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的文章

请欣赏高温的文章(精选13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高温的文章1:不敢,握你的手

下午冒着高温去医院看父亲。以为手术已经做过了,结果还没做。说明天做,又说明天还要换病房。

几天之内,市第一医院不仅用各种尖端的先进医疗设备将父亲从头检查到脚,而且还再三给他换病房,再三给他结账办出院再办住院手续,押金越收越多。这次缴的,是一万三。父亲仍嘱咐母亲要在家里随时预备足够的现金。

感觉内里不乏医疗欺诈。因为父亲的身体一向都挺好,只不过吸了大半辈子的烟,肺部有可能像抽油烟机蒙上了些许的焦油。我理解的肺部阴影就是这样。

父亲壮年时,对这种事从不以为然。既然不咳嗽,又没哪儿不舒坦,他才不会愿意将大把大把数以万计的人民币拱手送给医院。父亲心疼钱。但父亲在钱上向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父亲在单位、住区、亲友间口碑不错,好人坏人都夸我父亲好。

不清楚现在的医院对病人还有多少医德。但我感觉在我父亲这次的住院上,医院存在着猫腻。知道父亲是党忠诚的老干部,享有国家省级机关干部公费医疗,既然钱不成问题,那么肺部的问题也可以安排做脑部CT,然后说有老年痴呆,然后将他从呼吸科转到了心脑血管特护病区,其实真正的目的,也不过就为了高收费。这和近年来医疗传闻某男子被医院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一样令人啼笑皆非。

父亲身体没有任何的不适。只不过前阵子单位体检查出肺部有阴影,父亲考虑到年纪大了,说趁着现在身体好,如果需要做手术就做吧,免得将来身体不好会影响恢复。

因为这次是父亲主动要求住院做手术的,所以无论医院在费用上怎么恶宰,父亲都乖乖配合。哥哥不理解,说一般老年人都尽量采取保守治疗,只要检查出的不是什么恶性肿瘤,能不开刀的都尽量不开刀,而父亲这次甘愿花冤枉钱买冤枉苦,令人匪夷所思。

而我却是明白的。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一反常态。尽管岁数大是一方面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父亲希望能好好地活着。不是因为贪生,而是因为不放心。妻子。儿子。还有他从来不曾赞赏过的女儿,其实,一直是他的一根软肋。

去的时候,哥哥在。父亲斜靠在床上,好像睡着了。身边的吊架上正挂着一袋葡萄糖水。我提议哥哥回去休息一会儿,我可以陪在那里。哥哥说他没事。出去了约5分钟又回来了。

在那5分钟里我坐在父亲床边的椅子上,看着父亲。感觉这些日子父亲瘦了,面色也有些苍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常常要做一些检查,需空腹,不能吃东西的缘故。

印象里父亲的脸色是酱鸭色。从事地质勘探的人,免不了风吹日晒。而且我又不是个省油的灯,一直令他要黑虎着包公的面庞。所以他的白皙,让我理解为是住院带来的孱弱。

大概有2分钟的样子,父亲醒了。看见我虽没有喜形于色,但我相信他是愉快的。而我心里,却是欢喜的。父亲老了,我可以安静地坐在他身边,守着他的睡眠。我可以靠近他,在他身边看他,不用怕他会打我或骂我。

在我心里,其实一直在等待着父亲的苍老。父亲老了,他就不会再有力气打我,而我,就有机会照顾他,让他知道,其实我还是有用的。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我永远都不会富有,不会有幸福的生活摆在父亲眼前成为他的安慰和属世的骄傲,可是,我是有心的。在这个物欲横流、满了邪淫的罪的世界上,作为一个归耶和华为圣的基督徒,我是干净的。

那大约3分钟的时间,我也没怎么说话,只想着父亲的脸由包公转变为了书生,而父亲的下牙床上,我发现缺了几颗牙。这些不友好的牙齿。它们不经过我同意,就擅离职守。真是不友好。

父亲老了。我看着他穿着医院的睡衣斜躺着,两条腿伸直了搭在床尾的一叠褥子上,脚上穿着深蓝色的丝袜。我没多说什么。父亲主动向我介绍他住院的情况。而我安静在他身边,手轻轻抚着他病床的栏杆,以及他躺卧的褥子,就像轻轻抚着父亲。

之后哥哥回来了,靠在我身边的窗口看了会儿电视,说了会儿话。

然后他们劝我回去,到母亲那里去吃饭。说明天手术后还要换病房,不知换到哪里,让我明天不要来了。

我安慰父亲,说这些天外面很热,反正住在家里他也不舍得开空调,医院里冷气打得很足,就当避暑吧。

想想上次去省人民医院看戴桂芳姊妹,看她头部遭重创做开颅手术后的样子,很心疼,就不由自主伸出手去摸她放在被子外面的手。其实我多么想被父亲拥抱,或离开时抱抱父亲。要么,也摸摸父亲的手。可是父亲这一生对我严肃、严厉惯了,我对父亲惧怕、躲避惯了。父亲,我多么爱你,可却不能说什么,做什么。如此靠近,我却不敢,握你的手。

要走了,终于鼓起勇气,伸手摸了摸面前父亲的腿。隔着医院统一的白色细蓝条的睡裤,感受着父亲的腿温暖暖的,多么好。感觉很幸福。

记得20岁的时候,父亲为替我开脱,曾这样对人说:“她就是小孩子的性情,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别看她20岁了,她内心其实还是12、3岁的小孩子,不懂人情世故。”

确实。人情世故,我至今既不懂,也永远都不想去了解。我的人生太沉重,我只想尽可能活得简单。我想父亲是懂我的,但他并不满意我。因为我永远也不能活出他所希望的样式。

我总是嫌时间过得太慢。在我的理想里,做个没有挂牵的,孤老孤老的老太太,多么清闲自在。

我又总是嫌时间过得太快。父亲已经老了,而我,还停留在做父亲永远永远的小女孩。

高温的文章2:邂逅风景,在路上

文/梦之蝶语

车窗外是38度的高温,车窗内是38度的热情,停在最后一站的路口,送着“富丽山村”摄影赛的余风,掏出随行簿,为纪念这些拍照的日子邂逅的风景,记下最后的一笔。

问路

初定的目的地多在山乡路,我不太熟悉,出行常常问老乡,路走得顺畅了,也因此承载了一路乡亲热情,一路淳朴民风。

某日途径金球村,向一位大伯问路,忽然天降暴雨,与我萍水相逢的大伯竟毫不犹豫地将雨衣披到我身上,硬是一路小跑将我送到车里,我拉他上车避雨,他抹掉脸上的雨水,抖了抖雨衣,腼腆地推说:“不用了不用了,那个地方你知道往哪里去了吧?开车注意安全啊!”说着又给我比划了一遍,还未来得及问他贵姓,他已向田里跑去。

离开的路上,雨刷器最大速度地在运行,心里惦记的是这个不知名的大伯,想起的,是那个在百忙中给我指路的横溪村阿姨,是那个在烈日里给我带路的朱湾村叔叔,真诚地感谢并祝福你们,你们是路上最美的风景。

寻路

基本结束行程的那晚,母亲说,你寻风景寻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我疑惑地去一瞧,猛然发觉运动裤被勾破了,袜子的袜底有一个洞,球鞋的鞋底胶磨掉了许多,三脚架磕坏了一只脚,手臂上被虫子叮咬得肿了块块包,划出了许多道道,皮肤也被晒得过敏了好多天。

这样的寻觅真的不算什么。拍同样的风景,有的摄影发烧友专门跑了几十趟,有的开车去深山时半路车坏了,就背着几十斤的设备徒步进山,还有的拍到夜半三更出不来,索性睡在了山弯里。

我很惭愧不够努力不够付出,但感到开心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自己去走过山路,爬过陡坡,晴天跟烈日打过照面,雨天跟泥水唠过家常,短短几日,一直都是邂逅着风景,在路上。

归路

夜里归去,晚风拂面,想想连日来邂逅的风景,摸摸口袋里的内存卡,竟一点也不觉着累。

风景定格在取景器的瞬间,便已刻在了脑海里,不管出来的照片如何,都记录着拍摄当时的心境。因此,我是不大舍得删照片的,好坏照片可对比,也权当进步的阶梯。

夜里归路很长,思绪归路却很短,想来爱好是一条不归路,学习是一条不归路,前进也是一条不归路。

至此,十八天,二十一个行政村,驱车约898里,徒步约206公里——这是一段摄影爱好者的行程,也是一段摄影初学者的热诚。合上随行簿,我想,在今后的道路上,行程会变,热诚却不会变,我愿带着这份热诚,在不断问路中寻路,在不断寻路中邂逅风景——归与不归,都在路上。

高温的文章3:初秋中的班车

文/邓庆文

高温天气,且是正午间,出门就像遇到火,热气直往身上扑,皮肤像有根根银针扎着痛,热也这样折磨人。朋友的孩子考取名牌大学,中午设答谢宴,这样的喜酒乐意喝,不仅去贺喜还能在聚餐中增进友谊,再热也要前往,中国是礼仪之帮,人情往来是必不可少的。

匆匆跨上公交车,眼前空荡荡的,只有两仨个乘客坐在位子上,正午的高温时间,坐车的确很空闲,没人和你挤,也不用担心钱包被偷,站着坐着都随便,脑神经可以完全松驰下来。找个靠近窗户的座位坐下来,虽然两边窗户都开着,汗还是从毛孔里拼命地往外渗,热得只好站起来,有座位却不能舒服地坐着,都是高温闹的。车开动时,有阵阵风往车厢里吹,感觉稍微好受点,车停靠站点时又一丝风都没有了,还是一个字热,但愿车子很快到站,别一站站停靠了,汗止不住地又流下来。司机是个年轻人,一台老旧的电风扇悬在他头的上方,正在费力地转动,感觉没有多少风吹下来,车子遇到红灯,停车的间歇他的双脚在轻微抖动,显然是热得难受,但他握着方向盘,眼神始终朝向前方,虽然只有几位乘客,仍然认真地开着车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实在不容易,我觉得自己该安静下来。

窗外一片赤白,太阳光耀眼得逼人,没有丝毫的柔和之气,是灼人的架势。树木明显有种疲态,但硬撑着不想倒下去,叶子耷拉着头。有天坐的,听司机说地表温度已接近八十度,惊讶得睁大了眼睛,网上还有人将肉放在滚烫的水泥地上,说肉很快变得半成熟。这样的高温天气再续下去,土被晒干水份,花草树木包括其它植物的生存,还有庄稼的收成怕是都要受影响了。

立秋已有好几天了,却是秋里不见秋,一丝秋味也没有。秋天,就该是柔软的,立秋后的早晚,总有丝丝凉风往袖子里钻,如果行走在湖边,那风吹在身上,带着秋的薄凉,从头到脚都是舒爽的,心的燥气也会不觉间消解几分。今年的秋天与往年大不相同,“秋老虎”发足了淫威,样子凶悍得像要吃人,除了让人不停地擦额头渗出的汗珠,空调就被当成救命的宝贝。

记得前年立秋前夜,先是狂风暴雨,气温很快降了好多度,清晨五点醒来窗外蛙鸣一片,蛙声此起彼伏,一声接一声,如果用千军万马在奔腾来形容,真的不为过,侧耳倾听好久,激动惊喜啊,儿时的蛙鸣总在田间地头,当蛙鸣在城市楼房周边的湖水边响起时,觉得那声音带着久违的乡音动听极了,尤其在立秋前夜响起来。记得那夜雨后,凉风习习,秋味便浓了,于是每到立秋夜就盼望如潮的蛙声,还有那翩然而至的秋凉,今年呢,立秋夜既没有下雨,更听不到蛙声,而是热气汹天,人像掉进了大火炉,周身烫得慌。

湖水赤裸裸地晒在阳光下,泛起鱼鳞样光泽,可见湖面上热气缭绕,热气在水面是站不住脚的,遇到水就会瘫倒,水无限量地容纳热量,热气入水便霸气顿消,猜水温肯定升了不少。车穿过湖心路,看到湖水,心总算生出了一丝凉意。

再盯着窗外,眼前一亮,那是公园的荷塘,荷花完全没把酷热放在眼里,叶子还是那么绿那么翠,宽大的荷叶密密地挤在一起,相互交叠,形成一个不容破坏的绿色世界,就像富丽的丝绸铺展开,柔软滑过手指,掀起绿色的裙边,丝的凉风的凉落在肌肤上,再用脚划几个弧线,任绿绸在腰下舞动,身心都轻盈起来。荷花东一朵西一朵钻出绿叶,泛起一脸的桃红,美而不娇,艳而不媚,难道就因为她是莲么,“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不禁想起这几句歌词来。

荷花在笔下已出现好多次,再找词语形容她时,却是搜肠刮肚还是词穷。脚下污泥重重,头顶烈日当空,荷花永远是从容的,葆着那份美丽,高贵而典雅,从污泥中来,向圣洁处去,与命运作着最顽强的抗挣,终于超凡脱俗成美的化身。高温破坏美人的淡妆,还将粉嫩的皮肤晒成一脸的酡红,却改变不了荷的容颜,荷撑一把绿伞,亭亭玉立在水中,心空无一物,上下相通,无欲无求地成就了大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整天呆在空调室内,塘里荷花却开得正好,有愧于七月天降临人间的荷了。

秋阳下有盛开的荷花,觉得心情都渗进了几丝凉意,酷热并不可怕,无论怎样热,天地间总有生命在坚持,坚持一份执着,坚持一种品质,坚持一份美丽。烈日下,瓜农依然推着车子在吆喝,交警依然站在路边维持秩序,道路铁路也在热火朝天地铺展,还有许许多多高温作业下的人们在坚守岗位,炎夏酷暑都走过来了,还怕带引号的“秋老虎”么,这样一想,再热也不觉得热了。

车过两站路,真的没有人上,也没有人下,司机干脆免了停靠,将车子直接开向前。

高温的文章4:生活不易

文/陆勇强

杭州连续20多天高温,40多摄氏度的气温夺冠全国,被称为“火炉”实至名归。

家里热得无法开炊,中午下楼去买快餐,阳光实在猖狂,像针一样扎在皮肤上,汗就细细密密地冒出来了。

母亲经常说:穷人怕冷,富人怕热。我说那是古时候,穷人买不起棉衣,穷人就会怕过冬。而现在,穷人既怕冷也怕热。

这段时间,杭州有一条新闻引起大家的围观。刚刚开通不久的地铁站,来了不少民工和市民,他们拿着席子、拖家带口到地铁里纳凉。这让地铁管理方“如临大敌”,他们放出话来:地铁站有可能采取关闭空调的方式,阻止市民到地铁站来纳凉。

富人自然不可能拖家带口跑到地铁站来,他们出行有小车,家里和上班场所都有空调,热对他们来说是“过眼烟云”。

我认识一家从江西来造纸厂打工的家庭,夫妻俩月收入5000元,房租费1100元,生活开支1500元,孩子明年中考,暑假里在补课,每月需要近千元……他一笔一笔给我算开支,算到后来是“入不敷出”。他家的空调是这个月买的,是为了儿子能休息好,现在一家三口人睡在一个房间。为了节省电费,他们晚上10点后才开空调,因为可以用“谷电”,电费就可以便宜一半。

“生活不易”四个字说起来轻飘飘的,但如果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里,他们不敢打开空调,而是等着晚上10点到来,你就会真正体会到什么才叫做“生活不易”。

许多时候,我很喜欢母亲这样社会底层的市民心态,那是最真实的,也是最让我感慨的。小市民总是以自己的判断和坚持,来证明自己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而且没有什么问题,甚至还觉得过得不错。就像那户家庭,这个瘦瘦的男主人说,等我儿子考上好学校,然后再考上大学,然后再找到工作,我们就熬出头了。

这样的普通民工家庭,没有什么财富,除了生存下来,也获取不了什么财富,除了梦想,还有什么呢?

我是一个新闻编辑,每天深夜下班,在这个“火炉”一样的城市里,只有深夜才会有一丝凉风。路边有不少大排档,他们总是与“鞭长莫及”的城管在玩游击战,城管来了,他们跑了;城管走了,他们出现了。这些大排档的主人是外来人口,照顾他们生意的也是外来人口。经常看到他们光着膀子围在一起,喝着最便宜的冰镇啤酒,说着听不太懂的地方方言。喝多了,他们还会吵成一团、扭在一块,甚至打成一片。

我一点也不鄙视他们。因为这个城市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如果他们在这座城市里,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能像我一样拥有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也不必在意空调什么时间段开启更省钱,那么,我想他们也不会出现在午夜的街头,而会像我一样,回家,享受空调的清凉,睡一个安安稳稳的觉。

高温的文章5:不敢,握你的手

下午冒着高温去医院看父亲。以为手术已经做过了,结果还没做。说明天做,又说明天还要换病房。

几天之内,市第一医院不仅用各种尖端的先进医疗设备将父亲从头检查到脚,而且还再三给他换病房,再三给他结账办出院再办住院手续,押金越收越多。这次缴的,是一万三。父亲仍嘱咐母亲要在家里随时预备足够的现金。

感觉内里不乏医疗欺诈。因为父亲的身体一向都挺好,只不过吸了大半辈子的烟,肺部有可能像抽油烟机蒙上了些许的焦油。我理解的肺部阴影就是这样。

父亲壮年时,对这种事从不以为然。既然不咳嗽,又没哪儿不舒坦,他才不会愿意将大把大把数以万计的人民币拱手送给医院。父亲心疼钱。但父亲在钱上向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父亲在单位、住区、亲友间口碑不错,好人坏人都夸我父亲好。

不清楚现在的医院对病人还有多少医德。但我感觉在我父亲这次的住院上,医院存在着猫腻。知道父亲是党忠诚的老干部,享有国家省级机关干部公费医疗,既然钱不成问题,那么肺部的问题也可以安排做脑部CT,然后说有老年痴呆,然后将他从呼吸科转到了心脑血管特护病区,其实真正的目的,也不过就为了高收费。这和近年来医疗传闻某男子被医院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一样令人啼笑皆非。

父亲身体没有任何的不适。只不过前阵子单位体检查出肺部有阴影,父亲考虑到年纪大了,说趁着现在身体好,如果需要做手术就做吧,免得将来身体不好会影响恢复。

因为这次是父亲主动要求住院做手术的,所以无论医院在费用上怎么恶宰,父亲都乖乖配合。哥哥不理解,说一般老年人都尽量采取保守治疗,只要检查出的不是什么恶性肿瘤,能不开刀的都尽量不开刀,而父亲这次甘愿花冤枉钱买冤枉苦,令人匪夷所思。

而我却是明白的。我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一反常态。尽管岁数大是一方面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父亲希望能好好地活着。不是因为贪生,而是因为不放心。妻子。儿子。还有他从来不曾赞赏过的女儿,其实,一直是他的一根软肋。

去的时候,哥哥在。父亲斜靠在床上,好像睡着了。身边的吊架上正挂着一袋葡萄糖水。我提议哥哥回去休息一会儿,我可以陪在那里。哥哥说他没事。出去了约5分钟又回来了。

在那5分钟里我坐在父亲床边的椅子上,看着父亲。感觉这些日子父亲瘦了,面色也有些苍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常常要做一些检查,需空腹,不能吃东西的缘故。

印象里父亲的脸色是酱鸭色。从事地质勘探的人,免不了风吹日晒。而且我又不是个省油的灯,一直令他要黑虎着包公的面庞。所以他的白皙,让我理解为是住院带来的孱弱。

大概有2分钟的样子,父亲醒了。看见我虽没有喜形于色,但我相信他是愉快的。而我心里,却是欢喜的。父亲老了,我可以安静地坐在他身边,守着他的睡眠。我可以靠近他,在他身边看他,不用怕他会打我或骂我。

在我心里,其实一直在等待着父亲的苍老。父亲老了,他就不会再有力气打我,而我,就有机会照顾他,让他知道,其实我还是有用的。

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我永远都不会富有,不会有幸福的生活摆在父亲眼前成为他的安慰和属世的骄傲,可是,我是有心的。在这个物欲横流、满了邪淫的罪的世界上,作为一个归耶和华为圣的基督徒,我是干净的。

那大约3分钟的时间,我也没怎么说话,只想着父亲的脸由包公转变为了书生,而父亲的下牙床上,我发现缺了几颗牙。这些不友好的牙齿。它们不经过我同意,就擅离职守。真是不友好。

父亲老了。我看着他穿着医院的睡衣斜躺着,两条腿伸直了搭在床尾的一叠褥子上,脚上穿着深蓝色的丝袜。我没多说什么。父亲主动向我介绍他住院的情况。而我安静在他身边,手轻轻抚着他病床的栏杆,以及他躺卧的褥子,就像轻轻抚着父亲。

之后哥哥回来了,靠在我身边的窗口看了会儿电视,说了会儿话。

然后他们劝我回去,到母亲那里去吃饭。说明天手术后还要换病房,不知换到哪里,让我明天不要来了。

我安慰父亲,说这些天外面很热,反正住在家里他也不舍得开空调,医院里冷气打得很足,就当避暑吧。

想想上次去省人民医院看戴桂芳姊妹,看她头部遭重创做开颅手术后的样子,很心疼,就不由自主伸出手去摸她放在被子外面的手。其实我多么想被父亲拥抱,或离开时抱抱父亲。要么,也摸摸父亲的手。可是父亲这一生对我严肃、严厉惯了,我对父亲惧怕、躲避惯了。父亲,我多么爱你,可却不能说什么,做什么。如此靠近,我却不敢,握你的手。

要走了,终于鼓起勇气,伸手摸了摸面前父亲的腿。隔着医院统一的白色细蓝条的睡裤,感受着父亲的腿温暖暖的,多么好。感觉很幸福。

记得20岁的时候,父亲为替我开脱,曾这样对人说:“她就是小孩子的性情,说风就是风,说雨就是雨。别看她20岁了,她内心其实还是12、3岁的小孩子,不懂人情世故。”

确实。人情世故,我至今既不懂,也永远都不想去了解。我的人生太沉重,我只想尽可能活得简单。我想父亲是懂我的,但他并不满意我。因为我永远也不能活出他所希望的样式。

我总是嫌时间过得太慢。在我的理想里,做个没有挂牵的,孤老孤老的老太太,多么清闲自在。

我又总是嫌时间过得太快。父亲已经老了,而我,还停留在做父亲永远永远的小女孩。

高温的文章6:高温季节

文/东方笑笑笑

又到一年高温季节。除了坐在空调房间可以享受那份清凉之外,其它,尽是酷热。坐在房间,将风扇调到最高档也无济于事,依然汗水淋漓。清晨,太阳尚未升起,楼下租房而居的大妈们早已起床洗衣服了。甲对乙说:“这天真热死人哩!”乙说:“可不是么?睡觉真遭罪,倒不如早早起床,站在院子里还凉快些。”

我正站在楼上的阳台里,裸着上身,端着水杯刷牙。楼下的对话声清晰可辨,还有洗衣机的轰鸣声以及手洗衣服的刷刷声。虽然偶有清风从敞开的窗户吹进,带来一丝凉意,但更多的还是躁热,我的额上、胸前、背上全是汗珠。不想再去外面吃饭受罪,便自己做了蕃茄面来吃,热汤热面,连喝带嚼。虽坐在风扇下,但浑身之汗如水淌。吃完面,又到卫生间冲了凉,才套上汗衫长裤上班去。如此,骑着电瓶车而行,不断有风拂面,倒也清爽,真想就这么一路而行。

对于孩子们来说,大抵是一点也不在乎这高温季节的。每天,我都能看到邻家的两个六、七岁的男孩,其中一个大约是他们家新来的亲戚,他们天天都光着膀子在露天地里玩耍。衣服一次次汗透,但他们毫不在意,仍然大呼小叫,即便连午休时间也不放过,吵得我更加无法入睡了。忽而想起自己幼时,不也常常顶着烈日去捉蝉,去逮蜻蜓么?浑身长满了痱子,在阳光下晒久了便会惊了痱子,常常疼得满地打滚。但疼痛过去后,不还是照旧去玩耍,而且乐此不疲么?

在故乡,每到高温季节,乡亲们都很会避暑。或穿着宽大的薄衫,或光着膀子,三五成群坐在树荫下打牌、抽烟、聊天。渴了,去井边打一桶清凉的井水,“咕咚”、“咕咚”地猛灌一通,大呼过瘾!而最热闹的当数沟塘里游泳的孩子了。大家全光着身子,在水里或展示各种泳技,或玩一种类似于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或者爬上岸来浑身涂满污泥,上演“猪打汪”。之所以玩这游戏,大约还是一种孩子版的恶搞,因为故乡每到盛夏,都要给猪弄一个水坑供它翻滚消暑降温。每每看到七八个,或者更多的孩子,从头到脚全涂满淤泥,颇像现今之人体行为艺术,但那时看起来,十分有趣、搞笑、过瘾!

前些年,我的书店尚在营业,差不多全由妻子打理。虽然店里没安装空调,但因早晚晒不到阳光,且又非常通风,所以显得很阴凉。每到高温季节,我都喜欢在书店里避暑。躺在躺椅里,脚伸出老高,呈“一”字状横躺。尤其是午后那三四个小时,手捧一本喜欢的散文集,读到困倦为止,读到自然睡去为止。现在回想,因为美妙,所以怀念。

去年的高温季节,我和妻子、儿子每天下午都要去泉河游泳。我骑着电瓶车载着他们,妻子打着遮阳伞,虽然一路有风不止,但脸上的汗水仍不停流淌。儿子不会游泳,我们给他套上游泳圈、臂袖和跟屁虫,不需我们的帮助,儿子已能在水上漂游了。一个夏季过去,我们都晒得黑黑的,但每天都能在水里享受那份清凉,远胜冷藏在空调房里的木讷哩!

近段日子,高温又不止。我常于每天清晨煮一电饭锅绿豆汤,可供我们一家三口喝上一整天。有时放些白糖,有时啥也不放,不仅解渴,而且清热排毒,确是防暑降温之佳品。傍晚,我们骑电瓶车或步行去广场,去公园,享受这夜晚的清风,享受这独属于夜的虫吟蛙鸣,于我这劳苦之命的人来说,已很奢侈了。每每,我都很珍惜这每一分每一秒钟,平心静气,去感受这大自然的自然之美。

高温固然让人难以忍受,但若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避其锋芒,享其佳境,也不失为人生一种乐趣。

高温的文章7:深夏

文/唐修建

连续数天的高温,大地被烧烤着,人的活动减少了。尽管家家都躲在空调房中,但千万台空调排出的热量喷向马路,外面更热了,只有树木在不管不顾地盎然生长。

人们渴望着下一场大雨。

清晨时分,终于迎来一阵雷电风雨,可惜时间不长。我冲出房门不带伞,让最后的雨滴落在脸上。

阵雨过后,树叶更显苍翠,离秋还远,没有秋虫的鸣叫,深夏雨后的清晨一片绿色,一片宁静,一些清涼。

在这一片深绿中有一棵开花的树,粉色的花挤挤挨挨,在清晨的雨后,更显娇美。这是紫荆花,它的花期很长,在整个夏季开开落落。我经常从树下走过,这是席慕蓉笔下的那棵开花的树吗?但愿不是——她写的是一首凄美的诗——肯定不是!因为树下常有一对老人,天气好时他们一坐就是一上午,看看书,望着小区里来往的人们。这对老人是新搬来的,双双坐着轮椅。我听说,他们都已年近九旬,都是扛过枪负过伤的老战士。二老遇人非常客气,健谈,每次都邀我去家中玩。有时很多花瓣会吹落在他们身上,这时他们便会开心地笑起来。

我的孩子一家暑假去周游世界了,我每天要去帮忙喂鸽子,喂鱼,浇菜地。

天空又放晴了,今天预报最高温度仍有30多摄氏度,我身边还有好多事,我一边做一边想着两位老人,大热天不知好否?

高温的文章8:我家“着火”了!

文/曹欣宇

最近持续高温天气,我国大部分城市频频悬挂黄色高温预警信号,都在承受“铁板烧”似的炙烤。北方也不例外,这不,刚刚进入八月,朋友圈就传来新的消息说,“玉皇大帝在天上吃烧烤,搞得人间骄阳似火”,我们仿佛真的处在热死人的节奏中。夏季高温灼热,历来是用电用气的高峰,也是家庭火灾的高发季节。这两天,市电视台连续发布重要天气预告,提醒市民防暑降温和预防火灾。

防患于未然,家里为此专门进行了一次家庭消防演练。

我家居住小区一栋高层楼房的4楼,是一套约100平方米的两室两厅一厨一卫的房子。演练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召开了个家庭会议,我和爸爸、妈妈3人坐在一起,讨论家里可能发生火灾的情况,共同研究制定了家庭消防应急预案,绘制了厨房、客厅、卧室3个地方着火时的逃生示意图,明确了演练目的和程序,还制作了一个装有毛巾、口哨、矿泉水、逃生锤、逃生绳、小型灭火器的火灾逃生自救箱。

第二天一大早,起床铃还未响,突然房间内传出滋滋声,随后“嘣”的一声响把我从梦中吓醒,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哦,肯定是爸爸用提前准备好的录音和蚊香发出‘火灾警报’了!”紧接着听到妈妈大声呼喊:“厨房着火啦!快报警!”我紧张地跑向厨房,只见黑烟弥漫了整个厨房,微波炉旁边有一片纸在“熊熊”燃烧。

原来是微波炉“漏电”引发“火灾”了,爸爸立即关掉了墙上的总闸,切断电源,并按照事先的分工让我去拿灭火器。我提来灭火器,使劲摇了摇,迅速拔出保险销,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喷管,向燃烧点喷射。短短数秒,干粉就喷完了,但烟味并未“散尽”。

“扑救‘无效’,快快报警!”爸爸疾声喊道。妈妈立刻模拟拨打火警电话“119”,向“消防队”说清着火的类型、家里的地址及联系方式。“我们逃吧,宝宝和妈妈先走,我最后撤离,记住不能乘坐电梯!”爸爸关上了厨房门,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下腰,从客厅跑出门外,顺着楼梯往下逃生。

整个演练进行了15分钟,我们到达小区小广场集合后,爸爸宣布演练结束。爸爸笑着对我说:“儿子,不错嘛,看来你平时在‘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的作业完成得挺好,不仅掌握了基本的逃生方法,还会自救灭火了,了不起!”爸爸妈妈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长舒了一口气,得意地说:“那是!”

高温的文章9:高温与高兴

文/毛臣

三伏天的热浪,像一场瘟疫,让你出门就感觉浑身难受,看着毒辣的阳光,感觉扔根火柴就会起火。江南湿热,汗哒哒的大颗的汗珠会让人睁不开眼,走在马路上,感觉自己就是一头奔走的“小乳猪”,在被大自然蒸烤。

尤其在午后,那火一样的太阳在地面上“燃烧”,城市的沥青马路,贪婪地吸取着阳光的能量,再把它释放出来,路面热烘烘的,远望过去就像没有颜色的烟一样,扭曲着空气让人产生幻觉。写字楼的上班族,所有的物品巴不得都在某宝上解决,连午饭都是清一色的外卖,这可累坏了外卖小哥,让人不免心生感慨生活的不易。

我们常会在午后恍惚,白天不想出门,晚上很晚才能睡着。持续的高温还在不断发酵,对于偶尔的一阵风来,瞬间会从内心真诚地感恩,这是大自然最美的恩赐。热得难受时,旁人便会安慰:心静自然凉。这话有道理不假,但是热还是客观存在,心理再强大也不能让人感觉舒服。

其实,热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在高温之下,也有许多平常日子没有的开心,只等你发现的眼睛。面对大自然的各种恶劣环境,我们应知晓他这独特的一面,一定有他存在的价值。例如新疆的葡萄干,若没有高温的暴晒,怎得如此甜蜜的美食?很多事物都有独特的一面,只是我们往往在排斥一种东西的时候,便看不到这个阴影前面一定是有阳光的。

白日里心烦意燥,工作状态不佳,我索性把办公的电脑搬到了宿舍,让原本难熬的时光变成了工作之外的消遣,写点文字聊聊天,安然而惬意;若换做平日好天气,自然户外活动都排满了生活,这难得的清闲自然是高温带来的福利。

高温之下,我们不妨脱下疲惫的外衣,在深夜,放空自己,让心灵在久违的文字中徜徉,好好回想一下,这些年我们所经历的种种,是否偏离了我们最初的航向。生活太匆忙,我们往往忘记了回头。

高温之下,也可以暂时逃离纷繁的工作压抑,下班后约上三五个同事,在大排档的 “巨无霸的大风扇”下,痛快地喝几杯冰啤,吃几口秘制的小龙虾,让淤积在心里的不快以及误会,在相互交谈之中得到化解,这是集体的狂欢,是独属于夏天的快乐!

高温的心情,并非都是急躁的,只是暂时地偏离了我们生活的舒适圈。高温与高兴,只隔着一种转念一想的心态。打破,是一种新的发现,也是一种意外的尝试,又是一种生活新乐趣的开始。严寒酷暑抑或雨雪风霜,都是大自然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人与自然在和谐共处中,也在不断反思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之严重,在此之间,我们只有找到与之磨合的最佳方式,方能过出日子的真味。

高温的文章10:悠悠水车

文/李永明

冒着连续高温的炙烤,为了避暑纳凉,弥补一下亏欠多年的亲情友情,也给心灵一个清凉宁谧之地,周末的一天,趁着清晨的凉风,我一个人静悄悄地回到了故乡的土地。

我出生在农村,在城区工作了几十年,但对乡村生活依然眷恋,对故乡的人和事情有独钟。记得三十年前,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 ,我们全家携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家具,坐在一台轰隆鸣响的大型拖拉机车厢里。剧烈颠簸着的转折命运,停靠在了富家河上游的二里粮站,这是一栋土木结构的工房,里面的大小房间码满了袋装的白米细面,还有一个个菜油桶露天码放在粮站里,这里是父亲平反后的一个工作地点。

门前流淌一溪碧水,屋后横卧数架青山。一棵古老高大的樟树耸立在屋檐旁几丈开外,犹如一把巨大的伞盖,为伞下破落的粮站遮风挡雨、掩蔽骄阳。有了这棵树,便有了我孩提时代的快乐和记忆:浓荫下,闲看圈圈点点阳光的跳跃;竹铺上,卧数深邃夜空星辰的闪烁;草丛里,席地而坐,听流水声声,享受凉风习习。

粮站的四周被嵯峨的大山包围,草木葱茏,风景优美,中间是一个平地,旁边是一条溪水潺潺的小河,进入上游就是有名的八一水库地界了。

多少次,狂风席卷草房,洞穿屋顶,甚至将整个屋顶掀至屋后菜园,日后联想及此,便能深刻领悟杜甫感伤“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痛苦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多少次,夜深人静,面对昏暗的油灯,我独自思考着诸葛茅庐、杜甫草堂的人生价值,感受着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励志意义,似乎若有所获;多少次,劳作归来,捧书攻读,感受着陶渊明“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胸襟和田园情怀。有了这些直观感受,我对生活的真谛有了初步的探索。

八一水库,是故乡一方亮丽的风景。这座水库修建于1958年,四周群山环抱,是一处天然的盆地,只有一个极狭的山口。于是,一道雄伟的堤坝横空出世,一片高峡平湖从天而降,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故乡的土地上。这是人海战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杰作,又何尝不是中国梦的家园篇章呢?有了这座水库,从此便有潺潺溪水流歌,也才有了灌区人民的幸福流长。

1974年,是安康历史上干旱非常严重的一年,一切关于水和水库的故事在我八岁的记忆库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象……

记不清有多少池塘露底,记不清有多少稻田开坼,记不清有多少禾苗枯黄,记不清有多少人为生活用水而奔走田野,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为淋菜而寻流溯源,但永远记得八一水库诱人的浅水清波,永远记得水边车水的动人情景。

水车,这是故乡对它的形象的称谓。史书上称之为翻车,是一种古老的灌溉工具,从唐朝问世至今,演绎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动人故事。这种古老的工具是清一色的木质构造,一个长长的水槽里,一串长长的车页像一条蜿蜒的水龙游走在上下两层,由前后两个木制齿轮带动着,哗哗的流水便被牵引着流进田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活了农村经济,到处欢唱的都是机械化的歌声,古老的水车一下子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寻觅于陈旧的老屋,走进农耕老物件展览馆,还偶尔能够见到它的身影。它分为手摇和脚踏两种。手摇的俗称“手拐子”,比较小巧简便,由一人操作,水量较小;脚踏的分别由两至三人操作,俗称“二人台”或“三人台”,车前还有一个坐架,这就是水车的操作台。车水时,用脚踏动轴轮上的锤状“踏脚”,带动车页,水就汩汩地流到了高处。脚踏水车水量大,豪迈大气,男人们更愿意借助它显示自己的魅力和本色。

脚踏水车就是一方风俗。每当田间干旱时,这些田园壮士便背着水车,将坐架安放在田边修整好的平台上,水车尾置于水中。然后脱掉衣服,赤膊上阵,不穿内裤,坐在抹过水的“坐扁担”上,就一步一踏地摇出了碧水欢歌,摇出了春华秋实。哦,对了,可别骂。别以为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半裸车水方式是乡野村夫的放荡不羁,这恰恰是人与天地合的惬意。唯有如此,一天下来,这些汉子们才不至于皮开腚绽。为了避免尴尬,乡村里曾有一种传说,传说姑娘们是不能靠近水车的,不然,水车就车不上水来。其实,这是一种含蓄的避讳,久而久之,传说渲染的车水风俗便笼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在那些抗旱的日子里,八一水库里展现出更加热闹紧张的风情画卷。因为战线长,支渠斗渠长藤结瓜,上游水丰灌溉方便,下游用水紧张,有的村民就把三、四级水车组成梯次水车群,方能把清凉透彻的水抽向高岸的水田里灌溉稻谷。这个时候,一声“啊嗬”或许就成为他们的信号。有时是最高处的水车在“啊嗬”声中紧急发力,竟能把底下几级水车积聚在蓄水池中的水抽干;有时是最低处的水车暗中使劲,加快脚步,竟能让上面的水车因水量过深而被活活汆死。于是,胜利的笑声在快乐中传递。

更多的时候是互不示弱,只见“啊嗬”喧天,悠长不绝,宛如高岸猿啼。近前一看,只见脚影晃动,水花四溅,一片薄雾飞扬。水车出口处,水流湍急,宛如峡谷激流。

一阵紧张的较量之后,齐齐放松,仿佛激流进入宽阔平静的水面,悠扬的山歌便如渔舟唱晚,娴静恬淡的田园乐趣让水面的游鱼陶醉其中,这个地方就成了世外桃源的一隅。

夜幕降临,水车归来。我又在学堂屋的樟树底下目睹水车的风采。身经鏖战之后,水车不免遍体鳞伤。此时,会有一双神奇的手为水车接骨疗伤,这就是我的刘叔。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班门之后,各种木工工艺无不精通,修理农具自然也是他的绝活。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一幅永远清晰的画面:天空瓦蓝瓦蓝的,月亮的清辉洒满人间,地面如同白昼,这是夜空对我刘叔和水车的特别眷顾。在这个画面里,我陪伴着父亲,演绎着杜牧的诗境。时而舞动着轻盈小扇扑打流萤,时而卧看天街夜色,又一边随意地看着刘叔巧手修车。

不知不觉中,水车印象更加细致入微。水车就是一件工艺品,它做工精细,用料考究。水车不能渗水,连接处必须严丝合缝;槽板、车页需用樟木,因为樟木轻巧、不易腐朽;页骨需用耐磨的槠木;连接页骨的木销需用桎木;轮轴需用檀木……我的心头永远有着水车印象,我的心头永远铭记着水车歌谣,我的心灵深处永远流淌着水车恋歌。

时光荏苒,我在水车情思里长大,放飞,归来。

曾经,我与恋人漫步于八一水库,林涛在歌唱,清风在微笑,水面泛起涟漪,心头却会涌起一丝遗憾:何不漂来一叶扁舟?因为,我愿效仿范蠡,携着心中的西施,泛舟丰美水库,去聆听水车情歌。

多少次回归故里,我总爱站在八一水库的堤坝之上,忘情地欣赏着它的美貌。青山倒映在它宽广的怀里,片片绿意摇曳生姿,水波荡漾中更添了无穷的生命活力。蓝天白云铺在水底,水天一色,给清澈的湖水镶上了更广阔的背景。不时有白鹭飞过,宛如白帆点点,点缀在水面上。水中小岛苍翠得格外惹眼,群山起舞,林涛阵阵,这是多声部的合唱在赞美它的秀丽。清风拂过水面,为它暗送秋波,它便更加温柔妩媚。

凭堤远眺,总能看到绿色的海洋、金色的海洋,稻浪翻滚,一片丰收景色,我久久不愿离去。恍惚之中,也仿佛总能听到水车歌谣飘荡在水面,飘荡在田野,定格为永久的农耕记忆。

高温的文章11:早安,梁山!

文/李瑞华

前几日,连续高温天气,一大早意识尚未清醒,就感觉有股热浪袭来,睡眼朦胧中,直觉告诉我,今天天气还是不错,晚上下半夜盖着个薄被恰恰好。此刻,院子外边桐树上的小鸟已经开始亮开嗓门歌唱了。

正早上醒来的城市,没有体重。她空灵、单纯,连呼吸都是简约的。像懒散的风,像无骨的云,像心灵与心灵于无声中默默的目光交流……我换上宽松的晨练服,简单洗了把脸就往外走,似乎形成了习惯,早晨喜欢到外边散步。就这么慵懒地走着,路边草丛中,不知是什么虫儿在低语,长长短短,远远近近。如果说晨起的城市如一首舒缓的音乐,那么这虫鸣即是背景音乐中的和声。滤去一切杂质,随夜而来的静谧因为擦拭了晦暗,变得透明与轻盈。抬头,只见疏朗的天空下有几只小小鸟儿在奋力振翅,墨黑的几点,像极了五线谱上跳荡的音符。

天空泛白,已微亮。这样,在他人梦乡之中,我穿梭在高楼林立的弄堂间,去自己想去的凤凰公园。凤凰公园依托凤凰山,山上,早有早起的人儿在喊山了,“哦——嚎嚎——哦——嚎嚎”粗狂而悠远,回荡着整个山体。想必他们也是借着这潮湿清新的空气,吐纳一夜的浊气吧?若细听,还可以可以听到来自山涧湍急的流水,尽管那是人工的景致,毕竟净化了这满山的茵瘟,汩汩地润泽着自己的心灵。

就这么一边走着,一边还在脑海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前几年的凤凰广场,总有那么一群又一群洁白的鸽子,它们在广场上低翔飞旋着,穿梭在人们眼前,有的伸张着圆而小的头颅,再轻轻喙点褐润的嘴,在人们的手里,自由觅索着取食它们的喜爱食物。我正纳闷:现在怎么没有了?

我跨过那座名叫“寿翔”的越山桥,穿过那条马路,公园就在眼前了。站在公园的边沿看路上的行人,有人急匆匆,有人皱着眉,还有人微笑着。我看见一位女孩子,算不上漂亮,她在喃喃自语,续而笑了,脸上飞霞,突然觉得那种腼腆,腼腆得好美!我看见一个高个子男生,他刚好也看到我,自然地对我一笑,我一下子愣住,续而回应。我颔首谢意“早安。”在这样的早晨,两张毫无关系的笑脸,交集,然后散去。

公园里早已开始了晨练:广场舞、太极拳,伴着悠扬悠远的葫芦丝的音乐,定格着舞的欢快和太极的柔中带刚、仙风道骨的剪影。公园里的植物栽植得错落有致,各种方便人们休闲锻炼的设施一应俱全,人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尽情享受着这早晨空气的清新。好一副晨练盛景!

乡下的早晨,则是另一幅景象:那清晨的露水,如乡情般晶莹,忽闪着淳朴的大眼睛,在草间,惺忪着昨日的梦境。

村前的清水渠是嬉笑的妇人们,在洗涤昨天和今天的疲倦,只有简单的人才能这样享受最简单原始的生活,努力逃离现在的喧嚣,寻找曾经乡村里最熟悉的生活。她们属于乡村,娃和男人都在睡梦中,她们的脸上写着满足和踏实,她们对乡村有着浓浓的眷恋,毕竟祖祖辈辈都在这方热土上繁衍生息。

村前桥头的人群在晨曦中喧闹着,一群中老年朋友或快走,或慢跑,或抬腿,或弯腰,在很多年轻人叹息着生活,很多青春生命荒废着,甚至绝尘而离开的时候,而这群人执着锻炼,努力地延续有限的时光,提高生命的质量,对于存在的生命人的理解真的很不一样。

另外有几个头发花白的村民,骑着老年车,抗着破旧的袋子,兜售着自己少有农田里的作物,玉米,茄子,带豆,青菜等等,他们已经不需要为生计奔波,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很富足,但是他们如鱼离开不了水一样,离开不了他们曾经生息的土地,还有土地曾经给他们的荣耀。

和众人一起徒步于早夕相处、往返无数的路上,小径两旁遍布幽幽翠草,偶然的野花添香沁入鼻间泥土的芬芳混合成一种特有的气息,久久萦绕心头,拨动人们最质朴真切的心弦;整个田园生活就是如此淳朴,娴静;放眼望去,空地上一处处舞动的人,耳畔一堆堆家长里短的声音,大概这就是仙人们所向往的,红尘俗世凡人们的生活吧!平凡的每天雷同,但是世人也从不厌倦,从来都是这样的乐此不疲。

高温的文章12:高温下的坚守

文/尹书昊

最近天气酷热,出门时即便打防晒伞、穿防晒衣,也依旧无法抵抗太阳的烘烤。大家是否知道,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劳动者在这样的天气下,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今天中午,游泳培训班下课后,我和妈妈赶到14路公交站乘车,当时大概是12点半,太阳当空照,路面上热浪袭人。尽管车站里有遮阳棚,但人们什么都不做,身上也是汗流浃背。

这时,一辆垃圾清运车缓缓驶来,从车上下来一位身着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他的脸颊被太阳晒得黝黑,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在炎炎烈日下,他把垃圾桶一个个拖到车旁,把垃圾桶里的垃圾倒在垃圾车上。然后,他用脖子上的毛巾擦擦脸上的汗,又急忙上车,驶向下一个地点……

回到家后,回想着刚才的情形,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仅是环卫工人,还有许多劳动者在高温下默默坚守。他们是交警、电力工人、公交车司机……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城市才更加美丽、和谐;因为有了他们,在这样的日子,我们才能在家里享受着空调的凉爽,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幸福。

高温的文章13:2015夏日游:从成都回西安

文/芳邻秋叶

那一天,是所里高温假的最后一天。一整天地,我们的时间都用在了“回家”两个字上。清早起来,洗漱、整理、办完旅馆手续和吃完早餐之后,便开始了回程之路。

从成都回西安的这段路程要经过陕南地区。在印象当中,陕南的高速公路建成之后曾经发生过多次交通事故,宁强县还发生过地震和山体滑坡,因此行前总有些担心。幸好,这次我们走得还挺顺利的。高速公路上的车子不是很多、一路上的山都是绿树葱茏的、公路两旁的农舍似乎都很新,以及由南向北穿过秦岭隧道群时似乎也轻松。总之,算是一路顺风吧。

汽车开到了西安市里离家不远的那条饮食街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走进平时去过多次的一家餐馆坐了下来。片刻之后,心情便静怡了许多。

这是一家中等规模的餐馆,在这条街上也算是不错的一家餐馆了。将它与在成都时我们去过的那家吃火锅的大餐馆相比,感觉在规模与装修质量上都是类似的。但是这里是用空调纳凉的,而那里我们吃的当时是用电风扇纳凉的。再联想起那天晚上,在成都的那家档次很不错的住宿酒店里出现过的那只大蟑螂,当时它在卧室里快速地爬来爬去,小外孙还被惊吓了。对比之下,从小在南方长大的我,这次似乎又重温了一下南方的缺点了。

一走进家门,便忙着查看留守在家中的那些盆装花、水养花和一条小金鱼等三种生命体的状态。结果在出发前浇足水并且避开太阳晒的条件下,阳台上的那些盆花都挺过了这10天的夏季高温时段。几盆水养花也都挺好的,水面只降低了2个厘米。这是因为在我们出发之前,已经把全部水养花都改放到室内光线黑暗的地方的缘故。在黑暗的条件下,水养花的新陈代谢降低了,耗水量会大大减少,这是我的经验。不幸的是,那条小金鱼已经魂归西天了。那条小金鱼已经陪伴了我们5年的时间,真可惜啊!出发前,我们将它从小鱼缸里移放到了大脸盆里,并且在脸盆里放上了很多水和米饭粒。不知道它是太贪吃了撑死的,还是其他原因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