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文章

请欣赏立夏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立夏文章1:忽而今夏

文/如水静心

今日立夏,日子如常。

午后,小雨初霁,阳光显得鲜活而似曾相识。潮湿的土地,蒸发出氤氲的水汽,像翻开了一部陈年的旧书。老家院落里的果树是这个雨季中悄然泛绿的,好似默默长大的男孩,不经意间就有了胡须。这晴天的到来,意味着春天业已踏着雨水远去,我进入了又一个夏季。

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季节,植物们拼命举颈而生,活得有滋有味。

说到底,夏天的存在,足以让人们于悠闲中领略到一种生命的旺盛,一种生活的巅峰。

人常说,夏季酷热难耐,是一种煎熬。在我看来,这个季节不无人到中年的况味,它涌动着的不仅是一种燥热的基调,还有对生活非比寻常的渴望。它走过的没有衰落,充斥着的都是滚烫的呐喊,有汗水加油,有绿色指引。它拥有深沉的秉性,平时淡定若然,一个猝不及防往往“狂风暴雨”。

立夏时节,时序渐暖,风,滑过了片刻的馨宁。

安静的午后,开车回乡,微薄的阳光穿过林荫的罅隙,映照在车窗上。喜欢这样静静怀暖的感觉,轻轻的于眸底嫣然成一份风轻云淡,在季节的一隅铺展开一方温润与美好。诚然,这便是岁月馈赠于我的厚礼。

这个夏天,决意守着“花田”一隅,将那份初遇文字的暖意摇曳于岁月的枝头。

素色锦年里,随处的小喜驱散了微凉。心,便盛放出一束束绚烂的花儿。旧时光的故事,落入掌心,温山暖水,渐远而安。始知,隔世的繁华终抵不过旧光阴里的一箩青藤,如是,只想用懂得,用感激,静静馨暖一枚指尖纯白的眷恋,明媚心窗。

季节的门扉前,总有细水长流的幸福,如春花般香染了心海,将那眉间的清澈,细细镌刻成我人生故事里最美的伏笔。

值此立夏,我于琐碎的日子里,寻找岁月起承转合的印记与美好,愿那满树的蝉声,将温情溢满我眉心深深浅浅的皱纹。

流光熏染的天色里,那些随遇而安的欢喜,淡淡的,却漾了心堤。虽然季节的风景早已沉寂不语,但那些绚烂的色彩却深印于心间。

遥想那些被时光疏远了的过往,那些简单的幸福——遇见,便是一生最美的时光。

车窗外,阳光依旧,温暖依然。于是乎,那心韵的脉络,斑驳的剪影,便在我的眼眸里安静的守候,守候这个夏天。

季节的行过,如了人生,无处不是风景,不是经历。一些事物,不消说出口的,只心里知道,便是真个喜欢。

此刻,我不由的慨叹岁月流逝的无情,恋慕起往昔的甜美,内心因为布满时光杂沓的脚印而略显粗糙起来。但最终,一笑而过。彷如这回乡的路,沿途的风景,我习惯了在心里默默品赏。

车平稳而行,我的内心不疾不徐,在红灯转为绿灯的时刻,松开离合器,踩下油门,抬头向前,甩掉那些只有年轻时代才会如此大动干戈的悲和喜,绝尘而去。

看,前方,同一条路上,各自为道,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每个人都走在属于自己的道上。

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在太多已说出或未来得及说出的“再见”中,已至中年。其实明明知道,流年,可以消逝一切,却无法带走一切------

立夏的风,轻轻的吹着,温暖而又干净。

这个五月,于我,会是个安静的夏天。

若可,做一片叶子吧,与夏天风雨同行,无须誓言,仅记住生活中细碎的欢喜——心淡然,只静静地,看风吹花落。

跨进立夏的门槛,我回首,想和春天说声再见,可是我不喜欢告别。像所有人一样,我希望告别不是一个句号,而是一个破折号,指向一个温暖的明天。

立夏文章2:初夏夜的街道

立夏十来天,天气日益热燥,夜晚偶会凉风习习,夜半醒来,满额汗迹,窗外已是一片微亮。

胃口也不是很好,逼着自己戒了早晨丰富的汤面。晚上刷牙满口血色,却怎么也找不到从哪里渗出来的,对着镜子看下盘牙慢慢印出奇怪的血迹,顿感岁月不饶人,憔悴的可以。

小长中午突然说,在家翻大学的笔记,上面全是我画的漫画,到处写着阿短阿长,小肉小瘦。还有我帮她写的作业,字迹也是短短的。顿时默默无语,对屏发呆,青春美好的让人不敢回头看。

站在初夏夜的街边,一对年轻的男女从身后走过,手拉着手,穿马路,一个紧紧的拽,一个撒娇的撇。街上很多车,滴滴巴巴声伴着发动机的轰鸣,瞬间远去,对街花园里跳舞的人们,在灯红酒绿中不断闪烁。这一对人儿,慢慢的晃过那边去,嬉闹着逐渐消失在视野。

忽然,眼眶温热,好像被风沙迷了眼睛,打上车,深深窝进后排,任顽皮的你们在脸上横行,最近咱们总是常见面,是我变脆弱了。

4年前,说出走是为了再回来,回到原来的地方,从不同的路。

4年后,说不出什么,出走也许就是出去走走,回到某个地方,从任何一条路。

立夏文章3:插秧季

文/杨森林

立夏的傍晚,风雨交加。昏黄的车灯在雨幕中闪烁,显得焦躁不安。我坐在阳台,煮一壶热茶,俯瞰那匆忙的人和车,气定神闲地将目光穿过黑暗,望向遥远的过去。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立夏到芒种,是老家渠县农忙的时候,一边忙于抢收油菜与小麦,一边忙于犁田和插秧。家乡有句农谚:立夏不下,犁头高挂;立夏落起,谷米如雨。立夏雨浓,正是蓄水、犁田、插秧的好时节。

蚕麦江村,梅霖院落,夏秧秋谷,鸡黍牛草,乡村在几千年的自然演变过程中,既有自然规律带来的踏实,又有时节变迁蕴含的希望。

小时候,插秧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家父不善农事,但会早早地上街置办一些平时吃不到的食物,如一两斤五花肉、一些油酥的小鱼、一堆麻花和油果子,让我们打打牙祭。

插秧虽然苦,但我们也是满心欢喜的。我从小是孩子王,遇到好日头,插秧的时候会呼朋引伴,叫上三五个同学来帮忙,小伙伴们像过节一样,边插秧边嬉戏,倒也其乐无穷。

清早在秧田里起了秧苗,扎成捆,挑到耙好的水田边,由妈妈按经验等距撒在田里。小伙伴们挽起裤管,打着赤脚来到田边,开始插秧。要是风和日丽的话,水田与蓝天相互照应,白云苍狗在两面镜子里映照,田埂上的绿树站得笔直,远处的老牛偶尔如释重负地“哞哞”长叫,展现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风情。

母亲是个严肃的人,她给我们讲插秧的规矩,怕我们插得东倒西歪。她会用“秧绳”拉起线,将田用秧苗分成一个个整齐的长条块,我们就在自己的“领地”里相互较劲,很快,原本空荡荡的稻田里不一会便“长”起了一排排的秧苗。

女同学仿佛有天赋一般,她们灵巧的双手就像是蜻蜓点水似的上下翻飞着,很有节奏感。男同学就要逊色一些,他们容易把秧苗插得东倒西歪,横不成行,竖不成列,插得轻了,偶尔还有秧苗会漂浮起来。遇到这种情况,母亲便会以呵斥我的名义教训他,我是心知肚明的,也不声张,赶紧看是谁,马上悄悄地提醒他注意。

插秧,对农村孩子来说,算不上力气活,刚开始插秧甚至还有一些兴奋劲儿,可当你从晨曦初现到日暮西山,从田的这头到那头,不停地弯腰重复一个机械动作,一天下来还是会腰酸背疼,甚至会连腰都直不起来。

好在农村的孩子处处都能找到乐子。日头正烈的时候,田野里氤氲着一层热气,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慌乱地用手一搽脸,手上的泥浆马上涂鸦了一个大花脸。大家便一阵狂笑,有人就用泥蛋子开始扔来扔去,一场泥浆大战便由此展开。

母亲也心疼我们,刚开始不会责备,待大家兴致越来越高的时候才会提醒我们。我们虽然休战,但彼此偷看,还是忍不住要笑。我那时是个傻大个,对男女之事并不上心,但也能看到情窦初开的男女同学的小动作,他们的眼神和心思是掩饰不住的。

中午的吃食儿是对大家最好的奖赏,除了父亲置办的美食,还有灵活的男生抓的黄鳝,也有细致的女生采的鱼腥草,笑笑闹闹地争抢着吃,然后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无聊又有趣的话,直到再次下到田间。

晴天插秧在五月的初夏不是太痛苦,毕竟太阳还没有那么猛烈。但是遇到寒风冷雨却是常有的事情。我记得有一次和两个妹妹一起插秧,那天风骤雨急,完全没有林徽因想象中的五月天那么美丽。我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在凄风苦雨中追赶着节令的脚步,只管埋头插秧。大妹雪梅被蚂蟥叮得直哭,母亲帮她把蚂蟥拔去,还是毫不松口,让她继续插秧。小妹妹一直很倔强,她在我的身旁,我看到她全身瑟瑟发抖,眼泪默默地混合着雨水流下,我虽然心疼,却也无计可施。

后来,我们相继离开了家乡,来到城市,但每逢这样的时节,就会想起插秧时的种种过往。

再后来,我到了知天命之年,读到布袋和尚的《插秧诗》,不再把它当成一个写实的描述,而是看到里面蕴含的禅机。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稻),退步原来是向前。是啊,这朴实的语句,是我这样闲适的人需要的意境。

今天立夏,风雨交加。我在阳台上飞扬着思绪,心中多了一丝惆怅。我狠狠地喝了一大口茶,拿起手机,给七十几岁的老父亲拨了一个电话。我腆着脸说,“爸爸,明天我想约着妹妹她们和你们一起吃个晚饭!”

立夏文章4:雨天里的思绪

文/圆梦.文雨

俗语说:"立夏小满,江河满"。看来这话一点也不假!就立夏以来,没见过多少个晴天,都瓢泼大雨居多。昨天晚上到现在,雨水是一直没有停过的。时不时瓢泼一阵,还伴着巨雷闪电。天空黑压压一片,让我分不清究竟是白天还是黑夜。我觉得我早已过了细数雨滴的年龄。现在每当下雨的时候,我更喜欢躲藏在昏暗的房间里,躲藏在温暖的被窝里静静地听外面雨水肆无忌惮的喧哗声。

在有雨的天气里,喜欢被雨声包裏在一个角落里,然后将自己的思绪放逐出去。早已习惯了独自一人静静聆听这喧闹的世界!在雨的世界里,仿佛除了雨声,就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人再怎么不安份也只能安静地躲在雨的背后。我觉得下大雨的时候是最喧闹也是最安静的时候。

在下雨时的时候,埋藏在心底的思念的种子,就会发芽长出一抹新绿来!思念的绿苗是一根带刺的藤蔓,会伴随着雨声的旋律疯狂的生长,攀附在身体里的每一根神经上,让每一根神经都隐隐地疼痛起来。有时候,想念是无力的,它改变不了什么,它无法缩短距离,它也无法让你想念的人感知到。它只会让你疼痛,告诉你此时此刻你仅仅是在想念而已。你不知道为什么无缘由地就会想念,想念有时来的那么突然。你不喜欢做没有意义的事,但是对于想念,即使你知道它是没有意义,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去想念。这时你发现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就如控制不了自己去想念。

在下雨的时候,天空总是很阴沉。我是极易被天气影响的人。雨天里,我会莫名地忧郁起来,也极易被别人的情绪话语影响。所以在雨天里我更适合于独自一人静静地的遐想。有时候会莫名的恐惧,生怕属于自己的一切,都会被雨水淹没。等到晴天的时候,它们就会化成水蒸汽从我身边飘散地无影无踪。因此我喜欢在雨天里去追忆我拥有过的一切,将它们一一在我的心海里刻画下痕迹。我想这样做至少在我失去它们之后,还会有关于它们的回忆。

这雨水大得毫无理由,外面喧闹异常,屋里却显得极其安静。我无所事事地在床上躺了一个上午,听雨声听了一上午。从床上坐起来,一眼就望见了,厅里的桌上放着的那个透明的玻璃花瓶。我从泥堆里把它打捞回来的时候,看着它,信誓旦旦地说以后我一定要送一束鲜艳的花给你。可一直我都没有实现我对它的承诺。也许它因为我没有实现对它的承诺,它便心碎了。也许它一直还留恋我对它的承诺,所以它破碎以后也不愿舍我而去。看着它满身碎裂的伤痕,我觉得是我那所谓的承诺伤害了它。

承诺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无形无影,却极易让人陷进去。陷进承诺里的人,总会将别人对自己的承诺想象成现实的一幕幕幸福场景,沉浸在自己设想的幸福情境里。如果承诺不能实现,很可能就化为陷进承诺里的人心里的一把刀,那个人的心会被这把无形的刀慢慢剥离,直到变得血肉模糊。被剥离的心永远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即使伤口愈合了,那残留下来的伤痕也会患上风湿,不经意间就会隐隐作痛。所以爱一个人就不要轻易地对他或她承诺什么,不然就会给他或她带来伤害。很多人为了所谓的承诺不惜付出自己的青春。我觉得某一个人,用自己虚伪的承诺去圈住别人的青春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多少青春可以让他或她肆意挥霍的。青春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在雨天里,能够独自一人静坐一隅,细数着流年,游走在清浅的文字里,思念着,诉说着似有似无的心事,于我来说,这未常不是一件简单而幸福的事!

立夏文章5:母亲的立夏

文/陈重阳

时光总是走得那样急,仿佛昨日还是春衫试酒,今日就火轮灼人。

老家的日子,节气总是在母亲的指间轮回。往年立夏,母亲特意到麦田里走了一遭,检阅麦子在微风里抽穗扬花。麦浪起伏,母亲陶醉在麦香里。

立夏后,母亲开始特别关注天气预报。有雨,开怀;无雨,皱眉。此时麦子正需雨水灌浆,决定着一季的收成。天气阴晴不定,母亲的心情就跟着起起伏伏。

无论怎样,母亲要做一些夏收前的准备。盘点墙头挂的镰刀,墙角搁的箩筐,棚顶上的扫帚、木掀、粮袋。该磨的磨,该缝的缝,如有缺损,就去镇上买一些补齐。

母亲着手收拾门前的菜园子,黄瓜已经开花,小白菜水灵灵的,新蒜渐渐成熟,为西红柿搭了架子。一旦麦熟,这些菜刚好跟上下饭,补充体力。

立夏,热气蒸腾,万物繁盛。母亲跟着紧张起来,电话一个接一个,向子女们报告麦情,叮嘱儿女在收麦的日子里一定要请假回来……

如今,土地流转了,母亲住在城里,没了那些挂念。先前记得一清二楚的节气,在她的意识里模糊起来。也难怪,楼那么高,空调开得又足,母亲似乎不知岁月更迭了。

母亲愈加老态,也糊涂了。已是立夏,百无聊赖的她还没有从冬春季节走出来,仍躲在厚实的棉被里,嚷着寒冷,浑身也难受得不行。

我想,有空一定陪母亲回故乡看看,不知那里是否还有她记忆中的麦田。

立夏文章6:“嘟嘟”助我分床睡

文/陶雅如

今年立夏那天,我洗漱完后就习惯性地走向爸爸妈妈的房间准备睡觉。可是很奇怪,妈妈手里拿着我最喜爱的毛绒小熊“嘟嘟”站在门口认真地对我说:“雅如,今天是老师教你学习的夏至之日,夏至之后跟爸爸妈妈睡在一起会很热的哦!何况你已经长大了,从今晚开始,你就要自己一个人睡啦!”我吃惊地叫道:“啊!不是吧,我不要一个人睡,会有妖怪!”妈妈严肃地说:“别怕,有‘嘟嘟’陪伴着你,晚上害怕的话你就抱着她入睡。”

平日里我可是家里的小能手,打扫卫生,煮三鲜汤,炒番茄鸡蛋等都不在话下,唯有单独睡觉这件事我一直不敢尝试。我不情愿地抱着“嘟嘟”走进我的小房间,一个人躺在床上害怕极了,屋内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幅幅可怕的画面:一身灰色皮毛的狼人在眼前跳来跳去;一条白鲨张着大嘴巴、露出锋利的牙齿,朝我扑来……心里七上八下的,我用力抱紧“嘟嘟”,瞬间有了依靠,仿佛听到“嘟嘟”对我说:“不要怕,有我陪你呢!”我轻轻地闭上了眼睛,抱着她进入了梦乡。第二天醒来,我发现根本没有妖怪。就这样,“嘟嘟”帮我完成了第一次分床睡,以后我都要一个人睡。“嘟嘟”成为了我成长的记忆。

立夏文章7:夏天盛开的第一朵玫瑰

文/蒋珊珊

五月,立夏。我家的玫瑰盛开了第一朵花。

玫瑰盛开之前,事先没有一点儿提示。当然,就算它给了某种提示,我也无从知晓,说起来我有好几个月没去楼上打理花草了。当初买下这株玫瑰时,我真没想到有朝一日它能开出如此绚丽的花朵。就那么一根带刺的枝条,是玫瑰是月季我都吃不准?但是那个卖花姑娘说:这肯定是玫瑰啦,百分之百的玫瑰。她指指右边说,这是粉红玫瑰。又指指左边说,这是黄玫瑰。还有,这些是康乃馨……她的眼神那么清澈明亮,看起来诚实可靠。我动了心,一番讨价还价后,十元四株成交。

玫瑰刚种下去,我每天都会上楼照看,浇浇水、施施肥。过了几天,我发现有两株玫瑰慢慢枯萎了。我有些失望,然而,两株存活下来的玫瑰枝繁叶茂、生气勃勃。四株种活两株,至少种活一半,这个百分之五十的成活率,让我的内心洋溢着喜悦与满足。

玫瑰是种活了,新鲜劲也就过了,十天半月我也难得去打理下花草。不知不觉,又到了花期芬芳的五月天。雨过天晴,我上楼顶晾晒衣物,刚跨上顶楼,远远看到绿莹莹的薄荷叶上有团粉红色的东西,像是个塑料袋。咦!不知什么地方的破塑料袋被风吹到楼上来。我走过去想把塑料袋扔掉,走近一看,顿时大吃一惊。这哪是塑料袋,分明是朵玫瑰!一朵俏皮的玫瑰趴在碧绿的薄荷叶上,羞答答、水灵灵,娇艳无比。

玫瑰开花了!真的开花了!

这一刻,幸福似乎来得太突然,让我不知所措甚至头晕目眩。我激动地对着玫瑰“咔咔咔”拍下几张美照,迅速传到朋友圈,让大家一起分享这朵美艳的玫瑰。图片上传后,一时间,点赞的朋友还真不少。有位朋友留言说:正常,因为现在独身多。这条留言别出心裁,我不由仔细品咂一会。大多数人像我,看到玫瑰的美却没看到玫瑰的孤独,绽放的玫瑰美艳多姿,我们觉得兴奋、惊喜,然而,这朵最先绽放的玫瑰是孤独的,没有其它花朵陪它一起绽放,它的内心应该有些寂寞不安吧。

顿时,代替惊喜与幸福的便是一份淡淡的忧愁。我想起外国名曲《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还在孤独地开放;

所有她可爱的伴侣,

都已凋谢死亡;

再也没有一朵鲜花,

陪伴在她的身旁;

映照她绯红的脸庞,

和她一同叹息悲伤。

……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学会这首曲子的。那时我还是个小女孩,多愁善感,痴迷于吹奏口琴。我花八元钱从商店买回一把普通的单声口琴,然后依照指法反复练习。口琴的吹奏原理是呼吸,哆咪嗦是呼,唻发啦西是吸。开始我老吹不准音符,慢慢练习才找到感觉,能吹奏出简单的歌曲来。为提高吹奏水平,我喜欢找些不同的简谱来练习。

有一天,当我翻开哥哥从新华书店买回来的《百唱不厌外国歌曲》,无意中看到这首曲子。单看《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这个歌名就被吸引,再将歌词反复浏览几遍后,我的心莫名地动了一下。我拿起口琴想吹奏简谱,虽然我从没听过这首歌的旋律,掌握的乐谱知识也少得可怜。但尝试几次后,我竟能断断续续吹奏出来,旋律散发着难以言喻的忧愁与孤独。禁不住对歌曲的喜爱之情,我把《夏天最后一朵玫瑰》抄到笔记本上,时不时用口琴吹奏一番,沉浸到青春时期特有的寂寞时光里。

最美好的东西最接近忧伤,最绝望的东西一定隐于内心。初夏时光里的第一朵玫瑰,绽放着绝美的光芒,耳边再次传来悠扬的口琴声,寂寞而孤独的青春时光,再次莅临于这个夏天。

立夏文章8:秋立夏尽头

文/秦澍瑶

蝉热的嗓子都哑了,狗热的舌头似乎要扯出来,就连空中的云都不知跑到哪避暑去了……坐在竹席上的奶奶,一边给不安分午觉的我们摇着蒲扇一边悠悠地说,立秋就凉快了。我不知奶奶是在安慰我们,还是在宽慰自己。虽然她额头上爬满了细密的汗珠,但仍不慌不忙地扇着扇子,就好像包了一圈白布边的大蒲扇,虽然久经沧桑却更加成熟稳重。不像我们根本沉不住气,虽然困得眼皮都抬不起,但躺在地面的竹席上,仍如摊大饼似地翻来覆去睡不着。

屋外,慵懒的树木等着风,躲在树下的大公鸡扒了一个土坑卧进去,光着膀子的爷爷睡在树下磨盘上的门板上。虽然人们说树下没有屋里凉快,但爷爷总喜欢睡在树下,他说那畅快,离村口近,能吹上风。虽然爷爷这么说,但我分明看到汗如溪水般在他身上滚动,就连身下的门板也被拓下一个大大的印迹。大家都眼巴巴地等待着,一切的希望都寄托于立秋。

最早获得秋的信息的是草木。“碧树萧萧凉气回,一年怀抱此时开。槿花篱下占秋事,早有牵牛上竹来”(宋·释道璨《立秋》)。生物的生命时钟,不会有半点虚假,它会适时地提醒你季节的变化。地里的杂草已经没了盛夏时的张扬,内敛的收着触角。修葺的玉米正在出穗,棉花开始挂桃,树上的苹果正走向绯红,丝瓜的藤蔓已经稳稳当当地坐上墙头,一片果实累累丰收在望的情形。“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作为一个饱满的季节,立秋如一座站台,让滥竽充数的下车,让内敛成熟的学会了圆通温润,学到了包容生活,亦如秋般,清明澄净,俯首拾得。

立秋了,夏就见头。当偏南风的脚步止步不前时,偏北风的脚步就移步前行了。那一缕一缕的轻风,携着田野的芳香,在带给人们丝丝凉意的同时,也送来了秋的问候。也许是穷途末路,强势的太阳在白天虽然还板着脸,做着垂死挣扎,以强调他的威严,但明显的已经底气不足。表现最明显的便是蝉,已经不会高歌鼓吹了。当然,它最会看太阳的脸色,依着日头的强劲,调整歌声的音量,但再也不会像盛夏时那样卖命了。“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唐·杜甫《立秋后题》)。临近傍晚,凶悍一天的太阳,开始回家睡觉,偏北风就轻手轻脚地出来了。它给草木以安慰,给人们洗去一天的暑气。还在空中晃悠的水汽也被风硬生生地拽回,落在草木上,滚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立秋了,便有了早晚,有了温差。“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北宋·刘瀚《立秋》)。曾经夜不能寐的人们,可以怅然入睡。那种惬意的感觉,比吃碗美味还舒坦。夜空更加辽阔,星月更加锃亮,曾经浮躁、烦闷的心情也被秋慢慢抚平,逐渐风轻云淡,漫无际涯。

立秋了,虽没有周朝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秋,也没有宋时皇宫深院移盆梧桐报秋,更没有清代的悬秤称人,就连民间曾经热闹非凡的秋忙会也没了踪影,但这一切都改变不了秋的脚步。就像世间的有些事物,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立秋,给季节了一个门槛,给生命了一个分水岭,给人生了一个标杆。一山有一山的风景,一季有一季的风光,一岁有一岁的模样。天凉了,心静了,人生也就盈满了。

立夏文章9:狼牙花飘香

文/李兴林

过了立夏的节气,西秦岭南麓的两当,几乎在一夜之间褪去了春的羞涩和稚嫩,有了夏的热烈和潇洒。在这百花争艳、热闹非凡的季节,遍布沟坡的狼牙刺花也悄悄开放了。细碎的米粒大小的白色花朵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像雪花那样随意地飘洒在枝叶灌丛间,山坡沟壑间,营造出一片静静的雪白。狼牙刺花像一位温柔静美的村姑,平凡普通,却香气四溢。轻风吹过,空气中便弥漫着一股特有的香味,似有刺槐的清香,又有桂花的馥郁。养蜂人闻惯了这种花香的味道,即使在千里之遥,仿佛也能嗅到狼牙刺花那种特有的香味。

花香引来蜜蜂,也引来了天南地北的“放蜂客”,酿造出闻名遐迩的狼牙蜜。《本草纲目》有“蜜出氐、羌(今甘肃陇南)最胜,甘美耐久,全胜江南”的记述。可见,两当狼牙蜜久负盛名。

狼牙刺成就了狼牙花,狼牙花成就了狼牙蜜。在两当海拔800米至1200米的浅山丘陵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长着数万亩狼牙刺花。狼牙刺既然是两当的宝贝,那就得细心抚育,精心呵护。在两当,损毁狼牙刺者视同毁林,要受到众人的谴责和经济的处罚。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全县将大量的荒坡荒地还林还草,为狼牙刺提供了充分的生长空间。

每年五月,狼牙刺花开的时候,荆楚、川渝、云贵、宁青以及陕西等地的“放蜂客”,便通过铁路、公路载着一车车蜜蜂,嗅着狼牙刺的花香一路追踪而来,似千军云集两当,安营扎寨“赶花场”。这时候,县上的养蜂接待站便会调拨专用物资,派出专人专车全力以赴,热情接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帮他们踩点安家,为他们送上油盐米面等生活必需品。于是在穿越县境的宝成铁路、华双公路沿线,以及纵横交错的县乡公路两旁,便会突然冒出一顶顶白色或绿色的帐篷及数万蜂箱。阵势庞大,气势恢宏。那些远道而来的易地蜜蜂一点也不认生,一到驻地,工蜂们就成群结队地外出觅食采花。田野里,万千蜜蜂穿梭飞舞的“嗡嗡”声不绝于耳,它们辛勤劳动,为主人酿造出最好的狼牙蜜。自实行精准扶贫以来,全县建立起20多家电商扶贫网站,每年有100多吨狼牙蜜通过电商扶贫网站销往全国各地,为贫困户增收300多万元。电商们赚了,贫困户笑了。

狼牙蜜成就了人们物质生活的甜蜜,也成就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甜蜜。在两当河与嘉陵江交汇的县河口放蜂点,流传着一个两代“放蜂客”数十年不变的真情故事。

1975年5月,湖北“放蜂客”老张和四川“放蜂客”老王夫妇同时来到两当“赶花场”,在县河口放蜂点相遇相识。两家帐篷挨帐篷,蜂箱靠蜂箱,成为好邻居。一天,老张乘村上的手扶拖拉机去镇上赶集,拖拉机出了车祸,老张被摔出车外,左腿骨折。老王连夜拉着架子车把老张送到县医院及时救治。老张受伤住院,蜂群还得照常打理。老王夫妇带着一个6岁的儿子,承担起两家数百箱蜂群的管护工作。查巢、清巢、晒箱、除虫、取蜜、摇蜜、换巢础,老王两口子从早到晚忙得腰酸背痛。等到老张伤愈出院的时候,一季“花场”也赶结束了。两家蜂群相差无几,老张家的却比老王家的多产了150公斤蜜。老王说,那是人家的蜂箱大。老张那叫一个感动啊!他对着老王夫妇双手作揖,却硬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20年后,当老张和老王再次相遇县河口放蜂点时,老王的儿子已经娶了老张的女儿,两家成为儿女亲家。老张、老王如当初所约,年年都一起来到两当“赶花场”。又过了20年,老张和老王已经从放蜂的岗位上退休。老张的儿子小张和老王的儿子小王接了父辈的班,成为新一代“放蜂客”。两人谨遵父辈所约,仍然一起踩点放蜂,一起来两当“赶花场”。小张、小王两人互帮互学,他们的蜂群比过去扩大了两倍,一年赶春夏秋三季花场,纯收入上百万元,各自家中都盖起了两层小楼房,买了小汽车,“放蜂客”的小日子过得和狼牙蜜一样甜蜜滋润。

立夏文章10:春游三故居

文/草萌

龙年初春乃至立夏前夕,我两度游巢湖。作为安徽人,又属“巢湖老乡”的“布衣将军”冯玉祥,“和平将军”张治中与“传奇将军”李克农三故居,这好比三篇大文章,我能在一个春天里,读到了读懂了,可谓三生有幸!

一如文友所知,结束首途游完中庙姥山及踏入“李克农故居”后,曾有小文《走马巢湖一日行》见报。不过此刻回味,稍感单薄,原因是所发感慨,重心乃呼吁“大湖”环保意识要增强,而对于“传奇将军”当年在隐蔽战线的特殊贡献,以及情报保卫工作的杰出成就,却未作深层次的开掘,那图片、那实物的见展,真令人震撼,亦堪为将军“传奇”佐证所在。不过,三将军中早年只有李克农由巢湖随长辈迁居江城芜湖,接受过系统教育,奠定了文化基础,自是幸运者之一。而我们只有也只能在拜谒冯玉祥、张治中二将军故居后,才从文化层面萌发出些许联想。比方说,张治中先生何以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就有那么坚强的信念,重视国人的教育事业?一如陶行知先生举办晓庄师范,他厉行“生活即教育,社会是课堂”理念,办起办成了他的“黄麓”。是张母“咬口生姜喝口醋”的家训,又是邓颖超大姐的题词“文白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杰出的重要贡献,将世代为中国人民所纪念”,凡此既做出了回答,也开掘了将军的爱家爱国爱民的精神源泉,当为准确无误的结论。另在“桂翁堂”里,还发现了将军自题《兴农壁报》“建设农村是建设国家的基础”,又号召黄麓师生“与旱灾抗战”,像打日本鬼子那样战胜自然灾害。好不难能可贵!大教育家梁漱溟先生的高见“教育不改造,则社会改造不得完成;社会不改造,则教育目的亦落空”。亦在彼时彼地得以与将军题词同室展示。江湖之水禁不住,文化之潮汹涌来,是之成就了今天和未来的主旋律,几成共识。

而人所共知,冯玉祥将军“丘八诗人”,绝非自幼从军的一位“武夫”的自我调侃,他是崇文重武的伟人,否则他何以作出“结庐泰山好读书”的决定?!否则又何以为“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的决断。冯将军有“四种死法”说:病死,老死,做亡国奴被杀死,上战场与鬼子拼杀而死。更见其豪气震环宇,爱国情怀遍五洲。应当说,如此精神(文化)永不死!难道不是吗?近有传媒刊出《冯玉祥死亡之谜》,指出冯当年所乘“胜利”号轮“是有美国情报人员在搞破坏”的结论。今天面对将军故居展柜中一张由蒋介石手书的派遣冯玉祥出国考察的派遣证(复印件),我与同伴戏言:好个老将军!您与老蒋义结金兰,他又与您称兄道弟,当无情烈焰向您与爱女扑袭而来时,曾有瞬间的悔意吗?

回头再看出自三故居的三将军寿数:“和平将军”享年79岁,冯将军66岁,“传奇将军”63岁。人说,如果冯玉祥先生不上当,返国后能顺利到达东北解放区,寿当百年,应无悬念。如此后话,憾情善意俱在啊!

立夏文章11:闲话立夏

文/黄建如

春去夏来,转眼间,又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预示着告别春天,夏日已经到来。这个时节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即将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古人常以立夏的阴晴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这一天下雨最好。故有农谚“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之说。

古代帝王十分重视立夏这一节气,有“迎夏”这一习俗。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在“迎夏”仪式上,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中国传统的四时八节都与美食有关,立夏也不例外。在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习俗。其时樱桃、枇杷、杏子成熟,蚕豆、豌豆、黄瓜上市,海蛳、河豚、鲥鱼正肥,人们在立夏一饱口福。在江西、安徽等地有立夏吃乌米饭的习俗,采集野生植物乌桕树的叶子煮汤,用此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立夏吃个团,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上海郊县农民立夏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而虾与夏谐音,为吉祥之色,表达了人们对夏季的祝愿。

立夏还有“斗蛋”的习俗。“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症状,患者多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子尤易疰夏。立夏这日,人们煮好鸡蛋,有的地方还特地用红茶或核桃壳煮蛋,称“立夏蛋”。将蛋放入用彩线编织的蛋套中,相互馈赠。或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孩子们斗蛋为戏,两蛋相磕,以蛋壳破碎者为输。还有的地方,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

不少地方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称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挂个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打秤花也有讲究,只能里打出,不能外打里。相传这种习俗起源于三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后,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所以善待被俘虏的后主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批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称了体重,并表示以后每年立夏再称一次,保证阿斗年年体重不减,以示未受亏待。后民间仿效,“以秤称人体轻重,所谓不怯夏也”,由此形成风俗。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特别是小孩子。如果孩童不小心坐到门槛了,就必须要坐满七根门槛,才可解除这种禁忌。

立夏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由此可见,如何过好夏天,我国古人极为重视。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习俗已渐渐消失。

立夏文章12:汉江最美是瀛湖

文/谭宗林

癸巳年立夏前,作家贾平凹先生顶着酷暑,深入安康采风写生,足迹涉及了汉滨、平利、岚皋、紫阳和石泉等县区的农家小院、皋田茶山、人文古迹和江边小镇,对安康,作家充满了热情和关注。

在我和画家郑全铎的陪同下,平凹先生先来到安康,从高速公路到安康大道再到滨江两岸,他惊喜地感叹:“变化太大了,我对安康很有感情,我写作的许多素材都来源于安康的生活和故事。每过三五年我就要过来看一看,这次没想到刚进安康就有一个全新的感觉。”第二日一大清早,平凹先生就出现在了平利县大贵镇。在一个张姓农家,他和主人喝茶聊天,对移民搬迁后村民生活来源、脱贫致富、环境保护、退耕还林进行了详细询问,并和主人合影留念。中午时分又赶到平利龙头村,实地感受和考察了新农村的变化,面对白墙灰瓦、绿树环绕、鸟语花香、小溪潺潺的环境,他高兴地说,巴山深处的农村建设得如此美好,都快成国家公园了,神仙也就不过如此生活了吧?说得同行者开口大笑。其后是艳阳高照的一天,汗流浃背的平凹先生来到了岚皋的茶园,朴实的茶园主人端上了自家产的新茶,一杯清茶下口,先生喜形于色:“这是我近些年来喝的最好的清茶。”随性由心,不停地让主人续水。岚皋县四季乡杨家院子,优美环境、淳朴民风,可口饮食以及动听的民歌,让先生流连忘返,他说安康的山水堪称艺术家的福地。情之所至,平凹先生打开速写本子,将青山绿水勾勒记录下来。

江边回廊、石板小街、古渡码头、友人茶舍,石泉的后柳古镇给先生留下了美好记忆。先生不断询问小镇深厚的历史和变迁,并拍照留影。他说安康还能保存这样的古镇,真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奔波几天之后,清风徐来,平凹先生终于坐在汉江边上小憩了,看着东流的江水,两岸阑珊的灯火、休闲的人群,享受着江风阵阵,平凹感慨道:“我说过秦岭最美是商洛,今夜我再说汉江最美是瀛湖。”说完这句话,先生脸上充满了深情和向往。

在离开安康之际,平凹在我的山水画作上题写道:“山中清素”,他说要将这幅画带回去,给这次安康之行留个纪念,记住这难得的清闲和美好。

立夏文章13:浅夏修河岸

文/西海清泉

立夏不久,气温一天高似一天,然而,这段时间的雷阵雨极为频繁,刚下一场雨,太阳立马出来,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雨过天晴后,整个大地象是冲了个澡似的,清新而芳香。立楼上,看看眼前的青山绿水,云雾迷朦。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我情不自禁地拿着相机,咔嚓了好几张下来,自我得意地欣赏着。

唉!如此好景致,如此好天气,何不去修河边走走,而往日我们总是晚饭后陪玲散散步,今天为了观景,我立即行动了。许久没在傍晚散步,今天这一行会让我什么感觉呢?

快步圩堤上,修河里清澈的水面,涣涣游弋,向东流去。巍峨的群山,倒影在河面上,水更绿了,绿得可以当镜子照,山水图画在这里彰显出对称的美丽来。山腰上的云彩缓缓生起,仿佛人间仙境一般,绿水绕青山,白云萦蓝天。

行不多时,空气里弥漫着一阵刺鼻芳香,我寻着在找香气的来源,哦!原来是一棵大的釉子树,碧绿的叶子间,稀疏地夹杂着一些白色的花瓣越是走近香味越浓。雨后的花儿有的还耷拉着脑袋,却散发出诱人的芳香。

雨后的青山更加翠绿,连绵的起伏的山脉,一头峰顶直插云霄,另一头山脚静卧水边。山腰呀,那白云象洁白的丝带围绕着它们。太阳此时也似害了羞的孩子,在云层里挣扎着,远处,万道金光,近水旁也阴云疏布。阳光这样参差不齐地照射在对岸的青山上,好象给山穿上一件带水文的花衣。

行步在堤岸上,初夏的风暖暖地抚摩着我的脸颊,穿越竹林的小路上,竹笋已拔竿而起,在雨季里,散发着自己青春的气息,打开了枝条,一种蓬勃的感受,又似少女张开臂膀迎接每一片阳光,竹叶即使没长全,高顶处显得格外的温柔。竹林深处,散发着一种清香,就连鸟儿也兴奋地飞来飞去,鸣叫中,一片祥和的氛围。那晚起的桂竹依然是竹笋挺拔着身躯,如刚强的卫士,守望着这一片山水。

太阳渐渐落下去了,我也不时在道旁捕捉一两个景点咔嚓着,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也有花黄绿叶后。越往前行,河面越是宽广,山水越发清秀,水在这里难以看出流动的迹象,水面平得象一面镜子,山倒影其间,有如群山照镜一般。

路行一半,巧遇三同事也在快步行走,象是锻炼身体吧,相遇时,发现他们摘下的野果非常诱人,说是野刺苞,红红的色味比桑葚好得很,尝了几个,确实好吃,于是决定前去山边采摘野刺苞。

急行中,山居村民的池塘里传来了一阵田鸡的呱呱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它们是躲藏在那苍翠的篙巴里吧, 池塘不大,还有几只水鸟来回游弋着,那水面扇型张开了,当两浪相撞时荡起层层的浪花。那是哪家的小狗仰天长吠,在门口汪汪地迎着客人。

随着一阵犬吠,那些动物们的注意力落到了我的身上,鸡慌乱跑着,主人也出门观察着。长年置身于山水间,已不知其中的魅力了。

初夏的修河岸边,让我的心灵又一次震憾了!

立夏文章14:爱的纪念,是那一缕晕不开的温柔

文/诗雨嫣然

立夏后的第一场雨,让空气变得清新而凉爽,甚至有一丝的微凉,看着地面上点点的水花,听着理查德的钢琴曲《爱的纪念》,突然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触,袭上心来,此情此景,此时心情,让我想起了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那时的风景……

春离去,以为会带走所有的思念,以为花开终有时,花谢终有日,曾无数次地对自己说过,不会再去想,不会再去思念,不会再写与你有关的文字,可是一首音乐竟让所有的努力都如残花凋落,一个场景,会让我想起你,一场大雨,也会让我想起你,是你不想走还是我太挽留?是你太残忍还是我太作多情?为什么让我的情感这么脆弱,让我的生活这般蹉跎?我已经无法面对自己,却不忍心苛责你,更不愿意去恨你,我多想能恨你,让你从我的思念里出走,可我却无能为力,深爱过,恨不起,心终究逃脱不了这份疼痛迷离,是上天在惩罚我还是我前世欠你的太多?

那年那月,人在海边,听风浪潮涌,看绿水逐澜,任思绪万千。梦中有你,海也蔚蓝,天也蔚蓝,心事都被海水装满。而今与你,牵手海滩,看涛声依旧,白帆点点,听海鸥歌浅,渔舟唱晚。目光中的景色,都写满幸福刻下浪漫,快乐其实很简单,只是因为,有了你的温柔陪伴……

深春静夜,聆听风声,飞驰的浪漫,在闪过的背影中,皆为风景。温柔晕开明月,丰盈,快乐挽着你的腰,苏醒,我在你心上飞翔,你在我梦里驰骋,万种风情,优雅着荷塘月色,笑惹痴情。绿草掩映羞涩,坐看岁月穿梭云层,静听清风吹送蟾鸣,如歌随行。藕花深处,心潮浪涌,执笔情画,驻首三生。

清河石岸,撑一竿漂泊,只为划向你,春风微澜的心岸,水上明月,是你温柔相依的陪伴,小桥流水,是你明澈如洗的眷恋,一根竹竿,把记忆的时光雕刻在,长满寂寞的青石桥上,一条小船,承载了诗话江南梦的婉转流连。岁月沧桑,时光荏苒,我爱的方向从为变换,心的彼岸从未搁浅,那一篙浪漫,依然明丽璀璨!

春天,潇洒地在落花流水的一溪明澈里送你,涓涓细流,是潺潺倾诉的万语千言。夏天,却想你在寂静辽阔的云水间,一只长笛,吹起相思的涟漪如梦如嫣。秋天,在孤单落满惆怅的树叶旁等你,花开花谢,错落凋零的时光寸寸如年。冬天,在寂寞飘雪的深夜里思念,一枝玫瑰,是流年被风吹落的诗签。

藕花深处,折一枝幸福,快乐遥望,绿叶掩映的芬芳,在心上徜徉。凝眸眺望,岸上,灯火共星空辉煌,梦流连于海的故乡,明月高悬的祈望,在星空晕开浮云,清风逐浪,心香,挽一缕恬淡如花绽放。若仙美境,佳人荷香,隔开红尘的风花雪月,微尘未染,静静的开出倾城绝唱!

顾盼中的思念,掩饰着一丝不安,默默地期待你的出现,象从前那般浪漫,渴望的诗歌灿烂如花,依然为此留恋,那一抹相思的遗憾,在昨夜飘过春天走远。

是谁把光阴剪成了烟花,一瞬间,看尽繁华。是谁把思念翻起了浪花,一转眼,浪迹天涯。是谁把爱情缠绵成黑发,一回头,飘过春夏。是谁把期盼折成了窗花,一抬眼,醉了朝霞。

纤指霓裳,倾于几许柔肠?婉转琴音,诉于几缕情殇?青青细竹,瘦了谁的长夜?一溪明月,柔弱了谁的忧伤?

梦在徜徉,心在何方?一曲不眠的《爱的纪念》,断了琴弦,痴了流年,却绕不出那一缕淡淡地忧伤……素衣黑发,深眸微漾,只因你那时的一句一生一世的相伴,乱了心事,变了模样,所有的芬芳都在那一夜为你悠然绽放……

纤陌红尘,终究是一场繁华落寞。彼岸花开,亦或是一世轮回错过。沧海桑田,谁对谁一往而深情有独钟?锦瑟年华,谁与谁牵手把酒诗歌看花开花落?时光交错,似水流年的记忆里,谁的柔情被放逐千里,婉若寂寞花火,谁的心灵被爱情捕获,醉了韶华里的颜色。盈盈月色,流淌不尽的一缕思念已涓涓成河。

是谁还在等候?那早已逝去的温柔,微敛的双眸,被皎洁的月光穿透,零落了一地的痴情相守。一叶荷香,绿了希望,却挽不住初夏的思念瘦。清风吹过,飘起的裙摆,缓缓若白云悠悠,爱的纪念,是那一缕化不开的温柔!

清辉弥漫的静默,转眼,凋谢了芳华明眸,素手轻捻的执着,贯满衣袖,深宵更漏,灯火阑珊,蓦然回首,却只见满眼心事独自泪流……

如此长夜——

谁人解我寂寞里的守候?

谁人笑我缠绵里的清愁?

谁人懂我平仄里的消瘦?

谁人共我诗词里的温柔?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