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的散文

请欣赏山水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山水的散文1:诗心一片最玲珑

文/听晓

01

盐江的山水从六百里之外看依旧风华一片,有煮水的老翁一直守在盐山这畔,遥望远处碧绿的盐江春水。水雾缭绕的时候,老翁也能温暖地跟着“咕噜咕噜”的沸水应和几句,简单的,幽深的言辞。

水雾的山头,平静的山路,老翁是不知道如何一步步攀爬上去的。老翁说,他在年轻的时候估计经常往那座山上爬,也不知道时光是不是真的过去了那么久,竟让他觉得自己已经爬不动了。

老翁的想法很简单,再上一次盐山,领略下“两盐分碧水,天下写在胸”的苍凉意境,了却这个心愿,他就是死也值得了。反正盐江那么宽广,盐山那么辽阔,容一个葬身之地还是有的。

老翁的脚步在顺利登上盐山之后果真停止了,老翁说,对于生命的执着追求他已经没有了,能够看到生命在走动,在进行,已是他最觉激动的事情。老翁如此想象,然后木讷的守在这个世间的盐山之上,化作苍远。

老翁煮水的那块山头在老翁前去之后就变做了绿草的相伴屋子,老翁一个人倒也清爽抒意,似乎完成了半生的某些心愿,而再无所求。老翁之前是喜欢诗书的,走到盐山之后,他的诗句就写成了山中的花草树木。

老翁在年轻的时候,游历过这个帝国的山山水水,在最意气风发的年龄中,他一个人远行。走过最北的塞外,穿过最南的岭南,天下的辽阔让他狂喜不已,仿佛这一辈子的惊讶惊愕都在几年之内耗尽了般。老翁说,最让他难以忘怀的还是最初从老家出发时的那一颗好奇之心。

好奇之心是驱使他游历的最大动力,在朝朝暮暮的出行中,老翁看到了江湖与庙堂的距离,看到了此生的虚妄和乖张。老翁的行走和诗词歌赋是融合在一起的,用美艳但真情的诗句,直抒胸意是他爱表达的方式。

在走过塞外黄沙的时候,老翁念着“黄沙满天际,塞北如流烟。”然后转身踏入风尘之中,继续且行且歌;岭南那么多的崇山峻岭,他都是追着一路走过的,老翁笑唱:“岭南多险山,山在江湖间。万里无烟雨,投杯总向前。”

老翁走过那么多的地方,最终还是历经千险回到了盐山,这种回归让一路的诗词歌赋妙语佳章尽归盐江之畔。老翁是玲珑的,老翁的诗心亦是如此。

02

老翁喜欢诗词,少年也是。

归心似箭的烟雨氛围里,少年的偏偏白马总是漂泊的潇洒如风。记得有一篇武侠小说里写过一位名曰“潇西风”的侠者,他习惯一人一马行走江湖,无论前行的路途有多么的莫测,侠者都是义无反顾。很多人都说,真正的行走其实就是心灵的旅行,一个内心安定的人,总不至于漂泊无常。这位行走的侠者用漂泊的字眼,教会给了身在江湖里的我们,怎样笃定,温婉,处变不惊。

从潇西风的行程里,我冒昧地猜测到了,大概每一位初出茅庐的少年,总是幻想着能够此行不忧,对江湖的好奇之心驱使他们不停不懈。所以年少的行者一路路的寻找,山重水复之后的阡陌风景,不管有多遥远,终究坎坷到终。

习惯儒家风格的少年行走总是孱弱的,因为儒家的行走总是涉及一群人的江湖烟火,一大群人在旅行中寻觅人生的哲学风景;而道家和法家的少年却是偏执的独行侠,似乎这天下大事都是一个人去完成的。在传统的观念里,法家和道家的理论虽然相反,但行走的方式是一样。

法家的理论合纵连横,需要行走天下,颇费口舌之辨;道家的少年对此微微一笑,心安理得,继续游走在泗水之边。法家的理论最后不知道有没有实现,空留下道家的“非常之道”在悠悠的城邦之边诉说着小国寡民的宏伟心愿。

道家少年的诗词歌赋据说是一片低迷,可散文却是汪洋恣肆,短小的散文在当时不为重视,在后世评价之中尽是珍品。少年从洛水边上来来回回,他自己也寻求不的了,到底哪一年的浅浅吟唱被自己真心记起过呢。

一字一词的吟唱从来都是圣贤之人爱推敲的,无论旁敲侧击还是专心吟诵,绝句的篇幅都是越来越长的。那些爱吟诗的文人,乐于抱着一摞书行走天涯,故意放着忧伤的性子,孤独的影子,一步一歌,长歌当哭。

在我的印象里,诗人都是满眼寂寞的,能找得到知音的人不多,能够互相于同时代唱和的也就更难得,门派之见是文学最大的杀手。脆弱的诗词在民间滋生,于是乎,小小的民歌也渐渐走上文艺的路线,慢慢化成众人皆可欣赏的字符。

在历史上,对文学的痴迷者有很多,那些隐而不仕的人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有人说他们都是弱小的读书人,惯于诗书礼仪的研究,不知道世间哀愁。然而,真正可以静心隐逸的读书人,我却认为他们就是看透了世间哀愁。静静的诗情画意不是透明的,诗人看到的,就是一片清明。

清明的玲珑之心。

03

从来的路去回的归途,从少年的懵懂到老年的庄重,变化的是人的容颜,不变的是那颗最轻松的诗情画意。

少年在最初的爱恨情仇中,总是充满幻想的寻找,那个曾经穿梭在江湖烟雨里的书剑情侠一开始是埋头诗书的,他读透了唐王朝的诗歌,由鼎盛到衰落的过程,最后,他也不免慢慢地寻找绝句之外的诗词表现形式。

词的领域最初是在五代兴起,当然诗词兼得的行家也有,柳三变的柔情温婉风格自是一脉相承而来,只是他变得更加通俗,他的词曲也受其影响,变得老少皆宜。有一个传言是这样说的,叫做“但闻水井处,皆言三变歌。”

诗心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都是如此,生活里有那么多无辜可怜的平淡之人,就有那么一两位可能是不凡之人,依旧用惨淡的微笑,和所有人用很简单的言辞作偈拜别。江湖那么远,需要用怎样的方式,或者相见,不见,永不怀念。

有一部电影讲的也是这样的故事,主角梦想破灭,自此一个人沦落,在沦落的江湖里,他又看到了世间的另一种模样,充满陌生离奇。一个人的沦落生活,不切实际的开始,过程,永不凋零的勃勃生命。

佛教的地藏王菩萨曾给归入方寸灵台的众生讲道时说过,世间每种生灵都有万千种心灵,柔弱的,悲情的,贪嗔的,心灵的异同让行走大相径庭,于是万千生灵各奔其命。世间的欢愉是由心念而生的,世间的悲苦也是,看透和执着是生灵间永远的话题。

一些人永远都是怀揣着诗情画意在生活的,尽如人意和不尽如意都会没心没肺的欢笑,一些人则在一年又一年的流浪漂泊之中摇摇晃晃,不知心归何处。我永远记得,那些在人群中微笑的人,他们是最玲珑的诗意之人。

山水的散文2:美丽的桂林山水

文/王韵涵

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慕名来到美丽的桂林。

桂林之美,美在漓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令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着闪亮的金子。风像个淘气的小姑娘,提着裙摆姗姗走来,安静的江面上顿时泛起大大小小的弧纹。漓江,你真美!

除了漓江,我最喜爱的就是象鼻山了。象鼻山就在漓江边上,好像一头大象在江边饮水。妈妈告诉我,关于这头大象,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呢。据说,这头大象是天帝的坐骑,见过世间所有迷人的景色。然而,当它来到桂林时,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无论天帝怎样呵斥,大象就是不回去。天帝一气之下,拔出宝剑刺死了它。死去的大象化成了美丽的象鼻山,守护着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桂林真美,我爱桂林的山和水!

山水的散文3:盆景抒情

文/李永明

盆景浓缩了一种山水美,自然禀赋美,可怡人之情,可养人之性。

我对盆景很挚爱,家乡湖光山色,制作盆景根雕得天独厚,于是一些能工巧匠们便利用当地丰富的树木资源,培植出造型各异的盆景根雕。

每年的四五月间,正是春暖花开之际,草木青翠,花儿绽放,工匠们拿出一盆盆青枝绿萃,鬼斧神工,树叶婆娑的盆景,摆放在公园门口,小区门口,花卉市场等休闲娱乐的地方,让人观瞻选购,一时间盆景成为节假日生活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每次观赏,都会凝视良久,觉得这个石与花木构成的玲珑世界,实在是彰显出饱满的情趣。是形而下的,更是形而上的一个心灵视界。

家乡的河流众多,淡水资源丰富,河水清浅,夹岸草木葱,花草多。自然冲刷的山石有棱有角,工匠们巧智心,于花草丛中,置于怪石、杂石多多。或石独立、独卧,或三两石雄于一起,又或几块石头大小不ー,相依相望,构成一定图案,最重要的是石多为灰褐色的山石,石面光洁、素雅,有着一种天然之美。众多的花草,就在这石旁、石间、石隙、石窝,乍然开放。菖蒲、萱草花黄,兰花花紫,蜀葵花五彩缤纷,千屈菜则挺挺然,或丛或垄。石的白,与花的艳,映衬成趣,于此,石愈白花愈艳,一快白石就成了一丛花的一只眼睛,亮晶晶的凝视若它身边的“花花世界”。

家乡的盆景呈现出“大”“老”“粗”方向发展的趋势,大是指体量大,有些盆景甚至大到必须用叉车、吊车才能搬运;老是指树龄盆龄老,粗是指枝干粗壮。家乡的盆景地域色彩明显,造型多样化,很有神韵,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在省内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一块盆景,子然一株花开,最是赏心悦目。石卧如醉仙,姿态熏熏然,花开,静雅贤淑似处子,仿佛正笑吟吟石之醉意。若然风气,那花随风摇曳,则如庭前起舞的仙女子。醉石,独赏美人舞,乐在天然,乐在芬芳,盆景也懂得享一份清福。

每次散步花卉市场,都会特意在盆景边缘上看花赏石,看飞鸟栖石,看蝴蝶恋花。因为飞鸟栖于石,那石便陡然灵气,因为蝴蝶恋于花,那花便格外芬芳四溢。看盆景赏花,我的心中,也熏染了丝丝缕缕花的清芬。

盆景的自然魅力,更有人赋予的种种寓意,意藴饱满。

山水的散文4:我眼中的桂林山水

文/李佳窈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前,我只在课文里见到过桂林山水,但这个暑假,我真正来到这里,来亲身感受桂林的山奇水美。

说起桂林的山,就不得不提起桂林市的城徽——象鼻山。从三个不同方位看,象鼻山分别有三像:一面像一头大象在喝水,一面像一只刺猬趴在漓江上,而另一面像一只没有尾巴的老鼠。听到这么有趣的说法,我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我们乘船、坐车,从不同方向经过,果真看到了三个不同的动物,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

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是分不开的,只有山和水融为一体,才能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乘着船游览漓江,目光总是被两岸形态各异的山所吸引。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需要你带着想象力来欣赏,有的像一只大乌龟,当地人称它为龟山;有的像骆驼,有的像老虎……最神奇的是我在一座山峰的石壁上,看到了一只凤凰的形状,它是自然形成的图案,发挥你的想象,惟妙惟肖!

船在漓江上荡漾,两岸秀美的山峰倒映水中,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卷,令人陶醉不已!本来正是晴天,不一会,天空中下起了小雨,雨滴打落在江面上,激起一圈圈涟漪,向远处望,烟雨蒙蒙,雨中的漓江更美了!雨过天晴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明亮的彩虹,横贯左右两岸的山峰之巅,人们纷纷赞叹着:“从未见到过如此美的山水画!”此时此刻,我已经陶醉在这美妙的景色中了!

说起漓江的水,必定会想到课文里那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次我见到的漓江水却和书中的描写有所不同。漓江分为上中下三段,因为我们游览的是下游,加上前晚下过一场暴雨,所以水质比较浑浊,并没有我想象的那般清澈碧绿,但我毕竟已经置身于那么美的画中了,观赏到了桂林山的奇、秀、险,也欣赏了张艺谋导演的山水剧场《印象刘三姐》演出,吃到了美味的桂林米粉和各种水果,全方位地感受了桂林这座城市,也没有遗憾了!

美丽的桂林真叫人流连忘返,期待着下次再来,乘船荡漾漓江,再次走进这连绵不断的山水画卷……

山水的散文5:山水瑜伽

文/凌玲

练习户外瑜伽,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去山水之间。山是大气阳刚,水是温柔秀美,二者结合,正符合瑜伽气质。

就这样,春天的第一次户外,我们来到了山水之间。放眼看远方那一片山峦和水中央的岛屿,心胸如同这片水域一般深远宽广起来,踏上一叶扁舟,我们将开始怎样的瑜伽之旅?

坐上船,天空开始下起温柔的雨,洒在每个人的发丝上,结成极细小的水珠,这是一个多么浪漫的天气。我们的船推开水花形成美丽的弧,船头艄公安静地陪着我们笑,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是天然的瑜伽感觉。

想起最初练习瑜伽,是因为爱美,希望自己拥有更优美的体态。那时我的瑜伽老师就是一张光碟,后来家附近开了第一家瑜伽馆,我第一次学会了如何接纳自己的身体,学会了如何掌握身体的平衡,也学会了每天给自己一个空间静坐冥想放松……如今,我相信瑜伽是帮助我找到身心平衡的方式,她的安静、坚持、忍耐、放松和相信,如一朵花的绽放那般静逸恬淡、悄然渗透。

这样想着,我们的船在一座岛边停靠,雨也适时的住了。沿着山路行走,每一点自然的灵动都让大家像孩子一般欣喜。我感受着这群因瑜伽而相聚的女人,她们身上都散发着美丽的芬芳。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个女人:夏日荷花,晚上含苞,早上绽开,聪明灵秀的芸娘趁荷花即将含苞之际用纱囊裹一小撮茶叶置花蕊,翌日清晨取茶泡之,其香尤绝。芸娘是一个能把简单生活过得有情趣的女人,而我身边的这些女人,与芸娘相比,绝不输之。这样说是因为这次户外计划了很久,因为天气阴雨,本已作罢,一早起来,又临时起意,电话相邀,竟都高兴而来,顶着雨丝,快乐地将自己融入自然。

我们凝神静气,开始练瑜伽。一个简单安静的站立,没有人会含胸突腹、松松垮垮,大家都像骄傲的天鹅一般立颈、展肩、收腹、提臀。这样的紧致真的很累,可是充满了力量,很像一棵埋在沃土里的种子等待着初春的萌发。练习平衡,如果想要保持稳定,就需要收摄心神,排除杂念,专注自己的感受,就像一棵原野上的树,根基稳稳地扎在泥土里。而练习静坐,全身每个部位都慢慢放松下来,嘴角眉梢不觉微微上扬,我们对自己是如此满意,没有烦恼嫉恨,只有温暖包容,心也放松了……欧阳修曾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同样,随着对瑜伽的深层次练习,我们也都理解了其精髓并非修身塑形,而在于突破身体的限制,回归到生命最根本的本质。

雨再次下起来,如烟似雾,笼罩在我们周围,空气中偶尔听得见飞鸟拍打翅膀的声音,这一群静静坐着的女子略带潮湿的头发显得那么温柔娴静。山水之中,这群女子早已被通透的幸福所浸润。

恍惚中我有些醉了,不知是瑜伽成全了我们,还是我们美丽了瑜伽?

山水的散文6:山水恋歌

文/王振武

山是祁连山,水是黑河水。这山与水恰似一对亲密无间相濡以沫的恋人,将张掖大地孕育成河西走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巍峨壮观的祁连山,东西绵亘八百多公里,犹如舒展超长双臂的父亲一样,拱卫在张掖的大半个边缘,是张掖人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屏障。山顶上,终年白雪皑皑,冰峰林立;山坡上,四季松柏挺拔,郁郁葱葱;草原上,绿茵铺地,百花争艳,牛羊撒欢;高山峡谷间,清流淙淙,飞珠溅玉;溪水潺潺,一路叮咚作响。滔滔不绝的黑河水,蜿蜒流淌八百多公里,好像慈爱善良的母亲一样守护在张掖大地的身边。她从高山峡谷间一路走来,接纳大大小小的支流,穿行于张掖大地的沟沟壑壑,把张掖大地滋养成沃野良园和水乡泽国。

上苍恩赐的祁连山与黑河水,把张掖孕育成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张掖现今所辖的六个县区中,除了肃南尚未发现远古的文化遗址外,其余五县均有见证历史文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对种类繁多的石器,人们可以想象出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用石犁翻耕土地,用石锄平整田地,用石铲和骨耒播种,用石镰收割庄稼。一个典型的以石器生产工具为主的、较全面的原始农业村落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西游张掖时被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光所吸引而旅居一年之久。汉武帝设郡扬威后,西域各国商贸往来活跃。自唐以后佛教盛行,寺院佛塔林立,历史文物古迹遍布全市。张掖大佛寺、黑水国,肃南马蹄寺、文殊寺,高台骆驼城、许三湾,民乐圆通塔、八卦营古城,均已荣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宝座。自然景观得天独厚,堪称世界第一的山丹皇家军马场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地势平坦广阔,土壤肥沃,牧草茂盛,牲畜兴旺;扁都口自古以来就是甘青咽喉、丝路要隘,盛夏七月盛开的十万亩油菜花,流金溢彩,芬芳无比;祁连山群峰兀立,莽莽苍苍,千岭万壑林木森森,碧浪滚滚;“七一”冰川犹如洁白的巨幅哈达悬盖在祁连山中,洁白无瑕,飞瀑溅玉,景观奇特,显得极其险峻神秘;丹霞地貌场面壮观,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苍凉壮美;黑河水蜿蜒奔腾,浩浩荡荡,滋润着大大小小的湿地湖泊,浇灌着条条块块的千里沃野;万里平畴,麦浪滚滚,瓜果飘香,堆金积玉;蓝天白云映衬着雪山草地,牛羊成群觅食,珍禽往来啼鸣,异兽啸傲山林;别具洞天的自然美景,曾引得大批商旅之士驻足流恋,唏嘘忘返。热情好客的游牧民族、醇香扑鼻的酥油奶茶、粗犷直白的祝酒歌谣、新鲜肥嫩的手抓羊肉、宽敞亮丽的帐篷景点,令人流连忘返。

圣洁的祁连山,妩媚的黑河水,这一对上苍缔结的佳偶情侣,极致地释放出了无疆的大爱,配合默契地弹奏出了一曲跨越时空、洞穿历史的铿锵激越恋歌,曾引得众多民族在张掖这片魅力四射的沃土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悲欢离合而又大气磅礴的历史故事。特别是自汉武帝“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设立张掖郡、屯田垦荒、移民实边以来,铁质生产工具发挥效用,农耕文明开始立足张掖。

一座座雪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条条河流唱欢歌,一片片良田翻绿浪。这是祁连山与黑河水这一对情人精心孕育而成的张掖大地的逼真写照。

山水的散文7:静卧琴音,吟一曲红尘

文/男人的天空(锁阳)

一程山水,一幅素描,一首首尽情的诗篇。一段路,一个人,一杯杯醇香的酒。端祥着,遥看,这一片茫茫红尘,渐渐的随尘风轻轻地掠去了多少云烟。在那寂瘳的岁月之上,那岁月的长河边,独自俏俏徘徊。度着的方步,静静的耹听,随岁月的那河水,潺潺,轻轻的,荡漾着一首首远去的音律。

那一抹风景,一律青风,一笔幽扬的风景,都静抚着,或敲击着,或轻弹着,或荡漾着,都是一幅幅豪迈奔放画卷。

宛转而萧索,凄清,而又凄凉。悲欢而又离合,谁是谁非,阴晴圆缺。也轻抚着一段段的,红尘恋歌。渐渐的在避逅中,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便又俏然离去。

缱绻的一缕缕凄清,惆怅的丝绪。在绿意侍侍拂过的季节,待待的,在胶浩曦夕的月光中,静卧琴与那杨柳拂畔。抚琴,轻吟一曲红红尘,柳絮飞扬,青辉淡淡,透过薄云的月光,洒在我被岁月苍老的腮胖上。望着这一溪细细的春水,缓缓的向东的徜佯远去,我对一切切淡淡诉那不完的优伤。面对这小河淌水,我都有着小河淌水一样的,那逐多读也读不完的丝绪。

小河匆匆的流淌,河里有我放置奔像前程的纸船。那小河匆匆的步覆,河里也有我扬起希望的风帆……轻吟一曲,笑淡红尘的曲子,于是我抖抖身上的衣袖,踏上思恋中,驰步离去。这滚滚红尘,这长江东逝去,这浪花淘尽英雄,世俗尘埃莫然回首,一切都在谈笑中。

山林的惬意,月色的朦胧。凄凄的凉风,伴随着一片片俏然涌上心头的离愁。也俏然的随这夏夜的凉风,把一个凌乱的哀愁放飞。卧伴着琴音里,把一颗永不凋凌的思念,紧紧的收于心间,让这萧索黑夜,把多余的情感,深深渐渐的随深夜俺藏。

风乱了,雨来了,轻轻的,摇曳着的柔柳。随风丑动的丝条,在丑着,在舞动中,在习习的向我挥手,挥别了这萧瑟的一切,还有过往的忧愁,闻着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恋歌,在身心处,把一片片伤心的晶莹诉说。诉说,这万千红尘,纷纷扰扰,俳徨的忧虚,在拂过的风中,让一切思恋和忧愁,一切让风飘远吹散。

世态变迁,悲欢离合,世世纷纷,哀哀怨怨。都让氤氲缠绵云烟,带我消然飘散,残月的徜佯,夜风的萧寒,静卧琴音里,轻吟一曲红尘恋歌……

山水的散文8:谁是我的山水

文/一切与风有关

前几年的大街上,随处可以听见“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的唱调,庞龙先生特有的音质,金属般地撞击着许多人的爱情梦想。也正是因为这句歌词,我常常想象着春暖花开的某个日子,有蝶有花的梦境之中,再有相爱人的人在身旁,终是幸福之极的快乐。也正是因为这首歌,我常常沉缅于“漫步”这个词的美好状态,漫步于温暖的午后或是朦胧的清晨,漫步于山水之间,也漫步于文字之间,写着大美大爱,也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山水佳境。

几十年的生命历程,走过了诸多的山水,却鲜有让我愿意再次登临的,唯有九寨沟例外。

我喜欢九寨,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单看这些景色的名字,已让人神往,更况实景的美仑美奂。但我更喜欢的是九寨沟的水,姿态各异,妖艳参差,或如流盘弯月,或如翡翠珍珠,即使再小的水也称之为“海子”,这便有了些对月撒娇的味道。九寨沟的水无色,又有色,无色到透明,透明及至静止;有色到可以称之为墨或者是彩,这些彩、墨或浓或淡,在轻风中舞着摆着,如含羞少女,更像婀娜飞天。那些侧卧在水中的老树新藤,让我们弄不清谁是谁的根,谁是谁的叶,那些纠缠与撕裂是生命演变、时空转迁的象征,自然的鬼斧神功似乎改变了乾坤定律,也改变着此时与彼时之间的生命感受。在九寨沟,如在仙境,没有人间烟火的俗陋,只有神游九洲的渴望。

人们常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这句话的后半句我是信的,对前半句却深为不屑。几年前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字,发誓今世不再登黄山,原因两条,一是管理混乱,不配名山的地位;二是以己之短示人,有些东施效颦的味道。黄山的美在于她的自然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恣肆,云的恬淡,松的奇巧。如果拿她的历史或者文化去作宣传,无论如何是比不过泰山的。而黄山的经营者们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非要拿黄山的文化说事,这便有些弄巧成拙了。在石门峡景区,一个大大的“缘”字刻在一块巨石上,问及作者,说是本地的一位着名书法家。本地再着名,也着名不到能与黄山相配吧?本是有水有石的天然之作,却用近乎张扬的红色,写了一个丑陋的大字。如此,便显露出是管理者的无知以及书法家的浅陋。

我由此也想到了泰山的种种,比如历朝历代的皇帝,来泰山封禅或是祭祀,他们都是以神灵眼中的一个卑微灵魂来朝拜的,祈求的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沿诸皇帝封禅的中路拾级而上,似乎每一块砾石都闪着历史的光辉。那些被磨得没有棱角的石块,有多少只脚走过,贫穷的或是富裕的,木屐或是赤脚,皇辇或是土车,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生命的虔诚走过,都积累着历史的厚度,也让每一丝光滑,变得更加神秘而亲切,譬如无所不在、求签则灵的“泰山老奶奶”,仅这一句称谓,就让你近且远着。加之过往的山路上,那些随处可见的历史遗留,比如“虫二”,谁能想起这是“风月无边”的奇思妙想?

但泰山缺水,缺常年不断的水,似乎便少了些灵性。尤其是冬季,那些树木张开焦渴的双唇,感受到的也只是干枯的山风。

北方的山与南方的山,最大的差别在于水,有水则灵性四溢,无水则寒颜抖瑟。作为泰山一子,也不得不为泰山的冬季缺水遗憾着。

曾经与朋友谈起,何处是最美的山水,他说了句最简单明了却是最真实的观点:所谓山水,如同爱情,无所谓“最”,都只是在路途中间,所有的寻找只在一时一地,如同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绝对。这句话让我沉思许久。前不久曾有朋友嘱我写一篇关于大海的散文,直至书最后定稿之前,我才把稿子交上,不是因为忙碌或闲散,而是不知如何动笔。别人笔下的大海无论怎样生动,在我,却总有一些隔膜。我对大海的认知和感受,不足以让我写出动人的文字,不如不写。面朝大海,春明花开,多美的意境和构思,对我,却虚幻得如风吹月影。朋友催得太急,我只好绕笔而行,我写一片海滩,写一串笑声,写大海之外的人间烟火,写绽于床头的一枝玫瑰,虽然这些与海的阔远无涉,却让我更能理解大海是与生命相连的诗情画意。

一个人独坐的时候,我经常时不时地想,到底何处是最美的山水,谁又是属于我自己的山水。这些明明没有答案的问题,让我伤感重重。落寞之后,我常常细析自己的占有心态,最美的,还要属于自己,这是不是普天下的人都会有的占有欲望?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会不会让我们遗憾终生?而独占独有的私密性,似乎更让美的存在失去了理由。

偶有一次去泰山的三阳观,这是泰山上极小的一个寺观,山路不长,风景也说不上极美。但在踏进大殿之后,我浮躁的心似乎在瞬间平复下来,静得如同一泓止水,净得如月光清影,所有的奢望都凝于指间,融化在最虔诚的长长一拜。只此一拜,也似乎让我寻到了天下最美的山水,三阳观也在那个瞬间,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灵山,光彩流影地闪射着生命的灵性光芒。

由此,我终于明白,天底下最美的山水,只在自己的内心。而属于自己的,便是与生命等长的对爱的追求与渴望。

还有什么,能比生命的山水画卷,更美?

山水的散文9:行走在山水间

文/丁真

原本是有一种冲动去看廊桥的。并非是受了伊斯特伍德的影响——虽然正是其银幕魅力助《廊桥遗梦》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无论怎样,一个念头产生了,便成就了此番的山水之行。

车子驶入屏南境内,路况愈艰。偶能见着几座木拱廊桥,灰灰白白,斑驳剥落,是年代久远的象征。屏南之胜状,在白水洋一景。而白水洋之胜,又在中洋。我们去的时候,已入10月,自知并不是进入白水洋的最佳时节,然天公作美,翌日便艳阳高照,又令我对此行有了些许期盼。

坐在景区观光游览车上,听着扩音喇叭里一个温柔的女声轻柔地念着:请闭上眼,深呼吸……秋风时刻,深呼吸两次,徐徐睁眼,四方尽是无声无息、浓淡不一、层层叠叠的绿景,潮水般地涌入眼底。沿着石板路徒步向前,相伴延伸而去的是满满的溪流,两旁尽是古树、山石、红花、绿草,看上去并无独特之处,似与别处一般无二。

渐行渐远,水面点点拉宽,对岸一簇簇金黄色,不甚浓重的明黄色的无名小花成为我眼中的主角。怎么形容呢?阳光?亦或阳刚?如果说阳光是小花特有的野生植物的气质,那么,对面山顶远眺所见的几座瓦房,零星单列着,黄土扶墙,似无人烟。入眼又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而最终顺水而来的白水洋,会以何样的面容,豁然显露在我们面前?

还来不及酝酿出一种情绪,白水洋的水,就这样直接地毫无铺垫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平坦的河床一石而就,布水均匀,人行其上水仅没踝。一如前人之辞,言简意赅 。

行于沿溪的木质长廊之上,心中难捺以身试水的莫名兴奋与紧张。沙滩短裤、拖鞋、防滑袜。下水。

入秋的水,虽不及夏日带给人以激情和刺激,却也以一种秋日特有的别样温情,匍匍着漫过我的脚背。

可以站的海。这是我脑海中独独冒出来的一句。阳光投射在那些远的近的嬉笑打闹的玩水的人群身上,还有隐藏在水下的脚。所有的金色点点,让脚下的水面看得更加真切。

既非潺潺溪流、又非急波暗涌。白水洋的水,该用何种词来形容来匹配呢?斜阳西照,倚石半眯眼入神。每一个水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脚下合成、分裂、游走。薄如蝉翼的细胞壁爆开、破碎,瞬间被水流东漂西荡着带走。对,这正是我关于白水洋的水的感觉。

踏浪白水洋,虽说不至把酒临风、宠辱皆忘的大气境界,但至少说见者心旷神怡不为过。想来,居庙堂之高如何,处江湖之远又如何?这一处安静偏僻的角落,不正是我们这些久居闹市整日忙碌内心孤寂的人群觅着的一个回归真实自我的角落吗?

秋和景明,这一方泱泱之水,长烟一空,静影沉璧,上下天光,波澜不惊,一石而就,碧波万顷。

这是一种沉静的美。

在那豪情万丈的戏水声浪下,必定是宁静的内心,在支撑着我们的躯体,完全、毫无保留地拥入这一片白浪的怀中。这一刻,打湿的是全身的衣裳,涤去的,是心灵的尘与垢,忘却的,是俗世间的烦愁与庸扰。此情此景,恍若梦中,亦真亦幻。

当黄昏再来,薄冷的夕阳着金褛轻纱,山谷间冷风袭来,双手捧着温热微辣沁人心脾的姜茶,返回的脚步迟缓而沉重。

回眸驻足,望那一片水的广场,平静安详。喧嚣嬉闹的战场不再。我知道,一旦离开这里,回归到那个寻常的世界,白水洋便远去了,也许它曾经隐约触及到我们的内心,但它必将渐渐远去了,消失了。

玩累了。今夜,必将沉沉入睡。

山水的散文10:山水童年

文/魏凤敏

我的故乡在扎兰屯,位于呼伦贝尔市南端,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

每每忆起家乡,“放心于自然纯净,纵情于山水之间”,那份从容和感动自然就会从心底里涌起,但这种从容和感动还远不及我记忆中的童年山水的影像来的强烈、深刻和清晰。

小的时候,我的家乡是不缺树的。除了家居庭院周围的柳枝杨槐之外,出了我们这个被树影掩映的小山村,西行三四华里,就是另一片山林。在那里,白桦、松树、杨树、枫桦、柏树、槐树、柳条通、榛子等自在生长,山丁子、山楂、山里红、臭李子等树点缀其间。那山里那林中都记载着我们贪吃贪玩的记录。

记得有一次和姐姐一起去山里采蘑菇,相约的伙伴有七八个人。我和另外一个叫玲子的小伙伴跟在后面东张西望边走边玩,后来看到左手边有一片榛子树,一串串尚不太成熟的榛子压得小小的榛子树微微弯了腰,仿佛在向我们招手一样。我和玲子早把出门时大人交代的不要自己乱跑,要跟住姐姐们的叮嘱丢到九霄云外,像两只灵巧的小猴子钻进榛子林里去边采摘边吃了起来。吃着玩着等到想起要找“大部队”时,时间已过去很久了。我俩这才慌了神,大声喊着姐姐和伙伴们的名字,但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大山的回声在耳边飘荡……东突西蹿,我俩没头的苍蝇一样在山里面转来转去,一会跑到这个山头望望,一会又爬上那个山头喊喊,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急得快要哭出来的时候,忽然听见放羊人嘹亮的歌声和甩鞭声传过来。顾不得劳累循声跑过去,一番询问方知我们已翻过了两座山,要往北走才是回家的方向。放羊的老伯好心地送我们抄近路过去,还未走到进山的大路,就已听见姐姐焦急的呼唤,我们谢过引路人向“大部队”飞奔而去……

童年的美好时光,除了这次历险之外,上山爬树、下水摸鱼、河水里洗澡、岸边晒太阳等就成了我们的日常功课。在我童年记忆里,我们那里的鱼虾特别多,随便用笊篱到河里一捞就能捞到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拿回家,爸爸会认真地清洗干净,妈妈则用不多的面粉搅拌一下,然后放在油锅里煎得里外焦黄酥脆给我们吃。那味道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香呢。

童年的记忆是美好。前几年因事回老家。童年的玩伴大部分都不在家了,有的去外地工作,还有的出去打工,只在春节才回到故乡来。可那大山里茂密的树林却稀了许多,有的地方甚至只剩光秃秃的山头了。好在这几年政府重视,开始退耕还林,一些小树苗正在悄然增长着。

家在哪里?家在山水间!我常对自己这样说……

山水的散文11:山水小城

文/遥望五峰

小城又是好天气,白云是蓝天的标配。完全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与形态各异、姿态万千的白云相伴,在青山绿水间自由翱翔。

站在坝河南岸,月湖之畔可遥望五峰山峦。晴空之下,山色青翠,蜿蜒起伏,巍峨雄伟。远远的望向北坡,似乎儿时钻树朳惊飞林鸟的欢笑声隐约可闻,骑在供水钢管上过山沟时那手心的汗还没有干,小伙伴埋在城墙洞子里的玩具是否还在,还有偷偷摘来啃两口就扔掉没熟透的毛桃……

时光如逝,往事随风。重拾老城旧事,历历在目。曾经穿行在老街小巷间玩耍的孩子,早已长大,或各奔东西,或固守旧土。但对五峰山那份真挚的情感和目光从未离开。

生活在这里,看着它在风霜雨雪中四季轮回,就像自己,在这纷繁的世界里感受时景变迁。终究是累了,静下一颗心来,修行到淡定和从容的境界,像云朵一样空灵,如蓝天般博大,任它万变而我不变。

若是要愉快的开启一天,可能去五峰山走走就是不错的选择,因为这里是沐浴晨曦,俯瞰小城之地,谁来谁喜爱。

去五峰山转,最爱看山路边的狗尾草,它在平常不过了,根本没有谁会在意它的存在,若不细心去看,哪会发觉它的独特魅力。

但是,无论是否有人注意过它,它都顽强的生活在那里,每天迎接朝阳,送走晚霞,经历风雨仍然乐观豁达的随风飘摇,自由自在的生长于山间。

在清晨,狗尾草迎接晨曦之时,它最美!迎着东方,一抹并不扎眼的阳光把它的细绒一根根展现出来,清晰可见。此时,它周身透亮,像是被镀上金边,瞬间实现平凡无奇到流光溢彩的华丽转身,可它并没有因此而傲慢。

假如换个角度,它仍然保持着平凡无奇的初样,不骄不躁,腰身笔直的站在这里,俯瞰小城日出日落、风云变换。任由自己生长发芽,枯黄老去,沉睡在寒冬的积雪下等待来年的再次轮回,重复这看似平淡,却饱含哲理的生命。

小城的太阳总是向着马盘山走去,直到消失在它的身影里。每每此时,一群单车骑行爱好者,沿着蜿蜒曲折的山地自行车道穿行,斜阳把人影拉的老长,划过茶园、松林和格桑花海,恰如千年前这山上的牧马人,马嘶蹄鸣,沙尘滚滚,在夕阳西下时遛完战马,一路吹着口哨回马厩。

五峰楼在暮色中换上流光溢彩的盛装,在灯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是地标建筑该有的样子。广场舞、交谊舞、鬼步舞、弦子腔……市民自发的文艺社团,散落在五峰楼前的女娲文化广场上,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娱乐空间里,现代电声音乐交汇着古老的唢呐、锣鼓响器声,毫无违和感。

无论迎着朝阳还是踏着晚霞,月湖的路总是伴着清澈的坝河缓缓地伸向远方,直到消失在鲜花绿树丛中……人们每天都在这里行走,或上下班,或锻炼,也有休闲游玩的,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月湖路每天都是热闹的。不管你欣赏或不欣赏,月湖的风景都在那里,不骄不躁,不喜不悲,它才是这个山城最忠实的守望者。

半城烟雨半城湖。春雨飘飞的山水之城,云山雾绕,浓淡相宜,沁入心脾,好像在水墨画中游走。五峰凌霄汉,坝河春水流。鹭影翩翩舞,疑是江南游。这月湖的一池碧水,把一群群白鹭呵护了整整一个冬天。雪白的翅膀迎着渐暖的春风飞舞,把倒影跌入清亮亮的坝河,偶尔淘气的点开如镜的水面,看着波光“咯咯”欢笑。流连往返在月湖湿地觅食,快乐的与步道边往来的人们互动。

不走出来,永远不知道自然的景致有那么精彩。脚步走过了春天的花开花谢,以及冬天的落叶,也就走过了人生的四季轮回,那么分明,以至于貌似可以领悟生命的真谛。

最懂它的就是那满满一湖的坝河之水,一年四季,守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们,看着他们成长,看着他们老去。张望的远山,近水的楼台,月湖总是给了它亲密无间的美丽,让你无法舍去其一,必须全部揽入眼中,植入心底,存进手机。

一旦开启了健康之门,走了多少里程,其实并不重要。那是在暗示你要拥有一颗向往健康的心态。生命在于运动,走了多远心里有了数,可以让自己更加科学的锻炼,适当增加或减少运动量,这真是极好的。健康之路没有终点!我曾提过建议,有关部门真的把健康步道“终点”,修改为“新起点”。

山水小城,享受慢生活的宜居之地。

山水的散文12:山水闲趣

文/何梦洁

说到中国的山水,就不得不说中国的水墨画。在水墨画的世界里,只有两种颜色,一种是黑,一种是白。白与黑,构成了极简的世界,简单自然,返璞归真。水墨的意蕴绵长深远,一些留白更是使人忍不住遐想。在笔墨之间,画者的心与自然相得益彰,与山水呼出一脉,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田园诗人陶渊明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一种美妙的境界,是诗人也是世人心中对生活的一种渴望,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闲趣,也不是人人都能体会的。

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更应该学会与自然相处,在山水中陶冶性情,不骄不躁,柔和恬淡。学会融入自然,可以说是对自我的一种修炼,一种精神的高度净化。

大自然是充满魅力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充满了灵性。拿起一块溪流中的鹅卵石,你便会觉得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几千万年,甚至是几亿年的河水的冲刷,才造就了这石头如今圆润的形态。任何一块石头,任何一座山,任何一棵树,任何一株草,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都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

站立在山水之间,感受着山水的独特气韵,我如痴如醉,心醉神迷。我爱山,我爱水,我爱每一棵小草,每一株小花,每一块石头。人生而忙碌,最难得的是有闲情。《菜根谭》有云: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操其权。都市的生活是紧张的,忙碌的,那样的快节奏让人发条上得很紧。但是如果慢下来、静下来、闲下来,生活又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需要让心灵休憩,让自己放松,所以需要闲情逸致。闭上眼,深吸一口来自大山深处格外清新的空气,张开手臂,你会发现,原来世界如此美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好不自在,好不快乐。忘记俗世的一切烦忧,心中的尘埃被涤荡得干干净净,整个人也清清爽爽。

山水闲趣,需要用心灵去体会。让我们忘记俗世纷扰,静心在山水之中。闲下来,来享受生命的美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山水,融进或浓或淡的水墨画中,感受这独特的气韵。

山水的散文13:感念柿子树

文/张培林

行走在商洛的山水间,或半坡,或沟垴,或院落,或地畔,总会看到一株株的柿子树,无论是特立独行,或摩肩接踵,总是以它浓密的泛着墨绿光泽的叶片和半圆状的美丽树冠,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这是柿子树夏季的景致。刚刚过去的春季,给树下撒落一层一分硬币大的四瓣花儿。当鹅黄色的钟状花儿还在树上时,硬朗朗密匝匝地簇拥一起,不浓艳,不腻香,但很特别。到了秋天,柿子树别有风姿。叶片的苍绿随着时序和气温的变化开始慢慢转换,由绿而橘红,而鲜红,而绛红,和树上也开始变红的柿子一起,形成了一片片红云。那红,十分惹眼,远远望去,似乎悬浮在天地之间。初冬,单调的田野上,一株株柿子树不再有最后的一片红叶,却挂满了熟透了红得透亮的柿子,像是一个个点燃的灯笼,给大地平添许多喜庆气氛。商洛的柿子品种很多,色泽大小口味不一,有火晶柿、重台柿、甘柿、烧柿、水柿、风柿、脆柿、牛角柿、鸹甘柿、鸡心黄柿、尖柿……如果遇上一场早雪,给黝黑的枝柯和柿子覆盖上一层厚厚的莹雪,这时整个柿子树只有对比极其显明的三种色彩:雪白、黝黑、火红,给人的视角以极大的冲击。深冬,通体黧黑的柿子树,披满斑驳的铠甲,枝干锃锃,铁铸钢浇一般,倔强地站立在寒风里,任凭风吹雪欺,纹丝不动。它的坚持给人一种稳定不移、坚强自持的感动。

其实,柿子树最让我感念的,是在过去那些十分艰难的岁月,它为人们奉献的红彤彤、甜蜜蜜的果实。特别是在山大沟深、耕地稀缺、生活苦焦到极点的商洛山区,柿子曾是人们得以对付饥饿、延续生命的救命粮。

那时节,商洛人的口粮极缺,日常基本的饭食就是洋芋包谷糊汤,结实一点的就是炒面了。商洛的炒面与现在超市的牛骨髓炒面完全是两个概念。商洛炒面的主要原料之一就是柿子。许多家庭会用稻糠皮,或未成熟的打碎成块的嫩包谷棒在锅里炒熟,再用柿子一起揉搓成团,在芦席上晒干,上磨子磨成粉,吃糊汤时往碗里拌一些,算是耐饥一点的饭食了。如果没有柿子的甘甜相佐,那干涩扎舌的稻糠皮和没成熟的包谷棒真是很难下咽。如果家境好点,还会用些黄豆或麦麸子和上柿子来做炒面,这就是上等的炒面了,口感当然要好得多。对于馋嘴的孩子们来说,如果有同学用纸包着一点炒面揣到学校,你舔一口,他舔一口,实在是大家一次共享的美餐。

柿子不单用来做炒面,最方便的就是直接食用。柿子成熟的季节,无论城里或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储备许多柿子以打发长冬的饥饿。无论是熬夜加班的职工,还是苦读的学生,寒夜吃几个用热水暖温的柿子,就可以安抚一下辘辘饥肠,甚至可以扛过营养缺乏工作繁重带来的严重浮肿。当树上的柿子还没有完全成熟时,有时有幸会得到家住农村同学的邀请,和他们一起扛上长长的竹竿,到她家柿子树下,瞅着树上某个特别透亮的柿子,用竿子夹下来,软乎乎地托在手心,“哧溜”吸进嘴里、滑下肚里,真是润在口,甜在心。这种柿子被叫做“蛋柿”,是由于柿蒂处被虫子咬坏了才提前变熟变软,因此也就成了孩子们快乐的口福。商洛人还用柿子做成醋,颜色澄亮、又香又酸,绝没有防腐剂或色素;冬天手皴了、脚裂了,就用柿子上沁出的清亮亮的“柿子油”抺擦治愈;用柿子作成柿饼,咳嗽了,肺热了,用柿饼来疗;口舌生疮了,用柿饼霜解决。柿叶、柿蒂、柿花,也都用来入药……

柿子树还带给孩子们许多快乐。柿花儿是柿树奉献给孩子们春天的礼物。当小柿子慢慢长大有力量把花儿顶落在地上后,孩子们会捡起一堆儿,用线从中间的孔串起来,就变成了美丽的项链。孩子们还会捡起柿树下的落果,去掉蒂儿,用一根细棍儿插在柿蒂处,放在地上用手捻转棍儿,柿子马上像听话的陀螺飞速旋转,引来孩子们一阵快乐的欢笑……

山水的散文14:寄情山水间

文/一抹轻愁

一直有出去的打算,一直未能成行。虽然国庆是长假,但一直恐惧黄金周的拥堵,所以心里排斥这个时候出游。可是,一直呆在家里,人仿佛都要发霉了。看着一分一秒飞逝的光阴,我却整日枯坐,心里慌的不行,总得干点儿什么。

于是蠢蠢欲动着,跟他商量出去一趟,找个幽静的所在,自我放飞。

跑旅行社,查资料,看地图,最后决定还是选择一日游,就在附近选个地方吧,我们只想放松不是吗?

刚要去交费,他姐打来电话,说想自驾游,问我们想不想一块儿去,地方由我们选。那敢情好,那我们就去九如山吧。

清早6点出发。因为错开了车流高峰,一路上基本畅通无阻,8点多就赶到了目的地。

九如山位于济南南部山区,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之作,也是才开发不久的一处旅游胜地。因为才开发不久,据说人工斧凿的痕迹还不明显。

随着工作人员的指引,我们沿着右边的小路举步上山。所谓小路,其实是风格独具的木栈道,它的设计非常人性化,用一截截圆木做枕木,直接立在岩石上,上用平整结实的木板铺就。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山的原貌,又实实在在地为游客考虑,有效地减缓游客的疲劳。这栈道就掩映在郁郁葱葱地树木和草丛里,两旁低矮的野果子几乎伸手可及,甚至有几处栈道是骑在树干上的,我们不得不搂着树干侧身而过。

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斑驳而柔和地倾泻在我们身上,偶尔有几声鸟鸣传来,空气格外清凉新鲜。我们这些被俗世熏染太久的人乍然闯进这样静谧祥和的世界,忽然一下子变得天真了、纯粹了,看到一朵盎然的小花儿、一枚跌落的野果、甚至一片霜染的红叶,都要惊叹一番、端详半天。其实这些东西不都是司空见惯的吗,在上班的路上、在街边的花园里随处可见,可是,那时是熟视无睹的,现在却仿佛发现了新大陆。

突然听到哗哗的水声隔空而来,异常清脆悦耳。举目四望,密密匝匝的树木、野草和葛藤横亘眼前,我们只能闻其声却不能见其影。工作人员耐心地说:"就在前方不远了,九如山以瀑布闻名,前面还有很多,慢慢欣赏吧。"

拐过一个平缓的山坡,水声愈发清脆。循声望去,它就仿佛高高悬挂在前面山梁的树梢上,似一条银练凌空垂落,一路缠着青草、击着山石,欢歌笑语奔泻而下。瀑布不大,但是透着生机,沁着活力,在下方比较宽阔的山谷里汇成一条清可鉴人的溪流,潺潺湲湲奔波流淌。

踏石而过,前方山势突然转陡。我们手扶木栏杆,小心地依次前行,不远处的工作人员提示我们彼此间拉开点儿距离,注意脚下。头顶上和对面的山腰上招摇着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上面挂满黄澄澄的柿子,引起我们一阵阵艳羡的惊呼,更有那些山楂树、杜梨树时不时地挤进你的眼帘。

已经参差的有了些红叶,虽然还远没有层林尽染,但放眼望去,苍翠之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红、黄,也别有一番韵致。

眼前又是一处跌宕飞腾的瀑布了。这处瀑布比较宽,而且落差也大,水流更急,远远地跌到岩石上摔碎了,溅起纱幔般的碎玉,折射出七彩的光,炫耀似地飞到你面前,又呼朋引伴地跑去谷底嬉戏去了。李白曾有诗云:"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便是这眼前美景的真实写照了。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去跟它亲近,它就好似熟稔的老友热情地欢迎你、拥抱你,亲切地拍打着你的肩、抚摸着你的脸,甚至还调皮地闪着眼睛问你想它了没有。

再往前走,在一处比较平缓开阔的山谷里,是一池清冽的湖水。浅的地方可以细数游鱼细石,仿若毫无遮拦,深的地方是一潭碧绿。依着山势,傍着湖水建有九曲回廊,游人可以领略在湖上游走的惬意。

九如山最大的看点就是瀑布,知名的有九处,或蜿蜒纤细,或银练高悬,或奔腾跌宕,或不疾不徐。它们在山谷里形成好几湾碧水,秀丽婀娜,哺育着满山的花鸟虫鱼、百草千树,更孕育了泉城的七十二处名泉。都说山水相依,一点没错,山如果没了水,就少了灵气和活力,就成了秃山;水若没了山的依傍,便缺了气势,少了精神。

漫步在青山碧水之间,思绪跟着灵动飞扬,身体也变得轻盈,脚下似有人托举着,欢快轻捷。不时有人对着群山放声长啸,仿佛尽排全身浊气,引得众人纷纷效仿,一时之间,山谷中回音四起,绵延不绝。

就在我们意犹未尽之时,工作人员告知,再往前走就是下山的路线了。那瀑布的源头在哪儿呢?没有亲眼见到,总有些不甘。她耐心地说:"就在前面的山上,不过还没有开发出来,没有路,游客不能前去的。"带着些许遗憾,我们移步下山。下山的山间小径与上山又有不同,大多是高低不平的石阶,若隐若现在杂草和灌木之中。

虽然已是午后,但并不觉得饥饿,也不怎么疲惫。除了这山里空气好,负氧离子多,是森林氧吧之外,我想跟这里人性化的管理也有很大关系。每隔一段,就会有免费提供的木桌木凳供游客们休息,游客可以在那里歇歇脚,听着水声,赏着美景,聊着闲天,吃点儿自带的水果或者食物,身心得到休息,心情得到放飞。而且还有好几处免费的茶水点,袅袅的烟雾起处,便是提供免费茶水的地方,是最原始的那种,用泥砌的灶膛,下面燃着木头,上面的茶水炉腾着热气。

在出来之前,电视里全是黄金周的报道,不是拥堵就是垃圾满天飞,所以一直担心也会碰上这样的闹心事。没想到在这里居然没有看到一点儿不和谐因子。虽然游客也有不少,但远谈不上拥挤,沿途也没有见到随意丢弃的垃圾。难道是高素质的游客都跑到这儿扎堆来了,还是另有原因?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栈道的一侧,在休息的地方,随处可见设计精巧的垃圾回收筐,是用那种藤条编织的,有圆有方,和谐地和周边景物融在一起。这么优美的自然风光,这么周到细致的服务,又有谁会忍心去糟蹋呢?更有工作人员隔不远就会提醒一下,前方什么位置是什么景点,需要注意什么,讲话柔声细语,服务热情耐心,令你心中油然而生上帝的喜悦和舒爽。

驱车往回返的时候,才不过下午三点,沿途满是卖山货的商贩,禁不住诱惑,买了点儿柿子和栗子,把钱递给人家,心里竟然幸福四溢。叽叽喳喳赞叹着沿途的美景,丝毫没有兴味阑珊的意味,反倒依然情绪高涨,尽管还未离开,已在计划着下次出行了。

山水的散文15:在山水间游走

文/童小红

大凡旅游过的人,或多或少对看过的风景都有一番赞美之辞;或作一番大自然的神奇之感慨。寒天的山水游记也不例外,只是他把这种赞美和感慨用文字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这便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了。在散文中,被人们公认的是“形散而神不散”。寒天的游记散文除了做到了这一点之外,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在他的游记中描写自然之美是随处可见的。

“彼岸山菊花星星点点的黄,散布在草丛间……翻过一道山冈,看到枫叶红了。那一树树诱人的酒红,是美女时尚的秀发。她们在湖里刚洗完澡,秋风吹干的满头红色卷结,正潇洒地披拂着。”(《鹞鹰岩之秋》)

“驶进水湾,夜宿湖心岛(又名仙人岛),窗外月光如水,一湾静水波澜不惊。清晨被小鸟叫起,水边弥漫着香樟和花草的气息。沿小径前行,水边洁净沙砾上,成片山荠菜,呈现出油画般紫红。天似穹隆,山环水绕,看不见通往外界的路,这是一块远离红尘的天地。”(《仙人台品茶记》)

散文是最适于表现自然之美的一种文体。由于其抒情色彩较浓,又常常借助自然环境的美,渲染、烘托或象征地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在寒天的散文中,他是当地发挥了这一优势,并把自然之美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在他的笔下大自然呈现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面。他赋予自然新鲜的形象或鲜活的感情,读起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河两岸的街道,河面来往的游船,灯光渔火交互辉映,静静地照在粼粼的水波上,这古老的河街之夜,好像穿越千年回到了从前,充满了如诗如画的梦幻。”(《苏州一瞥》)

而最为关键的是,他写的这一切没有一点矫情、做作和媚俗,因为他原本就是热爱这个大自然的,并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寒天一直坚持游记散文写作,几十年如一日,那种坚持的精神也是让人佩服的。他想通过不懈地、持续地运用散文这种文体来描写大自然的山水之美,以表现一个总的文学主题,让人们能在他的文字中感受到自然之美;让那些内心浮躁的人或多或少有一种对于光明、快乐和美的渴望和追求。我们不妨从他的独山系列作品中猎取一些来一窥究竟。

“山坳里有一口半月形池塘,太阳从东山上照过来,把自己的影子投在水面上,天上人间相映成趣,它火热的身子在秋水中融化,把零星散布在清波上的浮萍和野生菱角映得通红。”(《独山》)

“独龙潭是一个僻静的处所,周边的山上开满了白色的山茶花,让人惊讶的是山坡上在秋风中展开的野紫薇,一朵朵淡紫色的小花也竟然开放了,这里完全是春天的景象,十月的小阳春让这里的植被花开二度,地造天设的景观仿佛把人们带入了人间仙境。”(《独龙潭》)

在这里,他是以对大自然的深刻、细腻的观察见长的,他的那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使文章增色不少,这在他的《独山系列》作品中尤为突出。

“雪白,云白,雕像白,色素比对不由让人品评一番。流云,白中带灰,轻纱般飘忽不定,没有质感。雕像,汉白玉材质,虽有名人外形,但白而不亮。相比之下,都不及雪之白鲜明生动。山下的雪全没了,独龙潭的雪多日不化,若是静下心来细细观赏,超越雪的本身,伫足潭边可以发挥更多想象。”(《独龙潭的雪》)

在这篇散文中,他直取雪的精神之魂:宁静。舍此概不涉及。这便让文章纯净如一片雪花。从文本的角度来看,他散文中的自然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感情的真挚。动之于情,后发于言。

“静静地,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天地里,我出神地望了一会儿,什么也不想,于是纷乱心事在雪中渐渐融化,神情慢慢变得安定起来,后来心田里油然生出祥和与愉悦。喔,这是大自然的洗礼,寄情山水的妙处。”(《独龙潭的雪》)

这里没有过多的表白,或者说就是一种素描的形式,这是一种无言的情感,你可以说它不惊天动地,但不可以说它不真实。再个就是形式的自然,巴金说过“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但真正能做到这样的作家不多。只有生性平淡,不事张扬的人才能这样做。在他的《独山系列》散文中,我读到的只有平实无华,无论是结构还是语言,还是细节描写,我看不到什么技巧,更没有什么哗众取宠的故弄玄虚。但有一种自然之美在我心头荡漾,让人回味不已,这就是境界。

寒天的散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审美的需求,另一方面他也向读者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他写出了人的情感和灵魂深处与大自然的交流和感应,他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感悟往往更为深邃而独特。在他的《独山系列》作品中,他表达了对远离自然的忧虑和回归自然的渴盼,使读者跟随作者的叙述唤醒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天性,一起感受大自然天赋之香的幸福心情以及渴望回归自然的迫切愿望,我想这便是他创作《独山系列》的初衷吧!

真的,我很愿意像作者一样,既有美好的向往,又能固守内心的纯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