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思的散文

请欣赏遐思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遐思的散文1:迷路的遐思

文/姚源清

阳春二三月,最惬意之事,大概要算出郊漫游了。

记得还在省城读大学时,每到这个时节,总要在繁杂的学业中抽出闲暇,开始一场漫无目的地旅行:随机搭上一辆长途公交,任由载行,随后半道下车,把自己遗弃在某个不知名的荒郊小站。

不问目的,也没有原因,甚至冒着迷路的危险,相比浪漫而有趣的旅途而言,这样的旅行着实乏善可陈。不难想象,在一个讲求结果和效率,尤其功利主义和实用哲学盛行的时代,这种迷路式的漫游是不受待见的。毕竟,在真实的生活与安全的生活之间,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后者,而迷路无疑冒犯了多数人的抉择。

然而,正是这种不合时宜的迷路式漫游,却让我深感冲破樊笼,大有在陌生境遇里遭遇自我的感慨。我一度认为,旅途便如修行,是一个叩访困惑、扩充生命的过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也在于此。众所周知,杜甫十九岁便开始漫游,此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李白二十四岁后,同样“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漫游和出走之所以被他们视为与读书同等重要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继承了叩问人生和生命意义的传统,并试图冲决精神深处巨大的孤独和茫然。

我不是游侠,也不是游荡者式的诗人和哲学家,我之所以喜欢迷路式的漫游,仅仅是因为迷路状态下的停留、审视和遐思。迷路不等于迷失,事实上,没有谁比迷路之人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旅途本身的意义。如果说马不停蹄让人丧失思考,那么迷路至少让人保持了对存在的感知——它迫使个体对世界和人生重新进行认识和诠释,使其更为如实地观照自我。唯其如此,我们才可能有勇气直面生命中的困惑、脆弱和彷徨,也才有可能邂逅到那些被忽略的不经意之美,进而体会“忘路之远近”后“忽逢桃花林”的人生乐趣。

本雅明说,“人要学着迷路”,我姑且将其理解为:比起目的地,我们更需要关注事物和过程本身。就此而言,没有经历过迷路,所谓的完美旅途并无意义。故而,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一个人安静地伫立在岔路口,对几树桃花发会儿呆,想想,也挺好。

遐思的散文2:天中山遐思

文/丁梦

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又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

天中天中,天下之中。身居河南,原为中州,亲赴汝南,身在天中。

天中山,三尺三。来到天中山,一步可登天。

谁都有登天的梦想,跨越天中山的肩膀,似乎轻而易举;然超越心灵的图腾,却是何等的关山重重!

小小的天中山,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关爱。日影观测,天象异动,一切尽握掌中。

小小的天中山,偏偏就成为了天下之最。垒土成山,立碑成咏,任他霹雳弦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叹颜公龙飞凤舞:平定中原乃平生所愿,忠贞报国有谁人言功。

看张海挥笔疾书:天中山圭影千古运转,颜鲁公气节万世长存。

绿草青青,天中山风姿依旧;白云悠悠,无影塔直上苍穹;梁祝已逝,重阳节蹒跚漫步;周公何在?驻马店日夜兼程。

是谁铺就了这幽静的青砖小径?是谁营造了这神奇的天中胜景?

夏雨秋风,染一丝丝情意于日月的双鬓;幽梦逸韵,绘一幅幅美景在岁月的荧屏。

走进天下之中,便走进了天中山深邃凝重的梦境。

遐思的散文3:七月遐思

文/大鹏

无法释怀的七月,就像一把利刃,时时深深的割裂着我的神经。那些忘不了的事总是不定时的袭击着我,总想摆脱,却越想忘记忆就让你深深的把它裹住,使你不能自拔,反而深陷其中。

我已不记得当时我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如果还有一丝意识的话,在我模糊的记忆中,那时的雨很大,我的肉身跟精神被淋得湿到不能在湿。我举足无措的走在路上,泪水与雨水合混着,不知流向了何方。

我不记得我怎么止住了泪奔,就像我不知道怎么暂停了悲伤。我以为自己已经变得坚强,却忘了我是在藏匿忧伤。

南方的七月,雨依旧那么的疯狂,喷洒在大地上,还是让你迷茫。如今我纵以身在北方,却时常想起曾经的我的彷徨,不同的是我不在呐喊,默默咽下那时的忧伤。每次回家,经过那地方,总是不停地在念想,曾经的人啊,你现在身在何方?我不知道那消失的人是否还记得这里我两曾经的天堂,只是我不曾忘记过。

我常对自己说,不要怕遥不可知的远方,关键是要管好现在的步伐。可我知道,那是一种对未来的恐慌,对现在的一种自身慰藉。那些曾经失去的,那些曾经未果的,都会化作一丝淡雅的忧伤,牵引你的触觉。

我站在阳台上张望,妄想找到前进的方向,到最后却依旧迷茫。不是我迷失了方向,只是不再敢轻易确定方向。七月的雨水浇灭了我的希望,熄灭了我对爱情的方向。如今,孙然我有再次寻找,可总也磨灭不了逝去的残影。我总在想,爱情是什么?抓破头皮,想破脑袋,也还是苦苦无果。

我不断的在前进,也不断的在退缩,进退之间,不知道自己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我不断的在寻找答案,也一再的在得到答案,却找不到一个能让自己信服的结果。也许这将是一个必须永远寻找的过程吧。

那年的七月下了场雨,一直也不曾停下。

遐思的散文4:古银杏遐思

文/黄庭寿

那是怎样的一棵古银杏哟。

六七人合抱的树干在齐人腰际处分成三绺,每一绺都意气风发地直刺苍穹,在八九米处分枝散叶,撑起一片遮天蔽日的树冠。树干上的皮纹歪七扭八,像风中飘摇的炊烟。可能是养分充足的缘故吧,近树梢处形成三五个脸盆大小的树瘤,或怪目圆睁,或头角峥嵘,或异峰突起,平添了几分神秘而灵动的韵致。时至秋天,扇坠形的金黄树叶随风而下。站在树下,耳畔似乎传来低沉浑圆的嗡鸣声,像从树冠深处生发开来,涟漪一般在周遭扩散。这时,你会忽然觉得,整棵大树仿佛自上而下逆生长,一股充沛的清俊之气从顶端倾泻下来,劈头盖脑地注入你的全身。佛家所谓“醍醐灌顶”,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在苍溪大山深处的黄猫垭,我看到了生平仅见的古银杏。在山丘、田野、池塘、村庄环抱的温馨氛围里,一棵大树挺直如脊梁,瞬间打破阳刚与阴柔的平衡,那种震撼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据当地老乡讲,这棵树每年结白果数百斤,刨去养护费用,卖果还有结余。如此说来,这样一棵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古银杏,比“老树春深更着花”的境界更深一层了。

现在说说古银杏的根系。

可能是出于保护的目的吧,树下围了一圈青石条。但嶙峋的树根根本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把那些石条扛得七拱八翘。大大小小的根系组成一道凝固的瀑布,在山坡自由地伸展,一些树根滑下山坡,穿过阴沟,像粗大的绳索,拴在不远处两套老院子的墙基下面。

两个院子显然有些历史了。倾斜的木柱,雕花的门窗,破损的石板,积地的灰尘,都在诉说昔日的荣光。院子里的人家多半姓蹇,据说祖上很出过几个光大门楣的显赫人物,在当地属于名副其实的望族。当我们来到院子里时,热情的主人端茶递烟,与我们拉起了家常。世事轮回,在他们身上,望族子弟神思飞越的得意劲头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唯其如此,那种朴实谦恭的烟火气息才令人备感亲切。

1934年的秋天,也是这样一个落叶萧萧的日子里,李先念指挥了着名的“黄猫垭阻击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创造了红军战史上光辉的范例。黄猫垭,因这一场阻击战一举成名。

当年,战斗的硝烟还未散尽,这群官兵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蹇家大院休整。那时,早已露出破败相的院子内外挤满了士兵。是嘎吱作响的木门给他们挡住了山里的风寒,是朴实的父老乡亲给他们端来甘甜的山泉水,是亭亭如盖的古银杏为他们撑开一片金色的天空。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银杏一定目睹过很多,但从来没有这一次这么切近,这么惊心动魄。

在红军渡,我看到了这样一条石刻标语:红军是为穷人找饭吃的队伍。当年,不足20万人的苍溪,就有3万人参加红军。就是从这个渡口,他们趟过流血漂橹的嘉陵江,开始了长征。“风萧萧兮易水寒”,镌刻在石碑上的苍溪籍烈士达6000多名。这些义无反顾的举动,是为了革命,革命不是让人死,而是让人活。

如今的黄猫垭,岁月的风沙行将掩埋战争的痕迹。我们欣喜地看到,大规模的景区打造已拉开帷幕。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有必要讲述那段英雄史诗,咀嚼历史蕴含的微言大义。

古银杏无言。其实,它像饱经沧桑的老人一样,什么都明白。不信,你走近它试试?

遐思的散文5:在乡愁的遐思里神游

文/马光明

1

有人把故乡的名字以桑梓来代称,颇令人遐思万端。在乡愁里,以鲜活的最具风情的景观直接替代故乡,恰似用一个人的绰号来代替这个人。足显温文尔雅,情景交融,更显别具一格,别有一番滋味。

“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故乡情,似大海波涛,似万千落叶,正恣凝愁。

2

我的故乡坐落在黄河环抱,草木拱卫的一片绿地上。在故乡的概念世界里,一道最真实最具活力的乡愁就是故乡村头那条蜿蜒而下的奔腾不息的黄河。它那么养眼,那么突兀耀眼,那么夺人目光。像一抹最纯粹最浓郁的闲愁嵌入我的心坎里。

岁月流逝,舞文弄墨了人生的半壁时光,我竟然写不出有关故乡的只言片语。

3

每次驱车走故乡,来不及探谒祖先的坟头,便穿林打叶,径直来到故乡的黄河畔。那些波光潋滟,盈动诗意的千万道浪花,微笑着向我聚拢来,我的心一下子便飞到童年的时光……

一群农家的孩子,赤着脚,光着膀子,在滚烫的河边沙滩上飒飒写字的情景仿佛仍在眼前。树枝作笔,沙滩当作业本的奇观在幽深的记忆里定格成浮雕,又成为一道抹不去的乡愁。写罢作业,撑不起酷暑的炎热,我们又赤身裸体鱼贯似地跳进河里,美美地洗一个澡。小伙伴们有的在起伏跌宕的波谷间遨游浮沉,有的赤膊击水,游泳至河水中央,有的直接潜水打虾米。在这些动人的戏水体操里,不时传来伙伴们的阵阵嬉笑打趣声。

老师在河边的树阴下纳凉,羊群在河边的树林里忘情地吃草。

一会儿,我们过足了掉洗瘾(居住在黄河边的农家人把游黄河洗澡戏称为“打掉洗”,意思是把身体掉到河里洗澡),便像鱼一样游出水面,赤身裸体地躺在沙滩上,用双手拱一堆沙子,拢在胸前,熨干身上的水滴。

这些童年的记忆,浓缩成一片永不枯萎的叶子,珍藏在我的心笺里。

4

黄河像一条飘动的彩带,镶着故乡的衣襟上;又像一只母亲温柔酥绵的臂弯把整个故乡揽入怀中。如果登高远眺,波光粼粼的黄河还像一只无限拉长的眼镜,在晨曦里,在夕阳的余晖里闪烁着明镜般的彩光。

我是黄河边长大的孩子,我饮河水而生长。我的童年枕着黄河的波涛而呼吸。

清清的河水,微风荡漾的涟漪,滚烫地带着青苔的沙滩上那些尽情的撒欢以及我漫步其间的少年的足迹,在我浓重的乡愁里似一群活蹦乱跳,盈盈流动的小蝌蚪,漫过一生的眷恋。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此刻,伫立河畔,清澈的浪花飘来一阙古人的诗。

5

流经故乡的黄河是滚滚母亲河在这里投下的深情一瞥。从龙羊峡谷里急湍奔腾而下的河流经过这里时,受到无数个漩涡的婉转,流势陡然平静下来,很少见到起伏跌宕的波谷,也很少听到咆哮嘶鸣的涛声,因而河面水波不兴,平谧如镜,河床裸露的沙滩细沙如绵,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点缀铺砌,好像是一张布满彩图的油画。有时候,由于上游水电站蓄水,河水断流,两岸河漕河床顿现一片奇石林立的世界,往往招来无数奇石爱好者踏勘采拾的壮观情影。隆冬时节,河面又凝结成一个偌大的滑冰场,农家的孩子用自制的冰车在那里尽情滑冰,从早晨玩耍到日落,才尽兴而归。

我还记得小时候,一场暴雨过后,从千涧万壑中积淌的洪水节流汇聚在黄河里,河水顿时泛滥成浑浊的一片海洋。河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细碎的桴渣,农家人管它叫“浪柴”。大人小孩齐出动,用柳枝编就的背篼从河水里一筐筐,一篮蓝地捞出“浪柴”,堆在河边上,晒干后作柴薪。

黄河鱼,也是一道撵不走的乡愁。在天气温暖的季节,我们常常在河边钓鱼或撒网捕鱼。大雨滂沱的时辰,河水暴涨,鱼群围拢到河床的浅水边,这时候撒网,能捕获很多金灿灿的鱼鳞闪烁的黄河鱼。

远离黄河的村落,有时候遭受旱灾,庄稼颗粒无收。村民几度闹饥荒。而我的故乡,河边的上千亩良顷,由于抽水机的及时灌溉,庄稼禾苗年年丰收,廪仓殷实,瓜果飘香。

6

小时候,河边有一大片杨树和柳树错落相间的林子。对岸是省干部劳改农场。我们每晚乘船过河看电影。回来后又常常在护林员周大爷临时搭建的瓜棚里过夜。一到晚上,万籁俱寂,四周阒掠的风吹来河水的悠悠涛声,周大爷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述便引得我们笑声朗朗。河水流淌的哗哗声伴着我们的梦想,一直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7

暮秋初歇。我又一次来到故乡的河畔。这已经是霜鬓明朝又一年。在故乡的村头张望,那蜿蜒不息的黄河依旧守护着故乡,那传唱了几千年的黄河歌谣依旧在河水里翻转。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我总是一个人独自走向河边。

8

一直以为,乡愁是一种情绪感染,其实它是积淀在心窝里亘古不变的情结。羁鸟恋旧林,说得只是一种动物的本能。而当有一天,当我读到余光中的《乡愁》时,内心竟然那么释怀。突然感觉乡愁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它居然与一个人生命的终极关怀有关。

际此,我还能写什么?我还能唠叨什么?无怪乎,别人下笔成章,我却在沉默中蛰伏了大半生。也许,当一种情感嬗变为情愫的时候,文字已经失去魅力。

今夜,对着故乡明月,我在无尽的遐思里神游,写下这些苍白的文字,权作自慰。

遐思的散文6:秋雨绵延的遐思

文/原野

恋人般缠绵悱恻的秋雨,轻缓地飘洒在北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浇湿了北国的山,浇湿了北国的地,也浇透了北国的秋。

悠长的秋雨里,感知秋的一丝凉意,人的心绪也沉静了许多。不知是因秋雨的缠绵而让人有些着迷?还是因秋雨的恬静使人多了几分从容?或许是出自于对秋雨的一种眷顾吧,徘徊于绵长的秋雨里,有一种不思归的缠绵。而此时,躲藏在心角落里的事儿也悄悄地浮了上来,慢慢地酿成了一条小溪,缓缓地流淌着。

秋雨,抚慰着路旁高大的白杨和梧桐,抚慰着围栏内的蔷薇与河岸边的垂柳,也抚慰着街心花园的银杏和秋菊。几棵老槐沐浴在柔淡的雨中,浸着几分润泽,也渗出了几分温存。只是,只是叶片上也沾满了潸潸的清泪,在瑟瑟的风中摇曳,枝间还挂着放翁的一腔无奈。不知是不是也有着一丝悲秋的伤怀,或是曾有过春的烂漫与夏的繁荣,在接受秋的送别和走入冬的沉寂时,不失一份从容。

秋雨,淋湿了溪边的亭阁与楼榭,也淋湿了湖边褪绿了的茅草与南飞大雁的羽毛。长睡不醒的平湖,因秋雨的淋洒被逗得发出了笑声。一群碧水映照的惊鸿被秋雨打碎在波间,横空的雁阵溶入一泓秋水,在透着一丝凉意的清波里久久难以重合,只有那迁徙中双翼的煽动和匆忙的飞翔。几声鸣叫划过天际,振翅中不知承载了几多沉重?月冷风清里也不知洒满了多少搏击和艰辛?

秋雨,浸润了荷塘边的花木与石径,也浸润了清水里的芙蓉。滴答的秋雨声中,荷风飒飒,荷叶翩翩。雨打荷叶,难觅音乐的叮咚和天籁,而雨从荷叶上轻轻地滑落,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俏丽与浓浓的诗意慢慢地弥散开来……

“白藕作花风已秋,不堪残睡更回头。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一夜愁。”想起宋代女诗人王氏这首以秋雨中的荷自喻自怜的诗文,便也让人觉得洒满凄凉的秋雨与伫立于愁丝中的秋荷倒也有着一丝绵延的寓意和一缕悠长的情丝,不然,当时的那位鳏居的诗人赵令畴怎么会吟读诗文而折服,与这位自喻秋荷的才女结为连理呢。这缠绵的秋雨与萧瑟的秋荷串起来的“二十八字媒”,也在两位有情人的跌宕人生里婉转出了一段甜蜜的爱情和美满的姻缘。

缠绵着殷切思念的秋雨,柔淡地飘洒着,洒向万家灯火,洒向郊外收获过后的田野和溢满了收获喜悦的村落。一洼波光粼粼的秋水,不知盈满的是那隔不断的情丝?还是那远方的佳人捧出的爱意?透过很远的地方一抹柔淡的灯光,眼前恍惚划过那紧裹着秋衫的孤影,雨雾帷幔中的她又是揣着怎样的一种心境在聆听这风雨声声的轻吟呢?潇潇的秋雨,或许就是那位伫立于窗前双眉紧蹙的少妇凝望中的一缕情丝吧?宁静的秋夜,依着凉爽的秋雨,盛满了秋波的双眸,载着沉甸甸的愁情,凝视窗外,洒一天沉迷的云团揉成碎花图案似的思念,在寂静的小溪旁边寂静地飘浮……

是啊,秋雨不知淋湿了多少男儿的心?又淋湿了多少女儿的情?

绵长的秋雨,也仿佛是那无数游子止步回望的眷恋和沉积心头的泥泞。当细密如丝的雨在眼前滑落的时候,那思绪袅袅的浮游随着飘飞的秋雨而浸漫开来,像是串连起了一段远古漂缈的梦幻,在生命的底层时隐时现。无休止的奔徒中,立着不知归期的等盼,把希望与失望一起缠在身上,心间已经沉积了很多很多,蓦然回首,已是光阴如风,无涯的路上又何尝不想小憩一下匆忙的脚步呢!也不知这清凉的秋雨能否给予行囊沉重的人儿一番消融与冲洗?

雨声淅淅,浓厚了深秋的意。当秋风吻红的枫叶烂漫了岁月的枝头时,绵绵的雨便浸透着清凉的秋,因此,迷枝的鸟儿也失落了枝头的梦,挂满眼前的却已秋意浓浓。

秋雨飘洒在广袤的大地,地上留下了长长的泪痕,秋雨浇黄了林间的枫叶,洇出了一丝落红满径的悲意。天空中,秋叶徐徐地飘零,洒脱与平静之中不知是否也有一腔落寞的情怀?顺手捡起一枚枚枯黄了的落叶,好像是捧起了另一颗孤苦的心,心与心相对,一遍遍地解读,清风冷雨里,该以怎样的一种心情看那一片片载满了惆怅的黄叶呢?

伫立在清凉的风中,聆听秋雨声声,恍惚琴弦颤动,清音缭绕。这淅沥的秋雨声莫不是纤细指间流泻出的清丽的琴音吧?不然的话,怎么会有《梁祝》的那般忧伤?又怎么会有《二泉映月》的那般凄婉呢?

秋雨不紧不慢地淋洒着,也不紧不慢地泡开了那些珍藏了很久的往事。泊在雨中,不一定有垂老的将帅那种“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的回味,和迟暮的美人那种“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也不像多情的诗篇那样流淌着“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而雨丝却很容易扯动昔日的情丝,雨声也很容易叩响感情的门环。也许,秋雨就这样的神奇吧,秋雨飘零,把往事打上一层淡淡的晕彩,剥离那些曾经有过的或孤寂或无聊或躁动的情绪,赋予事物平静的姿态和唯美的本质。往事萦回,该以怎样的一种心情相对这绵绵的秋雨呢?

秋雨,滋润了山水。山是那样迷人,水是那样悠长。

秋雨,滋润了心田。心间绵延着悠长的遐思……

遐思的散文7:世界桥梁中的“高个子” ——遐思迩想北盘江大桥

文/小不点儿

以前,只听说北盘江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一高桥,但始终没有到实地观赏过。2021年7月31日,一家人自驾车游玩了贵州数天后,择路返回云南,途经了连接云南贵州的北盘江大桥,目睹了它那气势雄伟、高耸入天的雄姿,让人激动万分,途中景色美不胜收,令人血脉偾张。因为桥上不能停车,家人纷纷探出车窗外,打开汽车的天窗,拿出手机不停的拍照。记录下这一美好的瞬间。在这群山沟壑中居然隐藏着世界级的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

北盘江大桥通车后,有人云:烟霞诗境,一桥飞架,七省通衢,天地平添王者气。水墨画屏,万壑藏幽,千峰列巘,古今遍布浩然风。迄今无桥高此桥,险途化康衢,信步恰如天上走,自此有路通斯路,绝谷开画本,扪心疑是梦中游。这里把北盘江大桥的壮美、险峻、气势、地位和作用用文字展现了出来。我看到,北盘江大桥一头连着贵州,一头连着云南。大桥桥面的正中央标注着云南贵州的界线牌。就是这个蓝色的界线牌把云南贵州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一桥飞架云贵,天堑变通途。回来之余,平时喜欢涂鸦弄笔且刨根寻低的我,出于对北盘江大桥的好奇和思索,回想起北盘江大桥桥面一分多钟的路途,远远望去,北盘江源源流长。桥下,高山峡谷险峻陡峭,万壑藏幽,千峰列巘。山间,云腾雾起,烟雾缭绕,宛如仙境。北盘江大桥在云雾间一桥飞越滇黔。它那红红的一字排开的桥梁,在升腾的云雾里犹如一道挂在天上的彩虹,北盘江大桥淹没在翻滚的云雾里,完全成了一架美丽的天桥。烟霞诗境,水墨画屏。此情此景,给我们太多的联想和冲动。提笔写了一些以下不成熟的文字。

我们小学课本上曾经学过一篇叫做《赵州桥》的课文,赵州桥就是由隋朝匠师李春建造、现存于当今世界上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从那时起,我们对自己国家的桥梁建筑就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一千五百年前,赵州桥以它厚重的历史价值早已载入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中。与赵州桥相较。横亘在云贵高原的北盘江大桥,它的科技含量、施工难度早已超过了赵州桥。2018年,北盘江第一桥荣获“古斯塔夫金奖”,“古斯塔夫金奖”被称为世界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同年,北盘江第一桥经过世界纪录认证机构——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认证,荣获了“世界最高桥”的称号,并载入世界纪录大全史册。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当今赵州桥。

北盘江大桥之所以有如此显赫的地位和殊荣。是有一系列数据支撑的。北盘江第一桥全长1341.4米,桥面至江面垂直距离为565.4米,桥塔顶部至江面垂直距离为740米。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有468米。北盘江第一桥比它还要高约100米。北盘江第一桥的桥塔顶部到江面垂直距离则为740米,(仅低于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哈利法塔88米)比中国最高的上海中心大厦(632米)还高100多米。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也仅有381米。如果折合成楼层的话,北盘江第一桥的高度相当于200多层楼房。它是当今名副其实的世界桥梁中的“高个子”。

再看它的施工难度。因为难度太高,曾经美国桥梁专家史密森来中国考察,在得知整座大桥全长1341.4米,高度足足有565,4米时,他一脸不屑的笑道,这是一座中国不可能完成的桥梁,就算是以美国现在的桥梁建造技术,也需要至少300年才能在这种极端的地势上面修建桥梁。如果是中国来修建。那就至少需要3000年。之后,他奉劝中国的桥梁专家,赶紧回家歇着吧,别作白日梦了。还不如把钱都给他,他尽量帮中国把时间缩短到2999年。对于这位美国的桥梁专家所说的话,中国建设者们就当他放了个屁。为了完成这项西方人口中完全不可能的任务,数万名建设人员在西南的大山里一待就是三年,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这项工程奇迹。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专家都为之震惊。那位美国专家难以置信的给了自己两耳光。这座大桥的建成让他无地自容。

中国“基建狂魔”的名声不是白叫的,在看看国外,全球各国对中国的基建抱有很大的希望,其潜力无国能敌,但是隔壁的印度,倒是一直不服输,毕竟作为亚洲两个大国,印度也想在国际上取得一席之地。印度曾“叫板”中国,花费70亿造世界最高大桥。印度的杰纳布桥,设计长度为1350米,高359米,从数据来看的话还挺牛,甚至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处不少,当然了在费用上印度也是下了血本,预计资金高达70亿卢比。杰纳布大桥在2003年动工,至2019年,时隔16年,做成烂尾工程,很多人都想憋着笑,对此很多印度人倒是挺失望的。没想到70亿打了水漂,16年只造出几根柱子,这不就尴尬了吗?这座大桥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恐怕要等到2035年才能完成呢。

我们再看看北盘江大桥建成的巨大作用吧。美国人曾滥言,说中国在大山里建造这样的大桥,就是在浪费钱,根本没有必要,完全就是人傻钱多。真的是这样吗?

乌蒙山坐落在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是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带,沟壑险峻,溶洞丛生。北盘江大峡谷位于山脉之中,一汪江水把滇黔两地隔绝开来。千百年来,贵州水城都格镇和云南宣威普立乡隔江而望,两岸居民如果要互通往来,要翻越3座山头,穿过峡谷,走40公里山路,才能到达对岸。这路还非常崎岖危险。贵州一侧下戈特村的徐先生,在对岸宣威娶了一个媳妇,走一趟亲戚开摩托需用时三个小时。2016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云贵两省又新增一条高速通道,从云南宣威到贵州六盘水车程由过去5小时缩短至1小时。北盘江大桥建成的建成,将云南宣威和贵州水城不通高速的历史彻底颠覆。北盘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以东部杭州为起点,贯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至云南瑞丽口岸全程3404公里的杭瑞高速(G56)全面建成通车。七省通衢的大动脉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战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座大桥更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典型代表!

北盘江大桥,你是云南人民的骄傲,更是贵州人民的福气。大山里的贫苦人民在你的身躯上,沿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高远。

2021/8/3于昆明

遐思的散文8:暖屋遐思

文/杨景瑞

玻璃窗上弥漫着迷蒙的雾气,外面的风、外面的树、外面的矿区,在朦胧雾气中变得模糊,变得幻影叠嶂,变得影影绰绰,那是一种介于晶莹与模糊之间,清醒与迷醉之间,寒冷与温暖之间的隔离,或是一种较量,让你瞬间明白,你原本应该待在屋子里。是的,有温暖的小屋,有待读的书卷,有微小的欢腾,无论清晨无论暮色,可以真实感受到的,是内心深处的那份相融,那份无法摒弃的不能离弃,须生死相依。

在屋里,我喜欢放《大悲咒》、《云水禅心》、《大烟山》等曲目,这些曲子让人沉静,让人的思绪飘到一个很遥远的地方,那里有庙宇、佛祖、青灯、黄卷,想像着如果皈依到这样的环境里,是什么样子的呢,纤尘不染,与世隔绝,真的能把一切抛在脑后,并一心向佛么?常常在想,人的一生,存在并经历各种辛苦的煎熬,如果没有一种持久的坚强的力量来支撑,是难以想像的事。自欺欺人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就像很多的明白、了然、心知肚明。但,就是不愿意让自己出来,骗不了别人,只能骗自己了。

从前,一直觉得永恒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亦觉得人和事一旦付出总会得到永恒的眷顾。但,慢慢的知道,永恒其实就是转瞬的事情,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法则吧。

我的夜晚很多的时候寂寥虚无,我却常常跌入懒散和放任的城池里,纵容自己从白天走向黑夜,再从黑夜走向白天,世界很广阔,思想很辽远,我却始终没有走进广阔的世界,思想也一直在屋子里徘徊,甚至连我的院子都不曾走出过。有人说,生命是一座城堡,我们应该有进攻的意向,因为那里面装满了你所期待的东西。

有时候,真的很想就那么安静的坐着,想着自己的心思。间或的读读自己喜欢的书,懒懒的倦倦的享受正午的好时光,温暖、惬意、从容、不紧不慢。人世间不过是求得三分自然,再加三分圆满。剩余的几分纯粹是天意促就,可遇而不可求之事。

在温暖的屋子里,我敲着电脑的键盘,当文档的字迹渐渐满页的时候,我知道,它们是从我的心扉间奔涌出来的,它们带着感情的色彩,带着我的体温,我依然是爱它们的,我摒弃不了它们,它们在每一片光影里,在每一处声音里,它们是我心电图上跳动的脉搏,是律动的音符,永远不能停止。

遐思的散文9:初冬遐思

文/陈德荣

当大雁携着风高云淡翩然而至,季节又翻到新的一页。

初冬风的刀子已被磨得有些锋利了,不过它只是在夜间肆虐,白天还是阳光的天下,它非常明媚,如出嫁新娘的微笑,让人暖洋洋的。一觉醒来,太阳已探出了头,金色的光辉从东边的天空洒向整个大地,给地上的一切都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在这样的早晨里,我行走在乡间,让已霉腐的心情在阳光下翻晒。

于是就有一群群、一堆堆老人,在面楼前、猪圈旁,眯起眼睛静静地靠在那里,舒舒服服地享受那初冬阳光的抚摸,分享着阳光的盛宴,嘴里还在咀嚼着渐行渐远的往事,心里还装着黄灿灿的粮食,还有那儿子刚从城里背回的高清彩电,谁说只有阳光是金黄的,现在老百姓的日子也是黄灿灿的,盛满了金的质地。

季节没有把把绿色赶远,池溏边杨柳依然垂着那长长的枝条,如一根根长长的发丝,没有风的吹拂,就那么一动不动地直直地垂着,柳枝是女人的纤纤细腰,扭动着燎人的妩媚。梧桐那手掌一样的叶片在初冬已是黄绿斑驳,似乎更多了一分干涩,但还很少飘零。整棵树的树冠比秋夏季满树青翠时并不显单薄多少,只是增加了几分苍桑感,别具一种傲立冽风的美,如犹画家大师刻意渲染的效果:青中透黄,黄中带褐,色彩丰富极了。

山歌不分季节和土壤,还在山坡茁壮成长。牧牛童手持牛鞭,口中放歌,吸引一群群小鸟也来凑热闹。大地已有墨绿变得泛黄,云聚云散,鸟声萦萦。有藤蔓从老树下伸向,它是在想挽住季节的尾巴吗?老黄牛悠闲地摆长尾,在山坡啃着薄薄、细碎的阳光,牧牛童在放牧,在放牧着黑的、白的、黄的希望。又有山歌响起,那是山腹的汉子在用歌声缠绕爱情,山里的爱情结在枝头、系在云间,它甜、它苦、它靓。

初冬山门关不住不时来造访的山风,每每这时,乡亲就把寒意和琐事放到火塘上烤,也许,只有被忽明忽暗的火舌,才能让初冬的乡村表达得更加生动和迷人。一杯暖茶下肚,背山的双肩开始松驰下来,一身疲惫被抖落。家乡的茶名也很特别,叫百抖的茶,只要一杯,一切的烦事、恼事都会融化。让山里汉子温暖的还有出厂自自家的老百干,它是汉子们的魂,喝了烈性老白干,双眼被烧成火红,世界被跌倒,高山一座座踩在脚下。女人则一边看着电视,一边拿出针线,密密集集地缝补着日子。

屋外,静如处子的核桃、桃树,披着皎洁的月光,在用力吮吸着大地的精华,为来年的蓬勃积攒力气。

初冬山村的一偶,在悠闲而诗意中,流淌着来年的新的希冀。

遐思的散文10:柠条遐思

文/赵智远

每日,上青龙山晨练时,看见山坡上生长着不少柠条。矮的,在膝盖上下;高的,过人头顶,叶片绿中泛灰,花朵淡黄,荚果褐红,枝条上有稀稀拉拉的小毛刺。它们或独自一丛,或列队成行,冠状形态,蓬蓬勃勃,远看像堆堆绿色的云朵。这些柠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的从外地引进的,在永登干旱的山区,它已成了水土保持的排头兵。

柠条,它的身躯没有白杨的挺拔,叶冠没有松柏的苍翠,籽粒没有杏果的香甜,花朵没有牡丹、芍药的艳丽,更无登堂入室的机遇。然而,它却是贫瘠干旱的永登山区里最顽强的生命。它在荒山上,郁郁葱葱地泼洒出块块绿地,渲染出一道道绿色的生命线、风景线,成了干旱的黄土地上的生命守护者,它与这里的勤劳的人民,共度艰苦,共战干旱贫瘠。

柠条自引进永登,我对它由新鲜好奇,到习以为常,进而刮目相看,对柠条的感触由浅而深。春天,满坡的柠条,好似给贫瘠的黄土高坡帔了一身绿毯,抵挡着干旱和风沙的侵袭。夏天,那一串串黄色的蓓蕾,怒放出黄蝴蝶似的花朵,散布出淡淡的幽香,浸润着人们的心脾。秋天,一串串荚果挂满枝头,如一弯弯的新月,怀抱籽粒,吟唱着春华秋实。寒冬来临,柠条细小的叶子,依然绿意盎然,不枯不落。

柠条,在贫瘠的荒山上,写出了一行行的诗歌,它体高不过六七尺,可枝条长的浓密茂盛,那艰靭的根,深深地扎进黄土地,主长度可达6米,主根和侧根长成了一张网,加在一起,超过了百米。那网,以柔克刚,见缝插针,共同努力,聚集地气,成了一张生命之网。柠条生长时,先埋头扎根,后蓬勃向上,舒枝展叶。即是长到了枝繁叶茂,卓立山巅时,它仍然扎根不止。柠条似乎懂得,只有深深扎根,才是张扬生命的根本。

群生的柠条,手拉手,根连根,簇拥团宝,生长成林,连片成带,就是肆虐的风沙也无可奈何;即是孤丛独立,它仍然抗寒斗暑,极力蓬勃。柠条与世无争,它把肥田沃土让给人类耕耘收获,自己站在地埂山头,挡风遮寒,改土蓄水。它把庄严的地方让给松柏,把显俏的地方让给花卉,自己却选择了艰苦,积蓄能量,拓展空间。这种艰苦奋斗,创造生活的品格,也正是我们学习和心驰神往的精神和力量。

柠条籽可以榨油、酿酒,花可以养蜂酿蜜,根茎可以造纸压板,又是很好的热能源。此外,柠条还是营养丰富的牧草,生长3年后即可放牧,粉碎了的茎秆,是牛羊的好饲料。一亩柠条可供一只羊过上优裕的生活。柠条对人类只有贡献,没有索取,它只要求人们过几年割除它全部的枝条,让它青春再发,生长得更加鲜嫩、旺盛——这就是柠条的另一种涅盘。

柠条这种不起眼的灌木,以它自己的坚韧和顽强,在贫瘠的山梁沙岗上播绿吐翠。我没有诗人的才华,也没有画家的艺术细胞和丹青妙笔,无法去赞叹描绘柠条的品格和它装点的春天。所以我这个黄土地的儿子,只能用这最朴实的情感和最普通的语言来赞美柠条。

遐思的散文11:梧桐夜雨

文/西垣

夜晚,梧桐落雨。遐思在无垠的雨幕里。

梧桐静静的耸立雨中,风偶从枝丫间掠过,碎落了满地雨珠。

于是记起一联,颇有意境,曰:雨落尘埃点点浊,花粘小溪片片清。尘世自有污浊,奈何雨落,无怪乎浊。花自有清,溪水亦清,花粘小溪自是片片濯清。最是欣赏周敦颐之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当如莲之洁。再如朱自清所写荷塘月色,田田荷叶加之风的魅惑,便有了音乐一般的意境。今说梧桐,忠贞者也。老早听说梧桐双死之凄美,令人羡慕,然终无缘一见。

而今窗外,雨打梧桐,梧桐依然崛立。

曾有一段时间恋兰,恋兰之清,兰之幽,兰之洁,自然对于历代与兰有情者结为神交,甚至恋上某一女子,内心里也将其比作兰,因其与兰颇似,有兰之神韵清幽。观历代画作,画兰者未必是名家,却都是清高之时,譬如板桥,譬如宋人无根兰之作者,也曾与山涧之间挖取一二株栽于墙院,终不似在山中。后知兰乃僻静孤傲之芳品,非一般俗人能赏,赏之者,亦须有离尘之 意,方可触其品性。不若梧桐,雨中尚能听其声,知其味,梧桐不是家中眷养之物,却也离人甚近。人须去品兰,而兰未必知人之情趣,梧桐无语,却使人点滴情生。若李清照,羡煞梧桐之比肩,点点滴滴到天明,梧桐做伴。

观夜尽,梧桐雨细,滴声渐去,然梧桐长留心间。

遐思的散文12:古村遐思

文/李俊瑶

暮春时节,随省杂文名家采风团到禹州,感觉进入了古镇古村的“窝儿里”。禹州我去过多次,但熟悉的只是它作为钧都、药都、夏都的符号,“这里有很多古村”倒是第一次听说。

车从禹州喧闹市区进入西部山区,我们走访了几处静谧的古村,如张家庄、李金寨、天垌村等。静,是它们共同的状态;慢,是它们共同的节奏。“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诗情与遐思,在我心中悄然滋生。

张家庄村路边一幢石头建筑吸引了我。正房和东西厢房构成完整院落,红石砌就,敦实规整,只是室无长物。一个念头冒出:我退休后租住这里怎样?附近要不要开个菜园,再养几只鸡?身为音乐发烧友的我,如果搬来顶级音响,和当地电压兼容吗?还有,它的WIFI信号咋样?

行走在张家庄村里,我们发现,有多处空置的房屋。屋主人听闻是去外面闯世界了。城镇化进程中,有想法的青壮年不是随家乡小河漂泊向东,就是沿绵延山路一路向南。古村空巢越来越多,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成为普遍现象。有点特色的古村落,正在这种人去楼空的销蚀中渐渐衰败。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中国每天都有近百个古村在消失。”如果古村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有方便的挣钱门路,有独特的文化基因、产业基因,我想很多人并不愿意背井离乡。那么如何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古村落保护,应该就是重拾乡愁的有效载体。有学者感叹,保护古村落比保护故宫还难!因为古村落保护不仅涉及建筑、文化、观念等方方面面,还涉及智力投入、财力支撑,更因为是“活态”保护,必须让古老景观与现代产业共生,民俗传承与时代精神共鸣,这样,新的发展才不会割断旧的根脉。

张家庄村就是重视古村保护的典型。

张家庄村村口的老槐树,诉说着这里的古老。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有红叶谷、白龙潭等秀丽风光,但因交通闭塞,一度成为贫困村。

近年来,扶贫攻坚的助力中,张家庄村靠山吃山,采取“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核桃、中药材种植和牛羊、蜜蜂等特色饲养业。修建白龙潭水库,打深水井,建提灌站,引水上山。水来了,灵气也来了。柏油路修好后,旅游业火了起来。鲜槐花、山泉水,被旅游者抢购。老宅院等民间建筑,秋天的红叶等自然景观,更让此地游人如织。2018年,张家庄村入选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古村的经济发展与根脉保护达到了微妙平衡。

时下还流行着一种搬迁模式,比如山西一些老宅院、古建筑,正采用外地商家购买的方式,精细拆除,整体“搬迁”到外地甚至外省,原样复建,重获生机。鄢陵县花木产业园,也有类似搬来的老宅院,已成旅游热点。

这种模式提供了一条思路:对于中西部的古村而言,如果自然环境已经恶化,如果古村已失去产业依托和人气支撑,整体搬迁,精细搬迁,原物搬迁,原样重建,不失为古村“复活”的有效模式。

禹州李金寨村,就是因为煤矿下陷,整体搬迁的一个村庄,“树挪死,人挪活”,李金寨因搬得福。

搬迁后的李金寨新村,由一排排别墅组成,供水、供电、街道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系统等,都达到了城镇化的高水平。

美中不足的是,该村搬迁时没有进行原村“复古”,现代化味儿较浓,原村那种“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的乡情乡景淡了些。

大胆设想一下,今后那些生机流失、不得不搬的古村古镇,若采取精细拆除、原样复原的搬迁模式,古村,将不会因人气下降而衰落,反因易地“复活”而重生。那鸡鸣犬吠、青山绿水的乡景乡愁,那炊烟如岚、粉墙黛瓦的古村画卷,一定会在时代发展中重新焕发光彩。

遐思的散文13:路的遐思

文/宫宝涵

我出生在长城脚下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就喜欢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更喜欢那里纵横交错的小路。那一条条小路,伴我生活,陪我长大,凝聚我太多的童年欢乐。每一条小路永远不会磨灭我的深深脚印,都记录着风风雨雨;每一条小路永远不能忘却我的足迹,都铭刻着深深记忆;每一条小路永远不可抹去我的脚步,都镌录着种种情感……也正是这条条小路,让我的心智插上腾飞的翅膀,去放飞思绪和梦想!

那一条条小路,短短长长、窄窄宽宽,弯弯曲曲、似神经、似脉管、似网络,把家家户户、村村寨寨连成一片,跟那些山坡、溪流、庄稼、房屋、土炕、炊烟、孩子的哭声、牛哞狗吠……交织、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村庄。正是它凝聚了人与人之间坑坑窝窝的交情、见证了历史与现实长长短短的牵挂、渗透了人以生命血汗勒出的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划痕。

从我记事起,小小的山村五天一个集日。到了集日那天,天刚麻麻亮,各村里的人们就早早地起床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三五成群地沿着条条小路去赶集。来到集市,遛一遛,看一看,这里有抱着两只老母鸡的大爷在叫卖;还有挎着盛有鸡蛋小筐的大娘在寻求买主;卖瓜人不论买者年长年幼,来到摊位前,都会请你先品尝;一位大嫂刚刚把大包的棉花卖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是有了这些小路,才拉近了山村人们之间的距离,方便了交流,加深了感情,凝聚了满满的、珍贵的故乡情。

如今,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理念。一条条平坦宽阔的道路,像一根根绵延不断的导线,向四面八方延伸,将城市和乡村紧紧的连接。我最敬佩那路的拓荒者,开通衢之先河,为后来者引领方向,以至世上多了一条条的路,使人们之间拉近了距离,方便了交往,发展了经济,提高了生活水准。

记得回乡探亲自驾汽车行驶在迁擂公路上,心情很是激动。通过210米的隔滦河大桥,沿滦河防洪工程堤坝向北,路经迁安市区和几个乡镇,直达终点“长城绿道”,一路全长近27公里,六车道的路面,两旁树木成行,很是壮观。每次行走在这条路上,都会感到村庄和城市一起跳动,一起腾飞,人与自然产生的共鸣与和谐,让人心旷神怡。

自古而今,人们赋予了路不同一般的含义,并将自己的情感寄托给了路,正所谓“百般情感,藏之心而寓之路也。”不同的人对路有不同的理解,但每个人都将按着生命的轨迹走完这段路。不是么?一个人从娘胎里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在人生路上行走,先是咿呀学语、蹒跚起步,长大成人后,离开父母,闯一片自己的新天地。年轻时,收获青春与活力;成年时,收获成熟与魅力;老年时,收获经验与睿智;暮年时,收获平静与安详。失败时,收获悲伤与教训;成功时,收获喜悦与欢乐。

鲁迅先生在在一篇《故乡》的文章结尾说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用走路做比喻,形容一个理想社会,只要努力去探索、开拓就一定能实现。一个人的人生路也一样,它是得与失的集合,又是选择与放弃的轨迹。你不能选择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选择控制它的宽度;你不能选择自己的容貌,但你可以选择展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选择把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选择利用今天。在有限的生命里,选好自己喜欢的人生路,并坚定地走下去,一定会到达到目的地。

人人都知道人生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那样的错综复杂,误入歧途者有之,自毁前程者有之,古往今来,不胜枚举。也有路标明确的,一路上高奏凯歌,一帆风顺,最终到达光辉的彼岸,但毕竟是少数。奋斗者视路为拼搏,冒险者喻路为赌博,悲观者叹路为苦短。唐代诗人李白说过,行路难,难于上青天,虽指的蜀道,却也是阅尽人间沧桑后的肺腑之言。意思是说,有了理想,还要靠行动去实现。人生路只有经过岁月的打磨,世事的沧桑,路途的颠簸,才能时时都有着收获。在有限的生命里,一旦选好自己的人生路,你一定会欢呼,更为自己因历尽艰辛获得成功而欣喜。

“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勇者敢攀登。”自已的路自已走。没有完美的路,只有在路途中不断地追求完美。走过,才明白,无限风光在险峰。走好人生这条路,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睿智的醒悟、崇高的境界。能看透纷繁复杂的世界,自如地处理世间的人和事,他的人生路走的一定泰然;能承受来自身边每个人的情和爱,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人生路一定走的平坦;能面对困难不气馁,遇到危险不畏惧,不实现愿望不妥协,他的人生路一定走的辉煌。

走好人生这条路,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只有奉献,才会收获。在人生路途中,我们要把奉献作为一种追求、一种时尚、一种享受。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如果你是一棵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颗星,就点亮一线夜空;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带来一丝绿意,在芬芳别人的同时美丽自己,这样的人生路才会异彩纷呈,才会美丽无比。

遐思的散文14:二十二岁的遐思

文/悦素

1、嘿,十年前的我

前几天想着要好好畅想一下未来,但思路突然断了线,以至于草草收尾。走着走着,我已经二十二岁了,虽然心里还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幼稚、喜欢幻想、做梦、喜欢一个人傻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确是还没有长大。记得很小的时候,喜欢看浪漫言情剧,那个时候还不懂什么叫爱情,就幻想着,自己将来总会碰到一个可能会捧着鲜花的男子在等着我。而今看来,也许他不用捧着鲜花,当然,他必须还是一个“他”,在修行的路上等着我。臆想中人的模样变了,但最初那纯净的期待,还似刚出炉般鲜甜美妙。

如果让我十年前来看待今天的我,我会对自己失望亦或者是骄傲呢?应该是居中吧!不对,我觉得还是有一点点骄傲。再不济,我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导向标,虽然依旧懒惰骄傲,给自己一点成长的空间吧!急着出人头地,急着成龙成凤,不太适合我这种慢热狂。

十年前的我,从未对十年后的自己提出什么要求,只是想着,到那个时候,也许我就可以一个人去旅行了,也许我的文笔会好一点,也许我已经有了一个男朋友,谈过一场恋爱,会不会已经读了一些书,对世界有了一点奇思妙想,又或者是新的幻想。我还记得大二的时候自己列出来的25岁之前必做的多少多少件事,想来可笑,去海边也是我的必备之一。凡此种种,我只能怀着感恩的心,拥抱十年前的自己。感谢这十年来,所有对我给予无尽的爱与呵护的家人以及朋友们。我只是一个无知的女孩,何德何能能接受到诸多帮助。不论是亲爱的爸爸妈妈,还是像爱女儿一样爱我的小舅舅、舅妈,还是以及离世的外公外婆,我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美好的爱,常感愧疚,愧于目前无能报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身力量集聚,方能回报恩德。

而今,成为了所谓的十年后的我,一个人去了海边,曾在海边奔跑漫步,曾在能看见海的房子里吃着最惬意的早餐,惬意地阅读发呆,曾听着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安稳地睡着,曾跟三个韩国人邂逅,并一起游玩了美好的一天,曾跟朋友在club跳舞到深夜,曾在一个安静的晚上跟喜欢的男生亲吻,到终于在21岁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还记得刚见到他时自己不自由地泪流满面,恨不得失声痛哭的感觉,那是找到了生命导向标的喜极而泣。十年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我开始吃素,开始像和尚一样念咒,开始假装每天打坐,开始改变对待世界、人生以及生命的看法,开始向着成为自己意想不到的样子进军,但却是我心里最向往、最渴望的样子。

嘿,十年前的我,谢谢你肯以包容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虽然你的毛病很多,性格拘谨,脾气很差,但谢谢你,没有纵然自己的懒惰与堕落,谢谢你对世界充满好奇与幻想。也许,今天的我依旧不能让你心生欢喜,但我打心底里爱你,同时,我也要跟你说对不起,这十年,我依旧没能改掉虚荣以及虚伪的毛病,依旧喜欢伪装自己,以掩盖自己的弱点,我答应你,我会学着面对,面对掩藏起来的遗憾。抱歉我现在会血拼,但我会学着去理睬,学着去充分利用自己的钱,学会独立。抱歉也许我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单纯,也许我现在会用大人的想法来揣测问题,不过我答应你我会尽力寻找回我们的纯真,我们内心最温暖的那一块,因为我时常能瞥见它的影子,所以我相信,我并没有弄丢它,只是暂时看不清楚!我向你保证,如果我找到了它,我会好好呵护它,并发愿生生世世都愿与它相随。

从高中毕业,到大学毕业,时光像是魔法棒一般从我面前挥过,过去被肆意挥霍的光阴,我愿以最诚挚的歉意来祭奠,遗憾的是,我甚至没有办法保证以后完全不浪费时间,以前积累的旧习惯,是束缚在我身上的绳索,我会努力一个个解开,但这工作需要数年光阴,我会努力,但却不愿太多苛求。期待是另一个绳索,若在解锁的同时又生心锁,那我只能生生世世都缠绕其中了。可笑的是,我的确每天都在绑下新的结,十年前的我,你是否对我失望?还是说,自始至终,你都从未对我失去信心呢?正如我对你一样。

十年前,我在幻想爱情时,不会预料到甜是伴随着苦而生的,爱情的甜蜜往往会被期待的苦涩而冲淡。我们往往看见的是他人的笑靥,而忽视了背后的愁容,于是我拼命寻找着那爱情的玫瑰,却对身后被花刺刺痛的疼痛嗤之以鼻,心生嗔恨。“为什么我永远得不到最好的?”尽管我们能够拥有的,已经是最美的片段。现在才理解到这个道理,会不会太迟?当年陪我看电影,佯装问我冷不冷却实际是想牵我手,在月下吻我的男孩早已成为我生命中的过客,不过人生的风景因为未知而精彩,至少,我曾欣赏过!

2、嘿,十年后的我

突然有点紧张,因为我对十年后的我,开始有了期待。十年后,我该是三十二岁了,一直拉着“奔三”的号角,突然要转换成“奔四”,这个节奏有点让我跟不上。我希望你能最终找回12岁的纯真,自由浪漫简单快乐,依旧可以写着文章读着书,说着笑话喝着茶,该出发时就出发,该勇敢时不掉渣。成了一首蹩脚的打油诗,但却是我对你最真实的期待。

说来简单,但要做到,却不那么简单。我不知道你是否当了师父的秘书,如果是了,我很骄傲;我不知道你是否已经有能力帮助你爱的以及所有爱你的人,如果甚至是所有人,我很感恩;我不知道你是否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并让父母更加幸福快乐,如果是了,我很高兴;我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学会观照自己的情绪,如果是了,我很欣赏;我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学会了理财,并积累了自己的小财富,如果是了,我很激动;我不知道你是否在全世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如果是了,我为你鼓掌。

而今的我,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想知道。

你我相隔十年,若同处一室,甚至不一定会喜欢彼此。但,我可以变成你,你,则永远不会放弃我。我答应你,每年都写下笔记,以检测我与期待中的你有多远的距离,我不知道你会不会不满意我走过十年旅程见到你的样子,但我知道的是,你会等我、鼓励我,直到那一天,你会拥抱着我说,我们做到了,这就是你当年笔下描绘的样子。我会流泪,我会好好地抱着你,然后到了那天,你就是我,而现在的我,将存活在记忆中。待油尽灯枯,则会存储在一个很底层的地方。也许数百年,或者是数千年之后,所有的记忆都会被唤醒,无数个阶段的我,会彼此认识,让我们祈愿那一天的到来。

今天的阳光是如此灿烂,温暖洒进心扉,坐在沙发上,惬意地翻看着可爱的书籍,哦对了,我现在22岁!

遐思的散文15:岁末畅想

文/崔柳

凝视岁末日历,遐思无限。

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能听见它若有似无的脚步声。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忽然出现,它飞也似地向这一年的终点奔去,只留给追赶它的人们衣袂飘飘的背影。

再回首,飞逝一度种种事务的影像全部重叠地堆在眼前:从春天在各个客户间周旋洽谈到冬日坐在开着暖气的办公室里录入各种表格;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青岛到正在建设中的新兴工业化新城新河;从一个考场到另一个考场;从一轮面试到另一轮面试;从懵懵懂懂、不知所措到游刃有余、信手拈来……我在岁月的树上刻下属于自己的年轮,在时光的书中写下自己的章节。

然而,这回忆有哪一些清晰犹在,让我终生难忘?又有哪一些太过模糊早已被时光干干净净地一抹而去?时光似乎天然具备去芜存菁的神奇能力,就像舞台上打出的昏黄怀旧灯光,什么物事叫这灯一照都会显得温情脉脉,那些时过境迁的温存回忆,温柔而又惆怅。我记得深夜躲在被窝里流下的泪水,也记得走出考场后脸上笑容的弧度,我记得那个夏夜海边吹来的风微凉,也记得每个清晨把我唤醒的阳光。忽然醒悟,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这一个个生活的片段,看似寻常,却是流动着的时光。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提醒着我们时光的流逝,我常常因此而感到不安,因为似乎没有什么能在这匆匆的时光中凝成永恒。无论窗台上的花曾开得多么娇艳,总有颓败的一天;无论荧幕上的那个人曾经多么风光,时光也不会给他不老的容颜;无论我们有多么不舍,朋友、亲人也终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去往另一个世界……然而,花谢了,却把它的下一次绽放埋在种子里;音乐家离去,却把他的生命留在永恒的音乐里。所以,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就会消失得了无痕迹,生命只有用在崇高的追求上才有不朽的价值。

回想自己走过的这二十多个年头,我的时光都留在了哪里?大扫除的时候无意中翻出高中时的周记,看着当时略显稚嫩的语言和文字,那些为了一点小事而雀跃不已的心情,惊觉,原来我把时光留在了文字里,而我的时光也只有被安顿在这里,才不会消失,无论何时被何人翻阅,它们依旧鲜活如初。我也有一些担心,怕被这时光磨去心底的梦想与激情,或许终有一天会忘记了读书,忘记了旅行,忘记外面还有很大很大的世界等着我去探险,而是只投身于这喧嚣的世俗中,把更多的时光支付给种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记得家庭,记得工作,唯独,忘记了自己的灵魂。

生命宽广,时光漫长,渺小的是人类,短暂的是人生。当我们的生命从黄昏慢慢走向子夜,当生命的华美渐渐淡去,愿我们所留下的痕迹能随着时光的长河静静流淌,在这时光里凝成永恒。

遐思的散文16:清明遐思

文/王涛

阳光、蓝天、清风、清空万里;悬浮的心、木然的思绪、暗潮涌动。清明,将至,未至。斯人已逝,我们在缅怀。这淅淅沥沥的小雨也凝聚车个一种无声的气息,将这场祷告沉淀的更为庄重。那些曾在我们的世界里出现过,而又被岁月镶嵌在岁月洪流里的亲人、朋友、以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此刻脑海里都无比清晰。随着这绿意盎然的春天,一起回忆那过去的时光,那些无与伦比的美丽,将是我们未来生活的力量;那些逝去的人,我们将用一生去忆起。

每到清明节,杜牧的诗总被人们提起。说的是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扬扬,漫天飘洒。行人忧思满面,怀念亲友。尽管如此,在这充满绿意的清明中,令多数孩童难忘的当属踏青,放风筝和荡秋千。在一个小湖边上看杨柳青请,湖水中的鹅相伴携游,那清清的湖水倒映出自己的影子,刹那间忘却烦恼,回归清明。

蝴蝶翩翩,眼睛随风乌溜溜的转,一双蝶尾色彩斑斓,随风抖动。嬉戏春风,蜻蜓高高飞舞,像游在水里的鱼。蜈蚣是虫也能飞上天,在空中划圈。鸥在空中盘旋飒爽;山坡的桃树给静默的土地天上一抹红。清明的哀愁,便被安放在这一季春风里。雨纷纷,你在斜阳下等谁?似乎看见了那年夏季的夏雨荷,站在湖边默默等待归人的情景。今年的清明,又有多少人顶着那丝丝细雨,站在默然长逝的亲人面前等待他们的归来呢?一幅宣纸点缀出众多景色,却唤不回那一缕香魂停留半刻。坡上的桃花开了,湖里的鱼儿活了,地上的草也绿了,一切都有着新的开始。

一点、一抹、一幅画;一实、一虚、一人生。远处望不见边,浓浓的伤感盘旋在整个天际。这,怕是清明了吧。满坡的菊花争相开放,似都在为逝者祈祷。路边那一枯丫,佝偻着背为行人指路,繁杂的社会需要安静一刻,忘了时间、忘了地点、唯独要忆起与逝者生前的故事。

生与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在清明的路上会想明白。每个去祭奠亲人的行人,都恍然有一种错觉;牧童遥指杏花村。生者在世时必然是喜大于悲的,逝去以后后人更希望他们能安然,走在寻亲的路上,步子一个比一个沉重,似乎昨日还在眼前,如今却非昔日年华。柳,早已抽绿;春,已然来到。只有那雨还在不断哭泣,洒下一地悲伤。

清明雨,滴落一地相思苦,这淅淅沥沥的雨像是对清明节众多哀伤的一种无言哭泣。逝者已逝,生者还要继续。春天的气息越见越浓郁,杨柳垂下,似在与亲友道别,愿与他们来生再见,愿这片清新绿意带给更多的人希望。生命如此脆弱、生命又如此无常,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缅怀过去的同时不要忘了未来的希翼,不断去爱、被爱,去寻找自我价值,这,才是活着的意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