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的文章

请欣赏同学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同学的文章1:回家,是世间最美的旅行

文/谷润良

1

老同学大智,三年没回家过年了。为什么?他说自己创业失败没脸见人,立定了心意,什么时候打了翻身仗,什么时候再回去。这三年,他更换了手机号码,生怕父母打过来嘘寒问暖。是的,他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就怕父母关心——他们越关心,自己越愧疚。

大智和我住在一个小区,需要的时候,就用我的手机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通常来讲,一个电话打不了五分钟,只要知道父母好好的,吃得饱穿得暖,就挂了。他不敢多讲,生怕一不小心就把这些年的委屈倒出来,让他们担心。

但这次不同了,妈妈病倒了,打来电话要大智回去。我匆忙找到大智,他接起电话就哽咽了,“妈,你怎么了?”

原来,大智妈妈中风了,在医院躺了半个月都不见好,急需人照顾。虽然中风了,但妈妈依然神志清明,口齿清晰,“智啊,是不是饭店开不下去了呀?不要紧,回来吧,妈养你,妈还有养老金呢。”

一席话说得大智泪眼婆娑,险些握不住手机。我也跟着眼眶湿润了。

这辈子,父母求什么呢?不就是求个团圆吗?你飞黄腾达也好,穷困潦倒也罢,他们真的无所谓。

当天晚上,大智就回家了。照他的话说,买不到火车票就买汽车票,买不到汽车票就徒步,总之,一定要回家。

2

前段时间,隔壁邻居家特别吵,孩子平日里淘气惯了,加上考试没考好,父母一阵数落,更了不得了。上了一天班,回到家还不得清静,真是说不出的烦恼。

不过,昨天出门的时候,却听到隔壁房间里传来难得的笑声。下班回来,就看到孩子蹦蹦跳跳地在小区里玩耍,一会儿荡秋千,一会儿和爸妈争抢着打羽毛球,甭提多开心了。发现我走了过来,他立马展开双臂,堵住了去路,嬉笑着说,“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钱!”

“哪条路是你的路,哪棵树是你的树啊,小祸害。”我忍不住捏了捏他的脸。“盛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那么开心?”

“我们要回老家了!”他扯着衣襟不让我走,向着我一边比划一边炫耀道,“我爷爷给我买了那么大那么大一个变形金刚,我奶奶给我蒸了小兔子小乌龟的馒头,我姑姑给我买了夜光运动鞋,晚上走起路来闪闪发亮,你没有吧,哈哈哈,他们就等我回家啦。”

原来是回家啊,难怪那么开心。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样子,我也跟着开心起来。和他嬉闹过后,打开房门,下意识吹起了口哨。

是啊,忙碌了一年,成也好,败也好,最开心的事,不就是回家团圆吗?

3

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湖南湘西有一位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一个月工作28天,常常累得睡不着觉。父母年老了,而妻子又和他离了婚,留下一个三岁的男孩,改嫁了。由此,一家人的重担都落在了他身上。

他做的是油漆工,即便戴着口罩,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他说,每天一起床,就觉得好累,不想上班,但一想到,孩子还在家里等着叫爸爸,自己就有了无穷的精力,再累也要做。

去年春节,他回家了。坐火车,转大巴,换公交,将近24个小时,终于到了村子里。他沿着村道向家的方向走,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三岁的儿子正站在路口等自己回来。小小的身影,坚定地伫立着,遥遥地望啊望,望啊望。

那一刻,他既想哭,又想笑,有万语千言要说,又似乎什么都不必说了。

这一生,无论你漂到哪里,贫穷还是富贵,总有一个人在家里等着你,盼着你,总有一个人千里万里地挂念着你。这,就是回家的意义吧。

4

回家,是世间最美的旅行。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世间万千风景,都不及老家的山沟沟;五星级酒店的山珍海味,比不过妈妈的小米粥;外面的高楼大厦,远不如家里的一间陋室。家,是每个游子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回到家,我们才能卸下防备,卸下疲惫,舒舒服服地做自己。

回家的一天,是开心的一天。列车上,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只要上了车,就是开心的;旅客们,不管是同乡,还是异乡,但凡一说话,就是亲切的;当日的天气,不管阳光明媚,还是凄风苦雨,等待的心情,都是美丽的;窗外的风景,好看不好看,望过去,都是好看的。

是啊,回家的心情就像踩在云上,浮在空中,飘飘欲仙。

《故乡的云》里唱,“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当列车缓缓抵达故乡,当亲人的双手隔着漫长的人群向你挥舞,那一刻,你定然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呢。

小年夜,浓郁的年味儿开始弥漫。是时候卸下一年的疲惫和风尘,收拾心情准备回家了。回家,是你能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同学的文章2:老同学的手抓饼

文/霜剑

老同学姓尚,说起来却只能算和我是半个初中同学。上世纪80年代初在乡里的联办初中共读了一年初二(初一那时也叫六年级,在各自的大队小学上)。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整天穿一身的军装绿,同学们都用敬佩的眼光看他。那时我是班长,说实话,对这个个子矮矮的,说话略微有点结巴的同学并没有多么在意。那时听同学们私下议论,说班上那个长得最漂亮的女同学和他在谈恋爱!这个消息倒是让我很感兴趣了一段时间。后来要升初三了,不知什么原因,四个班的学生却只办了两个初三班,有一半的学生只能初中没毕业就各奔前程了。

进入初三学习紧张,加上断了联系,很多年就再也没见到尚同学。只是听同学们说,他后来报名参军了,终于圆了他从小就立下的扛枪报国之梦。然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过了不知几年,有次同学们碰面时我才知道,他早已退伍回乡了。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时光就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前两年一个大冬天的早晨,我突然在街上遇见他。只见他骑着一辆三轮车,车头挂着白底红字醒目的招牌:各式早餐小吃、特色手抓饼。我注意到“特色手抓饼”几个字特别引人注目。他人比上学时高了也消瘦了许多,上身是灰色的劣质羽绒衣,胸前罩一件布满油污的白护衣,顶着冬季的寒风,双脚吃力地蹬着三轮车的两个踏板,慢慢地在大街边移动。

这时,他远远地看见了我,却明显地低下头望向路面,着急地要加速离去。我叫住了他,和他随意地交谈了几句。看他着急要走的样子,知道他要赶着到农贸市场外边叫卖早饭,只好说声回头聚聚的话,各自离开。

虽然我们住在同一个镇上,但是两个彼此并无多少来往的少年时代的同学,也就和陌生人差不了多少。让我对他感兴趣或者说是产生敬意的是第二次见面。那是在一位初中老同学女儿的婚礼上,他就坐在我的邻座,自然少不了互相的一番交谈。开始时他显得很拘束,手足无措的样子。后来,我提到了他的“手抓饼”,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话匣子。随着他时轻时重的叙述,这位老同学经历的种种打击和生活里的困顿,以及他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原来尚同学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在遭遇身体疾患的打击而不得不从业已取得优异成绩,将要有机会转为志愿兵或提干的军营退伍返乡的境遇里,也从没有失去少年时代那股子不屈的韧劲。他一边治病,一边学做小生意,但凡街巷里能看到的碎小生意,什么贩卖水果、捡拾废品、修理自行车、替小饭馆打下手直到推着早餐摊子叫卖……他都做得很专致。当他和我说起他那一手制作手抓饼的绝活时,一扫过去几十年留给我的那种木讷、笨拙的印象,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看他说着从选材到配料,从掌握火候到和面贴锅,直至将喷着鸡蛋、火腿片、生菜和面饼之香的黄灿灿的手抓饼麻利地递到客人的手上,一整套流程和动作他边说边比划,像领导做报告似的,堪称完美而流畅。

后来,他的身体恢复了健康。凭借自己拿手的手抓饼绝活和辛苦付出,他也和其他普通男人一样娶妻生子,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成为我们初中同学里人人敬重的一个。当然,当年那个漂亮的女同学为什么会看上他以及他们后来又为什么没成这样的疑问也早就遗落到遥远岁月的尘烟里了。

同学的文章3:感悟幸福

文/钟伟

前些日子,老同学二十年相聚,谈论最多的是幸福的话题。除了升官发财,男的说健康,女的说家庭,胖的说瘦的幸福,离婚的说有家的幸福……

究竟怎样才算得上幸福?也许,幸福在你起床的时候就在了,是整齐叠在床头的那一身衣裳;也许,幸福在你入寝的时候就来了,是削皮送到手里的那一个苹果。也许,幸福是你完成一项工作的成就感;也许,幸福是你读完一本佳作的满足感;也许,幸福是你开着名车在通畅公路风驰电掣的享受;也许,幸福是你踏着单车在林荫小道怡然自得的心情。

也许,在你羡慕别人幸福的时候,多少人看到了你的幸福,正羡慕不已呢!曾经看过一篇《疼痛也是一种幸福》的文章,讲述了一位热爱舞蹈的小女孩,遇车祸失去了双手。一天,这个小女孩到朋友家作客,看到朋友手臂划伤、疼痛难忍的表情,无比羡慕地说:“你真幸福,我再也不会知道,手痛是什么感觉了!”小女孩感伤的一句话,让世人领悟了“幸福无处不在”的真谛。如果疼痛也算是一种幸福的话,那么我们拥有的幸福是何其的多。

然而,偏偏有那么多人抱怨,在这纷扰尘世,感觉不到一丝幸福。原因何在?或许,是忙碌的生活,让自己无暇顾及身边的细节;或许,是失意的心情,让自己无法领略身边的风情;或许,是麻痹的思想,让自己无动于衷身边的幸福。事实上,幸福就像身边的空气、阳光,触手可及,它不嫌贫爱富,不重男轻女。

一次,经过一个建筑工地,看到墙角里几位民工在席地就餐。摊在地上的菜肴很简陋,放在塑料袋里,袋口是敞开的。筷子是随手折取的树枝。每个民工手里提着个酒瓶,个个脸红通通的,显然正幸福着。看到他们,我禁不住抬头,望望喧嚣城市那一幢幢矗立的高楼:一群再平凡不过的人,我知道,他们都拥有一颗能感知幸福的心。

只要真诚一点、平淡一点,感觉会越来越好;太功利了、太较真了,注定会不快乐。毕竟,在攀比的氛围中,是不可能一边享受着高调的满足,一边憧憬着低调的幸福。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幸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那些细节,就是幸福的、快乐的。

同学的文章4:给小张同学的一封信

文/陆昊冉

小张同学:

你好!

今年暑假,我俩在旅游途中认识了,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常常回想起那时我们在一起的快乐。小张,你还没来过我的家乡——张家港吧?我想请你到我这儿来玩玩呢。

我的家乡是长江下游南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个韵味十足的江南水乡。别看它不大,但是玩的地方多,吃的东西也多。今天,我就给你介绍个娱乐天地——梁丰生态园吧。

梁丰生态园的大门别出心裁,是一个“山洞”,刚走进去伸手不见五指,但不久便能清晰地看见洞里形态各异的石头。走出山洞,眼前豁然开朗:树木郁郁葱葱,绿油油的树叶“沙沙沙”地朝我招手,好像在欢迎游客的到来;欢快的鸟儿在林间跳跃、歌唱;各色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继续往前走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湖面波光粼粼,像是铺上了一层碎银。人们在湖上悠闲地划着游船,好不惬意!一群群可爱的小野鸭在远处追逐嬉戏,那感觉真是爽透了!

当你来到湖边的“海盗船”玩耍时,又是另一番心境。“海盗船”里的娱乐项目可多了,光滑滑梯就有七八种。当你从最高的滑梯上滑下来时,我相信,你会有一种“从天而降”的感觉。如果你坐上“旋转飞椅”,当椅子飞快转动的刹那间,你会感到心似乎也要飞起来了。

小张同学,我们这里好玩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呢,还有暨阳湖生态园、农耕园、欢乐世界、鉴真第六次成功东渡的起航地——东渡苑……

我们这里的特产也很多,有拖炉饼、长江三鲜、凤凰水蜜桃等美味。我想如果你来了以后把每个地方都走一走,把好吃的东西都尝一尝,那么你一定会有不枉此行的感觉。

小张,来吧,我和家乡会张开双臂欢迎你!

祝你生活愉快!

你的朋友:陆昊冉

2013年11月14日

同学的文章5:真善美就在我们身边

文/马禄康

同学,记得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说得真好。的确,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真善美,只是我们可能没有发现罢了。如果不信,那就请你跟我走,让我们一起踏上发现之旅。

我先带你到我们学校看看吧。一走进我们学校,我校的学生就会非常礼貌地跟你打招呼。他们是那样的善良、淳朴、热情、友好,说不定你很快就能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了难舍难分的好朋友呢。

在我们学校,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只要看到垃圾,总会有老师和同学弯腰去把它捡走,然后再丢入垃圾桶中。他们弯下腰的瞬间总是让我很感动,我觉得这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他们身体的曲线就像天边的彩虹一样绚丽。这难道不是真善美吗?

在我们学校,你还会看到学生们每天打扫卫生都很认真,只要被他们打扫过的地方,不必说其他的东西,就连一根头发丝你都很难看到;走进他们的教室,你会发现所有的课桌都摆放得十分整齐,同学们都端端正正地坐着学习,你或许也会看到有几个同学凑在一起讨论问题,但你放心,他们会尽量压低声音,不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我想,你一定会被他们感动,并由衷地赞美他们。

我校的值周教师经常会收到同学们捡到的钱,尽管有些币值很小,通常只有一毛两毛,但你可不能小看这一毛两毛,这是他们心中有真善美的表现。否则,人们怎么会说,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呢。

同学,不虚此行吧!这就是我校师生身上的真善美。其实,何止这些,但尝鼎一脔,也就足以知道鼎里的肉味,因此也就没有必要一一赘述了。

同学,如果你是内心追求真善美的人,相信这些你都能做到,而且肯定都能做得很好。因为像捡捡垃圾,打扫打扫卫生,帮父母亲捶捶背、洗洗脚等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有的甚至比这些还要简单,你根本无需做什么,只要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问候的话语就够了。但做与不做却有着严格的高下之分,它会让一个人拥有不同的人生境界,又岂能同日而语?

同学,既然真善美并非遥不可及,而且还这么容易做到,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即便你以前是因为不小心而随地吐痰,随意乱扔垃圾,喜欢说粗话脏话而让真善美从你的身边溜走,你现在不也可以通过弯腰捡走地上的垃圾,遇到老师问声好,同学遇到困难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等方法让它重新回到你的身边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能不断地克服身上的缺点和毛病,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好事做起,我们就离假恶丑越来越远,离真善美越来越近,只要我们愿意努力,真善美就在我们身边。

同学的文章6:我醒了

文/王嘉仪

我和他是小学同学,小升初考试后,他去了一所乡中学,而我选择在县二中读书。

这两年,我共见过他两次:一次是在书店,他在很认真地挑书;另一次是在汽车站,他拿着一本小册子坐在候车室看书。

转眼间进入了初三,我们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备受关注,同学们在成绩一出来就谈论外校高分同学的成绩。偶然间听到同学们提到了他,说他考了650多分,我大吃一惊,竟然比我高出四五十分之多!虽然其他学校也有700分的同学,但他小学时的成绩和我的成绩相差很大的呀,我有点不可思议,决心探个究竟。

原来,他刚到那所乡中学时,成绩确实不是很好,全校初一年级一共一百二十多名学生,他排名一百。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上升到全年级前20名。后来,他的成绩继续往上升,直到全年级前三名。再后来,他爸妈把他转到一所更好的学校读初三,这第一次月考,他便拿下了这样的好成绩。

我不禁想到两次见到他时的情景:他是那么的努力、认真、上进,而我,却一直止步不前,甚至有所下滑,退步。他从一个后进生变成了一个优秀生,并且仍在坚持不懈,刻苦用功;我呢,满足一点点已有的小成绩,不思进取,自以为是。

我醒了,学习是无止境的,要不断地去探索、求知,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安于现状,只满足于那井口一片的天空,而要努力地去探索更广袤无垠的世界。

同学的文章7:忆往昔 恰同学少年

文/陌上槐-花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我们,好像还没到那个意气风发、激情奔放的年龄,就匆匆的分别了,这一别就是26年!

当年,做为十几岁的一群孩子,一群晚熟的孩子,我们不懂得忧伤,不知道分别意味着再难相见,满怀憧憬的奔向各自未知的旅途。我们不断的认识新同学,建立起新的情感圈子,对于小学阶段那些座位离的远的同学,从未说过话的异性同学,学习成绩不突出或不够坏(调皮捣蛋)的同学,渐渐的印象模糊了,人生辗转,世事繁复,我们好像从来就不曾认识过。

从少年走到中年,我们经历了人生的苦辣酸甜,年少的轻狂,青春岁月里的咄咄逼人,如今回首,我们付之淡然一笑,不是没有激情了,只是曾经的激情就像节日里的焰火,璀璨但又那么的短暂,当人生走到了不惑之年,我们珍惜所有的遇见,珍重每一份情感,恰这个时候失而复得——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重又相见!

重逢就像一场梦,我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它就来了,听到那一个个的名字时,我的血管喷张了,在那一瞬间一切的语言和文字都显得太苍白,当年一别,各自天涯,我们在漫漫征途的各个角落里或顺畅,或坎坷,但岁月不改其性,真感谢上苍把你们保护的这么完好,让我还能在茫茫人海中辨认出我的老同学,使我从心底发出一声最亲切、最纯净的呼唤——老同学,我想你们了!

期待同学聚会的那一天,我们将大杯痛饮,痛饮这经光阴淘漉而愈加醇香的、岁月源头的这坛美酒。

顺便在这里插几段那个阶段一些记忆的碎片。

驿动的心

看到这个小标题,经常参加群聊的同学可能都知道我下面要讲的故事了,当然也都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在那个青涩朦胧的年纪,那样一缕类似暗恋的情愫,在我小小的心里细细的蜿蜒着,不需要任何的回应。我只愿每次上课下课的铃响之后,能在人群中搜索到他的身影,然后我仍然好好的上课,好好的和女同学做各种游戏——挤墙根儿,踢毽子,翻杠…… 既没有甜蜜更不会去忧伤,那份关注太单纯了,简直就是一种对审美的另类表达。但我一样要感谢当年那个给了我美的欣赏的他。

“情书”事件

算上这次,我可能是第三次提这件事,而相隔的时间也都不长,分别是一个月前对刘香梅和鞠凤芝的两次提起。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一点呢,只因为这样一个事件,曾在我清丽的二八年华中落下了一道晦暗的印痕。

事情发生在我初一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末,当时我家决定搬迁至几百公里以外的双鸭山市,而这个消息使那位一直对我很好的男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给我写了一封信,并托他的堂妹转交给我,其实信中也并没有过于直白的言辞,只是他约我晚上到村头的小桥下见面,就是这个“小桥下”,让我在大约五、六年的时间里感到自己身上有个莫大的污点,虽然我当场把那封信就撕的粉碎,也没有去与他见面,但我心里的羞与恨,就像自己做了什么事,在我最好的青春里,我一直不能正视与异性同学的友谊,我担心每一个与我要好的人有一天也会约我去“小桥下”,这个早已在我的心里形成了一块病。

读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认为我矫情,一个在三、四年级就懂得偷偷关注高年级男生的人,且早已知道写信的人曾对自己好,为什么还会对那封信有那么过激的反应?我想说,我并不是矫情,在那个年代,那么闭塞保守的思想观念里成长着的孩子,她会有懵懂的对异性世界的探寻,但决非类模拟的假想,更不容把那层美妙的薄纱以成人的方式去生生捅破,它惊醒了我对异性甜美的幻想,使我内心生出无限的恨。那些年只要想起那封信,我就感到自己身上像是有一块脏污,永远都撕扯不掉。

自惭形秽

上三年级时我们插到了这个班,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敏感内向的我开始有了自卑感,我好像第一次发现自己又小又丑,说出来的话总是那么的不合时宜。记得一次课间玩双杠,看到高年级的一位女生张丽娟的脖子上戴着一串彩色的小珠子,其实一看就知道是手工串成的,但是我为了讨好这个老师家的漂亮公主,竟问了一句:“你的项链是在哪儿买的?”人家毫不含糊,直接回了我一句:“在你家买的!” 我当时感到头晕晕的,好想自杀啊,同时,我也多么想告诉她:我是很有自尊的,你怎么可以这样跟我说话?!但是我不敢,谁让你没事瞎讨好别人了。这件小事虽然使我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但我仍然暗地里羡慕着她的美貌与骄傲,连她的好朋友姜凤玲我都羡慕,我甚至在想,我如果也长一颗小包牙就好了。

很多年过去,我仍然自卑,但再不会为了讨好一个人而降低自己的高度,直至现在,我还是极内向,在陌生的环境或自己不喜欢的氛围里,一句话都不想多说;我喜欢独处,喜欢安静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我不再自惭形秽。我平凡普通,可我独一无二,我渺如草芥,但我的生存不依附于任何一个人,所以我宁静从容。

丢车之后

在我升入初中之后家里为我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不幸的是不到两个月车子就丢了,如果说现今的社会,一辆自行车放在大街上人们都懒得去推,更不要说偷了,但在26年前,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一辆自行车是多么大的一个物件啊,丢车子可不是小事,且青黄不接,及时的再买上一辆,简直不现实。

下午下课时我发现车子不见了,开始我以为有同学跟我开玩笑藏起来了,但直找到放学也没找到。放学后同学们都陆续的回家了,我把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哥哥身上(当时哥哥的班级在姚家岗那里)。那天恰巧校门口来了个艺人,会在钢笔上刻花纹图案,哥哥也挤在人群中好奇的观赏,当他得知我丢了自行车且找了很长时间这个基本事实之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毕竟也还是孩子,他只能选择先回家通知大人了,让我先在那里等,没准还会有奇迹发生。我等到天都黑了,奇迹终究没有发生,我自作主张向家的方向走去……

半路上,后来给我写信的那位男同学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让我坐上他的自行车,我坚决不同意,他见状说那就让我骑他的车子回家他步行回去,我仍然不同意,无奈他先走了。不知又走了多远,父亲来接我了,见了我只说了一句:“怎么才走到这儿,车子丢了也得回家啊。”

之后的半学期,我每天步行去上学,因为哥哥那辆车子旧的勉强能驮他一个人(哥哥也曾有一辆新车子,在那一年之前被人用一辆非常破旧的自行车换走了),完全无法带人,并且曾尝试着让给我骑,但我根本就骑不了。骑自行车的时候我有同伴,但步行却只有我一个人了,刚开始时我怕路上遇到野兽,那时比较凶猛的野兽也无非狼和黑瞎子,黑瞎子一般是很少出现的;至于狼,听说狼最怕火,我每天书包里装一块红布,也许,真的有狼出现还能应一下急。过了没几天,我发现那道十字路口旁的三堆坟比想象中的野兽更可怕,据大人们说那几处坟埋的很诡异,那个地方总是出事,平时骑自行车与伙伴们一起走的时候我走到那附近总是心提到嗓子眼儿,不敢说话,同时脚下用力猛蹬。可剩下我一个人步行,我要穿过那段路,对我实在是太大的考验,我想哭,却不便哭,想跑,更不能跑,我担心一跑所有的胆怯都暴露了出来,我真正的就要倒霉了。就那样我克服着巨大的恐惧,坚持着我的求学之路。而令我没想到的是,我最该怕的既不是野兽也不是“鬼”,而是人。

深秋的一天,放学之后我像往常一样往家走,走出没多远后面过来一个小牛车,车主是个男的,二十多岁的样子,当牛车走到我身旁,车主人与我搭话,并让我坐他的车,我不坐,他也不说什么,只是他也下来赶着车走。走了有一段路,他问我是哪个屯的,我当时虽也有戒备之心,但没什么办法,我不确定他是哪个屯的,万一我瞎说了碰巧他就是那里的人,那可怎么是好,于是,我如实回答,他还问了我一些其它的问题我也如实回答了,然后他说了一句“你的衣服真好看啊”,就向我扑了过来,可能是出于本能,我用书包甩了他一下就要跑,他却抓住了我的书包带,我一着急书包也不要了松开手就跑,跑开一段距离之后我站住了,因为我发现他并没追我,我转过身与他谈判:让他快走,要不然我就喊人了,他说我不喊他就走,听他这么说我又提出一个要求,让他把书包放下,他都照做了。当他走出很远,我站在原地哭了,因为目力所及之处,没有一个人。后来我看到牛车朝柴家屯的岔路拐进去了……

自那之后我最怕路上出现人,那时那条路上很少有行人,但也并不是没有,有两次远远的看见有人相向而来,我就快速的藏进了路边的庄稼地里,至少在心理上躲过了一劫。说到这里,我也深深的忆起一个人,他是我们屯的一个村邻,算是倒插门的女婿吧,大概在屯里见过几次。有一次他骑车子去朱家岗办事,半路上见到我,一再的让我坐他的车子,没办法我只好坐了。那天早晨下着雨,他特地把我送到学校又赶着去办事,我好像连一句“谢谢”都没说。他的名字叫张喜库,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同学的文章8:靠近你,温暖我

文/赵桂丽

炎炎是我的小学同学,初中校友,是那种笑起来令人觉得邪魅的男生。喜欢穿纯色到深浅不一的T恤,脸上洋溢着青春的骄傲,目光里有着对生人的敌意!

已经不记得大一是从什么时候养成与炎炎煲电话粥的习惯,仿佛一天没有与他通话整个人都被掏空了一般,通过电波听到他深沉却不失爽朗的声音总会莫名心安!

那段时间只要一得空便会打电话给他,婆婆妈妈地唠叨不停。我跟他说着我的小心事,小情怀,甚至还向他激动地讲述初中三年里犯过的傻事、一意孤行导致的笑话。炎炎从不觉得厌倦,他是个很好的倾听者,会在适当的时机发表意见。他也会跟我说起他的高中生活,他知晓我没读普高而上师范的遗憾,形容他的高中生活会加上“无所事事”四个字。他说他通宵玩电脑,上课与同学交头接耳,他说他曾经嫌弃的初中三年如今是他最温暖的回忆!

炎炎也会告诉我他喜欢了一年的女孩,就像是柯景腾对沈佳宜的痴情。他向我说起初三那年他深夜骑车到学校送女友回家,高中不论承受多大的压力都定时两个星期跑到她学校见她一次。只可惜,他俩的结局如同所有的青春剧以悲伤落幕!他在电话里对我抱怨深情总被薄情负……

2014年的钟声也在炎炎的陪伴中响起,他用电话陪我度过了一整个冬季,就像是一道逆光,温暖却不可靠近吧!

春节后不久,我与炎炎突然断了联系,自以为这份友谊已经抓得稳妥,放在心上不会变质。最终还是失去了,没有理由,仅仅只是不再联系。

后来又是一个人恢复了孤独的日子,一个人坐在跑道楼梯看成群结伴的候鸟掠过天际,一个人跑到空无一人的老篮球场盲目投篮;一个人久久盯着通讯录里的号码却迟迟不敢拨,害怕换来人工智能的冰冷声音“正在通话中”。

身边的朋友关切地问,怎么颓废了?我也只是看着他们笑而不答,因为再也没有第二个他值得去靠近,而他也选择了一条路,一条断开所有与我联系的路!

同学的文章9:观同学寝室杂感

文/海送

我们的学校现在产于崩溃期。高三有四个班,高二只有两个班,不知道九月份高一能有几个班,据熟悉要么是一个班,要么就是没班。

在教室里,没有几人听课包括我在内,可我大部分都是听我自己喜欢的课,其他的偶尔听听或写写语录;有的人玩手机,有的人睡觉,就是没有说话的人。我是一向不带手机上教室的,玩手机没意思,还不如写写岁月语录。

操场,蓊蓊郁郁地花草正在生长,没有人帮这些花草剃头,也没有什么工具为它们剃头,只有老师叫我们在操场集合为这些花草把它们的根拔了;手已伤痕累累。

回到寝室,看见每间寝室颇不干净,就像有人经常在这里倒垃圾,苍蝇还在这里嘻叫,都把这些苍蝇的肚子养肥了;晚上蚊子整夜袭吻,而且身上都带着“红豆”------没有蚊香,简直就是被整群蚊子侵犯。

还有。

寝室有些东西摆放不整齐,用完了就随扔他地,根本不管或安置地放到哪里。衣服放几天都不洗。床单也不怎么整理。上课了就起来穿衣,床理都不理直接去教室。

烟是同学们最爱的催眠。只要是睡觉都会抽一根,然后安心地寻找自己的美梦。

我不知道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像我们同学寝室一样,也许一模一样地彻底仿照;也许超出了我们的底线。这样的社会,就是在摧残自己文化的底蕴。我无权用肮脏的语言或手法来形容你们地狱的生活是怎样。

社会的细节,决定一个民族之林的标志,是否文明还看今朝!

同学的文章10:办厂需要看新闻

文/陆勇强

明建是我同学,大学里学的是历史,毕业后在一所中学教了五年书。明建是那种很有“想法”的人,据说与校领导关系不和,他索性辞职下了海,利用自家一楼的仓库,办了一家节能灯厂。

那是2005年,节能灯还是一个新鲜玩意,市场上也不多见。明建的节能灯厂其实是一个作坊,工人包括他自己在内也就5个人,干的是“组装”的活,配件、材料都是采购来的。

2007年,明建租了厂房,上了一条生产线,一年可产30万只节能灯。2009年的春节,明建的“座驾”从桑塔纳变成了奥迪A6了。清楚地记得那年正月十五,他请一帮同学吃饭,他喝多了,说起自己当年为何辞职下海开办节能灯厂,他说也是机缘巧合。他办公室本来没订报,那天传达室新来的人发错了,把一份《人民日报》分发了过来,刚好他没有课,于是看起了那份《人民日报》,结果发现报纸上面有一则关于节能产品的报道,报道中还说国家有关部门将出台扶持政策,促进节能产品产业发展。

刚好他有位同学在一家太阳能电板厂工作,熟知节能产品行业的情况,几经交流,他认为去做节能产品很有前途,于是从学校辞了职,创办那家“仓库工厂”。等到2008年,国家果然全面推行“绿色照明”计划,工厂的订单爆棚,几个月时间就掘到了他人生第一桶金。

三年前,明建突然把工厂卖了,转行农产品销售,这个转换让人看不懂。他自己解释说,节能灯经过几年的发展,市场几乎饱和了,利润非常薄,像他这样的工厂,在品牌、规模上存在弱势,还不如早点退出为好。

明建的农产品销售店在城里开了两家,销售本地的山核桃、白果、笋干等土特产,他在一家炒货厂还入了股,大抵做的是从农户手中低价收购,经过炒制后高价出售的路子,前两年的经营情况外人也不知道,我感觉是不错的,他的车子也从奥迪A6换成了奥迪A8。

去年4月,明建说有事找我,在我办公室聊当时非常热的“中国梦”、“八项规定”,他说自己有一个预判,餐饮、土特产将受到冲击。我当时也就一听而过,过了一个月,媒体上到处是全国各地的高档酒店客流量大幅下降的新闻,我对明建非常佩服。他的脑子与我的真的不太一样,我这样的新闻从业人员更多会从新闻的背景、意义上去理解,而他更多地会从经济的角度去“翻译”和转换,一条标准的“政治新闻”一下子被他“翻译”成一条生动的“经济新闻”,并且落地到他自己干的这一行上。

我听说去年夏天开始,他投资了二十多万元开了一家土特产天猫店,又高薪聘请了一位电子商务营销总监。当时大家觉得他做得没错,但几十万元的投入手笔太大。

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明建这一把又被他“赌”对了。现在城里的许多土特产店生意萧条,原因是从中央到地方,都严禁利用公款购买礼品,这些土特产失去了最主要的客户。而明建的土特产却利用电子商务,对准普通消费者,销售火爆。

同学的文章11:今天,略难过

昨天,同班同学,兼隔壁寝室的一个同学,失恋了,我猜出来的,他在我们寝室恍恍惚惚坐了两个小时。

就在前几天,他跟我们说,我们俩现在过一天是一天,没准明天就分手,所以都有所准备。我当时觉得他很豁达,看得很开。

但今天,他差点要自杀了。唉,谁遇到失恋都是这样,我也是,当初说算了的时候连着半个来月做什么都没劲,心里失落得很,用了很久很久才走出来,而且还是重归于好,谁知道要是彻底分了我能不能走出来呢?

今天陪了他很久,晚上还一起去吃了烧烤,喝了点酒。心里有点难过,要是我也碰到这种情况会不会这样呢?谁知道呢,过一天算一点,别想太远。

同学的文章12:同学聚会

文/邵火焰

这是高中毕业十年后第一次同学聚会,倡议和发起者是郑小亮。

接到通知的同学都异常兴奋,都想看看昔日的同窗,今朝是什么样子,过得怎么样。

肖琴的心情也不平静,她是同学们公认的班花。当时,很多同学都在追求肖琴,而郑小亮是追得最起劲的一个,可是肖琴嫌郑小亮是乡下来的孩子,几乎从来没有给过他好脸色,很多时候还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奚落他,叫他是“癞蛤蟆”,那意思很明显,说郑小亮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郑小亮并不气馁,依然苦苦追求她,但直至毕业分离,肖琴也没正眼瞧他一下。高考郑小亮落榜了,肖琴也落榜了。

肖琴高中毕业后到一家工厂打工,四年后嫁给了一位中学教师。过着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日子。

谁也没想到,郑小亮现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了,身价过千万。肖琴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上午十点,肖琴准时到达指定酒店。很多同学都来了。每进来一个同学,无论是考上大学的还是落榜的,大家都极其兴奋地围上去释放着十二分的热情。

最后出场的是郑小亮。当西装革履的郑小亮走进大厅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肖琴不眨眼地盯着郑小亮……

接下来是丰盛的酒宴。郑小亮走下席向每一个同学敬酒。当敬到肖琴时,同学们起哄了,要他俩喝一个交杯酒。他们当初都知道郑小亮追求过肖琴的事,想借此机会调侃调侃他俩。恰好此时有个女人进来,郑小亮向大家介绍说:“这是我老婆梅倩。”

大家一看梅倩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一点也不漂亮。待梅倩与郑小亮说了几句话离开后,又有同学开玩笑说:“如果用我们的班花肖琴换梅倩你愿意吗?”

肖琴也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等待着郑小亮的回答。

郑小亮收住了笑,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干!”

“为什么?”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问。

郑小亮说:“先说说我高中毕业后的情况吧。被肖琴拒绝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沉浸在痛苦中。后来我只身一人闯荡深圳,在我最无助最痛苦的时候,遇上了梅倩,是她的爱支撑着我一路走了下来……不错,我家的梅倩远远没有肖琴漂亮,但我爱她。你们问我为什么不换,其实原因很简单:肖琴在我最纯真的时候,给了我最痛苦的回忆;梅倩在我最痛苦的时候,给了我最纯真的爱。”

酒桌上静了下来,同学们对着郑小亮默默举起了酒杯……

肖琴的眼里有亮晶晶的东西溢出。

同学的文章13:茅山的路

文/陈汉章

我同学退休后,回江苏金坛薛埠镇故地乐度晚年,薛埠位于茅山山脉腹地,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是休养生息的好地方,同学曾几次诚邀去那里看看, 总是婉言推辞。今年,又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光,再次来电邀请,盛情难却,于是与老伴成行去他家小住了月余, 看竹海、赏林涛、观日出、听泉声、品山货、走山路……分享山里人恬淡宁静的生活,愉悦的心情不言而喻。

开门见山,感悟最深的是茅山的路。山,对于都市人而言,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习惯了走平坦的柏油马路,走山路令不寒而栗。

路,对茅山而言,或许是融通山内山外的主要途径,变闭塞为与时俱进,自先秦至宋代,茅山人相继开凿山路,在山上修建“三宫五观”道院,成为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影响全国,被誉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道教名山。近代——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想要富,先修路,由政府统筹规划, 山里人群策群力,修筑了富有现代气息的沥青、水泥马路, 纵横交错贯通于大山深处,成为开发山区、旅游观光的绿色通道,日趋改变着茅山的落后面貌。

茅山虽不高却秀丽,群峦绵延起伏,林竹苍翠,满山绿荫葱茏,山巅雾霭缭绕,苍穹渺茫白云相逐,这里的路,仿佛天上的一条条玉带,依山的走势曲曲弯弯地铺筑,有些路段开山劈岭,路旁凸显巨石峥嵘峭壁悬崖, 望而生畏;有些路段盘旋于峡谷中,宛如层层云阶月地,两侧茂林修竹葱绿一片, 赏心悦目;有些路段穿山洞、过隧道、越涧桥,彰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叹为观止;有些路段在山民的宅前通过,红顶白墙分外抢眼,呈现一派盛世富饶的景象。宽阔的公路逶迤群山之间,贯通于集镇、村庄、厂矿、旅游景点……衔接国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茅山公路网。

因为有了路,物流进出畅通无阻,一辆辆卡车满载着山货特产、药材原料、果蔬食品、建筑材料等运往都市,促进了城市和山区共荣的交流, 使茅山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给山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在眼前的现代化集镇可与城市相媲美,楼宇鳞次栉比,商店林立,街头车水马龙,人流熙来攘往,彰显欣欣向荣的景况。山民的住宅几乎是清一色的楼房,其实是一栋栋独立漂亮的别墅,造型新颖别致,星星点点隐蔽于青山绿水间,不少的庭院内停着自备轿车, 让来这里旅游的城市人看得眼馋。卡车运回的日用百货、服装饰品、家用电器等生活必需品,丰富山里人的物质需求,以往被视为山猴子的山民, 已不再是衣衫褴褛, 现在是西装革履, 服饰时髦, 气宇轩昂, 特别是年青的一代, 打扮得和城里的俊男靓女没有什么两样, 尽显时尚风度。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地奔驰在盘旋上下的山路上,满载着希望和美好。

因为有了路,才显得交通便捷,使许多久居城里的人走出喧嚣的闹市,走进茅山旅游休憩观光,循着前人的足迹,欣赏茅山“山美、道圣、洞奇、宁静”的风韵:领略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的秀丽风光, 华阳洞、青龙洞等洞中有洞千姿百态的奇观,令人如梦似幻,犹如坠入仙境;站在大茅峰、飙轮峰、白云峰、抱朴峰上极目远眺,周围峰峦叠嶂,星罗棋布的人工水库,好像撒落在绿茵中的一粒粒珍珠,山水相映,更显茅山的湖光山色妖艳多彩,显露出“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的丰富内涵;登上茅山主峰,走进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顶宫)、乾元观等道教圣地,这些陆续建于西汉及之后几个朝代的建筑,虽遭太平天国时战乱的兵焚、日寇侵华战争、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破坏,几乎面目全非只剩断垣残壁,幸在上世纪80年代初,经原貌修复后重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重现道教文化的风采,是游人朝山敬香的必到之处;浏览东方盐湖城,盐泉小镇比邻道天下景区,荟萃宗教朝觐、艺术观赏、户外野趣、农家乐游,回归自然,体验传统道教文化和山水休闲的乐趣。

大茅峰上建有《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肃立在《茅山抗日烈士纪念碑》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从茅山广袤的峰峦中,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仿佛嗅到了当年新四军将士与日寇英勇奋战的血雨腥风,茅山军民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山林,他们用万丈豪情壮实了茅山伟岸的姿容,可歌可泣。茅山不愧是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的革命老区,处处洋溢着奋发图强的气息。

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揽胜茅山处处美景满目:山林滴翠,草木芬芳,百花竞艳,满山遍岭的知名与无名的野花上彩蝶飞舞,足能撩人心扉;眺望群峦薄雾缭绕,轻如细纱般地飘渺在深谷幽林间,是那样的柔情似水,那样的绵延不断,彰明较著自然风光的绚丽多姿;朝观日出,暮赏彩云,夕阳如画,在暖阳普照的山林,无不充溢着蓄势待发的萌动,感受生命在不经意的平淡中轮回勃发;林中乌儿飞翔,嬉戏雀跃,聆听叽叽喳喳的鸟语声,有旷古高韵的余味,是一种期许己久的享受;小憩在幽深兀突的岩石上,清澈的泉水在卵石满床、落差数尺的溪涧潺潺流淌,清脆悦耳的叮咚声沁人心脾,仿佛是天宫飘来的天籁之音,是那样的诗情画意……

古代诗人游茅山时,留下了不少光辉的诗篇,元代诗人张绅咏叹:“白云终日护茅山,楼观参差杳霭间。知我老来无着处,时来相伴道人闲。”可见,当时的道教盛况多么空前,引无数虔诚者的叩拜。如今,尽管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片林,道院依照屹然在眼前,然而,毕竟时代变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游人来茅山是游览观光,图的是把自已的身心融入当地的文化与环境中,无需理性思考,只需贪婪地感性享受,收获休闲时的乐趣,感悟祖国山水文化的韵味。有的时候不妨装傻,对当地流传的一些神话故事,因此而演绎的名胜古迹,相信都是真的,往往会游兴大增不虚此行。

走过一些山路,才领会“上山容易下山难”的道理;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跋山涉水的艰辛;走进大山的怀抱,才能理解“仁者乐山”的深邃蕴涵。

这次在茅山小憩,真是感悟之深,收获匪浅!

或许,人生如走山路,有时一路艰难困苦,有时一路风光无限,然而,无论是坎坷还是平坦,只求在生活中多一点快乐和幸福,少一些烦恼和怅惘,一旦觉得纠结了就适时淡定缓释,调整好了再勇往直前,这就是平常人的人生旅途。

茅山的路,是富民的路,是安居乐业的希望之路!

同学的文章14:闲话“茶食”

文/路来森

有一次,我和几位老同学去看望我们的老师。老师已退休,他家有一个后院,后院里栽满了竹子。老师风雅,就在竹丛旁煮茶飨客。茶食只有两品:一盘油炸花生米,一盘油炸核桃仁,均味道纯净、酥脆可口。我们一边闲聊,一边饮茶,咀嚼老师提供的茶食。身边竹影摇曳,竹声萧萧,口中茶食咯嘣脆响,齿颊生香。景美,味道美,师生之情更美,真是情意浓郁。

许多人追求茶食的“素淡”,认为茶食素淡,才配得上饮茶的那一份风雅。我赞同此看法,但我更赞许宋人对美食的观点,即所谓“适口者珍”;茶食亦是如此,适合自己口味的茶食,就是最好的茶食。

宋代饮茶风靡朝野,所以,随之伴生的茶食,也极为丰富:举凡果类、菜类、点心类,均可作为茶食。果类,宋人更喜欢加工过的果制品。据《武林旧事》记载,宋代的果制品有“熬木瓜、糖脆梅、破核儿、查条、桔红膏、荔枝膏、韵姜糖、花花糖、二色灌香藕、糖豌豆、栗黄、乌李”等。菜类,则既包括素菜,也包括荤菜,素菜品类自不待说,荤菜,如“鼎煮羊”、“酒蒸羊”、“熬肉蹄子”、“焅腰子”,甚至还包括海鲜类,如“油炸春鱼”、“炒鳝”、“芥辣虾”、“酒烧香螺”等。点心类,更是丰富多彩,只要是面食,皆可做茶食,如包子、馒头、粽子、桃穰酥、饧角儿、甘露饼、玉屑糕等。

由此可见,宋人茶食,并不完全以“素淡”为标准,而是异常丰富;但也正是由于太过丰富,有时难免食胜于茶,喧宾夺主了。说到底,茶食,只能是作为饮茶的点缀,只能是“佐茶”,食,要为茶增色。

朋友到我家做客,茶食我一般是飨之以“茶果”。茶果之“果”,一是水果,二是果仁。水果,取其“清淡”,必讲究时令,尤以果实小巧者为佳。如樱桃、葡萄、荔枝等;如果是较大的水果,就将其切成小块,插上竹签,一边饮茶,一边取食,别具情趣。如果手捧一大块水果啃食,露饕餮相,就未免有伤风雅了。果仁,如葵花籽、桃杏仁、花生仁、榛子仁、松子仁、胡桃仁、开心果等,味道单纯明净,缓缓咀嚼,香气醇厚,满口生香。还有一种琥珀核桃,核桃仁不仅油炸过,还浸了蜜糖,脆、香、甜,是茶食的上品。

家中有贵客光临,夫人还会特备“油炸绿豆糕”,将绿豆糕制作为小块,油炸放凉之后,堆于白色瓷盘之中,色泽淡绿晶莹,入口酥脆。客人食之,无不赞赏,主客皆乐;夫人在旁,莞尔自得,亦是一美。

同学的文章15:养花

文/心泪

我生日的时候,同学送我一盆"花"——不开花的花,于是开始了我养花的生涯。我在“陵”大兴土木,把房东的花坛里种上了草,阳台变得生机勃勃了,又从草丛里抓来几只蝗虫,从墙角挖来两只蚯蚓,他们闲着的时候还吱吱的唱歌呢。

眼看着春秋的变迁,花盛花败,心里又是凄凉,又是哀痛。

有一年,放假回家,我把花搁在房间里,等到回来的时候,它已经枯黄,心中又是隐痛良久。便用台灯来照它,以来增加光合作用,照了一天,叶子开始变绿,心里方才好过一点。后来有买来了磷酸二氢钾来施肥,它才完全恢复。

这个花一直养到了高中毕业。花儿越长越大,挤得都透不过起来,于是在好友的帮忙下,买了个花盆,把她拆开。没几天,又复出了生气。后来大学北上,父母是不会替我照看花儿的,于是只有很无奈的,找了个阴凉的角落,给她埋了起来。寒假回家的时候,看着发黄的叶子,枯瘦的径,看着惹了眼泪!

给她施了点肥,浇浇水,修剪了枯叶,究竟是暖冬,却还是恢复了两分活力。

房东邻居家有株菊花,开放的时候呈现淡紫的颜色。花儿太大了,夏天下大雨,折了一枝。于是我把她捡回了“陵”,栽了起来。也没有抱多大活着的希望,只是上学前都要给她浇浇水。没想到,她居然长了根!秋天的时候,开出了好些花朵,好不让人欢喜!

我们有个特别讨厌的“芳邻”,他总是喜欢残杀这些生灵。小蝗虫,总是被他一只只的捏死了,然后丢在了花坛中,看着把我气得,火冒三丈。更让人七窍生烟的是,他闲着没事,总要去掰那可怜的花朵!

春天的时候,我又从花枝上采下了一段嫩芽,埋在了我的花盆中,留了个“种”。然后把花儿带回了家里。抽个时间回家看看,然后把花儿移栽在我家里的空地上。母亲时常把一些底灰倒在空地上,空地肥料本来就好,等到我高考回家时,花儿已经长成了一大株了。

北上后,偶尔给母亲打电话,提及花儿,母亲说,现在已经成林了,老鹰一来,小鸡都躲到了花丛下,被遮挡得严严实实,凭老鹰这么好的眼力劲儿都找不着它们了!

秋天的时候,花枝上挤满了花朵儿,母亲说,众多枝头,只是显花不显叶,这么盛的菊花,她是没有见过的!只是可惜,当时我没有看见。不晓得时花盛况。霜降后没多久降霜了,把花儿打得七零八落,花儿便败落了,叶子也枯萎了。父亲提着镰刀,把花儿砍了个秃头。寒假我回到家,看着“满目疮痍”,心中暗自叹息。父亲说,等到明儿春,她必定会再发起来,肯定比今年的更旺。可是,我终究是没见过开得那样盛的菊花儿!

我便找了几支青芽,埋在了我家小道的两边。那年秋天,姐姐“归宁”。姐夫发了几张图片给我,我家门前的小径两边都开满了淡紫色的菊花。我说,那是他小舅子用心培育出来的“曲径通幽处”、“香气四溢道”。姐夫乐了,说,那他就“采菊东篱下”、“还来就菊花”。

可是,我终究是没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菊花儿!

同学的文章16:石磨

文/刘万里

老同学伊洋由省城回乡创业,在凤凰山山腰开了一家山庄,名字叫水磨坊。看他发在朋友圈有关水磨坊的照片,那里山清水秀,环境幽美,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再看到院落墙角摆放的几副石磨,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家的石磨,记忆一下把我拉到漩涡滩上的那个小山村。

我家的石磨摆在堂屋的左侧,它是上下两个经过千锤百炼、钎削斧刻的圆石做成,上下两层平面的接合处都有纹理,上面的磨盘还凿上孔,与下盘咬合,固定在一个架座上,且下扇中间有一短的立轴,用铁制成,上扇中间有一个相应的空套,两扇相合,下扇固定。房顶上吊着一根绳子,拴在“丁”字形拐子上,拐子上的弯出就插在上扇石磨的木孔上,一人或两人抓住把柄一前一后推动,上扇就绕轴逆向转动。麦粒、苞谷或豆子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在旋转时就被两层面石磨磨碎,形成粉末,落在下面的大盆里或蒲篮里。石磨磨出的面,蒸馒头、包饺子,特别香特别好吃。

我母亲走进这个家时,家里最值钱的就是这个石磨了。爷爷死的早,家里的儿女很多,一大家人吃饭就靠这石磨。那时村里没电,是大集体,母亲白天在队上挣工分,晚上就用石磨磨小麦、苞谷和豆子,常常半夜我醒来还看见母亲在推磨,吱吱呀呀的声音就变成了我的催眠曲。

家里有一块自留地,母亲种上葱蒜苗辣椒什么的,往往还种些苞谷,苞谷快成熟时,母亲把嫩苞谷掰下来,把苞谷粒剥下来,然后用石磨磨成浆巴子,浆巴子酸甜酸甜,特别好吃,也可蒸成浆巴馍,味道也不错。苞谷成熟时,母亲就把苞谷磨成面,做成酸菜糊涂子,再放些油盐,味道很不错,现在想来,都有那种想流口水的感觉。

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母亲推磨时我也能当帮手了。记忆里最深的是,奶奶负责把小麦倒进石磨的方孔里,母亲和小姑负责推磨,一边推一边聊些家常话,有时我也帮忙推,我常常把石磨推得呼呼转,放小麦的奶奶就要眼快手快,准确无误地放进方孔里,否则拐子就把手打了,或者把小麦放在方孔外了。奶奶总是笑呵呵地说,慢点,慢点。但我看得出来,奶奶满眼都透着欢喜与赞许。于是我就越发地将磨推得呼呼转,以显示我的长大和得到奶奶更加赞许的目光。

石磨常年运转,磨齿也磨平了,就要请锻磨石匠重新把磨齿加深。石磨磨齿制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复杂技术,必须要手工调制,它的角度、尺寸、间隙是一切现代化工具不可替代的,所以那时锻磨石是个非常吃香的手艺,给哪家锻磨,好酒好烟招待,生怕他在石磨上耍手脚,否则磨出的面吃起来不香。母亲每次都是请娘家附近的孙师傅,孙师傅话不多,手艺不错,一把钢凿,一把铁锤,叮叮当当,锉出的文理非常好看。我常常蹲在旁边看热闹,孙师傅望着我故意开玩笑说,跟我当徒弟怎么样。我呵呵一笑,不言语。石磨锻好后,母亲常常给他做一大碗荷包蛋,看他很享受的吃着,我在一旁直流口水,真想长大后跟他当徒弟,可以美美的吃荷包蛋,还可大口吃肉,大腕喝酒。

《三国演义》开篇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在我家里得以体现,大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不免要闹矛盾,叔叔姑姑们都先后离开老屋,老屋就剩下大伯和我父亲两弟兄,于是就分家了,石磨大家都想要,最后判为双方的公共财产。逢年过节,大伯和我母亲都要用石磨磨黄豆,做一座豆腐,杀猪时再做些血豆腐,挂在灶头用烟子熏。

后来我家搬走了,石磨留给了大伯。再后来,村里通了电,有了磨面机、打谷机,家家再也不用石磨了。几年后,大伯也搬进了新家,听说石磨扔进了猪圈,想想曾为我家立了汗马功劳的石磨,如今落到如此光景,我不由得为它叹息几声。后来我听一位专家说,石磨和粮食自然摩擦,石磨含有的矿物质与粮食作物营养元素天然混合,融为一体,磨出的面纯正原味,绿色天然,延年益寿,营养健康。听专家如此一说,真想美美吃一顿用石磨磨出的面做的馒头和饺子。

据《世本》上记载,石磨是鲁班发明的。如果从鲁班算起,它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关石磨的歇后语就可举出一大堆:驴子拉磨 —— 跑不出这个圈;驴拉磨牛耕田 —— 各干各的活,各走各的路;盲驴拉磨 —— 瞎转圈;老驴啃石磨 —— 嘴硬;磨道驴断了套 —— 空转一圈;拉磨的驴 —— 瞎转;懒驴拉磨 —— 打一鞭子走一步;黄鼠狼进磨房 —— 硬充大尾巴驴;老驴拉磨 —— 走不远。由此看出,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驴与磨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在我家却是人与磨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石磨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了古董,甚至渐渐被人遗忘,但我却特别怀念我家的石磨,怀念那些用石磨磨出的飘香的日子,怀念一大家人吃着用石磨磨出的面香豆甜的日子。那时大伯和奶奶都健在,一家人其乐融融。如今他们先后去世,兄弟姐妹也各奔东西,那些日子虽然不富裕,但很快乐,我知道石磨将会永远刻在我的记忆里,时时刻刻提醒我,人要学会珍惜,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