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散文

请欣赏一个人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一个人散文1:回忆里的芬芳

文/暨阳湖畔

一个人如果懂得感恩,就会知道现在所拥有的,即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比如说我,就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因为我总是遇到最好的人,小小的心儿一直都是满足的。

我一直偏爱甜食,无糖不欢。听老妈说,我出生那一天,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我的外婆就给我舔了颗糖,预祝我的人生甜甜蜜蜜。我认为,我这个最爱吃糖的人,遇到了知音,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外婆,因为她最懂得我的心。于是,我眷恋外婆那晒得厚厚暖暖的被窝,谨记她说的那些淳朴又富有哲理的话,最喜欢她用铁锅炒出来的年货……

那些情景仿佛仍在眼前:束着围裙的外婆挽上几个草把,塞一个进灶膛,红红的火映在她的脸上,显得格外精神。她起身拿着铲子在锅里不停地翻炒,有隐隐的香味出来,我和妹妹在一边馋涎欲滴,她就加快手里的动作,说:“就快好了,再等一会儿”。这时候,香味渐浓,有瓜子在锅里跳跃,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外婆把瓜子铲到新簸箕里,摊开来放在风口里吹凉。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顾不得烫抓了一大把在口袋,就出去和小伙伴们分享了。那是记忆里最香最好吃的瓜子。

我们一直赖在外婆家,直到上学才回父母身边,那时候爸爸经常出差,我最喜欢他的旅行包,因为它简直像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每次都能掏出好吃的东西来:有苏州的蜜汁豆腐干和松子糖,有无锡的陆稿荐酱排骨,有浙江黄岩的蜜桔,还有堪称扬州一绝的牛皮糖……爸爸挣的钱可能不多,但他每次回家都能让我感到极大的心满意足。那些大大小小的甜蜜,借着舌尖味蕾的指引,直达心底。

记忆里最好吃的牛皮糖,大小如半个名片,呈透明的琥珀色,韧性极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我记得当时我咬了一口,糖丝拉出去近一米而不断。当时只是新奇好玩,再加上吃的东西多,也不觉得什么,可是随着年岁增长,只能吃到米色半透明的,再也没吃过那种牛皮糖。我后来有几次问过老爸,可惜岁月隔了许久,他也不记得是在哪家店买的了。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于是我对这种琥珀色牛皮糖念念不忘。

后来父母到外地做生意,我和妹妹在家独立生活。在我眼里,妹妹像妈妈一样的心灵手巧、一样的能干。她会洗衣服,还做得一手好菜,待我极好。为了给我加强营养,她甚至每天起早到村里做豆腐的人家舀一碗豆浆,再煮两个鸡蛋。我最喜欢她周末熬的新鲜米粥,加了许多的料,有糯米、红豆、黑豆、莲心、百合、桂圆、红枣等,在灶上的铁锅里慢慢地熬出来,用勺子舀起一勺,等勺边能倒挂起长长的粘丝,再盛出来,特别的香甜可口。说心里话,我非常感激,现在想起来,也很愧疚,因为我这个当姐姐的,却是什么也不做,总是心安理得地享受。

我想,我是多么的幸运,因为,我总是遇上对我真心好的人,他们总是把最好的给我。那些回忆里的人和事,让我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想起来,竟是格外的温暖,心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爱的芬芳……

一个人散文2:面对同一个家

文/肖复兴

一个人构不成一个家。不同年龄的人是组成了家的生命链。他们永远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着的,像是大小不一的各种齿轮,相互咬在一起,推动着家的旋转前进,又不时地发出不同的声响,这声响有时是家和谐的交响乐,有时却是不谐调的杂音。这原因很简单,对于同一个家,不同年龄的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自然态度和行动也就是不一样的。

面对一个相同的家,对于孩子是天堂;对于年轻人是旅店;对于中年人是担子,挑起不轻的一老一小的扁担两头;对于老年人则是课堂,愿意把自己一生的经验都用来教育一大一小两代孩子。

因此,在家中一般都是这样的:老人爱唠叨;孩子爱撒娇;中年人爱倾诉自己的苦恼和苦楚,比如工资职称上班路远车挤菜市场物价上涨……而年轻人往往会对再好的家不屑一顾。

因此,在家中一般都是这样的:老人孤独,嫌儿女把自己断楫残桨一样抛在一旁;孩子成为了小皇帝,指天上的月亮不能给天上的星;中年人极爱怀旧,总是缅怀逝去的好时光;而年轻人的目光总是鸟儿一样在家外面的天地和异性的脸上跳跃,很难长久地停留在家中。

因此,家的门往往是父母,他们把孩子从门口带进家里,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幸福感;家的窗往往是孩子,他们给父母从窗外吹来新鲜的空气,照进明媚的月光。

父母爱把门锁起来,生怕大灰狼敲开门诱惑自己小红帽一样天真的孩子,企望让孩子知道除了学习其他一切都是非分之想,都应拒之门外;孩子则爱把窗打开来,眺望窗外天空中的星星和天之外的世界,如果把门和窗都关得死死的,他们会将墙掏出一个洞,外面的世界永远比家要精彩。

只是应该注意,再明亮的窗,也需要窗帘,就像再漂亮的眼睛也需要眉毛一样,那是家的眉毛;有时候需要拉上窗帘,使家和外界隔离,家变成一个独立的温馨世界;拉开窗帘,使家和外界握手,家和整个世界融为一体。

一个家,总会出现一个最优秀的孩子,也会出现一个最没出息的孩子——这是家庭的能量守衡定律。一般而言,作父母的,总是把爱和关心更多的给予后者,所谓好肉不疼癞肉疼——这是父母的特区倾斜政策。

星期天和节日的家,不在室内,应该在户外。就像是家里的被褥,在星期天应该晾到户外去晒晒太阳,星期天和节日都不出门的家,日子会过得和土拨鼠一样暗淡无光。

星期天,是家的节日。所有人都囚在一起的家,是没有生气的家。有了约会,有了期待,有了商店,有了公园,有了游乐场,有了菜市场,有了丈夫、妻子、有了朋友,有了情人,有了左膀右臂,包括有了小小的磨擦和争吵……家就有了平常日子里难有的乐趣和色彩。

只是需要记住:这样的日子别忘记带上老人,哪怕老人已经走不动路,推上轮椅也要带上老人看看户外的风光,吹拂清新的风,沐浴灿烂的阳光。

同时要记住:虽说争吵是家中必不可少的盐,总是吃盐,太咸了,也实在让人受不了;而爱虽说是家中最受欢迎的糖,但也要注意节制,总是吃糖,太甜了,一样也会让人受不了。对于一个家,往往有时候夫妻之间泼洒给对方的盐太多,而给予孩子的糖吃得又往往容易过量。

面对同一个家,无论是谁,长辈还是晚辈,最怕的水土流失,是爱;最怕的是营养过剩,是恨,也是爱。

一个人散文3:与书为伴

文/熊国宇

我喜爱宁静。一个人独坐在房间里,细品一本书,便是我最大的乐趣。

这间屋子不大,一张床铺,一个书桌,一个衣柜,仅此而已。但我却很享受这清幽的环境。

读书是我的一大爱好,我习惯于把它作为一种消遣,同时,还可以汲取书中的精华和营养。可平时在校园里,四周较嘈杂,教室里也安静不下来,想静静地读书真的很难。于是,在家中,我乐于走进这个属于我的世界。

最喜欢在下午读书,阳光不再那么燥热,而是轻柔地洒满我的全身,让我获得一份“心远地自偏”的闲适。一手翻开书页,一手捧一杯香茗,就这么开始静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为什么,书中的文字像有魔法似的,牢牢地吸引着我的眼球,让我无法自拔。窗台上,有各种植物,它们的枝叶争先恐后地顺着防盗网向上爬,显示出一片生机。亭亭玉立的水仙已经开了两朵,为这幽静的小屋添了一份独特的幽香。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也更加舒畅,贪婪地吸收着书上每一个字符带来的无边乐趣和无穷奥秘。

每次这样的阅读都会让我忘了时间,唯一能够判断时间的,便是室外光线映在书页上的颜色。当它由金黄变为橙红时,便是我该抬起深埋于书中的头的时候,看见天边悠闲飘缈的火烧云,听见婉转动人的鸟儿歌唱。到了这个时候,我反而觉得有些遗憾,看着泛红的书页,犹不忍释卷,小屋里仿佛还停留在书中的画面。

居里夫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在如此闲静的条件下读书,更不失为一种享受。我读书并不是为了什么,只是为了让心灵得到洗礼,得到更多的知识,使自己的修养得到提升。多希望静卧在书丛中,做一个甜美的梦。

我爱读书,更爱在那间清幽的小屋里读书,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

一个人散文4:低调制胜

文/王巍

我认识一个人,不妨叫她梁太吧,三十几岁死了丈夫,带着八岁的孩子回到娘家,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长到20岁的时候,儿子回了丈夫留下的那间旧房子。孩子在梁家房里是一脉相承,她认为这也是理所应当。

当然,她到底还是不放心,隔三差五地骑车过去视察,慢慢发现小子恋爱了——那姑娘比儿子大,大整整八岁!“简直是给自己找个小妈!”她死活不同意,站在丈夫的遗像前大放悲声。

抽刀断水水更流,儿子虽然表面上没有特别地顶撞,可是跟那“姐姐”的恋情,却从来没断过。梁太偶尔回去蹲点,看到那间十几平米的小平房常常有变化——旧沙发上罩了手钩的沙发巾,斑驳的粉墙上挂了绣花的床围子,粉蓝色彩带做成的风铃在窗户边的微风中叮当作响,冰箱上的粗陶花瓶里,垂下飘飘洒洒的丝网花……“告诉她,甭费这个心思、花这个钱了,咱家不稀罕!”她决绝地命令儿子。儿子却故意避重就轻:“没花钱,都是她自个儿做的。”

这年月了,还有女孩子肯劳神费力地做这些手工,而且,手艺居然还这么好!她心里一愣,可是脸上没有露出来,这摸摸,那看看,假装漫不经心地打开冰箱。冰箱她在家时一样的整洁有序,不同的,是多出来几个透明的保鲜盒,酱牛肉、糖醋排骨、什锦泡菜……看起来一目了然。

在他一次次小心翼翼又滔滔不绝地描绘中,梁太在想象中还原了两人相处的一幕幕场景:姑娘每个礼拜都过来,带着一大袋子鱼肉蔬菜,做上几样他爱吃的饭菜。吃完饭闲着聊天儿的时候,又和面、拌馅,给他包些馄饨饺子,还把老火炖的浓汤,用牛奶袋一包一包地分装好,跟馄饨饺子一起放到冰箱里冻起来,这样她不在的时候,他只要简单煮煮,就能吃得很舒服。她一样一样地料理,一样一样地嘱咐,像姐姐,也像妈妈。

虽然多多少少地有点于心不甘,后来,那“姐姐”还是成了她的儿媳妇。显而易见地,在与准婆婆的这场软PK中,“姐姐”靠她的贤惠和温柔取得了完胜,而那个冰箱,堪称她低调制胜的王牌装备。“能用一个冰箱把我儿子的生活安排好的人,对他,对家人,都错不了。”说起两孩子的婚事,梁太常常这样说,像对自己,也像对别人。

一个人散文5:寂寞 写给自己看

最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过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自己的心中只有自己,不知道是为什么,也许是看透了这个世界的人情冷漠,迷茫无边。是害怕,也是逃避。早已失去了追求快乐的勇气,如今,又很难去找回。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有上天赐给的勇气,而我的勇气呢,是被消磨了,还是被粗心的我弄丢了,闭上眼睛慢慢的想,我找不到答案。

在我看来,快乐和寂寞这两个概念,就像是两个世界。一个是充满阳光的世界,一个是充满黑暗的世界。而我就是黑暗中的一员,寂寞的人更会了解寂寞的人,彼此在黑暗中摸索着对方,因为用心最能了解一个人。因为,黑暗中看到的不是表面的笑容,是用心和心去沟通,去感受,去聆听。而阳光世界和我是两个世界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努力的去寻找通往阳光世界的路,丢掉身上所有的包袱,当我看到阳光的那一刻,我害怕了,那耀眼的阳光刺得我好痛,于是我退缩了。终于明白,快乐不属于我,而我永远只得呆在黑暗的一边,再也不会去尝试,再也不会去找寻快乐,因为,我听到过有人说: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即使得到,自己也会伤痕累累的。我信了。

我开始堕落,我不再去在乎身边的人,不懂得去理解宽恕别人。脾气暴燥。不再费着脑子去想这想那,不再去管事情的好坏。以为看透了一切。不用为了那些烦恼的事情去费脑筋,一切顺其自然,以为这样自己能快乐,把别人好话坏话都丢在一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去追求,不去珍惜,每天上班、下班、饿了吃,吃了睡,呵呵,这样幸福吗?我没感觉到。慢慢的我发现我错了。错得一踏糊涂。这让我失去了一切,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没了,一无所有。只有自己一个人。曾经自己身边一些朋友也离开我了,呵,是啊,我不应该感到可惜,我知道,他们不是我真正的朋友,曾经,哪个总统不是说过吗,所谓的朋友,也就是存在于你我之间的利益,而一旦利益没了,你就没有价值了,最终还是自己,我懂了,这个世界最值得信任的人只有自己,别人都是你的过客,只是擦身而过,甚至于用鄙视眼神下的一声冷笑,我看透了。我的真正的朋友在那?

于是,我告诉自己要坚强,坚强,不要忧伤。一切徙劳,忧伤压倒了坚强。我的心里有着别人看不到的泪,一点一点的侵蚀着我脆弱的心,腐蚀了我的希望。也许,在别人看来,我难以接近,一脸的不屑,一脸的傲慢,其实他们怎么会知道。我的心是脆弱的,是痛的,因为我害怕再被伤害。我只有逃避,我害怕去接触那噬手可得的友情,爱情。纵然,我失去了一切。带来更多的是自卑,是心痛,是伤害。

我开始封闭了自己,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寂寞,习惯了、绝望了。每绝望一次,我的心就上了一把锁,数不清的锁已经把我的灵魂锁死了,这么多的锁是打不开的,永远释放不出。我不再去联系朋友,不去和身边的人交流,只做好自己的事情,没事就上网,我把生活局限在上课下课、上班下班、上网或睡觉这一段距离。我……爱上了寂寞。可是内心永远都是乱的,纠缠不清,只得自己安慰自己,只得用沉默去处事。自己去擦拭自己的流着鲜血的伤口,用疲劳来疗伤,用疲劳来麻醉,只有如此,才会不知道痛。

因为内向,我寂寞,我软弱,我永远不成熟,没有能力,怀疑自己,我几乎为我每天要做的事,胡思乱想,是为了让自己的心永远不停歇?还是永远停不下来。我几乎没法控制自己。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神经错乱,一切乱了方向。像一架找不到降落地方的飞机,等着堕落,堕毁。

朋友,我因寂寞而失去了方向,因寂寞而堕落,因寂寞而失却了一切,一切的美好,难道不属于我,寂寞啊,你为什么要让我爱上你,为什么……为什么要让我爱得无法自拔。让我爱得失去了方向……

寂寞的空虚,寂寞的孤独,一样一样的压抑着我,一样一样的侵蚀我。我试着去寻找和我一样寂寞的人,因为我还听人说过,寂寞的人走到了一起就不寂寞了。可是真的会有人能打开我那无数难以打开的锁吗?

其实,我多变多虑的心已无法复原,只等着奇迹可以出现,我还可以挽救……

习惯了寂寞,你就会懂得坚强,懂得不再去流泪,因为,那是徙劳的,我想我争……

终于……我懂了,迷恋寂寞,我的心将永远流淌着伤感的小溪,无不停歇,寂寞是黑色的,我用黑色的笔诠释寂寞。因为我懂得寂寞永远无法上色。

寂寞!我写给自己看……

一个人散文6:散文推荐:改变一个人,有时候一句话就够了

文/明心君

有人说“语言是治愈烦恼的医生。”言语的力量不可小觑。它可能会成为一束阳光,融化心中冰雪;也可能会变成冰冷锋刃,一刀致命。有时候,一段感情,便从一句话开始;改变一个人,一句话就够了。

1

一是少贬低,多赞美。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在试一件好看的衣服,正满心欢喜地照镜子,结果却被人说:“行了,穿什么衣服也就那样”,顿时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变得憔悴矮小。

当你埋头苦干地准备,终于过了一场考试,想和朋友分享喜悦,结果得到对方一句:“这考试很简单啊,傻子都能过”,气氛霎时尴尬。

说话的人觉得自己只是说话直,殊不知这种毫无意义的贬低如同利剑一样,伤了对方的心。所谓的说话之道,并不是只说好听的话,而是把对方放在心上,开口前先考虑彼此的感受。

真诚的赞美就像清风雨露,给人舒怀开朗之感。不合时宜的贬低不仅使人情绪低落,更会打击对方的自信。不吝赞美,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将心比心的善良。

2

二是少指责,多安慰。

看过这样一句话:“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安慰,是一种用心的帮助,用美好来治愈他人心上的伤痕。人生在世,都会遇上艰难的时刻。虽然无法感同身受,却能用安慰提供温暖。

有时,一句话能毁人心,亦能救人命。有条新闻说:一个男人骑摩托车上高速公路,被交警拦下来。交谈间得知,最近这几天,他遭遇了诈骗,全部存款打了水漂,还不断被人上门催债。

本来风风光光的他,顿时淹没在冷嘲热讽里。那天被大姨骂了一句“你真没用”,终于崩溃出走。他痛苦地抱着脑袋:“我本来想就这么走了,活着真没意思。”陌生的交警大哥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没事的,没事的。”他多日压抑的心情瞬间释放,大哭了起来。

没有谁的生活总是容易的,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看不见的伤痕;他人脸上的微笑,或许藏着不为人知的酸楚。如果遇到一个不开心的人,请不要轻易指责,因为这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只会雪上加霜。

一句安慰的话所传递出的鼓励,可能会成为一根救命稻草。即便不能帮助对方全然走出困境,也可化作星芒,添上一点光亮。

3

三是少埋怨,多感谢。

埋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当埋怨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就会觉得诸事不顺,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但生活并不会因为抱怨而变好,反而容易使人越陷越深。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人埋怨太阳:“要不是有它,才不会这么热嘞!”路过的智者听了他的抱怨,问道:“你觉得太阳和月亮哪个比较重要?”对方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月亮比较重要。”

智者问:“为什么?”那人嗤笑一声,“月亮在晚上发光,那是我们最需要光亮的时候。”他又指着头顶的太阳,擦了擦汗,埋怨道:“白天已经够亮了,太阳这时出来,除了让人汗流浃背,还能干啥?”

可白天的光明,不正是太阳带来的吗?只是双眼被埋怨蒙蔽,便无法跳出眼前简单的困局。不懂感恩的人,得到的总觉理所当然,付出时却锱铢必较。

生活不是完美的。心怀感恩,才能发现身边的美好,叶落知秋也觉高风爽朗,一场小雨也觉心旷神怡。一声“谢谢”,并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将得到的帮助铭记于心。

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好好说话的人,手赠玫瑰,彼此芬芳。

一个人散文7:口头禅

文/翟杰

如果想真正了解一个人,那么,请从他的口头禅开始。这话虽不能称之为真理,但至少为我们知人识人提供了一个角度。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性格,千奇百怪的口头禅,这一不经意间的语言习惯如一个个小镜片,某种程度上,映照着一张张一眼难见的“面庞”。

那日我领着女儿去买鞋,正看中了一双红色的雪地靴,服务员就过来了。她一脸笑意地向我介绍这鞋质量如何之好,款式如何之新,每说完一句,会带一句“知道了吧”。我知道,她话里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但多少还是让人有一种到她这里接受培训的感觉,自然也大大减少了购买的欲望。

的确,一些不经意的口头禅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但是也有一些口头禅,却也能给人加分。小区里,无论老幼,大家都喜欢和修鞋的大刘在一起聊天。我曾经也很纳闷,要说大刘的长相也算不上出众,见识也说不上广博,怎么就吸引了这么多的“粉丝”呢?那几日,我一直细心观察着,总算让我搞清楚了。这,源自于大刘的口头禅。说来也简单,就一个字——“哦”。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字,从大刘嘴里说出来显得格外有味道,它的语调是上扬的,隐含着“怎么会这样”、“我不太明白”之类的意思。每当他把这个字从嘴里吐出来时,对方说话的欲望就更强烈了,非要给你说通讲明白不可。特别是谁遇到了什么窝心的事,都爱找大刘去聊聊,说着说着,大刘懂了,自己的气儿呢?也顺了,也通了。

给我触动最大的,是妈妈的口头禅——“怎么还不睡?”小时候的夜晚,总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听故事。几个故事讲完了,妈妈摸着我的头:“怎么还不睡?”我总会撒娇说:“我还没听够,妈妈再讲一个。”那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妈妈的讲故事声中睡去;上学了,压力山大的我经常熬夜。妈妈担心我的身体又不想耽误我的学习,总在午夜时分轻轻推开门,极小心地提醒我:“怎么还不睡?”我总会搪塞:“做完这几道题。”那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在妈妈的催促声中努力;如今,工作之余我喜欢上了写作,同时也是想多赚点稿费补贴家用。夜晚正是我文思泉涌的时间,但由于长时间熬夜,我患上了神经性耳鸣。每到十一点,母亲必来提醒我:“怎么还不睡?”我总会拒绝:“改完这篇。”这时候,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母亲的关怀中有所担当。

看过一则关于口头禅的笑话:大多数服务员的口头禅是“菜马上就来”,大多数司机的口头禅是“车马上就走”,大多数领导的口头禅是“今天我不多讲”,大多数商贩的口头禅是“真的不赚钱”……还记得网络上一个关于口头禅的调查,结果“随便”高居第一。

最初作为禅宗用语的口头禅,如今被我们不同地演绎着。闲时想想,倒也有趣。

一个人散文8:厨房飘出春饼香

文/沙金泰

春饼是一个人烙好吃?还是两个人一起烙好吃?这个问题好像是个伪命题,烙春饼好吃与否,和几个人烙春饼有什么关系?问题是有点让人莫名其妙的意思。

我自问自答,还是老两口一起烙春饼,一起吃春饼好吃。你如果不信,那您就听我慢慢道来,和我们老两口一道分享吃春饼的感受和快乐。

春饼是卷着各样小菜的薄饼,不过有人把它和我国的节气联系在一起,这样它就有了个名正言顺名字,叫春饼了。吃春饼必须加新鲜的、适合春季节令的蔬菜,再煲上一碗鲜美的汤菜,于是,春饼和立春真的扯上了关系。

春饼是一种美食,因它的配菜营养全面,又适口好吃,所以,深受大众的喜爱,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普通人家都是在延续农耕时代的习俗,那时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春饼就是一个节令食品,只有每年到立春节气时,才能饱餐一顿。俗语还调侃说:庄家佬吃饼,三天离不开井。

如今,我们已经踏入工业文明时代,大部分人都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资已经很丰富,春饼也就一改原来的节令食品面目,变成了一道普通人家的美食,成为了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的家常便饭。

平时,你如果要上酒店、餐馆,可以随时点春饼这道主食,并配以非常丰富的小菜,那可就是尽享神仙过的日子了。

甚至春饼已经很普及,春城的饼店、春饼店也不断地遍布了许多街巷,在饼店那就更容易吃到春饼,甚至有些中式快餐也有卷饼,那种快餐式的卷饼就似春饼,只不过叫法不一样而已,它实质上就是薄饼卷上各种小菜。

春饼和饺子一样,都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瑰宝,春饼和饺子营养成分比较全面、适口,符合人们全面摄取营养的需求,并且,也没有油腻之感,倒有些爽口清新之意。一是它们的营养成分包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矿物质、维生素等,所以营养比较全面;二是春饼和饺子集肉蛋类、蔬菜类、谷物类为一体,所以才那样适口。就连洋人也惊叹春饼和饺子的营养全面性。

当今,我们老两口都退休在家,也是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春饼。在家里吃春饼,我是觉得做起来方便,操作比较省时间。

对于老年人来说,更觉时间的宝贵,因为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节省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者,吃春饼虽然简单易行,但绝不是应付饮食家务劳动,而老年人是不能不注意饮食营养的,所以,烙春饼吃真的适合老年人。

春饼的营养全面、适口,甚至可以说是绝好的选项,于是,我们老两口经常选择吃春饼,并且一年四季都在吃春饼,真可谓是一年四季都是春了。

还有一层意思,因为烙春饼和吃春饼,是我和老伴不多的步调一致的时刻,这就更增添了我和老伴的方向一致性机会,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所以,我觉得我和老伴一起烙春饼,一起吃春饼,比起我自己烙的更是好吃,虽是普通的春饼,吃起来到别有一番风味。

半个多世纪前,自打我们结婚后,我的老伴几乎就没做过饭。甚至,很少进厨房。几十年下来,她因没有机会学做饭,所以,做饭家务成为她一生中的禁区。

这是因为我们家的岗位分工明确,她不做饭只管孩子和家中的洗涮。我管做饭还兼做除她料理孩子和洗涮外的一切家务。这样,我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家中的主厨,主厨这个岗位就是做饭。

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我们恋爱初始时,我曾拍着胸脯,当着岳母的面承诺说:“您老放心,她什么都不会不要紧,只要我会,我就能照顾好她一辈子。”

一诺千金乃大丈夫之举,大丈夫就应当认真履行自己的诺言。这样,我可以自豪地说,我荣幸的获得了终生家庭厨师这个岗位,这也是我获得到唯一的荣誉岗位,甚至我们两个都退休了,我还是保留了这个岗位。

那些年,我儿媳进门后,我才有幸在许多时候得以休息,两个儿子先后独立门户外,我又重新担起了家中的主厨,这样我几乎是做了一辈子的饭。

虽然我们都已年过古稀,而且,我又很忙,但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承诺却是一辈子钉在了我心中,于是,这个家庭厨师的岗位,从那一天起,就正式上任,并坚持了半个多世纪,就是公出,也得请假请夫人多劳,也请他暂时自己艰难度日。当然,她也是穷忙一阵,只管给孩子洗涮,照看孩子,带孩子上班。这样她一辈子很少进厨房,就连小厨具放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

两个人的天地没有人多时的热闹,却也更觉得十分安静。我觉得儿孙绕膝并不是现代生活,我更喜欢各人做各人的事情,各人有各人的选择,老人不应该和他们搅在一起,适当的聚一聚倒是不可多得欢乐时刻。

我和我的老伴也是各行其是互不干扰,两个人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步调往往不能统一。她愿意看电视,而我对电视除了新闻联播外,几乎什么节目都不看。她愿意打小麻将、逛超市,我只喜欢读书上网学习。她从不吃上下顿重样的饭菜,我吃饭只讲营养搭配,从没有什么挑剔和忌讳。

所以,我们两个的饮食习惯就不好和谐,当然,我这个做饭的人就不敢轻易掌握主动权了,那样会使我老伴不高兴,所以我只好在做饭前,向她及时地请示食谱。

不过,有的时候,我们的步调也会一致,那就是烙春饼的时候。所以,我们烙春饼就成了我们家经常地食谱了。

烙春饼的工序很特别,两个人一起烙效率很高,春饼又是两张和在一起的,好像似一个组合,我把这个组合就叫做和谐组合吧。因为,在我们烙春饼时配合的非常默契,就像高精度的齿轮一样啮合的严丝合缝。

她对擀饼很有兴趣,她认为这是她的长处;虽然我也擀的不错,但还是先人后己不是,再说,我对烙饼掌握火候也没问题,于是,我就只好操持烙饼。

我负责烫面,她负责和面,她负责擀饼,我专司烙饼。一个人擀饼,一个人烙饼,更好像似一条最短的流水线,而恰恰这是我写给中学生的一本科普读物时,在发现流水线的发明人福特的发明中受到的启示。

真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也真是流水作业大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几张春饼,一盘小菜、一个汤,在十几分钟的默契中就会摆上餐桌。

两个人边吃边聊,老伴说:“咱门也能开一个春饼店了”我说:“真没想到,你真叫我好意外了。没想到,你也能学会擀春饼。不过开饼店还是不行,咱门都是夕阳已至了”。十几分钟早餐或是晚餐就在笑声中OK了。

家里烙春饼是我和老伴一起烙,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我们才有更多的交流,才觉得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只有在这个时段,才觉得我们的时光多么珍贵,确实心里很高兴,可以说是心情特别的舒畅,因此,烙春饼的效率高,烙春饼的兴致高,吃了我们俩共同烙的春饼,也像共同品鉴我们的共同的作品,共同享受我们俩自己的劳动成果,那春饼也自然是好吃了。

我和我的老伴两个人烙的春饼,两个人吃,这就和一个人烙饼,两个人吃大不相同。如果有机会,我们两也许会邀请您品尝我们自己烙的春饼。

一个人散文9:莲之爱

文/心恋部落

当一个人忘了她自己,天上的云地上的风都是它心上的琴瑟时,孤独就是一杯千年窖藏的红酒。

人是这样,一切生物何曾不是这样?莲花就是那种美丽的孤独!莲花开时,片片叶子似乎已完成所有心事,仰在水面晒太阳。莲的周围别无一物,花鸟虫在树上在空中,草在岸上。莲就如在云里浸过,着一款白衣;就如在晨霞里蒸蔚过,披一袭粉纱;就如在黎明里酝酿过,裹一身紫帛。

端详着,我猜测:莲,是不是云、霞光和黎明走失的爱女?

莲花多爱这尘世,宽也好,窄也可,就那么静静的立在水池里,矜持、沉静、冥幻。没有寻求的茫然,没有思念的沉重,也没有俗念的牵绊……世间竟有可以不问厚薄的生存,竟有可以生存着不问是非的地方——随处可见的水池,让莲之心无限开阔!

望着那不会使人热血沸腾的莲,我的心绪却被莲的光彩潋滟了。莲的周遭,水也不是澄澈见底,微生的菌藻也熙熙攘攘,可是莲啊,我蕴我蕾,我开我花,我鉴我心……与她对月举杯,斟满的不是千古庄周蝶梦;与她仰望苍天,心怀里不是爱恨两茫茫;与她眷恋无语,眼神中不是山一程水一程!

知她,她的花瓣是悠远的钟声。

懂她,她的光华是永恒的明灯。

惜她,她的花蕊是宽畅的安宁!

一个人散文10:遥远天涯。一生有你

一个人是不是心里有了牵念,才能够在这样的季节感受些许温暖。深夜里总是有一些隐匿在心的深情,如航行在夜空里的一颗小行星,很细微很渺小,可还是愿把仅存的光倾付与天涯彼端可与我共享冷暖之人,哪怕苍穹底下荆棘满布,千帆依旧载着心愿铺满思念的海洋。苍凉岁月,素衣清欢,即是给你的一种绵长。彼此清唱着心里的歌谣,你的世界里我轻轻,轻轻的走进,我听不见你的呼吸,却听得一声微微的叹息,那样一声叹息却深深的印在我心里。我的思念是那样一滴清露,在晨起轻拂你的睫稍……相遇是劫,我们都是对方这一生都无法忘却的回忆。用我温柔的气息将你围绕,这一生,对你的思念将会在我生命里,不止不休。

而与你在盛世烟火里相遇是这样的美丽,那么请允许我绽放所有的妖娆和妩媚倾付你寒凉的城池,让我用爱在每一个夜晚轻抚你沉睡的面容。孤凉的夜里,我们遥遥相望,红尘相距多近才算近,多远才算远。即将到来的春风里我们能否参悟这一场沧海桑田,当岁月无情变迁,我依然愿意承载这样一场约期,伸手揽来二月的春风,让一切随风走向隔世的明媚。一念随风,一梦今生。在地老天荒里辗转往复,众生的脸颊上都勾勒着忧伤的神色,而我是一个天地间的过客,携带着一身的尘土奔赴那一片无暇的雪域。等月明的晚间,与你互诉衷肠,把盏言欢。

有情何惧终老,我们只需记得初见的对方的微笑。只想带给你快乐,可天涯天涯的那端你可曾听见我在此地整宿的梵唱。对于未来我一无所求,如同时光来亦来,走亦走,这一路,我拾捡着你无声的叹息,它曾在无声的梦里那样触动过我的心灵。青春年华,流光溢彩,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哪怕只是一粒尘埃,也让自己曝晒于阳光下,汐足了温暖,不悲,不伤,缓缓将你覆盖,在我温柔的怀里。我把泪葬在心底,把祝福挂在给你的梦里。山长水阔,那是念你的清寒。让你听见我的声音,却不让你听见我的孤单。执手凝望终会心事难安。

郭敬明说,时光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在你离开的时光里,我在年华彼岸孤单而迷茫地徒步行走着,我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回忆的尽头,才发现,时光与你,都没有等我。我不过就是一个孤独的旅客。人一生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历程,最终的结局都会是死亡,岁月是那一圈圈的跑道,不断地催促着我们跑着前行,谁也不能够慢下来。想到那一样的结局,便觉得一切都没有了意义,生无可恋。无数个夜晚都从梦里惊醒,总是梦见自己在一片大海里,周围茫茫一片什么也没有,极度的恐惧让心脏在窒息的疼痛里醒来。早就明白像这样的人世,生是偶然,而死却是必然。

而如我这一生还有什么可遗憾呢……生命有尽头,而这尽头因了你变得缤纷灿烂。至少这一生的某个时刻我们没有彼此错过。一世清冷却也深知此刻动情,不经意间是谁打开了彼此的心扉。这滚滚红尘里我们有过如此至情的交叠,你予我真心,我亦还你深情,逆天又何妨,我知道在余生里不会再有这样的一个人了。你说,你无法拥抱我,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相望,我依然会对你微笑,因为我知道,你一直在我的窗外,从每一个日暮守候到清晨。而我的心底再也没有其他的空余,你已长成那里一颗永恒的朱砂痣。

一个人散文11:赞红烛

文/庞依婷

有这样一个人,上帝没有给她一双能看见世间万物的明亮的眼睛;有这样一个人,一生听不见家人的呼唤和鸟儿婉转的鸣叫;有这样一个人,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做到和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她,就是我最近看的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主人公——海伦·凯勒。

看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疾病使海伦从小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这难以接受的事实让她变得暴躁起来,一直到沙利文老师的到来。后来,她不仅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还考上了大学,成为一名作家并投身于慈善事业这一系列伟大的事情。

但我从这本书中发现了一个比海伦更伟大的人——安妮·沙利文。正是她带给海伦的勇气和信念,让其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海伦6岁时,她来到海伦身边,当时海伦是个“小暴君”,她为了让海伦改变,常常弄得精疲力竭,换了其他人恐怕早就放弃了。从海伦6岁起到上大学,沙利文老师一直陪着与她非亲非故的海伦,中间经历了无数曲折:她的做法被人否定过;上课时要为海伦拼写;为了教会海伦,很多知识她要先学会……这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换个角度,海伦如果没有遇到沙利文老师,她是不是还是个“小暴君”?是不是会绝望?会去上课吗?所以,沙利文老师是海伦成长路上的领路人,所付出的一切绝不亚于海伦的母亲。

我们敬佩海伦,她乐观向上,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更多的心血,才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奇迹。而沙利文老师是这伟大奇迹的托起者,她默默无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海伦,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如春蚕,如红烛,更值得后人赞叹!

一个人散文12:初秋的天空

文/乔兆军

有人说,一个人仰望天空的时候,是最诗意的时候。初秋的天空湛蓝如水,那份蓝,纯粹得如柔软的丝绸,散溢着莹莹的凉意。洁白的云朵点缀其中,构成一幅绝美的画,营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意境。

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在秋天的季节里,观望空中绚丽的云彩,是一种享受。“英英白云,露彼菅茅”,“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久久地伫立在蓝天之下,或抬头,或放眼,天地浩荡,悠悠白云拂拭着秋水长天,带给人的是一种娴静、舒展、寥廓,是一种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情动于衷的超然。

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给远天的蓝,涂抹上一层绚烂的色彩,跟着,阳光闪烁着明晃晃的光,纯净、柔和,宛如气质优雅的少妇,暖得让人爱怜。这样美好的景象一直延续到黄昏,黄昏的天空仍旧明澈,几朵被夕阳映得粉红的白云,恰似乡下淳朴的少女,羞答答的。无论是朝阳的金光万道,还是落日的酡红如醉,都美得纯粹而生动。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天的风是一支悠扬的乐曲,吹走了夏的酷热,送来了秋的清爽,站在山冈之上,我分明感受着秋风渗入肌肤里的一丝丝凉意。风过枝头,黄叶悠悠飘落,大雁扇动着稳健的翅膀,一字排开,静悄悄地掠过天际。我驻足仰视,被这种生命的淡定所震撼,同时心中相思也有了寄托,胸中豪情也有了归宿。

秋风劲吹过后,有时会有细雨悄然飘落。秋天的雨不轻佻、不张扬,秋雨滴檐,淅沥不绝而清脆可听,宛如一阕宋词,多情而柔媚。雨后风清气爽,空气里弥漫着撩人的谷香、果香、花香,哪怕只是轻轻地吮吸一口,也会心醉神迷。不经意间,西天,或许会出现一道彩虹,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让每一个大地上仰望的人有了探寻与爱慕的冲动。

寂寞清秋之夜,天高露浓,月华如水。我站在老家的村头仰望星空,一弯月牙在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光铺满大地,田野上面,仿佛笼起一层轻烟。虫儿们在田间呢哝,吟唱着单调而令人费解的诗歌。几点农家的灯光在月光里亮着,很温暖地传达出了家的温馨与温情,带给我们强烈的烟火气息。

品一壶新沏的菊花茶,慢慢地饮着,唇齿间流淌着秋的清香。那深邃的天空犹如智者的双眸,给人以沉思。无论是时令之秋,还是人生之秋,有了阅历有了苦难有了沧桑,才有秋天的成熟与丰收。喜欢秋的明媚,也喜欢秋的静美。

一个人散文13:寻梦秀水峪

文/贾宝云

喜欢一个人,有时候是并不难的,不需要什么理由,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细节。

对一个地方,也是这样吧。

忘了是哪一年来过秀水峪,也许是两三年前的夏天吧,之后一直觉得,秀水峪是我遗落的一个梦。

是它石砌的破败的小桥?是它山间缭绕的云雾?是斜射在密密松针间的五彩斑斓的阳光?是摇曳在溪水旁、寂寞开放的不知名的野花?

是,也不是。

这一次我又来了,和摄影协会的几个好友。

夏日的燥热正被时光吸附,露出强弩之末的气息,秋还在赶来的路上,这个时节,处处都透出一种不嚣张的热力,满眼却还是一片浓碧,溪水在杂草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近前来,有寸许的小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我想起上次来,看山里几个孩子在水里捉鱼儿的情景,鱼儿鱼儿,可还识得故人面?

我常常在夜幕降临,下班的路上,看着那些明明暗暗的灯火,那些忙忙碌碌的人群,不知道拿什么来慰藉自己的苍凉。许多人拼劲全力只想证明自己的存在,而我只想掩着一颗被炙痛的心,躲开这滚滚红尘。现在施施然走在幽曲的山径上,明净如缎的晴空,飘着扯絮般的白云,脚下伴我们的是不绝如缕的潺潺的流水、枝缠藤绕的树木、清脆的鸟叫。我的心被那样原始的幽静的气息熨帖得静如春水,我暗暗庆幸,庆幸这里还未被开发,几乎还是几年前的样子,那望不到头的松林,依然如一片绿色的深海,那个潭,还是绿得那么如梦如幻。那大片的石头还是干净得让人想流泪。就连石缝里斜逸出的野花,还是摇荡着那样一点野性的风情。我痴想:细雨中的秀水峪,或者微雪中的秀水峪,定有另一种摇心动魄的风姿吧。

如果是下雪呢,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仅是想象,已经令人心驰神往,那样的天气,最宜一个人走在峪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寂寂的天地间,在寒冽的空气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人与自然合二为一,成为自然地一分子。这,又是秀水峪留给我的一个梦么?

一个人散文14:秋夜的雨滴

文/闲人

夜晚,一个人在霏霏细雨中,走在行人渐渐稀少的大街上,路旁的灯光朦胧成桔色,身影伴着桔色缓缓前行……

心情是最神奇的笔,稍不留意就把自己写入了大地的风景中,稍一着墨就把自己挂在了天空那面巨幅图画上。

此刻,我的心情就像用雨珠串成的项链,挂在月亮的颈上,月亮羞赧地藏起了脸庞,只露出一串串雨珠闪烁不停……

多想用雨珠编织一个晶莹的梦:蓝天上的星星映满了湖面,而我是一叶小舟,在湖中悠悠地轻轻荡漾……

想像一幅丹青:江南的雨巷,一个撑着红色油纸伞的女子站在巷口,蓝衫背影透着年轻秀美,远处烟雾茫茫,她用一颗心迎接另一颗心……

我虽是生在北方,长在北方,却非常懂得这幅丹青中的美妙情调。那撑着红色油纸伞的女子婷婷地站在巷口,散发出细腻的柔肠蜜意,北方的女人一点儿都不缺少……

在这细雨光顾的夜晚,在这霓虹诡异的光线中,两排蓊茏成墨绿的树木神色凝重地站在路的两侧,彼此看着对方的叶子纷纷落于凄风、垢于泥水中,它们沉默无语,像是互道珍重。

景能生情,本来就十分敏感的神经,本来就不够坚硬的心肠,此时更加灵动柔润。雨夜中,情绪就像被雨水浸泡过的海绵,稍一触碰就会有水珠滴答不停。

一曲思念的琴弦在心中微微地拨动,一朵思念的花儿在心中悄悄地绽放:在这静静的雨夜,轻轻地想你一次……

雨越下越急了,催促着回家的脚步,轻快的好像后边有风在推。这样的行路,感觉在舞蹈!舞西方宫廷的华尔兹,舞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飞天。缀满了雨珠的裙摆,在桔色的灯光中旋起了美丽的荷……

一个人散文15:遥远的麦香

文/贺抗柱

一个人坐在泛黄的麦田边,没有风声,虫鸣,静谧笼罩着垄垄金黄,一片接着一片,在正午的阳光下有些耀眼!

陕南的天说热就热起来了,再过几天就要开镰了。眼前的麦田,勾起了我久远的记忆,把我带回了故乡,让我再次想起了那遥远的麦香。

儿时,麦香是一种甜蜜的记忆。

刚上小学的时候,那种艰难竭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个时候土地还没有承包。快到麦熟的时候,经历了“闹春荒”已经饥不择食的人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眼巴巴的等着吃一顿麦面。按照正常的程序,要吃上麦面,要等到生产队把麦子收割之后,按工分从生产队分粮,才能吃上头顿麦面。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要想早早吃上麦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到生产队割过的麦田里去捡拾遗漏的麦穗。往往是大人们早上在这块地里收割完麦子,下午就会被我们这群七八岁的孩子占领。有的拿把剪刀,提个竹筐,专剪麦穗,有的麦穗和麦秆一起捡来,捡好了一把就用麦秆缠起来,勤快的孩子一个下午能捡上十多把,然后再用麦秆拧成绳把所捡拾来的麦穗捆在一起,扛在肩上,洋洋得意,就像打了胜仗凯旋的战士。

我把捡来的麦穗背回家,母亲就会连夜把麦粒甩出来,第二天晒干,第三天磨面,晚上就能吃上头顿白面了。

工作后进了城,就很少闻见麦香,然而麦香却成了一份沉沉的责任。即使你名扬天下,身处天南海北,只要母亲还种着庄稼,你的心中依然系着这永远的麦香。因为麦香只属于那宁静的乡村,属于那浑厚的黄土地,在那里有你可亲可敬的爹娘。

每次回家,母亲总是让我带一些头等的麦面。看着心急火燎的母亲猫着腰,很认真地从面柜中一碗又一碗的朝袋子中装面粉,这时,我的心总是充满了酸楚,眼眶湿润,因为在这些面粉中我似乎看见了佝偻着身子挥舞着镰刀的父亲,背着整捆高高的麦秆步履蹒跚的母亲,也似乎看见了趁着月光割倒一畦又一畦麦子喘着粗气的爷爷。麦子收割回来后,我似乎又看见了头顶炎炎烈日,套着老犍牛曳着碌碡,一圈又一圈在大场上转圈的爷爷;看见了汗流浃背依然用木杈一遍又一遍挑起麦秆使劲翻转的父亲,还看见了戴着草帽汗水已经迷住了双眼还不停地用木锨扬起麦糠的母亲。

我还在想,他们是怎样除去小麦中的小泥块,怎样一次又一次顶着骄阳把麦粒背到大场上去晒,又是怎样挑着装满麦粒的重重麦筐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梁,挑到离家几公里外的村子把麦子磨成面粉!

我简直不敢细想,在这麦香的背后我的亲人到底为之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母亲装在袋中的面粉,那绝对不是麦子做的,那是爷爷的希望,父亲的牵挂,母亲的念想;我背走的也不是麦子,那是母亲额头的皱纹,父亲双手上的老茧,爷爷肩头的酸困,是他们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了这个家。

我实在无法承受起这份沉甸甸的挚爱!每次临行前,东奔西忙的母亲,总是把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而我总是不便去阻挡,怕伤了母亲的心,硬是心疼的看着她就那样随意地朝里边塞着,塞着,内心默默地承受着,承受着这份厚重与亲情!

然而,这种爱延续的时间并不很长,2008年,爷爷在一场洪水冲毁道路冲断电话线之后,一夜之间走了,2011年突发疾病的母亲在连手指头也不能动的情况下昏迷86天之后,连一句话也没有留下就悄无声息的走了。就在今天当我回到长满杂草的院子中,再也听不见爷爷沉重的脚步声,也闻不见那弥漫在心灵深处淡淡的麦香,更没有了母亲向后备箱中塞东西的身影,只留下了年迈疾病缠身依然默默地站在墙角的父亲。

在工作的间隙,偶尔停下匆匆的脚步,才发现这遥远的麦香,已经变成了我梦中一行无声的眼泪。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