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散文

请欣赏大自然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大自然散文1:大自然的声音

文/邓逸臣

听,大自然的声音多么美妙!

春天,我来到小树林里,头顶有一只只小鸟在枝头唱歌。发出“叽叽喳喳”的声音,我来到溪边,听见溪水哗哗哗,哗哗哗的声音。

这时候,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滴答滴答”的春雨仿佛唱起了令人陶醉的歌声。

雨停后,又刮起了温暖又凉爽的春风。春风呼呼的吹过,万物苏醒,桃花红了,迎春花开了,柳枝绿了,大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竹笋咔嚓咔嚓在拼命地向上生长,各种五颜六色的小花都盛开了,争芳斗艳,红如火,白如雪,粉如霞,美丽极了!

春暖以后,小燕子从北方飞回来了,还不时“叽叽叽叽”地叫着,好像在欢呼:“春天来了,春天真美丽。”

听,大自然的声音会使你永生难忘。我爱大自然的声音!

大自然散文2:有趣的大自然

文/张青松

春天,春雨来临,小雨点唱着欢快的歌曲,歌声轻轻地注入了大地,滋润着花草树木。不久以后,大地变得生机勃勃,柳树发出了嫩芽。冬眠的小青娃从洞里蹦出来,在小河边玩耍,哼着生动悦耳的歌曲。樱桃树开花了,梨树开花了……走到树下,阵阵花香迎面扑来,使人们忘记了烦恼忧愁。

夏天的炎热使得人们不敢出门,但勤劳的小蜜蜂开始采蜜,为人们造就一片甘甜。小蚂蚁也在酷暑下成群结对地搬运着食物,小松鼠也开始忙碌起来。在大树上活蹦乱跳,寻找乘凉的地方。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玉米成熟了,苹果斜着红扑扑的脸蛋,害羞似地躲着人们,金黄的稻谷咧开嘴对着人们微笑。秋风吹起,小树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使人们沉浸在这一片喜悦中。

冬天,小动物们进入了冬眠。他们用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忙碌换来冬天的安稳生活,大树在寒风中挺直了腰杆,为人们站岗。

大自然用他的多彩,带给我们无数的欢乐,同时带走了所有我们的烦恼和忧愁。

大自然散文3:伟大的树木

文/钟百超

大自然神奇而伟大,比如树木,受伤了,它们都能自我治疗,自我修复。

在城市的街巷,我经常看到一些树木身上有伤疤,大的,小的;有的已经愈合,有的还在结痂;愈合的形成一个包,像一个肉瘤,没愈合的部分凹进去,像一个漩涡,裸露着树身;如果这裸露部分过大,或者长时间不能愈合,白蚁就会在里面造窝,这树就活不长。因而,所有树木必须尽快修复自己身上的伤疤,从而保障自己健康成长。

生活在城市中,我们享受着绿荫、美景。但由于原生树木极少,城市绿化用树基本都是迁移过来的。在迁移过程中,树木的主根、树枝往往都被砍掉,只留下部分根须和树干。种植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重新生根和发枝散叶。不知道过了多少日子,被锯断的树干才慢慢长出枝条,枝条慢慢伸长,慢慢长大。每一根树枝四周又慢慢长出许多小枝条,小枝条慢慢长出叶子。树干上上下下长满了枝条和叶子,一棵树就算是成活了。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原来被锯开的伤口慢慢愈合了,形成了一个个疤。由于四周都长出了新枝,新枝与旧疤可能就融为一体了,所以就看不见伤疤了。

但是,美化工程并没有完,树木还要继续承受痛苦。如果树枝过长,影响道路或者伸进居民楼房,过长的树枝要被锯掉;如果树枝长得过低,挡住路人,下面的树枝要砍掉;如果长得过高,撑住了高压线路,顶部的树干也要被锯掉;如果树枝过于茂盛,也要经常修修剪剪。总之,树木一年都头都要承受痛苦。旧的伤疤好了,又有了新的伤疤;甚至旧伤疤还没有好,又添了许多新伤疤。如果道路重修,树木要重新迁移,哪怕长了十年、二十年,或者才刚长了几年,也要被挖起搬走。城市的树木活得真不容易!

没有哭泣、没有呐喊、没有怨尤,每一棵树都坚强地长着,努力地修复自己的伤疤。把痛苦视为命运的挑战,把伤疤视为生命的意志。伤疤越多,越要咬住牙关,用一点一滴的汁液抚平伤痛,用一层一层的树皮慢慢将伤口包扎好。用顽强呼唤生命,用繁枝茂叶撑起一片蓝天,撑去城市的绿荫,为市民送上凉意。

大自然是伟大的,城市的树木更伟大!

大自然散文4:叩响春的门铃

文/汪喜刚

站在大自然的肩膀之上,我轻轻地叩响春的门铃,还能听到冬孱弱的诉求,让我给它一个冰雪纷飞的世界,保住它冰清的躯体,可惜我没有那种通天的本领,我只是一介文弱的书生,用笔轻轻地叩响春的门铃,走进春的世界,做客有春的每一个地方,倾听春天的故事。

丝丝绿意,点缀着寂静将去的世界,麻雀声打破黎明,燕子轻捷的飞过,掠去冬最后的寒意,小草芽开始辞别冬眠的母壤,迎接阳光温暖的微笑。每一个黎明、午后、傍晚我都会去漫步一个有春意的地方,清晰可见那棵树绿了,抽着芽、伴着风、和着雨摇曳在同学们郎朗书声、匆匆倩影之中。在漆黑的夜里,我能听见万物的心声,静谧中是那么的可怕,绵绵细雨润入黄土地的每一块肌肤,暖暖的春风,吹进农民的心窝,忙碌中还是那么喜笑颜开。田野里的油菜花开的正旺,轻盈的飞舞着,金黄的油菜花在春风里闪着一波又一波的浪,这时,金色的花浪与农人的微笑相得益彰,忙碌中、嬉笑中,播种着一年的希望,漫山遍野都是春天的脚步,田野里春耕的老黄牛,还有那朴实的农人,在丝丝缕缕的雨中洗礼着,如油的春雨泽润了他们的心田,这个纸鸢满天的季节,是梦想的季节。菲菲红晕染上双夹,带着对春的渴望,走在春天的田野里,轻轻地叩响春的门铃,做客春天里。

春天的阳光总是那么喜人,温暖着我这个春天的客人。三月里的天空,总是让我留恋,苍穹之上的风筝,有花的、有绿的、有红的,有动漫人物的等等。我经不起风筝对我的诱惑,带着童年的味道去放我现在的风筝,风筝的一头飞在天上,和天空亲密的吻、火热的拥抱,一头又在我的手中,细细的丝线在我和天空间搭起一座桥,此时我能听见天空对我说着:“如此旷达,还带有孩童般的天真,快乐驻足于你眉间。我不会每天都给你一个阳光灿烂,但也不会每天都给你一个暴雨将至,我怕把你的童真伤害,我扶住云,挽住雨,降临在你的春天里。”我楞在那里,脑海里还在回放天空对我说的话,似懂非懂的听着天籁般的音韵和这绝美的唱词,风筝随风飘荡着,飘荡在我头顶这片蔚蓝的天空里,那幸福的闪电呀!告诉我,这么动人的话语怎么就说给我听呢?那春天啊!我才刚刚的叩响它的门铃,准备做客它的家中。

三月末,四月初。后山上桃花开了,杏花含苞待放,像是羞涩的姑娘,遮面而出但又红着脸藏在桃花的身后,满山的花惹得蜂飞蝶舞,也惹得我这个春天的客人按耐不住,独自一人上山看望这些圣洁的花,那朵朵喜人的花像是粘在翠绿的枝桠上春风拂面而过而又带不走它们,神奇极了。大自然总是这么鬼斧神工,不可思议的发生着这里的一切。我欣喜这个春天呀!大自然把这等上好的礼物馈赠于我这般痴傻之人,说不尽的得意与飒爽掸上心头。细细端品春天的万物,有婴儿般的朝气蓬勃;有孩童般的天真无邪;有少年般的鸿图大志;有中年般的沉着老练;有老人般的豁然旷达。万籁中有多少个迷人的画面,多少个醉人的氛围。春天静悄悄的来临,我轻轻地叩响春的门铃,做客春天里,享受春天的奥妙。

四月的小河,像孩子一样叮咚地唱着歌谣奔向远方,回应着满山的桃花、杏花、还有那醉人的油菜花相携装点整个春天。汩汩流淌的小河披星戴月,像是年久失修的水车,咕噜咕噜的唱着永远唱不完的歌。河边杨柳随风飘荡,有点像古诗词里的意境了,满山的花,开始散发沁人心脾的香,拉拢它们的粉丝给它们一个美丽的赞美。春天啊!我感叹的不止是你呀!夕阳下总是喜欢待在你的世界里,拿本书想惬意整个傍晚。不知不觉中我变成了一个做客春天的客人,欣赏关于春的一切。

轻轻地叩响春的门铃,敞开心扉,感受着五彩滨纷的春天,沐春而行,看纸鸢满天,看花开结果,看……我们一起做客春天,去感知、去欣赏每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沐春而行,你我他。

大自然散文5:大自然让我陶醉

文/刘爽

走在小树林里,感受着迎面扑来的清风,心也为之雀跃,每个毛孔也都为之舒张。我喜欢大自然,走在山间的小道上,听小鸟唱歌,看蜻蜓起舞;听溪水叮咚作响,看秋叶纷飞飘落;听冷雨打浮萍,看冬雪压残枝……大自然的每一道风景都令我陶醉。

春天,雨来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她不是来势汹汹的。她会在你睡着了以后温柔飘洒,当你睡醒时,给你一副雨过天晴的景象。看,“草色遥看近却无”,调皮的小草们都苏醒了,从土里探出头来,嫩嫩的、绿绿的。看,“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条在风中嬉戏呢!这是春雨带来的洗礼。“处处闻啼鸟”,小鸟也不甘落后地唱起歌来,一副欣欣向荣的画面。大自然真美啊!

不知不觉,已告别了清爽的春天,迎来酷热的盛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来了,荷花开了,孩童们一群一群在小溪边玩耍,大一点儿的孩子们,正精神抖擞地端坐在教室里,全力以赴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只有那农民背朝天地干活,不知疲倦地辛劳忙碌着。“知了、知了”,远处的柳树上传来阵阵知了欢快的叫声,看来也只有它们不怕这炎炎的酷热……

深秋时节,“树树皆秋色”。当万物被肃杀的秋霜洗礼,被即将失去生命的惊慌笼罩时,唯有那大山里的枫叶林,经风霜而更加红艳,更加绚丽,仿佛整个世界都红透了。本已是丰收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忙得不可开交,或许没有谁注意到这一团团似火的枫叶,但它并不因无人欣赏而落寞,仍然尽情燃烧着自己的艳丽。

到了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夜醒来,大地换上了雪白的棉袄。唯有那梅花临寒独自开,傲霜立雪。待到冰雪初融,则又是另一副多彩多姿的画面——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错,冬天过后,迎接我们的又将是另一个充满希望的崭新的春天。大自然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把她的美毫不吝啬地展现给我们。

春夏秋冬,四季流转;鸟啼蝉鸣,日月变迁,可我总陶醉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之中,因为她好美好美!

大自然散文6:美丽的大自然

文/李炎蔚

树林里的景色可真美!

走进树林,向上看湛蓝的天空像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透亮。天空中飘着变化多端的白云,一会儿变成可爱的小白兔,一会儿变成一匹正在奔跑的骏马,又一会儿变成一朵朵棉花糖,真是有趣极了!小鸟在天空中“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像是在欢快地歌唱。

远远望去,连绵起伏的山峰,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副优美的山水画。山的前面是一行行葱翠的松树,排的整整齐齐,像是在保护这美丽的景色。近处,高大、威武的大树,活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为树下的小草们遮住了强烈的阳光。树下成片的小草,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地毯上盛开着红色的玫瑰花、紫色的喇叭花、橙色的野菊、还有白色的狗尾巴花,等等许多不知名的花,把绿色的大地毯点缀的更加生机勃勃。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几条小鱼在河里愉快地游着。它们有时停下来,有时在水里转圈圈,有时会迅速地钻到水里,玩起了捉迷藏。岸上的小蜜蜂和小蝴蝶,看到它们玩的那样欢快,也兴奋地在草地上开起了派对,它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还有的再嘻嘻玩耍,可开心了!

这样迷人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大自然散文7: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文/廖鹏

寻找一种内心的安宁和平静,避开喧嚣的都市。不妨在乡城停下来,来这里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这里的安宁。

乡城,因地形得名,是藏语“卡称”的汉语音译,其含义是手中之佛珠。因县境内硕曲河由北而南纵贯全境,像一根丝线把座落在沿河两岸的白色村寨连在一起,犹如串串佛珠,故名。正斗乡就位于乡城县西面80公里处,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刚来到这里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平静,不嘈杂,在这里生活的人都很悠闲自得。

大自然就是个艺术家,调出绚丽的色彩勾勒出一幅自然的美景。天空像蓝宝石一样,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陪衬着雪白的云,煞是好看。走到乡间的路上,在田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花絮纷飞,感受大自然无忧无虑的魅力,它创造了一幅永远存放在人们心里的完美图画。

一条河穿过山涧、树林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银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描写闲静淡雅生活的诗句在这里最适合不过。

夕阳渐渐西下,夕阳照在脸上,慢慢闭上双眼,让自然浸润身心,张开双臂,深呼吸。那淡淡的舒畅,驱除淡淡的幽忧,心灵得到升华、得到净化。

在美景如画的正斗乡,你会把自己的身心整个融入其中,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那是动听的回响,那是动听的旋律。

大自然散文8:徜徉季节河畔

文/梦之谷

沿着大自然神秘的召唤,季节这艘古老的船儿,在时空的漫漫长河里,永永无穷地颠簸着、漂浮着。

它的桅杆,餐风饮露披星戴月,永远睁大渴望的眼睛昂首眺望远方;它的舷锋,永无倦意地切割着变幻莫测的水面,不时激起春夏交替、秋冬更移的浪花。

河的两岸,飘着色彩不断变化的“摩带”,时而是嫩得人心醉的绿,时而是烈焰一般灸人的红,时而是浓稠稠的、沉甸甸的金黄,时而是童真般纯洁却又哲人般深沉的白。

这些色调让我倍感亲切,它们是上苍赋予四季最炫的颜色,像明月的清辉,散发灵性的光芒;像青衣的水袖,舞出曼妙的韵味。春夏秋冬,于我而言,仿佛相交甚笃的四位挚友。在我心目中,对他们大体上是没有什么亲疏之分的——尽管,我有时会在严冬怀念蝉笙蛙鼓的夏天,又会在酷暑渴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日。

梅兰菊竹,各具韵味;姚黄魏紫,各领风骚。春夏秋冬四季,乃大自然集天地之灵气孕育而成,同样各具不可替代的神奇魅力。

当诗意扇动透明的翅膀,从我的心灵破茧而出,透过时光长河的氤氲,我分明看到四个不同的形象。春天是一个明眸皓齿、情窦初开的少女,她在顾盼之间,能将你心头的阴霾化作五彩的祥云,能拨响你灵魂深处那串沉寂已久的紫风铃,让绵绵情思在飘渺的铃声中蓬勃成一片燃烧的绿茵;夏天呢,仿佛一名个性张扬、热力四射的女歌星,她似乎永远也不肯让自己闲着,成天总是唱啊唱啊唱啊,唱那些激情澎湃的劲歌,只间或会在月凉如水之夜,或雄鸡初啼的拂晓,为这个世界献上妙曼甜歌;秋天是一位成熟而娴静的妇人,在她身上,少了春的纯情、夏的开放,却平添了几分矜持、几分神秘、几分贵气。她襟怀埋着数不尽的宝藏,等待有过春天之约的幸运儿前来开掘;唯有冬天,是男性的,是阳刚的。他有时像一名阅尽世事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冬阳温厚的照耀下,在静静的一隅,将尘封的往事一件件抖开,让回忆如雪片一样如期飘落。有时,他却又像一个粗犷剽悍的骑手,一个燕子穿云,掠上嘶嘶神骏,逆风绝尘而去。

每个人自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便如同一滴水融入汪洋,与四季结下了剪不断的缘。徜徉于季节河畔,以一颗朴素的平常心,闲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谢,实在是件逍遥快意之事。春天,结伴踏青,寻芳揽胜;夏日,下河嬉水,泛舟采莲;金秋,收获果实,感恩生活;隆冬,踏雪寻梅,迎接新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在时光汩汩的流淌声中,童真拔穗抽节,趋向葳蕤的青春;青春健步如飞,跃向丰饶的成熟;成熟神闲气定,踱向金色的晚年。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交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热烈,有秋的沉静,有冬的萧瑟——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尽管,在光阴这个壁立万仞、浩无边际的大峡谷中,荣与辱,得与失,成与败,兴与衰……一切都是那般的渺小,那般的微不足道。然而,生命的过程毕竟是美丽的,即便一颗流星,在短暂的一瞬间也放出耀眼的光华。

唯其如此,当抓牢每一个日子,当用足每一寸光阴,让生命的旗帜猎猎作响,凌空飘扬。

在岁月中泅渡,精神是高耸的云帆;在时光里游弋,气概是无声的战鼓。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雨飘摇,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前进,前进!

大自然散文9:生命的绿色

文/陈慧玲

在神奇的大自然中,绿是生命的颜色。它总是显示着生命的存在。即使是冬天,在白雪覆盖的田野,只要扒开冰雪细心寻找,你就会发现绿的生命在涌动。

所有的绿色都是七彩阳光的凝聚。只要你闭上眼睛用心倾听,你就能听到阳光温柔地洒下,轻盈地滑入一片片叶子,在那儿升华、净化,最后竟然萃聚出那么鲜亮的绿。

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仅爱菊,还喜欢柳树。他在门前种植了五棵柳树,冬来挡风,夏来遮雨,因此又自号“五柳先生”。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成都构筑杜甫草堂,其中最盛的是绿竹,“有竹一顷余”。现代文学家朱自清对“绿”更是情有独钟,他用热情细腻的散文《绿》,写出了对仙岩山梅雨潭的真实感受。

绿,在古诗中也得到了“重生”。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李白的《阳春歌》“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其中一个“绿”字,不仅写活了春风,更写活了江南的春天。

绿,是祖先美好的寄托。他们把最好的马称为“绿耳”,最好的酒称为“绿蚁”,最漂亮的头发称为“绿云”,最好的茶称为“碧螺春”,最珍贵的琴称为“绿绮”,最好的玉称为“绿如意”……可见,绿,不仅是生命的色彩,还是生命尊贵的象征。

如果我们不能象陶渊明、杜甫那样去种植绿色,就让我们去大自然中寻找绿色吧。“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看看田野里的小草,春风还有些刺骨,可顽强倔强的生命已经开始萌芽,尽管是“草色遥看近却无”,可一转眼的功夫,就会是“绿草蔓如丝”的景象;“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看看河岸边的柳树,尽管是“弄日鹅黄袅袅垂”,可二月春风过后,就会变成“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景。

有谁能够拒绝大自然的诱惑?又有谁能够拒绝那美妙的绿色呢?只要你漫步于生命新绿的原野,就会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只要你的眼前能够有那么一点绿色,就能感悟生命的力量,体味到成长的美丽。

大自然散文10: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文/何娟

今天下午,我在家读了冰心奶奶的《一只小鸟》这篇文章。读完后,感慨万千。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它站到树枝头唱起了歌,它的歌声十分优美动听。树下的一群孩子们听到那歌声以后,觉得十分优美动听。从此,孩子们天天来听它唱歌。不久,不幸的一幕就发生了。孩子们太喜欢这只可爱的小鸟,想把它弄下来养,结果却误伤了它,小鸟从树上掉了下来,还好它的父母及时赶来接住了它。可是,从此孩子们就再也没有听到它那优美动听、清脆可人的歌声了。孩子们也缺失了一些快乐。

那群可爱的孩子们并没有伤害那只小鸟的意思,而是想把它弄下来养。可是他们没想过,小鸟是不能离开爸爸妈妈的,就像我们不能离开爸爸妈妈一样。这些,孩子们没有设身处地地去想,他们只顾自己的快乐,不顾他人的感受。所以,他们才会误伤了小鸟,而小鸟失去自由,失去快乐。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心情一不好,就找小动物出气。据说有一个妇女由于在单位受了气,回到家之后,她双手抓着一只小猫的脑袋,嘴角露着笑容,双手抚摩着小猫。小猫根本没有想到厄运的来临。中年女人脸上的笑淡了下去。随后,她把猫按在地上抚摩;随后她用尖尖的高跟凉鞋鞋跟踩进小猫的眼睛和嘴巴,小猫的脑袋被残忍地踩碎而死。最后中年妇女若无其事地眺望远方,简直是人性沦丧。

动物和人类同是大自然的产物,在大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只有善待他人,善待大自然,善待自己,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就会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让小鸟永远快乐地歌唱吧!

大自然散文11:走近乌镇

文/伴农

大自然的绝妙之处在于造就环境之美,环境的杰作在于塑造杰出人物。江南水乡乌镇就是造就文学巨匠茅盾的古老城镇。

我最早认识乌镇是早年上高中时读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那水乡的秀美以及小桥流水的韵致,本身就是一首婉约诗;老通宝的古朴勤劳,和多多头的倔强叛逆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阳春3月,趁到杭州公干之余,在浙江《家庭教育》杂志社沈社长等陪同下,我们驱车来到乌镇。乌镇已非想象中的乌镇。这里高楼林立,鳞次栉比,汽车来往,人声嘈杂,已嗅到现代化城镇的气息。然而,沿河两岸还保留了镇中心古老街道的旧貌,依稀还能看出昔日的风采。

乌镇已有两千年历史。春秋是吴越疆界。公元前505年,吴国驻兵防越,故名“乌戍”。后来越国灭吴,越国诸子中有一乌余氏封于此,故改称“乌镇”。乌镇座落京杭大运河之旁江浙两省交汇处,俨然是江南水乡一颗璀灿的明珠。

这里尽管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但令人遗憾的是,乌镇被遗忘而名不见经传,自从一百多年前诞生了文字巨匠茅盾,乌镇才蜚声海内外。

我们去乌镇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天空灰蒙蒙的,古老的乌镇像一位苍桑老人,戴着黑青色毡帽,套着对襟马褂,镶衬着白色裙裾,似乎坐在一艘大乌蓬船上,悠悠的河水荡开波纹又迅速缝合,抚平历史的苍桑。整个乌镇笼罩在薄薄的烟霭中,显得愈发古朴、典雅,略带朦胧和神秘。

走近乌镇,我们逐渐看清“乌镇真面目”。我们沿着河岸,这河岸是青石板铺的道路,宽约2-3米;这河叫东市河,河宽约10几米,河水绵绵的、悠悠的样子。青瓦白墙典型江南水乡房舍倒映水中,临河几根石柱子顶着犹似北方阳台的房间,几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晒着太阳,那神情似乎对远方的来客表现出一种自豪的样子,那是一种对文学巨匠茅盾的景仰而产生的豪情。

我们在河埠头看到一条练武船。船上几位年轻的后生持枪刀对打,在铿锵锣鼓的催动下,愈打愈烈;隔河观众越来越多,且不时地爆发出雷鸣般掌声。据说这是乌镇传统的节目。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宋,经久不衰,流传至今。体现这一带蚕乡农民尚武精神。街两旁是刀削般木板房,赭石色的油漆斑驳,我感受到百年沧桑;石板路坑坑洼洼,留下了历史的足迹。是近百名进士举人留下的足迹,还是文学巨匠茅盾履痕,实际已无从辨认。我看着看着,仿佛从历史的尘封中走来了一位浓眉大眼,宽额头高鼻梁,西服革履的中年汉子,他在漫步,他在思索?那不是30年代的茅盾吗?他也许正在构思长篇巨着《子夜》呢。

我急看门牌,那不是观前街17号吗?由陈云同志书写的“茅盾故居”四个大字赫然悬挂在一个黑漆大门上方。那是一座清代建筑,四开间两进砖木结构的旧式楼房。据说是茅盾的曾祖父沈焕在武汉经商赚了钱购置的房产。楼房二层坐北朝南,面临观前街。茅盾1896年7月出生在这里,他在这里度过童年的生活。

茅盾老房后面是块园子,1934年茅盾用自己的稿费,在这里亲自设计盖了三间平房作为书斋。他的中篇小说《多角关系》就是在这里创作的。在茅盾故居对面是一爿商店,那是《林家铺子》的原型。其实,何止是《林家铺子》,茅盾的小说《春蚕》、《秋收》、《残冬》都是以乌镇为背景创作的作品。

乌镇孕育了伟大作家,作家又创作出伟大作品。

走出茅盾故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坐在东市河弓形桥上,望着古朴典雅、高高低低楼房(二层与平房相间),看着河边绿色的柔柔的柳条像纤秀的少女在边歌边舞;桥下软软的河水闪着粼粼波光。乌镇正像一首抒情诗,情深深,意浓浓,激越心胸;乌镇又是一部长篇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诗的意境,小说的情节塑造了文学巨子茅盾。

乌镇孕育了茅盾,茅盾塑造了乌镇。对吧?

大自然散文12:大自然的小精灵

文/苏连硕

近些天似乎很少闻到鸟鸣看到鸟影了,尤其是凄风冷雨天气。

今天上午散步,却惊喜地见到鸟影听到鸟鸣了。

夜里下了整整一宿的雨,淅淅沥沥的雨,缠缠绵绵的雨,冷冷凄凄的雨。整个天地都是湿漉漉的。

早饭后,便倚着沙发侧目视察外边的雨情,即见湿湿的地面闪闪地漾起小点儿小泡儿小花儿,本来就稀疏的过往者,撑着雨伞,情切切意匆匆地赶路。牵着宠犬散步,甭说人,那犬也想早点儿完成屎尿的差事早点儿回家。

也许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场雨了,任其下个淋漓饱满酣畅痛快吧,送走了寒秋,迎来了初冬,总有些眷恋缱绻的情感在其间。然而这赖以健身的“步”没有特殊变故,是一定要“散”的。你想,闲步中享受闲雨之美闲雨之趣,着实有难寻难觅风光难在的天籁之赐也。

这样想着想着,雨竟明显地乏力了,慵懒了,纤细了,羸弱了。情势有变,便穿了外罩、旅游鞋,戴了帽子,稳步登程了。刚出门不远,又想回去拿把伞,但转念又不了,这雨已成明显式微之势,有点纤纤细雨相伴,轻微沐浴也不是坏事。再不淋,就得等明年惊蛰了,到那时下不下还得看老天是否有无体察民意来个“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怜悯之心。

此时散步,只是细细星星迷迷离离断断续续的雨丝雨线,飘着,落着,旋着,弯着,转着。仰起脸,认真地感受,才觉得柔柔轻轻痒痒的雨在悄无声息地落着,而大大咧咧急急忙忙赶路的人,是感觉不到雨的存在的。我好奇认真地伸手仰脸尝试了几次,才寻觅到了这种不太容易体验到的细微感受。

便道上水洼汪汪的。便到马路边上走,以防不测。马路边没有积水,也就没有滑倒之虞。或可说,简直就可以尽情潇洒地大跨步了。

未见一个行人。也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走路,昂首阔步地高傲,大步流星地潇洒,无拘无束地摇摆,放浪无羁地如溪流般奔淌。

快到返回的最后一个路口,车也就略显密了。另外紧傍便道的树林间也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鸟儿的热烈叫声,和那忙于穿梭的鸟影。也就心生愉快便急不可耐疾趋之靠近细聆静赏。

好嘛,几乎每一棵树上都至少有一两只不寻常的鸟儿。长长细细俊俊俏俏的尾巴,占了身长的全部还要多。它们叫着,呼着,唱着,吼着,沙沙哑哑,刺刺拉拉,哇哇呀呀,像糖炒栗子时用力铲锅底的声音,像野风吹着庄稼叶的嘶叫,像原生态摇滚的呼吼。边唱边颤,边唱边飞,哗啦啦,呼朋引伴,传递友情,交流真情。

这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新颖别致新鲜出奇的引惹兴致撩拨情趣的小风景,竟然在今年一场缠绵细雨中出现了。喜欢大自然的我,喜欢鸟儿的我,真有说不出的惊喜。我竟痴痴狂狂地奔跑过去,啪啪啪鼓掌,哇哇哇欢呼,鸟儿,请你告诉我叫什么名字,从哪里飞来,欲往哪里飞去?竟这么众多,竟这么欢快,竟这么热络。不行,非诚勿扰,叫它们安静地说话,悄悄地耳语,朗朗地唱歌,野野地呼喊。我便安稳了性情,控制了手脚,停下来,听赏它们的活动。怎么,我没有惊扰它们呀,怎么竟喊几声唱几句就没个稳当劲忙不停地乱纷纷地飞来飞去呢?这一伙子跟那一伙子全没有什么秩序次序可言,尽是呼啦啦刷啦啦乱纷纷闹哄哄,一片又一片,一群又一群,一拨又一拨,追逐着,嬉戏着。野性有余,雅致不足;单纯有余,成熟不足;动感有余,安静不足。一边疾飞一边吵嚷,一边喊叫一边追逐。吵成一团,喊成一伙,乱沓沓,扰纷纷,芜杂杂,没有规矩,没有章法,没有纪律,有的只是鲜见可爱的天真无拘,直率无束,浪漫无羁。久违了的冬雨中的鸟哟,全没有程式化的循规蹈矩,只是张扬着纯系自我倔强爽直的个性,鲜明自由地展示着自己的队列,自己的音乐,自己的声调,自己的音韵。生活虽那么简单,留下的艺术形象却不能说不可爱不经典,比专业训练的小提琴短笛长号更雄壮粗犷更豪放。

然而,不知不觉间不显眼无感觉的,雨竟稍稍密起来了,仔细听之,也就又感到那么一点淅淅漓漓沙沙沥沥哗哗的轻柔声响。可是,这些陌生的鸟儿,竟出奇地让你惊叹,该说还说,该吵还吵,该唱还唱,该飞还飞,该跳还跳,该野还野,该乱还乱。咦,这一群小生灵还真乱而有序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不惊不乍有所持守的“范儿”呢。只是刚才向前飞行,现在则有反潮流逆反徘徊意象,分明它们也有这大抵是因了最后一场雨而生发的不忍离去的缠绵眷恋之情,不然怎么竟来往顾盼往来穿梭如此难舍呢?

雨缠绵,鸟缠绵,我亦缠绵。因为深深地爱着你,大自然的小精灵,一看你那曼妙身姿,一听你那动人歌喉,我就由衷地笑,我就发自内心地跳啊。

是的,我本古稀孤叟,虽心态尚健,童心亦顽,但不堪雨水之密之凉,也就当顺其自然割爱转身返回了。再见,我的小天使,我的小苹果,我的好榜样。你们也早点找个地方躲避歇息吧,毕竟不是海燕,毕竟瘦削单薄,好自为之,怜爱珍重。当然也再说句心里话,不要走远,不要一去不复返,明天我们再相会。

遂举手长劳劳,挥手自兹去

……

大自然散文13:山歌的神性

文/钟伟凤

敬畏大自然就是神性,而敬畏之心的产生来自于生活中的许多细微处。天上的云,流动不止,永在变化;水中影,似实而虚,虽静而动;晚间景,随光浮移;山中涧,清澈欢快……还有山歌。

山歌是即兴演唱。在湘西,打猎有歌、采茶有歌、出嫁有歌、祭祀有跳神歌、死人有丧葬歌、起屋唱上梁歌、下河唱打鱼歌、喜事唱斟酒歌。各寨子里的人“无人不歌,无事不歌、无处不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苦者歌其心、爱者歌其情”。

红石林的岩石是不会唱歌的,可嵌在岩石上的鱼化石引领人们探求过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山里的汉子幺妹儿热情好客,主动约我们对歌,他们是“信手拈来即为诗,开口浅唱就是歌”。幸好随行中能歌善舞者诸多,说唱就唱。山歌惊魂,可惜狐仙都去了天门山,否则对歌的青年才俊只怕挪不开步子前行了。

惊飞的山雀盘旋在头顶发出惊喜的“叽叽”声。

一位年过七旬的长者走到队伍中央,舒展开被风吹皱的面容,骄傲地说:只要你们愿意听,我可以一口气唱上大半天。在大家有些质疑的眼神中,我相信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他拥有这份积淀——或是交叠飞舞的蝴蝶,或是鸟鸣、犬吠,甚至追逐的牛羊、风吹响的树叶、盛开的野花,砍柴声、流水声……一切都是山歌的源头,一切又都是山歌的载体。

没有污染过的声音,是最本真的声音,是赤子的声音。回到这种状况与本来就是这种状况是不同的,只有生活在这的人才具有这样的本真、这样的灵性。

我的同学、来自土家族的鲁絮曾经写过一首名为《魂牵梦绕吊脚楼》的山歌:

“阿哥捧米酒,让我醉在吊脚楼。米酒竹筒装,土家风情藏里头。米酒任我喝,阿哥笑容好憨厚。千里做客张家界,魂牵梦绕吊脚楼……”

他说他们日常的生活就是这样:喊了就来神了,唱了就有劲了。苦着累着的日子,就在这歌声中,有滋有味了。

澧水船工号子不是山歌,但与湘西山歌一样是在生活中即兴编唱的,音调多带有山歌风味。河流边是人类最初的定居之地,从剧烈残酷的狩猎一直到农耕生活,一直陪伴人们,是人类重要的记忆。澧水流域和沅江流域将它的风情融进了湘西人的灵魂。人们常常在古镇的青石板上或吊脚楼下,看澧水河中千帆经过,船工号子也因此扑面而来。

澧水古为湘西北主要交通干线。早在上古时期,欢兜流放崇山,就是绕过大山森林以避恶兽毒蛇之侵,从澧水而上的。此后历代王朝征剿武陵的农民起义,至少有100万军队赖此河道推进。

走近码头,眼前仿佛呈现昔日盛况——船舶近千,桅杆林立,人流如织。卸完货物的船只,逆流而上,纤夫们拉着纤绳,唱着号子,一步一铿锵,一步一叩首,歌声在天门山上空久久回荡。

美是有浸润性的,能唤发人的神性。

是日,屈原乘船至天门山下,对突然横在澧水之南的万丈绝壁上的那一孔“天门”激动得狂呼大叫:“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冻雨兮洒尘!”译文是:“天门大打开哟!乘着乌云出来!叫狂风在前面开道,叫暴雨为我打扫!”

停留在老宅屋檐下的蝙蝠兴许也听到了这句话,那些挺拔在古镇的樟树将它的记忆嵌入深凹的木纹里,而睁大眼睛安静呆在桐树上的白猫,深藏在它眼眸里的忧郁如同此刻的我。

敬畏大自然就是神性,山歌源于大自然,神性就融在歌声里。

走一段路,得一处景,听一首歌,不需要雕凿,亦无需修饰,魂在哪,神性便在哪。

大自然散文14:“飞花令”

文/苏鸿宇

春来了,春来了!春不仅来到了大自然,还来到了我们的班级。

为了提高我们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也为了迎接百花争艳的春天,我们班举行了“飞花令”比赛,看谁说出带“花”字的诗句多。

第一轮初赛是两分钟,看每个小组内的四个人谁说的诗句多。比赛正式开始,教室里热闹非凡。同学们有的妙语连珠,有的冥思苦想,有的结结巴巴急得满脸通红,有的轻松自然,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我们组的一号同学只说出了六句,接下来的二号和三号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我暗自给自己加油鼓劲。终于轮到我了,由于准备充分,我胸有成竹,小嘴像机关枪似的一吐为快,从最简单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到意蕴丰富的“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说着上一句,想着下一句,不知不觉便说出了二十多句,在小组赛中脱颖而出。

我告诫自己要沉着,别慌张!在第二轮我如愿以偿地说出了三十四句,轻松战到了第三轮。这时的对手就剩下马源珩、张舒赫和吴思琪了。

半决赛中,我和马源珩比拼,走到讲台上,我的腿有些发抖,心里也有一丝紧张,毕竟这几位同学实力都比较强。比赛刚进行一会儿,在我说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之后,马源珩脱口而出“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可是我前面说过的呀!哈哈,老师说不能说重复的,他被淘汰了!

最终我站在了争霸赛的舞台上,我的对手张舒赫一向沉稳,诗词阅读量也很丰富,他可是一位强敌啊!比赛开始了,我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他一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望着窗外的雪花,我不失时机地来了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也不甘示弱地来了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就这样我们围绕着“花”字,你一言我一语,真是势均力敌,互不相让。也不知过了多少轮回,他来了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话音刚落,就被犀利的同学提醒所背诗句重复,就这样,他因一时失误败北。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飞花令”落下了帷幕。最后老师给冠亚军送上了特别的礼物——芝麻酥糖。这糖,吃在嘴里甜到心里,这可是靠努力得到的礼物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老师举办的这次比赛不仅让我们尝到了“甜头”,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特别是在我们心中种下了“经典诗词之花”的种子。

我期待着下一次的“飞花令”!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