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追忆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追忆散文1:过年追忆
文/许培良
往事如烟,但往事又并不如烟。站在新年的门槛,童年的梦,犹如涌动的潮水,滚滚而来……
学校放了寒假后,就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过去因为日子穷,总盼着年的到来。因为新年那几天欢愉的日子里,往往可以得到母亲亲手做的对襟新袄,尤其是母亲亲手炒的豆子或花生颗粒,更让我的童年充满袅袅余香。如果缠着父母耍赖,还常常会得到民间杂耍“皮老虎”。当时流行在大街小巷的口语有:“皮老虎,皮老虎,鼓嘎鼓嘎两毛五”。如果谁家的小朋友能得到父母赏赐的小玩具,其他小朋友就会讨好在他身边,祈求尽情地玩一把,尽享新年到来的快乐。
过去的日子里,由于经济落后,农村没有电,更莫谈电视、录音机、电脑等,也没有今天这么多玩具,新年到来之际,孩子们就自己创造出一些玩耍的项目。如自制的“洋火手枪”,将一根自行车辐条,弯曲成手枪状,取来铜帽和皮筋,在铜帽的槽里装上研制细密的火柴头粉末,扣动扳机,就会发出“啪”的响声,以至于震耳如聋。这种自制洋火手枪的威力,远远超过鞭炮。也因此使得几位小朋友,爱好“握枪杆子”,后来走进了部队的军营。打巴盖,也流行于当时街头巷尾,这多是小男孩喜爱的娱乐项目。这种娱乐项目,很容易展开。从村边沟壑野生的树木中,用镰刀砍削成短木棒,作敲杆用。再取来更短的木条,将两端削成尖状,巴盖就算做成了。然后,回到村子里,在墙壁一侧的地面上,划出一个小圈,圈内放置一整齐的石块,将短木条放置其上,然后用短木棒狠狠地敲动更短的木棒(俗称枧),枧就迅速蹦到半空,这时,要眼快手疾地用短木棒猛敲枧,如果敲得准、敲得硬,枧就会飞向远方。之后,由对方将枧在空中用手抓,若抓住了,对方就算赢了。否则,就要从枧落地处捡起来,将枧掷回已经划定的圈内,若进入圈内,这方就是赢家;否则,就是输家。这种娱乐项目,既能锻炼人的眼力和动作的准确性,又能增强人的竞技水平。因而,颇受伙伴欢迎。
小女孩呢,则多喜欢踢毽子或掷毽子。我们家姊妹多,俩姐俩妹,唯我是男孩。很受祖母宠爱,因为是家族香火的延续者。父母却不以为然,孩子都一样,什么男孩女孩。所以,我自幼性格就有点女性化,缺乏大男子汉形象。因此,姐妹玩毽子,我也随从着玩。为此,姐妹们埋怨我,“你是男孩,玩打巴盖去,别在这里‘混大怏’”,我就常常因此而偷摸泪水,可瞅准机会还是参入踢毽子或掷毽子,同样,一天天地快乐着。
非常值得怀念的往事,是跟在大人屁股后面去赶集。每逢接近年三十的集日,我们就缠着父母买山楂糕块,当地百姓叫做——山楂年糕。一毛钱一块,五毛钱加奖一块。现在看来这是不齿一提的小事,那时却是孩子们的梦想,因为山楂糕不是一般家庭就能买得起。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将山楂糕填到口里,津津有味地咀嚼着,享受着,我的馋水欲滴,只好扭头去看爆竹、看烟花。那时候,集日上卖对联的特别多。我就端详着人家对联上的内容,好的诗句就反复读,牢记在心里。回家后,用裁纸刀割开从集日上买来的大红纸,跟着父亲摹写对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大院盛开向阳花,党的光辉照我家”等等,贴到街门上后,邻居大伯叔叔们啧啧称赞:“字写得好,内容也新!”还认为出自我父亲之手呢!
年三十晚,是传统的除夕夜。这一夜,大家几乎都是和衣而睡,期待那顿半宿的白菜素馅饺子(那年月因为穷,买不起肉)。放鞭炮,吃水饺——这是我童年时光最大的梦想。正月初一,起个大早,出门给家族中长辈们磕头拜年,幸运的时候,还会得到两角压岁钱呢!过了初一,盼十五。十五可以观油灯,吃元宵。油灯和元宵,都是自家做的。油灯(原料是白面粉)蒸熟后,注入少许食用油,等到灯芯燃尽后,即可抢着食用。元宵,原料大都是面粉和着花生碎屑。母亲手艺巧,做的元宵喷香喷香的。
过了十五,就开学,年就这样过去了。现在,日子富裕起来,感觉过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甚至渐行渐远。难道人到中年的我,心境变了吗?还是别的无以名状的种种原因。哎,那包含着泪水的年啊,那浸润着梦想的年啊,你还会再来吗?
追忆散文2:追忆父亲
文/徐苏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到父亲如果在世,再过几天就该是百岁了,夜里也会做梦,梦见父亲的音容笑貌,仿佛回到了那艰苦而难忘的岁月。
父亲没有令人羡慕的头衔,只是一个小单位的总务管家;也没有专家的称号,只是一个一呼就到的书法能手。每到市里开大会的时候,就会被叫去布置会场,书写横幅。他的一生是平淡的,没能实现祖上对他的期望,达到家谱排行中“台”字辈预想的名“显”,全名徐台显;也没有实现他通达的志向,父亲的字达三,但那不是他的责任,他经历了战乱、批斗,在艰难岁月中将6个子女养大,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父亲天生聪慧,写得一手好字,吟诗弄赋俱佳,又出生在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是光绪的进士,做过皇帝的侍读。但这些看起来荣光的东西,在那动乱的年代绝对是负资产,是思想上需要与“封资修”划清界限的部分。他那与生俱来的文人性格曾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所以他的作品往往问世之时就随手散去,没想流传下去。他口头常说让我成为一个靠力气吃饭的人,然我知道,父亲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我做一个文化人的。
1985年的那个年初二,是我刻骨铭心的日子。当老北门街上不少三老四少的门户对联还在闪闪发光的时候,而为之书联的父亲却因心脏的突然停摆离开了人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真实感受到乐极生悲的苦痛,也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在来来往往吊唁的人中,我听到的最多的话是,你父亲是一个好人,他一生吃了不少苦。这些话至今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成为我梦境中的常客。
在传统文化的习俗中,家风、家教、家训都是治家的好东西。我父亲是个好人,自然也懂得这些好东西。然而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是不提倡家风、家教、家训的,我记得父亲对我说得最多的话,是叮嘱我“要勤剪头,快走路”。我过去总认为这句话是父亲对我的慢性子有意见,于是提出了忠告。后来在我自己也当了父亲以后,回过头来品味父亲的话,有了一种新的感悟。原来在父亲的眼中,“勤剪头”,就是一个人要常态常新,不要饱食终日,但求无过的混日子,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快走路”,就是一个人要保持自己的个性,不为周围的环境所左右,树立信念,瞄准目标,勇敢地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我明白了父亲是在用最通俗的话语,告诫了我如何做人的道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朴实的家教。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给子女更多的是精神支柱,母亲给子女更多的是情感呵护。同时享有父爱、母爱的家庭是幸福的,尽管这个家庭很可能是一贫如洗,过着艰难的日子。在我的记忆中,我就是这样一贫如洗家庭的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年中过生日时能得到一个鸡蛋,也觉得是梦中的幸事。但物质的贫困,并不妨碍我精神的快乐。记得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是父亲撑着雨伞来接我下班,而他全身都已湿透。记得每到我生日的那天,不管天气如何变化,母亲都会准时准点来帮我过生日。我拥有世上健全的父爱和母爱。
父亲用他那弱小的身躯,支撑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生活,家里常常揭不开锅,但我很少看到父亲一脸的苦相,他在我们面前多是乐观的,常用一些幽默的话语来宽慰我们的心灵,这对于像父亲这样一个有着贾宝玉出身的童年,却过着长工般苦日子的壮年人来说,是多么的不易。父亲的吃苦精神曾深深地感染了我,在没有获得正式工作前,我挖过土方,抬过水泥,拖过板车,打过临工,也从来没有怨言。
父亲为了我的前途,提前数月退了休,我顶替了他的工作。上班前,他没有多话,只说了一句“少说话,多做事”。当时我只认为这是“少说漂亮话,多做平凡事”的浓缩版,并没有多想其他。后来,在与父亲同事的交流中,在馆藏记录的材料中,才渐渐知道这六个字实际上就是父亲的一贯风格。
对父亲的理解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曾经我认为他办事太顶真,作为总务,换一个电灯泡无论是领导和同事都必须要以旧换新的做法,我就认为没必要,太得罪人。他使用的一部旧公务自行车,是除了铃不响,处处都响的玩意儿,可是我们子女想骑骑它,那是不可能的事,车钥匙他从不离身。我就认为他古板,不近人情。他的书法强项也没见什么好处,每到过年要写大量的免费对联,累的手脚发麻,有时吃饭时都有人上门找他为单位或工厂写东西,忙得不可开交,而他从没有怨言,一句“徐先生,谢谢了”就足以让他开怀。我就认为他太呆,没有必要。他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小伙子自行车撞了个大跟头,扶起来后他忍着痛告诉小伙子骑车要当心就让人走了,自己在床上躺了整整两天。我就认为他受人欺负,太好说话。但这样的事经历多了,我们也慢慢的习以为常,并受其影响,渐渐懂得了公私分明,助人为乐、宽以待人的道理。
我感谢父亲,是他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好父亲,如何做一个好人。我在写《京口夜话》时,特别提到“承父愿,入书苑”的经历,这是我最想对父亲说的一句感谢话。
追忆散文3:追忆属于我的青春年华
文/夜凡
聚餐、KTV、毕业旅行,各种庆祝方式随着高考的谢幕接踵而至,就像我当年一样。他们会放声惊天动地地大哭一场或歇斯底里地嚎叫一番或肆无忌惮地撕扯所有曾经绞尽脑汁的试卷直到精疲力竭……我会热烈欢迎他们来到成人世界,也会黯然神伤,因为他们奋力解脱的,却是我永远都回不去的乌托邦。
高中生活犹如黑夜中最亮的一颗流星,时常划破黑暗点亮我心头的灯,给我温暖。那一段时光所发生的点点滴滴令人难忘,那些生活的片段已经被时间剪成黑白的影片,留着自己独自去导演。
心里的弦松了,许多往事争先恐后地填满了我的记忆。记得我们熄灯后的夸夸其谈,被抓后第二天早晨在教室阳台上被骂的感慨;记得留着短发,有着可爱雀斑的学习委员,那个耐心教我英语的女生;也记得我们共同努力,荣获先进班级时的欢呼雀跃……回想同行的这一段,彼此相知相惜,一种淡淡的幸福味道袭上心头。
高中的日子,就是有这样一种简单的快乐。尤其是高三,尽管每天面对大量枯燥乏味的习题,但生活往往是简单而充实的,那种迎着晨曦、顶着夜幕,一心一意读书的执着或许只有每个走过六月的人才能体会。不管最终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我们都曾经那样真实地哭过笑过,那样彻底地拼过追过。不像现在,随时都能觉出时间“哗哗”逝去的声音,没有高中生活来得那么纯粹。
今年高考前,邻村的一位高三学生就告诉我,他早就幻想着考后的日子会有多么令人期待和欢喜,精心盘算着要怎么抛掉所有的试卷和书籍,要怎么把自己的眼镜摔碎,要怎么大吼大叫地癫狂,终于可以逃离那艰苦又乏味的高中生活了。听着这些话,我心里别有一番滋味,不知他会不会在若干年后跟我一样,在某个时候重拾那段日子的碎片。“岁月的年轮像那黑色旋转唱片,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播放那美丽的旧日情曲。”几米的话让我感到些许的伤感,是感慨岁月的逝去吗?也许我自己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如今,踏上工作岗位快一年了,整个高中时代,都已经远远落在我身后,好像路边的风景渐行渐远。高中带给我的财富,可以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的,这或许将成为我铭记一生的回忆。但现在,回忆只是一种形式,借着高中废寝忘食地学习的劲,我要努力奋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我那曾经奋斗过的青春年华。
追忆散文4:追忆那逝去的年华
文/孤独阿建
有些年华,注定会成为一张张泛黄的书页,所有的记忆都像文字一样留存,任凭时光的冲刷也无法抹去青春留下的印记。曾今的我也许知道自己会改变,却不知道所追求的目标会是现在的摸样,原来我所得到的并不是一场救赎,而是一场沉沦的开始。阳光依然在无限的远处,费尽全力,仍旧断不开这缠绵的黑暗,未来不知归路。寂静的夜晚,内心充满惶恐,也许是逃避,记忆的潮水涌上心头,回忆起那些年陪伴我的人和伴我成长的事,用记忆填满内心的空洞。
时光的机器倒流到三年前的夏天,背着“三限生”的名号我踏入了那梦中的一中校园,那时的我自卑而表现羞涩,沉默如我,不喜欢与人主动交流。那里高手如云,在学习上我一直不太得意,幸而有个不是以成绩论英雄的地方——寝室。在寝室只有兄弟没有名次,在这里我们以寝室为单位形成自己的集体,我很幸运在409,被称为夜狼寝室;之所以这样说,与寝室长杨栋有关,杨栋一幅文质彬彬的样子,学习成绩也很好,白天在教室认真学习,表现出一副绅士样,晚上回到寝室兽性大发,不知多少少男失身其手。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寝室经常在寝室大战中大获全胜。411寝室也很有特色,他们有个终极武器——冯彪的臭袜子,一个星期都不洗,在被子下面放几天又继续穿,闻其者必昏无疑。永远都忘不了每天早上刚睁开睡眼,快速洗漱后,飞快向教室冲刺的场面(因为迟到了要罚站);有一次在冲上三楼的时候,我脚底一滑,扑倒到旁边一个女生的脚边,当时不知道有多么尴尬,幸而我身手快,立马爬起来就跑了,没让她看清我的脸。
高一下学期,我做了一次选择,离开了十一班,到了文科六班;在这里我认识了更多的人,有了不一样的生活。我对文科很擅长,学起来很轻松,很快就找回了久违的自信。在一中有很多很多的楼梯,放学吃饭就是百米赛跑,正是因为这锻炼了我的身体;后来我慢慢爱上了篮球,可是我们的课余时间不多,因此打篮球就是一件珍贵的事情,也就愈加热爱。周六的早上我们不用上早自习,天还没亮我们就起床跑到篮球场占场子,在大汗淋漓之后心情格外畅快,更好的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我们到了高三,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时间就越加紧张起来,内心的斗志也更加强烈,整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一起起早贪黑,一起哭一起笑……还记得高三那年的校运动会,大家的激情多么高昂,多么团结,加油的加油,送水的送水,写稿的写稿。还记得我们的朱叔叔,给与我们一个父亲的严爱,一直陪帮着我们,让我们感动过,笑过,哭过,悔恨过,惭愧过……最后我们是一起唱着歌去的考场。
三年的记忆远远不止这些,那三年的青春是在中国式的教育体制下度过的,却也是我们走向社会,生活在自由的坏境中永远不会从来的生活经历。匆匆已是经年,如果说度日如年,而那三年,竟然也像三天一样过去,站在终点我们除了感叹时间之手的灵巧与残酷,也可以在闲暇中追忆那似水的年华。
追忆散文5:嗯,生活
文/DENGDAI
谁能说得清,你吗?
那些追忆的日子,不过是虚无缥缈的幻光,你走了……
梦醒了泪湿了脸庞,湿湿的感觉,是你亲吻过的痕迹吗?
说不清了,想你一次受一次伤,无数个没有你的日子里,我已不再奢求谁来安慰
忧伤的日子陪伴过后,你会回来吗?
你会回来。你会回来。忧伤自信地告诉我
我是等待,你呢?是遥遥无期还是……注定……孤独留给自己
追忆散文6:追忆我的爷爷
文/廖修成
时间是个奇妙的物件,有些事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变得模糊,也有些事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变得愈加清晰。我最怀念的人在我还未懂事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即便是我非常想要回忆起他的音容相貌来,但能够记起的是他那背绳长长的细篾背篓,灰白色的尼龙遮阳帽子,宽大的白色T恤,蓝色的卡中山裤,通体金黄顺滑的烟枪,他的微笑和怀抱。关于他的一切的记忆都是模糊的同时也都是伤感的。
他每一次赶集回来,必定会给我带一些喜爱的零食,那个时候最喜欢吃的薄饼已经在商品市场上消失了,我不知道它确切消失的时间,就像我不知道他去世的时间。自从他染上重病之后再也没有看见他背着背篓从赶集的那条小路上行走的身影,再也没见到我喜欢吃的薄饼,直到今天都不知道它何时从商品市场如何消失的,但爷爷在我的世界消失的时候是小学二年级。下午在放学回来的路上,村里的叔叔告诉我说爷爷已经去世了。我还不太确切死亡是什么概念,尽管已经经历了父亲的亡故。最后一次见到爷爷的容颜是在埋葬前开棺给亲人看的最后一眼。
他已经去世十五年了,我无法记清他的音容相貌,我越是使劲的想越是模糊。记忆深刻的是他穿着白T恤高大的身躯,草帽遮住了脸颊,在阴影下依稀可见的很硬的花白胡茬,他时不时用它来挠我的胳肢窝。他喜欢抱着我看电视,夏天的时候我嫌他很热,冬天的时候嫌他身上烟味太浓。那时的我瞌睡大,跟着他睡的时候,半夜叫我起来解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好不容易把我弄在床沿上站着,等他去拿夜壶的时候,我哐镗一声又倒在了床上。夏天的时候,他就找来一只爪子有锯齿的昆虫挂在蚊帐上,半夜叫我解手的时候就用它来挠我的脸,我就乖乖的站着尿完才睡。
后来,我时常粘着奶奶,要她讲我和爷爷之间的事,以及我还没出生之前爷爷的往事,现在也是如此。听着他的故事,我会在脑海里构建一个完全属于他的领地。有一天,一位医生来给生病的奶奶看病,看完病已经很晚了,医生坚持要回去,爷爷就去送他,我也闹着跟着去了。送到半路,医生坚持不用我们送了,叫我们回去照顾奶奶。爷爷就把电筒关了,蹲在地上,直到看不见医生手电筒的光亮。那天晚上的月亮特别明亮,被踩得很光滑的村道小路显得很耀眼,我走在前面,他走在后面打着手电筒。他问我,“你为什么要跟着我来呢?”我只是跟屁虫的年纪应有跟屁虫的行为,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你是想来陪我么?”我说,“嗯”。那天晚上,他亲自弄了几个小菜,定要叫奶奶起床陪他喝两杯,奶奶央不过,只得随他了,那天晚上我被“捉弄”得很惨,他拿沾了酒的筷子硬往我嘴里塞,看见我皱起的眉头,他哈哈大笑起来。
那年的冬天,他照常很忙,村里的年猪都是由他屠宰,前前后后要忙两个多月。有一天晚上,他要去很远的地方帮村民办事,叫我跟他一起去。由于路远天冷,加之热播的电视剧《三少爷的剑》不能错过,我没有答应他。不久后,他生了重病,到县里的大医院检查回来,他的脾气越发的坏了,动不动就摔椅子拍桌子,吃饭的时候会莫名的摔碗,然后骂骂咧咧的走到卧室里躺着。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进过他的卧室,也没有跟他一起睡。后来,他逐渐的不说话了,常常只是呻吟,每逢天气好的时候,他就端一条小板凳坐在路口看着那条曾经走过无数次的小路,有时会抱着我轻轻的摇晃,但不再用那花白硬茬挠我的胳肢窝了。有时他会把我抱得很紧,用满是胡茬的嘴亲吻我的脸颊,一滴温热的眼泪落在我的额上,我看见他通红的眼睛流出了泪水。
那天,不知道是星期几,不知道是几点,回家的时候,堂屋里停放着一口棺材,满院子满屋子都是人,奶奶、妈妈和姑姑在里屋抱头痛哭,我很害怕,不敢进去。后来,还是姑姑把我抱了进去。
如今,我时常会想起他,想起他在我记忆中的样子,想起我奶奶讲的关于他的故事。时间越久,记忆越浓。我时常在半夜三更细细回味他的故事以及他和我的故事,又时常会痴言,“要是他还没走的话,我们现在会是怎么样的呢?”
追忆散文7:追忆往事如风
文/若水如花
无聊的音乐,无聊的人。偶尔也会拿起笔写一些无聊的东西。不过,我却把这些无聊的“东西”,称之为:思念。还是在思念。低头深思了一下,有一千年吗?呵呵…她现在过得还好吗?想我了吗?应该不会吧…不过没关系,我会把这份思念永远的放在这里的。就像王菲那首《传奇》中所唱到的那样: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发现,我一直在你身旁,从未走远。
那首天使之后,我已经说过不会再写诗,于是也只有写一些随心的笔记,来诠释一下我的思念,分享一些我的忧伤和快乐。有时候挺奇怪的,虽说是随心,可拿起笔之后,却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了。于是回忆就在不知道怎样开始的开始种,慢慢的,慢慢的,开始了
公园内,也不知道因为什么,我们都生气了。于是我插着口袋,转身大步的走开了。她也跟着静静的走了。只不过,一条小径,两个方向。我跑到一群老人那,看他们下棋。看到她在那来回的张望,我有些得意的笑着。可是片刻当我再抬头看她的时候,她却不见了。就像徐志摩的那首诗中写到的那样: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这只是我现在想到的,当时可没有。当时真的慌了,第一次有那种感觉,好像丢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似的。我拼命地跑,拼命的找,想哭却哭不出来,只是来回的张望,来回的找。穿过一片花丛,终于看到了她。我苦笑着摇了摇头。望着她清丽的背影,想起了我给她发过的一条短信,短信是这样说的:宝儿,我已经把你弄丢过一次了,这次,我再也不会放手了。之后,我静静的跟在她身后走。我很奇怪,为什么她当时不回头看我一眼,只要一眼,她就能看到我。可是她却没有,一眼都没有。想想她并不是不在乎,而是她很伤心,好不容易见了面,我却这样,她很失望,她心里一定很纠结。就这样,她在前边静静地走,我在后边静静地跟着。快出公园的时候,我上前叫住了她。当时她苦笑着对我说:还以为你迷路了呢?我也笑着说道:这场游戏,你永远不会输,任何时候,你只要昂首挺胸的大步向前走就行了,我是一定会找到你的。
摩天轮下,夕阳斜射,我注视着她。好美,好美。这,就是爱。有时候,爱情并不需要太多温柔的情话,不需要太多浪漫的温柔,仅仅一个眼神就够了。可是…只是我认为够了,不知道她懂不懂…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见了面,总是爱骂她,我说过对她的背叛不在乎的,我没有做到吗?在学校,心中幻想着一千种见面的场景,一万句温柔的情话,可是见了面,总说不出来。与其说不在乎,不如说不知道。与其说不知道,倒不如说不懂
我们之间算是分手了吗?我没分过。可是我们之间好久好久都没有联系了。她是找到更爱她的人了吗?不知道,我真的一点不知道
心中想着分手是的情景。很淡定、很洒脱、很不在乎的微笑着对她说:祝你幸福,再见。然后转身大步的走开,不让她看见,眼泪倾流,随她而去吧。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多希望她能跑上前来抓住我,紧紧地抱住我,然后说一辈子,说一生,说永远
只是想想罢了,这不可能,我知道。她不是这种人,我也不是。然后,就这样,默默地,一个人转身,另一个人就是一辈子。
今生再把她弄丢,今世再无联系
时间是最可怕的东西。张爱玲说:那些以为念念不忘的东西,就在我们以为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渐渐地被我们遗忘了。我真的很害怕,我怕突然有一天早上醒来,我会忘记她,忘记所有关于她的回忆,我会再次的感到乱了,于是拼了命的想,拼了命的跑,拼了命的找,最后,慢慢的蹲下来哭泣,像个小孩子一样,再一次不小心弄丢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只不过,这一回,是最爱丫头的记忆!
也许是每个人爱的方式的不同,他选择了消失,他选择了放弃,他选择了依然追求,而那些没有得到的,也正在用着各种各样的方法去争取,去享受。慢慢的,像一个感情漩涡一样,每个参与的人都深陷其中,难以回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她并没有错,错了的,是我们自己而已。所以我选择了逃避,退出。给不了就不要在将就,因为我爱她!因为我不配!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寻找自己、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与其让自己成为她绊念的牵挂,不如放手让丫头好好地爱一回。
或许她的内心世界我永远不懂。所以我才不配!
都是想想,也都是曾经了。毕竟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不过还是很感谢她,多多少少教会了我爱,教会了我如何去爱。我会永远衷心的祝福她:祝你幸福!
回忆一开始,就像风一样,给人的感觉很奇妙,也很难终止。轻轻拭掉脸上的泪,用手撑着头,看着窗外凄美的景色,渐渐的,渐渐的……拿着手的笔,倦了。教室亮的灯,灭了。周围闹的人,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回忆,就在不知道怎样的结束中,慢慢的,慢慢的,结束了。依稀在梦中,听到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在说话
你爱我吗?
爱。
有多爱?
很爱很爱。
那你会爱我多久?
永远永远。
永远有多远?
即使你已经不爱我了,即使你已经忘记我了,即使我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我会依然爱你。
乱讲,都已经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还怎样爱我呀?
我会去找一个天使,让他替我来爱你。
追忆散文8:追忆,与往事告别
文/子芗
人的记忆中,总有些往事难以绕过,那是无法逃避的厄运,难以逾越的魔难,逆境里的挣扎。它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反因时光的冲洗而愈加凸显,诱使人一次次回眸凝望,触摸与咀嚼,甚至诉诸于笔端。《梦中泪》——张英文先生的自传,就是这样,在他的耄耋之年终将付梓了。
接到这部几十万字的手稿,我不得不钦佩张英文先生的毅力,原始写作的辛苦远非电脑写作可比,更何况写作者是一位老人。那是二00二年,张英文先生年近七旬的时候,他开始了书写自传的漫长里程。此后十余年,他克服诸多因素的干扰,笔耕不辍,几易其稿,最后誊清辑录成《梦中泪》。这部自传的面世,实现了张英文先生多年的夙愿,圆了伴随他一生的文学梦。
阅读《梦中泪》,像听一个遥远而悠长的故事,仿佛时光倒流了七十年——
在辽南的一个偏远小村,一户张姓人家喜得贵子,乡亲皆来贺喜吃满月酒,父亲给孩子起名英文,还给他颈上挂了麒麟锁。他在呵护中长到了七岁,母亲却猝然染病身亡,撇下四个年幼的孩子。他姐姐九岁,妹妹不满两岁,还有个四岁的弟弟。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父亲为养家常年奔波在外,四个孩子成了孤儿,在悲伤、恐惧与饥饿中相依为命。后来,他被过继给二伯还险些丢了命,但他家因而得到二伯留下的老屋,从此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日子。随着新政权的建立,父亲送他们上学了,那是最幸福的时光。但不久有了继母。姐姐不再上学了,变成继母使唤打骂的奴隶,姐姐不堪忍受逃往外祖母家,十七岁就出嫁了。他那年十五岁,离家在镇上读中学,几年后,他又考上了高中。正当他憧憬未来的时候,弟弟妹妹被迫辍学了,妹妹接替姐姐做家务,弟弟每天下农田劳动。继母对兄妹百般虐待,常常不让他们吃饭。他一怒之下领着弟弟妹妹独立生活。然而,他一介年弱书生,既无力撑起这个家,也无能供自己上学。他积虑成疾不得不休学了。后来,他为家乡办学的尝试,也仅维持数月以失败告终。弟弟当兵去海滨了,十五岁的妹妹也嫁了人。他独自彷徨在青春的十字路口……
自传到此结束了,我的心却无法走出阴霾,与主人公一起陷入空前的绝望,幻灭于梦开始的地方。《梦中泪》,一段没有靓色的青春记忆,一支哀悼人生花季的挽歌。我在那生之悲凉、爱之艰难的吟唱里开始解读作品。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一个人的童年将影响到他的一生。而一个幸福的童年,必将迎来一个幸福的人生。”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指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张英文先生在自传题记里写道:“童年的不幸,可能带给孩子永生的不幸。”无论是科学结论,还是名家断言,或出自常人的领悟,以上三者皆在说明童年的重要,童年决定人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人在厄运面前是被动的,就像无法选择自己的生与死,所谓驾驭命运的强者,绝非困境中孤立无援的弱童。人在病亡面前的无能无助,是《梦中泪》主人公的人生初课,这挫败的童年经验,孵化出他性格中的悲悯与宿命,它像魔咒暗示、引导着他的知意行,不幸蔓延了他的少年与青年,这是不可逆转的命运多米诺现象。忧悒的心灵更容易亲近文学,写作是孤独者痛苦的逃避所,爱情的止渴剂,希望的回音壁。然而,用文字与空想垒砌的信念与激情,经不得现实的撞击与考验。耽溺于西绪福斯式冥想的青年,难以自拔于狭窄生活圈的束缚与不振,去拥抱与其隔膜着的广阔天地。
八十岁人生的自传,为何止于青春伊始?我曾对这“没完成”的自传颇感遗憾和不解。但当我读完《梦中泪》及《心中的歌》,我终于明白这是作者自然或必然的选择。凝于笔端的墨是最浓的,埋藏在心底的是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讲述的是他对青春王国的不解情缘。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是他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同样,对于张英文先生而言,像梦魇般纠缠他整整一生的,是自己青春前的痛苦记忆。那是他生命的前生与精神的原乡,也是他从初识文墨直至老年,一生反复舔舐、咀嚼、涂抹和利用的写作源泉。《梦中泪》,是张英文先生晚年以记述的方式对自己前生的温习与梳理,视为传记;《心中的歌》,则是他早年以诗歌的形式对个人自况的情绪宣泄,应该看作史诗。二者一一对应,相互补充,彼此诠释,共同合成了这部底色苍凉的、现实与浪漫的往事追忆。
或许每个写作者都有薪火传递的使命感。张英文先生说他写自传的主旨是:“通过自己童年、少年至青年的经历,让生活在今天的晚辈们了解老一辈人是在怎样艰难困苦中生活过来的,特别现今的青少年,是在衣食无忧、百般娇宠中长大的,体会不到什么叫困难,更不能受到一点困难的颠折。书中的经历,也许对他们有一点启示或教益。”其实,好的文学作品会折射出多种耀眼的光芒,其中包括作者尚未意识到的现实意义。鲁迅先生曾教导文学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倘若一定要问我青年应当向怎样的目标,那么,我只可以说出我为别人设计的话,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只有活着,活好,爱才有所附丽。”的确,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我认为这也是《梦中泪》所折射出的意义之一。
因为有心愿不曾了却,有心结尚未打开,所以我们不停地追忆。然而,追忆并非为了宣泄、控诉或揭露,而是为了告别,告别那曾无法告别的过往。从此,我们以超然和同情的目光打量尘世,感恩生活赐予的美德与智慧,毫无怨言地承担生命赋予的责任,一视同仁地接受现实给予的幸福和苦难。从此与生活和解,梦中不再有泪。
乙未冬月廿六夜,于梅轩
追忆散文9:清明的怀念
文/王景瑞
清明的雨,是追忆的雨;清明的风,是悼念的风。
每当这个节气前后,无论是日理万机的政要,还是商务缠身的富商,不管是盘踞本乡本土的儿孙嫡亲,还是独在异乡的游子,纵然百事缠身,纵然跨越万水千山,也要在这一天赶回家,给亲人的亡灵化纸焚香,默哀祭奠,以示追思,以表怀念。2009年清明前夕,我们一行21人从湖北回到河北景县孙镇高庄老家为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立碑扫墓。
父亲出生在一个贫寒的乡村,三岁无父,中年丧妻。解放前夕,原本随军南下,由于照料我的祖母,父亲、大伯和叔父他们兄弟三人商定父亲一人留守老家伺侍老人。自此,父亲在当地从政五十余载,官至乡长之职。母亲患病去世以后,我和祖母、父亲祖孙三代便相依为命,历尽艰难。那时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而且政治运动连绵不绝。
1978年父亲终于获得平反,官复原职。父亲一生为人爽直,敢承风险,不管乡里村外,每遇难解之事,只要父亲出面,都能很快化解,因而深受乡梓方圆数里父老拥戴。父亲当了半个世纪的乡社干部,成为全乡乃至全县在职年龄最大、任职时间最长的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
20世纪70年代我来湖北工作,便与父亲分居两地。后来他在南方诊病,我们全家才又团聚。当时根据专家会诊意见,父亲一直实行中西结合的保守疗法,虽然效果一度较好,但是每到半夜,便能听到隔壁父亲连连的剧烈咳嗽,声声揪着自己的心,但又无能为力,常常为之泪湿枕巾。1993年5月26日7点左右,我在千里之外襄阳开会,知道了70岁的父亲昨晚不幸逝世的噩耗。等我一路挥泪赶回黄州,已是风雨迷蒙的夜晚8时。当年11月4日,天气阴沉,朔风凛冽。我在车内怀抱红绸包裹的父亲的骨灰盒,与湖北20多位家人一起,不远千里,驱车将父亲送回河北老家高庄。村里父老乡亲,闻讯络绎不绝地汇集王家门前吊唁、致哀……
坟场里面,秋风习习,松涛阵阵;举目凝望,金菊郁葱。虽然家铮过世既无老伴抚柩大恸,又无姊妹挥泪长嚎,头朝大门的棺棂前却有告别村民戚声哀腔,垂首致敬,在这冬日渲染着悲情哀象。魂归故里,大地留梦。那天,送行的队伍异常悲壮,长长的送行队伍,在不足半里的路上走了整整近一小时,在家铮的坟前,跪满黑压压的一片人群……一位曾任孙镇乡党委书记的老领导泪流满面,声音颤抖地说,“一位普通的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得到人们这样的自发尊敬,谁能比得了?活到这个份上,他一生值了!”
清明就像是一把时间的钥匙,打开了我们对故去亲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锁。先人的音容历历在目,先人的叮嘱犹在耳边。在祖父母、父母亲的墓前,大家满脸凝肃,化纸焚香。我们虔诚地向着祖父母、父母亲跪拜,向着历尽沧桑的老屋跪拜,向着记忆中的童年跪拜,也向着养育过我们的这方水土跪拜!孩子们也许不太明了我们此刻的想法和举止,但也满面庄严地和我们一起向他们心中的神祗叩首!
在清明我们为失去的亲人找到一块永久的空间,让人间每一个角落的亲友都可以随时凭吊祭奠。在清明我们祈祷每一个生命特有的璀璨,让生命的故事作为时代的缩影在世间永远流传。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清明时节,草木重生,惟独人生是一次没有返程的单向线路,生命一经走过,沿途的风景永远不再重现。所以,曾经的亲人和故友,值得后人在灵魂深处永久珍藏。活着的人该当加倍地珍爱健康,珍爱时光,更好地享受天伦,享受生活。
追忆散文10:追忆汶川地震中的教师英雄们
文/浦景东
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是值得所有国人永远记住的日子。汶川地震震级之高,波及面之广,伤亡人数之多,实属历史罕见!所有华夏儿女的心随之震颤!当灾难发生时,众多的人民教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保护学生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让我们追忆一下这些教师把生还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真实画面,以此缅怀他们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当救援人员扒出他的遗体时,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离学生而去了……真是大爱千秋,成就了永恒!
什邡市红白中心小学一位叫黎瑶的孩子回忆说:只剩下几个孩子了,汤老师把我拉到了她的肚皮底下,开始的时候肚皮还是热的,但后来慢慢地就凉了。生死关头,汤老师救的是学生,年轻貌美的舞蹈老师汤鸿用自己的美丽、智慧和生命跳出了最后一支绝美的舞!
被掩埋在废墟中的红白中学物理老师张辉兵,他的两手臂,都指向了逃生大门的方向。发现地震之后,张老师立即叫孩子们往外跑,并用双手撑开房门,将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往外推。等十来个同学跑出一楼之后,整幢教学楼就塌了下来,张老师倒在了房门之下。
崇州市怀远镇中学初一的英语老师吴忠洪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聚源中学28岁的地理老师蒲彬结婚才半年,他坚守讲台,最后离开,被突然垮塌的教学楼深埋在瓦砾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龙居小学教学楼坍塌,教师向倩的身体被砸成了三段,而她双手环抱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人民教师李佳萍用身体挡住门框,让学生逃生,自己却倒在了垮塌的房屋下停止了呼吸……
这是一个光荣的群体,在这里只能选取一小部分献给读者。尽管他们的工作平凡,但是在生死面前,他们毫不吝惜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以“博爱、崇高”诠释着“人民老师”的内涵。汶川等地因地震而殉难的老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催人泪下的华丽诗章,印证了人民教师的伟大;他们是新时代师生们的骄傲!
记着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他们为了学生的生,自己选择了死。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学生想念着他们,同事怀念着他们,人民记住了他们,历史记录着他们。所有为保护学生而献身的老师们,孩子们会永远铭记你们的教诲,你们的精神将会永垂不朽!
追忆散文11:追忆从前
文/大自然
“我低头向山沟,追逐流失的岁月……”一首信天游唱出追忆从前,追寻过去的旋律,时光脚步匆匆,真正能追忆从前的一切?世间没有什么能准确回答……或许早已变成沧海一粟,消失在浩海之中,留下的只是冰冷的凄凉;或许象沉底多年的旧物,遗失在遥远的沙漠,偶尔不经意间寻觅出点滴,慰藉心灵上的空虚,填补那少许的空白。
从前是诗,有着那太多太多的韵味,虽然枯叶覆盖了绿色,夕阳染红的枫林,尽管泥潭沼泽隐秘在的芦苇之下,但生活足迹遍布的地方,多少还能寻觅出从前的轮格。有生活中的艰幸,有初恋时的羞涩,有年少时的冲动,一个个拼图构成大幅长卷,记载着一切,就象满天繁星一样,昭示一个又一个故事,拼凑出七彩人生。
从前是谜,有着那令人费解,根本没有答案的考题,让你无止尽在寻求答案,却永远也无法完成,看不见的,触摸不到的一切,一直压在心底,有时感到喘不过气般难受,却又不得拼命的去领悟、去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和欢快,更有那不尽的失落和彷徨,是徒劳去追寻还是安静去等待,其实谁都明白,谁都不明白。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多少解不开的心结,追寻不到的浪漫,都无法留住时光的脚步匆匆。
从前是画,虽然有“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定格,更多的是水中月,镜中花,让人无法打捞触摸。有昙花般的一现有流水般的源长,令人窒息,却又不得不拼命追寻,不停的奔波,哪怕是小小片段,足以安抚那渴望的心灵,任凭岁月无情的冲刷漂洗,只求留下那份真诚,那份永久……不求过多奢望,只要曾经拥有,就不会留下失落和伤感。
从前是水,似水年华随着波浪早已流向远处,在布满水苔的石板上留下那道道痕印,仿佛能寻味出从前的艰幸,从前的迷失和收获,就像一个若大的容器盛装着过去,有失败的奥悔,有成功的甜密,有故人的影子,还有那尚未来得及体味的真实。真的是落花流水无情,还时流水年华匆匆,令人寻味,只有在深思索中慢慢体味。尽管瑕想边篇,心潮起伏,也只能是独自承受体验出的一切。
从前是碎片,象鹅毛般的四处飘飞,让人难以拼凑出完整的图案,叙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碎片中却包含了生活的片段,无论它们飞向何处,都在传播着生活的气息,都在昭示着人生旅途的喜怒哀乐,尽管无法让它们集结在一起,生活的足迹不正是这样在演绎着每个短小的片段,最后构成一幅完整的人生。
追忆从前是一种怀旧,更是一种向往未来的冲动,既有对生活的无究眷恋,更有对人生漫长的祈盼,穿过雨水迷失的眼睛,放飞尘封的记忆,大胆的去追忆从前,从中领悟真正的人生,去懂得生活的酸甜苦辣,甩开脚步走过漫长的人生旅途。
追忆散文12:追忆我的岳父
文/高兆海
今年正月初七,87岁高龄的岳父高宝连在患脑梗卧床一年后不幸去世了。想起去世时他消瘦、安详的面容以及他平凡、艰辛的一生,我不禁潸然泪下。
岳父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古人云:“百事孝为先”。他原在辽宁锦西县机械厂(现葫芦岛市)工作,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毅然提前退休回到家中,精心照料父亲8年有余,没有怨言,更没有与其他兄妹攀比。洗衣、做饭、端屎、端尿,无微不至。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3000多个日日夜夜,其艰辛可想而知,他是村民口中的“孝子”。
岳父又是一个勤劳、俭朴的人。岳母去世距今已有25年了。这些年中,儿女们多次要求他随自己居住,以便照顾他。但他总是以自己身体可以,独自生活习惯了,恋家为由推脱。实际他是怕麻烦孩子。我和姐姐盖房子的时候,他那时已经60多岁的人了,仍然像年轻人那样在河滩替我们筛沙。农忙时帮我们看孩子、翻晒粮食……
每当秋后,他总是推着小车,去田野里捡拾柴草,三间北屋垛得满满的。儿子心疼,买来液化气灶具和电磁炉。虽然他都会用,但多年来从未用过,现在锈迹斑斑,无法正常使用。冬季,为了节省煤炭,他总是晚饭后让火炉自然灭掉,待第二天早晨重新点生。
岳父的生活简朴令人心酸。十几年前,有一次骑自行车摔了一次,从此不敢骑车去集市购物了。每次都是我从集市上买点菜或从家中送点自己种的菜给他。他每天仅炒一次菜,另外的两顿饭热热吃。每次我买回点瘦肉,他总是说牙疼咬不了,可能心疼瘦肉花钱多。每次去泰安儿子家,儿媳给他买上崭新的衣服,(外套、内衣、羽绒服等)但他回到家中,放在一边,却捡拾别人丢弃的衣服,洗洗后再穿。岳父对待自己就像一个“守财奴”,像作家眼中的“葛朗台”、“高老头”。然而,每当儿女们家中有事,(如:孩子考学、结婚、生病等)他慷慨解囊,从不吝啬。甚至未结婚孙子、孙女等的结婚贺礼,也同已结婚标准一样,提前发到孩子们的手中。每逢自己的生日,他除用自己的退休工资置办酒席外,还按照股份(每个孩子的家庭算一股)平均分给孩子们。春节时根据情况再分一次,仅留下自己日常生活和应急用的少量资金……在他看来,将钱财分给孩子,用这些钱做些有用的事,是最开心的。有年春节,儿女们委托我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老人的家门:上联:慷慨大方对儿女,下联:吝啬小气待自己。门心:勤诚方本色,俭朴乃高风。横批:情深似海。
岳父还是一位热心的人。年轻时,他曾有打铁的手艺,退休后对别人有求必应。给乡邻磨剪子、磨镰刀,并将磨好的工具送到他人家中。每逢遇到村民家有红白公事,他总是忙前忙后,烧水、洗碗,直到80多岁后身体不灵活了,才停止帮忙。甚至担心年轻人对死人的恐惧,与别人家的孩子一起为其已故老人守灵……
2013年一月的一天,正在吃午饭的岳父突然中风,我们急忙打120将老人送到章丘市人民医院。脑CT显示脑部大面积梗塞,昏迷不醒。两个儿子在医院守护了17个日夜,我们想替换他们休息,两人说什么也不同意。为了唤醒老人,我时常在岳父床前唱着歌:“等你我等了那么久,花开花落不见你回头,多少个日夜想你泪儿流,望穿秋水盼你几多愁……就这样默默爱着你,海枯石烂我不放手,不管未来的路有多久,宁愿这样为你守候。”渐渐地,岳父的眼角留下了泪水,有了听觉。
病魔是残酷无情的。大面积的脑梗使岳父眼睛失明,丧失了语言功能和行动的能力。儿女们购买了医院用的病床,以便岳父的饮食。最感动的是幼子高恒庆,撇家舍业,独自回家照顾自己的父亲。岳父的饮食被安排得井然有序。由于岳父小便失禁,需要插尿管,为了方便,恒庆认真观察医生的插管要领,在网上学习插管视频,并学会了膀胱消炎的方法。岳父卧床一年多的时间,身上没有褥疮,房间没有异味。长子高恒洋经常回家探望,并每月给恒庆1000元补贴家用。我和大姐则经常送去干粮、蔬菜、水果等日常生活用品及牛奶等滋补品。时间长了,星期天或节假日我则照顾岳父,让恒庆回泰安探望和休息。
岳父走了,带着晚饭的余温,走得那么突然,走得那么安详。阴霾的夜空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雪片,大地银装素裹,仿佛上天也在和儿女们一同哀思。
村红白理事会苏、张两位大哥感慨地说:“已故老人和他的儿女的孝迹感人,这种‘孝风’值得提倡”。
岳父走了,不走的是他的精神和儿女们的思念。
追忆散文13:寒风,让我追忆小时候
文/庞秋波
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特别早,大约是因为闰月的原因吧,今夜也不例外。寒风吹拂,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坐在温暖的火炉旁,思绪早已飞回到童年时代!
1
小时候家里很穷,记忆中从来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等几个姐姐穿过的衣服轮到我时,一层又一层的补丁,早已覆盖了衣服的本色;能穿上一双胶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曾记得有一年深秋,天已经冷了。父母好不容易攒足了钱,给我买了一双墨绿色的胶鞋。我兴奋不已,穿着上学,也生怕弄脏了。然而放学后,还得穿上它干农活——去树林里砍柴,到田地里割草,同时还要牵上一头大水牛去山坡上放。有一天下大雨,放牛割草回到家,胶鞋里外早已湿透了。为了第二天能穿上干爽的鞋子上学,母亲就在火炕上搁了两根长长的木棒,再把胶鞋倒扣在木棒上烘烤。可是第二天起来,却发现有一只胶鞋已跌落火堆,仅剩下丁点儿鞋底。一定是可恶的老鼠绊动了木棒,让好好的一双胶鞋“夭折”!我难过极了,哭啊,哭啊。由于另外的一双千层底布鞋湿了还没干,最后只得无奈地光着脚丫去上学。
2
小时候的生活非常艰苦,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不敢奢望能有多少油水。清淡的饮食,一天的劳累,到了晚上就特别贪睡。加上小时胆小,又没能照上电灯,上厕所还得去黑漆漆的和猪圈配套的粪池才行。为此,我和姐姐经常尿床。这下就惨了,我们的床上,唯一的一床棉絮也让母亲给取了出来,就在床铺上放些稻草,稻草上搁置一张冰冷的竹席,然后铺上一张破旧的床单。一床单薄的被子盖在身上,冻得瑟瑟发抖。我和姐姐为争被子,经常打架,也就没少遭受父母的打骂。第二天起来,还得把尿湿的床单被子烘干,不然晚上睡觉就更冷了。
还记得有一年寒冷的冬天,奶奶在清晨里又一次把我和姐姐叫醒,让我去放牛,姐姐割草(这是我们小时做得最多的农活)。我牵着牛儿走到田边,先用石头把水面上的冰砸碎,让牛儿喝足水后,便没有了去处。贫瘠的土地上,浅浅的小草早已枯萎,尽管牛儿饿得背上的“草窝儿”深陷,却只能傻傻地站着。我也陪在一旁,像木偶般陪同牛儿杵在原地,眼巴巴地看着不远处割草的姐姐。只见姐姐把田老坎少许枯草上的冰霜用镰刀拍掉,再把割好的几把草装进背篓。我的破胶鞋早已千疮百孔,脚跟露在外面,站在地面,就像直接踩在冰上一样刺骨。站久了,冻僵了,浑身瑟瑟发抖,牙齿直打颤。我哭着说:“姐姐,我们回去嘛,我冷。”回到家,早已冻得浑身麻木了。
小时候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胡萝卜治冻疮”——把烤烫的胡萝卜在手脚红红的冻疮上来回滚动,那种痛、烫、痒的记忆,清晰得仿佛就在昨天。
3
十多年过去了,日子也好了许多,我和姐姐在城里读书回归。老家的火炕边,忆起小时的苦难岁月,感慨万千。我们争着抢着讲了童年生活的辛酸,心里涌起阵阵酸楚。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我们都有了工作,有了属于各自幸福的家。再次来到曾经无数次劳作的地方,山水依旧,却再也没有了曾经的严寒!不禁再次慨叹:小时的贫穷,是多么难得的一笔宝贵财富啊!正因为小时受过太多的苦,才觉得现在的生活是如此的甜,才会倍加珍惜如今拥有的幸福。
此时,寒风依旧在吹!
追忆散文14:追忆似水流年奠
文/尹扣
梦里那个熟悉的地方,有熟悉的大门熟悉的操场熟悉的教室,还有那个老位置。
总是要说曾经,说的人发都苍了牙齿都松了心也老了。
总是要回忆过去,一个人的记忆总是一遍又一遍的被自己涂抹伪装成为最完美,所以又再一遍一遍的回想。
再一遍再一遍地午夜梦回。
有什么可以值得怀念的呢,那扇破旧的大铁门早已换掉,一排排教室我找不到曾经的欢声笑语,一扇扇玻璃窗我触及不到过往里那些熟悉的眼眸。
我到底想要说什么,我只是遗憾的听着那个充满回忆的声音,我心底里满是怀念,对往昔的……
无知的伤害,天真的斗气,所有的所有只是物非人也非,花坛上长老的荒草早已认定了我是个旧人。
中学时代,毛头小子似的我懵懂的傻劲头,想来自己也觉得好笑。故意对喜欢的人说厌恶,看他打篮球也把嘴巴厥得高高的,好像有多么不情愿。
偷偷打听他的消息然后装作不经意的去听自己想要的重点;好羡慕能跟他一起嬉笑的女生,表面上又总是装作一脸不屑;想知道他喜欢哪种女生然后暗暗的拿自己作比较;悄悄地在雪地上写下他的名字,然后一脸羞红的匆匆涂掉。那些少年的似是而非,无知的口是心非,善变的思绪飘飞,伪装的真假难分……如今的我只有暗笑这些是是非非,可惜那些现在的物非人非。
固定的空间却在时间交错的世界满目疮痍,想找到自己所在的那个经纬交织的点,可是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是那么固执,他们总是逃离。
发黄的课本,不复曾经的鲜亮。我很少有偶尔,心里总是想却仍旧未能再去翻一翻破旧的书本。我怕他让我会对以往有更多不切实际的幻想,我怕它会侵蚀我仅有的面对现实的理智。
岁月有多久?人生有多长?我们不断地追忆不断地失去,不断地遗憾不断的错过,不断地后悔不断地犯错,人啊总是这么不顾惜现在,遗忘未来,在过往里醉生梦死然后荒唐的写写辛酸言。
追忆散文15:追忆的梦
文/钱王磊
抬头看那不见底的黑夜,虽有闪烁夺目的明星,但这明亮的背后,浓重的黑暗藏不住殇……
一日一日,一年一年,不知不觉中,我从一个稚气的女童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女生。在这14年里,人变了,家变了,周围的自然也变了……
我看着那灰暗浑浊的天空,不禁追忆起儿时那湛蓝清澈的天空——
秋天来了,我会禁不住赞叹“秋高气爽”。空气似乎更加清新,整个大地换上了暖色调的秋装。河流,轻轻的,叮咚叮咚流过稻田,金色的稻谷像一片片黄金天使的羽毛,在阳光的照耀下,灿烂夺目。我爱坐在村头那条小河边,光着脚丫轻轻拍打水面,为那阳光下晶莹的水花而欢展笑颜……
现实总是残酷的,追忆的梦也总是要醒的。
童年的秋天在我的眸光中渐渐暗淡,映入眼帘的是灰暗浑浊的天空。推开窗户,扑鼻而来的是刺鼻的工业废气,再也无法让我联想到秋高气爽。村头的小河我早已不再亦不敢留恋——工业废水陆续侵占了它,河水变得又黑又臭,对此,我只能紧锁眉头,久久不能舒展……
多么鲜明的对比啊!同一个我,短短几年“有幸”看到了“两个秋天”。这就是社会的进步吗?我想如果继续这样,美丽的森林,无际的蓝天,清澈的河水将成为历史,我们的子孙将永远不知道什么是自然!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类文明”吗?我坚信,绝对不是!
风不语,两轮秋……如今美丽的蓝色星球会成为回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