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家乡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家乡的文章1:祠堂小屋

文/受伤之穗

我的家乡有个地方叫小灰头,小灰头有座小庙,小庙的右前方有座祠堂,祠堂门外搭起两间矮矮的小屋,右边那间是我曾经住过的。

小屋周围的环境疏淡,安静,略带冷清。面前是条沙泥路,行人不多。邻居养了几只鸡,终日在路旁“咯咯”叫着,不吵,因为鸡的只数不多。对面是一株古榕,树叶茂盛,枝干横斜,穿过马路,护荫着祠堂小屋。古榕的那边则是公路,从祠堂小屋到公路,已被隔开十多米,尘嚣于它不大相关,何况公路车辆也不多。

小屋里没什么摆设,堆放着绳索、塑料桶等杂物,有一张书桌、两三把小椅、一张旧床。小屋里虽然简陋,毕竟是我的暂居地。有了小屋,就有了自己的活动空间,就有了自己的私人天地。陶渊明有诗曰:“众鸟心有托,吾也爱吾庐。”既然身心有所寄托,我当然爱着自己的小屋。

祠堂小屋是我读书的好地方。爱读书的人,着重的就是一个可读书的所在。早上,阳光透过树叶照在书桌上,留下它斑驳变化的笔迹。这时,它便与我手里捧着的白纸黑字的书本相映成趣,人文之书与自然之书巧妙契合在一起。在这里,绝没有闲杂人来打扰,除了与好友有约之外,一整天都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书。到晚上,屋外灯火隐约,蟋蟀弹歌,屋里灯光朦胧,清月伴人,如是之景。大概蒲松龄也要羡慕了,也许这里最适宜创作一些书生与花狐的故事。乃至停电,瑟缩于被窝之中,拿出手电筒,打开书门,跳进故事情节中,与书中人物或喜或忧,或哀或乐。个中乐趣,难与君说。

祠堂小屋也是聚友谈心的好地方。我有不少朋友,他们都是一家人住在一起的,凡有客来,都请到客厅里坐。他的家人,大至阿公,小至孩童,和来客齐聚一厅,满厅的嘻哈,满厅的嘈杂,谈话很不方便。而在我的祠堂小屋,让友人心仪之处,在于能让友人想谈什么就谈什么,想谈多久就谈多久,随意自然。少则两人对坐,推心置腹,密谈依依;多则四五人围炉煮酒,烤焙鱿鱼,高谈阔论,直至杯盘狼藉。若在月夜,就移桌搬椅到屋外,明月邀清风,古榕衬小庙,素杯溢绿茶,别有一番情趣。

然而,祠堂小屋更是见证人间辛酸、世道坎坷的地方。我住进小屋之前,先是我的一个老叔住于此(他是一个哑巴),穷困潦倒,后是父亲养病之处,如今一一去世。“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哑叔与父亲的去世,放在冥冥自然的运转中思考,或许还不至于令人过于感伤,而石建的遭遇却让我一想起来就难免感慨万分。石建是个中年人,

无父母和妻儿,得肺结核病,骨瘦如柴,看起来像一具干尸。他临死的那几天,僵卧在那座小庙里。深夜,呻吟声绵绵不绝,阴阴秋风把他微弱的叫声送进我的祠堂小屋:“我快要死了……救救我……唉哟哟……唉哟……”接着是有气无力地咳嗽。他就是这样,在没有任何人照顾之下,被病魔活活折磨了几天几夜之后,最终凄惨地离开世界。以致事隔十多年,我还能清楚地记得他死时的情形。

祠堂小屋虽好,以其景过于清冷,以其事过于凄悲,终究非我久居之地,终究我搬出了祠堂小屋。不久,祠堂小屋被拆掉,从我眼中永远消失。而留下来的是我对祠堂小屋的悠悠情思。

关于家乡的文章2:老家的梅树

文/姚文学

家乡所有的植物都是美的。依我看来,老屋水桥旁的那棵老梅树,却是最美最香最可爱的。她距我降生的呱呱坠地仅隔几米之近。我从稍许懂事开始,就跟她交成了好朋友。

尽管我离开老宅近七十个年头了,至今还时不时怀念着这棵老梅树,时不时闪现着她妖娆的身影。

童年时,我经常赤着小脚拔掉她附近的杂草,给她根部浇肥料。她长得十分繁盛,经年都像一位老当益壮而又慈眉善目的老年人。我经常去探望她,观察她有什么新的变化,也在那儿朗读课文,自得其乐地随口哼哼小调,也会邀上几个小伙伴在此一起玩耍。偶尔也有四五只叫不出名的小鸟儿,在枝头上蹦蹦跳跳,唱着只有它们自己才能听得懂的歌谣,似乎在欢迎我们,赞赏我们。

春天,一枝枝旁出斜逸的枝条上,绽出一个个鲜嫩浅绿的芽头,在温柔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宛若在向我微笑。

六月的浜边,垂柳依依,莲叶田田。她郁郁苍苍的枝干那样新鲜,唤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树叶碧绿,好似油漆过的,一阵阵微风吹来,发出一次次簌簌的声音,好像奏出一支支美妙悦耳的歌曲。有时,我蹲在水桥上观赏玩乐,几只小鸟沿着浜面斜斜地从这一边飞到那一边。浜内的水绿得像温润的玉,没风的时候,纹丝不动,一线细细的涟漪都没有,似一面光滑闪亮的镜子。水桥边,有细小微弱的游鱼,奔突窜跳,灵活如斯。梅树的身子倒映在浜的水面上,犹如向我闪烁着慈祥和蔼的眸光,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水彩画呀!

秋天,叶片开始渐渐地脱落下来。枝头上也渐渐地绽出了一个个小小的圆嘟嘟的花蕾。

冬天,万物萧条,各种花卉纷纷凋谢,在凛冽的寒风猛刮下,瑟瑟发抖。唯有那棵梅树毫无惧色,迎着朔风,花蕾反而越长越大。当漫天飞雪覆盖大地时,我在屋里冷得颤着身子,打着寒噤,梅树虽然浑身披着雪衣,枝条上还挂着冰凌,却依旧精神抖擞地傲立着,显得更加信心百倍地迎接美好的未来。残冬来临时,光秃秃的枝头上绽出了朵朵金灿灿的花儿,悄悄地预告着春天即将到来。我每每出门,阵阵梅香扑面而来。

黄梅季节,这棵梅树上的只只梅子,在濛濛细雨中慢慢黄了、熟了……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图画,一首多么清新的诗!

我爱这棵老家的梅树,她的凛冽正气,像火,给了我温暖;像血,给了我活力。她不畏风雨相侵,不惧冰雪袭击,坚守高洁气节;不与百花争妍,鄙视世俗宝贵。她还“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春回大地,群花争艳,她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心态安然地独守寂寞岁月了。她这些高尚的品格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关于家乡的文章3:荠菜,我思乡的源头

文/吴娜

一进入春季,家乡的田埂上、小溪边、树林里……随处可见青翠鲜嫩的荠菜,老人、大人、小孩都赶趟儿似的带着小铲子、提上竹篮子去野外挖荠菜。老人们在田埂边就近采挖;大人们则散在野地各处,细细寻觅;而小孩儿则跟在大人们身后,一边蹦蹦跳跳,一边铲铲挖挖。我小时候对荠菜并不识得,总认为它形状各异、品种各样,很难分辨,常常挖回来的一半都是无用的野草。可是在莺歌燕舞的春日,去野外挖荠菜的乐趣却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

挖回家的荠菜洗净后,经奶奶的手烹制,可以做出很多美味的佳肴。最简单的吃法就是凉拌荠菜。先将荠菜在热水锅里烫一下,捞出滤干水分,撒上切碎的蒜苗,加适量的盐、味精、辣椒粉等调拌均匀后,再滴几滴香油,便可开食了。凉拌的荠菜色泽鲜嫩、口感清脆、芳香清凉,常常使我胃口大开,食欲大增。

奶奶还擅用荠菜煲汤、煮粥、包饺子、做春卷等,其味美鲜香、回味悠长。我记忆里最好吃的一次荠菜是在父亲工作的矿山吃到的。那年,我上五年级(母亲已离开我们多年),我做了平生第一件最大胆的事儿,瞒着奶奶一个人坐火车去矿山找父亲。那时,拉煤的火车每天都经过市区,很多卸煤工就坐在车上那高耸的煤堆上,穿梭于家与矿山之间。那日,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也爬上了其中的一节车厢。因扒车的人太多了,也没人注意到我,我就在“咣当、咣当,呜呜”的火车上慢慢进入了梦乡。当我被卸煤工叫醒时,才发现周围全是高耸的煤山,并不见父亲的踪影,我急得大哭起来。好在这里都是矿工,几经波折我终于被送到了父亲的宿舍。那夜,我扑在父亲怀里哭了很久,昏暗的灯光下,父亲用一个大搪瓷杯坐在小煤油炉上,给我煮了一份荠菜汤面。我一边抽噎着,一边嚼着冒着氤氲热气的汤面。青嫩的菜香、爽滑的面条,在我的唇齿间生香,缓缓流进胃中,温暖妥帖,一直温情到心里。

长大后,我偶读药书才知道:荠菜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等药效,对于治疗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病症非常有奇效。难怪在我的故乡淮南一直流传着“三月三,荠菜赛灵丹”的民谚,而春季去野地挖荠菜也成了故乡人踏青、微旅行的主要休闲方式。

作家刘醒龙说过,“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乡村”,而我们一生无论漂泊到哪里,对家乡味觉的记忆总会不时地涌上心头,成为我们思乡的源头。荠菜蕴含着春天的密码,那筋骨抽出的嫩叶,承载着我的乡愁,一片、两片、三片、四片……

关于家乡的文章4:梨花风起正清明

文/江初昕

春天来临,家乡山冈上的梨树悄然绽放,放眼望去,一片香雪海。怒放的洁白的梨花遮盖住了道路,公路边是近万株错落有致的梨树,矮矮瘦瘦的,枝头挺着细小的花骨朵。走得近来,才看清梨花探头探脑,白蕊初吐的娇羞,似乎正在酝酿着一夜之间怒放的事情。

漫步于乡间的道路上,但见梨花雪海,洋洋洒洒,浩浩荡荡,连绵数十里,到处是她美丽的身姿,到处是她娇艳的面容,蔚为壮观。那独立于溪畔的,像一个身穿白衫广袖轻舞的仙女,柔弱而带着少许的孤寂;那房前屋后,呼朋唤友的,像一个个邻家的小姑娘在风中舞蹈,舒展开娇柔的身体,露出洁白的面容,欢舞在春风里。那山岗上、田野里,漫山遍野的,像一朵朵白云自天上降落人间,又像仙女织就的洁白的锦缎,飘摇在大地上,舞动在春风里,美轮美奂。在梨园里漫步欣喜,宁静而洁净的感觉扑面而来。此刻的梨花让人想到高雅,想到大气。品读梨花,不觉内心产生脱俗的静美和无欲无争的淡定,千万思绪融在这万亩银白之间。梨花白如霜,菜花万点黄,蜂蝶翩翩起舞,处处鸟语花香,把万亩梨园装饰得风情万种。

梨花,像花中含羞的美少女,面如美玉,丰神飘洒。远看,似玉堆银砌;近看,更是风姿无限。从一片到一株,孩子似的顽皮地举起小伞,雪白光亮,干净利落,绝不拖沓。从低处向上看,梨花含苞的小唢呐,像是把白云融化,把鸟鸣惊落。每朵梨花都秀雅含蓄,单是她小小的花瓣,就那么让人神往,簇簇花蕊中,洁白的花柱在柱头轻点紫色,绽放缕缕热情,它是那么晶莹、那么透亮,像高洁的美玉铸就,闪着优雅的光彩。那样的花瓣铸成一朵朵温婉雪白的花儿,在春风中温柔含笑,在阳光下玲珑剔透,闪着皎洁的光。“梨花白雪香”。含笑开放的梨花,不但美得光彩灿烂,令人炫目,更有那淡淡的清香,令人沉醉,徜徉在花海中,沁人心脾的暗香会幽幽地回旋在人们的周围,再也挥他不去,让人流连忘返,浸润其中,顿感这个世界圣洁如初。

最妙的要数梨花春雨了,雨中梨花,尤其妩媚动人。“一树梨花细雨中”,淅淅沥沥下的小雨,轻轻地抚摸着娇嫩的梨花,于是,梨花更温润了,更亮丽了,一个个小花瓣更似娇羞的小姑娘,粉脸轻敷,笑语嫣嫣,欢笑在细雨中,游玩在细雨中,别有一种娇媚。花伴雨水,虽也悲戚也从容,洁白的梨花花瓣飘零于尘土中,叫人不忍下脚去践踏。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喜欢这一句诗,有神性的美好,明澈、安静、淡淡的欢喜。梨音近“离”,有淡淡的伤感,却开成了花,那些记忆,就温暖澄澈了,纵使离别不可避免,而回味美好、心底清明,灿若梨花。忘却忧伤,珍惜眼下难得的春光,给逝去亲人扫墓之际,踏春赏花,流连大好春光中,心情变得欢快明朗了起来,一如眼前满树洁白的梨花,暗香如故,风采依旧。

关于家乡的文章5:我的家乡

文/夏可一

我家住在“中国吴歌之乡”——张家港市凤凰镇,这里不仅是山歌的摇篮,而且也是桃花的故乡。

我的家乡最着名的是恬庄古街。听老人们说,这里旧时商业发达,街道河塘纵横,独具特色。在用青石板铺成的小街两旁,古老的过街楼、名人故居错落有致。小街上还不时传来铁匠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生意人的吆喝声。夜幕初垂,明月东升,人们就将门口的灯笼点亮,灯光点缀着古街,古街倒映在灯光中,粉墙黛瓦,淳朴的民风,处处充满了古韵。

临近古街的是204国道,这是重要的交通纽带。满载货物的车辆来回穿梭,在车来车往中,张家港越来越发达了。

我的家乡真是一座又古老又现代的小镇。欢迎大家来我家乡做客!热情好客的恬庄人一定会为你捧上一杯清香扑鼻的凤凰山绿茶的!

关于家乡的文章6:家乡的豆角

文/邓书俊

前几天,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随着山势高低起伏,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的豆角秧。

记忆中,家乡的豆角从不占整块耕地,一般生长在篱笆墙下,或自留地边沿。它们不像小麦和油莱作物那样,时时得到农人们的“宠爱”。

童年时,家里住的土坯房,墼子垒的院墙,院里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园里花木不多,有一棵牡丹、一棵玫瑰、一棵春海堂。

每年清明时,母亲都会在花园边沿种点豆角。我知道母亲不种辣椒、茄子和西红柿等蔬菜,是因为故乡干旱、缺水,这些高贵的蔬菜很难养成。而豆角耐干旱,抗贫瘠,生命力顽强。其种子埋进土里后,很少管理,翠生生的豆角蔓就攀着荆条自由生长,渐渐长成浓郁的绿色屏障。

初夏时节,花园里的花都偃旗息鼓时,豆角花渐次绽放了,紫色的花朵,虽然没有牡丹花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花的鲜艳夺目,没有海堂花的妩媚多姿,那一串串小花,在绿叶的映衬下,却也开得热烈奔放,像一只只振趣欲飞的小蝴蝶,把我家简陋的院子装点得鲜活生动。

夏末初秋,是豆角花开得最繁盛的季节。一阵微雨过后,豆角叶被清洗得一尘不染,带着露水的豆角花,散发着一缕缕淡淡的清香。贪玩的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在豆角架下嬉戏,捉蜻蜓、扑蝴蝶、听蜜蜂在花间嘤嘤嗡嗡地唱歌。有时我们会把豆角花摘下来,夹在头发上。自然,母亲看到我们拿着豆角花玩,免不了要挨一顿骂。

在那个贫穷年代,母亲种豆角是为了填充我们饥饿的肚子。一朵小小的豆角花,就能孕育出一条长长的,籽粒饱满的豆角来。每到做饭时,母亲就会摘一大把豆角,切成细细的丝清炒,吃饭时餐桌上便有了一碟青翠诱人的下饭菜。夹一筷子放进嘴里,香香的,脆脆的,即解馋又慰润着饥肠。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改进,家乡人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经济作物。当地政府为了加快农民致富增收的步伐,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挖掘特色产业潜力,将种植豆角定为干早山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引导扶植扩大种植面积,豆角如深闺里的小家碧玉,走出了篱笆墙,逐渐向大田扩展。

豆角是诸菜中最普通平常的蔬菜,但它却给家乡人带来了实惠,创开了财路,改变了家乡的贫穷面貌。原来的土坯房一律换成了一砖到顶的漂亮平房,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面。家乡翻天覆地变化,令我这个出门在外的游子,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

关于家乡的文章7:菜花开处是家乡

文/杨文斌

久雨初晴,艳阳高照,好一个响亮的晴天!恰好,我的生日也不期而至,生日来武穴来看花,是一种独特的庆生方式。要看到我在灿烂的油菜花里意气风发的样子,母亲肯定会为我高兴的……

及至干沙畈,看那蓝天下,那一片一片的花海黄涛,好想吼几嗓、就地打几个滚!去年春天来这里,正下着雨,我打着伞,观赏了烟雨里的油菜花,那是一种浸润着水韵的风景与凝带着娇嫩的春愁。那天,蒙蒙烟雨,遮蔽了远处的山峰与村庄,平畴千里我只看到十几米范围内的油菜地。记得有一棵老樟树,在视野的尽头若隐若现,我曾在树下接受某电视台的采访……今次重来,干沙畈是真正的“干沙”,微风吹拂,阳光亮白。再次见到那棵树,就像遇到老朋友一样。

那么,崇山贩的油菜花又有怎样的意蕴呢?

崇山畈的菜花更美!这里的油菜花,有更纯正的色彩,有更丰富的层次,有更深远的景深,有更开阔的视域,有更旺盛的人气。这里的特色,是有山、有水、有花、有人家——特别是,有水!崇山畈有个湖,叫象山湖,湖不知有多大,极目眺望,水天一色,远处青螺点点,隐在春天的晴空下。下了车,走向田野,一边是层叠的山岚,一边是耸立的群峰。那右边的山峰之下,有房屋依山而建,有村舍邻水而居。站在村前,看山看湖,山在湖中,湖在空中,山湖一色,青蓝澄澈。象山湖的山脊走势,起伏舒缓,整体看去,的确有几分大象的形貌。两山相对,呈舒缓的盆地地形,一眼望去,湖岸逶迤,那一条条、一垄垄、一块块的油菜田就分布其间,一派明黄蒸腾的气息!这里的花田向阳近水,长势极好,株株壮硕,花黄叶绿,滋润透亮。人在花田里,个矮的露出半个头,个高的齐到胸前。我不高不矮,花头拍肩,甚至有抵达鼻下,不用拈花凑嗅,就有花香丝丝缕缕,渗入肺腑灵台,令人脑清目明,精神振奋。晒着太阳,漫步阡陌,闻着花香,过着生日,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而络绎不绝的游人,穿着五颜六色的春衣,成了花海黄涛里的生动点缀,浑然天成,是美丽春天的一部分!不过崇山畈的田埂潮湿松软,泥泞不堪。走几步,两脚粘泥,摇摇晃晃,一条田埂没走完,就成了“泥腿子”。乡间小道很窄,只通一人行,游客们怕踩坏了庄稼,排成一字长龙。他们不忍心下到田里去,还时走时拍照,时走时赏花,后面的在催促,前面的没看够……在崇山畈亮光溢彩的花海里,一时间竟造成了“交通拥堵”。一不小心,有几个小伙子竟被挤到水沟里去了。半个身子都是泥,不过不生气,举着两只泥手,笑呵呵的……这一闹腾,真是清水秀太阳高,油菜花美人欢笑!

菜花黄,黄得晃眼;菜花香,香得破鼻,看花看不足,看得不想走!我不是诗人,但也诗兴大发,一口气作出几首打油诗:“二月春阳来赏花,流金一畈灿干沙。东风慢拂乡村美,着锦春姑赛艳葩。”“崇岚村景美如画,水秀山青遍地花。垄上劝君休近看,归来只恐不思家。”一个微友给我留言,贴了一首据说是乾隆的诗:“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油菜花不是闲花野草,它开花,不为一斗芳菲,更不为招蜂引蝶,它开花是为了结籽,结籽是为了榨油,奉献它的光和热。油菜花兼具实用与审美之双美,它是乡村之花,是朴实而美丽的生命,就像土地上的乡民一样!

在我生日的今天,虽然我远离了母亲,远离了我的故乡,但,菜花黄,菜花香,菜花开处是家乡——有油菜花开的地方,就是家乡,油菜花,是一解乡愁的花,是思乡的花,有它的地方就有炊烟,就有母亲,就是老家!

关于家乡的文章8:家乡的骑楼街

文/梁惠娣

家乡的小城有一条骑楼旧街,像一位睿智沧桑的老人,走过百年的风雨,见证着小城的繁华与变迁。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骑楼街是小城最热闹繁华的一条街,街道两边是仿欧风格的骑楼,一律弯弯的门、镂空的窗,门口立着两条四方的门柱,门柱连着长长的回廊,各家的回廊彼此相通,下雨天出行或串门,是可以不打伞的。街道中间的道路用红砖铺就,充满简朴古意。街道两旁的人家便在门口摆摊做买卖,卖各种各样别具特色的东西,成为骑楼街的特色。

街口有两间陶瓷铺,卖五花八门的陶碗瓷碟砂锅瓦盆,有的简朴,有的精美,物美价廉,每一个瓷器里,装着的都是人间烟火里的一汤一饭一菜一蔬,装的是生活的各种滋味。

往里走,有一间打铁铺。打铁的是一位戴着眼镜的老人,他就像身怀绝技的江湖老艺人,他与铁块打了一辈子交道,一块铁片在他的叮叮当当的敲打下,变成各种各样精巧的什物,铁桶、铁箱、铁锅、铁铲、铁锁、铁链、铁钉,还有老鼠笼、老鼠夹。小时候我家里有老鼠,父亲就叫我来这里买过老鼠笼和老鼠夹。

有个旧书摊,里面全是旧书,散发着旧书特有的浓浓的书香味。小时候我一有空就往旧书摊里扎,坐在地上,埋头在旧书堆里,翻看着我喜欢看的小人书、连环画、童话。稍长大一些,我看席慕蓉、鲁迅、苏童,也学着啃《西游记》、《红楼梦》等大部头。那时候我小小的心灵在旧书香的浸淫中,埋下了爱好文学的种子。旧书摊的老板是个慈眉善目的中年男人,常常捧一个大大的紫砂茶缸,坐在门口的太师椅上,慢悠悠地一边喝茶,一边看着我们这帮只看书不买书的小鬼,他也不恼,一直在用他的宽容收留着我们渴望看书的童心。那时候感觉骑楼街的旧书摊就像一个大大的花园,而我们就像饥渴的蜜蜂和蝴蝶,尽情地在百花中飞舞流连,汲取知识的滋养。

骑楼街的尽头,有一间糖水铺,卖各种各样的特色糖水。有粘稠的糯米糖水,有绿豆薏米糖水,有红豆黑米糖水,有红薯粉条糖水,有芋头糖水,有木瓜银耳糖水,有芝麻糊,还有最特色地道的毛薯羹。毛薯羹香甜软滑,令人食之难忘。毛薯羹是骑楼街特有的糖水,在别的街吃不到。

糖水铺的对面是一间老牌点心店,店主一家现场制作各种糕点,点心的香味飘遍了整条街。有各种各样的蛋糕和面包,还有小城特色的田艾籺、豆沙芝麻圆堆、马蹄糕、红枣糕、沙琪玛、葱油饼、绿豆饼、肉松饼……小城的人喜欢叫上三五知己,往糖水铺里一坐,点一碗糖水,然后冲对面的点心店喊一声:“来几个田艾籺红枣糕豆沙包。”对面“哎”地应一声,一会儿点心就端了过来。人们便在一碗糖水、一碟点心中甜蜜地度着安闲乐悠的时光。

家乡小城的骑楼旧街,就像一张古老的明信片,记载着小城曾经走过的足迹,盛载着小城人们最深厚最质朴的记忆。骑楼旧街的岁月,就像一条河,依然在静静地流淌。

关于家乡的文章9:家乡雨也亲

文/堂少

今天荆州下起了大雨,这是我返乡半月来的第一场雨。呆在窗前向外望,江面烟波飘摇,飘逸的雨沫带来乡土扑鼻的馨香,一丝“目极烟波浩渺间,晓乌飞处认乡关”的心绪油然而生。

小时候,不知听谁说过“男孩子不打伞”,害得我一直到去年都没有养成打伞的习惯。记忆中的儿童时代,经常在风雨中上学、放学,我也特别喜欢在雨中奔跑,腰间有道很深的伤疤就是那时留下的。那是一个夏天,在一次放学回家时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一群小朋友顿时闻雨四散,我当然是拼命地跑,却不慎滑倒在青石板砌成的道路上,髋骨左侧着地,可能是娟子(非常要好的小学同学,在《惜缘》中有记载)涂碘酒的水平太过业余,于是便留下了这块记忆的烙印。而如今那里早已看不到青石板的踪影,每次回家路过,我都会顺着路边林立的高楼默默地寻觅着儿时伙伴的身影,总是在失望中牵强地将每一副陌生的脸庞看作似曾相识,可能这种主动的幻觉能够多少弥补一些怀旧的失落。

现在的城市已经很难找得到一块泥土地。而在过去,家乡到处都是泥地,每逢雨天地上随处可见一洼一洼的积水,我就喜欢在那些水里划船。呵呵,是用作业本的纸折叠的小船。娟子折船的水平确实不错,但是每次都是用我的作业本,反正我被老师骂惯了,无所谓,扯就扯吧。后来我也学会了折纸船,还学会了折纸飞机、千纸鹤等等好玩的东西,不过也因此挨了不少打。

每逢下雨,埃及(湖南话“奶奶”)总是倚在老屋的门口翘首以待,等待着我们放学归来。哥哥姐姐都是打伞的,唯独我的这点嗜好每次都遭到埃及的批评。她老人家总是远远地就开始对着我喊:国(这)喔得了(怎么得了)咯,仔咧,喔改(怎么)不听话咯!她告诉我经常淋雨将来会得风湿病,年幼无知的我哪里知道何为风湿!所以对她老人家的忠告置若罔闻。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有些后悔,因为现在我的腰椎好像有点风湿,严重的时候可以代替天气预报。

我是个无神论者,但是我历来都相当尊重有宗教信仰的人,这种对迷信者的敬仰之情还源于我的埃及。那是1976年的某一天,我父亲被抓去参加最后一届学习班,也不知去了多久,反正是了无音讯。记得是个上午,家里就剩埃及和我两个人,埃及拉着我背对着门跪在一个长凳前,凳子上摆放着平日沥饭的铝锅,锅里是刚煮好的、正热气腾腾的满满一锅饭,米饭上还插着三支筷子;我好奇地问她:埃及,我们这是干什么?她告诉我是为了求菩萨保佑我的父亲能早日平安回来。我顺从地和埃及一起给那锅饭磕了几个头,说来也巧,父亲第二天真的就回来了,真的,这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由于我的顽皮,经常被埃及告诫我说:你可以不信菩萨,但是你以后千万不要对菩萨不敬!后来我慢慢懂事以后就养成了尊重宗教信仰的这个习惯。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每逢雨天都是在妈妈的雨衣里度过的。妈妈每天都要骑着那辆凤凰牌直行车上下班,我在妈妈单位的职工幼儿园上学。只要下雨,妈妈总是披一件硕大的雨衣,我自然就被罩在雨衣里面了。小小的我在雨衣里总是看着往后快速移动的地面发呆,好奇那个地面为什么会跑得那样快?我一般是坐在直行车的前叉横杆上,因为妈妈怕我的小脚绞尽车轮辐条里;脚是幸免于难了,但是却苦了我那双小手,我的手指经常被龙头上的手刹夹住。虽然被夹一下疼痛难忍,但是我还是喜欢被它夹住,因为每次妈妈都心疼地帮我揉好久好久,保不定到家后还有好吃的补偿我呢,这可是哥哥姐姐没有的待遇,呵呵,妈妈最疼我了。记得有一次我突发奇想,约了个同学离家出走,因为那位同学胆小才不得不返回,回来时已经是半夜了,那晚也是下着雨,我远远地发现妈妈冒雨站在街边的路灯下焦急地等着我;那次妈妈没有打我,而是哭着抱着我回家了。其实,此时想到这里我的心底不禁一阵阵酸楚,不知道妈妈那边是不是也在下雨?她是不是也在想她的宝贝幺儿子?

去年在福建的时候经常下雨,公司的同事也常常把雨伞送给我打,次数多了我就感觉过意不去,于是我决定买把雨伞。谁知等我在商场精心挑选了一把雨伞之后,天却突然暴晴起来,搞得我天天盼着下雨;后来终于又下了场雨,但我却忘记了带雨伞出门,当时真是恨不得打的回去拿,好让朋友们看看有伞的我。

福建多山,因此雨天特别有情调。每当下雨,我都在宿舍观看细雨飘过那里的楼宇和丘陵,还喜欢在深夜望着雨中街边的路灯。今天这场雨让我觉得雨还是家乡的亲,你看它轻轻地洒在我的脸上,仿佛是看透了我的心思,心疼地对我爱抚着,硬是用它的温柔把我的暗伤拭去,让我不得不窃笑自己太过多愁。

夜深了,雨兴正浓,看来又是一场罕见的大雨。窗外华灯朦胧,已经没有什么风景可观,静静地坐下来,手捂紫砂,聆听着这场气势磅礴的雷雨交响曲。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虞美人·听雨》

2011年6月13日于荆江南岸

关于家乡的文章10:家乡小米分外香

文/卧龙

小米,对于北方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圆润的金黄令人赏心悦目,纯正的味道令人唇齿留香。我总在想,我们皮肤的颜色是不是和这小小的米粒有关?谷物的种植是从远古开始的,小米则完全渗透到了华夏民族的繁衍与成长中。

小米粥的做法十分简单。一把米,几碗水,文火慢熬,熬出营养。我总回忆起小时候家里艰难的日子,一碟腌萝卜,一碗小米粥,简简单单,却总也忘不掉那烟火的味道。

妻是个做饭高手,小米粥也在她的手中不断变换着花样。孩子们最爱喝黄金粥。黄金粥,无非是在小米粥的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南瓜泥。南瓜一定要选择金黄的,洗净、削皮,切成小块儿,蒸熟后备用。或者把切好的南瓜丁放入料理机中打碎,直接倒入锅中,与小米一同熬制。

做黄金粥最好不要远离厨房,要适时地搅动,使得南瓜肉与小米充分混合,让南瓜的甜味与小米的香味交融在一起。等粥熬好,用透明的玻璃小碗盛上,放到餐桌上,再来一盘青菜,一青映众黄。这便不只是在用餐,而是在享受一种文化,一种古老又崭新的中华传统餐饮文化。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熬出喷香喷香的小米粥,没有真正的好米也是不行的。作为伊川人,我们的小米是从吕店镇的丁流、王村一带购买的。从丁流沿着郑潼路向东一直到江左镇,这一大片土地的土质极适合谷子生长。这一带谷子碾出的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熬出的粥喷香喷香。当地的能人们看到了小米的商机,成立了公司,注册了商标,把小米销售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片土地也是一片红色革命的土地。革命老前辈张思贤,就出生在距离郑潼路不远的王村。他用革命的热忱和无私无畏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团结在一起,抗日寇、闹革命,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

如今,革命的英雄们长眠于吕店村东南的烈士陵园,风也安息,树也安息。而生养了他们的这片土地,更加有力地挺起胸膛,生长出油亮油亮的庄稼苗,结出硕大硕大的谷穗。当微风徐来,那沉甸甸的谷穗低头向下,向英雄们致意,孕育出带着英雄情结的米粒。

关于家乡的文章11:辛苦路勤快走

文/程刚

家乡是个小山村,那里绿树碧波风景如画,只是土地很少,消息闭塞,几经发展依然很贫穷。

父亲的勤劳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他在半山腰开了几亩荒地,春夏秋三季种菜卖菜。山里没啥消费的地方,父亲靠着这块菜地,冬天再打些零工,把家里的生活维持得不错,起码我上学的费用不发愁。

山里人挣的是辛苦钱,每一分都浸透着汗水。就说父亲吧,除了冬天,长年累月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然后拉着头天晚上装好菜的板车,披着星光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个半小时后到集市。

上中学那会,我渐渐体会到了父亲的辛苦。许多时候我便劝父亲,不要起那么早,山路不好走,再说那么早到集市也没啥用,除了能占一个好地方,再也得不到啥,别把自己搞得那样累。可父亲每次都不言语。后来,家里条件稍好一些,父亲便买了一头骡子,再也不用肩膀拉板车了。按理说,有骡子跑路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可父亲起床的时间依然是凌晨三点半,无论刮风下雨,从未更改,尽管我劝说父亲多次,可他倔强就是不听,那会,我想应该是父亲习惯了这种生活。

许多次暑假,我都想和父亲一起去卖菜,帮父亲忙乎忙乎,可父亲起来实在是太早,我几次想挣扎着起来,父亲和母亲稍稍劝慰让我别起,我的睡意就会完全战胜我的意志,便继续倒头睡。所以,成长这么多年,我没有陪父亲走过一次山路,没有陪父亲披过一次星星,有些惭愧……

但我一直有一个疑问,村里靠卖菜为生的有好几家,为什么父亲靠卖菜养家,生活要比另几家好?种同样季节的菜,质量都差不多,价钱也都一样,为什么父亲挣的钱多?我曾经问过父亲,可父亲什么也不说,这个小小的疑问一直埋在我心底。

那一天,我考上了大学,要到离家千里之外的城市上学,看着操劳的父母亲,心里总会涌起一阵阵心疼。有些时候,相守在一起或许感觉不到亲情的温暖,可真要离开,那种情感的挚热真的无法阻挡,想着自己一年才能回家两次,便想着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那一天,我决定陪父亲卖一次菜,凌晨三点半从炕上爬起来,坐上骡车,走上了山路。

夜空如此寂静,父亲出村不甩鞭,骡子在窄小的山路上小心地走着……

夜空星光点点,我突然感觉这里是如此的美,刚出门时还想在车上睡一会,现在困意一点都没有。父亲看着我笑了,对我说:“儿子,你不是一直问我,为啥我们卖菜比别人家挣的多吗?你跟我这一回就明白了。”

是的,就在撒满星光的崎岖山路上,我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惑。原来,父亲这么多年来坚持早起,五点到集市,是为了多卖一车菜。刚到时,集市上几乎没有人,但县里几家大饭店的采购员一般都是在这个时候到,买最新鲜的菜,父亲的菜刚一到,他们几个便围上来……十几分钟菜便会卖完。卖完以后,父亲并不回家,赶车又到山里最近的一个村子,那里早有菜农等在那里,父亲又从这里进了一车菜,然后再去集市,此时,正好是早上七点多,父亲占了门口一个最好的位置。不到半个小时,其他菜农也陆续进入到了集市,逛荡早市的人越来越多,父亲的位置好,菜很快便卖完了……

返回家时,已是阳光普照,但我的心里依然停留在星星点点的山路上。父亲见我不吱声,突然对我说:"孩子,你在想啥?“那一刻,我的泪就在眼圈里打转,好长一会,才声音颤抖地对父亲说:”爸,这些年你累坏了。"父亲笑了,对我说:“儿子,爸是很累,但我很满足。其实爸一直想告诉你,人这一辈子,都走在非常辛苦的路上,但路的前方是生活的幸福,你付出的辛苦越多,幸福的等待就越多,没有什么比勤快更快乐的事了……”

那一天,我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心底,直到现在,我都在用它来指导我的人生,走在辛苦的路上,用勤快去追逐尽头的幸福。

关于家乡的文章12:家乡的特产——苹果

文/李林梦

我家住在乡下,庄稼成熟时,黄澄澄一片,像一幅画似的。我们家乡的特产-——苹果是最出名的了。

春姑娘来了,苹果树姑娘便在自己的头上放了几个绿色的小豆豆,真有意思。好奇的我想去看个究竟,苹果树到底有没有结苹果?走近一看,发现确实只是小豆豆。我想了想,哦,应该是“芽”。什么味呢?我摘下一个放进嘴里,啊!好苦啊,便立即吐了出来,可嘴还是那么苦。

夏姐姐到来,家乡一片绿油油。我估计苹果快熟了,急急忙忙去叫妈妈摘苹果去。来到果园,我摘下一个小果子吃,好酸啊,又给妈妈摘了一个,妈妈酸得直咧嘴。突然,我发现有几个苹果快成熟了,我想,把它们留下来,想毕等将来成熟了就更好吃了。

秋天,秋风扫落叶,苹果终于成熟了。放眼望去,只见树上挂满了红彤彤、圆溜溜的小灯笼!和大个的西红柿差不多。我小心地摘下一个,轻轻地咬了一口,哇,酸甜可口,汁多肉脆,好吃极了!妈妈也咬了一口,禁不住说“还真甜!”

冬天,冬爷爷悠闲地为大地盖上一层被子,雪白雪白的。苹果树姑娘也盖上一床雪被子,开始冬眠了,我却真想再给她加一层小棉袄。

家乡的特产可多了:草莓、西瓜、樱桃……她们和苹果一样,一起哺育着我。可又好像在默默地看着我,可能希望我长大像她们一样为家乡人们作贡献!

我爱你,家乡的苹果!

关于家乡的文章13:诗画西华

文/张晏

我的家乡依偎在西山睡美人怀中,叫西华街。

这是一个家家有水、户户有花的地方,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但季季都有美丽的风光,春天“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景色定让你拍手叫绝;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光会让你赞不绝口;秋季虽然这儿没有枫树,但是满山的红松针同样也能让你感受到何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天,如果你运气好,遇上下雪,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色定让你陶醉其中……

刚步入村子,抬眼望去便可看见睡美人那婀娜多姿的身影,那长长的秀发一直垂啊垂啊,垂到远方的云间,她静静地躺在滇池湖畔,千百年来守护着这颗璀璨的“高原明珠”以及它旁边的一切生灵。在这宁静之中,我们仿佛还能看到当年睡美人为了拯救人类毅然带上巨毒白花与魔王同归于尽的悲壮,还能看到她完成任务后躺在湖畔的那一份安详……千年之后,当春风又吹过大地时,昔日的睡美人早已不见了踪迹,留下的是那一片起伏的山峦。然而夏姑娘却为她准备了节日的盛装,你看,那青裙多么漂亮,有深有浅,裙边上还绣着许多彩色的小花呢!

看过了“睡美人”,沿公路向村子中间进发,一路上你便可以看看这里淳朴的民风。有在田间忙着种作的叔叔伯伯们,也有在街上做生意的阿姨婶婶们,要是逢年过节,老大爷老奶奶们也会在老年协会搭起戏台,唱两出花灯呢!

约走一公里就到云海寺了,当你渐渐走近时,请闭上你的眼睛,在空气中酝酿已久的荷花香定会扑面而来,让你心神俱醉。睁眼一看,就是那座金碧辉煌却又不失古朴雅致的建筑——云海寺。云海寺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距今已经快400年的历史了。走过寺门,便可看到门上携刻的那副对联“云彩现西华龟藏红映,海波澄泰麓鱼跃鸢飞。”短短数十字,便看出西华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百年以前人们心中的那份智慧!

走进大门,弥勒佛端坐在前殿的高台上,笑容满面,安详自在,你定会被他那“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开阔胸襟所折服。穿过前殿后的三圣殿便可到达大殿,大殿前,院子里的桂花香飘四溢,在地藏阁和观音院的衬托下,大雄宝殿显得更加庄严神圣。相信当你闻着这满院的花香,看着这大殿上袅袅的轻烟,听着这晨钟暮鼓定会忘记尘世的喧嚣,心灵得到这佛法的洗礼!

看过睡美人,观过云海寺,接下来就让我们等待明早的滇池日出吧!

清晨,当高海公路上的第一声汽笛打破这黎明的寂静时,你便可以闻声而起了。沿着田埂走到滇池边,凉爽的晨风送来阵阵泥土的芳香,野草和小花上沾满晶莹的露珠……

滇池的日出虽然比不上泰山日出的神圣庄严,也比不上黄山日出的瑰丽辉煌,但是这日出却充满了一种令人热血沸腾,积极向上的力量。

当东方的鱼肚白渐渐地变红时,太阳就要出来了,渐渐地太阳的小半边脸露出来了,红彤彤的,给周围的一切都披上一件红色的纱衣,接着太阳露出了大半个脸,颜色也由红色变为了橘黄色。刹那间,太阳跳出了水平面,在东方冉冉升起,它的光变得更强,周围的一切都被照得灿烂夺目,五光十色。这强烈的阳光也同时照进了人们的心中,把人们的心照得暖洋洋、热烘烘的。此时当你看到捕鱼的船行驶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农民早已在田间耕作,你的心也会和他们一样,充满活力、充满热情,等待着新一天的挑战!

也许这里没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柔美,也没有“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洞庭湖秀美,更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壮美。但是千百年来,西华的山山水水孕育着这里的人民,而这儿的人民又用智慧的双手精心雕琢着这如诗如画的山水,欢迎您走进这片如画的山水,来感受这里的独特风光!

关于家乡的文章14:家乡的槐花开了

文/人生如水

3月31日从老家舒兰回到长春,度过两个月的城市生活,“五一”期间跑了趟韩国全境游,从韩国回到长春,正是初夏的时节,春城花开烂漫,大街小巷都是花,看过郁金香,看过牡丹花,看过百花园,各种美景尽收眼底。春城是繁华、喧嚣、热闹的,然而生活久了,就缺少新鲜感,再美的景色也会了无情趣。因此,要适当的换换环境,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

5月31日离开春城再次踏上回家的路程。大客车出了长春进入G12高速公路,一直向东北飞速行驶,过了吉林进入华丹大街收费站,客车下高速进入202国道,到了前阿拉进入205省道,这一路满目青翠,进入老家舒兰境内时,路边的槐花开了。今年天气很特殊,不论什么花卉都提前开放了,往年家乡的槐花都是6月中旬开花,而今年竟然提前了半个月。

在家休整一夜,晚上雷声阵阵,下了半宿的雨,早晨起来,雨后的天气,湛蓝无比,神情倍爽,背上我的卡片机来到五桦一级公路,从18公里处走起,路边的槐花开得如雪一样,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四溢的槐花香,怡人的芬芳中一缕夹杂着青草香气,槐树枝头沉淀淀坠着串串白色的槐花,这槐花香淡醇和,香气逼人。没有什么花香可以和槐花相比的,鲜艳的桃花和杏花,近闻才有花香。而槐花则不同,花香随风四溢,远远袭来,香透乡村。

家乡的美是自然的,让人有种被融化的陶醉。土地黑油油的散发着芳香。人们播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快乐和安祥;草木青翠碧绿,透着清新;河水纯净透明,没有灰尘;空气湿润,沁人心脾,没有污染;人民正直、善良、热情、纯朴,他们不虚伪、不矫揉造作、不尔虞我诈。虽然生活条件不如城市,但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自由生活却是我所向往的。因为大自然能赋予人灵性和品格。

走在家乡的山山岭岭,羊肠小道上,看波光潋滟,看枝叶葱茏。三月份回来时,那些还干枯憔悴的槐树,一下子生动而妩媚起来,完全被深深浅浅的绿涂满。生命总是这样富有色彩,生长时郁郁葱葱,落败时满目飘零。正当我独自遐思,忽一阵暗香袭来,精神一下子抖擞起来,极目望去,天是那么蓝,山是那么的绿,水是那么清,大石顶子、小石顶子掩映在农田和绿树之间,虽然不太高大刺槐,绽放着洁白花穗,让人心旷神怡。

也许是从小就彼此十分熟悉的缘故,看到盛开的洋槐花,心里便油然而生一种亲近之情。走进路边的槐树,像高高的槐树看去,洋槐花点缀在茂密的绿叶之间,一直从树下漫过树梢,一阵轻风拂过,洁白的花儿像一串串银铃随风摇摆,扑面而来的,是那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的甜甜的浓香。

把自己隐入树丛,看芳草萋萋,遍地染绿,那些低矮的、开着黄色、紫色的叫不上名字的花儿正抬头仰望,羡慕洋槐竟能将一串串花儿挂得那么高!枝头的小鸟在树丛中飞来飞去,啁啁地歌唱着,扑楞楞地嘻耍着,似乎也被那和煦的风、翠绿的叶、迷人的花陶醉了。抚摸那干裂的树皮,看那粗疏的枝干和裸露的根系,竟能懒洋洋的孵出如此甜美的花来。

你看,那一串串花悠闲地摇曳在嫩绿的叶子之间,在轻风吹拂下时隐时现,羞涩而又朴素,你若注视她时,她却害羞地隐身于丛叶之中了,和你捉起迷藏来。你看,那些盛开的花儿,白色素洁的花瓣中央,抹上一层淡淡的黄,越发显得稚嫩而且富有朝气,那含苞待放的花蕾,像一个个垂挂着的小铃铛,羞答答地依偎在姐妹身旁,惬意地享受着暖风的洗浴。

家乡的槐花,不争春光,胜似春光;绽放时香飘四海,凋谢时无声无息;只把香留给人间,让人回味,让人思念。槐花不但可远距离观赏,也可近距离品味,槐花还可以生吃,可以放在嘴里,慢慢地嚼着,让那甜津津、凉丝丝的花香一直渗进心底。槐花有白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色彩斑斓,雨里看,雾里看,月下看,越看越好看。

槐花不怕风吹雨打,长着结实着呢。不像杏花、海棠花,一有风吹雨打,落地一大片。这槐花经过前一天的风吹雨打,仍然丰姿招展,精神倍增。粗看槐花,没有海棠花灿烂,没有杏花美丽,但它的香气远胜于海棠花、杏花。

初夏时节,槐花盛开,歌吟有梦,闻香起舞。置身于树林中,漫步阳光的小道上,一股淡淡的清香飘逸而来,那遍是穿透心肺的槐花的清香,香气逼人,香气醉人。情归大地,而又悠然自得,又是一年槐花香,世界上没有不美的花,槐花说不上最美丽,它开在山上、水边、街旁、院里,到处都是,它是树上花,高大,须仰目观看。只要一丝东风吹来,花未见,香气已到。这就是它的独到之处。

记得家乡引种刺槐还是上世纪70年代初,我家居住公房下坡,有个干涸的水库,后来变成了绿化用的苗圃,读中学时,课余时间,我曾和小伙伴们去掰过槐刺、采几片羽毛状的叶子,刺槐的叶子是对称的,掰下来的叶子,很快就会蔫吧了,我们经常用刺槐的叶子,做成绿色的隐蔽帽,在灌木丛中打游击,成为我们当年玩的最多的游戏。如今的孩子们见到这样的玩具恐怕要笑掉小牙的,可我们那个时候却玩得兴致勃勃。

上个世纪80年代,刺槐长大了,山岗上,道路旁的刺槐开始开花了,一个初夏的黄昏,我从家里走出,就闻到了一阵阵的花香。我仰起头,望着那一串串素雅的小花,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槐花,从那以后我特别钟爱槐花。在舒兰矿区居住30多年,离开家乡以后,那槐树,那每年盛开的槐花自然就成了我的精神寄托,看到她,就仿佛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亲人的身边。

刺槐不仅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能供观赏和具有保持水土和防护作用,而且还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刺槐的材质非常坚硬,不怕水湿,可以做矿柱、枕木等等,据说刺槐的茎皮、根、叶可以供药用,有利尿和止血的功效,刺槐花还能加工成黄色的染料,更是一种优良的蜜源植物,每每见到商场货架上那一瓶瓶色泽清淡、晶莹剔透的槐花蜜,我就想,这些蜜是不是也有产自于棒槌沟的槐花呢?

在百姓眼中这是一种平凡的树,但文学家看它又是一种高贵的树,诗人看它却是一种优雅的树。说它平凡,是因为它难登大雅之堂,它只生长在乡村野外的田畔沟旁;繁华城市、美丽公园,总是难觅它的影踪。

说它高贵,是因为它有着顽强、不屈的品格。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土壤多么瘠薄,它都能傲然挺立,勇敢地面对,健康地生长。它浑身上下长满了坚刺,它用坚刺做为武器守护着自己,让那些食叶的害虫望而却步。它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繁衍生息,制造出片片清凉和阵阵芬芳,引来无数辛勤的蜜蜂,酿成多少香甜的蜜浆。

说它优雅,是因为它是北方春末夏初的一道靓丽的风景。随着夏天的悄悄来临,它那洁白素雅的串花也在悄然开放,一串串可爱的小花,把全树打扮的银装素裹,微风吹起,那串花象风铃在摇,那香气也随着微风袭来,不由得让人深深呼吸这大自然的美妙气息。这难道算不上优雅吗?

我愿做一串槐花,只留香气在人间。

关于家乡的文章15:过年

文/ZOZAXION乘源

过年,最思家乡糍粑味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过年吃糍粑。每年从年头盼到年尾,三百六十五个梦中的喜悦才得以实现。当日历掀到农历十二月,大人们就开始筹备过年物资。母亲忙着给我们兄妹缝制新衣裳、做新布鞋、炸红薯片、熬爆米花糖、炒花生、瓜子等等,父亲则与村里的男人们、大婶们蒸糯米、捣糍粑。每家每户至少要捣四、五百个糍粑,有的则要捣上上千个,用清水泡浸在陶罐内可以吃到来年插秧时节。

捣糍粑的工序是:先将糯米淘洗干净,用井水浸泡一夜,然后捞出糯米倒入圆桶形木笼中蒸熟,待完全熟后,再倒入石臼内,由两个壮男子分别握紧一根两头粗中间细的木杵,对面而立,先后用力往石臼内的糯米饭团上捣,直到将糯米饭捣烂成糊状连成一团粑粑时,两人用木杵挑起糯米粑,放进一只铺有干米粉的大圆形竹箕里(在我的家乡称团箕)。这时,小孩子们便蜂蛹而上,从糯米粑上抓一小团,退到一旁津津有味地吃着,大人们围着团箕把糯米粑撮成一小团一小团,蘸些干米粉,再往一块块雕刻着花鸟鱼虫等吉祥物的木板圆模具内压紧压平。然后将糯米糍粑倒到洁净竹席上晾干。为了美观,再用剖开成梅花状的小竹棍蘸上食用红颜料点至糯米糍粑中央,待晾至二、三天后,糯米糍粑已基本晾干,此时,一个个颇具立体印花艺术美观的糯米糍粑便大功告成了。

每年的正月里走亲访友、拜年嫁娶,糯米糍粑成了乡村人唯一不可缺少的上等礼品。因为糍粑不仅是乡村人喜爱的食品,而且寓意着团圆、合欢之意。糍粑的吃法有多种多样。如:放火上直接烤着吃、油炸裹糖吃,水煮加糯米酒、加红糖或白糖吃等等。糍粑的品种也有不少:芝麻糯米糍粑、高梁糯米糍粑、玉米面糯米糍粑、甜荞麦糯米糍粑、五仁夹心、豆沙糯米糍粑等,真可谓五花八门,色香味俱佳,让人望而垂涎、闻而咽沫,吃后更觉余香味经久挥之不去。

自离开家乡三十载,虽已久未品尝到家乡的糯米糍粑了,但每逢年末岁尾,往往情不自禁地思忆起家乡的糯米糍粑,回味着儿时争吃糯米团的快乐情景,回味着儿时三百六十五个梦里盼来过年的那份喜悦。

关于家乡的文章16:家乡的尧山

文/张家浩

在我的家乡平顶山市,有一座美丽的大山叫尧山,因为山顶石峰酷似人形,又被称为石人山。

尧山山峰奇特。山路两旁的山峰连绵不断,山上岩石一层层地堆砌着,像小朋友搭的积木宫殿摇摇欲坠。抬头往上一看,天变成了一根细细的线,这就是一线天景观。站在主峰玉皇顶上,千岩万壑、飞龙走凤,远近高低、景色迥异,构成了一幅幅美不尽收的图画。

尤其迷人的是那些山泉、溪流、瀑布和深潭。尧山的山泉,善于变化,富有生机,数百山泉汇成清澈的溪流,遇到悬崖峭壁,形成大大小小的瀑布,倾泻而下,积水成潭,潭中游鱼,欢快活泼。

尧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资源丰富,这里有珍贵的药材,有茂密的森林,还有猕猴桃、核桃、毛栗子、木耳、蘑菇等山货,数不胜数。

家乡的尧山山清水秀,真让人喜爱呀!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