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文章

请欣赏精神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精神的文章1:我的《笑猫日记》

文/尚静泽

书籍是人们的精神食粮。辞藻优美的散文,情节跌宕的小说,包罗万象的科普书,都让我爱不释手。书,就像磁石深深地吸引着我。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笑猫日记》,一拿到书我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那天真可爱、活泼有趣的笑猫,还有它身边的奇闻趣事都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有一天,妹妹学校的老师要求看杨红樱阿姨写的书,妈妈便把《笑猫日记》借给了妹妹。一天、两天……我每天都在想下一章的内容是什么,那位老师不知看完了吗?这种牵肠挂肚的心情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过了几个星期,我终于把我的《笑猫日记》给盼回来了。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书本忘我地读着。

读书不仅能给我带来快乐,还能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我爱我的精神食粮——《笑猫日记》。

精神的文章2:孤独的精神之旅

文/窦爱先

我和宣龙相识于大学时代,毕业后结为伴侣,一起走过了42年。2012年5月,他先我而去了。在无尽的思念中,我把他戏剧创作生涯的点点滴滴缀成此文。

宣龙一生痴迷戏剧。他的家乡河北南部的沙河市上郑村,流传着豫剧、曲剧、高调、落子、四弦、大鼓书等很多曲种,有很多乡亲都会唱大段大段的戏文。他从小就是听着邻家大叔大哥们的哼唱长大的。每年农历六月初十是上郑村的庙会,村里总要请一个剧团来唱几天大戏。对于少年时代的宣龙来说,这是他最开心的日子。不管白天干农活有多累,也绝不会耽误他晚上看戏。戏台就搭在村外的沙滩上,他常常是选一个高处,铺条草席,闭上眼睛躺着听戏,还悠哉乐哉地用粗短的手指在肚皮上敲击着节拍。

宣龙和乡亲们感情很深。他是父母唯一的儿子,经常帮父母侍弄田地。他有着庄稼人一样结实的身板、黝黑的面庞、憨厚的嘴唇。站在庄稼地里,一眼望去,你很难分辨他和农民有什么不同。夏夜乘凉,树荫底下、井台旁边是乡亲们喜爱的好去处。晚饭过后,他穿一件老头衫,一条大裤衩,光脚趿拉着一双凉鞋,摇着大蒲扇就凑伙儿去了,和乡亲们或蹲或坐围在一起,谈论着国事家事、年成好坏,不觉月移中天,兴尽才归。这份乡音乡情深深地融入他的血液中,促使他和戏剧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喜爱一切和戏曲相关的事物。中学时,他有机会接触到学校里的各种乐器。进入大学文艺剧社后,他接触到的乐器更加广泛。凡在戏曲伴奏中出现过的,他一定会潜心研究,而且学得极快。多管芦笙每发一个音,都需要双手拇指、食指、中指的协调配合,他只用一个中午就掌握了指法。他尤爱二胡,《二泉映月》、《江河水》是他最爱的曲子。一曲奏来,幽咽哀怨,凄怆哀婉,常引得听者唏嘘不已;《赛马》《喜洋洋》也是他拿手的曲目,演奏起来热情奔放,喜气洋洋。凭着聪慧勤奋,他在学生时代掌握了许多种乐器。

宣龙在六年的大学生活里曾编创过不少剧目,有了一定的创作积累。1970年大学毕业时,他毅然决定从事戏曲创作。他被分配到唐山地区乐亭县文化局工作,后来又被选派去北京专攻了两年戏剧编剧,师承金紫光、吴祖光、时佩璞等前辈。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刚入学的短短几个月里,起早贪黑地背诵了200多段京剧剧目的精彩唱段,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恩师的提携下,宣龙系统学习了中外戏剧创作知识。几位导师对他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从此,他正式踏上了这一条艰难的创作之路。1972年,发表了处女作《渤海春潮》。

他对戏剧创作的态度非常严谨,一投入写作,不写到自己满意绝不罢手。为了落实一段历史背景或历史事实,他经常一趟趟地跑图书馆查阅资料。创作《西出阳关》时,他读完了《汉书》、《新唐书》,查阅了唐朝和波斯、印度、日本等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资料,甚至还查阅了日本一些有关盛唐文化的译着。

平时好说好笑的他,到了剧本的创作构思阶段,就变得呆呆傻傻,整日不说几句话,冥思苦想,默默呆坐。坐久了,就躺在床上,一手夹着烟,一手垫着头,紧锁双眉,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一缕缕青烟从翘着干皮的厚唇中吐出,有时连烟灰落在床上都不知道,以致家里的床单上经常有被他烧破的洞。

构思初步完成后,他关起门,谢绝所有客人,连孩子也不准随意出入房间。室内烟雾缭绕,桌上摞着一沓沓的稿纸,旁边放着一支支削好的铅笔。他伏案疾书,写作速度很快,有时一天下来就能写完两场戏。如果被哪个情节卡住了,就暂时停笔,反复思量。要是半夜忽然来了灵感,他马上披衣起床,坐在桌前,一写就写到了天亮。等到一部戏杀青,再看他,一头乱蓬蓬的头发,一脸的络腮胡子,脸上泛着青黄色,双眼通红,像得了一场大病。但他的眼睛里却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微笑。

他是一个永不满足的人,对自己作品也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1982年,《西出阳关》被他所在的东风豫剧团搬上舞台,不仅在河北,在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的城乡也引起不小的轰动,得到戏剧界专家的称赞。但到1986年,他还是对原剧本做了大的改动,包括重新改写序幕,删掉沙州都督王宁这个人物等等。这次改编,使得整部戏一开场就异峰突起,戏剧冲突更尖锐,人物形象更鲜明。后来牛淑贤老师把改编后的这部戏带到了台湾,观众反响强烈,也得到台湾同仁的一致好评。

上世纪80年代初的河北,根据演员自身条件创作剧本的情况还不多见。宣龙却很看重这一点,他主动为演员“量身定制”,以发挥演员的特长。牛淑贤老师是全国着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能熟练驾驭多个戏曲行当,唱念做打都臻于完美。于是,在《西出阳关》和《夜叉女》两部戏里,宣龙专门为她设计了闺门旦、青衣、花旦、小生、武生等多个行当,充分展现了牛淑贤老师高超的演技,也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作品主题。

戏剧创作是孤独的精神之旅,是一件苦差事,但宣龙不这么认为。他一辈子乐此不疲,给我们留下了一本本厚厚的作品,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念。每当看到那一箱箱已经发黄的手稿,我就会想起和他在一起的日子。如今,他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我和孩子们把他的书稿整理出来,结成集子,以永远地纪念他。

精神的文章3:灵魂飞行

文/沈熹微

这天上午精神不错,在露台上为多肉植物分家,整个夏天的阳光雨露过后,它们长势惊人,很难相信,我几乎没加以任何照顾。

有个朋友说,你很会养花。偷笑,假如一年拍几次茶花米兰杜鹃上传社交网络就算会养花,我的那些真正精通植物并且与之长期共处的朋友们一定都是花仙子。

事实上我不只不会养花,将时针拨回去十年,我甚至对花花草草没有兴趣。田野里麦子黄了,石阶缝里生了绿苔,这样的事,我不在乎。我不是一个从始至终富有情怀的人。

十几年前我是什么样子呢?烫着生平唯一一次的栗色爆米花发型,涂黑指甲油,听摇滚乐,写矫情的青春疼痛文学……不是喜欢,而是那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少有事物能带来笃定持久的快乐。

佝偻着腰去挖土,笨拙地将白牡丹和观音莲分成四盆,泥土干了,用小勺子碾碎,漫无边际地想着,接下来可以再养点微型水草,小景观好看,又不至于繁重得难以打理……就在这个时候,一束阳光穿过云的罅隙落到我的手臂上,暖暖的,有点痒。我愣愣神,知道有些类似礼物的东西到来了。

不是我在料理植物,而是植物在料理我。培土,拔草,浇水,晒阳光。不是别的,是我的心。

生活并不总有选择,更多时候,它将世界的某一部分推到我们面前。有时粗暴直接,有时绵长温柔。与之相互认识彼此接纳的时间里,往往懵懂不自知,需要长久的陪伴、考验和突如其来的醒悟。

真是一朵花开的心情。

写这些文字的过程,就像一种艰难的寻求。经常发乎一念之间,于是需要拼命钻探,极尽所能地利用我有限的人生经验和情怀,使其尽量真实动人,且不至于寒酸。它们大多数出自我的一份专栏,可想而知,每隔一周我就必须花时间来思索、找出危机四伏的狼狈生活里琐细的美好,接着修饰它,自圆其说。所以难免有些牵强,带着不可能忽视的“表演”痕迹,像一张收拾得过分整齐的桌子,让人不得不怀疑它抽屉里掖着多少汤汤水水残羹冷炙。

偶尔写得很费力。尤其当命运一再展示狰狞面目,如浪头一个接一个肆虐扑来,这些粉饰太平的小方块就像超市货架上廉价的浓汤宝,显得多么轻飘虚伪不负责任。我讨厌不诚实,因为意味着怯懦,意味着不敢直面和坦承生活中最不鲜见的绝望的阴影。可是这样纠结好吗?连通俗歌曲都会唱:“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所以其实还是有选择。选择看见美好的,忽略丑陋的。选择记录愉悦的,收起糟心的。

择出更为理想的部分,擦拭干净,摆上生活的台面,对我而言,一开始是整理自己的仪式,能够从中获得让人生赖以为继的尊严价值感,以及某种必要的心理平衡。渐渐地,当我真正开始融入,其间恩赐便如这午后的阳光,突然绽放,清晰明亮。

朋友丹鸿这样写我:“想起她拍了那么多晨昏的天空、喜悦的花朵,就明白了这些画面的暂留是对疲劳的宽释,而之间是行走。”

我只想说,从微小的地方去找生命的喜悦,肉身沉重,灵魂飞行。

精神的文章4:精神洁癖 无情一点并没错

文/飘雨桐

其实,之前的文字并非气话。只是,我在强调某个原则。我说自己有精神洁癖,不知道哪里蹦出来的博友嗤之以鼻。呆在新浪八年二百四十二天,我是怎样的人——时间会说真话,从来无须害怕。即便,我写很多两性方面的文字。也只是在说故事,是非对错你自有判断。我既不鼓励,也不支持。

也幸好,有个陪伴我将近三十年的跑步猪在。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要加油!要奋斗!因为,彼此鼓励才能更好前行。于是乎,我越来越反感所谓的调侃、逗趣。男的没有风度,女的没有水平。却,依旧耍的不亦乐乎。我并非圣人,没有十全十美。至少,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完善自己。

刚看到张江的一篇文字,名字是《我不再那么善良》。一位姑娘,在受到无数挫折之后的痛定思痛。她说: 我不再善良,我少了很多累赘的人际关系;我拉黑了曾经不敢拉黑的人;我不会因顾忌和别人的“友谊”就放弃自己的话语权,我争取到了比原先更多的机会。终于相信,无情一点并没错。

最铿锵有力的一段话:过分的善良会伤害到自己,会让一些没有底线,没有良知的人得寸进尺。这个社会上并非所有人都有着“善”的本质,有些人伤害了你,不会内疚、不会不安。他们只会笑你傻,说一切都是你自找的。当你学会拒绝别人,学会以牙还牙时,他们反而会尊重你,甚至敬畏你。

我不需要谁的敬畏,只希望相处得愉快一些、融洽一些。如果在别的群发生类似事情,我会怎样?立马退群,不作他想。人多的地方就有是非,远离再远离。所以,我只在情感推荐群、娱乐推荐群、小羽羽三人群、永恒恋人群、清雅阁群。但在自己的群,怎么退?解散重组的胡闹,可一不可再。

今天,收到咖啡和牛肉干。你说,庆祝我的博客突破五千万。

还好啦,向来都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文字,更作如是观!

群里的事儿,没有继续的在意。言尽于此,该咋样就咋样吧!

精神的文章5:越活越精神

文/张恩会

我有这样一幅照片:绿树成荫,美丽的金光菊、格桑花等花草铺满红色的林荫道两旁,风景如诗如画。这幅照片取景于滨河东路附近的林荫小道,距离汾河景区的汾水阁很近。照片里那个大步流星走在林荫道间的男子就是我,今年已68岁。照片是我的老伴于今年7月28日晨练时用手机悄悄拍的。前些日子,我将这幅照片晒到新浪博客后,好友纷纷为我点赞:“朋友雄纠纠气昂昂,英姿勃发”,“从背影看,好友就像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佩服”……我回帖写道: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年太原越变越美了,咱这个老太原人也越活越精神了。

在我心目中,滨河东路最美的季节要数杏花吐蕊的春季:阳春三月,汾河河畔,十里杏花花海,满眼都是花容笑貌。在明媚的阳光与蓝天白云映衬下,杏花是那么美丽,那么欢喜!

老太原人都记得,以前咱太原可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对于我这个在太原汾河河西化工区工作了30多年的老人来说,那满眼的化工塔林,那挥之不去刺鼻呛人的化工气体味,至今难忘。

如今,咱太原环境好了,城市美了,空气中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草木清香,香气袭来,太原人的心儿都醉了。偌大太原市宛如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住在汾水阁附近,我和老伴走出家门步行数百米就进入到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尽情地欣赏鸟语花香、沙滩碧水、舟行景随诸多生态美景。若是走累了,还可登上河畔的长风文化岛小憩,或进入省图书馆博览群书,或漫步于太原博物馆这座高雅的文化艺术殿堂,享受文化盛宴。咱太原人生活得如此优哉游哉,能不快乐,能不精神抖擞么?!

精神的文章6:别忽视自己的精神需求

文/孙长乐

亚历山大·布鲁克是俄裔美国人,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受家庭的熏陶,布鲁克从小就酷爱音乐,尤其喜欢小提琴,那悠扬的小提琴声,令他感到非常快乐。在布鲁克的童年时光,课余时间他大都是在家里练习小提琴,也一直梦想着去音乐学院学习音乐。上个世纪初,在美国从事音乐这个行当,收入都极其微薄,布鲁克的父亲是美国斯普林希尔学院的一位资深音乐教授,可他的收入都难以维持一家五口的生活,以至他不得不兼做其他营生,赚钱补贴家用。因此,父母都极力反对孩子将来以音乐为职业。

最终,布鲁克只得遵从父母的意见,放弃了音乐梦想,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商业管理。毕业后,布鲁克进了商界,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考察市场,了解客户的需求,经营一些赚钱的商品。虽然在这期间也赚到了不少钱,但他却一点也不快乐,想到拉小提琴的美妙感觉,他就痛苦不堪,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

二十七岁生日那天,布鲁克做出了一个决定:积攒一些钱后,辞职去欧洲学习音乐。于是,布鲁克在工作之余,每天坚持练习小提琴,有时在工作中有了灵感,他也偷偷写一些小提琴练习曲。一年后,布鲁克的两个弟弟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好转了,布鲁克也攒够了钱,他便辞掉了工作,去了欧洲,来到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的维也纳学习音乐。

布鲁克在维也纳度过了四年的求学时光,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习音乐上,虽然生活不乏单调,日子也清苦,可布鲁克却生活得非常愉快,每天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

回到美国后,布鲁克就以非凡的技艺,坐到了当时极富盛名的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位置上,成为了美国着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在晚年时,布鲁克谈到自己的从艺经历时,曾说:“假如我一直经商,我也会成为一个富翁,可这就得放弃我所热爱的小提琴,对我来说,缺少了精神上的需求,有再多的金钱也是毫无意义,而我也会遗憾终生的。”

现如今,人们往往在金钱和成功之间划上等号,这就使得一些人难抵金钱的诱惑,为了得到金钱,放弃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有的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其实,大部分人都有一些精神上的需求,精神上的东西会带给我们幸福、快乐和自信,而这些都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精神的文章7:诗书千古,精神永存

文/康玉琨

人的生命往往极其脆弱,更不用说碰到意外了。地震、海啸、车祸、山体滑坡、各种绝症都让人们猝不及防,甚至在梦中,就从这个世界到了另一个世界。因此,人们无奈地感叹:“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谎言更是犹如肥皂泡,一戳即破,或者不戳自破。1899年9月,被尊称为“人类免疫学之父”的俄国生物学家梅契尼科夫在法国的一家报纸上声称保加利亚人是全世界最长寿的民族,在该国的一个原始村落里他发现了一种叫做“酸奶”的神秘饮料。1904年6月8日,梅契尼科夫在法国巴黎的演讲中声称,喝酸奶可以让人活到200岁,头发永远不会变白。颇具讽刺意味的是,1916年,梅契尼科夫死了,他只活了71岁。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有幸来到这世上走一遭,总得留下点什么。既然生命难以长久,那权势与财富呢?好像也不行。虽有“官二代”“富二代”的说法,但失势之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富不过三代”也是显而易见的。董卓、和珅、杨国忠、魏忠贤等等都曾权倾一时,可是都很快灰飞烟灭,只留下恶名。

如何留下美名、千古传扬呢?靠别人吹牛拍马、歌功颂德吗?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其实,历史已经证明:诗书千古,精神永存。

体现民族精神、历史传承的文化经典哪怕历经劫难,就算“焚书坑儒”,也是毁灭不了的。《论语》《孟子》《庄子》至今仍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人们仍是百读不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这对“乐府双璧”仍是人们喜爱的诗篇。

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救苦救难的民族英雄、时代楷模,人民群众自然“永远记住他”。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将军数十年献身新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扎根西北荒漠,45次核试一次不落,拥有多项发明和军功。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戴着氧气面罩的他,用信念支撑着大脑,硬是在家人的搀扶下,在电脑中查找、下载、保存着宝贵的资料。他一再告诫自己:“我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最后,林俊德将军成了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成了全军挂像英模。因为他虽然“做隐姓埋名人”,却是“干惊天动地事”。

有道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只要融入时代洪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多做贡献,哪怕做的只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哪怕一直默默无闻,老百姓也会记住他的。别忘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精神的文章8:“慢”是“匠”精神

文/张展

新房子装修好后,我和妻子准备购买一套实木家具,恰好同事小钱的亲戚是专门制作实木家具的,便托他带我们去看看。手工制作的实木家具实用耐看,但最少要提前半年下单才能提货。想到新装修的房子要空着等待半年,我和妻子有些犹豫。

周末,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到父母家团聚,大家问我什么时候搬家,我和妻子便直言相告,买不买手工实木家具还举棋不定。大家听后纷纷给我们支招:有的说还是实木家具好,健康环保;也有的说还是买现成的吧,多享受半年呢……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我和妻子更拿不定主意了。

这时候,母亲指着她房间里的柜子说:“你可不要小看慢,慢工出细活。手艺我不懂,可是道理我懂。你们看这个柜子,是当年我二舅给我做的嫁妆,虽然做得慢,但是一道工序也没少,没用一根钉子。别人都说我二舅做木工活做得慢,等不急去买柜子用,可是没用几年就都成破烂了,这个柜子还结实得很。上次你们的表兄来做客,看到这个柜子的材质、做工,说它现在很值钱了,你们说这是不是传家宝?”

看着母亲房间里那个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古朴的柜子,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着高贵典雅的韵味,我决定等上半年的时间,拥有一套可以传世的手工实木家具。

“慢”是一种工匠精神。在流水线作业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追求速度与效率,却忘记了真正的工匠、艺术家都是在“慢”中领悟和成长的:书法家研究笔锋、戏曲家琢磨唱腔、剧作家修改作品、工匠打造传世的艺术珍品……他们在繁琐的工序中精雕细琢,缓慢而细致,专注而精湛,最终成就了自己。

当这样一套不疾不徐地打造出来的精致家具摆放在家里的时候,对我的为人处世又何尝不是一种提醒?

精神的文章9:伟大的女排精神

文/杨馨玥

当球飞出场外的那一刻,我知道,中国女排胜利了!当中国队的分数变为25的时候,我知道,中国女排胜利了!当国歌奏响的那一刹那,我知道,我们胜利啦!中国女排胜利了!

熬过巴西,火拼荷兰,大败塞尔维亚。这段时间,耳边萦绕最多的词就是“女排精神”。有人曾经问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然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身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努力着,努力着,就赢了!

《人民日报》上有这样一句话:“赢了我们一起狂,输了我们一起扛。当教练跟你说‘没事儿,你们只管打,输了我承担’;当队友跟你说‘没事儿,继续打,输了我们一起扛’!”我想,这应该就是女排精神了。

如今,女排精神不但没有褪色,反而愈发显现出耀眼的光芒,女排队员们舍我其谁的精气神儿告诉人们:这是一支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队伍!

有一种不服输,叫中国女排!有一种气魄,叫中国女排!有一种精神,叫中国女排!

精神的文章10:精神洁癖

文/左吧

有人说,我攻击性很强,一个人对骂好几个人不痛不痒。

我笑了,你看到了我对骂的事实,却看不到你对别人构成的伤害。

有一次和男朋友吵架,他不理解我为何对不关己的事情总是百般热忱,而对关系到自己的却百般容忍。明明被欺负了,觉得很难过了,最多喊一喊叫一叫就过去了;明明和我八毛钱打不着关系的,我却要去出头与别人顶撞,得罪别人,做不成朋友。强出头往往都是没好结果的,周围的人还觉得你真搞笑,关你什么事,你管得着吗,你凭什么管。他们各自结伴在私下各种取笑你,但明面上却为你的攻击叫好,但明面上却对你的攻击推波助澜。不满我,不喜欢我,不说破,等有一天我也能帮他们强出头,但我不傻,从来朋友,都是用心交流才有资格配得上这种关系。

我说了这些话,我知道明里暗里就会得罪不少人了,所以哪怕是不正常的人,都会正常的告诫我把一切闷死在小肚鸡肠里。但,我不怕任何人知道我内心真正的想法,我从来都不喜欢隐藏自己。我活到现在,在我人生低谷,在我遇到挫折的时候,在我不知道往哪走,在我最开心幸福的时候,是因为朋友,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和自信。我没办法接受有一天,我会没有这样的朋友。但如果藏着掖着我才能拥有这样陪伴一生的朋友,那么,你也不配做我的朋友,我说过,我眼里容不得一颗沙子。更何况,我相信这样的你们,也没把我真正当朋友过。

我想起小时候有一个妈妈带着孩子找上我们家,说要来教训我弟弟带坏他小孩。然后我和大姐二姐把人家堵在门口,对着她就狂骂,周围邻居都围上来了,我都吵到快要休克了,但我们三姐妹都不罢休,一直到把人家赶走。那个时候我才只是个十岁出头的黄毛丫头,却永远都记得那一幕,我们几姐妹一起守护我们在乎的人,我们不容许任何人欺负我们在乎的人。直至今日,每每与人争论,我都能想到那一幕,千刀万剐再难听的话你随便冲我来,但如果欺负的是我身边的人,我会千倍百倍还回去。

我想起去年,当别人对我进行语言攻击的时候,二姐抓狂的模样,她说,你什么都可以说,但就是不能说我妹妹,说我家人任何一句坏话。她可以受那么多的苦,她可以被朋友欺负,她可以不在乎自己的感受,但决不允许她妹妹,她弟弟,她姐姐,他的家人受欺负。所以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我也要成为可以第一个挡在前面的人。即使这样的我,会成为很多人的眼中钉,会让很多人看不过眼,甚至会失去一些所谓的朋友,但,真的,如果不用心的朋友,我真的一点儿也不需要。

我从小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长大的,我知道我无论做什么,我都已经拥有了最强大的后盾。所以,我可以很任性,我不怕得罪很多人,我可以接受很多事情,我也是开得起玩笑的人。但,唯独,我身边的人,请不要随意开玩笑。请不要让我认为你在伤害我身边的人。请不要觉得我的忍耐力是无限的。请,如果,当我是朋友的话,有什么事就直接对我说,请,如果,不当我是朋友的话,离开我的视线。

精神的文章11:可敬的“傻子”精神

文/蒋雨婕

当我再次翻开《雷锋》这本书,禁不住又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每看一遍,都是对我思想的一次洗礼。文中的这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是这位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名言,也是对我最有触动的一句话。

这本书从雷锋小时候写起,雷锋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不久,母亲也永远离开了他,雷锋一直过着苦难的童年。雷锋长大了以后,一心为国,虽然他的身体很弱,但再苦再难的活雷锋都能干。战友的棉裤破了,他不声不响地把棉裤补好;大嫂的车票丢了,雷锋主动用自己的津贴补车票;当战友家有困难的时候,他偷偷地以战友的名义寄钱……雷锋不顾自己,一心为着他人,牺牲时,才二十几岁,正因为他生前帮助过许多人,所以,许多人都为他伤心。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可雷锋叔叔做到了,从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居然有人说他是“傻子”。我想,现在的社会是非常需要这样的“傻子”的,也有着很多这样的“傻子”。青海玉树地震灾区,需要帮助的灾民很多很多,全国人民都积极参与捐款捐物,我也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了灾区的小朋友们。这时我想起了《爱之链》这篇课文,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老妇人资助女店主,女店主安慰乔依,形成了一条爱之链。我觉得那不是傻,那是一种爱,我们生活中就需要许多这样的爱之链。

真希望我们的社会多些像雷锋一样的“傻子”,那样的社会是最和谐的社会!

精神的文章12:老爸带给我的精神财富

文/邵锦亚

母亲2005年去世后,父亲一个人独居在老家张家港热闹的小镇,让我这个在远方工作的女儿时时牵挂。即使让他到女儿家来生活一段时间,他也就是小住几天甚至是一天就走,一来地方小,二来不习惯,三恐怕是他离不开熟悉的乡音。

今年83岁的父亲虽然一个人生活,但他并不孤独,从一日三餐填饱肚子、起床锻炼、买菜买报,到和老朋友说话唠嗑,逐步到吃饭讲究营养搭配、锻炼讲究章法、情趣讲究高雅,生活得越来越有奔头越来越有成就。

父亲还参加各种活动,愉悦了身心的同时,也多次获奖。我几次回家,看到的是金牌带给父亲满脸的兴奋。仔细想想,在农村,原来没有这些玩意儿,改革开放后,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在一些群众性民间活动场所,被父亲这么一带头,参加锻炼的人自然而然多起来。再加上他的热心、他的坚持、他的无私奉献、他的集体光荣思想,想想跟在后面的人肯定有一大帮呢!每次到我这里来一趟,还要提前通知那些晨练者,把一些琐碎的事安排好了才能来。

父亲早锻炼的内容也不断翻新,从太极拳到太极剑、木兰扇、柔力球,品种还有些复杂呢!有些人脑子转不过来、动作不到位、身体的协调性差,参加比赛组织队伍的时候不一定轮得上呢!得不到上台表演的机会,被淘汰的背后难免没有怨言,这群众性的民间队伍组织工作,肯定也需要做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智慧。好在父亲以前当过老师,有一定的人脉基础,当过镇科协的秘书长,认识些领导,领导也知道他的为人,所以也很支持他、信任他、放手让他组队比赛。

那年我女儿出国留学,父亲特别开心,不仅送了1万元钱,还作了一幅前程似锦的水彩画表达对外孙女的美好祝福。这幅画长133厘米、高68厘米,8朵各色牡丹争奇斗艳,2只蝴蝶在花丛中翻飞,还有蜻蜓在画面上舞动。我知道,这幅画的背后肯定倾注了他的心血,大姐无意中透露了一个秘密:一朵牡丹要画几百遍才能熟练,每天画每天扔,每天在否定中进步一些,有时大姐来看他,大门紧闭,以为他出去玩,其实是在创作,不想被人打扰,讲着讲着,心疼父亲,眼睛里泪水直打转。我知道父亲的画是没有名师指导的,有的只是在电视上看看听听,再对着书和光盘和它们默默对话较劲。也只有他,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凭借一幅幅作品一次次参加现场笔会。父亲还联合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协会成员,出了一本作品集。

什么叫精神财富?我以前不知道也没有真切感受到,可能是离我太远,触及不到心灵,可是这一次不同,使我认识并体会到父亲的一切努力不光为了他自己,更主要的是为我们儿女创造了一笔精神财富。

父亲让我真切地看到,不要为自己的年龄寻找消极的借口;让我真切地看到,人的健康和快乐,只有在高尚的追求中获得永恒;让我真切地看到,一个人如果豁达幽默,与时俱进,胸中有信仰、心中有他人,人的心永远没有衰老的时候。

精神的文章13:那些传承的工匠精神

文/张展

新房子装修好后,我和妻子准备购买一些实木家具,可又怕上当。恰好同事小钱的亲戚是专门制作实木家具的,便托他带我们去看看。没想到,这些手工制作的家具最少要提前半年下单才能拿到。想到新装修的房子要空着等待半年家具,我和妻子便有些犹豫。

周末我们兄弟姐妹约好到父母家团聚,大家问起我们什么时候搬到新房子去,我和妻子说了买家具的纠结。大家听后纷纷给我们出主意。有的说还是实木家具好,健康环保;也有的说还是买现成的吧,多享受半年呢,还美观。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我和妻子更是拿不定主意了。

这时候,母亲指着她房间里的柜子说,“你可不要小看慢,慢工出细活啊,工艺我不懂,可是道理我懂。看这个柜子,还是当初我二舅做的,虽然做的慢,但是一道工序也没少,没用一根钉子。别人都说他做的慢,等不及去买的那些柜子用,可是没用几年早就都破烂的不能用了。这个柜子还结实得很,而且上次你表兄来做客,看到这个柜子的材质做工,说它现在很值钱了,这个像不像你们说的那些传家宝?”

大家听完母亲的话,开着玩笑说当初不如让二姥爷多做几件。母亲笑了笑,继续说道:“多做不就是快了吗,和那些做工粗糙的又有什么分别了?”大家听完都沉默了,每个人都在想着生活中的快与慢。有些事情其实是可以慢一些的,如开车,我们要慢一点,就会更安全;如学习,慢一点就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胜过囫囵吞枣;在工作中也不能盲目追求快,慢一点踏实一些,工作效率反倒会更高。

看着被岁月打磨的那个柜子,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出高贵典雅的韵味。我决定等上半年的时间,去拥有一套可以传世的手工实木家具。

我不禁想起了工匠精神,在流水线作业的今天,记忆中的那些艺术大家哪一个不是在“慢”中领悟和成长。书法家研究笔锋、戏曲家琢磨唱腔、剧作家修改作品。有时候,慢反倒是一种快,在研究笔锋中、在繁琐工序中、在精雕细琢中,慢而细致,最终成就了自己。

当这样一套家具放在自己家里的时候,对自己的为人处世又何尝不是一种提醒。

精神的文章14:携一份雅致,品一份宁静

1:生命有止,精神无止

事业有止,成功无止;生命有止,精神无止;知识有止,智慧无止。

我们不倦地追逐事业、延续生命、吸纳知识,却经常误读成功、压抑精神、远离智慧。

我们何以安生立命,明心见性呢?

2:寻找精神家园

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有自己的世界,隔绝过度的物质,要自己的精神家园。

有些声音,只有寻梦的人才能彼此听得到。

3:精神密友

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等等,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不渝的精神密友。

4: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除了对家庭、朋友、社会的责任,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世间各种其他责任可以分担和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只能由自己负责。

每个人活在世上只有一次,所以这惟有的一次不要虚度了。

5:不随波逐流

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6: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一个人认清了他在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7:内在快乐

比名声更重要的是,需要回归到你自己。

你必须为自己的心灵保留一个自由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

惟有保持这样一种内在状态,你才能真正品尝到精神的快乐。

8:丰富的安静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9:安静之极致

超越于俗世的争斗,处在永久的和平之中,这种境界,正是丰富的安静之极致。

精神的文章15:精神力量

文/毛利

想换辆车,这好像是30岁后最凡俗的一个梦想。每天在小区散步时,仔细辨认邻居的宝马奔驰奥迪,并不停在心中品头论足,又一次坚定一个信念:都这把年纪了,该开辆好车吧?

人在规划这种梦想的时候,通常都表现出同一副德行,那就是对现下拥有的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越看越寒碜,越用越不是滋味。因为脑袋里始终想着:我可是该开宝马的人啊。

旧车因为长久不保养,外面灰扑扑,里面臭烘烘,每次开上路,都有种穿着旧衣服出门的感觉。6月末,我看了一部叫《再次出发》的电影,里面的落魄经纪人开的破车比我的还要破一百倍。他碰上被甩的女歌手,于是两人在纽约一起做城市之声梦想专辑。

这电影看得我荡气回肠,于是就下载了整张专辑,迫不及待地在散场后开车回家的路上听。天哪,这音乐真是拯救了一辆破车。片中飞黄腾达后抛弃女主角的男二号,改编了一首《lost star》,有句歌词是,我们都是迷失的星,却妄想照亮天空。

一击即中,热泪盈眶。好像瞬间就回到了那个热血又贫穷,连一辆破车都没有的年代。在那个时代,我们都以为可以把整个地球踩在脚下。

听着这样的歌回家,我第一次觉得没有什么换车的必要。随后我开始进行大量的灵魂改造工程,下载了许多音乐,最好开到哪儿都是一场拷问灵魂的旅程。

当然,这些歌放在好车上听,可能感觉更棒,但重要的是,在一辆破车上,它依然能让里面的人重新充电,焕然一新,想着“这样的感觉真不错”。

自从搬家后,我已经很久没出门吃饭了,因为太远,聚会很不容易,再也不能随时召唤朋友过来。有一天我实在很想出去吃饭,又约不到一个人,于是带了当时正在家里看得爱不释手的一本书,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集,在餐厅点好一杯气泡酒,一盆沙拉,一份牛扒。

等菜时索性摊开书,开始追看情节。书中,独自去意大利朝圣的老妇人正在一家小餐厅里用餐,因为战争时期物资匮乏,只吃一碗面条汤,一盆炖西葫芦,还有一块硬面包。老妇人吃饭的过程中,有人过来跟她讨了一杯咖啡,一杯酒。

看到这儿,服务员端来了菜和酒。我发现这样的夜晚也不错,没有和朋友侃侃而谈的机会,但可以在一个久远的故事里,找到某些相同的东西——老妇人在陌生的餐厅和街道穿行时的恐惧,到我这里,大概只留下1%。

但1%已经足够打发一个无聊的晚上。

人们总觉得诗歌、音乐、书籍,这些东西需要一个特别的空间,一个单独的时间来容纳,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神力量。

就我最近的经验来看,在无聊世界闯荡时随身携带着这种精神力量,无异于一种重型武器,必要时可攻可退可守。

有个傍晚,我和一个女孩一起坐地铁,天南海北地聊着。我看到她包里带了本书,谷崎润一郎的《细雪》。我们在一个车站分别后,我翻开自己带的川上弘美的《老师的提包》,内心有点儿忐忑:她会不会觉得我们之间的交谈,远远不如能在地铁上静静看10页书?

总之,我终于断了换车的念头。

精神的文章16:怡心养性的精神之旅

文/罗旻

公司还没放假,我的一颗心早就飞走了,飞在了几千里外的南方。

我是喜欢旅行的。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嘛!老梁是我多年的文友,看了他很多写家乡山水风光的游记散文,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和好感,我一直渴望到他家乡地区旅游。

通过阅读文友的散文作品,我知道黔西南是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群山环绕,草木茂盛,堪称天然氧吧,环境得天独厚。在这雾霾遍布,日益严重的今天,能在黔西南的清秀山水之间呼吸得一些清冽的空气,不失为人生的奢侈的享受。在我印象里,云贵高原,天地氤氲,山川大美,烟岚翠嶂,幽壑流泉,钟灵毓秀,地杰人灵。

看文友的散文和照片,朋友家乡小山村的山峰刚健秀美,草木阴柔郁秀,村前小溪潺潺,野花妖娆吐芳,山绕林护水环,养性养心养生。正是这山水的滋润,难怪朋友整个人显得朝气蓬勃,神清气爽,精神健旺,文思敏捷,佳作不断,得以常常在报刊谋面。

从文友的散文作品以及博客日志当中,我读了文友不计其数的散文小说诗歌评论,从中可以看出文友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尤其是对家乡秀美的景物充满自豪与眷恋。那一篇篇充满深情的散文,还有那一帧帧精美的图片,叫我流连忘返,叫我感慨不已,叫我心驰神往。人说子不嫌母丑,人人都说家乡好。我偏偏不是,在家乡呆的时间长了,我渴望走出去,渴望在外边的世界走走看看。古人的教导我是深深认可和赞同的。

带着对云贵高原奇山异水的神往,我踏上了南行的列车。

恬静温馨的农家小院

朋友家在大山深处。山路崎岖,多是沟沟坎坎,都是狭窄的土路。这路时而上一条很长的坡,时而翻越一道很深的沟,时而绕来绕去,仿佛扭麻花一样曲折。坐在摩的上,我不时被弹起来。

路两边都是山,巍巍群山,连绵起伏,仿佛巨人一样矗立在地面之上。山脉下,是深沟,是坡,是壕,是天然的水渠,是庄稼地,杂草丛生,茂林修竹,随处可见。这山背后还是山,到处是山,没有穷尽。贞丰,贵州,真是山的世界。

到了朋友家,农家小院依山而建。院子里是三层楼房。院子不很大,紧紧地靠着山,与山连为一体。沿着院子的土坡,蜿蜒而上,可以上到山顶去。这山,不是很陡峭,也不是很高,最多也不过十几层楼房高。仰望山上,可以看到树木一棵棵,挨挨挤挤,不是很紧密,静静地矗立在山顶和山坡上,互相依靠着,仿佛一家人一样亲切,在寒风里发出簌簌的响声。

我仰望着山顶的树林,出神地看着,感到很惬意。

一阵风吹过,这山顶的树林,一起发出哗哗哗的喧嚣声,树叶子也在微凉的风里摇曳起来,似乎在手舞足蹈,在歌唱,在欢迎我这远道而来的客人。

山顶的树林,似乎俯瞰着脚下的我,俯瞰着脚下的主人和村人,显得很自得,悠然,恬淡。一片片树林,就是这样覆盖了群山。

朋友说,这片山林已经划归他们家了。山顶的树林是他们家自己经营的,有果树,核桃树,毛栗树,秋季结很多果子,很好吃,吃不完的拿到集市上卖了去,成为家里的一项收入。

朋友说,他看书疲累了,常常爬上山顶,站在山顶举目远望,呼吸新鲜空气,顿感心旷神怡。听了朋友的话,我很羡慕。

我去朋友的书房参观,二楼三楼几个房间,报刊书籍堆积如山。书房里也有很多外地文友来他这里休憩旅游的照片,不少我都认识。

这里,真是非常幽静。听不到任何喧嚣声。市井之声,车马之声,吵闹声,工厂机器轰鸣声,火车汽车的鸣叫声,都似乎无影无踪。

朋友家里养着鸡狗牛羊,都在院子里靠山而建的栅栏里圈着。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养着牲畜,靠山建设猪窝,牛圈,羊圈。吃着自己种植的蔬菜,自己喂养的牛羊猪肉,倒也是非常放心。

朋友带我出去,沿着村子的小道一直往下走,走到村外,有一条山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深沟,深沟紧紧地靠着另外一道山梁。路上满是碎石子,土块,崎岖不平,满是坑坑洼洼,一直向下,向一个很深的沟里延伸下去。看着对面的山梁,再看看深不可测、无限蜿蜒的山路,我们半途而废。

朋友对我说,沿着山路走下去,往右走,那边一道山梁翻过去,就到了北盘江大峡谷了。

作为在平原地区生活习惯的人,第一次见到这地势,深感新奇,惊叹这是上帝的杰作。

晚上,住在朋友家里,山区的夜真是出奇的静谧,那静谧一般世人还是不习惯。

山林密布的贞丰县

在朋友家呆了几天后,我就兴致勃勃地跟随朋友去举世闻名的北盘江大峡谷了。来之前,我就听他说过,也看了他的散文作品,他的许多散文当中,多次描绘北盘江大峡谷,博客当中多篇博文里,都有北盘江大峡谷雄奇壮丽的彩色摄影图片,看行我如痴如醉。从朋友的散文作品里,我读出了朋友对黔西南山山水水,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和热爱。是啊,这一方水土,就是生养他的故乡啊,怎能不叫他魂牵梦萦?难怪他放弃京城稳定的工作,依偎在故乡山水的怀抱里,写作旅游,自得其乐。

一路上,汽车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奔驰,在崎岖不平蜿蜒起伏的山间公路上穿行。虽然是农历腊月,在北方已经是寒凝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了,但是,在南方,却是一点感受不到那种逼人的寒气,相反,扑面而来的是满目的盎然春意,是一派春天的祥和与生机。

汽车在蛇行斗折的山间公路上前行。这儿的山有点像桂林,地势平坦,馒头峰一个个从草原上陡然而起,高高矗立,彼此不连。芍药、黄花、委陵菜等各式各样的鲜花在山谷中怒放。山峦上,则是树木的乐园和世界。滔滔林海,郁郁丛莽。

九曲十八弯,路面凹凸不平,车子不断转弯,而每一次转弯,每一座山峰山脚下的洼地里,都是黄绿交织,美不胜收,显示着南方冬季的小阳春气息。每一次转弯,首先扑入眼帘的是,山坳间的一片片油菜花,黄灿灿的,那么璀璨,那么动人,那么难得,叫人不由眼前一亮,遐思联翩。

行走在山路上,我贪婪地看着外面层峦叠翠,只觉清风扑面,心旷神怡。贞丰大地,山峰林立,重峦叠嶂,郁郁青青,仿佛无数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又仿佛无数正值花季的青春美少女。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蓬蓬勃勃,摇曳生姿,给山峰镶上一道道美丽的金边和花纹,活泼泼的,分外妖娆动人。

山坳里山坡上,麦苗青青的,仿佛一块块碧玉翡翠一般,叫人神往。看着这一片片青青的麦苗,在微风里摇曳,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四月的北方大地,回到了春风化雨的关中平原,回到了柳絮飘飞的渭河平原。上帝真是无所不能,竟然可以把美丽的北方春景,提前几个月,移植到黔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冥冥之中,我仿佛看到上帝的万能之手在空中挥舞。

绝世奇观大峡谷

慢慢地,我们的车子来到一个环山公路上,在绕来绕去的山路上,车子在疾驰。

汽车不知在盘山公路上运转了多少时间,汽车的一侧始终是山谷,就是大名鼎鼎的北盘江大峡谷。

这大峡谷到底有多深,我一路上在猜测。从朋友的口中,我得知北盘江大峡谷是盖世奇观,是亚洲之最,深不见底,非常险峻。

我家乡地处大西北黄土高原,苍苍茫茫,千沟万壑,蔚为壮观。深沟大壕对我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人迹罕至、荆棘密布、茅草丛生的的壕沟我也从旁边经过。但是,这云贵高原和我的家乡隔着千山万壑,千里迢迢,一南一北,俨然两个世界,这里的的沟到底有多深,有多大,有多曲折,有多险峻,有多壮观,一切都是未知数,都是非常新奇的。这里的沟比我家乡的沟要深几倍,还是十几倍,几十倍,开车需要多少时间,危险程度有多大,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据朋友说,大峡谷在很早以前曾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溶洞,洞内有各种各样的钟乳石,并有阴河从下面穿过。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就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大峡谷长达近200里,两岸峰峦叠嶂、奇峰插天,最深处有700多米。时而宽谷相间,时而悬崖蔽日,极为奇秀。原来,这里的历史很悠久啊,并且是地下溶洞演变而来,过去可是在这里看不到天日的,只能是在灰蒙蒙黑洞洞的地下溶洞里观光了,现在可是溶洞的顶部全被上帝给拿走了,地下溶洞重见天日啊。真是沧海桑田啊,我感慨不已。

望着窗外,我的心几乎跳出来了。对面是巍峨的山峰,仿佛巨人一样矗立在那里,可是只见公路一侧和前方是深不可测的峡谷,无边无际,看不到底,好像在天上看地球一样。汽车在山路上不断转弯,不断向着谷底疾驰而去,地势越来越低,越来越向下行去。可是,公路一侧的深谷,始终看不到底。不远处,也有坡形的地势向下延伸,但是始终不见谷底。我目光一直注视着窗外,不断俯瞰谷底,可是,目力所及,永远看不到底部。我惶惶然,深感这真是世界奇观,不愧是大峡谷,真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奇观。

回想自己的家乡,地处黄土高原,也是千沟百壑,也有很多很深的深谷,人在上面看下面,原先还高高大大的人,一下子就成为蚂蚁,成为小不点,模模糊糊。在家乡,也有气势恢宏的大峡谷,里面很深,草木丛生,野兽出没,很多洞穴,人迹罕至,但是都有底,都有胆大的打草人可以下去。说实话,那些壕沟的深度,最多不过几百米,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里的峡谷,据说有上千米。难怪,这么迷茫,什么神秘,叫人心惊胆战,叫人魂不守舍。

我紧张的几乎屏住气息。心想,这个地方要是出了车祸,只有一命呜呼了。于是,我一边欣赏窗外的绝美风景,一边默默地祷告,希望上帝保佑我此行有平安的脚步,希望上帝保佑司机开车专心致志,反应敏捷,万万不可掉入谷底,万劫不复。

北盘江大峡谷的雄奇险峻,真是鬼斧神工,如此险峻,真是神鬼莫测,天人共惊。我默默地想道,这等盖世杰作,这等大手笔,真是上帝有意的雕琢,将旷世的绝美之作深刻地烙印在贞丰的大地之上。既然是亘古的孕育,那么上苍无意的抚弄为什么没有发生在我的家乡,西北的黄土高原之上,为什么没有发生在华北平原之上,看来,上帝就是要将精美绝伦的杰作还世于贞丰。

幽美静谧的北盘江

北盘江的大名,朋友早就对我说过了。

来之前,我还在网上看了一些资料,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贵州,曾经在此与阻拦的国军和地方军阀展开激战。并且,我印象里,一个很有资历的红军高级将领,从此闯过去之后,不久就牺牲在荒凉的陇上高原,年仅二十八岁。英雄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年早逝,叫人感怀不已。

汽车在公路上飞驰。伴着一路的新绿和枯黄,不久,就到了大峡谷底了。峡谷两岸是高耸入云的山峦,沿着蜿蜒曲折杂草丛生的山间小道,我们来到了谷底。一路上,各种不同的鸟声不时传到耳畔,或啁啾,或吱喳,或低低的叫唤,或高高的呼喊,仿佛一曲美丽的交响乐。在这寂静的大峡谷,听到鸟声感到分外亲切。即使是草木丛中的虫奏也挺好的,怡然自得,唧唧而鸣。在靠近谷底的茂密树丛里,偶尔一只布谷鸟急速地拍打翅膀,扑愣愣飞向远方。尽管离得很远,那羽毛和空气的磨擦声仍听得清清楚楚。

前面一块巨石挡住了去路,我们仿佛猿猴一样抓住垂下的藤蔓和树枝攀援而过,来到紧靠水面的铁索桥上。仰望两边,只见山崖耸峙,峰峦竞秀。绝壁上,藤蔓攀附,古木丛生。碧绿的江水清幽幽,仿佛美丽的绿色锦缎,那么柔和,你几乎觉察不到它在缓缓流动。人行走在峡谷,不知不觉被感染,让你气定神闲,真是天然的难得的世外桃源。走在晃悠悠的桥上,看着脉脉流水,听着声声鸟鸣,心旷神怡。路边的草丛里,也间杂有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野芳幽幽。

站在河岸边,向右侧悠悠江流流出的狭窄陡峭的峡谷看去,只见那里两峰对峙,那么笔直陡峭,斧砍刀削一般,两岸的悬崖峭壁上是茂密的树木,层层叠叠,密不透风。朋友说,当年红军和匪军就是在这里交战的。碧油油的江水在这里很窄,过了浮桥,很快又陷入两岸茂密的树木的遮掩之中,在茂林丛里消失的无影无踪,静谧无声。

看着碧绿的江水仿佛碧绿的丝绸一般光滑明净,缓缓流动,驻足峡谷,被山林包围,不知不觉被感染,浮躁的心性渐渐得到缓和,逐渐气定神闲,真是个修身养性的世外桃源。“静若处子”是在谷底的北盘江的写照。

山谷里绿草葳蕤,洁白硕大的芍药花以及其他各种野花,比城市公园里的丰满多了。那娇嫩,那细腻,那幽美,毫不逊色花房里的。一会儿,刚才还阴沉的天色变得明亮了,太阳穿透云层出来了。这时,各种小鸟在树林草丛里叽叽喳喳,啼唱不休……北盘江大峡谷地地道道成为鸟语花香的世界。

谷底纵情放歌畅怀

这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之中,为生活疲于奔命,生命之弦一直绷得紧紧的,很难有放松的时刻。在如诗如梦的青山绿水之中,在静谧幽美的大峡谷之中,面对碧玉般的悠悠江水,一展歌喉,那是我可望不可即的,是我心驰神往的。

这次,来黔西南,我的夙愿得以实现,梦想成真,真是喜不自胜,心里真比吃了蜜还要甜美。

过桥之后,我们一起站在江边一个不高的山坡上一块块青白色的巨石上,我也不禁来了兴致,也放声高歌了几曲,吐故纳新啊。岸边有几株巨大的榕树,茂密的树叶横斜于河的上空,使人联想起“疏影横斜水清浅”的诗句。侧过身来,看到身后那蜿蜒的山坡,那陡峭的山峰,那几乎是在天上的巅峰,上面似乎还有隐隐约约的人影,那么小,真是叫我们震惊。

山顶上的他们似乎还在吹哨子,还在得意洋洋地唱着民歌。

“那是来这里旅游的人,放寒假了,这里旅游的人会多起来。大多是学生,大学生外地放假回来了,来这里休憩放松。”朋友望着山顶上的一帮模模糊糊的身影淡淡地说。

随后,朋友又说:“我过去在家的时候,常常从山那边翻山过来。我有几处住宅,都是书籍,看书看报写作很方便。”朋友确实在县城也有自己的房子,有买的,有租的,便于歇脚。

望着山顶缭绕的白云,听着朋友的话,我仿佛看到一个文学少年和青年在大山上和文学的征途上奋力攀登的身影。

站在这里,真是非常静谧,恍如隔世。一切的市井喧嚣,车马之声,鸡鸣狗叫,这里都听不到。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闹嚷嚷的声音,村妇们在一起窃窃私语声,都听不到。

江边那些光滑的大石头,在温煦的阳光的照耀下,静静地泛着光泽,我们随便找块石头躺下,静静地晒晒太阳,任微风轻轻地吹佛我们的面庞,什么也不想。“静若处子”是我对北盘江大峡谷的印象。时间不大,谷底陆陆续续来了不少游客。有结伴而行的,有三五成群来逛的,有特地来旅游的,有随意过来看看的,有远道而来的,也有临近地方的,多是年轻人,也有恋人,小夫妻。

想想也是,平时这里罕有人迹,只是节假日,这里才有游客光顾。我们几个人站在重重山峦的环抱之中,真是恍如世外桃源。

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说:“有这么多东西满溢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白昼与黑夜,还有人内心的永恒。我越对自己感到不确信,即越有一种想跟万物亲近的感觉。”想想,如今,雾霾严重的城市,拥挤不堪的交通,污染遍布的城乡大地,不由感到这里清静幽美的可贵。造物主曾经赐给人类那个天光明澈、风物灿烂、虫叫鸟鸣的世界,正与我们渐行渐远。这岂不是莫大的悲剧?这个悲剧的制造者正是人类自己。

走在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上,只见村民们有的开着自己的小货车,有的骑摩托,在坚硬光滑的山路上疾驰而过。

路边有在野外放牧的牛羊自觉地缓缓地往回走。

文友告诉我,这个公路由于太长,太崎岖,所以虽然上面一再要求村村通公路,政策支持,但是由于资金缺口太大,最后修通才几年,但是给这里带来很大的实惠。

回去的路上,在极其陡峭的地方,我们一行人先慢慢地走上坡去,减轻车的压力和危险系数。我们站在路边的草木丛里,俯瞰脚下的北盘江,只见远方,北盘江仿佛一条美丽的银白色的银练一样从重重山峦之中冲出,在崇山峻岭之中环绕和回旋。“动若脱兔”又是此时此刻的北盘江的写照和画像。我仿佛听见了哗哗哗的流水声。

回眸一梦惊惆怅。与盘江相遇,匆匆而过,皆是因缘偶然。多少次,北盘江和大峡谷都浮现在我的梦想里,只是可惜忙于谋生,闲暇日少,但是,百忙之中,我还是难忘那次北盘江大峡谷之行。我想,日后,我一定要再回到北盘江大峡谷的身边,看望我这念念不忘的老朋友。

雄奇险峻的大峡谷,秀美温柔的北盘江,和谐淳朴的黔西南,如果有缘,我会在有生之年再次沐浴在你的神光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