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回家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回家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回家的散文1:天欲

文/紫影

雨,在我回家时候已经飘飘洒洒地落下来了。行在路上的人,已与我擦肩而去。那些秋天里渐渐黄的银杏叶,就要在冬季与雨滴一起落下来。

下班后,我抽空去了趟县城的客运站,我想看看有没有从富顺开到贵阳的公共汽车?

在车站大厅售票处,某位售票员大姐很不耐烦我的咨询,总以些理由推辞我的问话。其实,网络越来越发达的时代,我是完全可以做到网络购票的。

只是不肯定,才想亲自去问问罢了。其实不知才问,无知才问并不可耻。

雨,要落下来了。因为我感觉有一滴雨水就落在被我长发隐藏的头皮上……

等几天,我要安排好工作再去贵州采风旅行几天,我要再去黔西南看看那一方山水间,也要慢慢感受那些人家里的风情与冷暖。

是哦!紫,行走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凡事都很顺其自然。

与一座座连绵的山不远不近,曾经我与你们说起过我会再去的,原来就一瞬间,我就可以站立双乳峰峦。

一条路可以通到何处?佛在世界上转缘,就怕你与我擦肩而过,视而不见。

雨,落下来了。想起做女孩时,因工作身在马临镇,那些碎碎的银饰隔了很多年,我想忘记却总是忘不了你捉摸银饰的巧手,还有你看我时那笑颜如花的容颜。

对一个地方的热恋,是因为把些贵州的风情埋藏入骨头里,忽牵忽念。

不会牵念,那内蒙古柏桦林中的树下,我们因散文诗写作聚在一起,那一壶壶老酒喝不干啊!那一杯杯马奶茶飘出奶香总让若牧民式的我们昏昏欲睡,那那么懒散时光,让我们向往。

是啊!从草原到山峦,从大海回归桑田,从四川出川,一别后你与我几时来饮酒?我们几时可以在文字里写些故事,让孩子们沉迷散文与诗结合的文化中,或相恋。

听说,海鸥飞过天空,翅膀更硬。

听说,雨水带来天空给我写来的信,天浴着时光的我更善于思考了。

总是在工作累了之时,静会儿。或听着熟悉的风声,陌生的民谣,轻哼乡村小调感受生活的简单,那怕你与我越来越陌生,隔阂,我还是我,我行我素的样子。

雨,又大颗的落下来了。

东风吹,有些许冷飕飕的冷风吹过,才感觉冬天冷得太快,太近。

雨,落在了路上。那些钢筋混凝土的地面湿漉漉的,老人们走起来都害怕摔跟头了。

那些田野里的泥土路却好得多,刚下不久的雨还不可以把路折磨成泥泞。

慢慢的雨水中,我看卖菜的农家人薄衣裹身,我耸耸肩,冬天,我也感觉冷了。虽然指尖的冷抵不过心冷得颤抖,就不问价钱买些农家人的菜回家煲汤饭吧!

是的。才17元钱,我就买回一个大大的莲花白,2个小花菜,还有一小捆葱花菜。

买菜的大妈说她们家那个收钱的是算账的,现在还在帮生产队管账。是啊!我也是会计科班出身,而我在管理财务或买菜时基本不习惯心算了。

雨,一小颗一小颗地落在青菜上。在雨还没有大落下,我喜欢看他们夫妻间算账时你一言,我一语配合的美好。

这个周末,我要调整一下饮食。空,我要把冰箱里的些许剩菜打整干净。更要把那些很不愿意吃的饮品用来养花养草。

当我的狗狗不在人世,如果是我一个人窝在家中,家里就显得空得多了。

还好,家养的花会让空荡荡的屋多些温馨。还有那些我每次旅行回四川带回的各式各样的石头,它们不说话也陪着我。

大雪过后,雨加雪的天气会多些。黄昏后,打电话给母亲,母亲她们已经在外行走回家了。电话中,母亲总在叮嘱我要保护好身体,不要冷着了。

其实冬天,我最担心的是我的家母还有唯一的儿子。他们冷,我就冷。他们暖,我就暖了。想起母亲总会把那些多么温暖的衣服藏在衣柜里不穿,母亲总把那些很温暖的长袜藏在外公为妈妈编的背篓,麻篮里,或许母亲也担心怕在地下睡熟的外公骨头冬天冷吧!

瞬间的醒悟,才知道母亲为什么不丢弃那些漏风的口袋,原来母亲那么善良,原来母亲勤俭持家的习惯已经保持了70多年是我们做女儿们学习的好榜样。

一根田坎三节烂,人的一生总是长长短短,我们要学会珍惜。人与人之间没有隔世仇,笑一笑,江湖恩怨就释然。

母亲在,总感受着母亲的唠叨也温暖。

这冬季的雨天,可以安静下来为你绘画或写作,就把冬天变为与春缠绵,与你同在人世间行走,窗外,半匹山被切去一半。

又半匹山上,竹林里的竹子还是在朝天空生长,那一颗颗摇曳的小树上,那些渐渐枯萎的秋叶随着乌云的眼泪落下,落入泥土与过世的父亲骨头重逢……

关于回家的散文2:卖糖画的老头

文/龚岂示

一次,放学回家,学校大门的侧面挤满了学生,我非常好奇,也想去看个究竟。好不容易挤进人群里,一看,原来就是个老头儿在画糖画,这值得我这么去挤吗?还搞得交通堵塞。这个老头的行为使我很反感,但是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我的肚子有点饿,估计是因为中午没吃饱吧。想买块糖充一下饥,正好看见那个老头儿又在校门旁画糖画,和往常一样,他的周围有很多人围观。我从人缝中插了过去,他正用勺子在大理石上熟练地画着,而且桌面上插着许多画好的糖画,有鲤鱼,有小鸟,有飞奔的骏马,有漂亮的花篮……每一幅画都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他的精湛技艺真令人赞叹。

“小朋友,你想要什么?”老爷爷和蔼可亲地问道。

我愣了一下说:“我的钱不够,我能不能先拿一根,不够的钱明天再送给你,行吗?”没想到,老爷爷居然同意了。

我高兴地拿着糖画——十二生肖中的猴子,左看看,右看看,就是舍不得吃,不一会儿,糖画化了,全掉在了地上。我呆呆地望着地上的那幅画,心想,多么美的糖画,一口没吃就化了,真可惜!这时候,老爷爷看见了,他笑眯眯地又递了一只猴子,说:“拿着,这根不收钱。”我接过糖画,心里好感激他,这位爷爷真好。

第二天放学,我还钱的时候顺便问了老人一句:“爷爷,还有其他人欠你的钱吗?”他的回答让我发呆,“有啊,有很多,可我现在老了,记不清是谁了。”“爷爷,你真好。”

经过这件事后,我觉得老头儿不仅糖画画得好,人品也好。怪不得,他画糖画时,总有那么多大人小孩围观。

关于回家的散文3:在家当“宅女”

文/盛国英

把QQ签名改成:终于可以回家了。老家的同学、好友纷纷留言或打来电话问:“什么时候聚一下啊,好久没碰面了。”我回:“下次吧,这次行程太紧了,抽不出时间来啊,我可想你们了。”其实,我根本没有什么安排,这个年,我就想在家当“宅女”。

往常过年,我都是个大忙人,忙聚餐,忙K歌,忙打牌,忙聊天……有时玩得太晚了,干脆就在朋友家混一夜。平时工作忙,不趁着过年疯玩一回,怎对得起自己?

可是,我却忽视了两个人,我的父亲和母亲。离过年还有一两个月,他们就天天数着日子盼我回,还准备了各种零食与美食。他们想和我好好聊会天,想让我陪着看看电视,想看看我胖了还是瘦了,想问问我工作是否一切顺心。只是没想到,过年放假在家的女儿还是如往常一样忙,忙得见不着人。

不久前,和父母亲视频聊天时,母亲鬓角花白的发突然刺痛了我的心。我才惊觉,他们原来早已不再年轻,我一直没发觉是因为我真的很少花时间去关心他们。那一刻,我强忍着眼泪给他们回了这么一句话:爸妈,多准备点吃的,今年过年,我准备在家当“宅女”,好好陪你们过新年。

是的,我要在家当“宅女”,陪父母吃顿早饭,陪母亲择择菜,陪父亲下盘象棋。我要把表姐一家叫上,陪父母打打麻将,不露痕迹多让他们和几回,让他们高兴一下。我要沏上一壶好茶,在暖暖的阳光下陪他们聊聊我的工作与生活,让他们不要太担心我。我还要做一顿丰盛的晚餐,让他们知道女儿已练就了一手好厨艺,一个人在外也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除夕夜,我把手机关了,不发短信不刷微博,一心一意地陪他们看新年晚会,帮他们敲核桃仁、切水果,陪他们笑、陪他们唱,让他们在幸福的笑容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过年,多“宅”在家陪陪爸妈吧,他们真的已不再年轻,而我们能陪他们的时间也已经不太多了。

关于回家的散文4:牵着一粒米回家

文/张淑清

很小的时候,父亲在院坝、在街口、在通往山外的道旁,撒一粒粒向日葵的种子,春风一吹,禾苗青青,上下学的路上,向日葵在朝我们招手示意。沿着这些绿油油的植物,就会顺利地找到家,找到那盏淡泊温暖的灯光。向日葵从始到终追逐着太阳的脚步,直到它成熟被一把剪刀摘下,晾干,背上诗歌和梦想去了远方,成了文人墨客沉甸甸的乡愁。我不懂父亲在儿女必经的路上,年复一年种植向日葵的深度,却喜欢在猎猎风尘中,牵着老房子的一缕炊烟回家。

那时期的村庄是丰腴的,饱满的,像一枝枝金灿灿的稻穗,闪耀着幸福的光芒。厩里的牛马安详地咀嚼着岁月的过往,树木葱郁,互相盘根错节繁衍生息,没有刀斧的打扰。老井敞着怀迎接日月星辰的造访,奶奶的蒲扇一摇一摆,故事就如星子般落下来,让枯燥的日子开出一路争奇斗艳的格桑。土地肥硕健壮,谷物长势旺盛。每一个院落普遍生长着欢声笑语,月光下漫步着朴实的乡村爱情。谁家屋里抻出来的笛声,荡起小河层层波浪。桑椹红了,唢呐一响喜事成双,东家的二小子娶了河西的娇娘。大片大片的芦苇荡,成了鸟儿的天堂。花有花的宿命,草有草的凝望,水有水的去处,云有云的衣裳。木板车将作物运回粮场,谷子进囤,高粱归仓。父亲拎着袋子,在大地上弯腰捡起一粒粒谷物,他不允许粮食流落民间,对一粒米的敬畏,就是对生存的敬畏,对土地的尊重。父亲说,牛马羊有家,有树桩,它们通人性,容易找到回家的路,走多远也能找回来,植物不行。植物落哪就在那发芽开花结果,人不精心打理,就会荒芜,就会枯萎。人离不开庄稼的喂养,有人的地方,就有烟火,房子,土墙,牛马,人,村庄的组合。人在世上来来往往,富贵也好,贫穷也罢,都要有一铺炕,一张床。动植物也一样,上帝在泥土造人时,造了天地万物,牲畜们就是供人类享用的。我在想,假设夏娃不受撒旦诱惑,偷吃生命树的果子,又引诱亚当吃了。眼睛亮了,看到自己赤身裸体,得罪了神明,被赶出伊甸园。那么现在,我们仍然在干净的世界活着,没有悲伤和痛苦,该是怎样美好的画面?

许多年后,我在城市的灯火下写这篇文章,在键盘上敲打耕耘,守着一方天空,秕子一样干瘪着胸膛。我终究逃不过一只麻雀的宿命,被金属冶炼的鸟笼收买,在挨挨挤挤的高楼大厦间,我抚摸不到那一地熟悉的月光,就连文字也踉踉跄跄,醉汉似的摇晃,在车流湍急的街头找不到心灵的安放。终日握着一块钱的硬币,在公交车上送走一天一天的时光。常常停泊在十字路口,努力确定该迈左脚还是右脚?街角的烤红薯,果断买下,剥了皮就吃,不管它烫不烫。那种甜丝丝的暖,在心底欢快地流淌,再流淌。

在菜市,摆地摊的乡下人,他满脸皱纹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他小心翼翼地对着来来去去的人询问着,偶尔蹲下身抽一支纸喇叭烟,将深井般厚重的心思捻在烟里,吧嗒吧嗒吸出声。我观察过这些站在繁华菜市场的父辈,含蓄谦卑的样子,令人心痛。在我的深意识中他们就是一株株移植在城市的谷子,不许赘言,只用一瞬间就可以融化我身体内的坚冰。清爽的小青菜,刚从园子走来,一棵菜一个活泼朝气的村庄,一棵菜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卖菜人,恍惚是我好久不见的亲人。夜晚将至,我买走剩下的蔬菜,同是农民,我见不得他们在风里的等待,我以微薄的力量,践行做人的善良。离开村庄,我注定和一粒米相似,通过一节节车厢,一只只手掌,一个个柜台,进行旷日持久的流浪,我被打上边缘人的标签,跋涉在城市和村庄的那座桥上,憔悴成一轮月亮。

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我没有朋友,实际上,我和喧嚣繁华是过客的关系,某一次经过重金属塑造的办公楼、咖啡厅,我脊背掠过一阵凉意。捏捏兜,手心也捏出了沧桑。我需要弓着腰,拾起空瓶子,换一碗羹打发我比较拮据的胃肠,有时候,我会将这一碗羹分一勺给阿猫阿狗,它们是我忠实的聆听者,同是天涯沦落,互相抱团取暖。

此刻,父亲正一镰一镰地割苞米,秸秆轰然倒下,大地一片金黄。老房子越来越空旷,父亲牵着一粒粒米回家,米粒结实,散发着阳光的香气,父亲把谷物搬回粮仓,就伫立在村口,向着远方一次一次眺望。

儿女们何尝不是一粒米?父亲日思夜想,等着我们返回故乡。

关于回家的散文5:春节是中国精神

文/张宏宇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很简单世俗的一句话,道出了春节所负载的厚重历史积淀,以及春节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春节就是回家,就是要和家人团圆,从漫漫风雪夜归路,到春运滚滚人流潮,春节成了一种独有的中国精神。

这种中国精神年年传递,成为了我们幸福的定义,成了生活的一种满足。漂泊再远,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将不再孤独,有了这种中国精神,我们便有了一种信仰,一种方向,一种动力。春节不只是唤起对亲人、对家庭的感情,更唤起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春节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已经成为民族生活、民族灵魂、民族根基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人民的自然观、伦理观、审美观。

春节是亲人的聚会,而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则是中国人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精神聚餐。中国人将自己的感情、愿望、伦理、信仰都积聚在这一节日上,使春节已经不是简单的一个节日,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与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它表达出一种精神:团圆、温馨、和谐、快乐。

春节是国人的魂,有了春节,就有了一个归属,就有了精神上的栖息。春节让我们可以从容地呼吸,幸福地欢笑。春节嵌入我们的生活,浸泡着我们的情感,春节,就是在追求精神的丰美。一味地追求物质的丰盛,便会丢失人情味,没有了亲情的纽带,就会让节日变得枯燥无味。只有让心灵追寻那种喜庆、祥和、向上的氛围和文化,我们的春节才能过得有精神,有滋味。

人在他乡,国人更重视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因为它寄托了人们太多的乡情和眷念。春节饱含着中国人的一往情深,无论是依依难舍的惜别,还是款款深情的期盼,春节都滋长我们的亲情人情、敬祖意识、寻根心理。春节就是团圆、相聚、天伦之乐,春节就是中国人的精神之根。

春节是中国精神。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了,让我们回家。

关于回家的散文6:信任就别想那么多

文/钱永广

从外地回家,我和妻子刚出火车站,我就被一名中年女子喊住了:“终于见到你了,今天我可以还你10元钱了!”中年女子一边向我喊着,一边匆忙跑了过来。

妻子问我:“这人是谁啊,她什么时候借了你10元钱?”

我忙向妻子解释,一个月前,也是在这个地方,这个女子向我求助,说她的钱包被偷了,没了回家的路费,求助了路边好几个人,但没有一个人信任她。我刚巧碰上,就“借”了10元钱给她。

“你的脑袋真简单,你就不怕她是一个骗子吗?”妻子带有一丝诡谲地问。

“怕?可万一她是一个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就因为怀疑她是一个骗子而拒绝援助,这对一个好不容易向你张口的人来说,太伤她自尊了。再说,不就是10元钱吗?我需要想那么多吗?”我手里捏着这个女子还我的10元钱,对妻子解释说。

不料,没多久的一天,我和妻子一起打的到郊区去办事,下车时我们才发现钱包丢在了家里。正当我窘促不安时,突然想起了那个女子还我10元钱的故事。于是我让司机把车停在一边,决定去路边一家餐馆试试运气。当我满脸通红地向老板说明来意时,老板用怀疑的眼神打量了我好一会,但他还是从抽屉里取了10元钱给我。拿到10元钱,我突然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自那以后,每次请客或需要到外面用餐,我都会舍近求远,跑上好长的一段路去那家餐馆吃饭。老板也很感动,还和我交上了朋友。有一次,我问老板:“凭什么你愿意借我10元钱呢?你不担心我是一个骗子吗?”老板听了哈哈一笑说:“看你那急切的样子,不像是一个骗子。再说,借你10元钱,信任你,就别想那么多,如果想多了,那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信任可言?”

是的,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与陌生人之间,需要的就是这种简单的信任,才有人世间的美好。面对那些求助的眼神,信任就别想那么多,虽然我们很有可能会遭遇欺骗和愚弄,但不能因为有骗子,从此我们就拒绝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陌生人。

关于回家的散文7:茶花树

文/一羽红轮

这次回家,就住在大哥的家里。大哥的精神颇佳,但他活动的范围极其有限。一张矮沙发椅摆在门前,大哥就常常坐在上面晒太阳。

门前左边的花坛边摆着一钵茶花,一朵水红的茶花展露在墨绿的叶片上,野外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但在大哥的院子里,在这朵茶花的容颜里,我们依然享受到了盎然的春意。本来有两钵茶花,三年前的早春,两钵茶花同时都结出了花蕾。一天,寒波带着静秋到大哥家来玩,趁人不备的时候,静秋掐下一钵茶花树上的四五朵花蕾,而且还极其大意地把花蕾丢弃在花钵旁,这让爱花心切的大哥大嫂大发了雷霆。

可是,往往有事出不意的时候,两三年后,那棵受到摧残的茶花树竟活了下来,而另一棵却死掉了。

“说起来,还应该多谢静秋了。”大哥笑着说。望着大哥,我默默无语,但眼前仍浮现出当日他的盛怒。一棵茶花树的死活,可能有许多原因,这棵茶花树能够幸存,可能也是一种巧合。也许大哥在为当初的失态后悔?不管怎样,我觉得,经历了一番世事变迁之后,大哥易躁易怒的脾气转向了平和。

大哥家里还多了一只猫。大哥以从未有过的耐心喂养着这只猫。大哥以前没有养过一只小动物,他似乎不喜欢小动物。然而这只猫却极受大哥的宠爱,他常常把猫抱在胸前,抚摸着这只猫身上光滑的毛。吃饭前,他总是先给猫夹上食物。睡觉时,他也说:“猫哪里去了?回来没有?”我回去的第五天,猫忽然失踪了,直到第三天,大嫂从一间放谷的仓库里抱回饿得半死的猫,被弄得寝食不安的大哥这才定下神来。因为几天来,大哥总口口声声说,他听见了猫叫,时而在屋前,时而在房后。猫,在大哥的时光中,成了令他魂牵梦萦的东西。

这次回去,我特地把寒波也带回了老家,为的就是让他看看我们的家乡,看看他的大爸。近二十天的时间,我们一直住在大哥家,大哥对这个孩子的喜爱溢于言表。我让寒波陪伴着大哥,这个孩子的莽撞和一些别出心裁的举动,常常让大哥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关于回家的散文8:回家

文/曹含清.

那是初夏的一天,我拖着疲惫的身体搭乘票车回家,喧嚣的城市被甩在车后,碧绿的田野随着车轮展开。票车穿过很多地方,离家乡越来越近,熟识的村镇映入眼帘,洋溢着亲和温醇的气息。

我下车时已经黄昏,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滴滑过树荫落在我身上,一群麻雀在小树林中啁啾鸣唱。不远处的田野留着短短的麦茬儿,禾苗长势旺盛,随风摇曳青翠的叶子。

我到家时父母正在小菜园子里忙活。他们见我回来流露出欢欣的神色。母亲仔细打量着我,说我瘦了,眼睛有了黑眼圈,没少加班熬夜。

菜园的豆角架子上开着一层紫色的小花儿,一丝丝清淡的花香在空气中弥漫。屋檐下的三四只燕子唧唧叫着。父亲将木桌子与凳子搬到屋檐下,然后用菜刀将西瓜切成小牙儿。我们围坐在木桌旁吃西瓜。

父母边吃西瓜边问我的近况,我报喜不报忧。我说一切都好,还涨了工资。

母亲听后忧虑地说:“你工资涨了,责任也更大,比之前会更忙,也会更累。我看涨工资不一定是好事。现在是不是总是加班,经常熬夜?”

母亲的一番话戳到了我心坎上。我感觉着城市像是一台巨型机器,由千千万万个零件构成。它昼夜运转,不停工作。我个人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零件,每天磨损肌肉与骨骼,消耗精力与心血。在无休无止的损耗中,我渐渐变老,渐渐变弱,渐渐消亡。

暮色渐浓,雨悄悄停了,天上的阴云罩着村庄。

“很多年后,如果我们还活着,你大老远的回来,又累又饿。我们希望还能给你煮一碗面条。”父亲随口说着,铜黄色的脸庞在暮色中渐渐模糊。

“爸爸,我努力挣钱,过些年在城市买了房子把你们都接到城里生活。”我说。

“我和***妈不想离开村子。”父亲说。

“我听新闻上说我国每天消失八十多个村庄,照这形势发展,过些年很多村庄将会消失,很多人将进城,村子便更荒凉,不适合居住。”

“咱们村子是不会消失的——至少我们这一代人没死之前是不会消失的。”父亲露出惆怅的神色。

“你爷俩儿先说着,我去做饭。”母亲说着站了起来。

我与父亲在屋檐下闲聊。母亲在厨房的灯光下忙着做饭。

夜空仿佛是灰暗的帷幔垂在村庄上方,村巷里亮起一盏盏电灯,像是夜晚盛开的花朵。

我与父母围着桌子吃着晚饭,边吃边说。昏黄的灯光映照着父母斑白的头发。

那只是一次回家的场景,随着时间推移,我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也总感到每回一次家,在我的人生中便少一次。回家,是让自己放下伪装与疲惫,回归最纯真、最轻松的生活。在快节奏的城市中,回家成为一种珍稀的仪式。

如果有一天村庄消失了,我再次回家,家已经成为一片废墟,我将独坐在废墟之上,仰望着星月,遥想着如梦的往事。

关于回家的散文9:小鱼原来不胆小

文/杨凡厶

今天,我回家时发现家里多了座假山和几条小鱼,晚上我做完作业,便去观看小鱼,可是无论我怎么用力去拍鱼缸,小鱼总是不爱游动一直躲在假山的后面,我想小鱼真的胆小吗?我来讲给你听,爸爸想了一个好办法,用些石头把后面填平,把小鱼赶了过来,让它们只能在前面游,可是我觉得它们有点可怜。

于是,我就去上网查看,发现鱼儿喜欢在水深的地方游动,因为那些地方很有安全感,为了验证,我做了一个实验,我往假山里多加了些水,看看有什么反应,咦,真奇怪,我发现加了水后,鱼儿真的游了起来,我再加了一点,发现鱼儿游得更快了,我又将水全部加了进去,哇!鱼儿终于全都欢地快游了起来。

这就是我的新发现!

关于回家的散文10:夏日海鲜保存有窍门

文/王讯

天热了,买回家的海鲜如何保存,让我们听听专家的建议。

鲜鱼要先去掉内脏、鳞片,洗净沥干后分成小段,分别用保鲜盒或塑料食品袋包装好,再放入冰箱内的冷藏室或冷冻室。这样既能保持冰箱内的整洁,也可以防止腥味扩散。冻鱼要及时更换外包装,用干净的食品袋包好再放入冰箱冷冻室。特别提醒,解冻后的鱼不宜再放入冷冻室长期储存。咸鱼必须用保鲜袋或食品袋密封后放入冰箱内,一般储存在3摄氏度~8摄氏度的冷藏室内。

冷冻新鲜的海虾,可先将虾洗净后放入金属盒中,注入冷水将虾浸没,再放入冰箱冷冻室内冻结。待冻结后将金属盒取出倒出冻结的虾块,再用保鲜袋或食品袋密封包装,放入冷冻室内贮藏。

如果新鲜的蟹一次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放到冰箱冷藏室,温度调至零摄氏度左右,食用时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建议尽量不食久存的熟蟹。

贝类要放入保鲜盒加水冷冻,冷冻温度约零下18摄氏度,储存时间可达4至6个月。烹调需要解冻时,可放入冰箱冷藏室或者用自来水冲洗。

专家建议,海鲜最好现买现吃。经过冷藏或冷冻,无论口感还是营养成分都受到一定影响。长期冷冻的海鲜也不利于健康。放在冰箱里的海鲜,一定要与其他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关于回家的散文11:车与面子

文/涡阳王全安

今年回家过年最大的体会是两个词:堵,面子。从县城到乡镇,从乡镇到乡村,那么窄的水泥路或柏油路上,川流不息的都是车。主要是屁股后面冒烟的那种,各个省的车牌,各种车型,应有尽有,看着似乎是一个个面子在挂牌大游行,时不时还按着刺耳的喇叭。

路过各个村庄,看见有些路边的家庭大门外停着一辆或两辆崭新的车,很多人围着车说说笑笑,很风光;没有车的,门庭冷落,门外贴的“福”字似乎都是无精打采的。

回到家,听说邻庄的谁,本来没啥经济来源,为了攀比面子,借钱买了一辆二手车,停在自家门外,吃饭时围着车吃,睡觉也睡在车里面,但很少开,不知道是怕开旧了,还是嫌油贵。

像我这样骑着单车回老家,虽然符合绿色健康发展理念,但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我知道,主要是这样很没有面子,等于告诉乡亲们俺家没有钱。

管他面子不面子的,我先说说一路上骑车的感受。许多四个轮子的小车被堵着,我照样自如前行。另外,一路上春阳融融,春风徐徐,鸭知水暖,小村麦田,多么诗意的风景,我可以慢慢享受,顺便我还写了两首诗。可是,一回到家,那么多人反对我,我的心情搞得挺不舒服。但我又不能解释什么,这属于人生观的范畴。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那么好面子呢?有一种解读说,因为我们心灵很空虚,所以必须借助物化的彰显以证明自己活得很成功。不过,显摆嘚瑟总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叫“小子得意便猖狂”。其实,很多有德高人都是很低调的,从来不盛气凌人,当然也不会为了面子而迎合世人攀比,更不会为了面子而伤害里子。老子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其中的“俭”就是一种低调,重视内心修养的生活态度,显然,现在很多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行为是违忤老子“道”的。

最近在《环球时报》看到一篇文章《让私家车消失,赫尔辛基能行吗》,里面有这样的一段话“很多中国人都争破头等着摇号买车,芬兰人却以无车为荣。‘有车不叫酷,没车才是酷’,芬兰朋友说。”

芬兰的这位朋友平时骑车上下班,既锻炼身体又环保。她还拥有一艘船,假期可以跟家人出海畅游。不买车不是因为买不起,低调是一种生活方式。

看看人家芬兰人的低调,忽然觉得我们很多中国人还处于“面子人”阶段,跟人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关于回家的散文12:回家

文/谢文娟

又是一个轮班休息日。好久没回老家,巧逢母亲生日,我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在车上,闲着无聊,我翻看钟爱的《读者》来打发旅途的寂寞。读着史铁生的《家》,心里着实有一种说不清的落寞和淡淡的愁绪,空落落的。

车里很安静,只是播放着柔和的萨克斯独奏曲《回家》,让人的心软软的,像要滴水……

忽然想起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在一个小城市里,一个人人都熟悉的富翁醉倒在街头,警察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要送他回家,富翁却说,那只是他的住所……是啊!什么是回家,什么才是家呢?

车窗外迅速从视线中消逝的一幢幢房子,应该是家吧?那里面一定上演着各不相同的有关家的故事。记得小时候,我偶尔被惊吓,邻居家的大娘就会拿着我的小棉袄拍几下,然后叫着我的乳名,轻轻地喊上一声:回家吧!现在想起来,那感觉就像妈妈缝的小花棉袄,柔软而温暖。

不知不觉,车已到终点,看着久别而熟悉的家乡,我好像找到了心灵的停泊地。

关于回家的散文13:永远的项链

文/莫问天心

我10岁的时候吧,舅爷爷回家探亲,送给奶奶的东西里,有一条从国外带来的珍珠项链。它非常精致,一颗颗淡粉色的珍珠,从顶端延伸为两三条,最后在中间汇聚成几朵花。后来得知半路上被人掉了包,换成了一条式样相似的假珍珠项链,奶奶就把它给了我。

天生就喜欢这些饰物的小女孩,突然间拥有了这么漂亮的项链!我舍不得戴,甚至舍不得向小伙伴炫耀,把它藏在一个抽屉里。

第二天一放学,我就蹦蹦跳跳地跑回家——急着去看我的宝贝项链呀!

可我怎么也找不到它了!我把抽屉里的东西都倒出来,翻了一遍又一遍,急得大哭。父母问清了原委,却若无其事地告诉我,表妹下午来时,他们把“我的项链”给了表妹!

我哭得更厉害了:“那是我的项链,你们凭什么送人?!”父母看我那么伤心,就哄着我,还给我钱,说要给我买好多项链。“我不要!我就要那一串!”我哭着跑了,那天也没吃晚饭。

父母怎么知道,在小孩子看来,心爱的东西是无法用价钱来衡量的。只要我们喜欢它,它就是无价之宝。在孩子的心里,玻璃球和钻石是没有区别的。就好像那串项链,虽然明知它不是真的珍珠,但在那时还分不清真珍珠和假珍珠有什么不同的我看来,它是我最爱的东西。

怎么办?向表妹要回?那是父母绝对不会同意的。我知道,我是永远地失去那串项链了。

多年之后,有次闲聊时说起那串项链,我又想哭,父母没有想到,那串小小的项链竟会造成我多年的伤痛!

父亲说:“只要有那样的,再多的钱咱也买。”“不,再好的我也不要了。”我说。父亲黯然地低下头,眼中是深深的歉意。

后来为了不让父母伤心,我便不敢再提。但我会在心里不时地想起它。它的圆润和美丽实在是世上的任何珠宝都无法比拟的了。尤其因为父母慷我之慨送了人,而使我仅拥有了它一天便永远地失去了它。所以,那样的遗憾无法弥补。也因此,它变得更加珍贵。

我曾寻觅过很多珠宝店,但从来没有一串项链能和我记忆中的那串相媲美。我也曾想用真正的珍珠去定做一串,但因实在无法具体描出它的样子而不能实现。

有时候,我也知道自己的这种执迷很幼稚很可笑。想想,即使我一直拥有着那串项链,在一个10岁的孩子手里又能保留多久呢!可能会和表妹一样,让它随着童年时的无数玩具而消失,彻彻底底地在记忆中不留一丝痕迹。

也许,得与失之间,实在是不能只从表面去衡量的,但那串项链,是我今生最喜欢、最漂亮的一串。

关于回家的散文14:观音豆腐

文/筱静

下班回家,看到婆婆正在清洗鲜嫩碧绿的“观音叶子”,说是准备做“观音豆腐”。

观音豆腐又叫草豆腐,它的原料来自于我们家乡大别山区特有的一种野生木本植物的茎叶,俗称“观音草”,是一种绿叶灌木,春天发芽长叶,到了夏天枝繁叶茂,正是采摘制作的好时节。

它的制作也比大豆豆腐的制作简单,将山间采来新鲜的嫩叶洗净,倒入装有清水的瓷盆里,用双手反复揉搓,直到盆中的水变成深绿色的糊状液体,再用干净纱布将叶渣过滤掉。最后再抓一把适量的草木灰,用水调和均匀,反复过滤杂质后,倒入叶汁中不停地搅拌,等到叶汁渐渐变稠凝固,再将锅盖盖住盆口,约摸十几分钟后,新鲜的观音豆腐就出炉了,其色泽幽深墨绿似翡翠,口感细嫩滑口、清香甘醇像果冻。

婆婆告诉我,制作观音豆腐并不复杂,其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加入草木灰,没有它就像做豆腐没有石膏一样,不能凝固,而草木灰的多少也有讲究,放多了不好吃,放少了不能凝固,全凭个人的感觉与经验来处理。

观音豆腐的吃法很多,可凉拌、烹炒或烧汤,这都取决于个人的口味。我最喜欢糖拌观音豆腐,将刚做成的观音豆腐沿纵横方向打成一块块正方体,再切成小丁,加入红糖或白糖拌之。盛在碗中,那般的青绿,看着就觉凉意漫溢,舀一块送入嘴里,顿时一股清香缠绕舌尖,那份清凉滑腻的味道简直妙不可言。

关于“观音豆腐”,还有一个颇为神奇的传说。传说在古时经常发生饥荒,民不聊生,人们时常挨饿,被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知道后,便亲自教人们采摘一种野树叶,做成豆腐充饥,挨过了饥荒,观音豆腐因此而得名。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观音豆腐确实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馈赠。婆婆说,过去在乡下生活艰苦,没有现在这么多名目繁多的瓜果饮品,大人们就去山中采来观音叶子做豆腐消渴解馋,而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便很少有人做观音豆腐了,偶尔食之,也多半是为了换换口味,尝尝新鲜罢了。可是婆婆总是忘不了那味道,每年夏初时节,她总会亲自回乡下采回新鲜的观音叶子,做成豆腐给我们解渴消暑。我们有时候也劝她,年纪大了,别那么劳神费力了,现在想吃什么,去街上买现成的,应有尽有。每当此时,婆婆总会感叹,这来自山野里的东西才是最美味解渴的,最天然的绿色食品啊!

炎炎夏日,细细品一碗婆婆亲手做的“观音豆腐”,一切暑热喧嚣皆抛之脑后,剩下的,只有袅袅醇香中那一脉清幽幽的母爱温情。

关于回家的散文15:回家的灯为你亮着

文/李宁明

时有离岸的船,总有回家的人。回家的灯始终为你亮着。

人生无论奋斗、拼搏,不可能一劳永逸。累了,就歇息下。回家来,看看家乡的风景、吃吃家乡养大你的饭,好再出发。

人生无论成功、失败,不可能一锤定乾坤。逆境时,回家吧!家乡永远是你避风的港湾。顺境时,家乡永远是你喜悦的分享者!

家乡的灯,时刻为你亮着。迷茫时,转身看看身后这灯,让自己更加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清醒时,回眸一视,微笑以报,快马加鞭。

家乡的灯,包容你的一切。用她的余光包容你所有的身影,让你永远处于光明中。这盏灯亮着,人生就能找到基准方向,永不迷途。

身体再远,灵魂在家,行程再远,根基在家,因为,家乡总有为你掌灯的人。

关于回家的散文16:记着地名好回家

文/文猛

人在走,天在看,记着地名好回家。

年轻的时候,一心想逃离村庄,逃离村庄那些土得掉渣的地名,逃离印记在那些地名上贫穷的生活,失落的人生,灰涩的记忆,苍白的日子,就像扔掉一件件旧的衣裳,土腥味的小名儿。离开故乡漂泊半生,等到身倦心倦的时候,心中梦中常浮现的总是最早出发的村庄,曾经那么土气那么苦涩的村庄地名,犹如父母的絮叨亲人的问候,家园的温馨,心灵的鸡汤……

我们永远铭记从哪里来,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最终会回到哪里去。

我们老家有一个非常可以依靠的好地名:后山,有“后山”作为人生的后山,我们何惧风浪何惧飘零。

故乡村庄的山水林田路,给了我们粮食给了我们泉水给了我们梦想。哪个山头长什么草,哪条小路有水喝,哪道山坡埋着祖先,闭上眼睛历历在目。他们的名字如同我们的名字,也许是土气的,因为我们都是村庄的子孙……

山以拥抱的热情伸出两条臂膀,山的胸怀就成了我们生活的湾。白蜡湾应该是故乡最大的湾,几十户人家就那么渔船避风般布排在湾中。

故乡白蜡湾自然是因为湾的两臂上长着大片白蜡树而得名。有树的守望,有井水的滋养,白蜡湾成了故乡最温馨的山湾。

我在白蜡湾出生在白蜡湾长大,樱桃红的时候,我们去樱桃湾摘樱桃。青草绿的时候,我们去枫木湾割青草。夏天岩豆饱满的时候,我们去岩洞湾打岩豆……抹去那些有着政治痕迹的记忆,故乡的山湾给了我们欢乐幸福的童年。离开故乡,浮躁的生活,浮躁的人生,让生活不再宁静,当失眠伴随人生的时候,心中只要一浮现故乡那些山湾,就有宁静,就有好梦。给心中一方恬静的山湾,那绝对是笔永远取之不尽的心灵的银行存折。

山与山站着说话,脚底为沟。山与山肩并肩思想,肩膀处为垭。我们去登山,我们不需要从山头最高的思想处翻过,我们只想从最省力最智慧的思想处过山或者出山。所以,垭口是需要思想的地方,就像人,左想是一撇,右想是一捺,想来想去,人就是一垭口。

故乡山多,垭就多,但印象最深的还是灯盏垭和黄葛垭。

灯盏垭何以取名,从地形地貌人文历史上我一直找不出与灯盏有关的理由,其实故乡很多地名的取名都有理由也都没有理由。自从我们村的学堂迁到灯盏垭口,我一下就明白取名的理由,尽管灯盏垭在没有学堂的时候就已经那么叫着。

在故乡人眼中,人如果没有学文化,就是睁眼瞎,一生就白瞎啦。学文化就得有学堂,把学堂建在灯盏垭给人心中亮一盏灯,照亮人生的路,灯盏垭自然就神圣起来。我们在灯盏垭生气勃勃地读书长大,乡亲们在灯盏垭听着读书声歌声遥想下一辈的幸福生活,让一种灯光照亮乡村,乡村就亮堂堂的。

从乡愁的角度,黄葛垭应该是最具有乡愁的地名,在全国的地名中,叫黄葛垭的地方很多。

故乡在蛤蟆山的环绕中,我们要看到山外更远的地方必须去翻过那高高的蛤蟆山。于是蛤蟆山就在自己的山脊上开了方坳口,不知什么年代起,坳口上长着一棵黄葛树。从山外进来,站在黄葛树下,故乡就在眼前。从故乡出去,爬上望乡坡,伫足回头,凝望故乡,从望乡坡再往上爬上坳口,站在黄葛树下,再看一眼故乡,踏上远路,未来路如何,还能否能够回到故土,自己也不知道……

那个坳口就叫黄葛垭。

“黄葛树,黄葛垭,黄葛树下是我的家……”我们从小就唱着这首儿歌跳绳、追逐,因为我们一直记着哪里是家。伫望天空的时候,我会唱着这首儿歌,因为我知道风声会把我的心事传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