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散文

请欣赏手机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手机的散文1:四月

文/花开半夏

最近打开手机翻到的都是悼念四川木里森林火灾牺牲的英雄“魂归故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也是一名军属的缘故,每次打开这些新闻、视频,因为心里会不自主的为那些素不相识的人难过,也不想以这样一种方去认识他们。

他们都还太年轻,我想任谁都接受不了他们已经离开的事实。视频里那些悲伤的画面常常使我泪流满面。我,一个陌生人都难过成这样,不能想象他们的亲人会是怎样?他们是谁的子?谁的夫?又是谁的父?那些人又该怎样去承受这些痛?

常常在各种场所看到“军人优先”的字样,很少见他们去使用那种优待政策,他们在没有紧急情况下也会和普通人一样排队。可是在天灾人祸面前,他们却“优先”了,他们用单薄却坚强的身体筑起了安全墙,守着人民的安全。正应了那句话:这世界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这些天突然有些理解老公的不易,其实当他选择那身橄榄绿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生不能再柔弱,将面对是着聚少离多的日子。渐渐地收起了少女的羞涩,承担起了生活中的各种苦涩。

只是希望那些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山河平安。来生,他们也安好。

手机的散文2:书语

文/墨林

在突然的某一天,手机掉进了厕所。平常习惯地用手机看书,聊天的我顿时觉得无所适从,心里面空落落的,好像缺失了点儿什么……

百无聊赖的时候,翻动那久违了的书,那堆被丢弃在角落的貌似已经被我遗忘的书。静静地堆砌在那里,悄悄地等待着主人的重新想起;默默地,毫无怨言的呆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任凭灰尘蒙上了阴影,却依旧执着地等待着主人的归期。轻轻地拭去岁月沉淀的尘埃……翻开泛黄的扉页,抚平卷曲的褶皱……在夏日午后,绿杨荫柳下享受片刻的清凉,倾听蝉的啼唱,为宁静的午后增添一丝欢闹。没有平时手机随身的忽然震动,没有手机千篇一律的背景,没有机械似的翻页……一切都是随心之所至,自然而然的,一切、所有流泻,汇编成夏日午后的呢哝小调。

难得此番光景,清净而又惬意,抚平了夏日炎炎的浮躁。就此,捧着一杯清茶,慵懒地蜷缩进老旧的藤椅,在古老的茶香蔓延笼罩,好似……一种佛地心境,就此坐化。一树、一椅、一书、一杯茗,陷入淡淡的书香之中,溺在茗的芬芳之中,在“菩提树”下如释迦牟尼潜心的修行,修身,修心,随意的不经意的慢慢地看着自己沉迷……

很久没有过看书的享受了,如果不是手机的意外事故。也许,时至今日我也不会感受到看书是的惬意宁静,不会感受到那短短的几页纸所记录的精彩的人生故事,或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琐碎;也许,我还会像以前一样,整天的拿着手机,手指熟练地在键盘上飞舞,沉溺于虚幻的网络小说之中难以自拔……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在遗忘,忘记了曾经的古老的美好与享受,追逐于日新月异的科技,沉浮于飞速发展的快餐时代,享受着越来越先进的设备所带来的方便、快捷。然而,就在我们不断地追逐的过程中,忘记了传承我们的古老的文化底蕴,盲目于五彩斑斓的各种文化……于是,清晰地看着自己迷失了方向……

不久又重新买了手机,看着功能更加齐全完备的新手机,我仿佛又迷惑了。也许会回到从前的日子,跟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但是,也会随时地翻开那些一摞摞书籍。观书,观心,在现代与古老的交织中,融汇现代科技与传统书籍,在淡淡的书香之中释然书语,品味一个个故事,品读人生!

手机的散文3:又闻槐花香

文/刘春荣

黎明,被手机微信接连发出“嘟嘟”的清脆响声喊醒,原来是好友夏发给我的清晨第一声问候。夏说:“她昨天中午去摘槐花了,下午在家收拾槐花,蒸槐花麦饭,很香,很好吃……”读着夏的微信,看着她发的自己做的槐花麦饭图片,我不觉两眼一热,似乎又闻到了那一阵阵袭来的槐花馥郁芳香。

儿时,我家厦房后有一棵大槐树,每到春天这个时节,那颗槐树上就好像落了一树的白蝴蝶,微风吹过,挂在槐树枝头的一串串雪白雪白的槐花在空中摇曳,好似身披蝉翼的仙女在空中翩翩起舞,咋样看都看不够,好看的很。

我的童年那是一个物质非常贫乏的年代,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到了槐花盛开的时节,每天早上上学时我就从房檐下捞出一根竹竿,搬个凳子,站在凳子上,翘起脚尖,摇摇晃晃的举起竹竿,瞄准槐花的花柄,猛地一戳,在用力的一扭夹竿,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夹竿降低,用手从夹竿嘴里把槐花卸下,就这样夹几串槐花,提在手上先用力吮吸一下花香,然后捋下槐花,装进夹袄兜里,两个袄兜被槐花憋得就像女人圆乎乎的胖手背。走在上学的路上一边哼唱着老师刚刚教会的陕北民歌《山丹开花红艳艳》,一边把槐花往嘴里塞着咀嚼着,惬意的很。走进教室,从女同学面前走过,那槐花散发出的甜美芳香味逗惹得女同学们也跟着“吸溜吸溜”的吮吸花香。槐花既填饱了我饥肠辘辘的肚子,又招惹了女同学对我的另眼相看。

每到槐花开放的时候,母亲都要为我们做几顿槐花麦饭让我们吃,尽管那槐花麦饭的作料不像今天做槐花麦饭那样高级,尽管那麦饭的作料不是黑麦面,就是苞谷面,亦或是红薯面,更有甚者也许是苞谷粑粑子或者是豆皮子,但那槐花麦饭经常随着稀溜溜的苞谷糁子汤一起吃。尽管如此,可只要吃一顿这样的饭,坐在教室里上三四节课时心里都不发慌。槐花麦饭耐实,经饿。记得有一天吃午饭时,母亲说:“老二,你下午不做别的啥,给咱夹一些槐花,明早上做槐花麦饭。”那天下午我搬凳子挪梯子夹了一大竹笼子槐花,母亲牛头岭上全红薯窝子回来时还拔了一大把小蒜。翌日早上,母亲给我们做了一顿红薯面槐花麦饭,因为缺油,那槐花麦饭不零散,都是桃核和核桃大小的疙瘩,尽管如此,但吃的非常的香甜。一则是吃自己第一次的劳动果实,二则是母亲用油把辣面子和小蒜、香菜一起炒,再加上用我家自己酿的柿子香醋合成的水水,那水水一浇槐花麦饭,立马就散发出扑鼻的香味,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好醉人的。

时光不老,岁月常新。而今四十多年过去了,母亲也已过世多年,但回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回想起那落满一树的白蝴蝶的老槐树,回想起弥散着槐花芳香的小院子,回想起女同学们向我投来的青睐目光,我内心五味陈杂,从心底里油然升起一种复杂的情怀:由衷地说一声:“感谢你,我家厦房后的老槐树,是你帮我度过了那个年代!”

手机的散文4:充电时代

文/寇俊杰

亲戚来我家小住,手机没电了,就拿出充电器充电,可找来找去,竟没找到一个空闲的插座,只好让我帮忙。我看看也是,就从插座上拔下剃须刀,找来一个多功能插座,再把剃须刀和他的手机重新插到多功能插座上。

亲戚笑着说:“该换新房子了。”我不以为然:“不就是少个插座吗?”亲戚说:“你不知道,我儿子结婚买房,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就是看看屋子里有多少‘带眼的’。”“我听说过戴眼镜的,还没听说过‘带眼的’——啥是‘带眼的’?”“就是看屋子里安装的电线够不够粗,插座够不够多。插座不都是有窟窿眼吗?”“为啥?”我还是不解。“就因为现在要用电、要充电的东西太多了。你看。”他扳着指头说,“有电磁炉、电饭煲、微波炉、冰箱、饮水机、空调、电视、电脑等,还有不常用的搅拌机、电吹风等,十个手指也数不过来啊!”

我住的房子到现在也就十年时间,刚搬来时,高兴之情真是难以言表,宽敞漂亮自不必说,单是没有了乱七八糟的电线就让人心情愉快不少。房间安的是暗线,每个房间都至少有两个插座,而且位置设计得也很讲究,各种电器都有属于自己的“家”。想想原来的房子就一个开关一个灯,后来,买电视装一个插座,买洗衣机装一个插座。等到女儿上学,要用台灯,还得装一个插座,这样时间长了,屋里的电线东拉西扯,和蜘蛛网差不多。

听父母说过,他们结婚时新中国刚成立,被子卷儿放到一块儿就算结了婚,上世纪六十年代叔婶结婚是看家里有多少“带腿的”(有多少家具),上世纪八十年代哥嫂结婚是看家里有多少“会转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新世纪我结婚时家用电器已大行其道,现在结婚是看家里有多少“带眼的”,而这巨大的变化,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啊!

几十年只是历史沧海中的一瞬,但这短短的几十年,应了一个成语——瞬息万变,这一瞬间的变化,超过了以往的千万年。相信我们的未来也会像充了电一样,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手机的散文5:老师“微信控”

文/王淇颖

“叮咚”,手机响了一下。我连忙点开一看,原来又是她发微信了。

她就是教我们语文的苏老师,五十岁左右,中等身材,一头齐耳短发干净利落,戴着一副细框眼镜,睿智和犀利的目光经常从镜片中透过。

在给我们上课之余,苏老师是一个十足的“微信控”,每天都要发上几条到十几条的消息,但她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时常晒各种人生哲理和心灵鸡汤,晒自己的“撒娇”和“萌”,晒美食等,而经常秀的是她的日常生活、读书看报、旅行经历等,内容丰富多彩。

闲暇时,苏老师喜欢摆弄花草,微信中不时出现它们的倩影:清幽的翠竹,茂盛的兰草,不知名的小花,一切都井然和谐。她会为盛放的水仙送上“仙风道骨今谁有?淡扫蛾眉篸一枝”的称赞;也会用几天的时间去等待和拍摄昙花绚烂而短暂的开放全过程。

苏老师曾说过:“我们不可以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决定它的宽度与广度。”她每看到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总会及时分享到朋友圈。她所写的感受精彩极了,一段段文字或激昂或深沉,一针见血地道出文中最感人的地方。她会为迟子建精心雕琢的文字赞叹不已:独特巧妙的描写、出神入化的比喻,让一个个文字鲜活起来;她还会感慨拿破仑用人的失误,让帝王梦功亏一篑,为他悲惨的命运留下一声悲叹;她同样也会对中华经典百读不厌,细细咀嚼着《西游记》中的一处处细节,回味无穷。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从塞外山川的秀美景色到曲阜孔庙的浓郁文化,从江南水乡的古典意韵到宝岛台湾的热带风情,苏老师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视角独特的照片记录了每一处精彩,优美的文字更是锦上添花,当地的独特景致、历史传说还有逸闻趣事,都第一时间在朋友圈分享出来,让但凡是看过的人都想亲自去一次。

苏老师的微信把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珍惜和热爱,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在,每天期待着苏老师的微信,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不知不觉中,我也会放慢脚步,用心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着把心中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我的“微信控”老师,一位充满正能量的老师。

手机的散文6:妈妈的手机

文/陶少雄

妈妈的手机放在我兜里已经3年了,这是她留下的最宝贵的唯一的遗物,一部大个字的老年手机,听说要值几十块钱,这也是我经常拿它教育晚辈的一个话题,同时也是鞭策我为官要清廉的一个活例子。

妈妈,儿子今天要先给您说声对不起,原计划今年春节要回家过年的,可事不随人愿,政委给抽调走了,我又要战备值班,在节前给首长们的短信中我写到:连续两年值战备,首长关怀难忘记,遥祭祖辈存歉意,职责使命要忠于。从文字上看,是对党对军队对首长的忠于,其内心讲,也是对逝去的老辈子们的一种歉意,一种不安,一种内疚,特别是对妈妈您的一种怀念。

今天中午午饭时,我在手机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个伊拉克的孩子没有妈妈,她在大地上画了一个妈妈的人像,自己小心翼翼地脱掉身上的外衣,躺在妈妈怀里睡着了。我看了好感动好伤心,联想到自己也是没有妈妈的孩子了,泪水不断地往下流。

妈妈,明天就是您的祭日了,我打算像去年一样,一大早去观音岩给您烧点香纸,把我怀念您的这封信一并烧给你。

妈妈,您在那里的伴又多了一个,上个月28号,幺姑也走了,现在您那边的亲人又多了,有爷爷奶奶,有外公外婆,有姑爷幺姑他们了,应该说你们又有好大一家人了,特别是您最喜欢的女儿小梅,您应该见到了吧!她在那边也应该懂事了吧!算起来也快50岁了,您在世的时候她没照顾到您,只是经常听您说没女儿命苦的话,到那边了,她该好好孝顺您老人家了对吧!

妈妈,儿子越写心里越痛,眼泪模糊了视线。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在我身上已经印证了这一点。但您的崇高品德,您的勤俭持家、不怕艰苦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我很欣慰的告诉您,您的曾孙女陶伊淇已经诞生了,她长得很乖、很听话、很健康,请妈妈在天之灵保佑她吧!

手机的散文7:微信小天地

文/沈博森

自从买了智能手机,注册了微信,于是朋友就多了起来。微信不同于QQ,QQ里有很多不认识的朋友,而微信大多是自己熟悉的朋友。

在微信里可以看到多年老同学的喜好,可以看到生动有趣的视频,可以看到富有哲理的语言故事,可以看到业界的精华章节,还可以看到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接触到的领域。这些都可以解忧减压,让心胸开阔,烦恼皆无。

在微信里,忙碌的人们利用业余时间尝试着创业,想要通过微信小天地有大作为。过年过节,可以通过微信向亲朋好友发送问候的图片,便于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微信无国界,甚至海外的亲戚都可以随时交流彼此的困惑。即便是在天涯海角都可以很方便地取得联系,真可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手机的散文8:旧物与怀念

文/羽马

我在黑暗里说那是旧手机的声音,它没电了,没人管它。三天前还在用这只手机,声音从这里出去,声音从这里进来,细微的芒草一般的、习惯性忽略的事务,细微的尘屑一般的、习惯性消耗的光阴,微弱电流的磨损,手机坏过一次,修以后又响了大半年,它现在只是旧了,象一件过时衣服,被淘汰掉,又象提前退休的职员。诺干年前做闹钟的还有一只BB机,也是退役下来,我靠在床上想,那只BB机到哪里去了,搬了家就没看到它,在千百个失去秩序的物件当中不再显现,BB机做闹钟的时候,光阴在它们身体里歌唱。

旧东西一样一样从我们手边滑走。

过年我带女儿去看老房子,女儿说那是我们以前的旧家,我们一起站在胡同口,以前我们住在最里面的单元,那里装着女儿最初的童年。胡同里没有人进出,破旧的胡同,破旧的房子,现在它只是世界一个清冷的角落。妈妈告诉我二楼的太婆已经不在了,胖胖的太婆一脸老人的暖笑,她上楼缓慢,既便一级台阶,可能是永远迈不过去的障碍。我们的阳台,现在是别人家的阳台,还是老样子,窗子也是老样子,仿佛我们还能够回来,还能够把从前的生活过一遍。我对女儿说以前我们上班,你就站在窗子口看着跟我们再见。那时候女儿一点点大,她两手扒着窗栅栏,看我们从胡同口走开,她还不会说很多的话,大了一点,她站在楼道往下看,或者在阳台的洞洞里喊:早点回来啊!

光阴都到哪里去了?

我牵着女儿走在热闹的大街,女儿突然问:到我老了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周围行人来往,车马如流,喧腾嘈沓,刹然间万物如此的恍惚,我说:那时候我们就没有了。那时候这条街,此时上下满挂的五色招牌,一顺的商铺,亮壳的铁车,都没有了。

家里有一个装扣子的油墨盒,儿时我曾经靠它打发下午漫长的时间,一粒粒扣子应对着多样的想象,在我儿时的指尖欢闹。当我长大,扣子还原为扣子,盒子是那么陈旧。铁皮圆盒黑黑的,盒边的繁体字用机器冲压出来,它与我的外公有关,如果它还在,即是妈妈从千里外的家乡带出来的唯一物品。我从没见过外公,妈妈的故事里他第一次外出,乘船时淋雨,从此落病,留在江阴县城做了印刷厂的会计。油墨盒子悄悄地从我的视线里消失,我们家只有它可以让妈妈想起她早逝的父亲,它也是我与外公之间唯一的纽扣。怀念散落,一粒粒无影无踪。

老的物件没有用处,可它是我们生命的容器,把平凡的光阴装在里面,让回忆归位落脚,当我们一件件把它们扔掉,其实我们也在把自己扔掉。

旧手机没电了,它在抽屉里,白天我们听不到它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它轻轻地叫一声,妻子不认识它的声音了,我感到手机被遗弃的心酸,那一声是它在向我们请求,我明天会把它的电充满,但是我取走了它的通讯卡,就好象取走了它的记忆和灵魂。

手机的散文9:清辉永悬

文/清风旷野同行

游泳归来的路上,手机不断传来祝福的短信。我下意识举头:一轮圆月正高悬头顶。也许连日高温,今年的月亮显得特别圆、特别亮,一轮清辉,格外清朗,格外透彻,四处流淌。我感恩朋友,感恩每一份惦记和牵挂。心中也莫明浮起朱自清先生一轮如水的描述。

天涯共此时。不仅是我,所有的朋友,天下人,此刻都感受到这月光如水似瀑。是的,清辉甚至让城市璀灿的灯火显得暗淡无奇。

一轮圆盘,一地清辉,何以让我们衷爱如此,心境又爽朗如此?甚至超越了白昼,仅仅因为是中秋,仅仅因为它此刻圆了天下人共同的心愿?

我爱秋月,更爱它清辉的昭示和暗含的哲理。遥想一年四季,月走阴晴圆缺,周而复始,恍如人生,始终在明朗、混沌和疑惑中穿梭徘徊。我们有一芽如钩的时候,也有半面圆缺的时刻,既有黑暗不见天日的困惑,也有豁然开朗,满面春风的喜悦。人生最大的收获,不在春光明媚的白昼,因为那时,太阳给我们力量,我们能看清周围的一切,我们可以洞晓纷扰的事物。人生最大挑战一如走进暗夜,黑夜蒙住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困顿和绝望。而这时,我们渴望月亮,渴望月光从地平线慢慢涌来,托起黑夜里迷失的心灵。

是的,哪怕只是一点点,让我们看见周围,看清前方,我们就倍感欣慰。或许就是这一点点光亮,让我们没有走进泥潭沼泽亦或湍流。感谢月光,让我一点点明白,在黑暗中将世界一点点呈现,免得因过急过快而失去承受的能力。

黑夜漫长,阴霾层叠,但月亮在柳梢下悄悄升起。

当月亮伴随我一同成熟,才真正将最美的世界呈现于今晚。它知道,我已走过了不解和困惑,我再不会因暗夜而惊恐不安,我已学会了辨别,学会判断,不再用光明粉饰黑暗,也不会用黑暗拒绝光明。它告诉我,即便是最黑暗的时候,人也有最美好的光景,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且,这绝非是顺境带来的结果,恰恰是绝望里追求的最大收成。

那么多的月夜,总是半隐半含,那么多的话语,只有这一刻,才阐释得如此透澈和完美。

月亮渐渐升起,让所有目光高举,谁与它争辉?它遥挂苍穹,依旧无言,但却胜过千言万语,让所有的心悸动和想往,谁还梗梗于曾经的不幸?

我知道,过了今夜,黑暗将渐次覆盖我的世界,但那又何妨!让心中的那轮明亮高悬,让那样的清辉穿越时空,在坚持中等待,在暗夜中前行,美丽的时刻终将再次来临。

而在没有光亮的时间,何妨将这一刻铭记,在有风雨的夜晚时时想起?

将回复系在月光之上,让它慢慢飘向我的思念……

手机的散文10:爱的延续

文/孙玉红

清晨,我打开手机,看到手机屏幕上写着:快到母亲节了,送给妈妈一份礼物。一首《拉着妈妈的手》映入我眼帘,点开后,刘和刚那舒缓的歌声让我几乎流下泪来。

日子过得匆匆,我的心思好似都用在了孩子和工作上。早晨一睁开眼,就想着要为孩子准备什么早餐。开车上班的路上,考虑的是怎么做好一天的工作。如果不是手机的提醒,我恐怕就要在这匆匆中把这个重要节日给忙忘了。

人到中年,好像从骨子里就有了一种对父母情感上的理解,当然还有那一份成熟的依赖。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高兴事,我会和父母说一说,让他们也能分享我的快乐。遇到了烦心事,我虽不在他们面前说,却总要回娘家坐一坐,和母亲聊聊天。哪怕母亲并不能帮我解决难题,只要呆在母亲身边,我似乎就能感受到来自母亲的无声安慰。

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就是我有两位好母亲,一个是智慧豁达的亲生母亲,还有一位是开朗热情的婆婆。这两位母亲都心灵手巧,是裁剪的好手。记得我儿子小的时候,婆婆给他做了一件带兜兜的棉裤。婆婆做的兜兜有些大,婆婆说:“兜兜做的大些,暖和。”放寒假了,我回到娘家,母亲看了棉裤说:“这棉裤做得好合适,就是兜兜太大了,男孩子前胸不能热。”母亲说着就拿剪子三下五除二地拆棉裤,重新做了个小兜兜。假期结束后的一天,婆婆抱着我儿子好一阵亲热,突然发现棉裤变了个样,惊讶地说:“呀!这怎么行,兜兜小了,孩子会着凉!”话音刚落,婆婆就飞针走线,重新缝好了大兜兜。看着儿子穿着改好的棉裤满地跑,我笑了。一件小小的棉裤,修来改去,缝进的全都是爱。

时间悄悄从指缝溜走,儿子转眼间长成了大小伙子。当我与儿子说起这件往事时,儿子笑着说:“姥姥和奶奶都疼我。”我摸着儿子的头,说了声“臭小子”,我们两个都开心地笑了。

一天,母亲专门坐车来看我婆婆。我下班回来,一进家门就看见两个人正在给我做棉被。婆婆站在地上缝被子的一条边,母亲则坐在被子的另一端。两个人边聊天边缝被子,聊两个人年轻时怎么给孩子做鞋子、做衣服,怎么帮别人裁剪挣点钱贴补家用。听着听着,我笑了,走进屋去同他们俩讲起了那个棉裤兜兜的故事。两位母亲哈哈大笑起来,笑得是那样开怀。

母爱无私,散落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沿着生命的河顺延而下,将五月的天空染亮,让孝悌之树散发出了康乃馨的芳香。

手机的散文11:手机风波

文/温迎春

周末和妹妹去逛商场,准备回家时一摸口袋:糟糕,手机不见了。

我清楚记得,刚才试衣服的时候,手机顺手放在试衣间的沙发上,一定走的时候忘了拿。

“我没看见你手机。”

导购是个十七八岁的女孩,看样子像是刚从学校毕业,我问她的时候,她的脸有些发红,说话声音很小,眼神左右躲闪。我断定手机是她捡到后藏了起来。要想拿回手机,必须要改变策略。施以小恩小惠。

“小妹妹,捡到了就还给我们吧,给你三百块钱,你权当是做好人好事。”当然,我心里早算过一笔账,花五千多买的手机,用了不到一个月,三百块钱能要回来,不多。

“我没见,真的没看见,刚才有顾客进来。”

“你要是真没拿,我可要在你店里找了。”见她不吃这一套,我改变策略,想吓唬吓唬她。

“你找吧。”她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你就把手机还给我吧,我给你三百块钱,你要是还不给,那我就找你们主管。”

“我没看见手机。”她还是打死不松口。

妹妹生气地说,报警吧,即使要不回手机,也要叫警察来吓吓导购。我不同意她的想法,警察来了也没办法,又没有直接的证据,导购要是还死不承认,警察能奈她如何?要想拿回手机,突破口还在导购。从她的眼神里我能感觉到,那个女孩本性不坏。她年龄那么小,何必要给她的心里留下一段阴影呢?我想再和她谈谈。实在要不回来就算了。

再次对导购女孩说:“看你是个善良的女孩,这么小就出来打工也不容易,我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她在外地上学,我手机里面有很多女儿的照片。你要是真捡到了还给我,我说话算数,给你钱,要是没捡到,可能我真的误会你了,对不起小妹妹!再见!”

“等等”,女孩慢吞吞地说:“我给你拿手机。”看得出来,和我一样,她的内心也经受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

接过失而复得的手机,我从钱包拿出三百块钱递给她,她低下头推开我的手。尽管出现了一段小插曲,我依然觉得她是个不错的女孩。

手机的散文12:殷红的晚霞

文/唐天马

“好,有什么好?”吴家德掏出手机,送给吴家静,“你看,刚刚拿到的手机,人家就把短信打上来了。”

吴家静翻开短信一看,只见上边写的是:“西南州就是好,缩小差别随风飘:小学进门要弯腰,桌子板凳一样高;人畜饮水十里挑,洗脸洗脚一盆瓢;主人生活180,公仆小费350;四世同堂挤一屋,单身汉子住别墅。”

吴家静一下睁大了眼睛,望着怒不可遏的哥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把它删了!”吴家德说。

“嗯!”吴家静慌忙把短信删掉,才把手机还给吴家德。

大家沉默了一会,吴夫人才说:“家德,走,出去,我跟你谈谈。”

母子俩走出宾馆,走在宾馆花草溢香的小路上。吴夫人看着焦躁不安的儿子,心里微微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不安。她想,家德他也许真的太年轻了;可以想象得出,在西南州,像家德这样的年轻领导,当正职,他不可能,当当副职,他什么都干不了。如果说,这种焦躁的心理不能及时平静下来的话,那他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也许要比他父辈还要多得多。因此,儿子目前不需要去干什么大事,只需要能平静下来,慢慢地适应现实的环境,才可能不断地成熟起来,要知道,没有哪个年轻干部是在自己的标新立异中成长起来的。

“妈妈。”吴家德说:“我觉得我真的难以适应现在的工作。”

“你能否适应目前的工作,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吴夫人说:“孩子,你能答应我一个起码的要求吗?”

“我能。”吴家德说。

“你现在别去忙什么宏伟目标。”吴夫人说:“你先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一年。一年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再跟我谈,你做得到吗?妈妈希望你做到。”

“我会尽力去做,妈妈。”望着母亲担心但却诚恳的样子,吴家德好像平静了许多。他忽然觉得,30多岁的自己,应该有一点韧性了,他不应该让年老的母亲担心。但想到一年,他得“心平气和”地去适应眼前的生活,又觉得十分的漫长。他没有再说话,他真的想对母亲说:妈妈,您和爸爸在这里干了几十年,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我从内心里面敬佩您们!

母子俩望着远方,只见晚霞已经渐渐地从天空中铺洒下来,染红了连绵起伏的群山……

手机的散文13:吃刨汤

文/宗晴

大清早,贵叔还没起床,手机响了:“喂,贵哥,今天到我家吃午饭。”

电话是东明打来的。贵叔在乡下的时候和东明是邻居,如今贵叔的儿子在镇上买了房,搬上街好几年了。

贵叔问:“啥好事?”

东明说:“我家杀了年猪,请你们回来吃刨汤。”

贵叔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乡下人喂的年猪,基本不喂饲料,口感很好。东明专门打电话给他,说明把他这个老邻居放在心里。

半上午,烟雾散去,太阳露出笑脸,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贵叔提了箱牛奶,高高兴兴地向乡下走。

像办喜事似的,东明家的院坝里摆满了桌椅。人们接踵而至,东明满脸堆笑,忙着递烟端茶。贵叔递上牛奶,东明笑着埋怨:“哪个喊你去破费哟?随便回来耍嘛。”

贵叔说:“老伙计,你能干哈,快七十岁了,还种这么多庄稼,喂这么多肥猪。我搬到街上去了,平时买点肉,一点都不香!”

“那肯定不好吃。”东明笑哈哈地说,“我这猪,全是用包谷和红苕喂肥的哟。莫客气,多吃点。”

贵叔和几个老熟人坐一桌。很快,菜端上来,有毛血旺,萝卜炖排骨,炒猪肝,炒瘦肉,回锅肉等等,还有鸡鸭鱼,丰富得很,桌上都没地方放了。

东明捧出两个酒坛,喜滋滋地介绍,自己烤的米酒,广柑加冰糖泡的,不打脑壳。

有人啧啧道:“我的天,你安了心的呀,硬是要把我们一个个醉趴下不成!”

几杯酒下肚,人们的话多起来,家事,国事,天下事,畅所欲言,说得最多的还是农事,明年的庄稼怎么种,喂多少肥猪,行情如何……

贵叔羡慕地望着大家,很少发言,他想,要是自己还在老家,必然也会像以前那样,喂几头肥猪,趁农闲的时候宰了,请左邻右舍一起聚聚,联络一下感情,共同分享喜悦。

正胡思乱想时,东明端着酒杯来到他面前,硬要给贵叔满上。贵叔用手挡住杯子,谦虚道:“喝得差不多了。”

东明说:“啥意思?嫌这酒不好喝?”

贵叔只得饮下一杯:“老伙计,谢谢了,你辛辛苦苦喂出来的,我……”

东明眼睛一瞪:“你说啥?请大家评评理,该不该奖励酒?”

满桌人齐声附和,贵哥这话说包了,必须奖励酒!

跟着,桌上的人依次向贵叔敬酒,这个说,明天到我家吃刨汤,那个说,后天我家杀年猪,来吃刨汤。

桌上的人都真心实意地向贵叔发出邀请。贵叔面露难色,又不好拒绝,只好应承下来。乡下人厚道,盛情难却呀!

后来,贵叔和家人商量好,托人去乡下,花两千多元买了一头土猪,宰杀后,专门办了几桌,要请乡亲们吃刨汤。

那天,贵叔一早就跑回乡下,挨家挨户地敲门,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大家都拒绝了。贵叔跑了整整一上午,没请到几个人。他问东明怎么回事,东明吞吞吐吐地说:“人家有难处。”

“啥难处?我可是专门买的土猪,想回请大家呢。”

东明狠狠蹬了一眼:“大家都在乎的是一份老交情,自家有什么就吃什么喝什么,你去花钱买猪肉,这叫吃什么刨汤啊!”

手机的散文14:纸上微博

文/疏泽民

有人拿着手机问我,你有微博吗,关注一下。我笑说,有啊,不过是在纸上的,关注不了。

早过了求关注的年龄,对时髦的东西已不再感兴趣。上班看领导蛮横傲慢的脸,下班演奏锅碗瓢盆,日子过得琐屑而疲惫。在梦想与现实边缘行走,透过尘事纷扰的迷惘,不经意间总会有一些东西触动自己的内心,平静的心湖上荡起阵阵涟漪。我把这些稍纵即逝的涟漪写下来,记在纸上。虽只有寥寥几十字,但日积月累,就写满了厚厚的一本,一篇篇,一页页,都见证了我的思想变化和心路历程。

电子信息时代,人们热衷于在QQ上吐槽,在论坛上灌水,在微博、微信上晒幸福,而我却喜欢用纸和笔去记录生活,书写纸上微博。晚上临睡前,我总是习惯于清理当天的行囊,将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记在日记上。我要通过文字去寻找真实的自己,探索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纸上微博记得多了,我的眼界逐渐开阔,内心也日渐明亮。“良田万顷,日食一升;豪宅万间,夜眠五尺”。人为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并不多,那些名,那些利,都是人生的副产品。能健康自由地行走,就是人生最大的福祉,其余的,都是它衍生的利息。本金不存,何谈利息呢?

纸上微博,是我内心的一种行走。有它做伴,我的人生旅途不再孤单,我的生命之舟也不会迷失方向。

手机的散文15:放下手机拿起书

文/宋沅沅

不知什么时候,我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手机控”:忙工作的时候,神经质地拿起手机看一会儿;休闲的时候,一头扎进微信朋友圈;就算困得受不了,也不忘挣扎着把手机放在枕头边上,在屏幕那微弱的亮光下安然入梦……

我的生活,完完全全被手机“捆绑”了。

终于有一天,手机“罢工”了,我把它送去修理,维修师傅说需要大修,第二天才能来取。我走在街上,怅然若失。回想被手机“控制”日子,禁不住感慨万千。以前,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语,我便翻开字典仔细查阅,如今,第一闪念便是打开手机上百度;以前,茶余饭后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读书读报,在泛着油墨香气的氛围里体会无尽的乐趣,如今,浏览手机网页取代了读书,这巴掌大的屏幕充斥了我的阅读空间……

路过一家书店,我便走了进去。书架上,满满的都是畅销书籍,角落里,还有整齐的报刊供读者阅览。我随手翻开一本,摸惯了手机屏幕的手,拿起书报还真有点不适应。久违了的书页与手掌的摩擦感如同电流般倏地传入我的心房,这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促使着我开始了阅读。书店静静的,纸页的沙沙声掀动着阵阵书香迎面扑来。为读者提供方便的长条座椅上,随处可见阅读者沉静的神情。我从国际局势到城市新闻,从世界风云到街头巷尾,一张报纸囊括了全球的大事小情,也牢牢抓住了我的心。再读一则清新的美文,看一篇富有哲理的故事,内心的浮躁一扫而光,心灵所享受的是文字带来的清爽与惬意。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离开之前,我购买了几本喜欢的书籍,带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回到家里,我把书分给正在看手机的老公、玩电脑的老爸以及着迷电视的儿子。虽然他们都有些不情愿,但很快就都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嘈杂的家瞬间安静下来。老妈从厨房里探出头来,说今天怎么这么清静。我指着认真看书的三位笑了笑。老妈一直是读书看报的倡导者,每天坚持读报一小时,看到精彩之处还做笔记。老妈说,读书不是三分钟热度,要坚持下去,在书香的浸染下,整个人会越来越知性,越来越幸福。我猛然发现,这世上最美的动作,就是手捧书本、在书香萦绕中阅读!

放下手机拿起书。这并不是要摒弃现代化的高科技产品,而是远离不健康的生活。回归书本,放松心情,这才是我们要的生活;在浓郁的书香中,日益浮躁的心绪得到平静,忙碌疲惫的心灵得到滋养,这才是健康的人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