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文章

请欣赏净土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净土文章1:净土

文/LQ

于是我们总是向往着自己从未涉足过的世界

假装坦然地接受对于坚守追求的褒奖

始终不愿意接受一切关于理想现实的辩证关系的云云尔尔

在内心中勾画出的某个-topia的感召下

不许触碰不许蒙尘不曾外露寄托灵魂至真至纯的一隅月色琉璃地

是一抔净土

远方的田野

我们往往寄希望于远方。“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然后衍生出勇敢、挑战、尝试、挣脱、坚持、信念、励志这些闪闪发光满满正能量。然后有人给你当头棒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但是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不曾妥协的人;你们不曾料想远方不过是另一个虚构出来的伊甸园。”“远距离的欣赏,近距离的迷惘”。“你不喜欢它反而是因为你了解它”。楚门从那扇门走出去,可能未知的远方比既定的生活轨迹更加凶险和糟糕。然后最终你噙着泪水,遍体鳞伤…

那诗呢?田野呢?

人家兔子都敢‘Try Everything’。

保研后,在2015年年末,又经历了一段历练后,我感叹过这样一句话: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然后这个目标可以仅靠自己之力达到的那段时节--最美丽。当然里头包含着多层次的含义。现如今,考研也告一段落,不少伙伴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了愿望,创造了更加令人称道的传奇。当然同时,竞争激烈,门门路路,交错纵横。“保研并没有给我多带来什么,除了多在临床经历了些,还有庆幸,又可以完完全全靠自己之力,撑过一次净土的蒙尘”。

再后来,近乎崩塌的是事关‘未来’,‘理想’,‘追梦’,‘freedom’,‘优秀’,‘选择’此般曾经一度的所谓精神支柱。

无奈现实的洪流在张口吞噬着。“在这个边缘时节,净土已经不可避免的要蒙尘和被沾染”。结果就是:不同人都不同的选择。换言之:人各有志。然而这些‘选择’本无孰优孰劣,全是自己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向着内心’。两方面总归还是有理性的相互支持共存者,当然也不乏思想和言语上的枘凿。而每个人心目中的‘远方的田野’也大相径庭。可谓小大之辩。可能我争取了多年的‘远方’在你眼中只不过是眼前的苟且。“可我至少争取过。”

愿赌无悔,当然这赌得下的理性些,哪怕远方一片荒芜,“撇开一切冲动和任性的成分,追随着自己的内心,就可以无视其他人眼中口中对你的目标的评判而义无反顾地追逐了”。至少我是这样。我也很欣喜,还有志同道合,甚至承载和孕育着更加奇幻而纤尘不染的萌芽…

据说这是一个人蜕变的标志:一是当你发现好多事情不是仅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做到。二是当你发现很多事情无可奈何,但还是选择为之努力。

追随内心,心抔净土。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就有人把所谓‘有追求者’冠以‘鸢飞戾天’的形容。

不无道理。我们常常为了自己的臆想而喘息挣扎,成了希望的俘虏。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所谓的人生,大多在愿望和它的成就之间返折。目标和愿望不外是一种梦幻泡影,而成就则容易令人立刻生腻。所以很多时候,当你达到你的某个追求的时候,幻影旋即失去其的魅力。而人生蜿蜒,愿望和成就常常以不断更新轮替的形式出现,也相应促成了励志正能量的精神气质,同样伴随的其实也是背负和放不下……

我们总在萌生和邂逅那些儿‘动力’和这样那样做的理由。“我要追求自己最想做的事和自己最喜欢的人。”“我要为了我的家庭,为了我的未来。”“我只是想证明一下自己没有什么做不到,我只是想给我的将逝青春一个交代”。“而我…也许仅仅是想挣脱一个象征着‘牢笼’的隐形枷锁。”“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话是没错,不过人的需求欲望可是无边无际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人们就会逐渐远离净土,我们不讨究其中的初衷是什么。直到我渐渐接触到:“你不知道嘛,他闪闪发光风光无限的背后浸浴着如何辛酸的血泪史?”“你还真以为他是财大气粗的富二代?”“什么?这样一个儒雅温和用情专一的大暖男是个这么个东西。”“你信么?开始的开始,她对爱情的虔诚和专一是令人动容的。”衍生出来的或是面具,或是伪装,抑或令人扼腕的蒙尘…再看看社交朋友圈,有时候也发现,表面的华丽,有如粗糙的货品涂上彩饰一般,通常苦恼都被隐藏着,反之,一旦手中有什么引人侧目的物品,就会拿出来搬弄一番。于是有点麻木,突然有人振聋发聩:“一个人要把他人的所思所想所赞所誉当做自己努力的主要目的,这是十分愚蠢的。”

还是随心。

四年多前写过一篇文章《变 不变》,一个朋友评论说“我不相信安排轮回,我只相信事在人为”。我受到莫大鼓舞,也一举证明了此话不假。但现在我不是去质疑,而是想更理性地探讨命运这个问题。所以不是说变得现实,而是具有了一个成熟的人必备的理性。我的感悟大致如下,大致暗合了古话‘尽人事,随天命’。“虽然偶然巧合和变故无数次别出心裁地让我们事与愿违,无视我们的见解,甚至以我们讨厌的方式引领我们踏上一条路的时候,不可否认,事情的最终结果有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也许,最终让你顿悟和息心忘返的真的只能是:真善美。

人心●仁心

“来,小弟把手拿过来”“摸到没有,活的,热的,跳的。”“以后可以出去跟别人说你零距离摸过人的心脏。”这可能也只能是外科医生才能有的经历和‘待遇’。去年11月25号,轮心外的第4台手术,主任让我这样感觉了一下。

顺便描绘下实习生日常,相对于病房的繁琐,跟台手术相对只算干点体力活。不过早晨不到9点就进去手术室,到晚上10点钟拖着不听使唤的双腿回来,还真的是忙忙碌碌,身心俱疲。在心外跟了5台开胸,在乳腺外跟了8台根治,在甲状腺外跟了12台根治,当然都是比较深刻的记忆。

有时难免台上还会晃神,“一尖,一底,两面,三缘”那应该是大一下的系统解剖吧,“0期去极化、1期快速复极、2期平台期”这是大二上的生理学吧,“梨型心靴型心向心肥离心肥虎斑心绒毛心…”有点乱,---“同学,给我对灯!”。

然后就台上正轨,琢磨下这“主闭”是怎么开的:常规前期准备,惊悚地用摆动锯锯开胸骨,用骨蜡止血,游离清楚胸骨后粘连,仔细地分离心包腔内粘连,充分暴露手术野,常规建立一个体外循环通道,转流降温,阻断上下腔静脉,一刀横行切开升主动脉根部,在左右冠脉开口直接灌注入含血的停跳液,心电渐渐呈一直线,主任将病瓣切除,植入机械瓣,飞速娴熟地打结固定,测得瓣膜启闭自如后,渐渐复温,缝合升主动脉根部切口,充分鼓肺、排气,降流量,开放升主动脉,渐渐地,心跳恢复为窦性心律,并行体外循环,输多巴胺强心升压,停机,给血,血压也渐渐回升了,确定充分并行后渐渐撤离体外循环管道,再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彻底止血,在胸骨后及心包各缝一根引流管,再充分止血后,钢丝缝合固定胸骨,逐层关胸至皮肤…完成了焕然一‘心’。

所以心外科医生常常说自己‘天天开心’,确实如此。

“你一个实习生,怎么这么把自己当一回事?碍事。”

“我现在是一个实习生,我不把自己当一回事,以后就成不了大医生。我并不觉得我碍事,我处理了这个组上最琐碎的工作。我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写了新入院病人的首程大病历,和在床病人的当日病程记录,会诊记录,粘贴汇报了当天的化验报告和影像报告单。我护送病人做CT,MRI,帮十几床的病人换药检查伤口,到彩超室病理室到处催报告,到全院各个科室请会诊,到病案室送病历,上手术的时候卖力地暴露手术野…我很当自己一回事。”

很感人的一组对话。

在医院实习,我见过两次医生的眼泪,一次在血液科,患者夜里变症,无力回天。还有一次,为了挽救肾衰竭的母亲被迫剖宫,做好弃掉婴儿的准备,却不想那个只有小兔子大小的家伙似乎要不满和控诉命运的不公,一定要在手术室呱呱地宣布自己的降临…

我见过为患请命,我见过废寝忘食,我见过舍己为人。年终参加某科室的尾牙聚餐,主任和大部分医生在酒桌上的讨论内容过半还是“3床血压怎么样了,16床的用药调整了没有。”

不是铁石心肠,更不是情感麻木。相反,能选择这个做拯救的职业,固守着一抔净土,那心其实比谁都软,比谁都仁,比谁都善…

守护

总之,有些东西,我会守护,当然不是一味固守。

大二时候记下来那段:“现实的来说,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能用的,有用的成品。聪明的人,会选择在这些年多受些苦,这叫必由之路。锻造,雕琢,当别人在慨叹韶华已逝,嗟叹唏嘘之时,你会多么庆幸当时的浴火,谙此理,便是智慧。”现在想来真是恰到好处,很好地诠释了追求和目标之间的联系,也让人比较乐于接受。

“你真的做到那样了,别人也没理由拒绝你!”

所以天还是蓝的,不是嘛。爱我所爱,还都是靠自己能实现的那种。

那一隅月色琉璃地,

是一抔净土。

净土文章2:一方净土

文/史太群

自从离开生我养我的小村,来到城市生活,就再也没有看到,像我的家乡那样富有诗意的田园风光,再也没有闻到带着乡村味道的泥土气息,偶尔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在路面越来越宽、楼房越来越高的城市,春夏秋冬,四季好像都难分辨的很清楚了。

很怀念家乡的 那块小菜园,那块四季都是绿意盎然的一方净土,还有我的小花园,于是便在自家阳台上,成功的复制了藏于心底的那片绿。

为了能养出真正意义上的花花草草、蔬菜瓜果,我特地向朋友接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踏着三轮车辗转几里路,到乡村 、田野,拉回泥土,一点一点搬到我所居住的六楼阳台上,放到我事先准备好的,几个泡沫箱子和花盆里,虽然累的满身是汗,气喘吁吁,脸变得就像蒙上了一层紫红色的布一样,但是,闻着那带着芳香的泥土气息,心里感觉甜甜的。

在那几个泡沫箱子里,我栽上了 几棵辣椒,几棵茄子,几棵香葱,还种了一小片青菜。在我精心的呵护、照料下,绿意日渐浓厚,香葱昂着头一个劲的往上窜,大有超过比它早栽种好几天辣椒之势,辣椒已经开花结果,小青菜从发芽到可以食用,只需短短的十几天的时间。这些是真正的、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蔬菜,那一片小小的绿地,俨然一块迷你版的小菜园。一方净土

要说种菜是我在乡村生活时,就已经很熟悉、很内行的了,那养花就是我这几十年来,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都不放手的的最爱了。在那小小的阳台上,我种植了有几十盆花草,有清香四溢的栀子花、夜来香,有看似细弱,实则坚强的文竹,有亭亭玉立的芦荟、玉树,有散发着清香味的薄荷,光吊兰就有还几个品种,绿吊兰、金边吊兰、金心吊兰等,最有趣的是那颗橘子树,说它有趣,是因为它既不是我花钱买来,也不是友人相送,而是我吃完橘子后,把它的仔无意间丢在了放在室内花盆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不几日花盆里竟然冒出了一点小小的芽,不可思议是因为那时正是在冬季。

本以为它是活不了多久的,没曾想,春天到来时,它竟然和许许多多的花草一起又发了新芽。薄荷更是长得旺盛,爱薄荷是由来已久的了,在朦胧的记忆中,我们家曾经种过薄荷的,也许是因为那时候的我年龄还小吧,只记得,种薄荷是炼薄荷油,薄荷油不但价钱很高,而且在夏季,把它的叶子洗净揉搓在洗澡盆里,用带有薄荷味的水洗澡,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和起痱子。 一方净土

现在,我把薄荷种在了我的花盆里,一是喜欢它的清香味,二是对童年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那几盆吊兰是我栽种的所有花花草草中,资格最老的植物了,它在我家生活了最少也有五六年了,它是我的一个爱好养花的朋友送的,送我的时候只有小小的几片叶子,现在已经是盆盆郁郁葱葱了。吊兰是一种生命力非常旺盛的植物,在我喜欢的所有花草中,吊兰就是其中之一。吊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吊兰的枝叶狭长且柔软,且四季长青。曾看过这样一首描写吊兰的诗:“何年一掬草,婆娑在盆中。叶瘦轻拖绿,花小不飞红。根疏杯水淡,格高冷意浓。无关冬与夏,飘洒自得风。”

吊兰是一种非常好养的植物,只需给它浇点水,它便能迅速的长大。夏季,是吊兰生长最为旺盛的时期,这期间,你会惊奇的发现,在那些绿色的叶丛中,抽出了一根根柔软的枝条,枝条上绽放着带着黄蕊的小白花,在枝条的顶端,抽出一个个吊兰的幼苗,幼苗在枝条上一天天长大,慢慢的幼苗的底部还会长出许多根须来,这些长着根须的幼苗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把幼苗连根剪下来,栽种到花盆里,它便会茁壮的成长起来。

净土文章3:读书随处是净土

文/冯娟

近一个月来一直在用手机听书,做家务时听,散步时听,上下班路上也在听,不足一个月时间,听了五十三本书。我之前的阅读范围颇狭窄,起初仅是情节跌宕的文学作品才吸引我;后来开始接触历史人文作品和传记作品;再后来发展到读哲学。

国庆假期的一个晚上,跟老弟在天台上聊天,我还一本正经地对他说,知道为什么人类要创造哲学这个门类吗,因为彼时的哲学家想要忘记生活的痛苦。这其实不是我的原话,它来自英国街头哲学家朱尔斯·埃文斯的《生活的哲学》,并且在书的腰封上还写着特别酷的一句话:如果不能抚慰心灵陪伴人生,那哲学还有什么用?

今年94岁的查理﹒芒格是成功的美国投资家,“股神”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这位老先生曾对人说过,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阅读,几乎没有一天不在读书,他的孩子们常常笑他是长了两条腿的“移动书柜”。

我最近在读由他的公开演讲辑录的作品《穷查理宝典》。书的中文序言由一位查理的中国朋友所作。那位朋友在序言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他说,查理与人约会从不迟到,每次约会,无论我是提前五分钟到,还是提前十分钟到,他都已经坐在那里看书了。有一次我故意提前了一个小时先在那里等他,想不到他来到后,仅仅只是跟我打了一个招呼,便埋头阅读手中的报纸,一直到约定的时间到了,才开始与我谈正经事。好古怪又好有趣的做派。

离开春晚舞台的董卿,曾让喜欢她的观众担忧了一阵子,以为会像其他女主持人一样被淹没人海,被辈出的新人替代。好在,她并没有。仿佛鱼儿离开小溪游向大海,春晚之外,有更大的世界。她不但继续做主持,还亲自上阵担纲制作人。无论是《中国诗词大会》还是《朗读者》,都让观众见识到了她饱读诗书后的渊博学识和从容大气的风度,用厚积薄发来形容她,丝毫不夸张。董卿一直有阅读习惯。小时候是父母引导着读书,每年寒暑假,母亲都会给她开列书单,一本本读下去,慢慢地便建立起了自己的阅读系统。哪怕现在,作为当红的主持人,工作异常忙碌,但每天一小时的阅读时间她是一定要保证的。她说,如果我几天不读书,会感觉像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读书能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安静下来,还使我感受到快乐。

作家张炜曾用“满室生香”来形容阅读带来的快乐,当然也有惆怅,因为遇到一本特别喜欢的书,阅读的过程中,会暗暗生出一种恐惧感,害怕读完之后不知道再干什么。这真是不阅读之人所不能了解的滋味。

净土文章4:给心灵留一方净土

文/任我行

(一)

在当下这个纷繁萦绕的世界,我们如何能为自己的灵魂寻找到一方净土,那是太难得的境遇。

每天活在人世烦扰的当下,我们要活得简单,晶莹剔透。这是否成了一个梦想,甚至是一种奢求,穿梭在人流繁杂的大都市,我们难得让自己的思想停留或静止。

在这个人们都活在物质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不能凭自己的能力去为自己挣得一席之地,那么我们就是失败的,没有人愿意接受你的失败,你的叹息!只记得一句古训叫着“富在深山有远戚,穷在闹市无人问。”可见人与人之间既是如此的无奈。

在我为自己选择今天的道路时,也就注定这条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我想为自己的灵魂选择一片净土,需要属于我自己的自由,那么这是注定要付出代价的,也许是我自已这一辈子都无法跨越的坎。也就注定我的人生将要风雨摇载,坎坷不断!确实这样的道路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很多,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看淡人生百态,人世炎凉。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付出了什么,就将得到什么,然而我的这颗桀骜不驯的心,也就必将实现我不平整的人生。要说收获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经历了初出社会的平坦之后,我以为我的事业会朝着我理想的方向进行,然而在离开社会那种互联关系之后,靠我自己单枪匹马去闯荡,我就不得不为我后天的发展道路寻找着新的目标,但是面临的困境是我那时候无论如何也没法想出来的,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力有限。为什么别人工作起来如此的顺利,然而我却是充满这么多的波折,以前上天对我的眷恋,难道现如今只是变成对我的考验了吗?

(二)

时间回到2000年从陆院毕业之后,如果我接受安排,可以继续留院或者在西安选择一个理想的学院。可是我却怀揣着梦想去了北京,我原本以为我的梦在哪里,四年的时间,我终于回到我梦寐以求的地方,然而我以饱满的热情去了,却无不带着无限的伤感离开了哪里。

因为一段感情没能经得住四年的离别,我们已无法融入彼此的生活。与其留下,还不如不见的好。半年之后我毅然离开了北京,家人一再要求我回家乡发展,这样既能和家人在一起,工作也比较稳定。但是心灰意冷的我暂时只想找个地方清静。现在想来既浪费也痛苦。

也在此时我的生活在悄然中已埋下了伏笔,发生了很大的逆转。在我全然不知中已偏离了我所有梦想的轨道,也就此掀起了浪花。于是我又回到了西安,很凑巧的帮一个亲戚筹办一个公司,每天忙忙碌碌,生活波澜不惊,不为钱财富裕而担忧。一心把心思放在了工作上,日子在恍然间过去,家人也无不着急,想着这工作也不是长久之计,哪有什么发展前途。可是我的心是否被什么蒙蔽,已找不到出口,不想接受任何形式的安排。

很淡然的两年很快就过去了,我无什么起色,也无感情的眷恋,除了工作,我是否生活在尘世之外,离开家人,独自生活在陌生的城市,也许寂寞是最好的释然,心情被尘封了一样,不再有任何形式的感情交流,那时候很难感受到家人的担心和忧虑,因为我的世界不再有星星和月亮,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醒来。

也许我想生活就此下去,但是我们必须活在现实中,我不得不让自己活得平静一些,减少一些外界的干扰。也先后结婚、生子,孩子是上天恩赐的最好的礼物,又一次给了我灵魂。孩子的天真、可爱唤醒了我,在与孩子的爱中,我也慢慢变得清醒,该活出我的灵魂和血肉。

于是才有了不满于现状的我开始了我正真的人生历程,开始追求我的梦想,开始脱离原来的生活轨道,开始不停的变换目标,也就开始了一次次心里历程,原来活出灵魂的自己有这么多的不满足,也就彻底改变了自己。人生处于低谷唯一的好处就是无论向那个方向都是进步。

在经历一次一次的艰难困苦之后,我的内心也渐渐变得平静了很多,无论什么事都事无巨细,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有什么问题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无论工作是否满意,我首先干好我当下该做的事,经过这一系列调整之后,我觉得我自己不再是那样浮躁,也就充实了很多。一步步达成每一个目标之后,那份收获的喜悦让我充满了更高的斗志和激情。

(三)

直到有一天一个朋友无意中聊天,才说起我这一两年的变化来,觉得我是一个太不受拘束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换工作的频率太快太高,我才猛然回首,原来也不知道自己哪来那么大的斗志和勇气。虽然前面的道路风雨摇摆不定,但是在我经历了这一波一折之后,我已变得不再脆弱,我依然还是那个坚强乐观的我,在为自己的生活,不停的变换着自己的角色。

我对自己的期望值不高,今生愿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只倾其所有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我这样的要求够吗?我想这够了,因为我也这样做了,活在当下的我们,物欲对我们的诱惑太大,但是我们能否给自己灵魂留一片净土,那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也有人曾经说我是游荡在这个城市的一个魂灵,不活在当下,是一个陌生的过客,但是他们不知道,我的灵魂是自由的,我只属于我自己的生活,我不附带于谁活在谁的生命里,我的世界是平静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得洒脱与自由。

超越物欲以外的生活,我们才有的这份洒脱与自由,这是一种来自灵魂的呼唤,为了这份自由我舍弃了太多太多,然而我收获了这份宁静,要问值不值得那我的心会告诉我。因为每个追求的背后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付出能得到我们所需要的,那么这份付出是值得的。

这个世界太虚幻,这个城市太会伪装,而我们要活出我们灵魂的自己,这是一种很痛苦的事,然后在克服这一切之后,一路艰辛走到现在,我觉得是很值得的。或许每一个繁华背后是浮云,那么只有在我们情感得以归属的那一刻是充实的。

在不断为实现我们的梦想前进的时候,可以随时问候我们的心灵,这是我们需要的吗?如何才能活出一个真自我,抛弃一切物欲,一切烦思,一切争端,一个真实的内心世界。但是这一切不是以脱离现实而真实存在的,做到这一切也许真的很难很难,但是我们如果有这份坚定的信念,是一定能实现的。我们就这样坚持着,固守着慢慢前行,以自己的步伐,一步一步靠近我的灵魂。

净土文章5:哭泣的古城

文/章敏虹

听,那一方净土的‘声音’。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丽江确有独特的美,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丽江是座水的城,让无数人向往的地方,清澈的雪水依附着青瓦黛墙,随处可见的小桥流水,一个个水分子幻化成千丝万缕纷飞的雨滴,在风中夹杂着,伴随着美妙的音律,有着一种宁静的独特美。

水,是整座城的灵魂。它使每一个地方都变得灵动,笼罩在我们的身边。就在那看似很漫长却只有一瞬间的驻足,由于环境的恶化,丽江的雨迟迟不肯降临,没有了水,仿佛失去了它应有的灵性。

黑龙潭,一直以来它都是丽江引以为豪的乐园,那碧如玉的水是它的灵魂。还记得那个出水口吗?从山间的岩缝中潺潺流出的水,那才是真正能滋润人心灵的泉。如穿越时空,看,那干涸的黑龙潭,看着就让人揪心,潭底的淤泥龟裂了,从地底散发出污泥的气味。身临其中,越发觉得凄凉,原有的流水声和时断时续的嬉戏声如梦醒一般全然消失。环绕在潭边的绿树,开始“生病”了,发病的叶子开始往下飘落,树干也没有了往日的光泽,好似蒙了一层灰。周围一片寂静。它,已没有力气再向人们求救,只有我们用自己的心去听那已无声的声音。而我们是否应有所思,有所行动呢?

“一盏街灯,是心头的星,水中的倒影,是历史的琴弦,波动着倾诉千年的沉静……”水车在不停地转动,不断地把一股股活水注入古城的各个角落。“到岫层峦皆几案,行云流水尽文章。”而现在呢?还有往日的小桥流水吗?有的只是几经污染的有“色”之水。没有了水应有的澄澈和流动,它将不再是一座有清水之净城,而是一座受污之寂城,这就是人们为了利益而忽略环境的重要性,使古城丧失了原有的环境和古城应具有的古韵。古城在哭泣,它的哭泣声刺痛我的心,难道我们还无动于衷吗?

还记得前不久的古城火灾吗?它生气了。它的勃然大怒警告着人们的所作所为,要适可而止。

人们,你们听到丽江的呼救声吗?听到它们的哭泣声吗?它们的声音是那么的无助、绝望。听听那声音,它需要你的帮助。

净土文章6:淹没在红尘中的那片净土

文/龙行天下*梦娃娃

泼墨提笔,用一些触动灵魂的文字,沉淀生命里的萌动,在孕育了千年以后,翻越所有的山峰,筑一座记忆的牢,蔓在尘世之外的世界。走一段孤独的旅程,带着满满的疲惫和萧凉,等待佛的加冕。

--------诗韵华轩*梦娃娃 QQ:2373877274

七月盛夏,天气炎热得不行,整日繁忙的工作,使得身心疲惫。正逢女儿放暑假,便打算带着女儿一起出游。海南这边女儿多次去过,看过海,看过山,四岁以来就没有坐过火车,倒是在公园里玩玩那小小的火车玩具,于是便决定,出行远一点的地方,看看北方的平原……!

小不点得知出游,开心得不得了,一夜兴奋无眠。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夜里,早早就到火车站等候,满脸的笑容,在站内开心得左瞧瞧西望望,啥都稀罕。半个小时的候车,火车终于到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女儿的小手始终紧紧拽着我的衣袂,呵呵!因为姥姥和她说过,出去不要离开妈妈,会被弄丢的,这个小家伙就牢记着叮咛,无论我是上洗手间还是走动,小家伙始终牢牢的盯着我,怕一不小心,把我给弄丢了。

火车开动了,女儿兴奋得左顾右看,眼神里显露出一丝疑惑:“妈妈,怎么不见司机啊?”哎!这家伙还以为是坐在小车驾驶员旁边呢!二十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河南郑州,接着再向着目的地进发,那只有在电影里见过的佛门圣地------少林寺。

客车在走走停停里运行着,耳边充施着异国它乡语言,倒也是能够听得懂。匆匆而过的田野看不到在广西景中的山川,那幽幽的小麦苗和饱熟的玉米,吸引着女儿的眼光倒也不知疲惫,兴奋得唧唧歪歪的嚷个不停。

斜阳夕下,终于看到了在绿茵丛中,那座座翘角的瓦檐。这是一座古寺,鸿名远扬,在大智大慧的轮回里,点亮着前世的灯盏,为红尘中迷途的少男信女指路,牵引着今生和来世之缘。那木鱼的敲响,就如同声声梵音,见灵见性的光芒,震撼着黄昏里最后的一抹晚霞,心如净莲,置入于神的禅境,伴着轮回的钟声,轻牵女儿的小手,踏入这佛法的净地。

我不是一个信佛的人,但凡出去旅游见到佛堂还是参禅跪拜,不为拜佛,只为在嘤嘤回绕的佛音之中,求得一份在红尘烦扰中心灵暂时的清净。

这是一个包含灵性的世界,我必以仰望的角度,报以敬畏的眼神去观望。在一片佛光的笼罩,覆盖了我充满尘垢的视野,在天心月圆的禅境中,涤荡了心灵的疲惫,放下凡俗的身段,虔诚的双手合十,透过纷扰喧嚣的世相,燃一株高香,匍匐参拜,修祈幸福得幸福,布施平安得平安。

女儿见我虔诚的跪拜,便也问我要了一株香的钱,投入到功德箱里,伸出小手,想从香罐里取出一株香,却被一声呵斥打住:“小孩不许动!”我向着声音的方向望去,是一位穿着袈裟的中年和尚,怀着疑心问道:“她捐了功德,为何不可?”“小孩可以保佑谁啊?自己都还要家人保佑!”呵呵!佛家以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广结众缘,只要心中有佛,不分男女老幼。而这位佛家弟子口出此言,真真是让我怀疑是否已熟了佛经。

不悦。但还是不想扫了孩子的兴致,回头对女儿说,到下一个庙宇就让宝贝来拜拜,女儿虽是不解但还是牵着我的手走向另一个庙宇。此时游人越来越多,人山人海,佛像前,门坪上,台阶前到处都是簇动的人群。人群中有人虔诚跪拜,有人上香祈福,有人拍照留念……却没有人会认真的去追寻佛教里所蕴含的真理、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倒是那些外国游人在认真的听导游的讲解,认真的去体会和领略佛教里的文化,和少林寺千百年来的流传。手持小旗子的导游忙个不停,陆续穿梭在游群当中劝说游客每人花十元钱便可带着游玩少林,唧唧咋咋,人声鼎沸,在这嘈杂声中,不知道佛祖能不能听清那些虔诚跪拜香客们轻声细语喃喃的祈愿?

白石铺就的阶梯在脚下一直往前延伸,身旁座座佛像端坐须弥莲座之上,犹如绝世独立的哲人。佛无处不在,空气里漂升着梵呗金箔的光芒,覆满充满尘垢的视野。在佛光的境界里,涤荡了心灵的疲惫,打湿了我一个凡夫俗子全部的念想。

一道道寺宇的门槛,横列着摆在眼前,仿佛是佛界与红尘的分割线,迈进寺里便是跳出了三界外,这道门槛的分割线是踩不得的,佛教里有这样的说法:寺庙的门槛是释迦摩尼的双肩,人们认为门槛是神的肩膀,是不能践踏的。只可惜,女儿尚小,腿不够长迈不过这一道道寺庙的门槛,便踩了跳过去,这高高的门坎大人迈过去还得扶着门框,更别说一个不足五岁的小孩了。怀着不解,一抬头,便看到了端坐在莲台上的佛颜,一脸善念的想着渡尽众生,怎能会没有想到香客里也会有年幼的孩童对此高坎面临行走的困难?以佛的智慧,他老人家或许早就知道,虽有佛心想渡尽众人,但世间还是有很多的事,佛也是想不到周全的。

那就活在当下吧!随缘而安!

在佛的道场,被佛的神秘牵引着灵魂,坦诚的裸露内心被红尘纷扰的世界,得菩萨引路,怀抱着佛界禅境里神灵的声息,把一切尘世的繁华纷扰、恩怨和情仇,全部化为一尘不染,伴和着声声禅音的内心是如此的清净。

踩着佛光一路前行,望见了穿着袈裟的和尚在摆满了佛珠的摊位前忙碌着,那串串佛珠,日日聆听着佛的禅音就会有灵性,可保佑家人平安吉祥吧?!于是仰头问了和尚,这些佛珠如何售卖。和尚头也不抬:“数目就在佛珠上,施主捐多少功德,那串佛珠就是施主的了!”扫眼望去,很普通的佛珠由一百五十元至八百元不等。再问:“还可以少一些吗?”“施主,这是捐功德,不少的!”“这么普通的佛珠就那么贵,也不值这个价啊!外面卖都没有那么贵呢!不是香客捐多少,都会有佛珠回赠的吗?那还不如说是卖佛珠,而不是捐功德哦!”“呵呵!如果施主你是这么想的,我也没有办法!”和尚捻珠一笑!

手持为双亲募捐得来的佛珠,面向佛颜,佛祖,如果你在听,请听听我心中此时的旋律。对于你!佛!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匆匆一瞥便要回归我的来处,虽然没有丝毫的收获,但是,少林寺千百年来的盛名依然深藏在我心灵深处,可是,你让我感到了失落,失落的是人气鼎盛的少林在红尘中不再是一片清净之地,倒像是热闹的庙会,缺失了古刹的幽静,离心中的圣地甚远,或许!繁华的背后只不过是物欲的横流,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并非是你的最初旨意吧?你真正所需要的,应该是能够潜心修行的咫尺之地的清静!佛不怒不语!

此次之行,我没有记住少林真实的面目,或许,那一片清净的佛门圣地早在我的心里扎根了,远离着红尘里的繁华纷扰,在木鱼的敲响和禅音里保留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净土……!

净土文章7:为了文学这方净土

文/吴远道

秋天一到,我的心境就有了些许宁静。人生之秋,更是让我悟得先前的奔波、成败……皆因名利而起。名利迷乱心智,吞噬生命,而芸芸众生却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但是,文学让我战胜了对名利的追逐,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在诸多文学师友中,有一个文友值得我记着,尽管彼此交往极少。我站在远处,却一直关注着他的一系列文学创作、文坛活动成就:如他执行主编的刊物《东坡文艺》入围湖北文学期刊奖,长篇小说《走吧,兄弟》在九宫山定稿、《沧海沉浮》入编《湖北工业题材中篇小说选》,本人入围湖北优秀编辑奖、进入全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七个一百”项目名单……为之欢欣而激动。

感慨之余,我翻出十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为之点赞:

与谭冰兄认识,是去年的夏末秋初。我由于工作上的失意,便拿起已搁多年的笔。青年时一腔热血,总希望成名。殊不知,没有先天的禀赋、后天的多读、笔耕,献身与痴狂,是少有文章盖世的。我知道自己的那点能耐,又不得不为了忘却烦恼,硬着头皮去写。写成的东西孤芳自赏,投到一些文学刊物如石沉大海。

于苦闷彷徨之际,我突然想到市文联有位熟人,便去拜访,适逢君不在,是谭冰兄接待了我。我把文稿给他,他一看就说,标题不雅,至于文章看后再联系。

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清晨,我在凉爽的秋夜里惬意地睡了一觉。窗前,晨鸟又在为我的懒起唧唧喳喳,我的手机响了。谭冰兄打电话告诉我,小说录用了,只是将标题改为《影儿》。他还向我说了一番道贺的话,并要我多支持。此后,我和他渐渐熟识起来。

谭冰兄原在湖北有线电厂工作。电厂改制后,他加入了另谋职业的队伍。论他的能力可以经商,可以到南方闯荡,也可以写些纪实文学赚稿费,但他选择了办刊和严肃文学创作。

他从小就热爱文学,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作品也较早,佳作不断。那次,我们无意中聊起《诗中国》,想不到《诗中国》编辑之一的谭冰就在眼前!他告诉我,自己还在几家报刊当过编辑、副主编、主编。为了纯文学这方净土,他只想多做蜡烛,多做根的事业,哪怕前路漫漫,哪怕衣带渐宽;他说自己相信文学随着国家的富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明媚春天一定能到来!倘若每个文学工作者仅贪图安逸、富贵,不顾文学的未来,那就有悖从文的宗旨。因为文学浓缩当代,昭示未来。

没想到他一干就是几十年。在无数艰难困苦面前,他放下了文化人的清高,用一颗对文学事业的红心去温暖日益被冷落的纯文学家园。

谭冰兄一方面为黄冈文学和自我生存不懈努力,同时坚持学习写作相结合,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骄人成绩。他的作品先后荣获多种奖项,影响力不断提高。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内容广泛,较多涉及都市、工业、故乡,将笔触较多地放在时代、社会与弱势群体上,思想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作品中的语言诗意、圆熟,富有张力、表现力,给人美感。可以说,谭冰兄既是文学上的多面手,也是文坛上的全能家。

我想,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谭冰兄不可能对文学如此执着;如果没有一颗甘为人梯之心,也就不可能在文学边缘化、文学期刊步履维艰的当下,无怨无悔,一路走下去,坚守文学这方净土,培植发现文学新人,为黄冈的文学事业奉献几十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谭冰兄的人生之旅与修为,可见一斑。

净土文章8:留一方净土,守候

文/杰得尔红

清晨的风拍打着流年模糊的记忆,数不清已过多少年头。明朗的天空显得有些安静,躁动的心也跟着静了下来,细数流年,流年的记忆潮起潮落、起起跌跌。而我,何时才能,像屋檐下穿来穿去小鸟。它的那般悠闲,那般欢喜地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

留一方记忆中的净土,让过去的过去慢慢禁锢在某个角落,偶尔让现实那颗刺人的针,挑一粒,带着疼痛的感觉细细地品尝、回味。偶尔,想念了,挑一粒;偶尔,又想念了,再挑一粒,就那样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让一粒又一粒的过往随着针深深地藏入脑海。或许,双手抓不住沉落在心扉的雨露,但那甘甜的滋味却让人回味无穷。

歌声缭绕于耳畔,晕开记忆深处的那幅篇章。往事犹新,事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我伴着风的轻柔,跟着阳光一路寻寻觅觅,寻找斜阳照耀着的那一片绿地。回首,静静伫立在风尘中的无数鲜枝嫩芽,时刻等候着我们的身影,聆听着我们的脚步,带着稚嫩的眼神凝望着我们的将来。歌声,滋润着它的肢躯,伴它快乐地成长。泪滴,化成无数的雨露,映照在它那张清新的脸上。曾经踩踏软泥留下的故事,已被它深深地扎下了根,无尽地蔓延在每一个角落。

光阴胜似一把杀猪刀,留下血泊般的往事,汇成一股切不断的记忆,集聚在脑海。没有谁,是我倾诉的对象,无人告知。唯有那一片不断更新越渐丰盈的净土,藏着知心的篇章,不停的记载,每日每夜的思念,勾勒出一个人所有的悲欢离合。绘画着离别时的泪雨潸潸,离别后相望千里的苦楚。三千发丝,只因念你,愁出了白鬓;溺水三千,只取一瓢,一个人的千丝万缕,只由那一番忘不了的恋情,放不下的相思。抬头,舒眉,望一片晴川;低头,凝眉,理一段情愫。数日的含情脉脉,只待你归来之日,共观夜景,同唱岁月之歌,绘一幅天长地久。月圆月缺,不离弃;花开花落,影相伴。

往事纷飞,凄落了残留在脑海中的故事,渲染了一个人的心扉。夏日妩媚的阳光,穿不透一个疲惫的身躯,只能留下了一个人的心影,却找不到任何忧愁与欢笑。唯有,靠落在陈旧的记忆,那过往的涟漪,让昔日的风景来慢慢点缀、持笔绘画。没有太多的向往,只求绘一番完美的浓情真意。

愿,定居在某个角落,远离世事尘嚣,过一分清净。同月光一起漫步,追寻着夏蝉的欢乐,满怀欢心地等待着你那张久违的面孔,让萤火虫曼妙的身躯环绕在我坐落的那为你等候的空楼,为你点亮一盏灯,照亮你回时的路。

明媚阳光,泻满了大地。在一米阳光的沐浴之下,指间残留的记忆继续演奏,翻开一页又页载满用心绘满着等待的心境。端一杯香茗,氤氲着一个人的心思,品一口未来的人生。

或许,岁月渐老,千帆过尽,流年的光阴,刻画出太多的纹路。翘首以盼,持一颗候鸟的情怀,痴痴不离开。不怨,桑田沧海,心不变;再经,沧海桑田,不言弃。

净土文章9:一方红尘中的净土

文/兰草ygl

丈夫从网络上看到有关辽宁省大悲寺的介绍,对我和儿子说,这是当代中国难得一见的一群托钵乞食行者。我们自然别有一番好奇和敬意,心也随之向往。

我们一家人都不是佛教徒,更谈不上任何虔诚。之所以对大悲寺感兴趣,不是迫切想求得什么福报,而是因为许多着名的寺院和披着僧衣的人,因太怀利欲,假佛之名挟持世人而不断被人诟病的同时,深处山沟中的大悲寺因其清修苦行,持不捉金钱戒而被追随者视为“净土”。

正值数九隆冬的双休日,一家人吃完早饭,带着一颗虔敬之心和一堆问号,开车专门奔大悲寺而去。目的就是想真切地见证传说中滚滚红尘之外那一方纤尘不染的净土。

从海城段高速公路口转出,下坡,上坡,驶上省道,按着车载信息定位毛祁镇的方向,又在乡村机耕路上开出了大约20公里的路程,只见路两旁松柏森森,人迹稀少,终于大悲寺到了。

大悲寺依山脚而建,清一色是那种素朴的青灰,四周环望,整体建筑面积不是很大,但地势很开阔,三面环山,山不算高,一面临水,水域也不宽阔,山高水低,势态天成。

天空中不时有小雪花飘落下来。西北风一个劲儿地刮着,围着围巾,都明显地感觉冷风往脖子里钻,零星的枯树叶儿从树上飘落下来,在地上打个旋又飞走了。但可以想像,冬去春来,特别是到了夏天,这儿的景色一定会十分葱郁、幽静。

大悲寺看上去给我的直觉不同于常见佛寺的金碧辉煌,明显感觉到一份独特的沉稳庄重和朴实无华。主大殿、药师殿、三圣殿、客堂、斋堂、藏经楼等青灰色建筑,就连殿堂前上下踏步的一级级石阶,也都是用的没有磨光的粗石板。大悲寺正扩大修建,空荡荡的平地上,堆着一些砖块、石料,有的建筑还立着许多施工的脚手架,显然还没最后完工。听说这里大多建筑劳动,都是由居士来完成,偶有专业要求高的技术活儿才在外雇工。

寺院没有庄严巍峨的山门,随着铁丝网围墙的铁栏杆,开了一人行和车行两个大小不同的门,有别于门内门外的是一根公路收费口常见到的那种升降杆。居士接待处就在紧临小门的小简易房里。

门外铁丝网墙上挂着毛笔写的简易提示牌:“寺内禁止放钱、拍照、吸烟、吐痰”。门里一个同样的公告牌上写着,“本寺持不捉金钱戒,没有委托任何人代收金钱供养”。稍远处山脚下立着的“严持戒律,饶益有情”和“爱党爱国爱教守戒” 两幅大字的牌子清晰可见。更让人赞叹的是,大悲寺免费提供供奉所需的燃香,请佛、请护身符也均为免费,只需与客堂师傅打个招呼即可。

寺院很安静,不知是不是季节的关系,反正游人不多。路边插着“注意脚下众生”的木牌,香炉前搁着“禁止放钱”的告示,佛像前没摆那种千篇一律寺院收入的主要来源的功德箱。这种场景还真不多见,一股钦仰之心,顿时涌上心头,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

走进寺院,墙上严格的戒律,让我对大悲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修行容易受戒难,守住戒相心坦然”。来大悲寺常住者必须做到八条:一、持不捉金钱戒; 二、日中一食; 三、行脚; 四、乞食; 五、不接客僧礼; 六、一切供养归常住; 七、三衣钵不离身(十八种物齐备); 八、不化缘,不求人。这八条戒律,文字不多,但足以体现了僧人的威仪具足和佛陀戒律的严谨!

滴水成河,天长日久 ,长期的积累,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真正功果自成!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说,佛就是戒律,戒律也就是佛!但我知道,对当今很多僧人来说,别说这八条了,能做到其中二、三条就很不容易了。想像得出,受不了这份清苦、耐不住寂寞的人,是无法在大悲寺呆下去的。

原以为僧人的佛教生活是相对悠闲自得的,大悲寺僧众的起居时间让我出乎想像。每天凌晨两点起床,晚上十点休息,屈指一算,一天只有四个小时属于个人的休息时间。日常又多为集体活动,除早晚课,每天坐禅五次,每次一支香约一个小时,颂楞严咒十遍,还要学戒、听受戒训。还有居士集体坐禅时,备有专用坐垫和裹腿用的布毯,有一老居士拿根竹竿负责巡堂,若谁坐姿不正或淖入昏沉,就要以竹竿击打提醒之。

戒律还规定,寺内僧人不准着华丽鲜艳的衣服,以灰色为主。且每人只允许有两套衣服,破损后缝补自然成了百纳服。照片中那位穿着补着数不清补丁的百衲衣,体态魁梧,面目慈和的老人,就是妙祥法师。大悲寺原来是一所矛盾重重的供奉外道大仙之地,后来妙祥法师应当地政府和信众邀请,来大悲寺主持,带领众僧将其改造建设成一座在全国具有极大表率作用的正法道场。我知道,在这百衲衣下,一定藏着无比圆融的智慧、无尽的宽厚与慈悲。

大悲寺特有的行脚也广受推崇。僧众外出行脚,背负四五十斤重的行囊,行走数百里,半月至一个月方返回。沿途托钵乞食,露宿野外,其清苦而又单调的修行生活可想而知。正是这种严格有序的寺内生活,让大悲寺独树一帜,成为信众心中真正的“修道之地”。

百闻不如一见,此行在为古德行宜赞叹之余,感受了大悲寺僧人独特的风范。它让我知道,默默无闻,脚踏实地,以戒律为师,续佛慧命的僧人大有人在!

从寺院出来,正遇众僧排着一列队形迎面走过来,走在群山的环抱里,除了脚步轻轻没有人声,只闻天籁。我初略地数了数,足有20多人,年纪大都很年轻。驻足在我们一旁的两个游人,冲着戴着厚厚的眼镜,一副书生气十足的样子的两个僧人说小声议论:真不理解,一个是大夫,一个是画家,那么高的学历,那么深渊的学识,为啥跑到这受清苦!看来,他们并非是生活的挫折被迫而出家,他们将家事尘缘了却后,来大悲寺长期静修,是对人生的一种全新的选择。尽管我们一时还无法读懂他们。

还有一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慕名而来大大悲寺,有的来依教奉行,有的来“挂单”体验生活,有的来求图福报,尽管心情和愿景不一,仁者、智者、愚者,所见各异。在这里什么都可以想,也什么都可不想,这是完全有别于日常生活的一种体验。但起码都有十分认同常识之内的教义,比如说向善、悲悯、宽容、律己等。人怀悲悯和恻隐之心是无可非议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都是佛子,同样的发心、同样的精神,才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来。我想,金钱物质诱惑面前,脚踏实地遵照佛陀的戒律,以自己的行动感化有情,续佛陀慧命,不是坏事。

雪花还在不紧不慢地飘落着,冻僵了的黄土地上撒上薄薄的一层白色。远近殿堂、树木和山峦,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苍白之中。

走出大悲寺,沉浑亢远的钟声在耳畔响起,山回谷应,余韵悠长,不绝如缕。虽然我听不懂钟偈唱诵的都是什么,但我知道,那一定是在为众生驱苦难,求福佑,让人心不迷失,离邪念,驻正信。 大悲寺之行,让我真切见到了一个正修道场,一方红尘中的净土,见证了真有一个如此庄严持戒的僧团,大悲寺是红尘中芸芸众生的守望者,名副其实,实胜其名。

净土文章10:心中的那片净土

文/庞利鹏

前些日子,由于工作原因我有幸去了趟河北省图书馆。这也是我1996年大学毕业以后第一次去图书馆。走进馆内,我就被那种静逸的氛围和浓浓的书香所沉醉。现在的图书馆是经过改建的,馆内设计较以前合理,藏书也多了不少。虽说是周一,但看书的人仍然不少,有坐在大厅桌子前看的,也有倚着柱子站着看的。三个社科类藏书室,更是每个桌前都坐满了人,有在抄写的,有在认真阅读的,室内的书架旁还有一些人正在找着想要找的书。整个屋子忙而不乱,安静得掉一根针都能听见。偶尔有手机响起,但只是一声,就会又恢复了平静,因为这里太静了,任何人都唯恐打破这份宁静。经过一番寻找,我和同事找到了我们要找的书。没有桌子,就站在书架旁,一会儿蹲下、一会儿起来,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望,一待就是近两个小时,丝毫没有感觉到累,终于弄懂了一些苦涩的理论,那感觉,就像当初考试得了第一一样。不经意间,时间已经过了中午12点,但是馆内的人丝毫没有离开的迹象,有的人甚至已经拿出方便面,打算边午餐、边看书,那场景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大学时期。

自小就喜欢看书的我,第一次在大学的图书馆见到了众多的藏书,心中激动不已。自此,我成了图书馆的常客。每天下课,我都会去借书,然后晚上去自习室读。每个周末,两天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泡在图书馆。那时的学校图书馆和现在的氛围一样,大家都是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离开,唯恐影响了别人。正是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大学期间,我读完了馆内几乎所有的传记类、文学类书籍,书籍也使我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我的知识变得更加宽广,为我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时至今日,我仍会时时想起大学到图书馆读书的日子,真的希望能够再次走进图书馆,感受那片真正的净土,汲取那书中今人、先辈的精华,助我成长,伴我前行。那是多么难得、惬意的日子!

无独有偶,前些日子中午去书店,店内人不多,也是出奇的静。走到文学类书架旁,看见两位学生靠着书架席地而坐,一旁放着书包,两个人都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手中的书,我的出现,丝毫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那个时间,正是人们吃午饭的时间,可以猜出两人是放学没有回家直接到书店来的。那一刻,我忽然有种感慨,有这种热爱读书的少年,伟大的“中华梦”何愁不能早日实现呢?

然而,生活又是现实的,在这种快节奏、网络化的社会面前,看书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成了一种奢望。我们许多人不是被网络“绑架”了,就是已经对书失去了兴趣。我们见到的身边大多数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刷着网络,“碎片式阅读”、娱乐性新闻等已经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每天不上网,大家就会觉得少些什么,我们已经成了“网奴”。一座县城,更是难见到几个有着文学、社科等综合性书籍的书店。那充满油墨气息的书,已经离我们远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位作家也曾说过,看一个城市的品位,就看这座城市的书店数量与图书馆有多少人。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品质与其读书的数量是成正比的,书不但可以教会我们知识,更能够让我们修身、养性,积淀良好的气质。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跳出网络,从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抽出一点点时间,走进图书馆或者书店,感受一下书的气息,放慢一下自己的心灵,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净土文章11:守一方净土,盈一眸恬淡

文/三千茶农

茶,对于享受格调生活,热爱雅致氛围的人来说,不是功课不是束缚。茶正渐渐成为时代与历史的见证,成为国与国之间互通的桥梁和纽带。就连我们的习主席在近来的16个月里,已在世界瞩目的外交场合“三论中国茶”,这不得不让我们感慨茶魅力之强大啊!

常言道:“和、敬、清、寂”乃茶道精神。茶集天地山川之灵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宝贵馈赠,寄托着人们一定的思想感情和美好追求,并将这份情感融合在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平日里以茶敬客、以茶睦邻、以茶赠友,乐趣无穷,更能从茶中感悟到一份宁静和恬淡;也为自己的心找一方安适的净土,感受茶所传递出的和而不同、恭敬本真、清香淡雅、空寂禅心。

茶之用,也从解渴上升至品茶怡情,现在已经开始在国际间发挥作用,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相信爱茶的朋友们和致力于茶事业发展的茶友们定是满心欢喜。

净土文章12:净土

文/点一杯开心果

净土

我是一个四处飘零的蒲公英,借着风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栖息地。

我是一个四处游荡的小蝌蚪,借着水流寻找属于我自己的家。

我是一个落队迷失的大雁,借着风力与毅力追寻我的队伍。

我是一个惊慌迷路的孩子,试图找到回家的出口。

其实我什么都不是,只是生活在这个喧嚣复杂的现代社会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只是像它们一样找寻心中的那片净土。

生活在当下:人来人往的大街,拥挤不堪的公路,热闹、繁华、喧嚣。各自沿着各自的轨道,像钟表的分针永不知疲倦地走着。而我却放慢脚步,试图在这茫茫人海中找到一片净土,一个世外桃源,哪怕是一寸方圆,也足以让我的身心得以舒展。

宁静的早晨,幽静的林中小道,悦耳动听的鸟啼,青翠欲滴的竹林,泥泞不平的石子小路,细雨蒙蒙,“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撑一把小伞,漫步在林间小道。树枝、泥土、鸟屎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是鼻子的享受;树叶在雨水的拍打下变得更加的绿,湿漉漉的,带来的是很好的视觉享受;小桥流水,树枝被吹动的声音,清脆的鸟啼声,是对喧嚣社会疲倦的耳朵的一次洗礼。似乎找到了一片净土,是的,相对于那喧嚣的社会来说,它是个可以净化人心的地方。当你感到命运的不公平时,不妨想想这里丁冬的流水,你便会怨气消散,心静如水,继续为了生活而奋斗。

提及净土,不妨想起了他。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年幼丧父,与母亲妹妹相依为命寄养在身为当代名士的外祖父家里,被祖父的节操、性格、个性、修养等深深的影响了。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到江州任祭酒一职。没想到官道腐败,由于自己出生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之后又经过几次官场职责,最后成为了中国古代第一位田园诗人,成为了那个到现在还有人在寻找的世外桃源的设计者,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观、休闲、自在、恬然、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没错,他就是陶渊明。面对腐败黑暗的官场,仍能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守护内心心灵的净土。是的,人都有欲望,都在为了更好不停地变化着,奋斗着。但面对扑朔迷离的大千世界,精彩也好,无奈也好,必须一直坚守这样的信念:一个人要有一点精神追求,要有点崇高,激情与冒险,要有正义与良知,要持有恬静与释然的态度,那么你就会成为一位像陶渊明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了。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战争,一方压迫,一方反抗,战争时渴望和平,其实那也是一片净土。一方为了净土而战争,则另一方则是被迫战争得到净土。

其实不只是人类,连动物也在找寻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落花有意,不仅仅是回归本源,拥有感恩之心,而是他们在忙碌一生后所找寻的净土,他们将会在这片净土颐养天年。人也如此,人老了,喜欢在安静舒适的地方养老,死后,还让子女把自己葬在与世无争的净土上。

陶渊明说的桃花源无人问津,可是,又有谁推翻桃花源的存在呢?也许它一直存在,直到现在。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发现它的眼睛,发现它们的有心人。

当我们为生计奔波而感到疲惫,因命运的不公平而抱怨,因生活的不如意而烦恼时,不妨放慢脚步,寻找可以让自己身心放松的一方净土,可能是城市偏僻巷口的一隅,可能一条通向乡村的农间小道,可能是通往深林的林间小道,还有可能存在你的心中,记住!要守护心中的那片净土。

作者:点一杯开心果

联系电话:13517470670

净土文章13:邂逅

文/李伟

每当步入校园这片净土,我就宛如一只飞翔的蝴蝶,体味温馨:畅游知识的海洋,感悟大自然的召唤和问候,温馨驿站轻轻滋润我的心田,那里装满着自由与幻想,交织着我们生活的经历、命运,及无数细小而宝贵的记忆,其中,不乏有辛劳也有欢乐。

记得和小薇是在大学校园里偶然相识的,那是个双休日的早晨,坐在校园长廊石径上看书的小薇,当她抬起头用微笑打量着我时,似乎想说些什么,这样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聊了起来,我们彼此并不在意谈话的内容,我们之间因那种温馨、和谐、轻松感到舒怡,彼此感觉不到一丝一毫的造作、虚伪、紧张,感受到的是温馨自如,小薇口齿伶俐、思维敏捷、清纯文静透着聪慧。原来她是皖西学院中文系大三学生,来自皖北的某座城市,我们的话题很多:人生、理想、学习、生活,但交流更多的还是文学方面的话题,从贾平凹、陈忠实等为代表的陕军东征,到青少年偶像派的郭敬明、韩寒等作品,她都有独到的见解,流露出她的修养与学识,也许由于自己卑微清贫,我有时默默固守着自己那一片小小的空间。

小薇说,刚来六安有些陌生,这几年,六安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道路宽阔洁静,一片片繁华的商城,一座座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小薇谈到,能跨进大学校门感到如愿以偿,优雅的校园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我留恋。毕竟在校园里度过了四年最纯真的宝贵时光,后来,我的几篇习作,送给小薇看过后,她都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看法,使我在文学道路上多了一个知音。小薇和我约定,有时间就到校园来坐坐,多多交流和沟通。

时光过得飞快,弹指间,又是一届毕业生离校的时间到了,那天下午当我赶到学校为她送行时,她已离校返乡了,徘徊在校园林荫小径中,心中感到失落和飘渺。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我和小薇从相遇、相识、相交,留在彼此心中的是温馨的一幕,双方感到的是坦诚、和谐与默契,记得,一位作家这样说过,两个陌生的人走进咖啡馆,面对面坐在咖啡桌前,双方都想和对方说些什么,但最后双方还是不辞而别,双方都感到一种失落和渺茫,生活中,多了解另一个世界,也何偿不好,其实,也没有什么,只要坦诚、和谐、融洽、就会彼此留下美好的记忆,感受片刻的宁静与安逸,温馨中的驿站就会在彼此的心灵深处绽放。

净土文章14:怀念是一首歌

文/潘姝苗

一杯茶,一片净土。一首歌,一番回味。一个人的午后,情感在阳光真切的温度里蒸融;记忆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过往,花一样半开,酒一般微醺着。

我知道在急速行走的生活中,这样的时光越发奢侈,而我偏要在尘世的热闹里营造一份寂静,播撒属于自己内心的孤独的种子。音乐响起的时刻,灵魂就开始安静下来,四下的烟尘喧嚣瞬间安息。曾经不羁的流年、芬芳的花香、青涩的果味,仿佛一炷高殿之上的香烛,倾吐她曾有过的缠绵红尘。

爱极了那些曾经伴过岁月的老歌。那些烙着时代印记,夹伴着青春挣扎的疼痛,与振翅欲飞的渴望的旋律。那些当年懵懂无知,而今已能明朗地映见容颜的心迹;那些若隐若现的词句啊,闪烁着树影一样的斑驳迷离。抓不住光阴却抓得住成长,我们应该相信,岁月是有见证的。不论曾经的过往在你心里多么不经意,不论当年你是多么冷漠钝感,无视青春小池塘里那些为你泛起的波纹,将旖旎春光里吹拂的褶皱一掠不惊,你依然无法逃脱时光的邂逅。“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在这首《见与不见》的情诗里,弥漫的正是这样一阙怀念的情愫,我们难以抗拒这样一场浩大的情境。

我来了,伴着岁月协奏曲的美妙和音,来续《十年》前那次未与你相见的《别恋》。在《难舍难分》仆仆风尘、烟消云散的《往昔》里,在那无处说凄凉的《灯火阑珊处》;怀抱一颗《驿动的心》,将《我曾经路过》的人忘记,让《往事随风》而去;此刻,《给我一个空间》,没有人走过,给我一段时间,没有人《爱过》,在熟悉的歌里追寻《原来的我》。这纷纷扰扰的《倾诉》透过《寂寞丛林》,踩着深深浅浅的脚窝来《看我》,《再回首》,踏上《怀念》的路程,向不太久远的自己交谈寒暄。《梦醒时分》,拾拣被《红豆》泡软的忧伤。此后经年,虽然不曾《牵手》,你依然《让我欢喜让我忧》。

怀念是有意味的,因为有凋残就有新生,有初萌就有旧梦,我们原本是这样一群生生不息,相互关照的生灵。音乐是有生命的,它们是年华的延续,在我们的心弦上静静呼吸,拥抱我们最初的纯然。怀念是一首老歌,纵然一地相思两处闲愁,却弥漫了柔软与温暖。我像遥望星空的孩子,依然在收集散落在时光里的老歌,它常常让我怀念,让我的心灵找到温暖的巢穴。

一首熟悉的旋律,一枚褪色的花瓣,编织成执着的影像,点缀这一片难以释怀的念想。繁花妩媚,草木峥嵘,怀念,如一曲绝世的弦音,草木清宁;怀念,如镶嵌在年轮的钻石,恒久不变。

净土文章15:守住净土守住心

文/太虚鸿蒙道君

近日频繁传出僧人为名车等贵重物品开光的消息,读罢大为震惊,同时也对这个时代大部分人所追求的的空洞无味泛起深深的悲哀,前日盘龙寺为避免商业化而封门的消息又加重了此种情绪。庙门再也不能隔绝名利的冲击,道义与良心在哪里。

我们不禁要问,暮鼓晨钟,与佛为伴,修的是什么心,持的什么戒。开光是赋予物品灵性,难不成让神灵天天看勾心斗角,炫富迷乱,更有甚者天天把玩所谓的开光灵物。一派乌烟瘴气,为一己之私已经是大不敬,开光不能开心,自己骗自己罢了。眼下又岂是乱字可以解释的。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我心头。这种无心求佛就像经文中所载的末法,不但无法往生净土,反而为地狱积累资粮。当然,更多的真修还是经受了洗刷,反而借此磨砺心灵,在红尘中铸就高塔安稳而坐。在这世俗的洪流中体会人间百态,把握有常无常。定住身心,守住净土,得清净得清凉。感动于终南山的隐士,他们简单的生活,执着的修行,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每一天都很快乐,他们的笑容像小孩子一样纯净。我想这就是真啊。反观各种奔驰僧人宝马道士,实在是令人反胃。

信仰的坚定奠定了修行的根基,将胸中的道传播,在众生的受益里锤炼这个道,它终有开花的一天。都说果难求,我想一个人,先是信,再是求,最后悟。还差一步才能得,我想就是传道。老子,孔子被称为圣人就是众生接受了他们的道,他们解脱了众生。而神灵汇聚万民的信念心力,聚势成神凭借的是深厚的道德。心,神,圣,也就是悟己心体道心,修道德济万民。传至道合大道。老子五千真言,道与德是分不开的,否者空有天大智慧也只是佛家称的自了汉。

当一座寺庙商业化,当僧人道士成为一种职业,那么真的是没有机会了。我们守住了几千年的历史沧桑,我们汇聚了五千年的智慧,一代代,一辈辈高真大德,有的放弃了成道的机会,有的呕血数升只为传道,还有的以身成仁守住白云净土。把我们的魂延续到今天。我们却守不住自己的良心和道心,真的是社会太美好了吗,还是我们堕落的更深了。真的很想哭。我们一世一世挣扎于六道轮回的苦海,非是神仙,佛菩萨不解救,而是我们不愿脱离,总会为一时的快乐而放弃永久的美好。这种不愿意或是下一秒的皈依也就是享受完了再去求道造成的业力太过沉重,托不起啊,西游记里有句话凡人重千斤。我相信,每个人最初的灵魂都是清净的美好的,沾染了后天的种种而堕落。

六道轮回通过一生生的轮回,我们或是人,或是其它,让我们经历种种,就是想激发我们泯灭的真灵让我可以在某一世惊醒,六道的设立实在是大慈悲,种种的惩戒也只是恨铁不成钢,当一个人想起我是谁的时候,种种痛苦都会在瞬间恢复如初,本性的光明当可破开地狱无尽的黑暗。你在之处,皆为净土。

所以请放下心中的欲念,无论红尘山野,古庙小巷,以渡人济世,孝亲敬神的大善为舟,以清净自然,坚韧不拔的道心做桨。破开这遮眼的红尘,畅游于心中的彼岸。一切有形种种皆不能永恒,道家长生却不强调永生,肉体可以长久不能永久,只有灵魂。心即真灵。与道合真就是我们的灵魂意志和道一样可以影响天地运转。道与我并无两般。我可以似春雨滋润大地,我可以是惊雷震动节气,我可以乘风破浪朝游北海暮苍梧。这就是道引人生,大解脱大自在。红尘种种的物欲还能引起兴趣吗。

凡尘种种皆迷离,外心褪去本心真。大梦千年人终醒,守住净土守住心。

净土文章16:若是没有怀念

文/潘姝苗

一杯茶,一抔净土;一首歌,一番回味。一个人的午后,情感在阳光真切的温度里蒸融。记忆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过往,花一样半开,酒一般微醺着。

我知道在急速行走的生活中,这样的时光越发奢侈,而我也偏要在尘世的热闹里营造一份清寂,播撒属于自己的孤独。

音乐响起,灵魂就开始安静了,曾经不羁的流年、花季的香、青春的痛,仿佛高殿上一炷烟,袅袅升向空中,倾吐它曾有过的缠绵。爱极了那些老歌,那些词句;那些烙着时代印记、夹伴着青春挣扎的疼痛,与振翅欲飞的渴望的旋律;那些当年懵懂无知,而今已能明朗地映见容颜的心迹;那些若隐若现的心情,闪烁着树影一样的斑驳迷离。

岁月是有见证的。无论曾经的过往在心里多么不经意,无论当年是多么的冷漠钝感,无视春风掠过池塘时吹皱的忧伤,而你依然无法逃脱时光的邂逅。

音乐是年华的延续,一首熟悉的旋律,在我们的心弦上静静呼吸,拥抱最初的纯然,编织成时光的影像。“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我们难以抗拒这样一场浩大的情境。

此刻,我来了,来赴十多年前那次未与你相见的旧约。就在仆仆风尘、烟消云散的往昔,在那无处诉说凄凉的灯火阑珊处,还有一颗将路过的人早已忘记,经过的事随风而去的驿动的心。

给我一个空间,没有人走过,给我一段时间,没有人爱过,在熟悉的歌里追寻原来的我会比较容易。在梦醒时分,这纷纷扰扰的倾诉透过寂寞丛林,踩着深深浅浅的脚窝来看望我。借由他们,我才能踏上怀念的路程,跟不太久远的自己交谈寒暄,拾拣最初因暧昧被打动的心。

怀念是有意味的,因为有凋残就有新生,有初萌就有旧梦。我们原本是这样一群生生不息、相互关照的生灵,若是没有怀念,这人间何来暖意?

但愿此地纵是一处相思、两处闲愁,也浸漫了泥土的温暖。当我们向人生告别,也许只有怀念,才是彼此可以拥握的永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