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文章

请欣赏麦田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麦田文章1:走进麦田

文/刘奔海

每到春天,心中总向往着青青的麦田。我觉得在麦田里最能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在北方,麦苗应该是最早感知到春天的讯息的。二月刚过,那大片大片浅浅淡淡的黄绿色麦田便一天天地转变着颜色,黄色一天天退去,绿色一天天加深。过不了几天你再看,原来一垄垄一行行的麦苗已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那碧青的绿色已完全遮盖住大地的颜色,青得逼你的眼!你想一想,漫长的冬日里,北方的原野千里霜冻、万木肃杀,唯有大片大片的麦田还裸露着淡淡的绿色,那一株株纤细的麦苗身子紧贴着冰封的大地,默默地在凄寒中期盼着来年春天的到来。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可以想象,它们该是多么的欣喜啊。

初春的麦田,是农家孩子们的乐园,那些脱去了臃肿的棉衣棉裤的童男童女们,三五成群地提个小篮小筐采挖野菜,一会儿便扔下篮筐追逐嬉戏、跳跃撒欢。这个时候的麦苗是不怕踩踏的,孩子们尽可在麦田里奔跑,累了便可随意躺倒在松软清凉的“麦毯”上。麦苗经过春雨的洗刷和滋润,每一片叶子都油光发亮,鲜绿的没有丝毫杂质。眼望着蓝天白云,清甜的麦草气息飘散在空中,那一定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刻,比躺在妈妈的怀抱里还幸福!

不过能这样与青青麦苗亲密接触的日子不会有多少天的,——花花草草还都在春光里尽情地妩媚着自己,青青的麦苗却开始了它生命的拔节,这就像一个人进入了青春时期,成长伴随着快乐,也伴随着泪水。我不知道拔节的麦苗是否疼痛,但它们一定在想:我在寒冬里忍耐和等待得太久,现在要赶快生长!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揠苗助长”这个成语,那位宋人因心太急违反植物的生长规律去拔苗,结果禾苗都死掉了;而麦苗的拔节,却是自己对生命跨越的渴望与期盼。在寒冷的冬天几乎要蛰伏半年的时间,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还要完成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直至成熟等一系列的生命历程。尽管它知道,长得越高、颗粒越饱满,越容易倒伏,——如果单单是一株麦子,轻轻的一阵风,也可能使它从根部折断,正是因为无数株麦子挤靠在一起,才抵御了一次次强风的侵袭!但是,它来到人间,忍受了一冬的严寒冰霜,不是只为了陶醉在煦暖的春风艳阳里。

转眼,那青青的麦苗就将变成一株株金黄的麦子。朋友们,不要问那黄灿灿的麦穗为什么浑身满是针尖般的麦芒,它是用它的利器来护佑它所孕育的果实,只有它更懂得每一颗麦粒的珍贵。

麦田文章2:那金黄色的麦田让我想起你

文/smile上弦月

其实这段时间内心的确积压了太多的话,关于大学,关于梦想,关于很多未知的却发光的东西……

没想到自己真的是一个大学生了,那个因高考失败而杵在房间里抓狂的女生留在了记忆中的昨天,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昨天——有夏天闷热的风,还有额头上薄薄黏黏的汗。

不是自己心仪的学校,却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告诉自己那些不愉快都过去了。原来年轻真的可以赋予一个人自己都预料不到的勇气。记得很久以前看到过一句话:青春是用来冲锋陷阵的。也许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有了触动,竟然默默的记了很久。

青春太盛,很多时候都有可以诟病的地方,比如可以很单纯的靠一些纸面上的话来过活。我会永远记得那个复习的昏天黑地的高三,累了倦了还会翻翻床头的《朗费罗诗集》和各种散文集。想起来觉得那段时间是既忙碌又甜蜜的,永远相信有一个新的世界等着我去开辟,这种单纯我这辈子都不想丢掉。真的。

暑假里一个人去看了《破风》这部电影。在安静的只有海风的声音的画面里,那句话同样安安静静轻轻柔柔的旋绕在耳边:你十七岁时的勇气去了哪里?仇铭坚毅的侧脸是那样明媚,那种明媚刺得双眼酸酸的。

我的大学比想像中的丰富,在学生会也出了一己之力,写了很多东西,总算没有算白混。这段时间觉得自己好累,没有很快乐,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自己离家久了,对一切陌生需要慢慢接受。我总在想,在大学,我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怎样的角色?我想安安静静地做个学霸,又憧憬舞台上的明媚灯光。如此矛盾。

我是否也应该试着去认认真真地喜欢一个人?哦,这是一个正常女孩应有的憧憬。

我觉得忙碌起来自己像一个陀螺,一个上了发条的小玩偶,总有这样的片刻,我觉得自己是在荒废学业,这是我最不愿意的放弃的东西。成长路上遇到的种种艰涩,我希望过一段时间来咀嚼,有不一样的甜。

时间总是会推着很多东西产生微妙的变化,你讨厌的你变喜欢了,你排斥了到后来就习惯了,你无所谓的你畏惧的就慢慢变得珍贵……比如对这所刚刚开始并不心仪的学校,一起学习工作的人。

我现在是大学生了,离开了那个我生活了20年的地方,不知道还有什么挑战,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在我失落的时候无条件的予我温暖,我不想丢掉我呵护了20年的东西——就像《小王子》所爱的玫瑰,我希望我还是原来那个有勇气的我,单纯,坚强,明媚,善良。

我不希望一边长大一边遗忘,我不会忘记那朵玫瑰,不会忘记陪伴我童年的那个金发飘飘的小王子,我想用心去看一些东西,我希望拳头上有流动的力量,我希望心里盛着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那与小王子有着一样色彩的东西,提醒着我,不要因为长大而遗忘,而是永远坚守本心,不忘初心。

那金黄色的麦田让我想起你,触及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麦田文章3:栽烤烟

文/师正伟

五月的陇东,乡间麦田浪打浪,油菜花儿遍地黄。

谷雨过后,正宁农村无闲人,田里无闲事。遇上一场透雨,人们就抢墒栽烤烟了。

这时,一望无际的田野里银光闪闪,新铺设的白色地膜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到处都是七个一堆、八个一群的栽烟人。栽烤烟时,一般都是左邻右舍你帮我,我帮你,轮流“换工”,那种热火朝天的场面,像过喜事一样热闹。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宋朝诗人翁卷描写乡村繁忙劳动场景的古诗:“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天麻麻亮的时候,人们往开春前就育好的烟畦里灌上几桶水,等水渗下去后,再用铁锨小心翼翼地把烟苗连根带泥铲起来放在柳条编成的条把上,拉上水桶去栽烟。此时,露珠还在花草上滚动,早起的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欢快地叫着、闹着。

“小伙子,今年又栽了十几亩?”“你家的烟苗长得比你还敦实!”乡间小路上三三两两的村民不时打着招呼,或东一句,西一句的拉着家常。“王朝马汉一声吼,张龙赵虎两边站!”偶尔还有人不着调的突然吼上两句秦腔,惊得树上的鸟儿扑棱棱飞来飞去。

“饭吃不到顿数上事小,烟栽不到时候上才是大事”,这是烟农的信条。为了抢时间栽烟苗,一家老小全动员,男女老幼齐上阵。打窝这项苦力活男人当仁不让。手脚麻利的人双手提起打孔器,躬腰、弯背、瞄准、对端、压实,再用脚一踏,提起来抖掉土,动作连贯,一气呵成,烟行子上就出现一个罐头瓶状的小窝窝。孩子们赶紧从身旁的笼里挑出一株小烟苗放进小窝里,再倒上一勺水,女人们则像伺候婴儿一样,把烟苗扶端、摆正,培上细土,再用平铲子锤瓷实,一窝烤烟就栽好了。

遇上高温天气栽烟,头顶上毒辣辣的太阳把头皮晒得滚烫,脸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泅成的盐渍在脊背上很快形成“地图”。尽管烈日当头,但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人们常常是天不亮就下地,午饭用盆盆罐罐送到田里,天黑尽了才回家。吃过“地头饭”,男人刚点上一锅烟,想趁机歇一会儿,后面就传来女人的吆喝声:“人家都栽了多半截了,你干了一点活就懒得不行了。”男人只好猛吸两口烟,又撸起袖子卖力干起了活。

听到女人的叫骂声,邻家地里的男人就扯嗓子唱起了陇东小调:“邻家妹子忙背了,看把老汉挣死了。一把钥匙一个锁,一脚踏不出两窝窝。慢慢来,老汉死了谁给你暧窝窝。”这边女人们也不甘示弱:“对面的哥哥眼红了,看把老婆锻死了。一个烤烟一个窝,一窝栽不下两撮撮。悠悠过,没了老婆谁给你烧锅锅。”随着一阵爽朗的笑声在田野里响彻,乡亲们似乎也一下子忘记了全身的疲劳。

不到三五天时间,片连片,塬接塬的烤烟大田,夹杂着青草的芳香四处弥漫。站在田边张望,只见绿油油的一片,用当地话说“斜(xue)是行子,顺是样子”,微风一吹,一株株幼小的烟苗轻轻晃动,就像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弹奏着丰收的乐章。

麦田文章4:麦田间的端午

文/若星

那个端午,没有百舸争流的龙舟,没有号角齐鸣锣鼓喧天的沸腾;没有门口斜斜摇曳的艾叶,没有雄黄酒氤氲的醇香;没有南国浓郁的鲜鱼、肉粽,也没有北方香甜的豆沙枣粽、绿豆糕,更没有四处悬挂的美丽的香包。

那是几十年前关中平原上麦田间的端午,尽管十分简陋,但却充盈着亲情、善良,特别是那种令人感动的,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贫瘠中所守护的尊严。

如同《山楂树之恋》中的静秋去西村坪一样,那时,学校也会经常组织起我们这些中学生,以各种主题或名目,到不太遥远的乡村去生活一段时间。

我们来到这座长安与蓝田交界处的村庄已经快一周了。村庄就在浐河河谷边的台塬上,四处是金黄色的麦田,空气中浮动着成熟小麦的味道。与静秋他们不同的是,我们没有住在村民家里,而只是在村民家中吃饭,晚上就在村小学的教室里打地铺睡觉。

我吃饭的村民家中有大叔大妈和他们的两个孩子,大女儿已嫁往外村,从来没有见到过;小儿子也很难见到影子;每天同我一起吃饭聊天的是与我年纪相仿的二女儿。

我们是来参加夏收劳动的。一天割完麦子吃晚饭时,大妈走过来,带点儿骄傲地告诉我说:明天是端午节,他们的大女婿会来看望他们,还会帮着家里收麦子。

第二天快近正午,正在麦田里收割麦子时,远远的,我们看到一位年轻人从田陇上走过。他穿着浅蓝色的布褂,灰色的裤子,戴着麦秆编成的草帽,整整齐齐的,一看就是出门做客的样子。年轻人的模样周周正正,右手里还提着一方用纸绳捆扎得四四方方的鼓鼓的褐色的纸包,是那个年代典型的作为礼品的点心包。我想,这一定是大妈大叔的女婿来了。不一会儿,就看到他已经换掉了那身做客的衣服,穿着汗衫短裤,挥舞着镰刀,一头扎进了麦田中去。

转眼就到了晚饭时光。大妈的家中有了一些与往日不同的气氛。晚饭端上来了,汤面条比往日稠得多,里面还有许多切得碎碎的肉皮丁;同时,每个人,都分到了一块儿呈现着金黄色油亮色泽的、松软的、梅花状的鸡蛋糕,这可是当时那个年代在城里都难得吃到的美食啊!这一定是大女婿来时所提的点心包里包着的内容。

现在还记得大妈把饭端来给我时的眼神,有些骄傲,还有些纠结。我看到,她的二女儿,还有小儿子,碗里几乎见不到几星儿肉皮丁。我忙告诉大妈,自己不大喜欢吃肉,忙把碗里的肉皮丁拨给了她的女儿。我看到了大妈如释重负的笑容,看到了在房屋的角落里,正捧着一个大碗吃面的她的女婿;同时我还注意到,他的碗里,也有着同我一样多的肉皮丁。

麦田文章5:麦田

文/津子围

晚饭之后,庞老师就在大厅里弹琴,给养老员上音乐课。

可惜到了夏末的时候,听庞老师音乐课的只剩下谢奶奶了。庞老师很守师德,即便只有谢奶奶一个人,他也一丝不苟地弹着琴,讲解着。

“知道贝多芬第135号作品——《F大调四重奏》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吗?那时候贝多芬已经聋了,他咬着棍子,棍子另一头顶在琴上,声音是骨传导的,多么了不起,多么伟大啊!”

望着充满激情的庞老师,谢奶奶不住地点头。

金院长单独劝了庞老师两次,本来就是茶余饭后自娱自乐,何必那么教条呢?庞老师冷着脸说,小金啊,我是音乐家,不是伴奏员,要伴奏放个背景音乐更省事儿。金院长说,一开始大家还真喜欢您弹琴唱歌,可您总给人家讲课就……庞老师说,你啥意思?是,我是在中学教了几十年音乐,那并不影响我是音乐家,中学老师就不能成音乐家了?金院长说,是是,我们都认为您是音乐家,而且是高水平的音乐家,问题是……就像您刚才讲的那个《F大调四重奏》的故事,我都听过七八遍了。庞老师说,那是你们不从心里爱音乐,不懂音乐,唉,咱们养老院里,真正懂音乐的只有谢桂云同志呀!

为了证明自己是受人欢迎的音乐家,庞老师连续两天都跟金院长唠叨:“事实胜于雄辩,你看看我的微博,我已经发了20多首作品,看看,我有1000多粉丝呢,为了我的粉丝,我也要殚精竭虑,好好创作……”金院长说:“服了服了,庞老师,我真的很敬佩您!”

初夏傍晚,谢奶奶向庞老师介绍了孙女小秋,谢奶奶说:庞老师,小秋是您的铁杆粉丝,她总在我面前说您了不起,如果机遇好,您会成为世界闻名的大音乐家。庞老师使劲握小秋的手,小秋忍住没咧嘴。

有小秋在场,庞老师讲得更加起劲儿,讲舒伯特的《鳟鱼》《菩提树》,还有《野玫瑰》,庞老师告诉小秋,他正在创作一首新曲《麦田》,最近一段卡住了,不知道为什么,灵感突然来了,仿佛一扫头顶的阴霾,厚厚的云层里射出强烈的光芒。小秋礼貌地说:很期待,很期待!

庞老师新创作的曲子《麦田》要在养老院中秋节联欢会上亮相,在谢奶奶的劝说下,金院长同意做养老员的工作。动员会上,庞老师对大家说,我新写的这首《麦田》是复调音乐卡农曲,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专业术语来说,先行的旋律是导句,模仿的是答句……金院长插话说:“庞老师您就直说,让大家做什么吧。”庞老师说:《麦田》写的是大丰收的田野……灿烂的阳光下,大片金黄的麦穗,风从麦浪拂过,有甲虫嗡嗡、青蛙呱呱,还有喜鹊喳喳……大家是一个乐队,我弹主旋律,你们就分别发出甲虫、青蛙和喜鹊的声音。养老员听明白了,交头接耳议论起来。也许这种方式具有新鲜感或者娱乐性,好几位养老员表示要“试一试”。

中秋节前的那个星期天,谢奶奶和小秋下跳棋。“奶奶求你个事儿呗!”小秋抬头瞅了瞅。“再帮一帮庞老师。”小秋说:“我一直在帮他啊,我知道他在为僵尸粉写曲子,我也心酸啊,所以动员十几个同学给他点赞……还有奶奶,您的听力越来越差了,助听器总调那么大音量伤害很大。”谢奶奶说:“也不总开那么大,我心里有庞老师的音乐。”小秋说:“反正我的话您听不进去,看您耳朵全聋了怎么办!”谢奶奶笑了,说:“那我就当贝多芬……对了,今年中秋节联欢会不同往常,《麦田》这部曲子几乎耗费了庞老师所有的精力……反正你们学校外地学生多,不能回家团聚,就来我们这儿欢聚一下,也给我们这些老头儿老太太捧捧场。”小秋白了白眼睛:“奶奶真是老小孩儿了,没完没了地加码,如果答应您这个要求,下次还不知道提出什么呢?”谢奶奶摇了摇小秋的胳膊,乞求着。“不行。”小秋果断地说。

中秋节那天,小秋还是带着十多个学生,以做义工的方式来参加养老院的中秋节联欢会,庞老师看到餐厅里坐满了人,并且据小秋讲还都是他的粉丝,他红光满面,眼睛发亮,一边演奏一边指挥,气宇轩昂。

出人意料的是,当音乐响起几秒钟后,喧闹的大厅突然安静了,小秋和学生们都沉浸在秋天的旋律里,那里真的有了明丽的阳光、滚动的麦浪、昆虫的交响,仿佛灵魂从麦田里复苏……乐曲结束,小秋还停留在感动之中,几乎忘记鼓掌,她偷偷瞄了奶奶一眼,见她已是满眼泪花。

麦田文章6:故乡的麦田

文/曹含清1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车窗外的麦田漫无边际,犹如浩瀚无涯的海洋在阳光下翻滚着绿色的波浪。这让我想起了故乡的麦田。

深秋的时候,一辆辆拖拉机拉着锃亮锋锐的犁铧划破故乡的大地。大地露出一道道新鲜湿润的土壤,弥散出泥土浑厚清纯的气息。人们拿着铁耙忙着整地作畦,然后用木质耧车将一粒粒麦种播洒在土地里。麦种播进大地,仿佛融入了母亲的怀抱。它们在泥土里悄悄地生根发芽,使劲儿穿透泥土钻出地面,露出浅绿色的身躯。人们站在田垄上望着绿茸茸的麦苗,像是望着一群娇小可爱孩子,希望它们茁壮成长,盼着它们早点儿抽穗灌浆,长出丰盈健硕的麦穗。

麦苗在二十四节气昼夜不息的运转中一寸一寸地成长着。大自然的一双巧手用时光的线条将它们纺织成了绿毯,覆盖着辽远圹埌的平原,装饰着萧瑟、寒冷的村庄。白天淡淡的阳光像雨露似的沐浴着它们。它们在寒风中欢快地舞动着纤细的腰肢。到了夜间,大自然的一双巧手又用厚厚的寒霜织成棉被,盖在麦苗身上,让它们安睡。对它们而言,凌厉的寒冷是大自然赐予的福祉,练就了它们坚强刚烈的风骨,也催生了它们成熟的梦想。

时间蹑手蹑脚地跨过小寒与大寒,走到了立春时节。春天给麦田灌输了力量与希望。这个时候的麦田像个翩翩少年,在春光的照耀下洋溢着盎然的生机。春风吹来,麦浪在平原上翻涌,像一群少年在大地上奔跑着呼唤。人们辛勤地劳作,用血汗浇灌着麦田。麦田默默地酝酿着果实,充实着人们心中的希望。

小满转身远去之后,芒种急急匆匆地到来了。大自然的一双巧手用太阳的七彩之光给麦田镀上一层金色。这个时候的麦田丰硕而美丽,像是一位年富力强的青年人。人们望着饱满沉实的麦穗笑容满面。人们收获麦子之后,将一粒粒麦子装进粮仓,作为养家糊口的粮食。

麦田,是我们的母亲。它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生死更迭,用健康、丰赡的粮食默默地养育了我们。

麦田文章7:回不去的麦田

文/刘炜

当我再一次踏上阔别已久的土地时,我已经脱胎换骨成了腹有诗书之人。迎面扑来的麦浪里裹挟着熟悉的、湿热的气息,但我知道这不是欢迎,而是格格不入的疏离。

这是一个漫长的夏天,学业上终于可以稍息。中午,百无聊赖,一阵强烈的空虚感疯狂地袭上心头。我拿出手机,饥渴而又麻木地刷着新闻与动态,一段段文字与一张张图片炮制成了一针强心剂,使我的鲜活感迅速复苏开来。

邻里的几个孩子迅速围了上来,看着我手指如飞地划动着屏幕,用黑白分明的眼睛尽力承受着这一方眼花缭乱的大千世界的缩影。时事信息原先于他们只是一堆抽象的名词,娱乐新闻在他们心中不过是墙上过时的海报,所有的活动和消遣也就是玩玩泥巴、打打雪仗、捉捉迷藏……最后,他们悄无声息地散去了,吃惯了山珍野味的人自然无缘消受麦当劳肯德基。

而我,曾经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我的童年是赤着脚在田野追扑蝴蝶、在河边追逐鹅鸭时凝成的一幅画。那时候我只识得几个字,以为全世界都讲我们这儿的方言,背得最溜的是田里野花野草的名字,无知得像小河中那清澈见底的流水。

而我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麦田,那是一片热烈的金色。我枕着双臂躺在麦田里,心里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比小麦更漂亮的颜色?有没有比麦浪更壮阔动人的场景?有没有比麦面更浓郁怡人的香气?小麦的秸秆硌着我的手和背,风吹过,麦穗击打着麦穗,尖对尖,芒对芒,麦粒对麦粒,锋利而饱满,那麦穗间碰撞而发出的声音,浸泡了一代代庄稼人单纯而辛劳的汗水、泪水乃至血水,混合成一列轻轨呼啸着钻进了我的灵魂深处。

而当我的父辈与我开始厌倦这种无知,向往麦田以外的那片世界时,我们便在灵魂深处背叛了麦田。我迈向了那样一座信息爆炸的城池,然后被狂轰滥炸,又上瘾一般不能自拔。我认识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我知道得太多了。我的灵魂已腾不出一点空间,去倾听麦芒之上,祖祖辈辈执着反复而今却已无人响应的吟唱了。

我逃离这儿,只能逃离这儿。最后,我从车窗回望时,看见了一个孩子,她全身沐浴着光与影糅成的蓼紫与麦芒尖端逐渐褪去的金黄,逆光使她的面孔模糊,但我知道,那是7岁的我。我也知道,当她眼中浮现出对远方的向往时,心中的麦田便再也回不去了……

麦田文章8:麦田守望者

文/菡宇

我相信缘分,总觉得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走到一起是上天宿命的安排,我相信它,相信缘份牵引着的感觉。

认识大伟是在咖啡屋里,这家咖啡屋是我经常光顾的,我喜欢喝纯纯的苦咖啡,更喜欢满屋子浓浓的咖啡香。

我习惯了一个人静静的找一处安静的角落,然后细细的像品味人生般慢慢的喝完手中的咖啡,步出咖啡屋整个人、整个心就像被那浓咖啡刺激着跟着兴奋。

还跟往常一样我准备喝完手中的咖啡沐浴阳光的灿烂,忽然类似齐秦般深沉的音乐响起,一个可以说是风度翩翩的男孩正深情的演唱。刚开始我并没有特别注意以为是为吸引顾客请来的歌手,后来我真的被台上的男孩和他的音乐吸引了,我承认这是我第一次那么专注的听一个人唱歌,听他的歌就像是读一本精彩的情感小说能感到整个心被歌声牵引着震撼、共鸣。台上的男孩仪态大方穿的很正式,完全没有“游牧”歌手那股西部牛仔的味道。我不知道那算不算是所谓的一见钟情,但我的确很认真的在“读”他。那天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太热了来客很少,只有零星的几个人散座在不同地方。我依旧座在角落那固定不变的位置上,我能很清楚的看到他相信他也一定会看见我。以后的接连几天我总会见到他,我忽然发现听他的歌是一种满足。

就在初见他的第九天里,他还和往常一样穿着大方的站在台上,他刚唱完了两首歌,在唱第三首之前他说了这么一席话:“我想把这首歌送给那位不知姓名的小姐”,他用手指了指我。他演唱的是张宇的《雨一直下》,我很惊讶他会说到我,但我还是用心、用感觉把那首属于我的歌听完。而后他没有再唱,而是端着一杯咖啡座到了我对面。“我发现这几天你一直在这个时间座在这个位置上喝咖啡,难道你对咖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感到一切飘飘**,那电视、小说的情节正悄悄地在我身边发生。我笑了笑很诚实的告诉他“九天前是,九天后又多了一个原因:听你唱歌”。他显然很惊讶摇着头对我说“我只是个业余歌手,仅仅是喜欢,而且我在这也只唱一个月,一个月后我要到一家贸易公司就职,这家咖啡店是朋友开的,我来只是想帮帮朋友罢了,唯一的收获是很高兴认识了你”。

几天后我们已经成为老朋友了,我知道他的名字叫大伟刚大学毕业。大伟对我说他唱歌的第一天就发现了我,他说我很低调、很深沉、很忧郁,他以为我受到了什么挫折,我笑着对他说我只是想沉淀一些往事罢了。“瞧!我爱笑,也是一脸阳光啊”!大伟也笑了。

有时候大伟唱完后我们会一起逛街、看电影、吃饭,他偶尔也会送东西给我。我能感觉得出他对我已超过了朋友的范围。而我,我承认我是喜欢他的,而那种感觉也远远的超过了朋友。我相信我和他的相识是缘份是瞑瞑中注定了的。但那种感觉我们没有告诉对方,因为爱情是感觉、是默契而不是语言。

几天后大伟不再唱了,他在贸易公司当上了一名小职员。我劝他,既然那么喜欢唱歌为何不去电台打打擂,没准真的成了擂主。大伟却一脸的不在乎“我的歌我清楚,谢谢你的鼓励”。

我们就这样交往着,那一段时间我很开心。大伟只对我唱《雨一直下》,他说当初选这首歌送我的时候因为感到歌的旋律很符合我忧伤的心情,但没想到认识我后才发现其实我这个人是很乐观的。我说既然你把这首歌送给我,那么这首歌就是我专署的了。我天真的认为与大伟的相识是上天宿命的安排。

三个月后我和大伟分了手,我不知道那份感情为何结束的那么快,因为相处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我和大伟根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大伟除了上班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休闲、娱乐上面,而我则一头扎进了书堆里。大伟常常抱怨我没有时间陪他,而我也一直劝他收收心发挥出那份特长。时间越长我对大伟越是有了一种陌生的感觉。第三个月的一天我向他提出了分手,大伟很吃惊,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错了,问我可否再给他一次机会,我摇了摇头说“我是个很宿命的人,错过了将再找寻不到”。大伟没有再为难我,但我分明看到他那张清秀失落的脸和眼中预流的泪水。告别了大伟我也告别了那所常去的咖啡屋,因为那所咖啡屋有太多太多不能回想的往事,那空灵美妙的歌声、那俊秀的面容、那将是我永远也不能驻足的爱。

我尝试去了临街一家咖啡屋,但在那里我已找不到那份熟识的感觉,我决定以后不再去咖啡屋。

一个月后,在电视上我看到了大伟,那是三个月前我向他推荐鼓励他打擂的那个节目,他的穿着跟我最初认识他时穿的一模一样。主持人问他是谁鼓励他报名的,他说是一个女孩,生平最爱的一个女孩,但是我失去了她,一个月前她向我提出了分手,但今天我依旧要把这首歌送给她——我心中最美的女孩,因为这首歌只属于她一个人。我流着泪听完了这首熟悉的《雨一直下》,我感觉得出他是含着感情在唱,我在心里默念着“大伟原谅我,原谅我!如果生命能重新来过我情愿不相信缘份、不相信宿命的和你在一起”。大伟终于凭着那份感情、那首《雨一直下》打败了原擂主。我拿起电话投了他一票,因为这是我仅仅能为他做的。

第二天一早朋友小晴打电话给我说昨晚看了大伟演唱,他唱的太棒了,她问我还爱不爱大伟,我说“当我再一次看见大伟时,我的感觉竟和第一次见他时一模一样”。小晴说“他还在等你,你去找他吧”!我说“如果能重新来过让我再做一次选择我会选择他,并且不顾一切的爱他,但是现在我做不到,因为我相信缘份,我宁愿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远远的观望”。放下电话我想以后我能做的也只有默默的陪他打擂,做一个默默的支持者,每次拨通电话郑重的投他一票,因为这是我仅仅能够做到的。

忽然间我听到了那首在熟悉不过的《雨一直下》,我不知道那是邻居放的还是幻觉,我突然预知了什么似的,那首《雨一直下》像是偶然的预知了我们的结局。

“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那是没有后路的悬崖……”

麦田文章9:守望麦田

文/文雪梅

五月,一个孕育希望的季节,一个赞颂劳动者的日子。我虔诚的站在麦田里,静静地守望。

眼前的麦田是一片霍霍燃烧着的绿色海洋。麦子刚刚探出头颅的芒刺带着灵魂深处的几丝脆弱,隐隐约约看似锋芒毕露,其实它们就像刚出生婴儿的小手,稚嫩的柔弱,正贪婪的吮吸着泥土的清香,舔舐着阳光的味道,一点点孕育着未来的丰收。一缕春风划过头顶,广阔的麦田顿时波涛滚滚,哗啦啦的一片,空气中洋溢着麦熟的气息,缕缕麦香,似春季里的菲菲雨丝,香炉里氤氲开来的青袅,无声无息的将心底内缓缓酝酿的思绪,弥漫开来。望着这一波又一波的麦浪,我似乎听到了麦子孕育麦粒的声音。

今年的气候很特别,春天时还见天空中飘起了洋洋洒洒的雪花,空气中凝聚着一层寒气,我一直担心这样的天气似乎会影响麦子的生长。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年长的老人时,他们说不怕,冬小麦的生命力很强,只要不在扬花时受冻,不会有大问题的。真是这样,面对此时绿油油且密密匝匝的麦子镶嵌在大地时,我在遐想,在不久的日子里,这片麦地里会衍生出成熟的金黄,那时轰隆隆的收割机会有条不紊的作业,农人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的劳作。不由,我就想到劳动的艰辛,想起那首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要歌唱可歌可泣的劳动人民,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站在五月的麦田里,我想紧握劳动者因劳动开满茧花的双手,送上我最真切的祝福,向所有的劳动者击掌。

守望五月的麦田,就是守望人生的希望和辉煌,对未来的憧憬。

麦田文章10:麦田上的星空

文/张彦梅

人在骨子里都是乐山爱水的。

所以,闲暇的时间开车出城,走进山水间,就是很自然的了。

周末孩子上完英语课,和家人一起去长安的某个山庄。车窗外金色的麦田在蓝天下沿着黛色的秦岭无穷舒展,孩子们唱着“夏天夜晚陪你一起看星星眨眼,秋天黄昏与你徜徉在金色麦田……”我的心也跟着律动起来。

至山庄。门前溪水淙淙流淌,渠岸上野草轻轻招摇。大朵大朵的白云悠然浮动,这里真是带家人躲清净的好地方 。

办好入住手续,才进房间,孩子们已经以我意想不到的速度换上泳衣,在温泉泡泡,在泳池游游,像穿梭的鱼儿,不知疲累。水是那么温柔,就好像一双大手,包裹着我,抚摸着我,我甚至想闭起眼睛休息,什么都不去想。我想,婴儿在母亲的肚子里就是这般的舒适吧。

泡完温泉,简单地吃了饭。薄薄的暮色贴了地,水一样地弥漫开来。窗外的神禾原沐浴在一片橘红色的轻纱里。

于是开车,带着孩子向着近在咫尺的神禾原而去。才不到十分钟,就到了原下。而原下的小村子,此刻也到了最安闲的时刻,村民三三两两地坐在门前。有的拉着家常,有的就静静地看着落日的余晖,似乎等着黑夜那一刻的到来。

穿过小巷道,车开始爬塬,路陡,几个弯曲反复,至塬顶,一片开阔:往下望,一层一层的麦田摇晃着夕阳,清爽的风夹杂着麦香,送来远处的狗吠。原下人家都隐入那一片暮色中不甚分明了。

孩子们要我给她们拔一株麦子,我拔了两株,告诉她们小心麦芒扎手。孩子们小心地拿着麦子,问,麦子为啥要长刺?我随口说,因为麦子妈妈要保护她的宝宝——麦粒,不被小鸟吃掉。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回答的对不对。孩子们赞叹,所有的妈妈都好伟大呀!

我静静地坐在田间小路边上,孩子们随意玩耍的身影被夕阳镀上了一层金色。腿边的麦穗沉甸甸的,我是生平第一次如此近地感受他们,看着它随着微风掀起阵阵波浪,听着麦穗与麦穗间的细语,我的内心充满走过千山万水的柔软。我想,凡·高画完麦田之后会不会轻松惬意地叼一根麦秸躺进这一地金黄里睡一个安宁平静的午觉?

暮色渐渐远去,暖意随着归去的暮色已然淡去。星星缀满了夜空。女儿靠在我的怀里,我们一起仰望,这里的星空真美。深蓝的夜空中,星光灿如花,纯净又遥远,如同海底的珍珠,浪漫梦幻中又包含着一份空灵。像诗人眼里的柔情诗行,像童话里的梦幻世界。

第一次见这么美的星空,女儿后来作诗:

夜空 铺满了水晶

闪烁着的金光

是哪一颗 变成了灰姑娘的水晶鞋

在逃走的那个夜晚

留下王子追寻的线索

我们去过多次乡村,唯独这次长安之行对孩子印象最深,因为除了这首稚嫩的小诗,孩子还写了篇作文《植物妈妈的爱》。

我想这就是此行大自然给我的最好礼物,没有刻意的安排,我们邂逅了最美的麦田和星空。最近朋友圈非常流行一句话: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我想说,追求生活的诗意没那么复杂,也许就是一次乡间行走,一次仰望星空。也许是剪竹修花、听一曲自己喜欢的歌。

生活究竟要赐予我们什么呢?

忙碌的工作,同时有一颗享受生活的心,把每天日升日落的重复,过得有滋有味。

麦田文章11:麦田暮风

文/枫林主人

浮荡的柳絮还未飘尽,洋槐道上已洒满绿意的薄荫,闻着巷子里细甜的花气,我便知轻悄而至的,是这年如约的初夏。

流云从北方来,带着清凉的雨信,它无思无邪飘过我的窗子,一路向南。在某个风起的黄昏,我想它也会飞到乡间,飘过那一条开满了黄花的沟渠。

定有那么一年,我似曾来过这里。那一天,我走在高高的垄上,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麦田。我交错着摇晃的脚步,穿过起伏如涛的绿浪,鞋子上沾着的,是那场清浅初雨后,暮春的花泥。

风是如此轻缓,掠剪着一丝一缕轻缓的光阴,想如今匆忙的十年,也抵不过那时悠闲的半日。它抚弄着我的额发,扬起我的衣襟,它拂过无边的旷野,吹起了稻草人身上绛红的飘带。我的目光与它一起,回荡于淡蓝的山际,斜阳似染,草色萋萋。

我知道你会来,在这个风中的向晚,如同你知道,五月间,会有这样一个如向晚一样安静的等待。当花影爬上了你的窗台,榕树间的落日,跳动着碎碎点点的金黄,像一道落在你心底间,温柔又慌乱的迷离。你悄悄走下阁楼,微垂着密卷的眼睫,眉弯上轻挑着一抹如醉的余红。你身后的檐瓦上,有几只归巢的白鸽,正抖动着它们雪亮的翅羽。

随风飘游的烟霞,它的每一次经过,都会驮去我绵长的神思。长路恰似百转的柔肠,每一寸行程,都停驻着你轻盈的步履。岁月悠悠,多少前尘飘散成空,时光冉冉,多少愿念何以堪寄。人生,除了有麦田里青葱的守望,还有无数次哀婉的错行,当然也有这么一次,初夏的相遇。

风,莫要停息。藉着你的自由,引领冥冥中坚贞的前来,藉着你的缠绵,抚慰经年后无怨的归去。此时,趁这浅暮未沉,带我走向高岗,一眼望到苍茫的天尽头,我要站在那棵婆娑的垂杨下,看你顽劣地飘扬起那一抹月白色的裙裾。

请为我吹去手掌间麦穗的青芒,搓出一掬饱满的籽粒。当七月的季风,吹黄了所有的麦田,我的掌心,还染着那一天散着清香的柔绿。

麦田文章12:心·境

文/诉衷

(一)麦田月色

在郊区买了房,从阳台上放眼望去,一条浑浊的小水沟在远处无精打采地佝偻着身子,像一条湿漉漉的大蚯蚓。还不到夏天,蚊子们已经亢奋起来了,嗡嗡嗡地四处寻找着美味。楼下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麦田,麦苗儿参差不齐,东倒西歪,像拥挤的火车上打着呵欠的人们。之所以想到火车,是因为小区紧挨着一条铁道,每到夜里,火车哐当哐当地嘶哑着破锣样的嗓子,吵得根本睡不着觉,住进去没几天,便有些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但我的她却一直睡得很香,无论多么嘈杂,于她而言,仿佛只是无比悠扬的小夜曲。我暗笑她的没心没肺,但“有心有肺”的我却被这糟糕的环境折磨得夜不能寐,怨气满腹。

一天晚上,她在阳台上兴奋地大喊,快来看啊,真美!我苦笑着说,有什么好看的?她把我拽过去,推开窗,说,你看你看,咱家的风景多美啊!我望着窗外黑漆漆的一片,实在不知道“美”在哪里。

她说,你闭上眼,想象这里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或许是朱自清的笔墨太美,又或者是她明媚的眼神和动情的朗诵感染了我,当我再次睁开眼,眼帘里竟有了别致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麦田月色”好了——

但见月凉如水,洒泻遍野,层层叠叠的麦田上面,弥望的是碧幽幽的月光。青草与麦苗相依相偎,肩并肩在月光下轻轻舞动,在微风下荡漾出一波波凝碧的绿晕来。远处的小水沟里,脉脉流动着潺潺的水,曲曲弯弯地泛起闪亮的银波,欢快地扭动着妩媚的身姿,“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好一派诗意童话的田园风光!

恰在此时,一列火车从远处驶来,从漏着月光的树影中驶来,“哐当——哐当——”,像节奏舒缓的钢琴曲,又如麦田在月影里的吟唱,不知不觉的,我竟有些睡意了。

睡前,她依偎着我说了一句话——境由心生,智者转心,愚者转境。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香。

(二)野菜也有今天

回老家去,特别喜欢挖野菜。

《关雎》有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说的是一位妙龄女子在灿烂春光中轻快地采集野菜。许是这一场景在脑海中盘旋往复的缘故,“五一”回家乡,我就到田地里采了些野菜来吃。爸爸便笑着说:“哎呦,忆苦思甜呢?”

爸爸给我讲,他小时候,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穷,过得是吃糠咽菜的生活,这个“菜”,就是野菜。他说,那时候吃野菜不是炒,而是煮的,什么马齿草、苦苣菜、猪毛草(爸爸也不知道这种菜的学名),剁上几刀,煮进锅里。不一会儿,锅里就冒起黄绿色的泡泡,一股子苦味,吃到嘴里也是涩涩的……

“苦吗?我怎么不觉得呢?要知道,在大饭店里,野菜可是难得的佳肴,有的菜价格堪比海参鱿鱼,而且供不应求呢。”我说。

爸爸摇摇头,叹息,说,嘿,想不到野菜也有“今天”!

我一时好奇,就按照他说的“烹调”方法,煮了一锅野菜,给他盛了一碗:“爸爸,你也尝尝忆苦饭。”爸爸坚决不吃,他说一闻到那个味就反胃。

我亲自下厨,把剩下的野菜精心炒了两盘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我和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就劝爸爸再尝尝“新式野菜”。爸爸夹了一筷子,吃了一点儿,差点呕出来。

爸爸说,不管野菜做成什么味,不管它价格卖到天上去,在我看来,野菜就是野菜,那是一个时代。

我想爸爸的话是很有些寓意的,可惜我还没有想出来。不知道是“野菜也有今天”让我生出“境”之轮回变迁的感慨,还是“野菜是一个时代”让我感觉到“心”之成型难改的顽固,总之,现今改变不了的“境”,焉知若干年后,“境”会不会转?但是,如果不能转“心”,转“境”又有什么用?

(三)幸福的方向

邀三五好友去长寿村游玩。

车子在曲曲弯弯的山道上穿行,两边是说不出名字来的碧绿的树。打开车窗,初夏的微风裹挟着大山里独特的清新迫不及待地窜进来,车子里顿时弥漾着如那些不知名的树一样的绿意,一个朋友深深吸一口气,说,住在这里的人们真幸福啊!

不料一石激起千层浪,朋友立刻遭到“围攻”。有的说,这里的村民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有什么幸福?有的说,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把你丢这儿种上三年荒地,幸福去吧!有的说,光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他们的“不幸福”你可曾看得见?

朋友缄默片刻,梗着脖子反驳道,那你们倒没有开荒种地,你们幸福吗?!

刹那间一片沉默。所有的人在思虑良久后,得出一个惊人一致的答案——不幸福。

甲说,我上有老下有小,压力超大,恨不得去抢银行,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乙说,我一没当官二没发财,完全“弱势群体”一枚,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丙说,我和家里的黄脸婆整天吵吵闹闹,烦也烦死了,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我没有说话,我只是在想,我幸福吗?这个问题让我好迷茫好纠结。

到了长寿村,果然是山明水秀,天高云淡,风景怡人,关于幸福的困惑,便也渐渐地沉了下去。据当地导游讲,这里的人都很长寿,便有“七十刚发芽,八十一枝花,九十不算啥,百岁有老妈”的当地民谣。

到了老人院(村子里把长寿老人集中在一起生活的地方),我们和一个看不出确切年龄的老人聊天。老人精神矍铄,满面红光,思维敏捷,颇为健谈。说着说着,朋友忽然问:“老人家,您觉得您幸福吗?”老人呵呵一笑,“幸福啊,为什么不幸福?”“那我们为什么不幸福呢?”朋友问老人,接着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我们在车上议论的事情和盘托出。

老人又是呵呵一笑,说“你们为什么找不见幸福?因为方向不对。”方向不对?我们诧异莫名。老人说,幸福要往心里去找,你们只在身边去找,哪里能够找得到?

我恍然大悟,原来,幸福在“心”,不在“境”。

我们出来后,甲说,我上有老下有小,多幸福啊!乙说,我没当官没发财,轻松自在,多幸福啊!丙说,要是“黄脸婆”不和我吵吵闹闹了,还不得闷死我?其实,吵吵闹闹也是幸福呢。

是啊,我们孜孜以求的幸福,并不遥远,父母的叮咛、朋友的倾诉、唱过的歌曲、流过的眼泪、走过的旅程、爱过的人们,不都是我们的幸福?

幸福的方向,就是“心”的方向。向“心”寻,则被幸福拥抱;向“境”找,则被幸福役使,即使找到了,也必不长久。

麦田文章13:那个熟悉的麦田

文/吕晓丽

天地清明

猴年春节前,我带家里的几个少年去老家的东岭上玩。在一块岭坡麦地的地头,我发现了不少毛妮菜,一阵欣喜:早听说,现在的麦地都打药,野草野菜都没了;我也的确多年没见过毛妮菜,没在麦地里挖过野菜了。

有了这点发现后,我就顺着地埂,把岭西的麦地都走了一遍。确定有半数的麦地里长着毛妮菜,有一块麦地里长着野辣菜,野辣菜的数量超多,几乎遍布麦田各个角落。而毛妮菜无一例外都长在地边、田埂上,聚集在田埂上的毛妮菜几乎要把田埂盖严。除此之外,过去麦地里其他常见的野草野菜都没看到。

虽然我老友久别重逢般地见到了毛妮菜和野辣菜,但毛妮菜分布上的偏沉、野辣菜的霸气以及那几块麦田不容一根杂草的干净,还是让我不由生出几分陌生感。

我心里有一个熟悉的麦田。那个麦田和谐美善、生趣盎然,它不但长野草野菜,还容得下雀、鹌鹑、野鸡、野兔、瓢虫。当一些黄色、粉红色的小花,陆续星星点点地从麦芒间探出小脑袋,立马又引来了蜂蝶。且不论麦地里的这些“多余”,抢走了多少本属于麦苗的空间和资源。在“绿色沙漠”这一现象早已引起关注和反思的今天,仅从生态意义上看,那个麦田应该是相互维系又自我平衡的生态小世界。那里有我快乐的童年,令我怀念。

那时,化学除草剂还远没有到来,人们对付田间杂草的方法是手薅或借助农具。现在看,后者要比前者温和得多。

那时的杂草们总在一年中的同一时间出现,每一年都会出现,像草做的时钟。也许是在与庄稼争高低的漫长过程中,它们早已演化出了一套足以让生命延续下来的超强本领;也许是人们与它们熟稔太久,有意识在锄草时对个别杂草手下留了情;反正在我小时候,一根杂草不长的田地和菜园、果园是没有的,反倒是什么地里出现什么野生伙伴。

追随着冬小麦生长的杂草有毛妮菜、面条棵、拨浪鼓、野辣菜、狗老秧、小米干饭、胖胖腿、咪咪穰、燕麦、大麦、齐齐牙。称它们为杂草,仅是因为长错了地方而已。它们中间的面条棵、毛妮菜、野辣菜、拨浪鼓是经霜雪锻打过的、聚日月之精华的野菜;胖胖腿是能让猪“肿”起来的好猪草;咪咪穰、狗老秧、燕麦、大麦、齐齐牙则是牛羊喜闻乐见的“美食”。在“从南坡到北坡除了白草都是药”的年代,它们应该还都是草药。小时候流鼻血,揪一片齐齐牙叶子揉碎,一塞即好。

杂草因为它的方便易得,给人们的生活增色不少。用野辣菜籽榨的油有股芥末味;把拨浪鼓的种子和干辣椒一起焙熟捣碎,是很好的调料;抢在麦黄前成熟的大麦则是老家人做捻转儿的好原料。抽穗的麦秆有股甜香,常被顽童扒掉吮吸,然后再做成麦哨……在对杂草物尽其用这一点上,老辈人知道得多。

我小时候,挖野菜,给猪牛羊薅草是老家农村生活的一部分。

初春,老家的灌木丛、树林、山岗干枯一片,还没有从寒冬中苏醒过来。而麦垄间光秃秃的间隙里,面条棵、毛妮菜、胖胖腿、拨浪鼓却正丰茂饱满,它们像图钉般紧按着大地,生怕泥土被风吹走了似的。它们又像是一朵朵青翠明亮的花,紧贴大地,呈现出光合作用下的勃勃生机。此时,正是麦地里挖野菜的好时候。

我小时候常和玩伴们一起去村边地里挖野菜。各种野菜像是捉迷藏似的,散落一大块麦田间,你得满麦田地找寻。找到了,就是一出惊喜。那时,地里上农家肥,挖野菜时,我还意外收获过小皮钱、瓷靴小叫吹。天再暖和些,还能遇到小杏树苗、小桃树苗、小西瓜苗。麦田像个聚宝盆,细水长流着各种惊喜。

每每扒汇着半竹筐野菜回家,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功臣。即便是母亲已经烧好汤了,也得给我加一把野菜进去。采集来的野菜具有一种神秘的特质,吃起来比菜园子里的菜让我欢喜得多。虽然,现在的菜市场里也有卖野菜的,但是味道淡了很多,我想那是野菜不野,少了雨润露泽的结果吧。

四月的麦田开始出现星星点点的异彩,齐齐牙、面条棵的粉紫色小花,毛妮菜的点点小白花,野辣菜的黄色“油菜花”、狗老秧的粉喇叭花。这些小花让碧绿似海的麦田变得温情、亲近了。蜂蝶来了;靠草籽、昆虫为食的野鸡、野鹌鹑也开始在麦田中孵化下一代;清晨,麦叶上闪烁着露珠,在它不远处趴着一只专以蚜虫为食的瓢虫。它们一起绘就了老家纯真自然的美好图景——一幅自然天成的花鸟画卷,透着灵气,散发着亲切与和谐的气息。

1985年以前的春节里,老家的麦田还是一个巨大的游戏场。连我们当年挖野菜也有撒欢玩乐的成分。此时的麦苗是不怕踩的,要是麦苗旺长,早出了葶,还必须踩轧。通常的做法是,用石滚把麦地碾轧一遍。这样既能防止麦棵过早疯长,影响日后麦穗的发育,又能把地里的大土块碾碎,还能保墒,促进麦根分蘖。那时人们对待庄稼要比今人用心尽心。

如今,那个熟悉的丰饶的童话般的麦田成为怀念。一想起来,就觉得有阳光照进心田,升腾出一种向上向善的美好情感。

愿我们始终与美好相伴。

麦田文章14:故乡的麦田

每次回故乡,都要去看望不到边的麦田,看麦子无忧无虑地生长。说实话,这么多年在都市里生活,心性被磨砺得圆润凉薄,人变得谨小慎微,做什么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每天在拥挤的人群中苟活,只会机械地呼吸,早已失去一争长短的雄心。只有站在麦田边,和麦子们共顶一片蓝天,一起呼吸新鲜空气,才会得到心灵的释放,思绪的翅膀张开,想怎么飞就怎么飞。

刚出苗的麦田里,麦苗稀稀疏疏的,让人担心有的麦苗长不出,但没几天,麦苗就渐渐长齐了,似乎像自己年轻时刚长胡须的情景,可时光荏苒,转眼已年近半百,胡须浓密得让人生厌。在麦田边,我总有很多奇怪的想法,希望突然之间那些麦苗都开花,开鲜艳硕大的花朵,将故乡的田野装扮得天下无双。可开花不是麦苗的事情,它们钟爱青青绿色,绝不会因为人的意愿而改变自己。开花这事,油菜喜欢,可也没见油菜多么遭人待见,花朵凋谢的油菜田里,没人去多看一眼,只有收割时,人们才用利刃将油菜狠狠宰杀,运回去取出粒粒细小的菜籽。想到这些,麦苗总是不寒而栗,植物们有自知之明,没有谁会追求永生,能够好好生长一季,已经是莫大的机缘,如果能够死得好看些,也就不枉此生了。

冬天麦苗在睡觉,肯定也做梦,人不可能了解一株植物的梦,也不会理解一株麦苗的情感。当人们忙于过年的时候,谁还会把心思放在麦田里?此时的麦田真让人省心,静悄悄的,每一株麦子都安分守己,不会在人们的喜庆时刻捣乱。其实,它们只是卑微的麦苗,本质是一株株柔弱的草,它们渴望与人同乐的眼神,让人有些于心不忍。好在冬天会下雪,就骗骗麦苗儿,说积雪是它们的棉被,应该好好睡一觉。呵呵,麦苗儿天真,就信了,睡得心安理得,也许会梦想成真,谁知道呢?

只有暖风吹来,麦苗儿才疯狂生长,学子们都在紧张复习迎接高考,麦子在加速生长,迎接一生当中最辉煌的时刻。到了此时,麦苗儿感觉自己的大半生都在虚度,那么长长的冬季,以及融冰化雪的初春,所有的麦苗都似乎浑浑噩噩,没有爱情,没有歌唱,没有读书,也没有半点积蓄,有一点后劲不足的感觉。但还是长高了,长到人类的膝盖高,麦苗们成熟了,接着很快,就迎来了死亡。麦苗的一生并不短暂,比起稻谷、玉米等其它农作物,麦苗算是长寿植物,但也逃脱不了死亡的最终结局。人们把麦苗的死亡称为丰收,这是何等残忍的事情,他们挥汗如雨地收割,他们载歌载舞地庆祝,把自己的欢乐,寄托在麦子的死亡之上。

收割后的麦田一片萧条,看到了原先夹缝中的野草,此时才能光明正大地生长;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虫子,还有百灵鸟,此时跟人们一同欢歌。人们会为麦田种植其它植物,以弥补没有麦子的缺憾,只有我,回乡看不到青青麦苗,看不到我心灵的寄托,心中空落落的。

麦田文章15:守望麦田的幸福

文/郑蕴昕

最近读了曹文轩叔叔写的《细米》,封面是大片大片金黄色的麦田,一个少年呆呆地在麦田前守望。他守望的是什么呢?是幸福么?

这就是细米,一个天生爱脸红的男孩儿。他与自己的表妹红藕过着两小无猜的日子。他的生活,平静却透着热情。

然而,有那么一天,稻香渡平凡的日子变得不平凡。大河上漂来一叶白帆,白帆下是一群似仙女般的女孩儿。这些苏州的女知青给乡村带来了一股新鲜而又迷人的气息。其中那名叫梅纹的女孩以她纯净温柔的精神力量,使细米走上了崭新的成长历程。

细米生来就有一种发现自然中美丽的天赋。他淘气而又腼腆,充满了想象力。他用一把小刀刻下的图案,淳朴而又真实,刻出了一个个令人忍俊不禁的生动故事。梅纹以她不同于乡间的敏锐感觉来引导细米,让细米对艺术有了一种来自心底的感觉。

因为艺术,细米的生活变得富有诗意。细米从小生活在乡村,虽然有乡村男孩的野性,但他的心灵早被乡村独有的风情孕育充实。梅纹来自城市,她面对细米对艺术混沌的识知感到了新奇和迷惑,她给细米的帮助不只有引导,也是共同创造。

曹文轩叔叔坚守着自己的麦田,带着乡土气息,纯美而温暖的故事感动了所有人。这是一种简单而又深入人心的温暖。读《细米》时,我的心灵就像在进行一次长途旅行,来到了那个充满温暖的地方——稻香渡……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