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春节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春节的散文1:春节
文/山涧流水
年三十
过大年,就是亲人团聚就是吃年饭,一年到头吃个不停,可这餐饭意义非同小可。腊月二十五一过,人们就开始采购食材,越买价越往上蹿,小菜遍地,多以十元论斤,肉类以几十元论斤,无数只手都伸向同一处,给我秤,给我秤,排队买呢。我连买三天,每天几大包,每包重沉沉,过大年拿刀使劲才知左手臂肌肉酸痛,伤了。
三十这天,天气特别给力,阳光明媚,正午走到室外,感觉前几天的冷空气只剩下一点点,丝丝风从脸面从耳朵滑过,不再冷得惊皮肤,立春了,风带着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心情就如漾开的水波,在阳光下惬意地伸展开。
乘午饭前有段空闲时间,和老公赶快到大舅家拜个早年。舅舅舅妈正忙着打扫卫生,门窗大开,寒性体质的我,却明显感觉到底层的过堂风有点冷,看样子俩老身体和精神都不错。匆匆去,香茶上桌喝上几口,又匆匆回,到家要准备一家人的年夜饭。
做个十足的烟火女子,在厨房厅堂来回穿梭,独掌大勺身兼重任,倒也忙中有趣。这桌菜都是老面孔,好吃不好吃是次要的,过年讲究的是气氛,开心才是最好的菜。卤归卤,烧归烧,这牛肉那猪脚还有红烧肉,早早准备好,汤煨上,再洗切装盘,凉的拌,素的炒,很快捣腾得像样了。菜烧中间,老公拉开架式,我来。不一会儿,把条桂鱼蒸得像水煮鱼。大冷天扎堆去抢购,白白浪费了多付出的高价费。
傍晚,鞭炮陆续响起来,响声在空气中传播,上下左右连成一片,惊天动地,传入耳鼓却仿佛喜乐愉悦人心,年味也被搅和得浓而稠。儿子陪弟弟去为老妈在朋友处拿戏票,回到楼下手机直呼他爸去放鞭炮,老公扎着围裙像个妇男,命令我:你去放炮,我做菜。我听令抱着鞭炮就往楼下跑,却左等右等不见人,只得返回喊他们,却见俩爷们珊珊而来。弟摊开大鞭,儿子点燃引线,从头到尾鞭炮那个响啊,三十元一包,值值。
妈妈年前感冒,高烧了几天,身体显得很虚弱,话不能多说,还不时地哼上几声,哼得我心里那个急。暗暗埋怨自己平时对母亲关心太少了。母亲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恨不得母亲多吃点饭菜和有营养的食品,可母亲总是愁着眉:不能吃,吃了怕不消化。再劝她吃,就面有怒色:你就是搞死了,再叫我吃,我索性一口不吃。弄得我灰溜溜地往后退。每餐几口汤,几口饭菜了事,看着母亲面无血色瘦削不堪的脸孔,心里很是不安。但愿母亲身体很快好起来。
老风俗,鞭炮一放就吃年饭。老公在厨房先前架式十足,我看除了蒸桂鱼,热热红烧肉,把一个咸肉炒篱篙弄得酱味十足,余下没了。我系上围裙,推他出厨房,还是我来吧。弟媳下午来了,钻进厨房:姐姐,可要我帮你。不用,快出去,别把衣服弄脏了,我把她也推出去了。年夜饭年年准备,都做出套路来了,我一人当然能搞定。弟一家人加上我们一家人,显得人有点少气氛也不十分浓。别急,妹回婆家过年,等会一家人要赶回来再赔我们过年。
外面拉酒扯酒我不参与,我接着做我的菜。弟弟小酒一喝,话越来越多,越来越风趣。老公也是老小孩,酒多就发疯,儿子话不多,冷不丁地嘿嘿笑几声,样子挺可爱。小侄子就喜欢吃我做的卤牛肉,饭也是姑姑家的香,叭叭就两大碗下了肚。弟媳也喝了好几杯白酒,大家都超能量发挥自己,我也超水平做菜,尽管年年老一套。
电话打给妹妹,说已在返回的途中,到大渡口了,大家放慢吃喝速度,下席看春晚联欢,并静等他们来。又忙着添两盘小菜。妹婿走进门不带一丝酒味,开车的受约束了,正好来这儿喝。儿子叫声:喝酒,第二轮年饭又开始了。热菜添菜端上桌,不一会,只见妹婿红着脸对我叫:姐姐,我和翔喝了不少酒啊。我笑着答:好。饭毕,那边春晚联欢进行时,这边收拾杯碗洗刷,什么节目也顾不上看了,彻头彻尾做煮妇。
终于忙清坐下来,又一个节目上演了,大家视线不在电视在手机,说是马云发了两个亿,让全国人民咻咻地抢。很快听见妹婿大声哈哈,说抢到八块八了。我干瞪眼,怎么抢?我什么都不会。于是妹婿为我开通支付宝,教会我怎么按咻咻,说等会时间到就用手指不停地点。我也加入这个兴奋行列了。儿子抢到两快钱,又抢到四个福,就差一个最主要的福没抢到。又开始抢了,我也拼命地点手指,点到抢红包中止,只抢到一个福字,手臂也酸胀不行了。却听妹婿又在叫:哈哈,我又抢到一个八块八,晚上回家坐的钱有了。看来今天他手气最好。奇了怪了,今晚的钱值钱啦,十几元钱就让人兴奋得不能自拔。
马云真本事,财大气粗,还带全国人一齐乐,了不得。那么多钱,我怎的就抢不着,不过,这参与过程也让人开心得发疯。大年夜,不就是要人开心么,那就抢马云的钱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该改为人为钱玩,乐被钱玩,看不看《春晚》无所谓啦。
初一
年在轰天的响炮声中走过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只那么一瞬,年作了个飞跃,从15跨进了16,全国上下全欢腾,焰火上天,鞭炮轰鸣。早晨枕着迎新的鞭炮声好睡觉,新年第一天起床已是大半上午,惬意地伸了个懒腰。
原打算出门拜年去,母亲说安庆风俗正月初一最好不出门,真是规矩多了捆人手脚,无奈却要随俗,只好在室内走动走动。没有了年三十的满堂笑声,突然觉得气氛有点清冷,过年呗,就应该是热闹喜气的,想喊弟妹们来玩牌,这个有事,那个回老家,罢了。
起床迟,早饭连着中饭吃,厨房有的是多余的饭菜,随便找点就填饱了肚子。下午呢,该把明天的菜在脑子里打个草稿,再着手备一备,明天舅舅还有表弟两家人来家里吃中饭,加上弟妹两家人陪酒,得多备点菜,总不能酒至半酣菜没了。好在年前准备充分,一桌子十几二十个菜还能拿得出。这样也好,忙来忙去,初一的时光就被打发掉了。
晚上,儿子下载了一个印度译制片在电视上播放,看得我全神投入,眼睛一眨不眨。最喜欢剧中穿插的歌舞,乐声优美,舞蹈风趣,仿佛俏女子在面前卖弄,举手投足皆含情,艳不妖娆,动不狂野,看着看着动心了,爱上了。
初二
今天主要任务在厨房。舅一大家人来吃饭,这桌菜要用心做,上班后,大家各忙各的,难得聚齐,不似过年这么人齐团圆。
备菜也可以讨巧,比如红烧肉事先烧好一大锅,每桌盛一盘子蒸热端上桌,这样省事多了,免了反复备菜烧菜的麻烦。其它卤的烧的也如此。炒菜必须临时准备,营养及色泽都要讲究,宜渐炒渐吃。一桌子饭菜经过用心准备,虽然花费不少时间,倒也不显得仓促和劳累。
舅一大家人除舅妈在家守门待客,其余的都来了,俩表弟,弟媳,俩侄子全到齐了。上绿茶,边嗑瓜子边聊天。满堂宾客满屋笑声,外面喧闹内面也闹腾,热油在锅里滋滋响,我边炒菜边欣赏自己的杰作。摆酒摆碗筷是老公任务,敬酒陪酒弟妹们有份,我负责掌勺做大厨,保证热菜不断供应。
来吧,请舅入席,请表弟两家人入席,其余人围坐陪客,可要把弟们喝好。我这俩表弟智商情商都高,酒量也惊人。大表弟习惯冷幽默,酒后喜欢玩玩小牌,还弄点小动作,一张口说话逗得人笑个不停。工作那是没得说的,在教育部门主要科室任负责人,电视上经常露脸,能干是出了名的。小表弟天生聪明,当年读书却不好好学,只取得中专学历,是金子总是要发光,先下岗后到大城市闯荡,终于成了某企业的副总,房子有了,车子有了,票子有了,这过年红包一发就是上千,逗得姐姐哥哥妹妹弟弟,把他名字一喊一个响:方总,再发再发。大表弟妻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性格温和,人长得像韦唯,特有气质。相夫教子,持家有方,还是才女,我的文章未出炉,她就在报刊发表多篇美文,后来担任科护士长,忙工作去了,忍痛割爱,被迫移情别恋。
尽忙着旁白,顾不上看他们喝酒,其实是也没时间看,我的任务在厨房。反正外面拉来扯去,现在过去反复穿插,只听舅舅不时地提到从前,还说到当年舅和父亲一起送我上卫校的事,我说,你们走后我一个人躲在帐子里掉泪呢。忆苦思甜,小字辈个个站起来敬舅舅酒。
菜烧得差不多了,我上桌给各位敬酒。大表弟又旧话重提:姐,书一定要出啊,出版社我来找,写了这么多文章,怎么也要为自己作个总结,也为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说得我心蠢蠢欲动,犹疑着,肯定着,又否定着。可弟弟的鼓励让我心暖得愉快啊。
总结前几次喝酒经验,酒喝好不能喝倒,去年喝得我水池堵床单换,有人先哭后笑,今天喝得真正好,弟哼着小曲悠悠得瑟,大表弟发话就幽人一默,小表弟早早坐到牌桌旁,准备散钞,只有妹婿最贪杯,喝不到三两酒就头一歪倒沙发上呼呼。
打麻将,好好陪舅舅玩一玩。舅,你多赢点哈。我边擦桌子,边对着牌桌那边叫。待我收拾好卫生,另一牌扑克掼蛋又玩开了,我和大表弟一家,弟媳和表弟媳一家。打着打着,我悄悄看见表弟把桌子上的牌夹到自己手指上,我偷笑了一下,未声张,他和我一家,我要帮他窝脏。
留他们吃晚饭,舅执意不肯,说明天还有一桌子客人,够我忙的。一个个陆续地离开。我命令妹妹一家人,不准走啊,晚上我们把剩菜吃掉,明天有客人来,要重新做菜。
初三
正如舅舅说的,今天有远客来,乡下三舅小舅的子女秀小俩口等要来给妈妈拜年,他们从两百里以外的青草镇开车赶过来,长途行驶为的是对姑姑的尊敬和关爱,这足令我这位做女儿的感动,虽没好的招待,但我要热情地迎接他们的到来。
今天谁陪客呢,弟弟一家拜岳丈的年,妹一家拜亲戚年,我请舅和表弟们来,推三阻四,都说不行,怕给我增加负担。拗不过我的执意,舅终于答应来了,俩表弟说在外面,不能过来。我按老公指令再打电话过去:今天你们姊妹来,难道你们不陪酒吗?还是激将法有用,电话那头,表弟很快答:好,我们过去。
上午忙备菜,熟刀熟路,驾轻就熟,按前两餐出招,菜做起来也快。半上午打电话过去,秀说快了,车子已在金拱,不过,路上堵车厉害。等啊等,客人迟迟未到,快到十二点,门铃响了,远客近客都来了,秀姊妹俩成双成对,在桐城工作的表弟方胜姐弟俩,还有他姐夫也来了,一同进门的还有舅和表弟。早起还哼声不歇的母亲,看到侄子侄女来,声调一声比一声高,脸上也有丝丝血色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看她高兴的,状态看起来好了许多。
拉桌子开饭,正月里待客不离酒,我高声宣布:小桂酒量大,大家多陪几蛊啊。又知道他性子直,喝酒爽快,空肚子伤胃,特上盆肉炖藕汤放他面前,好先填肚子。哪知一上桌子,大家就干开了,藕受冷落干脆撤下,免得挤桌面。
你敬我,我敬你,大家喝得热火朝天,半杯喝,满杯喝,冷不丁还和对方炸个雷子。这桌上大表弟是从事教育的,明表妹和男友是老师,亲戚加同行如何不喝,彼此又再干几杯。秀举杯跑到奇弟旁边:小奇哥,那年在苏州工作三个月,多亏你照顾周到,真谢谢你!小桂也挤过来,和老婆一起敬哥哥酒。秀夫妻俩在合肥工作,我更要敬他们酒了。
许多人劝酒,小桂有点招架不住,喝到中间,忍不住一个人溜进卫生间,翻江倒海去了。我醉过,深知醉酒滋味不好受,有点于心不忍。我对秀说,以后喝酒留点心,喝之前,你要先抢点菜让他吃,那样酒精吸收慢点。
喝了酒,车是不能开了,晚上一大家人又聚到舅舅家。远客明早赶回家。我这边玩牌的玩牌,休息的休息,那边忙坏了舅妈,忙着为我们做菜。晚上老公发疯,上桌就和方胜表弟炸雷子,然后矛头又指向小桂,做姐的我担心喝伤他的胃,硬是将小桂举起的酒杯夺下来。我霸住桌子一角,坚决不让大家多喝。俩表弟跃跃入试,恨不得和人一口一个干,老姐我寸步不让,坚持己见到底。
酒喝中间,群里有人发红包,这下大家全丢了碗筷,注意力齐刷刷聚到手机上。这个叫:哈哈,抢到一个,几块几。那边又有人叫:又有人发红包啦,快抢。别人红包抢到手了,我的手机还在加载,频面转转转,动作总比别人慢一拍。不过,总算不错,连抢带送,我也进了上百元。只听铃妹在叫:姐姐发,给我们来个大红包。我这边半生半熟操作,很快将袋中钞票发个干净,然后静候着抢他人的红包。大款是奇弟,发出的数额最大,抢到的人最开心,欢叫声也最大。妹妹叫她已抢到二百了。还有老家的表弟妹,静静候一边,不声不响地拿红包。老公把下午打麻将蠃的钱塞进红包,也发个底朝天,换来的是一片欢笑声和叫好声。红包就是好啊!闹到晚上九点多大家才不舍地离开。
刚到家,就接到秀的信息:姐姐,今天这场子你搓合得真好,好开心啊!谢谢姐姐!姐的炒菜技术也是杠杠的赞!说得我心花怒放,晚上怕是兴奋得睡不着了。
春节的散文2:女人与茶·写在三八节的感悟
文/李瑞华
春节刚过,元宵节花红柳绿的烟花纸屑还未清扫干净,转眼又到了三八节。
春天的天,格外的蓝,也许是过了惊蛰,应了节气。虽不见飞虫,浑身还是有些燥热。我张开手臂,抚摸那暖暖的阳光,感知它的温度。公园里那些风景树,舒展着枝条,鼓胀着含苞的芽儿,不知哪个清晨,一丝新绿,就会映入我的眼帘。我盼望已久的春天,终于来了。
凤凰广场,总有一拨一拨的大姐伴着强劲的音乐在欢快地起舞。阳光里的柏树,脱去了黑绿的外衣,变成了清新碧绿。我闻着那股清香,沉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广场环形跑道上,几个穿着时髦的女孩,说笑着从我的身旁走过。一股淡淡的香水的味道,飘入了我的鼻息。我知道,那是青春的味道。
三八节,这本属于天下女子的节日,因了这明媚的春光,越发妩媚动人起来,点缀着这春日的母性的气息。母亲、姐姐,这些亲人,虽没有长发披肩的婉约风雅,但正是她们,在我的童年直到现在中年的我,时时给我最温情的关爱,我清楚,那是最原始的母性的关爱,和母亲脐带剪断的刹那间,母亲就希望我像个男子汉在天地间屹立了。这些情愫,在我走向社会的磨难中,在那些孤独的岁月里,陪我走过了母爱的点点滴滴。
多年的职场颠簸困顿,累了。不上班的假日里,就好想懒洋洋地在这春光里,晒晒太阳。享受这难得的清闲。此刻,若有一杯茶则更好,就幻想起一副画面来:春日的午后,一个女人,独处斗室,点一炉香,沏一壶茶,杯握手心,茶留眼底。饮下去,滋了肺,也润了心。茶香里的女人,是感性的女人,是有品位的女人。苏轼曾有“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品茶不仅是在品味一种人生,感受一份心情,更像是在欣赏姿态万千的女人,她们或温婉,或热烈,或清淡,或娴静,或聪慧,或典雅,不同时期的女人所散发出来的,是不同的茗香和不一样的味道。
18岁的女子情窦初开,就像蒙顶雪芽。她们如甘露般至真至纯,冰清玉洁。在清澈明亮的光泽中浅唱低吟,在热烈与炫丽的气氛中,憧憬生命中的华彩乐段。此时的女子,恰似梅子初红,淡淡的青涩醇味,娇嫩鲜爽。
20多岁的女人楚楚动人,是杯茉莉花茶。如花的女人洋溢在灿烂的生命之中,清香流溢,风姿绰约,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射出成熟的韵味和魅力。她们将自身特有的芬芳,沁入他人的心脾,款款走来,光耀夺目。
30岁的女人风情万种,就像一杯碧螺春。阅读人生之后洗尽铅华,去粗取精。柔软的叶脉,经过开水的浸泡,舒缓地展开,把没有浸润时的含蓄和矜持,完全呈现出来,淡雅而别致,美丽又内敛,释放出来的是一种独特的口感和风格。
35岁的女人温馨高雅,是杯铁观音。看着砂绿油润,闻起来芬香馥郁,却又有点欲语还休,欲罢不能。一生的红袖脂香,沧桑云雨,都已是明日黄花,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但她们少了18岁年华的浮躁,少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境,多了一份执着、一份忍耐。品来有几分绵长的回味,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40岁的女人雍容闲雅,就像西湖龙井。她们有别于花红柳绿,有别于风韵犹存,有别于漠漠烟雾。她们集成熟体贴与庄重矜持于一身,清淡的面容携着一丝大红大绿,大风大雨后的从容与淡定,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其余香缥缈,亦怡人情神。
50岁的女人是杯普洱茶。外形堪忧,却内涵深重。如同饱经风霜的老妇,缓缓地向你走来,慢慢地勾起品尝岁月的思绪,一副副雨雪风霜的画卷展现在眼前,令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60岁的女人珍藏着智慧和岁月的故事的底蕴,恰似绿褐清澈、茶身重实的武夷岩茶。人之暮年,心路历程中留下的凝重和弥足珍贵的美好记忆依然在内心涌动,平静的外表下散发出的香甜,是对曾经的过往、曾经的辉煌无言无字的记录。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静静地站在阳光里,在3月8日即将来临之际,想起了我爱的亲人和我心目中的你。那娇艳欲滴、黄艳艳的迎春花,可是你甜美的笑靥?
女人如茶,茶如人生。如茶的女人在阡陌红尘中步着茶韵袅娜地走入生活。成为那个生命中无论是风雨还是阳光,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无论是疾病还是健康,都与之携手而歌的人生伴侣。唯有静心品味,才能读出她独特的芬芳和韵味。
值此2015年三八节到来之际,愿天下所有的女性青春永驻,越来越漂亮,越来越美丽。
春节的散文3:春节
文/吴林凤
新年的脚步悄然走近,春节,所有的家人欢聚在城里奶奶家,欢声笑语成了新年的点缀。天渐渐黑了,饭菜早已摆上桌,爸爸一手拿着一根长竹竿,另一只手拿着一串鞭炮。大家一起将鞭炮挂上竹竿,爸爸把竹竿伸出窗外。胆小的我早早溜到爷爷的书房里,捂上耳朵,不敢面对那呛人的火药味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等了许久,怎么没动静?我放下捂着耳朵的手,屏住呼吸,静静听着。突然,“噼噼啪啪”的声音响起,吓了我一跳。
放过鞭炮,大家开始吃年夜饭。我和几个表姐都是“肉食动物”,看见那烧得黏糊糊、油汪汪的鸡、鸭、鱼、肉,都忍不住大快朵颐,奶奶看得是眉开眼笑,连声问:“好吃吗?好吃吗?”“好吃!好吃!”大家齐声回答。一阵风卷残云、狼吞虎咽过后,大家抚摸着圆滚滚的肚皮,打着嗝,互相打趣、说笑。
“给压岁钱喽!”小姑的一声提醒唤醒了爷爷奶奶和我们几个孩子。大家七手八脚地找来小板凳和垫子。我迅速跑到前面,第一个跪下来,磕了两个头,向各位长辈问好,献上祝福,长辈们高兴地递给我好几个红包。我乐颠颠地站到一旁,再看看手里的大红包,计划着怎样来建设自己的“小金库”。
我们开始放烟花了。虽说女孩不能放,但是我一直都像男孩一样。爸爸、哥哥拿着几捆又粗又长的烟花在放,一时间,刚才还黑漆漆的天空顿时五光十色、五彩缤纷。我拿了几支小的在放。我手中的烟花棒有金银相间的条纹,一点燃,就“嗤嗤”地冒出几团金色的火花。虽不如大的那么耀眼美丽,但也挺好玩呀!我一手拿一根,舞动着、摇晃着,几只金色的萤火虫便在窗户上飞舞跳动了。我燃尽一根又拿一根,不知不觉就放完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阳台。
春节晚会开始了,大家津津有味地看着、笑着、说着、唱着,开心极了。
春节的散文4:76个节点
文/郭兴良
1941年,春节没给襁褓中的我留下半点痕迹就溜走了。
时光真如“白驹过隙”,还没好好享受年轻,倏地就迎来了我的第76个春节!
《说文》曰:“节,竹约也”。竹约即竹节,引申为时间,则有节令、节气、节日等。春节,能表人生历程中最具标志性的节点,过一年增一岁,说“享年XX岁”,便表示一生中拥有多少个这样的节点。
76个节点,留给我什么记忆呢?
童年春节,母亲给我做新衣,她用手工粗布自染、自裁、自缝,用米汤浸泡以求耐磨减皱,此即俗语“缝补浆洗”中之浆。母亲做的衣裤和剪刀口布鞋,我一直穿进北京师大,致外省同学问:“你是少数民族吗?”
慈母手中线,新衣缝进的母爱,山高水长、历久弥香!
小学中学春节,我喜欢在家里青松毛上翻筋斗、竖倒立,从“天然冰箱”的松毛堆中刨饵块烧、找东西吃,更喜欢去看滇戏,江西庙踮脚看《龙凤呈祥》,津津有味;金钟山房顶看《柳荫记》,为梁山伯痛失祝英台而泪眼婆娑、数日伤感……
但能依偎父母过年,至今忆起,仍无限温暖和幸福!
北京求学,无钱而6年不能回家!虽可窝在图书馆畅饮知识甘泉,或随班主任韩兆琦老师去向学深德劭的教授拜年,或应闻一多小女儿之邀去她家看55年前很稀罕的黑白小电视……但丝毫淡化不了我对家和母亲的刻骨思念!
难忘1964年到河北衡水搞“四清”,作为生产队长的我,春节借农民旧自行车,带村里小孩在晒场上骑行,杂技般地轮流带2至3人,以极度疲劳给灾后的北方娃,当了一天使他们快乐的“孺子牛”。
1967年初,国务院明令春节不放假,我听从党中央不要去爬雪山过草地、待年后春暖花开再去的劝告,借大串连免费之机,从大渡河畔直奔暌隔了6年的家,正好赶上春节。那天我从早到晚搜肥捡粪,并挑送至农村,自觉地过了一个“革命化春节”,更幸福地吃了一碗母亲煮的饵块!
难忘山西运城10年,因暑假回过家而春节只好“独在异乡为异客”了!空守校园,举目无亲,无书可读,无文可写,也不敢写,虽可除夕饱餐一顿饺子,却无法驱散有如浪迹天涯的孤独与感伤!
调曲靖后,回家方便了,但与母亲仍聚极少而离甚多,稍感欣慰的是,近些年过春节,她坐着我驾的车去逛公园、看展览、访亲友、寻旧迹,甚至到马鞍山看她爬上文笔塔第三层……这是母亲90岁前后最开心也最洋溢出幸福神态的日子!
去年春节,96岁母亲临近生命尽头,我带妻女孙孙陪着过了她最后一个年,我守护她自20岁离开后最长的一个多月!看她万分痛苦的情状,我恨不能以身代赎,却忘了当面感恩她给了我75年母爱,忘了告慰请她放心的一切,而让她带着深深的不舍、疼爱与牵挂去了另一个世界,等我想到应该这样做的时候,她却再也听不见我的诉说了!
这是我永远抹不去的伤痛和难以平复的悲凉!
今天,鸡年岁首,我刚站上又一个人生节点,过第一次失去母亲的春节。
过往的一切已经绝尘远去,但愿我剩下难以预料而肯定不会多的春节,能给自己和后辈们多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记忆!
春节的散文5:今夕无月月也明
文/西海清泉
今年的春节一直是在阴雨中度过的,风飕飕,雨绵绵,这样的春节在我们江南更像似温暖些许。有家、有火、有人、更有那火堆边相互的问候与家常琐屑,浓浓的年味在风雨中散发出一种淡淡温馨。
风雨中月光像是害了羞似的,从不露出笑颜,久违的她,去了哪里?我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巡查,高耸的房屋间即便是灯火通明,也难得一见月的温柔。我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寻觅,快乐的农舍里即便是烟花灿烂,也难得几点星星的闪烁。
不见明月了已有很长时间了,但心中总有一份与明月相通的情感,她一直隐落在我的内心深处。
春节期间,在走亲访友的喧哗与热闹中,有的只是灯火的迷离,有的只是酒绿的奢华,我却总想给心灵留下一片属于自己的月的宁静。
仰头苍穹,灰意朦朦,冷不丁的几点凉雨洒落在酒后热乎的脸颊上,清醒了又模糊,模糊了又清醒。月在遥远的云端,我们凡人的肉眼无法辩视她的方位。只要存在,又何须去争她的有无,把月放在心灵深处,用灵魂记念她的美丽来,不是更是一番风景吗?
抬眼远望,心意寥寥,遥远的月恒定是皎洁无边的,远方的山一定静卧在淡淡的月光,享受他的宁静;远方的水何不也在银色的月光中,淙淙流去,在独享她的流动之美?此处无月,他乡月也圆!
今夜好似无月,在我的内心深处,今夕无月月也明!
春节的散文6:故乡的天空
文/师正伟
春节是一幅流动的年画,燃烧着激情,散发着喜庆,承载着吉祥,也孕育着来年的希望和梦想。
虽然原野沉睡了,节气却给庄稼人放了寒假,清冷的村庄也盼来了原有的生气与沸腾。乡村道路上,打工的、求学的、经商的、公干的,都带着对乡愁的寄托,像南归的大雁一样陆续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家园,让乡间的小道上流淌着色彩和欢笑。春节是人们一年当中难得的清闲逍遥期。我们盘点着岁月的给予和回报,谋划着来年的希冀与收获,把所有的辛苦和欢乐尽情地释放和挥洒。
春节,是人们最为看重的节日;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从喝腊八粥开始,就奏响了“过年”的序曲。腊月是农村最喜庆热闹的时节。人们要杀猪宰羊、碾米磨面、清扫房屋、置办年货、张贴春联窗花、请灶祭神,用乡下特有的“中国红”,把乡村人那种朴实的幸福编织成红红火火的中国结,高高悬挂在腊月的房梁上。腊月也是农村人走亲访友最频繁的时节,友谊和亲情,系在每个人的心中,绽放着永远的温馨和魅力。
农村的腊月,是幸福的腊月。每当岁月的脚步迈进腊月的门槛,逢集日,平日里空旷的街道上商贾云集,人头攒动,形形色色的百货在露天摊位上触手可及,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商贩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孩子的嬉戏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乡村街市交响曲。人们把一年的喜庆挂在脸上;孩子们争着吵着买玩具、购花炮,高兴得不亦乐乎。不同的面孔和声音,洋溢着相同的快乐和喜悦,乡亲们把富裕和甜蜜装满沉甸甸的年货背包,也把乡村人对四季丰收的企盼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都浓缩在年集里。
春节的天空,每天都弥漫着浓郁的香味,那是酿黄酒、磨面粉、炸豆腐、煮大肉、蒸馒头、炸年糕的味道,这些诱人香味升腾在村庄的上空,落在山梁上,飘在山沟里。那是最本真、最朴实、最有魅力的味道,是家乡的味道,尽情地演绎着乡情乡韵。
春节,饱满,温暖,如同一杯老酒,醉了游子的心,将一年的风雨历程全部融化到欢歌笑语中,从亘古到永远……
春节的散文7:母亲的春节
文/曹茂海
冬月一过,便是腊月。母亲常说两句话,一句话是“那个老哥走了六年了”。“那个老哥”指的是我父亲,父亲是六年前的那个腊月二十九走的。另一句话是“再过×天就过年了”,每隔两三天,母亲就说这话。对于春节,母亲有如国人盼奥运会倒计时那般迫切。
望过年,是我辈小时候最甜蜜的记忆。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热闹吧,宋朝热闹,当代也热闹。我幼时的除夕,还没有春晚,父亲在堂屋中间放一个秋日就晾干的树兜,生起火,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吃苕果,嚼蚕豆,尝雪果,喝川芎茶,一直呆到零点,放一个万子头(鞭炮),然后睡觉。除夕夜,母亲年前给我添制的新衣,我是要穿着睡觉的。
现在,我年过半百,对于过节似乎很淡薄,因为日子过得周正,感觉天天在过年。年逾古稀的母亲仍然望过年,而且那种感觉与日俱增。父亲是六十八岁过世的。母亲说,我比你父亲多活了四岁,今后的日子不多了。
父亲过世后,母亲患耳疾,听觉迟钝。然而,我的感觉反而特别好,因为老人耳背,反而增寿。还有,母亲现在仍然种地种菜,过八十,奔九十,我有十成把握。
母亲望过年,是在望团圆。中国的春节应该是团圆节、亲人节。二弟修文一家三口在广东中山,我次子了然一家三口在深圳,过年了,都该回家。母亲要求很简单,能看上他们一眼。
去年,次子了然一家三口没回家过春节,母亲说,大过年的,人多,买不上票,来年再回也好。当时,我想到唐朝有个诗人叫唐来鹄的一首诗《除夜》:“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这唐来鹄应该是个硬汉子,春节回不了家,相思一夜,愁到晓鸡,又将憔悴……我不知道春节远在深圳的儿子,除夕之夜会是个什么样子。
年前,了然回过大冶。因为春节不能回家,他要提前把一家人请到大冶某酒店吃一顿团圆饭。那顿饭,我没有参加。正如大家所说,接了媳妇,好比嫁了个儿子,这了然,忘了老头子,奶奶总该记着吧。
今年,了然一家三口回来了。长子一木有车,我让他回老家接奶奶。我开车去了大冶北站。在站口抽了三去烟,儿子了然、儿媳玉姣、孙女紫云都回来了。
大年三十,一家人回老家柳林吃团圆饭。长子一家三口,次子一家三口,三弟一家三口,伯父家我四兄弟,加上母亲、我和妻子,围了一大桌。先是大家给两孙女发红包,母亲把儿女们给她发的红包发给了曾孙女。曾孙女毕竟不是在老家养大的,在她们的心中,红包似乎比太婆更重要,长孙女纤云读小学一年级晓得说声“谢谢”,小孙女紫云才三岁,只是朝太婆看了一眼。
我在孙女这个年龄,过年是没有享用红包的。除夕,母亲给我们兄妹分蚕豆和苕果,好年成还可以分到十多颗花生。记得有一年,同年爷给我一角押岁钱,同年爷一走,这一角钱便装进入了母亲的口袋。
吃团圆饭自然要喝酒。咱家有喝酒的传统,祖父喝酒,伯父和父亲喝酒,叔伯几兄弟喝酒,两个儿子也学着喝酒。祖父、伯你和父亲相继过世,父亲的照片挂在墙上,我心中不免有几分伤感。于是,我提议先给过世的长辈们敬一杯,大家一同站了起来。这时,母亲夺过三弟尚文的酒杯,说他酒量小,要他换喝啤酒。
喝酒的男人,各有各的可爱:每每喝酒每每不醉的男人,最能高瞻远瞩,凡事运筹帷幄;微昏薄醉,醉眼蒙胧的男人,冷眼旁观,世界看得更清楚,不醉不休;酩酊大醉的男人,有着难得糊涂的洒脱与超然。我呢,这三种男人都不像,可用一两的酒杯给每个喝酒的男人敬了一杯酒,包括我的儿子。
二弟修文一家三口初一下午五点半坐高铁到大冶北站。我们通了电话,说好了在县城我家吃晚饭,母亲也在等着。我们等,等到七点钟他们未到。母亲多次催打电话,关机。我便给弟媳打,弟媳说,回她家了,明天回老家看母亲。
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眼睛直直的。我生气了:我们可以等,可以饿,母亲不能。长孙媳妇几次把汤碗端到她面前,她都说“再等一下”,我知道母亲一直在等。
父亲过世后,我成了一家之长,对于二弟的行为当然恼火。我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打电话,便给弟媳发信息:母亲在家等你们一下午,到现在还不吃饭。回过来的信息是:明天回家看母亲。
明天是大年初二,按地方习俗,这一天只允许给头一年过世的长辈拜年……于是,我回信息:明天,老家柳林不欢迎你。
很晚的晚餐,我们父子三人喝了一瓶酒……平日,母亲胃口好,比我还能吃,但这个晚上,母亲在我们的逼迫下只喝了一碗汤。
这个老二,只听老婆的,母亲说。
当代社会,听老婆的应该是部分优秀男人的美德,包括老二修文。男女双方都有长辈,先去哪里无可厚非。改变路线总该打个电话吧,何况事先有约,更何况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在等——老二和弟媳都是教师,这个道理该懂。
这个晚餐,我们父子三人喝了白酒喝黄酒。这黄酒是小儿媳玉姣从老家十堰房县带回来的。回老家柳林之前,了然一家三口回了房县,也带回来黄酒。黄酒先煮热,凉一会儿,然后倒入酒杯。这黄酒味纯,爽口,舒心,房县人说,能喝五两白酒的人千杯不醉。我才不再相信这千杯不醉的夸辞,因为我第一次去房县,喝的是这亲家母酿的黄酒,也被亲家母给灌醉了。
这晚饭喝酒近两小时,酒间,修文一家三口回了。于是,再添酒杯、碗筷,再热菜,再炒菜。突然间,沉默一下午的母亲有说有笑了。母亲特那想那个已经上了大学三年级的孙子一丁,一丁长高了,白胖了,肯定长学问了,母亲对着一丁说个不停。
在讲台站了三十七年,我以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这般情形:小学紧跟母亲,中学崇拜父亲,上大学了坚信自己。一丁生在广东,长在广东,家乡观念自然淡薄,何谈乡愁,而且浓浓乡愁是无法培养的。再说,一丁上大学了,还是母亲跟屁虫,我以为他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席间,我对一丁说:你姓曹,不姓周。母亲说,是的,是的。一丁当时并没有听懂了我这话的意思,却触动了他反感的神经……事后,我很后悔,觉得这话说得太牵强,太武断,太片面。但我真的希望,一丁春节期间能跟他父亲屁股后面,去我和修文舅舅、姑父、妹妹家中串串门,因为每次春节回家,他时常蜗居在外婆家,我们家的亲戚没有人知道他。
我曾读过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极力吹捧“吾心安处是吾乡”的人生哲学。对此,我不敢苟同,故乡本是故乡,是父母、祖父母、曾祖父生活的过的地方,那里有他们的老屋和坟墓。站在老屋前,或是站在坟墓前,子孙后代应该想起先辈们的一些往事,应该传承祖辈们的美德和家训,应该记住乡愁而后昂首挺胸地走出故乡……
曾做过童养媳的母亲老了,春节给过她忧伤,更给她带来快乐。母亲在,家在,我很骄傲我还在做母亲的儿子。这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母亲老了,我希望我的儿孙辈能够尊敬她,并给她幸福和快乐,包括我。母亲如同一根扁担,这根扁担挑出了幸福的三代人,若干年后,当母亲成为墓碑的时候,所有的晚辈流出的眼泪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春节的散文8:放烟火
文/茅莼羽
每到春节,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放烟花爆竹。“噼里啪啦”,热闹极了;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这个寒假,我们全家去海南旅游,又逢春节,我们就到海边放烟火。
夜晚,海浪轻轻拍打着柔软的沙滩,海边显得很宁静。我点着了一个烟火,只见火星从盒子里“蹦”了出来,“砰”一声巨响,一个小小的圆球立刻绽开了花。接着从小圆球里跳出了许多流星,美丽极了。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了相机,把那一刻拍了下来。还有像飞镖那样的烟火,点着了一扔,它就滚出很远。突然,它又飞快地旋转了起来,宛如一个芭蕾舞演员在飞旋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把三个烟火并排放在一个高高的台阶上,一人点一个,顿时三个火球一起飞了起来,像三只五彩斑斓的凤凰一同飞上天空。
那晚我玩得十分愉快,睡觉时耳边还不停地响起“乒乒乓乓”的声音,我想海南的人们也喜欢在过年时放烟花爆竹吧。
放鞭炮这个春节习俗是怎样来的呢?我想着想着进入了梦乡。第二天一早,我问妈妈,她笑着说:“你还不知道啊!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每逢春节,它就跑出来捣乱,还夺去了一个村里最漂亮的姑娘做妻子。大家都很痛恨它,又是一个春节,年兽又出来捣乱,村里一个聪明的小伙一下子就把它赶跑了,大家问他是怎样赶走的?他告诉大家年兽最怕响声和红色的东西了,它来的时候放鞭炮、贴春联、挂红灯笼,这样它就吓跑了。从此以后每逢春节大家就这样做,慢慢地流传了下来。”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来的呀!
春节的散文9:等待春天
文/苇岸春风
春节临近,寒冷寂闷的浓冬,已逐渐退去。我躲在冬的尾巴里,预想那姹紫嫣红的花朵和诗意般的春景。
蓝天白云下,小鸟欢唱着春的赞歌,燕子衔着春泥掠过杨柳湖面,荡开沉寂了一冬的水波。 冻僵的土地从死寂的浓冬醒来,开始孕育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新的轮回。
我赞美春天,喜欢静候春天的来临、喜欢一个人细细寻觅春天的踪迹、喜欢在云淡风清下看那绿叶摇曳的优美舞姿、喜欢看起死回生后,春天的青春活力,喜欢小草小花度过严寒后的撒娇与欢快,喜欢万物复苏后的勃勃生机。
春天不光是春暖如画的美景,她还是生命的起点。春天来临, 朝阳冉冉升起, 带来新一轮生活的曙光。 人生路上纵然有着诸多的坎坷不平, 但春天给了我们足够的力量, 使梦想生根发芽、长大,春华秋实,收获无限。
我赞美春天,更感怀春天。喜欢原野的春风吹拂凌乱的发丝,掀起衣角,徜徉在林间晨暮,或花草绿叶间,在微开的绿叶花蕾中静听花开的声音。喜欢这样静静地畅想人生, 走过春的萌发,经过夏的繁荣,必将面对秋的萧条,冬的无情。顺其自然,顺势而发。 但春天毕竟是梦的开始,疏忽大意就会前功后弃。
持一颗平静的心,等待春天的来临。
春节的散文10:春节说钱
文/赵之
春节说钱?你不会玩“万事胜意”“心想事成”的那种高雅词儿么?说“钱”会不会太俗气了?
绝对不会的。中国人喜欢在春节期间拜年时开门见山地来上一句“恭喜发财”;这“财”不就是钱么?说者随口而出,听者“照收无误”,乐得个宾主皆欢。记得贾平凹有一回说:“钱像空气”,这个比喻来得高妙。人生在世,开门七件事,哪一件离得开钱?现如今又不是空谈政治不求个人经济利益的年头,因此,下至贩夫走卒上至“成功人士”,都在想用啥法子走啥门径多来点钱,让钱生钱。
意大利时装商塞茹尼奥尔1994年参加大连时装节时说:“我不知道中国人钱从哪里来,但我知道有人买得起我们的名贵大衣。”这位时装商的感觉很对板。北京的侃爷们不是曾叹息道:“不到深圳不知道中国人的钱有多少”吗?据说深圳的工薪族,目前存款额在四五十万是普通的,单位配卖的福利房按市价算最不济也值四五十万,再加上其他七葱八蒜九菜碟,要凑个百万家当并不犯难。当然,深圳的工薪族“百万富翁”与英国影片《百万富翁》里的百万富翁相比,到底少了一份底气和帅劲,他们要准时打卡上班,下了班也没有美少女抢着与你“拍拖”,更没有饭馆的老板白请你吃饭……
钱像空气,钱顶重要。要潇洒要省心,最好的办法藏在各人的心里。开饭店贩服装是“幼稚园”水平,办工厂搞经营不是人人说上就能上的。有人炒菜不行炒股行,不管它一路熊市“低谷”,硬是脸不变色心不跳,炒出了效益炒出了豪气。有人抱紧了“基金”,当然,挑准帮你赚钱的机构活像挑准替你生娃的媳妇,胆要大眼要明,横竖小赚强似不赚,小赔胜于大赔。再降而言之,也有人掏出积蓄买黄金买国债,眼见得利率蹦不起,但是近年的物价也着实爬得快!
此外,鼓捣房市、邮市、卡市、币市的也大有人在。就是一株君子兰,一方灵璧石,软软硬硬之间分明生长着投资者的莫大希望。据资深的经济博士断言:将来“投资”已不完全是生活拿着手枪迫你干的,而是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了。这“生命活动”一词极其逼真传神,生命需要呼吸空气,这与贾氏的“钱像空气”不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么?绿色食品健身热,物质丰足心安恬,杜甫先生的“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名言早须改写了,六十岁的退休“青”年多的是。胡子不长时间大把,不闲白不闲,投资大概是一种绝佳的消磨方式,一种健身的体操,经济的游戏!
在中国,越来越老的刘德华的形象最上镜;越来越热的经济类专业最受高考学子的欢迎。季羡林教授曾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而中国的大学里,文史哲最少人学……
这不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挣100万没人羡称你“大哥大”,丢100万也没人吆喝你“小弟小”,这都是赵钱孙李平头百姓的一段平常经历罢了。
末了,应该“原版”补全贾平凹的那句话。他在“钱像空气”的后面,还来了一句豹尾般有力的后续句:“多了是没用的。”钱啊钱,钱如空气般重要,没有钱固然难受窒息;但多了,你也只能一呼一吸,享用你这身一百多斤“皮囊”所需要的那一“常数”量。正如南洋一位著名的华侨巨富说的:“再富,人也无非‘日食一斤粮,夜睡七尺床’,生无带来死无带去。”有眼光有胸怀的富翁,无不看重钱的流通,钱只有流通才有价值,这一点也和空气一样——他们或将其捐助于慈善机构,或造福于桑梓乡亲,或支持科技文教事业……
钱像空气。空手道却千万玩不得。若是在弄钱的方式上摔了跤,岂不是空气一场?
春节的散文11:春节捉鸡
文/朱雯洁
今年春节我回奶奶家过年,爷爷奶奶正好在准备食材。我好奇地走进厨房想看看有什么菜。山药,蘑菇,鳊鱼,羊肉……“为什么没有鸡?”我看完食材后问道,因为以前爷爷奶奶每年总要杀鸡的。“还没有捉呢。”爷爷停下手中的活对我说,“要不你去帮我捉一只?”
“这有什么难的。”我爽快地答应了。
一来到鸡棚我就有些后悔了。鸡棚的地上又乱又脏,鸡看到我来就吓得到处乱窜,如临大敌。“不行,我不能退缩,遇到困难就退缩能干成什么事啊?”我在心中鼓励着自己,鼓足勇气踏入鸡棚。
这下可好了,鸡群被彻底惊动了,有的鸡甚至拍动翅膀跳到了鸡棚顶上。不管了,我一定要捉一只回去。我瞄准一只离我最近的母鸡,猛地冲上前去,不料那母鸡反应非常迅速,飞快地往旁边一闪,两条小腿急速交替前进,像一阵风似的跑远了。我又瞄准了一只母鸡,可是刚上前了一步母鸡就警觉地跑开了,扭动着屁股似乎是在嘲笑我。我就这样在鸡棚里窜来窜去,可是始终一无所获。
“唉,怎么才能捉住这狡猾的鸡呢?”正当我犯难之际,我突然想到了电影中的西部牛仔,他们是用绳套来捉马的,那我为什么不可以用绳套来捉鸡呢?说干就干,我找来了一条麻绳,做成了一个绳套。嘿嘿,西部牛仔捉鸡战开始了!
我瞄准一只大公鸡,飕地一声将绳套丢了过去,不料打在了鸡的翅膀上,它惊叫一声连飞带跑逃走了。我又试了几次,就是套不中鸡的脖子。正当我沉浸在捉鸡战中时,身后传来了爷爷的笑声。“哪有你这样捉鸡的,我们等到明天都等不到你的鸡呀,还是我来吧。”唉,看来我只能到此为止了。
虽然这一次捉鸡行动宣告失败,但我努力了,付出了,也就没有遗憾了。最重要的是,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做大人们做的事,这让我体会到了大人们工作的不易。我想要快快长大,这样就能帮大人分担更多家务了!
春节的散文12:过年真开心
文/刘紫晔
哈!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春节,开心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今年过年快乐太多啦!
团圆饭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一家三口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在市里过年。难得大家聚在一块,爸爸早就去饭店定了年夜饭。
我可是个“小吃货”,又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大餐了。瞧!桌子上陆续上来了美味的菜,香气扑鼻,我的口水早已止不住了。大家都坐上了桌子,相互敬酒,互相祝福,边吃边谈着生活中有趣的事,真是一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呀!
放烟花
大年初二,我们回到了乡下奶奶家,终于可以放烟花了。吃完晚饭,我和爸爸一起拿着一大袋烟花出去放着玩。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小心翼翼地点着了“蝴蝶”的导火线,不一会儿,它如同一个陀螺,开始旋转起来。它越转越快,越转越快,突然飞向了天空,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在天上旋转,最后缓缓地飘落下来。我和爸爸还比赛谁的“蝴蝶”飞得高呢!我们还玩了非常好玩的烟花,一点燃,它就像喷泉一样喷起来,五颜六色的火花慢悠悠地飘下来,仿佛天女散花一样美丽,还像颗颗五彩缤纷的小雨点落下来,可漂亮了!我玩得真是不亦乐乎。
走亲戚
过年走亲戚拜年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也是我最开心的事。既能吃到丰盛的大餐,还能和好久不见的姐姐妹妹一起玩耍,别提有多开心了!瞧!我们又玩起了捉迷藏、烧野饭……一天快乐的时光就在不经意间溜走了!
今年的新年我过得非常快乐,你们呢?希望大家的春节都快乐多多。
春节的散文13:我们不会只有失去
文/许公社
今年的春节是从腊八开始的,准确的说我们家的年味是从小孙子的童谣里唱出来的。吃着香甜的腊八粥,小孙子咿咿呀呀的唱起了过年的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妻子轻轻地拍了拍孙子的额头,脸上一幅掩不住的愉悦,我偷偷地看了一眼现场的气氛,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幸福的感觉,觉得今年的年一定与往年不一般!
接下来的十几天,一家人继续沉浸在快乐过新年的遐想之中,直到腊月的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
眼看着就年三十了,该买的都买了,该准备的也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一家人就等着欢欢喜喜的过个年了。
然而电视新闻里却爆出了武汉肺炎的坏消息!
开始并不觉得这个肺炎有多么严重,觉得不就是个肺炎吗,很快就过去了,况且武汉离我们沧州如此遥远,病毒哪就那么容易隔着如此遥远的距离飞到我们这个地方来?
没想到的是,它竟然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而且是以大爆发的速度袭击了武汉,它不光可以夺走人的生命,而且还以令人吃惊的方式和速度蔓延。短短的一段时间,所有的人不管你在哪里,都能感受到它的严重威胁。
随着电视新闻的不间断播报,我们知道有一些人已经被新冠状病毒夺去了生命,他们的亲人从此就要生活在悲痛之中,市场被无限期的封闭了,公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扰,我们过年的许多美好的期盼被这一突如其来的病毒阻断了,以前一直被看好的节日经济也受到了目前还难以估量的打击,除此之外,可能还有许许多多看不见的损失。
但是,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在这一“国难”之中,我们就仅仅只有失去吗?
王大妈的邻居是一对结婚不久的小夫妻,两人都是医生,同在一个医院的门诊上班。王大妈看不惯他们整天带着口罩出门进门的和她说话,以为那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我又没病就是邋遢点,就说句话还能把你们怎么着了吗!”
随着防控形势越来越紧,小夫妻忙的老是不在家,连吃饭的空闲也挤不出来了。
王大妈看电视知道他们都在忙什么,渐渐心疼起来,没到晚饭时间,就过去敲敲他们的门,如果在家就将早已准备好的热乎乎的饭菜端给他们,感动的小夫妻鼻涕眼泪的,王大妈呢,自己也戴上了口罩。
很多情况下面对严重的事实,我们不会仅仅只有失去,我们可能在失去了很多的情况下接受教训并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从容地应对挑战。当人们从危难之中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将学会不再装相也不再相互埋怨,这就为将来战胜灾难做好了心理准备 。
病毒是令人恐惧的,但更令人恐惧的是对恐惧的恐惧,是面对恐惧失去了人的本性,其实这才是最最可怕的!
由于武汉病毒的打击,我们感受到了医患关系的改善,一度在公众中不太好的医务工作者的形象也被修正了。在感染武汉病毒的人中,有不少是医生和护士,他们是在救治病人的时候被感染的,有些人还可能为此付出生命。明明知道有被感染或付出生命的危险,他们仍然毫不犹豫的前仆后继,那场面壮烈得令人泪目。
当然,这是他们的义务,就象是战士必须上战场一样。但是不管怎样,用生命来尽义务,就是可歌可泣的事情。当你从电视画面中看到许多身穿白大褂的人,累的躺在地板上睡着了的时候,你的眼中是否早已热泪滚滚?其实你更应该知道,你的眼泪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关爱,它才是我们最最值得骄傲一辈子的财富。我在想,拥有这样财富的国家和民族,是绝对不会被任何灾难打垮的。
让我们拭目以待!
春节的散文14:开心过春节
文/马楷恒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喜欢过年,因为春节活动多,气氛浓,热闹非凡!
除夕这一天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去街上买了一件我自己挑选的红黑相间的新棉袄。下午,我们去乡下过年,到了爷爷奶奶家,我看到客厅桌子上放了大年初一早上要吃的“团圆”,并且爷爷已经在祭拜祖先了,这也是我们多年的传统习俗之一。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七口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放了很多菜,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幸福快乐的笑容。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谈爷爷奶奶的生活,谈爸爸妈妈的工作,谈我的学习;谈过去,谈现在,谈未来。
吃了一会儿,外面放烟花的“砰砰”、“啪啪”的声响又给我们增加了几分过年的气氛。那“噼噼啪啪”的声音仿佛有一股魔力,引我向外张望。啊!我看到了五彩斑斓的烟火在天空中绽放,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一颗颗流星在夜空中滑过,有的像一朵朵花在空中开放,有的像火箭直冲云霄,还有的像笑脸娃在空中欢笑。它们五颜六色,把夜空装点得多么热闹绚丽。我们个个欢呼跳跃,开心极了!伴随着欢声笑语,我们吃完了年夜饭,我拿到了压岁钱,这也是我在春节比较开心的一件事。
在传统的春节里,还有贴春联、挂灯笼、吃馄饨等习俗。呵,春节的习俗真是多姿多彩,我喜欢这样的节日。
春节的散文15:回味美好春节
文/范佳怡
一年一度辞旧迎新的时刻来到了,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新春的喜悦,人人披上红色,处处流露欢喜,伴随着鞭炮鸣响,春节拉开序幕。
夜色降临,除夕的夜格外热闹,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晚餐,开开心心地有说有笑。大人们互相劝酒,小孩们追逐打闹,人人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我最开心的便是收压岁钱了,压岁钱也可以说是红包,因为红色象征吉祥。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福送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我和弟弟妹妹们拿到红包,便喜滋滋地塞进口袋,向长辈们一一道谢。
屋里欢声笑语,屋外也是热闹非凡。爆竹声、欢呼声,声声入耳,我们几个小孩一起来到屋外,欣赏美丽的烟花。只见一个个烟花从烟花筒中喷出来,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的烟火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人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绚丽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闪耀着。
我爱春节,因为春节是我们中国人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过得开心、轻松、充实,而且充满想象。在爆竹声中,春节早已过去了,但春节的快乐却给了我无尽的回味。
春节的散文16:春节是红色的
文/李付春
两只大红灯笼挂在门口两侧,里面通上电灯,白天红满村,晚间红满天。
过年还是要到乡村去过。我总是认为,只有乡村的年那才像年。过年了,不仅是要挂红灯笼,更重要的是要贴春联。
贴春联当然是要先写春联。写春联那可是秀才们干的活儿,在我的记忆里,最先写春联的是村里的“老会计”。小的时候跟爷爷身后,先递上两张新买的大红纸,爷爷再从怀里掏出一盒“大丰产”牌香烟,抽出一支给他点上,再点燃自己的一支,剩那就归老先生了。爷爷转身要走,我在身后拽了一下他的衣襟儿,意思是想看看他怎么写。
我翘脚扶在桌后边,就见他戴上老花镜,润好了大中小两支毛笔,墨汁好像是早就磨好了的,俨俨的。先裁割好红纸,再在桌上铺开,稍微折叠了一下,就浓墨如泼,写了起来。当时还没有上小学的我,也不知道人家老先生写的是什么,也不曾见他照着什么写,就知道人家肚里学问大着呢!虽然我还不识字,只见他写得很漂亮。当时我就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像那老先生一样,满“肚子”里都是“黑字”,并且还能给爷爷挣半盒烟抽。
后来,我当了教师,真成了教书“先生”。当真正拿起毛笔为街坊邻居写春联的时候,爷爷却提前走了,没有见到我肚里的黑字落在红纸上。一般是学校放了寒假,我就开始琢磨着一年的新词儿,在报纸上也搜集了许多,也忙活了几年。可是,最近几年来,真正找我写春联的人少了,就连我自己家的门口上贴的也是从集市上买来的成品。
但到了临近贴春联的时候,我依旧还是忙。东头二叔拿着半张红纸来,让我给写“六畜兴旺”,他说要贴在猪圈牛栏门上。“大粪三千担,肥猪八百斤。”这是乡亲们猪圈茅厕上的春联。这种街上买不到的“俗联”。西头梁家哥哥夏天老人去世,拿着两张蓝纸也给写春联;前院三哥让给写“天地三界之神位”来供养天地;西邻王家兄弟让给他那三轮车上写“日行千里,夜行八百”;自家的粮囤上要写“五谷丰登”,天灯竿上还要贴“太公在此”。我有时候好笑,我这点本事只能伺候神仙和牲畜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春节时的对联,正是这些春联,构成了乡村文化的缩影。
年初一拜年走在农村大街上,要看谁家门前的红爆竹皮子厚,要看谁家的灯笼红,要看谁家的春联艳,更要看春联内容的真实内涵。农村这片黄色的土地上,只有春节她就会变颜色,似乎成了红的世界、红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