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至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夏至的文章(精选12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夏至的文章1:奔跑的枇杷

文/洪妍

夏至刚到,汉滨的枇杷就次第黄了。

最先亮出金黄色外衣的是瀛湖镇清泉村的枇杷。这些金黄闪亮的枇杷好像在赶一场盛大的运动会。她们饱吸瀛湖水,广纳天地精华,攒劲积累满身能量,以最饱满的肌肉、最漂亮的外衣、最骄傲的“五星”“解放钟”“长虹”标志,沿着汉江跑啊,跑啊,眨眼间,跑成了瀛湖镇的冠军,跑成了汉滨区的冠军,跑成了安康市的冠军,现在,又跑成了国家农产品的地理标志。

初夏时节,只要安康大街小巷的水果摊上一露出枇杷的影子,城里的人们就开始在心里盘算,哪天有空了赶快到瀛湖去抢鲜。特别是一到周末,三三两两好友相约,全家老少出动,一路浩浩荡荡、说说笑笑,把个本来宽宽畅畅、清清静静的瀛湖闹腾的拥拥挤挤、热热闹闹。清泉村的果农才不怕闹腾呢,来的人越多,他们越高兴,挤一点儿不要紧,相互让一让路就宽了。那些咧着大嘴笑哈哈的枇杷,也是爱出风头的主儿。人围的越多、镜头离的越近,她越是妖娆、妩媚,直到你把她送入口中,似乎才了却了她生命中最大的愿望。这些从城里来尝鲜的人,图的就是这种美好的感受。虽然此时此刻枇杷在这里的价钱一点儿也不便宜,可他们乐意到这里来采摘自己心仪的果子,这总比在水果摊上挑来捡去好玩多了。

现在,清泉的枇杷根本闲不下来了。只要她们一露头,便成为抢手货。她们像长着金色翅膀的精灵,飞过巴山,越过秦岭,越跑越快,越跑越远,越跑劲头越足,越跑名气越大。她们从陆地跑到网上,从清泉村这个偏僻的水码头跑到北京、广东、新疆等地的大超市、水果摊,跑到孩子们快乐的笑声里,跑到老人们眯到一起的皱纹里,跑到姑娘们抹了口红的香唇里。

吃着皮薄肉厚、香甜多汁的清泉枇杷,你一定不会想到这一个个圆润、个大的枇杷背后是一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退休老教授付出的心血。

二十多年前,当这位名叫朱凤平的老人只身来到瀛湖镇,她褪去城市的喧嚣,将实验室搬进村里,开始了人生的“下半场”,把多种亚热带水果北移到瀛湖周边的山山岭岭,开始枯燥的实验。日久天长,她与瀛湖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们融为一体,俨然邻家阿婆的样子,如果不了解内情,又有谁会把她与教授联系到一起,与水灵灵的樱桃、枇杷、杨梅等水果联系到一起呢?当枇杷、樱桃、杨梅、芒果、龙眼、香蕉、柠檬等试种成功并全面推广,她却化为一捧泥土,永远长眠在瀛湖的一棵大树下,与青山为伍,与绿水为伴,与这里的果农永不分离。

今年,清泉的枇杷又黄了,她们不仅以鲜果的形式奔跑,还变着花样儿,以枇杷茶、枇杷膏、枇杷酒、枇杷蜜等形式闪亮登场;她们也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带着周边的杨梅、茶叶、黄花菜等等这些姐姐妹妹一起加速奔跑。她们跑出自己的风格,也跑出安康人的精气神!

关于夏至的文章2:夏之纪年

<夏至未至》以一个完美的截面,停留在这个离夏天最近的地方。

只有深烙在大脑皮层下的那些美好,带上花瓣的脉络,以仿佛在也不会遭遇冬天般的骄傲将我们诱引进这一整个消失了季节的迷局。

立夏,傅小司,陆之昂,遇见,段桥,青田:

你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传奇,你们惹哭了那么多的人。

你们知道吗?在我心中,你们都是那么可爱的人。

看了十年的夏至。香樟繁盛地过蔓延过每一个角落。

看过了十年的大雪;看过了十年的成长;看过了十年里大大小小的哭泣;看过了十年里咬紧的牙关……

你们都老了吧,你们在哪里啊?

那些唱过的诗经,在日光里慢慢地复活。芦苇流连不断的覆盖了流沙和瞳孔,只剩下你们在墓碑上刻下的传奇,在风里扩展成无调的歌谣。那些我们曾经以为的惨烈的青春,那些我们曾今认为黑暗的岁月,那些我们曾经以为委屈的事情,都在别人的故事里,成为可以原谅的故事。

现在你们都离开了,像是天使,回归遥远的国度。传奇中的你们,教会了这些在我以前的生命里,从来不会学会的事。

有时我会想,立夏最后的行为是在逃避,逃避那悲惨的结局……

小司你知道吗?之昂并没有离开你,他只是到一个很安全的地方去净化自己的内心去了,他永远在另一个地方默默的关注着你……

有时候我会想,长大后我是不是也会到一个长满香樟树的城市,也会遇到你们,可是你们终究还是走了,你们的故事已经结束,小四已经带你们去了另外一个美丽的国度

立夏,之昂;你们知道吗,小司很想念你们,我亦如此……

关于夏至的文章3:快乐三伏天

文/张仲杰

每年夏至一过,学校就放假了。我便回到妈妈的身边,开启了快乐三伏天的生活。

时间到了头伏天,夏至以后回茬的小绿豆已经长了足有两三寸高了,正是间苗的最佳时期。天刚亮,我和弟弟便揉着惺松的睡眼,从我们睡觉的东房走了出来。妈妈已经熬好了绿豆汤,里面还放着甜草根,那种清爽与香甜便扑鼻而来。妈妈早已给我们每人一碗晾在厨房的窗户外面,我俩端起来大口大口地喝了下去。随后,妈妈给我俩每人戴上一顶大檐草帽,我们手拿间苗的小铲铲,提上一瓶绿豆汤便出发了。

豆苗茵茵,微风习习,我和弟弟蹲在绿豆地里,右手持铲,左手抓苗,窄窄的小铁铲铲下去,正好留出两到三寸的间距。在间苗的同时,也将地垄上的野草铲掉。我们半蹲着,随着左右手急速的动作,几乎是在不停地跳跃。尤其是弟弟,他身形灵巧,动作快捷好像一只小白免在田间跳跃。不一会儿,我们的身后便出现了四行排列整齐、杂草全无的绿豆苗。就这样,我们在田间跳跃着,向着对面的地头挺进。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已经行进到了地头。反转身来,继续往回间苗。这一次,我们出手更准确,下铲更果断,不知不觉地便折返回到地头。看着间完的禾苗,我们心里有说不尽的快乐。这时候,太阳已经高高升起,滚滚热浪洒向大地,我和弟弟决定回家,等太阳落山后再来干活。

我家的老屋门道宽度足有三米多,进深也有四米,在这炎热的三伏天,这里的穿堂风特别凉快。我们将一张苇蓆铺在门道里。我们兄弟俩和对门的小伙伴便在这里玩耍,妈妈将绿豆汤放在一个小桌子上。从地里返回的邻居们也来到这里喝水、聊天。我们打一会儿扑克牌,下一会儿象棋,这门道里成了三伏天的乐园。二姐从太原回来避暑,给我们带回来一套《水浒传》的画册,一共20本。我们给画册包上书皮,在门道里认真地阅读。没过几天,“花和尚大闹野猪林”“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景阳岗武松打虎”等故事便牢牢地扎根在我们的心里。大家轮流讲《水浒》,吸引了不少小朋友来听书。

夜幕降临了,我们便搬来一个枕头,手里抱一个床单,睡在通风凉爽的门道里。《水浒传》的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在甜蜜的笑声里,我们渐渐进入了梦乡。

关于夏至的文章4:自然之美

文/赵文汉

夏至前后,天长得很。五点半下班,太阳还在半空中,此时回家有点太早了,掌管电动车的手下意识地就拐了弯,毫无目标地慢慢往前骑行,任由电动车驮着我随意溜达。

这一溜达就溜达到了一个小河边。这条河叫什么名字,我也说不上来。城南新区围绕着双清湾的水系十分发达,纵横交错,好几条河流流入双清湾,又流出双清湾,我是一个粗心又健忘的人,那些小河的名字实在分不清。名字我叫不上来,但它的来由我却知道得清楚。它本来是乡间的一条臭水沟,几米宽,杂草丛生,蚊蝇乱飞;三年不到的时间,就变成了现在这种让人见之忘我的风景河道了。如乡村的一个小丫头,几年不见就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迎着夕阳,河面波光粼粼,金星点点,闪着你的眼,让人不敢直视。贴近水面是用木板铺成的一条小栈道,沿着岸边蜿蜒。河的漫坡上是草地,一棵棵高大的树木洒下一片片绿荫,树木的种类让你数不过来,一棵比一棵葳蕤,葱茏。

在栈道上走着走着,前面就出现了一个迷你小广场,上面修有小亭子,亭子下设置了木椅或者石凳。半靠半躺在木椅上,看鱼儿的往来悠游,看水鸟的全神贯注,看钓者的自在悠闲,看岸边的花草繁盛,看天边云卷云舒……远处塔吊高耸,马路上车儿飞驰,但听不到一点儿声音,噪声都被河边的草木遮蔽了,人在寂静中安享眼前的一切。

没来阜阳城南新区工作的时候,单位在老城区的核心地带。每年春夏之交,我都要隔三差五独自去郊区一趟。如果隔段时间没去亲近一下自然,便感觉生命中少了很多东西。跑到郊区的大树下、草地上,躺上一会儿,眯起眼睛,任由田野的风掠过脸颊,神思跟着白云飘飞——此时才能深刻体会生命存在的意义。

自从单位搬到城南新区之后,我的这种心理需求就消失了,因为我每天上下班都在与自然为伴。只要我愿意,每天都可以行走在自然的怀抱里。如果有人问我:你更想在哪里生活?我会说,在薪水不降低的前提下,我愿意回到老家乡村去。城市里的居住环境无法满足我的精神需求,而乡村却无法满足我的物质需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薪水不降低”的前提是不存在的,我只能继续憋屈地生活在城市里。

还好,城南新区抹平了我的不甘。城南新区的设计是相当有品质的,每一条道路、每一条河流都是一道道风景,更不要说以双清湾为代表的大大小小的公园了。整个新区里,虽然到处是高楼,虽然同样车水马龙,但是环境优雅,视野开阔,空气清新,人生活在其间便幸福满满了。

城南新区还在建设中,大部分工程还没有完工。整个阜阳也在快速发展中,一个个老城区在不断地出新,一个个老旧小区也逐渐变成宜居小院,水系、公园、绿化带不断地涌现……与城南新区一样,整个阜阳都在向着更美奔跑着。

关于夏至的文章5:太行仙境试清凉

文/任征

夏至时节,骄阳如火。从家到公园不足二里,不要说公园树小人稠,热死猕猴,单是老年人在太阳底下步行几百米,也会晒得头晕眼花。我决定到爱情山去寻“清凉世界”。

爱情山离邢台市区65公里。六点多动身,不到八点便已到达。临近景区便有山清水秀、清风徐来之感。一进山门,门的上方有一幅“太行仙境”横匾格外醒目,那是河北省原人大副主任李炳良先生的手迹。山门西侧,摩诃池边,危峰嶙峋,一道飞瀑如雪似练,从天而降,令人生寒。过鸳鸯桥,入蝶仙谷,但见一对对倩男靓女依偎在橡皮艇中,笑着、闹着、抱着脑袋叫着,沿着谷中水路,左转右旋,忽高忽低,飞扑直下,享受着华北落差最大的漂流的浪漫激情,也体验着“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无穷乐趣。面对水中情侣、谷边彩蝶,我脑海里突然闪出一副画图:“花间双飞蝶,巧作霓裳舞。典雅出凡尘,一任群蝈妒。”蝶仙与靓侣已完全融成了一体!

出凌雪湖,就是银河谷。跨过天门,心神一振:这里环境太好了!两边悬崖对峙,中间一线通天。山风嗖嗖,碧水湍湍,石径幽幽,泉声琅琅。就说气温,比邢台市区至少要低八度以上。这里景色太美了!珍珠潭,跺脚扬珠;碧莲池,壶穴天成;人字瀑,织女浣纱;睡莲池,凌波飞渡。许多游客或依石而坐,怡享清凉;或观鱼捉蟹,重温童趣。

过睡莲池,右行数米,便到了壁立千仞,中宽丈余,五步一潭、十步一瀑的红河谷。

红河谷,谷不红水也不红。红的是水中的岩石。说准确些,是水中岩石上一片片红色的斑点,如梅似血、如胭脂似熔浆,而且全都鲜艳无比,当地人称之谓“胭脂石”,是难得一见的奇异景象。沿红河谷上行,每隔十米或几十米就有一道用谷中乱石砌成的水泥高坝。坝上,银瀑迎人;坝内,水清照人;谷壁缝中长出的一株株青松翠柏、奇花异草,更是挟带着缕缕清风笑脸迎人。

红河谷中最令人赞叹、向往和留恋的当推情人谷。照理说,情人谷也是红河谷的一部分。只是它位置特殊:位处红河谷最上端;名气高远,相传为牛郎织女幽会之地;风光幽雅;长不过十米,宽不过丈八,南瀑北潭,三面环壁。而且肚大顶窄,上面老藤密布,不见天日。下面泉水淙淙,四季长流。这确实是个谈情说爱的理想场所。难怪十万天兵也未发现牛郎织女在此栖身。

沿索链攀援而上,在滴水崖前稍事休息,便登上牛郎庄与织女庙。织女庙是旧庙重修,牛郎庄是当代人新作。两处香烟缭绕,游客不少,但我却把目光集中在“牛郎织女会鹊桥”这座似像非像的巨雕上。说他像,是说这座巨雕乃依山石而塑,不管牛郎还是织女,皆相当雄伟、相当逼真、相当生动。说他“非像”,是说雕工稍显粗糙,尤其是人物表情,欠缺一些历经劫难、久别重逢、悲喜交集的韵味。不过,整个雕塑在当今也堪称上上之品了。

从织女庙翻过望郎亭就是鹊桥。鹊桥全是钢筋悬空连接而成。人立桥上,清风拂面,心清气爽。仰望则蓝天如洗,俯瞰则整条银河似一细流。四周眺望则山如涛涌,林若浪翻,云如织锦,花若彩练。登临此处,不能不兴时而神游江南、时而梦游塞外、时而魂赴林海、时而身临蓬莱,造化神奇,人生苦短,大道无穷,知识恨浅之叹!

自鹊桥至月老峰,见三三五五游客驻足流连,相互嬉戏。我突然想起:七夕节快要到了,这可是中国传统的女儿节。爱情山就是牛郎织女故事原生地,看来游人早早地过来“鹊桥会”了。另外,早晨上山时,景区的人还告诉我,今年景区又要准备第七届爱情文化节了,到时候又有很多的节目,像是盛世婚典、汉婚俗表演、巧女评选等等。我咋将这事忘了!

据导游讲:在爱情山,还有一个避暑的好去处,那就是清凉谷。清凉谷,东起小梯沟,西到夫子岭。谷内,一条条涓涓细流似根根琴弦为百鸟伴奏,一颗颗杨柳松榆组成一道长达数公里的绿色长廊为游客遮阳送寒,要不去看看可有点遗憾!

不过,我想通了,也想好了:寻幽、览胜、找清凉,不要想一天览尽九州景,半日游遍天下山。有事留点想头、盼头、看头,再来游时更有劲头!

“爱情山真是个洞天福地,我会和老伴经常来这里的!”面对茫茫群山,我放声喊了起来。

关于夏至的文章6:套知了

文/李苏杰

夏至前后,知了大量出现,正是抓知了的好时机。

小时候,每到夏日午后,燥热的天气每每让大人们昏昏欲睡,精力爆棚的我们却总也睡不着,于是抓知了就成了我们宣泄精力的最好方式。

知了是我见过最机警的飞虫,看似披着一身的黑盔黑甲很威猛,实际上却胆小如鼠,稍有风吹草动便煽动翅膀,大声怪叫着逃之夭夭,大概是被人类骚扰的次数多了,它们一个个都变成了斗争经验丰富的“老油条”,为了抓到知了,我们可颇费了一番周折。

开始,我决定“单刀直入”,直接上树去抓,无奈爬树功夫不到家,用力过猛,爬树变成了摇树,人离地不到两米,树上的知了早已跑得一个不剩,只好灰溜溜地下来另寻目标。如此反复两三次,我没劲了,坐在地上直喘粗气。此时树上的知了反倒开始骄傲地撅起屁股大声聒噪,仿佛在嘲笑我这个不长翅膀的动物也妄想抓住它。我怒了,抓起地上的土块恶狠狠地扔向它们,遗憾的是准头太差,命中率实在太低。树上的知了在经过最初的慌乱后,发现自己毫发无损,便继续引吭高歌,反倒是树下的我们被掉下来的碎土砸得抱头鼠窜,四散而逃。

上树行不通,于是我们想出另一种方法,找来一些麦粒,放进嘴里使劲咀嚼,吐出麸皮和渣子,最后剩下的面筋很黏,把它缠到长竹竿头部,然后举起竹竿悄悄靠近,对准知了的翅膀按下去,知了立刻被黏住,惊恐地在竿头徒劳地飞舞起来。这招虽然奏效,可缺点却也明显:每抓住一只知了,面筋就会黏在它的身上一些,竿头“物资”消耗太快,用不了几次又得重新做面筋,如此一天下来,消耗的麦子太多要被家长骂不说,牙齿还累得又酸又疼。

此法太笨,小伙伴们开了个碰头会,最终想出一个好办法。我们把粗铁丝弯成一个圈儿绑到竹竿上,再在铁圈上套上空的洗衣粉袋子扎紧,然后举着竹竿悄悄地把套子伸到知了身后,猛地一捂,待知了惊觉起飞,掉进的却是塑料袋陷阱,拼命挣扎却不能逃脱。看到知了被捉时的狼狈样,我高兴之余心里也有些许遗憾。看似机警的知了,只知徒劳挣扎却不得其法:它每次扇动翅膀都碰壁,根本飞不起来。想来,那个平常的塑料袋子在它的眼里是世上最神奇的东西了。而知了最终也没弄明白,为何一个小小的塑料袋,它却总是无法逃脱?

多年以后,回想童年趣事,突然发觉,成长中的我们也正如知了,敏感、懵懂、机灵,长大以后更加懂得,人生的舞台变幻莫测,当遭遇逆境时,取胜的关键是你愿意一飞冲天,还是选择消极躲避?只是,这个道理,那树上的黑将军是否懂得?

关于夏至的文章7:梅雨季

文/窅娘

一到夏至,梅雨便接踵而来,或缓或急没完没了。没完没了的梅雨里,鸟雀们累乏了,叫声稀落许多;蝉儿和青蛙却高兴起来,叽叽呱呱不停鼓噪,直把这初夏鼓噪成一部梅雨季大戏。

高兴的还有合欢花,花团锦簇,云霞似的缀于浓密枝叶间,热闹却不癫狂。合欢花好看却娇弱,梅雨纷飞时,落花也纷飞。撑伞或不撑伞立于树下,仰头,满树粉红;低头,满地落红,心绪便也在这俯仰之间微妙变化。

若不想徒添愁绪,便去金寨路上看广玉兰。白莲花似的花朵,任凭雨打风吹,兀自端坐于高大枝叶间,高冷且俊逸。广玉兰花开不多,三朵五朵地安静于枝头,硬是将毗邻马路的巷口那一树灿烂的紫薇,比成一个不谙世事只知憨乐的傻丫头。我站在路边观花时,一年轻母亲手牵幼女缓步而过。梅雨纷飞里,那女童竟语出惊人:“妈妈快看快看,荷花开到了树上呀!”

一语点醒观花人:是呀,梅雨季里最相宜之事,莫过于去赏荷。早有女友半月前在朋友圈里分享包河的荷,荷叶青翠田田,花枝亭亭玉立。当时看着眼馋,便也随即去了包河。夕阳下、荷池边,却是人头攒动喧闹无比,更有妇人与孩童伸手进荷池,掐几片荷叶摘几朵荷花,大煞风景。

荷本清静,每每展颜于清晨。所以,梅雨季里起个大早,避开熙攘人群去赏荷,也算是不负这荷开初夏的一片初心了。果然,梅雨纷飞的清晨,满满一池的荷就只等我一人。梅雨细,晓风微,池中荷显得格外清雅安宁。风吹叶摇,但见荷叶上亮晶晶圆润润的大小水珠来回滚动,着实有趣。雨打花颤,丝丝缕缕的淡雅清香精灵似地钻入肺腑,不知不觉便心神宁静,只觉得梅雨如织清静安好的天地间,只有池中的荷与池边的我……

毕竟是初夏,尽管荷叶接天花开正欢,那荷香却清淡得须凝神静心方嗅到。若要荷香馥郁尚待时日,得等到梅雨季结束盛夏来临。不急,好花慢慢开,荷有耐心足够,我亦有耐心足够。

最有耐心的是这或疏或密的梅雨,从古至今,如约而至飘洒千年。梅雨敲窗夜,赏读梅雨古诗词,妙趣横生。“已止还复作,泻檐声更长。苔钱添晚翠,梅子试新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古人观梅雨,总比今人多一份闲适与洒脱。而今,梅雨纷飞里依旧有梅子新黄、鱼戏新荷、蝉鸣蛙闹,却又有几人能停下匆忙脚步感知呢?

当然,梅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不仅是诗意与美景。10年前,从江南迁居江北,心中暗喜:终于可以告别江南湿漉漉、霉烘烘的梅雨季了。人生前40余载居于江南,居所在一楼,可想而知每年梅雨季来临时,家里的潮湿与霉味。若再遇上一场“暴力梅”,院里的雨水倒灌进屋,更是恼人。相较于江南梅雨季,江北梅雨季少了许多潮霉与湿闷,梅雨的阵势也小许多,是我喜欢的样子。

可是现在,梅雨季里走在江北城市街头,却常想起江南的黄梅雨。想江南此时,青山秀水被梅雨浸染成一幅幅水墨画,空气中飘着草木清香,房前屋后栀子花开,梅子熟黄。想江南此时,小街小巷里守着竹篮里的栀子花和竹匾上的白兰花无声售卖的老妇人,她们无一例外,胸襟上别着两朵白兰花,花白头发上斜斜插着一朵栀子花。

更想起从前,每年的梅雨季回到江南老家时的情景:父亲坐在梅雨滴答的屋檐下摘菜,母亲从栀子树上摘下几朵栀子花,放在我床头柜上的一只小白碗里。梅雨或缓或急,落在老屋瓦顶上,仿佛是专为家人弹奏着岁月静好的乐曲。而今,梅雨依旧,家乡老屋院落里花开依旧,而老屋却已是人去屋空,父母亦与我天人永隔了……如今,那绵延不绝的家乡黄梅雨,只在我异乡的梦中淅淅沥沥。

梅雨入江南,梅雨入江北。此时才悟,梅雨入江南,是一场情投意合。江南是梅雨的最佳归宿;梅雨中的江南,是我终将归去的故乡。

关于夏至的文章8:美味夏至食中来

文/程中学

民以食为天。吃,是每个人延续生命的头等大事。古往今来,百姓的寻常生活皆跟随着节令而走:时令菜蔬三食美,时令瓜果最香甜。那么,夏至人们都吃啥?大江南北,各个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风俗都不相同。

北京可以算作是北方的代表,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但在炎炎夏季,在夏至之日,热火朝天地吃一碗面,那还真不是个事儿。因此,聪明的北京人都会简单地做属于自己的凉面:面条在开水锅里煮熟后立马捞出,快速在凉水里浸泡片刻,然后盛于碗中,浇上酱汁、蘑菇肉汤或西红柿鸡蛋汤,就上生菜蘸酱。不冷不热的面条浸泡上汤汁之后色香味浓,脆脆的生菜吃出满嘴的清香,开胃下火又健康,那滋味,绝对爽。

山东平阴一带,夏至是个祭祀的节日。夏至是麦子丰收的季节,人们将新麦磨成面后,蒸成各种形状的馍,先敬天地,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又获一年好收成;再祭祀先祖,感恩先辈的庇佑,让生命得以延续。在龙口市,有捞吃新麦粒的习俗。就是将新麦粒放在汤锅中煮熟,大人小孩聚于一处,用麦秸编成一个精致的小笊篱抢捞而食,颇有趣味。这个活动其实是告知人们,粮食来之不易,应颗粒珍惜。

在无锡,有“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的说法。看来,无锡夏至吃馄饨的习俗大有来头。据说,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要喝麦粥,中午制馅包馄饨,取他“混沌和合”之意,吉祥而美好,但更多的是对小孩子的祝福。因为在这天,大人要为孩子测身高、量体重,希望孩子健康茁壮。

“做夏至”祭祖,也是绍兴人的专利。不同的是,绍兴人祭祀祖先除了一般的贡品,还要做一种“蒲丝饼”。就是将菜瓜切成丝儿,放入用盐、花椒粉等调好的面糊中,搅匀。面糊要用新麦磨成的面粉,不能太稀。然后将搅好的面糊,以小孩子拳头大小,放入热油锅里炸,香香的,脆脆的。不但是祭祀先祖的佳品,也是一种地方特色美食。

在岭南,夏至有吃狗肉与荔枝的习俗。荔枝本就是岭南的特产,与狗肉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又传,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说,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在江苏,夏令有三鲜: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鲫鱼和咸鸭蛋;在陕西,夏至要食粽子等。还有湖北的热干面、四川风味的凉面……真是夏至美食遍天下,清凉腑中来!

关于夏至的文章9:雨夜赏兰

文/不等

今夜微雨,今天是夏至后的第十六天了,夜色好像也起了小小的变化,夏至后人们说白天慢慢就开始短一丝丝,夜晚也要长一点点了,(夏至至短)夏至已经十多天了,我用姆指和食指比划了一下好像真是短了那么一小寸呢。由于夏天亮得太早,黑得太晚,总想着早早的天黑,晚晚的天亮,感觉要温馨一些。嗨,心的作用。

搁下手中思不入意敲打生涩的字盘,轻扫一眼莹屏上未完的文字,就如是杂乱无序的桌面,无思再垒,起身迈出书房门,一股夹雨而至的斜风轻扫过来,烦躁的思绪如是被浸了薄荷的清凉,顿感清醒舒适,惬意悠然。

长长宽宽的阳台,花盆里的米兰朵朵碎小的黄花已轻绽开了,袅袅清香幽幽的漫在潮湿的空气中,潮湿的草香伴着这幽幽的兰香竟是如此的亲切,如我感叹的自影,融入在素雅中,没有一点骄情的装饰,只觉很素清。

有一两声蟋蟀的轻唱伴着房檐的一滴两滴,漫入我已清醒的耳畔,如我少时轻弹的塑琴。

放低目光轻扫院内蓬松的树群,苍油的树影那枝上生气的叶片竟浮着银色的白光晃闪闪的如是霓裳中的佩环,挂有一珠两滴那么的璀璨娇盈,在夜色中晶莹剔透柔情似水,感似古代仕女着裙钗款款而至,顿觉这夏天的雨夜竟是如此的幽人,尤其兰的魅香更是让我柔心冉冉。

远处不知是谁的笛声那么悠扬听下去是吹的《病中吟》虽是笛子,但也觉忧伤扰来,本已舒缓的心情不知缘由的又开始伤感,为谁?不知啊!唉!很快我又将盆中的绿和幽幽的香袅塞入耳心,把思绪放在这轻快的雨景中,忧伤竟也消散了,心慢慢静淡。

两盆兰草已开了几朵微小的黄花,我轻轻的蹲下身用脸怜爱的贴近了它们柔情而淡雅的香体,哇!那幽香啊我是无言比拟了,只是心在感受,心在柔软,深情之处竟让我自己融入一体,难道我也成了你们中的一朵吗,我有这殊荣吗!

啊!轻雅,淡静的兰,他们说你们是仙子,是异草 ,是花中的淡,草中的静,然!我感你更是我心中的爱和怜,

兰!我深爱的兰,今夜我就陪陪你们融入你们,在这雨夜。

关于夏至的文章10:夏至思春

文/清文馨香

一双好的眸子,一颗处变不惊的心。盛夏。大多数人选择在这个时段,抡一扇枯叶或是持一碗浓茶,慢摇,轻咂,伤春悲秋。

昂首念春,春来春又去,俯首思秋,秋去秋又来。夏。与凄凉无缘,与悲伤无染,四野青葱,不再空白,满是激情。禅坐如钟敌不过汗流如柱,划过嘴角的盐味,让我夜夜湿枕,日日失眠。

巨大的温度包裹着楼体,白昼让人窒息。人群缓缓蠕动,像战后的哀鸿,拖瘟带疾,一步一苦行。不知道哪一刻,死神拄着魔杖降临,带来大片黑云般的秃鹫,在头顶嘶叫盘旋。等待死神念过咒语轻挥魔杖,我们发腐的身体被它们哄然拖走,在空中撕碎,吞食,散落满地残骸。

久旱,心与大地同涸,呈着无数裂缝,交错成庞大的蛛网,粘黏着近日琐碎,缠绕着无言愤慨。我悸动在网心,满腹苦汁,无处倾吐。借着惨白的日光,佝偻着身躯,用毒液刻下“一步错,则步步错。” 世事人生之苍凉不在乎于过程,而在乎于回首的刹那。我希冀的不是轰轰烈烈的感情戏,而是千万滚滚红尘中微不足道的温情。有些故事曾经是美好的,只是中途堕落了,又无法折回,只能抱着初衷归于平淡。往昔皆不过是过眼云烟,镜花水月,谁能留的住这落花流水的遗憾?已非初识,岂能同日而语?敌不过反唇相讥,大可缄默不语。不求事尽人意,但求无愧吾心。

众人期待的甘霖,终究是落下来了,本来焦躁不安的心突然变的安静。“日中必恚,操刀必割”假着徐徐凉风,告别短暂浑噩,享一时之快。我想说,那并不是麻醉自己。

关于夏至的文章11:夏至说夏

文/李淮

“夏至见了面,一天短一线。”

夏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我国古代的人便用日晷测影,标出太阳影子最短的一天,确立了夏至节。夏至节在每年阳历六月二十一日前后,今年的夏至,刚好在六月二十一日。夏至在历书中的物候解释是:“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至”。

这时节,天气转为炎热,气温逐渐升高,多种多样的花儿、朵儿开始舒展自己最美好的容貌。五月榴花红似火,石榴花以它鲜艳的红色先声夺人,碧绿树妆成一朵又一朵红色花样;玫瑰芍药花开俏丽,红艳艳、粉嘟嘟,艳冠华夏;栀子花、黄葛兰、茉莉花、夏蕙兰草,洁白如玉,象牙妃色,暗香袭人;玻璃海棠俏模样,月季朵儿欣欣然,三角梅成片成团成簇怒放成花的海洋……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荷花。去乡村,去田野,荷塘月色美,荷花荷叶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说了,我们以荷叶做上衣,用荷花做衣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洁净又高雅,妩媚且动人,因此人们总在这个节气,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荷花仙子带给我们大美大喜的赏心乐事。

夏至夏天到,水果少不了。枇杷、蜜桃、甜瓜、荔枝、香蕉、菠萝、葡萄、杏子、李子……但吃得最多最解口渴暑气的是西瓜。没有吃西瓜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夏天。西瓜是葫芦科一年蔓生藤本植物,据考证,并非是我国原汁原味出生,原种可能来自非洲,大概是在金朝元代传入我国种植。

好吃的还有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以前皇亲国戚才能品尝的高档水果,科技的发达和运输的进步使得人们生活步步高,寻常百姓家也能够天天食用。白生生、甜蜜蜜、水淋淋的荔枝肉,夏天吃上几颗,安逸哟。

自然,这个季节的蔬菜丰富多彩。沐浴阳光的蔬菜们生命力蓬勃旺盛,注定了再也不吃暖房大棚里的反季蔬菜了。市场上,绿的是豇豆四季豆扁豆空心菜、紫色是长茄子、红通通的是圆圆西红柿、白里透着淡淡黄色的是嫩生姜、还有绒绒毛的冬瓜、青皮大辣椒尖尖青辣椒、鲜黄色糯玉米,真是应有尽有。

夏天常见的“瓠果”,就是我们民间常说的苦瓜,主打蔬菜,清热解毒,凉拌炖汤素炒都是好菜。我们家的阳台花盆里种有丝瓜,肥大如蒲扇的瓜叶,不但是风送瓜叶一帘香,还有五六寸长的丝瓜果实,一根挨着一根。自己种自家吃,随时吃随手摘,美滋滋的。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我们吃了粽子,这是一种人们从楚汉时期就保留的习俗。在古代,夏至节也吃粽子,南朝人梁宗懔写过“夏至节日食粽”,唐人白居易有诗“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夏至节气同冬至节气一样重要。它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忙碌的节气。“芒种栽秧天赶天,夏至栽秧时赶时。”这个节气大麦小麦都已经颗粒归仓。田野,“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秧苗,绿油油挺挺立,长势良好,农民们从田里回村归家,身体劳累手脚辛苦,心里却是满满的高兴!

夏至后,最热的盛夏来临。夏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适当晚睡早起,有时间一定要午休,那怕中午休息半个小时也是好的。锻炼身体宜清晨或者傍晚,太阳日当顶,应该在户内工作或休息,避免中暑热;多饮淡盐开水和绿豆汤,饮食清淡,蔬菜水果多吃,才能安度暑夏哟。

关于夏至的文章12:写在夏至,写在六月

今日夏至,是一年中日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

往年的夏至都已过去,如果没有相片的存在,早已淡出我的记忆。而今,还是写写今年的夏至吧。

六月初始,话题最多的是杭州普通人士吴斌,驾驶大巴被对向飞来的刹车铁块击中,成为平民英雄,其中生活中的意外很多,但他平实的恪尽职守,却在关键时刻照亮了苏南与浙北,同时,感化了中华大地,让人感到情不自禁的热泪。

六月上旬之末,第14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因为时差,比赛都在下半夜,对我这个不是球迷的人更显得局外之人了,群雄逐鹿,鹿时谁手,如火如荼之时,我却是梦里游天堂,天堂里除了足球,还有许多。当然,事后观看经典之作还是不会错过的,因为有点播,因为有网络。

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顺利发射升空的神九载人宇宙飞船,去约会在天空中早已等候的天宫一号,并且成功交会对接。

月19日16时许,“蛟龙”号7000米载人潜水器成功回收至母船甲板,潜航员顺利出舱。下潜最大深度6965米,距离成功突破7000米只剩下35米。

上天入海都成功了,是否印证了伟人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六月的下旬,还只是开始,当然世事难料,但愿多些真情,多些成功,少些悲伤。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