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特殊的散文(精选10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特殊的散文1:爱是基于情深

文/蓝桥

爱情,婚姻是人类特殊的一种经历,关系到人生的幸福与美满。

爱情势不可挡,你入我心梦,我待你情深。爱情的始终都是这样勾勒出美好而幸福的。想想当年的爱情,再看看如今的婚姻生活。面对情感的现状,相信经历过婚姻的人都会有所体会。

婚姻不是爱情的结束,而是继续深刻的爱情。情感本身需要不断的经营,经营意味着:至诚的付出,持续的相依,关爱的体贴。做人不可能十全十美,而是尽善尽美。爱情和婚姻需要呵护,需要理解,需要智慧。

爱情的归宿体现在婚姻情感上,婚姻的家园是温馨的港湾。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他(她),能体会出片片深情,处处可亲,有了他温暖的臂膀可以安放心灵的皈依,有了他岁月特别的精彩。

爱情的世界很渺小,要靠爱来支撑。一旦,爱没了,一切也就坍塌了。执着的爱,也许会让一些人崩溃,然而也会让优秀的人春风得意,心花怒放。纯洁的爱情;存在着排他性,很专一很自私,基于在情人面前,爱情又是无私的。

爱情和婚姻的生活,不是天天都如意。只要有生活的地方,都会有过酸甜苦辣的味道。也许是工作的压力,也许是养家糊口的艰辛,也许是商场上的竞争,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激情会慢慢的消退,情感也会进入“疲惫期”,从此激情回归于平淡。事实上这种现象为数不少。

疲惫,缺乏关心与爱抚,缺乏精神朝气,使人心态改变,彼此之间越来越懒得互动。婚姻入“疲惫期”此时特别需要激励感的支持。及时整理好心情,多一些新鲜的户外活动,多一些幽默的语言。用精神的“调和剂”来饱满身心的愉悦,展现,意料之外的惊喜。

原则上,爱情是精神生活,婚姻是品质生活,性欲是本能生活。这三者是:爱!情爱、婚爱、性爱。爱是人类崇高的灵魂,是心灵层面上重要环节,是人生必需经历的过程。在人生旅途中把这三者默契统一,保持活力,增进情感,圆满地溶化在生命中。随着理解的加深,情感之间定会充满新的高度。

婚姻生活是两性感情的纽带,需要彼此的包容与和谐。激情、缠绵,是情感调和基调。要想爱情不过期,必需随时为爱注入新鲜的血液,保持旺盛的精神活力。理想的婚姻,应该是性与爱的共同欢愉。圆满的生活品质是由于灵魂的共鸣。相互慰藉,相互满足,这才是经营好婚姻伴侣的理想要素。

关于特殊的散文2:特殊的馈赠

文/方遒

朋友之间,情侣之间,亲人之间,有时赠送一些礼物,这是古已有之的。老祖宗还曾拿它当歌来唱:“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意思是说,她送我木瓜,我拿佩玉来报答。不是来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

所谓“礼物”,当然是物质的。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自不必说,就连“秀才人情纸半张”,那也毕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半张纸啊!你若拿什么非物质的东西充当礼物,那还能叫礼“物”吗?而且,水涨船高,礼物之舟早已被物欲的洪流高高托起。如今,你若愣头愣脑地仍然捧了个土里巴叽的“木瓜”或捏着酸里巴叽的“半张纸”去送礼,人家不骂你脑子进水才怪呢。

不过,这世上就有这样一些“异教徒”。他们偏偏想入非非,要弄出些无法用金钱计价的特殊赠品。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瞧!他想抓一把明晃晃的月光赠送远方的亲人呢。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陶弘景回答齐高帝萧道成“山中何所有”的“诏问”:“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瞧!他似乎有过扯片悠悠然的“白云”赠送给那骄奢淫逸的皇帝的一闪念。

皎洁的月光、飘逸的闲云都是可以赠送的吗?当然可以。但条件相当苛刻。因为,“月光”、“白云”都不过是寄托一番情意、一种情趣的意象或符号,施赠者与受赠者双方,只有相互理解、相互认同、相互牵挂、相互关爱,彼此有着灵敏度极高的默契、感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以至于心有灵犀,心心相印,才能顺利完成这类特殊赠品的授受、交接的过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特定时间,亲人之间的思念是相互的,看起来,月光“不堪盈手赠”,其实,“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月光已经帮助双方传递了“互赠”的思念。至于那潇洒、淡泊的“白云”,只能赠送“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闲”的主儿。陶弘景如果真的想把岭上的“白云”赠给皇帝,当然是搞错了对象。他分明知道,那位丑恶的家伙满脑袋“一云乍起一云落,一云向前一云却”的乱云翻滚,一门心思地为那张“龙椅”争斗;“不堪持赠君”,便多少隐含有“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清高与自负。

而今,在议论某些社会现象时,有人常会使出“杀手锏”:“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年代了!”这一“锏”就会叫你立马闭上嘴。是啊,什么年代了,你居然不识时务地奢谈“月光”、“白云”之类的“特殊馈赠”,不是伸着脑袋讨骂吗?然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年代,人们若能保留几分清醒,用心掂量掂量前人曾经青睐的“特殊赠品”,或许也能减少一点馈赠中过度污染的铜臭、减轻一些人们在礼尚往来时“心为物役”的痛苦吧。

关于特殊的散文3:爱的蒙昧处

文/方格子

数年前,我被弋舟作品的特殊气息所击中,他的小说沉静,冷峻,却又让人于一种宗教般的虔诚中感受到不易察觉的机智,这样的小说品格,宛若细尘在倾斜的光线中起舞,万物喧响,你却可独享天籁,以资疗伤。弋舟绝非是单凭才情创作的小说家,记得他曾经说过,写作是一件有教养的事,或者说,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有教养的小说”,而读弋舟的小说,字里行间弥漫着的,便是那份“教养”的气息。在我看来,这份“教养”的养成,大约除了先天的才情,还需仰仗后天的勤奋。

“李选闲极无聊,在百度上敲下曾铖的名字。”小说家弋舟就是这样,在尤为日常的叙述中,展开他的故事《我们的踟蹰》里的开篇。我几乎认为,弋舟就是在某个秋阳渐暖的下午,像主人公李选一样,在一次不经意的搜索中,获取了某种神秘的灵感,从而,有了这样一部小说,有了小说里这样一场庸常的爱情。

李选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为了不过于违逆父亲的好意,去一家公司应聘,然后便有了与张立均之间若即若离的联系,这里有惺惺相惜的瞬间,却必定也会因了时代裹挟之下的物质绑架,使这场无关道德的相知与不相知,有了交换的意味。那么,这种交换真的很不堪吗?如果不是李选闲极无事,在寥若星辰的茫茫人海中,百度出曾铖这个年少时的同学,我们是否会怀疑,她跟张立均之间的微妙情感,便会习焉不察地敷衍下去?时代仓促,步履匆匆之际,我们都历经

沧桑。仿佛活着,只为自己与自己对话,从而诘问——我们为什么爱得如此艰难?所有的故事发生,都叫人怅然,我们在不断地追问中,直至丧失爱的能力。

曾铖的归来,是一次意外,就像小说中那场预先埋伏的车祸。于是,事故发生了。他被动地接受李选决绝的吻别,李选试图独自承担意外带来的后果,她跟曾铖说:你快走。那一刻,李选从一场更大的爱情的意外中脱身出来,而我却只能偏执地将之理解为——这是一个女性在尘世中落水后的自我打捞。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这是诗意,也是对现世的诚恳交代。从汉乐府中走出来的罗敷,俊逸的使君,让李选的爱情有了古典的意味。在这部小说中,弋舟试图让爱情走过千年,饱尝岁月的悲欢,历经另一种意义上的洗礼之后,抵达这个时代。他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他温润的外表之下,却暗藏着“巨大的羞怯”,他不动声色,把这种羞怯置换成深切的同情之心,让“几位各自经历了人间世态炎凉的沧桑男女”,饱尝爱之幽暗,欲之消磨,让亘古的爱情,有了现代的变格。正如弋舟所言:踟蹰是因为,我们深知这个时代的所有滋味。我们同样深知的,还有岁月的仓皇。“岁月除了会赋予人一些东西,大多数时候,它更会从人身上剥夺走更多的东西。”于是,踟蹰,彷徨,在门外张望的,是李选她们,是曾铖他们,也是我们。于是,我们不由得要和这部小说一道探求——

是什么,使得我们不再葆有磊落的爱意。

是什么,使得我们不再具备死生契阔的深情。

弋舟曾经画画,他现在依然用语言在诠释这个世界。对世相颇具“造型”能力的他,总是能够于淡淡的叙述中,如同画作中的神来之笔,忽地跳出充满智慧才情的“金句”,这真是让人心生嫉妒。没错,弋舟文字中无处不在的寓言一般的隐喻,总是能够刺痛到我。在这个妄论爱情的时代,他在小说里,用一种近似“自然主义”的叙事方式,不徐不疾地告诉我们:无论你爱与不爱,爱,都在那里。那就是,即便爱已经离去,求爱者依然会在一场宿醉之后,默默领受那淡薄的忏悔的气息。

我们所目睹的,永远不过是一个偏僻的局部,正如谁都无法在小说中穷尽人漫长一生所经历的一切。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捧读这本薄薄的十多万字的小说时,我会时不时放下书本,伫立窗前。我知道,这些时刻,我是被弋舟的才情所惊吓到了。那种细微的疼,是芒刺,却因了秋日高远,仿佛成了缝合伤口的手术针,这蕴含着小说家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医者一般的悲悯与同情,节制、客观之中,总有那么一些暖。

像是一个患者被麻醉之后,谁在耳边低语:你知道吗?我们的约定,有着星辰的印记。这让我欲罢不能,只有缓过神来,再一次走进小说,走进那爱的蒙昧处。

关于特殊的散文4:特殊的“小偷”

文/李菓霏

愉快的暑假生活即将结束,妈妈终于带我去玩了几天。旅行结束的我们回到了温馨的家。刚进家门,我们都惊呆了。短短五天时间,茶几、沙发一片狼藉。

糟糕!妈妈要发火了,我有一种不详的预感,还没等我回过神。妈妈已经对爸爸发话了:“明明知道我们今天回来,也不收拾一下,你看看。”指着眼前的景象,看着无语的爸爸。爸爸仿佛被眼前的一切搞懵了,结结巴巴地解释道:“我…我也不知道呀?”“什么?”妈妈瞪大眼睛地问道。惨了,我要赶快想办法解决问题,要不今天会发生“世界大战”的。我急忙放下手中的行李,挽起手袖开始收拾。爸爸接着解释说:“你们刚上飞机,我就接到通知下现场检查去了,真的。自从上次没倒茶水事件发生以后,我随时都提醒自己要改正不良习惯,就上周,你不是还表扬我吗?”爸爸越是不停地解释,我们越感到恐怖:莫非我家来小偷了?妈妈也连忙放下行李,开始检查……

“咦,什么都没丢呀!”妈妈说着从房间走了出来。爸爸还在替自己洗脱:“我也是刚刚才从工作现场回来的,你看,我的鞋上都还有单位现场的红泥。如果你们不是今天回来,我还在现场呢。”“难道是老鼠?”妈妈边说边参加到整理的队伍中来。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爸爸悄悄地躲闪到屋外去了,任妈妈怎么叫都不吱声。我生气地去拉爸爸回来,可爸爸就是不回来,还悄悄地告诉我:“等会儿、等会儿,等妈妈把老鼠弄出来,我再进去。”我心想:爸爸怎么会这样,难道他怕老鼠?

经过我和妈妈的努力工作,卫生终于做完了。让大家纳闷的是:一点老鼠的踪迹都没有。我也琢磨了起来:哪有只吃不咬东西的老鼠?在我的印象当中,老鼠除了吃东西外,还乱咬,不管什么都要破坏。刚才在打扫过程当中只是五香瓜子被全部吃光,东西被翻乱而已,并没有其他东西被咬。这么多天,家里都没有人,如果是老鼠,后果不可能是这样,应该比这个严重许多。

会是谁呢?我家门窗完好无损,唯一无法解释的是:只有瓜子被吃完了,表面的东西被翻乱而已。“对了,我想起来了。”恍然大悟的我大叫起来。你们猜?我想起了谁?

事情是这样的:每天早晨起床,我都习惯面对师大实验中学的运动场呼吸一下才开始洗漱。自从暑假开始,校园的同学和老师都休息了,运动场旁边树上的小动物们就开始活跃起来。最近总有一只小松鼠爬到离我家窗台不远的运动场护栏顶上玩,时间长了,我也就没太注意。原来它是在进行“踩点”呢!

听见我的声音,爸爸也进来配合着查找线索。顺着我的思路,我们看见纱窗上出现了些不规则的拉痕。油烟机的烟道也有鼠印,接下来就是厨具消毒柜上也有……哈哈!此案终于告破。

偷瓜子的“小偷”是那只天天出来散步的松鼠。

关于特殊的散文5:特殊的联谊

文/顾怡君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特殊教育学校的全体师生来到我们学校,进行两校联谊活动。这些特别的朋友有的不能倾听奇妙的声音;有的不能讲述生动的故事;有的甚至走路都不稳当。而今天,他们却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下午第一节课,联谊活动开始了,同学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都在猜想这些特殊的朋友会怎样表演。在众多的表演中,扇子舞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因为这个舞蹈的表演者是两个听不到任何声音的聋哑学生。音乐响起,站在观众席上的老师用手语为台上的两位表演者示意了一下,他们俩各拿了一把扇子,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翩翩起舞,那扇子“扑”地展开,再“扑”地收回,合着音乐的节拍是如此的精准,甚至比能听到音乐的正常人都踩得准,像耀眼的星星般吸引我们的视线。难以想象,每个动作停留时间的长短,每次又该什么时候展开扇子,这需要多么刻苦的练习和多么精确的计算啊!随着最后一个动作的结束,雷鸣般的掌声立即响起。

文艺表演结束后,特殊学校的学生将他们自制的一些小饰品带来爱心义卖,望着那些精美的饰品,每个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去买。看!那个晶莹闪烁的“苹果”,用线串成的珠子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两片叶子灵巧地搭在“苹果”两边,既美观又大方,象征着平平安安。还有许许多多精美的小饰品,它们都是聋哑学生用心做的,他们做这些该是多么不容易啊!无法和别人进行语言上的沟通,无法听到正确的串法,有的时候串错了,还要重新串。经过了这样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的练习,才换来了他们在现场串珠时的娴熟技艺。短短1分钟不到的时间,精美的杯垫、小饰品等就制作成了,真是令人赞叹不已。只可惜资金有限,我只买了一个15元的“橘子”,把它放在床前,每次看到它就会想起特殊学校的那些特殊的朋友们。

爱心互动义卖共帮助特殊学校的朋友们获得四千多元爱心基金。我从老师那里得知,这些钱将全部用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不能上学的孩子。这次联谊活动,让我明白:世界上没有无用的人,只要自强不息,谁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关于特殊的散文6:特殊的礼物

文/赵晟栋

看,一个小帅哥穿着一件米色毛衣,戴着一条长长的围巾,笑得多欢呀!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那就随我来吧!

同学们吃完饭都回家了,只有我和汤灿留在了老师家。老师说要送我们礼物,这可把我乐坏了。这可是唐老师第一次送礼物哦!

我们走进房间,老师从柜子里拿出一件紫色的背心给汤灿穿上,哈哈,一个小姑娘亭亭玉立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和老师连声说好!接着老师又拿出一条蓝色的围巾给汤灿围上,哇,这围巾好特别,竟然是用扣子扣起来的!我在旁边看着,那叫一个羡慕呀!“汤灿,你好幸福哇!”我大声叫道。

轮到我了,老师像变魔术一样又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件米色的毛衣,款式和汤灿的一模一样,看起来老师是早有准备呢!我迫不及待地穿上,好柔软,好舒服!我照了照镜子,太帅气了,我高兴地告诉老师,明年我要穿上它去安徽的外婆家过年。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有呢!老师又从柜子里拿出一条白色的长围巾给我围上,哇,真时髦,我简直帅呆了!

“老师,快来给我们拍个照吧!”随着咔嚓声,我们的笑容就被定格了!

关于特殊的散文7:一次特殊的赠书仪式

文/樊奕可

今年,我们学校来了很多新市民子女,他们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没有钱买课外书。想到他们的课余时间没有书看,那会少了多少乐趣啊。所以,今天我们四(1)班决定和三(7)班结成手拉手班级,把我们的课外书赠送给三(7)班的弟弟妹妹们。

在家里的时候,我早已精心准备好了两本书,一本是《格林童话》,一本是《成语大全》,在书的首页写上了我的祝福:希望你做一个爱读书的人。

星期五一早来到学校,教室里可热闹了,同学们都在议论纷纷,有的说:“真不知道这本书会送给谁?”有的说:“我的书送给他们,他们会喜欢吗?”还有的同学说:“这些书给了他们,他们会不会认真看呢。”……我暗暗地想:“我挑的书,可是我最最喜欢的,相信他们一定和我一样会喜欢这两本书。”

老师把我们领到科学实验室。赠书仪式开始了,老师说:“请带《夏洛的网》的同学到前面来排队。”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到教室前面,接着老师又让三(7)班的十个同学来到讲台前面,当他们接过书时,脸上又是激动又是兴奋。我听到有同学说:“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对面的弟弟满怀感激地敬了一个队礼说:“谢谢!”

轮到我上去赠书了,站在我对面的是一个黑黑瘦瘦的小男孩,低着头可腼腆了,我把书递给他,他紧张得拿都拿不稳,我向他敬了一个队礼说:“这两本书可精彩了,你一定要认真看哦。”这位弟弟手忙脚乱地给我敬了一个礼,用力地点点头,然后不好意思地拿着书回座位上去了。

我想,虽然我们送出的书不多,但是代表着我们的心意,希望他们能在这些书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于特殊的散文8:腊月的味道

文/安海

腊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早在周代,人们就习惯在农历十二月行“岁终之祭”,称作“腊”。《玉烛宝典》云:“腊,一岁之大祭。”如今,几千年过去,腊月在“祭”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更多的内涵,成为一年中最丰盛也最能打动人心的月份。

故乡的腊月,正是“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大寒时节。凌烈的白毛风从西北方向刮过来,冰封了河流,封冻了土地,但却无法掐断飘荡在村庄屋顶的炊烟。炊烟,是个温暖的词汇,有炊烟的地方便是故乡。故乡的腊月,到处都飘满了令人回味无穷的味道。

腊月里首先飘出的是腊八粥的味道。腊八节这天早晨,天还黑着,我们还在睡梦中,母亲就起来了,生火,下米,熬豆芽菜。当我们醒来时,屋子里已经飘满了腊八粥和豆芽菜特有的香气。起床后,按母亲的吩咐,我们端着半碗腊八粥去喂门环,犒劳守护一家平安的门锁。冰冷的门环看见热乎乎的腊八粥一下子就吸住了它们,一副饥不可耐的样子。喂完门环我们全家人便坐在炕上吃香甜的腊八粥和豆芽菜。吃完后走到院子里,呵着白汽,看着东边的天空还是一片鱼肚白,心中庆幸着自己又一次躲过了红眼的魔咒,因为乡间传言太阳出来再吃腊八粥是要得红眼病的。

腊八一过,“年”的气息便越来越浓了。腊月里所有的日子都攒着一股劲,心无旁骛,奔着年而去。现在有句比较流行的话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其实想一想我们对待年的感觉也是这样。年固然吸引着我们,但最令我们回味悠长的或许还是腊月里那些迎候年的日子,这些日子让“年”的内涵更亲和更丰满。

每年的腊月里,母亲都要炸果子、炒干果。用自家地里产的胡麻从油坊里换了上好的麻油,倒在大铁锅里,烧滚后将精心捏好的麻花、撒子放进去,几分钟的时间麻花、撒子便成了焦黄色,一股香气扑面而来,令人馋涎欲滴。我们村一个当家的老叔,退休前在单位食堂做面点,炸的麻花有模有样,按村里人们的话说炸得“就和供销社卖的一样”。因此有几年时间,乡亲们常常请他去帮忙炸果子。母亲有两年也请他到家里来帮忙,学到了不少技巧和花样,自己炸的麻花、撒子也像模像样。炸好的果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充斥着腊月的时光。炒干果一般是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一天,民间有谚:二十三,大炒干。这一天,你如果到村庄里去,就一定会听到噼噼啪啪的炒大豆、瓜子以及花生的声音,而那种干果炒熟后的特有香味也会穿过人家的窗户飘荡在村庄里。

与这些物质的味道相比,村庄在腊月里还有另一种味道更令人回味。腊月的村庄,还氤氲着一种艺术的、精神的气息。腊月,是寒冷的时节,也是农闲的时节,村里那些婶子大娘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坐在烧得热乎乎的炕头上,家长里短,插科打诨,而手里也不闲着,要么是绣着漂亮的鞋垫,要么是绣着好看的枕头顶,要么是做着剪纸,为装点春节做着准备。母亲的包袱里曾经收藏着许多幅图样,有狮子剪纸的,也有枕头顶和小炕褥的。腊月的时光里,几个婶子大娘共聚在一家的炕头上,照着纸样用麻纸剪上几幅狮子剪纸,然后用墨汁染成黑色,再将烟盒的金铂纸以及彩纸衬在剪纸后的缕空处,一对对漂亮威猛的狮子便蠢蠢欲动了。还有枕头顶和小炕褥,也是用各种彩色的布头照着纸样剪成图案,然后再小脚密缝在一块或大或小的纯色的布上,像绣花一样做成。这些图案有喜鹊登梅的,有福禄双全的,有花枝招展的,有众星捧月的,有抓髻娃娃的……都是些吉祥喜庆的图案,它们从母亲她们的手中而出,装点农家一年的光景。那种喜庆欢快的气息,许多时候会穿越时光,瞬间便攫取了我内心的温存。

腊月的味道,令人咀嚼,令人回味,令人荡气回肠,令人永生难忘。是啊,这味道其实说到底就是亲人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它总能触动在外的游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给他们以力量与抚慰,让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对故乡魂牵梦萦。

关于特殊的散文9:特殊的年货

文/田浩

九岁那年,我刚上一年级,原因是我身子骨弱,动不动就感冒咳嗽,父母常常为这个揪着心。当年的乡村学校没有暖气,教室里冷得冻手指头,土坯砌的炉子时不时地熄火。一进一九,我就冻感冒了,几天后开始咳嗽,后来发展到白天晚上都咳嗽,白天上不好课,晚上睡不好觉。爹看我实在熬不住了,就拿出钱来找村里的医生给我买药打针。我妈特意让我睡在暖和的炕头,每天晚上临睡觉前特意用蒲团把灶门堵上,防止热量白白地跑掉。

往常的时候,我打针吃药半个月感冒咳嗽就好了,可是这回却没有好利索,还是咳嗽不断。我爹说是药三分毒,不能再打针吃药了,要不然的话身板就更扛不住了。我爹到亲戚那里讨得了一个偏方“罗汉雪梨汤”:罗汉果一个、雪梨两个放进砂锅中,加水,先用大火,开锅后,改小火,煮二三十分钟,晾凉后饮用。我爹欢天喜地回到家里,马上让我妈按照偏方给我熬汤喝。我妈一看偏方就为难了,罗汉果、雪梨在乡下集市上买不到,我爹一咬牙让我妈从箱子底拿出钱来,骑上自行车跑到三十多里外的县城供销社去买罗汉果和雪梨。

下午,我爹推着自行车一瘸一拐地回来了,脸上冒着热汗,把网兜交给我妈后,躺到炕上就睡着了,看来他是累坏了。我喝了不到半个月的罗汉雪梨汤,就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眼看就要过年了。我的咳嗽明显减轻了,我爹我妈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嘴上老说这钱没白花呀。

我爹我妈一商量,买年货的时候少买肉买鱼买糖买烟,为了我的咳嗽早点好利索,决定多买罗汉果和雪梨。我爹怕手里的钱不够,还让我妈逮了一只大公鸡、三只母鸡拿到集市上卖掉。

过年的时候,我的外甥军军想吃雪梨,我爹硬着心肠不给他吃,最后只是让军军喝了一点儿罗汉雪梨汤。我有点于心不忍,偷偷地给军军半个雪梨,我的鬼点子被我妈看到了,我妈把雪梨锁进了板柜里。过年的时候,我妈让我少吃肉,尤其不能吃肥肉,馋得我只想掉眼泪。我妈一看我的可怜相,一狠心就杀了一只大公鸡,炖好的鸡肉都给我一个人吃了,我爹我妈都没有舍得尝一小块儿。

一出正月,我的咳嗽就止住了,我爹我妈高兴得逢人就说买罗汉果雪梨的钱真没有白花!

关于特殊的散文10:缘遇特殊人

文/刘崇波

冬去春来,花开花落,缘起缘灭,一切都是那般自然和顺理成章。在草长莺飞的季节,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在懵懂童真的岁月,我们邂逅了彼此。来不及细细咀嚼和回味,时光已在我们的脸上嵌满了人生轨迹的缕缕沧桑,无需叹息,不必感伤,许是前世有缘,我们今生才能相遇,经过的路,遇见的人,脚踏实地去珍惜,足矣……

多年前,我在贵州一所乡镇中学教书,这是一所学前班到中学都有设置的中心学校,校园里有一颗几百年树龄的银杏树,秋天的时候特别美,伞状的树叶在微风中徐徐飘落,铺得金黄满地,一团团、一簇簇,在阳光的照射下竞相发亮;顺着银杏树往下看去是一口井,清澈的井水寒冬里热气腾腾地冒出来,伸手触摸,一股暖流迅速窜遍全身;盛夏的时候,井水则凉得像被冰冻过,手放进去便顿时暑气全消;水井旁边有方鱼塘,清晨,在鱼塘边的桂花树下阅读,偶尔能看到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很是开心。

学校的宿舍楼人满为患,教学大楼的旁边有一座很破旧狭小的瓦房,我就住在里边,这屋子离学校宿舍足有百米远,屋内摆着一张学生宿舍用的那种木制上下床,这是一间集卧室、厨房、书房、客厅于一体的10平米左右的旧屋,因为门口有几颗很大的杨柳树,所以,这间小瓦房的光线显得十分黑暗,我只能在艳阳高照的天气仍然打开电灯批改作业、写教案。

白天,能看到毛茸茸的毛毛虫顺着门缝一扭一摆地爬进屋;夜晚,能看到蟑螂大哥顺着墙角溜上“餐桌”自由觅食;深夜,还能听到老鼠在房梁上愉快地开paty。有一次周末回到学校,一打开放在上床的那个装单元测验卷答案的纸箱,里边一下子蹦出几只老鼠,瞬间把我吓得全身瘫软在地,事后,一位好同事还帮我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捕鼠大战,可惜没逮着;晚上如果需要上洗手间,得摸黑走上几十米到学校教学楼旁的公共厕所,学校背后是一座植被很茂密的大山,据说还有很多坟地,暗夜里显得格外黢黑,深夜空寂的教学楼透出丝丝凉意,让人心里有些发怵……

我曾经抵触过这样的居住环境,可学校仅有这样的条件,我只能不停给自己壮胆,慢慢地,竟然有一种刘禹锡的《陋室铭》之感,将暗夜里那些老鼠的打闹作为一种乐音来欣赏,毕竟它为这静寂的时空增添了些许生气,夏天到来,门前的柳絮随风飞扬,虫叫蝉鸣的声音此起彼伏,别有一番韵味……

小阳是小学部二年级一位轻微智障的小朋友,很多次看到我去洗菜或者洗衣服,就奔过来接过我的盆,蹦蹦跳跳地帮我拿到水井边,看我准备倒垃圾,小家伙也会毫不犹豫地代劳,这些情景被同事看到了,他们常调侃我:“小刘老师魅力真大呀,这小家伙整天我行我素不听打招呼,居然这么主动热心帮你干活。”不仅如此,小阳一见到我就会乐呵呵地打招呼,脸上笑开了花,看到他,我也莫名地感到亲切和温暖;看门的老伯家住学校附近,回家时总不忘带点自家种的新鲜瓜果蔬菜来学校给我……

学校的居住环境差,但是周围却常能见到暖心的人,我渐渐喜欢上了这所大山里的小学校,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喜欢这里的山水和人……

工作调离这所学校以后,我还时常想起小阳,不知道他现在过得好不好?看门的老伯身体好吗?

还记得寨子里有位“哑伯”,他先天听障和语言障碍,寨邻跟他搭讪时,他总是一副愤怒加防备的表情。但是每次遇到我,他却常带着一副友善的微笑,我立即比划一些简单的动作跟他打招呼,手里如果有吃的,也一定会分享一些给他,我们的“默契”令很多人费解……还有一位智障的女孩小芬,她常跟家人“唱反调”,也常对寨邻心存敌意甚至攻击,所以大家对她敬而远之,但她每次见到我都会笑盈盈地跟我打招呼,我自然也会报之以微笑,然后跟她简单闲聊几句,最后在她的目送中去忙我自己的事……

多年以后,再次回到物是人非的乡村,哑伯还健在,只是一直未娶妻生子,仍然在帮自己的弟弟家干活,由弟弟赡养,见到我时,他兴奋地跑到我跟前拉着我的手不停地点头,我赶紧将手里一堆吃的分给他,接过手里的东西,他笑得合不拢嘴;小芬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据说两孩子还很聪明,真为她高兴,她从我家门前经过时意外发现了我,一边兴匆匆地跑过来乐呵呵地问:你回来啦?一边上下仔细打量我。这么多年了,他们都还记得我,且那种亲切感居然一点儿也没消退,我窃喜万分。

小阳、哑伯、小芬,这些不经意间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他们可掬的微笑、他们的淳朴和善良,时刻温暖着一路经风沐雨的我!这份特殊的缘分,这些特殊的人,我很珍惜,也愿他们一直这样无忧无虑地健康生活下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