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文章

请欣赏假期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假期的文章1:一个不平静的夜晚

文/沧海一粟

不知道是假期的后遗症还是什么,开学以来总不在状态。然而事情却是一茬一茬的接踵而来,如一块快石头,堵在了我的心坎上。就在这个冬将去,春未来的夜晚。外面,夜色宁静,屋内,舒适明亮。可内心,总似堵着点什么,难以平静。

这样的感觉,早已稀罕,却偏偏找上门来。那是什么呢?究竟是如何流淌的呢?其实,也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大概当年贝多芬的狂躁,也有点此类境况吧!这真的是一种奇异的感觉。无缘无故,却有了一种情绪。按照一些专家的说法,该是一种节后恐惧症吧!

前天在群里看到一个通知,说18日上午市里有一个教研组长会议。于是我便筹划着给换了下个星期二上午的课。可是,当我换好课后回到家,却在网站浏览一个信息时看见18日明明是下个星期三,我怎么就给换了星期二的课呢?我脑海里明明记得是星期二的,怎么就不是了呢?那我脑海里的星期二到底是哪儿来的呢?我翻遍了所有我可以翻遍该信息的群,却终是难以找到那个我脑海里的星期二。看来,俺的记性也已不咋地。

一直想着写一篇论文,可是直到今天,我还是没有动笔。也曾经,思索着给拟一个值得写的论文题目。可是横想竖想,就是找不到可以入手的点。直到现在大脑还是一片空白。可是,如果连论文都没写的话,接下去评职称又怎么能去参加呢?那真叫一个纠结啊!而要上交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看来,接下去该要拼一拼了。可那思绪,并不是绵羊,你想拉就能拉回来的。平时,宁愿看看手机,看看报纸,也懒得去思考论文的事情。就这样一直拖啊拖,拖到了现在。不曾想,竟堵到了我的心头,让我这几天横竖都想着这个事情。原本也没怎么觉得,可今天几句承诺,让我陡然放大了这块石头。

因为今天,我又接受了一个不该接受的邀请。原本我已拒绝,不关我什么事了。但是好几个人的一番催促,我又鬼使神差地给答应了下来。我这个人是一个不轻易答应别人的人,既然答应了,赴汤蹈火也要去完成。可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话出口没多久,阵阵悔意涌上心头。可怎么办呢?再反悔,是万万不得的;可继续去做,也累觉沉甸甸的。直至此刻,仍是一番忐忑滋味。或许,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的纯朴滋味。

英国诗人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如今,江南的油菜花已然遍地开放,纵使冬日的余寒未尽,也阻挡不了我们推开烂漫春光的大门。如此一想,那石头便倏地滑落,荡开一圈圈涟漪,惊醒蛙蛇诸类,引来燕子呢喃。

下午,我已组装好汽车后备箱里的风筝,只待东风,扶摇直上。

夜色宁静,徜徉在自己的花园里,芬芳四溢。醉了!醉了!

假期的文章2:一场难忘的亲子运动会

文/茶子奕

假期的一天,爸爸单位举行了一次亲子运动会。

这次运动会以家庭单位进行,共有20多个家庭参赛,以穿过障碍用时最短的家庭取胜。总共有5个关卡:跨栏、鲤鱼跳龙门、网钻通道、独木桥、超级风火轮。因为我和爸爸速度都很快,而妈妈很娇小,速度很慢,所以我们的战术是我打头阵,爸爸第二,妈妈最后,我和爸爸可以帮助妈妈闯关。

“嘟——”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我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飞奔了出去,来到第一个关卡——跨栏前。我硬跨是不行的,但是规则允许小孩子可钻过去。于是,我四肢着地,像一只小狗一样,迅速爬了过去。牛刀小试,很快我杀到了第二个关卡鲤鱼跳龙门。我双手合十,看准目标,“嗖”的一声从中间的圆洞跳到了充气垫子上面,直奔第三个关卡网钻通道。它其实只是一个充气小通道,弯腰就轻松跑过。

第四个关卡可是最难的独木桥,很多“英雄”都倒在了桥下。独木桥虽然较粗,但切不可粗心大意。这会儿我减慢了速度,小心翼翼地在上面找到了平衡的感觉。伸腿跨步,我左边一大步,当木头歪斜到左边时,右边再一大步,这样木头始终保持平衡。嘿,我顺利而迅速地通过了独木桥。横在我面前的只剩最后一个关卡是风火轮啦!它就是一个大圆球,人在里面跑,风火轮就迅速往前滚动。风火轮可是我的强项,很快我就到达了终点。

爸爸也是好样的,他接着冲了出去,速度非常快,五个关卡都轻松闯过。轮到妈妈了,我很为她捏了一把汗。谁知妈妈虽然慢,但是很稳健,到了独木桥,我和爸爸每人牵着妈妈一只手迅速往前跑,终于成功到达终点,现场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比赛结果出来最后出来了,我们一家齐心协力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我们笑着、跳着,一起分享着运动的快乐。

假期的文章3:奶奶的梳妆盒

文/胡胜盼

假期里去了趟乡下老家。大伯和我聊了许多家里的前尘往事。在交谈中,他提到了奶奶当年的嫁妆,以及保存到现在的一件原物——梳妆盒。

我的奶奶20岁时嫁给我爷爷,那时正是民国28年。奶奶娘家当时家境不错,父母又爱如掌上明珠,所以置办嫁妆的时候格外用心。为了能够给奶奶打造一套陪嫁用具,奶奶的父母还特意从金华东阳那边请来木雕师傅制作木器用品。奶奶嫁到我家的时候,带来了全套的嫁妆,尤其是当年的木器家具着实让乡人开了眼界。后来因为家庭变故,我们的家境日益艰难,奶奶带过来的嫁妆也被逐渐地典当。到了十年动乱时期,一部分嫁妆又被当作四旧销毁。因此奶奶当年随嫁的嫁妆保存到现在的只有寥寥几件,这个梳妆盒就是其中之一。

听大伯说,这件梳妆盒能保存下来实在不易。因为奶奶格外喜欢这个盒子,几次典当又几次赎回。梳妆盒陪伴着奶奶走过了她的青春岁月,那上面留着她的青春气息。在动乱年代,为了能够保存下这个梳妆盒,一家人想了很多的法子。那个年代,想要保存这样所谓的封建老物件要冒巨大的风险,因此能够完好的留下梳妆盒,着实不容易。

这件梳妆盒为花梨木材质。花梨木,又名“花榈”,其木纹有若鬼面者,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花梨木。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记载:“花梨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明初王佑增订《格古要论》云:“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淡者低。”花梨木在中国应用的历史相当久远,早在唐朝时期,花梨木就已被广泛使用,用花梨木制作成的器物更是受到人们的喜爱。大伯告诉我,这件梳妆盒的原材料就购自广东。梳妆盒制作精良,雕工细致,几条飞龙浮雕雕得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绝。打开梳妆盒的两扇小门,再揭开顶盖,可以看到里面被分成几个小格,分别放置化妆用品及头饰用品。整个梳妆盒显得浑然一体,既实用,又美观,不由人不爱。

我的奶奶因为一生操劳过度,中年便永远离开了她的亲人。奶奶去世,我还未出生,所以在我的脑海里,奶奶的形象一直停留在父辈们的口中。如今睹物思人,看着这件奶奶留下来的梳妆盒,我仿佛感觉到了奶奶的音容笑貌,以及她对家人深深的爱。

假期的文章4:最终,我们还是长大了

文/叶绿琴

自假期结束以来,上班的心情大不如放假以前,人真的是不能玩心太重,收都收不回来了,导致现在无论多忙碌似乎也没有觉得时间过的有多快。

都说人越是长大内心是越寂寞的,因为可以谈心的人越来越少。每次心灵受挫之后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以至于能得到一丝丝的安慰来寻找存在感,可是却发现不知何时开始,即使有人关心你的心情你却没有了要说出来的欲望。开始学会了慢慢的承受着生活的种种孤单,以前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去做的事情,不知道何时开始你都学会了,以前以为即使饿死也不会一个人去吃饭,以前以为再怎么无聊也不会一个人去逛街,以前以为再怎么有空也不会一个人去看电影,以前以为再怎么伤心也不会去喝酒。后来,这些以前的以为最终还是统统都尝试了一遍,然后发现也并没有什么好难过的,因为毕竟最后谁也不可能陪谁一直走到最后。

都说长大之后才会知道父母有多爱你,你又有多爱你的父母。越来越觉得陪在家人身边就是最真实的爱,越来越觉得他们的容颜越来越不像小时候看到的模样,后来当看到他们的白发时既然忍不住流泪。总觉得自己还来不及长大他们却老了。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一切换你岁月长流。

一直觉得自己是比较伤感的女孩,爱回忆,舍不得忘记,常常触景生情。每次看到老家那些以前小时候住的瓦房时,都会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心情,有点难过,有点怀念,往事一幕幕上演,却看不到开心的模样。舍不得忘记的太多,总觉得忘记的都会是我一生中必须要感谢的,所以不愿就这样忘记。一直矛盾的活着,不愿忘记却也不愿再被提起。喜欢复古的房子,喜欢看过去发生过故事的地方,喜欢有故事的老人家,喜欢就这样静静的坐着什么也不干,手里握着一本感同身受的书籍,亦或者是身边有一位有着很长很长故事的旅行者,我相信,我一定会是个忠诚的听众。

写故事的主人公一共经历了多少故事才能让人读的如此着迷,到底要经历怎样的人生才算是精彩的一生,我还在不断的探索,希望一切都还不算太晚,至少我希望年老的我也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值得分享的。

最终我们还是长大了,像自己小时候期望的那样成长着,而现在的自己更希望自己越来越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相信吧,梦想最终还是会实现的,你想要的上天最终还是会给你的,只要你够努力。

假期的文章5:有趣的海洋生物

文/闫若琪

假期,我在一家饭店吃饭,看到了一些来自深海的海洋生物,非常奇特。

走到装有海洋生物的玻璃池前,我立刻被这些来自深海的动物给吸引住了。首先,我看到的是最中间的阿拉斯加蟹,它单单身体部分就有小号洗脸盆那么大,全身呈现桔红色,甲壳很坚固,就像披了坚硬的铠甲。它的腿又细又长,上面布满了尖尖的小刺,还长着白毛。两个钳子在身体两侧挥舞着,像一名刀客挥动着大刀,向我们示威呢!

阿拉斯加蟹下边的玻璃池里,是泰国濑尿虾,每只至少有15厘米长。一开始,我都没有分辨出哪是虾,因为当时它们正仰面躺着,我只看见它们的肚子,上面长着两排白毛,随着水一晃一晃的。过了一会儿,也许是躺累了,它们将头转了过来,原来它们的头是三角形的,上面有两只黑亮的大眼睛,看上去很调皮。濑尿虾伸出两只白白的、弯弯的、细细的前爪来清理一排白毛间的空隙,清理好了,又去清理另一排的空隙,样子非常可爱。我还看了贴在玻璃上的鲍鱼,它是通过肌肉伸缩爬行的,每小时只能行4米。我还看了象鼻蚌,它的蚌壳张着,里面伸出了一条又粗又长像象鼻一样的东西,因此得名象鼻蚌。

这些海洋生物很大,很有特色,也很有趣。但是一想到它们将会成为人们的口中餐、盆中菜,我就不免难过。我希望它们能够自由、快乐地在大海中生活。

假期的文章6:活到现在最长的假期

文/懿一

毕业,每个人都在忙跳槽。工作也跳,爱情也跳。我,原地踏步,像个呆子。

假期,上学的孩子们盼,上班的人们盼,家长们盼,景区也盼。我却怕了。在家足足宅了三个月,不出门,不去逛街,不去访亲看友,还有被草吞噬的青菜,其实,我完全可以在三个月中的一周,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完。

比如,一天用来逛街,当然要选个天气好,心情好的时候,买点爸妈爱吃的菜,照着菜谱忙碌一两个小时,然后花半小时跟爸妈边说笑边吃完。两天用来去别人家走走,其实没地方可去,那些愤青的小青年都北漂了,没北漂的也在别的地方漂着,再没漂的都结婚生孩子陪老公了,最常去的还是姥姥家,骑车十分钟就到了,天气给力的话还可以溜达着去,很久没有一个人走很多的路了,去了蹭吃蹭喝,不用自己在家懒得做饭,忍受肚子从早晨饿到晚上还一点肉不掉的生气。两天用来清理菜地的杂草,拔拔幼苗,培培新土,浇浇水,然后等着收获纯天然绿色的蔬菜,吃不完就送给左邻右舍,再吃不完我就扔掉,心情好了,干什么都来劲,浪费也无从可说了。两天用来大扫除,我最见不得屋子里乱,可以脏,但东西摆的不到位,心会抓狂。其实住宿舍时候,东西都摆的恰到好处,别人的就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自己的屋干净也好脏也好,我自己住的舒服看的顺眼。给妈的窗台上放了一盆吊兰,她说突然看着多了一盆绿色总觉得哪里别扭,我说你生活缺少美感的时间太久了,给你换点儿新鲜。其实,我知道她是觉得屋里的东西挪了位置她不习惯。还剩两天,我确实想不起要干什么。书橱的小说看了个遍,新买的两本也已经啃完,支付宝里的资金已无力再支持我去买一本打折的书。那这两天我就开始适应宅的生活吧。

果然,一直宅到现在。我不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虽然陆陆续续的完成了那一周的计划,但也没有多么的心喜。生活像白开水,索然无味,却又不得不喝。

两周前去了一趟济南,被通知去的前一周一直在纠结到底去不去,那天下午什么都没拿就去车站坐车去济南,我怕再犹豫我就真的会不去了,上车检票的时候总有种被卖的感觉,想下车,又心疼车费又恨自己的优柔寡断,狠狠心,咬咬牙,走了。待了一晚上,第二天坐最后一班车回家,牙龈肿了。

其实,这半年谁都过的不好。 包括我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多的绊脚石。但是一切都会挺过去,我奶奶没文化,跟我说的最多的是“车到山前必有路”.那些让我想到心酸的孩子们,慢慢混,好好的。有个人跟我说过“最穷不过讨饭,不死终将出头”,他也在过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不过没办法,不服输不低头,想从头再来。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我最讨厌等待,什么事都是。在家待三个月,真的不知道是怎么过的,果然就到十月了。我把六七十岁年纪的生活提前过完了,希望等我真的到六七十岁的时候可以完成今年本该做却没做的事。你们都说,钱多钱少先干着点呗,就当换个心情体验生活了。但说服不了自己,不想随便的开始,了了的结束,最怕熟悉了以后没有交集。在家陪父母吧,自从上幼儿园开始,除了放暑假寒假,真的没有这么久陪过爸妈了,到了结婚的年龄,成家以后最怕很难再这样死皮赖脸的住在家里。说保姆我也不生气,毕竟是给爸妈做饭洗衣。她爱上了手机斗地主,吃完饭就坐在沙发上斗,不时的蹦出一句“又赢了四倍的分”;他还是那样,看着电视就打呼噜,叫醒他还接着看,看一会接着呼噜,直到电视剧结束。那一段时间我们一起看完了文章的《小爸爸》,奇怪的是我爸第一次痴迷这种类型的电视剧。

生活待我不薄,我还得跟它好好过!

假期的文章7:清明见闻

文/陈嘉维

清明假期到了,我们一家人回老家去扫墓,瞧!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啊!万里无云,晴空碧野。汽车在马路上行驶着,窗外,花红柳绿,车水马龙,一阵阵风夹杂着油菜花的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春天就是这样惹人喜爱!

一会儿工夫,便到家了,拿上祭祀用品,我们来到爷爷墓前。我们决定先把爷爷墓上的灰尘扫干净。两个月没有打扫,那墓前可真是脏啊!为减少灰尘,我们便把扫把在水里打湿,再在墓前扫,因为天气太干燥了,到处都是灰尘,害得我的眼睛都弄进了沙子。扯掉坟上的杂草,培好土,爸爸和大伯已经是满头大汗,最终顺利地把墓扫干净了!爸爸点上香,插在爷爷坟前,大伯拿出纸钱,细心地点燃。为表达对爷爷的怀念,我们在爷爷坟前磕了三个头。插上给爷爷买的花,最后,再点燃一串鞭炮。扫墓便结束了。再看爷爷的坟墓,已经焕然一新了。

难得回老家一趟,又是春天,我决定去探访春天。走进田野,放眼望去,满是花儿,红的、紫的、白的……像是给大地母亲绿色的外衣绣上了美丽的图案。田野中,黄的油菜花格外显眼,一大片一大片的像是满满的一地金子,轻松地吸一口气,清新的香气再次沁人心脾。绿色的麦苗也毫不示弱,卯足了劲抽着枝叶生长着。走进果园,果园里的花竞相开放。梨花白得赛雪,桃花粉红得似霞。蜜蜂和蝴蝶在花上飞来飞去,忙着采花蜜,授花粉。看着眼前忙碌的蜜蜂蝴蝶,我仿佛看到了满园的果实和丰收时农民伯伯喜悦的笑脸。

这个清明节,既感受到了中国传统习俗,又看到了春天乡间的美景,不虚此行!

假期的文章8:家乡的变化

文/泽仁多德

假期到了,我终于可以随父母到处去看看了。我已经三年没回老家了,爸爸驾车带着我们一家子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我的家乡在聂呷乡妖枯村,是爸爸生长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乘车来到村口,村口立着一个巨大的天然石,上面刻着“幸福美丽新村”六个大字。村庄里的一幢幢藏房依山而建掩映在密林之间。沿着整洁宽广的入户水泥路,我们像外地来的游客一样走进村庄,家乡的房屋,上下共四层,白色的墙壁,红色的房脊,屋顶上还挂着五彩缤纷的经幡。与周围的田地、绿树、小溪融在一起,就像一幅油画,美丽极了!

我不仅赞叹道:“家乡好美呀!”爸爸点点头说:“原来可不是这样的。”接着爸爸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家乡。

爸爸小时候,人们每天吃的几乎都是粗粮,一年难得吃到几顿肉,年底粮食不够还要饿肚子;他初中三年只穿一件补了又缝,缝了又补的外套;家乡没有公路,只有一条窄窄而高低不平的乡间小路,房子又矮又黑,一家人只能在稍微暖和一点的“锅庄”边挤着打地铺睡觉。

还听爸爸说,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惠民政策很多,尤其近几年脱贫攻坚,给像我的家乡妖枯村一样偏远、贫困的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村里的生活设施比我城里的家还齐全。不用担心吃不饱、穿不暖;不用担心看不起病;更不用担心孩子的教育。去年我的家乡又被评为国家级的传统村落,只要自己勤劳致富,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我站在老家豪华、大气的藏房最高层望着我美丽的家乡,无比的自豪。我牵着爷爷的手对爷爷说:“家乡以后会更漂亮吗?”

“家乡的变化,是乡亲们的辛勤劳动换来的,更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家乡现在的发展!以后家乡会更好,人民会更幸福!”爷爷摸着我的头说。

假期的文章9:爱,在四月

假期的第一天。

因为六号就要去鲁迅文学院报到了,所以这三天就没有再安排外出,静静的呆在家里。

窗外阳光极好,昨晚彻底收拾了一遍书房,又把布局变了。现在我背对着窗子,面前是电脑桌,桌子上放着一杯刚刚沏好的绿茶,白色的水汽萦萦绕绕。水族箱在我的右手边,一回头就能看到那些锦鲤在安闲的游弋。想起以前爸爸说,如果经常看鱼,有助于人完善管理思维。后来看鱼看久了,想管理想的并不多,但的确是觉着静心,还想过,以后书斋的名字就叫‘观鱼’。书桌摆到了屋子正中,笔墨仍旧摆在书桌上,只是,要等到我回来,才能再继续练书法了。

音响里还在循环播放着张国荣和汪明荃唱的那段《帝女花》,已经连续听了好几天了。我太爱这段粤剧了,爱戏文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大气和洒脱,这才是我心目中的书生意气、才子痴情。

清明是思念故人的日子,这几天总是会想起爷爷。好几次都禁不住泪水潸然。尤其是听到这段戏的时候。想起我小的时候,正是港台明星盛行,爷爷对我说:

“人家的明星都要‘一脚踢’,一脚踢的意思就是说要什么都能做,能演、能唱、能跳、还能做主持人。人就得这样,全才、全面,才不会被淘汰。”

爷爷,我一直都记着你的话,我会努力,也祝您在天国,安好。

假期的文章10:游腾冲

文/俞玥好

假期到来,我兴奋不己,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腾冲,这里的景区也是闻名遐迩。

热海景区有中国独一无二的地热景观,我们进入了群山环绕的热海景区,首先来到了珍珠泉,这里冒出的气泡犹如无数晶莹剔透的珍珠,昔日有“千古沸腾百孔气,一池灵泉万斛球”之脉,所以被称“珍珠泉”。接着我们来到了“蛤蟆嘴”,该泉眼形似“张口青蛙”而得名“蛤蟆嘴”,是全国唯一的脉动式沸喷泉,温度90度以上。最后我们来到了闻名于世的“大滚锅”,它就像烧涨的开水一样冒着热气腾腾的气泡,温度高达98度以上。深约1.5米,响声震耳,蒸气冲天。因为这里的温度很高,所以只要在蒸锅里放上一些鸡蛋、玉米、花生,过一会儿,就蒸熟了。而且蒸出来的还非常好吃呢!于是我们就这样结束了在热爱景区的快乐之旅!

腾冲着名的民族特色的美丽小镇——和顺古镇。拥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韵味,可以和大理古镇、丽江古镇媲美。这里民风淳朴,空气清新,民居建筑古色古香。镇上住着许多少数民族居民,还有许多小铺子买着当地的特产。这里不仅有清幽的石板街道,优美的小石桥,清澈的小溪水,还有抗日司令部旧址、古老的图书馆和寺庙,这里是多么大,多么美啊!

腾冲不仅有着名的和顺古镇,独一无二的热海景区,还有许多旅游景点,能让人心旷神怡的菏花温泉,远近闻名的火山地质公园,各式各样的小吃……

腾冲是一个好地方,不仅风景优美,还是着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并享有“中国翡翠第一城”的美誉,真让人留恋忘返。

假期的文章11:快乐假期工

文/陈伟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大地生机!就连我们农村,有经济头脑的大人们纷纷洗脚上田,经商的经商,进城务工的进城务工,有的搞起家庭作坊……读初一的那年寒假,家里需要供我和弟弟读书,生活的重担全压在父亲身上,在亲人的劝说下,父亲狠狠心买下一辆人力三轮车,从此告别骑单车到桥头待客的生涯,成为一名人力三轮车夫。

该怎样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呢?这个问题在我心里沉甸甸的。那天正好赶着鸭子经过祠堂大巷,同村的钦叔走过来跟我打招呼:“有份假期工介绍给你做,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我眼前一亮,不假思索就答应了:“正愁放假没事干呢,就听叔的!”

原来钦叔在村郊公路旁搞了一个作坊,回收塑料饮料瓶、食用油瓶进行拆解用机器粉碎成塑料碎片,装成一袋袋再被收购。我呢,这份假期工就是用一根铁丝,拆去塑料瓶的拧盖、外包装膜,然后按照塑料瓶的颜色进行分类,送进钦叔的机器碾碎。钦叔说干一天活补贴6元钱,中午还管饭。跟我搭档的是邻村来的一位说话有点口吃的外表有点邋遢的大叔,他好像是计件工,按照每天的完工成品称重量论斤两算工钱。大叔很勤快,他干活的速度远远超越于我,令我十分佩服。有时候遇到撬不开的油瓶壳,大叔还会歇下手里的活过来帮忙。

那个假期过得特快,其实算起来我也就是打了半个月的零工吧。劳动不分贵贱,现在想来第一次当假期工的活虽然脏,但不辛苦,还挣到了几十块钱呢。

初二暑假,父亲说他在社光村有一位朋友蔡叔开了表带厂,说我可以去那里打暑假工。我和弟弟骑着单车找到了表带厂,其实就是外边围墙里边搭着沥青架子的工棚,工棚外边还开垦着一小片菜地。表带厂里十来号人,管工是我们本地的一位兄长,其他人都是外地来的。每天早上八点上班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两点上班到六点,晚上算加班,七点半到十点。我们是暑假工,晚上可以不用过来。流水线是用板模搭起来的,两边的工人坐在竹椅上。我被分配到的工序是刷胶——拿着刷子醮着万能胶然后刷到表带半成品内皮的一面。尽管一开始老是闻不习惯空气中夹杂着天拿水的气味,但是工棚里开着高音喇叭,放着《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宝贝对不起》等流行歌曲,大家分工有序,互相帮忙,工作氛围相当好。

挺喜欢吃厂里的午饭,最好吃的就是猪肺炒空心菜、冬瓜汤,至今十分怀念。每个人从进厂就分了一个小铁饭碗和一把汤勺,饭自己添,菜是按人头打的,我每顿都吃得饱。

我和弟弟也认识同样来这里打暑假工的其他村庄的同龄人,工余我们相约顺着涸溪东面的堤坡去看竹笋园、摘野山捻吃。相比那些真正的打工仔,我们暑假工当然没有他们敬业,好像是换一种方式来度假的,我们没有固定的任务,哪里需要帮忙我们就过去帮忙。工人们也知道我们是打暑假工的学生,而且都是熟人介绍来的,对我们都很好。我认识了一位老家在江西的姐姐,她干活很认真,还经常跟我搭话,姐姐老对我说要用功读书,以后考上大学找好工作。我后来回校了,这位姐姐还有写信给我呢。

第二年暑假,我和弟弟还来蔡叔的表带厂,这次,同村的阿斌也跟着来了。不过,已经遇不到前年暑假的好多人了,而且,这年暑假台风多,工地进单不多,感觉没有第一年的活多,我们都没有干到暑假结束,就都回家了。

有了这两三趟假期工的经历,升了初三,我更加用功学习,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要去江西读书,我按照保存着的地址给那位老家在江西的姐姐写信,至今仍然没有回音……

假期的文章12:陪父母聊天

文/张少刚

国庆假期,我回老家看望父母。

走进村子,乡亲们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我也微笑着和他们聊上几句。走进家门,看见父母正坐在院子里剥玉米。父亲起身接过我带回来的礼物,并埋怨我又乱花钱。母亲笑着说:“知道你爱喝玉米糁汤,剥点儿玉米,新玉米熬汤可香了!”我搬了个凳子坐下,一边剥玉米,一边陪父母聊天。

父亲说今年玉米、大豆、红薯都丰收了,庄稼人就盼着这样的好年景。我再次劝说他们不要种地了,年纪大了,太辛苦。父亲笑着说:“辛苦啥?我这身子骨再种个五年、八年都没问题。再说种地也是锻炼身体嘛,我身体好了,你们也少操点儿心!”

母亲问我:“昊昊(我儿子)咋没回来?”“他今年上初三,学习任务重,得让他利用假期补补课!”我向母亲解释。母亲不再说话,只是叮嘱我别把孩子管得太严。

我知道母亲又想孙子啦,儿子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母亲在照顾,祖孙俩的感情很深。我答应母亲以后会经常带儿子回来看她。

母亲跟我说起了村子里的事儿:隔壁李婶的女儿今年考上了大学,是一本,全村人都为她高兴,村委会还奖励她500元钱;对门儿王叔的儿子上个月娶了媳妇,新媳妇长得白白净净,对王叔王婶也很孝顺;让人难过的是村东头80岁的李奶奶上周去世了,李奶奶和母亲常在一起聊天,母亲为此伤心了好几天。说到这里,母亲用手擦拭着眼睛。

这时,父亲看了看我,说:“看你瘦了不少,平时要注意身体,不要再抽烟了,酒也要少喝,毕竟你也是40多岁的人了。”母亲也插话:“钱够花就行,人活着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好。”听着二老关切的话语,我深深地体会到让父母惦记着的感觉真好。我不住地点头说:“爸妈,我记住啦!”

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心贴心地说说话,听听他们的唠叨,你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收获满满的幸福。

假期的文章13:秋假

文/刘东华

除了寒暑两个假期,我上学的时候,还有一个秋假。

当时没觉得秋假有什么特殊性,现在想,这个假期也只有那时候乡村的小学才能享有的吧。因为这个假期是在秋收的时候才放,时间不长,两周或者三周,通常老师也不留作业,假期里,老师和学生都回家为秋收出一把力了。

那时,老师们也都是民办老师,除了教学,真实的身份还是农民,因为教学,他们的农民身份却显得很尴尬,曾经一个教过我的老师,刚刚结婚,家有几亩稻田,夫妻俩都不是种田的好手,每到秋收的时候,这位平时文质彬彬,偶尔说几句普通话,在课堂上讲起来眉飞色舞的老师,总是不好意思地求班上的同学:“有谁能帮着去割几天稻子?”

同学们是乐意帮他的。那时候虽是小学,但农村的孩子对农活都不陌生,他那几亩稻田,有一群半大小子,半天的功夫就收割干净了。这时候,几个平时没少被老师批评的捣蛋学生,很骄傲地接受这位老师有点谦卑的道谢。

学校的操场已经成为打谷场了,竖着的旗杆被堆起来的稻谷围困着,那些稻谷倒是真像一群听话的学生,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操场上,稻穗低垂着,在秋阳下被晒得金黄,均是一副饱读诗书的模样。

一年里,对乡间的学生,似乎秋假是最充实、最自由,也最快乐的时光。成熟的庄稼们,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割完毕,被颗粒归仓,这时候大片的土地裸露着,然后深翻,等待播种。这段日子,天高云淡,少有闲暇的田野里,会有很多又大又肥的蚂蚱,像一群失去了巢穴的土匪,四处乱撞。

现在想,蚂蚱也是秋天收获的成果吧,收获他们的主要是放假的学生,三五成群,相约了到田野里捕捉蚂蚱,把它们用稻草拴起来,真像被捆绑在一起的俘虏,然后在田野里生火野炊,田野里会弥漫出浓郁的烧烤蚂蚱的香味儿。

秋假是乡村孩子的另一个课堂。短短的秋假开学后,会看到同学们明显被晒黑的脸,还有那位民办老师,当他挽着裤腿走上讲台,操着有点生涩的普通话给大家讲课的时候,那种让人求学的欲望也像秋天的庄稼一样,饱满起来。

假期的文章14:生命的空白格

文/每子林

在长长假期里,总会有许多的闲暇出来。

没事可做的时候,就窝在床上看书,看了忘记,忘了再看。思维单薄的像是一个书签,随意地可以存放在任意的书页之间。

有时候电话几天不响,日子空空的干净,便会觉得日子很长,像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天际。从早晨走到晚上,在自己的心空逛了一圈。

无意中读到张小娴的句子“寂寞地干净,干净地发白”,心一下子被击中,缩紧,便再也没有闲置的天空了。像是吃到一个甜润多汁的原味水果,我努力地吸出它全部的精华,贪婪地不肯抬头,不肯停下。

这样的日子,少了是幸福,多了就会有些担心。生命总是单一,会不会像是栗子,从嫩白的生长到褐色的成熟,都被裹在厚厚的壳里,不过栗子还算幸福,它最终笑着张口,离开孤寂的枝头。

日子有时候很凑巧,有人找你的时候,挨个的事情就来了。而有时候的那些日子,生生是忘了加糖的水,一眼到底,毫无尘杂。你转来转去,最多不过看到水里成双的眼睛。

这样的时候,丝毫不想找任何闲杂的人和事来填塞。

没有好看的插花,空着的水晶瓶,本身也是一道风景。若有花香、书香莹润,便无奢望。

想起小时候,没人理,没人玩,大人在忙碌,小伙伴也去了亲戚家,一个小盆子,一方小手帕,洗了半天,挂在一条长绳上,翻过来,晒过去,从绳子的三分之一处,挪到绳子的四分之三处,再看看,有没有太阳照着它。

日子像个晾晒的小手帕,被风吹得摇摇摆摆。

有时候会觉得孤独,掐着指头的时候,也会为这样流逝的日子感到担心。希望明天的明天,也能有一身忙碌的汗,或者有个身边人依偎或者争吵。

一个人旅行或者生活,总会有些没有风景的段落。不想放弃,就向前走,承受无花的小径。并不知道,坚持向前走的最后,会看到什么。这样的日子最是艰难,也最独特。

一种空白,承接昨日的美好,开启未知的期待。

这是生命的空白格。不知道,还有多少空格子,才会有下一个篇章。无论你怎样去经营,也没有情节发生。即使这样,也要心怀期待,知足阅读。不会去赶什么趟儿,不想制造什么热闹,也不想烦心倒胃地去思量。

就在这些发白的日子里,想一想曾经留在那方手帕上的,关于太阳的味道。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