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散文

请欣赏美味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美味的散文1:鸡蛋咸菜饼

文/施君晖

在苏州,有许许多多美味的小吃,比如说小笼包、鸭血粉丝汤等。但是,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奶奶亲手做的鸡蛋咸菜饼。

奶奶说,想要做出鲜美的鸡蛋咸菜饼,得选一些上等的食材:鸡蛋、面粉、水和馅料。她先拿出一些面粉,掺入少量的水,拌匀,然后就开始使劲揉面,否则面就没有韧劲。揉好后,把面用锅盖扣好放在一边。接着奶奶把准备好的咸菜和少量的肉和在一起,再放点调料和葱花拌均匀。随后奶奶将面团切成小团,滚成薄厚均匀的皮子,然后把馅料包进去,压成饼状。这一系列动作让我眼花缭乱,似乎在看一部精彩的电影。

如果你以为把饼煎熟就好了,那你就错了。鸡蛋咸菜饼最富有特色的就是那嫩嫩的鸡蛋了,先把饼煎到三分熟后取出用小刀在头上开一个口,将打好的蛋液灌到饼中,灌得越满越好,然后再把灌入蛋液的饼放入锅中煎熟。煎好的鸡蛋咸菜饼香气逼人,爽滑的蛋液加上口感奇特的咸菜,真是绝妙的搭配,闻一闻就已让人垂涎三尺。咬一口,便再也离不了口,吃完一个忍不住再吃一个……

我喜欢鸡蛋咸菜饼,不仅因为它美味,还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味道,那是奶奶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

美味的散文2:美味酸笋鸡皮汤

文/何旭

干笋在老家又被成为酸笋,是家中常有的传统菜肴食材之一。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古以来,竹子便是正直清白、高风亮节的品格的象征,而其幼茎——竹笋,更为人所喜爱,执其“菜中珍品”的身份,千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

酸笋虽有土特产的俗,但家乡的传统美食酸笋鸡皮汤也有其雅的一面。《红楼梦》第八回,宝玉去薛姨妈家看生病的宝钗,薛姨妈留饭,并且隆重推出一款薛家私房菜酸笋鸡皮汤出来,宝玉痛喝了两碗。这两碗的酸笋鸡皮汤的味道如何,书中没有说,但提起老家的酸笋鸡皮汤便忍不住垂涎。

那日,回到故里,又在巷口的老字号店品尝了一回酸笋鸡皮汤。在等待上菜的间隙,老板说,这道菜的关键在于鸡皮要做得有鱼肚的口感。这其中的诀窍是,鸡皮剔去油后,切成小段,在开水中焯过,再用文火油炮,直炮到鸡皮脆,这样加工后的鸡皮才会有鱼肚的口味。

酸笋要用少许清油炒一下,不然熬出的汤不好喝,有一股子说不出的寡淡味,然后加入炮好的鸡皮一起熬汤。要想做的精致些的话,酸笋汤要用纱布过滤,笋丝和滤渣一起扔掉,只留下汤备用。待鸡皮变软后,捞出再用滤过的酸笋汤一起用文火熬,让酸笋的酸香透入鸡皮中。再配点新鲜笋丝,这个汤就可以上桌了。

如今的都市,酸笋已经十分普遍,只要想吃,就随时都可以买到。但家乡那种独特的酸笋鸡皮汤味道,却是在异地所不能品出来的。毕竟,脱离了家与乡的气息,那味道,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

美味的散文3:蠓酱与猛将

文/盛文强

蠓虾可以做成最美味的虾酱,也就是蜢酱,这在胶东半岛早已不是秘密。

春秋两季,是蠓虾活跃的季节。这时的蠓虾几近透明,在浅滩中难以分辨,有经验的渔民看到原本平滑的海面泛起一丛丛尖刺,那是蠓虾拱出海面的脊背。这时用细眼网兜下去,拎上来的必将是沉甸甸的一兜白雪。它们只有米粒大小,眼睛是两个小黑点,捉一只放进桶里,顿时消融不见。定睛细看,有两个并行的小黑点在疾速移动,那正是它的所在。

蠓酱的做法恐怕是所有虾酱中最简单的了。蠓虾细小,做酱时无需花大力气磨碎,只需放在黑瓷坛里,加盐渍了,用木棍轻轻搅匀。经过这两道工序,无数的蠓虾已经消融。此时盖了坛口,放到阳光下,每天正午和晚上各搅拌一次,如此反复操作一个月。酱成之日,盛上一碗摆在大锅中央蒸熟,其特殊的味道让许多人闻而生畏。这也难怪,在半岛一带,蠓酱一词还有粗鄙、暴躁的含义,属于美食中的“异类”。

记得20多年前,我混在捕虾船上,渔民中有这样一首渔歌唱到:吃蜢酱,当猛将……由蠓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一位猛将,他就是来自半岛的武探花李廷扬。渔歌里唱到的人物也正是他。这样彪悍的人物,直到今天仍在胶东半岛民间广为流传。

李廷扬出生在半岛的大户人家,弱冠之年就能舞动百斤重的大刀,舞到酣处,水泼不进。那年皇帝开武科,李廷扬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到了殿试这一关。那一年,是公元1801年,李廷扬19岁。

皇上端坐在宝座上,旗罗伞盖两厢环伺。演武场上众军校寂然无声,仿佛只为等待他的到来。这一场轮到他现场舞刀,他擎刀在手,慢慢施展开来,怎料忽然失手堕了刀,情急中只得飞起一脚,将刀踢起,继续演练。看台上满堂喝彩,掌声连成一片,伞盖深处的皇帝也不禁站起了身,看着李廷扬演练完毕才坐下。演武结束,李廷扬被钦点为武探花。

许多年以后,李廷扬在清帝国的版图上东挡西杀,赢得了显赫的声名。谁料想,他的大刀最终在洋枪洋炮的冲天火光中黯然失色。他把刀尖朝天,刀把朝地,直戳进地里去,刀身悄无声息。他回望这柄曾给他带来无上荣耀的冷兵器,才发现它早已锈迹斑斑,在火光中没有丝毫反光。最终,李廷扬把宝刀交付给排天的巨浪,转身离开了。

李探花解职还乡后,在半岛度过了晚年时光。他这5年的行迹在正史上无处寻觅,因为无事可记,便成为永久的谜。我甚至想,在他遇赦还乡之后,平静的生活中或许充满了挫败的回忆。他吃到当年初秋新产的蠓酱时,心中会不会隐隐作痛?

我仿佛看到圆瓷盆装的蠓酱摆上了八仙桌,粉红色的蠓酱与盆沿相齐,李探花胸前的花白胡须在剧烈抖动,抄起红漆木筷的右手青筋暴起,筷子滑落到地上,跳跃不止。蠓酱与猛将两个词在他脑海中疾速更替,究竟是蠓酱,还是猛将?

李探花的迟暮之年波澜不惊,蜢酱的不安隐喻令他难堪。与此同时,清帝国的危楼却摇摇欲坠,同他一起老去。

美味的散文4:美味三鲜面

文/刘雨婷

说起美味,我这个“美食家”可是忍不住要口水直流的。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道我喜欢的美食——三鲜面。

从我第一次品尝三鲜面起,我就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总是吃不够。你看,那劲道的面条和许多作料浸在浓浓的大骨汤里,热气腾腾地端上桌,浓郁的香气顿时迎上来,钻进你的鼻子里、口里、心里……碧绿碧绿的青菜,雪白雪白的竹笋,金黄金黄的蛋皮,搭配在那晶莹通透的面条上,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啊!

想做好这样一碗美味三鲜面,还真不容易呢!首先得准备好一口干净的锅,专门用来炖骨头汤。炖汤可急不得,必须用小火慢慢地炖,炖到骨头汤味道十足才行。骨头汤煮好后,把洗干净的竹笋片放入锅里,煮到七分熟时,就可以放入准备好的面条了。面条快熟的时候,再加上青菜,稍加煮烫,再抓些准备好的蛋皮入锅,盖上锅盖稍闷一下,三鲜面就可以出锅了。

看啊,绿意盎然的青菜,又脆又嫩的竹笋,又薄又香的蛋皮,滑溜劲道的面条……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桌子边,吃着热气腾腾的三鲜面,不时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还有人对老板娘竖起大拇指:“老板娘,这三鲜面好吃得真是没的说啊!”老板娘满脸欣慰,连声道:“好吃再来!哈哈……”

我最享受坐在桌边、津津有味地品尝三鲜面的感觉,唇齿之间洋溢着一股鲜味,这三鲜面真是名不虚传:色鲜、味鲜、汁鲜。转眼间,一大碗美味三鲜面就被我“消灭”了,我拍拍圆溜溜的肚皮,看着桌上那只空碗,心里却忍不住想:又有营养又好吃的三鲜面啊,我真想再吃一碗!

看了我的介绍,你是否也垂涎三尺了呢?那就快来尝尝吧!

美味的散文5:美味姜饭过冬至

文/梁惠娣

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了。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是个令人盼望和难忘的节日。

冬夜读书,读到有关冬至的诗词,惹人无限遐想。喜欢杜甫的《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里面一句“冬至阳生春又来”,给人带来春的期盼;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诗:“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亲人的思念。

自古以来,我国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冬至习俗,如北方有的地区有冬至喝羊汤吃面条、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则有吃冬至汤圆、冬至长线面和糯米饭的习惯。在我的家乡粤西,过冬至,家家户户必做美味香甜的姜饭。

每到冬至,家乡的大街小巷就摆满了各种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姜,有沙姜、辣姜、风姜、黑肉姜、黄姜、紫姜、红姜、白姜等不下十种,平时难得一见的各种野姜也出现在冬至的市场上。这个时节,又适逢腊肉、腊肠、腊鸭等各种美味腊味上市。在冬至这天,人们就会买来各种各样的生姜片和腊肉、腊肠、腊鸭,煮美味可口的腊味姜饭。

每逢冬至,母亲都会亲手给我们做鲜美可口的姜饭。母亲先把各种姜片洗干净,晾干后捣碎,然后用武火把锅烧热。加油,待油烧开后,把姜碎倒进锅里爆香,再把已洗好的糯米倒进锅里,与姜碎一齐用武火炒。两三分钟后再一起倒进电饭锅里,加进少量的水去煮。待米饭煮开一会儿,把切成片的腊味铺在半熟的饭面上,再煮几分钟后即成。

家乡的姜饭,可谓色香味俱全。它的色泽鲜艳美观:米是白色的,腊味是红色的,而混杂在米饭里的姜碎则呈现五颜六色,给人愉悦的视觉享受;它的香味浓郁,风味独特:既有糯米的醇香,又有生姜的清香,也有腊味的浓香。当你打开锅盖,那一阵带有生姜的清香和腊味油香的饭香,简直令你垂涎欲滴。

在冬至节吃姜饭,具有御寒滋补的功效。所以家乡冬至腊味姜饭经久不衰,越煮越香。在冬至这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香甜浓郁的腊味姜饭,那情景,多么温馨,令人难忘,令人回味。

美味的散文6:美味的家常小菜

文/陈睿洁

港城大牌档位于西门路,由国家特级厨师牛振宇创办,主营港城本帮菜,家常菜,精选淮扬菜以及苏沪浙知名菜品。因参加小记者亲子做菜活动,我来到了这里,尝试着自己动手包馄饨,和爸爸一起尝试烧酸菜鱼,并尝了港城大牌档的特色招牌菜。

在厨师们准备材料的同时,我们先包了馄饨。把馄饨皮放在手中,再放入适当原料,可是它却像顽皮的孩子,无论怎样管教都无法安安分分地呆在原地,看看别人包得整整齐齐、大小相同的馄饨,再看看我包得东倒西歪的馄饨,我决定回家一定好好学习怎么包馄饨,这毕竟也是一门生活常识课。

包完馄饨后我和爸爸来到了厨房准备烧酸菜鱼,望着晶莹剔透的鱼肉在盘中打着卷,就好像已经闻到了香味,先炒酸菜,很快浓郁的香味便飘逸而出,加水放鱼等一系列动作完成后就要耐心等待了,最后在上面洒上一层红油便完成了。白嫩的鱼肉让人禁不住咽口水,想要立刻大快朵颐。细滑的鱼肉在唇齿间留香,还带着一丝酸辣,逐渐在口腔中漫延。

随后我们还品尝了港城大牌档的各种招牌菜、家常菜。淮扬煮干丝,切得极细,厨师精湛的技艺让人钦佩,特有的口感萦绕舌尖给人独特的感觉。还有炸得金黄的锅巴,上面裹了一层蛋黄,耀得人睁不开眼,但尝起来却比普通锅巴酥脆可口,最令人难忘的是巨型的淮扬狮子头,几个青翠的菜娃娃绕着一个巨大的红烧肉圆,十分壮观,但却充满了肉的厚实感。带队老师和报社记者都忍不住对着它来了个特写。自然我们也尝了自己亲手包的馄饨,味道让人无法忘怀。

家常小菜,经厨师一点拨,却也成了山珍海味,原来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美味的散文7:美味暖心的羊肉汤

文/宋煊

如同南京人爱吃鸭子,徐州人爱吃小山羊。说起徐州的伏羊节,可以说简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放眼徐州城内,羊肉馆更是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

徐州人吃伏羊的故事,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徐州民间素来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徐州古称彭城,因养生学奠基人鼻祖彭祖而得名。彭祖因进雉羹于尧帝使帝康复,受封于大彭氏国采邑,因他善于养生,寿高八百,后人尊称他为彭祖。彭祖所烹制的羊羹和雉羹工艺,至西周时定为宫廷御膳。

羊肉是我国人民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羊肉较猪肉的肉质更为细嫩,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要少。冬季食用,可收到进补和防寒的双重效果。羊肉性温味甘,既可食补,又可食疗,为优良的强壮祛疾食品,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

羊肉的营养价值和美味自不必多说,否则我们老祖宗造字怎么用鱼和羊造成“鲜”字呢?可见羊的味道鲜美排名是足以数一数二的。另外,你可能不知道猪、鸡和牛吃的是什么饲料和激素,但是只有羊吃的仍然是纯粹的草,所以吃羊相对还安全健康点,是不?!

在徐州,羊不光煮汤喝,还烤着吃;多种部位,多种吃法。有的人甚至吃羊眼睛,着实有些可怖。其实,不光我们现代人觉着小羊好吃,在古代众多美食家里,最负盛名的“吃货”苏东坡也曾盛赞小羊好吃呢。苏东坡曾在《老饕赋》一文里,给我们描绘了他理想中的一桌丰盛筵席:“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翻译过来就是说猪脖肉、秋蟹、蜜饯、羔羊、蛤蜊、糟蟹都是极为好吃的美味。

如今说起什么男人最抢手,当然必须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在我家里,爸爸就是这样一个深受全家人欢迎和盛赞的大厨。每年临近春节,爸爸就会买来一只整小羊煮啊弄啊。不过说来惭愧,40年中,我从来都是只吃,却是一次也没仔细瞧过羊各个部位的美食分别是怎么加工做出来的。直到前两天有个同事跑来说她买了只整羊,问我这个所谓“徐州吃羊专家”要分别怎么做,我才打电话垂询,知道了羊头要单独煮的要诀等等。

在我家,一碗羊肉汤的通常喝法是:烫过的碗里放些羊肉或羊杂以及事先煮过的粉丝、白菜,再放适量蒜苗香菜,然后在碗内盛满奶白色的滚开的羊肉汤,再舀半勺辣椒羊油和少许醋放入碗内,便端上了桌。漂浮在汤上的辣椒油渐渐化开,弥散出羊肉、香菜和辣椒油的诱人香气。

寻遍吃遍整个南京城,只有热河南路上的一家“徐州陆永羊肉”我还算勉强看得入眼。所以,在寒冷的冬日里,为了能让孩子吃上健康美味的温补羊肉汤,我们做父母的也只有自己实践学习、自己熬制羊肉汤啦。

像我这样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徐州人,中学时,冬天可以说是几乎天天吃羊肉白菜、猪肉萝卜炖粉条长大的。在凛冽的寒风中,我刚放学回到家,妈妈便一连串、一迭声地说,“我的儿来,手冻这么凉!快进屋来,妈妈给你暖暖手!”与此同时,爸爸就把一大碗羊肉大白菜汤和热乎乎的锅贴端上了桌,整个暖心暖胃呀!所以,我对羊肉汤一直有一股骨子里难以割舍的深刻感情。

美味的散文8:美味夏至食中来

文/程中学

民以食为天。吃,是每个人延续生命的头等大事。古往今来,百姓的寻常生活皆跟随着节令而走:时令菜蔬三食美,时令瓜果最香甜。那么,夏至人们都吃啥?大江南北,各个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风俗都不相同。

北京可以算作是北方的代表,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但在炎炎夏季,在夏至之日,热火朝天地吃一碗面,那还真不是个事儿。因此,聪明的北京人都会简单地做属于自己的凉面:面条在开水锅里煮熟后立马捞出,快速在凉水里浸泡片刻,然后盛于碗中,浇上酱汁、蘑菇肉汤或西红柿鸡蛋汤,就上生菜蘸酱。不冷不热的面条浸泡上汤汁之后色香味浓,脆脆的生菜吃出满嘴的清香,开胃下火又健康,那滋味,绝对爽。

山东平阴一带,夏至是个祭祀的节日。夏至是麦子丰收的季节,人们将新麦磨成面后,蒸成各种形状的馍,先敬天地,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又获一年好收成;再祭祀先祖,感恩先辈的庇佑,让生命得以延续。在龙口市,有捞吃新麦粒的习俗。就是将新麦粒放在汤锅中煮熟,大人小孩聚于一处,用麦秸编成一个精致的小笊篱抢捞而食,颇有趣味。这个活动其实是告知人们,粮食来之不易,应颗粒珍惜。

在无锡,有“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的说法。看来,无锡夏至吃馄饨的习俗大有来头。据说,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要喝麦粥,中午制馅包馄饨,取他“混沌和合”之意,吉祥而美好,但更多的是对小孩子的祝福。因为在这天,大人要为孩子测身高、量体重,希望孩子健康茁壮。

“做夏至”祭祖,也是绍兴人的专利。不同的是,绍兴人祭祀祖先除了一般的贡品,还要做一种“蒲丝饼”。就是将菜瓜切成丝儿,放入用盐、花椒粉等调好的面糊中,搅匀。面糊要用新麦磨成的面粉,不能太稀。然后将搅好的面糊,以小孩子拳头大小,放入热油锅里炸,香香的,脆脆的。不但是祭祀先祖的佳品,也是一种地方特色美食。

在岭南,夏至有吃狗肉与荔枝的习俗。荔枝本就是岭南的特产,与狗肉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又传,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说,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在江苏,夏令有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在陕西,夏至要食粽子等。还有湖北的热干面、四川风味的凉面……真是夏至美食遍天下,清凉腑中来!

美味的散文9:美味的皮蛋豆腐羹

文/张潮阳

星期天,我跟着妈妈学做了一道叫皮蛋豆腐羹的菜。

做菜前,妈妈提醒我要先准备好这道菜的材料,再把材料切成同样的大小。幸亏我平时经常自己切水果,所以这活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一切准备好了,我在锅中倒入清澈的水,直接点火开烧。不一会儿,锅盖上就直冒热气,还不时有“咕嘟咕嘟”的声音,妈妈提醒我水开了。我赶忙把皮蛋和豆腐倒进锅里,不一会儿,黑黑的皮蛋、白白的豆腐就在水中相互追赶着,跳起了热烈的舞蹈,看得我眼花缭乱。这时,妈妈提醒我:“快点把剩下的全都放进锅里!”我赶忙照做,迅速加入油、盐、香菜和鸡蛋,它们也融入了“小黑”和“小白”的舞蹈之中,绿的、黑的、白的、黄的,五颜六色,大家跳得更欢了。就这样,一碗热气腾腾回味无穷的皮蛋豆腐羹就做好了。

这次劳动虽然是辛苦的,但我乐在其中。

美味的散文10:舌尖上的美味

文/顾笑娜

“哇!”看着眼前这份精致的甜点,我不禁感叹道。白磁盘内的这份甜点有着银白纱衣般的透明外薄皮,一上一下装点着两圈白雪般的奶油,一个圆滚滚的杏仁躺在薄皮上,犹如一个可爱的胖娃娃躺在柔软的天鹅绒大床上,薄皮内填满了花生杏仁糖,中间还夹着一片藕

……

我看得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拿起塑料勺,舀了一块蛋糕放入口中,入口即化的薄皮,绵软纯甜的奶油,清香酥脆的杏仁,香甜可口的花生杏仁糖,清凉爽口的藕,一同在我的细细品尝后缓缓地流进喉咙,这可口的美味像是流进了我的心田,让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

我贪婪地一勺一勺地吃着眼前的美味。甜点很快被我以风卷残云的速度吃光了,我咽了咽口水,似乎把所有的味道都吞进了肚子里,这才意犹未尽地放下勺子。这时妈妈走进客厅,笑眯眯地说:“怎么样,好吃吧?这道甜点的做法是我从书上看来的,学了好久才会的。以后我变着花样做给你吃如何!”“好耶!”我顿时一蹦三尺高,欢呼起来,“谢谢妈妈!”我由衷地感谢道。

这道甜点直到现在依然是我的最爱。我不会忘记这舌尖上的美味,这也是妈妈的味道。

美味的散文11:原来美味在这里

文/姜忻佩

7月19日上午,我们在报社集中后,坐上大巴车来到一座大楼的门口。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五个大红字“港城大牌档”,原来我们是要在这个饭店里体验亲自动手做美食。

报社领队开始布置任务啦,每个组选一个家庭去体验“亲子做菜”,其他家庭包馄饨。我们组的周洁爸爸胸有成竹,自告奋勇地说:“我们去做,我们做的味道肯定会让你们满意!”周洁和她爸爸带着我们的期望去后厨做菜,我就和其他人准备包馄饨。

服务员阿姨给我们端上了托盘、馄饨馅和面皮子,我们三五成群开始包馄饨了。妈妈们怕我和郭存远不会,就手把手地教我们:先把皮子摊在手心里,再夹上馅,对折捏捏,再对折,把两边折上中间捏住,像把馄饨的“两只小手”握在一起。好啦,一个漂亮的馄饨在妈妈的指导下做成啦!几乎同时,小郭也完成了第一只,我们俩“耶”地欢呼起来,第二只,第三只……我们越包越带劲,馅和皮子也越来越少,终于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馄饨都包好了。数了数,我和小郭都包了11个,哈哈,我们好开心呀!这时候,周洁和她爸爸也烧好菜端了上来,是“蒜苗炒肉片”,好香啊,我真想先去捏一块吃吃。接着,其他家庭做的菜也一道一道上桌啦,有青椒土豆丝、酸菜鱼、红烧鳊鱼、糖醋排骨、红烧鸡块等,每一道菜都香味扑鼻,美味好吃。

之后,我们品尝了港城大牌档的特色菜,每一道都特别好吃。港城大牌档传承港城本帮菜原汁原味,坚守淮阳功夫菜精细做工,原来真正的美味在这里!

今天的夏令营活动不仅让我感受了制作美食的快乐,还了解了港城美味的来源、品尝了港城特色家常菜,收获真多!

美味的散文12:美味的酸笋炒肉

文/曾愚涵

酸笋炒肉是我们家最美味的一道菜,一片片白白的肉,一条条光滑、新鲜的酸笋,红红的辣子、绿绿的香菜,再加上这道菜散发出热腾腾的香气,一看就让人想多吃几嘴,美美来一顿。

酸笋炒肉要拌饭吃,如果你不拌,吃上几口,就会觉得一股辣味涌上来,让你像哈巴狗一样,张着嘴巴,不停地向外吐舌头。这种憨厚的样子谁愿意做,所以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否则这顿饭只能改为“喝水”了。

酸笋炒肉的味道可好了。先夹一块肉,舔一下,一股酸酸辣辣的味道溢满了嘴巴,嚼一嚼咽下去,你会感到无比的美味,让你才吃第一口,又想吃第二口、第三口……吃完肉再来品尝酸笋吧!闻一闻,香气扑鼻,仔细品尝,开始有一点甜甜的感觉,接着甜中带辣,慢慢地变得更辣,更爽了。

酸笋炒肉以盐、酸笋、肉、小米辣、香菜、酱油、大蒜和姜为食材,炒的时候要注意:肉和酸笋要一起炒,不然就没有刚刚说的那个美味了。

美味的散文13:美味饼干自己做

文/郭钱愉

今天,我们的小记者活动中是自己尝试制作饼干。

来到“喜荷”面包树,迎接我们的是一位阿姨,她就是教我们制作饼干的老师。

待同学们都进来后,老师让我们去洗手,并给我们每人一件围裙。穿上这件大围裙,老师又让我们分成两人一组,自己又拿出了六样东西:刮板、碗、电子秤、面粉、糖粉和黄油,并示范了一遍第一步:把碗放在秤上,去皮;加入100克面粉,去皮;加入35克糖粉;加入50克黄油。在做完一遍后,老师便让我来继续分配。一开始我手忙脚乱,一会放多,一会太少。但慢慢地,我就熟练了,有一次放面粉,一勺子下去竟然正好是100克。

做完这些,刮板终于派用场了。这时,我们要把黄油切细,我们手拿刮板,分工合作,一人负责切,一人负责刮。不一会,就由白色变成了黄色。老师又加了一些鸡蛋,让我们把刚才的混合物揉成团。我不会揉,搞得牛头不对马嘴,最后只好交给老师来处理了。

终于到了最后阶段,老师又拿出三样东西:擀面杖、模具和油纸。我们把面团放在一半油纸上盖上另一半,用擀面杖擀平,之后又用模具做出图案放入烤箱中。然后就等待出炉了。

15分钟过后,香气四溢的饼干终于出炉啦,闻着看着都是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快速拿一块塞进嘴里,酥软可口,啊哈!果然还是自己动手做的饼干最美味!

美味的散文14:美味的葡萄

文/郑景瑜

夏天到了,水果都上市了,有西瓜、桃子、葡萄、李子……这节课,李老师带来了一大串葡萄!

这一串葡萄远远看上去有点紫中泛青。小葡萄们你挤我,我挤你,身体都被挤扁了。老师先给葡萄洗了个澡,然后给我们每人发了一颗葡萄,葡萄的形状像椭圆形能吃的微型炸弹,真有趣!光看着它就让我直流口水!!

我剥开葡萄皮,果肉是碧绿碧绿的,吃起来甜津津、酸溜溜,酸甜可口,非常美味!不一会儿功夫,葡萄就被我消灭了,吐出来的葡萄籽像一粒粒小石粒。

葡萄真美味!

美味的散文15:最爱端午三美味:粽子、盐蛋、艾叶粑粑

文/袁丽霞

湖南的端午要多热闹有多热闹,除了赛龙舟外,端午的美食也热闹得很——连三岁小孩都能数出七八样端午美食,比如粽子、盐蛋、皮蛋、大蒜子烧肉、水煮鳝鱼、红苋菜……众多端午美食,热腾腾香喷喷摆满端午每家的大餐桌,我最喜欢的还是粽子、盐蛋、艾叶粑粑这三样最具端午味道的食物。

端午粽子飘香

粽子满溢湖南人追求的端午时节家的味道。

有人爱在粽子里放腊肉,有人则在粽子中把豆呀枣呀花生栗子呀,杂七杂八放上一大堆,我们全家人最爱的却是黄澄澄最简单的碱水粽。母亲、外婆、奶奶包的粽子,我觉得最好吃,因为粽香里渗出故乡的家的味道,只有远离故乡的人,才能吃出那独有的深情来。

我们家,端午节的准备工作就是从包粽子开始的。快到端午时节,母亲会约上三两邻居好友上家一起包粽子。翠绿色的粽叶一片或两片在大人们手里轻巧地转成漏斗状,插入一根筷子,放入浸泡好的糯米,塞紧,捆扎,好像很容易。我也学着拿起粽叶,一阵手忙脚乱,却裹了这里露出那里,而大人们在说说笑笑中,面前的粽子早已结成长长的一串。

煮粽子最让人等得心焦,一般要等到第二天清早起床,桌上才能摆好妈妈熬煮了一夜的粽子。迫不及待剥开粽叶,露出金黄金黄的粽子,蘸上白糖,送入嘴里,甜甜软软,满口清香。

近年来的端午节,母亲都会托人带来她包的碱水粽,儿时的场景此时会一一再现,随着自己年岁增长,那些与端午粽子的记忆会愈发清晰起来。

时光让一枚蛋变咸

端午吃盐蛋,是湖南人过端午的重要食俗之一。

端午的时光会让咸味的盐,透过青色鸭蛋壳渗入蛋白,让蛋黄冒出油光。一般来说,在湖南人的家里,在端午前一个月,不少人家便开始准备做盐蛋了。

今年端午前的两个月,我对来自乡下的一筐鸭蛋不知如何下手,这时朋友发来一段做盐蛋的视频。此前没有亲手做过盐蛋的我,发现要做出好盐蛋,需准备两样重要材料:白酒和盐,此外另加上卫生纸和保鲜膜。鸭蛋经清水洗净晾干,白酒里洗个澡,然后放进盐里滚几滚,粘满盐粒后,需用卫生纸包裹。再入白酒消毒杀菌,趁着酒液未干,再滚一道盐。经过这样层层酒洗盐覆,最后包保鲜膜,全部装入大塑料袋密封好,放置通风阴凉处。我分别在十天、三十天、四十天时试吃过这些盐蛋,发现时间越长,蛋黄越沙。

只不过盐蛋放置的时间长了,蛋白咸度会增加。

此时,我取出盐蛋黄和其他食材同炒。蛋黄和玉米、茄子、丝瓜、苦瓜都可搭配。我最初试验的是丝瓜炒蛋黄。盐蛋煮熟,取出蛋黄碾碎,丝瓜切条备用。油热时,翻炒蛋黄,炒香后,加少许水煮开,放丝瓜继续翻炒,直到蛋黄粒和丝瓜全都相融。出锅时,滴几滴生抽,加不加盐,试完味再定。丝瓜炒咸蛋黄,如在最好的年华里青年男女的相遇,蛋黄的沙、丝瓜的鲜滑都达到极致,特别下饭。蛋黄做了菜,蛋白也不能浪费。把蛋白切成碎末,最好拌白米稀饭。或者用蛋白来炒青椒,都能很好地稀释蛋白的盐分。

忘不了端午艾叶粑粑

端午前几天,菜市场摆满了艾草和菖蒲,主妇们买菜时带回两把,大门口插上一把,窗台上插一把,驱蚊辟邪。

艾叶除了香气好闻,药用价值也不可低估,散寒、止咳、抗过敏。嫩艾叶还能做艾叶粑粑。端午做艾叶粑粑,这是我们家乡在端午节保留的美食习惯,在我们家乡,端午时节的艾叶粑粑比粽子还受欢迎。

这个端午,我为家人正在做艾叶粑粑,我也希望未来我的女儿也会做艾叶粑粑,而女儿的女儿也能继续做艾叶粑粑——端午的饮食文化就这样一代一代相传。

美味的散文16:美味的小笼包

文/刘佳怡

世界上有哪种包子能做到皮薄馅多、汁水饱满且又小巧玲珑呢?当然只有小笼包啦。以前总听人们说小笼包美味可口,可从来没尝过。这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包子店让我开开眼界、饱饱口福。

小笼包一个个白生生、皮薄薄的,好像有一包汁水在里面。它们小巧玲珑,形似宝塔,晶莹透黄,呈半透明状。宝塔顶上雾气缭绕,一阵阵香味随之四溢,馋得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小笼包放在一个个圆圆的蒸笼里,一般一笼里面有十个,每个都是圆鼓鼓的,像一个个小雪球似的,只不过上面有些凹凸不平的小褶皱,很像为它们定制的花边。看着邻桌的小笼包,我就被它的香味熏得如痴如醉了,真恨不得把他们的小笼包一口一个吞下去。

好不容易等到小笼包上来了。刚蒸完的小笼包发出一丝淡淡的香气。一闻到这种香气,我就忍不住要去大口大口地吃了,刚夹起一个塞进嘴里,它就开始反抗,烫得我直吐舌头。妈妈在一旁哈哈大笑,对我说:“吃小笼包要先蘸一点醋,轻轻咬一个洞,把汁水吸干再吃皮。”果然,我把它沾一点醋,轻轻咬了一个洞,汁水就像千军万马往我嘴里奔跑,轻轻进入我的嘴里,这肉又松又软,皮薄肉嫩,一连吃了好几个,我还余兴未足。

怎么样?心动了吧,心动不如行动,快去吃吃看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