遭遇着相似的不幸,不同的幸福。可能,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在仰望着那些高高在上,却又不曾属于我们的生活方式,然而却又安逸满足的去厌倦属于我们的小幸福

仰望太久,会不会忘记脚下的路。可能生命本该就是一个循环的追逐,却在追逐中,追寻出了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回,偏偏电影用这样一种荒诞的手法,让主角穿越,让他重新去审视自己的人生。影片充满了批判的味道,无论是他梦前还是梦中,夏洛似乎一直是那个夏洛。梦中他仍然是虚荣,自私的,他依靠抄袭走红,却不曾有任何负面新闻,对人生梦想的三观也十分扭曲。他似乎总在和生命赛跑,和自己曾经的生活宣战。他有着中年危机意识,可是当他和原本生活背道而驰的时候,却有一种讽刺意味。而导演利用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告诉我们那些不属于我们繁华,终究是过眼云烟。

理想和现实撞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都心怀不甘,总是仰望着那些我们不曾拥有的东西。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都怀揣着激情。可生活里除了激情,更需要耐心。可能对于夏洛来说,马冬梅和秋雅就是他生命里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在生活的河对岸仰望。记得北岛写过这样一句话,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一场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撞在一起是梦破碎的声音。我开始疑惑,对于夏洛来说,究竟哪种生活才是他真正想要的,梦前他是一个落魄的男人,梦中是一个有成就的明星,却没有了真爱。无论哪一种生活,都是不完美的。而我只能期许在梦后他能有所改变。

是梦,终究要醒,谁也做不到“乘物以游心”。在那些琐碎的小事里,找到生活的本相,本就是一种幸福,而抬头仰望的我们,总是忽略这些本该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琥珀,微缩着万象,无法前进,无法后退,将记忆留在梦里轻眠,将生活留在现实里享用。人的仰望,只因内心的不甘,但我们不该拒绝生活的本来面目。

仰望的散文8:仰望星空

文/毕斯斯

仲夏夜晚,抬头仰望,64颗无比璀璨的明星照亮整个华夏土地,熠熠生辉。每一颗明星都在展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竭尽全力成为那颗最闪亮的,这都源于梦想。

我看到一颗饱经风霜的明星,它开始叙述自己的故事:五千年的历史,从炎黄到感悟到乾隆再到毛泽东……历代伟人带领炎黄子孙走过千难万险,从拿木棍上火场再到利剑在手,华夏人用自己的勇谋将利剑刺入敌人的喉咙,不留余地。百年耻辱,凝聚中华民族全部心血,从日本帝国的“七七事变”到“南京大屠杀”,中国用自己兄弟姐妹的血肉筑起一道长城,无坚不摧,用那昂扬的革命斗争精神去誓死扞卫祖国尊严;从“五四运动”到“红军长征”,毛泽东用超人的领导能力领导中国人民为“母亲”搏取一丝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每当回想起这句话,总能联想起那个万人沸腾的场面,我为1949而自豪。十年抗战,中国傲然屹立在世界之林,打败帝国主义,为争取国家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将永远缅怀他们,在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他们仍然活在亿万子孙心中。

我看到那颗明星,那是改革开放,它是中国发展的转折点,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新台阶。深圳这个渔民小镇在瞬间变成了灯火闪烁、高楼鳞次栉比的国际都市,它不仅是改革开放的火车头,同时也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脱胎换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这是邓小平的功劳,更是亿万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一片天空。

我看到让人铭记一生的明星。08奥运会,那个夜晚,是北京、也是中国,更是中国人最自豪的时刻,打开长卷,向世人展示中国耀眼的文化和灿烂的历史,从刘长春到奥运会,中国曾一度被称为“东亚病夫”。炎黄子孙不甘示弱,奋起直追,以最矫人的成绩呈现在世人面前。

2013,我将为我美好的未来而奋斗。2013,我懂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懂得中国走过的六十四年给予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希望,给予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动力,更给予我们二十一世纪的辉煌成就。

新的路程又要开始,未来中国的道路将由我们决定,我的梦是蓝色的,我要畅游于知识的海洋;我要翱翔于蔚蓝的天空,找到自由的天空;我的梦是红色的,我要用自己的双手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我要为我操劳一辈子的父母换来一段安享晚年的时光;我要用自己的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一份微小但不可抹灭的力量。

待我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之时,我必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流出辛勤的汗水,献出一份自己最大的力量!

仰望的散文9:仰望大地

文/伏鑫

爷爷走的时候,皮肤沟壑中的尘土还没有被城市的风雨完全清理。他始终无法像理解那片土地一样理解脚下的钢筋水泥,更不能低下灵魂的头颅去仰视那绵延的楼群。

爷爷是庄稼人——既能说是种庄稼的人,也能说是庄稼一般在泥土里扎根的人。年轻时他是村里的生产队长,血气方刚的他开始并不驯服于土地,但在和大地作对,在柔软的泥土上撞得头破血流时,他才慢慢看清了大地的面目——慈祥、温柔却又是不怒而威的神灵。

后来的日子是早已注定的绵长。爷爷同他的先辈一样,在大地的见证下,葳蕤了满脸苔藓又花白了满头杂草——一幅蛮荒时代就已被反复呈现过的图画。大地在爷爷的仰望中始终保持着威严的面孔,却也慢慢地被爷爷所理解。那春与秋的更迭、绿与黄的轮回、温润与肃杀的交替如此直白地写在大地的脸上,印在爷爷的心里。他没有得道者的顿悟,只是常态般的理解,一如一位剑客理解他的剑。

爷爷的根越扎越深,他的理解像水一般渗进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大地上的纹理也沿着爷爷的双脚攀升,先占领他的躯体,进而进驻他的额头——是的,他们就快融为一体了。爷爷的理解越深,越远,就越贴近大地深处亿万年的积累;大地,也回馈给他以心的丰盈与身的孤独……于是,他将那一片土地命名为家。他觉得那是一个庄稼人最大的荣耀。

可是,病魔常常会把一个人的生命轨迹完全翻转。这株苍老的植物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拔出根须,被植入远方的温室。医院里听不到一丝丝植物的呼吸,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消毒剂的气息。爷爷无所适从,便常常靠着窗户,凝望远方。楼群的缝隙间见不到任何土地的迹象,唯一能让爷爷安慰的,便是秋风中偶尔卷起的沙尘——那只是土地的影子,是土地上一些不太安分的家伙,此刻,却容纳了爷爷渴慕的眼神。

……

爷爷走了。我们带着他又回到了那片土地——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他最终又变成了一捧黄土回到了这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交融。爷爷对大地的理解也变得自然而圆满,同样,他也将被大地写进日转星移。

面对大地,爷爷选择的姿势始终是仰望——在仰望中他看清了大地的轮廓,在仰望中读懂了大地的无语。他从这里获得生命,又将生命全部交付。

仰望的散文10:仰望大地,俯瞰天空

文/性淡如菊

人生本是虚幻,有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也许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我们常常按正常的思维看人生,看世界,但有时会让我们陷入绝境。换位思考,换个角度,换个心境,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我们“行到水穷处”,不要哭泣,也不要绝望。何不静下心来,来一番小憩,体会“坐看云起时”的淡定与从容。人生之路本来就不是平坦的,它既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局促,亦有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佛曰:绝望的背后,总有一扇窗。

常常我们仰望雄鹰,仰望白云,仰望高山,仰望蓝天,仰望日月星辰;当我们看见雄鹰,不得不惊叹它的美。惊叹它金钩铁画的双足,匕首般的能撕毁一切的嘴;惊叹它健阔挺拔的胸膛,流畅健美的曲线;惊叹它锐利,晶亮,明察秋毫,一览无余的眼;惊叹它刚铁般的意志,雄霸天空的野心,傲视苍穹的豪迈;惊叹它凌空飞驰,搏击风云,震慑大地的雄姿。它或盘旋,或俯冲,或掠食。它,自由翱翔,搏击长空,尖声嘶呖,无不体现王者风范。

当我们看见白云,喜爱它的悠闲,喜爱它的自在,喜爱它的无拘无束,喜爱闲云出岫本无心的境界。当我们看见高山,特别是天下名山,劳累一天才爬上山顶。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与“五岳归来不看山”的彻悟,我们对高山又生出怎样 的敬仰——高山仰止。当我们仰望蓝天,仰望日月星辰,那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顶礼膜拜!

当我们俯视身边的,脚下的芸芸众生,我们显得那么轻蔑和漫不经心。我们自高自大,藐视一切。我们草菅人命,为所欲为。我们究竟是怎么了?我们能不能倒过来?我们能不能仰望小鸟,仰望小鱼,仰望田野,仰望河流,仰望一草一木,仰望踩在足下的沙石,仰望我们的父母。

我们习惯了这样看世界。把生养我们的父母垫在脚下,把深爱我们的草木沙石垫在脚下,把拥抱我们的大地垫在脚下。不断的奋斗,不断地积聚力量,只为那向往蓝天的梦,只为那凌空一跃。

我们向往蓝天,我们向往雄鹰,岂不知蓝天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征服高山,我们征服宇宙,岂不知宇宙就在我们的心中。是谁向往了谁?是谁征服了谁?

不如学会向身边仰望,仰望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虽然自私,但对我们却是倾尽所有。谁都会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的父母,将会又老又丑,丑得我们心生厌弃。父母行动不便了了,父母糊涂了,父母越来越不可理喻了,孩子气了。我们伤心,我们难过,我们渐渐变得不耐烦,变得心浮气躁。岂不知父母何尝不是倒着活!5岁,3岁,1岁,终归于0。我们0岁时怎样,一岁时又怎样?

不如学会仰望沙石,仰望草木。沙石铺在我们的脚下,草木养育着我们。难道它们不就像我们的父母?不就像我们身边的熟悉的、陌生的平民百姓?他们无私,他们平凡,他们朴实,他们总是把我们捧在手心里,爱得深沉;他们甘心垫在我们脚下,高高将我们托举,只为那向往蓝天的梦。

不如学会仰望河流,仰望田野,仰望小鱼,仰望小鸟。河流滋润着我们,洗涤着我们,包容着我们,给我们带来清洁,带走肮脏;田野用博大的胸怀把我们紧拥,给我们希望,原谅我们的 错误,让我们生生不息。小鱼小鸟,难道不像我们的朋友,不像我们的兄弟?谁与我们共存?谁与我们玩耍?谁说小鸟不如雄鹰,你见过像小鸟这么多的雄鹰吗。谁说小鱼不如雄鹰,你见过雄鹰在水里游吗。谁是生活的强者,大自然会告诉你。——数量庞大,才是真正的强者!

学会俯瞰蓝天,俯瞰日月星辰。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佛说宇宙,不过是一朵白云。佛说日月星辰,不过是心莲上的露珠。心胸大时天地宽,万事万物心底生。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学会俯瞰雄鹰,俯瞰白云,俯瞰高山。当我们不再仰望雄鹰,不再仰望白云,不再仰望高山,它们就在我们脚下。我们俯瞰它,它们渐渐失去神秘的色彩,露出它们的本来面目。雄鹰不过是一只鸟!白云不过是凝结在一起的小水滴!高山不过是土石堆积得多而已!

当我们以平常心,站在另一个角度俯瞰我们高不可攀的伟人,明星,名人,他们只是个普通人。李敖说:美女便秘时与常人无异。

仰望的散文11:仰望佛门

文/艳子

我们进去的时候,刚好走了几个人,此时,寺院里就无人了,除了风声,蓝天,眼前的停车场,寺庙门前都非常干净整洁。寺院不是很大,但格局感觉非常有意境,几个殿堂也并不很高大,但却不失威严肃穆,显得小巧精致而庄重。

我们看见一个正在打扫院落的僧人,穿一件普通蓝青色僧袍,中等身材,略显清瘦,面容显得安静、平和。

我们向他说明来意:“请问师傅,我们是初学佛学的,不知主持在不在?我们能不能见他一面请教请教?”

他不紧不慢,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们:“你们要找主持啊,我又不能说我就是主持。”

我们顿时有些惊慌,满是歉意:“对不起,师傅,我们不知道您就是啊。”

他说:“我就是主持。”

然后释妙济主持把我们迎进了接待宾客的大厅。我顿时觉得,正当我仰望佛门,每每总被它的庄严肃穆所震慑的时候,每每总是被佛祖们高大威武的塑像所震慑的时候,总以为,佛高高在上,俯瞰众生。

我们带来一幅寺庙的早晨朝霞摄影作品,赠与寺庙,我们描述着当时拍摄的情景,释妙济主持就这幅作品结合了佛法告诉我们:当时的情景永远不再出现了,它只是在你的脑海里,视为有,实际上是无。如果说无,那你把他记录下来,也可以视为有。同样的道理,我们所感受的痛苦,事实是你总是想着它,所以它就存在你的脑海里,就是有,始终都有。如果你把它们淡忘,尝试着淡忘了,它就没有了,就是无。世事都一样,是变化无常。无就是有,有亦是无。

释妙济主持还告诉我们:众生的印象里,主持都是身披黄色袈裟,正襟危坐,很严肃,也很遥远。其实,不是那样的,主持也是肉体凡胎,头上又没张角,与众生无异。我们聆听他对佛法与现实相结合的各种阐述,他的思想也并不闭塞,对社会种种现象都非常了解,并且融会贯通,让我们受益匪浅。他没有高高在上的威仪,亲自打扫院落,亲自做饭收拾,与其他僧人无异。

手到低处,方显境界,在高处!

即便是读了无数佛经典籍,虔诚仰望,也抵不过亲自感受一次师傅的言传身教。那种平凡中的境界,平淡中蕴藏着的无穷智慧。

有句偈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南怀瑾老先生说:当你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一切,包容一切的时候,你就不会有想不通的事,看一切人都是好人,看一切事都是好事,看一切境都是好境,你如果能经常查找自己的缺点,能不断地去掉我执,这就是修行,否则修什么呢?

仰望的散文12:仰望,雪花飘落

文/仇士鹏

喜欢用仰望的姿势,去迎接一片雪花的飘落。

那么轻,又那么迅速,从诞生、青春到衰老,所有的一切都在人的一望之中。我们的一次顿足,一次倾情,便是它们的一生——没有鼓点,没有斑斓色彩,简单、纷纷然的一生。

它们不是为我而来,但我是为它而来,带着一颗晶莹的心。

雪是最懂得生命的意义的。

它追求一种动态的绚烂,一种自由落体式的激情。你看,它如此忘情,旋转着,飞舞着,翻腾着,把喷薄的抒情在天地之间挥洒。这是对生命的过程性最美的追求啊!

我很喜欢史铁生对生命的划分——开头和结尾都已经注定,只有过程才是我们唯一可以书写的部分,也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得以存在、展现与阐释的载体。雪从来不会浪费时间,更不会辜负韶华。每一朵雪花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甚至连落脚点都想好了,所以它们都是目标明确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它清楚这短暂、无常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停止,于是它听从着大地的呼唤,接受着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引力指引,去绽放,去纷飞,去凋零。等它落到大地的时候,它已经把名字与温度留在了风中。而这场吹过一年又一年的风又将在明年继续吹彻这个人间。

雪也是最懂得生活的道理的。

大雪落下,所有的一切都被覆盖。伤痕累累的田野,不堪回首的泥泞,全都被这一场大雪消化,用它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与诠释。一年四季,冬为末。把所有枯萎的、断裂的故事发酵,埋进记忆的深处,它们将成为腐殖质,是来年的春天最好的肥料,竹笋会从其间纷纷破土而出。

就像总会有一些难以降解的垃圾能躲过夏雨的冲刷与秋风的肃杀一样,生命中总有一些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阴影,不仅让深夜都不得安宁,而且总想着翻过墙头,钻进晨曦,到新的一天兴风作浪。这时,便在心里下一场雪吧,一场酣畅淋漓、铺天盖地的雪,用最洁白的颜色为它们写下最后的结局。把它们封存在冰雪之中,压在永冻土之下,等到我们历经岁月的酷暑与风霜,拥有足够的力量去打碎它们的时候,再把它们取出来,逐一击破。或者,就让它们永远处在遗忘的地平线外,用冰雪作一道防线。我们的世界,洁净、晴朗、明亮。

想起林清玄的《煮雪》:“传说在北极的人因为天寒地冻,一开口说话就结成冰雪,对方听不见,只好回家慢慢地烤来听……遇到谈情说爱的时候,回家就要仔细酿造当时的气氛,先用情诗情词裁冰,把它切成细细的碎片,加上一点酒来煮,那么,煮出来的话便能使人微醉;倘若情浓,则不可以用炉火,要用烛火再加一杯咖啡,才不会醉得太厉害,还能维持一丝清醒;遇到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话就好办了,把结成的冰随意弃置就可以了。”雪让生活有了缓冲和选择,也让情调与诗意得到了温存与救赎。或许,它本身也是有情感的吧,充满情趣,否则,为什么会如此结白,白得发光,白得透亮?

长风卷流云,雪花还唤醒了被风吹走的童年的记忆。那一个个在滑雪场上飞翔的精灵,在飞得更快的雪球下追逐打闹。儿时的快乐就像雪花一样简单而又淳朴,没有原因,也不问意义,遵循着心灵的呼唤,把最天真烂漫的时光,镌刻成一朵雪花的模样,别在岁月的衣角上。

如今,我从一场场大雪里路过,而我的生命,也正像无数众生一般,路过着一场盛大的冬雪。

仰望的散文13:仰望大海

文/陈文念

对我来说,诗和远方就是形影不离的大海。

我在人间仙境蓬莱生活了40年,居住的房子离大海很近,终日和大海厮守,大海已经走进了我灵魂深处。

大海是我的教父,我被大海唤起,被大海激动,被大海感召,被大海滋润,被大海陶冶,被大海历练。我感悟了大海的豁达和气魄,感知了大海的风貌和品格,体味了大海的痛苦和快乐,倾听了大海的细语和狂吼……

一年365天,不论炎热的夏季,还是地冻的冬天,我几乎每一个清晨都要来到海边晨练。我热爱大海,追随大海,陪伴大海,成为心气相通的朋友。与大海朝夕相处,演变成心中的朝圣和仰望。

当一轮红日刚刚升起,一半在空中,一半在水里,此时的大海不是蓝色的,而是金色的,整个大海变成了一汪正在熔化的金水,它轻轻地闪荡着,放射着耀眼的金光。此时的天空也不是蓝色的,太阳升起处也是一片耀眼的金黄。这海中的金黄与天空的金黄连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旭日升东海的美丽画卷,这是天地间最壮丽、最激动人心的画卷。

我站在海边,久久凝视这天地间空阔的景观,那金黄渐渐变成了胸中燃起的一团火:人生当如此,要像大海一样用自己的光和热,成就人生品格和事业的辉煌。

大海是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师。春天了,大地绿了,海鸥啾啾地鸣叫着,向大海送去亲切的问候。大海抖落了冬日灰黄的外罩,换上了湛蓝湛蓝的春衣,春风轻轻地鼓荡,大海上掀起了层层的涟漪,如同仙子在轻柔地掀动着一块巨大的蓝色的绸子,美极了,亮极了。这时大海真是一位温柔无比的蓝色少女,多少人被吸引,对对情侣沐着海风在它身边徜徉,年轻的少妇领着幼儿在沙滩上散步,老人拄起拐杖蹒跚地靠近了大海,从它的身上找寻年轻美丽的感觉。清晨,我来到大海的身旁,眼睛细细地打量它妙曼的春姿,耳朵捕捉着轰轰的涛声,鼻子使劲呼吸带着醉人的海腥气的空气,什么工作的烦恼,什么恩怨纠葛,什么功名利禄,都远去了。只要在大海的身边,心中就情不自禁地溢满了欢乐,像是在涨潮。大海,是给人以美的艺术大师,是抚慰人的灵魂的高明医生。我离不开大海了。

夏日,骄阳如火,大海的容颜由蓝变绿,通体如一块巨大的翡翠覆在地表上。我猜度大海的容颜由蓝变绿的原因,是为了让人更多地感觉到一些凉意吧。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投进你的怀抱,你张开巨大的臂膀欢迎他们,把细碎的浪花打在他们身上,帮他们驱除炎热,为他们送去清凉。那一个个趴在游泳圈上的孩童笑得是多么甜啊,大海毫不吝啬地把恩惠施与人间,而又毫无索取,它有着多么宽广博大的胸怀啊。

我认为大海是善解人意的。在天气炎热的时候,水是微凉的;当天气渐凉时,却热了起来。每年我从暑气渐近的6月末下水,到9月中旬秋风渐重,这期间大海给了我多少欢乐和关爱啊。每当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时候,我就跳进大海的怀抱。我经常是蛙泳,头向水中一扎,双手各划出一个小小的圆圈,双腿同时有力地一蹬,身体便轻快地向前滑动。这时我想到了鱼儿,此时的我就是一条自由的鱼儿,是大海让我尝到自由自在的滋味,体验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在游了一段时间后,我会改为仰游。躺在水中,此时满天的彩霞,丹崖峭壁的蓬莱阁、美丽的八仙渡海口映入眼帘。稍一偏头,能看见远处的长岛和海轮。有时天空中会有飞机飞过,会有海鸥飞过,会有风筝飞过,我慢慢地蹬着双腿,轻轻地甩动臂膀,慢慢地享受着这美丽的画面,充满了幸福感。此时,我仿佛觉得双臂变成双桨,身体变成了一只独木小船,在万里碧涛中悠悠地前行。

有时大海也给我带来不快和烦恼。冬季,大海变得一片混浊,不见了蓝,没有了绿,是通体让人厌恶的深灰色。海浪翻卷着,咆哮着,挟带着泥沙,向岸边涌来,卷起的怒涛狂潮足有几丈高,波峰和浪底的差距足有三四米,狂涛巨浪扯下了堤岸上巨大的砌石,砸断了岸边的石凳,阻断了行人的去路。大海这样强暴,这样狂躁,怎不让人痛恨。后来仔细想想,那不是大海的错,那是大海对残暴专制的冬的反抗,是对肆无忌惮的风的示威。

从此,我更坚定了自己做人的原则,不为富贵折腰,不向困难低头,处事有自己的准则。大海的吼,那是大海教我做人的尊严啊。大海的豪放、大气、宽容、坚定、无私的品格已经融入到我血液和生命里。感谢大海,大海是我人生路上永远的朋友,是我的朝圣和仰望。

仰望的散文14:仰望党旗

文/文雪梅

在这个火红的日子里,我深情地仰望党旗。在灿烂的阳光下,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映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仰望党旗,我心中热血澎湃,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希望的火种。1921年前的那个茫茫黑夜,一盏明灯在上海望志路上点燃,一颗闪光的种子播进了黑色的大地。嘉兴南湖上的一只红船,浮起了即将沉没的中国,揭开了东方的黎明。从此,一个伟大的政党诞生了,您用镰刀勾勒祖国母亲的轮廓,用铁锤锻造华夏儿女的脊梁,用一支大写的笔描绘祖国江山辉煌的盛世前景。

仰望党旗,我浮想联翩,记忆的涟漪翻开历史的史册。我们难忘那些苦难的岁月。井冈山响亮的号角、延安窑洞里昏黄的油灯、长征路上沾满血迹的足印,到处都留下了您苦苦跋涉的足迹。从安源到省港,从南昌到井冈山;从遵义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城;多少次潮起潮落,血雨腥风,您力挽狂澜,一次次受挫跌倒又昂首挺立,一次次深陷凶险又绝处逢生,一次次血染征途又打马前行。多少次惊涛拍岸,多少次潮起潮落,是您,力挽狂澜、跨过道道雄关,划开东方的那一抹殷红。

曾记得,无数优秀华夏儿女为了那面鲜红的旗帜而前仆后继,赴汤蹈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着一曲曲悲壮的赞歌。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这些英雄的名字与青山常在,与共和国的血脉相连,与日月同辉。

一个伟大的声音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党啊,亲爱的党,是您用那磨得锃亮的镰刀披荆斩棘,割去了旧中国的毒瘤,高高擎起力均千重的铁锤,砸烂旧社会沉重的枷锁。您是一面真理的旗帜,指引全国人民走上了幸福之路!

曾记得,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南海的碧波上画了一个圈,我们奏响了改革的乐章,谱写着一曲改天换地的神话。西藏铺设上了璀璨的天路;绚丽的紫荆花和醉人的金莲绽放出久违的笑靥;三峡工程巍然矗立;神州九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升空令我们欢欣鼓舞……这让国人为之自豪,让世人为之惊叹!

曾记得,面对灾害和困难,您总是冲锋在前,不畏艰难,奋勇当先,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您高大的身影。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在地震中,您奔赴生死第一线,冲锋在前,您奏响了一曲以人为本,心手相连,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动人之歌,给灾区人民擎起了一片蓝天。在洪涝灾害中,你第一个冲进湍急的河流,挽救了多少生命,保护了人民多少财产。“东方之星”沉没,你第一时间站出来,精心组织搜救,让死者安息,生者坚强面对生活。

仰望党旗,耳边似乎传来激动人心的赞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仰望党旗,我庄严地举起右手,紧握右拳,向鲜红的党旗许下铮铮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仰望的散文15:对秋实的仰望

文/苏会玲

我路过一株枣树。瘦高的枣树挑着一树枣子在路旁。有个男人举着竹竿站在下面,篷,篷,篷,连着几竿子打下去,枣树叶像鸡毛似的四散飘零,枣子“卜卜”落地,青青红红。我还在心疼着枣树呢,几个孩子已奔过去,在一地翠叶之间捡拾起枣子来。大人也来捡,随手抹两下就放进嘴里咬了。初秋的阳光比夏天要懒一些,静静地照临,过路人情不自禁放慢了脚步望一眼那枣树,近处摆小摊开小店的人也在那儿站着闲看,于是,枣树下,有人打枣子,有人拾枣子,有人看人打枣子,成了一场小小的热闹。我觉得这画面很乡土。秋天的枣树快乐着一群人。

秋天是让人仰望果实的季节!

丰硕的果园离我们太远,幸而石榴和柿树把硕果挂在了离我们最近的地方,在庭前,在檐下,在道旁,在拐角处。石榴、柿子和枣子代表着一种平民化精神。挂着的才是生动的,因为它们仍在枝头生长着,仍是树的一部分,是绿叶的手足,而不是被切断了命脉摆放在摊上的果子,要么烂掉,要么被吃掉。石榴树仍在向它的每一颗硕果灌输着浆液,越来越饱满红润的石榴里,果粒因充盈着生命的活水而晶莹,它们向着成熟更成熟的境界努力地靠近。一只挂在枝头被阳光照耀的红石榴让人充满了幻觉。

柿子比石榴迟熟,还青涩着呢,它是直到霜叶红透还不落的果子。我见过冰天雪地里孤零零地挂在秃枝上的一只红柿子,像张冻得通红犹自在笑的脸,头上一片灰蒙蒙的天,四周一片灰扑扑的房子,公交车粗声粗气地走,把下过雪的路面轧出污黑的辙印来,枯树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只红柿子,太突兀。因突兀我感到滑稽,感到惊异;因惊异我肃然了。柿果通常挂得高,一把火烧过秋天。

路经荷塘的时候,远远地望见一张大大的黄叶,啊,秋天的旗帜挂出来了!便知道,残荷的境界在望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眼下我只关心一池的莲蓬谁来收?明媚了一个夏季的莲修成了正果,一支支褐色的莲蓬纷纷举着,青青的莲子就含在其中啊,只等那采莲的桨划过来了,只等那采莲的手探过来了!“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这等妙事只会叫人联想到头扎蓝印花布巾的江南水乡女子,那一番低眉宛转的动人情态。而这塘中的莲蓬会落得如秋蓬般飘零的结局吗?我怎知!很想得到一把它的青莲,但岸上的手是够不着的,自夏至秋,从花朵到子实,莲荷始终让人隔水相望。

还有埋在淤泥中的秋藕,充满着甘甜的淀粉,饱满丰硕,在最低处打造着秋天。

这最低处的藕,实在仍需仰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