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的散文

请欣赏节日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节日的散文1:春节,幸福的节日

文/童美淋

时间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转眼间半个假期已过去,迎来了十分重要的一天——除夕。我从那紧闭了半天的房间里走了出来,换了一身衣服,在这一天我下定决心,要向过去的我说再见,迎接新的我。

走出房间,我看到的便是家人坐在电视机旁,妈妈在厨房里面奋斗着,我过去帮妈妈打杂之后与爸爸、姐姐坐在了一起,畅谈着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的规划,开心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第二天打开窗户,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我。好久没有看到这幅画面了,思绪不由得回到了几年前,在过去几年的春节我基本上都是在那昏暗的房间与乏味的课本一起度过的,春节在别人眼里是与大家一起欢乐热闹,但从前始终没有我的身影。今年我要告别这昏暗的房间、乏味的课本,在那温馨热闹的画面中用自己增添色彩,让春节不再是我一个人度过的节日,而是与大家共同度过的节日。

我走出房间,迎来的是喜气洋洋的家人与亲戚新年的祝福,大家脸上都挂着幸福的微笑;走出家门迎来的是邻居的祝福,朋友的欢笑,大家一起走在路上欢快地交流着,诉说着自己的心事,诉说着自己对新年的想法与新的一年的规划。时间悄悄地逃走,不知不觉一天便过去了,晚上与朋友告别,回到自己温馨的家,打开门见到的便是乐此不疲的家人。

忙碌了一天,家人的脸上丝毫没有疲惫的神色,笑了一天也没有感到丝毫的累,妈妈终于从厨房里端出美味的食物与我们共同享用,这一天我感到了真正的幸福。

节日的散文2:生命的节日

文/季栋梁

那个七月已经远去了。然而,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

对于莘莘学子来说,七月,意义重大,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坐标。许多人因为这样一个坐标,将彻底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尤其是我们,生活在西海固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七月真正是一个鲤鱼跳龙门的日子。

一进入七月,一种赌徒的真正感觉袭击了我。我就如同一个把所有赌资都押上的赌徒,等待着开牌。那种痛苦的折磨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渴望着太阳和雨水的滋润,尤其像我这样的赌徒已经不止一次在七月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更让我感到痛苦恐惧的是在我所有的七月中,父亲也经历着同样的甚至更为深刻的痛苦的折磨。

一年一度输赢揭晓的日子如约而来。和许多父亲一样,我的父亲一大早将我叫起来。他没有言语,只是用那种目光笼罩着我。这目光凝滞而沉重,仿佛将我置于一潭黏稠的汁液中,使我喘不过气来。父亲从他贴胸的衣袋里摸出十元钱来,在他递给我钱的时候,有些迟钝,手有些颤抖。而我接过那带着父亲体温与汗味的十元钱时,手颤抖得更加厉害。我努力表现得自信一些,结果越是要表现得自信,手就越发地颤抖,像深秋里的树叶一样,以至连我的身体也抖起来。我是遁逃似的离开了那双眼睛。虽然我知道那双眼睛是善良的仁慈的宽厚的,但我内心无法排除对这双眼睛的恐惧……我再也输不起了。

我一步一步走向学校,内心的恐惧正在加剧。经过村庙的时候,我不由得走来走去,跪在了那泥像之前,我想没有人比我更加虔诚,没有人比我叩的头更响。

第一年的七月,好容易挨到了“开牌”的日子,父亲递给我十元钱对我说如果中了,就打十元钱的酒回来,没有中,别糟蹋钱。父亲的话总是这样的直接。可因为仅仅差了两分我没有给父亲打上酒,我带着家人渴望花掉的十元钱回来了。父亲没有责备我,然而他越是不责备我,我内心的痛苦就越沉重。到了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父亲对我说再去念吧,差两分一年咋都弄够了,我那时候在生产队哪一年不比别人多挣个三五百工分?我无法对父亲讲学习和劳动的不同,我只有努力学习。

第二年七月的“开牌”,我又输了十二分。当我再次把钱放在父亲当面的时候,父亲火了,他对着我吼道:狗日的鼻涕淌到眼窝里——倒来了,你给我回来打牛后半截去,老子没有钱供你享福。是的,在家乡那样焦苦的地方,谁不认为读书就是享受呢?我想对父亲说如果读书真正可以叫做享受的话,那么我宁愿受苦。可是我说不出那样的话来。父亲一辈子好强,他是多么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面,来打点种田以外的事啊。要批房地基,他跑了多少趟,没有批下来,可是有人偏偏一批就是两处。这对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打击是沉重的,这让他充分认识到了种田人的可悲与无奈,人家无非就是有一个在县里开车的儿子。然而我们弟兄硬是一个个不争气,大哥二哥相继种了田,希望便寄托在我的身上,可我偏偏如此不出息。我期待着新学期的开学,可是又怕这个日子的到来。然而日子并不因为我内心矛盾而就推迟。开学了,父亲说再读!父亲依然没有多余的话。可那每个字都像石头一样,把地能砸出个坑来。他亲自送我到四十余里以外的乡里上学。父亲走在我的前面,拉着驴,驮着我的铺盖,他的步履显得有些疲劳,甚至是麻木,那已经驼了的背越发弓得厉害,仿佛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了,非要这样将背弓起来似的。他已经是年过花甲之人,应该是歇缓享福的年龄了。

看着父亲的背影,我忽然失去了赌的欲望,我为什么要继续赌下去呢?怎样不是活一辈子呢?我的朋友、我的同学不都输了个精光回来了么?我鼓足勇气说:“爹,算了,我不念了。”父亲回过头来看看我,他的目光里不再有那种凝重,反而凶恶起来,仿佛被激怒的老虎,一甩手,鞭子狠狠地抽在我的脸上。之后便默默无言,继续走自己的路了。我的脸火辣辣地疼痛,可是我心里却踏实了,我想至少父亲对我发怒了。

第三年的七月,不争气的我又输了,我捏着那十元钱在一个山梁上坐了许久,最后我一狠心走进了供销社,打了十元钱的酒。当我看着那晶莹的液体带着醇烈的芳香汩汩地流进瓶子,我的眼泪却来了。我顺着小路往回走,二十二岁的身体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沉重与疲惫。在与村子相对的山梁上,我远远地就看见父亲像一只老鹰,蹴在大门口,他手里长长的烟锅不停地喷出烟来,像一列钻出隧道的火车。父亲站了起来,他伸了一个非常舒展的懒腰,身体像蜷缩了一个春天的花朵尽情地舒展开来,两只长长的胳膊伸了伸,还上下起伏了几下,那是一种飞翔的姿势呀!父亲真像一只要飞起来的老鹰。我想我手中的酒瓶在夕阳的余晖里一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光芒一定照亮了父亲的眼睛,父亲一定闻到了代表着喜庆与快乐的酒香。

在父亲的注视下走完一段上坡下坡的路,我感到浑身的不自在,两条腿仿佛给什么绊着一般,不足一里路,我却走了十几分钟,走出一身大汗来。刚刚走到大门口,父亲就对着院子喊:“红红,快把凉水给你哥哥端出来。端上两大碗!”

我再也忍不住郁结的悲伤,一放声就哭了出来,两腿再也支撑不住,扑通一声坐在地上。我说我没考上!

父亲一扬手里的长烟锅,打在那两瓶酒上,酒瓶碎得十分彻底,酒像月光一样洒了一地,醇烈的酒香弥漫开来。

妹妹正端着水出来,由于惊吓,碗掉在地上碎了。

父亲一转身走向山顶。夕阳将父亲的身影扯得很长。我默默地跟在父亲的身后,我想父亲会转过身来给我一烟锅,两烟锅……甚至更多,我渴望这样。然而,父亲没有。到了山顶,父亲又装了一锅烟,吸了一锅又一锅,最后父亲说做官中状元都是出在祖坟里,咱坟里没埋下。

我对父亲说:“爹,你再给我一年时间!”

父亲抬起头看看没说什么,他只是抽着烟凝望着天空。

开学了,父亲再次拉着毛驴驮着铺盖送我上学,一路上我们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却听到了更多的语言无法表达的话语。父亲走在我的前面,他的背驼得愈发厉害了,让我想起门台上那棵旱了多年的弯脖榆树来。我的泪一直流到了学校。

后来,我终于用那十元钱打回酒来了,那是一种非常廉价的散酒,用黑缸盛着,有一斤的勺子,有半斤的勺子。因此买那种酒叫打。可是即使再廉价它也是酒啊。它代表着喜庆与欢乐,它就是节日。除非过年婚娶能喝到酒外,再是很难喝到酒的。用家乡人的话说酒是有闲钱的人喝的。家乡人没有闲钱。家乡人的钱比家乡人还忙。

父亲醉了,把我也弄得醉意朦胧。他拉着我的手直叫我兄弟。这让我想起他拉着我家的那头老牛叫兄弟的情景。我想我不是个好儿子,我让他跟着我受了四年的折磨,如果我第一年就考上,我的父亲或许不会醉成这个样子,更不会喊我兄弟的。

父亲要为我举办村子里最丰盛的宴席,我说算了,这几年把家里拖累的。可父亲说这是啥事,这事能轻易让过去?这是咱祖祖辈辈最大的节日,砸锅卖铁也得过大了。

从考上大学到毕业,我一直奔波于尘世之中,往来于凡俗之间,忙着娶妻生子,忙着房子、儿子、票子以及多彩的人情礼仪,几乎挤不出什么闲钱来买名贵的酒。后来我终于挤出点闲钱来买了上好的酒,送回乡下。可是父亲听说这酒一瓶就四百多元时说酒没有贵贱,只有心情有贵贱。我点点头,父亲没有文化,更不是哲人,可是他说出的话常常让我要思考许久许久……

那瓶酒至今还放在家里的枣木老柜中,因为父亲自己喝觉得没意思,拿出来招待人却又觉得太奢侈。

节日的散文3:清明的意境

文/汪金友

清明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节日。作为节气,令人陶醉;作为节日,让人哀思。无论你身在何处,心在何方,只要一想到清明,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幅或美妙或向往的景象。

有人说,清明是一幅画。明末清初的江南女诗人介石,曾这样描写清明:“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这首诗里,有红色的桃花、黄色的菜花、绿色的杨柳,白色的粉墙,还有栖楼的燕子,思量的美景,真的令人向往。

时至清明,天清气爽。百树争绿,百花齐放。杨树、柳树、榆树、槐树,谁也不甘落后;迎春、连翘、海棠、玉兰,还有菜花、杏花、桃花、樱花等,也都争奇斗艳,遍地飘香。

有人说,清明是一场雨。对此感受最深的,当属唐代诗人杜牧。他的清明诗,写的全是雨中的情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出门在外,阴雨连绵,又没带雨伞,浑身浇透,冷得打战。所以顾不得赏花看景,只急着找个地方避雨喝酒暖身。我猜想,这个“行人”不是别人,可能就是杜牧自己。要不然,没有这样深刻的体会。

但无论地里的麦苗还是路边的小草,都渴望这样的春雨。只有把水喝足,才能茁壮成长。对于干旱地区的农民,更是一场春雨一地金,下雨等于“下钞票”。

有人说,清明是一行泪。很多人都记得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座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家在情在人不在,思亲想亲不见亲。清明节最让儿女怀念的,便是墓中的亲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当我们有能力尽孝也想到要尽孝的时候,那些应该孝敬的亲人,却躺在了“里头”。只能用一束鲜花、一杯好酒、一行热泪,来表达和弥补。

有人说,清明是一段愁。宋代诗人黄庭坚慨叹:“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南宋诗人高翥惆怅:“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还有明代诗人高启,也在《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中感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他们的态度,都有点感伤,有点哀愁。的确,人生苦短。尤其是到了百年之后,无论社会贤达还是村野愚夫,都可能“满眼蓬蒿共一丘”。但我还是相信臧克家纪念鲁迅先生时所说的那句话:“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人说,清明是一首歌。宋代诗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专门描写过杭州市民清明春游的盛况:“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还有程颢,也在《郊行即事》中说:“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半城游子,都教春醉倒。

山清水秀风光好,正是追花踏青时。出城,才能看到郊外的景色;出城,才能领略自然的风光。走吧,还等什么呀?三天小长假,邀上几亲友,找一处最想去的地方,选一道最想看的风景。迈开双脚,踏上青山;张开双臂,拥抱绿树。闻一闻麦苗的味道,嗅一嗅百花的芳香,打开心门,放飞梦想,你会听到,春天的旋律,正在耳畔回响。

节日的散文4:中秋看月

文/张承新

中秋,一个情感喷涌的节日,整个中国,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在今夜对月抒情。

虽然,每逢中秋,天空的月都能如期而圆,但人们渴望圆梦的心,不一定都能圆满,于是,面对同一轮明月,便演绎出一幅幅不同的风情。

中秋节本是一个万家团聚的日子,一些人家在这一天,一家人一个不差,围坐一桌,喝美酒,品佳肴,共庆佳节,他们看月,看到的是团圆是美好。还有一些人家在这一天,有亲人在外,由于工作忙或其他原因,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他们看月,看到的是遗憾是叹气。

尤其是四处漂泊的游子,常年在外,中秋节都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他们看月,看到的是满眼的思念。

尤其是倚门守望的母亲,牵挂着在外的子女,希望他们能回家过节,她们看月,看到的是满眼的期盼。中秋节,中国人用亲情打造的三大节日之一,它以圆圆的月亮,美丽的桂花和甜蜜的月饼为枝枝丫丫的情节,把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演绎得幸福而温馨。

中秋节,中华民族的特产,它既古老而又新鲜,千百年来,它以一轮团圆的月,写下无数佳话。它以一轮相思的月,牵引无数情感爆发。

中秋的月最圆,尤其是故乡的,总比异乡的明亮几分。

中秋的桂花最美,尤其是故乡的,总比异乡的香浓几缕。

中秋看月,我暗笑自己,儿时不识月,把它当做大盘子的糗事。

中秋看月,想象着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等一些美丽的神话,心情不知不觉变得美好起来。

沐浴在一片温柔的月色里,吟唱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中秋看月,我品尝到李白的一丝淡淡的乡愁。

陶醉在合家团聚的馨香里,欣赏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景,中秋看月,遥望远方,我和张九龄一样,有了怀远之情,相思之苦。

中秋的夜空最美,没有银河隔断,只有坦途大道,直至爱的圆满,中秋看月,我看到人间和谐,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安居乐业。

今天的生活如此美好,今晚坐在窗前,我什么都不干,只为看月,看今夜的故乡,沐浴在洁白的月光里,像穿着羽纱的新娘,格外的美丽动人,不知不觉我痴了。

节日的散文5:等待花开

文/胡亚萱

你们来了,我的节日也到了……

九月,你们的笑脸如花绽放。我,在不远处静静欣赏,心中满是欢喜和感激。

我是该感激的。人一生是多么无常,命运不早不晚把平凡的我送到你们身边,把世界上最美的光投射到我心里。从此,许多阴霾,在你们明亮的眼眸中,淡化散去;些许迷惘,在你们真挚的问候中,明确方向。阴天、梅雨不过是四季的风景,风霜雨雪过后,结局总是花开满园。

别人称我们为“园丁”,这个名字真好。“园丁”是辛苦的,“园丁”也与富贵无缘,但“园丁”却一生与美相伴。这个世界已经无数次证明,人的快乐幸福靠金钱名利无法获得,而冥冥之中,有幸被选中,成为一生与美相伴的人,一生都在等待花开,一生都在欣赏花开的姿态,倾听花开的声音,在花海中生活,心境会如何呢?

也许我会老去,但我不知衰老为何物,因为目光所及,无时无刻不是绚丽的青春;也许,我终生贫穷,但荣华易朽,而我却拥有了另外一种丰盈。你们赋予了我神奇的力量,让我有能力为每一朵花儿插上翅膀,我的灵魂,我所有的梦想,将伴随每一朵花儿飞翔。你们送给我最好的礼物,她的名字叫希望。

九月,初秋的风,凉爽纯净。你们来了,带着“希望”,迈着欢快的脚步,走进了校园。日子也显得清新明朗,校园 中的一切都透着喜气。我徜徉其中,满怀感激。

九月,你们来了,我的节日也到了。花园里再一次散满了花的种子,我又一次等待花开……

我常想,当初,年少的我徘徊在人生的路口,冥冥中,是你们悄悄地牵上我的手,把我带到天使的花园……

节日的散文6:愉快的节日

文/陶一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年初一早上,我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醒来,穿上妈妈为我准备的新衣服,“咚咚咚”地冲下楼,因为有美味的桂花圆子在等着我呢!我狼吞虎咽地吃完圆子,便蹬上自行车冲向爷爷家。出发前,爸爸嘱咐我:“新年到,你是长了一岁,可长辈们又老了一岁,你记住可要好好孝敬他们啊。”路上,我就想好了要对爷爷奶奶说的话。爷爷看到我去了,高兴地迎到门口,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乐呵呵地说:“一诺,这是给你的压岁钱,祝你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我接过红包笑眯眯地说:“爷爷奶奶新年好,祝你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奶奶听了,高兴得快合不拢嘴了。接着,我们开始贴春联了,我自告奋勇地说:“爷爷,今年的春联由我来贴,你们就看我的表现吧。”于是,爷爷负责给春联上浆糊,我搬了一张凳子站了上去,从奶奶手中接过春联,心里却不禁犯起了嘀咕:先贴哪边呢?爷爷看到我疑惑的样子,笑着说:“怎么样,不会了吧?贴春联也有讲究,上联应该贴右边,下联贴左边……”在爷爷的指点下,我终于把春联贴好了。爷爷又在中间贴了个大大的“福”字。“该去给老太公拜年了!”随着奶奶的一声令下,我们一家开着车去老太公家了。

傍晚,天还没黑,四周鞭炮声、礼炮声交织在一起,天空变成了五彩斑斓的世界。我们特地请爷爷奶奶、太公太婆一起到家里来观看烟花。我和爸爸忙着把早已准备好的烟花搬到院子里,爸爸点上引线,我吓得连忙后退,只听见“嗖”的一声,烟花如同天女散花一般在空中散开,紧接着又一个烟花蹿上了天空,这回开的是红色的菊花,随后,一个蓝色的大伞又在空中张开,我兴奋得在边上又蹦又跳,太公太婆连声叫好,全家人沉浸在春节的欢乐中。

节日的散文7:守望春的节日

文/高穹

当走亲访友的民风民俗还在为节日里的繁文缛节增光添色时,关于春的信息已渐次在松动的疆土上籽粒般广播,进而劲草般蔓延和拓展。

春天真的来了,谁都能感知得到。似乎一夜之间风向骤变,掀起一股南来的风,在空气里蹿动出丝丝暖煦潮润的气息来。尽管雾霭总在醒来的清晨里与万物缱绻暧昧,晦明交融撕扯不开,但丝毫阻挡不了阳光随时出行的热情。

今晨,一觉醒来,望向窗外,近在遐迩的群峦依然被缠绵的雾霾层层包裹着,但依稀可辨一抹淡黄的晨曦正努力冲破那层浓重。忽然就以物喜,似乎正如自己此时也卸下了一身负累般而感觉一身清爽,心里自然很清晰那种释然的境遇源自何因以及它要延展何方。

当今晨女儿和她的朋友也从我这儿走出,如同最后一缕人烟从纷纷扰扰,熙熙攘攘中离析出来般,我心里长舒一口气,不由感叹道:春节这道关口终于过去了。是否意味着一切的关于年的繁琐杂事都尘埃落定了?随之而来我也能感知到自己的所需所要了呢?

这个午后,我终于可以从循规蹈矩的传统缛节中走出,又重新找回自己。那一刻已被节日俗化的我早已抛开难免其俗的纠结。昨日沸腾的亲朋之情和交错的觥筹之光都随着今晨的第一缕晨曦梦般地隐退。我此时轻触键盘,页面上便层层叠叠起那些熟悉而亲切的字符来。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忽然外面响起一阵爆竹声,我正飞扬的思绪顿时像碎屑般惊落了一地,来不及拾掇,却见页面上倔强地闪动着一串春的絮语。或许春天一直就住在我心里,才不由我文生春意。

其实被世人繁复而功利化了的春的节日本可以像这样删繁就简,毫无负重毫无牵绊地蹲踞在每个人心中。像我们远行在外的儿女和年迈安康的父母,只需随时随处对他们心揣守望,就会感触到类似春的节日里那爆竹般的生命气息的存在。

节日的散文8:我们的节日

文/顾丽虹

如果,此刻是青春蓬勃正当时,我的心愿便是:邂逅一位琼瑶笔下的白马王子,收到一束鲜艳欲滴的玫瑰;

如果,此刻是花儿怒放最盛时,我的心愿便是:拥有一个和美幸福的婚姻,得到一位人见人爱的宝宝。

然而,我已人到中年,生活,就像身边的这垛白墙,斑斑点点的,布满了岁月的水痕和泥渍。年少时澎湃的梦想,也像那些因为时间久远而剥落的墙皮。此刻,我的心愿,已从高高的天空,慢慢坠落到平实、厚重的土地。

春去春来,日出日落。龙年,在我们的不知不觉间,悄悄地从远方走来,如今,我们已能清晰地看到他的身影。他的步伐,永远是那样从容不迫。

2011年,我经历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儿子高考。十多年的盼望、焦虑、忧心、挣扎,终于在经历了一段灰黯的日子后画上了句号。常常会默默地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那些电视剧中看到的情节,都在儿子的成长和我们的教育中一一经历。也常常在蓦然回首时,看到一个小小的男孩儿,在我下班时向我奔来,扑进我的怀抱,紧紧地把小脸贴在我的脸上。那温软的肌肤触感,那幽幽的孩儿体香,仿佛还存留在我的怀中。然而,岁月的流逝,就像村边的小河,没有声音,没有涟漪。那个小小的男孩儿,已长大成人。在陪着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总希望儿子上大学的那一天快快来临,好让那个因忙碌辛苦而远离自己的自我,与真正的自己融会一体,好让自己能做一做暂且放在一边的喜欢的事儿。然而,当儿子真正离家成为远方一个大学的大一学生时,我竟然比以前更加感觉到肩头的重量。那天,当我把儿子送到学校收拾好一切准备回家时,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和家长,我的心却如同戈壁大漠一样苍凉空旷。我不敢回头,怕眼泪瞬那奔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在每一次与儿子相聚又送别的时刻,我总会想起龙应台的这句名言。孩子总会长大,孩子总会远离。而我就是种植在原地的一棵母亲树,努力地伸展着枝干,去遥望那亲亲的背影。牵挂,在枝丫间生长得绵绵密密。

儿子在上学不到一月就因打球受伤而住了医院,这是在事后儿子才告诉我的。我埋怨儿子为什么当时不对我说。儿子说,他一是怕我着急,因为我本身睡眠不好;二是怕花我们的钱,因为知道我们有着大笔的房贷。他的住院费,是借同学的,他慢慢地从我们给他的生活费中还给同学。读着儿子的来信,我泪如雨下。

所以,龙年的唯一心愿,就是儿子在那个遥远的城市能够健康、平安。

正在电脑上敲打这些文字时,忽然接到了儿子用别人的号码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他的手机,刚刚在公交车上被偷。我急得不知所措,傻傻地给那个可恨的窃贼发了一条短信:你知道手机是我和孩子之间唯一的联系吗?你知道一个母亲的心吗?然而,那边早已关了机。

我让儿子去当地派出所报案。然而,我知道这手机不会再回到儿子的身边。此刻,我的这个心愿越发强烈。儿子,只有你健康平安了,我的日子才能温暖如春。

让龙的图腾,引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期盼新的岁月,充满恬淡和谐的乡土之情,让传统文化回归、融入到城乡一体的好日子。这就是我龙年最大的祈愿。

节日的散文9:吟“春”颂“节

文/樊厉盟

月是故乡明,节是家乡亲。春节是我们最欢乐的节日,就像是一首动听的乐曲。听,乐曲奏响了……

办年货

说到忙就不得不说春节前夕的“扫尘”、“办年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为了干干净净迎新春,我家也展开了大扫除。我负责的是擦玻璃,本以为这是个轻松的活。刚一上手,我擦得飞快,一面玻璃很快被我擦得干干净净,我松了一口气,可谁知擦了几面就腰酸背疼了,手也开始麻了。我有些气馁,但又看了看几面擦好的玻璃在阳光下反射着五彩的光芒,我咬了咬牙抬起了“千斤重”的手臂费力地擦了起来,“靓靓,去买年货了。”妈妈的呼唤把我从“煎熬”中拉了出来,我飞奔向门口。超市里人山人海,一会就和妈妈走散了,我不得不到门口等她,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流,脸上洋溢着笑容,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嗨,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除夕守岁

守岁时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不得不看的。每到除夕夜,我们一家都会在20:00准时到电视机前报到,今年也不例外,我们开着暖气,嗑着瓜子,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坐在房间里等待新的一年的来临。“啪啪”,门外传来了一阵烟花声,孩子们都手拿鞭炮出来玩耍,欣赏美丽的烟花,笑声在美丽的夜空回荡。零时整,我们一家人在家门口准时点燃了烟花,周围也不约而同地响起了爆竹声,原本寂静的夜一下子热闹非凡。

走亲访友

年初一一早,穿上新衣服,换上新鞋子,人们一个一个高高兴兴地走亲访友。在车上,我看见大街小巷比以前更辉煌了,把平时普普通通的大街装扮得绚丽多彩。连并不显眼的灯柱也挂上了红通通的中国结,多喜气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微笑,见到熟人,第一句便是新年好。到了奶奶家,我说了一大段早就想好了的祝词,惹得奶奶高兴极了,往我手里使劲塞着红包,我看着自己的“战利品”,更加爱这春节了。

回首龙年,展望蛇年。一个节日,就像一个故事,情节美妙动人;一个节日,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姿。在当今很多洋化的冲击中,愿我们更多地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

节日的散文10:年的主色调与符号谱

文/阎建滨

各个民族的节日,审美不同,色彩都不相同。作为华夏民族最盛大的节日——过年来说,最具标志性的色彩就是红色。春联作为中国人过年的第一符号,彰显着红色对于中国人的意义。耀眼夺目的红色,在中国人的眼里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万物凋零,红色犹如火焰点燃整个生命的激情,使茫茫冬日显示出一派喜庆红火。

中国红,表现了中国人吉祥文化的原始图腾,这源于古老华夏民族对于日神的精神信仰和崇拜。千百年来,不管世事沧桑如何变迁,中国红却生生不息,一直是中国年的主色调。即使要调和,也是以红为主,搭配着黄色和金色,始终保持着颜色的纯正和温度,彰显着吉祥、喜庆、富足的精神内涵。与西方审美不同,西方人更喜欢圣洁的白色,西方的圣诞更突出银色童话般的世界,白色是绝对的节日主角,这是东西方审美的差异性所致。从现代光影学来看,红光的波长最长,穿透力最强、传播得最远。对中国人来说,最喜庆的时刻要用红色来表达,不仅红,而且大红,红红火火闹大年,既是对色彩的崇拜,更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在中国年的所有节日符号中,几乎清一色的是红,春联是红的,灯笼是红的,爆竹是红的,年画、剪纸、窗花、福字、红包等等,都离不开红。这些节日符号的红色,早期在华夏先民时代是避灾纳祥的,春联的前身——桃符,最早的功能就是驱邪,后来演化为喜庆、吉祥的春节文化的符号,成为中国人喜庆生活的象征。

在我国凡是喜事都用红色,一年最盛大的节日如此,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时刻,出生、婚礼、寿诞、升迁等,都以红色为吉祥色,民间甚至把喜事称之“红事”。鸿运当头,是中国人最喜欢的生活状态,老百姓把传达生存繁衍、纳福求吉的美好愿望,都寄托在中国红上,形成了绵延千年的华夏民族的传统。

我更想要说一说西安年的色彩。近年来,随着光影技术的大大进步,传统中国年在色彩上也更加多彩多姿,给古城增添了时尚化,西安的颜值大大提升了,这是中国年在色彩上的突破。但中国红这个主角并没有丢失。尤其是西安年,中国红点亮了古老的西安城墙,红色的吉祥使古老的西安城墙更具魅力了。西安年用现代光影激活了传统的城市建筑和地标,使传统更加时尚,让古城的魅力大放异彩。

说完色彩,再说符号。古人云:“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年不仅有主色调,更有符号谱。春联、门神、年画、窗花、福字、中国结、爆竹、年夜饭、红包、生肖、财神、灯笼等都是中国年的重要符号。事实上,中国年的符号谱系远不止这些。“百节年为首”,中国年之所以最盛大、最隆重,节日符号也是全方位的,从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五官都有中国年的符号,形成了年的独特文化符号谱系。

比如门神是华夏年节的重要符号,各个朝代都涌现了不同的门神,汉代的神荼、郁垒,唐代的秦叔宝、尉迟恭,明清以后出现张飞、关羽、赵云、马超等等,虽然形象各异、人物不同,但驱恶辟邪、护佑一家平安的职责没有变。春联由桃符演变而来,桃符重在驱邪,春联则意在求吉。春联不仅象征喜气吉祥,更能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一些传统中国年的符号正在渐行渐远,离开我们的当代生活,比如年画,在老一辈人的记忆里,还保存着新年的期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小时家中过年墙上就贴有不少年画,不过是印刷品,画面上是丰收欢快的打渔场面,那一条条硕大的鱼、欢快的劲头至今还在我的眼前浮现。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家里都不贴年画了,门上也没有了门神的位置。在城市里,由于环境问题,过年禁放爆竹,过年的声音符号也正在消失。

值得欣慰的是,过年最鲜明的符号,还是被传承并创新了下来。如今红彤彤的春联仍然是中国年的第一节日文化符号,每当红彤彤的春联挂满华夏千家万户时,中国人都知道,年已经到了。在西安,为一座城向全球征集春联,这是中国独特的春节文化现象,也是最中国的表现。每年24副春联,不仅原创,而且还要邀请书法家亲笔书写,挂在西安的各大城门上让市民共享,彰显着这座年节之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再如灯笼,燃灯、送灯、赏灯习俗,在汉代长安就萌芽了。隋唐长安,更是灯会的黄金时代,尤其是盛唐,盛世灯彩光芒四射,唐长安城每逢上元灯节,火树银花不夜天。唐玄宗与民同乐,放灯三日,取消宵禁,长安内外一派全民赏灯的欢乐场面。如今,西安城墙的上元灯会,传承千年、灯暖万家;西安大唐芙蓉园的灯会,更是皇家园林水景与陆景交融、唐风唐韵十足,可以说是中国北方最美的灯会。再比如庙会,西安也是中国庙会最发达的城市,从雁塔祈福的钟声,到城隍庙、八仙宫的祈福庙会;从楼观台财神庙会,到白鹿仓乡村民俗大庙会、大唐西市文化庙会,西安的庙会文化从过年一直要延续到二月二,从初五的迎财神一直到正月里的村村闹社火,俨然是一直要将年节进行到底。

节日的散文11:过年

文/鞠羽枫

中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好多好吃的东西,还可以穿新衣服呢!

大年夜上午,我蹦蹦跳跳跟着爸爸妈妈上街去买过年的东西,爸爸买了好多烟花爆竹,还有对联。我问爸爸为什么买这些东西,爸爸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古时候就流传下来的传统风俗,据说,过年的来历还有这么一个传说呢。

传说中有一只很可怕的怪物叫年,每当过年的时候它都会到村子里偷村民的粮食吃,还会伤害村民,村民都很怕它,就会在过年的时候搬到城里居住,后来有位仙人告诉村民年最怕两样东西,就是红色还有爆竹声,村民听后仿佛看到了希望,他们就把红红的春联贴到了门上,放起了烟花爆竹。年跑到小村庄,看到家家户户都贴了红色的对联,还有爆竹声,就吓得落荒而逃,后来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就会贴春联,放鞭炮。

听了爸爸的介绍,我觉得过年除了喜庆之外,又增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怪不得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呢!

节日的散文12:快乐的节日

文/亚礼志

年一度的国庆节到了,我和妈妈一起去奶奶家玩。奶奶家门前有一条小河,小河的旁边有一排排茂盛的大树,叶子绿油油的,河水清澈见底。

园子里有奶奶种的各种的花,我走到花园去,看到花儿向我点头。最让我喜欢的是奶奶家后面的池塘,池塘里有许多的鱼儿,我拿着鱼食去喂它们。我先倒了一些在池塘里,鱼儿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地啄食,可爱极了。

我又去外面和邻居的小朋友们玩耍。我们一会儿玩捉迷藏,一会儿玩跳绳,再一会儿玩跳皮筋,可有趣了。过了一会儿,妈妈叫我回家吃饭了。一桌好吃的菜,有酸辣土豆丝、红烧茄子、牛肉、排骨等等。吃饱饭之后,我又去瞧瞧鱼儿,只见鱼儿三五成群地挤了过来。我又喂了一些鱼食给鱼儿,它们还是争先恐后地抢着啄食。

妈妈催着我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奶奶家,离开了池塘。

我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国庆节。

节日的散文13:我爱我们的节日

文/许嘉雯

漫天的飘雪送走了金色的秋天,带来了银色的冬季。同时,我们也迎来了热闹的春节。

不知为什么,一提到“过年”,耳边就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大年夜的晚上,我与哥哥以及亲戚家的一个小男孩去一家小店里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鞭炮,有甩炮、单响炮、三响炮、五响炮,还有一大把漂亮的烟花棒……刚买回来正准备放呢,妈妈却说吃晚饭了,我们心里难免有些小小的失望。饭桌上,爷爷一边吃,一边告诉我们每道菜的寓意。饺子,像元宝一样,兜财的,象征有财运;汤圆,表示团团圆圆;红烧大鲤鱼,这道菜不能全吃完,剩下的鱼代表“年年有余”;八宝饭,表示生活甜甜蜜蜜……原来年夜饭还有这么多学问啊,我不禁听得入了迷。直到妈妈叫我起来敬酒,我才惊醒。敬完酒,却突然发现哥哥不见了!但是,随即就听见了外面响起的鞭炮声。哦,原来哥哥跑出去放鞭炮了!忽然,那个亲戚家的小男孩像想起了什么,大叫一声:“糟了!”然后冲到门口,对着外面的哥哥喊:“老哥,别全放完了,给我留点啊!”呵呵,原来他是为这事啊。我们都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过年除了放鞭炮,还有一项重要的事,那就是看春晚。春晚的节目真是一年比一年精彩!捉摸不透的魔术,让人啧啧称奇;好看又好笑的相声、小品,令人捧腹大笑;优美动听的歌曲,使人回味无穷……

节日的散文14:节日里的成长

文/朱艳莉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过年,觉得过年与其他的日子不同。所以,那会儿,我会在过年前,偷偷地翻看日历,小心翼翼地在那页日历上折一个角,然后在心底里默默地、焦急地期盼。

直到,母亲从地窖里取出存放一冬的萝卜;直到,她把浸泡好的黄豆挑到加工坊;直到,她取出收藏已久的红薯糖;直到,她翻炒着香气四溢的芝麻花生……我才突然惊觉,春节终于来了。

在年夜饭上,父亲会一边高兴地喝酒一边兴致勃勃地向我们描绘他心目中幸福生活的蓝图。我大口地吃肉,使劲扯过一个鸡腿,趁父亲说得正起劲时,又飞快地把几片带鱼转移到碗中,直到饭菜所剩无几,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饭桌。我躺在床上摸着鼓鼓的肚皮,竟不由自主地抱怨自己的肚子太小。记得有次因为贪食,我肚子太胀不舒服,午夜里父亲抱着我沿着漆黑的乡村小路狂奔到村卫生室,直到我吃下消食片后,才慢慢地抱着我回来。那年,我七岁。

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地不再那么急切地盼过年了。在外地参加工作头一年,打电话对母亲说,“路上堵,我不回去过年了。”晚上和同学在宿舍煮速冻水饺,守着一台二手市场淘来的旧黑白电视机看了春晚。凌晨,伴着新年的爆竹声,我拉紧被子轻轻地抽泣。一遍又一遍回想,父亲抱着贪吃的我奔向村卫生室的场景。

第二年春节,我赶上年三十的末班车。正在做饭的母亲说,“外面的饭不好吃吧?这脸越长越小。”我埋下头仔仔细细地洗白菜,装作没听见。其实,我喉咙内不知何时有了个“疙瘩”,噎得我说不出话来,眼泪一圈圈往上涌,我使劲咽了又咽,“还是家里的猪肉白菜馅的饺子好吃,我最喜欢吃家里的咸菜。”我故意岔开话,抬起头看了看母亲,看着她脸上一圈圈的皱纹。这些年,我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可父母亲脸上的皱纹,却越来越多。

以前的日子虽沉厚,却像一段未了的情,浸印在骨髓里的印记,就像雨后的阳光。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新一年初始的日子。新年了,我希望初始的日子都是好日子。就像儿时,急切、默默地期盼。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