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年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新年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新年的散文1:我的年味

文/方晨

农历新年钟声敲响,那流淌在空气中浓浓的年味达到了顶点。什么是年味?大家各有感受,但却无法形容。

小时候,我对年味的感觉从村里散发着的葱香味开始的。每进入腊月,临近小年,忽然有一天不知村里哪户人家飘出了葱味,透着油香,顺着味闻去,噢,那是油炸糯米圆的味道。渐渐地,两户、三户,炸糯米圆的人家越来越多,村里的空气中葱香味越来越浓,直到自己家中也炸起了糯米圆子。那天,我们都不愿出门,围着厨房转,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取出存放在橱柜中的油罐,将油倒入锅中,另一边早已备好加葱花、调料的糯米团。一会儿锅中的油开始翻滚,母亲将一个个糯米团放入油中,随着滋滋响声,米团飘起,渐渐变成黄色,由淡到浓,直至金黄,葱香味从灶间飘向堂屋,再飘出窗外,与村庄中已经浓烈的葱花味汇合。此时围在锅台边的兄妹早已垂涎欲滴,迫不及待抢吃起来。当从鼻中感受到的葱香再到变成嘴中真实的口感时,我知道快过大年了。

当我长大走出村庄到了城市,每到过年,我们自己炸起了糯米圆,厨房中飘起的葱花味带来了年味,但更多的是勾起了儿时的回忆,年味渐渐被浓烈的思乡情绪所替代。我想起过世的父母,母亲不再为我们炸糯米圆子和操劳年饭了, 也不再听到年夜饭坐在上座的威严父亲关于“长幼有序、与人为善”的家训之类的声音;早已分家立户的兄妹也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着。我还想念起童年的伙伴,大年初一,结成一帮的孩子们跟在大人后面挨家挨户给长辈拜年,到每家门口捡没有燃放的鞭炮,一路屁颠屁颠,打打闹闹,那场景犹如昨天。我还特别眷念家乡那一片片的稻田,一排排泛白的稻茬和那不时飞落觅食的喜鹊。整个大地散发着泥土清香,正是这片令我难以割舍的土地养育了我,那里是我的根。

而今,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改变着一切。人近在咫尺,心却远在天涯,一切都是那样的近,又却那样的遥远,我心中的年味反倒捉摸不定起来。我似乎感到,年味不只是弥漫在空气中的葱香、鞭炮、对联、大红灯笼,也不仅仅是对乡土、乡情的怀念,年味还承载着传统,中国家庭的团聚、对父母的孝顺、仁义礼数的美德,无一不融入年味中。

年味,也许就是家的味道吧!

关于新年的散文2:新年新过法

文/马俐娜

俗话说:“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可现在的孩子对过年已经不感兴趣了,以前的年味似乎也消失不见,过年也有了新过法。

就说说放烟花吧。以前每家每户都要买烟花,各式各样的,放在天空可美了。那一簇簇绚丽的烟花,宛若一个个对新年的期待,多漂亮呀!可现在呢?大家都不放烟花了,天空一片黯淡,静悄悄的总觉得缺少什么。不过,这也是情势所需,现在都讲要环境保护,而放烟花会污染空气。中国从农业社会步入工业社会,空气由清新变得浑浊,跟年味相比,环保自然更显重要。

再说发红包。以前都给长辈给晚辈发红包,红包也限于岁数很小的宝宝们,像我们十二三岁的早就与红包无缘了,因为一家有好几个小宝宝,一发得发好多份呢。可现在呢,一家只有一个小太阳,大人又多,好多十七八岁的哥哥姐姐都有红包拿。而且,也不仅限于长辈给晚辈,晚辈也会给长辈发。长辈给晚辈发红包为辟邪,发的是期待,是平安。而晚辈给长辈发红包,表的是孝顺,也是感恩。

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春节不讲究吃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跟以前的挨家挨户拜年吃吃喝喝不同,春节期间,带上一家老小驾车四处游玩的多了。有去看金灿灿油菜花的;有去看高大壮丽古建筑的;还有的去看祖国大好河山的……爷爷奶奶以前没见过的景象,此时总会大饱眼福,乐得从头到尾都合不拢嘴。

年,有了新过法,有人表示遗憾,说年味已荡然无存。可我却不这样觉得,时代是前进的,我们的日子都已经变了,怎么还能强求年味不变呢?以前的日子可以怀念,但不必追求,新的生活需要新的过法,这也是事物正常的发展规律。

关于新年的散文3:新年“发横财”

文/王世虎

转眼间,马年春节就到了,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张贴着大红的春联和年画,到处一片喜庆祥和的景象。大年初一这天,吃过早饭后,我和老婆带着8岁的儿子去给好友大李拜年。大李家住在七楼,等我们一家三口气喘吁吁地爬到他家门口时,大李家大门上张贴的一幅字让我怔住了——因为别人家的大门上都是倒贴着一个“福”字,而大李家的大门上却贴着一个“财”字,而且还是横着贴的。

我一看,不由纳闷了:这倒贴的“福”字我知道是什么意思,它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风俗,寓意着新年“福到了”;可这横着贴的“财”字是什么意思呢?

正在我们疑惑之时,一旁的儿子大声说道:“爸,妈,这还不好理解?你们不是说李叔叔去年做生意和炒股票亏了不少钱嘛,把‘财’字横着贴,说明李叔叔新年想‘发横财’啊!”

关于新年的散文4:你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

文/张尚辰

新年家宴,面对满桌佳肴,妈妈对我说:“你要多吃点啊!”可当我刚举起筷子,她又说:“你可别吃得太多啊!”妈妈就是这样,总希望我吃遍世上珍馐,又担心我不懂节制,吃坏了肠胃。

嗯,仔细想一想,为我,妈妈究竟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

每天清晨,妈妈都会站在我身边催促:“你要快点啊!千万别迟到!”我才穿好一只鞋子,她又说:“别走太快,路上注意安全!”妈妈希望我永远不是那个因为迟到而在安静的教室外面嗫嚅着喊“报告”的孩子,希望我是一个做任何事都守约守时的好孩子。但是,一旦我从她的视野里消失,她就开始用种种可怕的虚拟场景吓唬自己,担心我遇到不长眼的司机乱开车,担心我只顾埋头赶路没注意前面的沟坎……

每天中午,我和妈妈都会通电话。妈妈总是一连串的发问:“上午在学校课间休息了吗?中午饭菜可口吗?今天衣服穿得合适吗?”我还未一一作答,她又说:“在学校要抓紧课堂时间,课堂上一分钟,课后一小时都补不回来,课间写会儿作业,晚上就能多复习了。中午不管吃什么,干净热乎就行。衣服冷暖要自知,别啰嗦了,争取睡上十分钟!”妈妈每天都派自己的心追踪着我,希望知道我不在她身边时的学习生活,早晨我出门时的一个喷嚏,电话中的一声略重的鼻音,她都会纠结不已。但看到一米八的大小伙在她眼前晃悠着傻笑时,她又会半嗔半怒地说:“我像你这个年龄时,早就自己照顾自己了,还要做家务呢!不管了,不管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同样的场景仍然上演。

每天晚上,妈妈都会提醒我:“做完学校作业,学点课外知识再睡!”又说:“别熬得太晚,早点休息吧。”她怕我浅尝辄止,满足现状,学习落后。但看到我埋头题海,懂事地克扣自己的睡眠时,心里又隐隐作痛,怜惜不已。

对于未来,妈妈总是说:“孩子,去国外上大学吧,能飞多远就多远吧!”但是只要听到一丁点儿留学生在外求学的艰辛与危险,她又说:“其实,你还是在西安比较好,随时可以吃到可口的饭菜,想我们了就可以回家。”妈妈希望我志存高远,在更广阔的天地翱翔,但又担心风雨折断我的翅膀。

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过的心,不是母亲的心。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才会昧,才会惑,才会自相矛盾,才会出尔反尔。妈妈,其实我知道,当我走得太快,你希望用爱截住我;当我走得太慢,你希望用爱驱赶我。所以,无论你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虽然这些话有时让我觉得无所适从,但我懂得:只有母亲,才会这样说话。

关于新年的散文5:乡愁最是那一声犬吠

文/陆利平

农历新年是你的本命年。

你像一尊威武的雕塑,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来往的人群。

蹲立于村头的古榕下,乡民熟悉了你的身影,听惯了你的声音,辨明了你的每一声“吠”音。你的灵性总比人敏感,出手更比人敏捷。

夜晚中你急促而又有力的“吠”声,立时传播至村前屋后,引人警惕,告诉乡民,有陌生人进入村里了。记得那一次有外地人入村偷牛,就是由于你的声声吠音而唤醒沉睡中的乡民,围堵了偷牛贼且成功地将其抓获,从此,乡里再也没有耕牛失窃;更是记起那一次,一个小孩不慎失足落水渠,你围绕着渠边狂吠不止,引来了路过的村人过来而安全得救。你的吠声不仅是起警示作用,有时,也有很温柔的吠音,那是与你朝夕相处的人,在你身边经过时,你必定站起来,叫了几声,以示打招呼,然后围绕他的身旁,摇着尾巴表示十分的亲昵。

记得在我外出打工时,每次回家,最是你在村口这株古榕下,还在很远的地方,你已如离弦之箭冲来迎接我,我抚摸着你的头,你摇着尾巴,一道回家了;而每当我要返回单位时,你总似乎有灵异似的,会一直跟在我身边,当我到村口古榕下,你忽然咬住了我的裤脚,低声地叫着,不让我离开,甚至我坐上摩托车时,你一路奔跑至目之不能及之地才依依不舍地返回。

而你只不过是一只普通的家犬而已,比你更有灵性的军犬警犬更是为人类做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

可我不知道,如此的灵类,为什么得不到人类的善待?

我不知道以狗字打头的成语有多少条,但我知道绝大部分的成语对你是有所贬义的。比如:“狗仗人势”说的是你自己没有本事,“狗拿耗子”说的是你不明职责,“狗急跳墙”说的是你喜欢冒险不计后果,“狗彘不如”说的是你品行极端卑劣;还不只这些,以狗字打头的歇后语也位数不少,仍是对你的一种不好评价居多,如:“狗翘尾巴——得意洋洋”“狗咬吕洞宾——不识抬举”;还有谚语“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

六畜之中,就数你的灵性最高。

有时,我想,是不是该反其道来对你进行解读呢?人们常说“狗急跳墙”,其实那是你的一技之长,想当年,在动物奥运会上,你跳高不是得了金牌么;你有见义勇为的美德,因为你拿耗子并不是多管闲事,你帮猫一举消灭了鼠国大军;在很多年前的时候,你还是伟大的军师呢。

你善于交际,连狡猾的狐狸都成了你的朋友;你是继鸡之后倡导夫妻和睦的动物,“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也很经典吗?你是从来不说谎的,你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诚实地向喜欢象牙的人表示,你的嘴里吐不出来象牙来。

你最讨厌的一句话是:狗改不了吃屎!其实,那是因为主人没有足够的食物给你吃,不信主人每餐多准备些猪骨头什么的,看你要吃屎还是啃骨头?

是啊,你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动物;不计名利,讲究实干,平时为主人看家护院,或逐猎,或牧羊,或寻物,熬精神,费体力,忠心耿耿,吃的是剩饭,喝的是残汤,毫无怨言,如果有个骨头啃,就会兴奋地摇起尾巴。你,活着为人类做贡献,死了做奉献;俗话说:狗全身都是宝,狗皮可暖身,狗肉可补胃,狗鞭能壮阳。

说到这,觉得你有些冤了。

有没有对你有一种正面的写法呢?有的,叫“狗吠非主”,比喻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说到底,有这一条就够了,养你无非就是看家护院,当然最最为重要的也是必备的必须是忠诚。是的,你是忠诚的代表,义气的化身,是人最亲密的伙伴,应当得到最高的礼遇和奖赏。

因为有了“忠诚”这两个字,很多其它的都是次要的了。

其实上,你代表着忠义、诚信、乐观,与传统文化的“五福”(即长寿、富有、康宁、好德和善终)联系密切;你还有七德,分别是义、忠、勇、慧、潜、食、吉。你向来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你的生肖形象聚合了人们对五福和合的期盼,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今年是你的本命年,我祈望狗年比鸡年好!

祈望天下没有人为的战争,世界和平;祈望没有自然灾害,风调雨顺;祈望左邻右舍安居乐业,和谐共处。对于我等平民百姓来说,祈望人人都健康平安,是啊,健康是福,平安是金。

年就来了,在这个人类包容心最大的日子里,我敲起键盘,记下你的“是”与“不是”,录下的你的那一声狗吠声,最是那一声“旺旺”代表的是富有,吉祥,健康,和谐,幸福;但愿在新的年里,人类与你更能和谐相处,“旺旺”永远是最美的乡音。

关于新年的散文6:黄土高原过新年

文/李平

“哥哥,你走西口,妹妹实在难留……”说到黄土高原,似乎苍凉、凄婉的《走西口》、《三十铺里》、《蓝花花》就在耳边回响,似乎苍劲、雄浑的信天游从黄土高坡飘来……

今年,我在黄土高原过新年。如果你要问黄土高原给我的印象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大雪纷飞的高原有温暖如春的热炕,声声秦音秦腔里有最浓厚的文化,贫瘠的黄土地也能结出最甜的红枣柿子,荒凉的土旮旯也哼唱着江南丝竹小调……

老公的老家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贺家焉村,今年我们带着3岁的孩子一起回家过年。车轮碾过厚厚的积雪,留下清晰的雪痕,车到贺家焉村后山时,只见群山耸立,连绵起伏,树木只剩光秃秃的枝桠,土黄色的山峦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越发金黄。环山公路蜿蜒盘旋,不知经过多少个又急又窄的弯道,车终于爬上山头。站在山头,放眼望去,对面山坡上一座座依山而建的窑洞展现在眼前,层层叠叠,呈梯级分布,下面一户人家的屋顶,紧挨着上面一户人家的院坝。老公指着一座窑洞对我说:“还记得吗?哪座窑洞是我们家的。”

“我当然记得!”这座窑洞刚好建在半山腰,用砖砌成,一共有三口窑,屋前两棵大槐树还在。

车到家门口,公公、婆婆立即迎了出来,穿过黄土院坝走进窑洞,一股暖暖的热气扑面而来。屋内最显眼的莫过于大土炕;门口左边放着四个大缸,分别装着土豆、水、泡大白菜、土豆粉条;门口右边是一个小炕,再往里是和大土炕相连的灶台;屋顶很高,呈拱形,一块块砖清晰可见;地上是黄土,因为太干燥,婆婆不停地洒水。

“冷吗?上炕吧。”婆婆说着方言,不过我大概能听出她说的是什么。脱掉鞋坐在炕上,暖意从脚底直达心里。炕由黄土铺成,上面铺上一层木板,再铺上棉絮、床单。炕是怎么保暖的呢?原来从灶膛开始,有三根烟道从炕下经过,然后到达屋顶。老公告诉我,当地的灶膛口很小,烧柴做饭后,用一个小锅将灶膛口堵住,灶膛里的暖气便存储在烟道里,直到第二天早上炕也是热的。

坐在炕上,我们品尝了婆婆做的“洋芋擦擦”,这几乎是当地人每天都吃的主食。婆婆先将土豆削皮洗净,用专门的工具“擦擦”将土豆“擦”成丝,再将土豆丝放进一个大盆里,加上面粉和均匀,然后放进大锅里蒸上二十分钟便熟了。在蒸土豆的过程中,婆婆将番茄切成片,在旁边的小锅里炒成番茄酱。土豆出锅后,加上番茄酱、辣椒酱、泡菜等便可以吃了。

“我送哥哥清水河,清水河上一对鹅,公鹅扑塌塌飞过河,撂下个草鹅叫哥哥。送情郎又送在五里墩,五里墩一对对鹅……”春节期间,婆婆给我们做各种陕西美食,比如馍馍、烩面(将面擀得薄薄的,切成丝,和土豆、青椒一起煮)、烩菜(土豆、粉条、泡菜、豆腐煮一锅)、兔儿面(当地人称“吃个兔儿”,面的造型像兔子的耳朵)等。她做饭时,总爱唱土得掉渣又别具特色的小曲,原来小曲形成于明代,吸收了清、明两代南方来榆官宦带来的苏州丝竹、湘潭小曲等江南曲调,又逐渐的渗入陕北当地山歌民曲,被誉为沙漠绿洲中的一泓清泉。听着婆婆哼唱着的小曲,我品味着最有力量、最有历史感的秦音秦腔,似乎窑洞的墙面上印刻着秦朝的雄心壮志,唐朝的辉煌瑰丽,还有《白鹿原》的苍凉悲壮……

关于新年的散文7:腊月乡村情味浓

文/张松

盼望着,盼望着,新年到了!五里地的场镇,两条街,几条道,零零散散的商户,平时店前冷清,没人光顾,因为人们都在地里,即使有空,也不会逛街,他们才没有这份闲呢!但到这个时间就不一样了,都盘算着,给老人买件羽绒服,看哪种材质的衣服“贼暖和”。小孩的新衣服是必须买的,扳起指头一算,上大学的孩子要学费,家里的各项开支,不是一笔小的数目,东算西算,最后决定,老人的衣服只有买棉服;小孩嚷着要的新衣服的价格也大幅缩水了。

外出打工的人们回家了,衣着光鲜,一副“衣锦还乡”的派头。捂着鼓鼓的钱包,踱进店里,指着墙上挂着的衣服,价也不讲,掏出几张百元大钞,仰着脸,递给店老板。老板善意恭维。买衣人点头“嗯嗯”,挥手“不送”,派头十足。

孩子比平时活跃了很多。大人总会给一些钱,兜里有钱,钱怎么花,的确是一件难事,零食可以少买点,玩具不能缺,鞭炮更不能少。嘴里嚼着零食,肩上扛着一支长长的玩具枪,不经意间扔出一颗鞭炮。“砰砰”的炮竹声,夹杂着孩子的嬉笑声,在山谷里回荡。谁家的白菜被好事的小孩插上一支鞭炮,随着“砰”的一声,白菜四处开花,大人也不恼,因为腊月里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孩子也知趣,见到有人来,作鸟兽散,又到另一处去玩耍了。

这几天,在外打工的人难得在一起聚会。腊月到顶,也就二十出头,按照风俗,家里要过年了,只有留在家里,跟家人一起团聚。过年后,要为外出做准备,所以这几天弥足珍贵。十多年后再聚首,戏谑着说当时的瘦子成胖子,胖子有了将军肚。大家笑着,泪花流着,感叹岁月的无情,偷走了时光,留下了满目的沧桑,已过中年,这次见面下次能再聚吗?谁也无法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来敲门。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将所有的不快吞进心里。

腊月最忙的是孩子的母亲。母亲将挂着的腊肉、香肠,洗了又洗,刷了又刷,再晾干。因为孩子曾经在电话无意中说了一句,妈,我想吃你亲手做的腊肉、香肠。母亲平时记忆不好,刚说的事很快就忘了。母亲每时每刻念叨着腊肉、香肠,她怕一刻不念,又忘了。母亲一辈子念着的是自己的孩子,如佛教信徒般虔诚。

腊月最闲的是孩子的母亲。她们神情落寞,站在村头,翘首期盼,都年根了,孩子没有打电话回来,说不定要回家,在村头等等吧,也许下一个拎着包的年轻人是孩子呢?在无尽的思念中,母亲站成了一颗树。到了晚上,电话响起,传来孩子的声音,妈,今年回不了家。平时母亲有很多话说,可是这一刻,她只轻轻一句,孩子要自己照顾自己!母亲挂了电话。第二天,母亲仍然准时出现在村头,就这样默默地站着,人闲着心不闲,心里想着,嘴里念着……

家家户户装扮一新,变得异常忙碌,春联买回来了,年货准备得差不多了。灶里烧着,锅里炖着,一锅带着浓浓亲情的味道被摆上宴席。红红的对联被请上墙,寓意着来年大吉大利。

腊月的乡村,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团聚的快乐,还有分离的思念,这是腊月的味道,也是年的味道,情味悠长……

关于新年的散文8:新年瑞香

文/任崇喜

新年来到,瑞气临门,吉祥如意。看到瑞香的花朵,嗅到浓郁的香气,人们知道,春天的大门就要打开了。

瑞香的名字,据说与北宋的一个僧人有关。地点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庐山。宋朝的一天,一个喜欢云游的僧人在庙后石凳上入定,梦中被浓郁的花香陶醉。他醒来后四处寻觅,在草丛中发现一株小树,绿叶笼罩、芳香袭人。他将这株小树移植盆中,供于佛前,为其命名“睡香”。

“山深月冷梅花尽,压尽群英是此香。”此花开时,正值新春佳节,人们认为此为花中祥瑞,所以将“睡香”更名为瑞香。宋代诗人王十朋说:“真是花中瑞,本朝名始闻。江南一梦后,天下仰清芬。”

瑞香的名字,在唐代就已经存在了。“大历十才子”之首的钱起就写过《瑞香花》:“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此外,那位颇有传奇色彩的陈子高也写过瑞香诗,只是不知道这位“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妇人”的男人,在无奈的人生游戏中,怎样看待如花一样的生命?

瑞香在宋代颇受欢迎。诗人杨万里描摹过它的神韵:“外着明霞绮,中裁淡玉纱……香中真上瑞,兰麝敢名家。”朱敦儒这样说:“紫帔红襟艳争浓,光彩烁疏栊。香为小字,瑞为高姓,道骨仙风。此花合向瑶池种,可惜未遭逢。阿环见了,羞回眼尾,愁聚眉丛。”

一天,苏轼与友人在杭州真觉院聚饮并赏瑞香花。苏轼即兴写下《西江月·真觉赏瑞香》:“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红。此花清绝更纤。把酒何人心动。”夜半时分,月下的幽深小院,有清风徐徐吹来,城楼上的画鼓响了三通,灯油也快燃尽,文友饮兴尚浓。他们把瑞香花插在黑头巾上,连陪欢的歌女们都争抢酒杯畅饮。苏轼乘兴又作《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小院朱阑几曲,重城画鼓三通。更看微月转光风,归去香云入梦。翠袖争浮大白,皂罗半插斜红。灯花零落酒花,妙语一时飞动。”一首小词,把当时社会的宴饮生活写得活灵活现,情趣盎然。

瑞香属常绿小灌木,叶子和桂花、冬青差不多而略细小。如果把瑞香放在春天的百花园里,实在貌不惊人,但在万花凋零的冬日,它便显得卓尔不群。尤其是盆景,更有一番潇洒神韵。

瑞香又名“风流树”“瑞兰”“蓬莱紫”“千里香”“雪花皮”“山棉皮”等。深绿的叶丛中,瑞香花恣意怒放,花开满枝,一团团,一簇簇,光艳夺目。花被筒状,上端裂成四瓣,乳白色,夹带一点紫,形若丁香。印象中,有一种蔷薇叫“十里香”,桂花也有被称为“百里香”的,但与瑞香霸气十足的香气比,则是小巫见大巫了。瑞香含苞待放之时,浅紫色的花团掩映在枝叶之间,每个花团都有数束纤细的花蕾。瑞香花香浓烈,几乎可称为桀骜不驯。“曾向庐山睡里闻,香风占断梦里春。窃花莫扑枝头蝶,惊觉南柯半梦人。”诗人戏称瑞香花香袭人,在幽室中坐禅的佛僧也会为之心慌意乱。

让人想不到的是,如此芳香的花儿,竟然还有个很粗俗的别名——花贼,说它偷得百花之香集于一身。李渔甚至把瑞香贬为“花之小人”,其理由是此花“能损花”,还解恨地说:所幸瑞香开在冬春之交,群花摇落,诸卉未荣,能够与瑞香相遇的,仅有梅花、水仙两种,“故罹其毒也亦不深,此造物之善用小人”。其实只是,瑞香的肉质根部有甜味,且散发香气,容易引致虫害毁根。

以色、香、姿、韵四绝着称于世的瑞香,在春节期间开放,花开满枝一团团、一簇簇,繁花似锦,清香浓郁,为新春增添祥瑞之兆。它契合了人们“瑞气盈门”“花开富贵”的美好愿望,因此历来被视为吉祥之花、富贵之花,深受人们推崇。

关于新年的散文9:快乐除夕夜

文/曹祎文

新年新气象,大年夜一大早我就看到爸爸在贴春联。春联不仅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更为节日增加了喜庆气氛。

我突发奇想,不如今晚就来个“春联知多少”趣味活动吧。我的提议获得了全家的赞同。于是我便忙开了,上网搜,从书本上找。为了提高大家的兴趣,我还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些奖品。

年夜饭后,我这个小主持人便宣布:“春联知多少有奖竞答活动暨新年联欢会正式开始!”“梅开春烂漫”我的上联刚出完,妈妈便抢着回答:“竹报岁平安。”我又接连出了几个比较常见的春联,他们都很快答上来了。“来几个有点难度的行不?”哥哥冲我说。“五湖四海皆春色”,爷爷思考了一会便接了下来:“万水千山尽朝晖。”看样子他们都是有备而来的呀。我一看奖品所剩无几了,必须出几个难一点的,我暗自思量着。

“辰岁腾飞惊广宇”上联一出,刚才七嘴八舌热闹的场景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一个个都作冥思苦想状。“哈哈!把你们难住了吧?”我得意地说:“下联是巳年奋博震寰球,不过我还得加上一个横批就是‘红包拿来’。”我双手一摊。大家哄堂大笑,纷纷递上红包。

真是“笑盈盈辞旧岁,喜滋滋迎新春”,全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除夕。

关于新年的散文10:新年钟声

文/白雪

古老的钟楼,又一度敲响了新年的钟声!

新年的钟声,雄浑而悠扬。只有这新年的钟声,才会如此震撼心魄……

哦,钟声,你来自远方,又飞向远方。宛如12只鸽子振动翅膀,依次起飞,拖着响亮的哨音翱翔……

在天与地之间荡起回音,在情感起伏的碧海上掀起波浪,在美好的回忆里竖起碑林,在展望的目光里升起多彩的希望。

12个月过去了,这12只鸽子前来谢幕,爆竹为难忘的2015年送行;12个月来临了,又有12只鸽子前来导航,礼花为缤纷的2016年盛开……

关于新年的散文11:父母的新年愿望

文/郝长青

前几天,我跟父母通电话,商量春节怎么过。父亲提出了新年愿望: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二,每天晚上六点至九点,尽量都别串门了,一家人聚在客厅里看看电视、聊聊天。

初听父母的新年愿望,我感觉非常可笑。这算什么愿望,太平常了,平常得几乎和吃饭呼吸一样简单。但沉思过后,我才真正明白父母的心思。

是啊,我们小时候,家里没电。每天晚上,我们姐弟几个围在煤油灯前写作业,母亲在旁边借着一点灯光给我们缝补衣服,父亲坐在马扎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偶尔远处传来几声狗叫。写完作业,弟妹们缠着母亲讲故事,无非就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这些传统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遍,但我们还是津津有味地听得入迷,每次都能听出新意,每次都能感动得热泪盈眶。场面是如此地温暖、安详。

1981年,包产到户第一年,粮食大丰收,父亲赶着牛车,卖了三麻袋粮食,到县城买回了一台十二寸黑白电视机。虽然很稀奇,但我们写不完作业是绝不会开的。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面,虽然眼睛都盯着电视屏幕,但偶尔也会聊上几句,母亲有时看不懂的情节,还会请教我们。虽然没有了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的韵味,但一家人聚在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还是非常惬意、和谐的。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陆续外出求学,找工作,结婚生子,每年回来与父母相聚的时日也就春节这几天。可拜访老师,同学聚会,走亲串友占去了大部分时间,每天回到父母家中已经很晚,有时父母已经睡下,想和我们拉拉家常都没有机会。

现在电脑升级了,网络发达了,手机也能上网了,可人与人当面交流的机会却少了。大人小孩都成了低头一族,有空就对着屏幕跟那些熟悉的、不熟悉的,认识的、不认识的,见过面的、没见过面的人无话不谈,可面对父母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总认为多给父母一点钱,多买点好吃的就是孝顺了,可我们却不了解父母真正的需求。

其实,对我们做子女的,父母的要求并不高。孩子们在身边多待会,陪他们聊聊天,说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哪怕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陪他们闲坐会;或者陪他们一起看会电视,一起吃顿饭,在盼了一年的春节这几天与他们多待几个小时,就足够了。

亲情不容易被遗忘,亲情却容易被忽略。但有时,忽略也是一种遗忘。

关于新年的散文12:忆雪迎新年

文/韩慧彬

新年开始发出请柬,以红梅的名义,到处飘红。

在我的记忆里,新年里有微雪的陪伴,才会坦然,满足。而今身在南方求学,南方少雪,只能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凭借对微雪的回忆和在对微雪的憧憬里迎接新年的到来了。

雪,往往在我的期待里,慕名而至,焊接天与地之间的缝口,匍匐成躺伏的姿态。太阳被你的背影抹杀了圣洁的思想,梦断销魂的徘徊在太空的驿站。你自时空起飞,落到屋顶,屋顶就洗心革面,悄悄藏匿起寒伧的草妆陋衣;飘在树梢,树就变得妖媚,一袭素雅的白裙,包裹了树纤巧的身,精心打扮了树的风情万种;飘在原野,无数双无形的手牵开一床硕大的被子,欲将原野里的麦苗覆盖或淹没,但是显得力不从心,亦或是生长的麦苗太过坚韧,我发现,那雪被的满身,都露出了奇形怪状的破绽,像是撕裂的伤口。

我喜欢漫步在微雪的时光里,憧憬着白雪覆盖所有残缺的日子,让河流涌溢出清澈,蔚蓝的世界,让我聆听大自然纯洁剔透的天籁之音,更喜欢在微雪的时光里游移,将自己置身于有我无我之间,静听远处鸡鸣狗吠,脚下簌簌有声。

呈现落雪的日子,白是万物流溢的色彩,唯一的抚慰。雪,属于冬,也撕裂冬,温存着春天的信息。雪,使冬圣洁,庄重,诗意,新年便在这诗意里到来,可以享受短暂的白天,漫长的黑夜,雪的跫音,使我睡得更沉,清晨醒来,可作九次翻身看九次闹钟下九次决心才慢慢地钻出被窝穿衣,如果觉得美梦苦短还可以深陷温柔被窝我自岿然不动,而不用担心父母责骂,这便是新年到来之前的恩赐,不得不感谢这新年里微雪的早晨!

微雪,新年。不知是因为我对微雪情有独钟所以憧憬新年还是因为我憧憬新年所以对微雪情有独钟,总喜欢站在新年的微雪里守望逝去的年轮,那恬淡满足的滋味,像饮下一杯淡茶,叶片经一阵热切的嬉闹追逐后沉下去,淡下去,似一群顽童,被一群纯真稚嫩的热情涨得满满。闭着眼,静静的,悄悄的,剩下时间独自得意。

飘来飘去的微雪,似乎不再是一道风景,她悄悄涉足我的生活,让眼前的世界简单而纯粹,纯白色的魂符,襁褓着七彩的生命,永远朝着太阳湿润的方向寄予生的希冀,于是,未曾实现的愿望便在眼前层层叠叠地打开,来年的规划便在脑海里清清楚楚地凸现。

微雪的时光适合心灵的独白,我常常仰首叩问苍天,祈盼微雪再次复回,去领略走在微雪之中幻生奇异的境界,单是那淡淡如玉的心境就是文字也苍白无力而不得不羞涩隐居。

微雪,从最深的冬天走来,以简单的形式,展示美丽的笑颜,飞雪迎春,一个沁人心脾的季节,一个喜庆祥和的季节,这洁白清丽的天使撒下的花朵和祝福,不正是庆贺新年的礼物吗?家家户户贴春联,欢天喜地,挂挂鞭炮,如红辣椒的舌头,纸屑飞扬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迎接并庆祝它吧,微雪!

关于新年的散文13:新年里做个幸福的人

文/马亚伟

你仔细体会过那种感觉吗?睁开眼睛,与新年的第一缕阳光亲密相拥,那一刻,你的心中一定盈满了幸福。虽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但新年的太阳,总会给你一个意味深长的吻。她告诉你:亲爱的,新的一年来临了,与昨天握手言别,从今天起,请做个幸福的人!

新的一年,做个幸福的人。我的面前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多少美好的期许,都等待着我落笔成诗,留下美丽的篇章。我对自己说,加油,一切都会为幸福让路!

新的一年,我有了自己的书房,更要用心写作。写字是我记录幸福的一种方式。过去的一年,我写下了无数篇散文随笔,它们散落在各地报刊的角落里。我让自己的幸福四海为家,美丽地飘扬着,这样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幸福的模样。新的一年,我还会写下去,像一个流浪歌手一样,一路走一路歌——为幸福而歌。

新的一年,我会更多关注自己的身体。人到中年,越来越体会到健康的分量。很多次,我感到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在慢慢衰退。我曾经困惑过,人生的舞台,我还没来得及挥动刀枪剑戟豪迈地舞一回,怎么就要老了?直到看到一对登山归来的白发夫妻,我才豁然开朗。他们脚步轻捷,穿大红的衣服,显得热烈而奔放。我朝他们笑笑,很温暖地笑。我明白了,怒放是一种美,凋谢也是一种美。青春凋谢,生命依然可以火红。我要像他们一样热爱生活。我决定每天早上去登山,像福楼拜一样坚持看日出,去山顶迎接第一轮太阳。看日出是生命健康和生活积极的一个标志,看日出的人内心明亮,是醒着的。新年里,我愿意醒着,幸福着。我还想像海子一样,做个幸福的人,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

新的一年,我会扮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妻子、母亲、女儿、朋友……我清楚,每一个角色都是一种使命,我应该全力以赴。有一段时间我非常自责,总觉得自己对父母缺乏足够的爱,甚至以忙为借口一个月才回老家一次。那次我回老家,看到父亲坐在檐下,暖暖的阳光照着他花白的头发,孩子们在他的膝下玩着闹着,父亲目光温暖宁静,无限满足。那一刻,我落泪了。父母老了,应该多回家陪陪他们,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新年里,陪身边所有的人,一起幸福。

新年里与幸福相拥,面朝阳光,春暖花开……

关于新年的散文14:新年随想

文/施向军

沐浴着2011年的曙光,在岁末的钟声中走来,用一腔激情推开新年的窗户,让绿色的希望踏上新的征程,让一种祥和传递着爱的温馨,让国门卫士坚守把关的神圣职责。

聆听着2011年的脚步,在万物伊始的春天中走来,用美妙的旋律演绎一串串七彩的音符,让报春的燕子唱响甜美的交响,让一种呢喃盘旋在期盼与向往之间。

走进新年,所有的日子都在和谐中更加鲜艳,所有的超越都在酝酿中诠释了全新的活力,所有的色彩都在闪烁中充满了生命的顽强,让国门卫士履行服务的庄严使命。

走进新年,新年是一幅幅欢快的油画,每一笔的涂抹都充满一种温暖的气息。

走进新年,新年是一行行押韵的诗句,每一句灵感的迸发都饱含一种殷切的心愿。

走进新年,新年是一首首缠绵的歌谣,每一段的吟唱都凝聚着一种给力的精神。

走进新年,新年是一篇篇精彩的故事,每一次的讲述都在谛听领悟到一种思想的升华。

披着节日的盛装,我们在永恒的时间中祈祷,我们在灵魂的净化中促膝谈心,我们在国门一线把快乐保存,把痛苦删除。

举目凝望远方,内心总有一种祝福油然而生,那是生生不息的情感,那是撩拨情怀的牵挂,那是青春的千般情结。

挥手昨天,我们的梦幻不再遥远。总有一种过去的拼搏,让我们无怨无悔,总有一种汗水的流淌,在海纳百川的胸怀中延续。

把握今天,我们的思绪豪情万丈。总有一种未来的展望,让我们如饥似渴,总有一种渴盼的绽放,飘动在感恩生命的坦荡路途。

关于新年的散文15:新年之声

文/项顼

2006年即将过去,再有两天就是20007年的元旦。十多年来,每年的元旦,我都会守在电视机旁,收看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现在回想起来,仿佛是昨天的一场梦。

那是1987年的秋天,用尽全家之力,购买了一台14寸的熊猫牌彩色电视机,这在当时已经很是有些了不起,甚至有时还有些得意。的确,那时能有彩色电视机的人家并不多,尤其在我们这样贫穷的小镇,就连黑白的电视机也不是每家都能拥有的。

彩电的到来,成了居家的娱乐中心。每天一家人吃完饭后,便是围座在电视机前,享受那遥远的梦幻般的彩色世界。封闭的心灵,由此被打开,获得许多的知识。

我在之前,对交响乐只是略知一二。完全改变我的是1988年的元旦,我第一次通过电视观看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来到了阿尔卑斯山下多瑙河畔美丽的城市维也纳,第一次结识了施特劳斯家族的交响乐作品。从欢快的波尔卡、激情的进行曲到优美的圆舞曲,从此便与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下不解之缘。

记得1988年的元旦,那是一个非常寒冷的冬天,天色暗淡,天空中有浓厚的冬雾,窗外飘着片片雪花。音乐会实况录像在下午4点以后开始,这时天色暮暮,坐在红红的火炉旁,望着窗外飘零不尽的雪花,聆听优美的圆舞曲,感受维也纳美丽的城市风貌和金色大厅喜迎新年的欢乐气氛。

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的首都,素以“音乐之都”而著称。维也纳位于奥地利东北多瑙河谷,它同时还是奥地利的经济中心。曾经有众多的音乐大师在维也纳居住和生活过,创造出许多优秀的交响乐作品,他们中有海顿、莫扎特、舒伯特、贝多芬、施特劳斯家族等著名的音乐家。

维也纳有许多著名的演出场所和享誉世界的演出团体。每年新年音乐会的演出场地金色大厅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就是其中最有名的场地和团体之一。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元旦这天演出,吸引了全世界喜爱古典音乐乐迷的目光,每年的演出都被世界上众多的国家电视台进行实况直播。演出现场金色大厅更是座无虚席。

维也纳是音乐的故乡,美丽的维也纳有许多古老的欧式建筑,到处都是文艺复新留下的踪迹,不远处是雄伟的阿尔卑斯山,多瑙河从维也纳市中心流过,整个城市都跳动着美丽的音符。

金色大厅建成于1870年,距今已经有一百三十二年的历史,是特利菲尔。汉森设计,正式名称叫音乐家协会大厅,由于它在建筑上的金碧辉煌和设计上巧妙音响效果,被世人以“金色大厅”称誉。观众置身于金色大厅任何位置,都能享受到一样的声音效果,整个大厅就是一个完美的超级音箱。

金色大厅并非它的金碧辉煌吸引世人,也并非是它完美的声音效果吸引人,真正吸引人的是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施特劳斯家族的交响乐。是新年音乐会让许多的人认识交响乐,认识维也纳,认识金色大厅。是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带我到了蓝色的多瑙河畔,到了奥地利迷人的森林。

十多年来,每到新年来临,每到中央电视台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无论我在那里,无论我在他乡,我都是它的忠实观众;每年的新年我都是在维也纳交响乐中辞旧岁迎新春,是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伴我渡过许多难忘的新春。

至今,虽然我们家的电视机已经换了三台,原先的那台14寸熊猫牌彩电早已不见了影子,但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却始终与我同行,金色大厅还是那样的熟识。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带我步入交响音乐的殿堂,使我热爱上交响乐,特别是热爱上

古典交响乐和民族交响乐。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我不断的去寻找我热爱的交响乐作品,有时完全沉浸在交响乐的怀抱里,享受交响乐带给我的人生最美好的感受。在音乐的天堂里,尽情地流泄充满激情的内心世界。

金色大厅那美伦美幻的舞蹈和优美绝伦的《拉德茨基进行曲》、《蓝色的多瑙河》永远伴随我的交响之梦。

注:此文写于2002年12月。后于2003年2月寄《中国电视报》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当代教育栏目》、中国电视报社、湖北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鄂教社杯”我与交响音乐征文活动,获优秀作品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