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文章

请欣赏亲情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亲情文章1:亲情的牵挂

文/何庆良

一天,和几个战友聊天,不知不觉说到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其中一个战友说他高中毕业考上了军医大学,走上了从军之路,现在部队医院当大夫。穿军装快20年了,特别是在医院工作,对平常的生死离别已司空见惯。但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期间与父亲的一通电话,却让他这辈子难以忘怀。

他说,那年5月,他很开心地盼来了探亲假期,于是立马打电话回去,告诉父母已经订了返乡车票,并备好了父母的常用药品。就在他收拾东西的时候,来了命令,医院组建医疗队,抽调各科室骨干火速赶赴灾区。匆忙之间也顾不上打个电话回家说一声,他就和同行们一道带着医疗器械和药品上了飞机,一到现场就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之中。

天气越来越热,灾区的环境是艰苦的,大家的精神高度紧张。他第一回感觉与死神离得那么近,每天不是在抬担架,就是在包扎或是做手术,没有白天与夜晚之分,累得不行了就和衣席地倒头就睡。半个月后,他才想起给家里打个电话,电话接通后,可话筒那头除了喘息声没有任何声音。好半天,才传来父亲急促的声音:你是我儿子吗,而且一连问了5遍。

他说,要不是父亲开始就叫了他的名字,还以为是自己打错了电话。父亲一连问了5遍,他也回答了5遍。和父亲通完话后,他感觉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得慌。

我对他说那是当然,你说连车票都订好了很快就回去休假,结果不但没有回去,还消失了半个多月,手机也关机了,一点消息也没有,家里不着急才怪呢。

他说,当时主要是工作太忙了,无暇顾及给家里回个电话,再就是灾区环境有限,手机充电十分困难,出发时带的两块电池一下子就用完了,所以一直没有给父母报个平安。他接着说,如果抗震救灾让他更一步近距离地接触了死神,那通电话则让他感受到了亲情的牵挂。

虽然那场灾难已经过去了5年,大家又回归了工作的常态;虽然战友说得轻描淡写,脸上极其平淡,但我感觉自己的眼里似乎也盈满了眼泪。

亲情文章2:友情,爱情,亲情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友情,其实在小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也是可以有友情的,可能这样代沟就少了。到了上学的时候,和年纪相似的孩子一起,就有了朋友,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渐渐地,朋友成了闺蜜,成了兄弟。友情其实应该是纯真的,可是现实生活中,友谊分了好几种,朋友也是分各种级别的,而真正知心的朋友能有几对,最多的就是一些酒肉朋友,而关键的时候,能够雪中送碳的能有几个,而多数也是落井下石的。友情如何才可以经得起考验,需要时间,不过有的时候,都是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就可以把人看的透透的。友情,有的时候也需要勇气,因为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不容易,每个人都要的自知之明,不是因为人家让着你,就可以肆无忌惮了。

玫琳凯老太太的一句最经典的话,就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对待别人!同样,爱情也是。

爱情也可以从友情上发展过来,爱情的世界只有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本来就是来自不同的世界,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水星。而爱情在男人和女人都有着不同的定义。爱情的世界里,可以是浪漫的,也可以是奢华的,也可以是美丽的。爱情中的热恋也是一时,到最后也是平淡的。爱情是美好的,也有痛苦的时候。爱是伟大的,因为它是可以牺牲的。

结婚以后,爱情就渐渐地变成了亲情。

亲情,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就要重视亲子之情了。亲情,就像结婚以后,不是两个人的事了,而是两家人,或者是三家人的事情了。当一大家族的人,难得的聚在一起的时候,亲情的感觉是越加浓厚。同时当家族中的一家有困难,那么中国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更明显了。亲情的力量大于爱情,更大于友情。亲情是不分彼此的,亲情的爱像是一棵大树,当困境来的时候 ,就可以互相抱得紧紧的。

友情,爱情,亲情,是人生中的三种人情味。人间有情,不只是这些情感。

从友情到爱情,从爱情到亲情,只要心有中爱,那都不是个事!

友情,爱情,亲情都是那么的可贵, 所以我们就要好好地去珍惜每段来之不易的感情,虽然人和人之间的相处,真的不容易,难免也会吵架,只要我们的心中,不要过分的自我,多为身边的人想想,或者来个顾全大局,那么社会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纠纷了。

友情,爱情,亲情也有不如意的时候,那么就好聚好散,因为都是逼不得已才会走这一步的。

友情,爱情,亲情,就像人生中的股票一样,也是有起伏波动的,所以这才是人生,就像是电视剧一样,有的结局可能是大团圆,有的可能是离别俩依依。

友情,爱情,亲情,好好地去珍惜吧!其实就是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把他们放在心上,你也会幸福的!

亲情文章3:亲情在无声中流淌

文/东方青竹

人生,最美丽、最贴心的情感莫过于血浓于水的亲情。她不因时空的阻隔而疏远,没有你贫我富的高低之分,她是长幼互爱的其乐融融,她是姐弟互敬的彼此支撑。她似雨后虹霓折射出的绚丽彩带,把遥居天南地北的亲人的心连接在一起,她是雪夜归来那暖暖的炭火盆,让跋涉者倍感亲切温暖,犹如酷暑中的浓荫,让人倍感神清气爽,畅快淋漓。而在今天这以“钱为亲”的冷漠时代,还能拥有这样一份亲情--跨越时空地围绕着、牵挂着,这该是何等的温馨!何等的幸运!何等的幸福!何等的珍贵!

六月的“黄果兰”开满山城,缕缕淡雅的馨香牵引着我来到阔别已久的姨妈身边。几年前,因为病魔留下的后遗症使姨妈行动不便,也失去了发声的能力。但当我扑入她的怀抱那一瞬间,那双纤弱无力的手传递给我的那份爱依然那样浓烈,那样厚重!姨妈睁大眼睛看着我,那依然清澈的目光充满了爱怜,泪水模糊了视线,打湿了衣襟。她虽然无法用声音回答我的呼喊,但她的眼神告诉我:她听懂了我的思念和牵挂,也更加惦记远方的我。我久久的抱着她,伏在她柔弱的肩上,感受到姨妈的心跳。这是无声的对白,这是心与心的交融。我仿佛清晰地听到了姨妈发自心底的呼喊:那是对晚辈的思念和牵挂,那是对再次团聚的渴望与欣喜。那是对母爱最美最美的诠释!她是那样的温暖、亲切、踏实、安全、无私……享受着这份近乎有些奢侈的爱,幸福和酸楚一起涌心头。那一刻,再一次看到了妈妈的身影,我禁不住回过头去偷偷擦拭着眼睛。

岁月的风霜无情的扫去了姨妈漂亮的容颜,她的头发花白,无情的病魔摧残了姨妈窈窕的身形,剥夺了她发声的权利。此刻我无法相信这是我一项仰慕的姨妈。但是,我又从姨妈依然湖水般的眸子里,读出了她那份坚强,那份无畏的意志和战胜病魔的勇气,看似沧桑的表情中仍能找到姨妈年轻时的那份美丽,那份婉柔和坚毅。

四姨妈,在母亲那辈众姐妹中排行老四,我们都称呼她四姨。四姨是众多姐妹中长相最漂亮,也最有知识,是名符其实的美女加才女。她婚姻美满,家庭幸福,子女出色,更是个幸福的女人。

四姨出生在解放前,这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她不可能长时间上学读书,但四姨天资聪颖,又喜欢读书、学习。因此,虽未上过几天学堂,却是个有知识的人。家乡的青山秀水让四姨出落得格外的端庄秀丽,淳朴的民风和良好的家教养成了四姨娴熟也带有几分刚毅的性格。一个相貌出众、才情超群的女孩自然而然地就成了百家求、千家羡的白雪公主。媒人踩破门槛,可美人独具慧眼,找了个家境一般,而行操出众、为人大度、成熟、稳重,又重情,重义的优秀郎君,用我的话说就是“史上最优秀的男人。”

姨夫戎装戍边,四姨就随军南北转辗。那个年代,城市有城市的困难,乡村有乡村的拮据。四姨一个人带着孩子,一边上班,一边做家务。实在照顾不过来,才把表妹和表弟送回老家农村,让姥姥帮着照看。这才有了一段我和表妹成了姥姥家常驻大使的故事。姨夫的单位南迁重庆,那段日子无法顾及家事,四姨每天家里,工厂,菜场,三点一线的奔忙,辛苦可想而知。但工作依然出色,家里有条不紊。直到几年后,才终于和姨夫团聚在山城重庆。

四姨和姨夫共生育两男两女四个儿女。四姨对他们的教育一向是很严格的。在她和姨夫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下,子女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不依靠父母,不靠不正当关系谋取功名利禄,更不贪图安逸享乐。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理想。大表妹从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小表妹独闯商海,从一个销售员到拥有了自己的企业,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而今成绩斐然的她依然是邻家女孩的风范,可亲可近,大方而豪气;小表弟更是卓越,企业做的风生水起,说他傲立西南商界也丝毫不为过。

姨妈在白驹过隙的岁月中,霜染两鬓。她和姨夫告别了工作岗位,退休后,日子陶然自得,闲暇又为表弟妹们带孩子,享受着天伦之乐。

可两年前的春节,她得了一场大病,女儿们日夜守候在她的身边。精心的治疗,细心的呵护创造了奇迹。因脑出血昏迷多日的姨妈终于被儿女们唤醒。但因为出血压迫发声神经,她再也不能开口讲话了。

受压迫的神经还直接影响到她的饮食功能,吃饭张不开嘴,只能吃流食,一喝水还会呛。那个讲话滔滔不绝的姨妈,不能说话了;那个刚强自立的姨妈,生活不能自理了。最让她痛苦的是无法和家人交流,她欲哭无泪,当时万念俱灰,觉得生不如死,绝望充斥着她的内心。

依然是姨夫和她的儿女们,依然是亲情的感召和支撑,使她拿起了手机,用短信和人交流、沟通,用笔来表达她的心愿和对事物的看法。

大自然中,一切动植物对生的渴望都是无法抗拒,那些在贫瘠的土地上展现风姿的小草,那些开在石缝中的花蕾,以其不可估量的毅力顽强的生长着,绽放着。人的生命力更是何等的坚强而无畏,姨妈以超出常人想象的毅力抗争着,从学站起,学走路,到开始迈出一小步,到后来可以扶着墙或沙发自己行走。由别人喂饭到自己端起饭碗,到如今和正常人一样,早起洗漱、梳妆,把自己的一天打扮的整洁美丽,从容而有滋有味。谁能说这不是一个奇迹!当你看到那个衣着得体,装扮入时,戴着眼镜端坐在那里看电视、看报,俨然学识渊博的老教授的姨妈时,你能想象得到这是曾经因病卧床的危重病人吗?当你看到那个坐车观光风景,竟然还可以坐在池塘边垂钓的姨妈时,你又能想到什么吗?奇迹!都是奇迹!

走进她的卧室,一阵馨香扑鼻而来,那是她床头黄果兰的花香。而这每天都更新的花朵,那可是姨夫从花园采撷而来,从不忘记,从不间断。“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歌里唱的一定是那些热爱生活、懂得生活更会享受生活的人。

雾都重庆被雾笼罩的扑朔迷离,山风穿透雾霭,黛色的山峦从烟雾缭绕中移出,青翠叠嶂,山环水绕,那种由朦胧变真实的转化,美的目不暇接,也似乎有些凄然。然而,那因重逢而更加浓烈的亲情却溢满了我的身心。尽管她无声,可那眷眷的眼眸,默默的注视,传递着一份“无声胜有声”的情与爱,她如决堤的潮水,在我扑在姨妈怀里的一瞬间将我整个人淹没。世间所有的情感,莫过于亲情,她唯美而久远。

亲情是一首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旋律可以越千山,跨万水,流淌到每个亲人的心中;亲情是一篇画面感极强的散文,她不受任何约束任意挥洒,就能在彼此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山城重庆,它记录下这一难忘的相聚,有来自大东北的四姨妈的姐妹,她们趟过岁月的河流,抖落年轮留下的风尘,就为了曾经的闺蜜,为了曾经一起上山采野菜,一起绣花的老姐姐,被子女搀扶着,携手来看望四姨妈。因为尚在的老姐妹中唯四姨妈最年长。一看到几位姨妈身体不如从前,满脸的沧桑,老年斑遮盖了她们曾经如花的容貌,行动迟缓,眼神不再明亮,流年夺去了她们的韶华。我在感叹,酸酸的心水,涌入眼眶。

东北来的几位姨姨中,我与其中的两位有三十多年未曾相见。在她们眼里,我是那个常常缠着她们梳辫子的小丫蛋,是粘在她们身后的小尾巴。三十年岁月风霜,飘染了青丝,当年哭着喊着要姨姨们带着一起玩的黄毛丫头已进入人生之秋。当和她们相逢在重庆的时候,我的心无比喜悦,围坐在她们身边,促膝聊天,听她们叙述这些年婚姻的苦乐、世事的变迁,子女的贤孝,每个人都有许多的故事。也一起感受着喜怒哀乐,高兴处四姨妈开怀大笑,也会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和认同,伤心时一起泪水潸然,几个姨妈围坐在四姨妈周围,我们在说,四姨妈在听,情到深处,用手语动作表示,流泪是她表达悲痛和相思最直接的表情。亲情就在这有声与无声中重演、升华、延续。

相聚,总感到格外短暂,分别却不想说再见。今别在此相逢何日?望着年逾古稀的姨妈们,蹒跚的步履,满头的银发,不知道这样的相聚还能否重演?自然界无情的规律,谁人可以躲得过!酸楚与不舍浸泡着我脆弱的情感,屡屡惆怅在心头弥漫。山城重庆,一座座山峰蜿蜒连绵,如血脉相连的亲情绵延不断;长江之水川流不息,犹如那血浓于水的亲情一脉相承。

“相见难,别亦难。”如果说“内心还有许多无言的歌的话,那便是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一生能有几次这样的相见,又能有几回在有声与无声中体会那份浓浓的亲情,我仍在期盼……

亲情文章4:亲情花

文/苏锦秀

18年前,因家庭琐事纠结,心高气傲的我拖儿带女搬离了婆家狭小的祖屋。在先生的劝说下,18年后,我心不甘情不愿地搬回祖屋与婆婆同住。有前车之鉴,我冷面朝天,一副与婆婆老死不相往来的姿态,可随后发生的几件小事,却让婆婆真正地走进了我心里。

我刚学会骑电动车,有次要带一个很大的塑料整理箱出门办事,车前放不下,车后不能绑,我急得束手无策时,婆婆突然拿过我手上的箱子,倒转箱口往后备箱上面一扣,稳如泰山!久居深山的母亲托人捎给我一些花苗,我想给院子里新栽的花苗弄一个遮挡阳光的物件,却想不出好的办法。第二天陡生高温,下班回家后,却见我的花苗住在了“新房子”里,花苗的模样还新鲜着呢。“新房子”的三根梁是三根竹棍,一端用绳子一捆为顶,另一端的三棍叉开插进泥土里,一个废弃的纸盒倒扣在竹棍顶端,遮挡强光。我第一次对婆婆笑了笑,这些让我无可奈何的日常难题,总能被婆婆轻而易举地解决,虽然婆婆目不识丁,生活智慧却胜过我这个骄傲的读书人。

人都说,家有老,是个宝。上班时,我再不用担心刮风吹丢了晾晒的衣物、急雨淋湿了阳台上的棉絮……我常常在超市给婆婆买些吃的,教给婆婆那些她没见过的水果怎么吃,没喝过的速溶豆腐花怎么冲泡……每天晚饭后,我会尽量陪婆婆闲聊一会儿,婆婆说她儿子小时的一些趣事,我说我儿子性情如何乖巧。我们相互比较儿子的时候,我便趁机向婆婆告状,这些年来,她的儿子曾如何如何欺负过我……婆婆沟壑纵横的脸,就笑成了一朵灿烂的菊花。

我和先生别扭上了,因书房之争。我想把向阳的、视线开阔的那间房子装修成书房,先生却要做卧室……做室内装修的小叔子,两天的敲敲打打就新做了三组高大的书柜,婆婆对诧异的先生说:这间房里再摆不下床了,隔壁房做卧室吧。先生郁闷,我却乐了,我这开心,是婆婆给的。

秋天的午后,婆婆穿着我给她新买的羊毛衫在院子里闲坐,几个刚到的婆婆说,真好看,好贵吧?婆婆幸福而骄傲地扯着嗓门答,武汉的大商场买的,好几百块钱哈,两个鹿的名牌呢!其实我告诉过婆婆,双鹿羊毛衫我是换季促销时两折买的。婆婆们又问,你家院子里这片新开的花儿真好看,叫啥花啊?婆婆答不上,我赶紧把头伸出窗外:这花儿叫“亲情花”,一年四季都开花呢!

是的,亲情花!是婆婆的智慧和慈爱,融化了盘桓在我心里18年的隔阂和坚冰。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滋补着我的幸福生活。而亲爱的婆婆,你就是开在我心里的永远的亲情花!

亲情文章5:今夜,漂泊的心被亲情温暖

文/邓文丹

今晚,夜色漆黑,心却在这片黑暗中找到了它特有的归宿。

一阵阵的蛙鸣声惊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根心弦,思绪也回到了儿时。记得也是在这样的春夜里,爸爸吃完饭放下碗筷后并没有像其他家庭的男人那样喝着茶,他的心早已飞到了那片绿油油的菜地里,因为那里有他的期望和寄托。就这样,我们全家人看着他换上高筒靴,拿着手电筒,挑着水桶走向了黑暗的田野里。我在半夜睡梦中,听到开门的声音,之后,我就再也睡不着了。有时候我们起床了,才看到爸爸踏着清晨的雨露,身子疲软地回到家,急冲冲地吃完早饭,忽而又不见了人影。

记得还有段时间,家里弄了个鱼塘,爸爸也喜欢每天晚上一吃完饭就拿着工具,打着手电筒去抓泥鳅、黄鳝,倒进水塘里做种

苗。如果弟弟周末放学回来,那必然也是拿着水桶,带着满心的欢喜,跟着爸爸到田里去的。这时候我和妹妹也坐不住了,有时候就邀着同村玩得好的两个伙伴去摸田螺,几个女孩子天不怕地不怕的,脱掉凉鞋就往水里跳,管他泥塘里有碎玻璃还是蚂蝗呢。一直记得那时候的月光明亮得像一面镜子,而我们的欢声笑语一直在空中回荡……

年纪慢慢变大,就越爱回忆以前的过往。往事一幕幕浮现出来的场景,总能触动自己柔软的心,给予自己一份薰衣草那样颜色的忧伤和感动。

那时候的爸爸体力充沛,他心里只有一个目标,怎么赚钱,怎么赚更多的钱。爸爸对他的三个儿女充满期望,希望通过自己执着的毅力和决心,送他的儿女全部读上大

学,为我们三姐弟创造一片美丽的天地。现在,我和弟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妹妹还在读研,爸爸的梦想基本上实现了,内心的牵挂应该减少了许多。那时候的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爸爸会有老的一天,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面容憔悴,牙齿脱光,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更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为了儿女的未来,真的可以拿生命做赌注,拿健康来投资我们的未来。

我很庆幸这次“五一”能回到家乡,陪伴爸爸,给了我一种心安,这种心安让我有了更多的动力去对抗外面的工作压力,也让我的心更加柔软地去爱我该爱的人。

有时候,内心会有焦虑,总在担心着,我们来不及做到爸爸妈妈期望中的样子,然后他们就老了。但我又总在庆幸着:这一刻,他们都在。

亲情文章6:或远或近的亲情

文/燕子北飞

小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他们捡回来养的。从记事起就是奶奶带着我,我的吃穿都是奶奶一手操办。我记得我小时候穿的衣服是奶奶去小集市买的一块布,然后让人量身定做的花衣裳。记忆最深的是一件橘黄色带点的衣服,三年级做的,穿到六年级,以及我拍小学毕业照都是穿着那件衣服。除了定做一两件,还有就是捡亲戚给的旧衣服,那些衣服往往很不符合我们的年龄,读初一的时候,穿了一件捡来的衣服,那是一件黑白竖条纹的衬衫,松松垮垮地套在身上,再加上自己的黑皮肤,显得特别老土。不知道为什么以前很高兴捡有钱亲戚给的衣服,现在回想我家的经济条件也不是买不起衣服穿。

他们是谁?我的爸妈,也不能说他们不爱我,只能说他们对我的关心不够。小时候两岁半开始就是奶奶带,他们到广东佛山打工,春节才回家待上半个月,后来又有了妹妹和两个弟弟,更加顾不上我。我是姐弟四人中最其貌不扬的,胖黑胖黑的,对于我爸那种要面子的人,恨不得没我吧,从不过问。若不是我是他四个儿女中读书最好的,我想他都懒得多看我一眼。

过年的时候,小集市不再是三天一赶集,而是每天都很多摊贩在摆卖,人们也都喜欢吃过午饭有事没事就去集市溜一圈。很多小孩更是去得频繁,因为有各种玩具。那天,吃过午饭,我蹲坐在客厅的沙发看电视,这是爸爸回来了,看见我在看电视,他大声地呵斥着我说:“天天在家看电视,也不知道出去逛逛。”我说没钱并问他给五块钱,他骂了一句逛街要什么钱。我分明从他的眼神和语气中感受到了丝丝的厌恶。只好灰溜溜地关了电视快速地消失在他的视线中。至此我暗下决心:不再问他给一分钱,读书需要用钱,他要给就给,不给就算了。我也倔强地坚持到读大学,始终没有再开口向他要钱,每次都是他给多少是多少,不过他也没我亏待过我,给的都多出很多。

别人家的女儿都跟妈妈亲,而我却不是,我倒觉得我从小就是我妈妈取笑的对象。小弟弟从两岁开始,带他仿佛就成了我每天的任务,白天抱着背着,晚上还要带一起睡。六年级的寒假,那时候小弟弟才三四岁,那天下午,我带弟弟出去玩,走回家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村里的老奶奶,她家离我家有点远,平时很少见面,她打量着我看了好久也没认出我,我问候一下就带着弟弟回家了。刚回到家妈妈也回来了,她进门就冲着我说:那个谁家奶奶问你是谁家小媳妇,说认不出来。看她笑着神采飞扬地说着,我越听越觉得侮辱,眼泪瞬间决堤,委屈地放声大哭,这时候感觉老天也感受到我的委屈一样,下起了大雨,然而我还是呆呆地站在院子中间,淋着雨哭着。她没有叫我上来,应该她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哭,任由我孤零零地站在雨中,他们依然各自在家中忙碌,仿佛没看到我,直到奶奶回来才把我哄回房间。从此我再也不愿意带小弟弟。

多年后,都告诉我要孝顺父母亲,可是童年的这些记忆我怎么也抹不去。我只能倔强地惆怅着。

亲情文章7:没有阳光的亲情

文/爱满人间

一大早起来,才发现天空中弥漫的是灰白色的浓雾,冷凄凄的。就在我临窗而立的时候,突然接到了小叔从上海打来的电话,说是最近要回老家,并到我家来看看我,说这段时间老想我。一刹那,眼里一阵湿润润的,鼻子也酸酸的,心里又像突然打开了一扇窗口,漏进了几缕云霞,感觉特别的温馨。

我,就这么一个小叔,今年已经40多岁了。生活的艰辛让他老了许多,看上去倒像50多岁的人。两年前,迫于生计,小叔带上全家人到上海打工。刚开始的时候,爷俩还经常通电话,知道他在那边的日子很艰难,尤其是在上海这个大都市,一家四口人仅靠叔贩卖点青菜来维持生活,我能想到那该是怎样的艰辛,可是我又能怎么样呢?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通话的次数也逐渐稀少。记得最后一次,还是在春节前的一天,他好象说是今年的春节又不回老家过年了,因为在节日期间生意特别的好,想在忙过之后再回家看看。记得当时的我心里有点伤感,因为那应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仅此而已,所有的思绪便很快地随清风而悄悄地逝去。

现在,小叔要回家了!在电话中,他说只是要回家看看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事情。还说,第一天就要来看看我——真的想我!其实小叔比我也只是大几岁,从小,我就是他的尾巴,在童年的记忆中,都有他的身影。在他心里我一直有个沉甸甸的位置。而我,随着年岁的增大,时空的阻隔让我经常会以许多美丽的借口与小叔拉远了心灵的距离,对于小叔的情感再没有儿时那样粘稠厚重了,倒淡漠如一杯无味的 白开水。真的,到了这个时候,我才感觉到是自己的倦怠和慵懒已经使亲情褪色,一如这窗外的天空,没有阳光的时候,总感到湿漉漉的阴冷。

想到这里,我才明白了亲情就是那缕温馨的阳光,如果缺失了亲情,这世界真的会让人的心灵阴冷起来。我再也不会让她从手指间悄悄地溜走,真的!

亲情文章8:中秋亲情渐浓月渐圆

文/徐静媛

秋意日浓,中秋又至。糕点铺里好多人已经在排队加工月饼了,老远便能闻到那股香香的独有的月饼味道。每到这时便不由想起母亲期盼的眼神,想起故去的父亲,想起那些经年往事。

我小时候好静,不爱跟伙伴们出去疯跑。中秋月圆之夜,哥哥姐姐都跑出去跟孩子们在场院里玩,钻在莜麦秸里捉迷藏,享受月光的沐浴。而我只是鼻子尖儿扁扁地贴在小方格窗的玻璃上,看月亮幽幽地悬在天空。这时候父亲用他那惯有的慢腾腾的脚步走过来,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香槟果放到我手里,脸蛋红红的槟子被父亲用线绳拴着把儿,香味飘出好远,我便抓着线绳的一头,一会儿绕着果子转圈,看那圆圆的红红的“陀螺”转成一个飞旋的圆圈,我的心也跟着飞扬起来;一会儿放在鼻子下贪婪地、使劲地闻那扑鼻的果香。在我的记忆中所有的水果里唯有槟子最香,父亲会把几个槟子放到家里唯一的两节红木柜里,只要一揭开柜,一股香甜立马钻入肺腑。都快到冬天了,那几个槟子还好好的,我想闻味儿了,就把柜压个缝,任那独有的果香自柜子里飘满小屋,我则使劲地吸鼻子。

记得我8岁时,母亲说用脸盆盛了清水照月亮,从水中能看到月亮里有小白兔在捣药,还有吴刚不停地砍桂花树。我端了多半盆凉水,院里院外换好几个不同地方,在脸盆里专注地找,却总是看不到母亲讲的故事里,所谓的白兔和砍桂花树的吴刚,更不要说美丽的嫦娥,但是嫦娥却一直在我心中。我常常想,要是有嫦娥姐姐的美貌那该多好!

中秋节晚上,每到月儿爬上了中天,娘准备照月的供品,让父亲把几个孩子都喊到院里开始祭月。小红木供桌上两只红蜡温柔地亮着,像在对我说着什么;红烛之间是剜成花篮造型的西瓜,后面立着大团圆饼,娘说这是照月饼。周围的小瓷盘里是白面做的各式各样的小馍,还有满满摆放在碟中的葡萄和槟子等水果。桌角放一杯茶水,那茶特红,是湖南外公寄来的砖茶。供桌的最前面是一个碗,里面放了多半碗小米。父亲点着三炷香,对着天空中的圆月拜了三次,然后把香插到米碗里。然后母亲也点着三炷香,一边对月鞠躬一边把自己的愿望告诉月儿。

烟香袅袅,一缕缕飘向清朗高远的天空,传递着对月亮的虔诚,又似乎倾诉着对远方亲人的期盼。我凝望着那轮明月,真想知道月亮里面到底有没有玉兔,长大后才知道只不过是个传说。

祭完月亮,母亲把供品给我们五个孩子每人分了一份。娘用大铁锅烙出来的月饼虽然扁扁的,边缘没有棱,正面也没有图案,远没有商店的好看,但是对于我们姐弟五个来说简直胜于蟠桃盛宴。那是记忆中最美好的感觉。

20年前搬到县城后,由于环境等原因,家人供月的习惯停止了,但父母那份对月的虔诚却丝毫未减。他们肯定在心里进行着拜月的仪式,祈求着全家团圆,儿女平安。母亲每到中秋月圆,总会打开话匣子讲起跟父亲在一起经历的苦辣酸甜,讲起拉扯我们五个孩子经历的艰辛,讲起那些年拜月的趣事。这两年,母亲对父亲回忆的少了,口中不离的是在外工作的儿子,远嫁外地的两个女儿。她对中秋的期盼再不是“貌似嫦娥,圆如洁月”,而是希望她的几个孩子每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美美。

轻柔的月光撒进房间,《弯弯的月亮》轻柔地唱着。一首歌,一杯茶,历历往事竟然触动了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有种热热的东西盈入眼眶。凝望着一轮明月,脑海中幻映出的是母亲盼儿归的热切神情,幻映出的是在外工作、生活的姐姐、弟弟在中秋前夕赶回家与老母亲团圆的画面。

月到中秋分外明,愿每个在外奔忙的游子,百忙中抽出时间,回到父母身旁,吃一牙老爸老妈备好的月饼,陪老爸老妈到月色中走走,远望高天,听听他们跟月亮仙子的对话。

亲情文章9:长长的线,深深的情

亲情是一碗薄荷水,很凉,但沁人心脾;亲情是一碗苦中药,很苦,但药到病除;亲情是一杯热牛奶,很甜,但甜而不腻,亲情是一坛酒,很呛,但越酿越香醇。

读了周晔在她伯父鲁迅先生去世九周年后写下的回忆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有了深刻的感触。别是读到了文章的第四部分:鲁迅先生在除夕夜里放花筒的故事,我的体会更加真切。

我的目光在字里行间来回扫描,品味着那一句句充满墨香的句子。我从中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对亲情的珍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珍惜亲情?珍惜亲人的爱?读着读着,我的思绪情不自禁地飘向远方,还记得以前……

那是在我上五年级时,期末考试前的晚上,我坐在房间灯下,专心地复习着功课,易错的题型、重要的内容、名句、名言、成语,我专心致志地思考着。突然,门吱扭一声打开了,刺耳的门帘上吊坠的碰撞声一下子打乱了我的思路。哦,是妈妈。我不耐烦地瞄了一下妈妈,说:“我在复习,明天就要考试了,别进来了。”妈妈尴尬地抱起一堆脏衣服,走了出去。过来一会儿,正当我仔细分析一道难题时,恼人的声音又响起来,我更加心烦了,囔道:“都说别来烦我,又怎么了!”“我,我问你要不要喝水。”妈妈说。“不用不用,出去啦!”我毫不留情地把她“赶走”了。终于清静了,我坐下来,背起课文,可是,门吱扭又开了。我顿时气急了,站起来,手一挥,吼道:“我说了几次了!别!烦!我!”不料,正一手扫在妈妈手中的那杯热牛奶。“咣当”一声,牛奶洒了一地,妈妈也忍不住了,说了我几句,我委屈极了,门“当”地一摔,气呼呼地躺在床上。不知过了多久,听见妈妈的抱怨:“我真不该这样一直吵她,哎!”我也平静下来。打开门,“我不该……”“对不起……”妈妈和我碰上了,什么也说不出……只有感动。

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懂得了许多,悟出了许多—珍惜亲情!珍惜母亲和所有亲人的爱!或许对别人来说,母爱是普通的,但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去珍惜!

母亲的爱是长长的线,渗透着深深的情。我是那只飞翔的风筝,在感激中,在浓浓的牵挂中,飞上高空!

亲情文章10:在变化中让亲情坚守

文/练洪洋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年迈的母亲又在扳着指头数着孩子回家的日子。即使在城市打拼多年、有了一个安定的家,每当年关来临,感觉自己还是像候鸟一样,时间到了,一定要归去。与我们思归心切的过年情结相比,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孩子显然没那么兴奋,或许在他们眼中,除放寒假以及能收到红包外,实在看不出春节有更多值得开心的地方,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回乡下。

别说十来岁的孩子,哪怕他们的父母辈,同龄人春节聚会,都不免慨叹,现在对春节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钱不缺了、吃穿不愁了,儿时盼望过年穿新衣戴新帽、大鱼大肉放开肚皮吃的心情没有了。怀旧、惋惜、失落,五味杂陈,溢于言表。当下中国处于数千年来未见之大变局,经济在迅速增长,社会在急剧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作为传统节日,春节的变化速度也是数千年来最大的。数千年来中国一直是农耕社会,似乎还没有怎么进入工业化社会,短短数年就已跨入网络社会。在今天,不但电商可以把年货送到你家,连春节红包收发都可以微信代替,消灭了空间距离,春节还有什么不能变化?

农耕时代的春节,有三条主线,一是农业,体现在庆祝丰收、迎春接福、祈求丰年;二是祭祀,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饮水思源,慎终追远;三是亲情,合家团圆、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社会发展到今天,别说城市孩子不懂农业生产,即便是生在农村的农家子弟,受到良好教育的他们,终究有一天将“远走高飞”,不会把耕种当作终生职业。农业朝着职业化、集约化、规范化之路演进,农耕不再是农村主要的生存方式,春节的“农”字底色不免逐渐暗淡。第二条主线也一样,农耕时代的祖先崇拜,在新时代亦呈现新形态,尤其随着网络普及,传统的、冗繁的仪式正被新生代解构。

唯一在变化中坚守,不可让渡的是寄寓于春节中的亲情。时代在变化,春节的外在表现在变化,但亲情不能变。也许除夕晚上,一家人彻夜不眠、围炉夜话以待天明的“守岁”没有了,但一家人团团圆圆、辞旧迎新的心情是一样的;也许过年放鞭炮因为安全等原因被禁了,但热热闹闹的春晚烘托出来的气氛是相同的;也许一家人不再一起包饺子,吃什么并不重要,和谁一起吃饭最重要,只要全家团圆,比什么都好;也许远在千里的孩子回不了家过年,有了网络视频,孩子仿佛就在眼前;也许我们不再像过去一样串门拜年,一个个亲戚朋友微信群,就是一场场新春聚会……

呵护亲情,共度佳节,美好情愫,代代相传……无论社会如何变,春节的这一灵魂不会变。

亲情文章11: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亲情

文/郭蕾

每张照片都有其背后的故事,我愿说给你听。

时光匆匆,转眼间,整整20年过去了。我和表姐于1995年在禹城市徒骇河边照的这张照片,左边是我,右边是我表姐。

记得当时是正在上大学的小姨,借同学的相机,给我俩照的这张像。我到现在还对当时的情景记忆尤深,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瞧,那时的我,手激动的不知道往哪放。

那时的我们,简单而单纯,天真活泼。玩是孩子天生的秉性,由于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岁数又相当,经常鬼混到一起。去别人家去摘他家的花,到河边钓小鱼,这张照片正是把我们从河边叫回来,照的一张。

照完后,还挨了一顿说,不让我们再到河边去玩,怕出危险。我们就是现在流行所说的“熊孩子”,那时的我们天不怕地不怕,组织小伙伴们成立游击小分队,专门到徒骇河边果树林去偷苹果。

有一次因为苹果林刚浇地,我去偷苹果,结果被陷入泥里,拔不出腿来,吓得嗷嗷大哭,最后还是看果林的阿姨把我抱出来,不仅没有说我,还给我好几个苹果。现在想想,是这么多爱我的人保护了我的童年,让我现在回忆起来,满满的幸福。

20年过去了,我和表姐俨然都已经成了大姑娘。我如愿以偿的考上公务员,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表姐则继续深造她的学业,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念研究生。我们时不时通个电话,聊聊家常,聊聊专属女生的小秘密,保持着20年前那份感情。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亲情,愿我和表姐,都有一个前程似锦的未来,都有一个平安喜乐的人生。

亲情文章12:亲情永不下岗

文/乔伟伦

从我出生的那一天起,你就开始上岗,你用爱温暖了我成长的每一天。“姥爷,我要吃像腰带那样宽的山楂糖!”少不更事的我随口说的一句话,却让你在大热天顶着烈日跑几家店。“你呀!哪天他让你上天摘月亮,你也去把它摘下来?”姥姥总是这样说你,而你却倔强地回答:“如果真是这样,为了他,我还真愿意试一试!”“真拿你们俩没办法!”姥姥笑着摇摇头。

如今,时光悄悄偷走了你的年华。许多事,你开始感觉力不从心。

那天,天空突降暴雨,我在校门口,极力从人群中寻找你的身影,但你没来,直到姥姥撑着伞向我走来。“姥爷呢?他怎么没来?”我急切地问道。姥姥强忍住泪花对我说:“孩子,姥爷病了,老了,他再也无法照顾你了!”我的心中顿时刮起了狂风暴雨:“怎么会?那么强壮的姥爷怎么会变得如此脆弱?”我不愿面对!我承认是我太依赖你,害怕失去你!

直到我看到一篇文章《当有一天,你成了我的孩子》,我终于明白:由于岁月的侵蚀、病魔的纠缠,你已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照顾我。是时候让我来照顾你了——就像原来你照顾我那样。

从那时起,妈妈说我长大了:当你吃饭时,身边多了一个不时给你夹菜的我;当你坐车时,身边多了一个小心搀扶你的我;当你被往事所纠缠烦恼时,身边多了一个和你说话聊天的我……

姥爷,就算时光带走了你对我所有的记忆,但你对我的爱,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之间的亲情永远不会下岗!

亲情文章13:母亲

文/蔡正雄

就在我四十不惑,感受到亲情珍贵之时,74岁母亲突然病倒了。

小时候怕母亲,恨母亲,因为她每天三顿只是让我们喝稀饭,还经常严厉地责骂我们,哪怕中午放学回家喝稀饭的那一会,还命令我们去田里劳作。

成人后离开母亲,觉得自由的天地令人欢欣,而从被母亲管束的小天地走出来,真是人生快意。

四十不惑。当我有了切身感受的时候,逐渐对亲情看重起来,就想着要尽可能多地围绕在母亲的老屋前后,一起分享亲情的天伦之乐。然而,母亲已至暮年。尤其是近两年,母亲病倒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恐惧,充斥着我的头脑,“赶快回家,陪陪母亲,能有多久陪多久!”

母亲得了“帕金森综合征”,她如今已经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了。强悍一辈子的母亲,现在每天就是坐在床边或者躺在床上,阳光好的时候坐在轮椅上推到阳台上一会,或者有在外工作的子女回家时,她坐着轮椅到桌前一起吃饭。陪母亲在床边坐着,她已经言语不清,但是能听懂我们的讲话,也能思考和回答一些问题。每当夜里熟睡后,梦魇中母亲总是不断地喊叫,喊出的大多是从前的村邻和亲友的名字,也有她最喜欢的子女们的乳名。

于是,我经常跟母亲回忆从前。

我们小时候,母亲最盼望的就是每天有米面下锅。母亲娘家的条件比较好,她读了7年书,可以看书看信。但是,嫁入婆家后,因为灾害等因素,我们家几乎都是在贫穷中艰难度日。几个孩子的出生,加重了家庭的负担,一日三餐都成问题,我们对于童年的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饥饿。那时候,母亲最大的愿望是煮饭的时候能有米面下锅,不管是多少。很多时候,她是去田里找一些野菜、槐树花,或者半生的玉米、麦穗,先放进锅里熬粥给我们喝,她经常因为我们的“绝食”而感到沮丧,因为掀开锅后看到稀薄的水汤里滚动的绿叶,孩子们总会忍不住带着哭腔抱怨,并拒绝吃饭。

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凭借父亲的头脑和母亲的勤劳,我们家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成为全省首批“万斤户”(向国家年出售余粮一万斤以上),继而全力拼搏有望成为“万元户”。不幸的是,父亲被查出肝癌晚期。父亲病重后,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全部用于治病,最终,父亲还是病逝了,留下了一堆债务给家里唯一的成年人,母亲。

从此,母亲不仅要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把孩子们一个个拉扯大”,还要承担着一笔笔还债的任务。很多村邻都说她会改嫁,因为,那时的母亲刚过四十,皮肤白皙。我们几个儿女,也做好了母亲改嫁的心理准备,但是想到要成为“孤儿”,心里还是非常酸楚。母亲没有走,她一直艰难地维持这个家。她一个人干两三个人的活,一个女人干男人的活,拼命干,使劲省,就是为了孩子们每周末回家后,能看到家里有个妈妈,能拿到一些零钱和粮食。我们在她的坚持下一直上学,最高学历读到研究生,也算全村较有文化的家庭了。这是母亲后半生的安慰和骄傲。

那时候,母亲养成了抽烟的习惯。她经常一个人在田里干活,累了就看看远方,点一支烟;半夜睡不着的时候,也是推开门,坐在户外看看天上的繁星,点一支烟。从此,她一直抽烟30年。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的发展和勤奋的家风,帮助我们实现了家庭生活的根本改善。我大学毕业后到苏州工作、安家,开始补贴家用,为母亲减轻负担。兄弟姐妹们也逐渐过上了好日子,下一代相继出生,整个家庭兴旺起来。母亲,也在前几年快70岁时,才放下几亩地,算是“享福”起来。其实,也就是她离开老家,到几个儿女家里,照顾孙辈和做饭洗衣。这样过了两年,她实在恋家,于是坚决地回到了故乡的村庄。在那里,她和村邻们打打小麻将,种点菜、养点鸡,为孩子们守住心中的“老家”。就在子女们的家庭稳定,事业有成,开始讨论如何让母亲真正享福的时候,却听到她几次说腿不太有力了,走起路来总是没劲。几次医院的检查,都说母亲没有什么健康问题,常规项目都很好,没有“三高”。这样,一拖下来竟至她的四肢僵硬、起卧困难、走路跌倒,终于有医院给出可怕的病名“帕金森”。

现在,母亲整日卧床。唯有能让她得到安慰的,一是儿孙满堂的欢闹,二是回忆她当年克服苦难,把子女们养育成人的壮举。每有亲友来探视,我都要跟他们回忆、强调一下母亲的操劳一生,这时候,母亲往往也要插话一两句,要么为她当初的选择进行解释——如果她改嫁了,这些孩子就是没娘的孤儿了;要么对她吸烟习惯进行辩护——当年的长夜难熬,没有床头人可以说话。

母亲也会对亲友谈起儿女们的孝行:就在她腿脚还能走的时候,儿女们带着她出游多次,看遍大半个中国,到了天安门广场,看了毛主席纪念堂;她胆颤地乘飞机、好奇地坐火车,感受着子女们“有出息”后带给她的欢乐。然而,子女们做得够吗?对母亲,我们最大的担心还是“子欲孝而亲不在”。

有母亲等待我们的家,是多么幸福啊!

亲情文章14:感谢亲情

文/李敏

我要感谢亲情,它使我成长;我要感谢亲情,它让我坚强;我要感谢亲情,因为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亲情是山,我则是山上的小树。是山为我遮风挡雨,是山给我成长的空间,让我在风雨中不倒,是它让我享受着白天的日光,欣赏皎洁的月光。是它给了我最好的成长环境。

亲情又像奔腾的流水,而我是水中的一条小鱼,随着河流奔向大海。一路上,听着泉水叮咚,听着鸟儿鸣叫,看着花儿开放,是它赋予了我生命。

家,永远是我最好的归宿,当我累了回到家,听到父母温馨的问候,就会觉得精神抖擞,忘记所有的烦恼,我想这就是亲情的魔力吧。无论相隔多远,还是心有灵犀。

如果把亲情比做一种花,那么它就是茉莉花,它清雅高贵,是平凡的,散发的也是淡淡的清香,那份浓浓的爱,这就是它的伟大!

亲情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

亲情像滔滔江水,连绵不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