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散文

请欣赏家人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家人散文1:情暖腊八粥

文/韦良秀

冬天,对于忙了三季的农家人来说,是难得的闲歇时节。可一进腊月,又会逐渐忙碌起来,各家各户忙着杀猪宰羊,忙着上街购物,一股节日的气息四处扑来。最饶有趣味的,当属过“腊八”节。腊八,既是一年的总结,又是过年的前奏,年的味道从腊八开始,越酿越浓。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的腊八节,我们全家人都能喝上母亲熬得稠稠的、糯糯的、甜甜的腊八粥。在我看来,母亲做的腊八粥可谓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了。

腊八节的头一天晚上,母亲把干果、杂粮、干菜逐一淘洗发泡,然后捞出来放在箩筐里风干,除此之外还要把葡萄干、冰糖以及青红丝等几样提味的东西准备好。腊八节当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母亲就早早起床了,她把头天晚上精心准备的红小豆、绿豆、白芸豆、栗子、桂圆、核桃仁、枸杞子等放在铁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煮。说来也怪,平时爱睡懒觉的我们在这一天总会很早地醒来,透过窗户看到厨屋里有光亮,我们边系扣子边趿拉着棉鞋往外跑。见我们眼巴巴地望着大锅,母亲说,这熬粥啊,一定得有耐心,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可有讲究哩。边说,她边把最难熬的几样干果和杂粮倒进了锅,用小火不急不躁地煮着。当它们涨裂了口儿,母亲又加入比较易烂的其它几样干果、杂粮,一直熬到开花涨口,才把发好的干菜加进去,然后将火势减去几分,再用文火慢悠悠地细煮。当锅里冒出的白气伴随着“咕嘟咕嘟”有节奏的响声时,浓浓的香味儿便飘散开来,馋得我们一遍遍催问,怎么还不出锅。

在我们一阵阵的催促声中,锅盖掀开了,锅里的腊八粥又稠又亮,甜丝丝的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母亲拿起勺子,把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分别舀进早已准备好的碗里。那滋味,我现在想起来,依然口水直流。

又是一年腊八到,超市里早已经摆上了琳琅满目、口味繁多的腊八粥原料。然而,没经过母亲那一套繁杂程序熬出来的腊八粥,不仅是口感上的欠缺,更多的,是心底里那份悠远绵长的母爱,是一种透人心田的暖。

家人散文2:家人闲坐,幸福左右

文/杨恋

今年除夕恰巧是女友本命年的生日,这让我十分烦心。往年她的生日大都在正月里,我先回家过年,然后再陪她庆祝生日。年年如此,爱情亲情两不误。

今年却赶到一块儿,是回家陪母亲过年,还是留在城里陪女友?我一直犹豫不决。

父亲过世多年,是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将我拉扯大。如今,母亲年纪越来越大,我常年在外,只过年回家陪陪她。没到腊月,母亲隔三差五打来电话,问我何时回家。这样的话,每次都听得我心酸难耐。如果不回家过年,母亲一定很失落难过。我实在不忍心让年迈的母亲,守着一大桌年夜饭独自伤怀。

但女友这边怎么办?与她恋爱多年,基本上每个生日都陪在她身边,现在已经到谈婚论嫁的阶段,总不能让她落单吧。

正在我瞻前顾后时,母亲又打来电话,问我何时回家过年。接着第一次唠叨起我的婚事,说老大不小了,也该把女朋友带回家让她看看。听到这里,我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把女友带回老家过年,不就两全其美了!既能陪母亲过个高高兴兴的新年,又可以陪女友过本命年的生日,多么好的办法!陪谁过节,这个困扰我多日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我长长地松了口气。

我告诉母亲一定回去,但没有提带女友回家的事,我想给母亲一个惊喜。打完电话,我约女友出来,说想带她回老家看看,她欣然同意,还去给母亲买了礼物,我心里暖洋洋的。

我和女友踏上了回家的火车。颠簸了一天,终于下车。我们走到村口时,远远望见母亲站在院墙边张望。我走近将女友引见给母亲,母亲喜笑颜开,一边夸赞女友漂亮,一边怪我没有提前通知。看着女友和母亲有说有笑,我心中两股叫“爱情”与“亲情”的暖流相融在一起……

闲暇的乡下,我坐在屋檐下晒太阳,母亲和女友则在院子里择菜洗衣。我常常拉着她们闲坐左右,一起聊家常。就这样,我们把平民百姓的小小幸福,攥在手心,慢慢品尝。

家人散文3:我的“咖啡”人生

文/徐明中

刚退休时,曾和家人谈起晚晴生活的希望,放出豪言:“不求名利,但求精彩”。其实,我那时对精彩的概念很模糊,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谁知万事都有“机缘巧合”,一罐普通的咖啡竟改变了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不仅成了须臾不离的好友,还为我的“精彩”作了最生动的注脚。

咖啡是儿子送的。他有喝咖啡的习惯,所以奉送的理由很简单,无非觉得老爸太守旧,偶尔开个洋荤也是不错的。儿子的自作主张虽有“以己度人”之嫌,但在无意中为我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生活空间。

每天下午三四时就成了我一天中最惬意的时间。悠闲地喝一杯咖啡,吃一块蛋糕,在暖暖的阳光下望着窗外发一会儿呆,或者闭上眼睛遐思奔涌,仿佛臻于“天马行空”的境界。喝咖啡久了,种种好处体会尤深。

咖啡里有灵感。咖啡是舶来品,其味浓郁香醇,似乎在平静中蛰伏着一种难言的激情。喝了咖啡,常会忘却“归去来兮”的消沉,心头涌起“鹰眄青云睡眼开”的豪迈,从而恍若电光石火,产生出一连串的灵感火花。四年多来,我一直译作不息,咖啡的作用功不可没。

咖啡里有情调。据记载,咖啡被发现于埃塞俄比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常会唤起我埋藏心底的怀旧感。爱上咖啡后,我开始喜欢听音乐,欣赏歌舞,甚至注意起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衣着打扮。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基本做到了得体的修饰,始终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应有的气质。有人说我像老克勒,我不敢苟同,只坚信退休老人也需要生活的情调。

咖啡里有热情。在外国语中,咖啡有“力量与热情”的意涵。爱上了咖啡后,我开始变得热情开朗,喜欢社交。我爱在风和日丽之时约上三五知己去咖啡馆聊天。每人一杯蓝山、拿铁、摩咖或者卡布奇诺,再佐以精美的西点,在香气四溢的氛围中谈笑风生。

咖啡催我勤奋,教我雅致,馈我热情,怡我心智,这也许就是我追求的“精彩”。

家人散文4:沉默是金

文/吕进

出差的时候,家人常常提醒:“别随便去称赞别人的东西哟!”这个嘱咐背后有好些故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硕士学位授权点很稀有,更何论博士点了。1984年,西师外语系汉语教研室以方敬(教授)、邹绛(副教授)和吕进(待批副教授)为导师,申报硕士点。报点必须要有三个高职的导师,我是讲师,所谓“待批副教授”,其实是学校玩的花样而已。也许是方敬和邹绛的名气太大了吧,这个还有“待批副教授”的跛脚梯队,上报北京后,居然获准了,大家都很高兴。

三个导师在方敬家里开会商量,慎重一些,方敬是学校的副院长,太忙,由邹绛和我前去济南,因为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都有现代文学硕士点。先学习一下别人的经验,再规划我们的学位点。到山东大学,我们拜访了导师高兰;到山东师范大学,我们拜访了导师冯中一。两位导师极其热情,冯中一还陪我们游大明湖,并带上家里珍藏的法国餐具,在湖边宴请。

既然到了山东师大,邹绛和我都觉得有一个人必须看望,这就是孔孚。孔孚刚在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山水清音》,名声大噪,出版社副总编杨本泉是孔孚的伯乐。孔孚一生多艰,幼时干农活砸伤右手,只能靠左手生活。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因此在历次政治运动里都挨整。1979年平反后,应时任山东师范学院副院长的田仲济之邀,从《大众日报》调往山师,在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从事新诗研究。正是在山师,孔孚发现:中国传统诗歌的重头戏——山水诗断了线,他立志要当“接线人”。《山水清音》问世,好评如潮,美国一家华文报纸甚至称孔孚为“现代山水诗祭酒”。

孔孚设家宴欢迎邹绛和我。在诗学上,我们是知音,席间交谈甚欢。我指着我面前茶几上的一个蚌壳造型的玻璃烟灰缸,称赞说:“孔孚兄,这个烟灰缸真是漂亮!”孔孚说:“我也很喜欢这个烟灰缸呢。”

告别济南,邹绛和我坐火车去北京,一大群山东朋友到月台送行。握别后,我们进了车厢。火车快要开动,孔孚突然从窗口给我递进一个用报纸包着的东西,说:“吕进兄,拿好啊!”火车开出济南后,我把报纸打开,天啦,是那个玻璃烟灰缸呀!怎么能夺人之爱呢,都怪我多话。

看来,沉默是金。英国人说:“生活是银,沉默是金。”日本人说:“沉默是花。”冬天的沉默推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雄鹰的沉默蕴含着力量与自信,而《论语》也早就说过类似的话。但是,就像美国作家杰克霍吉的书名《习惯的力量》一样,习惯有时是很固执的力量,烟灰缸一类的故事在我这里并未绝迹。

从1993年秋到1994年春,我在莫斯科大学担任了半年的高级访问学者。中国教育部同意的我的课题是:《中国新诗在俄罗斯的翻译、出版与研究考察》,莫斯科大学指定的我的合作教授是谢曼诺夫,这是一位着名汉学家,也是中国北京大学的客座。莫斯科大学号称是欧洲智库之一,它的办学方式和治学方式带给我许多启发。莫斯科大学也给了我暖暖的情谊,我和汉学系系主任卡拉别相教授签署了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与莫斯科大学汉学系结成友谊单位的协定书。

我住在莫斯科大学的主楼,在列宁山,而汉学系在克里姆林宫旁边,去那里要坐地铁。我一个月去几次。系秘书玛尔伽丽达是外交部的退休人员,一位善良、有风度的俄罗斯大妈,到过中国,但是不懂汉语。第一次见面,她问我:“教授,你是北京大学的?”我说:“我从重庆来。”她表示不知道重庆。我说,抗战时候中国的首都,你都不知道?她一脸歉意。每次一到汉学系,玛尔伽丽达就自作主张,四处打电话:“吕进教授来了,你们有什么事就来找他吧!”一次,我的助手来办公室谈帮我去图书馆借书的事。完事后,我发现系办公室的圣诞树很漂亮。玛尔伽丽达告诉我,这圣诞树是可以折叠起来的,装进一个就像衬衣盒一样的纸盒里。我听后大感兴趣:“哟,在中国我还没有见到这样的圣诞树呢。”

几个月后,我要回国了,系里召开送别会。我致答词后正准备下台,卡拉别相说,别忙,别忙,还有一样礼物呢。他递给我一个纸盒,里面就是那颗圣诞树。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汉学系居然割爱,让我把办公室的这棵圣诞树带回中国。

家人散文5:你的兴致还在吗

文/朱百平

和家人到公园游玩。公园里,樱花、牡丹、郁金香花开正艳,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赛雪,着实让人爱恋。不禁心有所动,拿起手机,摄入镜头。回家后,发上朋友圈,没想到引发关注。有朋友留言赞我好有兴致,我很高兴,因为我将丢失的兴致找回来了。

兴致,兴趣是也。过去我从来不缺兴致。小时候随父母外出,充满好奇,看见啥问啥,直问得父母无言以对,甚至有些恼火起来才善罢甘休。参加工作后,我对这个世界的兴致有增无减。每次途经西安,我总是独自一人这家商店进,那家商店出。遇到书店,怎么也要在其间消磨一段时间。几年间,从解放路到东大街,再到南大街、北大街,我逛遍了大半个西安城。记得那年单位选送我到西安学习,我买了公交月票,每逢周日,就逐个景点地游,大小雁塔、兴庆宫公园、革命公园、莲湖公园等,逛了个遍。那年到浙江出差,结束后我也是独自一人游苏杭,看西湖山水,品苏州园林,那兴致怎一个“大”字了得。

不知何时,我发现自己把对这个世界的兴致丢了。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再好的风景,觉得看又怎样,不看又如何。几年不进一次商店,不看一场电影。平日里,除了上班,常常将自己锁在家里,懒得见朋友,懒得看电视、看书,甚至懒得睡觉,整天行尸走肉一般。亲,我的兴致哪儿去了?和身边的同事交流,发现如我心境的还有其他人。比如,在西安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未上过钟楼;家就在世博园附近,却眼看着手中的门票作废,也未曾入园观赏;不知终日都忙些什么,无非就是工作生活,柴米油盐,爱人孩子等。生活的激情都哪儿去了?或许是被生活打磨得所剩无几了吧。可是终日这样被动地生活,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再发展下去,抑郁了咋办?

不甘的我决心找回失落的兴致。和年轻人多交朋友,年轻人朝气蓬勃,与他们在一起会受到感染;和充满正能量的人多交往,心情会被他们积极的情绪调动,而对生活充满信心,发觉每天升起的都是不同的太阳;怀着一颗童心看世界,看什么都新鲜,看什么都好奇,把自己改造成一个老顽童;走进大自然,让山光水色洗去满心的灰尘。

如此一段时间以后,朋友相见,说我的气色好了,人也精神了。家人也说我的脾气变好了许多。我那丢失的兴致又慢慢地回来了。

你的兴致还在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吧,努力活一回,活出自己的精彩。

家人散文6:和家人一起才叫过年

文/黄磊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是这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同时也是每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从家乡到异地,从父母身边到组建家庭这一系列人生历程中,留下记忆最多的时刻。

我这44年,所有年三十都没有离开过父母,起码除夕夜的时候一定会在家里,而且一定会跟我的父母在一起。

这个原因非常简单,结婚之前我肯定是跟父母一起过。婚后因为我的家在北京,我父母家也在北京,所以我过年都在家里。也有出去玩的时候,但我都会过完三十和初一才离开。

我对2014年的春节印象特别深刻。那年,我家有了第二个小孩。过年的时候非常热闹,我的父母、妻子的父母、我跟妻子、我们的两个女儿,让我的父母跟妻子的父母有了一种子孙满堂的感觉。晚一点的时候,姐姐也带着我的外甥来了,那是我们家人口最多的一次过年。

过年就是为了一家人能够在一起。一家人散落在各个位置——沙发上,厨房里,餐厅里,电视机前,麻将桌前,这样才像是过年的感觉。如果不能凑在一起,过年还有什么意思。

2014年春节是我做的年夜饭。我之前还列了单子,提前去菜场买菜。大概弄了二十几个菜,大家其实也不太吃得下去,但是过年总是要弄一桌子菜的,热热闹闹才对。

每一次过年,除了做年夜饭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采买年货。过年的时候总要买些鸡鸭鱼肉、海鲜之类的各种美食,觉得应该花点钱把家里面弄得喜气洋洋、物资丰富一些。买年货像是给新的一年存点东西,也带点新的气息。

每个人过年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可能愿意买上一大堆鞭炮在外面一通猛放,然后喝七天大酒,每天都是大鱼大肉;也有人选择跟爱人、家人一起,在海边静静地坐着,喝一杯冰凉的饮料或者一盏清茶,看会儿书,回忆一下这一年都做了什么。你可以安静地审美,也可以热闹地狂欢,根据你的身体,你的欲望,你的情感,你的性格……过年属于每一个人,它不需要有一定之规。其实我挺希望有朝一日“春晚”可以停下来,把除夕夜还给家庭。过年是一个非常私人、非常中国,属于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内心,唤醒每个人童年记忆的温暖的节日。

在这样的节日里,每个人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守着家人,守着美食,守着自己。

好像这些年大家都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这是一个进步,还是一个遗憾呢?我觉得年味儿淡的原因可能是大家忙了。年前忙得不得了,顾及的事情特别多,年后又想着有一大堆儿事情要去做,并且随着年纪一点点地增长,对年也就看淡了。可是对于像我的女儿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来讲,年味儿并没有淡。而比起我们在一些文学作品里看到的,比如老舍先生的小说里面描述的老北京的年味儿,我们小时候的年味儿也没有浓到哪里去。

其实,年味儿淡不淡不在于是否讲老礼、老形式。微信上疯狂地发红包,一样有年的热闹。遗憾的是,各个家庭的成员越来越少,人少了,过年显得不热闹,倒是真的。

今年过年,我有个小愿望,就是和家人一起吃火锅,吃完后再一起调馅包饺子。包饺子的全套流程我非常熟练,从弄馅、和面,到擀皮、包、煮,我期待给一家人包除夕夜这顿喜庆的饺子。

家人散文7:我们谈谈理想吧

文/周东江

有这么一个段子:一大家人围着一个六岁的孩子问他的理想,孩子说他想当医生。爷爷说医生好,社会地位高;奶奶说医生待遇也不错;叔叔说医生除了工资奖金之外还有红包;姑姑说更重要的是医生以后找对象方便。父母听后很满意,继续问孩子为什么想当医生,孩子一脸纯真地说:“不是说医生可以治病救人吗?”

“医生”这个词在成人和孩子的眼里一下有了天壤之别:一个是土里刨食的现实,一个是翕张双翅的理想——孩子一定是把医生当做天使的。

忽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已经失去了人生的远大理想,到处是急功近利、狼奔豕突、贪婪无度,做事不择手段,做人没有底线。我们有不少人倒是不屑于“金钱拜物教”,而是膜拜“权钱拜物教”——权力和金钱的结合,生出了一个魔力无边的怪胎,只要念动咒语,便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所有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从此“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一世,固然应当追求成功,但是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各不相同。比尔·盖茨将“成功的人生”分为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成功”和“高层次的成功”。他认为“低层次的成功”就是:你周围的人——亲人、朋友、同事、同学、客户以及路人,由于你的存在而感到温暖和幸福。“高层次的成功”就是:你用自己的能力和影响,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

“高层次的成功人生”一般是指政治家和慈善家,他们有能力去推动社会发展。但“高层次的成功”是建立在“低层次的成功”基础上的,这种“低层次的成功”我们几乎人人都可以实现,你只要日行一善,热心助人,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幸福,你就拥有了成功的人生。如果连这一点也做不到,那至少不害人,总能做到吧!

还是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段子,为了让我们都能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让我们谈谈理想吧,像那个孩子那样。

家人散文8:夏日荷塘

文/何清飏

天气晴朗,家人带我到永阳公园去玩。公园里有山有水,有亭有桥,有花有草,绿树成荫,景色宜人。但是景色最美的还是公园里的荷塘。

顺着假山上弯弯曲曲的小路走下来,迎面就是荷塘了。荷塘很大,翠绿的荷叶像一把把小伞,撑在水中,遮满了荷塘。只见一只小青蛙仰头蹲坐在盘子一样的荷叶上,我刚靠近它,它便一跃跳进水中,两只细长的腿一蹬一蹬地游开了,和游泳比赛中运动员的泳姿一模一样。又有朵朵荷花玉立在荷叶丛中,有的色如白玉,有的色似朝霞,最漂亮的是一种粉色带白边的荷花,花瓣中隐约可见淡黄色的花蕊。在一枝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上,落下一只蓝蜻蜓,稍停片刻就扇动着翅膀飞起,上下盘旋于荷塘中,又在不远处一枝才露尖尖角的小荷上落了下来。荷叶之间还冒出一枝枝的莲蓬,大大的莲蓬头把细细的莲蓬秆压弯了腰。听爷爷说:莲蓬有十几个小房子,每间房里都睡着一个白胖的莲子呢。看着荷塘中翠绿的荷叶,还有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的荷花,真是美不胜收,怪不得人们把荷花比作“凌波仙子”呢。

荷塘的中央架有一座小木桥,把荷塘分为东西两片。站在桥上手把着栏杆往下看去,咦!水中有什么东西在游动?原来是条小黑鱼。我取出一片面包捏碎扔进水中,刹那间各种各样的鱼儿从四面八方游来,有大鱼,有小鱼,有红色的,有金黄色的,还有花的。它们争先恐后游来抢食,拥挤在一起,相互碰撞。又有一些鱼儿在一旁玩耍,它们吹起一串串泡泡,在水面绽开朵朵水花。

太阳已经西落,天边一片瑰丽的晚霞,是该回家的时间了,可是我仍然不愿离去。眼前美丽的荷塘,在这炎热的暑天给人们带来丝丝清凉,也用它美丽动人的身影把周围的环境美化。我希望在城市高大的建筑群中能多几处荷塘,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更美好。

家人散文9:两地书

文/赵淑惠

致我至亲至爱的家人:

不知不觉离家已一个月有余,“雪龙”号船现在距南极中山站越来越近。

船上条件很好,航行时有海信通,还可以打IP电话,但我还是想给家里写封信,声音和文字都是我想家的符号。

从澳大利亚出发后,船很快进入西风带,那几天最难熬,因为我晕船晕得一塌糊涂。

出发之前,从来没有担心过晕船的事儿,因为从小到大没有晕过车。没想到,晕车和晕船完全是两码事儿,躺在床上唯一的期盼就是风平浪静。庆幸的是,辛苦熬了一周,船顺利穿过了西风带,晕船的人们陆续“苏醒”,大家又活蹦乱跳起来。比较遗憾的是,没有赶上随船记者的采访。多想在电视上露个脸儿,那样的话你们就有可能在电视上看到我,也许能缓解、抚慰一下小宝贝那颗思念妈妈的心……

西风带一过,海况好转,我逐渐适应船上的生活了。虽然外面冰天雪地,但船舱内有空调,我们每人又有企鹅服、厚靴子、帽子、手套等防寒保暖的物品,即使外出作业也不会冻着。船上的伙食挺好,鱼、肉、蛋、虾以及蔬菜、水果都比较充足,厨房的师傅们做的饭菜非常可口,估计这段时间我又长胖了。

目前我们的大洋作业工作还没开始,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走航工作。中山站卸货这段时间,女队员的主要工作是帮厨。船上有健身房,我偶尔会跑跑步、打乒乓球锻炼身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大家从早期的互不相识到现在的慢慢熟稔,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船外的风景很美,偶尔会看到可爱的企鹅在冰上嬉戏,一只只贼鸥围着“雪龙”号船飞翔,或在船边的冰上等着觅食,有时还可以看到漂亮的雪雁在空中盘旋。

我在船上工作生活都很开心,你们不用过多挂念。愿你们在家里一切安好!

想你们的蕙

2015年12月8日写于“雪龙”号船

家人散文10:童年的月亮

文/张凌云

那晚,与家人一起出去散步。

天上笼着一轮朦胧的月亮,大而圆,高且远,带着满月的样子。空气中似乎浮了一层雾霭,所以不能朗照,就那么静悄羞涩地挂着,在这深秋的夜里。

这场景让我联想起某个海滨城市的夜晚。也是一般的月色朦胧,但那晚的风明显要大,挟着海水的咸涩,加之时序还留在夏末,味道就显得泼辣,感觉自是不同的。相对而言,今晚的月亮就不太引人注目。且不去多想,继续行进。

走一条偏僻的小路。妻子小女在前,我落在后面。这是一条狭长的小径,平时便少人走,此时更加幽静。路两旁都是新建的居民楼,西边隔着一堵围墙,东边围有一圈铁栅栏。黝黑的氛围里,但觉树木葱茏,草叶露湿,时有不安分的植物冲断阻挠,探出头来,在隐约的月影下闪烁婆娑不定的光。空气略带点夜的潮湿,时间在看不到头的路上缓缓流淌,似乎正发出沙沙的蠕动声。

我在思维的隧道里踽踽独行,抬头,一激灵,却分明看见一轮童年的月亮。

那的确是一轮童年的月亮。我没有走在当下,也没有走向未来,我只走在了某个熟悉而遥远的场景,某个始终藏在那里,但露出微笑的场景。它向我发出难以抗拒的呼唤,使我一瞬间穿越千年,穿越所有的时光和风雨,到达内心总想到达,却一直没有到达的地方。

那是童年的月亮,是我整个晚上一直在参悟思索的答案。

降临人间,辗转沉浮,弹指一挥已历四十余载。许多梦想已渐行渐远,许多快乐已属于往事,虽不曾到达“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的沧桑,却已也风尘满面,凡事都看淡、看轻了些。这个淡,非是“人淡如菊”的淡泊淡雅,而是更多透着一种无奈,曾经的“野心”既已收敛,也就像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平淡是真,平安是福……

这是典型的中年心态。曾经自信岁月没有在脸上留下明显痕迹的我,还是没能避开那张无处不在的命运之网。但是,我没有料到,就在那张网渐渐将自己收紧时,眼前出现一轮童年的月亮。

它是那么清澈,明净,皎白光洁,平滑如砥,仿佛就和童年刚记事时见到的一样。那时候,我们在月光下嬉闹、玩乐,做各种如今看来很原始的游戏;那时候,我们在月光下串门、赶路,穿行于一片宁静的村庄和田野;那时候,我们就着昏黄的灯光读书、写字,不觉中,月光如水一般泻进窗棂;那时候,道路没有现在宽,街灯没有现在明,我们行走于狭窄的小巷,除了耳边不时传来的狗吠,最熟悉的就是天上高高映照的月亮。

人的确是一种复杂的高等生物。走过了许多路,经历了许多事,猛回首,忽然发觉自己还停在原地。那里有挥之不去的情结,那里是始终如一的家园。尽管你再也不能将岁月回溯,但是,你的梦,你的魂却能够回去,只要电光火石的一刹那,你就能超越所有的阻隔和羁绊,回到某个人生的本源。

是的,我并没有失去,那轮月亮还在,无论多少沧海桑田,岁月变迁,只要你有一颗童心,一种信念,它就一直会在那里,永远挂在那里。我也还年轻,事实上,我们都正年轻,与大地相比,与天空相比,与生生不息的宇宙万物相比,我们永远都是年幼的孩子。我也没有理由放弃或逃避,不将认准的路坚持走下去,天行健,君子亦自强不息,前方任重而道远。

我顿时浑身充满了动力,脚底开始变得轻快。

家人散文11: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文/钱欣嫒

最感人的不止是爱情,最浪漫的不止是约定,最让人肝肠寸断的一定是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消失了……最近,我阅读了儿童文学作家徐玲写的《我会好好爱你》。这本书把我带进了一个爱意绵绵的世界。

一切都源于一个变故,善良的女孩要用自己稚嫩的智慧和柔弱的臂膀,疼爱妈妈,拯救家庭;善良的妈妈,要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品格,爱护女儿,保护家庭……

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熊苗苗(小熊)的妈妈一直忍痛隐瞒小熊爸爸(大熊)已死的事实,等小熊满12周岁才告诉她。小熊的妈妈多么坚强,这让我深感震撼。故事的结局让我潸然泪下。在生活中,你可能不曾留意过你的亲人,他们为你任劳任怨,但你总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只有当你失去他们时,才发现他们是那么重要。不要当你的亲人从世界上消失时,你才恍然大悟。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吧!在亲人关爱你时,应当懂得感恩;在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不能把气撒在亲人身上;在亲人需要帮助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

“爸爸,您是天上的轨道,妈妈是地上的轨道,天上地下,你们肩并着肩,承载着我这列装满爱和希望的火车,一路前行……我们三个人永远在一起。”这句话让我铭记在心。小熊对大熊的思念也印在了我的心中。

我会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时光,好好爱他们!

家人散文12:童年印象

文/高嘉帅

过年了。俺们农家人总是要把房屋打扫的干干净净,扫除一年的灰尘,留下一年的幸福。“二十四扫房子”,我帮奶奶扫房子。毛手毛脚的我,不小心碰触到了柜子角落里一个装奶粉的铁皮罐子。随着“啪啪声”,“大珠小珠落玉盘”,只见一些五颜六色的玻璃球,有白的、黑的、蓝的、玛瑙绿……和地板砖相碰击,发出清脆悦耳耐人回味的“交响乐”。这一阵“啪啪”的玻璃球声响,招来了我的堂弟表妹。兄妹几个似如春天里在草地扑蝴蝶一样争着捡玻璃球。蹦跳着的玻璃球在冬日的阳光下交相辉映,闪闪发光,将我带回了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小时候,家乡小卖铺是我总爱光顾的地方。我时常缠着奶奶,从她那里讨上块儿八毛的,去玻璃柜台里寻觅我喜爱的玻璃球。每天放学后,我和其他孩子们一样。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把脸贴在玻璃柜台上,觊觎那一罐罐五颜六色的玻璃球,吵吵着要老板给拿自己喜爱的玻璃球。

放学铃声一响,一个个就如小燕子一样跑回家,仍下书包,揣一兜玻璃球撒丫子就往外跑。奶奶的呼唤还没传入耳朵,我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们相约而来的几个“死党”,裤兜里都装满了鸣响的玻璃球。我这几个“死党”,我快他们也不慢,一般等我跑到约定的地点,早早便有伙伴在地上划方格,准备“开战”了。

我们或两两成群结伴为战,或挤在一起大混战。混战的游戏规则是:我们一起站在方格的一边,向方格内投球,按球在方格内的前后顺序依次弹球。如果你把球投到界外,那就相当于你自动弃权了,只能等下次开局,其余人把别人的球弹出界外就算赢了。

每天的战绩有正有负,赢得时候自然眉飞色舞,双手紧紧捂着装满玻璃球的裤兜,小碎步伴着玻璃球奏起的凯歌跑回家。回家后拿个脸盆过来,倒上水,小手揉搓着要把“战利品”洗干净,捧出洗干净的玻璃球,一颗颗装入奶粉罐子里。晚上睡觉的时候,要将奶粉罐子放在枕头边,紧紧地抱在怀里,在奶奶的呵护下进入甜美的梦乡;输的时候,自不必说,两手空空,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在一遍遍数过罐子中剩下的球后,咬牙切齿“明天一定要赢回来”。每当这时候,奶奶总是抚着我的头,然后塞给我几毛钱,接着到小卖铺的玻璃柜台前,挑拣十几个五颜六色的玻璃球,这时“输球”的不快早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你在他乡还好吗?”长大了,为了求学、为了事业,玩伴们各奔东西。过年了,童年的“死党”们相继回到了家乡,相聚在一起。让我们在一起回味着儿时的欢乐。

家人散文13:玫瑰情缘

文/春江水

因年龄老大不小,家人便替我的婚姻大事着急起来,亲朋好友接二连三为我介绍了好几个对象,但没有一个符合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情人节这天一大早,母亲和嫂子又把我从床上拽起来,三下五除二替我打扮收拾好,撵我去和第八位女朋友约会。

在约定的公园门口干巴巴等了半天,眼看时间已过了半个多钟头,却仍不见对方的影子,只有一个提着花篮卖花的小男孩在旁边转来转去。我被他转得有些心烦,便转过头去看墙上贴的一张广告。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发觉有人扯自己的衣角,回头一看,还是那个卖花的小男孩,他扬起头举起手中一支美丽的红玫瑰,对我说:“先生,今天是情人节,买束花送给你的女朋友吧!”

我下意识地四处张望,见到的却非如约而至的女朋友,而是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陌生女孩。听到卖花男孩的话,她似乎明白了什么,脸绯红,赶紧和我拉开了距离。女孩窘得厉害,我只得抱歉地朝她笑笑,赶快向男孩挥挥手,让他离去。但小男孩显然十分想做成这笔生意,仍举着手中的花不肯离开,嘴里还不断强调着情人节给女朋友送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避免继续纠缠下去,我只得掏钱把花买下,这才把缠着不放的小男孩打发走。

那天女朋友不知何故,并未前来赴约,而那陌生的女孩也同样没有等到她要等的人。就在离开公园门口时,为表示歉意,我便把手中那支红玫瑰送给了她。女孩并未拒绝我这多少有些唐突的馈赠,更意外的是,半年后,那个在公园门口穿白连衣裙的陌生女孩成了我的妻子。

家人散文14:绣源河畔草青青

文/马秀云

开春了,和家人去绣源河小玩了一下。那里水榭亭台,流水依依,曲回婉转,风光旖旎。虽然是早春天气,气温依然有一些冷,万物还没有从冬天的萧索里醒来,但迎面吹来的风已透露出了春天的气息,柔柔的,暖暖的,仿佛无限温情,包围而来,仿佛锦绣江山,铺展而去。不由人不心动一下,那被现实掏空了梦想的心也鼓舞一下,就像一个在万米跑道上疲乏到极点的人,忽然发现了终点的旗帜,不由人不鼓舞一下,勇气倍增,奋起直追。

这就是春天。万象更新。草长莺飞。欣欣向荣之中,带给人们无限欣喜无限希望。虽然是早春天气,还没有春暖花开的柔媚,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氤氲,但这荡漾于冰凌之上的春水,破土而出的春芽和萌动于枝上的春绿,点点滴滴,在一片黄褐色的底蕴里,更显出希望的星火燎原之势,春天的来之不易,和其脚步的坚定不移。就像爱有很多种,有一种最可贵,诗云君当如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分分合合聚聚散散,世事无常已属无奈,何况一些悲喜剧人为制造。也许春天的可贵,就在于她来自于冰天雪地,却容纳万物,温暖万物,爱的博大,爱的坚定。

这就是春天了,无需春雷滚滚,只是悄悄释放一点破冰的温度,就有三三两两的几个不耐枯燥寂寞的年轻人,把靓丽的身影,张扬的笑容,印影与春天的画布之上。无需花开,无需雨润,就比花开鲜艳,比春雨动听。和着春风的旋律,让人感觉到生命原本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心原本应该是热情洋溢,满面春风。

可是心却常常蒙满了尘垢,纵然春风化雨,却融化不了冰冻的温度,扣不开紧闭的心扉,尤其是行走在春风中的时候,更觉得表情的麻木和心的僵硬。也许是老了。你看那边的几个孩子正用木棍挑着方便袋钓鱼,玩得不亦乐乎,他们不谙世事,未经风雨,天真无邪,满心欢喜。就像一群春天的精灵,那份春天的稚嫩都写在眼睛里。

真的是老了吗?还是选择逃避的理由。春天不会老,心会老吗?再往前走,是一群跳广场舞的老太太,《最炫民族风》的旋律裹着火辣摇曳的舞姿,看的人热血沸腾。只看她们脸上的表情,就让人忘记了现在的春寒料峭,还以为到了流金溢彩的夏天。最近全民健身的浪潮席卷全国,这群老老太太就是其中一群,身体好心情自然好,看她们一板一眼轻盈的翩翩起舞,就觉得自己在不上不下的年纪里有多尴尬。当她们用行动向生活索要精彩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却越来越程式化的禁锢了心情,找不到一个快乐的理由。

找不到快乐的理由,也许是还没有遇到一首让自己快乐的歌,一件让自己快乐的事,或者一个人,爱人,知己,良朋,准确说是另一个快乐的自己。其实快乐就像刚刚破土的草芽,初时稚嫩,不断生长翻新,很难理清它的脉络,捕捉它的原因。它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永远引诱着有追求的人。它又像春天一样大公无私,无限的给予那些无私奉献付出爱心的人。快乐和幸福不同,幸福是一种状态,只要安于现状就是幸福,可快乐却像一个调皮的小姑娘,总是行踪不定喜怒无常,需要不断地去想去追去捕捉。从某种意义上说,快乐是另一种春天,所以每次踏青出游,人们总会在心里反复吟诵一句诗:陌上相逢否?

陌上相逢否?其实是想解放一个不再墨守成规的自己,邂逅一个无拘无束快乐的春天。

山水无情人有情,无论哪里的山水,哪里的春天,都像品酒,小酌怡情,大饮伤身。我们仍需安于自己的幸福,追求自己的快乐,小玩山水,然后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当中去。

家人散文15:情暖腊八粥

文/韦良秀

冬天,对于忙了三季的农家人来说,是难得的闲歇时节。可一进腊月,又会忙碌起来,各家各户忙着杀猪宰羊,忙着上街购物,一股节日的气息四处弥漫。最饶有趣味的,当属过“腊八”节。腊八,既是一年的总结,又是过年的前奏,年的味道从腊八开始,越酿越浓。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每年的腊八节,我们全家人都能喝上母亲熬得稠稠的、糯糯的、甜甜的腊八粥。在我看来,母亲做的腊八粥可谓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了。

腊八节的头一天晚上,母亲把干果、杂粮、干菜逐一淘洗发泡,然后捞出来放在箩筐里风干,还要把葡萄干、冰糖以及青红丝等几样提味的东西准备好。腊八节当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母亲就早早起床,把头天晚上泡好的红小豆、绿豆、白芸豆、栗子、桂圆、核桃仁、枸杞子等放在铁锅里用小火慢慢地煮。平时爱睡懒觉的我们在这一天也会很早地醒来,穿好衣服,眼巴巴地在大锅边守着、望着。母亲说:“这熬粥啊,一定得有耐心,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可有讲究哩。”她把最难熬的几样干果和杂粮倒进了锅,用小火不急不躁地煮着。当它们涨裂了口儿,母亲又加入比较易煮的几样干果、杂粮,一直熬到开花涨口,才把发好的干菜加进去,然后将火势减去几分,再用文火慢悠悠地细煮。当锅里冒出的白气伴随着“咕嘟咕嘟”有节奏的响声时,浓浓的香味儿便飘散开来,一缕一缕钻进我们兄妹几个已经冻得发红的鼻子孔,馋得我们一遍遍催问:“怎么还不出锅啊?”

在我们一阵阵的催促声中,锅盖掀开了,锅里的腊八粥又稠又亮,甜丝丝的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母亲拿起勺子,把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分别舀进早已准备好的碗里。急不可待地我们手捧着大碗,张大嘴巴就要吃,母亲赶紧阻拦:“小孩子不懂事,还没敬贡先祖神位,你们怎么能先吃?”我们只好听从母亲的吩咐,把那一碗碗香气扑鼻的腊八粥端放在院子中间的供桌上。经过简单而虔诚的仪式之后,我们这才迫不及待地盛起一碗,美滋滋地品尝起来。那滋味,我现在想起来,依然口水直流。

又是一年腊八到,超市里早已经摆上了琳琅满目、口味繁多的腊八粥原料。然而,没经过母亲那一套繁杂程序熬出来的腊八粥,不仅是口感上的欠缺,更多的,是心底里那份悠远绵长的母爱和那种沁润心田的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