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大山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大山的文章1:有一种爱,超越血缘和亲情
文/紫梦潇燕
在一个偏远的大山深处,有个叫做艾村的地方,漆黑的夜晚,电闪雷鸣,大树下传来女婴虚弱的哭泣声,女婴被遗弃了,女婴的哭声越来越弱,越来越弱,就在女婴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傻妈出现了……
【一】
伴随着沥沥细雨,傻妈抱着女婴在大树下期盼着、等待着!清晨一声鸡叫,朦胧中傻妈望见山头太阳露出半边笑脸,起身周围依旧没有人影,她失落的低下头看着怀中的婴儿,又大又圆的眼睛,红润润的脸蛋,时不时微微露出笑脸,很是讨人喜欢。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谁会这么狠心丢弃自己的骨肉,并是这般可爱!
傻妈抱着女婴回了家,希望老汉和她一起收养,确遭拒绝。老汉腿瘸,傻妈智障,两个人的生活本就过的很艰苦,有上顿没下顿的,很多时候都要靠村里人救济,在这种情况下再收养一个女婴,可想而知以后的日子更是难上加难啊!一句句恳求的话,一串串真诚的泪,那般撕心裂肺,老汉感动的拭去眼角的泪珠,点点头答应收养女婴并说:“我们的日子虽然过的很艰苦,但以后只要有我们喝的一口汤,就一定会有孩子吃的一口饭”。傻妈破涕为笑,抱着女婴在屋里又蹦又跳,她眼里充满了欢喜,脸上洋溢着幸福!
【二】
女婴在傻妈和老汉的精心照顾下,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一天中午傻妈带着女婴到野外玩耍,猛然间抬头看见远处树梢上栖满了燕子,着一身玄裳,有的安然地休憩;有的悠闲地梳理羽毛;有的窃窃私语;更多的是用俏皮的眼神打量着绵绵春雨;也有几只干脆张开翅膀一会顺风滑翔,猛地又来个逆风翻飞,娴雅、洒脱。傻妈呆呆的看着眼前的一幕,突然高兴地拍手叫好,嘴里不停的念叨着:“好,好,就叫它,就叫它,飞燕,飞燕,好听好听!”
飞燕有着快乐的童年,每天和傻妈一起玩藏猫猫,去河边抓蝌蚪,看到满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儿,傻妈会给她做漂亮的花环,飞燕高兴的戴在头上,听着傻妈为她唱唯一会唱的一首歌:“小燕子,穿花衣……”,从飞燕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她的幸福和快乐!
不幸总是突如其来,有天晚上飞燕突然发烧39.5℃度,傻妈疯一般的和老汉抱着去了医院,经检查必须住院治疗,共计102元的住院费对于他们简直是天方夜谭,傻妈苦苦哀求医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希望医院先给飞燕治病,他们再去筹钱,但是医院有医院的规定没能同意,傻妈只好抱着飞燕在门口急切等候,老汉瘸着腿跑回村子找邻里乡亲借钱,可惜夜已深,不便去打扰,老汉暗暗下定决心,来到医院采血处,用卖血换来了飞燕的住院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飞燕被傻妈和老汉的爱紧紧包围着,他们用心守护着飞燕,爱护着飞燕,力所能及的满足飞燕的一切要求,尽可能不让飞燕受一点点委屈和伤害,飞燕就是傻妈和老汉的心、肝、宝贝。
【三】
飞燕到了上学的年龄,离开了傻妈温暖的怀抱,融入到了学校这个大集体。有一日飞燕从学校回去问爸爸“什么是傻子”?当时爸爸一愣,不知如何回答。渐渐的她发现,班里的女同学有妈妈给织的漂亮毛衣,有好看的马尾辫,有可口的爱心午餐,但她没有,确还常常被同学取笑她有个傻子妈妈。
飞燕慢慢开始变的自责,失去了往日的笑颜,开始疏远傻妈,偶尔还会大声训斥,傻妈的心在滴血,确依旧对飞燕的关怀无微不至,当飞燕上学时,她会默默跟在身后,直到飞燕走进教室,自己才安心回家;时常中午做好热气腾腾的饭跑着给飞燕送去;下雨天,傻妈总会去给飞燕送雨伞,自己被淋的湿湿的;学校开运动会,看着别的孩子都穿着漂亮的运动鞋,傻妈翻山越岭挖药材,不顾自己安危,只为卖药材换钱给飞燕买运动鞋;老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同学们都羡慕飞燕有那么一个爱她的妈妈,但在飞燕的心里,傻妈的爱已成为一种负担,她想摆脱傻妈,她不因有这样一位母亲为荣,反以为耻。
【四】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飞燕说要去山上采集植物标本,让傻妈陪她一起去,傻妈开心的不亦乐乎,跟随着来到深山处。不料一会飞燕说要和傻妈玩藏猫猫的游戏,傻妈连连答应,说着飞燕便蒙上了傻妈的眼睛,傻妈傻傻的等待着飞燕发响开找的口令,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依旧没有任何动静,天开始打雷了,五月的天说下就下,顿时倾盆大雨,傻妈哭喊着,“飞燕淋着雨没,可以开始找了吗?”一遍又一遍哭着喊着问着,正好被在山上挖药材的邻居看见,才拉着傻妈回了家,谁料飞燕早已在家,傻妈看到飞燕便着急的问有没淋着雨,有没有感觉不舒服,那份爱是如此的真切,又是如此的无私和伟大。
飞燕把傻妈丢弃在山里的事件很快传到了街坊邻居的耳朵里,飞燕成了村里人的笑柄,成了人人都骂的过街老鼠,成了众人眼里的白眼狼。但是在傻妈心里飞燕永远是她的至亲至爱,不舍得骂,不忍心责备,反而在不断的为女儿的错误争辨,找理由。
【五】
偶然一次飞燕去村子小卖部买铅笔,正好几个大婶在讨论她,便侧旁偷听了片刻,得知自己是捡来的,急忙跑回家问傻妈,傻妈看到她满脸泪水,伤心至极,不忍心再去欺骗,便全盘脱出,实话事说。
接下来的日子,飞燕茶不思,饭不香,一心要去找生父生母,老汉一再阻止,人海茫茫,要到那里去找呢?傻妈看到飞燕一脸的痛苦、失落、无助,心如刀割,她更不想让飞燕有遗憾,便答应陪同飞燕去找亲爸亲妈。
寻亲的道路坎坎坷坷,傻妈为了保护飞燕,遭遇车祸,胳膊成为粉碎性骨折;被小偷刺到要害部位差点要命,虽然已过危险期,但仍处于昏迷状态,一幕幕血淋淋的事件展显在飞燕的眼前。
刹那间,飞燕似乎醒悟了,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她终于明白傻妈是上天赐给她最好的礼物,傻妈也是上天赐给她最美的礼物,虽然自己不是亲生,但傻妈对她比亲生的还亲,这种爱超越了血缘和亲情,她是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母亲,想想过去对傻妈种种的伤害,后悔莫及!
飞燕双膝跪在傻妈的病床前,哭成一个泪人,内心祈求着上苍,等待着奇迹,哭喊着傻妈只要你醒过来,我不要找什么亲爸亲妈,我只要你傻妈!
关于大山的文章2:与大山对话
文/粟绿墙
我在大山村足足生活了一年,这个村是因了大山而得名的。其实这座山也不是很大,它的海拔还不到三百米。从山的东西南北四面均有通达山顶的道路,山顶上便是村小和村商店,村支部的办公室也在这里。于是,山顶便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山下的嘉陵江绕着村子,好似为村子边缘镶嵌的一根飘带。江水清清的,缓缓地向东边流去,流向长江,流向很远很远的地方。山上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遍布,除了些小草、小杂树而外,呈现在眼前的便是光秃秃的,显得十分荒凉。
每天放学以后,我便沿着山路漫步。看山的卵石,看那顽强的小草,再望望嘉陵江……有时候,我躺在地上,耳朵紧紧贴着地面,去听山的声音,去听山说话。四周静静的,我仿佛觉得,山有灵性,山在给我说话。山叫我不要离开它,这儿的学生需要我,山叫我要给它披上衣装,它想打扮。我好像又听见它在诉说,七十年代,开荒造地,那时的社员群众种些粮食,却因这土地太劣而没有好的收成。种上的松树、柏树没多久又被拔掉了,没有人去呵护它,没有人去爱它。它多么孤独与无奈呀!每每这个时候,我就在心里感叹,山多可怜呀,它没了漂亮的装扮,它赤裸着身子。但它多么刚强,它仍然屹立在那儿,默默地,默默地。
离开大山那一天,我独自躺在我常常躺的地方。我对山说,我要走了,我不能陪你了!我的眼泪便涮涮地流了出来,滴在地上。这时,我的耳里感到轰鸣,是从地下面传上来的轰鸣。难道山也在哭泣?是的,它也在流泪,它也舍不得我走。我赶紧说,我的心会一直伴着你的!我用手抓了一把泥土,选了些卵石,放进了事先备好的袋子里,把它带走了。从此,这袋泥石伴着我走了一个又一个地方。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把它拿出来放在我眼前,我要与它说话,我要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它。
二十七年后的今天,我把珍藏多年的泥土袋带在身上,又一次踏上了去大山村的路途。以前的小山道而今变成了能通汽车的公路,我却下了车,去寻找当年漫步的感觉。
一切都变了,通往山顶的四条山路却被宽阔的石梯所取代。在山下望上去,密密麻麻的松树、柏树把山罩了个严严实实,映入眼帘的便是绿绿的一片。我顺着北边的石梯一级一级往上爬,两旁的小松树在向我点头,在向我表示欢迎,裸露的泥土不见了,裸露的卵石不见了,它们藏起来了,它们被绿色装扮起来了。我来到了昔日与山说话的地方,而今却不能把耳朵贴在地面上了。我只好蹲下,把泥石从袋里取出来,用手将松枝轻轻扳开,把泥石放在松树下。这时,我的耳里仿佛感到有阵阵的清新的乐声。乐声优美,缓缓地,缓缓地在耳里回荡。我不由自主地对山说,你好漂亮,这下你可以安心了。山笑了笑,我好美,大伙对我可好哩,你放心吧。我说,我放心,我放心,看着你这么美,看着有这么多人呵护你,我还有什么可牵挂的!
“杨老师,你好呀!”一句粗壮的声音把我从幻觉中惊醒。我转身一看,一个熟悉的脸庞已经呈现在了我面前。
“老支书,你好呀!”我赶紧招呼,虽然时隔这么长,但我一眼便认出来了。
“这么多年了,你也没回来看看。前两年,我们把满山栽满了松树、柏树,多亏了森林工程呀!”老支书很动情地说。
看到这到处的绿,我的心中充满了无以言表的喜悦。昔日孤独的山,而今却有松树、柏树时时相伴,我多年的愿望了却了,我日夜思念的山不再孤独了,我能不激动吗!我能不高兴吗!
没等我开口,老支书爽爽地一笑:“我没当书记了,我是护林队员,村里专门成立了一个护林队哟!”
“这太好了,这太好了!”我紧紧握住老支书的手,眼泪又涮涮地流了出来。
临别时,老支书还告诉我,全村群众表示,一定像照顾自己的老人那样呵护好山上的松树、柏树,让这绿色一年四季都镶嵌在这山上。我听了直点头,心中却荡起了无尽的喜悦和感激。
关于大山的文章3:大山一样的小书
文/庞培
我特别欢喜《边城》 ,如同梅里美的《高龙巴》 ——那就像是人走到了偏僻深山里听一些原始山民的歌声——也由此而到过湖南湘西,到过沈从文的老家凤凰。一个偶然的机会,又接触到了同为凤凰县籍的另一传奇人物陈渠珍和他的《艽野尘梦》 ,我以为一个地方同出两大人物,两本传奇大作,绝非偶然,但也并没什么值得后世大惊小怪的,在中国这样的土地上——这土地对人的养育,实在太深厚了!
但令我惊奇的是,这两个人竟然几乎还是同时代人,差不多从同一条湘西的旧街陋巷中走出来,到了同一个军队里当兵、打仗、想心事、习字!号称“湘西王”的陈渠珍虽然比沈从文年长很多岁,身份官阶阅历不可同日而语,但两位大小老乡竟也有缘走到了一块,一个做了另一个的勤务兵,且在部队换防迁涉途中很是学到了另一位身上不少优秀儒雅、刚强不屈的品质,这品质日后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他自己身心的成长,某种意义上,甚至间接直接地影响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格局,这就有点奇事中的奇事味道!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回过头去看一百年前中国的湘西所产生的那个小小奇迹,我们眼光里所包含的惊奇叹服,远远还不够!因为,两个人在部队分手后,一个历经世事浮沉,最终回了凤凰县老家,坐在祖屋太阳底里,执意回忆过去,检索旧事;另一位却直奔出了十万大山,飞到了当时称为北平的北京城,要在战乱纷飞的中国土地上立志做一名作家!当十五年二十年后,在险恶的中国文坛他终于如愿以偿,功成名就,并且藉着新婚的喜悦写出名篇《边城》时,另一个竟也开始动脑筋写他从《诗经》里看来的那片漠漠荒野孑孓独行意境的传奇往事了。在我的文学视野里,陈渠珍差不多是爬着《边城》的围墙开始写他的《艽野尘梦》的,有趣的是,造围墙者最初的文字启蒙,正是爬围墙的人自己,是来自这名沱江边上的老军人,这一双老家阳光底下形容枯槁的手——这双手在回忆他青年时代对一名西藏女子的触摸和爱恋;回忆那些高原绝域上茹毛饮血连年的征战。这一双抚然欲泪的苍凉之手,仿佛握有流逝了的过去年代一名胸怀抱负的中国男子,中国军人的全部秘密。“君来何早?君余若何?……”他们几乎同时开始写一部大山一样的小书,在彼此音讯绝断的不同地点。而这两本书,又开始了在人世间四处流落的与其主人性情禀赋性格志趣相类似的经历,其中一本的如雷贯耳仿佛就是另一本的藉藉无名。是的, 《边城》虽然也同样历经了战乱和“文革” ,却从一开始就找寻到大量坚定的读者,最终荣登二十世纪堪与鲁迅的《呐喊》相比较言的中国文学榜。而我们手中犹犹豫豫相握的这本《艽野尘梦》 ,却依然走在其主人多年前出青海至内陆的沼泽盐碱地里,它只在1940—1942年间一本不知名的地方杂志《康藏月刊》上被连载过,以后就只被偶尔翻检到它的人评价如“以沙漠苦征力战事实,为西陲难得史料” (任乃强: 《牟言》 ) ,也就是说,这只是一份小小民间意义上的“史料” !没有多少其它可称道的文学价值!在我看来,这就等于在说笛福《鲁宾逊漂流记》只是一部“海洋学著作” ,或者称梅里美的《高龙巴》具有关于“科西嘉岛民奇风异俗的人种学价值”的一类评语,一样荒唐可笑!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这就是另一位二十世纪的作家尤奈斯库所说的:“一些人和另一些人被关在同一堵围墙里,囚犯们仇视他们的看守,看守们鄙视他们的囚犯,但是,囚犯们之间也互相厌恶,看守们之间也不能相互了解……”我最初在第一时间读罢《艽野尘梦》后的一个确凿体会是,陈渠珍在其晚年撰写这部“小书”时一定深切地感受过,感受到了人与人、人与世界、人与自我之间的这堵厚墙,他一定会有穿墙而过之感,到达另一时空的愿望;在那里,那翻越沙漠的156名士兵仍生龙活虎地存在着,他的爱人,他自己的青年时代,也在高原绝域的另一头眼巴巴地与之相望。这正是这本书不同于一般寻常的“史料”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也许,读者读完这部经我译写后半文半白的书之后,也会有和我一样的体会。在另一个场合,尤奈斯库又说:“如今……我只读死刑犯的著作——”
所谓的死刑犯,我理解:一个是逗留人世的时间不多了;另一个是已被某种外部异物剥夺了他自由写作和表达的权利……然而,其结局已不可更改的死刑犯仍在沙沙作响的往昔里用脑和手书写,在墙壁上、地上书写,在昼夜已永久闭合了的那种监狱的黑暗里书写。像耶稣当年在西奈的沙砾地上蹲着写字一样。没有声音、无声无息。一种无声的穿墙术……
当我逐行逐字,为《艽野尘梦》一书作着白话本译写的工作和准备时,我无数次在那些将近80年前的文字后面看见层峦叠嶂的湘西大山,那大山里那名经日枯坐着的老军人阳光下泛白的身影。我也无数次听见陈渠珍先生的原文深处,回荡着他手下士兵那些深陷到沙海中去的绝望的脚踵……他们朝着远方的生还,朝向遥远的人世间艰难行进,周围是比传说中的地狱真实残酷一百倍的戈壁瀚海,这文字于是升腾起一种决绝的生气,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野蛮文学的写作,但却是在真真切切地还原着人性,还原着大地上最具血性、粗犷闪亮的人性……那是2003年炎热的夏天,在常熟城里,一片小区新村的林荫之下。整整一个夏天,我全在呼吸这一口灼热的沙漠空气,但却因为它来自那个遥远而熟悉的《边城》 ,来自它在人世上辗转80年的传奇经历,却一下子变得格外清新凉爽,暑气顿消起来。
我已经说得太多,太过华丽,我愿意读者来和我一道分享这一份陈醇的酒,这一片来自高原绝域的阳光。
关于大山的文章4:大山深处的中国梦
文/李子博
七月流火,霍山这座美丽的“山城”也热得烫手,路边的风景一闪而过,树叶一动不动,在烈日下无精打采的样子,让人看了有些不忍。迎着骄阳,车轮滚滚,一路驰骋一路歌,我和爸爸妈妈回霍山老家看望爷爷奶奶。
爷爷家住在一个小村口,绿绿的毛竹、清清的茶树环抱着两层小楼,弯弯曲曲的水泥路顺着山势,绵延伸向远方。叮咚的山泉水毫不吝啬地流淌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这大山深厚的情谊,在这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里,给人带来丝丝凉意。
奶奶不知疲倦地忙着,房子边的菜园里绿油油的一片,黄瓜带刺、葫芦低垂、辣椒含泥……年迈的爷爷坐在门边的的小椅子上,一辈子辛劳,靠双手刨地,养育和守护着爸爸兄弟姐妹三长大成人。自去年六月生第一场大病以来,现在的爷爷,已经虚弱很多了。
邻居家的大门紧闭着,听爸爸说,勤劳的男主人在外地的一个工地上做泥瓦工,老板包吃包住报销车票,一个月还能挣五六千呢。女主人也许在地里干活吧,她家那只叫“笨蛋” 小狗在家看门,我们的车刚刚停稳,它便摇着尾巴,欢快跑来,憨态可掬。
奶奶采摘了很多新鲜的蔬菜,点燃柴火灶,和妈妈一起做起了午饭,我和爸爸陪爷爷说说话。这时,爸爸的老表哥,住在不远处的一个85岁的老爷爷,精神矍铄的来串门了,邻居女主人也回来了,我连忙拿出点心瓜果,大家围坐在堂屋的八仙台前聊天,说的是家长里短的点滴小事,聊的是老家发生的巨大变化。
离爷爷家约60米处,通往海拔1777米4A景区白马尖主峰的十几公里路面在拓宽大修,挖掘机、推土机,机声隆隆。爸爸说 “道路越修越宽广,百姓心里更敞亮”, 他的老表哥连忙接上:“老有所养有所医,感谢中央感谢党。”我大笑:真的很押韵,有才。爸爸说:那是,老表哥是读过不少年私塾的,也算远近闻名的文化人呐。
邻居家前年花了近二十万盖起了漂亮的两层小楼,太阳能、冰箱、洗衣机、大彩电一应俱全。房子装潢好,接着又娶了儿子媳妇。如今,男主人在外面挣钱,儿子和媳妇在县城的应流集团公司上班,一家四人三个拿工资,生活越来越美好。这时候,妈妈和奶奶已经做好了饭,一边上菜一边插话说:她就等着抱孙子了。热气腾腾,一屋子人开心地笑了。
一大盆香气扑鼻的汆肉汤边,围起了满满一桌子好吃的土菜,爸爸和他的老表哥喝着用冰冷泉水泡凉的啤酒,我、妈妈陪着爷爷奶奶和女邻居喝着雪碧,晶晶亮,透心凉。起微风了,一大桌子人悠闲地喝着、吃着,快乐地说着、笑着。老表哥和爸爸从国家大事到生活小事,从十八大到中国梦,谈的眉飞色舞、不亦乐乎。
说到中国梦、个人梦,我进行了现场采访。爸爸那位有才的老表哥希望国家富强,百姓安康;爷爷奶奶希望我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女邻居希望家人平安,儿孙满堂;爸爸和妈妈希望家庭幸福,工作开心;而此刻,我的梦想就是农村和城里一样繁荣漂亮,爷爷奶奶身体健康。
我们在老家陪爷爷奶奶住了五天。期间,来自浙江的投资客商-----霍山孔雀河漂流公司老总王春雷和爸爸交流了在霍山投资心得和发展梦想,感慨霍山山清水秀好地方。舞旗河村委会的文书许传武则陪同我们看了村里美好乡村示范点。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楼房依山而建,大气新颖别致,一层层错落有致的山坡梯地,茶树青翠欲滴,毛竹连片,青山绵延,农民笑意写在脸上,好一幅和谐的山村画卷,大山深处的中国梦,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美丽……
(作者:李子博 合肥小作家协会会员,合肥润安公学六年级一班学生)
关于大山的文章5:我要走出大山
文/许曙明
小时候,我常常站在家门口眺望四周的山峦。心想:山的那边是什么?还是山吗?如果还是山,再后面又是什么?
山村的生活日复一日,古朴而单调。我心里的愿望年复一年,明确而坚定:我要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
对一个充满好奇、心存幻想的山里孩子来说,走出大山的憧憬魂牵梦绕、不可抑止;对一个衣着褴褛,食不果腹的山里孩子来说,走出大山的道路山重水复、坎坷曲折。
不管有多高的坎,我也要翻过去;不管有多险的山,我也要爬上去;不管有多长的路,我也要走出去。靠着这个信念,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奋斗、坚持、拼搏、喜悦、失败、绝望、伤感、痛苦、等待、磨难、煎熬、艰辛之后,我终于一步一步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外面的世界,走进了自然……
祖国的壮丽山河吸引着我,我渴望以旅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知。我给自己订了一个目标:有生之年旅行中国。一方面是祖国秀美的山水吸引自己去放逐心灵、陶冶情操,另一方面自己也希望开阔眼界,排郁遣闷。我知道,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的情况下,对我这样一个“草根”来说,旅行是我抒发情怀、拥抱生活的最好方式。
于是,我利用一切机会,创造一切条件去亲近自然。我感谢我就职的单位,在我认真履职的同时,使我能够获得说丰厚不丰厚,说微薄不微薄的薪水,靠这点财力,吃最便宜的饭菜,住最简陋的旅店,坐最普通的车辆,足以使我走得很远;我感谢我的亲人,家里的积蓄大都让我买了车票也毫无怨言……有了这些条件,靠每年的休假,靠一年的几个长假,靠平时的双休日,只要周密计划,精心安排,我就能够到达我想去的地方。
我克制不了远方对自己的吸引,去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子,是我的最大夙愿和乐趣。旅行让我知道了美好的所在,当我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走向高耸云端的念青唐古拉山、清澈透心的纳木错、冰清玉洁的南迦巴瓦雪峰、晶莹剔透的卡若拉冰川、汹涌澎湃的雅鲁藏布江、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草原、茂密幽深的大兴安岭、奇异瑰丽的神州北极与东极、浩如烟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望无尽的南疆大戈壁、崩天裂地的恩施大峡谷、云遮雾绕的神农顶时,灵魂在山水中得以遨游,思想在宇宙里自由翱翔,精神在天地间完全解放。
旅行中的许多见闻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使我能够一步步摆脱浮躁,抛弃急功近利,走近平和,走进宁静。如今,我已经能够对过去耿耿于怀的一些事情坦然释之了。相反,以前视而不见的某些东西今天却显得弥足珍贵。这一切,无疑得益于旅行给予我的启迪和再造。
旅行中国首先是一个挚爱,同时也是一个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整整奋斗了35年。就是说,我用了35年时间,到达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个省、市、区,到达了240多个地级行政区。到达一些英雄人物和着名作家的故里,到达了自己向往的大多数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亲眼目睹了祖国壮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观察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体验了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我一边旅行,一边记录下旅行过程中的所游所历、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我用35年时间写下了《走向蔚蓝》《走过高原》《走近平和》《走进山水》等4本散文集,以此来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没有人赋予我旅行中国的责任,完全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知道,以我的能力和现状,我已经很难在别的领域内有所成绩。我能做的有点意义的事,就是实现自己旅行中国的夙愿,并写下心里的一些想法,这是一个贫寒中长大的七尺男儿对生活的最大回报。
此生此世我不再期盼什么,只渴望能继续迈开双腿去更远的地方,被神奇的山水洗涤身心,净化灵魂,以此来激励自己完善操守,坚持自我,真正成为大地母亲的儿子。
关于大山的文章6:今天山不回应你
文/陈凤兰
我们都是朝着大山呼喊的孩子,我们拢起双手,吸足一口气,用尽力气向大山呼喊——我爱你!稍等一会儿,我们侧耳细听,大山里已经回荡起一片应和之声——我爱你!余声袅袅,稀音隐约。我们也会恶作剧地呼喊——我恨你!大山依旧如此回应——我恨你,似乎空旷的山谷成了最大的回音壁。
哲人说:你是什么,世界就是什么。
当你充满热爱,那全世界都是温暖与美好;当你与世界为敌,到处都是口诛笔伐,枪林弹雨。但无论如何,为友为敌时,我们都是“在”的,这种“在”叫“存在”,这样的“存在”因为互动交流而让我们意识到。
可有时,大山也会对我们的声音置若罔闻。无论你怎样声嘶力竭,怎样的呼天抢地,山似乎只是冷漠地旁观,隔岸观火似的无动于衷。山有山的世界,繁茂的植被,穿行的动物,垂挂的瀑布……山演绎着一年四季的轮回,掌管着新生与死亡的轮换递序。
而我们终将无人应和。
人孤独得如身在岛屿,四围都是汹涌的海水。来往的船只全然不管我们燃起的冲天浓烟,挥舞的破衫旗帜。除了失落,我们还有被抛弃的绝望。只能像鲁滨孙一样用刻刀划下年轮,也任岁月刻满脸上的沧桑。
今天山不回应我,明天山也许还不回应,以后的日子也许山都会选择性地遗忘了我,无论我如何呐喊,如何咆哮,如何诅咒。颓唐的我不得不弓下身子,拖着身躯,踽踽独行。不得不反窥自己的心灵:我心里有山吗?
如果有,我们忽然快乐起来。如果没有,那何不如垒就一座大山呢?
唯有心中有大山的人,他才会时时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因为他的每一声呼喊都有回应,哪怕是一声轻微的叹息,一句模糊的咕哝。
心中有大山的人,在人世间有种安闲的沉稳,有种隐秘的飘逸,有种大气的宏伟,有种包容的博大……大山里有丛生的大树,有嬉戏的鹿群,有啼鸣的小鸟,有流淌的小溪……大山不惧春愁秋悲,不畏夏暑冬寒。春花里有勃发的诱惑,夏叶里有成长的生机,秋果里有奉献的甜美,冬雪里有储藏的希冀。
心中有大山的人,是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他的存在,以自我的审视,以自我的省察,以自我的反思而彰显,空灵而不空洞,飘逸而不虚幻,唯美而不饰伪。这样的存在,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无我”,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失我”,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逍遥。
心中有大山的人,他无处不存在,只要他一声长啸,四围里都回荡着冥冥灵音,经久不息,袅袅无尽……
关于大山的文章7:大山的馈赠
文/褚再明
经过春雨的滋润,大别山上草木蔓发、郁郁葱葱。雄奇秀美的大山焕发出无限生机,让人不由得流连起眼前的美景。驻守于大别山脚的我们,怎能不去细细体会,期待同她更进一步的交流呢。
工作之余,大家自发地走到一起,爬爬山、散散步,充分享受春光带来的丝丝温暖。早就听热情的村民说山上有野生小竹笋口感爽嫩味道鲜美,好奇心夹杂着对舌尖上美味的遐想,给爬山平添了更多趣味。偏偏功夫负了有心人,连续多天大家都败兴而归。再次爬山,大家像往常一样聊着一天的工作和各自的生活,渐渐地不再提起竹笋的话题。和风里满是泥土和新草的清香,耳畔清脆的鸟语拂去了全部疲惫和杂念,若不是要赶着天黑前下山,真想躺下来美美地睡上一觉。
院里散步的同志渐渐也加入傍晚爬山的队伍,隔上两三天便有一条新的下山通道被发现,走走停停一路欢歌。累了便席地而坐,俯瞰山脚管理所的全貌,远眺前方风景,每个角度都别有一番味道。突然,一个同事被尖尖的硬物扎到了,大家关切地围了过去。那东西手指般粗细,黑褐色,毫不起眼地长在杂草间,表皮粗糙纹路规则,轻轻一掰就断,闻起来也没有特殊气味,拨弄紧致的外衣,大家惊呼:这不就是寻觅已久的春笋么?一种被温暖的慰藉油然而生。边走边摘,下山的时候每人手上都攥了一大把小竹笋,回所后,坐在院子里的路灯下意犹未尽地剥起笋衣来。经过焯水、浸泡、煸炒,第二天中午,五花肉炒竹笋出现在餐桌上,除了唇齿间的美味,大家享受更多的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
巍峨的大别山像母亲一样向我们张开慈爱的臂弯,她给了我们太多太多,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心态,放下浮躁心诚则灵,大家不仅收获了野茶、金银花、映山红、兰花,也学会了知恩图报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了与自然美景相得益彰,大家更加爱惜环境,感恩母亲的礼物,我们将继续尊重她、守护她。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体会自然,感谢来自大山的馈赠。
关于大山的文章8:感谢那无声的父爱
文/觅觅沁儿
父爱如大山,那么厚重,却又那么沉默,以至于我们经常忽视了那最珍贵的。而我,也是直到今天在真正了解其内在的含义,也渐渐的改变着自己所做的事。初三那年,学习非常紧张,早晨,天蒙蒙亮,我就要起床了,晚上,作业多到每日让我挑灯夜读,这是每个爱学习的初三学生都遇的到的事。
在这些日子里,我不断抱怨着生活的苦累,但是不曾考虑过——父母在那段时间比我们更累。我们没有去注意过,父母一直在照顾着我们,特别是在中考前夕,他们花费在我们身上的精力,更是不可用言语来诉说,父母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当然我的父母也一直照顾着我,尤其是我的父亲,在那段时间对我的爱,真是无微不至的啊,可……那时的我,全然不曾注意!直到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因为睡不着,就想了很多事,慢慢的,我回忆到了中考那段时间的点点滴滴,才忆到爸爸的爱。
早晨,天蒙蒙亮,我起床了。是的,我自认为我起的很早,走出房门,那热腾腾的早餐已经准备好了,我刷完牙,洗完脸后,我理所当然的坐在桌前,把面前的食物一扫而光。然后,拿起书包,朝楼下走去。不久,就有一辆车向我驶来,我还是那么理所当然的乘上车,过了几分钟,车子停下,我立马跳下车,头也不回的向校门口走去。
试想一下,哪里来的早饭?哪里来的这么好的司机,把车开到我家门口,还把我送去学校,并且不要求回报?我想:你们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了吧!没错,就是我的父亲,我的“保姆”,我的兼职“司机”,我这辈子,最应该珍惜的人。我的那份理所当然,都是这位父亲给予的。那头也不会的走进学校;那连句谢谢也没有的照顾;那不求回报的付出……谁会这么傻傻的去做?除了父母,还有谁呢?
爸爸,为我做了这么多,从来就没有一句怨言,他一直都是这么默默的付出着,那无声的付出着。
中考当天,天下着雨,父亲打着伞,站在校门口,等着我从考场出来。虽然我没有看到爸爸等待时的样子,但是,我知道,他一定比我紧张!!!当我出去时,我看到了爸爸那紧锁的眉头,但是爸爸一看到我,就露出了微笑。我的傻爸爸,你是为了不让我担心,才故作镇定的么?
傻爸爸,谢谢你无声的爱。
关于大山的文章9:大山深处是罗溪
文/海燕
罗溪确实有许多溪流,一路上,只听到泉水奔涌向前的,欢快于世的唱音。连我们住宿的房子前,也有一条不大宽的小河流,家乡的门前,也曾有一条这样窄窄的小河,河里蓄着水,长满长条形的水草,水草在水里摇来摆去,鱼虾在水草里纠来缠去,家乡那条河,几乎听不到水声,不像罗溪的溪那么有动静,那么热闹,那么灿烂。
罗溪的溪水很清浅,很明亮,有白色的小浪花在翻腾。水底全是粗砺的鹅卵石,水流集中在中间部分,偶尔遇见大块的岩石时,它们会自动分流,从岩石的边边角角处擦过去,擦出白色的火花,擦出欢愉的尖叫,而小溪两旁的卵石却全裸露出来,人可以在上面行走,也可以在那些突出来的岩石上,跳来跳去,你完全有可能跃到溪的另一边,去寻觅溪那边的花花草草了!
这些卵石,不仅形态各异,连色泽也是异彩滨纷,它们在溪水里,被冲洗得温润如玉,圆融通达!如被世俗冲洗过的人类,菱菱角角都被剐去,只有淡看人生,笑对日月。溪中的鸭子被摄影师们追着跑,一忽儿跑到溪的这边,一忽儿又跑到溪的那边,它们嘎嘎地叫唤着,与溪水一起,唱着一首令大山都将融化了的歌曲。它们的翅在溪水中扑腾,只要一爬上大块的石头,就激烈地扇动,迅速地将身上的水珠抖落。也有某些鸭子回过头来引逗摄影师们去追赶它们,这可能是它们的游戏之一,小溪中的生活是浪漫而有趣味的,追来赶去中,一天这就么过去了,它们的生活又添了新情节,老师们的镜头中也就新添了许多动人的镜头。
去罗溪的大山时,我们就是沿着一条叫芋子塘的小溪去攀爬的。我不知道这么长的溪流为什么会被当地人称为塘,在我的家乡,塘是一小口一小口的,面积不大,在几户人家的家门前,往往有这么一口塘,养着鱼,洗着衣,有一条长长的石水跳,小朋友在上面戏水玩乐。而这完全是一条溪流,在大山的豁谷里,非常像被晒干后裂开的口子,深深的,长长的,弯弯曲曲的,毫无规则的。大山被翻开皮肉后的血口子里,就埋藏着一条奔涌的血管,终日不停歇地向前流动。它们经常被巨大的岩石拦住去路,但它们总能找到前进的方法,只要有一条小缝隙,它们就钻进去,并在另一个阔大的世界里奔腾出壮观的情景来。
溪流也有安静的时候,在稍平坦些的山谷里,流水静静的,波澜不惊的,目测可见底。一位穿红色服装的瑶族姑娘告诉我们,别看水浅浅的,里面长着大鱼呢!网过几十斤重的呢!清浅的溪流居然有如此大的能量,养活如此多的生物!那天我们往罗溪行进时,曾到达过一座大山的至高点,那里有一丘田,当地人告诉我们,这丘田里的水分成两股向山下流,一股流向资水,一股流向沅水,因为这座山的山脉一边通向资江,一边通向沅江。现在我们看到的芋子塘溪流,又是流往哪条水脉的呢?
如今这溪流埋在谷底,它们的两旁,却高耸着入云的山崖,这些崖壁,像被刀斧砍削过一般,壁上沾满历经风霜岁月的苔藓,在接近罗溪森林公园时,居然有一段彩石构成的奇景,每块岩石无比鲜艳,却又无比嶙峋。溪水在上面过,就像在唐朝的壁画上流淌,令人产生一种奇幻的感觉来,这岁月似乎倒流了千百年,我们在其中,背负着双手,过一种文人逢世的美妙生活。
我们进入罗溪森林公园时,首先入眼的是粗大的古滕,它们攀爬在一棵棵粗大的古树上,一棵棵金丝楠树杂入其中,树杆笔直入云,想起在邵阳县城看到的金丝楠家具,在灯光下像金色的虎皮一样闪着光芒时,不禁连这树也喜欢上了,它们生长的速度非常慢,长大成材得好几百年,但用它们做成的家具,却是千年也不朽的。
罗溪森林公园里,同样有溪流在奔腾,我们从游道上山,一路上的泉水不断地流泄,它们就在触手可及处,却被游道的围栏挡住了,有时它们在我们的脚底下,有时又在我们的身边,有时远远地屏幕一样展现在前方,有时却只听淙淙泉水声在耳朵流淌。有一幕瀑布,顶上的泉水从一块乌绿色的岩石上分开,这块岩石特别像一个观音手执净瓶立于水中,而分流的泉水则像一条白色的丝巾披在观音的肩头。如此大山中,有佛手捧净瓶倾洒佛水,又如何不令大山的绿意沸腾起来,不令满山的泉水奔涌起来呢!
而这个瀑布的下方,倒真有一个观音菩萨,被供奉在一个山洞里,里面摆着纸钱香烛,为过路的游客虔诚拜佛的心放好一个归处。我们沿着溪流不紧不慢,不急不缓,走走停停的,带着佛心,朝拜这座大山,大山欢喜了,回馈给我们无穷无尽的记忆!这既欢腾又宁静的记忆!
关于大山的文章10:大山深处的爱与恋
文/寒狼
滇西北高原,身披锦绣。在山峦叠嶂之间,惊现一副横卧的凸凹画卷。
你足以苍茫日月,在风与火的交融时刻,被上天吹散影子,雕刻尘土,
呈给世人精妙绝伦,还带着满满的神秘与古老,青石嶙峋的山峰,大山丰乳,
任山林吸允,涓滴成河,淌入静如处子的沘江河,或是波涛汹涌的澜沧江。
时间被打碎,足音跫然,偏乡僻壤,你孤傲与世,
莽莽苍苍,在荒陋之间,继续着你亘古的雨井烟垣。
总以岩石姿态,耸立于此,坚硬、挺拔、稳如铜墙铁壁。
你的世界,矿石大陆裸露于世,以蜂窝的眯眼偷窥阳光,是洛克王国传说法杖?
还是我的古族人,无法破译母语之后,留下的译码?
时辰被占卜,燃烧的酒火,在腹腔泯灭。
你的族人,顺着音线的起伏,去抚摸疙瘩。
山崩之后,开始以黄铜、锌、锰排列,
起初,马帮被更换了属性,以出仗的蚂蚁命名。
竹箩、马鞍、还有践响山谷的马掌,那时,我的祖宗与马帮称兄道弟,在同一木槽里解渴。
贫穷指染了门槛,三角架上,失窃的巫术,变换不出一点油腻,通过风吹,用嗅觉分享。
四千四百平方千米的家园,可以一贫如洗,
踏进森林覆盖率达六十八的大山,果腹山侑,
连同一片杜鹃蜂朵。
林谷深幽间,与对峙的雪莲,
正以伞的形态,为你撑开。
大山深处,
你被澜沧江问鼎,在断岩对峙之间,一滴水的喟叹,颠覆了你的整个世界,
水分子恩赐,用一山的茅草描述,在这里,你吝啬的万壑景象,只有那根铁索,
于风中诠释父辈汗珠,在空中,你抱着一条母牛过江。
山谷对岸,用食指封堵右耳,“摆时”点响了峡谷空寂。
关于大山的文章11:水色大竹园
文/汪海玉
大竹园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大竹园的美丽,是一个被大山锁在秦巴汉水间的皱褶上。大竹园的美是别致的美丽,幽深的峡谷,公路旁,青砖黛瓦的房屋错落有序,分开伫立道路两旁,或是一簇簇野花,或是一株株野草,山峰越来越大,凹凸不平的山尖尖,高低不平,峰峦叠翠。
其实在陕南这一块,对于外地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好几次在南方一些城市,问我是哪个地方人时,我说是陕南安康,没有多少人知道。但是要说是陕西,都会想到裤带面、肉夹馍,还有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甚至有人回问我们是不是还住在窑洞里。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不好作答,我只能说我们安康是一个吉祥的山水小城,她是南方人眼里的北方,北方人眼里的南方。
汉江是陕南的重要水系,安康的好几个县区,都与她有关。汉江流过的地域,多多少少都会带些沟沟坎坎的小溪支流,最大不过几千米、最小不过几十米。这些小溪流水色清清,纯净不染。轻轻流淌着,一种清脆悦耳的声音,溪流弯弯,绕过绿树,则会更清。经过野花,则会更香。水声幽幽,外加上几只蝉的叫声,更缠缠绵绵,清澈见底的溪水,偶尔也有几只野生鱼游来游去,好不自在。溪流、蝉鸣、鱼戏,绿树青山,天然的交响乐,仿佛将陕南的水色娓娓道来。
大竹园镇毫不例外,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汉滨区西南,东连流水镇,南接岚皋县大道河镇,西与紫阳县蒿坪镇毗邻,汉江成为三县连接的纽带,汉江如白练,缠绕在山间,威风拂面,泛起一圈圈的涟漪。就算是水波汹涌的地方,也只是泛起细小的浪花。
好在相邻的那两个镇都是水的故乡,大竹园镇成为一脚踏三县的小镇。从大竹园码头乘船逆流而上,可通紫阳、岚皋两县,一只船悠游,在波涛间去寻觅往昔。河流依然交错,依然碧波荡漾,依然千船竟游,如果码头上依然船队来往人声鼎沸,如果汉江上依然是桨声灯影,如果成都依然是中国西部的威尼斯,这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个所在!
现代化的机械已经完全湮灭这些,曾经引以为傲的河流已经远逝,往日的货船、游船和客船,现在在一个什么样的而知,当然也许在故乡的深处。
渡船从大竹园镇的码头出发,穿紫阳,越岚皋,然后返程。不需要千里江陵一日还,短短几个小时,乘船就可在三县打好几个来回,这还是归功于现代机械的便捷。远远站在渡船上,渡口悠悠,在溪水里浣洗绸缎的女子,再也见不着,空留着渡口码头在那里眼巴巴地等待。
下了船,游走在河沿,透过清水,看清水中倒影。如花,如泡,如画,似水流年。在大竹园的水是灵动的,时而总会牵起涟漪,把思绪拉回慢悠悠的老时光里。到了丁香花开的季节,河床上漂浮着白色丁香花,如美丽大竹园的姑娘般轻柔,淘米洗菜。
毫不掩饰我是喜欢大竹园的水色,一条溪流也好,汉江也罢,不会汹涌而至,细水长流,涓涓淌过。几回回码头岸上,伫立着一人影,不言不语,让风乱发,贪婪地呼吸,静静地倾听,每一声水滴石的脆音。
要说我爱上大竹园的水色,有那么些淡淡的写意,我情愿永久保持最初的心悸,河底下的腐朽,透过清水,搓洗澄净。我喜爱的,我贪恋的,已深深坠入河底,染上浑身浊气。
回来好多天, 我一直在想:大竹园的水色从不掩饰自己,也不会装腔作势,故弄玄虚,不鼓荡使人心悸的恶浪,不钻凿幽深难测的渊薮。正因为这样,第一次触摸大竹园的水色,我对它不怀丝毫畏惧,把它当作知己。
沉默最好,用华丽的文字奏最低的调,许是叙述的功夫不到家。让河水洗清我的记忆,留河水抚过指尖的温柔便足以。
关于大山的文章12:大山深处李子鲜
远离喧嚣繁华,探访大山的清幽;远离钢筋丛林,寻觅乡村的朴实。偷得浮生一日闲,邀约三、五友人,到衡山郊野、云水深处寻芳觅翠,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领略别具风味的田园雅趣。
城区消退在视野之外,车子一路前行,临近衡山,只见公路两旁层峦叠嶂,山青水秀,云雾缭绕,山林间隐着一幢幢小民居,山径小路曲曲弯弯,山岥上野花丛丛,松林挺拔,修竹茂密,沐浴无尘的风,遐思翩然,心旷神怡。
六月,李子成熟下树的时节,衡山许多农户家都种植了李子,果实沉甸甸的挂满了枝头。我们的车从公路上拐弯转向狭窄的乡间小路一直开到了罗师傅家门前,罗师傅两口子热情的跑出门来迎接。都说大山深处的人家简单淳朴憨厚,罗师傅夫妻正是如此。他们家除了稻田、鱼塘,还种了几十颗品种优良的李子树,果大肉厚甜润,每年夏天都有市内的人闻名前来他家摘李。
罗师傅家的二层小楼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林海中,四面群山环抱,门前秧苗青翠,一方水塘澄澈幽静,偶见几只野鸭觅食,给静谧的水面增添几分生机。李树种植在秧田周围和屋后的山坡上,我们拿上草帽,竹蓝,紧跟罗师傅来到李子树下,只见绿色枝丫间挂满串串果实,有的已红透,有的青里透黄,有的黄里透红,格外诱人。我们顾不上斯文,不由分说先摘上几颗红红的李子就往嘴里塞,一口咬下去,听到清脆的声音,水分充足,甜而不涩,生津止渴,甜蜜蜜的果汁就在唇齿间散开,醇香萦绕,回味悠长。
我们忙碌在李树下,采摘一颗颗水灵灵的喜悦。有些李树不太高,站在树下,踮起脚尖,伸长双手,专挑又红又大的摘,时不时把漂亮可爱的李子送到嘴里,边吃边摘,不一会,就摘了满满一篮。而树尖上那串串饱满玲珑的李子,可望而不可及,正在望洋兴叹之际,热心的罗师傅搬来了楼梯架在李树上,罗嫂子拿来了摘李子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上绑着一个小布袋,只要看中哪颗李子,就举起竹竿用小袋套下来。有了帮手,我们摘得更欢,跳着,笑着,吃着,兴致盎然,满树的李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妩媚的光泽,一个个李子上覆着薄薄的一层果霜,鲜嫩圆润,手里摘着这个,眼里瞅着那个,仿佛回到天真无忧的童年时光,在蓝天白云的背景下,在大山的怀抱,在葱郁的李树下,亲近原生态的田园,心在草叶的芬芳和大自然的气息中,轻舞飞扬,尽享闲暇时光,体验恬淡的安然和简单的快乐。人与自然就该如此和谐,生命就该如此精彩,我们满载而归,采摘的不仅仅是果实,更是一份乐趣与心情!
罗师傅家只种李而未种桃,向来桃李总相依,同在春季花开满树,桃花粉红娇羞,李花洁白素雅,桃李争艳竞芳菲;又同在夏季硕果累累,桃子味美香艳、柔嫩多汁,李子脆美可口、酸中沁甜。桃李虽是夏季两个品种的美味水果,可组成词句却意义非凡。如“桃李满天下”喻老师的高风亮节,谱写一首园丁的赞歌;如“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意思桃李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品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只要为人坦率诚恳,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如“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敞开心扉,真诚面对。对人友好,才能得到别人的微笑;对人尊重,才能换来别人的善待。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用真心换真情,收获友谊也一并收获着温暖;得到快乐同时将愉悦传给他人。珍惜上天所赐予我们的阳光雨露、四季瓜果、良师益友,生活便会回报给我们以美好、活力与希望。
伫立广袤宁静的田野,静静感受“桃”与“李”所赋予的独特含意和哲理。天空湛蓝无垠,群山起伏跌宕,凝视大山的沉稳雄壮,触摸到一种力量,领会了质朴豁达没有尘嚣没有纷扰,超然物外的心境;收获了一份恬淡悠远,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平和
关于大山的文章13:青木川的述说
文/曾建明
那是一段湮没在大山深处的故事,令人心念的故事,在今天看来,仍如烛光般温暖。踯躅于斯,俯视着静谧的老街和淙淙而去的金溪河、依然挺立的风雨桥,那掩埋在历史风尘中的跌宕画卷依山扑面而来。
青木川小镇,居于秦岭腹地,是为“一脚踏三县,鸡鸣闻三省”之地。电视剧《一代枭雄》的热播,让这个大山深处的小镇渐渐有了些名气。
到达青木川的时候已是深夜,除了满街的红灯笼和嘈杂的民俗演出外,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第二天一大早,群山环抱的小镇还在香甜的睡梦中,我们便出发了。黛青色的山峦已经翠绿起来,金溪河因为上游筑坝并没有嘉陵江水系的浩浩汤汤,河水涓涓而来,清冽可人,鱼游浅底,泛起粼粼波光。
老街在河的对面,不长,随河湾而建,敦厚古朴。场口牌坊上“回龙镇”三个大字赫然在目,石铺的街道两三米宽,引自上游的河水从街边的明沟哗哗顺流,蹲下身去,掬一捧山泉水,香甜清爽极了。静静的街道,厚重的石板路,大气沧桑的牌坊,生生不息的流水如血液一般滋润着回龙镇——青木川。站在街的中间,上下一览无余,左右门户相对,山里清晨特有的新鲜空气阵阵袭来,满目青山巍巍,耳畔流水淙淙,连日的奔波和劳累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轻松和精神。
青木川镇之所以在民国时期名声大噪,是因为魏辅唐。关于他的故事传说,作家叶广芩写在了小说《青木川》里,并据此改编成电视剧《一代枭雄》,孙红雷演绎的硬汉形象让这个小镇平添了几分神秘、几多苍凉。
顺着指示牌沿阶而上,大概二三十步石阶,就到了学校门口。斑驳的校门上“辅仁中学”四个大字中正而肃立,转过身来,整个青木川就在学校的脚下,每一个来学校的人都得躬身而行、脱帽而至。当年魏辅唐举全镇之力兴办学堂,力兴教育,以教化民,从选址开始就让人肃然起敬。正对校门的是一个硕大的礼堂,砖木结构,森严巍巍,平时的训导、学生的汇报、演出等等都在此进行。
一行人穆穆入校,大气威严的礼堂、规整有序的办公楼、仿古而建的教学用房,浑然一体,错落有致,其格调、布局、用材无不体现师者之远见卓识。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之间,在硝烟四起、战争纷乱的年代,有此书香雅致、有格有品的求学之地,实为难得,让人不得不对魏辅唐刮目相看,不得不对影响他的那个书香女子充满了好奇。
“学校建于1942年,解放前只招收过三期学生,当时这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认识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学校老师的介绍让我们兴致勃勃。“具体说说看,怎么个很高的水平?”同行忍不住发问。“从学校来说,当时聘请的老师都是从西安、汉中等地来的优秀人才,教师每月薪水7—12个大洋不等。学校开设了英语、俄语,还有秦腔、杂技等课程.......”几个从事教育的同仁听得目瞪口呆,教师地位之高、重教风气之盛令人眼羡。而穷乡僻壤、闭塞乡村,开设英语、俄语需要何等的视野和格局,而把当地的传统艺术秦腔和民间的杂技列为课程,需要何等的认知和情怀。“从入学来看,学生都是免费的,包括食宿,也包括附近县过来求学的学生。本地学生到了七岁还未入学的,父母要被抓起来游街.....对优秀学生,校方还会出钱送到成都等地去上学,徐种德就是其中之一。”注重学生的发展,为当地培养人才,而且举全镇之力送优秀人才到教育发达地区深造。言者深情,听者穆穆,空旷的校园述说着历历往事。
回到客栈,已是中午时分,大家还在兴奋地谈论着所见所闻。“那是我爷爷修的。”客栈邓老板接嘴道。“你爷爷?你爷爷是魏辅唐?”“哦......”恍然大悟间,这个客栈之所以敢叫辅唐客栈,肯定是有来历的。“是的,我是他孙子。解放后爷爷被枪毙时,奶奶带着我六岁的爹回到乡下,我爹也改跟奶奶姓了。我爹还在,跟我大哥住在辅仁书屋那边。1987年爷爷平反后,我们才正常生活,现在老宅已经作为了旅游景点。”邓老板淡然说道,仿佛在讲着别人的故事。
穿过一条满是核桃馍香味的街道,在通往魏家老宅的拐角处,辅仁书屋人来人往。正值樱花烂漫的季节,游客们在樱花丛中享受着山里的清新、春天的明媚。
辅仁书屋里,古稀老人静静地坐在藤椅上,眼神空洞地望着来来去去的人们。售书的活计自然有大儿子张罗,遇到客人需要合影或者签名,老人娴熟而平静地配合。售卖的书主要是《青木川》,还有《一代枭雄》的光碟。
我们每人买了一本《青木川》,老人不紧不慢地用毛笔在扉页上写下“青木川 广读史书 博古通今 辅仁书屋 己亥三月”并盖上印章,边写边慢条斯理地说,“老街那边还有一家种德书屋,是我父亲的秘书兼管家徐种德的儿子在经营,你们也可以去看看。”“我们刚从那边过来,您可以给我们说说您父亲吗?”老人既然打开了话匣,我不能错过。
老人空洞的眼眸里有了些许灵动。“你想知道什么呢?书里都有呢。”“说说您父亲办学的事情吧,还有那位谢校长。”老人眼睛倏地大了许多,射出不易觉察的光芒,瞬间又恢复了平静。“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己兴办的学校,死的时候也倒在学校门边,归于一处吧。”我们心里一紧,知道勾起了老人的痛楚。“从兴办学校开始,父亲其实已经由一个土匪和帮会头子成为主政一方的父母官了。办学、修桥、修路,民风由彪悍变淳朴,一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呢,可最后也没能还清他前边欠下的债,洗清他的罪孽。”老人悠悠说道。“是什么原因造成您父亲的改变呢?前后判若两人。”“你是想问谢校长吧?”老人世事洞明。“其实没有什么谢校长,她叫程立雪,来自山外,是父亲劫来的。然而她却一直留在了山里,为办学校付尽了余生。父亲也因为她而立地成佛,一心桑梓。”是什么样的女子呢?以毕生心血在一个蛮横彪悍的小镇传播书香礼仪?以人格魅力让一个血雨腥风的铁血汉子柔肠百结、放下屠刀?几十年前的青木川是遇见了她而幸运,还是她遇见这青山绿水而幸运呢?听着老人忽而轻快忽而低沉的讲述,我们的心里激动不已。匆匆辞别老人,我们参观魏家老宅后便踏上了归途。
青木川之行已经远去了,川、陕、甘三省交界的青木川小镇也渐渐模糊,而那一本书一部剧一张馍一个人的青木川传奇却久久不能消散。辅仁中学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学校大礼堂划破云霄的秦腔,青木学子迈出秦岭山脉矫健的身影时不时闯进我的梦里来,时不时在心中盘桓,时不时使我热泪满眼。古老的青木小镇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和思考。
关于大山的文章14:大山给他上的一堂课
文/唐宝民
6岁那年,妈妈把他送到乡下的姥姥家,那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小山村,他在那里玩得很开心。有一天早上,他独自一人到山脚下玩儿,玩累了,就冲着大山喊了一嗓子,没想到,大山里一个同样的声音传了回来,他很奇怪,就又对着大山喊:“你是谁?”那个声音又传了回来:“你是谁?”“你为什么学我?”“你为什么学我?”……他生气了,开始骂那个声音,那个声音也用同样的话回骂他,他气得大哭着跑回了姥姥家向姥姥告状,说大山里有一个人骂他。姥姥听完后就笑了,说明天我带你去找他。第二天早上,姥姥把他带到大山前面,让他对着大山说:“你好。”他说了,大山里传出一个声音:“你好。”姥姥又继续让他说:“很高兴认识你!”那个声音也说:“很高兴认识你!”……
他很奇怪,问姥姥:“为什么昨天他骂我呢?”姥姥笑笑说:“因为昨天你也骂他了啊,孩子,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
24岁那年,他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因为是名校毕业,加上在校期间就有几篇学术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而且在他所从事的那个领域有了点名气,年轻气盛的他心高气傲,不屑与同事交往,不愿与大家交流,也不参加集体活动,有的时候在路上遇到同事,人家和他打招呼,他也只是冷淡地点一下头,给人的感觉是恃才傲物,十分不合群。渐渐地,同事们都对他敬而远之了,开始疏远他。他明显地有了一种被疏离的感觉,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包围了他,而且,他的工作也因之受到了影响,在年底的民主评议中,他得票最低,也因而与研究室学科带头人的职位失之交臂。他十分苦恼,便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他回忆起了小时候在姥姥家和大山对骂的趣事,想起了姥姥说的那句话:“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是啊,大家之所以这样冷落自己,正是因为自己对大家的态度造成的啊!想要改变大家对自己的态度,首先就要改变自己对别人的态度,他决定从改变自己着手,改变同大家的关系。第二天起,他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在路上遇到同事,他会主动笑着上前打招呼;同事身体不好了,他也会关切地问候几句;午餐的时候也会和大家一起吃,一边吃一边和大家聊天交流;没事的时候也和大家拉拉家常,开开玩笑……这样过了不久,大家便对他另眼相看,也都主动和他接近,不再冷落他了。
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取决于你对待别人的态度。你想让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是大山给他上的一堂生动的课,这堂课,值得他用一生的时间去铭记。
关于大山的文章15:落在陕南的雪
文/南星
陕南大山深处,真正的冬天到了。
第一朵雪花,是从洛河源头的草链岭之巅舞动起来,潇洒地飘落在洛河源头的山山峁峁,让松柏也有了一些滋润、发亮。
当这一朵雪花与人们相约、与地面亲热时,紧接着草链岭之巅的无数朵雪花也响应起来了,纷纷扬扬地降落在洛河两岸的波涛里。
紧裹着厚厚的棉衣,走在漫天飞舞着雪花的大街上,宽敞的马路上少了车辆,马路两旁寥寥无几的早行人在雪地里小心翼翼地、笨拙地行走着,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哈着白气捂着脸庞,一个劲地抱怨天气好冷好冷。偶尔有车辆经过,也是喘着白白的粗气,车尾拖出一道道混浊的齿印,霎时车轮被洗个干干净净。风裹着雪花,不一会儿,地上房顶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大片的雪花似芦花如粉蝶,旋舞着飘飞着,飞上“银树”,飘到“玉顶”,扑进“雪褥”。房顶上鱼鳞似的瓦棱晶莹剔透,马路像一条玉带伸向远方,行人的身上也罩上了薄薄的雪衣。
雪花飘飘,它不但荡涤着朽木枯枝,而且给山川河流带来了温柔的爱。“簌簌无花落未休,寒梅疏竹共风流”,在这雪花飘飘的季节,更显得竹青松翠梅花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层洁白的绒被,把整个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待到云开日出万物复苏时,雪便融化成水渗入泥土,用自己的身体洗净万物三季的污垢,用琼浆玉液去滋润百花的盛开。
雪在陕南的天空中静静地绽放,尽显冬日的美妙和魅力。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认为陕南大山深处的雪感染了陕南大山深处的人,那样淳朴善良。陕南大山深处的父老就如同这雪,他们以素洁的灵魂美化着家乡,自己却悄悄地溶解、润泽,为了一种纯洁的心而存在。雪匆匆的来也匆匆地走了,融化了自己,只为陕南大山深处增添一份美丽。
雪匆匆而来,落了一方纯白,一方幽凉,我恍如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一切的喧嚣似乎在这一刻与世隔绝。我希望永远在这份宁静中停留守望,永远的沉醉在这里……听,雪与大地的情侬软语,那般深情,那般执着,令人迷恋;看,雪与枝叶的拥抱,那般友好,令人向往。
漫步在陕南大山深处的小路上,她继续带着我的思绪在飞翔……
关于大山的文章16:母亲花
文/苏锦秀
母亲年少时,层层叠叠的大山都掖不住她的美丽,逢年过节时的戏台上,母亲莲步轻移,水袖一甩,台下无数的眼睛都被烧得贼亮贼亮。
大山里的小伙们,没谁能牵住母亲的心,媒人一线姻缘,母亲哼着山歌走出了深山,嫁给了山外当兵的父亲。红红领章两边挂的父亲,英气逼人,性情温和,一身武功了得。父亲经年远在外地工作,偶尔休假回家小住几天,和祖父母同居的老屋实在太挤,父亲一咬牙,招呼来几个舅舅,日夜在村子后面的山窝里搬运大块小块的石头回家,准备盖房……我们土砖青砖混建的新居在村子里的第一排亮堂着,宽大的院落因母亲的巧手而生机盎然:春天有桃花跃上枝头嬉闹;夏天有栀子躲在墙角暗香,牵牛花铺满院墙吹吹打打;秋天的丹桂香飘云外,火红的石榴乐裂了嘴,金黄的桔子笑弯了腰;腊梅被母亲特意栽在了窗前,寒冬里陪伴着孤灯下的母亲缝缝补补……
母亲精心打理的院落里,鲜花炫亮四季,常引得村里村外的女人们来讨要花苗,母亲不但欢喜相赠,还耐心地教给她们一些栽种要领。村里乡亲们都喜欢在我们家开会,会闲时,大家总起哄着要母亲唱一段,母亲就大大方方地亮起金凤一样的嗓子,唱起山歌或者采茶戏,抚慰着常年在土地上辛苦劳作的乡亲们。唯一拉着脸的是祖母:只要一开会,村里的后生们都明正言顺地往咱家里挤。祖母说,你父亲常年不在家,我得盯紧点!少不更事的我,把祖母的话悄悄说与母亲,母亲只是笑笑,依然在繁重的农活之后,把满院子的花儿打扮得四季缤纷。母亲说,你父亲孤身在外,无论他什么时候回家,都能看到家里的花儿在等着他!父亲亦懂得,在母亲最好的年华里,她把对父亲的思念和牵挂,都种在了春夏秋冬的花香里。父亲狠心离开了工作过19年的工厂,调回家乡不久,已近不惑的父亲喜得爱子,贫寒的日子里,满院的花儿分明都开到了父母亲的眉梢眼角。
奈何世间的好景好花,最怕风吹雨打。偏偏命运的魔手翻云覆雨,一月之内相继夺去了父亲和弟弟,我们满世界的花儿刹那凋零,再无颜色。天意弄人,我没有办法,母亲也没有办法,我们在人世彻骨的寒凉和无尽的黑暗里默默煎熬。母亲回到乡下残朽的老屋,捡几分薄地春播秋收,相继送走了高龄而逝的祖父祖母后,母亲锁了老屋,多年以来流离在家乡的几处寺庙里,青灯古佛,晨跪暮拜,祈求我们姐妹三个家家安好,万事吉祥。无论母亲辗转于何处安身,床边的桌上必端放着父亲的遗像,每次去看母亲时,我都会带上几株易活的绿萝和吊兰,插入瓶中,满上水,放在父亲的像前,一起陪伴母亲。
去年春天,我又回大山里的寺庙看望母亲,惊见寺庙前偌大的院子里开满了花,色泽鲜艳,繁盛热烈,蜂飞蝶舞的鲜花丛中,几位中老年女香客在向母亲询问花名,讨要花苗花籽。明媚的春光里,母亲头顶上枯草般的霜发随春风轻舞,纵横的皱纹在母亲苍老的脸庞上舒缓成一朵美丽的花,散发着慈祥圣洁的光芒。山谷空寂,往事恍惚,我突然在花间泪流满面,母亲笑着说,近来总是梦见你父亲和弟弟,过几天就搬回老屋,陪伴他爷俩。
还是30年前的老屋,还是小时候玩耍的庭院,在父亲和弟弟故去整整18年后,暮年的母亲又把院落伺弄成了18年前的样子,姹紫嫣红的花儿挤满了小院,新栽的果树们憋着劲儿往上窜……苍茫尘世,母爱如花,带领着我们姐妹三人坚强地抵抗命运,一步一步走向淡定和从容。满院怒放的花儿,朵朵都是历尽人世沧桑、世事沉淀后的善良、感恩、悲悯和爱,开在了我们的心里,开到了镜框里父亲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