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散文

请欣赏小学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小学的散文1:悲凉的“幸好”

文/亦杰

陕西安康某小学12岁的学生小明,因未按时完成作业,遭老师掌掴,之后老师还指使班上50名学生依次打小明耳光。三天后,小明脸上被打的痕迹仍然明显。对此,小明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中午被打过脸,最后不知道同学为什么笑,说我的脸肿了。我不信,回家照镜子一看,吓了我一跳,脸乌了。这对一个自尊心强的人,绝对会想到自杀;幸好我的自尊心不强,要不然我就完了。”

对屡屡发生的老师体罚学生的新闻,我已经“审丑疲劳”了。但像小明这种被打后的心理倾诉,不禁感到震惊,尤其是小明把“幸好自尊心不强”当成自我心理调适的良方和保护自己的盾牌,仿佛一种久经风霜的“人生宝典”,更觉悲凉。

其实,这种将“自尊心不强”当“幸好”,把“自尊心太强”当“祸源”的心理现象相当普遍。我就亲历过。几年前,孙子在西安某重点中学上初三时,一次因未完成语文作业,被班主任打耳光,中午放学回家时,脸上还有鲜红的四个指痕。我当时欲领孙子到医院取证,控告老师体罚学生。但孙子很淡定,说“算了算了”,苦苦哀求我不要找老师。说找了老师“可能会挨更多的打”。我只好依了孩子。俗话说“说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对老师的伤害,我担心孙子想不开,闹出什么意外来,但他想得开,我也庆幸孙子“自尊心不强”。但这种伤害给孩子留下的心理阴影是严重的,离开学校后见到打他的老师还腿发软。有些不良老师,大概就利用了这种“自尊心不强”任意伤害学生。据我了解,老师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言行除了体罚,还有侮辱、诋毁、挖苦、恐吓、歧视等。这些伤害对自尊心强的学生,酿成了悲剧。如安徽某校两小学女生,因学习成绩下降常遭老师奚落,在教室服毒自杀,并在黑板上写下遗言:“如果我死了,就怪数学老师。”有幸抢救了过来。然而,人们还责怪娃们“自尊心太强”。

所谓自尊心,就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自尊心强的人,一般都能够积极履行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在学习和工作中,往往自加压力、自强不息,对来自别人的伤害能进行有理有节的抗争,依法依理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生活得有尊严。

把学生变成“自尊心不强”的人,这样的教育是危险的、失败的!

小学的散文2:为理想奋斗

文/郭子涵

小学一年级时,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队,成了一名少先队员。当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我心里别提有多自豪了。听老师说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战士用鲜红的血染红的,凝视着胸前的红领巾,我的心情更是久久不能平静。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更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公园玩,一个小妹妹看到盛开的鲜花伸手就要去摘,我连忙制止她,对她说:“这些美丽的花是用来美化环境的,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一喜欢就摘走,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花吗?”小妹妹连忙收回手,从草坪里跳出来,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我们现在是学习的年纪,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不仅要学习 知识,还要在实践中把知识变成能力,让自己更强大。我们要积极参加军训,在军训中磨练自己的意志;要参加野营,掌握野外生存技能;要每天晨跑锻炼身体,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健;也要学做各种家务,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长大后好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滴水能照见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我们少先队员更要努力为实现梦想而奋斗!

小学的散文3:你听说了吗

文/凛然

“听说了吗?清照小学孩子自办新书发布会!”学校附近,许多接孩子的家长围在一起议论着。

“啊?小学生自办新书发布会?”

“什么书?”

“听说叫什么《童子花开——我是清照小作家》?你孩子回家没说吗?”

“我孩子才上一年级,他这么小懂得什么?”

“一年级?你不知道,这本书上就有不少低年级同学的作品呢,其中还有一个叫于淞如的一年级小同学,她写的诗不但刊在了学校编的这本诗集上,听说还被着名作家马启代先生选到了《山东诗人》上呢。”

“就是,我听我孩子说了,全校有十五名同学的作品被选在《山东诗人》上呢,我孩子班里就有二名。”

“啧啧,不得了,不得了!”

“不得了,真是不得了!”

“现在的孩子都能了,这么小就会写诗。”

“是啊,听孩子说,学校里进行图书漂流,校长推荐了一本什么《柳树是个臭小子》,据说,是一个叫铁头的小男孩写的,人家才九岁……”

“啊?九岁就出书呀?人家家长肯定能指导孩子。咱都是土老帽,学得那点知识,这些年早就都就着干粮吃没了。人家老子英雄儿好汉,咱爹娘不行儿笨蛋。”

“你看你又来了不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这种观点。人家这个于淞如家长也是和咱一样,可你看人家孩子!为什么人家孩子这么优秀?人家家长每天陪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我孩子和人家一个班,上次,学校召开亲子阅读会,我参加了孩子班里搞的活动,很是感染。以后,咱也得陪着孩子多读书,不能光成天吃喝打扮了。”

“嗯……”

“这次,这本书上的作品,就是学校在搞了图书漂流后,校长写了一首《我是清照小作家》的诗,鼓励孩子们,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校园内掀起了写诗的狂潮。九岁的铁头能写诗,我和他一样大,为什么不能呢?孩子都这样想。那天,俺儿回家后,也写了一首诗,还拿给我和他爹看呢。我们高兴得没法……”

“可是,写诗需要灵感。”

“是的,不过,灵感需要激发。去年下了那场大雪,学校及时开发教育资源,搞了‘我和雪花有个约会’的主题活动,组织各科老师,根据学科特点,带领孩子们搞了各种活动,体育老师带领孩子滑雪、拉橇,美术老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天然创作,又是画这个又是画那个的,还带领学生用脚踩雪,画成了一幅李清照荡舟采莲的巨画呢!真了不起!语文老师就带领学生观察进行现场写作指导。要不孩子怎么有这么大的兴趣呢?这些活动让孩子的灵感迸发了,所以,孩子们拿起笔来,才能写出诗。幸亏俺孩子转到这里来上学,没白来了!”

“嗯,俺小侄子在老家念书,早就想往城里转学,你能帮俺问问,转到这里来上学不?你老头子见识的人多,帮个忙吧。”

“这个我说了可不算,不过,我可以问问俺老头子能不能帮上忙。”

“学校里好多社团都是全市独有的,什么科技节机器人制作、航模比赛、搭搭乐乐,什么葫芦社团,京剧演唱、古筝弹拔、快乐陶吧、小作家呀等等。全国的小学生英语大赛,电视台的小主持人选拔赛,都在这里召开,全国许多名家大家都来参观呢。听说,年前还和北京一所着名学校进行了动感课堂加盟。全国的特级教师也在这里招纳弟子,培养快乐作文教学的老师。”

“确实很独特。”

“那当然,这是全国唯一一所以词人名字命名的学校。学校文化也是独具特色。上次,我去送孩子,进去看了看,好家伙,各班门口都贴着李清照词牌名的各种窗花。”

“是呀,这样,孩子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许多诗词知识。昨天,俺闺女参加新书发布会,听说,会上的清照文化知识抢答可热闹了,全场都火爆了。”

“是呀,我孩子也参加了。还获得了有校长寄语签名的书呢。”

“我孩子回来说,还有《齐鲁晚报》和《济南时报》的记者呢。还有章丘市的小作家主席。”

“对,小作家主席和学校的两位老师还对朗诵的优秀作品代表进行了点评。这种活动对孩子影响可真大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是呀,我还从没听说过小学生自办新书发布会,并且形式这么活泼,《山东诗人》的主编都发来了寄语。省里的大作家新书发布会也如不如这个小作家发布会好。真是了不得!”

“还是学校老师指导的好!你不知道,俺孩子参加了集体诗朗诵,那节目很出彩,可他班那女老师累的嗓子都哑了。”

“是啊,孩子的成功要有多少老师在背后付出呢。”

“当老师也真不容易。不过,咋一看,当老师风刮不着雨淋不着的,工资还稳定,多恣呀。可许多人不知道老师要操多少心,捞多少神。俺姑家那个表弟就当老师,参加工作十几年来,一直不断学习,成天学,经常晚上备课到深夜。”

“唉,是呀,老师不是这么好当的。听说,我是清照小作家只是刚拉开个序幕,出的这本《童子花开》只是第一本诗集,以后还要出第二本,第三本等一系列的书……清照小作家将来要变成大作家了,真不愧清照小学!”

“不得了!不得了!清照小学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老师,学生,都不得了!”

小学的散文4:喂猪

文/姜义学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开始养猪。村小学郭老师从集上买回一头20多斤的猪崽。街坊姜爷爷说,这是一头长白猪,这种猪不挑食,长大个,还好养。他不停地称赞郭老师教学好,买猪也不外行,有两下子。

这么一头可爱的小猪猪,自从落到我们手里后,就伴随着我们的酸甜苦辣活着。我们乐了,它就饱了;我们哭了,它就饿了;我们气了,它就伤了。

学校里喂猪,都是让学生自己对付饲料,学校里从来不管。弄猪食很麻烦,或到生产队场院屋要,或去生产队地里偷,或自己捡些粮食,或自己剜菜,不管是地瓜干、地瓜、玉米还是野菜,都要自己煮熟。煮猪食用的柴火,也得去生产队要。场院屋的饲养员不是好说话的人,高兴了就给些碾压好的地瓜干、高粱、玉米等混合饲料,或地瓜什么的。不高兴了就说,喂牲口的饲料都不多了,还管猪!当时真想不通,牛、马、驴子比猪的地位还高?怎还得保证它们先吃呢!

猪圈建在一个原来地主留下的院子内,正屋早已倒塌,只剩下屋基和一个门楼。我们在院子里圈起一块地,上面放些玉米秸,算是猪舍了。在门楼边架起的一口大铁锅,就是煮猪食的地方。因没有风箱和烟囱,在这里生火就跟野炊一般,烟雾缭绕,呛得人双眼流泪。好不容易烧开半锅水,立即放进饲料,用木棍子搅和几下,猪食就算煮好了。这样做一次,可以喂好几天。

猪猪能吃上这样的食就是好运了,一般情况吃不上。特别是三九天,铁锅和石槽子结了冰,我们的手脚冻得通红,还能好好伺候猪猪?更多的时候,每天只喂一顿清汤寡水的流食,有时甚至一天连水也不给。难怪我们男孩小便憋急了,对着猪舍撒尿的时候,猪猪拼命地张开嘴抢着喝。

俗话说,狗急了跳墙。其实,猪饿极了、渴极了也跳墙。有时不等我们盛好猪食,来不及倒进猪槽子里,猪就蹿出来了,对着我们吼叫,跟玩命似的。有一次,我们小组的女同学芹,在喂猪的时候被饿极了的猪拱倒,一个嘴啃泥倒在地上,泥盆摔了个粉碎,进了腊月门才穿上的新棉袄洒满了猪食。她哭红了眼,害怕回家挨大人数落。这样的馊事,我们遇到不少,怪谁呢?没办法,我们就拿猪猪出气。

尽管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猪一点毛病也没有,精神得很。苗条的身子,长长的嘴巴,还是运动好手呢!跳高、赛跑、游泳都会。一米多高的墙,它一下子就窜出来了,平时我们要捉它,根本撵不上。有一次,猪猪逃到了大街上,沿着大街往北跑。我们就在后边追赶。我们刚跑到大街北头的湾边,就看见猪已经下水了,很快就游到水中央。它水性很好,在水里僵持了半个多小时后,才被大人下水赶上了岸。

这头猪在我们这群孩子手里,吃尽了苦头。我们伺候它两年,才长到80多斤,真是“金猪”呀!其实,这猪猪还是有福的,要不早就出栏了,早就上餐桌了,还能多活一年?

临出售的时候,郭老师亲自到现场,为它调和了食。为了增加猪的重量,在猪食里面掺上了一点虾酱,猪吃得跟没命似的。我清楚地记着,虾酱是郭老师让我从家里拿的。

喂猪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喂猪的日子是痛苦的,喂猪的日子是快乐的。

小学的散文5:我的小学

文/风清扬

四面青山,如母亲的一双大手,把村庄围拢在身前。先祖给山命名,简单,形象,村前的叫前山,村后的叫后山,却给河流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华源河。丰盈的华源河从村前流过,两岸的草木随着季节而变换色彩。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她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西村。

台阶上长满青苔的老屋和村口那棵伟岸的枫树记录着村庄的历史,村里的事物在裹挟着草木气息里成长,慢慢发出绵长的醇香,直至衰老。在这个淳朴的山村里,有两座学校,一座是小学,一座是中学,两所学校为村庄撑起了一片蓝天,它们传递着文明,寄托着乡亲们的梦想。

我未满6周岁就读一年级了,因为母亲整日要跟泥土较劲,而父亲是小学里的民办教师。华源河的东边为东村,西边为西村,简要的名字省去了后人麻烦的考究和思量。又把西村分为上西村和下西村,小学在上西村,是原来的祠堂改建的,好多村庄的小学都是老祠堂改建的,是那一个时代的产物。小学正门上方的白色墙壁上写着“歙县西村小学”六个大字,字体肥圆,好有富态。

学校正门毫无气派,比普通院门宽一点,高一点而已。正门朝东,前面就是操场,清晨我们在这里做操。全校的师生在这里集中是很壮观的,村里的农民扛着锄头或是推着板车从操场经过,我们都做得很卖力,好像是表演给他们看似的。领操的是吴文广,我和他同班,跟着他在野外练过武术。他走路昂首挺胸,有一股男子汉的气质。操场前有一棵水杉树,笔直如柱,高过两层楼,操场的另一边是华源河,岩石垒起的河堤上古木苍天,有梧桐,槐树,栎树,苦楝树……还有一棵杨树,所有的树没有相同的。这些树成了我们的秘密花园,春天闻槐树花香,夏天听知了欢歌,秋天看红叶飞舞;冬天看满树银装。老师们的智慧无穷,他们在苦楝树上钉了一个篮球筐。那神奇的篮球指挥着每个运动员,球到哪里,我们就跑向哪里,无需规则,不要裁判,自由才是真正的快乐。

走进校门,左边是五年级,教室里坐着年龄不同的学生,那个时候是可以留级的,有的一年级就要读三年。哎,读书也很浪费时光!五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姓柯,跟柯庆施同村。那年柯老师刚从师范毕业,穿着新潮,上课很有青春气息。他有一本《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语文课上常读给我们听,有时候读整篇的,有时教我们如何写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柯老师不仅语文课上得好,而且体育极好,把跳杆横在跳高架的顶端了,他也能跳过去,是采用翻滚式的。教数学的是胡老师,前年回老家遇见他,已是满头白发了。胡老师的数学课很朴实,很容易懂。记得有一次提问我,我大概是答错了,他说,这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羞得我满脸通红。我的数学极好,在区数学竞赛中获过一等奖,被他这么批评,我上数学课更加不能马虎了。胡老师上数学课常穿插思想教育,记得两个经典的案例:一个是人要像枣核一样,两头尖,一头是学习,一头是思想,两样都要冒尖,要优秀;一个是学习要做到跳一跳摘桃子,不要满足于现状,要努力勤奋。他的数学让我不断前进,他的朴素哲理也让我终身受益。

与五年级相对的是三年级,我读三年级的时候因为个子小,坐在第一桌。教语文的是一位代课老师,女的,因普通话不准我们常取笑她。她的嘴角有一颗黑痣,讲课的时候,黑痣在她的脸上不停地跳跃着。由于是代课的,加上普通话不准,我们不听她讲课,常站起来看操场上小姑娘学骑自行车。那个时候,自行车是个稀罕物,小伙子谈对象必须赠送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我们站起来看,她就吊着喉咙喊:“不要gǎi(方言)起来看外面骑脚踏车!”我们就哈哈大笑,笑得前俯后仰。因为她的不严厉,好多课文我们背不来,放学后她就把我们关在教室里背书。记得有一次刚学完托尔斯泰的《跳水》,就叫我们背,那么长的课文,很难背。天空像只大黑锅,天幕降下来了,可我们还是背不下来。于是,我趁她不注意,钻桌底溜走了,第二天没有惩罚我。是忘了,还是无奈,至今是个谜。

穿过一扇门就是大会堂,很宽敞,是村里开会的地方,有时候也用来放电影,一村子的人坐在里面,真是其乐融融。当然也是我们的活动场所,里面摆了两张乒乓球桌,是杉木的,很厚实。下课时,我们就围着桌子,然后选出大将,二将,小兵……有时候,不同年级的会争抢球桌,双方扯着桌子不放,硬是把桌子拉成八字形,也有更野蛮的同学,干脆坐到桌子上不下来,即使你把桌子翻个身,他也像只壁虎样吸附在上面。争吵还没有结束,上课铃声已经响了,大家只好悻悻地离开球桌,走向各自的教室。六一节的时候,大会堂里会布置一些书画作品,增添一些节日的气氛,记得我写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就挂在其中。这副作品是毛笔字的,写得不好。现在的学生不会拿毛笔,也写不出漂亮的毛笔字。是进步,也是一种退步吧!我在小学最后一年的六一节,县长要到我们学校慰问,柯老师写了一篇发言稿,叫我照着读。我读到“衷心感谢”时,“衷”字不认识,正当我犹豫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读zhōng”,真是救场如救火,还好没有在县长面前丢脸。但是从台上下来时,我的心情还是忐忑不安。那次六一节,县长为我的小学捐了篮球、排球等体育用品。我还和县长合了影,我没有见到照片,也不知道自己是副什么德性。大概很难看!我猜想!

大会堂的最里端是一年级,一年级是在戏台上。左右两边都有石级可以登上戏台,石级是长条花岗岩,我们把彩色的蜡笔涂抹在石条表面,然后坐在上面滑下来,涂蜡是为了减少摩擦力,这种滑滑梯的游戏让我们童年多姿多彩,甚至磨破了裤子也毫不在乎。戏台铺了木板,板与板的缝隙很宽,小手握不住调皮的铅笔,稍不留神就会从缝隙里钻进去。我们就在木板底下钻来钻去,里面漆黑一片,仅能匍匐前进,我们一个个成了地道战中的英雄。等攥着铅笔出来的时候,一身皆是灰尘。戏台背后是演员的更衣室,左右是相通,阴森恐怖,是原来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我们不敢进去,有时都不敢往那里看,怕看见吓人的鬼怪。也有胆大的同学,从左门进去,从右门出来,但是穿梭的速度极快,不敢放慢脚步。听吴文广说,一天早晨,他听见戏台后有脚步声,但没有看见任何人,因为他第一个来到学校。我们听了毛骨悚然,越发的不敢轻举妄动,上课的纪律特别好。

大会堂有一个边门,过了边门就是四年级。读四年级时,我是班长,我不知道是同学们推荐的,还是老师指定,大概属于后者。当班长就要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午睡课是要看班的。中午先到的就睡桌子,后到的就睡凳子,也许是老师以此来鼓励大家早到。那个时候大部分同学会迟到,因为要帮助家里做农活,大一点同学还要帮助父母带小孩。有一个夏日,我发现许多同学都迟到了,午后的校园异常安静,我这个班长也睡意渐浓。当我被老师叫醒时,发现走廊上站了一排同学,贴墙而站,个个挺胸收腹,谨小慎微。地上满是紫色的桑葚,教导主任朱老师在队伍前走来走去,不停地训话。原来,许多同学趁午睡时间偷偷去摘桑葚了。朱老师红光满脸,言语疯癫,也许是喝了酒,也许是被吵醒了而异常生气。朱老师是外乡人,只有周末回家,背个黑色的挎包。平时住学校,每天都要喝酒,下酒菜是几粒花生米。记得一个冬天中午,朱老师喝了酒,把一同学的雷锋帽抢走,一个劲儿地往空中抛,然后又稳稳地接住。一群学生围着朱老师,嬉笑不已。

跟四年级紧邻的是二年级,是同一座平房隔成了两间。二年级门口是一块菜地,分成六七小畦,一到活动课,菜地里热闹非凡,老师们侍弄菜地,我们则帮助拔草,浇粪施肥,蝴蝶和蜜蜂也来凑热闹。二年级时,教我们的是方老师,他不仅教语文,还教音乐,我五音不全,但一上音乐课就异常地卖力,方老师还表扬我唱得好。一次自习课,大家在教室里吵闹。方老师冲进教室,大声地训斥着,大家都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方老师生气地说:“你们要玩是吗?我现在给你们玩,谁要玩,就出去玩!”我不知道方老师生气了,看见他说得很诚恳,以为真的允许出教室玩。于是,我从凳子上蹿起来,跳出了教室。整个校园只有我一个人在在玩,我不知所措,但倔强的性格促使我没有走回教室。方老师对我置之不理,是气疯了,还是佩服我,至今我也没有弄清楚。

二年级的南面是也是一块菜地,北面是老师的食堂,食堂的背后是来龙山,山脚有一株桃树,三月桃树开花,一片粉红,闪耀着我们的眼睛。课间,我们常跑到山上摘草莓,荒野成了我们的乐园,让我们的肠胃分泌浓稠的胃酸。食堂前面有一棵粗壮的法国梧桐,夏天树下一片浓荫,知了在树上欢歌。二年级的东南面就是院门,出了院门就是马路了,是我们放学回家的路。

五年的小学生活,随着华源河的流水匆匆而去,容不得你留念和惋惜。只是有点遗憾,没有听过父亲的课……

小学的散文6:卖烤红薯的姑娘

文/通茅

退休后,外孙女进小学读书,接送成了我的任务和乐趣。在外孙女就读的小学校门的两侧,在中午晚上放学的时候,有五六家卖烤红薯 的, 他们每人面前挺立一个烤红薯的炉子。通过数日的观察,我发现其中有一位年龄二十五六,高个,满脸精明的姑娘,她的烤红薯,卖的最多最快。她面前有一个手推车,车上放一个白铁皮做的齐腰高的火炉。炉膛内排列有序的红薯,正在接受炉火的烘烤,姑娘不停地翻动着。炉口上摆着一摞芳香的金黄。每到放学时分,不少家长领着他们刚放学的孩子来到姑娘跟前,争先恐后地买她的红薯。一到这时姑娘便微笑着,一边收钱,一边称红薯,把一个个满足交到伸来的掌上。直到炉内空空,炉上空空的候,那些买到的满脸欢喜,未买到的带着 一脸的遗憾走开。

在姑娘的炉前人头攒动拥拥挤挤之时,我转脸看了其它几个烤红薯的炉子,她们像站在路边的丑婦人,无人注视,无人光顾。他们瞪着一双嫉妒的眼睛,希望姑娘赶快卖完,赶快离去。直到姑娘卖完了推着车子慢慢远去, 他们的炉前才有了靠近的人影,蒿草才成了大树。

同是卖烤红薯的,同一片天,同一片地,面对的是同一帮顾客,姑娘的烤红薯不够卖的,天天如此 ,月月如此; 而其它卖烤红薯的炉前却是冷冷清清,生意萧条。

一天中午,还未放学,我先到了学校的门前,姑娘这时也有点闲空。我走近 她,我友好的面容,使她很热情地招呼我坐在一条长凳上。我们便拉起了家常。姑娘很健谈。我们从南海局势,谈到解放军的强大,从祖国的富强,谈到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最后谈到了烤红薯。

我问:你干这生意多少年了?

她答:我从十五岁开始,到现在已是十多年了。

我问:为什么你的生意这么好?

她答:干啥讲啥,卖啥吆喝啥。既然干了这一行,就得干好,干得让同行嫉妒和羡慕。我烤红薯的经验有三条:一是选择味道香甜的品种,大小要适中,过大的考不透,过小的不好卖,一般每个在半斤至一斤左右。二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易烤糊,造成外熟内生、 外软内硬;火小了浪费时间,也不易拷到位。要用文火烤,不能急躁,要有耐心,要勤翻动 。和干其它事业一样,要脑勤,手勤。说着便拿一个烤红薯让我品尝。她继续说,我烤的红薯,红的紫红,黄的金黄,内外柔软,甜如蜂蜜,芳香四溢。既美观又香甜,顾客能不肯买吗?我品尝后,感到她说的句句真实,禁不住大加赞赏。

我问:你每天的收入如何?

她答:不瞒你说,每天纯收入少则七八十元,多则一百多元。她越说越兴奋,接着又说我家还有几亩地,米面蔬菜, 都不用买。我上有多病的母亲,下有一个弟弟上大学,全靠我这门手艺供养他们。

听了姑娘的一席话,我想了很多。 姑娘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了烤红薯这个职业。她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精益求精, 她烤红薯出了名,人人都想品尝一下她烤的红薯。和他一起卖烤红薯的同行很多,别人的炉前冷冷清清,而她的炉前却川流不息。她用这种被帅哥靓女们瞧不起的手艺养活了全家,而且还培养出一个大学生,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在此奉劝一些中青年同志, 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你若有大本领,你就去干大事业,挣大钱; 你若无大本领,不妨寻点小事过活。大事难求,小事遍地是。

天下的事千万种,正如天下的山有千万座,只要你根据自己的条件,认真选择一座,努力攀上极顶,总会有一种獨特的风光供你享受。

小学的散文7:小学往事

文/潘幸泉

小学,是最快乐的时光;童年,是不可抹去的记忆。在五彩斑斓的日子里,有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四年级的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要举办歌咏比赛,我们班的演唱曲目是《歌声与微笑》。说到歌咏比赛,自然少不了指挥这个重要角色。我感觉指挥的位子应该非我莫属,因为从一年级时我就每天练习手风琴,对音乐超有感觉,和音乐结下了天然的缘分。而且,幼儿园时就被老师选中做小合唱团的指挥,还参加了河北电视台的节目录制。果然不出所料,经过层层筛选,在全班七十多个人中,我脱颖而出,另外一个女同学仅次于我。

遗憾的是,后来的几节音乐课,因为音乐老师有事请假,所以让另一个老师来代课。这位老师和班主任却选择让那位女同学担任指挥。

我十分着急,非常懊恼,也特别不理解老师的用意。她连当指挥最基本的节拍稳定性都做不到位,忽快忽慢,为什么会让她代替我?

在此之前,我曾对妈妈说过我是指挥这件事,妈妈还超级热心地把她曾做过合唱团指挥的丰富经验传授给我。可是,万万没想到结果却是这样的。

看着那位同学脸上洋溢着笑容,手上打着紊乱的节拍,我心里的酸楚和怒火又弥漫了上来,但是并没有爆发。这件事,我不想寻求妈妈的帮助,决定自己一个人解决。

第二天,我找到班主任,请求她再给我一次机会,让全班同学比比跟着谁唱得更舒服、更整齐、更动听、表现力更强。可是老师却说:“你已经够优秀了,是时候让其他同学也表现一次了。”就这两句话,把我打发了……我没有生气,反而很平静,气也消了。是啊,这等小事,我计较什么?冷静下来后,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赛前的几天里,我把指挥叫到学校的小花园,耐心地教她如何起唱,如何稳定节拍,如何和每个合唱队员进行眼神的交流,遇到长音怎么处理,最后怎么收拍。我特别强调:指挥是合唱队的灵魂,非常重要,要做到让队员跟着指挥走,指挥决不能让队员牵着跑,那样就会越唱越快,最后无法控制。她非常认真地听着,练习着。

歌咏比赛之后,我悄悄地把这件事藏在了记忆的盒子里。如果那次比赛老师顺理成章地让我担任指挥,也许至今我都不会懂得谦让和帮助对手,更不会体验到教学相长的意义。这是我的一次进步,也是老师单独给我上的一节难得而珍贵的人生之课,我将终生难忘!

小学的散文8:我的老师

文/羊昀菲

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教过我的老师有许许多多,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是一二年级时教我的杭红老师。

杭老师很爱美,几乎每天都要换一套衣服:今天短裙,明天牛仔裤;今天高跟鞋,明天平底鞋……天天都花样百出,让我们惊叹不已。

虽然杭老师爱美,但她非常关心学生。记得有一次,我去杭老师班出黑板报。由于没戴袖套,把袖子弄得白一块黄一块的。杭老师看见了,连忙帮我拍干净,但还是有点脏。杭老师皱了皱眉头,问我:“怎么不戴袖套?看看你的衣服脏的!”

我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忘了!”杭老师立马把自己的袖套拿下来给我。这可是杭老师新买的,我戴了,杭老师怎么办?我便连忙推辞说:“我不用了,没关系的,一洗就洗得掉!”

杭老师却边帮我戴边说:“那可不行,当心***妈说你。”顿时,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一直流到了我的心田。

等我画完时,袖套早已面目全非了,干净的袖套变得又白又花。我不好意思地还给了杭老师,本以为杭老师会说我,没想到她却关心地问我:“衣袖没脏吧?”

望着杭老师和蔼可亲的笑容,我也笑了。老师,您真是我们的“第二父母”呀!

小学的散文9:荒诞的小学时光

文/九满

我的小学是在我们村子里的学校度过的。我们一年级新生在一排老式的房子里开始了我们的小学生活。学校离家很近,不到半公里的路程。

邻里四、五个同我年龄差不多的伙伴,正好同一个班,每天早晨上学去,大家挨门挨户吆喝同学的乳名,一路喊将过去。放学后,大家排着队,男孩背着书包嘻嘻哈哈笑着,女孩踢着石子叽叽喳喳吵着,雀跃着洒下一路的欢笑。起风时随风旋转,下雪时随雪花飞舞。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我们不间断地往来穿梭,在不知不觉中,把故乡的红砖灰瓦、草木枯荣、人情冷暖尽收眼底。

学校主要开设语文和算术两门课程,我们的老师大多也只有小学文化,他们不当农民了,洗脚上田,到村办小学来教我们。班主任曹老师就是他们的代表,她连普通话都不会讲,汉语拚音更是不懂,曹老师到底教了我们什么,我是一点都不记得了,有点印象的是,她总是认真负责地管着我们的午睡,谁要不老实,便会罚出去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站着。

我的小学正赶上“文革”的尾巴,游行、唱样板戏、运动一茬接一茬。我刚上学不久,有一天上早自习的时候,同桌的高以莫须有的名目向曹老师举报我,说我讲反动话。曹老师便立马告诉她那当公社治保主任的丈夫,更因她丈夫的威迫利诱,几个和我一同长大的同学加小伙伴又证明我的“一惯反动”,我六岁半就成了“喊反动口号”的人,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了“反革命”,父亲也因此受到牵连。从此,在同学们面前,我见人矮三分。

本来就痨病伏身的父亲,经过这场灾难,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病床上,憔悴不堪的父亲望着他的妻子、儿女,遗憾的泪水不停地从他眼里涌出,并留下他对儿女们的期望:“横草不跌,竖草不拣”,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的遗嘱。

进入小学高年级后,喜好“文字狱”的曹老师调回了老家八百弓,班主任换成了与我同生产队的周老师,在我的印象中,周老师多才多艺,画画的漂亮,字也写的特别好,他讲课生动活泼。教学严谨认真,是我一直铭记的人。他是我的语文老师,像兄长一样关心我的学习,让我难以忘怀,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他帮我批改过的一些作文,他还曾把我的作文《春天》推荐到公社中学去当范文。

在教室里,我是一名怀疑自己的少年。有一次,老师指着一道数学题问道:“谁会做这道题?”我想到了答案,但是,在我慢慢举手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在我耳边说:“九满,你就算了吧,听老师说答案好了。如果你答错了,同学们会嘲笑你的。”于是,我快速地将手缩回桌上。老师看到我在犹豫,便高兴地问我:“九满,你知道吗?”老师那双雪亮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的目光,渴望从我的口中说出他想听到的答案,而我却让他失望地走开了。在老师公布正确答案后,我无语,我的答案是正确的!

那时候,我们学习文化的时间不多,参加劳动的时间却不少。放学后,要给生产队看牛,有时帮家里给猪们找粮食,从初春到深秋,地里有草的季节,每天早晨、下午放学后,我都要背着挎筐到地里割草。时至今日,对于草,我仍有一种特殊的情节,看到长势茂盛的草都会喜不自禁,信手拔一束捏在手里摆弄,心里感慨着:要是小时候给我这么一片草多好!

由于刚入学时的痛苦经历,加上“家庭出身”不好,我在班里很受歧视,在同学面前也感觉矮了一截,当我欲与一些家庭成份好的同学交往时,迎接我的是鄙夷的目光,让我感受一种沉重的压迫以至于无法反抗,这也渐渐养成了我孤僻沉默的性格。迅哥儿说的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上三年级时,因为一件小事,我跟同学王国华大打出手,他个子高力气大,时常侮辱人,他给我一拳,我火冒三丈,扑上去就和他干了起来。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你打我十拳,我总要打你一两拳吧,让你这兔崽子也感受感受挨打的滋味!所以,这场架一直打到上课铃响才收场,结果是两败俱伤。

当然,屋后的藕池河却对我始终不离不弃,让它渐渐地成了我的至爱。放学后,我时常光着腚一个人去河里游一阵,满足一种自由、贪玩、调皮带来的欢乐,要么拍水成瀑、成浪、成花,把静静的藕池河搅得惴惴不安。夕阳渐渐将清亮的河水镀上迷人的金色,河两岸翠绿的青草在水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我舒舒服服地呆在水里,任时光漫悠悠地流过去,没有一丝回家的意思……

有一回,我们几个同学下到藕池河里去游泳,年纪稍大的游往河中甚至对岸,然后,站在岸上举起手来自我庆贺。突然,班主任老师猛然而至,他以极利索快捷的手法把我们的衣服一件不留地捡起扬长而去。我们被唬得无能为力,水中的同学紧张得拼命往岸边游,岸边的小伙伴愣成了木偶,谁也不敢去抢自己的衣服,眼睁睁地望着。然后,迎接我们的便是批评、写检讨书……后来,我的检讨书便一发不可收拾,伴我走过五十多年的风雨人生。现在,我能写点文字贴到网上,检讨书或许是我最早的启蒙。

小学的散文10:圈在日历上的日子

文/陆小鹿

我上小学那会儿,挂历还没有盛行。元旦前夕,孩子们会从父母那里得到一些不同花样的硬纸卡片,叫年历片。正面印着明星照、山水风景或者动物图案等,背面则是新年的日历表。

我喜欢挑一张最漂亮的年历片放在铅笔盒里。拿一支蓝色圆珠笔,在日历表上先圈出一个日子,那是寒假开始的日子。院子里有很多年龄相仿的小伙伴,一放寒假就整天聚在一起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或者看小人书。所以,我期盼着寒假。过完春节,我又在年历片上圈出一个开学的日子,提醒自己,寒假作业得抓紧完成啊,马上就要开学了,得收收心了。

日子一天天平凡地过着,年历片上会留下一些不平凡日子的痕迹。比如,春游的日子会早早圈出来,期待着那天可以吃到枕头面包和茶叶蛋。学校运动会的日子也要圈出来,运动会对于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狂欢会,不用上课,可以到处观赛,最要紧的是运动会还有入场仪式,那多半自己也能带妆亮相。六一儿童节也会早早圈出来,提前洗好红领巾,准备好白球鞋、蓝裙子和白衬衫,隆重得仿佛去接见外宾似的。当然了,接下来就会圈出放暑假的日子……一枚小小的年历片上,被我画了一个又一个圈,那些精彩的圈为枯燥的学生生活平添了不少亮色。

恋爱的季节,我和男友属于异地恋。那时候最喜欢在挂历上圈出男友返乡探亲的日子。临男友返乡还有两周,我就忐忑不安了。流连于商场,为自己穿什么衣服去接风而左右为难。试了一件又一件,总觉得挑不出一件最出彩的。恋爱中的女子唯恐给男友落得一个不美的印象。日历上男友归来的圆圈越来越临近,站在镜子前左照右照的次数就越来越多。等到男友归来,自然十分欢欣,日子却过得如箭射飞快。下一次分别又在眼前,含着泪花不舍地问他:何时再归来?他翻着挂历报出一个日子,于是我就很不情愿地在那个日子下面画了个圈,新的期盼又重新开始。

后来,成家了,有了孩子,挂历上的日子开始围着孩子打转。画个圈,这天要带孩子去打针了;再画个圈,那天要带孩子去体检。这个圈是孩子100天纪念日,那个圈是孩子一周岁生日、两周岁生日、三周岁生日……日子在一个圈与另一个圈中悄然流淌,不经意中,孩子已长大,而我,忽而已到中年。

这才想起父母年事已高,愧疚过去遗忘了他们。新年时,急急在日历上圈出父母和公婆的生日,生怕到时工作忙碌忘记了。看着爸妈生日将到,便早早准备好生日礼物,订下宴席,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唯有借助生日这个平台来偿还一片孝心,以弥补平日里对他们关怀不够。当然,日历上还是会圈出孩子的生日、丈夫的生日、还有结婚纪念日、母亲节、父亲节……人到中年,方才体会到上有老下有小的艰辛,看看日历上的圈儿,便知一二。

后来,父亲去世了,日历上又添了几个圈。从前,总觉得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这些节日与我关联并不大。直至父亲走后,才深刻体会到这些日子的重要性。我把这些日子用一个又一个圈圈出来,提醒自己要在那些日子里用自己的方式来祭奠父亲。父亲的忌日也成了日历上的一个圆圈,这个日子让我知道生离死别的痛彻心骨。最疼的伤口常被放在心里最隐秘最柔软的一处,轻易不敢撕开口子,只有在这些纪念的日子里,我才会尽情地释放情感,穿越时空去思念。

日子一天天平凡地过着,而日历上圈出的那些不平凡的日子,见证了一个女子从童年到中年的人生历程。

小学的散文11:来自内心的感动

文/江云艳

我是月湖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小学生,家住山区农村是一个彝族贫困家庭。爸爸妈妈文化程度不高,干力气活供着我和妹妹上学,我每天回家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虽然很贫困,但我很爱这个家。

我们这里没有吃早点的习惯。每天早上起床后,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上课总是没精神。中午回到家,爸爸妈妈干活还没回家,就弄点冷饭吃吃就去上学。现在好啦,自从去年开始,每天早上可以得到一个鸡蛋和一盒牛奶。我们的心里可别提多高兴啦!我们山区的孩子也可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生活啦!

听老师说:这是“爱加餐”,是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的,他们的心多好啊!今后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小学的散文12:小学初中回忆

文/嘴角旳弧线

不知道从何说起,就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曾因为质疑老师的教学方法被狠狠地骂了一顿,可以这么说,自从我写完那封意见信以后,老师基本没怎么正眼看过我。但是心里就想,就这样吧,反正小学马上就过去了。我满心期待的前往了初中,但没想到……

我的初中生活,因为成绩的原因,老师没有多么关注我,不过我也没什么怨言,自己成绩不好,不会找什么别的借口,我从来不奢求任何人的同情。初一的时候一直有同桌,在出二下学期吧,她转走了。从此老师就让我自己一桌坐在教师的最后一排,整个最后一排,除了我都是体育生。我当时就想,先这么坐吧,老师一定会给我调走的。记得有一天,我们班的一名体育生主动和老师说想坐到讲台旁边,因为那样上课听得清楚。老师笑呵呵的说不行,说那是一种的学生的不公平,近似一种侮辱。但是,没想到,第二周的早上老师就在早自习的时候让我自己搬桌子去最前面坐着,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师上周刚说完这是一种对学生的侮辱啊。后来过了一个月左右,老师又让我回到了教师最后的一角。

我们换了教学楼,到了班级老实说了句每个人自己一桌,当时我有些高兴,因为班里终于不是我自己一桌了。但是后来,我们换了一间小教室,大昂视老师很忙没有时间管座位的事情,中午回来的时候我和同学坐在后边说篮球方面的事情老师看见就和我说了一句还在说话,你还是自己坐最后一排吧,于是,我又自己搬了一张桌子,坐到了最后一排。后来我又有了一个同桌,不过没坐在一起一周,班级里有一位同学要出国,前排空出来了一个座位,我就意识到老师又要调座了。不知道当时同学们都怎么想,我十分紧张,不过后来想想,这紧张是十分可悲的,就这样,我又变成自己一桌。

又因为一些原因,我们再次换了教室。到了新班级,我又自己坐到了最后一排。同学无意的一句玩笑,这么自觉啊? 让我十分难过。不过只是勉强笑笑,没说什么。前一阵,我们初三年级统一照大合照,以班级为单位,在照合照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站在最后一排,那种感觉真是没经历过的人不会懂。那种被冷落,被遗忘的感觉,让我十分难过。后来,就在上周,我们班级考试,当我把卷子交上去后,老师随手把我的卷子放在一边,说这个不用管。声音很小,但是被我听见了。当我拿回来后,甚至都没有批。当前排同学问我对几个的时候,我只能笑笑。

写这篇文章没有批评我们老师的意思,我还不够资格。我们老师是我见过的比较有文化的人之一,我不敢评论些什么。这只是抒发一下心里的感受吧…

小学的散文13:捡枣子

文/周可迦

八月份是我们小学放假的时候,也是枣子成熟的季节。一有空闲我们会约上两仨个好友或独自一人前去乌石铺捡枣子。

乌石铺离我们家不远,就在我们冲口,与我们同属一个村。它背靠紫金山,面临湘江河,是一狭长地带,南北长不过一里多路,东西宽也只有几百米。西面是从紫金山向南延伸至乌石桥止的山脉,东面是从南至北奔流而过的湘江,北毗邻县城,南与永和接壤,西在乌石桥处有条小路进我们罗家冲一直通师古桥,是三地交界处。因地处交通要道,乌石铺地方不大,名气大,所谓“十里一铺,五里一亭”,可见在古时是比较繁荣的。

在乌石铺狭长地带湘江与山脉之间有一条南北向的马路,马路左侧的山脚下是聚集的民居,右侧的河滩便开辟成了枣园。枣园不大,大概五六十亩,但乌石铺的枣子小有名气,它的特点是颗粒饱满,皮薄核小,肉厚汁多,清脆可口,特别的清甜,吃上几颗真是沁人心脾。当时有很多人还把能吃上乌石铺的枣子视为平生的一件乐事。我记得那时,在枣子成熟的时候,只要路过乌石铺,连在湘江驾船的船工都要特意上岸,到枣园里摘几把枣子偿鲜解谗

乌石铺人少地也少,除了那片枣园,水田很少,菜地也不多,那片枣园便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那时是搞集体,枣园自然也是集体的,每当枣子快要成熟的时候,会派人轮流看守,严加守护,整个枣子成熟季节外人是不准入枣园的。我第一次去乌石铺捡枣子是祖母带我去的,那时我才六七岁,我记得在枣子成熟的季节只要刮大风,祖母就会叫上我提着竹篮或背上布袋,风风火火向乌石铺的枣园匆匆奔去。我们找准时机,趁人不备,悄悄溜进枣园,直奔枣树下,在草丛中,泥沙里快速拣捡,要抢时间哟,谁知道守园人什么时候出现。捡枣子要眼疾手快,善于观察,要瞅准那棵枣树大,结的枣子多,且红的多,风刮下来的枣子就会又多又好。还要善于分辨,尽量捡新鲜的、红的、没有被虫蛀的。我和祖母争分抢秒,埋头苦干,直到守园人出现,呵斥着把我们驱逐出去,我们才意犹未尽地悻悻离去。回到家,我们把枣子倒出来,用清水洗净,再进行分拣,新鲜饱满的可用来生吃或煮熟吃,熟透了红得有点发软的可晒干成红枣。乌石铺的红枣可是那时的珍馐品哟,只有过年或来客人时才能享用的哦。

先前小的时候,我都是与祖母一同前去乌石铺捡枣子,每次都是在刮大风的时候,或清早或傍晚,在祖母眼里,捡枣子是一件重要的活计。我记得那时祖母每次带我去捡枣子,一路上总是神情庄重,行色匆匆,进了枣园也总是小心翼翼,谨小慎微,每次害得我也是紧张兮兮的。后来去的次数多了,对枣园也熟悉了,我叫上小伙伴或一个人也可以去乌石铺捡枣子。没有祖母在身边,我们放松多了,也自由多了,全然没有了紧张感,就是守园人来了,我们也不害怕,更不会被他吓唬。他到东头,我们就去西头,他去上边,我们就去下边。他要是追得紧了,我们就下河游泳,他若走了,我们又进园。我们有很多办法与他周旋,我们竟然也乐于与守园人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觉得那样很刺激,很有趣。

到后来,玩腻了,我们胆子也更大了,我们懒得在地下捡枣子,而是干脆爬到树上去摘枣子。树上的枣子吃多了,我们知道那棵枣树的枣子最好吃。吃腻了,就躺在枣树上乘凉休息,看着湘江中缓缓流动的白帆,河滩上悠然自得的牛羊;听着树上秋蝉的鸣叫,鸟儿的叽喳声;乘着江面吹来的凉风,真的,好不快活哟。吃饱了,感觉热了还可以就近到湘江里去洗个冷水澡,顺便还可以在河里摸鱼摸螺蛳。如果运气好,碰上有人在湘江里炸鱼,我们也可趁机到河里去捡几条肥美的秋固子(湘江中一种常见的鱼)或白花花大鳊鱼。

那样的时光多美、多惬意哟,乌石铺的枣园俨然成了我儿时的乐园。

周可迦 2019.3.1 衡山

小学的散文14:开学第一天

文/李嘉仪

告别小学,踏进新的校园,从新的起点开始全新的学习生活,像蝴蝶飞过花丛,留下了一丝淡淡的清香;像清泉流进山谷,留下了山谷的倒影。六年的小学时光已悄然过去,我是个中学生了。

穿着校服,踏进了学校的大门。今天,是我初中生活的一天,小学生到初中生不只是称呼变了,意味着和童年说再见,向青春说你好。初中,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人生重要的一个开始。这将是我人生跑道上的起跑线,怀着梦想,带着希望,我将开始品味初一生活的细节,铭记每一分钟。

在我的想象中,初中的生活应该像一颗山楂,一咬,酸得发抖,还略带苦味,但细细回味,它应该有一种美味,带着淡淡的甜味和清香。

我将会在中学点燃我的希望,放飞我的梦想。

小学的散文15:一个人的守候

文/夏龙河

小学一年级那年清明节,老师说要带我们去给烈士扫墓。农家孩子,从来没出过远门,况且又是去祭拜我们英雄的烈士,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

第二天,下着小雨,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陵园里人很多,大喇叭里放着低徊的音乐。老师给我们讲着烈士们的事迹,少年的心里,第一次切实感觉到烈士的可敬。

瞻仰了几个重要的烈士墓后,老师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活动了。小雨淅淅沥沥的,虽然不大,时间长了却可以湿透衣服。我们几个转到一个不显眼的位置,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坐在一个墓碑前,神色肃穆。她的眼前,摆着水果什么的,还有一瓶酒。雨水顺着她的头发落下来,落在肩膀上。

这里人比较少了,神色冷硬的中年妇女吓了我们一跳。我们不敢向前走了,就在那等着,一直等到老师和大队人马过来。老师好像和那妇女很熟,看到老师过来,妇女朝他点了点头,老师说,起来吧,别感冒了。

妇女轻轻地说,没事。然后不搭理老师了,复归肃穆,似乎灵魂出窍,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老师叹口气,对我们说,都给烈士鞠个躬吧。他带着我们给妇女守着的墓碑鞠了个躬。

走远些了,老师才跟我们说起了那妇女。烈士是妇女的丈夫,50年在湖南剿匪死了的。死的时候二十一岁。两人结婚第三天,丈夫就开拔了,一去再没有回来。

丈夫的父母是怕儿子没后人,才让他们两个赶紧结婚的,结果,那几天也没有给家里留下个后人。女人一直守寡,快三十年了。

我们对那个女人肃然起敬。我们不懂爱情的含义,但在我们眼里,她简直就是美丽的祝英台。

此后,一直很多年,每年清明我都能看到那个女人悲伤坚强的身影。一直到我谈恋爱,清明节,我还带着对象去看望了她。只是她不可能记得我的,因为在她的整个世界里,恐怕只记得她的丈夫。那个只有三天肌肤之亲的亲人。

突然想到真是很多年没有去看她了,算了算,她若活着该有近八十岁了,她还继续去看望她的丈夫么?

我决定,清明节去看望她。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