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温度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温度散文1:走过夏天
文/也许爱是最美
忘了存在,便会忘了温度。远远地,传过来的,是能帮你走过夏天的力量。它也许只是一首古典的曲子,一部爱的绝恋故事,或许真的是来自冰河世纪的温度。其实,炎热在外,凉意在心。——题记
1
此刻的你,身在何处呢?
近四十度的高温,令趵突泉的水失了颜色,好像仅仅为了一个传说而存在,而传说的真实性被一层又一层的游人求证着,也不知结果如何,走近了也只见一池平静的水。
夏季的温度,就这样无拘无束地散开,至每一个角落。
随别人的脚步向前,不知前面的景怎样,也不知走到哪里会回头。长廊、古院,走了一段又一段,一座又一座,既然来了,不能忽略,哪怕低头走过,也是来了。
因为炎热,对这“天下第一泉”的感觉,无词可述。
忽然就有些怀念昨日大明湖的荷花,无疑,大明湖是美的,“几曲绕琼房,一泓映绮疏”,“红妆翠盖木兰舟”,使人无法躲避地一遍遍回想《还珠格格》剧中夏雨荷打伞走向君王的镜头,就这样,依着现实的美景和文学的情节,终是忽略了这夏的温度。
那么,趵突泉有什么呢?
过了李清照纪念堂,过了沧园,过了白雪楼,过了万竹园……停在了李苦禅纪念馆,不在意回廊曲婉,也不去想画家如何地描风画雪,我的目光轻轻地落在那绿色的窗格和红色的柱子上面。这红绿相配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是常用的吧,我以为这是极为朴素的颜色,自然简单的美。简单的美,也简单了我的思想,不管前面有什么,脚步止在了这里。
于是,我听到了缓缓的,忧伤的,如泣如诉的旋律,清晰地弥漫在庭院。人语声消失了,温度消失了,只见绿色和红色,无一丝尘埃,无一丝风,天地间就这么简单……
播放的音乐,与这庭院这么适合,这景区可真猜透了游子的心意。不想移动脚步,怕忽然间失去这舒适的感觉。又因为喜欢,脚步就想走得更深,不由自主。
院中亭子里游人多一些,我却只想多望一眼亭子周围无人的角落,视线划过亭子,才发现原来是有人在演奏曲子,并非播放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更奇怪的是,他手中的乐器竟然是一把锯!这东西与这音乐的感觉可是不相配的,无法置信,音乐在他那里已然到了无形的境界……
走过庭院的拐角,几株绿植,把夏的温度完全掩盖了,也完全颠倒了我的思想,这世间……
2
身在现实,总有无法逃避的理由。
一条热闹的街道,不具备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是出门的你,很难绕过去的,于是温度一词又一遍遍地走过你的心。
夏啊,若是没有你会怎样呢?
因为高温,这曲水亭街,虽然水边木桌藤椅,餐饮茶品,总觉得乱而不静,并不能带来任何舒适的感觉,从这里走过去,也只是希望找一条近路回去。
没有询问,没有查阅,脚步被夏日拖累,情绪中也没有阳光。拐进一条小胡同,青砖青瓦,路很窄,好像看到了“王府”街之类的路名。心想,这里若称王府,也着实有些小气。走着,走着,除了我们再也没有别人,想寻一些声音都难。
街道虽极窄,却时见有水绕过,如此布局也极少见。
眼前一所院子,出门是水,几块青石,可洗衣,院内绿藤越过墙垂下来,映在白色的墙面上。墙是硬的,房是硬的,绿色是软的,水是柔的,忽然就有些喜欢。想着这院子是不是还有人居住时,门就开了,主人在曲水里涮起拖把来,恰好回应了我心中的疑问。
之后,除了我们,还是我们。
古意浓浓,静而无声,水底是黑色的,却又是清澈见底的。无人打扰,完完全全属于路人的小巷,它有似江南的水,却无似江南的柔,若有,这柔是有个性的,是有理性的,是梳理过的,并不需要你刻意的目光。你见与不见,它都在那里。
一直吵着喊累的孩子们也没了言语,默默地,静静地,走走停停。
也不知这小巷有多长,也不去盼尽头,当然也早已忘了夏的温度。天色也渐渐变暗,快要接近青瓦的颜色……
3
路总有尽头,我信。若是你认为没有,那是因为你还在路上。
我们终于走出了这无声的小巷,而这尽头却是一种意外。
小巷的尽头不是安宁,也不是想回去的方向,却是你想象不到的热闹。灯火通明,人语声,叫卖喇叭声,使你听不到彼此的声音。
这里比小巷明亮,比小巷喧哗,比小巷热情,吃的,用的,玩的,朴素的,奢侈的,眼睛不够用,心思也不够用,后悔在进入小巷之前先填饱了肚子,各种诱人的小吃,不知该如何时选择。
从那么安静的地方来到这里,是天上地下的对比,本也不知那小巷能走出来的,只是随遇而安,更不知会来到这里,柳暗花明的感觉令人的心思无法安定。
原来这里就是芙蓉街,来时查过济南大明湖附近有什么好吃的的,可也未曾想过非来不可,却不想无意中闯进来。两边也是古色的房屋,只不过被各种广告牌打扮得更加有声有色。人挤人,兴奋中,望见这个又喜欢着那个,等到走出这条街道,什么都没买,却还似在梦中。
芙蓉街是热闹的,温度固然也是高的,两种高温在一起,竟然令人忘了温度。原来,并不是只有冰冷可以帮你走过夏天。
4
寻回去的路,却走过了两种极致的路,这新奇的感觉一路伴随着我们,对路边的一切都开始感兴趣,当然,不感兴趣的东西,早已被什么过滤掉了……
原本以为,哪怕是地球上最炎热的地方传到这里的感觉也是冰冷的,因为距离,空间的距离,时间的距离,情感的距离。历史一直伴我们左右,昨天的故事一直不曾远去,我们也一直在借着远方的感觉抵消现实的温度。若我们愿意,远方传来的冰冷的温度,可以如影随形,帮我们走过夏季,若我们愿意,夏季炎热永远只存在一瞬间。
忘了存在,便会忘了温度。远远地,传过来的,是能帮你走过夏天的力量。它也许只是一首古典的曲子,一部爱的绝恋故事,或许真的是来自冰河世纪的温度。其实,炎热在外,凉意在心。
但是,抵消高温的绝不只有冰冷,还有热情,物质的温度,情感的温度,就如走在那芙蓉街……
温度散文2:手写书信的温度
文/肖复兴
如今的人,手写的书信越来越少。尤其是手机微信的发达,更简便易行地替代了手写书信。有时候,真觉得科技是人类情感的杀手,用貌似最快捷的速度和最新颖的手段,扼杀人类心底最原始的也是最朴素的诉说。只是手指在手机上轻轻几下按动,不仅将人们相互情感的表达变得懒惰,冰冷冷的缺少了身体的温度,更变得千篇一律的格式化。
信件就是这样飞速又无可奈何地衰落。家书抵万金,更只是昔日的辉煌,残照般明灭在依稀的记忆里。就更别去说将信刻在竹子上面的竹简了,如今哪儿还有那样的耐心,写一封信要费用那样的功夫,饶了我吧!
看到法国上月出版的新书《致安娜》(《LetteraAnne》),书中收录了法国前总统密特朗从1962年到1995年他去世之前33年里,写给女友安娜一千多封书信。忽然想起前些年曾经在报上看到消息,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写给他的妻子所有的信,也印成了一本书《亲爱的贝思》(《DearBess》)。从1910年杜鲁门给贝思写的第一封情书,到他1972年去世之前写的最后一封信,一共1322封。一个33年,一个62年,都是一千多封信,想象那种由信件连缀起来的漫长岁月,一种由信件流淌而出的心底倾诉,含温带热,可触可摸,是那样的让人感动而羡慕。
我这里所说的羡慕,是在说我们如今的人,还能够像密特朗和杜鲁门一样一辈子里写下这样多的信吗?或许有人会说,人家是总统,我们普通人一辈子哪有那么多的信可写?这话说得也没错,但普通人之间也需要交流,尤其是亲人之间的家书,更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即使自己不会写字,也要请别人代写家书,以这样的“代写书信”的先生,在街头摆摊常见。只不过如今交流的方式已经被手机微信和视频理所当然地取而代之。孩子给父母买一个手机或将自己的手机替换给父母,便将自己给父母写信一并省略了。
如今手写书信的衰落,是生活的挤压、虚假的泛滥、实用的放纵的一种现实;是感情的枯燥、精神的失落、内心的委顿的一种折射;却偏偏渴望虚荣、眷慕奢华、信奉浮夸的一种映照。别的不用说,你试验一下,给自己的情人一下子送上999朵玫瑰,能够做到;但像密特朗和杜鲁门一样,能够水滴石穿坚持写下一千多封信,恐怕是天方夜谭。不要说一连写几十年,就是写几年试试看?就是写几封试试看?就该没词儿了,就该借助手机里那些现成的短信了,虽然是早在别人的嘴里咀嚼过不知多少遍的口香糖,那已经成为一种舒服的快餐般的表达方式和经过格式化修剪的习惯姿态。只是信原本带有的私密性已经被公共性所取代。
自然,唯恐说不尽,临行又拆封,写信时的那种独有的感情;远梦归侵晓,家书长不达,盼信的那种等待的心情;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拆开信封时那一瞬间的美好感觉;更都是已经荡然无存。
手写书信的衰落,潜在的另一个拿不出手的因素,是我们手写的字越来越差,只好用手机微信来遮丑。以前上学临帖写大字,是必修的一门功课,是多少年来的文化传统,讲究的是意在笔先,也就是说执笔写字前心中要有所思,现在却是根本不用想,只照葫芦画瓢复制手机朋友圈上现成的词语就万事大吉。如今许多我们民族根性的东西都已经被我们自己丢弃了,更不要说写字了。有趣的是,我们的字写得丑陋不堪,我们在手机上的微信可是越来越花哨和肉麻。这也许是我们自己一种逃脱不掉的反讽。
密特朗和杜鲁门各自那一千多封信,让我想起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一个人一辈子能够写多少封信?从《鲁迅全集》中查,我看鲁迅先生一辈子也是写了一千多封信,便想当然地觉得,大概最多也就是这样一个数字吧?无论密特朗、杜鲁门,还是鲁迅,都是名人,写的信自然要多一些,如我们一般的平常人,肯定比他们要少,一辈子又能够写多少封信呢?当然,因人而异,会有人多些,有人少些,但是,即使再少,也得有几封,哪怕一封,是由你自己亲手写下的或由你自己亲手接过来的信吧?这一辈子的回忆,才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依托吧?
记得我母亲去世之后,我在母亲珍藏的包袱皮里,发现了一封信,是1972年的春节前夕我写给她的一封信,那时候,我还在北大荒。母亲一直珍藏着。其实,母亲并不识字。
温度散文3:西湖风
文/尤熹然
七月的杭州,温度早已高过保定。风闷闷地吹着,把西湖吹起了风浪。高高的画舫在水中颠簸,一颤一颤地把人荡到小瀛洲上。我掏出一元钱的纸币对着上面的三潭印月仔细看,总觉得纸币上的图片少了一点美感,细想又不知道少了什么。
坐在岸边,风浪很大,湖水拍打上岸,也拍打着我的脚。一瞬间,我明白了纸币的画面中少了些什么,原来是因由人而来的灵气。
不知不觉中,船来到苏堤。虽然早已过了苏堤春晓的时节,但看到那柳枝随风飘散,无论如何那抹绿色也能拂去人群中的燥热。何处黄鹂破暝烟,一声啼过苏堤晓。当年苏轼被贬官时或许意志消沉,创造出几首让世人每每读到就会惋惜的诗词。可这豪放的文人并没有颓唐,反而自嘲自乐,还发明了一道名菜——东坡肉。比起食客们的评价如文火慢炖、肥而不腻、香滑润口等,苏轼自然写得有文采,但面对着溢出的肥油,就算再雅致的诗词也会沾上泥土气,成了打油诗——
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在杭州西湖之滨,看厌官场起伏纷争的东坡先生,吃吃西湖的醋鱼,喝喝简单的龙井茶,太平淡了。再品两口东坡肉,弄得香腻腻的。茶余饭后,在吴侬软语间,也便忘却了朝堂上的纷争。
苏堤对应着雷峰夕照,也是白娘子被关押的地方。1920年的一天,400多岁的雷峰塔终于倒下。此时,孙传芳的部队正热热闹闹地进城。
忽然想起那位在西泠桥边安静长眠的“鉴湖女侠”秋瑾,刀歌一阙,剑气竞雄。还记得那句“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每每读到此处,总仿佛看到英姿勃发的女侠满面正气后的无奈与萧瑟。毕竟是个女子,在那样一个讲究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代,就算得到丈夫的认同,但毕竟“俗夫胸襟”没有几人能了解。怨人间风雨妒娥眉,一代女侠匆匆逝去,引来后人多少唏嘘。秋风秋雨愁煞人,她的绝响是那样简短,与其一生的闯练有所不同。
西湖的风缓缓吹来,从宋代吹过民国,多少春秋融入历史的车轮。唯有那西湖水一直荡漾荡漾,打着千年不变的节拍……
温度散文4:有温度的陪伴
文/马婧
时光匆匆,飞逝而过,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这一秒孩子还在蹒跚学步,下一秒他已长大成人。我们都知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陪伴都是最好的。
就拿做作业来说,“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一写作业时,鸡飞狗跳”这一调侃之语,夸张中映射出家长陪孩子做作业就好似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多陪伴,不仅没有助力孩子成长,反而无意中让孩子产生了厌学、依赖的心理,适得其反。
脾气火爆型的家长,看到孩子动作慢了一点或稍一写错,就连声呵斥甚至直接上手,本来好意陪写,却反而让孩子在诚惶诚恐中战战兢兢地完成;另一种亲密无间型的家长,则会全程紧密关注孩子,写一题家长就检查一题并马上指明错处,这样一来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如此,是在“押着”孩子完成作业。这样的陪伴,有些弄巧成拙,丧失了亲子的温度,也失去了教育的智慧。
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不是“监工”。我们应该明确,陪伴的主要任务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孩子正确地思考与解决问题,绝不仅仅是坐在孩子身边,更不是空耗时间。单纯的耗时间的陪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还会增加彼此的怨气,父母觉得做了很大的牺牲,而孩子却感觉是在被监控。陪孩子做作业是必要的,但也要讲究方法。放学时,用平常的语气和孩子聊聊:今天有哪些作业、哪科比较多、完成起来可能会有什么困难、计划先从哪一科写起?自然的聊天中就能帮孩子对自己的作业安排进行有效的引导。
陪伴无关时间长短,而在乎质量高低。高质量的陪伴,在我看来是以身作则,投入时间的同时,也关注与孩子的平和交流。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提到对女儿的教育时说:“我们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就这样,安安静静,在同一个空间下,在同一段时间里,一人一个书桌,互不干扰地学习着、工作着,这样孩子就知道父母与自己都有重要的事情要做,这样的陪伴也才是不孤单的。
学习艺术特长时,温和地陪着孩子,多用欣赏的眼光去捕捉他每天练习时的点滴进步,真诚地表扬他的努力;课余,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读读书,文学、历史、地理等,在亲子阅读中丰富他知识的积累;周末,陪孩子外出走走,公园、博物馆、图书馆中,静静讲述你口中的世界,聆听他眼中的未来……给孩子最好的陪伴,让陪伴更有温度!
温度散文5:藏在棉衣里的爱
文/陈树庆
又到冬天,温度骤降,雨雪袭来。晚上天气预报说有股寒流要来,看来明天要添加厚点的衣服了。突然,乡下的母亲打来电话:“孩子的棉衣做好了,什么时候回来拿?”我站在窗前,望着外面万家灯火,心中涌起股股暖意。
俗话说“忙秋闲冬”,而每年进入冬季,母亲却更忙碌了。找出针线筐,坐在炕上为我们缝制冬天的棉衣。手工缝制棉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先量出衣服尺寸。母亲把我们姐弟叫到跟前,用尺量出我们衣服尺寸,再用报纸剪出棉衣的模型,将棉衣模型铺在布上,贴着边缘用粉笔在布上画下来。把裁剪好的布在炕上铺展平整,棉花薄薄的、均匀地铺在布上,再把棉衣的里子覆盖在上面,用密密实实的针线把边沿缝在一起,隔两寸宽再用针线引一道线,固定好棉衣里的棉花,最后缝合上袖子、领子。穿上母亲为我们缝制的棉衣,浑身暖和、舒适,而我的童年时代就是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冬天。
长大的我,作为女孩子有了爱美之心,因家境贫寒不能随心所欲,但朦胧的潜意识里想穿新棉衣。进入冬季,母亲从衣橱里拿出棉衣对我说:“天变冷了,穿上棉衣吧,别冻着。”“我不穿,太难看了,人家都没有穿的。”当时的我丝毫没有体谅到母亲的感受,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母亲为了让我穿上新棉衣,在没有条件购买新面料的情况下,想出了没有办法的办法,把棉衣拆开,把棉衣外露的一面儿朝里,里面儿朝外,颜色虽有些粗糙花哨,比不上新的面料,但看上去也有七八成新。浆洗干净后,母亲晚上坐在灯下一针针地缝起来,窗外寒风阵阵,屋里长长的线在母亲的指间不停地穿梭。那些寒冷、清贫的日子,因为有了母亲的棉衣,我总穿得干净、暖和、舒适。
记不清哪年,冬天来临,母亲照例把我的棉衣做好,然后和我说,你该换棉衣了。我说不用了,已经在商店里购买了毛衣,母亲下意识地“哦”了一声,再也没有说什么,就把棉衣叠好,放进了衣橱中。儿子降生后,母亲又开始给儿子做。此时,母亲已经眼睛昏花,手也不灵巧,有时还会用针扎到自己的手上,但做出的棉衣儿子穿上似乎很受用,胖嘟嘟的,母亲也乐此不彼,心里好像有了着落,每年冬天为她孩子的孩子缝制棉衣。
如今,我突然意识到,棉衣里面藏着的是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在寒冷的冬季,穿上母亲做的棉衣是福气,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想起明天的寒流,我拿起手机,给母亲去了电话,告诉母亲,让母亲把我多年没有穿的棉衣拿出来我也要穿,听到电话那头,母亲开心的声音,暖暖的感觉在我心底涟漪一样荡漾开来。这个冬季,再次穿上母亲做的棉衣,会让我感觉心怀暖阳,冬日如春。
温度散文6:雪的温度
文/邹黎明
曾走在校园的路上,看着地上缱绻的金黄的梧桐落叶,心中不禁顿生一股诗意:这梧桐叶纷纷洒洒的落下,是不是为了腾出地方儿让雪栖息呢?然而,枝头的雪终是还未等到 便放假了。
在家听闻了下雪的日子,便不紧不慢的等待起来。
今年的雪终于如期而至。我迫不及待的跑进雪中,展开双臂,看雪落在我的手臂、落在我的肩膀、落在我目所能及和目所不及的一切地方,穿透进每一个即将空灵的微小世界。我满心欢喜的看着手掌上接来的几片雪花,看着它们化作极小的水珠、宛若笑脸。我好奇的看着天空,我不知道这灰暗暗的天空为何能诞下这样白生生的雪。我想认真地多看看雪,这样就能在没有雪的日子里,闭上眼让自己置身其中。也如此刻,我想写点什么,将雪像枫叶一样“夹”在书中,来年初雪未到的时候尚能翻开书看看。
我说,何处有雪何处便是我心中的圣地;我想,有雪的地方一定是天国。或许还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有着一点儿雪的情结。我们期待,我们盼望,我们欣喜若狂。然而,这是一种怎样的雪的情节?对我个人而言,我想并不仅仅是对于自然杰作的赞叹,在我看来似乎还有一些人文的注解:雪有温度。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晚上睡觉时想到唐诗人当年苍山脚下的诗句,一幅画面不自觉的浮现眼前,或许和诗的主旨无关,但我却隐约中感受到了风雪中家作为一种皈依的温暖,风雪中有“家”的温度;记得宋词中也有一句与雪有关的诗句让我至今难忘,叫做“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白雪就像柳絮随风而起。多么美的比喻,多么富有意境,又是多么的恰到好处。记得是高中读来,时过几年却依然对这一句记忆犹新,雪中渗透着文学的温度;而记忆中,小时候的雪总是下的很大,我们会滚雪球,放鞭炮,在雪中可谓是不亦乐乎。小时候又有什么情感呢,踩在白花花的雪上、还总喜欢饶有兴趣地去踩别人没踩过的新鲜的雪,也不怕把雪踩得生疼。而那高高低低的小脚印中却多少藏匿着我们深深浅浅的童年,雪中有记忆的温度;影视剧中,雪景多是浪漫的镜头,男女主角会相约在初雪时见面,而我也憧憬着雪中的浪漫爱情,在我看来雪中还有爱情的温度……
雪不大,也最终会融化,或许只会留下雪泥鸿爪,又或许什么也留不下。雪会化作冰水顺势滑下,滴答滴答的节奏好似佛家摇转的佛经。或许,雪化作水的时候,也恰是它完成了一世的修行。
为什么喜欢雪,因为它带来一个晶莹空灵的世界,因为雪有温度。
林清玄说, “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 其实,喜欢雪,更是因为我们的心有温度。
温度散文7:雪的温度
文/邹黎明
曾走在校园的路上,看着地上缱绻的金黄的梧桐落叶,心中不禁顿生一股诗意:这梧桐叶纷纷洒洒的落下,是不是为了腾出地方儿让雪栖息呢?然而,枝头的雪终是还未等到 便放假了。
在家听闻了下雪的日子,便不紧不慢的等待起来。
今年的雪终于如期而至。我迫不及待的跑进雪中,展开双臂,看雪落在我的手臂、落在我的肩膀、落在我目所能及和目所不及的一切地方,穿透进每一个即将空灵的微小世界。我满心欢喜的看着手掌上接来的几片雪花,看着它们化作极小的水珠、宛若笑脸。我好奇的看着天空,我不知道这灰暗暗的天空为何能诞下这样白生生的雪。我想认真地多看看雪,这样就能在没有雪的日子里,闭上眼让自己置身其中。也如此刻,我想写点什么,将雪像枫叶一样“夹”在书中,来年初雪未到的时候尚能翻开书看看。
我说,何处有雪何处便是我心中的圣地;我想,有雪的地方一定是天国。或许还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有着一点儿雪的情结。我们期待,我们盼望,我们欣喜若狂。然而,这是一种怎样的雪的情节?对我个人而言,我想并不仅仅是对于自然杰作的赞叹,在我看来似乎还有一些人文的注解:雪有温度。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晚上睡觉时想到唐诗人当年苍山脚下的诗句,一幅画面不自觉的浮现眼前,或许和诗的主旨无关,但我却隐约中感受到了风雪中家作为一种皈依的温暖,风雪中有“家”的温度;记得宋词中也有一句与雪有关的诗句让我至今难忘,叫做“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白雪就像柳絮随风而起。多么美的比喻,多么富有意境,又是多么的恰到好处。记得是高中读来,时过几年却依然对这一句记忆犹新,雪中渗透着文学的温度;而记忆中,小时候的雪总是下的很大,我们会滚雪球,放鞭炮,在雪中可谓是不亦乐乎。小时候又有什么情感呢,踩在白花花的雪上、还总喜欢饶有兴趣地去踩别人没踩过的新鲜的雪,也不怕把雪踩得生疼。而那高高低低的小脚印中却多少藏匿着我们深深浅浅的童年,雪中有记忆的温度;影视剧中,雪景多是浪漫的镜头,男女主角会相约在初雪时见面,而我也憧憬着雪中的浪漫爱情,在我看来雪中还有爱情的温度……
雪不大,也最终会融化,或许只会留下雪泥鸿爪,又或许什么也留不下。雪会化作冰水顺势滑下,滴答滴答的节奏好似佛家摇转的佛经。或许,雪化作水的时候,也恰是它完成了一世的修行。
为什么喜欢雪,因为它带来一个晶莹空灵的世界,因为雪有温度。
林清玄说, “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 其实,喜欢雪,更是因为我们的心有温度。
温度散文8:故乡的温度
文/肖旖婷
伫立窗前,CD机里播放着《故乡的云》,音韵清浅,好似被时光浸染的绸缎,淌入人心,在我的情感之海里激起一圈圈如诗的波纹……
我的家乡是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镇,没有江南水乡的温婉低回,没有塞北大漠的壮阔粗犷,没有沿海之滨的繁华陆离,却有一份朴实的守候,陪我游过花都,吻过四季。
乡韵绵绵,绵延的是水泽山青的自然风韵,犹记得儿时,外公带我来到鸡公山脚下的点滴。那座山山体挺拔巍峨,因其形状酷似一只面向东方的雄鸡,故名为“鸡公山”。时光流转,岁月轮回,唯一不变的是眼中的鸡公山。它犹如一位虔诚的朝圣者,用最谦卑却最有力的姿态迎接每一天的开始,也守着涌山镇的日夜晨昏。
山上开有大量鲜艳的红花,至少几千株。有人说,那是彼岸花,学名“曼珠沙华”。“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相见,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站在鸡公山上,俯瞰山下平川,我想到了老祖宗,我和他们是一样的视野,一样的心跳,看着动物在平原上成群奔跑,胸中便升腾起生存的勇气和信心。在接近自然的地方,一个人也更接近他的灵魂。我想是鸡公山的崇高昭示了我,是鸡公山的茂盛启迪了我,是鸡公山的走向指引了我……
林清玄先生在他的散文《秘密的地方》中写到他故乡的小河:“小河是没有归宿的,它的归宿远远地看,是走进了蓝天的心灵里去。”我的家乡没有林清玄笔下的秘密小河,却有值得我一生难忘的水库。童年夏日的悠长时光,都是在水库旁度过的。小伙伴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跳入水中,捉鱼摸虾,留下一排排足印,留下一串串笑声。有时我就静静地站在岸边,欣赏水边迷人的风景。很多年后回到水库边,讶然发现河边的石头都长满了青苔,苍绿的青苔一如年夜无声泛起的凉,真切而熟悉,宛如故人重临。有时候看着沉默不语的水库,能感觉得到它的沉默里有一股脉脉的生命,滤掉了外面世界的嘈杂,滤出一把鲜活纯净的清凉。这座水库不仅奉献出美丽的姿容,也默默流淌出故乡甘甜的乳汁。
家乡绵延着精彩纷呈的戏台人生,戏里,青衣水袖长抛时幽怨的回身,小旦亦嗔亦喜时媚人的眼神,老生方严端庄沉着劲健的舞台八字。建造于明代崇祯年间的宗祠、古戏台,鲜活了家乡老百姓的记忆。如今,虽然这些古戏台亦如风尘中妖艳的红绸,但却沧桑鲜活,灰尘掩映下的浓郁色泽里,依旧在演绎着很多辛酸的故事。自然,时间不会使古戏台风化,因为故乡的温度暖手、暖身更暖心。
风吹不走遗恨,花染不透乡愁,雪掩不住落寞,月圆不了古梦……故乡,就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来自绵绵乡韵的抚摸,就像一只温柔的手掌,让我在它的牵引之下温暖前行,而那种温暖的气息覆盖了我的一生。
温度散文9:有温度的旧线围脖
文/解红
人到中年的我,总是喜欢怀旧,喜欢回忆往事。我家里有一本大相册,专门用来存放哥哥的照片,都是他当年参军从部队寄回来的珍贵照片。我把它放在最显眼的地方,随手翻阅着,随时和亲朋好友一起目睹大哥的风采。
我记得,大哥是1978年的冬天参军的,那时候他才刚刚17岁。他所在的部队在东北,那里的冬天很冷。从哥哥时常发来的照片上可以看到,那里到处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那时,我才十五岁,一心想给哥哥做些事情,可是我又没有钱,心有余力不足。于是,我突发奇想,偷偷把母亲给我织的毛衣给拆了,学着母亲用一根竹竿劈成四根一尺长短的毛衣针,学着给哥哥
织个围脖。因为毛线很旧,断断续续的线丝都扔掉了,最后只剩下围脖的材料。就这样,我用笨拙的双手终于给哥哥赶织出一条红色的围脖。让二哥骑车去邮局赶紧给大哥寄去。我能想象出,大哥戴上围脖时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这条围脖一定会让他暖遍全身。
哥哥到部队还没有一年,中越边境地区形势吃紧,哥哥所在的部队就奉上级的命令,参加了着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时才十七八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突击队,在夺取一个高地的战斗中,哥哥灵巧得像一个松鼠,和战友们一起奋勇杀敌,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烈争夺,终于占领了高地,他们的胜利为兄弟部队的顺利穿插做了有力的保障,2月17日至3月16日,解放军再次占领了高平、老街、谅山地区。为此,哥哥荣立二等功,受到上级的嘉奖。
哥哥打了胜仗,也不忘拍一张戴围脖的照片给我。照片里的哥哥一直是满脸笑意,这种胜利的喜悦之情总是溢于言表,这种至真至爱的感情无需用任何语言表达。
在十余年的军旅生涯中,哥哥战果累累,捷报频传。至今那些荣誉证、军功章还被父亲珍藏在他的书橱里,那是哥哥的光荣,也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
温度散文10:九月的心情
文/老羊皮
九月,温度从酷热慢慢的进入微凉。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憧憬和盼望的季节,也是令我们回味和享受的季节。
我喜欢初秋的温度,喜欢看中秋的月亮。
喜欢九月的月亮,喜欢和爱的人一起走在那片明亮的月光里。那银色的月光清冽、皎洁、明亮,洒满了整个山岚,撒满了整个大地,也洒在我们身上。我喜欢月光的朦胧,就是这种朦胧的美,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我喜欢懒懒的躺在沙发上,或看新闻,或看球赛,或看硬盘播放器播放的大片,或看高清的大自然风景,欣赏那一草一木,感叹人生的无常。
我喜欢在这样的微凉中,沏一杯茶,让茶的清香弥漫整个房间,和亲人在QQ聊聊天,了解一下亲人的近况,听一听家乡的新鲜事,看一看家乡的新变化。
我喜欢,初秋的夜晚,躺在床上盖一床薄薄的夏被,柔和的灯光,看一本无关紧要的书,心随着书本,在大好的山河里,在历史的时空中飞翔。
喜欢九月的风,那是经历了炎热后的微凉,那是经历过繁华后的淡定。微风拂面,清爽宜人,仿佛登高到极点时眼前的一片风景,宛如海上的小船见到了盼望已久的港湾。那份成熟,那份自信,那份喜悦,都轻轻地写在脸上。
喜欢秋天的夕阳,那阳光照在脸上,有一种辉煌的感觉;那阳光映身上,给人一种华丽的色彩;那阳光染红了大地,染红了远山,把我们从现实中的一串串脚印领到了远去的绵长的悠悠岁月。
我喜欢秋天的树叶,飘落的树叶不全给人凋零的感觉,还有梦中的浪漫在摇曳。那满地黄金,给予我们的远不止一道风景,还有成熟的色彩。总有一些人悲秋,可在我看来,没有秋天的落叶,哪有春天的山花烂漫?
我喜欢看九月的云,秋高气爽,从容淡定。蓝蓝的天上,那白云变换着各种姿态,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卷舒自如,好不令人羡慕。我特别喜欢《幽窗小记》里面的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我身边有些人,在我看来也算成功人士,还有功成名就的退休人士,却并不满足,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陷于世俗的泥坑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追求。如此心情怎么能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的身体,又何来的幸福?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我喜欢九月,碧水青青,金色的阳光。
喜欢九月,微凉,淡定,从容。
喜欢九月,一年中恰好的温暖。
温度散文11:一张有温度的纸
文/溥恒
搜索枯肠,在记忆的海洋中有着一张普通的纸,在我的心田中,它却像一块灼烧得通红的热铁,温暖着我。我想,它是友谊的温度,它是一张有温度的纸。
那一天早晨,老天爷跟我闹了别扭,蒙蒙的天际中飞散下了米粒般的雪花,呼啸的寒风猛猛地掠过了屋顶。不一会儿,天兵天将也来出征讨伐我——冷空气一个劲地从被窝缝直窜而入,冷到了我心窝疼。这会我可醒了,没办法,时不我待,我连忙穿上棉衣直奔学校。
分针与秒针交替之间,我气喘吁吁地走进了教室。“叮叮当当……”早读铃响了,顿时教室里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突然我一个喷嚏直响,一大鼻涕直挂鼻梁下,因来得太匆忙,没带纸。无奈之下,我连忙用手捂着鼻梁骨,顾前顾后地借纸。“有纸吗?”“有纸吗?”换来的却是一个个的摇头。我心想:非要我使出十八般武艺不可。我用手撕下作业纸,要接近鼻涕时,同桌一手猛伸,夺了我的纸。刹时,我怒目凶光地注视着他,拳头已捏得紧紧地,“你要干……”我的话说到了半句,就好像冰封住了一样,再也说不出。
只见他两手交替紧捏着作业纸,捏一次,就换到另一只手,这样反复多次,就好像双手在拍打着小型篮球。接下来,他又把捏得皱巴巴的作业纸摊开在左手手背上,右手手心紧贴作业纸边缘,在手背上来回地移动,使纸张卷成圆筒状,这就好像寿司师傅来回裹寿同一样有趣。然后,他又把纸摊开,双手手心死死地贴着纸的两面,可以看出他很用力,似乎在给这纸“加热”,这就像虔诚的佛徒祈祷一样。最后,他把纸轻轻地递给了我,还特别乐滋滋地说道:“这样纸比较柔软,温和一些,用吧!”我双手颤抖地接过纸,我的眼角已湿润,把它接近鼻梁,这是一种友谊的温度,它从我的鼻梁进入,充溢全身,直达心田,在心田中变成一块灼烧的热铁,激起滚滚友谊的热流,温暖着我全身的血液。这是一张有温度的纸。
它是一张作业纸,可却在同桌的巧手之下使之充满了温度,抚摸这张纸,感受到友谊其实微乎极微,但它却能形成一种温度,温暖着人的心田。我想:同桌既然递给了我一张有温度的纸,我就有责任把这张有温度的纸传递下去,温暖更多的人。
温度散文12:斑驳着的勇敢,是你给的温度
文/朝花夕拾╮
那些天空里匆忙盛开的夏天,阳光有了最繁盛得拔节,在这个阳光被洒满的夏天的香樟树旁,我又想起这句话,伴随柔曼自如的风, 没有污染的冷静的雨,可以吹吹风,淋淋雨,有时去走走免费的马路,随手拨弄随身体后退的植物,还可以出汗,大口喝水,吮吸干净的空气,然后对着阳光自然的擦汗,最好穿一款白色的帆布鞋和一款发白的牛仔裤。
这片天空有苏格拉没有底,有一国领袖,有铁面无私,有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人,有洋务运动倡导者。还有愿意被黄盖打的人。
这是一个夜晚,这里是合肥,我是土泡泡。
你会因为他抽烟的表情爱上一个成熟的男人,会因为他干净整齐的指甲爱上一个男孩;她会因为一款发夹的颜色买上好几个,她也会因为听到熟悉的旋律才去陌生的美发店做一个全新的发型,我也会因为莫须有的感觉做一件事,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是不愿意依靠理智依靠科学的,喜欢依靠感觉,因为这样轻松。
不过永远也改变不了的是,我们喜欢的永远是自己没有或不足的,抑或者是周围现有的人和环境所不能提供的。
这样想的话,你会发现你爱上的人的某种特质是你周围异性所不具有的,正在追逐的金钱是自己没有或者是不足的。
哪怕自己身上的很多东西也是想让别人认为你已经有而其实没有的,漂亮的浓妆,别人可以认为你是漂亮的,成熟的衣服,别人会认为你是成熟的。
四月底的天气不是很美丽,情绪依然边矜持边放肆。那么一瞬间,我想沉醉在一大片温暖的文字里,用眼眸捕捉轻绕在树叶间得斑驳流光,这样一本子足足矣。而有时候我又想做一国领袖,为我的人民争霸世界,让他们过上富足得生活,还想颠覆整个富士山,让他们为你开出醉人妖艳的樱花。还能做一个清心寡欲的和尚过青灯古香,晨钟暮鼓的日子。
善良,美丽,笃信,斗争,争吵,每个物种都在以他们认为再自然不过的方式抒发着自己的存在,我也是,继而写下这片文字。
每个人都是一种天气,伤心是因为带着自己的天气邂逅了别人的世界,习惯了自己的天气,故认为彼方也应该要有这样的天气,
结果就是那边怎么能够按照你的预读去生活,所以伤心,时间久了总会适应的,为了不伤心,所以丢掉自己的天气,很久很久,
有一天发现自己真的兼容不了这种天气,于是回到自己的天气,回不去了,曾经你丢了它,因此你愕然觉悟原来陪伴自己那么久的天气,如今如此的不适应。然后呢,你需要徘徊在这这间,也叫迷失。你融合了两种天气,独一无二的特征更加显现,有一天很难再去适应第三种天气,所以你融合三种天气的几率也很高,最终你会被一个融合永远比你多一种天气的人容纳。带着满身被洗涤的白,你说你是最纯洁的人。
春夏秋冬,千百年来有序更迭,我想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坚持。人们都喜欢熟悉的东西,所以离开久的和未知的永远都不为人道好。
今天空气很清新,清晨的阳光随着时间得滴答,从旖旎变为闪烁,青葱得绿叶间满是他们跳动的身影,会使人重拾热爱生活得信心,又会有莫名的悲伤,因为我想人都是很生活化的动物,谁也不会不食人间烟火,不会不以物喜 物悲,社会和书籍召唤的理念和境界永远都是这个社会这些人缺失的东西,两个人或许也是,在经历了一段又一段得情感后,只会变的越来越隐晦,不会越伤越纯白,也必将带着这些隐晦进入 下一段生活,生活得本质是宽宏,宽宏得让人分不清对错黑白,于是每一种固执 阴暗,善良 和笃实都是一种成熟,那成熟就分不出高尚和低俗。 人们好意思出现的所有东西,生活都会主动去容纳。
我是土泡泡,如果时光过去了好多年,我们都已不再年轻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拿怎样得心情去轻抚这段起起伏伏的记忆,此刻我们正在时空两隔,你也会有自己的生活,会有自己新的伤心,快乐,我将带着旧的记忆重新审视出现在我生活得每个人每件事物,每段心理历程都是生命的一个刻度,它记录了你细微得憔悴纠结和爱恋,有些纸张丰富了太多的泪水,湿的再也拿不起来,有的纸张完好无损,你却再也不敢拿。
我想我是吕夏,这份感觉真实的让我有刻意的错觉,本是带着万分的不情愿,最终在情感的世界里食不果腹,他们必定都是无悔的,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彼此给了彼此空前的温度和光,正是这样,光腚糖球的甜有了物理之外的温馨,SONY WM-50可以延续表达不了的永久,所以那些简单的发呆被诠释了最有意义的表情,皮肤拉动的罅隙里是另一个世界的轮廓,素白的毛衣也有了百褶裙的味道,褶皱间满是溢出的不置可否。在你单纯的柔和下,blue有了属于两个人的定义,你知道为什么蓝色的英文是blue吗?因为鱼在海里吐泡泡……blue。blue。blue……我爱你,宫宁或吕夏 ,whatever。随着谁的离开,我想谁也体会不了这几件事,你再也不敢看到blue这个在别人眼里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单词,也不忍心看到一只孤单单纯的鱼在鱼缸里游离,不敢遇到你记忆中独有的颜色,类似光腚糖球的形状,大肚老师的音乐。
深夜醒来,多希望这是谁的脑海间一次不经意的抽离,或许是一个温柔的午后,初一的一个大男孩无聊的坐在教室里靠窗座位,或者是谁在某段歌词弹奏的空间中走失后,一次情不能自抑的遐想。思绪有太多的模棱两可需要时间的考量去总结出清晰的感受。时光的浅行中,会遇到很多人,你会看到和谁在沟通中,谁的表情须臾间变的瑟缩变的判若两人 ,谁会在某段旋律后变的狂躁变的不能理解,还有谁会在最愉悦的氛围中,忽然心头生抽抽的疼,疼的不想说一句话,不想呼吸声音有一分贝的增加,这样才可以去滋生很多的理由平静自己。
有一种人,他们的情绪被过往绑架,形成一种或许能感同却不能身受的情结。而这些,此刻都变的不再难以理解。
12℃,东风多云,这是四月最后一天的18点,和中午狂躁的温度比,空气细腻了不少。
我想不管是什么天气,温度中都氤氲着我的意愿和执着,
交汇在你的城市,成为你的心情,你的淡黄色蝴蝶结,
和时间并行,一直到百变大咖秀的时间,
和季节依偎,生长出你最喜欢的草莓。
和记忆封锁,永远是你记忆中朦胧的土泡泡。
我想不管写的谁,也都是你们或者你们身边的故事。
爱上简约,爱上朝花夕拾。Q50544749
温度散文13:雪的温度
文/邹黎明
曾走在校园的路上,看着地上缱绻的金黄的梧桐落叶,心中不禁顿生一股诗意:这梧桐叶纷纷洒洒的落下,是不是为了腾出地方儿让雪栖息呢?然而,枝头的雪终是还未等到 便放假了。
在家听闻了下雪的日子,便不紧不慢的等待起来。
今年的雪终于如期而至。我迫不及待的跑进雪中,展开双臂,看雪落在我的手臂、落在我的肩膀、落在我目所能及和目所不及的一切地方,穿透进每一个即将空灵的微小世界。我满心欢喜的看着手掌上接来的几片雪花,看着它们化作极小的水珠、宛若笑脸。我好奇的看着天空,我不知道这灰暗暗的天空为何能诞下这样白生生的雪。我想认真地多看看雪,这样就能在没有雪的日子里,闭上眼让自己置身其中。也如此刻,我想写点什么,将雪像枫叶一样“夹”在书中,来年初雪未到的时候尚能翻开书看看。
我说,何处有雪何处便是我心中的圣地;我想,有雪的地方一定是天国。或许还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有着一点儿雪的情结。我们期待,我们盼望,我们欣喜若狂。然而,这是一种怎样的雪的情节?对我个人而言,我想并不仅仅是对于自然杰作的赞叹,在我看来似乎还有一些人文的注解:雪有温度。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晚上睡觉时想到唐诗人当年苍山脚下的诗句,一幅画面不自觉的浮现眼前,或许和诗的主旨无关,但我却隐约中感受到了风雪中家作为一种皈依的温暖,风雪中有“家”的温度;记得宋词中也有一句与雪有关的诗句让我至今难忘,叫做“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白雪就像柳絮随风而起。多么美的比喻,多么富有意境,又是多么的恰到好处。记得是高中读来,时过几年却依然对这一句记忆犹新,雪中渗透着文学的温度;而记忆中,小时候的雪总是下的很大,我们会滚雪球,放鞭炮,在雪中可谓是不亦乐乎。小时候又有什么情感呢,踩在白花花的雪上、还总喜欢饶有兴趣地去踩别人没踩过的新鲜的雪,也不怕把雪踩得生疼。而那高高低低的小脚印中却多少藏匿着我们深深浅浅的童年,雪中有记忆的温度;影视剧中,雪景多是浪漫的镜头,男女主角会相约在初雪时见面,而我也憧憬着雪中的浪漫爱情,在我看来雪中还有爱情的温度……
雪不大,也最终会融化,或许只会留下雪泥鸿爪,又或许什么也留不下。雪会化作冰水顺势滑下,滴答滴答的节奏好似佛家摇转的佛经。或许,雪化作水的时候,也恰是它完成了一世的修行。
为什么喜欢雪,因为它带来一个晶莹空灵的世界,因为雪有温度。
林清玄说, “雪,冷而清明,纯净优美,在某一个层次上像极了我们的心。” 其实,喜欢雪,更是因为我们的心有温度。
温度散文14:温度决定生命
文/胡玫
有一次听健康讲座,听到一个说法,温度决定生命,觉得很合乎人的生命现象,人活着才有温度,有温度才有生命,温度没有了,生命也就终止了。
前不久发豆芽,在绿豆长出小芽之后,我每次都是用凉水冲一下,把水倒出去,用厚布盖住,上边再压一个盘子。一天冲三次。突然有一天,在冲豆芽时,发现里面热乎乎的。我记得是凉水冲过的呀,怎么会有温度呢?后来我就留心起来,在冲豆芽时,有意把水龙头开到凉水的位置,冲完之后,豆芽盆里凉凉的感觉,很爽。可是过几个小时再冲时,豆芽又有了温度。我突然明白过来,豆芽也是一种生命,生命在生长时,都会有一种温度产生,这种温度促使着豆芽能够快速生长。
由此看来,任何生命都是需要温度的,温暖的氛围带来的是生长。
可是各种生物自有它独特的沟通方式,人类是无从感知的。荀子说:“金石有形而无气,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所以我们只能从“最为天下贵”的角度来体会和理解我们的人生。
一个社会有温度,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了亲情,少了冷漠,亲人之间血浓于水,就不会有一些昧了良心的人受利益的驱使,制造有毒食品卖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就不会视跌倒的老人于不顾,就不会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一个团体有温度,这个团体就会有了凝聚力,就会人心所向,就会视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团体就会进步,就会蓬勃发展,就会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贡献给人类……
一个家庭有温度,这个家庭才有生机,才有愉悦,才有快乐的生活……
有温度才有温暖,才能保证生命的活力和细胞的健康生长。这温暖就是团结一致,就是和睦相处,就是处乱不惊。
我喜欢温暖,喜欢健康,喜欢身心愉悦的生活。
让“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的我们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吧!让我们所处的环境,少一些人情的冷漠,多一些人性的善良,让我们一起去创建和谐,拥抱美好。让我们的世界永远的和风细雨,永远的温馨可人,永远的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