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文章

请欣赏诗意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诗意的文章1:站在诗意的屋顶

文/商艳燕

站在中年的门槛,怀念儿时的屋顶。

现代人还有屋顶吗?林立的高楼彻底压缩了人类自我空间的深刻意义,在越来越封闭的个人生活里,我们更倾向于躲进自己的巢穴里高歌或者沉默。然而我们更不敢想像的,同样还有屋顶。

屋顶,一个诗意的名词,它连接蓝天与星空,它让我们享受自然与微风,无论我们的屋顶是否华丽,它都代表着自由与幸福。在屋顶上徘徊或者静默的时光,是最让人难忘的,它是世界的高处,是人生的高处,是心灵的高处。

于是童年的屋顶便如此深沉而持久地徘徊在我的文字里。

一声呼喝,几家孩子就跑出院子上了屋顶。我们的房屋与众不同,它临山而造,屋顶在后一排院落的平坦处,宽阔而安全。一大帮孩子并排躺在晒得发烫的屋顶上,合上双眼,一团红光直钻入心底,童年仿佛都要被晒化了一样。躺够了一齐跑上山,采得大把的杏子与毛桃回来,并不急着回家,坐在屋顶,从兜里掏出来看谁的更多更好。

有时站在自家屋顶上向下俯视,比试着去揪扯摇摆的柳条,放了学不急着写作业,在屋顶上没完没了地说话,无尽的假期无尽的黄昏无尽的炊烟,直到母亲们在院子中摆好饭菜,才舍得与伙伴分别。屋顶,带给我们多少次勇敢的心中,也让我们的童年变得多么丰富精彩,在挣扎与忘我中,童年依依惜别。

而我又常常忆起一些更零碎的片断。

故乡是一个终年雾气腾腾的大平原,我记忆的星星点点停留在每个暑假的回乡探亲。

归乡时,总是炎炎夏日,到了傍晚迟迟无法入睡。舅舅在房檐下支上一架梯子,我们依次爬上屋顶。屋顶上淡灰色的瓦片在夜色中泛着青光,一阵阵微风轻轻吹来,闷热潮湿的夜晚便舒爽了许多,坐下来仰起头看看天上,纯洁的天空与黝黑的乡村夜晚相互响应,只是天空上多了点点繁星。鸣叫了一天的知了终于安静下来,仿佛与白天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然而我总是出于胆小不敢在房顶上入睡,生怕一不小心睡到正酣从上面掉下来,于是最后便只有几个大人摇着蒲扇留在了屋顶。我在想,假如我再勇敢一些,一定就能享受在屋顶就着凉风入睡的惬意了,但是时光不再,如今再想寻那儿时的旧梦,已无家园,也再无爬上屋顶的必要。

住在楼房里的我们还有屋顶吗?

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与狱友一起修葺监狱的屋顶,并且与狱警达成交易,获得在屋顶上喝酒的权力。这时他觉得自己是个自由人,是万物之主。渴望屋顶的,难道是人类从不曾消失的祈祷?越是消失的,便越是无限追怀,我知道,有时我渴望这种无边的救赎。

能够站在自己的屋顶是一种自由,自由,是我们永恒不变的方向。正如熊培云所说:自由在高处。高处原本是鸟儿的家园,是飞翔的痕迹,是广阔的目光;是树木的天空,是力量的延伸,是幸福的歌唱。也许我们再也找不回失去的屋顶,但幸好我们还有心灵的屋顶,只要你愿意,你就能够永久感受大地粗犷的喜悦,享受时光之梯上沉甸甸的喜悦,那风景不在别处,它在我们内心的屋顶。

只有飞翔过的鸟儿才知道,自由是多么可贵,只有站在屋顶上的人才知道,天空多么广阔。我在屋顶里感受到诗意,也在屋顶上救赎自由。

诗意的文章2:现实与诗意

文/陈朗

每当日薄西山,劳累了一天的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不是你想过的生活?有没有想过抛弃现有生活而选择心中的远方呢?

而当你真正选择诗意时,你会感觉生活少了一份积极与曾经的澎湃,既然这样,不如活出所需的现实,留出心中的诗意。

左手持笔平天下,不如右手持剑定乾坤。他喜欢“两三点星天外,七八点雨山前”的空灵美感,但更愿挥洒狼毫一泻千里活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风采。他就是辛弃疾。本可享受新王朝高官厚禄,此后做一个文官之首或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他却决然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他是文天祥。辛、文二人才学本不可估量,但在现实前选择了积极面对,最终也给后人留下浓浓诗意。

安稳人歌小岁酒,不如展翼凤舞大唐春。十里桃花,待嫁年华,檀香轻拂,玉镯轻纱。可是她不甘心,不愿受人宰割,心中本有山河,女儿身又算什么!她说过,“如今谁是日、谁是月早已不是最重要的”,她要的是日月同辉。她是武曌。自先祖犯下重罪,全族连同受罪,再无旧岁采得指头细雪,今朝飘落胭脂梨叶,轻捋草色二三入卷,细呷春酒淡始觉甜的年华。迫入掖庭入宫为奴,可心火又怎甘心扬汤止沸呢?忍辱随武后出入最终受万人瞩目。她是上官婉儿。武曌与上官婉儿在现实逼压下选择奋起,即使没有得天独厚的背景,也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活得万丈光芒。后人也从中悟出了其人生的诗意。

求得浅欢风日好,不如鞠躬尽瘁稳山河。原本可以宣纸柔舒,轻蘸香墨、名砚细磨,度一池青花。但面对国家兴亡,他放弃了。即使后来先王仙逝,他仍不忘曾经知遇之恩,一奏《出师表》却表达“不求闻达于诸侯”。他是诸葛孔明。五分红霞,采竹回家。悠悠南风,一池桑麻,度过几十旬被请出山,仍心眼明镜般,从未放弃助得文王一举立国。他就是姜尚。他们已过了多年诗意,却于危难间出山,受命于临危之前。后人屡屡赞颂,也留下无限诗意。

诗意中慵懒和现实的积极才是我们的生活,每当感觉疲惫时,心中总会浮现田园与远方,多了种慵懒的思想,而这时更要积极面对生活。坐在生活的前排,享受现实的澎湃。

诗意的文章3:油菜花,金黄的诗意

文/秋野居士

此时,春的脚步很轻,悄悄落到了朵朵盛开的油菜花上。一展妩媚的身姿。春的情谊很浓,一古脑的催生了漫野的金黄。霎时间,田畦、山麓旁,菜地里都被金黄的笑妍覆盖。一朵朵,一枝枝,缤纷热烈,迎风摇曳,风情万种。有的花苞,将开欲开,如少女初开的娇羞,而俏丽枝头的却是成熟而矜持的少妇,完美的袒露在春的每一次抚摸中。它的心,稳稳的静卧自己的一方净土,朝着天的方向,吮吸朝露。它的絮,紧紧的簇拥在枝头上,纹丝不动,宛如古朴的村姑,眼神纯净。守住朴素的装着。

每次坐车,看到浓妆艳抹的的油菜花,精神抖擞的站立在田野,不由得吟诵杨万里的诗句“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学童扑蝶的热闹嬉戏的画面。仿佛身上也沾满了零碎的花絮和馥郁的花香,鼻息间,一股幽香袭来,润湿了记忆的帘。

小时候,是伴随着油菜花长大的。那时的我,寒假间,喜欢和哥哥一起到田间劳作,尤其是数九寒冬。当所有的生命都蛰伏在冬的威严之下时,哥哥的一句话:“走,种油菜去”不容更改的语气促使了我也扛起锄头出发了。

种油菜是个细致的活儿,需锄整田间。冬日的泥土,半干半湿的,一锄下去,粘粘的,不到几下,整个锄头满是,抡起来甚是费力。没多久就吁吁喘气,夹腋生汗,臂酸力乏,倚着锄柄就歇息上了。我们费了老半天的劲,终于把半亩田整好,刨了许多整整齐齐的沟畦,开始播种了。自然,我负责撒籽,这是个轻便的活,累中挑轻的事情是我的懒劲一贯在作祟的结果。人嘛,就是如此,这点在我年幼的心理就有了萌动的根芽。一如这小小的油菜籽,也是极不情愿的扎根在寒冷的冬。放眼山川,河流,哪个不沉寂在冬的淫威下,瑟缩着生命?膨胀的欲望早已随冰凌一起凝固,冰冷却不晶莹。眼下,我手中捏紧的油菜籽,心里也犯怵:这么一粒微小的颗粒,甚至可以用渺小的字眼形容,羸弱的生命能熬过严冬,何况是在清凉成冰的泥土里?生命中不仅仅是孤独,还有黑魆魆的世界等待生命的尖喙钻破。我想,这是谁赋予弱小的油菜籽的使命和力量?谁又能宽宥它承受不住冰冷的水而糜烂?是大地,还是苍天?

哥的一声咳嗽唤醒了我的思绪,我开始播撒种子,盖籽,平整好泥土,等一切就绪,才长长的吁了口气。但我想,任何微弱的生命都需要经过历练,备受煎熬,才能养成独立自主的心,顽强成长?万顷田畴中,严冬的戏曲的全部内涵就是这无数个微小的颗粒?我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思忖着,思忖着尊严与卑微的对视,哪个更能叩响冬的窗牗,更能迸发铿锵激越的铙钵之声,将欣喜和启迪收割。大道至简,也许就简单到了只身沉睡在软绵的泥土中,没有雍容华贵的嫁妆,没有磬音相伴。难道这就是寒冬给与春的呼唤和交待?糊乱思虑之中,自己不觉哑然一笑。不知是哪股潜流涌动,独自暗怜起来,眼不时地向新翻的泥土寻觅,细细的,痴痴的。

“回家哟”哥哥喊道,“过些天,等他们抽芯之后,长成约摸寸许高,我们再来除草,施肥罢”。

“哦?”望着灰暗的天,即将大雪将至的情形,我的心不禁咯噔一下,仿佛芒针一刺,蜂蜇一般的隐痛起来。

“就在冬天吗?”我补充着。

“嗯”

江南的冬,潮湿寒冷,不断吹刮的风,使得一切都在蜷缩,偶尔零星的热度也是窸窸窣窣,半点呻吟似的。枯草、树木,蔬菜等都静默在冰冷的寒气里,慵懒无力。连树叶也凝固了苍绿,懒得招摇。不想攫取养分,滋润着对春的一份翘望。而我的油菜却如期而至,矮矮的,嫩嫩的,数片翠绿,跳出了黑暗的泥土,跳进了冷冷的冬。这不,哨兵似的,整整齐齐的排列在田间。姿态端庄。我想,趟过黑黝黝的世界,承受过冰冷而寂寥的孤独,一定会以肆意飞扬的姿态流淌笑意的,只是,我眼前的油菜,茎茎叶叶间,却是如水的宁静与柔和,低低的,将绿平铺在田地,满满的,连成一片,将绿呈给冬,任寒风肆虐,但决不骨瘦如柴。看,茸茸的绿,饱满的茎,是对严冬最好的敲问。只等蜜蜂,蝴蝶最忘情的亲吻,最写意的留恋。只等童稚最烂漫的笑颜绽放,只等情侣在金黄的花簇中,相拥相吻,撒下最纯净的耳语,俏如黄花。

是呀,一声春雷,訇然作响,击碎了冬的梦魇。料峭春寒间,人们三五成群,沿着春的方向,走向了田野,走向了金黄的油菜地。走向了生生不息的渴求。油菜呢,决不吝惜自己的情怀。青翠欲滴的叶,流动的金黄,在浩荡的春风中尽情盛开,如唐诗宋词,平平仄仄,或婉约,或豪放,都以空灵的胸怀接纳远方的游人。没有刺骨的绒毛,没有缠人的根茎,唯有湿湿滑滑的馨香,唯有朵朵黄花碎絮的依偎,留给你对灵魂的一次洗礼和升华,留给你沿着远方的家的皈依:生命只为在最早春绽放,在浓郁的仲春谢幕。

由此,我想到了缤纷的桃花,白净的杏花,如诗的梨花,在高高的树枝绽放,只为等待游人的一次翘望,一次高昂的赞许。那么,此时的油菜花呢?不正是生命潜行的勇士和睿智之士吗?不与诸花争艳,不与万木争宠,只守住自己的一脉,守住对故土的承诺,让流浪一个冬季的心得到新的雕刻。然后以最完美的绿谢幕春天。

我想,大凡在泥土中成长的事物,经过严冬的拷问,都是生命的歌者。你看,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在柔软的春风中尽吐芬芳,在人们的笑意连连中尽情摇曳,不正是对生命的一种欢呼吗?

远方,一片金黄的诗意,正沿着古老的驿路散开,散开……

诗意的文章4:诗意清明

文/程毅飞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桃红柳绿,万物复苏,令人心旷神怡。因此,古代文人骚客吟诵清明的佳作颇多。

在吟诵清明的诗中,描写习俗的诗占据了很大篇幅。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清明扫墓在唐宋时已盛行,唐代白居易在《寒食野望》一诗中写道:“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宋代高菊卿在《清明》诗中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些都反映了古人扫墓的情景。

伴随着扫墓的踏青活动,也是古代诗人的一个重要题材。“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是宋代吴惟信所作的《苏堤清明即事》诗,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当时清明踏青的盛景。宋代程颢的《郊行即事》写出了清明踏青流连忘返的心情:“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宋代欧阳修的《踏青》则动静结合:“南国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人爱不释手。

浏览古诗,我们还发现,诗人对清明的户外活动有生动的写照。古代的清明节,在民间开展的户外活动有放风筝、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放风筝是清明前后人们最喜爱的习俗。唐代高骈的《风筝》说:“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生动地描写了当时风筝竞放的情景。

荡秋千是清明节古老的游乐民俗之一。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秋千的描述。唐代韦庄《长安清明》诗云:“紫陌乱嘶红叱拔,绿杨高映画秋千。”清明春风拂柳之际,女子三五成群荡秋千于郊野树下,确实充满诗情画意。因为清明节处处荡秋千,也有人把它叫做“秋千节”。

当然,说到有关清明的古诗,我们不能忘记唐代杜牧和崔护两位诗人。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的艺术特色在于情景交融,短短几句诗,勾勒出时令特征和行人的心境。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说的是清明那天,崔护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碗水,并倚在小桃树旁深情地凝视他。这情景使诗人难以忘怀。第二年清明节,诗人又来到这里,虽然门墙如故,景色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儿去了。诗人触景生情,不胜惆怅。在艺术特色上,两首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可谓千古绝唱。

诗意的文章5:冬的诗意

文/老虾米110

过了立冬,我就盼。

盼什么呢?盼下雪,大大的雪,像棉花一样,洁白,柔软,落在身上、脸颊,有点像婴儿的皮肤跟你亲近。

雪,不是一片一片,而是一团一团,从天空掉下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把雪看成“席”和“手”,说的有些夸张(诗人嘛),但在我的印象中,燕山的(过去)雪,确实比现在的雪还是“大”了许多。

一看下雪了,我们小孩子更“欢实”。尤其男孩,穿着漏肉的破棉袄棉裤,在雪地上跑老跑去。

堆雪人是高雅的,在城市里。在乡村,打雪仗才是我们最喜欢的。有“阵地战”、有“游击战”,机灵一些的大孩子还打“埋伏”和“偷袭”——专门欺负比他们小的男孩女孩。

小孩子是打阵地战。我们把“炮弹”(雪团)攒足了,指挥官一吹口哨,就开始打起来。“地利人和”,打雪仗也是如此。有“地利人和”的一方,等阵地战打的差不多(“炮弹”快没了),指挥官就叫一声:“进攻!”打败的一方,四方逃窜,跑得慢的该倒霉了,胜利者将他按倒在地,抓起雪团,塞在你的脖子里,还有裤裆……

“逮兔子”也是我最喜欢干的事。“逮”就是“追赶”,追赶兔子。下雪时,过了四五天,兔子饿极了,就出来找东西吃。冬天可吃的东西本来很少,就有一点麦苗,我就去麦地里去找兔子。我叫一声:“花子,跟我走!”“花子”是我狗的名字。

“花子”走在前,我在后,低头看是不是有兔子脚印。下雪后,兔子脚印很清晰。“花子”低头嗅着,突然听到“花子”的叫声,我手拿一米多长的木棍,跟在“花子”后面追。我看见兔子,它跑得很慢,雪深到我的膝盖,兔子一跳一跳地跑着,很快没了影子,它跑到哪里去了?啊哦——它躲在雪堆里。“花子”嗅觉很灵敏,兔子是跑不掉的!

下雪后还有一件事——逮“家雀儿”(音:“俏儿”)——麻雀在我们老家叫“家雀儿”。

找到麦场(或者在宽敞一些的院子),清除掉直径一米左右的雪堆,洒些肤麦或者小米,用三十米多长的绳子拴着一个小木棍,支撑筛子,就等家雀儿钻进来找食吃,看着有四五个家雀儿低头吃着,用手一拉绳子——筛子就把家雀儿罩在里面。傻家雀儿疯了一样在里面乱飞,还是飞不出来……

“小寒大寒,又到一年。”

“过年”是小孩子最期盼的。“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小闺女要花,小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毡帽,老太婆要个新棉袄……”除夕晚上,我二姐拿出新做的褂子,给我的破棉袄罩上,这就是“新”了。我父亲发给我几颗“麻里子”(就是比较大一点鞭炮)、摔炮,我就出去找同伴去玩。

“四几子”(小名)最淘气,什么馊主意都由他去。印象最深的,他拉了一泡屎,用“麻里子”插在屎里面,放在马瘸子的窗外台上,让我们去点,“乓”地一声,后果可知……“瘸子”那顿骂呀,我们都已经逃之夭夭了。

初一起的很早,给长辈们拜年。我家从大大爷、二大爷到老叔,父辈一共九位,还有不少哥哥嫂子(叔伯),拜年是很辛苦的,要跪倒磕头的。磕头我也愿意,一年就这么一次,何况还有“压岁钱”。拜年后,我们每个人(小伙伴)高兴的合不拢嘴,摸摸裤袋,里面总要有三五块钱。记得我最多裤袋里有十三块,变成财主了……

日子“像剃头刀一样快”,我现在土埋到脖子上了,童年冬天的记忆,还像昨天一样。“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河水永远不会倒流,“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现在有“时间隧道”,可以“穿”到几百年几千年,这只不过幻想,在电影、电视剧里。我的想象力比电影电视剧还会“想象”,我走进“时间隧道”,已经回到六十年代啦……

诗意的文章6:芭蕉水

文/李光照

芭蕉口,一个很诗意的地方,在我的记忆中不仅仅是这名字多么诗情画意,更多的是关于他留给我儿时最难忘的回忆,厚重的红色历史,一弯烟波浩淼如诗如画的美水。我无数次固执地认为,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把水和生活剥离开,单单满足于游人的某些快感,那就有些太愧对于水的功能了!水滋润着万物,水是土地的母亲,水是粮食的源泉,水是森林营养,水是沙漠绿洲的朋友,生活中更离不开水!这些都是我对水乃至对生命的狭隘认识!恰恰芭蕉口的水的确将水的用途发挥到了极致。

春意盎然,任河蜿蜒清澈芭蕉之滨;盛夏绽放,大小钟林沟泽千亩良田;秋风送爽显钟沟育十里乡亲;冬日暖暖,温家沟水听鸡鸣坡雄鸡报晓。这就是芭蕉口的水,峡谷溪流斗折蛇行,滔滔任河蜿蜒东流。

芭蕉口的水文化,单从这些地名你绝对就能充分感受到:东南面有大钟林沟,小中林沟,芭蕉沟,西北面有显钟沟和温家沟,当然还有著名的任河水打这里蜿蜒而过,很是温柔地将芭蕉口抚摸成了的南北两岸!温家沟从芭蕉口流域的上游注入任河,大小钟林沟和芭蕉沟则在中间以一种温柔的姿态走向河的怀抱,最后,我的老家显钟沟就一路欢笑直奔任河,算是对任河最后的馈赠吧!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是陶渊明归隐的洒脱情怀,可惜,我没有陶渊明的那种安静心态,在芭蕉口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讲《桃花源记》,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何时能有我真正拥有的世外桃源?现在回想起来很是幼稚,我本凡夫俗子,在世俗面前,能有那样超然于物外的达观情怀吗?就如苏东坡对陶渊明的评价:陶渊明是一位真正能够回归田园的人,能够真正安静下来的人,但我对陶有的只是敬仰。

水滋润着万物,凡是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的痕迹,凡是水资源丰富的地方,那绝对是个人们争相栖居的地方,正因为这样,我的祖先才不远万里,从饱受战乱的水乡江南一路寻觅到了这里,然后安居乐业!确切的说我的先辈是属于难民迁徙,上无片瓦,下无寸土,非常贫穷,爷爷说我们的祖先是给人帮常年的,没有立锥之地,传到了我们这一辈的时候,由于是大集体,大锅饭政策,土地没分配到户,弟兄姊妹多,人多劳少,加之父亲做着乡下老师,家里面唯一的顶壮劳力,就是我苦命的母亲了!小时候,老家没给我什么好的感觉,有的只是饥饿和寒冷,有的只是冷遇和白眼,有的只是酸楚和迷茫。每到生产队分粮食的时候,我们家人虽多,分到的粮食却最少,我甚至不敢面对母亲满是无奈的面孔;不敢面对爷爷的浑身破旧的沧桑;不敢面对母亲的粮仓。穷则思变,母亲一边想一边做,我也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当然,还是得感谢爷爷,在他的怀抱里,我听到了不少传奇的故事,虽然这故事不是关于他的,但也深深感染着我,启迪着我幼小的心灵,爷爷从小教会了我四个字——天道酬勤,我一直记着。学贵有恒,我一直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母亲常在我耳边唠叨,所以我一直在努力读书,对于天资来说,我并没什么天资,我甚至属于不太聪明的哪一类,包括现在!随后我顺理成章地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师范,很自然地走进了不同的校园,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艰难跋涉!

儿时,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母亲的稻田,土地刚刚到户,我们家很幸运地分了一亩稻田,有时,全村的人为争夺水源那个场面记忆犹新,我们家那亩田在最下游的位置,夏天母亲为看护稻田里的水彻夜不眠,有时甚至很不情愿地和别人动了口角,只是为了多生产点粮食而已,确保我们全家的口粮!那是多么的不易啊,有一年暑假天大旱,母亲看着严重缺水的稻田,劝说村民不分白天和黑夜挑沙背泥堵渠围堰,终于确保了全村稻田的丰收。再后来我们渐渐长大了,大哥更是想尽了不少办法,为了避免和别人争水,他带领我们三弟兄,拿着钢钎和铁锥,采取人工开凿的办法,花了整整一个暑假,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一个不漏水的石堰,从此以后,母亲再也不担心稻田缺水了,也就是说,我们家的稻田成了真正的河水田了,年年丰产。

因为住在河边,爷爷担心我们的安全,不让我们下河洗澡,甚至准备了竹条伺候,但哪能阻挡我们的游泳欲望呢,我会在艳阳夏天的正午约上伙伴,成天三五成群地泡在水里,钓鱼捉蟹,不亦乐乎!自然挨了不少爷爷的竹条!我想方设法烧掉了无数根爷爷为我们准备的竹条!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爷爷打我也是不情愿的,很多次在我睡着的时候,爷爷含着泪用烟油子为我擦抹竹条留下的伤痕……

如今,我们全家迁到了高桥,每当漫步廊桥的时候,每当人生失意的时候,每当意志消沉的时候,静听桥下流水,很自然地怀念起生我养我的地方——芭蕉口。朝夕廊桥,走过廊桥,抚今追昔,对坐夕阳,遥望芭蕉,没有什么能够熄灭我不惑的意志!因为有芭蕉口的那些一弯长流水催我一路前行!

诗意的文章7:诗意常宁旧时光

文/崔建华

夜读旧书,荡漾古诗词中的常宁旧时光,韵味十足、似曾相识,却又怅然若失……

南宋时的常宁春天,依旧春寒料峭、春雨绵绵。

绍兴年间进士、宝佑元年状元、宁远人乐雷发一骑绝尘,正行走在常宁乡间。池塘、桑柘、童戏,奇石、柳絮、犬吠。此情此景,几可行吟成诗。

状元没有微信朋友圈,只能匆忙下马,入村借砚,疾书草就《常宁道中怀许介之》,分享给此间好友——“东溪先生”许介之:

“雨过池塘路未干,人家桑柘带春寒。野巫竖石为神像,稚子搓泥作药丸。柳下两姝争饷路,花边一犬吠征鞍。行吟不得东溪听,借砚村庐自写看。”

倏忽数百年,已是晚清时。

改朝换代,物是人非。幸好,春日常宁的诗情画意依旧。

“如许春光到眼融,半帘诗景画图中。翻新草样深兼浅,依旧花容紫间红。丝串堤杨茑织雨,帘飘村杏燕裁风。谁将消息传摩诘,一角斑斓定化工。”

这首《春望》,作者是同治年间安徽巡抚、常宁人唐训方。字里行间,春光无限。莺飞草长,花明柳暗。

但诗写后仅仅数十载,这位湘军将领曾拼命苦撑的大清王朝便灰飞烟灭——半帘诗景,一帘幽梦……

乐雷发刚从春天走过,戴复古夏日又来访。

诗人一首《常宁县访许介之途中即景》,乡土常宁的夏日风情跃然纸上:

“竹径入茅屋,松坡连菜畦。深潴沤麻水,斜竖采桑梯。区别邻家鸭,群分各线鸡。行人来少憩,假道过东溪。”

竹林茅舍、松坡菜园。鸡鸭成群的农家、采桑养蚕的夏天。隐隐绰绰、若隐若现,可是旧时光里的世外桃源?

桃源隐逸,深刻影响着汉人士大夫。而清乾隆年间一个炎炎夏日,常宁弱女子王国香亦不让须眉,写下了这首《咏莲》:

“芙蓉争放曲池红,艳入诗人晓望中。个里却成清异品,羞与魏紫拂墙东。”

赞叹莲的清异,透着耻与“魏紫”(应暗指着紫色衣服的权贵)为伍的不屑,是表达对北方游牧民族统治的不满?还是单纯的愤世嫉俗?

这真是个夏天的小秘密。

王国香出身书香门第,父亲王万卷、叔父王万澍等同为乾隆“常宁十子”。叔父王万澍还是当时着名历史学者,历游名山大川,博采群籍,遍访耆宿,尝取正史,考订湘楚古迹。王万澍去世后,其子王国牧继承遗志,最终纂辑完成了父亲未修成的《衡湘稽古》《湖南阳秋》等史学巨着。

明清交际的常宁之秋,大明遗民王夫之正隐居常宁南部、汉瑶混居的洋泉山区。

洋泉山中多雨,一阵秋雨一阵凉,夫之的心虽冰冷,然目光始终如炬。

一场山中秋雨过后,新作《新秋看洋山雨过》应运而生。“南楚秋风日,轻阴太白方。参差分远嶂,明灭亘斜阳。旋度云间树,还吹山际香。鹭飞初掠润,燕语乍矜凉。云断天逾碧,林疏野乍光。馀霞侵月浅,晚露过溪长。薄袂冷冷善,闲愁鼎鼎忘。萧斋聊隐几,吾道在沧浪。”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大明已亡,万念俱灰,何不苦研传统典籍,追索明亡之因和天下拨乱反正之道呢?

那一刻的常宁,应该是难得的秋高气爽!

发端于洋泉山中细流的宜水,此刻已汇集了洋泉之水,然后便缓缓北上,进入唤作“烟江”的诗意河段。

乾隆“常宁十子”之一的段永琐留下了田园诗——《烟江》,“近水山多云,近山水多烟。江以烟得名,不知始何年。东坡号苏海,作诗赠廉泉。子厚客冉溪,溪以愚名焉。而我家斯水,名赠两寂然。自古忌名高,非我不汝怜。当时苏与柳,自知传不传。有烟时有月,江心月娟娟。有烟亦有风,水月风周旋。江上有泉峰,因峰适有泉。主人居多竹,借竹名竹田。竹泉声冷冷,澹澹江上烟。”

清丽洗练似水,隽永优美如斯!

冬日,农事已完,适宜寻亲访友。

再次梦回南宋吧,那个偏安一隅的朝代,其实并不是人们想像中那样富得流油——某个寒风萧瑟的冬日黄昏,南宋诗人刘克庄在一个唤作烟竹铺的地方,向一户人家借宿。他来常宁,也是为了造访许介之!

之前,刘克庄还为许的诗稿题诗作记,“我留鸢站外,君住雁回边。走仆行千里,敲门授一编。真妍非粉黛,至巧谢雕镌。何必周丞相,男儿要自传。”诗中所提的周丞相,即南宋左丞相周必大(字子充,亦字弘道),也是许介之好友。

许介之,真还是个传奇!

但刘克庄借宿的这晚,足以让诗人终生难忘!主人家的贫困寒酸,实在让人难以想像是发生在富足的南宋——“野迥村疏起暮寒,偶逢废驿卸征鞍。主人家比渔舟小,客子房如鹤栅宽。灯与邻通眠未易,风从隙入避尤难。似闻南去加萧索,一夜披衣坐未安。”

此首《烟竹铺》,究竟是指今常宁盐湖境内的烟竹铺,还是宜水上游的烟竹市,已不得而知,亦无从考证。况且,当年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时,还未亲临就已在“登斯楼也”。只是烟竹铺这一宿,无声揭穿了南宋的浮华……

回到正题,冬日是适合访友的,当不醉不归!

清道光年间的一个暖冬,已是除夕,初开的梅花正暗香浮动,掌教双蹲书院的诗人吴山祥骑着驴正独自沉吟着《除日蓝江辞张伯愚》:

“一年今日尽,好友故来迟。有意同君醉,无人慰我思。梅花初放后,驴背独吟时。几欲探春信,春风竟不知。”

诗中所提蓝江,即今日兰江,想必曾经“春来江水绿如蓝”吧?在这条神奇小河的沿线,百余年间先后诞生了清同治安徽巡抚唐训方、民国中央通讯社社长萧同兹、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萧石月烈士、首任国家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等名人,确实令人惊诧。

婉婉转转,浅吟轻唱。款款而来,逶迤远去。诗意常宁的旧时光,斟着星涛月色,酌着春汛朝阳,仍在那历史深处向人们探望……

诗意的文章8:给孩子一片诗意的天空

文/王亚莉

很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是改编的《白蛇传》其中有个情景印象很深刻:江南小镇,烟雨迷蒙,旧阁楼上, 有一私塾,许仙身着一袭白衫,手持古卷, 带领学生读诗。孩子们摇头晃脑,一首一首地读下去,缓缓踱步的许仙,宛若天人。我被这画面深深吸引住了,私塾中的许仙,远胜那个药店里的呆子。难怪他会吸引住美貌聪慧的白素贞。

这种集体读诗的情景太美了,深深激起我想做一名语文老师的愿望。

做了老师之后,我却发现要享受这样的情景并不容易。我们常常要和功利性的教学目标抗争,考试这个独木桥,稍有不慎便跌入深渊。

我总觉得诗歌是不需要太多鉴赏的,除了考试做题,我们谁能准确判定作者就真的是那种想法?意思过于明确的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诗。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在一首一首的熟记后,诗歌的美会深深刻入心灵。假如我们抛开考试,来谈谈诗歌对学生的意义。

多数人喜欢诗,是从情诗开始的,你不能否认这点吧,亲爱的成人。你最初的情感萌动,欲说还休的心境,除了诗,还有什么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或许你也在日记本上悄悄写过几首青涩的诗,或许你也珍藏了很多年,一直到本子发黄都没机会给人看。那这些孩子们呢?他们喜欢情诗也是理所当然。

请不要剥夺孩子们喜欢情诗的权利,好的情诗,带给人的绝不是污秽,而是灵魂的洗涤。让我给你讲一件真实的事。上个周我在一名学生的周记中发现了一首写得很好的情诗,让他在班上读一遍,他不敢读,我说别怕。

果然全班哄笑,男孩的羞涩染红了耳根,有人大声嚷道,老师,他写的诗内容不健康!我正色道,哪有不健康?写得很好啊!那首诗,没有一个直白的字眼,婉转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忧伤的情感。我又说,你们不是刚背诵过诗经吗?诗经里面一大半都是情诗,这是很纯净很美好的感情。

亲爱的成人,也许你认为我在提倡孩子恋爱,但请回想一下你的成长过程,如果有人和你坦诚地探讨爱情,告诉你这是美好纯洁的正常情感,你还会有污秽感吗?

人类最初的情感,都是坦率真诚的,否则我们为什么那么怀念心性单纯的年代?诗歌,保留了人类的天真。请让我们的孩子,懂得这些天真,请让孩子们记得一些优雅的古词。

曾经有一名数学老师告诉我,他一听到好的诗歌,就会激动得浑身颤栗。

这世上还有什么表达,能比诗歌的语言更美?当你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当你读歌德的长卷,当你读普希金笔下的冬天,你的心是不是被卷入一种神奇的境界?诗歌,以其形象性和准确性,像钟锤一样敲击着你,把你从淤泥般的生活中拉出来,你重新变得高尚,重新思考自己所处的时代。好的诗歌会像小猫的爪子挠着你的心,像柔韧的青藤缠绕着你,又像汹涌的激流把你席卷而去。

年前,我曾让两名学生在元旦晚会上朗诵王蒙的《青春万岁》,孩子天籁般的声音,激情四射的朗诵震撼了全场,我看到一位老农民擦拭着眼泪,喃喃地说,太好了,太好了,这是今晚最好的节目。

亲爱的朋友,诗歌会拉近人心灵的距离,那两个读诗的孩子,一定终生不忘诗歌对他们的鼓舞,终生不忘台下如潮的掌声。

罗曼罗兰曾在小说中以诗一般的语言写到音乐家的弹奏,唤醒了沉闷小镇上被习俗禁锢的女人,那么诗歌呢,不也是如此吗?

八十年代的时候,有那么一批诗人,他们以金子般的语言,敲响了沉寂的世界。今天,依然有很多学生喜欢海子,喜欢顾城,喜欢食指和舒婷,依然有很多孩子在徐志摩的康桥上驻足,在戴望舒的雨巷里流连忘返。

诗歌,没有时代的阻隔。今天,我们读屈原,读杜甫,依然会义愤填膺。诗歌教导了我们,让我们良善和忠诚,强健了我们的灵魂。一个喜欢诗歌的人,不太可能成为庸俗的恶人。柏拉图说诗人和神的距离最近,大多数的诗歌,都在描述一种理想的生活,都在帮助我们倾诉,帮我们重新回到灵魂的国度。

被诗歌浸染过的心灵,往往更柔软,更容易感受到世界美好的一面。

下雨后,冬青树上一粒粒晶莹的水珠,秋天,银杏树金黄的叶子与深蓝天空的相衬,风起时,那一棵不停颤抖的白头芦苇,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诗。

亲爱的老师们,请允许我们的孩子读诗,写诗,爱诗,因为诗歌给了我们希望和勇气,假如有一天,你像许仙那样领着孩子们读诗,你一定不会后悔,今生,你曾为语文教师。

诗意的文章9:纷繁五月,谁来诗意这断句残章

(一)

绿意葱茏的五月,请容许我将一些落寞与繁华收集,轻轻敲进键盘,或泪或喜。

轻酌过往:是谁在五月轻启那扇蒙尘小窗?来轻阅我缱绻 柔软的心事?时光点点斑驳在墙上,如苔藓微微泛着青辉。风中的诺言,缕缕的叹息,轻轻的回响在耳边。

美丽的容颜,怎耐得住思念的折磨?已在时光里打着皱褶。

你如水的目光醉了谁?你曾经深情的一拥给了谁?谁还会记得那飘于五月之中轻轻的依恋?

曾经的魂不守舍为了谁?谁的心智被那狂吻所迷乱?有谁愿意为之轻握眼角鱼尾,与之执手,与之共舟?

又有谁还会想起五月里那远处的爱?

(二)

夜空中升腾一丝微凉与忧戚,莫名地感伤着一个人的愁绪。

此时,不想说与他人,只想静立风中,随着思念,芬芳五月,在心底深处把你轻唤,游走在这寂寥之夜。

此刻,你是否也愿与我同路?放下手中活计,无视眼前繁华,轻揽寂寞入怀,追足来聆听我的心音呢?

一曲箫音透骨入髓,催落了桃花,柳絮。

有谁还会记得那轻音五月的爱?

忽然目光停留在跟前的一片落叶,心痛的感觉却蔓延至天涯·····

(三)

空气中流动着看不见的音符,轻轻的拨弄着五月情弦:我没能将你的繁华看够,是因为我没有太多无拘时光。我没能将你的忧伤听出韵致,是因为我有太多的感伤。

对于流年过往的沉重,我已没有力气回头翻阅。只想驻守在时光的近缘,将你不停地怀想····

浪漫的五月还是忧伤的五月?邂逅抑或是偶遇?竟然都是如此的凄美。总是忍不住地叩问:是不是你我将以最美丽的擦肩,来完成这一季的相逢呢?

你可知,我的思念已穿过层层云雾,落在你路经的小径,成长为一株历经风霜的小草,在你五月的心坎上葱茏。

而你的忧伤,是不是借助风的翅膀,飞跃千山万水,固执地栖息在我的五月心窗?

(四)

好想知道,五月里的婆娑细雨,是谁的泪光在轻舞?又是谁在轻吻着你五月的忧伤?

也曾想,随风把丛山峻岭来飞越,漂洋过海去看你。可一路的彷徨 迷离,举步维艰,终究未能将未知开垦。

而今,你我只能站在彼此的风景岸,两两相望。谁也不想挣脱这羁绊的红尘。

五月的天空,落满了忧伤。望着这雨滴,犹如望不断的思念···

且让我养一眸浅水,洗尽你眼中尘世的烟尘。

细雨如丝如泣,思念成醉成灾···

且让我捧一撮相思细雨,种在纷繁五月,将忧伤葬于心底。浅笑屏前,静候你穿过唐风宋雨,在诗意五月,馨香我这残章断句···

请暂住我繁花似锦的橘州吧,借你一双手的温柔,来编织我心底一隅那永不凋零的五月花蓝···

诗意的文章10:一盆炭火的诗意

文/张红梅

寒冷的冬天,围着一盆炭火,红红的火光映红周围的一切,温暖着寒冷的手掌和身子,听着窗外簌簌地下着小雪,那种无法言传的意境,诗意、美好、温暖。

记得小时候,一到冬季,祖父每天都会早早在院子里烧好一盆炭火,然后搬到屋子里,刚刚还和外面一样清冷的屋子瞬间变得暖和起来。祖母坐在炭火边纺花,在纺车吱扭吱扭的声响中,一个个棉条子变成一个又一个大线穗子。晚上,屋里生一盆炭火,煤油灯都不用点了,祖母的织布机照样唧唧复唧唧。

祖父通常会温二两白酒,就着一把花生,喝得津津有味。爱听戏的祖父还会不时地哼唱两句。我靠在祖父的腿上,伸着一双小手,在炭火上取暖。祖父的唱词一句都听不懂,但抑扬顿挫的腔调却让我着迷,时间久了,居然也能跟着祖父哼哼两句。不管是祖母的纺花车发出单调的吱扭吱扭声也好,还是织布机的咔咔声也好,都是那么悦耳动听,和祖父的唱腔协调、融洽,完美结合,极具催眠的功效。

一个寒冷的冬夜,我正靠在祖父的腿上,在祖父的和祖母默契的“和声”中打盹,在外面做工的父亲和母亲回来了,推开屋门的那一刻,一股冷气卷席而来,我不由一激灵,睡意顿消。抬眼看见裹得严严实实的父母,头上和肩上落着片片的雪花。下雪了?我兴奋地爬在窗台前向外面张望,外面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清,但可以清晰地听见小雪簌簌落下的声音,真好听!父母和母亲围着炭火烤手,我奔到母亲面前,母亲把我抱在怀里,我的脸贴在母亲怀里的那一刻,感受到母亲身上的寒气依然强烈。我用双手抱紧母亲,想给母亲一点温暖,就像我平时冷的时候,母亲把我紧紧抱在怀里一样。

祖父给父亲倒了一杯酒,让父亲驱寒,父亲抿了一小口,伸手摸了摸我的脸。父亲的手粗糙、扎人,但非常温暖。母亲的怀抱也越来越暖和了,母亲把我交给父亲,让父亲抱着我,她去替祖母织布,让祖母休息。

红红的炭火忽闪着,温暖氤氲满屋,窗外簌簌地下雪声,以及想象中的那些白色的树、白色的屋顶,一切都那么美好而温暖。

那夜,在炭火温暖的呵护中,我迟迟无法入睡,支着耳朵聆听窗外细微的簌簌声,想象着明天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想象着明天早上打开屋门那一瞬间,扑面而来满眼暄腾的纯白,嘴角不由上翘了起来。

诗意的文章11:诗意的栖居,禅意的生活

屋外的雨声不小,听音乐吧,生疏了?其实,近来常看《歌声传奇》、《天籁之声》、《天才童声》、《达人秀》、《男唱女声》和《女唱男声》等等相关音乐的视频,音乐,谁会不爱呢?看视频,视觉盛宴,歌者声情并茂,听众气氛嗨爆,台上台下相互感染,但我觉得,现场演绎与欣赏,不如一个人的沉醉,全心投入,尽情、尽兴。以心聆听,感悟纯粹的音乐,血液随弦律起伏,脉动与音符和拍。闭目,便可掠过人生的风景,拂过人生路上的某一段、某一刻、某一个画面,拥有的,老去的,深深烙印。

画地为牢,被音乐泅渡,因纯粹而入一份禅境: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听罢音乐听雨,这雨岂不也是一支协奏曲?它落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音效:雨丝,合奏的是韵律;雨滴,滴滴嗒嗒,错落有致;更有甚者,硬硬的相击后被摔的清脆;还有一种声音一定是落在积水里,激起深深的水涡,像鱼儿嘎巴着嘴儿。一场雨,似乎云集了高、中、低三个声部的交响乐,浑然天成,从中能够听到吉他的柔润和清脆;听到古筝的清雅和空灵,听到小提琴的脱俗和诗意……

夏雨倾城,随音乐羁旅,一场大雨浇灭了城市的喧哗,于我心中荡起涟漪。

诗意的文章12:诗意词情话端午

文/钟芳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端阳,那端阳,处处都端阳。”端午节来临之际,手捧一杯绿茶,徜徉在隽永的唐诗宋词里,品味这些传诵千古的诗句,感受古代端午节的风貌,享受那份袅袅的温馨和愉悦,别有一番情趣。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风土记》中有记载:“仲夏端午,端,初也。”意指五月开始的第一个五日。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墨客以端午为题,写下了大量多姿多彩、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中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很直白的一首诗,写得大气磅礴,读来朗朗上口,描绘了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都是用来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同时还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对昏君奸臣的嘲讽和憎恨。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这首北宋诗人张耒的《和端午》,用雄浑而凄清的笔调,把屈原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描写得淋漓尽致,于深沉和悲痛之间悼念了伟大诗人屈原。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端午感兴》:“当年忠血堕馋波,千古荆人祭汨罗。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宋苏轼的《屈原塔》:“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诗中字字血泪,句句哀鸣,表达出了对屈原的无比怀念。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人们喜闻乐见的主要活动,唐代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鼓乐齐鸣,千帆竞渡,场面壮观,扣人心弦,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五月家家过端阳,咸蛋粽子与雄黄”,端午节还要吃粽子、插菖蒲、艾草和喝雄黄酒。唐代诗人郑谷有“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韩元吉有“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描绘的都是对粽子的喜爱之情。挂艾条、插菖蒲等习俗,体现了端午避瘟保健的意蕴,在古诗中也有过生动的描绘。大文豪欧阳修在《渔家傲》中写道:“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松,等闲惊破纱窗梦。”这首词意境高雅,浪漫香艳,把端午时节粽子飘香,人们共饮美酒的美妙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让人情不自禁地向往。而南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却这样写道:“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全诗朴素自然、真实具体,乡村农家过端午节的习俗跃然纸上。面对粽香的诱惑,奋臂投筷,大快朵颐,自然有会心之微笑。

五月的端午,这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古老的传统节日,在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中,依然保持着她的独特魅力和内涵。在浓浓诗香中过端午,我们心中又会多一层对节俗所承载的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让人情趣盎然,芬芳如花。

诗意的文章13:醉春风,醉不过诗意

文/卜水

曾以为岁月嫣然,来日方长,当到达的时候,才知道只是一片苍白和漠然,曾想过要清醒过,但是又被现实弄得流离失所。曾经的已路过,未来的路总有继续下去的理由。

多年后,我仍记得,我们互相鼓励、打气,一起讨论文字,读书品茗的日子,那时阳光正好,春风为伴,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读着这样怡心的诗句,心便在一瞬间安然了,风在门外,我在室内,一个人对着文字说话,那些阑珊处的温暖,那些清寒处的伤感,也只有文字记得。生命里,有些人注定是为了分离才相遇。时光远去,唯一能陪到你走到终点的,只有自己杏花落满头。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 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

春风吹乱了我的头发,也吹乱了我的心,捧一杯新茶尝尝自然的味道。点燃一支烟,拾起一本书。将自己安放在文字中,不骄躁,不悲不喜,万般柔情,倾注于文字。笔下一程山水,伤感了谁的心田?

一个执迷于文字的俗客,坐在流年的尽头,岁月催老了年华,沧桑渐现了白发。那一世的碎念飘零消散,那一世的期盼不如人愿。繁花落尽梦一场。若能,独揽今夜的月夜,是否可以,坐在流云的肩上,让百转千回的落寞穿越时光的轮回,细数那一夕婉伤的旧情。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在《新世相》里看到村上春树的这句话,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太符合自己当下的一个状态。从入冬开始,就期盼一场漫天大雪。湮灭过去,也湮灭回忆。后来雪终于下了,整个小城变成一幅水墨画,我沿着长长的河堤,看天地间一片银白世界,那一天,我入了画。

你不必急着成熟,看清是需要时间的,就让时间带领你一点一滴地掌握看清的方法,看清了所以看轻了。也许这个过程会有些漫长,有些痛苦,但你一定能熬过去的。愿你能在时光中慢慢成为一个干净又洒脱的人,做到不记往事,不念故人,专心向前看。

在世一场,讲情重义,走进淡泊,让心平和,曲径通幽,宁静致远。身处凡尘,心系桃源,宁静淡泊是内心超脱尘事的豁达。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诗意的文章14:心事满窗,诗意人生

文/林国鹏

雨后的窗前,总是写满了心事,或欢悦,或忧郁,在一个不经意的回眸,错落满脸。习惯的乘上风的翅膀,用心聆听那来之世间或冷或暖的沉默!

——题记

六月的手指,夹起了烈日最后的一丝温存。在一场大雨后,悄悄地种下了说好的承诺。流逝着的时光只负责在你幼稚的脸谱上涂画沧桑,街道上匆匆的身影,投下的影子是那么的难堪。有时候,就这样看着看着,也会收起了吝啬一生的眼泪。也许,不是泪水才能诠释无奈和奔波,在每一片荆棘的面前偷偷的微笑才是最佳的选择。

有一种日子,注定在寻寻觅觅的。就如见惯了青草的绿,有时候从春天燃烧到冬天,然后从眼里蔓延进心田,化为一颗尘埃是不是你想要的完美的结果?是呀,即便得意,即便失意;下一个街角,又要在悠悠岁月里再次洒下奋斗的种子,接着苦苦的等待开花结果。狂风暴雨下流泪,风平浪静中微笑。逐渐把无色的边际涂改成斑斓,把执着刻成永恒留在箢麟。走过了沟壑,接着走进深邃的堤道,把沧桑寄在枝头,把离愁埋入尘埃!

很多时候,就在想。人生能像花一样,用那么短暂的灿烂,凋谢出令人最心动的珍惜么?花之不同,犹如人之迥异。每一朵花看起来很相似,但开放的姿态却不一样。就如人们,每一种思想,对生活的感受都不一样。花开了花落,演绎着人生的变化。由懵懂的种子开始萌芽,到绽放的璀璨,其间见证了多少的风吹雨打。有句话说:人生如梦。其实我不同意,因为毕竟我们已然走过。既然来过了,就该想着能留下点什么,证明我到此不仅仅是一游。因为我们在意的,不仅是有几分朦胧,还是几分真实。是呀,指尖滑过了一个又一个季节,就像春天走了,秋天盈盈于眸前。可是,我们都希望有那么一种情怀,站在秋的站台上接我,并给我们一个美丽温情的拥抱!

打开心扉,让内心愈加静谧清丽,秋水一泓,流淌了今生烟雨,朦胧了痴恋;花香一袖,飘逸了今生追随,散落了无奈;瘦灯一盏,晃动了今生奔波,照亮了黯然。夜,是影子的世界。轻坐月光,摊开心扉。细数着缥缈,赏风花雪月。有一段思考,总如一朵朵飘在空中的音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爬上老窗,然后放声高歌,回来的时候,总是携满了沉甸甸的泪光。

有人问我,我的窗外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故事。我笑笑:“因为那里有太多我想要的光线!”剪一段岁月的锦瑟,淋漓了一场满身飞花的映红。我不是女子,所以不会用万千柔软来对待我的言语,更没有办法隔着轩窗,用水袖轻挥来诠释那渐行渐远的梦。我只想飞越过时光的长廊,吹一季宜人的风,看一叶落如期静美,当纯洁的花落满窗台,用湿漉漉的手拾起。

还记得,那早已随时间流逝到了尽头的心事。曾经,走不出月色,走不进“不息”二字,走不出一潭浮华,走不进淡然的心境。其实,纠结的还是不知道窗该往哪个方向而开。在阡陌中走不出的是迷茫,在秋水荡漾中找不到的是沉稳;在每个黄昏中脆响的还是弥散在暮色中的风吟。

没有选择,只能像每个清晨的雾珠一样,抓住窗的栏杆无法释手。也许只有这样,内心才能感到一丝踏实!几多个月夜,我想写诗,可怕写着写着,竟成了舒婷笔下的那棵橡树,伫立成漫长的等待。窗上滴下的流水不是我要的道路,那样太柔弱;而窗前的落花也不是我要的马蹄,那样的走马观花注定无果。我只想在那块陈旧的玻璃上,慢慢深刻我的记忆,即使萧条却又茂盛,湮灭却又浸透绿意。窗的边界,就是梦的边缘,有时飘满了心碎的呢喃,可还是不得不用心编织未来。岁月演绎的,瞬间恍然,瞬间悠远。只用再次,唤醒被埋藏了的身影。

窗,在岁月的沉积中逐渐斑驳。而枯萎的感动却可以飘洒成漫天的心语,台上堆积的落意,给细碎的风儿啄走!把一个寒窗,装进一首小诗里,其实,一个字,就是一个世纪!

诗意的文章15:挂在柳梢的诗意

文/丁梅华

请允许我握住你温情四溢的手,穿越被月光压缩的山影,拥有太阳不变的情怀,用所有写满沙滩的文字,感受某些细节的点点滴滴。

其实,这个过程原本就不是很复杂,为何你对一种情绪的解释,总说成是一种印证?当我立身于魂牵梦绕的山岗,我发现那悠悠的往事已染白你曾经的秀发。

系在心头的牵挂,是谁为爱加上的密码?让一种涅槃的燃烧变得义无反顾。面对烈日浇灌的生命,我宁愿选择舞蹈中燃烧的跋涉。

被杜鹃传颂的恋曲,已不再丰满在青春的河畔,挂在柳梢的诗意,在阳光的剔透下显得斑斑驳驳,对面飘零的雨季,我不知道那即将干涸的温存,在平平仄仄诗韵中还能坚持多久?

想把这千年不倒胡杨的爱情,写进你颤抖的灵魂,感受与你朝夕相处的时时刻刻。怎奈,清贫的命运,原本就是一段暮雨中的悲悯,为何你总要把回忆当着一种过程。

其实,我的要求不是很高,只是在你走过日夜搏动的心跳时,还会想起曾经鲜活空间幸福的春夏秋冬;只是在你离开家园的那个瞬间,还会忆及起一度被生活牵动的酸甜苦辣。

历经岁月的漫长,我骤然感觉到短暂的相逢原本就很幸福,漫漫的期待原本是一种难言的痛苦。唯有走过踏青的季节,才能读懂日子的平平淡淡。

其实,很久的时候,我便伫立与你虔诚的对面,遥想依旧的故乡、依旧的爱情,让美妙的旋律充盈想像的深处,让受伤的惊叫长满绿色的苔藓。

然后,沿着一腔融融的乡情,让溪水铮铮琮琮流成春天的笑靥。让飘逸在港口的歌谣,不再失去你转瞬即逝的讯息。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