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团聚文章(精选13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团聚文章1:母亲的元宵
文/钟芳
“闹元宵,煮汤圆,阖家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元宵佳节,小巧玲珑、香甜可口的元宵汤圆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角,寓意一元复始,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每年过正月十五,母亲都会亲手为我们包上一碗碗热乎乎的汤圆。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元宵前夕,母亲开始忙碌起来。母亲先把糯米淘洗,放在水盆里泡胀,用石磨磨成米浆后,用布口袋把米浆吊起来慢慢地把水沥干,放进盆里揉匀成糯米粉团。然后炒花生、炒芝麻、砸核桃、煮绿豆,加入白糖、桂花等制成甜的馅心。开始包汤圆了。只见母亲用手拿起一团糯米粉,用手指边捏边旋转着,像变戏法似的捏成了汤圆皮,包上备好的各种馅料,又用手捏拢搓圆。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小汤圆就这样在她的手上,慢慢地往下滚,入锅了,那些可爱的汤圆在沸水里欢腾地嬉闹着,待漂浮起来后,再往里加米酒和红糖。
当香气四溢的汤圆端上桌时,全家人都很快乐,那种热腾腾、暖融融的幸福感在每个人心中荡漾。醇甜醉人的米酒飘香,晶莹剔透的汤圆漂浮在上面,个个圆如珠,白如玉,惹人喜爱,泛着柔和的光泽。这种香喷喷的美食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是很难抵挡住诱惑的,所以急吵着要吃。我顾不得烫,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大口,顿时鲜嫩软糯、香甜润滑的味道在唇齿间弥漫开来,一碗下去,直到把碗沿舔得干干净净,不解馋还想吃。这时调皮的小弟见状,扮着鬼脸高兴地唱道:“汤圆,汤圆,卖汤圆,一个汤圆,三毛三。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要吃汤圆快来买呀,吃了汤圆好团圆呀……”惹得一旁的母亲笑弯了腰,并慈祥地笑着说:“多吃点,多吃点,锅里还有呢……”当时觉得汤圆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感觉自己实在太幸福了,那时的心情特别愉快。
“圆”象征团圆、美满,元宵节赋予更深的文化底蕴也就是亲人的团圆。南宋姜白石对此有过生动的描绘:“元宵争看彩莲船,宝马香车揆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读来别有一番生活情趣。清代诗人丘逢甲写道:“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而现在的闽南歌谣里唱道:“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闹元宵,煮汤圆,叶落归根是正理。”元宵之夜吃汤圆,寓意月圆人圆、家庭幸福美满,更是表达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
年年元宵,今又元宵,全家人围桌而坐品尝着母亲亲手制作的香喷喷的元宵,道一声暖暖的祝福,享受母爱的芬芳和醇香,真是其乐融融,幸福而美好。
团聚文章2:相思与团聚
文/司婧
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洁白的云朵,天空像被水冲洗过一样洁净。辞旧迎新,蛇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来了。
今年,市政府规定为全市的百岁老人免费拍摄全家福。当然,我那103岁高龄的老太太也接到了这样的通知。
大年初三,我们来到了老太太家。“老太太……”我凑在老太太身后大声地叫道。老太太转过身来,说道:“哦,原来我们家宝宝来了。”不一会儿,大家伙全来了。大家紧紧握着老太太的手,嘘寒问暖。老太太笑着说:“好好,一切都挺好的。”大家伙脸上都漾起了幸福的涟漪。
午饭时间到了,我们大家伙也都坐了下来。“吃啊,都是自家人,不要客气。”老太太笑着说,“恩恩,我们吃,您也吃啊。”尽管是简陋的房屋,简单的饭菜,但只要是我们大家团聚在一起,怎么吃都是幸福的味道。
终于到了拍照的时间。大家按照辈分围坐在老太太的身旁。“来,大家注意了,看镜头,微笑啊。”摄影师说。“好!”一张照片终于完成了。“茄子。”“哈哈哈哈。”大家一阵哄笑。“都已经照完了。”“哦?是吗?那就再来一张。”“好。”摄影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茄子——”大家齐声喊着。邻里乡亲也都过来凑热闹。这时,姑姑又突然叫道:“哎,等一下,等一下,我还没准备好呢。”于是,只好再来一张。“茄子……黄瓜……”叔叔们调皮着。“呵呵呵……呵呵呵……”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最后一张,搞定。”“啊哈,终于好了!”大家感叹道。临走时,老太太总是依依不舍:“以后常来玩啊。”“恩,一定一定。”
在老太太深邃的眼眸里,我看到了相思与团聚。我们这些做晚辈的,就应该多回家看看,为老人效劳,给老人希望,给老人温暖。春节就是相思与团聚!
团聚文章3:春节前的团聚
文/左京
当我在商南县火车站空旷的广场上,看到满头白发、失散了26年的弟弟半跪倒在哥哥怀里的那一瞬间,我是热泪盈眶的。
2015年2月12日,距2015年情人节还有两天,离春节只有一周时间。一大早,我就接到一个紧急采访任务,去商南县采访刚刚在公安系统和社会爱心团体帮助下重逢的亲兄弟。10时30分左右,我们赶到了商南县,媒体记者一行陪着哥哥方竹林和他的妻女焦急地守候在火车站外。在这之前,我从方竹林哽咽的讲述中得知:方竹林与方双成兄弟原是富水镇赤地村人,方竹林12岁时,一次与弟弟出门看大船,不幸在河南西峡走失。26年里,被好心人收留的方竹林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弟弟,直到2014年年底,在社会爱心团体的帮助下,在警方的努力下,才成功联系上了两兄弟的舅舅范家山,继而联系上了流落在河南的两兄弟。
没有什么比血脉亲情更可贵。在舅舅范家山家里,三个家庭聚在一起,感恩社会,诉说着这些年的相思之苦与生活遭际。几乎是流浪长大的方双成,回忆起他艰苦的寻亲之路,饿的时候,他只能捡白菜帮子填肚子,渴了他就喝路边黑色的污水。但不管有多难,他都没有远离过西峡县,因为他坚信,哥哥一定会回到他们两失散的地方寻找他。26年来,他坚强而善良地生活着,黄天不负苦心人,他娶妻生子,也找到了自己的亲人,方氏兄弟的离别之苦、重逢之喜让我感同身受。
采访归来,在万籁俱寂的黑夜里,我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心绪难平,他们的悲欢离合仍然感动着我,我写下了:“你双手满茧,我花发早生,但只要看一眼,看一眼就知道,你是我的兄弟……”
2016年春节即将来临,再次回忆起方氏兄弟的故事,我依然感慨良多。我想起了普希金那首着名的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生活中的挫折每个人都会遇到,心中有爱,坚强面对,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团聚文章4:过年
文/裴国华
年,是亲人的团聚,是亲情的融合,是365天的牵肠挂肚。一个“年”字,盘点着人生四季,在心中累积下了多少往事、多少畅想,在心中存留下了多少温馨、多少眷恋。
过年,是中国传统的盛大节日,也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人寿年丰,阖家团圆,孝老、尊老、爱亲,是过年的永恒主题,牵动着无数人的渴望、期盼,寄予着无数亲人的关爱、教诲。
过年,是一首绵长回味的诗,是一本厚重多彩的书。
现在,马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年味越来越浓了。好多人都开始忙年了:忙着筹备年货、忙着买回家的车票、忙着准备礼物、忙着编祝福短信……商场里,人们熙熙攘攘,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精美的年货,诱人飘香的美食,煽情的叫卖声,闹热了小城。小城,活跃在人头攒动的身影拥挤里;小城,活跃在人声沸扬的叫卖与采买声的活络里。
数着马年的脚步,我看到了家的影子,听到了亲人的呼唤,闻到了团年饭的味道,品到了团聚的滋味……
过年了,一幅幅桃符,袒露了自己的心扉,粘贴在了过年的喜庆气氛中。一尊尊门神,衣冠整洁精神焕发,早早地立在了春天之上,引领人们捕捉好运气。除旧岁的爆竹声“啪啪啪”,绽放出了一串串灿烂的火花,纷纷点缀了人间崭新美好的一页。
过年了,一家人从各个角落汇聚到温馨的家中,团聚一堂,围坐一起,吃团圆饭,把酒言欢,拉拉家常,谈天说地,看看“春晚”……沉醉在团圆幸福的气氛里,享受着亲人相聚的温暖。家的香味在年的文火中煨烤,甜美的日子在欢声笑语中绽放。
过年了,亲朋好友相互拜拜年,送去问候和祝福,让亲情、友情不断升温。说说、聊聊,坦诚相待,真心相处,其乐融融。让年年岁岁的情,长久;让岁岁年年的心,相守。
过年了,地方文化更加活跃、浓厚,耍龙、舞狮、扭秧歌、唱花灯、唱大戏应有尽有,鞭炮炸响,礼炮声声,礼花怒放,热闹着村庄、城市,人们被这繁荣盛世所陶醉。
过年了,无论如何忙,总要放下手中的活计,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静下心来,好好的清闲几日;游山玩水、走亲访友,好好享受几日。
过年了,我长了一岁,你也长了一岁,父母却老了一岁。
过年了,龙腾、马跃、狮舞,闹活好大的一个中华。
过年了,心情像多彩的礼花涌出欢喜,心中的梦想悄悄点燃,站在新的起点上,我要捕捉甜美的未来。我将朝着新的征程,欣然踏去,相信崭新的前方,必定是芳草依依,蜂吟蝶舞,燕子呢喃,辉煌灿烂……
团聚文章5:严寒里的温暖
文/王之保
春节与家人团聚在温暖如春的家里,不禁想起我在城晋驿中心校上高小时候的一些往事,便说给孩子们听。
我们村是阳曲县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学校设在庙堂,只有一至四年级的复式班,村里的孩子上高小就得到相距五里的城晋驿中心校,上集体灶住宿读书,每周日休息才能回家一趟。返校时一般要带上点窝窝头和咸菜当零食添补,那时年少的我满怀希望刻苦读书,受苦受累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五六个孩子上高小,住在学校附近一位农民家一间闲置的东房里,一盘土炕挤着住下,大家既是同窗同学,又是朋友,互相关照,亲如一家。
最难熬的是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呼呼刮着,雪花打在脸上生疼生疼,屋里虽然生着火,可四处漏风,还是很冷。学校没有别的办法,给了我们一叠报纸贴窗户补救,屋子里本来光线就不好,贴上报纸后,更加黯淡无光。房东大爷厚道热心,每天为我们看火,烧炕,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我们。他身材瘦小,不善言语,相处一段时间后才知道他是个苦命人,妻子死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儿子当八路军牺牲在战场上,只有一个女儿也已经出嫁,他孤单一人守着个空院子,我们的到来使他的生活不再枯燥乏味,他很高兴。记忆中,那年期末考试前几天我感冒了,发烧,肠胃疼痛,茶饭不思,手脚发冷,全身无力,同学们让我回村或请父母亲来照顾,我看着窗外厚厚的积雪,听到嚎叫的狂风,我拒绝了,怕耽误考试,怕给父母亲添麻烦,想着忍一忍就会过去的。房东大爷看火时发现我躺在炕上哼哼呀呀地难受,知道情况后,硬把我扯拽到他明亮温暖的正房里,为我十指放血治疗,给我盖上新毛毯暖身,熬小米稀饭,冲蜂蜜水泡干馍片给我吃,我心里无比感动,偷偷掉了泪。
在房东大爷的精心照顾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没有耽误期末考试,我父母要带着礼品感谢他,大爷谢绝了,他说,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孩子们住在我这里,我就应该认真负责地关照每一个孩子,请别多心。
几十年过去了,时常想起房东大爷像父母般关心我的往事,我永远铭记在心。
团聚文章6:中秋月色
文/白水之泉
这是属于团聚的时光,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吃点月饼,喝点儿酒,唠唠闲嗑,看窗外月色明媚,花影绰约,夜凉如水,遂起身关灯,出去走走。
人们似乎都钟情于这月色,广场上的人特别多。劲舞的人群,依然随着乐音摇摆,挥洒自己袅娜的舞姿;孩子们在游乐场上,你追我赶,将欢声笑语揉进那琼浆碎玉般的月光,星星点点地撒了一地;花木挥动自己依然葱茏的翠袖,将柔和的月光切割一缕缕轻雾,吸纳进自己的怀抱;清亮亮的月光,让炫彩的霓虹灯,羞涩了面庞,柔和成了一汪汪春水;一阵风吹过,竹叶窸窣作响,好似在月光的耳边,甜蜜的絮说只属于它们的情话……
这儿的热闹与我们无关,我期望自己的心,能够如这月光一般纯净明亮,遂与爱人孩子一起,静悄悄地穿过这人群,走过这喧闹。
郊外,没有树木的阻挡,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掩,没有霓虹灯炫耀的色彩,一切一如儿时美丽的时光,凝聚成童话般的梦。月色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光亮如是天空悬浮着的发着亮光的细丝,丝丝缕缕凝聚成光亮的河流,随着风儿轻轻地在这天地间流淌,看不到它的发端,也望不到它的终极,如同生命长河中,岁月的轮回。
大地在这朦胧的月色中,延伸着自己的广袤与深邃。路旁的荷塘,青青如是伞盖的圆圆荷叶,已经残损了自己丰腴的容颜,但是那悬浮在你身畔的幽香,依然能够让你为之目眩神迷,就像是躺倒在爱人温暖的怀里,沉醉在那无边的柔情蜜意……
夜深了,柔媚的月儿依然不紧不慢地穿行在天空,闪耀在云海。天地一下子就静谧了下来,好似在瞬间,一切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我们也沿着来时的路,拾掇好过去的时光,整理好希望的思绪——回家!为了幸福,继续去做那个属于我们的甜蜜温馨的梦。
团聚文章7:与父母团聚的中秋
12年前的这个秋季我真正的离开家乡踏上了求学之路,那时不知道前途是什么,农村娃没有太高理想,更没有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的抱负,只是被跳出农门的喜悦所包围。北方的秋季是个美好的季节,有人眼中的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映入眼帘的都是金黄色的硕果累累,有人眼中的就是是个调零的季节,伴着瑟瑟的秋风,看到的是落叶满地和枯黄的小草。这次的秋天更我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和更深的感悟。
12年后的这个季节我又回到了家乡,为的是陪父母过个中秋,回家和父母说我有12年没有在家过中秋了,父母说不止12年,其实是15年,读高中的那几年都不在家,说的我心里一颤,原本在我们心里不重要的节日在他们心里家人团聚是何等的重要,儿女不在身边是何等的想念,也许只有到了那个年纪我们才能体会。
在我看来回去过了个中秋无非是请几天假花点路费的事情,可在父母眼里真的是奢望。
中秋的夜晚,看着皓月当空,其实我心里在想,月再圆,如果我们不在家父母心中的那轮月仍是残缺的,短短的几天母亲变着花样弄着喜欢吃的每一餐,我同母亲开玩笑,我不是在坐牢我是在外工作,都吃的很好,作为农村老太太的母亲说:你们回来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你多吃点好的。说的我泪只有往心里流,我相信全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
短短的几天便离开了,其实离开的一刹那我心中充满了不舍,伴随车子的离去,从倒车镜看到父母依然站在路边,我知道他们心中的不舍,就如同读书的那几年,每当放假从县城回家的时候,父母都会早早的在外等候,我知道儿女是他们的心头肉,我们更应该把亲情看做恩重如山。
我不勉强父母选择的生活方式,在农村也许是他们最大的快乐,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想法固然是不同的。这次回家到了大草原,看着一望无际的草原,看着漫山遍野的鲜花心情是如此的舒畅,可小时候天天在草原上放羊,就想早点考上大学里开他。地还是那片地,草还是那片草,变的是人心,是人的感受,桃花依旧笑春风,但人面不知何处去。
企盼父母身体安康,阿弥陀佛,愿天下的父母吉祥。
团聚文章8:晒年饭
文/胡铁民
过年团聚是中国传统,年饭更是团聚、团年的重头戏。
过年回家三件事:敬老磕拜、聚集团年、拜年访亲。过年,热闹在路上,辛苦在路上,花销在路上。老母常说:“过年也要体谅儿女,上半夜替自己想,下半夜替儿女想。”
这几年老人家“下岗”了,年饭轮着转,都是在儿女家团年吃年夜饭。今年,不能回家的姐姐、弟弟不甘团年冷清,在网上约定同日团年。他们把电脑提前连接,采用QQ上视频团年。各家频频拿出真功夫,“亮”出得意的团年饭与家人共享,也让老人家“潮”了一把。如今的年饭家宴,都是兄妹们在爹妈那“偷艺”学来的,当丰盛菜肴搬上桌面,两地三家“晒”年饭时,大家眼前一亮,全是老爹、老妈手艺的翻版。电脑前二哥问:“四妹做的菜真好,不知味道如何?有何讲究?”
“正宗爹妈手艺,正宗爹妈口味,道道年菜有说法,寓意深深报吉祥。”
那就开考了,我问你答:卷尖春卷。香酥可口。鱼圆肉圆。全家团圆。鸡汤线粉。长寿寓意。腊肉年糕。学业攀高。油淋青菜。亲热和谐。红烧全鱼。年年有鱼。
还有家乡山药、豆果、油面、土菜……每道菜都祈福家庭、祈福老人、祈福事业、祈福学业等,吉祥谐音,寓意幸福。小弟的年饭解说词有特点:“爹妈,团年啦!请上坐,遥祝大吉大利!健康开心!”
网上“晒”年饭,也是网上赛年饭,“晒”得老人家笑得合不拢嘴,还作出温馨提示:筷子只能多备不能少了,寓意锦上添花,添增口;增菜增饭、或添菜添饭,禁说要饭要菜(有乞讨之嫌);碗碗菜点上青葱,一是调味点缀,二是祈盼聪明……
“晒”年饭,来个家庭网络大餐,换个法子过年新鲜又快乐。只要爱在心中,孝在心中,聚在平时,笑在平时:年一样的圆在心里、家一样的圆在心里。
团聚文章9:曾经的羡慕
文/杨宜勤
星期天,家人团聚,儿子拿来两瓶外地酒,我正看酒盒上的酒精度和产地时,外孙拿出手机,扫了一下二维码,瞬间就告诉我,这酒168元一瓶。看看外孙功能齐全的iPhone5s, 望望我那只能接打电话的“老年手机”,久违的羡慕油然而生。
细细想来,许多行为的选择,都源于羡慕。羡慕,犹如心中荡起的道道涟漪,难以忘怀。
孩提时,我曾羡慕邻居家的孩子夏天吃冰棍,撕开带花纹的白色包装纸,上下来回吮吸,心想,咽到肚里一定是甜甜的透心凉。家庭条件所限不能买,为此,每当看到有人背着冰棍箱子叫卖“冰棍,3分钱一支”时,就迅速转身离去,把涌到口腔的唾液咽到肚子里。
上学时,我曾羡慕同桌的书包,是他外地工作的舅舅买的。浅黄色的帆布料,中间还有个夹层,一侧有两根2厘米宽的带子,与书包另一侧的黑色金属环系上,背带的长短还可以伸缩。我的书包是母亲缝制的,由多块布料拼接,上下长左右宽,像个半成品的布口袋。对同桌书包的羡慕,一直心底藏着。
毕业后,做了一名教师,学校有的老师戴上了手表,有人问“几点了”,人家会潇洒地抬起手腕作答。那时,买手表不仅要经济条件允许,还须千方百计弄张购表的票证。初登讲台的我,上课有时讲练都完成了,下课铃声还不响;又有时为完成本节教学任务,被迫拖堂。我想,如果有手表,这些现象就不会发生了。于是省吃俭用,从31.5元工资中每月省出几块钱,一年后,托人在县城买了一块30元南京产“钟山牌”手表,羡慕变成了现实。
住上了新房,可时间不长,就羡慕同事买的房子面积大,大客厅、宽阳台,还有书房。后来,换了面积大的,方便了许多。可没住几年,又觉得城区的住房不如河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房子环境好,空气清新,羡慕又一次产生。
其实,羡慕之心,人皆有之。如今,回忆那些曾经的羡慕让我产生许多思考与启迪。曾经的羡慕锻炼增加了我的自控能力;曾经的羡慕让我努力地学习与工作;曾经的羡慕让我勤俭节约发奋图强。羡慕可以产生动力,让你自强不息,它不仅是人生历程一段段难忘的回忆,也是人生阅历中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耳顺之年开始,似乎羡慕心少了淡了,比如,那些日新月异的电子产品,经济能力可信手拈来,可现代文盲的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头几年,想买一辆老年代步车,从交警队退休的一位老同学听说后,专程来我家给我做工作,权衡利弊后放弃了这个念头。出行就靠公交公司发的“老年卡”,既方便又不花一分钱。
近期,常想起活到90多岁的郑逸梅先生说的一句话:“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自感不贫不贱,就常处乐境,于身心有益。”老年了,还是少一些羡慕,“不比为贵”的好。
团聚文章10:期盼假日好团圆
文/谷悦武
望假日,盼假日,假日与儿女团聚日。人们遇节假日,往往考虑的是如何外出游玩,这也是人之常情。平时年轻人上班上学,两点一线,时间空间有限。一旦遇节假日,可以随团或自驾游,到名胜古迹参访游玩,放松心情。
人上了岁数,与年轻人过节假日有一些异样的心思,即此文开头的一句话。平时,儿孙工作学习紧张,不能经常看望老人,只好在电话上慰问一下;遇假日就不同了,老人可以与儿女欢聚了(当然,不少年轻人借假日之机去看望老人,这与老人心思相同)。即使出游,不去凑热闹,以免淹入人海中,心中扰攘,哪有赏景抒情之心境?而是一家人出游无名野山,有险崖绝壁,有涓涓溪水,有丛草树木,有鸟语花香,有清新空气,有静谧环境,可享,可赏,可感,可悟,舒爽身心,清神怡脑;一家人围坐一起,自由享受野餐美味,好自在也!即使不出游在家欢聚,天南海北,一起聊天,又说又乐;一起玩电脑,一起看电视,享受天伦之乐,老人笑在眉头,喜在心头,好乐呵也!假日,真好!
团聚文章11:“逆迁徙”团聚年味浓
文/单凤婷
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地”不同。大年在即,在外打拼一年的儿女是春运的主角,回家和父母团聚过年是一个温暖的符号。而今年,老人“逆迁徙”到孩子家过年正在悄然兴起。
年前这半个多月,同事金力神清气爽,工作起来也特别有干劲。我要去下属公司取样板,他挣着说我替你去吧,天冷路远不说,样板也太沉了;美女小刘准备下楼取快递,金力跟着拎上来大包小包的东西。每个同事几乎都在受益着他的好心情,就连经理都点赞金力这段时间表现得太好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金力的喜是今年的春节,他的父母从河南“逆迁徙”来自己家里过年。11年了,每年的春节,金力都在为回老家与父母团圆费劲心思。精心选购礼物和春运一票难求不说,回家后还得去亲威家串门、拜年,更不好意思推托和同学的聚会,而实际与父母真正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今年,金力请已经退休的父母赶在春运高峰前来沈阳过年。父母的到来,他们家的年味也渐渐浓起来,每天他下班回家和父母、妻儿围坐在一起吃饭后拉拉家常,其乐融融。金力父母的“逆迁徙”,让他有了与往年不同的好心情,也给我们办公室带来一片喜庆,一片春色。
时下,老人“逆迁徙”到儿女家过年已成为时尚。前几天,二姑二姑夫和他们的亲家,一起去上海的儿子家过年。相比而言,沈阳去上海的机票量宽松不少,标价也经济实惠。在我们这里,乔迁新居时,有一传统习俗“燎锅底”。去年,表哥在上海买了新房,这次二姑和家人去那边过年,顺带着也把迟到的锅底燎了。一家老小七口人三世同堂,新屋新喜气、新财气接连起来,生活自然会更幸福美满。
上海的情,上海的风景令二姑心情大好,这几天,她玩得不亦乐乎,在家庭微信群里陆陆续续传给我们地标景观东方明珠,观光隧道的美景等,也把新房的视频发给大家分享。
生活不但有亲情也有远方,“逆迁徙”团聚过年,父母对儿女居住地的环境有了直观的感受和了解,眼界随之开阔了,年味想不浓郁都难。
团聚文章12:点一盏灯
文/阿依灵
寒假回家,是与父母团聚的日子,春节是每个中国人的欢庆日,盼了一年,等了一年,年迈的父母终于看到了思念已久的儿女,只身在外的孩子们也终于有时间回家陪伴家里的老人了。春节,从小年开始,节日气氛便浓厚了起来,大扫除的大扫除,贴春联的贴春联,许多家庭要一起吃团年饭的也张罗了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
除夕那晚,和往年一样,和父亲一起去为已故的亲人点一盏灯!不知道这个习俗是从何时流传下来的,但自从我记事起,每年除夕夜,父亲都会带着我去给已故的爷爷奶奶、公公太太上灯。听大人们说,除夕夜我们团聚了,也要为他们送去一盏灯,照亮他们的世界,让他们也团聚。
走进那一片墓地,没有一丝恐惧,多的是一份亲切。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墓碑的,即使有也被时间的轮轴压平了,但就算如此,我也能一眼找到奶奶的安眠地,在那大大小小的坟头中间,不显眼,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奶奶去的时候我还很小,但模糊的记忆里依然有她的身影,她背着我走亲串友,她抱着我哄我逗我,她给我哼曲儿讲故事······奶奶的容颜已模糊不清了,但那份情却是深深烙在我的心坎儿上。为奶奶插上那朵莲花灯,让花芯的微光照亮奶奶安眠的那个世界,让她和我们一样与那个世界的亲人团聚。
我起身,望见那一片灯海,有莲花灯、宝塔灯、七彩灯,各式各样的,可我却更怀念以前的蜡烛。多年前,和父亲一起去上灯,父亲总是会提前做准备,自己将白纸糊成一个个灯罩,整整齐齐的叠好放好,自己劈开竹子修成细枝,做成支撑灯罩的架子,再挑选四支完整漂亮的红烛。上灯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轻轻的插好四支竹枝,慢慢地把白纸灯罩罩上一半,再点燃红烛,由于风的原因,总是要点好几次,最后再把红烛放进灯罩,将灯罩完全罩好。点完这样一盏灯,也许花了许多工序,但那样一盏灯浓缩了多少情啊!可是现在的人是越来越会想,商家们把这盏寄托思念的灯做成了各式各样,也许这一盏盏电池支撑的花灯可以亮几天几夜,也许这些花灯为人们节省了许多时间和工序,可是这些灯没有一盏比得上那一支红烛。因为红烛是有温度的,那样一盏温暖的灯才是我们最真心地祈祷!
点一盏灯,为纪念我们已故的亲人,让这一盏灯将我们的思念带到另一个世界,带到他们的身边!
常在想,这盏灯不仅是为他们点的,更是为我们自己点的。我们错过了忽略了许多盏灯,也许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细细想来,父亲每次晚归,母亲总是习惯性的点一盏灯,即便许多次母亲已入梦,但那盏灯也给了晚归的父亲家的温暖;以前自己总要早起上学,但从未在黑暗中摸索过,因为父亲总是会提前起床,为我点一盏灯,照亮我的一天;高三那年总是伏案到很晚,但无论多晚,每次在窗边抬头望去,父母房间的那盏灯总是亮的,那盏灯的光辉总能驱散我一身的疲惫和满心的紧张不安……其实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总有人为着某个人点着那盏灯,这盏灯是思念、是关心、是鼓励、是希望!
母亲问过我,多年以后,若是这些坟头都迁走了,每个去世的人都只能安睡在一个四方盒里时,应该就不会有人去上灯了吧?我没有回答母亲,因为我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但我不希望故事是那样发展的。点一盏灯,这盏灯承载了岁月的蹉跎,这盏灯包含了几代人的情缘,有那么一根线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这根线包裹着一根灯芯,它需要一盏经久不衰的灯去燃烧它,让火热的温度与光来维系几代人的情缘!
除夕那晚,我做了个梦,梦里,许多年后,又是一年除夕傍晚,我站在坟头,那里依旧灯火阑珊……
团聚文章13:卖柿子
文/刘俊华
回长安县老家和家人团聚,离家回城时,母亲提来两篮从家门前树上摘下的火晶柿子,让我回城后送给同室伙伴尝个鲜,又叮嘱有多余的就把它好歹卖了,别放坏了怪可惜的。我回城后给伙伴们送过后还余一小篮,于是周末我提上篮子来到生活区外不远处一个十字路口,这儿已有好几个卖水果和蔬菜的人,我找了个空处蹲了下来。没有秤,我估摸了一下,按一元钱10个卖。由于我卖得比别人便宜,加上柿子个大色好分外甜,没多长时间就卖出了一多半。
正当我沾沾自喜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人声的躁动,旁边一个妇女向我喊了一声:“还不快跑城管来了!”我一看摆摊的人全都提上篮子就跑,我没经过这阵势,顿时慌了神,没跑几步就被地上一个砖块绊倒,手中的篮子也随即脱手,柿子滚到马路上,可这时我也顾不了许多,爬起来像贼似的落荒而逃,心想只要抓不住人就谢天谢地,几斤柿子又算得了什么。
说时迟那时快,身穿城管服的中年男子已快步赶到我摔跤的地方,可奇怪的是到了跟前他没抓我,而是拾起篮子弯腰拣起了柿子。边往篮子拣边向我挥手喊:“别跑了,快回来拣柿子”!他这一喊我真愣住了,不知该起身继续跑还是回去和他一起拣柿子?正当我犹豫不决愣神的时候,城管又一次边挥手边喊道:“跑啥哩,快回来拣柿子!”望着城管和蔼可亲的神色,我再没有理由不回头了。
城管把柿子篮提到我跟前,笑眯眯地说:“你跑什么?我又不吃人?”我暗想:不跑能行吗?谁不知道城管除过训斥、没收货物就是罚款,便没好气地说:“罚多少钱我掏。”他笑了笑说:“谁说罚你了?卖东西也不拿秤,你怎么卖?”我看他态度很好,就说了卖柿子的前后经过,心想请他高抬贵手放我一马。他听后笑了笑说:“看得出你是个生手,卖柿子没错,不过这里不是摆摊设点的地方,这里行人车辆多,影响市容交通也不安全,到前边那个大棚市场里去,”他把篮子递给我,转身向市场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