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假日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假日的散文1:我的假日
文/纪炳欣
当人们为假日出游一票难求而烦恼,为道路拥堵所困扰,为景点拥挤而焦躁……我选择了舍远求近的休闲方式——欣赏身边的风景。
植物园的“高山”绿树、“瀑布”流水、奇花异草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竞秀公园的曲径通幽、小桥流水、橘色柿林让人心平气静,回味无穷;生态园的特色景致、欧式设施、湖水游船使人感受到些许异国风情,田园风光。
我还骑车到乐凯北大街欣赏电谷立交桥的雄姿,在东三环感受通衢大道的流畅,到环堤路绕大水系欣赏北湖、东湖、南湖的清秀,到府河景观带欣赏绿化小品、造型花坛、水边曲径的美丽风景。
我也曾骑车穿行于市区的老街小巷,探寻古城的历史、欣赏名胜古迹。刘守庙、天水桥、清河道署、红二师旧址、琅瑚街、达五道庙、荷包营胡同、大纪家胡同等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让人感受到了古城古老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对我们所居住的城市增添了新的认识与了解。
而这一切,还不用担心禁行标志的限制,没有被违章罚款的烦恼,省去了油价上涨的揪心。
假日的散文2:一次超刺激的体验
文/宋扬
假日里,我们一家人来到了苏州西山的太湖边游玩。站在风景如画的太湖边放眼远眺,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无数的宝石在水里闪烁着光芒,好看极了。我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跟着爸爸妈妈登上了快艇。这可是我第一次乘快艇啊!
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快艇随着水波晃晃悠悠,吓得我赶紧坐下来。快艇开动了,两边水花四溅。我紧紧抓住扶手,身体牢牢靠紧船沿。快艇如飞似地向前冲着,猛烈地晃动着,像是要把我们全都甩出去。哥哥双手紧紧地抓住扶手,眉头紧皱,上嘴唇咬着下嘴唇,看来他也害怕极了。这时,只听爸爸大吼一声:“来刺激点的!”船长估计是听到了,立马停止了讲解,驾驶着快艇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岸边冲去。快艇摇晃得更剧烈了,我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尖叫声:“不要啊,不要啊!”船长似乎兴奋起来,全力驾驶着快艇,此时的快艇像离弦的箭一般飞了起来。太惊险了!就在我以为我的心要跳出来的刹那间,我听到了马达熄火的声音,快艇终于靠岸了。
真是一次刺激的经历,我将终生难忘!
假日的散文3:孩子假日里的好去处
文/钱邵鱼
今天,我们小记者在大记者的带领下参观了经开区(杨舍镇)锦绣社区服务中心,我深深地感受到社区服务中心真是孩子们假日里的好去处。
锦绣社区成立以来,在“面向社区、服务居民、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的目标指引下,实行“一委一居四平台”的服务管理模式,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形成了以社区为中心,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团队共同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的新格局。
锦绣社区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居民设置了许多便民服务项目,更值得我钦佩的是还有许多活动竟是为我们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比如“育心读书会”和“绚彩童年阅读服务站”。这两项活动,不仅可以让父母带着孩子来社区服务中心一起读书,还可以让孩子不出社区就能读到有益的书籍,明白书中讲的道理。再如“巧手乐工作坊”和“乐活手工坊”。它们可以让社区的孩子们学到制作纸花等小工艺品的本领,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从中体验乐趣。“Winne妈妈英文读书会”可以让社区的孩子从中学习更多英文,学到更多知识……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得到充实,更能使孩子们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你说,这样的社区服务中心,难道不是孩子们假日里的好去处吗?
假日的散文4:给孩子一个台阶
文/黄卫峰
在假日里,亲朋好友的来往是常事。这不,今天我家也来了一位小客人。为了让这位小客人在我家度过愉快的一天,我让她和女儿看动画片。她们像大人一样,谈论着剧情,时不时还有一些争论。我就不打扰她们的交流,到楼下去了。
过了一会,我上楼看她们,看到那位小客人将一样东西装入了自己的小口袋,我不敢猜测是什么,进门后,我坐在女儿身边,看她们玩。女儿把一样东西放在我手里:“爸爸,我包的钱,给你。”我一看是一元硬币,她细心地用纸巾包着,我接过那硬币,心里就有数了。
我叫女儿过来,“把你包的钱给爸爸,好吗?”女儿把我放在床上的纸包拿了过来,而那位小客人却将手放入了自己的口袋。想把钱拿出来,但又不敢,放进去的手就不见往外拿。我又问女儿,“还有吗?你的包包太少,爸爸不喜欢。”女儿老实说了:“我没有了。”我又看了一下另一位,她还是没勇气或不愿意拿出来。但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她的心思,她认识到自己已经错了,只是没有机会也没有台阶下。于是,我对女儿笑笑说:“你们玩吧,我出去了,你不要和姐姐吵架噢。”我退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听她们又在谈话了,我提着热水瓶进去,问她们要不要喝水,这时在电脑桌上多了一枚硬币,我心里全明白了,但不用道明,只要看她的神情,就知道她也如释重负,不再惊慌。往往在不经意间,在给孩子台阶的同时,不也是给我们自己一个台阶吗?
假日的散文5:湘江水浅芦花白
文/陈惠芳
太阳朗照,假日出游的人明显增加。湘江橘子洲大桥上,人流如蚁。我们只好从河东徒步过江。
俯瞰湘江,主航道总算通行着大小船只。但水浅的地方还是很多。橘子洲沿线,沙滩与沙窝一片接一片。河道分割成一个一个的水洼。
前几天,我们踩好点。河西桃子湖附近的湘江风光带,与江中的一线沙洲相连,可以进入。如果是丰水季节,这处沙洲只能守望。
沙洲上长满芦苇与野花。洁白的芦花迎风飘飞。那天,从爱晚亭观赏菊花回家,朵儿就心驰神往。我答应带她登上沙洲玩一个下午。
枯水的湘江,带来了别样的风景。这成为很多人休闲、玩耍之处。老人、小孩、妇女、学生、三五成群,或穿行于茂密的芦苇荡,或戏水于起起伏伏的沙滩,自得其乐。
朵儿最喜欢芦花。修长的芦杆,雪白的芦花,修饰着我们的想象。这里比不上南洞庭的芦苇荡,没有那么壮观与深邃。也没有水天一色的辽阔,但芦苇的青翠与芦花的洁白依然。
芦苇荡内外,还有各式各样的野花、野草。荆棘丛生,明明暗暗,自有一番乐趣。
头顶明晃晃的太阳,慢慢柔和。远处的岳麓山,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之中。随风摇动的芦苇,将芦花舞成新娘的头饰。沙滩上的水洼,也清幽起来。涌入沙洲的人,越来越多。
我们坐在岸边,静静地观赏着。远处,橘子洲大桥像一把梳子,横跨在湘江之上。近处,龟类的沙滩书写着甲骨文。
时间静静地流逝,水洼不动。待我们离开沙洲,走上湘江风光带,发现一枚小小的、金黄的月亮已经挂在河东。
沐浴着淡淡的月光,我们回家。
假日的散文6:韩城散记
文/乔军
周末假日,得余暇,回老家看望母亲。又顺便去了趟韩城,了却了对久别故乡的再次回瞻。老家在韩城、合阳交界,镇子正街以南归合阳管辖,以北归韩城管辖,于是乎,便有了韩城、合阳两地均故乡之说。实际上,故乡这心灵上的寄慰与隐思,真是一处方寸地、十里故园情。生长于斯,倒是人生之莫大际遇、莫大厚爱了。
言归正传。近两年韩城的变化的确令人目不暇接、心间耀动。从汉唐式简洁、庄重、大气的高速路出口收费亭,到干净整洁的街道、精雕细琢的绿化,再到夜晚条条大街鲤鱼跃龙门等诸多主题灯展,更回应了司马故里、史圣之乡的美誉。历史文化名城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时兴地说,文化之城便是了。处处拔地而起、设计新颖的建筑,又给人以时代进步的沧桑感。新城的建设,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幸福自豪洋溢在每一位市民的眉宇间。
而我,心系的还是老城。老城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六个古县城之一。听说由陕西文化投资集团主体开发,更使我对老城的凤凰涅盘充满了期许。北边高台上的金塔依然巍峨挺拔,遍布古城金城大街两旁的商铺及各个小巷的众多古迹、古民居修旧如旧、古香古色。青石铺就的大街小巷尤显整洁、清爽。环境的大规模整治,拂去了文物古迹的陈年灰尘,更加清亮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如颗颗珍珠,散落整个老城。修整一新的毓秀桥恰如长虹静卧涺水河上,让人想到江南的小桥流水。漫步古城,几处驻足,几处察看,欣喜之余,不由勾起了我要写、想写的欲望。小镇开发热在全国已成气候,吸引了不少游人,传承历史,彰显文化,体验人文,这些鲜明的特征,便成了时新的形象。而如今,故乡韩城也赶着时新的趟儿,在传承创新的道路上迅跑。
徜徉间,迎面而来一处名为文渊阁的建筑,蓝顶灰墙的小楼似同汉唐关中民居。进入其间,内装设计独具匠心,走廊、阶梯、大堂让人倍感舒适,花纹精妙的地毯、造型精巧的置物台、中式古典的屏风,无处不显精到。雨果说,建筑是文化的容器。梁思成说,建筑是石头的艺术。人们都说江南的文化如江南的人、江南的山水,秀气、水灵、精细、温馨,深感的还是细、小的东西能彰显大天地。韩城的不少建筑便承接了这些特性,并且不忘呈现史圣故里的诸多元素,这便足以使人有了秦人也能干出“细活”之快感。相信这样的建筑,会让你心情愉悦,如沐春风。
时间如春江花月夜,细细流淌,滋润的是心,成长的是子孙。不妨携家人去体验吧。相信风追司马、黄河特区的韩城味道会给你人生旅途带来不一样的故事……
假日的散文7:走近外滩
文/兰草ygl
“五·一”假日休息,到上海小憩。朋友说,尽管时间很紧,还是一定要去外滩看看。盛情难却,坐上朋友的车,心里想,几十年的时间,与同事出差,与朋友相约,与家人同行,来上海的次数不算少。虽然每次都是步履匆匆,但都有足迹留在外滩。
上个世纪70年代出差去上海,傍晚走在外滩的路上,无意间看到了点缀在万国博览建筑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情人墙。一对对情侣,双双倚在黄浦江的围墙前,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相拥相抱,有的甜蜜亲吻。在那个社会封闭、居住环境十分紧张的年代,上海的年轻人旁若无人地相聚在外滩,表达爱情释放情感,无疑为充满异国浪漫风情的外滩,增添了一道靓丽的人文观景,也让同属那个年龄的我,对外滩有了一种别样的记忆。
80年代初第二次出差去上海,住在临近外滩的一个招待所。那时通讯信息还不畅通,因为有事要请示单位领导,跑到电报大楼打长途电话。记得排了好长时间的队,然后躲进一间小电话亭子里,说着打好腹稿的话,我知道,这里的时间就是金钱。
后来又几次去上海,对外滩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万国博览建筑群无疑是外滩的精华,它是旧上海的写照,也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当年,殖民者们一踏上上海陌生的土地,就把占据的野心,放到了黄浦江的这片外滩。于是这条船夫和苦工踏出的纤道,经过百年的历史变迁,一大群造型严谨、巍峨参差的建筑临江而立。无论是极目眺望还徜徉其间,都会发现,这群建筑,虽然不是出自一人设计,也并非同一时期所建,但无论从建筑色调还是整体轮廓上看,都透着一种和谐的刚建、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改革开放初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旧如初的改造,让历经百年沧桑的外滩旧貌换了新颜,成为上海的缩影和象征。
朋友为了让我体验一边品尝西餐一边欣赏外滩景致的愉悦,早早地就把预约电话打到那家饭店,说是晚了根本没有位置,我听起来真的有点感动。
那天天色暗下来,我们开车去外滩。节日的外滩有点人满为患。想来,元旦外滩踩踏事件还刚刚平息,游人们虽然还没有走出悲伤和恐惧的心里阴影,但没有停止潮水般涌向外滩的脚步。政府相关部门对前车之鉴不能不认真吸取教训,况且关呼人命关天的大事,于是加大了严管的力度。朋友的车在距外滩那座饭店还不近的路上,就被警察拦截,几条直接通向外滩的小路也被封索,游人和车都必须绕道而行。我看到,节日执勤的队伍里,不仅有放弃休息的人民警察,还有一队队挺立的武警士兵,他们携手并肩,共同守候着外滩的安宁和游人的生命安全。这种有点森严壁垒的场面不多见,但心情随之放松了许多,内心对他们的辛苦他们的奉献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朋友好不容易找个空隙停车回来,一个劲儿地说:没办法,我们只好步行去外滩了。我笑了,在通向外滩的小路上,还矗立着这么多幢有味道的历史建筑,走近是最好的欣赏。我不知道这些老建筑究竟始建于哪年,当时的用途是什么,但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坚固与厚重、古朴和沧桑的美感。要知道,当年的外滩可以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谁占有它,哪怕是一席之地,不仅是财富的积淀,也是身份和荣誉的象征。
这样想着想着,不知不觉与朋友走进了外滩一家饭店的八楼餐厅。我注意看,室内餐厅不是很大,处于转角外滩的黄金位置,直面东方明珠,黄浦江一览无余的景观,不过是一层玻璃之隔。服务员告之,室内的餐厅已满员,安排我们到室外的露台餐桌前坐下,露台不大,摆放着几张大小不等的餐桌。再一看,其实那间室内餐厅,也是由露台改造的。按理说,全景露台观看外滩景致,无遮无挡更有韵味,只是天公有点不作美,一阵阵江风习来,不免有些凉意。餐厅负责接待我们的那位先生,是个很文雅又有餐厅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他给我们找来几条常年为客人备用的大围巾,披在身上暖和许多,餐厅如此细致周到的服务,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出出入入餐厅的还有两位亚洲人面孔的外籍服务员,汉语似懂非懂,看样子是刚来不久的菲律宾人。
天色渐晚,华灯初上,居高临下环视餐厅两侧外滩的老建筑,灯火辉煌格外灿烂。隔岸相望浦东,对面东方明珠等一片片错落有致的高大雄伟建筑,不停地变幻着美丽的造型和色彩。江面上一艘艘游船缓缓开过,给江水陡添了斑斑绚丽。
席间,我在去卫生间时,不经意见到走廊墙上挂着的一幅幅照片,好多熟悉的面孔和名字,大都是外国政要和社会名流,他们不同时期来过饭店。还有另一侧墙上桌前陈列着的一张张奖状、一本本证书、一个个奖杯,提示我:这是一座非同寻常的饭店,否则不会拥有着全球“最佳景观餐厅”、“ 最青睐私人会所”、“最佳红酒巴”、“最佳俱乐部”等一系列美誉。朋友告诉我,这是一家美国总统罗斯福家族旗下的高级公馆。照片中介绍,公馆的主席德尔·罗斯福先生,是美国第26 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曾孙,也是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侄子。
我走到吧台,与那位调酒师随便聊起来,想弄明白公馆的前生今世。原来大楼始建于1920年,建成于1922年,是上海滩时尚地标式建筑,上海滩最大的怡和洋行所在地。这座六层英国文艺复兴式建筑,1983年上海市对外贸易局在此办公期间,加建了两层,1989年被入选第一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大楼的二、三、八、九楼为罗斯福公馆,其中二、八楼为餐厅,三楼是私人会所,九楼为酒吧。内设亚洲最大的葡萄酒酒窖,集结了世界各地珍馐百味。
走出公馆的大门,我驻足端详大门上方的罗斯福三个醒目的大字,像是打量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大楼一、二层,用花岗石垒砌轴线明显,大门和双侧窗框都是半圆石拱造型,非常厚重结实。三层的石栏杆阳台,窗框上镶嵌着石雕。
公馆地处外滩27号,然而它真正的路牌,挂在罗斯福牌扁下方的墙壁上,很小,上面写着:中山东一路27号。那年美国第五大道花费3亿美金一举拿下这座大楼,便有了外滩27号这个听起来很通俗也很时尚的名字。也就是说,外滩27号不是路牌,实实在在是个品牌,由此让我对它满了好奇和想像。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机会更多地细致浏览罗斯福公馆,听说它玻璃彩绘,布满整个顶的水晶灯和珠帘无敌的婚礼场景,让许多女孩子充满向往和期待。
外滩上的老建筑目不暇接,有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也有中西合璧式,充满异域风情。这时,海关大楼传来铿锵、激昂的钟声,游人们有的带着余兴散去,又有的兴致勃勃地涌来。朋友说,天还早,去听听老年爵士队演奏乐吧!
老年爵士乐队是和平饭店的保留节目,或者说是一个品牌。和平饭店座落在外滩19号,从罗斯福外滩27号到19号,相距并不远。
径直走进和平饭店爵士吧,让我多了几许惊奇。爵士吧面积不大,有一种典型的英国乡下式酒吧的味道。临墙中间的位置是一个小吧台,颇受国内外游客欢迎的上海老年爵士乐队成员就坐在吧台对面演奏。
算起来,老年爵士乐队成立已20多个春秋,乐手或许因为年龄或其它原因几经变化,平均也都在70多岁之上,头发斑白,激情不减。老年爵士队擅长三、四十年代流行的爵士名曲,演奏风格突显着老上海的海派风情。当时演奏的好像是一首外国爵士乐,什么乐曲我听不出来,只是悄然感觉仿佛置身于世界文化与经典艺术交融的殿堂。乐手有的吹小号,有的弹钢琴,有的拉低音大贝斯,有的打鼓。常常放此拿彼,大都是多面手。
忽然,淋漓、饱满、纯正的上海老歌,伴着乐队的和弦,伴着清脆的鼓点,从耳边传来。我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像聆听潮起潮落一样,细细感知岁月流光中上海的沧桑。穿着黑色短裙的女歌手,一首首《夜上海》、《月圆花好》、《夜来香》,让说不尽道不完百转千回的封尘往事,在幽雅的光线中,在鸡尾酒杯的色彩里暗香浮动。乐手和歌手携手,将老上海十里洋场的浪漫气息和风情传说,演绎得流畅得体,带给人们一种怀念,一种愉悦,一种享受。
爵士吧穿着黑西服忙碌的中年男子,看样子是个领班。他见我对墙上挂着澳大利亚、荷兰、法国、希腊、葡萄牙等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等中外来宾莅临爵士吧的照片很感兴趣,便告诉我,有兴致可以到饭店的博物馆看看,那里有更详实的介绍,不过今日时间太晚已经关闭。
或许是领班中年男子的一番话,让我想到了什么,我暂时告别老年爵士乐队的演奏,脚步轻轻地走出爵士吧。不远处的一个大厅里,正举行着一个外国友人参加的小酒会,穿着入时考究的男男女女,手端酒杯,面带笑容,轻轻细语。
绕过酒会大厅,我发现了走廊里一幅幅老照片,还有老照片下面的一行行文字说明,让我对和平饭店的100多年历史,有了个大致的了解,我喜出往外,总算不虚此行。
建于1929年的和平饭店,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幢现代派建筑,也是上海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名片。花岗石的墙面,圆锥形的绿色铜护屋顶,紫铜色的屋面,古铜镂花吊灯,乳白色大理石地面,现代与传统、新潮与复古的融合、交错,简洁明朗,透着一种典雅豪华之美。
最具特色的九国式特色客房及众多别具特色的餐厅、酒吧,记录了和平饭店的不朽传奇。饭店名噪上海,接待了众多的金融界、商贸界及社会名流。马歇尔将军、司徒雷登校长、伯纳特·蒙哥马利元帅和卓别林喜剧演员、萧伯纳作家等外国友人都在此停留过。法国总理埃德加·富尔、美国总统克林顿夫妇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也都在此有过暂短的停留。
夜色中的外滩,别有一番独特的情韵。风格迵回的建筑透着沧桑,璀璨耀眼的灯光闪着流失的岁月,外滩之行是一次文化的欣赏,也是一次历史的学习,我在盘点意外收获的同时,对下一次找寻机会更深入地走近外滩,有了更美好的期待。
假日的散文8:紧紧握住那双手
文/陈梅
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假日,室友们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飞回那一个多月魂牵梦萦的家,想起自己还有些东西落在家里,我也草草地收拾了几下,就回家了。
一踏进家门,便忙着寻找妈妈的身影。走进房门,我大吃一惊——妈妈竟然在输液,面容看起来极其憔悴。我一下子呆了,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我没有心理准备。
走进厨房,我问爸爸:“妈为什么会病了呢?还有,为什么之前不告诉我啊?”爸说:“***那天帮你收拾东西,洗衣服什么的到了很晚,说你回来要用,那天天气很冷,她吹了风,受了凉,第二天就感觉不舒服了,而且是***不让告诉你的,说不能影响你考试。”
我才回想起那是在初三时候的一次模拟考试,爸爸答应考完后会来接我回家,可在那天早晨妈妈却打来电话告诉我隔壁的老奶奶去世了,爸爸要去她家帮忙,不能来接我了。听完这些话后,导致我最后一堂考试发挥失常了。回到家后,我对着妈妈乱发了一通脾气,妈妈看起来很后悔,不知所措。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她才会对深爱的女儿隐瞒。病情吧。
泪眼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妈妈那为我忙碌的身影……
妈妈曾熬了无数次汤给我喝,多得让我厌烦,以至于有一次还埋怨妈妈:“一点也不好喝,以后不要再弄了,也不要叫我喝了,浪费我时间。”而妈妈却还是耐心地要我多喝一口。亦或是有一天,当我被莫名的坏心情搅得心烦意乱,将房间里的东西弄得一团糟时,妈妈总会端着一杯清茶放到书桌上,轻轻地嘱咐一声:“早点睡吧。”然后便弯下身子将那乱糟糟的房间给收拾干净,没有半句怨言。
印象中,我似乎只知道让妈妈为我忙前忙后,却从不曾想着为妈妈做些什么,也许我真的不是一个称职的女儿吧。
再次靠近床边,握住妈妈那双消瘦的手,一句“对不起”和一句“谢谢你”哽在了喉咙处,这两句话我曾经对同学说了无数次,可当面对我最深爱、最深感歉意的妈妈时,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已经不再年轻,不再细腻,甚至有些粗糙。就是这双手,一直陪伴着我长大。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我要紧紧地握住这双手,投入全部的心血去关心她、爱她,今生今世,不再放开……
假日的散文9:一席梦,一世爱
文/晖苔
趁着端午假日,回了趟家,又是一场小别后的相逢,熟悉的气息,依然清晰刻骨。
进屋后,便看到了笑盈盈的面庞,见到父母后的内心是喜悦的,分明能看见父母关怀温馨的目光,母亲依旧唠叨,点点滴滴的琐碎问候,我的回答总是不咸不淡。一家人都不喜把情感表露出来念在嘴边,便是有了这个传统,但我们心里确实炙热地爱着。
缄默的爱,爱在心口难开,哪怕是最亲密的家人,有时候心里默默地挂念着,远胜日日念在口中。
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十分独立的人,些许放纵,是对自由的放纵,我喜欢无拘无束,并且我过早的获得了这个权利,父亲给予了我莫大的空间,他便说,你想做的事,就去做,你自己做主,这是一份信任,固然欣喜,我亦是有些茫然,年轻难免意气风发,一时冲动无可厚非,这人却过于太过固执和较真。
正如一句话说的:我们对亲人总是苛刻,对陌生人却太过客气。是因为如此,在不那么熟稔的朋友面前,我总是拿捏得当,圆润宽容有余,绝不轻易与人争吵。相反面对亲密无间的父母,却往往忘记了父母的感受,固执的时候,不会轻易听取父母的建议,或是失了耐性,大加反驳,过分的起来便是置之不理。
父亲心情极是愉悦,他说他还在努力做一个梦,一个常人不敢做的梦,我笑侃,你都一把年纪了还做什么梦。其实我亦是明白,于他而言,常人眼里,他已是事业有成。而我能看到的是,无关金钱,无关虚荣,这一切来源于对现状的不满足,哪怕已是腰缠万贯,但人不能停歇,充实的生活便是来源于积极向上的心态,或者说是一种极其上进的精神。
而近来时常读到关乎人处世之道的文字,提到更多的是心态平和的中庸之道,清净且不浮躁。我试着如此领悟,却如同走错了道,开始变得过分清幽。失去了本该有的警惕,压力减退更加安逸了,心态却是平和了,激情却消退了。这是十分可怕的,猛然意识到,我该是坚定自己的梦,并像父亲一样,努力的去做这个梦,倘若未能如愿,便是应该安逸的对待得失,不焦不躁,而此刻才需要的是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离了家,徒生了孤独感,依然是对家依恋。有时想有朝一日,成了家,这往日的家,不知还会摆在什么位置。但我想,这辈子我该是永远爱着这个永远的家了……
假日的散文10:期盼假日好团圆
文/谷悦武
望假日,盼假日,假日与儿女团聚日。人们遇节假日,往往考虑的是如何外出游玩,这也是人之常情。平时年轻人上班上学,两点一线,时间空间有限。一旦遇节假日,可以随团或自驾游,到名胜古迹参访游玩,放松心情。
人上了岁数,与年轻人过节假日有一些异样的心思,即此文开头的一句话。平时,儿孙工作学习紧张,不能经常看望老人,只好在电话上慰问一下;遇假日就不同了,老人可以与儿女欢聚了(当然,不少年轻人借假日之机去看望老人,这与老人心思相同)。即使出游,不去凑热闹,以免淹入人海中,心中扰攘,哪有赏景抒情之心境?而是一家人出游无名野山,有险崖绝壁,有涓涓溪水,有丛草树木,有鸟语花香,有清新空气,有静谧环境,可享,可赏,可感,可悟,舒爽身心,清神怡脑;一家人围坐一起,自由享受野餐美味,好自在也!即使不出游在家欢聚,天南海北,一起聊天,又说又乐;一起玩电脑,一起看电视,享受天伦之乐,老人笑在眉头,喜在心头,好乐呵也!假日,真好!
假日的散文11:你是我的未来
文/筱卉
假日的清晨,我站在镜子前,细心梳理那几根有些微翘的发尾。
此时的你恰从身后经过,平展的双肩晃过我的耳边。
等一下。我叫住你。我让你站到我的身后,是为了确认我的眼神是否出了差错。
仿佛就在上个月?外婆曾笑说,你已经和我一样高了。而今天,匆匆过去的这三十个日子,你的肩膀竟已悄然齐我耳眉!
看着镜中比妈妈高了小半个头的自己,你日渐俊朗的脸庞露出了一丝小小的得意,我差一点不敢直视镜中,曾经高高在上的自己!有些怀疑,却仍然惊喜。然后,我也笑了,笑得捂住了嘴,笑得捧住了脸,笑得流出了泪花……
岁月真是神奇,它能让某些事物在不经意间消匿,也能让人倏忽间成长。曾经在出生之夜被爸爸抱在怀里一整夜的婴儿,而今已然成了旅途中替妈妈提拉重物的小小男子汉;曾经膝边缠磨哭泣不肯入园的孩童,而今已然成了清晨六点起床回校参加升旗仪式的号手;曾经坐在婴儿车上被妈妈带去江边看轮船的幼儿,而今已成了妈妈在广州城行车时的“人工GPS”。
这些年,我给你遮风挡雨,而你也时时处处是我的依靠。
那一年,你任务在身的爸爸只能将我和我腹中的你从内蒙古集宁送到北京,在北京等待换乘列车的十个小时里,闷热和疲倦感搅得胃一阵阵翻腾,我几次险些就要晕倒在西客站。那一刻,我感觉到了从没有过的恐惧。母子连心,似乎感应到了我的孤单无援,你轻轻踢了我一小脚,仿佛告诉我:妈妈,你不孤单,还有我在陪你呢。这是你在我腹中的第一次胎动。我忽然间滋生出无比坚强的信念:为了将要出世的你,我一定要坚持到底。
那一年,是你在电话里的一句:妈妈我想你,但我不要你回来陪我。让远在上海培训的我泪水涟涟,那是我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长时间的分离。你的乖巧懂事让我有了更多的理由努力学习和工作,在这次学习中,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收获了一生受用的经历。
那一年,爸爸离开广州去天津进修,我俩在诸亲未到时相依为命。奔波在工作和照顾你学习生活中的我,很不合时宜地病倒了,你端水递药,小心翼翼地侍候,反而成了我的守护神。
十二年,我们从祖国的北疆一路迁移到了南国,行走的这许多路程里,有过太多的辛酸苦涩,可留下更多的却是幸福温馨的回忆。
你爱唱歌,长途旅行中,你会调动出你脑海中丰富的歌曲库,给一路开车疲惫的我消困解乏,有时我也会和你一起大声唱《青花瓷》。因为你的阳光与快乐,我亦更加开心和快乐。
幼时的你喜爱奔跑,纵然摔跤跌倒也从不哭泣撒娇。小学三年级开始,你学街舞、画漫画、玩篮球,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在这些方面你暂时还没显现出特别超强的能力,但我仍然为你的每一个进步、为老师同学的每一声叫好而骄傲欢喜。
你就像春天里的新树,正努力将自己的身躯迎向太阳。
或许,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你将会更加茁壮、更加结实;又或许,在疾风暴雨的锤炼下,你将会更具韧性、更加睿智。
前方的路很长很长,不知道未来的你,还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然而,不管成功是否眷顾,我依然相信,你会是我幸福的未来。
假日的散文12:假日读书好
文/许培良
盼望着,盼望着,寒假终于来了!欣欣然,捧起一本本久已珍存的藏书,调好暖气炉,沏一壶热茶,躺在舒适的藤椅上,随意翻卷着书页,任凭思绪飞扬,感觉真好!
假日里,读书是惬意的。平日工作繁忙,往往刚拿起一本心爱的书,上班的时间就到了,只得恋恋不舍地放下,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那些亟待衔接的情节,也只好就此作罢,嗨,工作日读书就是紧张!
假日到来,这种尴尬的局面一般不会发生。捧读林贤治的《漂泊者萧红》,就可以一鼓作气地读到底,真是痛快得淋漓尽致!假日里,无论白昼还是黑夜,大把大把的时光都属于自己的,这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一个人,难得有这么充分的闲暇去读自己喜欢的书,从莫言《会唱歌的墙》到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静静地读来,真是惬意无比!
假日里,读书是充实的。一个人最难得的就是心灵的丰盈,尤其是在物质日益发达的当下。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得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读书让我们多了对生命与世界的感悟与沉思,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活着就是要增广见闻获得智慧,让生命获得尊严让人生充满光彩。
假日里,读书是幸福的。生活里不能没有书,书是我的饕餮大餐。书虽然不能让我成为物质上的百万富翁,但它却是我精神上的忠诚伴侣,它能给我带来心灵的慰藉。恰如着名作家莫言所说,文学的最大用途就在于无用,我想,读书亦然。其实,读书也好,写作也罢,看似无用却有用,要不然,着名作家高尔基怎会发出“我扑在书籍上,犹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之心声?三国时代的曹丕又怎会发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之宏论呢?读书,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七彩阳光,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由此看来,读书的确是一件造福个人及社会的幸福事儿。
假日里,读书同样需要好心境。诚然,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假日是亲人好友相聚的好时光,所以生活中肯定会有锅碗瓢盆交响乐,也许会有推杯换盏的喧哗与骚动,但只要我们善于去经营,幽雅的读书心境还是可以创造的。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读书吧,光阴一去不复返,假日还是读书好!
假日的散文13:愉快的假日
文/何若琳
盼啊盼,终于到了五一节假日,我们全家一起去青岛旅游。
放假的前一天晚上,妈妈就把要带的东西准备好了,早上五点,我们坐上大巴车开始赶往青岛,下午三点多到达。
到了青岛海边后,只见海面一望无际,一片碧蓝,仿佛画家画的油画,平静时像一位慈母,又像一面透明透亮的玻璃镜;咆哮时,犹如怒吼的大猛狮,卷起千层浪往海滩扑来。海面上的海鸥忽高忽低的飞着,金黄色的沙滩上挤满了游人,有的在拣贝壳,有的在打水仗,有的踩着海水漫步。我们光着脚丫走在海水里,海水不断拍打着我们,一浪接着一浪。我们在海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还拣了许多五光十色的贝壳,在沙滩上垒起了沙碉堡,捉到了岩石缝里的小螃蟹。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天黑了,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海岸,临走前还不忘尝了口海水,真的又咸又苦。
第二天我们去了崂山,参观了太清宫里的三大殿,里面有许多奇异的树木和石头。
三天的青岛之旅很快就结束了,美丽的青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岛水美山也美,带给我一个愉快的假期,谢谢你,青岛!
假日的散文14: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文/崔立
一个假日的午后,我看完了电视,跑到电脑前时,QQ显示有一个陌生人要加我,我粗略看了下那个人的个人资料。依以往的习惯,我会直接给拒绝了。我不是一个习惯和陌生网友交往的人。当然,我更怕是朋友的恶作剧,注册一个QQ,加了我,很无聊地和我说些什么。
不知怎么地,这次,我想了想,居然加她作了好友。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我为什么会加她。也许是在我的内心深处,对于陌生网友也并不排斥吧。
她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上海的天气好吗?
我看了看窗外,灰蒙蒙的天,有点阴沉,我给她作了回复,快要下雨了吧。
她说,谢谢你。
后来她就没了下文。
我以为她又是我的哪个朋友搞的恶作剧。我就想逗逗她。
于是,我又问,你认识我?
她说,不认识。
我问,那你是怎么想到加我的呢?
她说,乱加的。
我问,有什么原因呢?
她说,因为你是上海的。
我说,我不明白。
她说,其实,我只是想知道一下上海的天气。
我说,你若想知道这里的天气,上网搜索一下,不就全都有了吗?
她说,不,我不喜欢搜索,我只是想知道此时此刻的天气状况。
我想了想,有些明白了,我说,是你有朋友在上海吗?男朋友?
她说,你真聪明。
我说,一个女孩一个劲地打听一个城市的天气,如果不是因为那里有她牵挂的人,她又何必去打听呢?
她说,可惜。他已经不是我的男朋友了,他是我的前男友,我的初恋。
我说,他不爱你吗?
她说,他曾经因为爱我,一度都想过和家里断绝关系。
我说,那你不爱她吗?文字发出去,我不由自主地笑了,女孩如果不爱他,又怎么会去想他呢。我忙发过去一个尴尬的表情。
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尴尬,她说,没事。
我有些不明白了,我说,既然你们如此的相爱,为什么又要分开呢?
她说,你应该明白的,爱是一回事,能不能在一起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说,那你们彼此之间还有来往吗?
她发来个苦笑的表情,说,早就不来往了,有三年多了吧,没有他的一点音信。
她说,其实有一次出差,是在上海转的机。下了飞机时,她就能闻到他在这座城市的气息。原本她是可以逗留一天的,但她后来还是没有留下来。
我说,那不是很可惜吗?
她说,没什么可惜的。
她说,还有一次,是一个同学聚会。毕业好几年了,好不容易的一次碰面。她原本是准备去的。可听说他也会来,我还是没去。听说他已经结婚了,彼此再面对,会不会是很尴尬呢。
其实,我是很想问她,他们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分的手。但这无疑会加深她的伤楚,剥开她曾经因为分手时无限悲痛的伤疤。
我还没来得及回,她倒自顾自地又打来一段文字,她说,曾经以为我们会永远在一起,拥有一个幸福而美满的家,我们为此做着不懈的努力。但在现实面前,又不得不去低下了我们高昂的头颅。那些说好要在一起的山盟海誓,真的如同是过眼云烟一般。
她还说,其实已经有很长时间不再想他了,但总是在我一个人独处孤单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他。我并不想知道他现在过得怎样,幸福与否。我只想知道,他那里的天气会是如何。
坐在电脑前,我看着她打来的这段文字,我在那里看了好久,也坐了好久。
我忽然在想,我要不要也去打听一下那一个城市的天气呢?听说,那里最近是要起风了。
假日的散文15: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文/鲁先圣
假日的时候,回到故乡去。我曾经在故乡的县城工作过,听说两位当年的老领导退下来了,赋闲在家,就趁晚上的闲暇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曾经任过副县长,当年在县城里都是炙手可热的人物。
没有想到两位目前的状况截然不同。其中一位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原来在职的时候分管经济,就是连养鸟钓鱼也不喜欢,退休在家,无所事事,终日唉声叹气,抱怨过河拆桥的小人,抱怨人走茶凉的世态炎凉。他对我说,工作了一辈子,没有什么兴趣和爱好,现在就是黑天白天看电视打发时间。我看他明显地衰老了许多,原来那种生气勃勃的风貌再也寻觅不到了,他的人生似乎已经到了终点了。
另一位则不然。他在职的时候分管文教工作,使他有机会了解到故乡一带的风土文化,就很有心地收集了很多当地的文史资料。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日积月累地积累起来的资料,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渐渐成为那一带文史方面的研究专家,几篇研究文章都在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凡响。
我的故乡是曾子的故里,他潜心研究曾子的生平着述,在曾子研究领域也有了一定影响。我去拜访他,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我现在退休了,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做研究了,原来在职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耽误了多少事情啊!他给我看他正在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子大传》,已经完成了一半多了。他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眼睛里依然充满了那种逼人的锐气,他的人生似乎才刚刚开始。
两个人截然不同的境况,正说明了一个人生的命题:人生的长度和宽度。
站在一个县的角度说,他们两人的人生长度都已经达到了人生的至高点了。他们做到了县官的位置上,主政一方,呼风唤雨,身后是数十万民众,在一个县里,能够做到这个位置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人生是充满了成就感的。但是,这仅仅是指人生的长度而言,没有涉及人生的宽度。
什么是人生的宽度?比如那位爱好文史的副县长,因为爱好而产生了兴趣,而进行了研究,直至成为了这个方面的专家。这就是人生的宽度,是自己正常的本职之外的涉猎,或者说是业余爱好。读书,钓鱼,养鸟,养花,收藏,体育,音乐,书画等等,都是属于一个人生命宽度的范畴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的长度是终生的事业,宽度中的部分只是生命的点缀,是对长度的有限补充。
但是,也有很多人,那些原来只是业余的爱好,渐渐成为生命的主流,从宽度变成了长度,把自己的人生美丽成壮观的风景。比如苏东坡,他虽然官至宰相,但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熟知的却是他的雄文诗词和书画,而这仅仅是他当年的业余爱好罢了。比如余秋雨,他的职位是戏剧学院的院长,是大学教授,他是研究戏剧史的专家,但是,人们所熟知的却是他的业余爱好散文随笔,他的散文随笔使他不仅仅誉满中华,而且走向了世界,他成为了当代卓有成就的一代散文大家。
让自己的长度更长,这当然是一个人终其一生的目标和理想。但是如果仅仅注意到了这一点还远远不够。仅仅有人生的长度,就注定了生命的过早枯萎和凋落。人生有长度也应该有宽度,才会给生命多一份备份,才会成为一片美丽的风景。如果宽度超越了长度,人生的风景就更加丰盈而开阔了。
假日的散文16:假日读书好
文/许培良
盼望着,盼望着,寒假终于来了!欣欣然,捧起一本本久已珍存的藏书,调好暖气炉,沏一壶热茶,躺在舒适的藤椅上,随意翻卷着书页,任凭思绪飞扬,感觉真好!
假日里,读书是惬意的。平日工作繁忙,往往刚拿起一本心爱的书,上班的时间就到了,只得恋恋不舍地放下,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那些亟待衔接的情节,也只好就此作罢,嗨,工作日读书就是紧张!
假日到来,这种尴尬的局面一般不会发生。捧读林贤治的《漂泊者萧红》,就可以一鼓作气地读到底,真是痛快得淋漓尽致!假日里,无论白昼还是黑夜,大把大把的时光都属于自己的,这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一个人,难得有这么充分的闲暇去读自己喜欢的书,从莫言《会唱歌的墙》到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静静地读来,真是惬意无比!
假日里,读书是充实的。一个人最难得的就是心灵的丰盈,尤其是在物质日益发达的当下。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得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读书让我们多了对生命与世界的感悟与沉思,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活着就是要增广见闻获得智慧,让生命获得尊严让人生充满光彩。
假日里,读书是幸福的。生活里不能没有书,书是我的饕餮大餐。书虽然不能让我成为物质上的百万富翁,但它却是我精神上的忠诚伴侣,它能给我带来心灵的慰藉。恰如着名作家莫言所说,文学的最大用途就在于无用,我想,读书亦然。其实,读书也好,写作也罢,看似无用却有用,要不然,着名作家高尔基怎会发出“我扑在书籍上,犹如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之心声?三国时代的曹丕又怎会发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之宏论呢?读书,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七彩阳光,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由此看来,读书的确是一件造福个人及社会的幸福事儿。
假日里,读书同样需要好心境。诚然,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假日是亲人好友相聚的好时光,所以生活中肯定会有锅碗瓢盆交响乐,也许会有推杯换盏的喧哗与骚动,但只要我们善于去经营,幽雅的读书心境还是可以创造的。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读书吧,光阴一去不复返,假日还是读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