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散文

请欣赏第一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第一散文1:山东第一树

文/丁明烨

每邀朋友来梁山游玩,除观光当地古迹外,往往还要陪他们游览毗邻的腊山和东平湖,一起品尝东平湖的全鱼宴。

腊山,在梁山以北三十多公里处,原属梁山县,八十年代划归泰安市东平县,是4A级国家森林公园,素有“小岱峰”之称,它西傍波涛汹涌的黄河,东依烟波浩淼的东平湖,

72座山峰各具特色,更有古戏楼、祥龙观、云梯、药王庙、老虎洞、玉皇殿、碧霞祠、龙王口、瞰湖亭等众多景点,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秀美别致。

在通往祥龙观的山道前,一棵形容佝偻的小树,被围墙圈了起来,旁边竟赫然立着“山东第一树”的石碑,让许多游览者不禁愕然。驻足观察,这棵树高不过三米,粗不过二十公分,树干歪歪斜斜,树皮疙疙瘩瘩,并没有什么奇异之处。据导游介绍,这棵树名叫黑枸叶,属大戟科雀儿舌头属,是多年生草本或灌木植物,但由于独特的原因,现今它已经长成一株独立的乔木,并且已有五百年的树龄,俨然周边其他树木的老祖母了。所以,当地人便惯以它“山东第一树”的美誉,并作为一个独特的景观向世人展示。

听朋友讲,山东省莒县浮莱山上的定林寺中,生有一棵树龄在4000年以上的古银杏树,虬枝参天,枝繁叶茂,荫蔽数亩,高达26.3米,围粗15.7米,需8个成人手拉手方可搂过来,被当地人称为“天下银杏第一树”。作为一棵树,被冠以“第一”,要么是最高的,要么是最粗的,抑或是年龄最老的,这株黑枸叶即便与本省的银杏树相比,也不可枉称“山东第一”。

虚衔毕竟是被人强加的,自己未必真心领受,无论是否名副其实,也不应该妄加指责。不可否认,这棵树有过不凡的经历,有着不屈的意志,或许上苍被它这五百年生生不息追求独立,追求向上的精神所感动,终于让它由鱼变龙,由草变树,让它以一颗树的姿态葳蕤生长,挺拔向上。

站在这棵树旁,我陷入沉思,它生活的幸福吗?在大树的家族里,它既没有伟岸的身躯值得骄傲,也没有绚丽的花朵可以炫耀,更没有甜美的果实引以自豪,至于它的卑微的出身可能更不愿意提及。在比肩耸立的树林里,它俨然一个丑陋的侏儒,孤独地站在那里,形单影只,自惭形秽,简直就是一种悲哀的表达。

如果让我选择,我绝不会攀缘树的亲族,更不会贪恋“第一”的虚名,甘愿做一株枯荣随风的小草,悠然自得地生活在山野田间,不争高下,不求闻达,静静地体味生命的快乐!

第一散文2:稀不为贵

文/林深

一个有趣的定律:第一根白头发,和最后一根黑头发,都会被毫不犹豫地拔掉。一肩乌发,混上一根白丝,教人怎么能忍;两鬓如雪,一根黑发掺在其中,如此格外刺目扎眼,因为少数,因为离群,自然而然,惨遭铲除。如果黑白相间参半的话,一切又会相安无事。

少,于是念念不忘。

如果每一天都惊心动魄,某个平静安定的午后,反倒记忆深刻,历久弥新;反之,每日寻常得不必多提,一个又惊又喜的时刻,便会经久不息,时时挂怀。物以稀为贵,连记忆也是如此。

所以,长夏乍凉,深冬初暖,总会给人意外之喜。众声喧哗之时,安静的人,是一枝孤芳,自开自在,让人另眼相看;群起争逐之时,淡泊的人,自有半亩方塘,独收一片天光云影,让人更生敬畏。

不可多得的,就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痒”。长此以往,便会给人错觉:越是稀奇罕见的,越是珍贵,寻常易得的,也就无需放在心上。

山珍海味,稀有且价高,单单只说营养,往往一些普通低廉的食材,就能取而代之。只论健康,一顿家常便饭,不见得就会输给一桌饕餮盛宴。粗茶淡饭,不该比美味佳肴,值得浪费,一蔬一菜,皆可强身健体,一粥一饭,也是物力维艰。平常食物,同样大有裨益。

一叶知秋,人们总是更容易记住第一片和最后一片落叶。第一片落叶,是使者,递上一封秋信,把秋广而告之;最后一片落叶,更像个送行人,把秋日作结,再唤出一个新的季节。至于中间的落叶缤纷,却少有人留心在意。可是秋天,是被落叶一片一片送走的,正如没有一日之寒的冰冻三尺,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春暖花开。每个寻常的日子,从不失意义。

亲情和友情,多半难及爱情那般荡气回肠,可能正是因为习以为常。叮嘱又叮嘱,家人是不厌其烦的,不论何时,他们总有一双臂弯等你。老友也很少信誓旦旦,更不会开一纸空头支票:朝朝暮暮长相见。把酒话茶,也只会偶一为之。相比之下,爱情更令人的心怦怦直跳。可也是事实:亲情与友情,每每更加牢固,纵使平淡如水,也如细水长流。

弥足珍贵的,不在稀少或是难得,而在不忽视寻常、易得。有心寻常的人,每时每刻,诸事诸物,都觉得宝贵至极。

第一散文3:从一个微笑开始

文/汪永丽

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户,狠狠地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

最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住在对面的人家,女人如我一样,在透着泥土气息与鸟语花香的早晨,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只是对于清香的空气,她没表现出如我那般贪婪,而是仰起头,努力地微笑。

那户人家我认识,男人在外做生意,女人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是标准的家庭主妇。

男人是顾家且爱家的人,每隔两三天,男人都会回家来一次。常透过他们家未合上窗帘的窗户,看到他们一家说说笑笑地坐在一起吃饭。饭后,孩子在屋内唱歌跳舞,男人和女人相依相偎地斜靠在沙发上,脸上是满足而幸福的笑容。那种温馨的家庭气氛,那让无数人羡慕万分的天伦之乐,无不让人感叹,人生真的是多么美好。

一日,在菜市场遇到女人,我说:“每天早晨都看到你笑容满面,你家里有喜事了吗?”女人说:“恰好相反,我老公做生意亏了。”我哑然。原本以为这是个喜庆而愉快的话题,却不知戳到了她的短处。

我微红了脸,有些尴尬。

女人笑笑说:“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我就打开窗户,对着浩瀚的天空,我告诉自己,从一个微笑开始,开始新的一天。我的苦闷不能挽回老公的损失,但我的微笑能给他重整旗鼓的信心。”女人脸上的笑容,如我每天早晨看到的那般灿烂。简洁的言语,却给人无限的温暖与芳香。

美好一天,从一个微笑开始,美好人生,也从一个微笑开始。

第一散文4:东方第一镇

文/王言博

寒假的时候,我们全家来到了中国的北极黑龙江省,经历了一次在东北过年,最让我难忘的是神奇的中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

乌苏镇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东方第一镇,位于中国版图的鸡嘴尖上,有名的黑瞎子岛就在这里。

早就听说了东方第一镇,尤其是整个镇上只有一户人家,又加之黑瞎子岛的收回让我们更是想去一看究竟。由于我们来这里的时间不对,所以已经没有通往乌苏镇的车了。这里的人特别注重过年,出租车也都收工了,给再多的钱也不干;而且所有的餐馆都关门了,你有再多的钱就是买不来一顿饭。无奈之下爸爸只好找来朋友帮忙,借来了一辆小车并还给我们找了一个熟知地形的司机。

一路的风驰电掣,两边全是沼泽地,只因天寒地冻全是皑皑白雪,只露出点点黑色的苇子根。地面全是冰,可司机一路120码不减速,技术是超一流的。到了镇上真是一个人都没有,所谓的只有一户人家指的就是坐落在这里的东方第一哨。哨所里有驻守的边防军,我们还看到了中国东界碑,也就是东方第一界碑。边防军不仅要守护这一方国土,还要担负每日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把国旗升起来,把第一缕阳光迎进祖国。夏日里凌晨1:50就把国旗升起来了,2点天就已经全亮了。而这个时候我们西安都还在梦乡里呢。

黑瞎子岛是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的一块不大的岛屿,虽然已经收回一半,但是我们还不能上岛去,只能遥望。江面宽得看不到边,由于当时刮白毛风,风带着江面的雪呼呼作响,打得人脸生疼生疼的。不敢久留,在哨所里与边防军扯了会儿家常,还吃上了一顿正宗的全鱼宴,八个菜全是鱼,八种不同的做法,鲜美至极,至今还留恋其美味……

离开中国看见太阳最早的地方,已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八了。

第一散文5:拜年

文/张雅

在我们苏北老家,过年的第一件事是忙年,这第二件事就是拜年。拜年是件神圣而又严肃的事情,绝不可轻视和亵渎,一个晚辈,每年要给许多亲人们磕头,两手作揖,双膝下跪,首先女婿要给岳父岳母,侄子要给姑姑姑父,外甥要给舅舅和妗子,外孙要给姥姥、姥爷,还有一些干亲和师徒之间更要借此机会增进亲密往来,表达自己的一片赤诚。

亲不亲,磕头表真心,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唯有拜年这膝下是柔软的,看到平实刚烈倔强的汉子为拜年屈身下跪,怎不叫人为之动容?

俗话说亲戚亲戚,越走越亲。大过年的,每家都备足了酒菜,荤菜早已在过油时过好,素菜也一样样的备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等客人登门拜访。只见客人面朝正北,口喊拜年,啪的一声磕头跪地,主人赶忙拉起,坐在凳子上拉家常,叙往事,平日各忙各的,难得来一回外乡,便有无尽的新鲜和激动。一眨眼工夫,酒菜摆上了饭桌,凉菜、炒菜、炖菜样样齐全,别具风味,让人感到年的富足和丰盛,酒足饭饱后,方驾车离去。

过年要过团圆年,喜热闹、忌冷清,表现出人们生活的幸福和兴旺。那些走亲拜年的场面总是让人难忘,记得年少时爱串门看一些热闹,那时物资匮乏,人们拜年时大都是四斤糕点,我们的地方特产,有三刀、炒唐、桃酥、角蜜,每每想起这些内心深处仍觉温润和香甜,是当时最引人嘴馋的东西。当时的规矩拿来的东西是不能全收下的,二斤糕点要回去一半,叫做“有来有回”。如果是小孩子,还会得到最低两元的压岁钱,小孩子得吃得喝,还得了压岁钱,真是乐不可支,亲戚只图见到亲人,一番热闹,没有失去忙年的意义。关于“有来有回”,那个回的规矩不知何时已经取消,真心拿来的东西怎好意思再拿回去,于是推推攘攘、拉拉扯扯,有时东西撕扯得撒落满地,吓坏了幼小的孩子,非常难堪,这项规矩便在不知不觉中废除。

常有同辈爱聚在一起拜年,一是场面热烈,二是招待方便。我曾见过一次最壮观的场面,那年我十二岁,跟父亲去城北的娜庄看望舅爷,着实感慨一番。舅爷是我们沛县武林中西洋掌派的掌门人,徒子徒孙不计其数,磕头的几十个从院子里排到院子外,舅爷坐在堂屋当门,睿智的目光,捋着胡须,真有大师的气派,让我大开眼界,无比震撼。

关于拜年,唐代诗人苏泂的一首《拜年人》上就有描述:“来车马去拜纷纷,岁岁年年不惮烦……”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表达美好祝愿和感情的一种方式,是团结、兴旺、和谐的象征,虽然繁琐但不可或缺。

第一散文6:李家坪往事

文/王家魁

姓李的在李家坪是第一大姓。草堂公社石马大队的李家坪,有个冬老二,方圆几十里无人不知。单是他在催社员上坡时的大嗓门声音,大家就不敢不服气。上坡啦上坡啦,还在搞啥子嘛?清早八晨的太阳都没爬起来就能听到他催社员上坡的声音。哪家小孩子哭,就说快莫哭了,冬老二来啦,孩子能立马止住刚扯起嗓子的哭声。

冬老二大名李立冬,家里排行老二,大约是立冬那天生的罢,打我晓得事起,他就是李家生产队的队长。社员们当面喊他队长,背后都喊冬老二。冬老二俨然是李家坪的老大,连几个识文断字的老头儿都要让他三分,到过年了会把写好的对联颤巍巍的亲自送到冬老二门上,基本上还要帮他在每道门上贴好。有时冬老二会左手叉着腰踱着生产队长的步子,站在地坝里右手直挥,声音全队都听得见,说,行了行了,回去回去回去。偶尔冬老二的婆娘会从忙碌的灶屋里出来,带着一身过年的肉香,手里抓一把瓜子放进贴对联的老头儿手里,小声说,他大爷,劳慰你了。

那时我家八口人,挣工分的只有父亲一个劳力。有时母亲能在农活最忙时也上坡去,但是累一天到黑也只算个半劳力。年底分粮食时我们家总是最少的。有好几次大哥大姐放学回来作业都不做,去帮忙剥桐子,一直剥到半夜。两个人加起来能算工分6分。而冬老二还在旁边吆三喝四的,说小孩子剥得太慢啦,算半劳力的半天工分是很便宜了你。所以,冬老二总能在他离开社员时用背影收获无数骂声,不光是我们家的。

冬老二就这么横着主持李家坪的工作,每家每户的日子都被他千篇一律的安排着。那时我觉得生产队长就是最大的官,他能管天管地,还能管每家每户吃喝拉撒睡瞌睡。明明已经天黑,他说月亮马上要升起来了,大家不要急,努一把力把这块洋芋挖完了再回去。于是大家就一起扛着月亮把洋芋全部从土里刨出来,直刨得不少人眼里都冒出了星星。收工了还要把刨出来的洋芋或背或挑的扛回去装进生产队的大屋窖里。社员们扛着自己刨出来的并不一定属于自己的洋芋一边拖着疲倦回去,社员们高一脚低一脚的踩着饥饿回到自己家里。

土地终于分到了每家每户了。冬老二把几块最好的地留给自己,把其余的地按照人头分给李家坪的人了,分完了地他也就结束了自己的权力。李家坪的人居然可以在没有他的吆喝时,更勤快的经营自己的日子,更滋润那些分到自己手里的田地。冬老二的地好,可是他自己习惯背着手喊这喝那的,种起地来最好的地收成居然没赶上分给别人家最差的边边角角的地。他每天吆喝着自己的婆娘早起,从地里收工时他和他婆娘一起担着地里收的那些谷子麦子。但是过年时再没有人来给他家贴对联了。

第二年,生产队长家里不再是唯一能飘出肉香的。李家坪也不再只能听到他大声说话的声音。

第一散文7:核桃树

文/陈艳

进入初中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魔鬼般的军训。我立在那里,汗水不停地流着,可太阳光却越来越强。在吞噬着我的体力,我的信心,我的耐心……我迷离的目光在军训场游弋着,忽然,窑洞广场的几棵核桃树吸引了我。

从未见过这样高大,这样笔直,这样茂盛的核桃树。只见一片耀眼的绿色像一把巨大的遮阳伞,向广场投去一大片阴凉。树身有十几米高,树干像电线杆一般挺立着,树冠宛如一个大锅盖,盖住了树干,你看,她们合配合得多好,简直天衣无缝。

树叶可真绿呀!在阳光的照耀下那绿色仿佛在流动,流进了我的内心。树枝一根挨着一根,树叶一片接着一片,挤过来挤过去,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好不活泼热闹,这时,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满树的核桃,闻到了浓郁的核桃味。我认为它在强烈的阳光下和我们一样会低头,却没想到:它不但没有低头,而是更有活力了,叶子更新鲜了,它正在用它那充沛的能量和阳光拼搏。它反抗、智取,获得能量,充沛自我。

我不仅想起我家院外的那棵核桃树,它种在公路旁边的一个院子里,因为靠近公路,不免会受伤,一辆车疾风般冲了过去,扬起一阵灰尘,树可受苦了,树叶上沾满了灰尘,显得好干枯。一群孩子路过,抓着树干,拉过来拉过去,“咔嚓”,树枝被折断了,学生一看不妙,一溜烟地逃跑了,受伤的又是这棵核桃树。一只羊经过,看到如此美味的树叶,忍不住一饱口福……核桃成熟时更是惨不忍睹,他爬上去摘一个,你爬上去摘一个,甚至有人拿着竹竿打……我想树遍体鳞伤,命在旦夕了。我错了,我又一次去看时,它又恢复了生机,恢复了往日的嫩绿。

我又看了一眼窑洞广场旁的那一棵核桃树,瞥了一眼头顶的骄阳,阳光似乎不再那么炙热了……

第一散文8:要喝就喝紫阳茶

文/朱百平

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提一壶水沏一杯茶,然后再开始案头的工作。这个习惯我已延续了多年。虽不敢说学会了品茶,但南茶、北茶,窝窝茶、砖茶、花茶等也都喝过。喝来品去,我对紫阳茶还是情有独钟。

与紫阳茶结缘那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事了。那时我还是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毛头小伙。此前对于茶来说,只是听说过却从未接触过。因为那时村里乡亲们都还很穷,温饱问题尚且没有完全解决,所以喝茶品茶一则没钱二则也没那闲工夫,根本谈不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乡亲们,口渴了,舀半瓢凉水或浆水下肚。喝茶品茶对于他们来说,那可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村里个别儿孙绕膝的老年人,常用桑果叶泡水喝。是什么味道,我从未品尝过不敢妄加评论。

记得很清楚,那年三月,我所在的地质队从陕北转战到陕南,第一站就来到了紫阳。一行三十多个人都很兴奋,一进县城,看到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南来的,北往的,县城虽然不大,街道也不是很宽,但却熙熙攘攘,很是繁华。看到临街不少房子用薄薄的石板当瓦时,大家无不称奇。走进店铺,眼望房顶,斑驳的天空清晰可见。有好事者就问老板,这房子漏雨吗?老板说当然不会了,漏雨怎么能住人呢?大家怎么也想不通世上会有这种见天却不漏雨的房子。逛了一圈,肚子饿了,在一家元宵店一人十五个元宵下肚。要不是老板说这元宵不好消化,第一次吃不宜太多的话,大家还想吃。

我们驻地离县城不过七八里地,所以大家一有时间,就结伴到城里去逛。觉得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是难得的福地。在与当地老乡聊天的过程中,大家知道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号紫阳真人)在这里修行而得名。知道紫阳茶可是天下闻名。在东汉末年,佛教传入紫阳时,紫阳茶和紫阳茶文化便开始萌芽并逐渐兴盛。

一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转眼到了与紫阳说再见的时候。大家缠着头儿找当地政府给大家买点茶叶。头儿被逼不过找到当地茶叶公司,最后茶叶公司特批了几麻袋茶叶,我们一人分得一两斤。那时的茶叶很是便宜,记得一斤也就几元钱吧。回来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泡上。品上几口,觉得紫阳茶就是名不虚传。其中有不少如我一样,过去从未喝过茶的人,喝下后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我也正是从那时起,就爱上了紫阳茶,并与紫阳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以后,看到报刊上宣传说紫阳茶富硒,具有很好的抗癌和保健作用,我就更爱紫阳茶了。

之后不久,我调入机关工作。再之后,我辗转几个单位来到西安,再没机会到紫阳去。好在那边有朋友在,朋友知道我喜欢紫阳茶,所以几乎年年都给我带茶叶来。有道是茶和水,犹如一对夫妻,好茶要配好水才能滋味更佳。基于此,我有一个小小心愿,就是什么时候能重回紫阳,用当地清甜的泉水泡一杯新茶。然后闭上双目,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体会出浓浓的紫阳美味来。

第一散文9:游佛子岭水库

文/李子博

“一般一般,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每当说起佛子岭水库时,爸爸的脸上充满着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因为,那里是爸爸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那里有我慈祥的爷爷奶奶。前段时间,趁着回老家的空隙,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游览了这座气势磅礴的“新中国第一坝”.

蓝天如洗,水清如镜,我们的车顺着蜿蜒伸展的山路,拐过一座桥,便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神奇的佛子岭大坝刹那间呈现在我眼前。红似火、黄如金,那些芬芳的花儿竞相绽放,扑面而来的清香,把我们迎进了佛子岭水库大门,随着发电机声在耳边轰鸣,大坝越来越近了,大坝那高大的身躯和逼人的气势让人心生敬畏。妈妈不由得惊叹:当年那样艰苦的条件,大坝是怎样建成的啊?爸爸像个导游一样的介绍:“ 1952年,为根治淮河水患,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的指示,而这座建国之初由我国自行设计,高达百米、长约五百一十米的拱形大坝就于当年动工了,1954年11月建成后,毛主席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红色大字就镌刻在坝体上,而大门上”佛子岭水库“那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正是郭沫若先生所提。”

沿着几乎是垂直的台阶,我们气喘吁吁地登上了约有30多层楼高的水库大坝坝顶,原来,这座雄伟的大坝就建在两座山之间,如同横空出世的利剑,把奔腾的淠河水拦腰折断。我们来这里时,正是蓄水期。于是,大坝内外,形成了落差高达几十米的水面,曾经汹涌的水变的温顺而听话了,水流汇聚,在大坝的呵护下,形成了绵延几十公里的狭长湖面。爷爷带头,我们漫步在宽达一米八的坝顶上,依在护栏上放眼望去,只见宽阔的水面碧波如镜,绵延不绝像玉一样带伸向远方,水中的小船悠然自得地前进着,把游客欢歌笑语留在那山水之间。水的两岸,大山披上了绿绿的衣裳,葱翠欲滴,白云缓缓地绕着山尖,徘徊着不愿远去。水映着山、山衬着水,水天相映,山水相依,亲密无间,像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站在这高高的大坝上,我转过身来,俯瞰大坝外侧,只见坝底马路上行驶的轿车就像火柴盒一样的大小,大坝底部,水声隆隆,倾泻而下的水流形成了宽阔的河面,水烟升腾,快乐地奔向远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酒香扑鼻的迎驾工业园,飞龙画凤,依山而建;白墙灰瓦的民居掩映在参天的树丛中,整洁而有序;不知名的鸟儿,叽叽喳喳地飞过,好像在告诉我们,欢迎你来到国家4A佛子岭风景区。时间过得真快,带着依依的不舍,就要离开大坝了,上山容易下山难,顺着大坝的另一侧拾级而下,地势比来的时候更陡更险了,而我,早已沉浸在这如诗如画的神奇感觉,忘了旅途的累。

佛子岭水库的美,美在她的山,这里的山真翠啊,翠的让人心仪。满山的松涛起伏、竹海荡漾,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争先恐后的张扬出它们沁人心脾的绿色,那些挂满鲜花的藤蔓,从山边垂落到水面,散落出花瓣,水波荡漾,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佛子岭水库的美,美在她的水,这里的水真清啊,清得惹人怜爱。在那些水浅的地方,可以清晰的看到水底的水草、沙石、快乐的小鱼。佛子岭水库的美,美在她的静, 这里的静,静的让人不忍大声喧哗。壮丽的佛子岭水库,就这样静静的躺在大山的温暖怀抱里,带给了库区上下游的人们太多的安谧、和谐。一瞬间,我终于理解来这里的路上,看到那块写着“珍惜水、保护山”的巨大宣传牌的意思了--原来,这里的山水已深深融入了当地人们的心灵。

(作者:李子博 合肥润安公学六年级学生 此文有李双敏的指导)

第一散文10:今天的第一件事你做对了吗?

文/张君燕

早上上班,同事们相互寒暄过后,便各归其位开始工作。一时间,办公室里只听见电脑主机运行的声音。打开电脑后,我照例先登上QQ,恰好闺蜜发来一张图片,问我图片上的衣服好不好看。这丫头,肯定又在偷偷淘宝了。暗笑过后,就衣服款式、颜色、质地、价格等问题,我跟闺蜜展开了一番讨论,最终闺蜜认同了我的观点,果断地拍下了那件衣服。洋洋得意的我忍不住发了条微博炫耀了自己独特、理性的购物心得,并跟粉丝们互动了一番。然后我又打开自己的私人邮箱,查看好友们发来的邮件,并一一回复。

做完这些,我心满意足地伸了个懒腰,准备开始工作。这时我才猛然想起领导要求我们写的一份工作计划,要中午之前给他。我匆忙看了下时间,已经十点半了!这下我慌了神,可一时又没有头绪。转身看到李姐正气定神闲地喝着茶,忙问:“李姐,工作计划你写好了?”“早写好了,刚来我就写了。”李姐回答。看到李姐桌上摊开的书以及本子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李姐笑了:“过段时间不是要考核吗?我得多充充电啊!”我低头看看自己,一个上午快要过去了,我连一件实事都还没有做!而我一直以来竟然都是这样度过的!此时,我才蓦然惊觉,每天的第一件事我都做错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第一件事”正是时间的小偷,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了我的时间甚至偷走了我进步的机会!

也许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早上进入教室,不是马上拿起书本看书,而是跟同桌讨论昨晚看的电视剧,或者讲讲路上偶遇的一位穿着怪异的人,丝毫没有发觉,前面的同学已经背了几页书了;周末休息,难得碰到一个好天气,本来准备带着全家去郊游。吃完早餐顺手打开电脑,看了几眼股市行情,这一看便入了迷。等到想起出发时,已经快中午了,就这样错过了与家人同乐的机会……也许这些小细节可能会被大家忽视,殊不知,日积月累,它就会打乱我们整个学习和工作的计划,白白浪费掉大量的宝贵时间。

当新一天的阳光照耀大地,当第一缕清新的风吹拂脸庞,当我们从沉沉的梦中醒来,当我们开始新一天的生活,我们一定要提醒自己一句:今天的第一件事你做对了吗?

第一散文11:巍巍泰山

文/蓝蓝

90年的五一,第一次登泰山,是和男朋友一起去的。那时,他还是个学生,我刚上班一年。第一天的傍晚开始爬山,天黑,看不见什么风景,只有顺着台阶往上爬。到了中天门的时候,我再也没有爬上去的力气,真想中途放弃。可是,回去的路实在太长,于是,也没有返回的勇气。加点餐,继续往上爬。终于到了南天门,到了泰山之巅。

半夜里,山顶上的风很大,冷的很。租不到大衣,我俩只好租了一床破棉被,披在身上。终于等到日出时。当太阳从大海慢慢升起的时候,我却还在往上看。终于看到日出的时候,发现它好像一块红红的布从碧绿的麦地里升起。好美!

上山容易下山难。回来时,腿酸痛的很。想乘索道或是公交车,看那人山人海,等到何时?咬咬牙,鼓起勇气,下山!

一个又一个挑夫越过我们远去了。累,也看到了希望。

终于到了山下,脚再也不敢落地。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登泰山。 02年,在儿子的恳求下,又一次登上泰山。那年,儿子6岁。我们从后山出发,爬了40多分钟,就到了中天门。从中天门坐索道到了南天门。坐索道,真是害怕极了。一动也不敢动。儿子稍微动一下,或是说句话,心里都吓得要命。生怕掉到山涧,摔个粉身碎骨。一路提心吊胆。

在山顶,儿子兴致勃勃,去寺庙撞钟,给神仙磕头,听大悲咒,买他喜欢的纪念品。对于孩子,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好玩。丝毫感受不到疲倦。

返回时,儿子还想乘索道,看来乘一次还没够……可是,我再也没有那个勇气。干脆,还是往回走吧。路上,好多人都夸儿子:你看,人家小孩子都爬上来了,多厉害!儿子心里美滋滋的。离山下不到3里的时候,儿子再也不走了,累得哭了起来。我没有办法,我也走不动了。只好,哄着儿子,鼓足勇气,慢慢的,终于下了山。好累!

06年11月,再次来到泰山。我却没有去爬山。11月的泰安的确很冷,山上会更冷。现在的我,再也没有勇气爬山。就算有胆量,也没有那个体力。爬不动了!参观了泰安监狱。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他们在服刑指导方面,做的很好。

希望有一天,再登泰山之巅,领略祖国山川的壮美。

第一散文12:海南侨乡第一宅——蔡家大院

文/杨桃花

去年8月8,我们和父母、哥哥妹妹一家到琼海市一个乡村的亲戚家做客,经过亲戚的介绍,才知道他老家附近有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家大院。

蔡家大院被称为海南侨乡“第一宅”,位于琼海市博鳌镇莫村村委会留客村,建于1934年,是印尼富商蔡家森等四兄弟共同建造的一个建筑群落。我们把车停靠在并不宽敞的村口停车场,村民们在一块雕刻着蔡家宅石牌边摆卖着刚摘下来的番石榴,海南人喜欢把辣椒盐洒在切好了一块块的石榴上,那种咸咸甜甜有点辣的独特味道,是海南人的所爱,妹妹随手买了一小袋。我们沿着一条蜿蜒的水泥路前行,在葱郁的林荫中赫然见到一棵八百多年前的重阳木古树,枝干虬曲苍劲,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古树傍边有一间简易的遮阳棚,地下摆卖着一堆嫩椰子,在炎热的夏天,坐在网兜里喝上鲜香可口的椰子汁,是多么的悠哉!

没多远,布满沧桑的宅院出现在眼前,行走在蔡家宅里,人们禁不住被这座保留着快百年原始古朴风貌深宅大院的气派所吸引,更为大院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所惊叹,这是一座青砖大瓦、中西合璧青砖彩墙自成一体的大宅院,由一座庞大而完整的二层楼房组成,外观酷似城堡,内是封闭式的天井,楼下有个小院,仰头一望,二楼上的雕花围栏绕天井一周,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尽管色彩斑驳,墙上长了青苔和植物,仍不失昔日的威严和庄重,可以看出当年蔡家四兄弟在南洋商贸繁盛的影子,院内房屋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宅院四通八达,上下连通,还能看出当年的气势,同时也突出了主人的尊贵和地位。引人注目的还有每幢宅院的厅堂都设置了供奉祖先牌位的“公阁”、摆设着雕刻精致的八仙桌、椅子,这些雕刻独具匠心,工艺精良,造型优美,具有海南的风格,蔡家宅内依然保留更多的民族特点,古老的土灶和一堆柴火让人倍感亲切,因为乡村最温情最恬静的时候,就是炊烟飘起的那一刻,如今炊烟袅袅只能是一种永远的记忆了。

我们沿着一道黑暗的楼梯爬上二楼,放眼望去,四周苍翠入眼,宅院安卧在田园和摈榔、椰子树之间,此时,仿佛从中读出古宅曾经的沧桑,听懂古宅久远的悠古回声,感受到古宅的灵魂所在,感悟古宅的内在精神,体会到那种原始的质扑之美,又宛如回到悠悠百年时光。蔡家四兄弟在筹划建这个宅院时,把安全和坚固想得很到位,这就是为什么经历70年风雨,许多老房子都被台风毁坏,惟独蔡家大宅屹立如初的原因所在。

蔡家宅的建筑装饰以中国传统风格为主,屋顶既保留海南民居的屋脊翘头,又大胆融入了东南亚的艺术元素,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明清时期海南侨乡中西建筑相结合的优秀典范,更是中国近现代华人华侨创业的重要史迹之一,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价值。

第一散文13:时间管理的第一要诀

文/方遒

吴淡如先生的大作《别排在长队后面》,开头叙述一位朋友跟在别人后面排长队买“甜甜圈”,花了两个多小时,得到的却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哭笑不得。接着有感而发:不要随大流“蹉跎了年轻的时光”;要珍惜青春,牢记“时间管理的第一要诀在于,先做最重要的事”!

不要“蹉跎了年轻的时光”,体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记得,一位英雄的墓志铭上写道: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字里行间便闪耀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众所周知,“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而“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之类又香又脆的安慰话,毕竟挽回不了蹉跎岁月的损失。

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不至于“蹉跎了年轻的时光”呢?最好是趁着年轻“先做最重要的事”。或问,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呢?如果力求具体,恐怕没有唯一的答案。因为所谓“最重要的事”,是因人而异的。各人有各人的不同条件,自然会选择、确定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这种选择和确定依赖于“自知之明”和自主意识。因为,自己明白自己乐意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应该”二字是兼顾“小我”与“大我”的),懂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而不会“盲目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去大把大把地挥霍光阴,去品尝那味同嚼蜡的“甜甜圈”或者别的什么“鸡肋”。

国人似乎天生就有从众、趋同的秉性、习惯,或者说,天生就有这种集体无意识。所以,排长队争购“甜甜圈”之类的风景经久不衰。你想珍惜时间,有所作为,就还得有点“自律”的能力,管住自己的心,聚精会神地去干自己“最重要的事”。时间长了,这“自律”就会慢慢形成一种“心无旁骛”的定力,你会像保护工程款那样保护应该用于“最重要的事”的分分秒秒;不管乱哄哄的争购“甜甜圈”之类的队伍排得多长,人气多旺,你根本不会朝那边瞥一眼。

也许有人会问,“先做最重要的事”不是活得太功利、太劳累了吗?不对。“先做最重要的事”是优先做好“最重要的事”,这是创造人生辉煌、避免“蹉跎了年轻的时光”的重要攻略,但它并不绝对排斥对其他相对“次要”的事情的时间支出。“志士嗟日短,愁人知夜长。我则异其趣,一闲对百忙。”善于忙里偷闲,也是善于“先做最重要的事”的一种智慧,此之谓“劳逸结合”。

第一散文14:母亲节,致母亲

文/王华松

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给远在乡下的母亲打了个电话。因为工作上的事情走不开,所以不能回老家一趟。接到电话后的母亲很高兴,她说她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母亲节不母亲节,她只知道她儿子这大半辈子以来都很辛苦,也很争气,“我在老家很好,你爸也很好,我们在看电视,你把自己身体养好、工作搞好就是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挂了电话之后,索性关了车里的音乐。在这趟去往办事目的地的途中,我觉得,安静比什么音乐都好。因为除了开车,还能留出些许精力,快速回忆40多年的一路走来。

的确,母亲说的是实话。除了母子连心,她知道我这大半辈子都“很辛苦”之外,我实在想不出在20多年以来,她到底从我身上希望得到什么。以前还老是说希望我时不时回老家看看,到现在她都主动“劝”我,没急事就莫经常回去,“油钱都要几十块,没必要跑来跑去。”

母亲的这种改变,其实我又何尝不明白?她最真实的目的,就是让我少花钱,一分当成两分花。毕竟这些年来,在我的身上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要是这些事情换作别个,怕是早就蔫火了!”母亲时常在和村子里的那些“铁杆儿”聊天时这样说,心里眼里都是满满的骄傲。

其实,回想一路走来的这40多年,确实算得上是坡坡坎坎,无一段坦途。工作、家庭、事业……所有的事都从零开始,甚至有的还要从十或八九又倒回到零。更让人难以招架的是,在这一大堆“转换求生”过程中,唯一的支撑人,便是我自己。以至于后来,过年给母亲办点过年盘缠都要“惨遭拒绝”:我和你老汉(父亲)没能力,帮不上你,你那么多地方要用钱,我们知道,你就留着吧,我们能生活就行。

突然发现,好像这么多年来,我与母亲都是在以这样的方式和状态相处。家庭中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事业上的艰难刚过险阻又来,工作中的得失皆有喜忧掺半,总是在自己哪怕钢筋铁骨都在被磨损的情况下,又一直在让母亲心存无限的牵挂。我甚至突然觉得,我这辈子是来给母亲添乱的,让她年近七旬,也没能安心下来吃过一顿舒心的饭、睡过一晚安心的觉。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有母亲的故事,谁都有对母亲的眷恋,也有对母亲的报答。但那些来自不同家庭的母子之情和感人瞬间,却不能以一个标准模板来让所有人感知和体会。我在年幼时,母亲一直在用她瘦小的肩膀帮父亲扛起那个家;我成年之时,母亲却又用她那颗本就劳累不堪的心,一直陪伴着我一次又一次走过人生的低谷。

几十年了,很多事情或人是物非,或物是人非,或人非物亦非,但母亲在我心中的那力量,却一直未曾改变。以致于在我挣脱贫困、努力求职、艰难创业那些不堪回首的苦难中,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坚强和毅力,且不断的升华,并在母爱的不断燃烧之中行进于人生的黑暗,并最终在光明之时成为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石,永远闪烁着灿烂的生命之光。也正因为如此,我在无数次面临人生的绝境时,总是会不加思索,选择勇往直前。

很显然,母亲在我心中的地位与形象,在这个世界没有第三个人能够体会,看似可有可无实则缺之不可的母子之间那份情愫,同样也没有办法用文字来描述和表达。我真的希望自己能够早点脱离霉运,方方面面“梳出一个光光头”,让母亲早日能够安下心来,安享晚年。

第一散文15:舌尖上的东溪

文/何君林

素有“川东第一山水古镇”美誉的东溪镇,位于綦江区南部,渝黔铁路、渝黔高速公路、210国道等纵贯全境,是重庆高速公路和铁路直达的古镇。古镇历史悠久、环境独特、民风古朴、文化丰富、技艺精妙、布局别致,是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绝佳之地。

有人说,走进东溪,你便穿越了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风云;走进古镇,你就能欣赏到唐诗宋词的优雅意境。事实上,东溪人也总是在各种场合呼唤:“千年古镇,五美东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溪欢迎你!”“寻千年美文,览古镇美景,品东溪美女,尝非遗美食,饮岁月美酒。”

于是,听到呼唤的人们,便怀着一种好奇心,纷纷投奔东溪而去。当你按照东溪人的指引,追寻了千年美文,游览了古镇美景,品评了东溪美女,畅饮了岁月美酒,一定不要忘了品尝独具风味的东溪美食。因为,东溪豆腐乳、东溪黑鸭、东溪辣椒、东溪花生、东溪米黄瓜等特色美食一直在静静地恭候着你。

东溪腐乳:非遗美味等你来

在东溪,说到当地的特色美食,人们首先想到的无疑是东溪豆腐乳。事实上,当地一直传唱着这样一首民谣:“东溪霉豆腐,有它就有我;闻起臭来吃起香,三天不吃心发慌。”从中不难看出,东溪霉豆腐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而民谣中的“霉豆腐”,其实就是东溪豆腐乳。

据记载,东溪豆腐乳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太宗时期。1300多年来,人们一直保留着生产这种豆腐乳的传统工艺。而东溪豆腐乳的制作技艺在2011年被评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东溪腐乳又获得重庆市首届“名特产品”称号、中华老字号始创产品时尚创意大赛银奖,可以说是声名远播,已经成为古镇的一张响亮名片。

关于豆腐乳,很多人都不陌生。常常在喝稀粥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佐以豆腐乳,原本寡淡的稀粥由此就多了一种别样的味道;而在吃羊肉烫锅之类的时候,豆腐乳更是成了沾料碗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因为有了豆腐乳作沾料,人们担心的羊膻味便无影无踪,且格外生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妙滋味。

应该说,在东溪古镇,东溪豆腐乳的食用方法没什么特别之处,既可以直接食用,也可在烹调时作为调味料使用,当然还可以作沾料。但令人讶然的是,当你提出想品尝东溪豆腐乳的时候,店家会热情满满地问你要微辣的还是红油、茴香、五香、原味的,让你一下子无所适从,想不到这里的豆腐乳口味居然如此丰富多彩。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当地人会自豪地对你说:东溪豆腐乳的口味丰富只是一个方面,最关键的是,你品尝东溪豆腐乳,就是在品尝非遗的味道,是在品尝传统手工的味道。

其实,望着眼前光泽照人的东溪腐乳,你早已口舌生津,已经控制不住自己,那就不管不顾地举箸品尝:细腻而略带微糯,酥软鲜嫩,清香爽口,当真回味绵长……那一刻,你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仿佛回到了古朴的传统烟火当中,并在心头呼叫:这才是传统的味道,才是古镇的味道!

是啊,东溪豆腐乳是传统农产品手工酿造的典型代表,至今仍沿用传统的石磨黄豆、豆浆豆渣一起沸煮的熟浆工艺,从黄豆浸泡到磨豆、煮浆、豆渣分离、点浆、装箱、上压、切块、摊凉、接毛酶发酵、制曲、封坛等需要30多道工序,并且大部分工序都是依靠人工操作完成。

据介绍,酿制东溪豆腐乳,选用的是东溪盛产的黄豆,成浆浓度高,做出的豆腐坯,表面光滑,有弹性。制曲做豆腐乳坯子的辣椒,则选自当地所产的小米辣,色泽鲜红,味道鲜美。在调味装坛后,需用石膏封口,窖藏6个月。这种传统工艺制作的豆腐乳,味道醇正,咸淡适宜,口感细腻化渣,入口即化,把豆腐乳特有的鲜香发挥到了极致。

用现代的话说,东溪豆腐乳富含多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等矿物质、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价值极高。可以说,无论是从营养角度,还是从口感角度,东溪豆腐乳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美食美味,值得腐乳食客的喜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你品尝过东溪豆腐乳,当你离开东溪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那种回味绵长的感觉会一直追随你,会催促你再次投奔东溪而来。

东溪黑鸭:香喷喷的古镇味道

在古镇东溪,作为非遗美食的东溪豆腐乳,虽然让人食之而回味无穷,但却无法填饱肚子。换句话说,东溪豆腐乳只能满足口之欲,却不能满足腹之欲,就跟古镇的美文、美景一样,不能解决饥肠辘辘的问题。

怎么办?热情好客的东溪人会主动给你推荐万寿广场旁边的杨狗烧腊、马路边的霸王兔、黄荆豆花等等。当然,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古街的刘氏黑鸭子,因为它是东溪黑鸭的代表。用他们的话说:人家刘氏黑鸭子上过中央电视台的《中国味道》栏目,已经传承了4代人的手艺,味道绝对正宗,价格也不贵。

应该说,吃鸭肉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现代科技分析,鸭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消化高,容易被人体吸收;鸭肉中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能有效抵抗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还能抗衰老;鸭肉中蛋白质约为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鸭肉中的脂肪适中;鸭肉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烟酸,它是构成人体内两种重要辅酶的成分之一,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者有保护作用。

尽管现代科技把鸭肉的成份和营养价值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在大众眼里,鸭子远非山珍海味,不过是普通的肉类食材,要变成美食味并不容易。天下人都知道“北京烤鸭”的美味,但那毕竟是京城,是首都,把鸭子弄成一道美食并不令人惊讶。不过,当你尝到东溪黑鸭子后,会由衷地感慨:其实美食并不只在京城,它还在偏居大西南的东溪古镇。

作为东溪黑鸭的典型代表,刘氏黑鸭选当地天然喂养的优质农家鸭子,配以多种名贵纯天然香料,用老卤汁,采用科学配方、先进工艺精制而成,具有肉质细嫩,入口化渣,回味悠长的特点,是典型的三高(高质量、高磷脂、高硫水化合物)三低(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营养食品。吃刘氏黑鸭,席桌上是清一色的鸭类食品,主菜是卤鸭子,还有什么卤鸭肝、卤鸭胗、卤鸭脚板、卤鸭翅膀、炒鸭杂碎、菠菜鸭血汤等,风味独特,搭配合理,让人趋之若骛,食之欲罢不能。

可能很多人都会感到好奇,通常看到摆上桌的鸭子都是焦黄油亮的,怎么东溪黑鸭却是黑亮亮的?刘氏黑鸭的传承人只会微笑着告诉你,反正通过35味中草药搭配和低温油炸等工序,一只普通的鸭子就变得黑亮了,鸭肉就飘香了。当然,人家还会热情地补充说,他们用的都是纯天然中药香料。卤制过程没有高科技,只是沿用了100年的制作配方和30年的老卤汁,从来不用防腐剂、不用染料、不用人工合成香料,甚至连一点味精都不会加。尤其对食材有很高的要求,要选择肌肉多、油脂少的散养鸭,这样才吃不腻。

确实,黑鸭子色泽黑亮、外焦内嫩,吃起来清香爽口,一点也不让人腻味,只想一直吃到天荒地老。事实上,在古镇你不仅可以走进餐厅吃上现做的黑鸭子,还可以购买真空包装的黑鸭子,直接撕开袋子就可以食用,同样的美味无穷。毫无疑问,当你离开古镇的时候,别忘了带走真空袋里的黑鸭子,因为,你的亲朋好友正等着你带回古镇的美味——那香喷喷的黑鸭子。

东溪辣椒:辣出不一样的滋味

在东溪镇,无论是在一般的餐馆,还是在火锅馆,你都会尝到东溪辣椒的独特滋味。无论是直接品尝从坛子里取出的泡椒,还是食用各种菜品里的辣椒辅料,亦或感受掺有东溪辣椒作底料的火锅,你都能体验到那种特有的滋味。

据介绍,东溪镇气候、土壤非常适宜种植辣椒,有着多年的辣椒种植历史。这里的辣椒生长时间比普通辣椒长,因此皮厚、色红、个匀、硬度适中、油质饱满、香辣兼备,并富有维生素、辣红素含量高等特性。而且,这里的辣椒种植对化肥、农药严格要求,只能施农家肥和有机复合肥,采用粘虫板防治病虫害,不使用农药,保证了产量和品质,深受辣椒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喜爱,所以每年辣椒成熟的季节,前来采购的客商络绎不绝。

近年当地政府将东溪辣椒作为特色产业来抓,已经形成规模经营和特色品牌。目前,东溪已成为重庆市餐饮协会辣椒定点采购基地和陶然居等10多家餐饮企业的原料基地,东溪辣椒占领了重庆80%的泡椒坛子。从这个角度讲,想尝东溪辣椒的滋味,可以不用走进古镇,在重庆主城乃至更多的地方都能尝到。

同样从地里长出来的还有东溪花生,主要产于东溪的柴坝、大榜等村,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口感香脆可口、回味无穷等特点。据当地人讲,不管是不是花生收获季节,都有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购买。东溪花生不炒不炸,只用盐水加秘制香料煮熟,天然阳光晒干即可,味型十分独特。当然,美味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用你的味觉去感受才行。事实上,东溪花生粗看外观很一般,很普通,压根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但是,你还是经不住东溪花生的名声诱惑,还是想亲口尝一尝。第一口感觉生硬,第二口开始,舌头有感觉,直到吞下肚子,才觉得回味无穷,那种绵香就此将你彻底征服。

还没有从东溪花生的绵香中走出来,你就碰上了因其独特的清香、清脆的口感和小巧的个头,被当地人称为“米黄瓜”的东溪特产。据称,东溪米黄瓜开始种植于清初,具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东溪的传统种植项目,属生态农业绿色产品,可作水果生吃,也可凉拌、煮汤,成为餐中美味。最让东溪人自豪的是,同样的黄瓜种子,在其它地方种出来的黄瓜,无论在个头、口感和外观上都和东溪米黄瓜相去甚远,它原有的那种独特的清香味会丢失。所以,要想吃到正宗的米黄瓜,只能跑到东溪的地盘来。

在东溪,当你尝过这样那样的美食,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自古就是川黔商埠重镇的东溪,饮食文化确实丰富多彩。不管是东溪豆腐乳还是东溪黑鸭、东溪花生、东溪米黄瓜,如果你错过了这些美食,就是错过了舌尖上的东溪,你的东溪古镇之旅就是残缺不全的,那无疑是一种遗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