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艺术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艺术的文章1:借钱的艺术

文/魏咏华

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我们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房,东拼西凑交了首付后,装修的钱一时没了着落。我和老婆商量怎么办,老婆数落我说:“平时你不是吹嘘自己朋友多吗,你怎么不向你那些狐朋狗友借钱呢?”

我一拍脑门,心说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呢?要知道我在一家有实权的单位上班,虽然只是个大头兵,但我那几个朋友平时有事没事总是向我献殷勤,这次借几个钱肯定没问题。

首先我想起了大周,大周是搞房地产的,记得上次聚会时,大周言之凿凿,对我说花钱尽管说话,多了没有,三万五万的小菜一碟。

于是,我拨通了大周的电话,说明缘由。电话里大周停顿片刻,嘿嘿一笑说:“兄弟,本来我不会驳你的面子,只是最近我丈母娘老是闹病,我有点囊中羞涩,要不别说两万,二十万也没问题……”见大周如此说,我也不好说些什么,就怏怏地挂了电话。

下面该向谁借钱呢?我脑海中猛然想起老何,老何开着一家超市,前不久我还给他办过事,这回我有了难,他说什么也得出手相助呀!

等拨通老何的电话,我把借钱的事跟他一说,老何吞吞吐吐地说:“老弟,不好意思,最近我资金周转不开,要不你等一等,到了年底,我再想想办法?”我心说等到了年底,黄花菜都凉了,我那房还装不装。于是我愤愤地挂了电话……

这时,在一旁玩电脑游戏的老婆乐呵呵地说:“怎么样?碰钉子了吧,这就是你的朋友!不过也不能全怪人家,现在谁想往外借钱啊,都留着鸡生蛋蛋生鸡呢……”老婆又说:“话说回来,借钱也是一门艺术,你说买房装修,谁还敢借给你呀!”我说那该怎么说,老婆附耳对我说如此如此……我听了将信将疑,心说这能成吗,只好试试看了。

想毕,我给做建材生意的大刘打通电话,说:“刘哥,最近我们局要调整干部,办公室主任的位子空下了,我想努力争取争取,可是手头差两万块钱,你看能否支援一下……”

大刘不等我说完,就痛快地说:“就这事儿啊,好说,你把银行卡号给我发过来,我马上给你打过去。另外,老弟你若是当上办公室主任,你们单位以后搞装潢千万别忘了兄弟呀……”

关于艺术的文章2:艺术生活

文/谢永帅

这几天一直在背默千字文,其实千字文才一千多一点的字,可能对于那些年轻的小朋友来说,花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记住,可如果用草书把它完全到位的写出来,可能会有难度。

而对于我这个年龄来说,花这么多时间去默写,我也觉得值得。一来锻炼一下自己的记忆,让脑子不致于生绣,二来经典的东西永远值得膜拜和学习。

虽然智永的千字文也写了和学了一点,但总感觉还只懂皮毛,对于智永四十年如一日练习,才写出这样千古绝唱的经典书法,我们只有膜拜的份,我们也不曾想到,古代的和尚会有如此坚韧不拔之精神和意力,令我们为之动容。而我们现代人,处在繁华纷扰的世界,整天忙碌无比,要为生活酱油醋而劳累操心,很难能静下心来,好好思索人生该怎样去过、去活。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有时候生活让自己感觉就像天上飘着的风筝,如果不是一根线和拉着线的那个人,就有可能飘走了,虽然天上的云采很漂亮很诱人,但飘的再高终会落地,人也终要回得现实。

生活有时候过得有些无奈,但无奈之中总得给自己一些目标,如果人生没了目标,那就如同行尸走肉,也跟孤舟飘在大海没什么区别了。

我们有时候感叹命运的不公,想着出身既含着金钥匙的命运,想着出身非富即贵的地位,也想着一步登天飞皇腾达的时候。可如果在到达顶峰突然摔来了,那种痛苦的滋味,还不如脚踏实地来的稳当些。

想想生活生活就是要好好的活着,平安的活着,健康的活着。这才是真道理,失去这些生活将变得毫无意义。

最后也愿周边的人和朋友都能在忙碌工作中开心健康每一天。

关于艺术的文章3:读懂父爱

文/段玉蕤

上周四的艺术课上,老师为我们放了一部名为《父亲》的微电影。

这部片子里,父亲在得病后仍不忘记女儿的结婚之日,即使神志不清仍执固地牵起女儿的手,即使女儿所嫁之人不是他所以为的良配,依然将女儿的手交至那个人手中,只为女儿能真正幸福、快乐!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想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相处。不知从何时起,父亲不再是我的知己,不再是我倾诉的对象,当父亲问起我的生活近况时,我会不耐烦,甚至会抱怨父亲只关心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不曾理解父亲想寻求一个机会与我深入畅谈的心情。在无数次无视父亲的关心之后,我们的关系一坏再坏,甚至到了三句之内必争吵的局面。争吵之后,没心没肺的我很快就把怨气抛到脑后了,而父亲总是好几天闷闷不乐。

看完这部微电影,我理解了父亲的爱。现在的我,只想快快长大,让父亲欣慰,成为父亲的骄傲。

也许年少的还我不懂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终有一天,我会用行动证明,我也有能力去守护那些曾经守护过我的人。

关于艺术的文章4:人生是一种艺术

人生是一种艺术,一种选择的艺术。选择什么,舍弃什么,这需要知识,也需要独具慧眼。选错了种子误了一季,选错了时机或伴侣,则贻误了一生。

人生如登山,只要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你就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体会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妙处。登临绝顶,你还能领会到“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豪迈与壮丽。

人生不能没有理想,如果说“人是铁,饭是钢”,那么理想就是火。唯有火才能把铁锻炼成有用之材,唯有火才能照明脚下的路和前进的方向。

人生能遇一位良师,如同旅游者遇见了一位向导,人生能交一位益友,等于沙漠中发现了甘泉。

人的性格决定于生活习惯和环境,而性格又操纵着个人的命运。其实命运就在你的手中,只要你抓住了机遇的纤绳,你就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因此,不要抱怨生活中的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古人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谁能躲得过岁月的雕刻和生活的磨砾?所有好的、坏的、红的、白的,终究会在历史长河中变得明朗清楚。

人生是一种艺术,追求是人生完美的过程,有的人追求表面的浮华,有的人追求内心的充实。浮华稍纵即逝,充实永葆活力。“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境界。

人的一生要走过多少路,要认识多少人,要经历多少事,我不知道,在最热闹和最寂寞的时候,偶尔会想起这样的问题。生命是一株慢慢成熟的庄稼,就应该辛勤地躬身耕耘,默默地收获着。

有人说;生命是一种寻找,人生是一种过程。不是所有的花开都有会有结果,但要珍惜每一朵花开的芬芳;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成功,但要钟情每一天努力的愉悦。

人生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没什么意义的,所谓的人生意义就是人们为了走向死亡的过程中找到一种寄托,而制造出的一个童话。

当你放手时,整个世界落入你手中,幸福的时候,往往是你放弃一切的时候。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从根本意义上来讲,人生就是一场悲剧,为了化悲为喜,人们追求着快乐的体验,追求着快乐的最大化。

一个人生来就是为另一个人活着,只是那个人一定不知道,这种情感是一种深沉的理解,是世俗的眼光,是无法抵挡的彼岸。聚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真爱是默契,是心灵的碰撞和震颤;因为注定要和你相遇,所以我默默地等待。

我希望你能记住我,请不要问我为什么,对于你,我只是你面前一过客,对于我而言,你则是我心中最亮的一颗星。世界那么大,人事相遇,则是一缘份,既然已有这个缘份,就让我们把握这个机会,珍惜它,对人如此,对事亦如此。岁月、环境、人事随时间改变,但留下来的却是你我他(她)所经历过、并且沉淀在心田里的那份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意。

关于艺术的文章5:月与海,与生命战斗的艺术

文/超级无敌紊落

生与生之交织,生是易坏的,正是,交响出生命艺术,绽放生命之浓稠色泽与清香。

风的亲信,风来的地方。我是顽皮罪人,谁都不可以责罚我,生命亦是我的玩具。我从未来树上窃取稚幼的灵魂,将他出卖于死神。我讨厌夜的静,他总会让我停下来,我无奈的愤怒将灵魂掷于大海。

在漫长的夜,总不忘伴月光海吟,我来自五湖四海。看过我的人不会忘却我的伟大。我接纳所有从山川坠落的呼啸,我不挑剔,我是海,拥有海的胸襟。我并不受神的禁锢,在怅怅的黑夜,偶拾得一遗弃玩具,我用它解救心中另一个我,我玩弄脆弱不幸灵魂,为他吟赏月夜,在清凉的夜温,我将它拥入怀沉在心底,以示我之胸襟,是崇高的敬意--纵然它是不有的生存方式。卑微的。

无边的海境,尘岩缝间。我是温和的鱼,用眼瞰看世界,与世无争,我生活于宽广的神域,伟大的胸襟。我目睹海的雄伟海纳,啊!在昏暗的海底,冷凝似霜的底。伟大的海,我如何能够附予您一寸彩,只得一味生存于您的伟碧,却何也无所作为,我明日一定为您改变世界。连根拔起的水草是我的决心。深海,今日无成之夜亦祥和,回家吧。

随初生太阳温度于世界升降,我随热情再生。我依然桀骜不驯,在天高气爽与阳光明媚的日子,我重拾海上玩具,随世界桥梁俯瞰,随灵感飞扬,万物味我的羽袛。我如斯强悍,我是成功的。面对落入巨石隙的玩具我亦无力,我走了。

我跟随石岩呼啸!坚韧峰岩教我刚毅!残风撕扯我水草丑态!我以初生的、含幼灵的种子向狰狞的过去嚎叫,我随初起形成的岩块,用坚毅与时间筑就世界最高的山峰。一起成长,尽管风雪,尽管最高、更高,把牙根咬断,在大浪中,是种子也要扎根整座石山,与高度永垂不朽。用躯体换取的刚毅,用未成熟灵魂换取的历练,当不成飘香的桂花,当不成平凡的浮藻,当不成与世无争的水草,是命运使我扎根,让我于石的教导与月的折影下再次出芽,那就是新时代的大浪!

关于艺术的文章6:倾听之艺术

文/霍聃

刚刚看到一本锻造女性气质的书,名为《魅力来自沟通》,其中有一则很有趣的故事。爱德华八世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国王,他为了和一生挚爱的辛普森夫人结婚而费劲各种办法,周旋于国会或舆论。你一定认为,辛普森夫人应该是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答案恰恰相反,辛普森夫人只有中人之姿。那么,这样平凡的女子怎会让一代帝王爱得死去活来呢?若干年后,史学家费尽周折,始知答案。原来,她的魅力却来源于她深知倾听之艺术。

每当爱德华八世讲话的时候,辛普森夫人都以手支颐,伸着长而优美的脖子,用无比欣赏的神态听他讲话。当爱德华八世讲到神采飞扬的时候,夫人总会睁着大大的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爱德华,美丽的大眼睛好像在说:你讲得太好了,亲爱的,我太崇拜你了,快继续说,告诉我更多吧,我会从你这里学到很多很多。

辛普森夫人的成功在于,她知道那些自认为有才能的人都希望展现自己的学识,得到别人的认同和欣赏,是他最渴求的事,尤其是爱德华八世这样急需别人欣赏自己成绩的帝王。当她施展倾听之艺术,帝王当然会不由自己地爱上她,哪怕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

再看历届美国总统的夫人,无不是高明的倾听者。她们在公众场合总默不作声,但每当丈夫讲到激情昂扬时,她会第一个站起来鼓掌,以一种极端崇拜的神态来仰视自己的丈夫,全国人民在她陶醉的神情感召下,也不自觉地欣赏起总统的魅力来。

联想到迈克尔杰克逊的死,他一生都活在冷酷的父亲和冷漠的媒体的指责中,极端不自信。假如迈克尔能娶到辛普森夫人一样的女子为妻,鼓励他,赞赏他,也许他就不会沉迷于麻醉剂,最会悲惨地离开人世。

没有懂欣赏的观众,舞台上再光彩的表演也会大打折扣。懂欣赏的观众是演员成功的助推器。做一个会欣赏的助推者,助推他人成功,也是功不可没的。学会倾听的艺术,我们都可以做到。

关于艺术的文章7:留白,是一门艺术

文/佟晨绪

维纳斯确实是神奇的美神。她那优美流畅的线条,骤停于断臂之处;腋下空荡荡的,却又如此丰富。那片空白,激发出多少人心中完美的维纳斯。断臂维纳斯启示我们,虚实相生,有无互通,我们也应当学会这门留白的艺术。

学会留白,便有高明的创作。作家们深谙留白之道,林黛玉在红消香段时拼尽全力喊出的话是“宝玉,你好……”,这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呢?曹雪芹故意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空白,令我们读之猜之思之。如果让林黛玉直接喊出“你好狠心”,或者是“好自为之”,明明白白透透彻彻,好是好,但这样一来意蕴全无。正是这空白让人揣想深悟,作品才不至于流于俗套。同样,着名作家沈从文在《边城》里始终也没有不交代傩送有没有回来,散文大师余秋雨在《垂钓者》中也不说明瘦老人到底钓到鱼了没有,正是这“不交代”与“不说明”才会让读者无限回味、无限思索,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学会留白,便有高效的工作。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休息对于工作来说,是一种空白。生命短暂,转眼就是百年,将有限的生命让给休息,留给空白,这似乎是一种浪费。但是,没有休息的“空白”,怎能有效地学习、高效的工作?许多人常拿鲁迅做例子教育青年,说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写作上。殊不知,鲁迅也懂得忙里偷闲,注意工作和休息的搭配。他只活了五十多岁,那该是积劳成疾所致吧,如果他能更多的给自己一些“空白”,或许他的寿命会更长一些,对历史的贡献也就更大一些。

学会留白,便有高洁的人生。当差役拿着国王的书信来请庄子做官时,他却指着乌龟说愿“曳尾涂中”。视官位如粪土,这是何等的高洁。如果庄子也向世人一样,满脑子名利,没有一点空白,历史能留给我们一个如此飘逸的道家高人吗?现实中的贪官们,一个个从“万户侯”沦为阶下囚,不也正是因为利欲塞满头脑,不肯为自己留一点空白所致吗?在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应该给自己的思想留一点空白,以便更好的取舍,更好的坚守自我。

充实未必就是圆满,同样,空白也未必尽然是空洞和虚无。其实,留白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我们应该好好研究其精髓,努力将自己的追求推向极致。

关于艺术的文章8:倾听是这个世上最美的艺术

个在飞机上遭遇惊险却大难不死的美国人回家反而自杀了,原因何在?

那是一个圣诞节,一个美国男人为了和家人团聚,兴冲冲从异地乘飞机往家赶。一路上幻想着团聚的喜悦情景。一路上幻想着团聚的情景恰恰老天变脸,这架飞机在空中遭遇猛烈的暴风雨,飞机脱离航线,上下左右颠簸,随时随地有坠毁的可能,空姐也有脸色煞白,惊恐万状的吩咐乘客写好遗嘱放进一个特制的口袋。这时,飞机上所有人都在祈祷,也就是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飞机在驾驶员的冷静驾驶下终于平安着陆,于是大家都松了口气。

这个美国男人回到家后异常兴奋,不停地向妻子描述后飞机上遇到的险情,并且满屋子转着、叫着、喊着……然而,他的妻子正和孩子兴致勃勃分享着节日的愉悦,对他经历的惊险没有丝毫兴趣,男人叫喊了一阵,却发现没有人听他倾诉,他死里逃生的巨大喜悦与被冷落的心情形成强烈的反差,在他妻子去准备蛋糕的时候,这个美国男人却爬到阁楼上,用上吊这种古老的方式结束了从险情中捡回的宝贵生命。

夫妻之间需要沟通,更需要倾听!当你在倾诉时,却发现无人在倾听,这种痛苦,无疑是很大的打击!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在他人眼中是一个很健谈的人,夫妻之间何况如此,亲朋好友这间,更是这样了。懂得倾听,不仅是关爱、理解,更是调节双方关系的润滑剂,每个人在烦恼和喜悦后都有一份渴望,那就是对人倾诉,他希望倾听者能给予理解与赞同,然而那位美国男人的妻子没有做到,所以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可以这样说,倾听是这个世上最美的动作。

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一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他人讲话,是我们给予他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声音是最重要的、最动听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友善的倾听者自然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倾听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应该成为每个渴望事业有成,人际关系美好的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倾听也是感受幸福必不可缺的素质之一!

关于艺术的文章9:艺术生活,智慧人生

文/尺牍几梦回

每每漫步书海中,都会感到身心愉悦舒适自在的欢乐,读林语堂,我的思绪也仿佛随之飘进了他笔下的那个高雅世界之中。舒缓而有灵气的文字,幽默而不乏睿智,平和而充满深情,浅显而深藏着哲思。

喜欢林语堂,非常欣赏他的“自我”和“闲适”以及“旷达”和“幽默”,喜欢听他说起安卧眠床的舒适,坐躺椅中的安逸,听他烹茶煮酒,在雪茄的烟雾缭绕中款款讲述庄子、陶渊明等一切淡泊名利、体察真谛的名家。从听他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渐渐了解,享受悠闲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林语堂是漳州人,是一个走着看世界的漳州人。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一个失散于太平天国战火的家庭的后裔,一个出生于暗淡年份的婴儿,一个出自于天宝农民牧师家庭的孩子。生于乱世,有走世界的嗜好,喜欢玩味某些生活细节,不愠不火的调侃,淡淡的幽默。于是,那个年代的战争、死亡、疾病、饥饿也就不远了。林语堂算得上一个生活的大人,力挺中国文化中细腻的情思表现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林语堂是一个谦和的学者,用散文的形式来陈述一些人生见地和个人观点,带着我们感受生活的奥妙。

林语堂的散文讲究自然,无华章丽句,亦无官样道德,多推心置腹,多娓娓闲谈,亦庄亦谐,深入浅出。于灯下,于窗前,于旅途,静静地翻看他的书,不知不觉中就会被文字中洋溢的智趣及练达的闲适深深地感染。无孔不入的机智与幽默,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物加以揶揄,学贯中西的渊博学识为这种生活式的幽默平添了灵魂,轻灵,通透,散发着智者的光芒。语堂先生的哲学并不是彰显自己学贯中西的理论知识,而是把自然主义由哲学的高度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层面,潜移默化而成为人们日常的常识和习惯,对人们的思维和习惯以及行为进行一种自然自觉的指导。以一种近乎平淡的心境闲适地生活,然而这种“淡”并不是提倡以消极颓废的心态看待人生得失,而是崇尚本身、洁身自好、纤尘不染。

喜欢语堂先生的一句话,“我们不去追求完美的理想,不去追寻那些不可得知的东西。更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的忍耐,幸福地生活。”语堂先生并不是让我们放弃追逐理想,而是强调对理想的追求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自己内在的欢乐为基础的。如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诱惑纷至沓来,人之本质的东西渐渐在寻寻觅觅中丢失。在人们汲汲于功名的同时追逐使人香气四溢的财富、地位、美貌,灯红酒绿的下面或许是心灵的苍白,欢歌笑语的背后或许是难言的孤独,豪华奢侈的下面往往是精神的贫穷,辉煌灿烂的背面可能是深深的空虚。长嘘短叹,纷纷叫嚷,“活着真累”,然而这种累并非汗流浃背、腰酸腿疼或是头昏脑胀、两眼昏花,而是精神上的负累,我把这种“累”归结为四点:交际过多,苦于应酬;受制于人,唯唯度日;迎合社会,失去自我;欲望过高,心为行役。也许我们在“累”的同时失去的不仅仅是纷纭世事中对自我品味的坚守,而且是一种谢绝繁华、回归简朴的生活情趣。

纷繁杂芜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学习林语堂先生闲适的从容的生活态度,保持一种淡然的心境,返璞归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抽点时间看蓝天缓缓移动、白帆在蓝湖缓缓移动,抽点时间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适境而生,适境而居,从容达观地活着,乐天知命地活着,也许这时更能领略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境,更能意会到水木清华、似水流年的气度和妙境。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堂先生洞明了世事人情,怀揣那一份心灵的从容在现实生活中游刃有余,以一种近似庄子、陶渊明的隐逸者的姿态禅悟人生哲理,实现清纯明净、练达无争的独步气韵,保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虚怀若谷的谦虚者的姿态,至少不要让世风渐下、人心不古成为世人的慨叹,不要让“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成为生命的一种警示。

读林语堂是一种视觉上和精神上的享受,宜坐,宜卧。正如禅师所说,活在当下,于是许多人果然活在当下。为自己活着,为自己的心坦率地活着。正如曾经看过的一段话,“生活开始物化的时候,非物质的愉悦,很容易被理解为一种精神逸出。即便简单的生活,也总能过出层层叠叠的意思来。”试想古人尚能饮酒品茶,诗意栖居,别让这种简单地生活情趣在物质发达的今天倒成了一种奢侈。

或许,我们应该偷得浮生半日闲。笑笑,看日光一点一滴从窗外移入,在窗台或茶几上留下一片一片的黄,又一点一滴地移出,窃喜。活着,端一本语堂的书,或坐或卧,任凭思绪无声地氤氲,去留无意,我自云淡风轻……

关于艺术的文章10:艺术需要追求极致完美吗

文/灵遁者

很多人问到了这个问题,但其实这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艺术是用来表达人的想法和感受的。那么艺术就不需要追求极致完美。人本身也不是极致完美的,人的艺术怎么达到“极致”呢?放眼整个世界,你能举出一件“极致”艺术品吗?蒙娜丽莎?《日出》?《红楼梦》?《百年孤独》?显然这些都不是最好的答案。因为没有最好的答案,最“极致完美的艺术品”还没有诞生。

我前几天与西安青年画家侯鸣,邢皓,参加了庆祝人民政协70周年大型书画展览后,一起在咖啡馆聊天。我自然要向他们问一些艺术上的困惑。聊到赵无极和张大千,邢皓说:“张大千是国家级大师,但赵无极是世界级大师。”

我问他:“你临摹过赵无极的作品没?”他说没有办法临摹,你不知道如何下笔的。邢皓和侯鸣两位青年画家,都是美院毕业,他们的基本功和技法可以甩我10条街。

早在之前,我和侯鸣就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也是这么认为。我试过去临摹,但是临摹的很凌乱,也就是失败了。通过别人回答,通过自己实践,我发现还得做我自己,才能画好画。

但是还有另一个启发,为什么赵无极是世界级大师?为什么他的画能被市场认可?上面所说的,不就是原因吗?无法临摹啊,无法复制啊!那这个原因不应该成为我的方向吗?

你仔细去想,艺术市场很奇怪,艺术收藏者也很奇怪。赵无极的抽象画,你能看懂吗?大多数人是看不懂的,相信我。那么收藏家是傻子吗?肯定不是!

艺术收藏家虽然看不懂画了什么,但他能感觉到这画不错,这画不是普通美院毕业就能画的。这就行了,他不是艺术评论家,通过直觉来进行艺术投资,有时候比听评论家的更靠谱。就好像你去相亲,你是相信媒人的介绍词,还是相信你自己的感觉呢?

所以这也是看抽象画的方法,你不一定要懂画中的每个色块和元素。但你知道,赵无极这幅画空间安排得当,感觉画是会呼吸的,是有生命的;然后又看到颜色绚烂,非常吸引人,不仅有生命力,生命力还旺盛!这就是一幅好的作品。好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有感情的。

你试着去画,你就懂了。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作品。然后你再去看一些艺术作品,你会发现虽然画的很好,但作品缺乏生命力,缺乏饱满的热情。而且同质化非常明显,这就是一些系统学习培训所带来的。

就像我之前说的,我永远不希望我像冷军那样去画画。冷军式的极致不属于我,虽然那也是艺术的表现和表达方式,值得钦佩,但也不该属于大多数人。好好去想着去表达想法,感情就可以了。

莫奈的一个草垛能拍出几个亿,靠的不是“极致写实”,而是对“光”,对“温暖”的追求,就好像我们看到这幅画,我们自己正坐在草垛旁休息,或者懒洋洋的晒太阳。

最后一句话说给我自己,也给所有爱好艺术的朋友。美是我至美的追求,但追求美的方式永远不单一。你无法复制我,就像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我。

关于艺术的文章11:单独中的洞见——第十二章 艺术与音乐

文/张方宇

1
真正给人类挣面子的并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因为能够把人内在的兽性逐渐转化为神性的并不是科学,而是艺术。科学只是改善了人类外在的生活质量,却丝毫也没有改变人类的动物本性。而艺术却能够对人类的心灵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从而提升整个内在生命的品质。即使道德说教也不过是被输灌到人头脑里的观念,并不会真正改变一个人的意欲,所以道德只是使人变得虚伪。只有那些能够渗透到人心灵里,并且在心灵扎根的东西才能够真正改变一个人的内在。艺术正是这样的东西。
2
透过宗教,人们也许只是在口头上谈论神,而透过艺术,人们却可以直接品尝到神。
3
美就是神。但这种美不是某种引起你欲望的美,而是能够让你的自我溶解掉的那种美,让你的欲望蒸发掉的那种美。
4
艺术以形式为载体,但它要传达给我们的却不是形式,而是无形的东西。形式的部分越少、越简洁,就越能够突出无形的部分。所以,艺术具有与物质相反的特性,因为物质就只有形式和材料这些很实际的属性,而艺术却很空灵。那也就是为什么一个人越是物质主义者,他就越无法理解艺术是什么。
5
高雅是很深邃、很微妙的境界,它不会来到表面,更不会附着在形式上。所以,真正的高雅无法被展示,它只能被领悟。而且,只有当一个人向自己的内在穿透得很深的时候,那个高雅才能够被领悟,因为只有两个深才能够彼此认出。
6
诗歌也好,绘画和音乐也好,最高超的成就就在于用最稀疏的网去网住最大的鱼,而文字、音符和颜料就是做成渔网的材料。尽管网是死的,却能网住一条活生生的大鱼。那条鱼不是别的,正是美,正是神。
7
所有能够感动你的事物都是神性的,而引起你内在骚动的东西大都是兽性的。慈悲是感动,欲望是骚动;爱是感动,性是骚动;艺术是感动,时尚是骚动。感动当中你会忘我,骚动当中只有自我。感动中有宁静的品质,骚动中有发烧的症状。
8
最好的文字并不是引发你的思考,而是解除你的思考。最好的音乐并不是制造出声音,而是创造出宁静。
9
其实整个存在一直永不间断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演奏着音乐,同样的乐谱,同样的指法。而我们自身就像一个乐器,如果我们的内在很空灵,空得像小提琴的共鸣箱那样,那么宇宙就能够在我们身上演奏出一首优美的曲子,我们自己也可以聆听到那个优美的音乐。相反,如果我们的内在填满了垃圾,并且变得像石头一样的坚硬,那么本来那个很好听的音乐就变成了电锯般的噪音。
那就是为什么当很多人听到同样的一首交响乐,有的人陶醉,有的人却想逃跑。
10
当艺术与人相遇的时候,我们也许无法反映出它们,而它们却能够反映出我们内在的一些状况。这种时候,那些艺术作品就像PH试纸,能够相当准确地测出我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不管测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我们都不应该有所抱怨的。
11
同样的一首音乐,不同的人对它的感受却截然不同。所以,我们是在听音乐吗?还是在听我们自己?也许,事实的真相是我们透过音乐来听我们自己。
12
清晰和明亮的意识就像明媚的阳光一样充满喜乐,反之,混乱和昏暗的意识本身就是一种痛苦。那些很纯和很高雅的音乐,它们既不会成为你头脑的食物让你去思考它,也不会让你产生情绪。所以,古典音乐之所以带给你宁静和喜悦,那是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驱散了你头脑中的乌云,而我们平时一直都被厚厚的思想或情绪的云层所覆盖。当你被那个音乐吸引,你的头脑就相对安静下来,你的情绪也趋于平稳,云层开始变得稀薄并且出现少许的空隙,然后那个蓝天就会被看到,那个湛蓝的天空就是你的本性。透过音乐,你就可以直接品尝到自己那个明亮而清晰的意识。
13
如果一个人真正地领略了艺术的伟大和音乐的神圣,那么他就会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那些欲望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他的那些野心也算不了什么,那都是些很小、很狭隘甚至是很龌龊的东西。所以,一个人如果在艺术和音乐方面涉入得足够深,那么他世俗的欲望就会趋于淡泊和冷却,他的自我也会逐渐垮掉。
比起某些所谓的宗教,也许艺术和音乐更能够让一个人具有宗教性,一种真正的宗教性。所以,一个人如果要品尝无欲和无我的滋味,那么就从艺术和音乐开始吧!
14
艺术是超越于意欲之上的,而且越是纯粹和高雅的艺术就越是高高地盘恒在意欲世界的上方。因为艺术超越了意欲,艺术也就超越了道德。
那些很严肃的道德家,几乎都是没有半点艺术素养的。
15
科学掌管物质,道德宗教管辖意欲,而艺术即不归属于科学,也不归道德宗教统管。其实艺术是神的嫡系,艺术直接归神掌管。
16
科学是男性的,爱和宗教是女性的,艺术是中性的。
17
当一个人的内在具有了一种音乐般的品质,他才可以真正地享受自己,在这之前是不行的。不过,一个人要达成这样的品质,他必须经过音乐的长期熏染,让音乐的旋律和振动不断地敲打自己,让音乐的品质逐渐渗透到他内在的无意识当中,然后一个人内在混乱的无意识就会逐渐变得清晰有序,直到产生出一种音乐般的品质。
18
我们多数人无法理解古典音乐是因为那个音乐的品质与我们内在的品质之间实在有太大的差异。那些音乐是那么和谐、宁静与美轮美奂,而我们的内在却是那么混乱、躁动和粗陋狭隘,差异如此巨大的两样东西之间无法产生共鸣。古典音乐是那些伟大的灵魂创作出来的,我们之所以无法与这些音乐产生共鸣,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与这些灵魂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19
古典音乐确实有着很坚硬的果壳,但是里面的果肉却是无与伦比的。很多人做了初步的尝试,没有能弄开果壳,就匆匆放弃了。
但是从真正的意义上说并不是古典音乐本身真的有一层坚硬的果壳,相反,古典音乐是一种非常柔和、纤细和微妙的东西,一种非常具有生命力和流动性的东西,一种能够带给我们巨大的喜乐和心灵安慰的东西。多数人不能理解古典音乐是因为他们自己太坚硬了,不是他们弄不开音乐的果壳,相反是音乐弄不开他们的外壳。这样,音乐就无法渗透到他们的内在,无法在他们的内在激起任何涟漪和振动。
领悟古典音乐那样精妙绝伦的音乐需要一个柔软、敏感和细腻的心灵,而我们大多数人的心灵已经在欲望的粗浊中变得过于迟钝和坚硬,我们本性中细腻、敏感和灵气的部分已经被埋没。我们的内在几乎已经变成了一块石头,宇宙中一切细微和精妙的东西都无法渗透进来,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只活在头脑和欲望之中。
20
艺术家对美的理念有先验的认知,是先知先觉,所以他们能够创作。能够领会和欣赏艺术的人对美的理念是后知后觉,他们成为了艺术的簇拥和支持者。大部分人对美的理念无知无觉,那些卓越的艺术作品对他们而言就像天书一样难解,他们最终成了艺术的嘲笑者。
21
大自然是混沌的,它毫无意识地呈现自己。而艺术是有意识的表达,艺术把大自然中含混不清、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非常清晰和完整地呈现出来。就这一点而言,艺术高于自然。
22
我们说艺术是抽象的,但这种抽象只是对人的欲望而言,艺术里面确实没有欲望渴求的那些具体之物,那就是为什么艺术被认为是超凡脱俗的。但对于人的灵魂,也就是我们内在的那个纯粹认知的主体而言,艺术却是无比的具体、真实和丰富,它们两者同属于另一世界,所以它们能够彼此认出。
23
艺术是对大自然的提炼和升华。比如在绘画当中,某些抽象的、永恒的东西被定格在其中,而那些瞬息万变的具体枝节则被淡化和忽略了。透过艺术,我们可以瞥见超越于这个世界的那种神圣和美,艺术让我们的心灵升华到这个世界之上,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眼光和智慧。
24
真正纯粹的艺术源自于人类心灵的最深处,它没有时代性,也不受限于地域,它的辐射面和跨度几乎是无限的,世界上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人都能够领悟它,尽管能够领悟它的人始终是人类中的少数。
25
音乐同时包含了声音和宁静这两者,音乐中不仅有音符,还有音符与音符之间的宁静,音乐正是声音和宁静之间的一个和谐,从这个和谐中产生了旋律。如果声音象征生命,宁静象征死亡,那么音乐就是生死之间的一个和谐。
26
音乐是大自然的灵感,是浓缩凝练的自然。
27
音乐的流动就像河流的流动一样,蕴含着生命力、美感和喜悦。
28
艺术和音乐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启发我们内在的神性,唤醒我们内在的灵魂。
29
花朵释放出来的是物质的芳香,而艺术和音乐渗漏出来的却是灵性的芬芳,那是一种比我们所说的爱更高、更细腻的东西。它是一种经过了纯化的爱,尽管它是无形和抽象的,却能够弥漫整个空间,从四面八方向我们涌来,渗透到我们灵魂的深处。
30
有别于财富和权力的上流社会,艺术和音乐是高贵人性的上流社会。
31
艺术是从这个乌烟瘴气的世界中升华起来的难得的一缕芬芳,是粪土里长出的鲜花,是猪圈里飘出的檀香。
32
任何让你感到赏心悦目同时又不会让你对它产生欲望的事物都是神性的,大自然的美丽风景如此,某些高贵的音乐和艺术就更是如此。
33
这个世界并不是没有神性的事物,某些高贵的艺术和音乐中就蕴含着高尚和神圣的气息。它们就如夜空中的一道闪电,照亮了我们灵魂的暗夜。不过,多数人一生都在低头寻找东西,他们几乎从来不抬起头来,仰望天空。
34
真正的艺术与世俗生活之间有着一个很大的断层,两者之间并没有连接起来。否则,世界上有那么多喜欢到处闲逛游荡的人,他们总应该有机会闯入艺术的领地,但这种现象从未发生。有些人神游了世界各地,但他们就是一生都没有能够触及到艺术的领域。
35
真正的创造力来自于一个人内在的宁静和空寂,当所有的欲望、情绪和动机都消失,某种神圣的东西就进驻到他里面。这种创造力不指向任何目的,它只是对内在宁静和喜悦的一个庆祝和表达,它只是那个喜悦的能量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没有动机的创造力产生出最纯粹的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上,巴赫的音乐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
36
在西方的古典音乐中,巴赫的音乐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和其他所有作曲家相比,巴赫的音乐似乎更为自然,客观和纯粹,因为我们很难在巴赫的音乐中找到他个人主观情感的一些痕迹。巴赫的音乐似乎并不是在表达人类的情感,这就是很多音乐爱好者始终不怎么能够真正领悟巴赫的原因所在。
巴赫的音乐中所渗透出来的喜乐并不是一般音乐所表达的那种欢快和兴高采烈,他的音乐中首先蕴藏着的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宁静,那是一种超越于这个世界的宁静,一种来自于彼岸的宁静,而他的音乐中所传达出来的喜乐正是源自于这种深邃的宁静。当一种喜乐源自于内在深深的宁静,那么它就不是一种世俗意义上的欢乐,而是神性的喜悦。巴赫的音乐就是具有这样的一种神圣品质,巴赫似乎试着要把他个人领悟到的真理以音乐的方式传达给我们人类。
37
欲望是内在的主观,科学是外在的客观,宗教是内在的客观。而艺术介于这三者之间,艺术是主观激情与客观理念相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成分越少,这个艺术作品就越纯粹、越高贵。高度的客观性正是真正艺术作品的主要标志。相反,在艺术作品中创作者主观的成分越多,这个作品就越没有价值、越世俗化。如果一个作品中创作者个人意欲的东西实在太多,那么它根本就不是艺术,它只是作者自己的一堆呕吐物。
38
纯粹的审美活动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当你处于审美的状态,你的自我意识就消失了,你本性的喜悦开始渗透出来。
39
正如思想和欲望是头脑的食物,而智慧、艺术和音乐所产生的美感愉悦是心灵的食物,没有这些食物,人的心灵一定会非常空虚。大多数人的心灵已经失去了面向神圣事物的能力,他们试图通过相互取悦对方以摆脱无聊和空虚,而这恰恰给他们带来了无数的烦恼、痛苦和不幸。
40
感官享受带来的快感是短暂的,而从艺术和音乐的审美中产生的愉悦却可以持续伴随我们一生。
41
好的音乐是一种高贵的能量脉动,是真理动态化的表现方式。当音乐把我们带入更高级的振动时,宇宙中更精微的层面将会向我们敞开,这就是为什么古典音乐能够引发我们身心极大的愉悦。在那一刻,我们体验到了真理,体验到了神性。
42
音乐有助于激发我们内在的创造性。音乐本身就是灵动而富有创造性的自然能量的一种表达,而且是最不失真、最纯粹的一种表达。
43
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另一个世界就触手可及了。
44
观看欧洲顶级交响乐团的演出,不仅演奏的音乐表现出极高的水准,指挥和乐手的动作也随着音乐的节律而优雅地起伏,他们本身就构成了跳动着的音符,还有那些绚烂多彩的乐器。这整个场面也同样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美感,这整个场面本身就已经变成了一幅流动的绘画。
45
听到一段非常熟悉的旋律,我们也完全知道它的名称和作者,却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这个时刻的音乐是最美的。为了把它回忆起来,此时的我们不得不集中自己所有的觉知去倾听,更恰当的说法是音乐抓住了我们所有的觉知,同时头脑又不能做什么,头脑只能在那里等待,这样的时刻我们处于没有被分心的状态,几乎完全活在当下,正是因为这种活在当下的状态让我们感到喜乐,在这样的状态中,我们感觉到那个旋律比以前任何时候更优美动听。
46
科学是去发现客观的真实性,所以科学一直在衡量和判断,以科学的眼光看,一切都被分为对与错、真与假。艺术是去展现生命内在神秘的主体性,所以艺术没有真假对错之分,也无法量化,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它自身的美。我们无法比较巴赫和莫扎特两者之间谁的音乐更美,我们也不能把凡高和莫奈的绘画作品来做比较分出个高低,他们的作品分别体现出不同层面的美,这种美源自于艺术家内在的主体意识。
科学已经习惯于以解剖和分析的方式去观察和认识事物,但是那些能够被解剖的东西都是物质的东西、死的东西。像生命这样活的东西是无法被分割和解剖的,任何活的东西都是一个整体,它一旦被肢解,它就马上变成了一些死的碎片,就像医学可以很容易解剖一具尸体,但它能够解剖一个活人吗?
音乐和艺术之所以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美感愉悦,那是因为它们本身是活生生的,音乐艺术和大自然一样,里面蕴藏着一股巨大的生命力,因为艺术家把他们心灵和灵魂的东西注入了他们的作品当中。那就是为什么科学永远无法理解艺术,因为科学只认识死的东西,以科学的眼光来看,诗歌只不过是文字的组合,绘画只不过是颜色的组合,音乐只不过是长短不同的音符拼凑在一起。但一首诗的内涵要比组成它的文字多得多,尽管文字是死的东西,但在死的文字之间却有一种活的东西在流动,有一种生命在里面流动,绘画与音乐也是这种情况。所以试图以科学的角度去分析美丽的事物是荒唐愚蠢的,那将是对美的扼杀。彩虹看起来很美,但是用科学去分析,彩虹只不过是水蒸气和阳光的组合。
由于科学对当代世界的巨大影响力,科学本身已经变得过于傲慢和自大了,它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和打量着其它的一切,但它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科学永远只认识物质世界,而音乐和艺术的世界,还有灵性的世界都存在于远远高于科学的天空中。
47
音乐和艺术是一座看不见的桥梁,连接着此岸和彼岸。在这座桥上,人与神相遇了。
摘自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群言出版社

关于艺术的文章12:我心中的语文

文/贺子枫

语文,是一门艺术,懂得语文的人,将会成为一位很棒的艺术家,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变幻莫测;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神妙诱人。对语文,我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向往。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绚丽的画卷,让人心驰神往;语文是浩瀚无边的大海,让人尽情遨游;语文是连绵起伏的高山,让人百看不厌;语文是充满神秘的金字塔,让人不懈探索。

在我的小学生活中,语文每次都是我最拿手的科目。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喜欢阅读。

语文中,最少不了的就是阅读。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将我带进了一个战火纷飞、三国鼎立的年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让我沉浸在家族败落、黛玉抑郁的挽歌中。吴承恩的《西游记》将我带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有妖魔鬼怪,也有神仙人类,那是一个集神、妖、人为一体的作品。司马迁的《史记》让我遨游了历史的长河,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让我通往地下深处,探索地球未知的秘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苏轼的心中娓娓道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入海不复回”。语文从李白的胸中汩汩流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文从范仲淹的笔下缓缓流出。语文可以让我们在荷塘边感受朱自清带来的夜晚的静谧,语文还在浔阳江畔琵琶女的琴弦上回旋。

语文让我们体味“逝者如斯夫”的悲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警训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企盼。

语文,记载着邈远的历史,激荡着人们深邃的思想……

语文就是这样,如此深奥却又如此美妙的一个词语,只要细细的品味它,慢慢的琢磨它,那种如饮甘醇,如沐春风,如踏冬雪的美好感觉就会芬芳你的语文之旅,润泽你的人生。

这就是我心中的语文。

关于艺术的文章13:表达不仅仅是说的艺术

文/兰草ygl

自从人类诞生了语言,产生了文字,便有了人与人之间的表达。

表达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最常见、最广泛的形式是语言,其次是文字。文字表达受文化水平的限制,需要一定的读写能力。除此之外,在特定环境下,人的表情、手势也能起到表达的作用。

表达是人生相随相伴的行程。一个婴儿降临人世,吃和哭是一种对饥饿和痛苦原始的本能的表达。呀呀学语,是浅显的语言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不断丰富,知识不断积累,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文字表达,都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

表达是双方的,是相互间的交流。表达的对象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个人。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表达的第一个对象。对一个人准确的、完整的、真实的表达过程的形成和把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环境的变化,表达的对象也在不断的变换、不断外延。人到了晚年害怕孤独,表达的时间越来越多,表达的对象却越来越少。

表达是生命的象征。没有表达就等于失去了生命。一个人有思维、有理智而失去了表达的机会,或是丧失了表达的功能,是最大的痛苦。我见过一个病人,在生命垂危的时候,面对亲人有许多话要说,可又说不出来。眼角滴落的泪水成了他对人生、对亲人无限眷恋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惟一的最后的表达方式。此时无声胜有声。

表达是一种修养。需要因人而宜,因事而宜。同样的事情该不该表达,如何表达、怎样表达,理解的角度不同,把握的尺度不同,其效果也不尽相同。表达是一种能力。无论是高尚的优秀的,还是龌龊的猥琐的人,都要每时每刻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是赞成拥护,或是批评反对,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只要是实事求是的,就会让人评然心动、心悦诚服。一个人的表达能力给外界一种感性认识。在对方不了解的情况下,表达就是一种承诺,说是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有的干部为官一任,当地群众凭着他要造福一方就职承诺的表达接纳了他。当然后来他能不能真正取得人们的信任,得到人们的拥护,还取决于他是否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在一定意义上说,表达是一种天赋。有的人善长语言表达,有的人善长文字表达,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兼顾得完美无缺。

常常见到这样的情景,有的人讲起话来,思路清晰,滔滔不绝,可一落到笔端,就大相径庭,判若两人;有的人笔下生花,可一放下手中的笔,就像盲人离开了拐杖。

表达又不仅仅是天赋,更多的是后天知识、能力、才华积淀的结果。表达是一种输出,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一个人学习、钻研、积累的过程,就是输入的过程。输人得越多,输出也就越自然、越系统、越充分。

表达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实力,但不等于善表达的人就聪明智商过人,不善表达的人就无知头脑简单。

表达受一定的心理因素影响,从未站在讲台表达过的人,难免会出现紧张。紧张往往就会造成表达的缺憾。表达也受心绪的感染,心境如水时,表达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人生有悲欢离合,表达是内心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也会有苦有甜。

表达不同于表白,也有别于表白。表白单刀直人,过于直平、过于苍白;表达是一份爱心和耐心,是一份真诚和深情,是永不疲倦的精神之旅。

如果将人生比作乐章,表达是最活跃的音符,没有它就无法弹出最动人的生命和弦。

人生值得表达的东西太多了,需要表达的东西也太多了。每天每天都在表达,只不过表达的内容、对象、形式不停更换而已。

表达让人学会了审视自己,也学会了审视周围。因为表达总有许许多多的面对,面对别人就得不断地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人生正是在这无休止表达的过程中走向成熟。

关于艺术的文章14:爱情是一门艺术

弗洛姆说:爱情是一门艺术。我们对于自己是否有人爱关过多,而对于是否“会爱”学习的少; 我们总是不停地找那个适合我的人,甚至到了较真儿的程度,却忽视了“只要你会爱,爱情根本不稀缺”! 只要你会爱,就很容易找到伴侣,也比较容易经营一份感情。 很多感情问题,其实不是我们找错了人,而是我们压根不会爱! 爱情不是索取,而是给予。首先: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爱情是“给”而不是“得”,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到“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有没有能力把爱情作为一种给的行为取决于人的性格发展。持有这种态度的人就克服了他的依赖性、自恋性以及剥削别人的要求,并能找到对自己的人性力量的信赖以及达到目的的勇气。如果缺乏这些特点,人们就害怕献出自己,也就是害怕去爱。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所以,以后别动不动就你虐人虐己带虐心。爱情的本质就是找个伴儿,找一个生活的伴儿,找一个灵魂的伴儿。你的伴儿不是你的仆人,也不是你的领导,所以请珍惜与他平等共处的机会,多给予,少索取,因为是你,需要和他(她)在一起,当我们学会谦恭的珍惜一份感情,多给予,少索取,那么我们的爱情也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

美好爱情的态度=关心(你好么?)+ 责任(我该做什么?)+ 尊重(做你自己吧!)+ 理解(让我试着理解你!)很平淡吧,但是你确定你真的能够理解他们么?请看详解~

关心:意味着关怀,是爱的体现,关心是付出而不是索取!是我给予爱,而不是我要你爱!意味着从孩童般“幼稚的爱”中脱离出来,学习“成熟的爱”。幼稚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生活中,我们太容易混淆这一点。所以我们会在爱人面前任性,耍泼!你会说,要是在爱人面前,在自己家里都不真实,那算什么幸福啊!没错,真实是对的,但真实不意味着没有任何节制与克制。当你选择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一切从此刻开始就变的不同了。要理解,一个人的生活可以随意,自由;俩个人的生活就必须要照顾对方的感受,如果没有这一点,那么我们无疑变成了对方生活的摧毁者,而不是建设者。摧毁者只负责让自己自由表现发挥,不担心生活在一起的那个人是否一样愉快,幸福!所以,如果你真的懂了,请你在爱情和婚姻中,有所克制的发挥你的爱,用更多的理解与宽容之心包容对方,有一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意思。新的问题:会不会很委屈?这一点在最开始也许会有,但请相信,你的爱人在体察到你克制与付出的同时,一个良性的循环就很容易建立起来了,他也会更加关注你的感受!于是在这个基础上,你反而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很多幸福婚姻也是就此良性循环下去的~

责任:是对自我的约束,对爱情和家庭事务的承担;

尊重:允许对方做出不符合你标准的思想与行为,因为那本身就很正常,用你的想法去约束他才是一种最不合理的过分要求。尊重,是平等的体现,我们不是世界的主宰,更不是唯一,要尊重对方的不同选择和差异;理解:可能是最容易的,也是最难的。通常最容易的理解发生在热恋期,最难的理解发生在出问题的时候,我们不是不能理解,就是不能接受!事实是:真正的理解就意味着接纳和宽容!理解一切事情的发生有其根源,理解一个人不会平白无故地变坏,变差~ 理解那背后的事情远胜于关注眼前的问题!

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是相互依赖的。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这些态度的集中表现。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这一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爱。——我们都是被妈妈宠坏的宝贝,懂索取,不懂给予!当我们还是孩子,我们的一切幼稚的爱的需求被父母亲理所当然的满足,并不意味着当我们成长为成年人,我们也一样有理由这样要求伴侣。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如果你还在这样要求对方,那么恐怕双方的关系并不太容易获得完美的和谐。因为没有谁愿意为了一份爱,变成一个面目全非的自己。除非他把你当做老师,那么再差的学生也会毕业,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感情,也会面临着一种平衡被打破后出现的不牢固。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关于艺术的文章15:美丽的剪纸

文/黄琪

瞧!一幅幅艺术的瑰宝——剪纸映入眼帘。色彩缤纷,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剪纸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大开眼界。

看着一幅剪纸,我的思绪慢慢地飞向想象的王国。这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夏天,一个小女孩渴望地看着远处的学堂,她是多么想和其他小伙伴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呀!可家中实在太穷了。她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干活,盼望着有一天跨入学堂之门。一有空闲时间,她就会给她家附近的花草浇水。别人让她去帮忙,她不管手中有多大的事,都会马上过去帮忙。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有人想帮助她实现梦想,但她都拒绝了。她不但美丽而且有着正直、高尚的品质。

有一天,她的父母对她说:“孩子,我们对不住你呀,今年收成不好,我们只有……”“只有什么呀?”她其实明白,心房湿润了。父母最终没有开口。从此以后,她更努力地帮父母干活,这一切“天神”都看在眼里,“天神”为她而感动,决定帮助她。于是在这个收获的秋季,她们的稻田一片金黄,高粱地一片火红,这些颜色染在她那笑眯眯的脸上。父母让她步入学堂,当一本本崭新的课本捧在手中,她已经抵挡不住心中的喜悦,一下子高兴得流下了快乐的泪水。她天天放学后在稻田中,继续求索着……

瞧!多么漂亮的剪纸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