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的散文

请欣赏开车的散文(精选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开车的散文1:水中的蓝天

文/林清玄

开车从莺歌到树林,经过一个名叫“柑园”的地方,看到几个农夫正在插秧。由于太久没看到农夫插秧了,再加上春日景明。大地辽阔,使我为那无声的画面感动,忍不住下车。

农夫弯腰的姿势正如饱满的稻穗,一步一步将秧苗插进水田,并细致敬谨的往后退去。

每次看到农人在田里专心工作,心里就为那劳动的美所感动。特别是插秧的姿势最美,这世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向前的,惟有插秧是向后的,也只有向后插秧,才能插出笔直的稻田;那弯腰退后的样子,总使我想起从前随父亲在田间工作的情景,生起感恩和恭敬的心。

我站在田岸边,面对着新铺着绿秧的土地,深深的呼吸,感觉到春天真的来了,空气里有各种薰人的香气。刚下过连绵春雨的田地,不仅有着迷蒙之美,也使得土地湿软,种作更为容易。春日真好,春雨也好!看着农夫的身影,我想起一首禅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一首以生活的插秧来象征在心田插秧的诗。意思是惟有在心田里插秧的人,才能从心水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只有六根清净才是修行者惟一的道路;要趣人那清净之境,只有反观回转自己的心,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

站在百尺竿头的人,若要更进一步,就不能向前飞跃,否则便会粉身碎骨。只有先从竿头滑下,才能去爬一百零一尺的竿子。

人生里退后一步并不全是坏的,如果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以谦让恭谨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前进”与“后退”不是绝对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灵没有提升,则前进正是后退,反之,若在失败中挫折里,心性有所觉醒,则后退正是前进。

农人退后插秧,是前进,还是退后呢?甲得从前在小乘佛教国家旅行,进佛寺礼拜,寺院的执事总会教导,离开大殿时必须弯腰后退,以表示对佛的恭敬。

此刻看着农夫弯腰后退插秧的姿势,想到与佛寺离去时的姿势多么相像,仿佛从那细致的后退中,看见了每一株秧苗都有佛的存在。

“青青秧苗,皆是法身”,农人几千年来就以美丽谦卑的姿势那样的实践着。那美丽的姿势化成金黄色的稻穗,那弯腰的谦卑则化为累累垂首的稻子,在土地中生长,从无到有、无中生有,不正是法身显化的奇迹吗?

从柑园的农田离开,车于穿行过柳树与七里香夹道的小路,我的身心爽然,有如山间溪流一样明净,好像刚刚在佛寺里虔诚的拜过佛,正弯腰往寺门的方向退去。

空中的蓝天与水中的蓝天一起包围着我,从两颊飞过,带着音乐。

开车的散文2:停车

文/古鉴

会开车的人,就一定会停车?未必。

那天到机关大院里去参加一个会议,车到会议楼前,按照我习惯,是准备倒入停车位的。但这时大院保安跑过来,大声喊我停车,并要求将车子直接开进车位。我笑着对保安说,规范的停车应该是车头朝外的。但保安坚持让我按照车尾朝外停车,还说这是有关部门的规定。我瞄了一眼停着的车,果然全部是车头朝里的。

我对这个规定十分惊讶,在安全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有关部门怎么还会有让车头朝里停车的规定?

说起来,车子朝什么方向停,我刚会开车的时候也不清楚,一来学驾驶的时候没有学停车规则,二来对于停车也比较随性,怎么好停怎么停,想怎么停就怎么停,从没把停车时汽车的车头方向看得特别重要。

好几年前的一天,我到一家外企参观,看到企业停车场内的汽车停得井然有序,尤其是车头,所有车子的车头都是朝着撤离的方向停的。陪我参观的协理见我对停车之事有兴趣,便欣然介绍起来。他说公司这样停车,是参照国际通用的停车规范。为了应对突发事件,便于汽车迅速、有序地撤离,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就是汽车倒入停车位时车头朝外。他特别介绍,美国过去停车场的车头是朝内的,现在也朝外了。协理的介绍令我大为惊讶,原来停车时的车头朝什么方向,不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它既是秩序的要求,更是安全的要求。如今,安全越来越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追求目标,所以,便有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停车规则。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进步。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每每停车时,我都会有意识地根据撤离的要求停车。

还有一次,与几位朋友驱车去南京的江宁游玩,中途到路边的一家饭店吃饭。饭店没有专门停车场,车辆只能停在饭店前的马路上。就在朋友停车的当口,有人在车边用手不停地比划着。是饭店的工作人员,他热情地要求我朋友将车头朝马路上的车辆行驶方向停车,不然交警会作为违章停车处罚的。这也是我第一次遇到,我很惊讶江宁交警已经这样严格规范道路上的停车了。我们驻足观看,所见道路两旁的车辆都是按照道路上车辆行驶方向停靠的,整齐划一,看不到一辆车是逆向停靠的。这道风景,足以体现这座城市在交通管理方面的智慧与效果!

其实规范停车关系到的不仅是管理问题,更关系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有一次,防空演习在我所居住的小区进行。培养市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这很必要。那天,我对有关人员说:小区停车需要规范,不然的话,一旦发生紧急状态,车辆疏散就会受阻。我说这话是有依据的。现在小区私家车越来越多,一到晚上,小区大大小小的路上停满了车,混乱无序,以至于早晨驾车上班族常常因此受阻,更不敢说若突发情况,人员怎么撤离车辆怎么疏散!

良好的习惯既是一个人素养的表现,也是社会管理维持秩序的重要保证。开车人学会规范停车,绝非小事一桩。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关键的时候就会没有方向,就会惊慌失措。许多突然事件发生后,造成骇人的严重后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平时没有良好习惯所致。

开车的散文3:听雪

文/连忠照

几天前,朋友开车送我回老家。车开到邻县,公路两旁的山岭上开始出现了薄薄的积雪,车离家乡越近,那雪便越厚。等到家乡县城附近,公路两旁的山岭已经是白花花的一片。那洁白的雪,与黛黑色的山脉互相映衬,便成了一幅绝好的山水画,引得这些难得见到雪花的朋友们来了兴致,纷纷拿出相机和手机拍摄。他们那种惊喜的神情,让我不禁莞尔一笑。

其实童年的时候,家乡的雪比现在要大多了。那时,我最喜欢的,就是听雪。

大雪往往是伴随着强劲的大风而来的。风先是轻轻地吹动着树木枯黑的树枝,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到最后,便像一列长长的火车呼啸而过,随着风声,天色便慢慢地暗淡下来,到了黄昏的时候,满天已经都是灰色的云,那云越沉越低,灰色中透出一点昏黄的红,人们就知道要下雪了,赶忙把堆在场院里的柴禾搬到灶房和屋檐下,然后把土炕烧得热乎乎的,一家人关门闭户,上炕躺下了。

躺下了,却并不能立刻睡去。因为屋外的风,似乎已经爬上人家的屋顶,它呼啸着,拍打着,吹得土屋开始抖抖索索,让孩子担心不已,可大人却已经安然地打起了呼噜。他们对这个场景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知道这只是大雪到来的序曲。

下半夜,风是停了,屋外是安静的,然后,有了轻轻的细碎的声音,仿佛万千羽毛,像千树万树梨花一样缓缓开放,然后飘飘降落,轻轻地托住孩子恍惚的梦……

天亮了,屋内的墙壁白得都能映出人的影子。然后,是父亲打开屋门,惊讶地叫一声,从屋檐下抱回一捆带着雪花的柴禾,塞到炕洞里点燃,孩子已经由母亲穿上在被窝里暖热的棉衣棉裤,准备去上学了。他打开屋门,看见的,是厚厚的高达一尺的积雪。那雪,洁白,晶莹,蓬蓬松松的,像是吹一口气就能飘散一样。而夜里的大风,已经不知踪影,只有天上还轻轻地、缓缓地飘落鹅毛一样的雪花。

孩子试探着,伸处一只脚踩住积雪,立刻出现一个深深的脚窝,再走几步,大雪带走了鞋底的泥沙,以后的脚印,便是一串串洁白的连环,把一家家的房屋串联起来,串成一条长长的街道。后来,粘在脚底的雪越来越厚,走一步,脚下便发出咯吧咯吧清脆的声音,那是天然的伴奏。伴着脚下的声音,雪花一片片落到孩子们的帽子、衣领、肩膀甚至眉毛上。孩子们竖起冻得生硬的耳朵,倾听着雪落的声音,那是只有孩子才能听见的一种天籁之音,它美妙、干净,看不见一点颜色,它轻飘飘地从天上降落下来,落到孩子的心里,那是一个洁白的、掉落到孩子的梦境里的童话。

梦醒了,我已经长大了,呆在城市里,可是我从心里多么盼望,能够回到童年,站在故乡的雪中。那雪,它们覆盖着天,覆盖着地,覆盖着村庄里的一切。走在雪原上,一眼看见的,是无垠的白,村庄的屋顶、麦秸垛是圆圆的白,树木、篱笆是玉雕一样晶莹的白。田野是平坦的,平坦到你分不出那里是天那里是地。而那种完美,恍然间已经在时光里破碎……

开车的散文4:孤独

文/廖天元

开车去九皇山看辛夷花,途中内急,在一片桃花林中停下,正四下打望,见一老人走来。老人说:“小伙子,是不是想上厕所?去我家里。”

老人家两层小楼,打扫得挺干净。门前一片桃花开得热烈喜庆,三四垄麦苗,四五厢草莓,正绿油油喜滋滋地生长。看得出老人还在辛勤地劳作。我问他:“老人家,儿女们呢?”

老人神情有些低落,说:“都在外面,过年时才回来。”老人很健谈,他讲他的儿子,又讲他的孙女,兴奋处,指着草莓说:“这些草莓就是等着他们回来吃的呢。”

即将告别的时候,老人进屋拿出几个橘子要我带上,我很意外,想婉拒,但一瞬间看到老人眼里透射出的期盼,赶紧双手接过来。

一种忧伤的情绪莫名就在心头弥漫。没来由地,我想起同样被我“丢在”老家的父亲和母亲……

我逃也似的开车,把车载音乐放得很大。心里很酸涩,我想起老人那双眼神,想起那个叫孤独的词语。

有一次去省城没赶上动车,只买到k997的列车票。坐下来,就遇见那个可爱的小伙。

他穿着黑色的列车员制服,胖乎乎的脸,挂着笑,一双小眼眯成一条缝。一上车,就听见他在和一个乘客说笑,完全无厘头的。

开始以为他和乘客相熟。一会发现,车上发生的任何一个细小之事,都会被他夸张的放大!

小伙子一边打扫清洁,一边絮絮叨叨:

“今天才怪,第四个上厕所不冲水的……”

“工作这么多年,还头一次发现坐车不买票的,铁路局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拿个那个本本有啥用……”

说完,又朝他的同事喊:一二三四五六七……

有乘客显然不耐烦,朝他瞅,但他视而不见。

我问他:“兄弟,多大?干了多少年?”

他笑眯眯的马上问我:“28呢。怎的,你想干这个?八年了,这工作可好了呢。”

我摇头。问他,“哈尔滨离这多远?一上班就多久呢?”

他愣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

“我们是齐齐哈尔的,哈尔滨和我们没什么联系。”

有些尴尬。下车,同行的朋友很感叹:“看似一个话唠,其实是一个孤独的孩子!”

是的,孤独。

如果不是孤独,不是孤独上升了一定层次,我相信那个老人会对陌生人有一定的戒备!那个小伙也不会无聊至极!

有时自己也感到孤独。但绝对不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相反,一个人的时候读书、听讲座,内心反倒很充实。

往往是在无能为力,或在思念一个人的时候,孤独的感觉如影随形,蚀人骨髓。

蒋勋老师说,每个人都会有情欲孤独、语言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的时候,关键是,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

你我,或许选择沉默。但更多的人,还是渴望倾诉。不管年龄大小,一如那个路边的空巢老人和年轻的列车员。

很久很久以前,看过那部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电视剧,内容忘得一干二净,现在想起这标题就有些瘆得慌。假如,我们都不和陌生人说话,那么,这个世上,该有多少人更孤独?!

原来的确未曾领悟。当看到一些大城市开展“给陌生人送拥抱”等活动,都认为那是年轻人无聊的举动。没想到,背后,应该是对冰冷周遭的人际关系,多么温情的回应和反击啊!

是的,亲,你我终究会走向孤独。那么,在我们能给别人温暖的时候,请不要吝惜我们的爱与宽容,给陌生的他们,送上春天般的温暖!

开车的散文5:美丽的西塘

文/朱妩隽

今天下午,爸爸开车带着我们去“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在导游叔叔的带领下,我们进了园区。一进门,就看见小桥流水,弯曲的小河清清见底,一群群鱼儿在水里游动,一座座各种各样的小桥横跨在小河上,好看极了。

我们订的房间是“富春客栈”,推开窗户就是热闹的街和静静的小河。我们参观了西塘有名的酒文化博物馆,里面有陶瓷做的酒壶,有的很古老,有的很名贵,还有的形状很特别。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只“凤头壶”。那只酒壶,盖子就是一只凤凰的头,栩栩如生,那眼睛好像能转动一样,它尖尖的小嘴里居然还能看到红红的舌头,古代的工匠真是充满了智慧啊!

接着,我们又去了钮扣博物馆,在这里,我认识了各种各样的钮扣:有玉石做的,有牛角做的,还有琥珀做的……它们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我都看着不想走了,要是用它们来装饰我们的衣服,一定会更加美丽的。

白天的西塘特别热闹,走在街上人贴着人,大家都随着人流向前涌动着,偶尔挤进小店看看自己喜欢的东西,和老板讨价还价。

月光下的西塘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河水荡漾。河岸两边的一只只红灯笼倒映在清澈的小河里,再加上闪烁的霓虹灯,被一条条小船划成一道道五彩斑斓的波光,把人们的心都融化在这月色灯光里了。

早上的西塘是宁静的,只听见窗户上雨滴敲打玻璃的声音,推开窗户向街上望去,还是有人兴致勃勃地撑着伞在游玩。雨越下越大,落在屋檐上、小河里,好像在演奏一支西塘的歌曲。

在这热闹的雨中,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美丽的西塘。再见,西塘,我还会再来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