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散文

请欣赏十年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十年的散文1:十年

文/凯宾

那年,刚过完70岁生日的刘老伯,突然宣布他要结婚啦。三个女儿面面相觑,一时怔住:母亲作古多年,三姐妹待父亲也算尽心,可从来没听他提过这个念头呀。

新人是何许人?最为敏感的是老父的这套房产不就节外生枝了吗?三姐妹的心头打起小鼓,而此时的刘老伯见三个女儿不表态,也颇为忐忑,他既想自己的晚年有一个伴侣,但更念及与女儿们的亲情啊。

数日对峙,刘老伯终于还是打电话邀女儿们来家见见他的新老伴王姨,显然是要开诚布公了。三姐妹即刻碰头达成联盟,不赞成老父再婚,她们不能让这个冷不丁冒出来的外人瓜分自家的财产。来到老父家,她们见到了这位王姨,她六十出头的年纪,看着面善,像个厚道人,然今儿可不是来认可这位 “新妈”的,她们只是冷眼相观。刘老伯发话了,说他和王姨都是丧偶多年,在一起也就想做个伴说说话,他们商议过了,不结婚,只是住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也可让双方的子女安心。原本要结婚,突然又说同居,老父的一番话,好似一阵乱拳,将她们准备的理由顷刻间土崩瓦解,是无奈之举还是缓兵之计?尽管心存狐疑,但三姐妹是情理中人,两位老人这样的决定无可非议。

在以后的日子里,三个女儿明显感觉到父亲家里有了鲜活空气,王姨是一个挺有气场的人,她烧一手好菜,常常招呼三姐妹带着孩子回家聚聚,暑期寒假,她主动提出帮她们照看放假的孩子。渐渐的,王姨在她们的心目中有了母亲的感觉,但父亲会不会因此提出给王姨一个名分?王姨是否有意“笼络”?倘若她们一点头,那以后就是真金白银的事情,想到这些,她们与王姨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心距。

有一年的夏天,刘老伯生了一场大病,虽然保了性命,但从此生活无法自理。这段时期,幸亏有王姨悉心照料,三姐妹得以正常工作,有时王姨还叫她儿子来帮忙,说是照料父亲女儿家有很多不便,虽说她们常来,也只是搭手的份。就这样,刘老伯在床上躺了二年之久,在过完了80岁生日这一年,终于撒手人寰。

刘老伯“三七”祭奠完毕,王姨把刘家三个女儿叫到身边,将刘老伯的遗物交代清楚,然后将钥匙交到大女儿手中。她神情黯然道:一会儿儿子来接我了,我该回去了。什么,就这样走了?三姐妹呆住了,十年来,她们对王姨设防的那道心墙訇然坍塌。大女儿拿着钥匙鼻窦发酸,两个妹妹已是泪眼婆娑:王姨,你咋不提点要求呢?我们可是商议过的,要给你经济补偿的呀。王姨说:我和你们的父亲已像亲人一般,还谈什么补偿,再说,老刘待我多好,多年来,生活开支都不让我分担,我的住房出租,所得租金,部分帮着小儿子还房贷,多余的也算是我的积蓄,刘家可没亏待我呀。她说得实在又让她们踏实,至于自己对刘家的付出,却只字未提。

有趣的是,现在的刘家三姐妹却管王姨称妈了,有一次老人不慎摔了一跤,右腿骨折,住院期间,三个女儿轮流照料,说照顾母亲还是女儿方便喽。病友们羡煞:阿姨,你真是好福气,儿女个个都孝顺。王姨听了,只是甜甜地笑。

十年的散文2:十年,保定城的夏天

文/王文静

28岁,那年夏天,在保定古城的西南角,一座省直属大学的附近小区,我和他,骑着辆旧单车,四处打听出租屋的具体地址和房主。

从乡村到城市,我们彼此命运相济,在一家民办学校教书,课余时间痴迷读书淘书,结缘相爱,然后走到一起。没有车,没有房,更多的是在一起美好梦想的憧憬。

假日的午后,一辆单车,两个人,穿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停留在某家旧书摊旧书店,饱览文字,浸润书香。落日余晖,租屋小院,赌茶聊书,吟咏诗赋。

30岁,我辞了职,离开学校,渴望用一支笔,在城市扎下根去,像棵树那样,在古城抽叶,开花,结果,慢慢老去。38岁,已经融入这座北方古城,我的文字树,早已是繁华朵朵。两个宝贝女儿,也前后开始读书识字,写作间歇,喜欢唤过我的女儿,左右拥着她们,给她们读我的文章。

每到6月,我都喜欢带着俩孩子,去游赏保定古莲池。假山长廊,阆苑书房,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满池荷花,夏日风景里,在当年黑白电影上的拍摄地点,我给女儿们讲有关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往事。

十年的散文3:人生若只如初见

文/漆丽芳

前日,十年未见的老朋友送我一本书《人生若只如初见》,只因当年在他眼中的我十分喜爱宋词,却不知光阴如梭,曾经读诗的女子早已将那份心境散落在尘世繁琐中。今天,终究抵不过书名的诱惑,读完了全篇,喜欢安意如那优美的文字,细腻的情感,唯美的故事。她带我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应,感应诗歌、感应诗人、感应诗心。

“人生若只于初见”,出自于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全篇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句话是点睛之笔,让人一见之下,不禁幽思婉转,如烟袅袅。读到“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不禁想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玉环像那紫霞仙子,意中人是绝世大英雄,有以天下相赠亦不皱眉的疏豪,可是,料到了绚烂的开头,谁又见得到那命中注定的结局?玉环不知,是以长恨。“若,人生只如初见,多好。他仍是他的旷世名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相侵。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

书中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详,书中的词句都是佳句绝唱,再读之下,仍不免让人久久沉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从金庸的小说中,这句词已广为人知,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来历。元好问在路上遇到一个打雁的人,那人说:“我今早捕到一只雁,已把它打死。另一只本已逃出罗网,竟悲鸣不肯去,后来撞到地上自杀了。”于是他向猎人买了这两只死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岸边,堆起石头作标志,称之为“雁丘”并写了一首词,就是流传至今的“雁丘词”。葬雁成丘,是一双雁的贞烈感动了一个词人,一个词人的感慨问住了我们所有人!问世间、情为何物,值得用生命去等待和交换?我们无人可问,也无人可答,爱情是千古的疑难,是上苍留给人最大的谜题。

不久前刚看《东坡逸事》让我知晓了王弗的故事,再来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一如初读般的想落泪,爱要爱得这般豁达,明亮,九曲柔肠,所以,他十年后还记得王弗在小轩窗下梳妆的情形,在她的坟前默然落泪,无处话凄凉,这样的爱,深重,纯粹。读《江城子》,读破苏轼一片心。

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一直仰慕王维的才华,不知道红豆背后原来是关于昭明太子萧统和民间女子慧娘的爱情故事,离别之时慧娘取出一物放在萧统掌心:“昔有妇人滴泪成血,化做相思豆,今以一双红豆付君,若君早归,妾当免于此厄,不然,日后见豆如见人吧。”“宫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再聚已是红颜零落青草稀了,萧统亲手栽下两颗红豆,数月后因相思薨逝。数百年后,这两株红豆树倏然合抱,树干并为一体,上枝仍分为二。唐人王维见此树心有所感,作了流传天下的“红豆诗”。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以为是有情人之间含情脉脉的誓言,其实它是忧伤的。这出自《诗经》的《击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是一个深沉而无望的爱情故事,一个征夫和妻子之间的爱,“我是如此地眷恋这人世,虽然它有百般的疮痍,虽然我无法完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可是,此刻如潮水般侵袭我脑海的全是属于你一个人的记忆,我如此清晰地记起,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拉着你的手,对你许诺,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试问,读到这样的句子,有谁能不为之心动呢?

安意如笔下的人物,形象潇洒而丰满,在她的笔端,我仿佛看见那些美丽的女子,她们真情至性,俯仰低歌;看到那些才子志士,他们翩然出尘,青衫磊落,或激扬人生,或挥洒文字,辗转千年,走到今天,走入我的心田。我想说,诗或者词,她都是懂得的,她把她的懂得写出来,然后我们看到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

十年的散文4:姊妹

文/阳莉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说的是夫妻的缘分。她不知道自己与家人的缘分是多少年才修来的。

23年前,他当时在单位干人事工作,在整理员工档案时,看到一个女同事的出生年龄与自己的出生年龄一模一样,于是,他就准备去认识一下这位同事。

当她知道有一个与自己同年同日生的同事,很是兴奋,立即表达要认他为哥哥。尔后,她带着儿子就来认这一家子了。她的爸爸妈妈已不在人世,也没有其他姊妹,她就把这个家当成了自己的家,从此,她就是这个家的三女儿,父母给予了她同样子女的爱。

以前听他说,他们家有五姊妹,其中,他与一个妹妹是一对双胞胎。他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同学们都羡慕他是中间的一个独儿,深得爸爸妈妈和姐姐妹妹的宠爱。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家里不管吃点什么好的,都要叫上她和儿子来分享。每当过星期天,她也和其他姊妹一样,回到父母家团聚,她的朋友都知道她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小妹。她是家里的三女儿。

因婚姻关系,她远嫁到台湾,在重庆的儿子,一点也不孤单,隔三岔五回到外婆家打牙祭。哪怕是在大学读书、甚至谈恋爱,结婚,都不忘回到外婆家来“蹭饭”。

过元宵节啦,在台湾生活的同胞妹妹带着19岁的外甥女今天要回家,90岁的老母亲早早起来在门口翘首以盼。

两个姐姐和他叫她三妹儿,小妹叫她三姐。

当她一进屋,立即与老母亲拥抱,亲昵地叫:“妈妈,我好想您哟。”接着是外甥女叫外婆好!然后把在家的姊妹挨着叫了一个遍,舅舅好、大姨好、大姨夫好、小姨好……

老母亲说,三妹儿一点也没变,与去年一样,还是那么年轻。三妹儿说,有妈妈关爱,我肯定没有变化,一直好着呢。

家宴开席了。桌上有大姐卤的兔子、做的糯米丸子、腊肉香肠;有大姐夫做的清蒸鲑鱼;有哥哥做的干缸豆烧肉,排骨炖藕汤、黑木耳莲子炖鸡汤、银耳醪糟汤圆、粉蒸肉;有小妹做的蒸甜肉、蒸烧白……满桌美味佳肴,三妹儿看着丰盛一桌菜说,还没过年,就馋着家里的味道了。

席间,老母亲顾不上吃东西,左看看三女儿,右看看就读北京艺术学院学制片的外孙女,不停地叫她们吃,好似要把这一年的菜饭都要叫她们吃下去似的。三女儿也不时给老母亲拈菜。

生活在深圳的二姐今年没能回来,这时,她打来视屏通话,一一看着问好,与三妹儿有说不完的话,其乐融融。

她在台湾生活近21年来,对家乡的依恋与日俱增,每年春节都要回家看望双亲。父亲去世那年,母亲不想让她回来奔丧,就没有告诉她,她不知从谁的谈话中得知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后,面对大陆方向点上长明灯,以寄托自己对父亲的哀思。

他们家的小字辈也成了姊妹,不管是谁结婚了,谁生小孩了,他们都会像是自己的家人一样互相送去祝福。谁家有难事了,一旦知道,都会不遗余力伸出援手,给予最大的温暖。他们常说,我们永远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三妹儿在台湾生活的这些年,投身慈善事业,把那份爱分享给需要帮助的人,她说,这也是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吧。

在人情事故带夹着物质欲、金钱欲的今天,这样的爱,好似冬天的一把火,春天的风,夏天的荫,更是四季的阳光;那一束束阳光洒在身上,折射出的都是和谐、祥和、愉快、开心和温暖的音符,直叫人依依眷恋。

比物质金钱更重要的,还有那诚挚的情……

十年的散文5:致我逝去已久的亲人

文/思逸

十年之后,我终于有勇气,或者说,有胆量来到这里,烧一些纸钱,像旁人一样念叨着,“你在那边买点好吃的,别怕花钱”。我清楚的知道,这绝对不是迷信,只是情景所致,或者自我安慰而已。

旁边的柳树已经抽出嫩条,而你坟上的两棵槐树还是光秃秃的,也好,春天能多晒一些太阳。

最近,总在梦里见到你,没有说话,就那么安静的看着我。跟妈妈提起这个事情,妈妈说:“快清明了,你大爷对你最好,怕是想你了吧。”

“大爷”这个称呼,十年没叫过了。

还是恍惚能记事的时候问起爸妈,“为什么这个老头会在咱们家,他没有儿子养着吗?”妈妈把我拉到一边:“这是你爷爷的大哥,没有孩子,所以和咱们一起生活。”虽然不是很喜欢这个矮又黑的小老头,但小孩子的心思总是不会集中在一个事情上,所以,几分钟之后也就忘了,更何况这个小老头从我出生就一直生活在我家,而且,不会走的时候,他总是抱着我,当然,这些都是后来听家里人说的。

能够清楚的记住事情之后,“大爷”就占据了儿时时间的大部分,爸妈白天忙,没时间,我就在大爷的周围晃悠。更正确的说,是我跑到哪,大爷跟到哪。三四岁的孩子精力多充沛,哪里是六十多岁的老头追得上的?所以,总是我在前面跑,后面传来“慢点,看着前面的石头,哎呀,别摔着了……”的声音,而我,似乎总是以为这样更有乐趣,而跑的更欢。

多年以后,初长成人的我想起这样的事的时候,惭愧总是涌上心头,总是想着,如果不是天天那么辛苦的追着我,或许身体就不会变得那么脆弱。

也许在农村没那多讲究,从来也不会尊称为“您”,什么时候对话都是“你”,但也没有理由的觉得,“你”其实更亲密。所以“大爷”就变成了“你”。

一直不知道你有个“百宝箱”,直到上了学。

那个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每个人大人都会问一个相同的问题:“想上学吗?”学着别人家孩子的乖巧样,很违心的说着“想”。事实上,我的想法是“我才不愿意去上学,在家跟大爷玩多好。”

可是,上学的日子终于还是来了。那天,大爷带着我去学校报道,路上不停的跟我说,上学了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我拉着你的手,一万个不愿意。

幼儿班的事情已经忘的七七八八,更不用说上学第一天了。只记得晚上回家,大爷在门口迎着我,抱我进屋,放在炕上,转身打开那个暗红色木头箱子,从里面拿出几颗糖果塞到我的手里,说是奖励我上学第一天表现良好,我不知道原来这个不起眼的破红箱子里,装着这么好的东西。

第二天,大爷从箱子里拿出了一个从未见过的东西,灰色的,如土豆一般,外表还毛茸茸的,大爷告诉我这叫猕猴桃。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世界上最好吃的就是我们家院子里那棵树上的苹果。

……

想起来都是些琐碎的事,在旁人看来,根本不值得一提。那么多年以来我也是这样认为,但总该找个时间纪念一下,我无比重要而失去已久的亲人。

越来越习惯上学的日子,伙伴之间戏耍欢愉很快替代了大爷陪伴的乐趣,依赖似乎只剩下期待每天放学大爷从百宝箱里拿出的东西。

请原谅我儿时的“喜新厌旧”。

越长大,离你越远。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已经长成个大孩子的时候,大爷的头发越发花白,后来,索性剃了光头,却依然掩盖不住已经白了的发根。

初中远在十几公里以外,所以住校成了不得已的选择。冬天里,宿舍没有暖气,每天晚上最不愿意做到事情就是钻进凉的刺骨的被窝。放假回家总会抱怨,爸妈无动于衷,而大爷,也不言不语。

然而,第二年的冬天,我收到了大爷给的一条巨大的毛毯。用现在的专业术语来形容,那叫珊瑚绒,软软的,暖暖的。后来,妈妈说,这条毛毯是大爷这一年挖药材换来的。

七十几岁的人,每天背着镐头,漫山遍野的寻找一种叫做“柴胡”的药材,就为了给我买一条过冬的毛毯。我不知道,老眼昏花的大爷是怎么样一棵一棵找到那隐藏在杂草中的柴胡,不知道他为此栽了多少跟头……

下定决心等我挣钱以后一定会给你买最好的东西,但很可惜,没来得及。

这条毛毯毫无疑问的成了大爷留给我的唯一纪念,现在,还完好无损的为我服务。

就在大爷送我毛毯的那个冬天,他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

那个夜里,全家人不敢合眼,凌晨三点四十,妈妈从大爷的屋子里出来,走到我们的屋里,对蜷在炕上的我说:“大爷没了……”我想我是没有任何表情,机械的披上衣服,忙乎者之后妈妈告诉我的事情。

那一天,家里忙的乱七八糟,没有人顾及我的感受,连我自己都无暇顾及。从知道大爷走了的那一刻起,到大爷下葬,我没有踏进过他的屋子,也没有掉一滴眼泪,只是在外面忙东忙西,却不知道到底忙些什么,脑子里总是出现大爷颤颤巍巍的身影--手里拿着镐头,上山挖药材。

妈妈说,最对不起大爷的是没能把他埋在他喜欢的地方。那个地方,我知道,是在一座山上的一片山楂园,以前每到秋天的时候,我都会跟着他去那里摘山楂。

但,总归是给大爷找了个好地方,山水相依,冬天阳光明媚,夏天,绿树成荫。

晚上,我在你住了半辈子的炕上辗转难眠,老一辈人说,去世的人的屋子不能空着,可我觉得一切跟梦一样,你其实根本没有离开。

现实终究是现实,不过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过那个冬暖夏凉的地方,尽管与家之间只隔了一个小山包的距离。

每一年妈妈都说,去给你大爷上上坟吧,我都含混而过,妈妈也不再劝说。

十年之后,我终于说服自己来到这里,看看我失去已久的亲人。添上净土,换了新衣,愿在天国安好。

十年的散文6:十年

文/HZ忆诗

今天,在空间看到你快过生了,突然特想给你精心挑选一个礼物。仔仔想想,我们都认识十年呢!但我从来都没正式的送你一个礼物。做为朋友,而且是认识这么多年的老朋友,实在是渐愧。但是,我心里非常清楚的明白你是不会跟我计较的对吧!我总是这么的厚脸皮……

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有好多的心里话想给你说。平时大家都忙,打电话沟通时,时间总是短暂的,自然都不会刻意的去表达一些感情。所以,借你这次过生的机会,我得把心里想说的话给你慢慢道来,肯定会有点啰嗦,但还是麻烦你仔细认真的看下去。让我们一起回顾哈这十年的感情吧!

现在回忆,当初在学校时的美好时光,开心多过心酸、简单多过复杂;那时的我们对待感情的懵懂、对待友情的着、对待新鲜事的好奇,让我们从中慢慢体会。那时的我们想事情总是那么的简单、随心所欲、笑起来是那么的真心,不参杂任何一点的虚伪……也许你从来不知道你在我心中的位置吧,是同学、是朋友、更易是亲人。还记得当时我们一起去买内衣的情景吗?那时的我什么都不懂,好多东西都是你教的,当时你也只比我大一岁而于,并且你的妈妈还在外地打工。当时我就满佩服你的,你的自学能力、独力性都很强,人又漂亮、待人又很真诚和善、各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自然是受到大家的喜爱。你并不知道当时自卑的我因有你这个朋友是多么的自豪、幸福。也因为跟你在一起,才让我那颗不原意打开的心慢慢的变化着……而离开学校,最不舍的就是你!

时间总是不经意间从指缝中消失,在我们还来不及欣赏它的时候,它已经一去不复返呢! 直到大家陆续的离开学校出生社会。一晃就十年了,出生社会后,因大家选择的方向不同,世界各地的分散着,而如今的你也有一个家了。联系自然也就慢慢的疏忽起来,但是我相信我们那颗牵挂的心还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

朋友,对不起!这些话十年后的今天才给你说,请原凉我当初的不懂事、请原凉在这十年间让你牵挂。但是,朋友,虽然我们现在不在同一城市、不会天天见面、更不会天天打电话发短信等等,但请你记住,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时、需要倾诉时、或是需要帮助时,一定要第一时间想起我这个朋友。也许我并不能帮你把事情解决圆满,但我一定会尽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你、支持你、鼓励你、因为我们是朋友…

朋友,也许下一个十年后,我们的情况又会有许多的变化!但我相信我们的心还是一如既往的永远紧扣在一起的。你原意跟我一起经营这份友情吗?

十年的散文7:触摸师德灵魂的丰碑

文/冷冬梅

从教十年,我欣赏着教师天地的风景,努力攀登着师德的高山,触摸着师德灵魂的丰碑。

陶行知、于漪、李镇西、殷雪梅、谭千秋,丰碑上那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让我明白了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班级中的几个男生虽天资聪慧,但对自己要求并不高,觉得将来能读高中就可以了,我在肯定他们能力的同时,告诉他们只要全身心投入学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引导他们给自己重新定位,与年级中的佼佼者竞争。渐渐地,他们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了,处处争先,上学期期末成绩居然跻身年级前列。

有人说,爱在右,情在左,两手相握才能有心灵的沟通,师生之间也如此。十年的从教经历使我认识到训斥和发怒都不是与学生最好的交流方式,只有倾心相对,细心关爱,才能让他们从心底爱戴你。

“外面在下雨,你没伞吧,把我的伞拿去!”“你身体不舒服么,到老师办公室休息一会吧。”“今天的蔬菜汤很不错,老师再给你盛一勺吧。”午餐时我坚持和学生一起吃饭,给他们添菜加汤,让他们感到老师就像亲人一样关心他们。流感盛行,晨会课上除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外,我都会用自己的手摸过他们的额头,看看他们是否在发热,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作为一名班主任,虽然所带班级并不出色,但我并不为自己的付出后悔。当学生倾心投入和我教学相长的时候,当学生和我促膝谈心的时候,当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当学生有明显进步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作为教师所特有的快乐。

十年的散文8:悼念堂哥

文/曹含清.

堂哥,你去世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时间过得也真快,转瞬即逝。在逝去的时光里,人世沧桑,万物代谢,而你定格成了相册里永远的微笑,凝固成了我内心深处永恒的怀念。

记得你上学的时候有同学欺负我,你便挺身而出,勇猛地摆平对手,让我对你钦佩不已。你辍学后到砖窑厂做苦工,又到饭馆做学徒,后来到新疆摘棉花。你小小年纪便饱尝人世的艰辛。

你十七岁的时候背井离乡,到江苏一家印染厂打工,每年仅在春节放假的时候回家几天。在这短暂的几天里,你除了陪伴伯母做家务、看电视之外,还会和我一起在空廓的田野里散步,去沙岗之巅晒太阳。日子来去如飞,你渐渐学会了抽烟,变得更加老成稳重。

那是十年前的春季,我在离家大约一百公里的一座小城读高中。周末我坐长途汽车回家,刚到家就听说你在江苏受了工伤。我本以为你在医院治疗,可是母亲说你已经永远地走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母亲说前日凌晨三四点钟伯母拍响了我家的铁门,流着泪说刚刚接到江苏的电话,你在工厂上夜班的时候被倾塌的货物砸着了,救护车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心跳。母亲听后双腿瘫软,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

次日下午我便返回学校。我坐在汽车上回想起很多和你在一起的往事,眼泪纷纷滚落下来。三日之后,伯母抱着你的骨灰盒从江苏回到村子里。你安息在贾鲁河岸的沙岗下,遥望着我们世代生活的村庄,遥望着无穷无尽的未来。

秋冬交替的时节,伯母又想起你,说你孝顺懂事,当你吃到肉丝总是拿着筷子夹到她碗里,说着她嗓音哽噎,泪眼模糊。她又说晚上做梦老是梦到你。天气转冷了,不知道你在冥世是否受冻挨饿。农历十月初一鬼节那天,伯母买了几件厚衣服在你坟前焚烧了。若有灵魂,愿你吃饱穿暖,无忧无灾。

堂哥,你去世之后,我常常思考人生的生死问题。生是上苍赋予我们的的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其中会有痛苦,也会有快乐。死是将生的权利剥夺,是人生痛苦与快乐的终结。与死相比,生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幸福。我总以为活着就是一种幸运,为尊严与梦想活着更是一种幸福。

堂哥,我常常不相信你真的去世了,总觉得有一天你会突然回来,微笑着出现在我面前。我也总觉得你的死是一场噩梦,梦醒了,天也亮了,一切安好。

十年的散文9:走进十年看空间

文/人生如水

雪化了是春天,今天是我走进空间第十个年头。在走进空间十年之际,将最近拍下的吉林市东山文体中心、江湾桥附近的美景和松江路、江滨路以及北山的夜色粘在空间,让朋友们欣赏一下北国江城——吉林市初春的美丽。

十年前开始写空间日志时,正是自己打工的时期,实在无聊,才借QQ空间这个平台消磨时间,更重要的算是一种学习吧。走到今天我切身感受到,面对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任何时代都更为需要。

为什么要写自己的空间日志呢?实话实说:既为保存一点人生曾有的风景以及过往,也为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做个记录,同时也为自己退休以后有个营生做个铺垫。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守望心中那份热爱生活的情愫。

我就是草根一族,不想所图,没有利益。我的原则是不追求哗众取宠的刻意刷新,不追求“名不副实”的点击率,更不追求“一鸣惊人”的特殊文字秀,也不参与黄钻达人之类的特殊网民。只是喜欢把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写在日志里,用这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十年QQ空间,养成了每天都要写点什么的习惯,按照三天一篇的进度走了十年,无论在民企还是在国企,从未间断。十年中,在平静中作文,在无声中耕耘,在沉思中感悟,在行走中思考,在自然中滋润。“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虚拟的网络和大千世界一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千把文友,有缘者自会相识,有心者自会相知。喜欢看就看,不喜欢看我也没意见,因为我的空间我做主,和任何人都没关系。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别人有着怎样的生活,走什么样子的道路,旁人永远无法真正了解。

近两年,由于微信的飞速发展,写空间日志、看空间日志的人越来越少了,微信和空间都属快餐文化,微信更具时效性和及时性,且通俗易懂,方便快捷,由于内存有限,资料无法长期保存。空间则不同,任何资料,都可以利用腾讯这个平台进行长期保存,且随时可取可读,这是微信和空间区别和不同,所以我更喜欢空间。

对于空间日志,我一直有着自己的理解。我的个人爱好不多,不玩牌,不喝酒,最大的嗜好是吸烟,其次写写小文,再次是喜欢摄影;虽然作文作的不好,也在文山会海上混了40多年;摄影我不专业,只是用影像记录一下所见所闻。走到哪拍到哪,走到哪写到哪,就这样近十年里我以我的方式,在空间里折腾,但它却忠实的记录我这十年。

空间日志是帅性而为,很少羁绊,是一种轻松的享受。这些年无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退休以后,无论在国内还是出国在外,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把自己所见所闻整理成空间日志,虽然文字质量不高,缺乏系统性,但却把这十年的经历完整的记录下来,每每回头再去回味时,真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

大言不谗地说,写了一辈子材料,真正感觉到写空间日志和写公文大不相同。我体会:空间日志面对的是公众,所以语言尽量通俗易懂且大众化,希望能深入浅出的把看到东西描绘出来,写的更准确,让大家理解。因为时间有限,我写日志一般是一气呵成,写完很少回头看,所以难免会存在词不达意,逻辑上不够严谨。

空间是自己的舞台,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见解,在这个平台上,人人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人人可摇旗呐喊。但实话说,空间也不是完全个人作主的,也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完全自由并不现实。没有腾讯编辑们的认真审查,没有朋友们的不断捧场,没有一定的水平和深度,空间就会成为一个杂草丛生的平台,没有那么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功底,尽量不要涉猎那些敏感的领域。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腾讯QQ空间刚刚开通不久,我就在一位同学的鼓励下,走进了空间,开始作文,当初还有些虚荣心自尊心驱使,但是时间长了,这种虚荣和自尊渐渐淡漠了,写空间作文成了一种习惯,另外几十年的办公室工作,也养成了喜欢积累的习惯,我想,谁都不是生而知之,谁都不是一开始就是智者,都是长时间锻炼出来的。

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十年1066篇作文,25212幅照片,看着这些自己的成果,回忆的时候会觉得特别舒服。十年空间像大海的潮水般,一浪接着一浪,网友们也换了一拨又一波。第一拨网友已经所剩无几了,但我对那些仍在坚持的网友表示最衷心的敬意。

有人说:“识字易,写字难,写文章更不易”!唐朝贾岛以“苦吟诗人”着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能有些夸张,但写作的艰辛却是言之切切。特别是写公文,更是点灯熬油,有时为了一句话、一个字,也会推敲多时,斟酌很久,唯恐领导们怪罪下来。相对来说写日志相对容易些,不必字斟句酌,能表达出意思足矣,无非是自己对得起自己罢了。

就日志的内容而言,无论是人生感悟,还是人生过往,或是旅游杂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从空间作文的体裁而论,大多是散文和杂文,有议论,也有叙事,还可以是诗歌……均可自由选择。当然也可以笔随心动,其实无需太过严谨,但决不能出格。这个“格”,我的理解就是“文者自负”的意思。

空间作文既是写给自己的,同样也是写给朋友、网友们的。作文应该和公众真诚相见,要接地气,当然应该既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别人负责,如果一定要“孤芳自赏”也未尝不可,这就是网络的“魅力”!不要被别人所左右,做人要有自己的思想,任凭他人评说,我自“随心所欲”。

在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的同时,积累丰富的生活内涵,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顺着自己的情绪和思路,很平淡地记录下关于文字和身边的一些故事。我的写作水平不高,但是真正体会到简单中的快乐,对于我来说,关注和鼓励比别的更重要,作文对我来说只是一种爱好,一种创造的乐趣。

我写日志的同时,也喜欢浏览网友的日志。喜欢那些有深度、有意义,或是志存高远的文章,或是风趣幽默、有意思的文章。这些文章针砭时弊,笔锋犀利;情感丰富,发人深省;生活历练,让人启发。我也会因为它的言之有物,默默地欣赏,默默地喝彩。

回想退休以来,告别了繁忙的机关工作,过上了悠闲的退休生活。上班时,工作性质决定,自己可以游走祖国各地、出国洽谈。退休这样的机会没了,所以就在家门口转转也不错,只要不闲着,必定有收获。空间作文十年,从网上也认识了不少文友。我尊重他们,学习他们,滋润自己,得益匪浅,从而也提高了自己。

在过去的日子里,写日志让我体会到幸福,正是这种简单的追求,支撑着我的精神世界,让我找到了快乐的源泉。写日志十年,真是思绪绵绵,感慨万千。在这十年里,得到了不少朋友、网友的帮助和关心,在此,真心诚意地感谢所有朋友、网友对我的关心和支持!祝愿浏览过我空间的朋友、关心我的朋友们身体健康,幸福吉祥。

十年的散文10:十年双休日 书画铸童心

文/杨国桓

2000年至2010年,整整十年,转瞬之间变成了历史,变成了淡淡的回忆。这10年,我收获了一样宝贵的东西,这就是童心。虽然伙已经接近60岁了,可老人们说我还是当年的小杨,一点也没有长大,甚至不太成熟;同龄人普遍认为我有些幼稚、有些单纯、有些孩子气;孩子们则一致认同我是个可爱、可亲的老顽童。其实,这很准,确很对。因为这10年,我在岗位上的故事且不说,单说双休日里的休闲生活,我确确实实和孩子们融在一起,确确实实与书画为伴。真可谓:“十年双休日,书画铸童心”。

选择用书画为载体,以孩子为对象的休闲方式,是新世纪之初的事儿。记得2000年之前的1995年“五。一节”之后,我们开始享受”双休日”了。那时,每天象个“工作狂”似的我,一下子遭遇”双休日”,很不适应很不习惯。该如何打发双休日,不仅没有准谱,而且几乎成了问题。一度,每到双休日,要么就聚会、喝酒、无所事事,要么就无端的义务加班在单位里泡着。如此下去怎么得了呢?到了2000年,假日经济其实已经开始热的烫手了。我在想,我该做点什么呢?恰这个时候,我读到作家梁雨生的一篇文章,大意是为自己办一所大学,很受启发; 于是,我和老伴商量,申请开办一个双休日的书画辅导班吧,一来培育和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二来可以有一点收入,补贴生活,对此,老伴很是赞成。我们先是租用了附近的一家宾馆的会议厅作为教室,后来又租用了另一处的一层楼,开始了这10年的休闲与修炼。学校一开班,很快得到社会的认同与响应,从十来个学员到十几个再到几十个学员,每到双休日,忙得不亦乐乎。我和爱好书法绘画和作文的孩子们在一起,指导他们临古代碑贴、画素描,画国画画儿童漫画、写作文,搞活动,双休日里的我,成了孩子王,成了老顽童,成了孩子的好朋友。

回望这10年,我感悟着心世纪青少年的童真童心和童趣,孩子们在双休日的课余时间,拿起画笔,舞文弄墨,居然创造出很多精彩来,很多优秀的孩子让我难忘。我的眼前我的脑际,时常会想起一个个孩子在我身边学习时的情景。他们从对于书法和绘画一无所知到初识笔墨,从临习简单的笔画到形成书写和绘画能力,再到参加学校、县里、省里、国家的书法绘画展览和比赛,获得优秀作品铜牌、银牌、金牌奖,很多精彩的镜头让我珍惜和感动。一些顽皮的小淘气变成小才子,一些腼腆的小丫头出息成小画家,还有很多文笔好的孩子的作文发表在各类作文报上。家长满意了,孩子开心了,我体验到了其间的快慰。古人说,教学相长。我自己的书画创作,在这10年间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提高,我一面辅导孩子,一面积极参加上级书法协会主办的展览和比赛,在活动中促进自己一心向学。

孩子是人间的圣物和宝贝,尤其在当代这个孩子稀少、异常金贵的时代,我拥有了被孩子们认同和喜欢,让家长高度信任的机缘,很是难得。每当家长经人介绍或者慕名而来,将自己的宝贝孩子送到我的身边来学习,我感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一个人做到了能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程度,当是人生一大幸运。这也更加提升我做人、为人的标准。当孩子来到您的身边,那天真、单纯、充满好奇的眼睛审视着你的举止,那敏感的耳朵聆听着你的每一句话,孩子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拟在行动上。这逼迫你必须提升自己的做人的品位,让你感到做老师做长辈的崇高与难度,因为稍有不慎,你便有误人子弟的罪过,这良心上的谴责、道义上的忏悔,会让你身心不宁的。

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仿佛在重温自己的孩提时代,让我的每个双休日都过得轻松快乐。孩子们的信任,让在每个双休日里,我都能够听到、了解到很多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向我表述的心声,学校如何,老师如何,同学如何;爸爸如何,妈妈如何,爷爷奶奶如何如何。孩子是真实的,很多话震撼我的心灵,很多信息让我深度思考!每逢节日生日,孩子们的一个小贺卡,一个小礼品,或者一声充满稚气的问好,都让我感到幸福和快慰。孩子好象鲜艳的花儿一样,不会什么花言巧语,但是,当你对他好的时候,他回报你的是阳光一样的灿烂,聪明伶俐的精彩,还有敞开心扉的欢声笑语;是我师,孩子教导你更加珍重自己!

10年过去了,很多孩子成为我的好朋友。很多孩子的家长也成为我的好朋友。最是让我感动的是,当有些家长遇到急难十,孩子一时无处寄托,可他们甚至连自己的亲属都信不过,放心地寄居在我家,一住就是几天十几天,这是什么?这是信任,是人间更为稀缺的宝贵资源!

这10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孩子们帮助我打造了这颗可以感悟快乐天机、可以延年益寿的童心。这个童心是什么?是热爱生活,是快乐向上,是生生不息,是真实、善良和美好!有了这颗童心,我可以象孩子那样把复杂的纷繁的现实,看得简单而单纯,在幸福中体验快乐,在平凡中寻找快乐。

当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我向过去的10年,道一声谢谢,谢谢十年来,来到我身边追随我、陪伴我的所有孩子们!在我的记忆里永远记得你们!我祝福所有曾经来到我身边学习书法绘画和作文的青少年朋友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将永远怀着一颗童心,时刻搜索和期盼着你们健康成长的好消息!

十年的散文11:开往幸福的火车

文/梅莉

我们准备结束十年双城记的日子,在他居住的城市买房安家。看了数十处房子以后,有一天,他打来电话说看中了一套,环境、交通、学校什么都不错,但是有一个缺点,房子的正前方是一片绿化带,再过去几百米处就有火车轨道,经常有火车出没,今后必定会很吵,不过窗户都是双层玻璃,隔音效果不错。他问我要不要拿下这套房?

我在电话这头简直是欢呼雀跃:“快拿下来呀,火车啊,我超喜欢它!”

是的,从小到大,我对火车有着特别深厚的情感,总觉得它的另一头有我想要的幸福。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某个夏天,一位面目清秀的少妇,一只手抱着一个幼儿,另一只手牵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走在大马路上。她是要带着孩子们去赶火车,看她远方的丈夫。走着走着,那个步履蹒跚的孩子走不动了,她也想让妈妈抱,母亲鼓励她,大宝走得很好,很了不起!突然就听到“咕咚”一声,孩子滚进路边的小水沟里,母亲赶紧把她像拎只落汤鸡似的拎起来,刚穿上身的新衣服已经又湿又脏。少妇于是从背着的行李包中,又拿出干净的衣服给孩子换上,再继续赶路。

步行近一个小时才到火车站,只是火车还没来。那是一个小站,记得叫分界山。于是,年轻母亲就带着俩孩子站在路边等候,那个大孩子突然馋猫似的吵着要吃香瓜,于是,母亲掏出一元钱来买,恰好这时,火车来了。她抓起一只香瓜拎起孩子们就匆匆忙忙赶火车去了,连找的钱也没来得及要,那时的一只香瓜不过区区一角钱,她却花了整整一元钱!猪肉才七角钱一斤呢!

如今老到头发不染都不敢出门的母亲,每次回忆起这一段时,就会点着我的鼻子笑骂:“就是你这个小东西馋香瓜!害得我该找的零钱都没来得及拿,火车就开来了!我一个人拖着你们两个小的,还有大包小包的行李,那时候日子真难啊!也熬过来了。”

母亲的回忆里是她来来回回坐火车时,一路上的辗转与艰辛。而我的童年记忆中,却是火车上飘散着油纸蛋糕的香味和停靠地那些稀奇古怪的站名。火车上卖的那种黄黄的油纸蛋糕,便宜又好吃,曾是我喜欢坐火车的理由之一,不像现在慢车上老卖撕不烂的袜子,而动车和高铁则不卖乱七八糟的东西了。至于那些小站名字,有个叫“寒亭”的,还有叫“毛耳山”的,寒亭听上去很小家碧玉,“毛耳山”则被小时候的我叫成“猫耳朵山”。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让我对火车上的旅程充满无尽向往和渴盼的,是因为火车可以带我去看父亲。由于父母婚后分居两地,我从小就被母亲拖着在火车上奔波,对火车那头、一向严肃的父亲,是既熟悉又陌生,既渴望又畏惧。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我上中学时才一家团聚。

命运的轮回总是惊人的相似,后来我也嫁了个异乡人,婚后也是两地分居。一次次的欢聚与别离都由火车来承载。周末,我坐火车去看他,或者他坐火车来看我,来来回回的票根收集起来可以装订成一本厚厚的日历,那些年买火车票的钱足够买一辆好车。突然有天,一向热爱火车的我,竟然也坐怕了,于是,果断辞职搬到他的城,安居下来。

如今,我常常在黄昏里伫立在阳台上,看着不远处从上海西站开出的一列列火车“哐当、哐当”呼啸远去,一点也不觉得它吵,相反,我觉得这是一种动听的声音。想象坐在火车里的人,他们是多么幸福,因为火车的那头有人在等他。

我问先生,当年他每个周末乘火车回家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说,一到星期五那天,早晨起床时就开始高兴,又可以回家啦!坐在火车上,心就在呐喊:火车快开!带我回家!我又可以见到老婆孩子啦!

人生通常就是这样,我们所爱的人在哪,家就在哪。火车载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带着希望出发,开往幸福。

十年的散文12:人口普查进行时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又开始了,每个城市的社区的干部早早的安排人手,在一定时间的培训后,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担负起人口普查的重任。从街道到社区,10月到11月这两个月,总会有人打电话,或者几个工作人员走进小区,进行普查摸底调查。在大一点的城市,他们除了培训之外,因为招聘了不少的人员,所以几乎每个人负责一幢楼,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整个摸底在10月份,为此大家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虽说可以打电话通知一下,但是基本的信息还是要有的。在这个信息大数据的时代,手机的APP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用笔记录外,在手机上还要操作一番。这就是与十年前不同的地方,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高科技都用上了。

小城市没有大城市的优越,所以人手的问题,让社区的工作人员十分头疼的事,要在短短的几十天内,完成区域的普查,并非是件易事。为此人员的缺损,让进度有了难度,为此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在加班加点的工作。人口普查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全国人民的配合,这个有关人口学,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

最关键的还是11月,有了预约,就可以按部就班的走访千家万户,登记之后,还要在手机上签字确认,通过审核之后,才可以算结束。这就是要通过手机来搞定的,虽然不用做人工的表格,可是手机上的内容也不能写错。加上上级的要求也是很紧张的,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今天的大国点名,没你不行,在大街小巷里,都是挂上了横幅。所以人口普查是国家的头等大事,从社区到街道,也是十分重视这个大事件的!

转眼到了11月,工作人员们打起了电话,开始了正式的普查。因为主要是社区的工作,主要是手机上的入录,也可以不出门,进行资料的搜集,因为有人说,有了之前的摸底,所以正式就变得简单了。普查的方式,每十年也在改变中,表格从纸质变成了手机方式,因为的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只能说未来将会越来越好的!

祖国在一年一年的强大,社会也在一年一年的发展,人类把复杂的事,变得越来越简单方便,而人口学也因为普查变得尤为重要,用科学改变世界,世界越来越美好!

人普进行时,每一位公民的配合,就是最大的奉献,人普进行时,就在这一刻……

十年的散文13:桃李弦歌忝为师

文/戴健

我这四十年,却是“忝为师、学到老”的四十年。师与生,犹如弓与弦,惟愿桃李知音,弦歌绵绵,像《楚辞·远游》中唱的那样:“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走上讲台教第一门课,迄今正好四十年。

1972年9月初刚开学,正在肥西一所中学读高二的我被校长(那时叫革委会主任)叫到办公室:“音乐老师调合肥了,学校申请了一个代课教师指标。校革委会决定,作为教育革命的尝试,选拔一名学生带全校八个班音乐课,研究后就定下你了!”

学生当教师?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初生牛犊”竟冒冒失失答应下来,只是临阵怯场,又请求免了教应届班即我所在班的课。学校还特地调整了总课表,把另外七个班音乐课全部排在我就读班的劳动、班会、体育课时段,好让我边学主课,边教音乐。至于报酬,则月付工资12.75元。

我们这一代人,大约都应了孟老夫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话,历练之磨,比后辈多得多。我则仗着有点音乐细胞,吹拉弹唱,苦中寻乐,倒也增添了乐观向上的力量。

那时的音乐课说好教也好教,只要按上面要求“唱好两首革命歌曲”(《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让学生明白“最响亮的歌是《东方红》”,再教几首重新填词的历史歌曲如《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引导学生们要热爱“样板戏”即可。说不好教也不好教,万一教唱时说错了一句革命词语,岂不成了“反革命”?

尽管如此,我还是精心构想,认真备课。从昔日台下到台上,从学生到半个先生,角色的转换,我竟也很快适应,甚至斗胆“越位”,教起初、高中学生简单的乐理知识,还向他们灌输“千日胡琴百日箫,笛子只要一晚教”,课堂上拿乐器起头、伴唱呢!高中毕业,学校决定我留校,教初三语文,由此益发坚定了我以教师为职业的决心。

那个时候,学校的图书室不仅尘封,甚至连门也是封的。然求知的欲望促使我一次次偷偷掰开图书室窗户,在书柜里找着翻着,在书柜底下的地下坐着读着(为着不让人发现),真是如饥似渴!一次,我偶从一本杂志的封底看到一幅套色木刻《桃李满山》:黄土高原的窑洞里,一套明显的备课用具,墙上是一幅中国地图。一位年轻的山乡女教师,手拿语文课本,倚门而望。窑洞外,艳阳高照,桃李满山,孩子们正在做拍皮球、跳绳等课间游戏——“春催桃李”的寓意全包含在这画中了。

这和我选择教师为职业“不谋而合”!于是我也顾不得斯文了。我把它撕下来,带回寝室,又自制了一个相框,把它放到备课的桌子上。教师,成了我的志向;那女教师,成了我的偶像。以致我一直想找一位志同道合的人做伴侣,尽管没有找到。再三看画,我终于发现,她背朝着我;再三再四看画,我又悟出一个真谛:她背朝着我,可她面向生活,我到多彩的生活中去找她吧。

后来十年,我继续当教师。在农村学校,我曾合着土桌、土床、土灶教学生活,虽艰难犹未悔;在合肥市内的学校,我的一篇篇习作和论文变成铅字,也欣见一届届桃李芬芳。及至组织上主动调整我的工作到机关,我也是夹着学生的试卷报到,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不过,教师这岗位,我还时不时“客串”。中央电视台(上过六个频道)和安徽人文讲坛、新安百姓讲堂,还有一些高校、党校及其他部门单位,我经常应邀去讲我所热爱的铄古灼今的“合肥”。我深知自己才疏学浅,每次讲座都认真准备,唯恐辱没了“教师”这一崇高的称谓。

年轻时喜欢看德国女作家谢列布里亚科娃的《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书中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这样写道:“一个人突然爱上某种职业,并不仅仅是由于虚荣心的缘故。恰恰相反,我们自己用幻想把职业美化起来,这种幻想促使职业变成人生所能够得到的无上幸福。”我们的合肥老乡杨振宁有一本书叫《读书教学四十年》。马克思、杨振宁与我,好比大海和水珠。然我这四十年,却是“忝为师、学到老”的四十年。我还经常翻看、欣赏“桃李满山”这幅画。逆境时,它勉励我不自怨自艾,要勤于发愤,追求光明;顺境时,它告诫我不可陶醉其中,当乘风弄潮,绝不言休。师与生,犹如弓与弦,惟愿桃李知音,弦歌绵绵,像《楚辞·远游》中唱的那样:“音乐博衍无终极兮,焉乃逝以徘徊?”

十年的散文14:还贷十年

文/自由天空

“这个月房贷还款是最后一笔了。”正在吃晚饭的老公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十年啦,终于还清了!”

饭后,我把这些年的还贷记录都找了出来,三本复印件及正在使用的一本存折,看到它们,以为早已忘记的一幕幕就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不停闪现,竟然润湿了眼眶。

十年共用了四本存折,用完一本银行就收回一本,这三本复印件就是被收回的还贷记录。在第一本的记录中,也就是刚交完首付开始还贷的那两年,经常是一个月分两次往里存钱,那时我们夫妻俩的工资都不高,孩子正上小学,家里的花销也大,常是一个人开了工资先往这个折子上打一半,剩下的一半等另一人拿到工资再续,两次才凑齐一个月的还贷额度。记得那年冬天太冷,老公舍不得买羽绒服,就在路边花30块钱买了一件看似挺厚但却根本不透气的棉服,去太原出差回来就发烧住院了,因为出的汗全都黏在衣服上了,贴身干不了就特别冷,一直穿着这种干不透的衣服结果就被冻出了一场高烧。

也就是从那时起,一家人开始了节俭的习惯,家中的纸箱、报纸等都积攒下来卖给收废品的,就连孩子每天放学都能带回几个空饮料瓶,一家三口苦中作乐每月都用旧挂历的背面画一张收集废品的评比表,谁每天收集了几个都写在上面,就连这张记录表也都月清月结卖给了废品站。

后来,老公换了新工作,我也应聘去了新单位,家里的收入有了改善,最起码每个月再也不用为买什么或不买什么而反复掂量了,表现在第二本存折上的还贷记录也就变成了稳定的一月一缴。

再后来,我们的还贷记录变成了一季度往折子上存一次,银行自动按月扣除,这第四本存折没有用完,我们的还贷历程就结束了。

十年,弹指一挥间,想想最初的焦虑和困难,看看现在的房子、车子,心里无限感慨,孩子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老公在单位历练成肩挑重担的管理者;而我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也小有收获,孩子养成了节约、乐观的好性格,老公和我也都变得更加成熟有责任感。这是我们把压力变动力的十年,生活饱满而精彩,一家人甘苦共担、齐心协力,用我们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生活目标。

现在我可以大声地说,还贷十年,也是我们一家人骄傲的十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