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小记者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小记者文章1:可爱的大熊猫
文/饶志扬
今天,我们小记者到小马国际影城看《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电影,在这部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美美。
美美是一只小熊猫,她可爱、呆萌、有趣。在春天,她活力十足,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跑来跑去;夏天,她学爬树,动作飞快,好像功夫熊猫一样;秋天,她在地上一个接一个地翻跟头;冬天,她趴在洞口,等待着母亲的归来。
啊,这是一只可爱的小国宝。
小记者文章2:我成了“烘焙师”
文/高韵涵
今年的小记者暑期夏令营,我们来到了“喜荷面包树”亲手制作小饼干。我曾多次做过饼干,但从和面开始还是第一次。我们两两分好组,老师给我们每组分好100克面粉、50克黄油、35克糖粉。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我们不由自主地摸摸这儿,摸摸那儿。
面点师发话了:“你们用铲板把面粉、糖粉和黄油混为一体,到整体呈金黄色时,再加入蛋液揉成团。”
我原以为这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它们都混在了一起。黄油是一大块,我东一刀西一刀地胡乱切着,等我抬头一看,其他小组已经弄得有模有样了,而我们还停留在“起跑线”上,我赶紧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切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一会儿,我和我的小伙伴也完成了第一步。细想这个步骤,最重要的是刀功,要把黄油切细切匀,所以只能一刀一刀慢慢地、轻轻地切成细小的块,在切黄油的过程中,面粉也随之慢慢变黄,我越发兴奋,更加卖力地干了起来。老师看到我们都达标了,便给我们加蛋液,并给我们做示范,怎样揉面团。我和小伙伴两人轮流揉,就这样还把我们累得够呛,在空调下,我们的额头上居然冒出了点点汗水。顾不得擦汗,再接再厉,面团终于揉成了。
老师又给我们每组发了一根擀面杖和油纸,我最喜欢的步骤终于来了!我们把面团用擀面杖压成饼,压成薄薄的,挑好自己喜欢的图案道具:美丽的公主、帅气的王子、可爱的大白、调皮的海绵宝宝,一个一个地刻上去。不一会儿,我们面前的烤盘就放满了。把边角料重新揉成团,继续压扁压薄,随机做成漂亮的连衣裙、可爱的凯蒂猫、忠厚的狗狗、路边的小花小草……同学们的作品渐渐放满了整个烤箱,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等待的时间总是难熬的,但是先苦后甜。闻着烤箱里飘出来的丝丝香味,想着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不由得流下了幸福的口水。
小记者文章3:熊猫丫丫
文/杨淇颖
今天,我们小记者去小马国际影院看了《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按照时间顺序讲了雪豹达娃和她的两个孩子、金丝猴淘淘、大熊猫丫丫和她的孩子美美及藏羚羊群的生活习性,这些诞生在中国的珍稀动物我要好好了解一下。
在这些动物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熊猫丫丫和她的孩子美美。
在四川,大熊猫丫丫迎来了她人生中第一个女儿美美。丫丫对美美十分宠爱,因为在她眼里,美美是个完美的女儿。丫丫教会了女儿爬树及一些生活本领。她对女儿的照顾无微不至,直到有一天,女儿美美终于学会了爬树。女儿的独立也意味着她和女儿之前所处的一切都将成为永远的回忆,看着女儿成功地爬上了大树,丫丫就悄悄地离开了自己的女儿。
从此,美美不再和以前一样,依靠着她的妈妈,而是变成了一个有生存本领的熊猫。
小记者文章4: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记者
文/马然
记者,是一门学问很深的职业。一名合格的小记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迅捷的反应、冷静的心态等各种素质。对于还在学习阶段的我们,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小记者,还需要从很多方面来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
高中阶段,随着年龄与知识的不断增长,我们也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新闻资讯是帮助我们开拓视野的一个好渠道,我们如果在看到、听到之后,多问问为什么,或者尝试去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事态演变的逻辑,或许会有更多“意外”收获。举个例子,我国政府将每年12月13日确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于今年首次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就应当寻根溯源,去了解77年前惨案发生前后的历史环境,了解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犯下的种种罪行,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除了直面确凿的历史事实,也需要关注国内公众包括幸存者对该事件所持的态度与看法。此外,还应当放眼全球,了解各国媒体对中国首次将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上升到国家层面是如何进行报道与解读的。比方说,同在二战中对他国实施侵略的德国,在对待历史事实时,与日本有什么不同。最后,在我们自己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结合新闻中研究评论人员的观点,一方面对事件有更全面的认知,同时,也有助于不断提高我们分析判断的能力。
写作是一名小记者的基本功,更是一名“小记者”需要勤练的功课。因此,我们不仅要坚持写作,把生活中的精彩用文字呈现。写作时,更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作文当中,只有能感动自己,才能够打动他人。一篇文章,通常需要字句斟酌,甚至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精华。除了自己练笔,我们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课外书,也能帮助提升文采。
一名优秀的小记者也少不了出色的口才。我们不仅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规范发音,辨别好平翘舌、前后鼻音,也应当多了解多音多义字或生僻字的正确发音。多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多听新闻广播,都是有效的方法。听的多,就好像让自己沉浸在相应的语言环境里,不知不觉中,发音错误能够得到纠正。除了发音,逻辑思维能力也很重要。在生活中与家人朋友多交流,遇到问题积极思考、主动沟通,都有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久而久之,在进行采访时,首先能做到不怯场,加上采访前做足准备功课,现场的语言组织就能有条不紊,出现的失误也会更少。
我相信,如果我们都拥有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一颗坚持梦想的心,富有逻辑而冷静的大脑,再加上能说会道的嘴巴,我们都会成为合格的小记者!
小记者文章5:欢乐采瓜蒌
文/陈宇航
今天,小记者参观了瓜蒌生态园,我们坐的大巴车,不到20分钟就把我们送到目的地。
到了瓜蒌地,一位姓黄的叔叔告诉我们:“这是襄阳唯一的一家瓜蒌生态园。”黄叔叔还为我们讲解了瓜蒌如何做成药材,瓜蒌为什么不可以生吃……
摘瓜蒌的时间到了,但是我带的剪刀太小,根本剪不断瓜蒌的茎。我只好用手耐心地转动瓜蒌,把茎里面的细丝一根根剪断。终于,一个瓜蒌落了地。
我把摘下的瓜蒌雕刻成小朋友的脸,有笑脸、有哭脸……太有意思了。
小记者文章6:与交警的“亲密接触”
文/刘家文
这期小记者夏令营活动让我万分期待,我们将去参观杨舍交警中队,与交警叔叔作面对面交流。
来到交警中队会议室,里面桌椅整齐有序,我们坐在各自座位上认认真真地聆听交警叔叔的讲解,还观看了几个小动画,我们看得津津有味,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把一些交通知识、交通法规都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交警叔叔还带我们去参观了装备室,里面有警棍、手铐、防弹衣等只在电视上见过的装备和武器,那边还有几个“锅子”,我不禁好奇起来,后来交警叔叔告诉我这是头盔,我这才明白过来。咦!那边怎么有很多人在围观?我赶紧过去看,原来是有人在交警叔叔的帮助下试戴防毒面具,戴上防毒面具后,就像是长了一个长长的猪鼻子,让我大笑不已。
虽然这次活动只有半天时间,却让我了解了许多交通知识、看到了交警叔叔除了马路上敬业执勤之外,还有细致繁琐的内勤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保障交通顺畅运行,确保每一个路人的生命安全,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交警叔叔,你们棒棒哒!
小记者文章7:第一次采访
文/梅思懿
10月27日,我们小记者团的小记者们带着相机、笔和采访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鄂东晚报社。小团员们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非常兴奋。
在报社大院里,记者老师们给我们讲了要去的地点以及注意事项后,领着我们上了公交车。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目的地——黄冈市消防中队。一群消防队员领着我们走进院子,带我们参观他们平时训练的地方。
在现场采访时间,虽然是第一次采访,小记者们都像模像样地拿出笔、本子、相机和录音机,三五成群地围着消防队员们询问他们的作息时间、训练内容及抢险救灾的事例。一件件感人的事迹让小记者们听得目瞪口呆,有的说:“消防员叔叔真辛苦,好伟大呀!”有的说:“他们早上6点就起床了,我都要7点后才起来,还嫌早呢!”
在回去的车上,小记者们还余兴未了,纷纷谈论着自己所采访到的素材,一边交换采访笔记,一边憧憬着下次的活动。
小记者文章8:小小瓜蒌学问大
文/陈宇轩
今天,小记者一行乘坐大巴来到了卧龙镇,我们在这里见识了瓜蒌的真面目。瓜蒌地从远处看,一望无边,听老师介绍后我才知道,这个种植基地是由黄先祥、叶飞等八个退伍军人一起创办的。
听说瓜蒌浑身都是宝,瓜皮、瓜根都可以入药,而加工后的瓜蒌籽不但味道好,还有消肿、清火、通肠、止咳等功效。你知道瓜皮、瓜根的作用吗?瓜皮可以制成我们平时喝的止咳糖浆,瓜根对治疗心绞痛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生瓜蒌有轻微毒性,所以不能生吃。
瓜蒌的加工过程很神奇,先把瓜蒌切开,扣出瓜蒌籽倒在桶里,再经过一个机器,自动分离瓜蒌籽和废料,而瓜皮则就在一旁的机器烘干。
小记者文章9:圆梦小记者
文/刘明浩
“刘明浩!”班主任通知我说:“恭喜你,成为2016年中国少年新闻学院平顶山分院小记者中的一员,我向你表示祝贺!希望你努力学习,多写作文,多发表文章,为我们班增光添彩!”
天呐!我真是太高兴了!一直以来,成为一名光荣的小记者都是我的心愿,因为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名副其实的“大记者”,可惜我的作文写得不太好。
小记者作文讲座课上,辅导老师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记者,就得做到以下几点:
坚持上课,做好课堂笔记;增加阅读量,注意观察生活,勤学苦练,打好写作文的基本功;积极参加小记者的各项活动,接受有组织、有纪律的学习、熏陶和锻炼;积极写稿、投稿,不要害怕失败,经验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高楼万丈平地起!我坚信,我的“大记者”梦一定能够实现!
小记者文章10:孩子假日里的好去处
文/钱邵鱼
今天,我们小记者在大记者的带领下参观了经开区(杨舍镇)锦绣社区服务中心,我深深地感受到社区服务中心真是孩子们假日里的好去处。
锦绣社区成立以来,在“面向社区、服务居民、务实创新、争创一流”的目标指引下,实行“一委一居四平台”的服务管理模式,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形成了以社区为中心,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团队共同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的新格局。
锦绣社区服务中心针对社区居民设置了许多便民服务项目,更值得我钦佩的是还有许多活动竟是为我们少年儿童“量身定做”的。比如“育心读书会”和“绚彩童年阅读服务站”。这两项活动,不仅可以让父母带着孩子来社区服务中心一起读书,还可以让孩子不出社区就能读到有益的书籍,明白书中讲的道理。再如“巧手乐工作坊”和“乐活手工坊”。它们可以让社区的孩子们学到制作纸花等小工艺品的本领,还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从中体验乐趣。“Winne妈妈英文读书会”可以让社区的孩子从中学习更多英文,学到更多知识……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得到充实,更能使孩子们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你说,这样的社区服务中心,难道不是孩子们假日里的好去处吗?
小记者文章11:花丛中的“花仙子”
文/任慧玲
今天,小记者们要去君汇生态园参观,坐在车上,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一遍遍遐想生态园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下车,走进生态园,就看到一大片鲜花。五颜六色的花争奇斗艳,微风吹过,空气中还弥漫着花香,我仿佛成了“花仙子”,闻着花香,跳起了舞。
离开花园,我们来到了鹅的王国。一只只大白鹅,昂着头,像骄傲的将军。我和李紫依拿了一些菜叶准备喂它们,结果用力过大,菜叶丢在了鹅的头上,大白鹅好像记了仇,怎么喂它也不吃,那股傲慢劲,看着真是好笑。
最后,我们还在甘蔗园品尝了香甜的甘蔗。
这次生态园之旅很开心。
小记者文章12:难忘的亲子活动
文/季千雅
7月19日,我们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报社出发,来到港城大牌档,参加亲子做菜体验活动。
进入店内,那中式简约的装修,洋溢着摩登时尚味道。带队老师跟我们说:“今天我们要一起体验包馄饨和做菜两个环节,展开一段舌尖上的港城美食之旅。”
经过安排我们被分成了两组,做菜手艺较好的家庭被安排做菜,剩下的我们就准备包馄饨。刚开始,包馄饨可把我难住了,不过在妈妈的帮助下,我一会儿就学会了,而且越包越好看。在我们包馄饨的同时,那些做菜的家庭不一会儿端上来一盘盘他们做好的拿手菜。有糖醋排骨、红烧鳊鱼、青椒土豆丝、红烧鸡块、蒜苗炒肉片和酸菜鱼。烧得最好吃的还是我们团队的酸菜鱼。夹一块鱼片放在嘴里,一股鱼的鲜香就弥漫在口中,好吃极了。
尝完了各组家庭的菜后,我们该尝尝大牌档的美食了,服务员上了他们的好多特色菜:珍珠锅巴、蒜苗炒脆骨、淮扬狮子头……个个都令人唇齿留香,最后我们还品尝了自己包的馄饨,哈哈,总感觉自己包的馄饨是最好吃的,超级有成就感。
在这顿美味的午餐后,我们的亲子活动也就结束了,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我觉得很开心,这真是一次难忘的小记者夏令营活动。
小记者文章13:保护动物
文/王欣悦
今天,我们小记者看了一场电影,电影讲述的是关于大自然里各种动物的故事。看完电影后,我得到的启发是:要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我们特别要保护大熊猫!我保护大熊猫,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喜欢大熊猫,大熊猫刚出生的时候还没有长毛,可爱得很。
小记者文章14:伟大的母爱
文/陈新果
今天,我们小记者看了《我们诞生在中国》这部电影,其中雪豹女王达娃的母爱,让我深受启发。
故事的主人公雪豹达娃,是个女王,她带领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领土给孩子们捕捉猎物,守护着自己的领土。然而有一天,有个豹子带领着长得很壮的三个儿子来和达娃斗争,结果占领了达娃的领地,达娃从此过着饥饿的生活。为了生活,她和其他动物屡屡战争,在一次和牛的斗争中,她拼尽全力却最终死在白茫茫的雪地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母爱是伟大的。
小记者文章15:石油小工人
文/赵耘禾
今天我和小记者们一起去了油田。
第一个去的是油田文化馆,然后还去了岩心库、钻井中心,并看了勘探机。我终于知道了石油是怎样形成的,讲解员阿姨说在海洋里生活着很多水生物,陆地上也有很多动植物,它们死后经过几百年就变成了石油,我们用的很多塑料是石油做的,有很多做衣服的材料也是石油。
我今天真开心,收获也很大。
小记者文章16:科技“金塘”助成长
文/黄信力
今天,我们小记者跟着报社的大记者,参观了三个社区。它们是经开区(杨舍镇)锦绣社区、向阳社区和金塘社区。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金塘社区了。
金塘社区以“和合”文化为社区核心,设立了许多有特色的活动项目。有“情暖夕阳服务站”;有“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有“志愿服务站”等。走进“志愿服务站”就会看到许多展板,仔细阅读上面的内容,不禁心生一种羡慕之情,要是我也生活在这个社区里就好了。这个暑假就可以跟着大志愿者们去参加各种志愿活动了。走到二楼,就来到了我最喜欢的“科技馆”。科技馆里的东西很稀奇,既让我增长了见识,又让我得到了体验的快乐。里面有“龙卷风演示仪”、“风的认知”“倾斜小屋”“地震避险知识”等。
这么多的项目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风的认知”。一听名字,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了。风怎么形成的呢?人又是怎么直观地感受到风的形成呢?社区里的姐姐说,只要你爬上正对屏幕的那一辆自行车,将自行车踏起来就行了。于是我大胆地爬上去尝试了一番。刚开始,我没有准备好,失败了。后来我又进行了尝试,先慢慢地骑自行车,过了一会儿,开始加速。只见屏幕上的数字在跳跃,等屏幕上的数字跳到“3”时,在我正前上方的一个风扇竟开始转动了,风就这样形成了。
不知不觉中这次参观活动结束了。这次活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增长了我的知识,更让我记住了“金塘社区”,这个“文明示范小区”,这个“书香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