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思的文章

请欣赏遐思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遐思的文章1:岁末畅想

文/崔柳

凝视岁末日历,遐思无限。

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能听见它若有似无的脚步声。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忽然出现,它飞也似地向这一年的终点奔去,只留给追赶它的人们衣袂飘飘的背影。

再回首,飞逝一度种种事务的影像全部重叠地堆在眼前:从春天在各个客户间周旋洽谈到冬日坐在开着暖气的办公室里录入各种表格;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青岛到正在建设中的新兴工业化新城新河;从一个考场到另一个考场;从一轮面试到另一轮面试;从懵懵懂懂、不知所措到游刃有余、信手拈来……我在岁月的树上刻下属于自己的年轮,在时光的书中写下自己的章节。

然而,这回忆有哪一些清晰犹在,让我终生难忘?又有哪一些太过模糊早已被时光干干净净地一抹而去?时光似乎天然具备去芜存菁的神奇能力,就像舞台上打出的昏黄怀旧灯光,什么物事叫这灯一照都会显得温情脉脉,那些时过境迁的温存回忆,温柔而又惆怅。我记得深夜躲在被窝里流下的泪水,也记得走出考场后脸上笑容的弧度,我记得那个夏夜海边吹来的风微凉,也记得每个清晨把我唤醒的阳光。忽然醒悟,时光对于人,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这一个个生活的片段,看似寻常,却是流动着的时光。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提醒着我们时光的流逝,我常常因此而感到不安,因为似乎没有什么能在这匆匆的时光中凝成永恒。无论窗台上的花曾开得多么娇艳,总有颓败的一天;无论荧幕上的那个人曾经多么风光,时光也不会给他不老的容颜;无论我们有多么不舍,朋友、亲人也终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去往另一个世界……然而,花谢了,却把它的下一次绽放埋在种子里;音乐家离去,却把他的生命留在永恒的音乐里。所以,当生命走到终点,不一定就会消失得了无痕迹,生命只有用在崇高的追求上才有不朽的价值。

回想自己走过的这二十多个年头,我的时光都留在了哪里?大扫除的时候无意中翻出高中时的周记,看着当时略显稚嫩的语言和文字,那些为了一点小事而雀跃不已的心情,惊觉,原来我把时光留在了文字里,而我的时光也只有被安顿在这里,才不会消失,无论何时被何人翻阅,它们依旧鲜活如初。我也有一些担心,怕被这时光磨去心底的梦想与激情,或许终有一天会忘记了读书,忘记了旅行,忘记外面还有很大很大的世界等着我去探险,而是只投身于这喧嚣的世俗中,把更多的时光支付给种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记得家庭,记得工作,唯独,忘记了自己的灵魂。

生命宽广,时光漫长,渺小的是人类,短暂的是人生。当我们的生命从黄昏慢慢走向子夜,当生命的华美渐渐淡去,愿我们所留下的痕迹能随着时光的长河静静流淌,在这时光里凝成永恒。

遐思的文章2:天中山遐思

文/丁梦

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又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

天中天中,天下之中。身居河南,原为中州,亲赴汝南,身在天中。

天中山,三尺三。来到天中山,一步可登天。

谁都有登天的梦想,跨越天中山的肩膀,似乎轻而易举;然超越心灵的图腾,却是何等的关山重重!

小小的天中山,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关爱。日影观测,天象异动,一切尽握掌中。

小小的天中山,偏偏就成为了天下之最。垒土成山,立碑成咏,任他霹雳弦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叹颜公龙飞凤舞:平定中原乃平生所愿,忠贞报国有谁人言功。

看张海挥笔疾书:天中山圭影千古运转,颜鲁公气节万世长存。

绿草青青,天中山风姿依旧;白云悠悠,无影塔直上苍穹;梁祝已逝,重阳节蹒跚漫步;周公何在?驻马店日夜兼程。

是谁铺就了这幽静的青砖小径?是谁营造了这神奇的天中胜景?

夏雨秋风,染一丝丝情意于日月的双鬓;幽梦逸韵,绘一幅幅美景在岁月的荧屏。

走进天下之中,便走进了天中山深邃凝重的梦境。

遐思的文章3:最忆乡村连枷声

文/王毅

闭目遐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连枷是故乡每个农户家必备的农具,每在收获季节或颗粒归仓之前,连枷这位广场舞的主角总会张开臂膀、劲舞歌唱、把收获的喜悦推向高潮。如今田野里农业器械在肆意欢唱着,连枷自然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我关于连枷记忆却历历在目。

连枷是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农作物,使其籽粒掉下来。每到闲冬腊月,爷爷便铺开战场,坐在墙角里,晒着太阳,开始编竹箩、修连枷了。平排的木条由五根大拇指一般粗的枝条组成,这些枝条都是爷爷精挑细拣的,要成为有用之才,必须接受皮肉之苦,它们先要在炭火上烤,使树皮与树干紧密结合,避免在拍打粮食时树皮脱落,烤好后,就用一袋粮食狠狠地压住,令其挨紧拉直;过几天,爷爷就开始把这些枝条串成一排,串枝条的绳索是牛羊皮,把一张牛羊皮切成一两厘米宽的线条,用温水泡醒,像缝衣服一般穿针引线把五根枝条紧紧地串成一排。在长柄的一端钉一个带孔的耳朵,用一个带有枝节的树枝做轴,把一排木条紧紧束缚在轴上,插入带孔的耳朵,连枷就制作成了。

打连枷需要力气、需要全身协调、动作连贯,还需要技术。首先要有一扬一抡,扬起连枷,让木排在空中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在木排到最高点处,在空中稍作停滞,整个身体也随着弧线挺直,然后使劲抡出去,身体也随之前倾,以便给木排足够的惯性,使它落地时更有力量,使足够多的籽粒脱落;紧接着就是一收一送,木排落地后的刹那间,双手紧紧握住长柄往回一收,木排就离开地面,瞬间再将双手送出去,连枷就会划起弧,又该到扬连枷了,周而复始……打连枷可以是一人、两人,也可以是多人。在我的记忆里,村里大多四人一组,两两成对,面对面站着,此起彼落,声音富有节奏,每组连枷的挥动和落下整齐一致,他们随着拍打的节奏移动着脚步,一板紧挨着一板,不会遗漏半点,保证颗粒归仓,火红的太阳、协调的动作、金灿灿的粮田、黝黑的皮肤以及从皱纹里溢出的汗珠……让人不得不敬畏农民的不易,感叹劳动的艰辛!

宋代诗人范成大写到:“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我想他一定悟到了连枷声里的哲理才有感而作此诗。连枷的声音是值得深究的,有一次,我和父亲一起打连枷感到筋疲力尽的时候,父亲将我从连枷队伍里拉了出来,在他歇息的片刻告诉我:“你的连枷声不合群,很明显是出工不出力,装腔作势,滥竽充数,不仅影响我们的速度,还使得我们收不尽粮食。”慢慢地我明白了父亲的判断,也悟到了连枷声里的秘密,大家一起打连枷,连枷声要同时响起,而且声音基本一致,否则就是偷懒省力。如果遇到好收成,粮田颗粒饱满,连枷落地时“砰、砰”的响声,感觉很有骨感、苍劲有力、咄咄逼人。打枷声里,富有经验的人一定能撑得住气,声音像在降一场中雨,雨滴平缓、节奏匀称,而刚学着打连枷的人,枷声时而快时而慢,像雷阵雨的雨滴杂乱无章……总之,连枷声里乐趣无穷。

连枷作为一种简单的农具,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前一段时间,我回老家一趟,无意间我听到亲切的连枷声,沿着声音找到了连枷,对于一些种植很少的农作物,连枷依旧发挥着它的余热。见到连枷,我从乡亲手里夺过来,着实秀了一把,此刻连枷不再像小时候显得那么沉重、费劲,而像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用家乡话相互倾诉着,把我的乡愁拍落了一地。

遐思的文章4:秋雨中的遐思

文/月下埋梦

今年气候真怪,漫长的高温溽暑袭击了大半个中国,连从未听说的医学名词“热射病”也出来了。南北方热死不少人,世人惊呼:老天爷这是怎么啦!好不容易盼到立秋,节气到了白露,但暑气未消,秋老虎仍在肆虐着。昨日忽然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丝丝缕缕,如泣如诉,如梦如幻,那是立秋后第一场雨,带着丝丝凉意和绵绵清爽来到人间,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这秋雨毕竟是秋雨,不像春雨那样潇洒缠绵,虚幻缥缈;不像夏雨那样恣意狂放,骄纵无羁;亦不像冬雨那样迷离散漫,凉人肌骨。它是那样的漫不经心,悄无声息地下着,点点滴滴洒落在人们的心坎上,给饱受酷暑的人们带来些许清爽,给久渴的大地带来滋润。微风起处,被酷暑炙黄的田野仿佛一夜之间荡起碧波。我爷爷是一位老农,他在世的时候,最讲究农时季节和风调雨顺,他说的一句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立了秋,哪里下雨哪里收。”可见秋雨能给人们带来多么大的希望和期盼。

一年四季里,秋天的色彩是最绚烂的,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自古以来人们都把秋天说成金秋,可见它是多么靓丽和珍贵。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成熟和收获的季节;我喜欢秋色,因为秋色是五彩斑斓的,稔熟的果实缀满枝头,如珍珠玛瑙般滴翠流丹;我喜欢秋风,因为那风萧萧瑟瑟,濡沫了香醇和清爽,给酷暑溽热煎熬中的人们带来惬意和快慰;我更喜欢秋雨,因为秋雨是甜甜润润的,霏霏靡靡的,像一首抒情诗,浪漫而柔情;又似情人的絮语,恬谧而缱绻。在那个季节里,天高云淡,晴空如洗,桂花的清香,菊花的淡醇,沐浴着城市和乡村。旷野上姹紫嫣红,一派灿然烂漫,伴着季风,即将成熟的庄稼荡漾着兴致与乐波,各展妖娆,像一群盛装的舞女,在微风里翩翩起舞,为人们送上高贵华丽的霓裳梦幻曲。秋之神笔,把原野描绘得蔚为壮观,楚楚动人。那金黄的是稻子;那紫红的是枫叶;那粉白的是野花;那碧绿的是芳草;那红绿相间的是高粱和玉米;那黄绿相间的是谷子和大豆。我们知道,物择天时,时随季换,一年四季的职责是,春之发,夏之荣,秋之稔,冬之藏。唯独到了秋天,万物走向成熟,连最不起眼的小草也要结一粒种子,储备些精粹,准备来年生命的再续。在那个季节里,人们总是怀着诸多的理想和祈盼,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那一望无际的庄稼,带着人们的希冀,燃燃烈烈地生长着,高擎着串珠,怀抱着丹翠,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人们的喜悦都写在脸上,美在心里,都盼着好的收成,盼着好的年景,盼着好的日子……

秋天如此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可是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雅士却把秋描绘得过于凄切和黯淡了些。宋代的辛弃疾写了一首《丑奴儿》,又名《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他的词风本是豪放派的代表,却也婉约了一回,把个秋天写得如此凄切悲凉,如此愁浓怨集,读后令人荡气廻肠,愁肠百结。清代的革命志士,史称鉴湖女侠的秋瑾,因为追求自由民主,被腐败的清廷砍了头。那女侠英雄气概了得,三次过堂受大刑,她大义凛然,一个字没吐。临刑前愤然伏案疾书了一句诗:“秋风秋雨愁煞人。”仅用七个字,就把黑暗腐败的政治和腥风血雨的形势概括得一览无余。后来人们在纪念这位女英雄时,都要提到这句诗,都认为那句诗的原作者就是秋瑾,以致以讹传讹。我后来闲适去逛书店,偶尔翻阅清代诗集,原来那句诗是清代人陶澹如的诗句。原诗是:“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情也是糟乱得够呛,面对秋风呜咽,秋雨悲凉,有感而发,愁绪萦怀,挥毫写下了如此悲凉哀婉的诗句。秋也的确能使人产生一些悲凉的情调,感时伤怀,触景生情,恐怕那样的经历人人皆有吧?特别到了晚秋时节,那股肃杀之气,吼天呼地,万物萧条,荷颓柳败,的确令人怜物伤情,悲从心生。然而人的经历不同,感受亦不同,心情亦不同。我的父亲辛劳一生,退休后过了五年清静的日子,就在一个秋风萧瑟,秋雨潇潇的秋日里病逝。好多年每临秋时,我就怀有悲时悯人的情调,兼有伤类感怀的情愫,每每伴着秋风秋雨而萌生。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世事的认知,那份多愁善感渐渐被无奈和麻木所替代,一切都容忍和释怀了。觉得如此悲切度日,不如高歌向晚。自己也学着古人的豁达和雅致,寄情于青山绿水,移情于柳絮花丛,让愁绪随风而逝,让伤感遇雨而泯。还自题小笺贴在床侧慰藉自己:“秋风泯去恩仇事,秋雨荡净荣辱情。”人的心志淡泊落寞到这个份上,有了几分佛缘道骨的清丽,也算是超凡脱俗了吧?

窗外的雨仍在继续,午后愈加浓密起来,点点滴滴洒落在窗前的梧桐树上,那窸窸窣窣的声音甚是撩人。我耐不住寂寞,又一次老发少年狂,干脆迈开大步走出屋子,走出围城,来到旷野,蹲在庄稼地里,一任雨水浇浸。侧耳聆听小雨润物的声音,聆听庄稼吮吸雨水的声音,我仿佛也成了一棵庄稼,在秋雨的滋润中,变得成熟恣意起来。思绪也被雨水浸润得明晰豁然矣!

遐思的文章5:世界桥梁中的“高个子” ——遐思迩想北盘江大桥

文/小不点儿

以前,只听说北盘江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一高桥,但始终没有到实地观赏过。2021年7月31日,一家人自驾车游玩了贵州数天后,择路返回云南,途经了连接云南贵州的北盘江大桥,目睹了它那气势雄伟、高耸入天的雄姿,让人激动万分,途中景色美不胜收,令人血脉偾张。因为桥上不能停车,家人纷纷探出车窗外,打开汽车的天窗,拿出手机不停的拍照。记录下这一美好的瞬间。在这群山沟壑中居然隐藏着世界级的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

北盘江大桥通车后,有人云:烟霞诗境,一桥飞架,七省通衢,天地平添王者气。水墨画屏,万壑藏幽,千峰列巘,古今遍布浩然风。迄今无桥高此桥,险途化康衢,信步恰如天上走,自此有路通斯路,绝谷开画本,扪心疑是梦中游。这里把北盘江大桥的壮美、险峻、气势、地位和作用用文字展现了出来。我看到,北盘江大桥一头连着贵州,一头连着云南。大桥桥面的正中央标注着云南贵州的界线牌。就是这个蓝色的界线牌把云南贵州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一桥飞架云贵,天堑变通途。回来之余,平时喜欢涂鸦弄笔且刨根寻低的我,出于对北盘江大桥的好奇和思索,回想起北盘江大桥桥面一分多钟的路途,远远望去,北盘江源源流长。桥下,高山峡谷险峻陡峭,万壑藏幽,千峰列巘。山间,云腾雾起,烟雾缭绕,宛如仙境。北盘江大桥在云雾间一桥飞越滇黔。它那红红的一字排开的桥梁,在升腾的云雾里犹如一道挂在天上的彩虹,北盘江大桥淹没在翻滚的云雾里,完全成了一架美丽的天桥。烟霞诗境,水墨画屏。此情此景,给我们太多的联想和冲动。提笔写了一些以下不成熟的文字。

我们小学课本上曾经学过一篇叫做《赵州桥》的课文,赵州桥就是由隋朝匠师李春建造、现存于当今世界上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从那时起,我们对自己国家的桥梁建筑就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一千五百年前,赵州桥以它厚重的历史价值早已载入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中。与赵州桥相较。横亘在云贵高原的北盘江大桥,它的科技含量、施工难度早已超过了赵州桥。2018年,北盘江第一桥荣获“古斯塔夫金奖”,“古斯塔夫金奖”被称为世界桥梁界的“诺贝尔奖”。同年,北盘江第一桥经过世界纪录认证机构——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认证,荣获了“世界最高桥”的称号,并载入世界纪录大全史册。它成了名副其实的当今赵州桥。

北盘江大桥之所以有如此显赫的地位和殊荣。是有一系列数据支撑的。北盘江第一桥全长1341.4米,桥面至江面垂直距离为565.4米,桥塔顶部至江面垂直距离为740米。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上海的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一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有468米。北盘江第一桥比它还要高约100米。北盘江第一桥的桥塔顶部到江面垂直距离则为740米,(仅低于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哈利法塔88米)比中国最高的上海中心大厦(632米)还高100多米。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也仅有381米。如果折合成楼层的话,北盘江第一桥的高度相当于200多层楼房。它是当今名副其实的世界桥梁中的“高个子”。

再看它的施工难度。因为难度太高,曾经美国桥梁专家史密森来中国考察,在得知整座大桥全长1341.4米,高度足足有565,4米时,他一脸不屑的笑道,这是一座中国不可能完成的桥梁,就算是以美国现在的桥梁建造技术,也需要至少300年才能在这种极端的地势上面修建桥梁。如果是中国来修建。那就至少需要3000年。之后,他奉劝中国的桥梁专家,赶紧回家歇着吧,别作白日梦了。还不如把钱都给他,他尽量帮中国把时间缩短到2999年。对于这位美国的桥梁专家所说的话,中国建设者们就当他放了个屁。为了完成这项西方人口中完全不可能的任务,数万名建设人员在西南的大山里一待就是三年,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这项工程奇迹。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专家都为之震惊。那位美国专家难以置信的给了自己两耳光。这座大桥的建成让他无地自容。

中国“基建狂魔”的名声不是白叫的,在看看国外,全球各国对中国的基建抱有很大的希望,其潜力无国能敌,但是隔壁的印度,倒是一直不服输,毕竟作为亚洲两个大国,印度也想在国际上取得一席之地。印度曾“叫板”中国,花费70亿造世界最高大桥。印度的杰纳布桥,设计长度为1350米,高359米,从数据来看的话还挺牛,甚至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处不少,当然了在费用上印度也是下了血本,预计资金高达70亿卢比。杰纳布大桥在2003年动工,至2019年,时隔16年,做成烂尾工程,很多人都想憋着笑,对此很多印度人倒是挺失望的。没想到70亿打了水漂,16年只造出几根柱子,这不就尴尬了吗?这座大桥一而再再而三的延期,恐怕要等到2035年才能完成呢。

我们再看看北盘江大桥建成的巨大作用吧。美国人曾滥言,说中国在大山里建造这样的大桥,就是在浪费钱,根本没有必要,完全就是人傻钱多。真的是这样吗?

乌蒙山坐落在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是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带,沟壑险峻,溶洞丛生。北盘江大峡谷位于山脉之中,一汪江水把滇黔两地隔绝开来。千百年来,贵州水城都格镇和云南宣威普立乡隔江而望,两岸居民如果要互通往来,要翻越3座山头,穿过峡谷,走40公里山路,才能到达对岸。这路还非常崎岖危险。贵州一侧下戈特村的徐先生,在对岸宣威娶了一个媳妇,走一趟亲戚开摩托需用时三个小时。2016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云贵两省又新增一条高速通道,从云南宣威到贵州六盘水车程由过去5小时缩短至1小时。北盘江大桥建成的建成,将云南宣威和贵州水城不通高速的历史彻底颠覆。北盘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以东部杭州为起点,贯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至云南瑞丽口岸全程3404公里的杭瑞高速(G56)全面建成通车。七省通衢的大动脉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战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座大桥更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典型代表!

北盘江大桥,你是云南人民的骄傲,更是贵州人民的福气。大山里的贫苦人民在你的身躯上,沿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高远。

2021/8/3于昆明

遐思的文章6:雪域遐思

文/西岐子

积储了一整天的阴冷,终于在清晨临盆——花絮漫扬,大地羞臊的披上薄纱。

刚出家门,冷飕、寒栗扑面而来。黢黑被瞬间驱散,视觉神经的不适撩拨得人突发奇想,太阳掌杀万物生灵,缺了她光明仍能被点亮,而且多了几分睿彻。想来这世间一切都源于依存,谬于唯一,误于循旧。浩瀚寰宇,任何个体都微渺如尘埃。

人之初,性本善,雪亦然。原本是生命之水,粗率、急遽有时不乏恬静,经造物主点拨,瞬间遁于无形。复又化作絮片,悠悠洒洒,簌簌而至。细一思忖,亘古不变的是那份圣洁,那颗润泽苍生之初心。人若如雪,则精彩斑斓,昙花一现,留下的美丽足以让耄耋之辈汗颜,那种永恒不计时空。人不同于雪,人走的是单行道,一去无返,而雪永无定格之时,涅盘后可以重生,直至尽善尽美。

水柔情熟谙迂回,风疾速可显力劲,雷电鸣闪方感惊悚,而雪之深邃、含蓄、喆睿,自然界无能与之匹敌。

四季轮回,无论平原还是山川,无论湖海还是天边,无论城镇还是村舍,无论闾阎还是富甲,从古至今,无外乎动与静。动可以欢呼、悲愤、浮躁,甚至喧嚣地天翻地覆,静或若处子,拘谨、矜持以至卑微,有时岁月烙下创伤让人铭心刻骨。唯有一场不期而至的雪,像是玉帝派往下界的百变神差,倾翻一缸白色底料足以使穹宇茫茫如初,归于零点一线。此时,长吸口气,顿觉那份清冷沁入脏腑,精神提至发端,一切都酣畅淋漓得以纾解。抬脚处,洁白倐的化成黑潭,不忍心再踩而玷污了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气。马路边行走,一排排驼起雪团的塔松,仿佛在炫耀他“挺且直”的枝干和“高洁”的秉性,却一点不在乎雪的默缄!不远处“叽叽”的微弱鸣叫,招惹得禁不住在一颗松树下屏息仰视,原来是几只树下栖息的鸽子,冻得发出声来,倘若晴天白日,听见动静早已惊飞,而今在积雪映衬下却与我対目而视,蜷缩乞怜。一向心软,不知此刻怎么变得冷酷起来,卯足劲猛踏一下树干,震撼得鸽子“扑棱”的盘旋了几下,复又回到枝间,只落下徒劳后衣领里冰雪的刺寒。不经意间小脑的神经末梢发出信息——雄鹰与家雀不同之处在于血脉,而非雪山。

雪山?记忆瞬间飞往丽江——曾两度站在玉龙雪山脚下,初次是07年,再次时隔六年。先是慕山而去,和众多游客一样对其雄伟神奇惊叹不已。再次临山,却感受异同,目光沿着山腰拾级而上,初见冰雪消融,往上仅存的银色帽顶和披肩在冬阳的映照下愈显劲毅、傲骨和深不可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莫非这上面真有雪仙?要不怎么临强光而不化,越靠近烈日越亮得逼真?任何伟大的想象在她面前都因逊色变得苍白,到下意识觉得日月星辰或许是其得以信赖的知己,不然怎么能自断归路直通天堂不知进退?心底对雪的崇拜油然而生,顿时释然——是雪的“冥顽不化”成就了玉龙山!

人只言雪静美,殊不知雪亦有怒颜和底线,就好比再慈爱的母亲也容不得对宝贝地欺凌,雪崩正是雪对来犯者地宣泄和抗争,它给人的震撼无异于火山地震,让人无法不敬畏和珍惜拥有。其实世间任何美丽都不会过久驻留,正如这场唯美的飞絮表演,约莫十点左右,雪幕被奇迹般拉起,山川树木依稀可见,大自然又变戏法似的还原如初,只有氤氲中渗穿的那份峻冷和润湿,足以贯穿和影响一个冬天,昭示一轮新生命,这是另一个伟大的生命代价换来的。

遐思的文章7:梧桐夜雨

文/西垣

夜晚,梧桐落雨。遐思在无垠的雨幕里。

梧桐静静的耸立雨中,风偶从枝丫间掠过,碎落了满地雨珠。

于是记起一联,颇有意境,曰:雨落尘埃点点浊,花粘小溪片片清。尘世自有污浊,奈何雨落,无怪乎浊。花自有清,溪水亦清,花粘小溪自是片片濯清。最是欣赏周敦颐之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当如莲之洁。再如朱自清所写荷塘月色,田田荷叶加之风的魅惑,便有了音乐一般的意境。今说梧桐,忠贞者也。老早听说梧桐双死之凄美,令人羡慕,然终无缘一见。

而今窗外,雨打梧桐,梧桐依然崛立。

曾有一段时间恋兰,恋兰之清,兰之幽,兰之洁,自然对于历代与兰有情者结为神交,甚至恋上某一女子,内心里也将其比作兰,因其与兰颇似,有兰之神韵清幽。观历代画作,画兰者未必是名家,却都是清高之时,譬如板桥,譬如宋人无根兰之作者,也曾与山涧之间挖取一二株栽于墙院,终不似在山中。后知兰乃僻静孤傲之芳品,非一般俗人能赏,赏之者,亦须有离尘之 意,方可触其品性。不若梧桐,雨中尚能听其声,知其味,梧桐不是家中眷养之物,却也离人甚近。人须去品兰,而兰未必知人之情趣,梧桐无语,却使人点滴情生。若李清照,羡煞梧桐之比肩,点点滴滴到天明,梧桐做伴。

观夜尽,梧桐雨细,滴声渐去,然梧桐长留心间。

遐思的文章8:雨中遐思

文/蓝白

天空阴沉着脸,似一个失恋的人带着呆呆的落寞的表情。粘稠的雨像一根根蜘蛛丝,把偌大个世界编织在一起,任谁也逃脱不掉这张大网的束缚。“蜘蛛丝”从天空上的大海绵中飘落,沾住了高楼与树梢,继而飘落,沾上了花草,沾上了你我。无论会动的还是不会动的,全部成了雨季的猎物,坐等着被雨季淅淅沥沥的、嘈杂的如一团乱蚁般的声音,噬咬内心在时光的蹉跎中形成的坚硬保护层。

在雨中,我们总是能够从繁华的喧嚣与浮躁中清醒过来,并且学会沉思与回首往事。河水间的哗哗啦啦,雨伞上的噼噼啪啪,花草上的窸窸窣窣,屋檐下的滴滴嗒嗒,包括路上轿车从水洼碾过产生的哧哧啦啦等,雨中一切吵闹而又规律的声音,都是发呆与伤感的催化剂。然而,让人心情沉重的并不止声音。黝黑潮湿的树干,深暗色彩上泛着光亮的宽阔公路,浓碧且透着清新的绿叶,远处的比平时更加清晰的红砖青瓦房屋,这一切过于清楚地让人觉得触手不能及的色彩,映衬着脑海中浮现的点点滴滴的往事,像雨一样闪现、开裂而又消失。

徜徉在雨的世界中,我不喜欢打伞。我喜欢雨从头顶而落湿遍全身,在雨中找到强撑的光鲜背后不为人知的落魄,找到退去名利短暂而真实的孤独感,找到卸去重负孑然一身的轻松感。带着流浪者和拾荒者的漂泊,我漫步在雨水能够洒到的地方。曾经的蓓蕾不经几场风雨,如今鲜艳的色彩与性格已融入绿叶与泥土之中。你爱的也好,讨厌的也罢,再难于曾属于它的世界寻觅到丝毫踪迹。谁说生命是四季的轮回呢?我在曾经那么多的地方徘徊时,我看到的都是一些不熟悉的面孔,唯一能想起的也只是一些零星片段。时光的河在不停的流淌,我们只是曾经一并排流淌过的时光,被我们冲出痕迹的河道,倾然间就成了别人编织梦幻的暖巢。所以过去永远不是属于现在人的,现在人只能带着一种莫名的哀愁继续被推到远方,推到一个没有思维概念的地方,从此地球这片广袤的天地中就再也找不到属于我们丝毫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我看着这已与我交道二十余载的雨,我才细心地明白过来,原来时光才是四季的轮回,轮回的也不再是同一个生命。

我此时才醒悟,为什么我像得了关于雨的失眠症与癔症,因为我太喜欢追寻过去的足迹,害怕自己像从未在这个婀娜多姿的世界里存在过,害怕自己从别人的记忆渐渐淡出。我怀念我所怀念的,追寻我所追寻的,尽管无济于事,尽管我还是如一头正被拖往屠宰场的猪。如果问我过去是什么,我想过去在我眼中是生命中能够去怀念的时间。虽然过去能够用来怀念,每每想到“怀念”这个词的时候,无论过去多么令人欢愉,我还是觉得人的一生过于悲哀。最终,冠冕堂皇的青春、梦幻,与一个蚂蚁、一滴雨珠甚至一粒米的命运相同,落在贪婪的泥土之中了无踪迹。

遐思的文章9:秋之遐思

这个季节的万事万物,都披上了一层浓重而丰富的色彩,仿佛在用各自不同的神态与语言,表述着自己的情感——对夏季的深深眷恋,对秋季的依依不舍,所以要在这绚丽的秋,用尽所有力气,把事物的美展现到极致,带给你各种不同的感受与体验。

秋季的高空,神秘而深邃,空灵而飘渺,就连夜空的星星,也似乎比平时更亮,更多,它们似乎也为这秋季而欢呼雀跃,但又似乎更多的在表达它们对你的不舍与依恋。

你听!秋在对你说话,你听到了吗?……

----------------------------

这一季秋高气爽,不知不觉降临到人间。

秋季,是我最钟爱的季节。每到这个季节,我都会写一篇文章,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属于自己的秋季,来表达自己对秋季的情感。

往往在这样的季节里,是我心情最好的时候,而今年我真的想找一处神秘的园子,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去触摸远古的痕迹,体会隔世的气息,静静的,静静的,没有任何打扰,没有任何忧思,让心情在这里得到释放,而后随意坐在某个地方,打开音乐,静静地听着《Dreamcatcher》,任思绪飘向高空,漫向云端,溯入前世,寻回那久违的宁静。如果,能实现这小小的愿望,我想我是无比开心的。

忙碌的日子,坎坷的路途,充实的人生,紧绷的神经,无不让内心充斥了满满的,复杂的情感。

秋天的到来,却让心情变好了一大截。每天早上骑单车在马路上经过,细细地体会着这个城市的形形色色,尤其是这个城市的秋,让我有了一种宁静感。我喜欢马路两边的树,那些三角菱形的花红得让人感到心碎。真希望秋天就这样静止下来,让我每天都可以看到那些树,那些花儿。

而到这个时候,我却又偏偏很想念北京的秋,那里的银杏林,那里的梧桐树,那些漫天遍野的金黄色与橙红色,更让人陶醉与向往。我深爱北京的秋,给人一种宁静,安逸,舒适,悠远的感觉。

在不断忙碌的日子里,就失去了原本内心深处最想追逐的宁静。好不容易能休闲一刻,就想起来《Dreamcatcher》,一早上戴着耳机,单曲循环,当那些悠扬婉转、空灵飘渺而又略带悲伤的旋律飘到我的内心深处,眼眶不自觉地就润湿了,如同在拉动着你内心的根根弦,又如同在弹奏着你内心的黑白键,起起落落。

有了时间,便可以思考自己的事情。有时候,忙碌究竟是为了什么?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想追求宁静而致远的生活,淡泊一切,在属于自己的温馨小屋里,垦一席小园子,种上花花草草,没事听听音乐,看看书,动动手做些小工艺,把自己的家,自己的园子布置得安静而温馨。

如果有一天,忙碌可以被我所追求的生活取而代之,那我宁可自己不用那么忙碌和疲累。

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在自己向往的那座神秘园子里悠游还复,那我宁可关掉手机放下工作。

如果有一天,上帝可以赐予我另一半坚实的翅膀,可与我一同分享共同承担,我想那是我最大的福气。

遐思的文章10:柠条遐思

文/赵智远

每日,上青龙山晨练时,看见山坡上生长着不少柠条。矮的,在膝盖上下;高的,过人头顶,叶片绿中泛灰,花朵淡黄,荚果褐红,枝条上有稀稀拉拉的小毛刺。它们或独自一丛,或列队成行,冠状形态,蓬蓬勃勃,远看像堆堆绿色的云朵。这些柠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的从外地引进的,在永登干旱的山区,它已成了水土保持的排头兵。

柠条,它的身躯没有白杨的挺拔,叶冠没有松柏的苍翠,籽粒没有杏果的香甜,花朵没有牡丹、芍药的艳丽,更无登堂入室的机遇。然而,它却是贫瘠干旱的永登山区里最顽强的生命。它在荒山上,郁郁葱葱地泼洒出块块绿地,渲染出一道道绿色的生命线、风景线,成了干旱的黄土地上的生命守护者,它与这里的勤劳的人民,共度艰苦,共战干旱贫瘠。

柠条自引进永登,我对它由新鲜好奇,到习以为常,进而刮目相看,对柠条的感触由浅而深。春天,满坡的柠条,好似给贫瘠的黄土高坡帔了一身绿毯,抵挡着干旱和风沙的侵袭。夏天,那一串串黄色的蓓蕾,怒放出黄蝴蝶似的花朵,散布出淡淡的幽香,浸润着人们的心脾。秋天,一串串荚果挂满枝头,如一弯弯的新月,怀抱籽粒,吟唱着春华秋实。寒冬来临,柠条细小的叶子,依然绿意盎然,不枯不落。

柠条,在贫瘠的荒山上,写出了一行行的诗歌,它体高不过六七尺,可枝条长的浓密茂盛,那艰靭的根,深深地扎进黄土地,主长度可达6米,主根和侧根长成了一张网,加在一起,超过了百米。那网,以柔克刚,见缝插针,共同努力,聚集地气,成了一张生命之网。柠条生长时,先埋头扎根,后蓬勃向上,舒枝展叶。即是长到了枝繁叶茂,卓立山巅时,它仍然扎根不止。柠条似乎懂得,只有深深扎根,才是张扬生命的根本。

群生的柠条,手拉手,根连根,簇拥团宝,生长成林,连片成带,就是肆虐的风沙也无可奈何;即是孤丛独立,它仍然抗寒斗暑,极力蓬勃。柠条与世无争,它把肥田沃土让给人类耕耘收获,自己站在地埂山头,挡风遮寒,改土蓄水。它把庄严的地方让给松柏,把显俏的地方让给花卉,自己却选择了艰苦,积蓄能量,拓展空间。这种艰苦奋斗,创造生活的品格,也正是我们学习和心驰神往的精神和力量。

柠条籽可以榨油、酿酒,花可以养蜂酿蜜,根茎可以造纸压板,又是很好的热能源。此外,柠条还是营养丰富的牧草,生长3年后即可放牧,粉碎了的茎秆,是牛羊的好饲料。一亩柠条可供一只羊过上优裕的生活。柠条对人类只有贡献,没有索取,它只要求人们过几年割除它全部的枝条,让它青春再发,生长得更加鲜嫩、旺盛——这就是柠条的另一种涅盘。

柠条这种不起眼的灌木,以它自己的坚韧和顽强,在贫瘠的山梁沙岗上播绿吐翠。我没有诗人的才华,也没有画家的艺术细胞和丹青妙笔,无法去赞叹描绘柠条的品格和它装点的春天。所以我这个黄土地的儿子,只能用这最朴实的情感和最普通的语言来赞美柠条。

遐思的文章11:冬阳下的遐思

文/王逸安

天边飘过一些红薄云,脸藏在了那些参差交错的枯树梢头时,抿嘴微笑的我却悄然出发。

悄悄地、慢慢地,害怕打破这轻柔的冬阳,但一到这里,久违的熟悉感涌上心头,之后温柔的情愫在心中弥漫开来,有一种“我再来了”的感动和欣喜。我在前行着它无数次出现在我的梦里一片蔚蓝而不够真实,时而怒目圆瞪时而安静,像个调皮的孩子,说变就变。不由让人浮想联翩,它的前生也是这样调皮的么?,那些细腻轻柔的触感,却又真实得不像是在做梦,我优雅的舞姿总是光着脚走在细软洁白的沙滩上,好似步入尘世间的神仙,整个世界也为之黯然失色,那颗颗晶莹透亮的水珠,在霞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渲染着……

无意间,却已登上船,附近建筑包围这一切,透过微波粼粼的水面,洒在行走的船上,似乎想在夕阳中寻求一方出路。而,夕阳背后的黑暗并不想,一阵阵的凉风从身后袭来,那周围斑斓的树叶淅淅作响,那地上的余晖,变得如此美丽。

透过那近处零星的树叶,望着那天空,我看到了那秦时的明月,望透岁月长河那沧桑年轮,凝视着那一粒尘,秦时的战火,曹操在胸怀大志的念起《观沧海》。

岁月似乎并未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什么,他们,还是一粒尘,那一粒飘忽在空气中尘,漂浮在这烟火人人间,永远,永远……

走出船舱,沐浴在霞光之下,聆听着轮船上播放动听的音乐,我走着、听着、想着,慢慢的、轻轻的,我感觉来到了大海的深处。

起风了!不知哪来的枯叶在空中悬转着、飞舞着,轻轻地掉在地上,我俯身蹲下,捡起这一片述说着岁月年华的枯叶,回眸之间,感觉它的一生或许已经完结,或许它的一生才刚刚开始,因为葬似春泥为来生。

古老的钟声从悠远地古寺敲响,虔诚的我,寻着这一路钟声,走着,走着,走着……

遐思的文章12:雨夜遐思

文/凝泪成珠

细细密密的江南雨,那样冷冽、那样怅然,洗不尽离人思念。不知是我因雨而落泪,还是,苍天在陪我哭泣?湿润的睫毛,分不清雨和泪的缠绵。你带着满身疲惫和尘埃,归途漫漫。我饮尽杯中残酒,醉问苍天,今夕是何年?

天不语、地无言,又是夜,又是无边无际的黑幔,少了七色旖旎、风轻云淡。没你护佑的日子,我注定只有孤单,就如折翅的雁儿,守候在分离的沼泽,即使陷入淤泥也舍不得离开你的视线。今夜,你是否听见,凄凉的夜色里,低低的叹息何止千千万万?能靠近温暖的太阳么?对岸的荒岛若隐若现,我离岸,已越来越远……

浩浩碧海,潮起潮落泛起多少波澜,但我知道,这不是我的家园。我是一条即将渴死的鱼,无力、无助,我孤独的双眼遥望天空,能否给我一点呵护,给我一点生命的尊严。从来不想拥有世界,从来不做黄粱美梦,我只想取一滴水,或许是我的生命之源。然而,没有!那层层的黑暗,如一座座无情的山,压得我无法喘气,我怕,在这花飘叶落的季节,窒息。我能听见经幡飘动的声音,由远而近,为每一朵落花,念诵起晦涩的花祭。

欲了却惆怅,推开破败的心门,却见满地银霜。无法回忆前世,想知道宿命里,是否真的写满了悲伤,让我今生受尽委屈,遁入迷茫,然后,带着一双滴血的翅膀,独自去天涯流浪?夕阳几度,病蚌亦可成珠,当凝泪已成一地凄凉的月华,多少恩怨早已成冢?如果可以,我只想带上你的文字,还有江南的半朵青莲,与我为伴,无论是去地狱、或者天堂。

无法超度苦难,看着生灵涂炭,濯濯忘川,洗不尽无穷无尽的幽怨。哭和笑诠释着生死,来和去其实就那样简单。你远离我的日子,放眼尘世,那些无知的眼睛已然那样昏暗。他们忙着逐红摘绿、翎羽桂冠,却忘了仁德勤勉、礼让温谦。醉生梦死的大脑装满肮脏的欲念,他们不知道,秋天过后,将会有残忍的冬天。或许,高贵的灵魂会熬成腊梅映雪,平凡的生命会化作蜿蜒清泉,而那些鼹鼠般丑恶的生命,唯有化成了一缕缕过眼云烟。很想对他们说一句,再高的大树,总有倒下的一天,何不收拢几张叶子,让树下的植物也感觉几分温暖?

收拾残枝,掩埋片片吹落的花瓣,卑微而渺小的灵魂,准备选择冬眠。小小庭院,低低栅栏,无声的秋雨淅淅沥沥,不知今夜,会打湿了谁的双眼?有芦笛在远处悠扬,跳跃的音符凝成精美的文字,走进我湿润的眼帘。我知道,那是你一声声柔情的呼唤。海枯石烂沧海桑田,那些粗鄙肤浅的文字,又岂能抵得上你远远的一声牵挂,凝重的半个标点?只要你还在,我不会走远……

遐思的文章13:雪夜遐思

文/郭德诚

月冷冷的,挂在天上,街上少有行人,树枝在风中颤抖,雪一片片在路灯的光影里落下。窗外萧瑟的冬夜图,颇有几分动感。我一杯热茶、一卷闲书,感受着冬夜的闲适。

西汉《礼记·文王世子》载:“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冬夜读书,不仅惬意,而且心安理得。冰天雪地,还能干点啥呢?那就打开书吧。书中既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闲逸,也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愤懑;既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也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苍凉……条条人生路,各各都不同,人生百态,五味杂陈。时常读着读着,就“不知今夕是何年”了。

冬夜读书,心情有一种过滤后的纯净,红尘迷眼的我,眼前也逐渐清晰起来。

元代翁森说得透彻:“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落尽繁华,回归本相,即是我见,也是见到真我。山,叶落尽,草枯黄,怪石嶙峋;水,波澜不惊,滩涂苍凉;原野,衰草遍地,夕阳残照,满目萧肃。真相有时并不那么赏心悦目,但真相毕竟是真相。

可事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看那飘飘洒洒从天而降的大雪,白了山,白了水,白了一望无尽的原野,天地相连,世界又变得一派圣洁,“当惊世界殊”。读书之乐,在于赏析,思辨,汲取,借鉴,化用,提高,能动态地看待事物,最后达到“数点梅花天地心”。

这个过程,就像萧瑟的冬天向春天的过渡,也像一个人成长的四季。人生的路上,风霜雨雪,阳光雨露,什么遇不上呢?同是一个《蝉》,有人“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有人就“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个人,需要应对的,太多,太多。

书,就是抓手之一。近日读了一本书,通篇讲的是人要积极去拥抱失败,因为失败是一项重要的人生选择。失败不多,说明你创新不够,一直在熟路上行走。我放下书,看看还有几页的台历,觉得今年,日子就像这本台历,一张一张,一模一样,不同的只是中间那个阿拉伯数字。我漫不经心地一天一天、一页一页地撕掉,最后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杆儿,“落得茫茫大地真干净”。

冬夜读书,是一种惬意,是一种享受。原本也是奔着“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去的,谁知读着读着,竟有点“跑偏”了。有人说过,你还在读书,说明你还在远眺,那么我在远眺什么呢?是萧瑟冬天的原野,“迥然吾亦见真吾”的反省,还是兆丰年的大雪,是来春的嫩绿?读着读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许这就叫潜移默化,是“寓教于乐”带来的思考。

冬夜,暖暖和和,信马由缰,一头扎在书里,感觉真好。

遐思的文章14:七月遐思

文/大鹏

无法释怀的七月,就像一把利刃,时时深深的割裂着我的神经。那些忘不了的事总是不定时的袭击着我,总想摆脱,却越想忘记忆就让你深深的把它裹住,使你不能自拔,反而深陷其中。

我已不记得当时我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如果还有一丝意识的话,在我模糊的记忆中,那时的雨很大,我的肉身跟精神被淋得湿到不能在湿。我举足无措的走在路上,泪水与雨水合混着,不知流向了何方。

我不记得我怎么止住了泪奔,就像我不知道怎么暂停了悲伤。我以为自己已经变得坚强,却忘了我是在藏匿忧伤。

南方的七月,雨依旧那么的疯狂,喷洒在大地上,还是让你迷茫。如今我纵以身在北方,却时常想起曾经的我的彷徨,不同的是我不在呐喊,默默咽下那时的忧伤。每次回家,经过那地方,总是不停地在念想,曾经的人啊,你现在身在何方?我不知道那消失的人是否还记得这里我两曾经的天堂,只是我不曾忘记过。

我常对自己说,不要怕遥不可知的远方,关键是要管好现在的步伐。可我知道,那是一种对未来的恐慌,对现在的一种自身慰藉。那些曾经失去的,那些曾经未果的,都会化作一丝淡雅的忧伤,牵引你的触觉。

我站在阳台上张望,妄想找到前进的方向,到最后却依旧迷茫。不是我迷失了方向,只是不再敢轻易确定方向。七月的雨水浇灭了我的希望,熄灭了我对爱情的方向。如今,孙然我有再次寻找,可总也磨灭不了逝去的残影。我总在想,爱情是什么?抓破头皮,想破脑袋,也还是苦苦无果。

我不断的在前进,也不断的在退缩,进退之间,不知道自己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我不断的在寻找答案,也一再的在得到答案,却找不到一个能让自己信服的结果。也许这将是一个必须永远寻找的过程吧。

那年的七月下了场雨,一直也不曾停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