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苦瓜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苦瓜文章1:苦瓜养夏
文/谢斐
夏季是吃苦瓜的好时令。苦瓜虽苦,益处却很多,清火,清毒,护肝,养心。
先生和孩子爱吃苦瓜,一到夏季,苦瓜便成了我家的家常菜。我却不喜欢那个苦味,在他俩的反复劝说下,也曾经试着尝了一口。当那种苦涩的味道传来时,我的眉头皱成了“川”字,硬是把嚼了一半的苦瓜给吐掉了。看到我的狼狈样儿,父子两个大笑出声,一个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瞧你是做不成人上人了。”另一个则夹上一大筷子苦瓜放进嘴里,一副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苦瓜的外貌实在是不敢恭维,偏又有个好听的名字“荔枝锦”。其实,苦瓜看上去就像个癞葡萄,又麻又癞的样子,瓜面上还布满了皱纹,跟其他瓜果的光洁外表简直没法相比。尽管如此,它却依然清高,保持着自身的苦味,有着你爱接受就接受、不接受拉倒的傲气。
古人很早就知晓了苦瓜的高洁,所以专门为之作了一首诗:“岂效荔枝锦,形惭癞葡萄。口苦能为偈,心清志方操。到底争齐物,从来傲宠豪。不是寻常品,含章气自高。”瞧,评价多高!
林清玄讲过一则苦瓜故事:一群弟子带着苦瓜去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回来后弟子把苦瓜交给师父,煮熟当晚餐,师父吃了一口,说道:“奇怪,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圣殿,这苦瓜居然没有变甜。”弟子们听了,有好几位立刻就开悟了。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教化故事,所以林清玄最后总结道:“对待我们的生命与情爱也是这样的,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态度。”
回望人生,也许就像一只苦瓜,第一口第二口都是满嘴的苦味,慢慢地,舌尖就不再感到苦味,只剩下人生的滋味。多年以后,也许会觉得吃点苦也很好。
苦瓜文章2:苦瓜不苦
文/点一杯开心果
人生如苦海,我们就像航行在其中的点点白帆,经历着生活的拷打,困难挫折的阻挠,礁石海浪的撞击,风吹雨打,似乎没有多少日子处于风和日丽的状态下,这就注定我们一生都要与苦做伴。
孩子有生病打针之苦,少年有沉重书包之苦,中年人有为家庭生活奔波之苦,老年有寂寞难耐之苦,游子有飘泊不定之苦,思想之痛,母亲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不言之苦,文人骚客有被埋没无伯乐慧识之苦,忠臣有报国无门之痛,各家有“难念的经”之苦……各种苦味俱全,聚集在人生的五味瓶里,待我们慢慢地回味。
记得一次妈妈的同事给我们送来几条苦瓜。苦瓜,又名凉瓜,果实长椭圆形,表面具有多数不整齐瘤状突起,种子藏于肉质果实之中。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植物也是,苦瓜外表虽凹凸不平,疙疙瘩瘩,却深受人们的喜爱。自古就是,“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在炎热的夏日,有清凉降火的功效,此外还有保健美容,减肥的作用。
瓜面起皱纹,似荔枝,遂又称锦荔枝,其味道却大劲不同。妈妈的同事告诉妈妈一些使苦瓜不苦的做法,妈妈嫌麻烦就这样清炒了,记得以前很讨厌吃苦瓜,因为它是苦的,这次吃起来,却觉得没有先前认为的那样苦,便询问妈妈炒苦瓜的做法,妈妈摇摇头:我没有采用任何使苦瓜不苦的方法。奇怪,味道竟没有先前那样难以下咽,妈妈看出我的疑虑,意味深长的说:“苦瓜虽苦,只苦人口,苦不到心里去,一时的苦;人生中的苦,这些苦,苦的是人心,长期的苦。经历过人生的苦,苦瓜的味道就不算什么,反而觉得嚼而不腻,香香的,还带有些丝甜。”于是,我拿起筷子……
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今天竟吃得出那样睿智愈来愈记挂。是啊,相比较人生的那些苦,那些痛,苦瓜就不苦了。
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当睇清世间所有定理又何用再怕。是啊,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与痛苦挫折,有何惧怕这些微不足道的困难呢?
做人没有苦涩可以吗?举个十分简单的列子,广东人会煲汤也爱煲汤,看港剧的朋友都知道,贤能的妈妈也都爱煲“老火靓汤”.所谓的老火靓汤,除了要耐心和时间慢慢炖,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配好食材。
除了一些必须的材料,还有苦瓜、芥兰、南杏北杏、麦冬、薏仁、鸡骨草、沙参、川贝、生地熟地、当归、川穹,无一不苦。可是煲出的汤却百喝不腻,没有了鸡精伪装的鲜味,别有一番苦味甜味辛味交织的浓郁鲜香。港剧中,每当子女们受风寒感冒时,母亲就会煲这汤,其作用比药还灵验呢!
这半苦半甜的汤,是幸福汤,若没有苦涩,就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苦,就是它的味道,不可或缺的味道,是生活的味道,是苦海中海水的味道。
说到苦,不觉让人想起“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从这些谚语中不难看出,苦的作用,苦的真谛。
对于苦,我并不陌生,除了十年寒窗之苦,在我的国里,经历最苦的就是离别,七年前父亲的离世,七年后的现在爷爷的离开,也许七年前的太过幼小,不懂得生死离别,只懂得再也见不到那个庝我爱我经常把我架在他脖子上,妈妈批评我时庇护我的爸爸,这个阴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淡却,不,是深埋在心里,好不容易满足幸福的我在七年后的现在爷爷的离开,真的,心灵上再次创伤无法弥补与无法愈合,有人说时间可以,但我却不认同,时间只是帮助我们将苦痛埋藏心灵深处的工具罢了,不是吗?但是当我独自一人时,我就会感受到那种莫名的寒冷、孤独、害怕无所依靠,无法寄托。终于,在我的国里,我找到了可以让我有依靠,不再让我感到孤独害怕的事情,那就是写作,漫漫长夜,握起手中的笔杆代替在深夜因思念默默流泪,其实那时泪水已溢满眼眶,因为真正的强者是含泪奔跑的!不是吗?我相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也不会畏惧,因为我是个经历大风大浪的人了,离家之苦,思念之痛,我会独自坚强!
人生的道路,不免荆棘丛生,凹凸不平,道路的坎坷,故有苦的陪伴,不必害怕,也不必惊慌,想想漫漫人生路,我们为什么要上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生活,为了家人,为了梦想,心里有梦,心里有依靠,有支撑,有精神、物质上的动力,再苦,再累,就不觉得苦了,因为心是甜的,幸福的。再经过人生苦难之后,再吃过些许的苦后,你会有遇事淡然的心境,
珍惜淡定的心境 ,苦过后更加清。
如今千里烟波客,遍尝各种滋味,识得了愁滋味,才道是苦中一点甜,不吃苦哪懂真滋味。
既然如此黄连树下种苦瓜,苦生苦长的我们在懂得苦之后,该如何呢?记住,苦瓜不苦,苦尽甘来!
青春的快餐只要求快不理哪一家
哪有玩味的空档来欣赏细致淡雅
到大悟大彻将虎咽的升华 等消化学沏茶
至共你觉得苦也不太差
作者:点一杯开心果
苦瓜文章3:苦瓜真“甜”
文/张枰娜
今天晚上,妈妈买了几个苦瓜回来。
吃晚饭时,我发现苦瓜赫然摆在桌子上,不禁撇了撇嘴,我才不会吃呢!而爸爸则笑了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咽下去时老爸还故作享受的样子,闭上眼,嘴角上扬,好像正在品尝着什么绝世佳肴。
望着老爸这番样子,我竟有点想尝尝的念头了,爸爸看着我的样子,仿佛猜透了我的心思,说:“你也吃一块吧。”可我依然犹豫不决。爸爸又说道:“放心吧,一点都不苦,可甜了。”甜?苦瓜不应该很苦吗,爸爸为什么会说它很甜呢?带着疑问,我夹起一块苦瓜,发现这东西其实和黄瓜差不多,有一点凸起的地方,呈暗绿色,我立马闭上眼,快速把苦瓜扔进嘴里,尝试着嚼了几下。啊!苦瓜的汁一下子就涌了出来,洒遍了我整个喉咙,苦苦的,直接把我的眼泪给逼了出来,我想都没想,把它一下吐了出来,然后拿起一旁的水,“咕噜咕噜”就喝完了,实在是太苦了啊。
爸爸在一旁摇了摇头,说:“哎,吃个苦瓜算什么啊,这你都怕?”我很不服气,回道:“谁说的,我一定能吃的。”说完,我夹起盘子里的苦瓜硬着头皮又往嘴里送,这个更苦了,但我怕被老爸嘲笑,只好一口气把它咽了下去。这比中药都还要苦的苦瓜,爸爸为什么会说它甜呢?
爸爸看着我痛苦的样子,问道:“苦吗?”“当然苦啊,太苦了!”真是明知故问!爸爸却笑着说:“那你慢慢品尝,不要很快将它吐掉,细细嚼嚼试试看。”我半信半疑夹起一块塞进嘴里。一开始,确实很苦,但是,吃着吃着,貌似并没有那么苦了,我好像吃到了一丝甜味。苦瓜竟然变“甜”了。爸爸意味深长地说:“哈哈,苦瓜虽苦,但是只要忍住了前面的苦,不轻易将它吐掉,很快就会尝到后面的甜了。”望着盘子里仅剩的几个苦瓜,我好像听懂了爸爸说的话。苦瓜好似人生。人的一生必定有许多曲折坎坷,只要你不半途而废,而是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尝到胜利的甜!我的筷子又一次夹向盘子里的苦瓜,放进嘴里,细细品味苦瓜带给我的甜与苦……
哦,苦瓜真“甜”!苦瓜真“甜”!我爱苦瓜带给我的甜,更爱苦瓜带给我的苦。
苦瓜文章4:一枚苦瓜去旅行
文/彭晃
我是一枚苦瓜,你们肯定都见过我皱巴巴、绿莹莹的模样。相对于西瓜的又红又甜,黄瓜的清脆爽口,我低头瞧了瞧自己,通体上下好像拿不出什么漂亮的本事,唯一的气质只有——清清正正的苦。
“生活已经太艰难,谁还喜欢去吃苦?”少年都爱鲜衣怒马,所以很多人“闻苦生畏”,碰也不碰我;可是有些人,偏偏爱我这种直来直往的苦。
生而为苦,意欲何为?起初,我一枚苦瓜也不懂。
直到有缘开始了一番旅行,经人事、历风霜,这副身躯虽仍平平无奇,借着不同的眼睛回观自我,却多了几分内在诗性。
我与中国之间,原本隔着山高水长,这趟东方旅行的开始,要从大航海时代说起。六百多年以前,我生活在南洋群岛。后来明朝郑和乘着宝船下西洋,便把我带回中国。一些茁壮的苦瓜种子,开始在中国南方生根发芽。
我喜欢炎热的气候,譬如南洋群岛,譬如中国南方六、七月份。有人说:“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人们顶着毒日头沉默又坚韧地苦斗。”在岭南、闵台一带,那里的人们抚摸我这狭长深绿、“癞癞”的肌理时,被太阳晒得黝黑粗糙的手轻颤着,是苦斗之后收获至宝的格外珍重。
在这样的苦夏,粤人凡事必称要 “降火”,喜欢我苦的属性,却不钟意我苦的姓名,于是把我称为“凉瓜”,拨开苦的外衣,可以清凉一夏。
京人过去是不吃苦瓜的,后来才开始栽种。可是那里实在太冷,我只好长得敦实短圆,把颜色、苦味也减淡几分,好适应新的世相。江浙人比较文气,更欣赏我的姿态。他们说我的皱纹疙疙瘩瘩,却有可品的意韵,把我摆在盘里、置于桌几,称呼一声“癞葡萄”或“锦荔枝”,那端庄的模样倒是可以入画了。
我成熟之后,颜色会由绿转红,金黄色包裹着内里红瓤的串串玛瑙,人们调皮叫我“红姑娘”或“金铃子”,倒也可可爱爱。坊间还流传着我“君子菜”的雅号。我虽一身清苦,但绝不把苦味传给配菜。他们就夸我有君子之德,把我看做良师益友。
渐渐地,中国从南到北都有我的身影,不同地区有我不同品种和称谓。我一枚苦瓜,本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却在不自觉间已把他乡当故乡了。
安于这一方水土,爱上这一番人世,才知世道多艰,亦有种种希望,把根落了,把花开了,把果结了,生命自有生命的去处。当我开启餐桌之旅,就会变着花样跟人类打交道,清炒、煲汤、蒸酿、凉拌、榨汁……
可是许多人依然一看到我就皱眉:“苦瓜那么苦,为什么还有人喜欢吃?”确实,人类都是偏爱吃甜食的,苦唧唧的我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我一枚苦瓜的苦,其实有特殊的意义,就像老人家常对后生说,“人生总要吃点苦嘛!”
纪录片《人间风味》也拍过我,人们会在辛苦干活后用一碗苦瓜汤解暑,因为知道我是清热降火的好帮手。客家人喜欢做酿菜,他们把我切厚段焯水,将调制好的肉馅装进我肚子,煎香、蒸软。这番耗时劳心,只为让一盘温润的苦瓜酿,在味蕾留下美丽的尾韵。
大人们爱吃我半生的苦,小朋友却爱吃我熟透的甜。我成熟之后,味道有了一股甜润,人们便吃我里面的籽和瓤。怕苦的小朋友也愿意靠近我了,拿来当水果吃。苦或甜,都是他们对我的定义。如何吃,也有诸多方式。于我自己而言,都是生命的历程。未熟的时候,该苦则苦;熟透的时候,该甜则甜。
他们爱我各种滋味,各种模样,我只爱我一枚苦瓜的初心: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苦在人间。苦瓜不苦,那还能叫苦瓜吗?还有一些人对我用情至深,他们在笔墨里与我相遇相知,是一种超越于我的苦瓜肉身、而寄予的岁月深情。
沈从文说,“瓜菜亦有格”。那么,作为一枚苦瓜,我的“格”又会是什么呢?于东方生根落定之后,在那些餐桌之岁月、笔墨的时光里,我也重新明悟自己这一趟旅行的意义:苦,是因为人生的坎坷起伏。既然人世总有许多缺憾,多吃点苦,也无妨。淡淡的苦之后,总会遇到回甘的甜。
苦瓜文章5:吃苦偶拾
文/高立群
与苦瓜的初遇,是个惊艳的印象。童年时候的菜场,气象比起现在要瘠薄很多,于是一旦稍有特别之物,便会分外夺目——那只苦瓜便是,况且那是个响晴红日的清早。它被剖开横陈于艳阳之中,外面是累累丰厚的绿,内里是一团浓郁的红。其实苦瓜的长相就是这样啊——皮是绿的,籽是红的,可那时的我何曾见识过?那只苦瓜像用玉石玛瑙制成的宝物一般,价值连城的感觉。
我惊叫着奔过去,一定要外婆给我买。外婆叹息着说:“这是苦瓜,苦瓜!”说着眉头也皱出一丝苦意。剖开的苦瓜其实是“样品”,但人家新拿出一条,在我看来暗淡很多,非要那只“样品”。外婆拗不过我,只好把这只苦瓜买下来。
然而,当我刚刚满怀热望地把它捧到手上,心就凉了一下:怎么是软的?苦瓜在阳光下璀璨的假相,给了我坚硬的幻想。后来,更别提吃它了,仅一小口,就把我苦出泪来。
这小小失望就此成为我心里深埋不去的细刺。这只苦瓜,像是人生早早给我的一个警示,此后所遇的人或事,果然有幻灭者,如那只苦瓜的幻象和真味之间的距离那么深长,不可通融。
然而失望真的不算什么,甚至幻灭也难以让人真的死心,比它们强韧的东西有很多,如同恋爱是失恋无法阻挡的,馋嘴更是吃坏肚子无法阻挡的。我开始比较多地吃苦瓜是在年轻时独居城西的日子,那时开始自己买菜做饭,买苦瓜,仍是屡屡被它的皮相吸引。平心而论,苦瓜的长相,在蔬菜里算得上漂亮而且独特。苦味要人去尝,总需有特别的引诱。那时我喜欢用西红柿炒苦瓜丝,我经常吃这个菜,且真心觉得挺好吃——其实,苦味就像一种智慧,只需稍稍提点或陪衬,就能变成最奇特的回味。
苦瓜文章6:情系苦瓜菜
文/钱永广
夏天是吃瓜的季节,每年夏天来临之际,我就会想到农村老家爱种瓜的母亲和她做的苦瓜菜。
在我老家祖屋的东南角,靠近井边的一块荒地,母亲用锄头和铁稿,开辟了一块菜地。在这块菜地里,母亲种了不少品种的瓜,而在所有的瓜中,母亲最爱种的就是苦瓜。
母亲爱种苦瓜,自然爱做苦瓜菜,全因我比较爱吃。一个假日,母亲给我打电话,叫我回老家时,从超市里买一袋白菜酸菜。我知道,母亲是要做我最爱吃的苦瓜炒酸菜了。等我到家,母亲早已将几只苦瓜洗净切成了小段,就等我的酸菜一块放在油锅里了。母亲用旺火一番翻炒后,再加少量盐和生抽,再翻炒几下,苦瓜炒酸菜就可出锅,尝一口,苦中带酸,味道别具,吃时很下饭。
用苦瓜做菜,母亲最拿手的要算是苦瓜塞肉。因为肉比较贵,小时候家里穷,母亲一般是不做这道菜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肉早已不是问题。知道我们全家都爱吃这道菜,这些年来,每次母亲进城,她都会从老家带几只苦瓜来我家,专门做苦瓜塞肉。这道菜做法比较讲究,程序也较复杂,需要事前准备好肉末、鸡蛋和淀粉。但母亲做起来却十分麻利。在厨房里,只见母亲把几个苦瓜洗净后切去两头,然后用细长勺挖去里面的籽囊,再把苦瓜切成几个小段,放入水中稍煮一下,去除苦味。接着母亲会再打几只鸡蛋放入碗里搅拌均匀,再把鸡蛋汁倒入肉末里,再搅拌几下,然后将其灌到苦瓜段里面。这个时候,母亲会再用之前准备的淀粉,将苦瓜的两端涂抹封口,放到油锅中煎炸。不一会儿,厨房里就会香味扑鼻,待到煎至淡黄色,咬一口,油而不腻,清脆爽口。
母亲做的苦瓜塞肉,吃起来让人回味无穷。儿子每次吃了常念叨母亲的好。可母亲住在农村老家,只能偶尔进城来做这一道给我们尝尝鲜。有两次,妻子学着母亲的样,尝试着做这道菜,可儿子总说味道没有母亲做的正。有时母亲托人进城带来苦瓜给我们,我也只会做做简单的苦瓜炒肉片,再复杂一点的,就是妻子做的苦瓜煮鱼和苦瓜排骨汤,可煮出来的鱼和炖出来的汤,总是缺少了母亲做菜时才有的味道。
我爱吃苦瓜,虽然母亲越来越老了,但是她仍旧年复一年地种着苦瓜,母亲常说,夏天常吃点苦瓜,能清热解暑,减肥降压,见我这几年不断增加的体重和升高的血压,原来母亲对我的爱,也像苦瓜一样,在护佑着我,并让我感动。
苦瓜文章7:苦瓜
文/鲍尔吉·原野
在一条以含糖量为标准划分的瓜类河流上,甜瓜在此岸,苦瓜在彼岸。甜瓜的高音是甜,它们的铜钹和鲜艳衣服是各式各样的甜。
苦瓜是另一回事,它走得太远。苦瓜比南瓜、丝瓜、黄瓜走得都远。它天生具备黄连、黄柏这些黄字辈家族的禀赋,在大地里找到苦,揣在了身上,仿佛走夜路的人在身上揣了一把刀子。苦瓜认为苦才是世间正味。万物活下去的底色是苦,能喘气的、能生长的生灵,陪伴它们一生的是苦而非其他味道。所谓甜是幻象,是舌头编造的谎言。
犹太人对刚刚懂事的孩子布道,先说人生的本质是苦,他们说教育的真谛是接受苦,而不是改变苦。接受了这种观念,把人生遇到的所有磨难看成无法避免,并认为理所当然。这样,至少可以远离抑郁症。犹太人的想法也是苦瓜的想法。苦瓜生活在苦里,所以感受不到苦,它从未受到甜的诱惑而焦虑过。苦瓜以为苦乃中正之味。
甜是浑水,苦才是清水。清水清澈,人在苦里也清澈,思考能力被苦激活。所谓思考在神经学里被称为判断力,即自己给自己过秤的能力,也含定位能力。获知自己在哪里,看到了前后左右,同时知道了自己的分量——物理学叫质量。马三立将此称为“饭量”——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
人类在已知的几千种疾病中,发现与糖代谢异常相关的病曰糖尿病,但没发现苦尿病。甜可致病,但苦会治病,至少无害于其他器官。人惯着自己,先惯自己的舌头,曰吃喝;再惯着自己腿脚,曰行;又惯着自己见不得人的器具,曰色;还惯着自己的脾气,曰嗔。集合起来说叫吃喝嫖赌或酒色财气。人既已摆脱饔飧不继的困窘,有用钱币脂肪积累资源的能力,便追求享受,得病之后,才知此为轮回。于是,人们又纷纷自讨“苦”吃。
苦瓜之绿是柳梢初青的绿,它绿不到西瓜那种深潭之色。苦瓜的初绿,给人一种清新之感,这是春味。春天里,没有哪一样植物突兀地冒出来就甜。甜是夏季与秋季的事情,是中年而非青春的味道。事实上,你嚼一下春天的杨树叶子、柳树枝条,包括杏花和桃花,它们都有苦味,只是苦得比较淡。
大多数植物对人的味觉而言,都有些苦。人类栽培养育植物时,正努力除去这些苦——却不知,苦是自然界的原味。苦瓜不删除自己基因里的苦味,此乃清高。它比大多数瓜果蔬菜都宁静,不去谄媚人类,只过自己的生活。
苦瓜文章8:半生瓜的睿智
文/荷华
广东人称苦瓜为半生瓜。
苦瓜有癞葡萄、锦荔枝、红瓤、凉瓜众多别名,唯有半生瓜这个名字让我惊艳。有人说,是苦瓜在半成熟状态采摘,烹饪至半生状态最好吃而得名。我鄙夷这种毫无情趣和文化内涵的解释。我宁愿相信:此名来历,是因人过半生后,历经挫折和磨难,才能体会苦瓜的睿智,才能从苦涩中品出清冽和明澈。
小孩都不喜欢苦瓜。从它碧绿的疙疙瘩瘩外表,到它清苦寡淡的味道,都让快乐甜蜜的孩童生厌。成年人却对它情有独钟。仿佛只有人过半生后,才会适应那丝清苦,才会习惯那份寡淡,才会钟爱那种苦涩。就像张小娴所说的那样:“苦瓜跟年龄无关,也许跟岁月有关。当你尝过了人生百味,苦瓜的苦,已经算不上苦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苦以味名,瓜及荔枝、葡萄,皆以实及茎、叶相似得名。”苦瓜味苦,却有“不传己苦与他物”的高贵品质,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也不沾染他物的味道,坚持“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清代屈大均撰写的《广东新语》称之“有君子之德”。
家乡四川有种美食叫“苦瓜酿肉”。苦瓜切成5厘米左右的圆筒,剜去瓜瓤,灌进调好味道的肉馅,蒸熟后勾芡食用。小时候,在夏日夜晚满天的闪烁星光下,一碗红苕稀饭,一盆苦瓜酿肉,一碟四川泡菜就是我们的饕餮盛宴。孩子总拨拉肉馅吃,留下一个个掏空的苦瓜壳。苦瓜的君子之风,让我们虽厌恶它的苦涩,却能毫无负担地吃下其内里的肉馅。妈妈一边嗔怪我们,一边随口吃下苦瓜壳,眉目间没一丝勉强。我们表情惊讶,眼神崇拜,觉得不怕吃苦的妈妈是超级英雄。
苦瓜原产印度东部,17世纪传入欧洲,传说明代初期传入我国。苦瓜曾非常稀有,奉为宫廷贡品,台北故宫里珍藏的白玉锦荔枝玉雕就是证明。后来慢慢流传,因其珍贵,多次被写入文学作品中,引领着时尚风骚。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中,西门庆招待胡僧,“又是两样艳物与胡僧下酒:一碟子癞葡萄、一碟子流心红李子。”《金瓶梅》成书时间在1589年左右,那时,苦瓜是显贵餐桌上的佳肴。明代徐光启1639年撰写的《农政全书》中提到南方人喜食苦瓜。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汤知县招待张师陆、范进两人,“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儒林外史》成书时间是1749年,这时苦瓜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苦瓜被历朝历代的文人所钟爱,留下许多流传甚广的诗句。可我不爱苏轼、李商隐等名人写的相关诗词,却独爱清朝叶申芗写的《减字木兰花·锦荔枝》:“黄蕤翠叶,篱畔风来香引蝶,结实离离,小字新偷锦荔枝。”结实离离,这四个字实在太美,寥寥数字,瓜果繁茂景象跃然纸上。写诗歌颂苦瓜,绝不是爱恋苦瓜的最高境界,清朝大画家石涛爱苦瓜到自诩为“苦瓜和尚”。石涛的人生跌宕起伏, 从亡国的皇室宗亲沦落到卖画为生的苦行僧,曾经的锦衣玉食如过眼云烟,空余怨愤和颠沛流离,他餐餐离不开苦瓜,不知道是效仿勾践卧薪尝胆,还是与苦瓜同病相怜。
捧着一杯鲜榨的苦瓜汁,听着陈奕迅唱的《苦瓜》:“今天先记得听过人说这叫半生瓜,那意味着它的美年轻不会洞察吗?”猛喝一口苦瓜汁,努力回想往事,妄想品味出歌词里说的半生瓜的睿智。
苦瓜文章9:苦瓜苦,苦瓜甜
文/天人菊
“刀豆身体苦瓜脸”,这是我在某篇小说里面,用来形容一位身世堪怜的人物话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个比喻性的说法,源于我对乡间生活的熟悉和喜爱。
在乡下,苦瓜可谓是一种极为普通的菜蔬了。常见村落附近的道路旁或菜园里,数枝瘦劲的竹竿撑起了密密的蔓叶,星星的小黄花略显羞涩地露出笑脸来,深碧浅黄之间,那些静静悬垂的苦瓜如果不加留意,很难发现它们的身影。其朴素低调如斯,仍有细心的蜜蜂在花叶间徘徊、飞舞。
我家的菜园在厨房后面,大约有三四分地,种满了辣椒、豆角、茄子、西红柿等寻常菜蔬。在我的儿时记忆中,裹了小脚的奶奶经常带着我们姐弟仨,前往菜园里摘菜。看奶奶摘菜,那是一件挺好玩的事情:她总是一边小心翼翼地翻动面前的叶片,仔细端详着那些果蔬,一边轻声细语地同它们说话。似乎这些刚刚长成的茄子豆角,就是她最疼爱的孙子孙女。每次摘完菜,奶奶照例来到苦瓜藤架下,从里面翻寻出几条青黄的苦瓜来,放进手中的竹篮里。
奶奶爱吃苦瓜,全家人都是清楚的。“吃了一辈子的苦,吃这玩意儿便不觉得苦了。”她常常这样说道。苦瓜炒鸡蛋,本是一道风味上佳的家常菜,然而在三十年前的赣北乡下,人们是不会随意“奢侈”的。奶奶做得最多的是清炒苦瓜。她总是一面吩咐我剥半颗蒜球,一面架锅生火,再往锅里倒上三两调羹菜油,待菜油表面的沤沫完全消散,便倒入椒片和蒜瓣煸炒出香味。大约半分钟后,奶奶倒入切好的苦瓜丝,放入少许酱油调色,然后盖上锅盖焖炒,翻动两至三次,一盘热腾腾、绿生生的清炒苦瓜便可以装盘了。
乡下的正餐少有荤腥,几盘素菜便占据了儿时的餐桌。起初对于吃苦瓜,我们姐弟仨是敬而远之的。奶奶却很爱吃,她夹了一筷子苦瓜,往少了牙齿的嘴里送去,发现我们姐弟仨都目不转睛地望着她,便故意夸张着鼓动腮帮子,以此“引诱”我们也来吃那些苦瓜。这样的情况多了,我们便“上了当”,不久后三个人都吃上苦瓜了,并且习惯了那种清苦的味道。
奶奶不仅会做苦瓜菜肴,还教我们吃生苦瓜。苦瓜完全成熟后,表面呈灿黄色,其末端会像花房似的绽裂开来,常有细小蚂蚁爬进爬出--这样的苦瓜往往是最甜的。奶奶将其摘下,用汲来的泉水洗净后,拿出几枚递给我们。我们顺从地将手中的黄苦瓜掰开,呵,里面躲藏着一颗颗赤红的小绒球,拈起一颗放进嘴里,味道甜糯可口,嗓子底下还有一种清凉柔滑的感觉。吃完这些“零食”,奶奶会把这些黄色的苦瓜皮收好、洗净,用它煮出一碗美味的汤羹来。“多吃点苦瓜,这样夏天就不会生痱子。”奶奶一边给我们舀着苦瓜羹,一边这样说道。
家里洗菜,用的是村前古井中汲上来的泉水,那水夏时清冽、冬时温醇,很通人性的样子。奶奶常常在纳凉闲聊时对人说:“村里水好,田地也养人,等我‘过身’后,在我的坟头撒一把苦瓜籽就行喽!”说这番话时,她的脸上有着井水般的平静。
奶奶爱吃苦瓜,不全是因为饮食方面的偏好,在她心目中,苦瓜苦中透甘、先苦后甜,与做人毫无二致。“要吃得下苦、经得起熬,这样才会尝到真正的好果子!”她常常这样教导我们。如今她已远逝而去,我们也早就长大成人,却没能忘记这样的话语。
后来喜欢上读书,得知清初有一位大画家石涛,原为明皇室遗胄,鼎革之后一心寄情于丹青,并餐餐不离苦瓜,将其清贡于案上,还自号“苦瓜和尚”.由此一来,寻常菜蔬苦瓜,竟也透露出浓浓的禅机画意和人生况味。
有谁能说,一生嗜食苦瓜的不识字的奶奶,不也是一位栖居乡间的禅者呢?如今每次吃着苦瓜,一面品咂着其清苦的味道,一面勾留起甜甜的记忆来。呵,那绵长的记忆,绵长的滋味,心底有春草在悄悄疯长。
苦瓜文章10:苦瓜的品格
文/李志川
家中请有钟点工,是安徽英山人,我们称她阿姨,她称我们夫妻俩为大哥大姐。
阿姨每天上午九点钟来家,中午十二点钟走,做三个小时,负责家中的卫生打扫和午餐,倒也是有条不紊。她是位年近五十的中年妇女,身体不错,很健壮,也读过几年书,善言谈却不多谈,一心干活,说话一脸笑,哪怕是你指出她工作上的失误,她也只是会笑着答应,是一种较坦诚的笑,让人看着觉得自然舒服。
家中以前也请过好几次家政工的,却总觉不太满意。其中有一个是苦难型,只要一有机会就说她的家庭如何不幸,丈夫如何不好,孩子如何不孝,她如何吃了一辈子的苦,无奈出来打工做保姆什么的,她一副眼泪哭干了似的绝望表情,活煞煞是现代版的“祥林嫂”,甚至在节假日家中有客人欢聚时她也找机会滔滔不绝,完全不顾主客们的尴尬。这种人是不敢久留在家中的。换了几次,这才换来了如今的阿姨,她来家做了好几个月,难得的话不多,我们问什么她才一脸笑地回答什么,言语也极简短,不问她就只埋头做事。嗯,觉得还妥。
阿姨的小菜也烧得不错。我夫妻俩的吃食简单,午餐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无非是些家常小菜,茄子辣椒豆角冬瓜苦瓜青菜豆腐什么的,有鱼就不会有肉,炖了肉就不再烧汤,就是家中来了客人,也只是买些熟食凑合,不会增加厨房的太多麻烦。阿姨特别拿手的是烧冬瓜和红烧肉,肉红烧得很有筋头,女儿一家人回国探亲,没少吃她做的红烧肉,也多次赞不绝口地表扬她。只是我们夫妻俩怕脂肪高而尽量少吃红烧肉,于是平日里就多吃烧冬瓜,总也不嫌厌。
那天,妻和阿姨商量中午的菜样,因妻懒得出门买菜就说家中有什么菜就烧什么,阿姨说家中还有两块豆腐干和一根苦瓜,要不就豆腐干炒苦瓜。我在一旁插了一句,还没听说过这两样菜放一块儿炒的。阿姨就笑了,说,大哥你放心,苦瓜只会苦自己,不会苦别人,这两样放在一块炒没事,豆腐干不会苦的。
我一愣,咦,苦瓜只会苦自己,不会苦别人,这话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呢!
及至中午吃饭,果然,那苦瓜炒豆腐干,颜色是一青一白,味道却也是泾渭分明,苦瓜是微微苦,豆腐干是淡淡甜,两种味儿相互映照,却没有相互渗透,吃起来是别有一番滋味。以前也总是吃苦瓜,大多是炒辣椒,常常为某次的辣椒放多了或是某次的辣椒太辣了,说的都是辣椒,是辣椒感染了苦瓜,使苦瓜也有了强烈的辣味儿,让人把注意力都放在辣椒上,却从来没有想过苦瓜除了本身有微微苦味外,但从来就没有把苦味强加到辣椒身上,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苦瓜把其他什么菜弄苦了。想想果真如阿姨所说,苦瓜只苦自己,不会苦别人。
及至上网一查阅,方才知自己知识浅薄,太孤陋寡闻了。
网上有介绍,苦瓜果味甘苦,主作蔬菜,还有清热解毒、养颜嫩肤、降血糖、养血滋肝等药用功能。在民间传说中,苦瓜有一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品质,就是苦瓜与任何菜如鱼、肉等同炒同煮,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方,所以有人说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誉之为“君子菜”。
原来阿姨所说并不是自己发现发明的,而是民间一直有的说法。我虽然经常吃苦瓜,却也从来没有去想过这一点。阿姨却早就知晓了,由此可见阿姨对苦瓜的理解远远比我透彻。
再由苦瓜及人,说说阿姨吧。
阿姨从来不主动和我们谈论她的家事,但在我们的一些不经意的交谈中,也多多少少对她家的境况有所透露。阿姨夫妻俩现在都在上海打工,丈夫在浦西的一家建筑工地做钢筋工,阿姨在闵行浦江镇租房居住,在周边做家政工。自过完春节从老家安徽到上海后,丈夫只在儿子放暑假期间来看父母时,才来浦江镇呆了二天。他工地太忙,一直走不开。而阿姨呢?更是同样地忙得不亦乐乎,她每天清早要去一户有三个孩子的人家搞卫生,九点钟赶到我家忙三个钟头,下午一点钟又去一户人家做到下午三点,然后再又到早上那三个孩子的家里做晚饭。如此一来,她一天要做三户人家四个地方、约十个小时的钟点工,算上路上的时间,她一般都要到晚上九点多钟才能回自己的居住地。按她自己的说法是:一到家洗了就睡,像个死人一样地直到天亮。她和丈夫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儿子,儿子正在湖南大学工程学院读信息工程系。“今年暑假后开学,光学杂费就带去了八千,还不包括每月的生活费。”她笑着告诉我们,“儿子大学毕业还有三年,以后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妻感叹阿姨太辛苦,又说她蛮开朗,从来没听她诉过苦。阿姨扬起一张微黑的笑脸说:“自己的苦自己吃,要说什么呢。大姐,我是属苦瓜的,只苦自己,不去苦别人!”
阿姨的话又一次让我震惊。
吃苦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人生在世,每个人吃的苦虽然有多少大小之分,苦的含意自然是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是会吃苦的,这种吃苦是做一个人必须承受的,没有必要向别人宣扬炫耀,也没有必要博取别人浅薄的同情,更没必要像上面我说的那位“祥林嫂”般把自己的苦变成了让别人难堪的东西。
“不传己苦与他物”,这是。
自己的苦自己吃,只以笑脸示人,这位阿姨是个大明白人!
苦瓜文章11:亲情苦瓜
文/刘小兵
夏季来临,外婆又在厨房里忙碌起来。每天,经过她一番精心的烹饪,一道道清爽滋润的夏日美食,就在她的巧手摆弄下诞生了。
外婆最喜欢做的是苦瓜宴,有清炒苦瓜、排骨鱼头苦瓜汤以及凉拌苦瓜。清炒苦瓜清翠悦目,苦中带甘,是绝好的调味菜。小时候,外婆每次炒好了苦瓜,都要劝我多吃点,她说清炒苦瓜能清热消暑,具有益气生津、消除疲劳的作用。当初,我对苦瓜一点也没好感。看着它丑陋的外表,特别是吃上两口,苦不堪言的味道。后来,为了让我喜欢上食苦瓜,外婆便变着化样,在烹饪方法和形式上进行创新,独创了排骨鱼头苦瓜汤。她将大鱼头、苦瓜、排骨、黄豆等主配料放入砂锅内,先大火熬二十分钟,然后再改为中火熬二十分钟,最后换为小火熬十分钟左右,如此这般用心“煎熬”,一盆清香四溢的苦瓜汤就做成了。此汤既能解渴消暑,还能养血益气、补肾健脾,它成了我夏日里最爱喝的养生汤。随着夏日天气渐渐进入酷暑,外婆又会给我做凉拌苦瓜。先把苦瓜洗净,切成薄片,然后,用开水淖一下,再淋上香油、蒜酱,再配上香菜和豆豉,一盘色泽艳丽、苦中带香的夏日凉食就做成了。它清苦中带着股股凉意和清香,让人感觉清爽极了,常食凉拌苦瓜,能滋肝明目,可谓天然的滋补良药。
长大后,我才知道,苦瓜中维生素C含量极高,且内含苦瓜素被誉为“脂肪杀手”,能使摄取脂肪和多糖减少。苦瓜除了能清炒、煲汤、凉拌外,把其晒干,其清热功效一点不减,可谓全身是宝。
每每品尝苦瓜,外婆都不忘提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她推物及人,常常给我讲先苦后甜的道理,教育我要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习惯。咀嚼着苦瓜独特的清苦滋味,品咂着外婆简单质朴的话语,想着外表“丑陋”的苦瓜却能以苦中泛香的味道,征服人们的口腹,真不愧是世间不可多得的“君子菜”。它在带给人们健康的同时,还颐养了人们的性情,小小的苦瓜,值得称道。
如今,又到苦夏,久违的苦瓜宴又摆上了我家的餐桌。苍老的外婆看着我们一家有滋有味地品尝着她做的苦瓜,脸上溢满了幸福的笑容。我知道,苦了一辈子的外婆,看着后辈们都过上了惬意安详的新生活,她当然高兴了!在氲氤的亲情中,我仿佛又听见了外婆当年的话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正是这意味深长的教诲,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爱苦瓜,但更爱慈祥的外婆!
苦瓜文章12:苦瓜红
文/周华诚
白灼秋葵一盘。煎红椒一盘。我觉得这样就够了。晚上最好还是吃白粥。以腌椒来配,两碗白粥下肚,相当舒坦。
白粥有清简之美。
苦瓜也有清简之美。
上次去苏州玩,胥门老城墙门洞里有人担了苦瓜来卖。叫什么名称我已经忘了,其实就是苦瓜。只不过,苦瓜成熟之后,变成红的,裂其瓜,内里有红瓤,是甜的,可以当水果一样吃。
小时夏天菜园里,苦瓜吃不完,眼见它一根根红了,继而自然裂开,红色的瓜肉明艳艳地敞开。
这几天到了一本书,《全球蔬菜纪行》,每日睡前闲翻几页,很有意思。
这几日到的书多了。得朱子一老师《阳坡泉下》一书,写甘肃天水乡村纪事。此书在睡前读了三个晚上,读完大半,整个感觉是大西北扑面而来的粗砺,纸页中亦是充满沉郁的乡愁。
又得涂国文老师《苏曼殊情传》。我大概在三年前,为写苏曼殊墓,速读了有关他的好几本书,也对这个和尚产生浓厚的兴趣。其中有一本《苏曼殊图像》,极厚,也粗略从头到尾翻过,遂对这个人产生极大的探究意愿。
是志士,是文人,是僧徒,是画家,是孤云野鹤;是难以弃世的天生情种、挟技怀艺的朗朗才俊、豁然感悟的红鱼青灯,也还是六欲不缺的凡胎俗子。
故,得涂着《苏曼殊情传》(小说笔法,400多页)大作,甚喜之。然尚未开读。
读这些书,都好像夏日食蔬,有清简之美。
苏曼殊,本身故事是浓的,是艳的。名妓伴身,出入花丛。但他身上有禅意,有真趣,是明艳的,熟透的苦瓜。
阳坡泉下,大西北的村庄里的故事,是什么蔬菜呢?一时又想不好比喻。不比喻,也无妨。写文章,何必要自圆其说,胡说与瞎说,都可以成文的。
譬如有个人就说: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
这是李渔说的。
李渔是一个闲人,也是一个懂生活的人。只有懂生活,才能闲。
但是李渔说的,关于蔬菜的话,我是很赞同的。李渔说,“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
杭州的素食是很多的。有个姓白的诗人,在杭州任刺史,曾邀灵隐寺的韬光禅师进城赴素筵,为此他还特意写了一首诗:
“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菜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
菜色清丽脱俗,但韬光禅师当时还是找了一个理由婉谢了。
好。
苦瓜文章13:隔夜苦瓜
文/刘自龙
朋友说他最近“发”了,又提职又加薪的,颇有点“如日中天”的感觉。这个消息让我既欣慰又意外,就在3个月前,他还耷拉着脑袋对我说:“真的成了丧家之犬,没人要了。”
他很有才华,可惜人长得丑,个子又矮,太容易让人看走眼了。应聘四处碰壁的他,几次都打算放弃在城市的打拼,回老家种地去。最后心有不甘的他想出一计,主动向应聘单位提出不要薪水实习3个月,这才顺利进入一家公司。3个月后,领导和同事异口同声地感叹,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可在现实生活中,金子不一定都能被轻易地发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人们很多时候更愿意去挖掘那些已经发光的金子,而不是冒险花时间去检验你是不是金子。朋友的聪明之处在于,他用一种笨拙的方式,为自己赢得了发光的时间。
这让我想起一次到外地出差,吃饭时点菜,一道菜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目——隔夜苦瓜。平时吃苦瓜,一般都是清炒的,爱苦瓜的人吃的就是那个“清”,尝的就是那个“苦”。可这“隔夜苦瓜”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又该是何种风味?怀着好奇的心情,点了一盘。一吃,腌腌的,肉肉的,没有清炒的那么苦,而回味更深……一桌人都说好,还特别下饭,平均每人多吃一碗。一般的蔬菜吃鲜不吃现,放现了的蔬菜就等于明日黄花,让人的胃口大打折扣。而这放了一夜的“隔夜苦瓜”,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苦瓜浑身上下长满瘤状凸起,虽然也荣幸地归入瓜的家族,却不如别的瓜那么光洁好看,就像我的丑陋的朋友,很难让人一见钟情。可只要时间久了,你就会渐渐发现他的好。听说这些年爱苦瓜的人越来越多,苦瓜的功效不仅能清热解毒,还能防癌呢!我真心为苦瓜感到高兴。
正如苦瓜,芸芸众生中,有些人需要隔上一夜才会欣赏;缤纷世界里,有些事需要隔上一夜才能明白……
苦瓜文章14:苦瓜
文/伽蓝雨
他喜欢吃苦瓜,她深深的记得……
初夏的热浪,让每颗本因晶莹的汗珠,变成了一滩滩粘手的蜂蜜,一片片在骄阳下烤灼却仍然翠绿的梧桐树叶,并没有打消人心里的一丝烦躁。知了单调的叫声,就像老师嘴里老生常谈的知识,听了,未免乏味。她从食堂归来,却没有一毫米的喜悦,因为午饭几乎都没触碰到她饥饿的嘴唇,就被她倒进了垃圾桶。又是苦瓜,虽然食堂大妈为了提升它的品格,放了红椒丝和香喷喷的麻油,可是,刚触味蕾的一刹那,她立即将一片片翠绿的花边娘娘,打入了餐盘左上角放置骨头的冷宫。她有些生气,环顾四周,大家和她一样,天生对苦瓜有防御系统,愁眉苦脸,可是有一个,带着黑色树脂框眼镜的男同学,吃的很香,她惊讶地看着他用筷头发黑的chop,熟练地将那在大众眼里的毒药,一个个鱼贯似的放进了嘴里,她想,他应该是直接咽都不敢嚼。就在她踌躇满志等待他痛苦的表情和滑动的喉结时,坚实的咀嚼肌几次傲人地显在他因军训晒黑的脸上——此乃神人,奇葩中的骨灰级,她厌恶地瞥了他一眼,倒完餐盘,匆匆离开了。
后来,她回到班级,才知道刚刚的神人,是自己的同学,班级的成绩第一——暑涵。随后的几天里,她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因为,他除了成绩外,还有好多个第一,跑步,朗诵,主持,就连打水也是总在第一个,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的,她觉得自己为他取得绰号,贴合的恰如其分,一个嫩绿的小芽在这个闷热的夏天冲破了懵懂的泥土——喜欢。可是,她始终不喜欢他身上一件事情,为什么他喜欢吃苦瓜?第二年的夏天,嫩叶长了几片——他们恋爱了,每次吃饭,食堂只要有苦瓜,他都把他碗里的夹给她,被她拒绝后,然后再憨笑着夹回。她也不明白,为什么知道自己不喜欢吃苦瓜,他还要每次都夹给她?
毕业的第一年,他们共同租了房子,开始了新的生活。她拼命的努力,可是找工作的压力,让她感到事事不顺,然而,暑涵每天轻轻松松,却很快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每天,暑涵早早回家,烧好了饭菜,憨憨的等着疲惫的她,可是,饭桌前,暑涵善意的笑脸,对于她来说,是这样的司空见惯。虽然,她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将气撒到暑涵的身上,可是嫉妒的喷壶却不断地向她原本脆弱的心喷洒着毒药。那天,暑涵,炒了一盘苦瓜,一贯的为了不失原味,他只放了盐,这点,她早就知道,可是今天这一片片的苦瓜,像一个个被平凡和习惯腐蚀残缺又好似被人啃食的绿色月亮,边缘的波纹像她此时的内心,波涛汹涌,暑涵,照例将苦瓜夹到了她的碗里,她爆发了,将碗奋力一推,只听咣当一声,碗碎了……“我告诉过你,我不喜欢吃苦瓜!”她记得,这是她对他说过的最重的话,也是最后一句话,暑涵没有说话,默默地捡起碎片,一不小心,手割破了,一滴红色的鲜血渗进了白色的米饭,还有散落一地的绿绿的苦瓜……第二天,天还没亮,暑涵就已经离开了。
很快,她找到了工作,遇见了现在的丈夫,开始了另一段美好的生活。丈夫对她很好,每次吃饭时,都喜欢将鱼、肉夹道她的碗里,她总是尽全力地吃完,丈夫也很是开心,可是,她却时常想念那苦苦的,生生的,绿绿的苦瓜,现在的她,到了菜场,总要买两根苦瓜,而且炒的时候,只放一点点盐,丈夫总是问她,为什么这么喜欢吃苦瓜,她的答案只有一个:以前只觉得它苦,现在觉得它苦中带甜,像一个人,每每讲到这里,她的眼中总有泛光,丈夫默默伸出手,抚着她的肩,静静地陪着她,看着天上的月亮。
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今天竟吃得出那睿智愈来愈记挂,开始时捱一些苦,栽种绝处的花,幸得艰辛的引路甜蜜不致太寡;青春的快餐只要求快不理哪一家,哪有玩味的空档来欣赏细致淡雅,到大悟大彻将虎咽的升华,等消化学沏茶,至共你觉得苦也不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