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往事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往事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往事的散文1:那一年,往事已如云烟

记忆中,西窗的风剪断了温馨的月色。如今,一帘梦景寄相思,时光的云烟萦绕着我如絮的心事,迷惘了曾经的芳华与过往,往事已成影,如纷落的叶,化尘成梦。妩媚的风里,柔情散碎,痴心翩然,镜中的故事,在流转的光阴里,绕成一个凄美的弧,难圆。

茫然的眸光间,飘过你的青丝一缕,寂静的夜,紫檀色的梦,灼痛恍如隔世的风景。原本曾想与你一世相守,哪怕断了天涯,枯了海角,如今却只能挥墨成泪,或许,记忆中的彼岸,谁也不会成为彼此的唯一。等待中的千山万水,寻觅中的不老约定,是开在思念里的花,绽放在卑微的尘埃里。

经年的痕迹,是残留在沧桑岁月里的精美诗句,阡陌红尘中,爱情被粉饰的过于华丽,你的名字,终究也只是成为我生命里的一抹印记,记忆的轮廊,是用泪痕刻下的伤。依在梦里,我缱绻着心伤,孤独的空间里,我左右顾盼,前尘往事,独揽痴心一瓣。因为难舍,我还站在初逢的路口凝望,花开花落,一岁岁,一年年。因为难舍,我无法割舍心中的思念,你给的誓言,还能不能兑现?

擦肩的缘,是我宿命里一个美丽的片段,一袭残香,注定是一场孤独与哀怨。许一世繁华,爱到永恒,却伤到极点。情深意浓,一场漫过尘世的烟火,不见了幸福的影踪,蓦然回眸间,一切入了空,幻作影。搁浅的心事,流年拔了思念的茧,一阕心伤,了断结局,也无言,心,潮湿,爱,凋落,你,转身走过,我的泪在滂沱的雨中飘落,溢漫情感的堤岸。

苍茫的夜,风渐凉,离人泪,醉在悠远的疼痛里,寂寞亦如荒凉的歌,思念如卷,丝织成殇。一世情,一脉轻叹,梦落处,芬芳殆尽,烟火消瘦,挽一缕痴念,细读尘世未了的情缘,思念是独舞的繁华,凋谢的喧嚣声中,是谁错过谁幽深的期待?

一颗渺茫的心,染尽了伤感的韵,菩提树下,我祈祷缘分的轮回,断桥边,桃色依旧,折一曲衷肠,诉与谁人听?时光弥烟,散漫心头的眷恋,花落去,情未散,相思涟涟,一别经年,宁愿读你三生,也不觉疲倦。风花雪月的浪漫,一如匆匆的过往,文字的炼狱里,独留一抹无法屏蔽的嫣然。

淡淡的文字,被刻上无声的伤,字字迷离,行行惆怅,冰冷的情感,暗香抚弦,此意难却,情难放。一颗心,一片幽蓝的天,辗转的年华里,我孤寂的情感脉承着彼此的心律,静守着天荒地老的那段姻缘,海枯石烂,愈散愈淡。多少年了,我的眸光依然不乱,于亭台楼榭之间,山村荒漠之滨,寻你,等你。你是我生命中无法解开的谜底,当青春的韶华逝尽,暗影漂泊,纤尘缕丝处,空留枯风残月,凋零,萧瑟。

红尘中,人来人往,曾经的邂逅,在浮世的流光里,渐渐淡了色彩,断了温暖。绰影泛黄,暮云穿梭,倾塌了月色的歌声,烛影摇泪,风跌成凉,断尽了氤氨的背影。岁月的阴霾,润湿了镜中花,梳理凌乱纷飞的往事,思绪怅然,试问,为何聚了又散,让我在渺茫的人海里,苦等千年?

往事难了断,惜别的伤交织了悲喜,感叹人生有太多的游戏。爱恨交错,相思绊了相依的路,一半冷,一半暖。时光静然,月上柳梢头,长夜作伴,人来了,却又转身,渐渐的走远。

关于往事的散文2:昨夜已是往事

文/种玉为圃

有一些往事,理应处理得像曹雪芹那般曲笔的。不禁意就会将它们束之高阁,欲在清冷的月光里冷淡。等待一有些风来,恰似破了一颗颗晶莹的枫露。在声声破裂里,本能变成了习性。于是,千百个华丽的夜晚,如瀑的是对你爱恨的斗转星移。天越来越高,心事就愈来愈近了。我知道,这些无眠是要永远属于我一个人了。无论回归的路是烟水相隔,还是离恨蓑蓑。

以前,喜欢用历史消磨无聊、勾我入眠。可是,昨夜我心躁动汹涌。枯槁的过去竟能成为我的痛的慰藉。直至今晚,我也根本没有勇气去看些夜半的香花晓月。愈是花繁愈伤春。这种心情,类于李煜心中的故国,恰似杜工部眼中的国破,但与两者却还有些参差。因为他们还有希望,而我确实心无尘灰。有时禅家的“无”、“空”是用流尽最后一点希望的血作为代价的。所以便没有了痛和殇。我就曾是众生中那个的一个,佛非我愿,但你让我成了佛。

拂晓时分,灰白的天色让我有了睡意。我情愿入眠,但究竟无可奈何。忽然想起昨日午后,儿子带我去超市。不禁意听到了两个浓妆的女孩谈史。问题应该是源于一部类似还珠的清宫肥皂剧,她们大概说文学评论家的史实,是很复杂亦或无聊的东西。她们本是怀着膜拜的心思去面对那份遥不可及的。我想:两人实在是因为太单调。所以要拿无聊的东西作为消遣的。其实,浓妆恰恰是她们的研究。她们是有自己的乐趣可以忘我的。我却没有,面对貌似丰富生活,但我却感到很寂寞。

喜欢声色犬马的人们大可以鄙夷我的寂寞了,我却不会菲薄他们。就像当初不屑杨太真种了一地榴花,任我谤诲,她却从未回应一样。直至今天,我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白居易要去做《长恨歌》。如果李太白的“云想衣裳”是为了解脱自己,白居易也在解脱,我也是。

在迷茫生死的时候,我曾经毫不掩饰的羡慕过一块石子。当迷茫人生的时候,我痴迷的艳羡着每一个为低级或者高级趣味不懈追寻的人们。陶平章的高洁曾经折腰了亿万人,但他嗜酒也被一些头脑冷静的学术家所不齿。无论褒贬,陶渊明曾经还是活着,今天他也活着。虽然不能吸呼,但至少没有销声匿迹,依然是一座高山。但我的这个夜晚却真的要一去不返了。

关于往事的散文3:盖帘儿往事

文/佩服

我已经是过了耳顺之年的人了,高粱桔做的盖帘儿,家里已经使用四十年之久,这是母亲当年我结婚送的纪念品。现在这种盖帘在城市里已经很难能见得到了,今天看见还是感觉格外亲切,那些已经尘封多年的思绪一下子被打开了,让我想起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关盖帘儿的往事。

说起这盖帘儿话长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母亲带着弟弟妹妹走“五七”道路,来到农村。弟弟妹妹在生产队的一年劳动连口粮都拿不回来。那时的条件很艰苦,老百姓家里的生活很困难,家家吃的都是苞米面、大碴子和高粱米,像吃点白面、大米等细粮是很不易的事情。大田作物基本上是高粱和玉米。玉米秸秆在秋收后就留着自家烧火做饭和烧炕取暖了,而高粱杆的用处可大了,下面部分可做成帘子,盖房子时铺在檩子上,做房薄了。最上面细的部分可做盖帘儿,高粱杆细的部分是黄白色的,有的还带点紫色的斑点,十分鲜艳,瞅着可顺眼了,把这些东西扒掉了,就可以做日常用的盖帘儿了。

在那个物质匮乏年代里,盖帘儿的作用可大了,铁锅里贴的大饼子出锅得用盖帘,过年蒸粘豆包和年糕出锅得用盖帘,秋天晾晒干菜还得用盖帘。家家户户里谁家没有七个八个人盖帘儿那就不是真正过日子的人家。

那时,我家里的盖帘儿是母亲亲手做的。

做盖帘儿其实很简单,所需要的工具一是锥子、二是细麻绳子、三是一把镰刀就可以了。

盖帘儿不能做成单层的,必须得是双层的,用双层的之后,盖帘上面放东西端起来不扭歪,平平整整的。把那盖帘儿做得圆圆的,瞅着就像一件乡村的土特产工艺品那样大方、好看,一点不比那些市场卖的工艺品差哪去。

我觉得用高粱杆做成的盖帘儿好处挺多,一是放置的东西不会粘帘子,二是高粱杆没有什么异味,三是存储方便,不用的时候多个盖帘子可以摞在一起,随便找一个旮旯,你是立着放,还是横着放都不占地方,而且随手使用时拿着也飘轻的,连小孩子也能拿得动,方便极了!

我调动工作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母亲和全家也一起随我来到盘锦,把那些盖帘儿也带到这里。弟弟妹妹按知青待遇参加了工作,母亲也按政策办理退休手续,生活条件一天天好起来。每逢过年过节,全家都高高兴兴坐在一起包饺子,盖帘可用上了。饺子放在盖帘上,一点都不沾,下饺子时盖帘向锅里一歪,秃噜一下就全部进锅了,比其它的盖帘儿好用多了。

有一次煮饺子,我不小心,炉灶的火焰把盖帘的边点着了……母亲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心里觉得很内疚……母亲很心痛地找了一块布,像给孩子补衣服一样一针一线把它仔细包起来缝好,对我印象极深。

我结婚时,母亲特意给我带上个盖帘,并嘱咐我,拿回家用吧,这也是一个念想啊。

风风雨雨的这么多少年过去了,母亲老人家已经不在了,但至今我还使用当年母亲给我的高粱秸秆盖帘儿。现在家里虽然添置了些竹子、铝做的盖帘儿,但我仍然用心保存着高粱秸秆盖帘儿,舍不得丢掉它。年久失光,盖帘儿边缘有的地方已脱落,但我仍视为珍宝。

盖帘儿记录了母亲勤俭持家和生活的艰辛,记录了那些撒落在心海间的陈年往事。

每每吃饺子时,我看见煮熟的饺子底部尽是盖帘儿的印迹,清晰可见。每个饺子上那几道深深的高粱杆印迹就像岁月刻在我头上的皱纹一样,牢牢地刻在了我的心上。想起母亲在我下夜班时,常常给我包饺子,而自己舍不得吃一口情形,让我终生难忘。想到母亲那个年代带着我们兄妹6人含辛茹苦的生活,常常泪水外涌…… 忘记不了母亲在冒着烟的锅台上为我们从锅里往外起大饼子,忘不了母亲深夜在锅台蒸豆包、往外端盖帘的情景,一幕幕好像就在昨天……

盖帘,浸透着那时生活的风风雨雨,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生活淳朴。盖帘,念着你,我就常常会忆起饱经沧桑的往昔。盖帘,看见你,我就会想起我的母亲和弟弟妹妹和那段艰难地日子。盖帘,使用你,我就会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我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二个一百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伟大祖国日新月异,也祝愿百姓的日子,像这浓郁乡情的高粱秸秆盖帘儿那样:团团圆圆,一年更比一年美好啊!

关于往事的散文4:往事煮酒

文/周华诚

水波烟气里,欸乃一声,乌篷船静静地摇出晨雾,水道两畔杏黄色的酒旗飘扬;船中,一碟茴香豆,一瓶陈年花雕,慢慢地咂,且看艄公用脚把船缓缓摇过一个桥洞,摇过又一个桥洞……

这是绍兴,在周家兄弟的文章里去过无数次的江南水乡。五月的阳光如此明亮,照在翠绿的爬山虎叶子上,如水乡女子的明眸一般眼波流转。小巷冗长,高处斜斜地挑出酒旗和灯笼。

感受一个地方,只需两招:看路上的美女和风景、用味蕾去细细地品尝。在仓桥直街,有一间花雕酒作坊,陈设着各样古老的酿酒器具和农具,一女子垂目凝神,正为坛坛罐罐勾画着颜色,朱红一片的艳丽,在昏黄木格窗里投照下来的时光深处,渐渐生动曼妙起来。

绍兴黄酒中,有一类曰“加饭”,是黄酒中之佳品,其醪液浓度大,成品酒度高,故酒质特醇;加饭酒经多年贮存即为花雕。按浙地风俗,民间生女之年便酿酒数坛,泥封窖藏,待女儿长大结婚之日取出饮用,即是花雕酒中着名的“女儿红”。因这种酒在坛外雕绘有我国民族风格的彩图,故取名“花雕酒”或“元年花雕”。

小巷里随意走进一间食铺,便能吃到正宗的绍兴风味:你想呢,这些屋子都是临水而筑,推窗便是河道,水上一只两只乌篷船慢悠悠划过;屋子里的陈设,是老旧昏暗,让人生发乡愁的颜色……很多初到绍兴的客,都要直奔了咸亨酒店去——然而在我看来,那里人声鼎沸,已经了无意趣,不如在仓桥直街的临水小店更有一番情致。

我们去了一间叫“屋里菜”的,吃到了味道十分纯正的菜,最值得推荐的是霉干菜扣肉、干锅茶树菇烧鸡。霉干菜扣肉,是浙江各地都有,吃过无数了,这一道却得到我们一致推崇,咸中带甜,油而不腻,回味无穷,吃到最后,别的菜都剩了,这余下的霉干菜却怎么也舍不得,只好打了包带去宾馆。另一道干锅茶树菇烧鸡,一个字,鲜。此情此境,便要黄酒来配了……

黄酒的吃法,我以为最理想的是在冬夜,烫一壶陈年加饭,与好友对饮。青梅煮酒论英雄,煮的就该是黄酒——在下着零星小雪的江南,执剑行走江湖的侠客推开一扇柴扉,抖落两肩风尘;点燃篝火取暖,火上酒壶滋滋作响;酒香和着那些陈年往事,如此这般温暖了一个漂泊者的心怀。——然而黄酒想来只宜于在江南吃,塞北是要烈酒来配的;黄酒下肚,如一双轻柔的手抚慰过胃,力道是一波一波,起初不觉,慢慢就醉了。醉了,就不愿醒来。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半夜,我和一群朋友在常山某路一个小店里喝酒,温热的黄酒倒入碗中,有姜丝和缕缕蛋花;那夜,17岁的我第一次尝到醉意……

在衢州城,还流行黄酒另一种吃法,是谓“一比二”、“一比三”,其实就是以一瓶黄酒与两瓶、三瓶啤酒相兑,放在火上炖热了喝。这种喝法,不复有黄酒那般雄厚后劲,却也没了黄酒的醇厚滋味,只能用来拼酒量了——我想这种喝法的人,大约和我一样,都是不算真正懂得酒的……

喝黄酒,就用往事来配。看眼前灯火阑珊,醉眼朦胧,思绪便如那光阴流水,逝去的岁月里点点往事浮上心头。

关于往事的散文5:童年往事

文/张和璇

在成长的路上发生过很多事情,有些事情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淡忘了,但有一件事却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休息日,我在小区的草坪上拿着网兜捕蝴蝶,另一个小男孩在不远处踢足球。突然我的目光被那个球吸引了过去,因为球砸到了邻居姜奶奶家的窗户。男孩意识到了自己闯了祸,撒腿就跑,连球也不要了。

姜奶奶听到了响声,举着球走了出来,对我大声嚷嚷,我低下头小声地说:“姜奶奶这球不是我踢的。”“这里就你一个人,除了你还有谁?”姜奶奶不听我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就骂起我来了。我想平时爸妈就对我要求严格,回到家我也会挨骂的,我迫不得已只好向姜奶奶认错了。

我拿着网兜沮丧地回到了家,想起姜奶奶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就骂起我来的情景,心里觉得很委曲。妈妈上班去了,爸爸出差去了外地,我一肚子的冤情向谁诉说呀!我再也忍不住了,就给爸爸打了个电话,把事情的经过完完整整地说了一遍,爸爸在电话跟我说:“一个人在成长的路上都会遇到烦恼、忧伤和委屈的事,这是谁也避免不了的,受一点儿委屈算不了什么,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爸爸的话我虽然似懂非懂,可是那句“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的话不时地回响在我的耳边。我想等爸爸回来了,我一定要向他问清楚,这句话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关于往事的散文6:一生一代一双人

往事如幻亦如梦。梦着,梦着,就醒了。幸好,还有泪水,在你的眼里,拼命地为我坠落。如果人生是一场戏,也许是我太过认真。如果人生是一场戏,我为你倾尽一切去演我的角色。这千回百转的缠绵,如今已是痛彻心扉的果实。

站在寒风中,看着青青的梧桐,也渐渐地老去。飘落的树叶,如同淅淅沥沥的雨水,敲击着我内心无言的伤痛。那些美丽的花瓣,已被秋风带走。只能折起那一页页的往事,叠成怀念,深居简出的是疼痛!

那些逝去的青春,那些在记忆里中浮现的笑脸,都以逝去。都已成为往事,往事已成空,惟有回忆。我知道,她,在我心里留了下来,在我的回忆里住了下来,永远地住了下来。我很想牵着她的手一起老去,但是我知道这愿望太过美好。太过美好的事情,往往都是奢望,如今已无法回头。这是一段已经完成的旅程,有很多无法了结的事情,已经无法了结。仍在我心里的人,我会用心祝福、用心思念。真的。我愿意这么做。我会想起她,那个仍然想起她的人现在已经遍体鳞伤,那个深陷回忆里的人,是寂寞的。憔悴的。孤独的。我不知道自己能去往哪里!

在人生的旅途上,用什么才能洗去被爱情伤过留下的血痕? 年少为情牵,年少为情累,一朝情断肠!

可是,此时,我,只能孤独的飞,孤独的飞。

涌入内心的是怎么样的破碎?怀念,需要心付出疲惫作为代价么?爱情,盈满的是幽幽的叹息,幽幽的眼泪,幽幽的追寻……

我在一棵叫做爱情的树下泪流满面,我在等她的来临。我在等枯木逢春,我在倾听内心的变化,还在燃烧的心动,无法抗拒她的召唤。我在倾情于向她的倾诉。情爱一直都是这样难舍难分。别离一直都是这样让相爱的人伤心。也许,从此就再也遇不到彼此。也许,今天一别,将是永决!而怀念以为着彼此的心灵,只留下伤口,很深很深的伤口,还疼在一个又一个月光明亮的夜里。

一寸相思一寸灰。是的,如今我整个人都是被相思燃烧的灰烬。此时,我已经渐渐习惯了想起她那温情脉脉的眼神时内心的疼痛。渐渐习惯了她长长的睫毛上挂着的泪水是我伤痛的灯盏。这些都是暗夜里,向我闪耀的火星!

虽然爱给我留下了彻骨的伤疼,但也留下了铭心刻骨的欢乐。我不忍心责怪她。我知道,我们都是棋子,一粒身不由己的棋子。我们都不能控制自己的去向。不是最爱我的人伤我最深,而是现实、生活、时光、以及命运!那必须分开的现实;那四处漂泊的生活;那残酷无情的时光;那不能在一起的命运!

轻揣那些记忆,疼痛难忍。爱情深刻圣洁而又充满孤独和磨难,伤痕累累那是怎么样的一种印记?

三年一梦,一生困心!

关于往事的散文7:新床

文/飞翔

躺在席梦思床上,往事如夜空的繁星。

农家子弟睡席梦思是很奢侈的,但眼下已经是现实。就像农民坐上小轿车一样,从前的人想都没想过。

我家有3个房间,2013年底买了3个席梦思新床,每个新床为1300元。一家人各自睡在自己的新床上,感觉格外熨帖!

谁知道我结婚时睡的新床呢?

不怕子孙笑话,我准确地告诉你。34年前的元旦,冬月28是我的大喜日子。新房里摆放着一个新床,杨树木板雕刻的鲜花图案,床座是红油漆刷新的,那是我的祖父祖母睡了一辈子的老式床。上面铺稻草、棉絮,然后铺上崭新的床单。那时家里穷,打不起一个结婚的新床,父母因陋就简给我这么一个新床。

等到女儿长到7岁,这个床给孩子们睡去了。这个“二合一”的床我们夫妻总共睡了10年啊!我们花180元买了一个高低床,上面还有钢丝结构的席梦思呢!那是部队家属搬家折旧出售的,我们非常喜欢。

过了55岁,我们夫妻终于盼来了自己的一个新床。浙江产,售价为1300元,宽1,8米。

我的舅侄去年冬月初十完婚,花3500元买了一个新床作结婚床。相比之下,我们两代人之间变化好大呀!

我年轻时骑自行车走亲访友,如今舅侄,姨侄,女婿都是开着自己的小轿车走亲访友。这就是现实生活的高速进步!30年的光景,中国经济上去了,生活水平令人欣喜若狂。改革开放不好么?

父母养育我的年月,每天辛苦劳作,只能得到几毛钱的报酬。现在我们劳动一天,可以得到百元以上的报酬。所以过去住土屋,穿土布衣服,睡旧床的历史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中间好多人不是向往美国么?他们比我国独立早100多年,当然物质条件,劳动收入,生存环境等远远比我国强呢!攀比是无用的,还是希望国家富强起来,我们的人民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2012年春我家盖了新楼房,那个结婚用的老床变为烧柴了。它已经作为家庭文物保存在我们的脑海里,不会忘记!

伟大的思想家李大钊一生喜欢弃旧迎新,我们何不是这样啊?

昔日耕种的土地变为了公园,公路,工厂,我们应该感到喜悦。

昔日用过的锅碗瓢盆变为了废品,代之的是煤气灶、电水壶、热水器等,我们应该到喜悦。

祖国在奔腾,就像一匹骏马那样驰骋在万里边疆,威风凛凛,让世界人民吃惊。先进的教育、先进的科学赢来了崭新的工业化时代。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春天啊!

关于往事的散文8:雪花飘飘,往事悠悠

文/何红雨

2016年1月12日早晨出门,看到了白色的落雪。

彼时,我仰头看天,依旧是微黑的,但有细小的雪花在飞落,它们安静地落在了我的面庞上,像是这个早晨给我的最好亲吻。

伸出手来,想要接到一些雪花,然而,却最多只是有着雪花静落掌心的感动罢了。

雪是在夜里悄然飞落的。

那时候,已临近午夜,我在睡前又看了一眼朋友圈,看到有朋友说,真好,2016年的第一场雪终于来了!

也有朋友在祈望第二天能够看到一派的白雪皑皑。

连续的雾霾天气,使人郁闷压抑,终于落下的这场雪,虽然不大,但是却已然令人满足。

这座城市中几乎所有的人,今晨都拍摄了落雪。

朋友圈今天被刷爆的风景依然会是“雪”。

看着窗外的飞雪,看着友人们拍摄的雪景,记忆仍旧会牵扯我回到久远的童年。

想起那样的冬天。是寒冷的,白雪纷扬,走在雪中,人会被鹅毛大雪包围,不一会,就会变成了雪人儿。不过,亦是种乐事趣事。小孩子们并不会怕冷,总是在雪地中嬉戏。用手去抓地面上的积雪,还有张开嘴巴要吃雪的。是纷飞的素白的雪花飞落到了张开的嘴巴中,亦是将揉成雪球的雪儿吃进嘴中……那时候,出门走在雪中,似乎,连妈妈亲手做给我的那双红色灯芯绒的棉窝窝也要灌进冰雪了……

妈妈总会大声唤我。

我听到妈妈的呼唤,就会乖乖地回家,虽然在回家的时候,心中仍旧有不舍,但是,毕竟会因了对妈妈的爱而很快地回家。

妈妈那时会替我扫去头上、身上的雪花。也用疼惜的口吻说,这么冷,跑出去会冻着的……

一个并不大的土炕,会被妈妈烧得很热。于是,一家人都会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围坐在热炕上。我和哥哥总是不会安分的。伸出小手,悄悄地捅破了那层窗户纸,然后,从捅破了的窗纸处看飞扬的雪花。妈妈看到了我们的淘气,但并不会再多说一句,只是依旧微笑着忙着她手中的活计。

男孩子总在雪天更加地不安分。

哥哥总会在雪天带着我捕捉麻雀。很常见的那种捕法。将一只竹筛子用小木棍支撑起来,小木棍上系有一根细细的绳子,谷米撒在竹筛子下面,然后躲在一边等待麻雀的偷食。这样的捕法,亦总会有效,总会有那么几只笨笨的麻雀会中计被我们捕捉到。

捕捉到的麻雀会被哥哥串在一根细铁丝上,然后放进炉膛的火中烤熟。

麻雀肉并不好吃,然而,幼时,却会在落雪的时候,成为我和哥哥的唯一肉食。

不由想起有年早春,去翠华山游玩,竟在山下一户人家见到了油炸的麻雀肉。出于好奇我点了一盘,大约8只麻雀很丑陋的趴伏在白色的洁净瓷盘中。看着它们,我忽然心生怜悯和感伤,并没有吃一口,就匆匆起身离开了。

随着年岁的渐长,会越来越懂得爱护动植物。于肉食,总是会有排斥的心理。不忍心去吃了,并且,也总是劝说亲友们远离肉食。

做菜时候,极少使用调味品,只放入适量的精盐,偶然会放点香醋或是酱油。觉得这样就很好了,烹制出来的菜蔬色泽艳丽,味道鲜美。是呀是呀,这正是食材本身的味道。

有年春节,去舅舅家拜年,天空中飞着鹅毛的大雪。

姐姐领着哥哥和我,一起边走边唱。虽然寒冷,但是却分外快乐。

到达的时候,我们都已经成了雪人儿。

舅妈跑出来迎接,用自制的刷子扫去我们身上的落雪,又笑着给我们吃糖果,还有她亲自烹炸的撒子……屋子里炉火生得很旺,大家说说笑笑,很有过节的气氛。

舅妈那年离开的时候,恰好也是落雪的时节。

在我去看舅妈最后一眼的时候,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眶。彼时,她静静地躺在棺材中,面容慈祥而静美……那刻,我亦是想起了那些她为我们扫去身上落雪的情景。她的绵软温和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畔,然而,她确是永远永远地走了,走了……

雪的记忆,很美好,也很温暖。但偶尔,亦会氤氲出几许感伤。

就像这个雪天,我在欣赏美丽雪景的时候,仍会忽然想起我那逝去多年的舅妈,以及那些逝去了的流光往事,而,眼泪亦会悄悄然——漫出我的眼眶……

关于往事的散文9:往事已飞,飞过忘川

文/陶家宗

人这一生中,经历的事情实在太多,多到擢发难数。可是有些人对于存留于脑际的印记居然奇迹般全数复盘,而大部分人呢,很难全盘复制所有的从前。这已冥灭的往事叫失忆。记忆一旦泯没,人生过往的一部分将不可避免地开始慢慢剥离。当失去了那些曾经的记忆,你,也就不再是从前的自己。

可是,红尘里不止有活色生香的寻常光阴,精彩绝伦的平淡人生,往昔岁月的倾情回忆更是一道永远不老的话题。哪怕一路无景无色,你也能感受到时光温良;哪怕一路无韵无律,你也能聆听到清风悠扬;哪怕一路无花无草,你也能染得满衣幽香。如果找不回从前的所有,人生不完整,自然多缺憾。烟花易冷,人事难分。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北雁南飞,狐死首丘。生命的旅程,总会因回忆找到起源。回忆寄托着希望,是绮梦的光点,幸福的港湾,轮回的开始,可以让生活更美好。回忆无论于谁,断是少不了的情感依归。

或许精神受到剌激,或许情绪受到压抑,或是思想一度颓废,或许饥饿营养不良,或许海马功能障碍,或许脑沟一时不畅,或许三维空间受限,受制于这些主客观条件的这部分人,若想全部拷贝过往,试图重新回放,实在难以遂愿。所以顾丽丽说,“在光影交错里,你能挽得住眼前,又能挽得住永远?在时光荏苒中,你能留得住云的身体,又能留得住风的脚步”?至于那些过往岁月中早已沉没了的,自然华不再扬,覆水难收。

倍受崇敬的祖父什么模样?毫无印象!查看祭文发现,原来共同生活了六年。讲大妹因失忆走失深感自责,父兄却说:“你完小放学返回途中,也有类似经历,找遍了沿路各处,最终发现你在龙潭河高崖的山地里睡了半夜”。边防服役,战友问我“昨晚夜半怎么拿枪跑去站岗?可过会儿你又回来”。十年多前,有个没一点印象的三十多岁中年人见了我感激不尽。何故来着?“不到七岁的一次游泳,动弹不得,鲜血淋漓,河水染红一片,您老远游来将我抱起送回家里。若不是您,我命休矣”。就在前不久,有人当面感谢,“四十年前因为你据理力争的资助,让我度过了难关”……原来,我也有那么多失忆!

正因为失忆,便有了很多故事的开头,或流光旖旎或不尽人意,而至后来呢,总是一篙独去,潮来潮往无处寻觅。年年岁岁中,究竟有多少缘湮灭在红尘渡口?来来去去中,到底有多少情散落在天涯彼岸?

所以,当我们打马走过了忘川河,兀兀辞别了奈何桥,既然“飞鸟不得过,游鱼不得渡”,还能指望找回从前的那个自己吗?

关于往事的散文10:过年的往事记忆

文/人生如水

突遇小恙,在长春多呆一些时日,今天出院,看望我的原部下用车送回吉林市。文中的照片是病榻期间,在长春街头和超市拍的,那贴梗海棠、梅花、迎春花是在新春花展的温室拍的,新春花展还没开始,这是偷拍的几张,发给朋友们欣赏,并提前祝朋友们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每到过年都会想起小时候。小时候的年清晰地印在记忆里,过年就像一幅年画,瑰丽的色彩,每每回忆起来,都充满了喜悦。小时候对年的企盼,不仅仅是那一年才能得到的一件新衣裳,更重要的是,过年的时候,有很多好吃的,而且一切可以随意了。

过年是母亲最忙活的日子,进了腊月门,农村亲戚送来黏面子,母亲就开始蒸粘豆包,豆包的馅是红小豆馅儿加上糖精,圆圆的豆包一锅又一锅的蒸着。在小时候的记忆里,母亲是不知疲倦的,就像永不停歇的机器,一直在转动着。蒸出来的豆包,放在盖帘上晾凉,再放进仓房里大缸里,冻得硬邦邦的。东北的天气很冷,冬天的大自然是天然的大冰箱。

过年的时候,每天都是算计好的,一点都不忙乱。除了蒸豆包,还要摊煎饼。我家是“此地人”,关里人把我们叫“臭糜子”,过去臭糜子很少吃煎饼,主要是不会摊煎饼。矿区是个民族大熔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带来各地的美食,所以山东大煎饼也成了我们此地人的美食之一了。

摊煎饼,最重要的程序就是推磨。从小就不爱推磨,但又不能拒绝推磨,推磨是最常见的家务活。无论大小,只要能够着磨杆,就得跟着推磨,一圈一圈又一圈,无聊的走着,用力地推着。后来矿区五七厂有了电磨,磨一斤水磨一分钱,到了年根家家都去磨水面,不管天气多冷都要去排队。那个年代买什么要排队,买猪肉排队,买豆腐排队,买粮还要排队。

我家农村亲戚多,有四个大爷,一个姑姑,一个舅舅,两个姨,为了显摆自己家过得好,母亲每到冬天都会把老爹下井的带回面包积攒起来,过年的时候带回老家,送给亲戚,引来乡里乡亲的无比羡慕,矿工吃的面包很大,每个四两,非常好吃,特别是那酵母的味,闻着都香,农村根本买不到这种大面包。

过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新衣服,年龄小,做衣服都是母亲亲自缝制,样式也是母亲决定,自己没有选择权的。1965年我家买了一台华南牌缝纫机,从有了缝纫机开始,做衣服的活就由大姐承担了,母亲不识字,家里的账目都是大姐管,那时很羡慕大姐,自己可以说的算,甚至对我们弟弟妹妹还可以指手画脚。

过年最高兴的事情还有父亲为我们做谷花糖,小时候很少能吃到一块糖,唯一是父亲过年为我们熬糖稀,熬到一定程度,再粘上谷花,就成了谷花糖。这种谷花糖的谷花,是一种叫西田谷的种子炒制而成,白白的谷花像雪花那样白,咬一口又甜又香,糖是用甜疙瘩熬制的,甜疙瘩的缨子,秋天割下来晒干,冬天的时候将干甜菜缨子泡开,用开水榨开,那甜菜缨子的梗和叶非常好吃,还有甜滋味。

熬糖稀也是很复杂的活,将冻甜菜疙瘩拿到屋里缓过来,洗净再切成丝,放到大锅里熬,据说冻甜疙瘩出糖率比鲜的高,所以熬糖稀的时候基本都是冬季,甜菜丝经过很长时间的熬制,渐渐成为糊状,颜色为酱色,我们叫糖稀,熬好的糖稀,放在坛子里封存起来,等到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苞米面窝头蘸糖稀也真的很不错。

母亲虽不识字,但很会持家,日子虽然过得紧吧,然而每年过年都把自己的孩子打发的欢欢喜喜的。小时候的盼年,真是“望穿秋水”的感觉。一进腊月门,每天早晨躺在被窝里,就开始问母亲:还有几天过年?有时我们一天要问好几次,生怕母亲记错了似的,我最期盼的就是那一串串鞭炮,放鞭炮是男孩子的专利,每到过年就等着父亲给我买几包鞭炮,如果父亲早买了,放在箱子里。我就会偷偷地拿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有时还要数一数看看够不够一百个响。可惜外面包着一层纸,只能摸着数。

年,就在我们小孩子的手指尖一天天的靠近。年三十那一天,贴对联,蒸馒头。因为那时白面很少,过年按人口定量分配。母亲就做些馒头,剩下的面用来包饺子。肉是定量的。那时为了能吃上鸡蛋,每年都养几只母鸡,同时也养1、2只公鸡,等着过年吃。这一天爹负责杀鸡,母亲的小鸡炖蘑菇是拿手菜,特别是母亲炖的鱼更是一绝,总之,母亲的做的农家饭菜永远都是最香的。

每年过年年夜饭是最隆重的,一家人围着面板,包饺子。那时没有电视,就听母亲讲故事给我们听,一个个重复老调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遍,但仍然是百听不厌。年夜的饺子一般都是爹来下,那年月煤矿都不放假,特别是一线采煤工更是要坚持生产,只是年夜的时候,上下班的时间相对提前点。

半夜时分,父亲下班了。母亲烧开水,父亲开始下饺子。然后放鞭炮,家里的女孩子就躲在屋里,透过玻璃看烟花。最喜欢看“二踢脚”,先在地上喷花,然后飞上天空炸响。父亲不舍得买多,只买几个,所以格外珍惜,放的很小心,生怕是“哑巴的”。鞭炮的声音越响,人就越高兴。放完鞭炮,年夜饭也就开始了,我从小就馋,出锅的饺子,早就偷吃了好几个了。

我们一家人吃着饺子,这可是一年到头很少吃到的美味。我们心里都有一份渴望,希望自己能吃到带钱的或者带糖的饺子,这预示着新的一年有好运气。谁要是吃到了,就很炫耀的往桌子上一扔,不说话,那五分或者二分的硬币撞击桌子发出的响声,如同吃到它的人轻轻地偷笑声。孩子吃到糖的,母亲就会说,好啊,新年甜蜜蜜,不挨打。小孩子就会笑脸如花开。

拜年很有趣,每到一家,先看看放鞭炮的地方有没有未燃的鞭炮,如果有,就欢喜的了不得,赶紧收进囊中,然后再去问好,得到一点糖果和瓜子。前两天媳妇和小时候的玩伴聊微信,说起过年的时候,到邻居魏大爷家拜年,磕一个头给半个花生仁,磕二、三十个头才能挣到一小把花生仁。我小时候拜年的人家不多,也就是两栋房,50多年过去了,16家大人的名字一直不忘。

一个早晨拜完年后,回到家里,小孩子们就开始炫耀自己的收获,那种快乐,真是溢满心房。拜完年,孩子们凑在一起,先评论对方的新衣服,然后商量着玩。要么打爬犁,要么打扑克,抓娘娘,要么凑在一起闲聊。大人们也凑在一起聊着家常。小时候过年真高兴,那份快乐会一直延长到初七,初七送年后,日子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

过年了,过年了,年就像一个驿站,这个驿站里有满满的欢喜,满满的盛装。过了年,就预示新年的开始。慢慢地,我的年走了,我们慢慢的长大,不在我的渴望中了,我觉得过年很无聊,饭菜平日里常吃,衣服想买就买,随着季节更换。年,在我的心里不再凝聚成一件新衣服,不再是那白白的馒头和丰盛的菜肴了。我的孩子呢,更没有了我童年的那种对年的渴望和期盼了。一年又一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关于往事的散文11:割麦子的往事

文/信丽

在我的家乡,农历五月初的时候,是小麦成熟收获的季节。

记忆中那成片成片金色的麦浪随风舞蹈,乡亲们黑红的脸庞绽放出喜悦,阳光下闪闪发亮!

开镰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刷刷刷,只能看到镰刀上下翻飞,划出一道道炫目的弧度,好像银蛇狂舞,有点嚣张有点霸道,身后的麦子别无选择,只有前赴后继倒下的份了。老人负责把麦子一摞摞捆好,以便运回村里的打麦场上。我们兴奋地在田野跑来跑去,到处拣麦穗。爆满的颗粒圆滚滚,引诱着我们,尖尖的麦芒挑衅似的竖起全身的刺,却也抵挡不住我们跃跃欲试的心。取几枚麦穗放手心,三两下,麦芒便丢盔弃甲,青青的麦粒落满手掌。手指微弯并拢,麦粒聚集掌心捂在嘴上,青葱岁月的美好滋味伴着那份醇香在嘴角蔓延开来,嚼出了有滋有味的童年。

夜晚的打麦场灯光如昼,机器轰鸣,周围贴着注意安全等宣传标语。场里是不让小孩进的,大喇叭里连续播放着严禁烟火,机器附近闲杂人等免入。麦秸打碎后,柔软喧腾,空气中涌动着好闻的淡淡青草气息。于是场边的麦垛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翻跟头、捉迷藏,跳啊笑啊,心随夜风飞出村庄,飞向憧憬的远方。

记忆最深的场景,还是后来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觉得可以帮父母割麦子了,于是拎着镰刀来到麦田。可是灵活的镰刀到了我的手中笨拙慌乱,依葫芦画瓢,左手使劲握住一把麦子,右手拿起镰刀放在麦秆上,向我站立的方向用力一拽,结果我摔了个四脚朝天,麦子却无动于衷。不信割不下麦子呢,重新再来,这回我认真学着父母的样子,试着把镰刀放在麦秆底部,半弯腰,稳稳有力的劲道割下,成功了!一把两把,越来越熟练,很快身后便躺倒了一片麦子。虽然很累,心中却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傍晚时分,一向很严肃的父亲说:“俺闺女还真行!今年收成好,能多攒两个钱,等你上大学就不用愁学费了”。我很讶异:“能考上吗”?“拿出你割麦子的劲头,卯足劲,怎么不行”!从此,那金色的麦穗里,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后来,麦子逐渐减少,麦田变成了拔地而起的高楼或经济价值较高的果园。再也不见曾经割麦的热闹场景,打麦场也由专门的场地转移到了角落里。再后来,索性不见了麦子的踪影,小伙伴们也各奔东西。

麦收时节让我拥有了一个有快乐可以回忆的童年。想念那一望无际的麦香,想念那一张张流淌汗水的脸庞,还有我的那份最初的梦想。记忆中的麦收已退出时代的舞台,而我的心却始终萦绕在那些不可复制的时光里……

关于往事的散文12:卖瓜往事

文/杨城

广袤而厚实的神禾塬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西瓜地。夜深了,深蓝的天幕笼罩着这片丰腴的土地,四野一片静谧。在月的清辉下,瓜秧随清风阵阵翻动,似有走兽匍匐。

西瓜熟了。这是农人最为疲惫,也最为兴奋的时节了。所以虽已入夜,我的父母还不见回来。他们去几十里外的西安城里卖瓜了,只留下我和姐姐,守在瓜棚中。到了后半夜,父母还没有回来。我和姐姐数着星星,在夏虫的催眠曲中,渐渐睡着了。

不知睡到了什么时候,我突然被瓜棚下的响动惊醒了。我曾听父亲说过,经常有人在后半夜来偷瓜。若是过路的口渴了,摘个瓜吃,主人大半不会在意。但这帮蟊贼常是有备而来,拿着麻袋,推着架子车。凡是被他们洗劫过的瓜田,往往是一片狼藉。想到这里,我睡不下了,便披上衣服,准备下瓜田查看。没想到一坐起来,便看见一只狗一样的东西蹲坐在瓜棚下,我便呵斥它走开,但那东西纹丝不动地蹲在那里,眼里放出绿森森的光。

是狼!我身上的汗毛刷地一下竖了起来,便僵在那里,不敢动了。姐姐睡得正熟,此刻她的鼾声都让我怕的刺耳。好在瓜棚搭得高,狼也不敢冒险爬上来,在后半夜昏暗的月光下,这头狼就像一尊雕塑,在那里耐心的等待。

不知这样僵持了多久,就听见地头父亲的一声呼唤,他们终于回来了!那狼倏地一下跑走了。姐姐也醒来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那次受惊之后,我生了很久的病。从此产生了对黑暗的恐惧,独行时总觉得有东西在后面跟随。母亲也不再让我和姐姐在夜里看瓜,只在白天离地不远的公路边卖瓜。我和姐姐困了,她便在身后干涸的排水沟里铺一条麻袋让我们睡下。这便成了我对童年的深深印记:瓜摊儿,蒲扇,麻袋,蜷缩而睡的姐姐,和妈妈弯曲的后背。

神禾塬上大片大片的瓜,在烈日下胀着青皮,催促着农人。最热的天气里,父亲凌晨三点多便摸黑摘了瓜,拉着架子车,车帮子上坐着我,向二十多里外的西安城进发了。来到瓦胡同市场时,太阳早已将车上苫瓜的蔓晒蔫儿了。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父亲一手拿着明晃晃的西瓜刀,一手托着个大西瓜,扯开嗓门儿一声吼:“嗨……卖瓜咧!薄皮儿沙瓤儿的大西瓜嘞,先尝后买!”父亲声如惊雷,且瓜刀挥舞,呼啦一下,方圆百米之内,行人绝迹。我为此常羞愧地躲到一边,等他喊得没劲儿了,才过来帮他卖瓜。一天的叫卖,往往收获寥寥。而父亲给我的奖励,只是一碗扯面。生意好时,我能得到一支雪糕。而他自己,只有自家带来的凉开水,和一袋干锅盔。

20年后,当我开着自己的小轿车,看着车里的小宝贝将蛋糕和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我便时常想起20年前的我们父子两人,想起父亲咽锅盔时,那一下下滚动的喉结……

父亲的命运充满了曲折与坎坷,但他身上就是有那么一股子犟劲儿,虽然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苦头,最终还是撞出来一条坦途。现在他虽然已60有余,但身板儿硬朗,仍劳作不息。我敬佩于他平凡中的抗争,又赞叹于他传奇中的平凡。

关于往事的散文13:往事再提

文/周煊

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他的声音,朴实醇厚,好像当时田野里茁壮的玉米,给人踏实温暖的感觉。他是谁,叫什么名字,我全不知道。

那时候我刚高考落榜,在家没什么事情,最喜欢的就是去外婆家。她家在离我们家居住地将近20里远山清水秀双庙附近的小山村。往往都是玩到日头将落,傍晚炊烟袅袅,外婆硬着心撵我。妹妹小怡没朋友,她也是我的小尾巴,因此每次去,我都用大金鹿自行车载着她,且歌且行。有她壮胆儿,外婆往往要撵我好几次。越拖拉越晚而不自知。

出事那次也这样,或者比平时玩更晚。外婆千嘱咐万叮咛,送出村老远,嘱咐我一路上快点骑。本来小时我是男孩子脾气,不知道害怕为何物。但是给她一说,天又开始从昏黄转向黑暗,周围的玉米地里的玉米给风吹得簌簌作响,似乎藏着很多野兽等着窜出来咬人,脚下就不由加快了速度。妹妹小怡紧紧拽着我的花衬衣,声音很紧张哆嗦着劝我:“二姐,二姐,你慢点好不好?”她的劝说只能让我更紧张,紧张的结果腋窝脑门子手心都出冷汗,就是把自行车轮子蹬成风火轮。

快拐弯是很高的下坡,下面有窄的一条水泥路,刚修的,周围就是怪石崚嶒的几面花岗岩山体,约有三层楼高。我内心当时一定只想天黑前快回家,没考虑拐弯应该减速,所以当看到不远处有一辆红色拖拉机轰鸣着迎面开来的时候,我情不自禁说声完了,然后迅速对身后已经抖成筛糠一样的妹妹小怡说:“小怡快跳车子。”“二姐,我不敢。”她已经开始哭腔了,我松开左手拼命一拽她,自己就箭一样冲向拖拉机。

好在还没完全吓傻,在看到拖拉机驾驶员惊恐万状的表情那瞬间,我突然车把朝左一歪,就被惯性直接甩到山石上滚到山体下面的深沟里人事不省。我不知道自己昏迷了多久,只记得睁眼看到天空还有点蓝,那么美,那么静谧,身体很轻,比羽毛都轻盈,内心充满喜乐安然。突然就听到妹妹小怡的哭声,农村老娘们也没这么大声:“二姐,你怎么了?”声嘶力竭。我强撑着坐起来,抹了把脸上的血,看她完好无损,就集中精力安排事儿,让她先扶我上了水泥路,再让她推着我走。

她还不会骑车子,妹妹小怡个子只比自行车高出不多一块,胳膊瘦得跟芦柴棒。推我也很吃力,血淌了满脸,眼睛痒痒的。她刮破的衣服袖子烂菜叶子一样耷拉着。我们正踌躇间,一个温暖磁性的声音在身边响起:“小嫚儿,怎么弄的?我送你去医院吧?”说着他把自己车子停下,扶我坐上他的破自行车,妹妹就在身后踩着车镫子一溜一溜地,紧赶慢赶追着我们去公社医院。到了医院,由于失血过多,我已经开始精神恍惚,浑身发冷,头上淌的血已经把丝巾衬衣全湿透了。他脱下自己衣服披在我身上就去挂号找医生。

由于他的及时救助,让我又重新活蹦乱跳活下来。当时年纪小,感谢的事情由父母出面,我连恩人的名字都不知道。最近一直看到有报道说救人反被诬陷的报道,觉得人和过去的人真是太不一样了。生活中人有旦夕祸福,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麻烦,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如果大家都因为害怕做好事被诬陷而袖手旁观,那么很多年前就不会有我的存在了。也正是因为那个陌生人的善举,让我懂得感恩,懂得在别人需要时候毫不犹豫出手相助,我相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被无数萤火虫一样微末的光明照亮,变成一个发光又可爱的人间。

我一直都记得他,虽然我从来都没跟别人说过。找不找到的他已经无所谓,重要的是我已经从被他救起的那天就开始脱胎换骨,变成一个以助人为乐的人,并且我愿意把他的善举通过我的行为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这场生命的爱心接力,当你遇见麻烦手足无措的时候,我会在你身边,轻声说:“有我在,别怕”。

关于往事的散文14:往事如歌-Snowing

文/Snowing

这是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水果牌手机即将推出7。各种新鲜事物喷薄而出。但是一些旧的东西总是镌刻着那时的记忆。旧的首饰,旧的衣物。曾经的地方,熟悉的气味及食物,以及耳朵早就习惯的曲调和声音。也许我是一个恋旧的人;也许是我的日子太平淡无新奇吧。

我这个人记忆力不好,除非可以记住一些事情,否则就像演员走了一次过场,具体情节任务都记不大得。然而一些飘荡着歌声的时光我总记得,歌曲带我回到过去的平淡却又难忘的日子。

比如,每次听到罗大佑的《童年》,我都会想起我的一个小学同学。有一次冬天傍晚,下班后我挤进路边一家热气腾腾的麻辣烫店,里面唱着歌。我正吃着的时候,扬声器里唱到了这首童年,我瞬间如同触电,一阵热流,我想起了那时候的简单快乐,那时候的无忧无虑。我记得当时那个唱歌很好听并且眉尾上扬的男生,他在一个放学大家都散去后,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这首童年的歌词,当然他写字很好看,有些许的英气。当然当时是我和一个女生一起央求他写的。因为那时我们班上没有人会唱这首歌,更没有人知道歌词。我觉得那样单纯的年代很美很静。

还有,钢琴曲(秋日私语),那是在爸爸的一间破旧休息室里听得,那时我读高中,中午去爸爸单位吃饭,爸爸在炒股,股市频道会间歇播放一些钢琴曲,其中就有这首。那时候我头发很短,衣服很简朴,从不思考未来,也很少与男生交流,甚至还不知道上完高中时要考大学的,我傻乎乎的简单的甚至有点愚钝。

还有,任贤齐的歌,张雨生的歌。依旧是高中。我旁边的一个瘦高男生好像对我有意思,便经常搞个收音机唱他们的歌,我记得他在我旁边不远处唱“对面的女生看过来”,我当时镇定自若,后来主动远离他,并且不再跟他讨论难题。那时候妈妈一直唠叨,千万别谈恋爱。而我又出奇的听话。后来复读时候我竟然跟他一班,但我们仍然一句话都没说。

还有那首(披着羊皮的狼),那时我在读大学,无意中认识了一个网友,好像是他推荐我听的这首歌。我们聊的很开心,网聊了半年多,有点网恋的味道了。后来暑假他让我去北京找他,我没有应许。后来就没有后来了,我只是记住了这首歌。

还有,小红莓音乐团的歌,我会想起后来认识的一个五六不着调的人。

往事如歌。歌声里的记忆往事。

不同的往事如不同的歌。

同样一首歌,之于众生,也是不同的难以忘怀吧!

关于往事的散文15:学霸与学渣的那些往事

文/杨蜀云

最痛彻心扉的爱,不是放弃,而是曾经的所有回忆,现在都陪着你难过。多年以后,最珍爱的那一部分,早在心里长出芜杂的野草,而植入灵魂的那部分,都终将被时光雕琢成泛黄的照片。——题记

2013年冬天,刚会微信的我,常常游离在各个微信圈。他是叫“双子座”的微信群主,我是叫“云淡风轻”的一枚女子。从那个时候起,他唤醒了我的微信之旅,并成为了我微信圈的“不可一日无君”的第一人。

最早听说他,是偶然听几个打篮球的男生念叨,大意是有一个很火的微信群主,勤奋且自律,口碑相传的力量,是怎样感动了我,让他的名字在我的心中显得闪耀无比。凭借一首《你的世界我来过》的接龙诗,“双子座”男子眨眼般成为了我的知己,亲热度犹如360杀毒软件不断升级。

“双子座”和我有着同样爱好文字与诗歌的情怀,北京市区人,宁是真名最后一个字。也许是梅开四度,两个人聊得都很投入,除了从早上好聊到晚安,从唐诗宋词聊到市井小事,每天轮番微信上百条,中间是异床同梦……

2014年春天到了,路过大学校园篮球场,沿着小伙伴的手指头朝向,认识到了线下的“双子座”,看起来清秀无比,但也不是帅哥胚子,好在,也不让人反感。

没过多久,在一堂古汉语公开课上,我们偶然相遇。在临场考试中,当老师提出问题“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是出自《四书五经》的哪一部时,他秒答问题,在没有好学上进基因的前提下,我是被问题秒答,也无怪乎,有人说,内因才是事务发展的决定因素,纵然我在课前临时抱佛脚也无济于事。

由于答对率占99%,他的答卷被当成了全班学习的范本,而我的答卷自然成为不认真学习的负面模板。为了让落后分子看到希望,“双子座”主动邀约我,经常去一些稀奇古怪的小镇,在途中,还突然问我,你知道这个石碑为什么刻在这里吗?你知道这句古诗出自哪里吗?一瞬间将我好玩的心荡到了谷底,不甘服输的我,立马用弱智问题挽救:“我不是回答你的第一人,但是可以给你最全面的答复。”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躲避了问题。

可我记得,回去以后,我马不停蹄地到图书馆铺天盖地的查资料,连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用最精准的答案忍不住在他面前炫耀了一番。他听后直撅嘴,一面表扬一面又极力向我推荐各个版本的史籍,我从书店抱着厚厚一摞书回家,翻了不下七八遍,甚至都有种冲动写一篇《看天下奇闻》。

几个月后,正是初夏,没有经过他的批准,“硬闯”进了他筹办的个人网站“山野小竹”,一面公开和他对着半句唐诗“微凉堪话旧”,或者宋词“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一面私下积极为他的网站努力填空——“铺在路上的碎石/依旧还是当初的模样/被繁星擦亮的黑夜/一声不响/写下时间的陌生……(《时间 痕迹》)

“我是冬季最后的花儿/我见过黑夜深处的世界/我见过温暖火炉的光辉/自由的火焰/在身上来回飞跃……(《自由》)

有缘无分仿佛是天注定,因为“双子座”一向成绩优异,毫无意外,大学毕业后,他腾云驾雾被保送进了某985高校的研究生,而我勉强通过论文答辩后,开始了找工作的队伍。

2014年9月临行前一夜,我们最后一次电话长谈,他戏说我俩是“第三种感情”——比朋友多一点,比恋人少一点。记不得谈了多久,我哭了,泪湿了一晚上,筋疲力尽地睡过去,着了微凉,得了重感冒,第二天醒来后,收到了他离开重庆前给我发的一条信息:“鱼儿,有一天我回来找不到你,我就在各个报纸、网站上刊登寻人启事。”

但是在那之后,“双子座”彻底不见了,连微信号也注销了。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用各种方式寻觅——手机、邮箱、QQ,却再也没有一丝一毫。

2015年12月22日是冬至,等了一整天,那一整天,我流连在大街上看着川流不息的各色男女。当白昼渐渐褪掉,我才终于明白,那个熟悉的身影不见了,一切都已经落幕。

昙花一现的感情始终无法忘怀,也许柔肠太需要缠绕,也许信仰无力支撑,我突然想写诗,虽然他听不到,但我可以告诉自己,可以大胆放心地默默地吟。晚上八点二十分五十秒,我在微博上写下《我还爱着你》:

我路过了你的春天

却与你分别于冬季

时光匆匆来又去

网络缤纷而凌乱

我用足够的时间 深情地

而你永远不知道的方式爱着你

很想抓紧你的手

悄悄地,悄悄地就好

曾经以为你的温柔

是为我一个人而来

可人去楼空

才知道天荒地老是多么苍白

世人都在传说爱情的魔力

然而我只能选择永远的背影

深夜的尽头

不经意敲下了五个字:

我依然爱你

关于往事的散文16:一橱往事寄流年

文/铁云

阴雨天,心情也是湿湿的。在书橱里找寻往事,来填写某种空虚,也只有那一橱往事能将心中的一处死角激活,得以抵御这个季节的阴沉。

书橱里有老旧的书整齐地排列着,书旁有一个老旧的塑料文具盒。那是我中学时代用过的,我一直保留着。有海绵衬的那种,紫色的封皮,那个年代我钟情的颜色。能随岁月一起走到现在,或许是那梦幻般浪漫紫色让我屡次不忍舍弃。此时看来,这个老式的文具盒仿佛我青少年时代的宝藏,好比阿里巴巴破了四十大盗。我青春时代的诸多宝贝就那样静静地躺在里面,见证了一个年代。那些笔,准考证,对,上面还贴着一寸黑白照片的准考证,将我年青的容颜一直保留到今天。只是那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早变成了回不去的恰同学少年。青春在书本里绽放过绚丽的花朵,最难忘怀的是那些和书本一起辗转岁月的书签,承载了那个年代多少欲语还休的美梦。以致若干年后,我一如当年那个小女生,将书签当成书的伴侣,亦当成我读书生涯里拈指欢笑的红颜。

我的那些纸质的、木质的书签,无声地躺在那老旧的文具盒里,寂寞且优雅地将我年少时的陈年往事一并收藏。摩挲着她们,纸质的书签已有些泛黄,木质的书签那经久的檀香也挥散殆尽,可我仍能透过它们的纹理找到那时的心境,还有那时读书的某些细节。我惊叹旧物的神奇魔力,亦惊叹我某一时某一个点上的惊人记忆力。

书与书签,我将他们看成一对情人,一厚重一轻盈,厚重的不就是那学富五车的沉稳男人吗?轻盈的就是那窈窕或明艳或淡雅的优雅女子,谁说不是呢?少了书签,再厚重的书好似少了添香的红袖,枯燥有余情致不足。而没有好书匹配的书签,又仿佛待嫁的女子,无人赏识的美,只能暗自神伤孤独凋零。只有当那美而雅的书签找到了与之般配的书,轻柔地扑进书的怀抱时,才有了世间最美丽的融合。仿佛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忽闻江上弄哀筝,如有意遣谁听!一如吟诗弹筝的他们,懂得是多么的好。书和书签的美妙契合又有几人能读懂?!

我记得,那枚纸质书签和那本文言文集是多么温情的一对,那时贪睡的我,也总会在某个二四六的早晨逼着自己背那些"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文言文范本。也记得,那枚木质的檀香书签和米歇尔的《飘》是何等的绝配,总会在课余偷看那大部头,小巧秀丽的书签,在时间和空间的间隔中任意行走,濡染一身书香。当我看得累了,那书签便像那慵懒撒赖的小女子,躲在书的宽厚怀抱里,不肯挪步。这样的慵懒是多么的诗情画意,令一旁小憩的我,感慨他们是多么的珠联璧合佳偶天成,那份雅致那份静默,倒显得我是多么的多余。大多时候我只在文言文集上做些圈圈画画,也做三言两语白话,今天看来,已见证了我和它们相守的长度,甚至一生。而那米歇尔的《飘》,我怕伤害了他,还有她,我将他们的情感尘封,亦将他们保存在最年轻最完美的当初。怎舍得弄脏弄皱他们。此时这薄薄的书签,如一扇半掩的门,站在有故事的光阴里,静待我再一次手指与心灵的轻叩,是要借我的手,在阴晴雨雪里勾勒出美感的流线,将朝朝暮暮都铺做留香的华年。

后来,每一次买书,总想着要配以怎样的书签,我早将他们拟人化了,情人总是成双的,怎可落单。尽管书签以纷呈丰富的风景飨人,有树木花草有古装仕女有异国名胜,有工笔有写意有偏西方的油画风,有简素有绚烂有清丽有浓艳,方寸之间精彩迭出。而材质也早已多元化,且看那镀了金镂空雕花金属质地的,还有那竹林松树草舍书生是明代文徵明的《真赏斋图》卷是皮质的,其恬淡悠远甚是让人欢喜。最喜那雅而至极的竹质西湖十景,触手生凉可见湖景栩栩如生,那一张张修长得好像中世纪欧洲贵族手中摇着折扇的扇骨。低调的华贵,足以让我这样的人产生好感。更有那树叶书签,轻染水墨,叶脉纤毫毕现,缀以流苏古韵悠然,如将她轻轻放进一本线装书,该是何等的风花雪月古色生香。

只是,再奢华再美丽再浪漫的书签,最好是当收藏才好,书签给人是细水长流的熨帖,时间愈长,和书已是不能离弃的,他们从炽热颠倒变得醇厚沉静,像由情人变成了经营多年的婚姻。当是清简一些才是。

或许是我愿意怀旧,我还是固执地爱着我的那些老书签,尽管岁月已将他们沉淀成光阴深处的旧物,却有着挡也挡不住的风华绝代。我庆幸我是如此明智,岁月迁徙中扔了无数东西,独独没有扔了这样一个老式的文具盒,得以保留了里面藏的那些宝贝,那些简单却深厚的书签,若干年后,一声“芝麻开门”,它们就以时光的痕迹光阴的味道,来慰籍我这颗易感且恋旧的心,填补了现实中看似华丽的背后多少无法言说的缺憾。隔了多年,那薄的一片一张,有了蕴含有了甘苦杂陈不绝如缕的悲欣,乃至有了生命。

一橱往事寄流年,轻轻一拎,是书签将流年润色。只是时代变迁里电子阅读充当了主角,仿佛王母娘娘的一道金钗,硬生生将书签和电子书籍隔屏相望,好像那新时代里遭受冲击的旧式婚姻,得破一破了。却不料总有如我这般守旧的传统卫道士,执拗地撮合着旧光阴里的那对有情人。只愿在今后悠长的阅读时光里,仍让那伴我青葱岁月的老旧书签和那些老书一道陪我。

翻书,拈一指清风;合书,兜一衣清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