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境界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境界散文1:雪花的境界
文/赵太国
雪花是世界上开得最高的花。
她绽放于九天之上,是碧空之仙女,苍穹之公主,宇宙之天使。她的起点就是生命的至高点。白雪仙子天上来,世界上还有比雪花开得更高的花么?
雪花又是开得最低的花。一旦雪花飘飘洒洒从天而降,轻轻盈盈铺地而来,便如女儿依偎母亲一般紧紧地贴着大地,尽情享受圣洁的母爱。她的下落不仅是生命的升华,更是包容万物的一种伟大的覆盖。她覆盖山脉和莽原,便有了“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宏大气象;她覆盖树木和森林,便有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神奇风光;她覆盖田野,便有了“万里麦苗雪中青”的勃勃生机;她覆盖道路,便有了“万径人踪灭”的无路之境。她于覆盖之中随物赋形,形似一切,更神似一切,以个体的最小变化实现了整体的最大变化,突出了它物而高大了自己。她静静地以大地之美为美,以人类之喜为喜,以自然之奇为奇,在大地的低处显出了生命高处的境界。
雪花是百花中开得最朴素最绚丽的花。她喜百花之艳而看重自己的朴素,慕春天之美而不弃冬季的荒芜。大自然最朴素的时候,就是她开得最美的时候。她默默地以自己的朴素装点大自然的美丽,无色而至色,大素而大美,从朴素的极致走向了绚丽而迷人的世界,将生命的足迹延伸到了圣洁、美丽、迷人的远方。因此,雪花开得最朴素,也开得最绚丽。
每一朵雪花都有一颗至真至纯、至洁至美的童心。她,开也不浮不躁,落也无声无息。她总是喜欢随着夜幕降临,在人们的睡梦中描绘美丽的童话世界,让世界改变模样,令大地鹤发童颜,给人以意外的惊喜,唤醒芸芸众生绽放颗颗童心。
雪花是开得最单调最丰富的花。六角形的雪花,其形其状,岁岁依旧,年年相似,似乎要以自己的单调显示与众不同的特色。她在大气层里不同温度、湿度、风力的作用下,飘落时经过不同的顺序和碰撞,能幻化成无数种不同的形状。她的“六角形”,以不变应万变,于万变中又产生了新的无穷无尽的“六角形”。最单调的雪花,实际上拥有最丰富的变化。她在单调中产生着丰富,在丰富中发展着创造,在创造中又升华着单调而丰富的生命境界。
雪花是世界上开得最短暂的花。她总是在寒冷的时候降临,温暖的时候离去。有时甚至一落地即消融,一刹那就是一生。生命的诗意的舞蹈在一瞬间即成永恒。
雪花又是世界上开得最长久的花。在北方和高原的许多地域,冬季有多长,雪花的生命就又多长;山峰活了多少年她就开了多少年。我总觉得,那一座座千万年不化的雪峰之上,不知有多少雪花见过盘古开天辟地的壮举,见过远古的人类走出洞穴和森林的身影,见过炎黄先民走向华夏文明的足迹;见过我们中华民族经历的屈辱、坎坷与辉煌。我还觉得,雪花依然开在我们民族起步的源头,依然开在《诗经》和《史记》里,依然开在喜雪的毛泽东的博大胸怀中,又将在我们民族圆梦的未来大放异彩。
境界散文2:沉下去的境界
文/唐宝民
着名学者王叔岷是四川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1941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研所,那年秋天,他兴致勃勃地到文研所所在地的四川南溪县李庄报到,到达李庄后,他先拜见了所长傅斯年,傅斯年问王叔岷:“你想研究什么课题?”王叔岷说:“《庄子》。”傅斯年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
傅斯年的这句话说得王叔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按他的理解,多发表文章是自己实力的体现,为什么文研所要规定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也不敢和傅斯年争辩,只好按照傅斯年的要求去做,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二十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再回想初到文研所时傅斯年对自己提出的“进所三年不得撰文”的要求,忽然明白了傅斯年的良苦用心,原来,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坐十年冷”,只有心无旁骛地潜心做学问,才能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
“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其实就是一种沉下去的境界。面对一个浮躁的社会,只有拥有沉下去的境界,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并因此而抵达生命的壮丽和辉煌。
境界散文3:读书的境界
文/王涛
我爱读书,尤其爱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尤其需要一个好的境界。
凭每个人的感觉,每个人有每个人喜欢的读书境界,这全凭读者的感受。所谓读书的境界,即读书的环境和氛围。读同一本书,不同的境界可能让你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带来不同的收获。
一个理想的读书境界,会使读者心平气和,全神贯注,埋在书里,充分地咀嚼、领会、感悟,直到把它读得淋漓尽致,为之陶醉,为之感动。
静,自然是读书人喜欢的境界之一,为什么喜欢静?比如两个人在悄悄地说知心话,谁愿意被别人打断呢?读书也是在跟你的一位知心朋友对话,那是需要心灵感应的,心静则灵,一心不能二用,倘是心情浮躁,看书只能是走马观花,不知书中所云,就好像心不在焉地跟一位朋友谈话,不但不能真心沟通,而且很可能失去一次交朋友的机会。
雨夜伴读,是读书的又一妙境也!一个“夜”字追求的是静,而一个“雨”字追求的是动。
静自有静的妙处,动自有动的理由。一点声音没有显得沉闷,声音太大成为噪音,这时候,小雨来的正是时候,沙沙的细雨声正好可以中和二者的不足——静中有动,动中尤静。这时候,你尽可能酝酿情绪,进入情况。雨夜少有人访,心里没有负担,不会分心走神,或读、或思,这个世界仿佛是你的,尽管由你支配,书读累了,临窗远眺,雨夜蒙蒙,目无所及,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听着雨打巴蕉的叭叭声,那是大自然伴奏的乐章,正好可以提神。
雪日拥炉,是读书人追求的上境也!雨夜妙不可言,雪日锦上添花,如果雨夜伴读追求的是诗意的话,那么雪日拥炉追求的则是那份纯静,室外寒气袭人,室内暧意融融,埋头书海,尽情遨游。书读累了,临窗看雪:大千世界,白装素裹,往日纷呈,消声匿迹。一种心理反应油然而生:这个世界仿佛净化了一般,纯净了许多,简单了许多,一些五颜六色,杂七杂八的东西不再投入视野,大脑如同接受了一次洗礼,这时候你若手捧一书,还愁静不下心来吗?雪花漫舞,落而无声,却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给这美妙的境界增添了一道无限的神韵……
境界散文4:品茶的境界
文/鲜章平
最好是在夏日的午后,坐在自家的小院里,墙边的刺玫灿烂地开着,蔷薇星星点点躲在绿色的帏幔里露着笑脸,木质的葡萄架上爬满长藤,习习凉风吹过,叶片儿沙沙作响,一串串葡萄在透过茂密的枝叶偶尔投进来的那点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这时候,你静静地品着茶,每一口都能品出安逸与幸福的味道。
当然,没有小院也无妨,也不必非要在夏日的午后,即使是寒冷的冬季也一样,关键是要有一颗快乐的心。就说冬天吧,而且是住在高高的楼房,一个周末的夜晚,收拾了一周的凌乱,是该坐下来喝口茶了。这时候你会发现,窗明几净的家里散发着柔和的气息,放眼望去,窗外万家灯火,你就像一个气定神闲的棋手,生活就像一盘棋,这时候是走得最顺心的几粒子。所以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以为劳动之余的品茶,的确是种健康的享受,这就像当年吴伯潇说的那种“健康的疲惫”,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也不必非要一个人独坐。三五好友围坐一圈,品着茶,聊着天,又是一番景象。或许就在这清香温氲的气氛里,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就有了结果,一些隐藏在几角旮旯的怨恨就烟消云散,美好的心情因为茶,因为畅谈而云蒸霞蔚,袅袅升起。我想,南方人爱喝下午茶,莫过于此。
品茶其实是一个交流的过程。
一个人独自品茶,静静地,孤独着,也快乐着。这时候你可以听到自己心灵的对白,两个自我,热烈地交流。你可以想起往事,开心也罢,痛苦也罢,在一口口的香茗的浸润中,心绪渐渐平静下来。或者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想,心中只有茶,七泡过后,余兴未尽,于是一壶接着一壶,喝个透彻心肺,身心舒畅。这大概就是发呆的乐趣。
三五好友相聚,则多了几分生机。你一言我一语,伴着茶香探讨人生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有人侃侃而谈,有人洗耳恭听,说到高兴处,有人开怀大笑,有人掩面微笑。即使是激烈争论,面红耳赤,也请放心,无论如何,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温文尔雅的道别。这就是茶和酒的区别,茶能够清心。这时候,喝的是茶,品的是人,是友情。难怪古人感慨: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
无论自斟自饮还是好友相聚,品茶都需要有颗宁静的心。正所谓“宁静致远”,心静了,心胸也就宽阔了,所思所想才能走得远,人生的境界才能得以提升。从这个角度说,茶是水中仙,只有满怀敬畏之心的人,才能品出个中况味。否则,品什么茶呢?不如喝酒去!
在品茶的过程中,最陶醉、最快乐的,当属沏茶的人。因为茶是有灵性的,只有懂得与茶交流的人,才能沏出浸人心脾的茶汤来。当你全神贯注地将滚烫的水注入茶具中,你的脉搏就开始与茶一起跳动,心神所至,茶之魂也。
所以说,再好的茶,再好的环境,须有一个懂茶的人。
境界散文5:孤独是一种境界
文/赵丰
散步,是生命的一种享受。心里装着烦恼的人,是没有心思散步的。野草和庄稼长在泥土里,我的思想被围裹在一个精神的孤岛上。在风的荡漾下,《孤独散步者的遐思》中的一些句子,常常在耳边缭绕。
《孤独散步者的遐思》是卢梭《忏悔录》的续篇,是在岁月中不断被人们铭记的一部杰作。在这本书中,卢梭对自己的心灵进行分析和解剖,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处于最纯真状态中的形象——真诚,淳朴,爱自然,爱人类。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还沉浮于喧闹之中,我说,你最好选择逃离,然后再打开这本书。
冬天里,我的牙齿会敲击着冷颤。我周围所有的人,在冬天都缩着脖子,我怎么能高扬起头颅?牙齿的敲击只是一种表象,反映出精神的萎缩。在这个冬天,我拥有了《孤独散步者的遐思》这本书,精神悄然明亮。它是一盏思想的明灯,让我在漆黑的大海上得到安慰和力量。“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这是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一开始提出的两句脍炙人口的话。古今中外,那些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绝大多数是孤独的。陈子昂在孤独中咏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孤独的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东坡更孤独,读他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让我倍感清冷孤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东坡表面上写孤鸿,实则写自身内心的孤独。贝多芬、梵高、萨特,还有屈原、曹雪芹,都是孤独情感最强烈的体验者。
孤独是一种美,追问着人生的本质。庄子的好处,是在一个人无助的时候,竟然出现了慰藉。这种慰籍纯粹属于精神的层次。只有在孤独中,才能开掘与营造内心世界,才能有效地体验最深沉的审美情趣,才能实现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审美信仰。高尔基在他的散文诗《人》中写道:“他置身于荒凉的宇宙之中,独自站立在那以不可企及的速度向无垠空间的深处疾驰而去的一块土地上,苦苦地琢磨着一个令人痛苦的问题:我为什么存在?”
1778年,65岁的卢梭“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他没有兄弟,没有朋友,也没有爱人。于是常常独自一个人漫步在巴黎的近郊,以采集植物标本为乐。他一边回忆一边写作,终于为世人留下了他的最后一部着作《孤独散步者的遐思》。
卢梭的孤独不是无所作为的自卑,不是厌世绝望的哀怨,不是失意滋生的忧伤,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它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一种境界。它让人的思绪向灵魂的深处飞去,使人在浮华底下看取生存的真实性。孤独是睿智地、深邃地、从容地、真实地审视人生、反省自我,它与冷漠、空虚、浅薄的无聊没有共通之处。孤独往往伴随着精神的独立、人格的高尚、情操的高洁。在人类的精神史册中,卢梭的孤独是注定了的,是无法避免的。生命的存在形式是仅有一次的个体。生命的个体性决定了卢梭有自己的观念、品性和人格理想追求。在世界思想和文学史上,卢梭是孤独的禅。
境界散文6:有钱人的境界
文/大刘
世人多俗念,常被金钱与物质所困扰,因而,大多数人为此而不停地奔忙着,有人果真梦想成真,而有的人却一辈子都疲于奔命,劳而无果,抱憾终生。
谁都幻想过富贵,然而,走过贫穷,并非谁人都富有。有钱了怎么了?大多数人根本就不可想象,更无法体会,而有少部分人却时常陷入迷惘,甚至栽倒于权钱之下。有的人一旦有钱,精神上完全松垮,为了弥补曾经的付出,便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刺激自己,使自身永远置于一种亢奋状态;有的人也因为财富来得容易,因为掠夺,所以挥霍,权贵之间往往是一对孪生姐妹。
钱要多少才算多,这需用心来衡量。过去,万元户曾是一代人心目中的明星,那时,万元户就是富翁。而今,十万不算富,百万刚起步,千万才算富。是吗?你听说谁谁谁有钱,也许他比谁都欠债多,最大的富有莫过于自我。
我不是有钱人,但我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可能是有钱人,其中也不乏有权人。有钱了,他们在做些什么?我算是耳濡目染过。
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就在市里最高星级的酒店陪了三天的客,说在座的全是千万富翁,每次相聚都是这样大摆宴席,每一顿消费成千上万,吃好喝好,宾馆里住好,接着就是通宵达旦的麻将、扑克,一把牌就是上千上万,对于他们来说,钱还是钱吗?
我的一个同学在政府供职,上司是常委,官至七品,说他几乎每天从早上起来就没离过酒,这种论持“酒”战,谁说不是工作呢?其中的无奈,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吗?
前不久,我和老同学一起宵夜,因为在场的都是部门的头头脑脑,又是老乡,又是同学,那场面真是委实壮观,“酒精考验”,老同学醉得一塌糊涂,接连几次软摊在地,就差没尿裤裆了,回到宾馆终于忍不住来了个激情渲泻,还说没事没事,高兴!(手机短文学网m.)
有钱了,敢情就要这样玩命,这是在跟谁过不去呢?如此挥霍,还是人过的日子吗?这简直就是对劳动和财富的一种亵渎。
其实,人生下来都是光屁股,但是,有了不同的门第,加上天时地利等诸多因素,人与人才有了距离,财富与权力才有了落差。是的,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有人不差钱,而真正差钱的人却帮着不差钱的人赚钱、数钱,这是无法改变的社会定律。不过,总有一些人总能视精神为极品,品位决定着思想的高度。
真的有钱了该做点什么?中华首善陈光标做出了一个好榜样,他坚守富而有德,德富财茂的理念,一直以来累计捐出善款近14亿,这是什么?这是反哺,这是回馈;“5.12”地震时,他深入灾区一线,亲手抢救受灾群众一百多人,这又是什么?这就是大爱、大义、大举,这样的精神世界是何其的富有!
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大爱,哪怕他拥有多大的财富,他也是个穷光蛋;一个人如果缺乏正义与良知,哪怕他有多大的权势,他也只是一个孤家寡人、混世魔王!这就是境界!
境界散文7:开车的境界
文/汪政
丁师傅是一家企业的驾驶员,我偶然坐了他一回车,真的让我肃然起敬。
一上车,他就跟我打招呼,好像老熟人一样,但只看了一眼,他就低头把副驾驶的座位调了调。等到我一坐上去,就觉得前后高低,都那么合适。车上放着轻音乐,他说时候还早,你眯会儿,只要我电话一响,他就把声音调低。他做的都是你想的。
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所以,这车也不能一样地开。他说他一到陌生的地方,首先就是观察那里的人的交通习惯,找准他们的脾气,这样,就知道怎么跟他们在路上打交道了。是快,是慢,是你让他,还是他让你,心中都有数,不但减少事故的机会,更让自己处在主动的位置,有了应对的方法,特别是让自己有了平和自在的心情。否则,人生地不熟的,能把你急死。他开玩笑说,你知道你们那儿的人怎么开车吗?他们大都不太管后面的车,到了红灯,总是不紧不慢,只要自己能过去,后面能过几辆,他不管。
这些都是我以前很少听说的,驾车本来是个技术活儿,到了丁师傅这里竟然有了这么大的学问。这哪里是开车,简直就是文化。其实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到了一定的境界,不管大小、高低、深浅、贵贱,都会有了文化,都能见出一个人的修养、品性和精气神。开车,靠的不仅是技术,技术不过是个基础,下些功夫,对什么人来说就不是难事。但你是不是将车开成了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灵魂,心到哪里,手就到哪里,车就到了哪里,那要多少的修炼?当车成了你的躯体,那车就是你了,就是个大活人,车走,就是你在走。这时,驾车就不是在驱动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与人相处,与环境对话,与万事万物在打交道。
丁师傅说,车开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是想不到车的,想的就是环境,是怎么与道路上的人、车和谐相处。一个人到了一个新单位,一个陌生的地方,首先需要的不就是了解对方,熟悉环境,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式吗?但我们开车的常常忽视了这一点,平时人好好的,聪明得不得了,但一握方向盘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看他开车真替他急,哪里是开车,整个的是与周围的世界较劲。许多人,也就在他生活的地方开车,但是,却看不出他与这个地方的情感,他与这个地方的亲密关系,找不着路,但却碰得着人。他永远在开陌生车。这样开车,太累。
这不是我这不开车的人能悟出来的,是一个老驾驶员的开车哲学。
境界散文8:人生境界:上善若水
文/性淡如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说孔子是乐山的仁者,那么老子就是乐水的智者了。山,雄浑深广,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水,烟波浩渺,博大宽广,无边无际。山,是阳刚的,有男子汉气概,粗犷雄伟;水,是阴柔的,母性的,柔美坚韧。
我们说父爱如山,母爱若水。其实,父爱也可以如水。比心胸,水比山要博大得多,水占了地球四分之三的面积。上善若水,善的最高境界,就如水一样,博大宽广,无边无际,泽被苍生而不求回报。
水,无色,无味,透明,无形。人生如水,读懂了水,也就读懂了人生。人初生时,纯净,无染,没有一点颜色,没有一点异味,透明见底。待到年龄稍长,融入了社会,懂得了世俗,便有了颜色,有了味道。修养好的,经历了人生的沧海桑田,品尽了人世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便如那入了海的水一样,波澜不惊,宠辱皆忘,变得淡泊从容了。水,就是人生。起初从雪山上下来,从天上落下来,从泉眼里冒出来,不都是干干净净的吗,不染一点尘埃。慢慢的往下流,汇成小溪,汇成江河,不断丰富,不断阔大。在丰富与阔大的同时,渐渐有了颜色,渐渐有了味道,渐渐变得不那么纯了,泥沙俱下,浊流滚滚。
当我们是小溪时,清浅见底,波光潋滟,明艳动人。当我们成为江河时,汹涌澎湃,激情四射,势不可挡。当我们成为大海时,反而变得宁静了,清净了,再大的波涛,再大的风浪,也能从容面对,闲庭信步。那水是极咸极苦的,我们反而忘了它的味道,只认为自己就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了。
水,简单,至低,柔弱。越是简单,越接近于道。越是至低,越接近于无欲。越是柔弱,越能接近于生命。水,没有形状,所有的形状都是大地的形状。水,没有颜色,所有的颜色都是万物的颜色。水,没有味道,所有的味道都是天地的味道。水,没有生命,却能孕育生命。水,至低至下,总是把山托得高高。水,至柔至弱,却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阻止她东流入海的脚步。因为至低,所以无敌。因为至弱,所以至强。因为无欲,所以博大。大得可容万物,纳百川,拥天地。水,自强不息,净化大地,污浊自己;水,不争不辩,孕育万物,不求回报。但是我们看水,她濯洗天地,污浊了没有?没有!她仍在那里,不垢不净。她孕育万物,亏欠了没有?没有!她仍在那里,不增不减。
水,无私无欲,至低至柔。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水,无所不在,水在的地方,就是生命所在的地方。这难道不就是道?
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
境界散文9:旅行的三个境界
文/张起帆
从一则“导游辱骂游客不购买贵重商品”的新闻中,我知道了还有“1元团”这种东西。网上关于究竟是旅行社自掘坟墓还是顾客没有良心的争论尚未停息,我却在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活动是由“旅行社”所组织?以购物为目的的出行,不论走了多远,也不能称作“旅行”。
旅行,是为了增长见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些事情是书本中学不来的。旅行的意义正在于补充这一部分的见闻。去宁夏前,我一直以为只有50个人的小学、面积不大而且坑坑洼洼的篮球场和山里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只存在于公益海报和支教社的宣传单上。宁夏偏远山区中用来储存整个旱季饮用水的大水井里甘洌的井水和广西桂林遇龙河上撑篙的船夫伯伯歌唱大自然的嘹亮歌声,都令我至今印象深刻。在山西浑源县城,石碑上记载着古代县令的智慧故事让我赞叹不已。而当我回家在网上搜索,想了解更多时,却连石碑上的故事也未曾找出来。从小,老师就教给我:旅行的时候一定要多看、多学那些你以前从不知道的东西啊!怀抱着这样的理念,我尽管旅行次数不多,但每每结束一段旅程时,也总是受益良多。
旅行,可以提升修养。爱尔兰童话《海洋之歌》中,小男孩经过一系列神奇的游历,终于一改对妹妹嫌弃和厌烦的态度,兄妹相互爱护,消除了坚冰。而使他产生180°大转变的原因,正是他从海边到城市、从城市到精灵洞穴、再回到海边的旅行经历。他的所见所闻促使他成长,使他从一个任性的孩子蜕变成了一个坚强并且爱护妹妹的好哥哥。
旅行还可以提高境界。《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角毅然放弃了安逸的生活和稳定的收入,独自辗转跋涉,从巴黎到塔希提岛,终于在旅行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尽管他生前饱受指责与诟病,但在他死后,他的画作突然受到了空前的好评——因为画中所表达的精神与境界。而让他获得这一境界的,正是他的这次旅行。
所以,下次旅行时,试试和“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说再见吧。旅行的目的不止是照几张照片。无论是在从未去过的地方有所思有所学,还是在自驾游的途中倾听耳畔的风声,享受旅行中更奢侈、更珍贵的东西去吧!
境界散文10:退休三境界
文/陈维坤
早在听鼓应官、走马兰台之时,很多人便已绘好退休的生活蓝图。
然而,一朝被时光的列车运抵退休的彼岸时,很多人那种“从前日月属官家,自此光阴为己有”的欣喜却持续不了多少时日,很快便“灵魂失去了哄骗自己的能力”。我的一位朋友说他有一亲戚,刚退下来时,每天喝着小酒,哼着小曲,逛着小巷,一脸自在,一身轻松,自觉“夕阳无限好,不怕近黄昏”。孰料到了第四天,他早早梦回,见窗外寂寂,惟有似水月华,透过窗棂,铺满一地,略一迟疑之后,想起自己的“甚矣吾衰矣”,一下子便心意烦乱,茫然无措,不禁汗涔泪潸……
友人描述时,神色凝重,从其频频感慨中,我大抵能想见他那亲戚的种种难受。退下之前,虽说早有心理准备,以为可以轻松应对,但退下之后,才知道自己轻敌了。离开了多年熟悉的岗位,以及多年适应的规律,生活方式势必发生重大的改变,这终究还是让人措不及防。所以,对于那些在众人面前作一脸轻松状,又一再强调其内心静如止水的,我私下里常怀疑那是不是在自欺欺人。
人生这一趟车,不管你开多远,也不管你兜多大的圈子,时间一到,你就得停靠下来。你可以慨叹“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也可以忧伤“时间都去哪儿了?”但是,“流光容易把人抛”,这是自然规律,栋梁草芥,卿相刍狗,概莫能逃出被时间河流淘洗的命运。既然无法逃避,跨进了退休这一门槛的你,何不运用你的智慧和勇气,来面对这一重大生活变动,尽快战胜“退休综合征”。
退休老人的第一层境界,是“有乐于身”。神不知鬼不觉地,活着活着就真的老了,想着想着就真的退了。但是,既然活着就得好好朝前走,能走几步是几步,能走多远算多远。退休之前,俗务缠身,千头万绪,纵有诸多私人计划,也只能暂时搁置一边。而今退下来后,时间都是自己的了,正该听从自己的内心,好好弥补早年的各种缺憾。青春年少未竟的梦想,人到中年许下的诺言,如今一一翻出来晒晒阳光,吹吹暖风。培养并保持有益身心健康的爱好,在自得其乐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怎样填充自己的晚年生活,这是一门学问。《日知录》卷十三“士大夫晚年之学”条:南方士大夫,晚年多好学佛;北方士大夫,晚年多好学仙。可见怎样经营自己的晚景,是因人因时因地因境而异。你可以读读诗书,在咀英嚼华中澄心涤虑;你也可以莳花养草,在忙碌劳累中舒活筋络;你还可以游山玩水,在自然美景中优哉游哉……偶尔再来一次“老夫聊发少年狂”,或与友畅叙,只要不彻夜;或把酒言欢,只要不过量;或勇凌绝顶,只要能量力,把生活过得“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岂不快哉?
退休老人的第二层境界,是“无忧于心”。韩愈说:“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心。”退休之后,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社会地位,都会明显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临近退休的人,并非真的贪恋职位爱慕荣华,而是害怕退下之后不堪“车马稀”之冷清。这真是自寻烦恼!既然退了休了,就要学会淡化一切,清空一切,不应在物质和精神上有过高期望。须知名烟醇酒,也能伤肺损肝;美味佳肴,徒增肠胃负担;薄茶一杯,即可怡情养性。每一个人,都是赤条条而来,赤条条而去,如今“朱颜辞镜花辞树”,还有什么放不下呢?
网络上有一首《宽心谣》,句句贴心,字字暖人,每每诵之,常有春风徐拂之感。老年朋友若常歌之,当能清心寡俗,心无杂念。歌曰:“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退休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选,好也御寒,坏也御寒;……”至此境界,何愁不会心宽体胖,不似神仙,胜似神仙。
退休老人的第三层境界,是“有用于世”。退休是一种结束,也是一个开始;是一处终点,也是一个起点。老年人的腿脚自然不如年轻人利索,既然退了,就得承认自己老了。但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势,阅历丰富,洞察世事,目光如炬,兼之技能在身,正该发挥余热,为社会多做贡献,替人生增加一点厚度。
笔者敬佩那些退休后仍保持积极生活态度的老人,他们不常倾诉,因内心强大而能消释自己不为人知的酸楚;他们既在妥帖照顾自己的同时,又因一颗善心而对世界生出一种体恤式的温柔;他们在职时如立云端何其显赫,卸任之后却心甘情愿地卑微着;他们坚持自己的判断不后悔,身影常常出没在周围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他们不计得失,坦荡真诚;他们超越小我,成就大我。他们的生命因奉献而尊贵,他们的人生因无私而亮堂。因为他们身上的正能量,让越来越多的人们觉得生活更美好,世界更光明。
境界散文11:尊重的最高境界
文/张勇
每个人都需要获得尊重,每个人也都需要尊重他人。尊重不是流于嘴上的唯唯诺诺抑或无端夸赞,更不是溜须拍马的曲意迎合。真正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把对方当回事,是一种不由自主的高贵人格的自然流露。
一位朋友与一位台商老总谈业务,午餐时在酒店点了菜品,该老总指着雅座中的酒水说:“请随意饮用,我们不劝酒。”朋友知道很多南方商人商务会餐时绝不饮酒,也客随主便,草草用饭。席间酒店服务生端来一道特色菜,那位老总礼貌地说:“谢谢,我们不需要菜了。”服务生解释说这道菜是酒店免费赠送的,那老总依然微笑回答说:“免费的我们也不需要,因为吃不了,浪费。”饭毕,老总将吃剩下的菜打了包,驱车载着朋友出了酒店。一路上,那位老总将车子开得很慢,四下里打量着什么。朋友正纳闷时,老总停下车子,拿了打包的食物,下车走到一位乞丐跟前,双手将那包食物递给乞丐。朋友看到那位老总双手递食物给乞丐的一刹那,差一点就热泪奔流。
一次,叶淑穗和朋友一起拜访周作人。他们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中等身材、长圆脸、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就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前面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个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上衣。
夏衍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顾颉刚有口吃,再加上浓重的苏州口音,说话时很多人都不易听懂。一年,顾颉刚因病从北大休学回家,同寝室的室友不远千里坐火车送他回苏州。室友们忧心顾颉刚的病,因而情绪并不高。在车厢里,大家显得十分沉闷,都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顾颉刚为了打破沉闷,率先找人说话。顾颉刚把目光投向了邻座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身上,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却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一时间,两个人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年轻人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着,顾颉刚伸手示意室友不要为难对方。
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果盘下压着的一张字条,那是年轻人走时留下的:“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冯友兰的尊重就在于“不说话”,而路易十六的王后上绞刑架的时候,不经意间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下意识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这是一种极其高贵的尊重,让每个人都肃然起敬。
67岁的玛格丽塔·温贝里是瑞典一名退休的临床医学家,住在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松德比贝里。一天早上,温贝里收到邮局送来的一张请柬,邀请她参加政府举办的一场以环境为主题的晚宴。
温贝里有些疑惑,自己只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跟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会被邀请呢?温贝里将请柬仔细看了好几遍,确认上面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后,放下心来:“看上去没什么不对的,我想我应该去。”于是,温贝里满心欢喜地挑选了一套只有出席重大活动时才穿的套装,高高兴兴赴宴去了。
赶到现场,温贝里不由得吃了一惊:参加晚宴的竟然都是政府高级官员。其中就有环境大臣莱娜·埃克,他们曾经在其他活动中见过面。看到温贝里后,埃克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向她报以最真挚的笑容:“欢迎你,温贝里太太。”接着热情地将温贝里带到相应的座位上。温贝里和政府要员们一起进餐,并聆听了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宴会结束后,按惯例要拍照留念,埃克邀请温贝里坐在第一排。玛格丽塔·温贝里就这样,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夜晚。
几天后,温贝里浏览报纸时,看到了自己参加晚宴的合影和一则新闻报道:政府宴请送错请柬,平民赴约受到款待。原来,环境大臣埃克本来邀请的是前任农业大臣玛格丽塔·温贝里,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把请柬错送到和农业大臣同名同姓的平民温贝里手中。对此,埃克表示:“不管她是谁,只要来参加宴会,就应该受到尊重和礼遇。”看到这里,温贝里不由得心头一热,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埃克明知她是一个“冒牌货”,非但没有当场揭穿,反而给予了她大臣一样规格的礼遇,这样不动声色的尊重足以令她欣慰一生。
境界散文12:“谦让,是一种境界”
文/门建新
记得小时候,当教师的爸爸就经常跟我讲《王泰让枣》《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来上了初中、高中,爸爸还要经常跟我讲起《六尺巷》的故事。爸爸常说:“谦让,是一种礼貌、一种胸襟,更是一种境界。只有学会谦让,遇到的相助相敬者就会越来越多,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
参加工作后,面对工作岗位的调整,面对晋升晋级的机会,我时刻把爸爸讲过的“谦让”铭记于心,践之于行,凡事都主动谦让更有困难、更需要帮助的同事,更不会去想勾心斗角、争名夺利之事,从表面看自己似乎是“吃了亏”,甚至个别人还会在背后说“傻”,但我却赢得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结婚后,面对婆媳之间、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的复杂矛盾,我和妻子经常做到“谦让”为先,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从不斤斤计较,不仅换来了兄弟和睦、家庭和谐,而且还赢得了街坊邻居的交口称赞。
谦让不是懦弱,而是海阔天空的宽容,不是卑下,而是心存善意的退让。正是因为我们谨记了爸爸常讲的“谦让”,才使我们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
境界散文13:境界
文/赵玉明
千万富翁深入简出,安步当车,粗茶淡饭,简单快乐,是一种境界;流浪汉能在得到食物以后,面带微笑向人表达谢意,是一种境界;平常人能对生活泰然处之,面对任何问题都安之若素,让平淡的生活有滋有味,也是一种境界。
境界无所谓高低,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能轻易做到的绝不是境界。
老家有一左腿有残疾的鳏夫哑汉,和我家住的不远。我从小就知道,他很喜欢孩子。记得我和弟弟小的时候,他每次见到我们总喜欢摸摸我们的头,还会变戏法一般摸出一把花生或是几枚核桃塞给我们。因为他不会说话,起初我们都很害怕他,后来父母告诉我们说他和其他人一样,也喜欢聪明、伶俐的小孩。从那时起,我们心中的阴影才渐渐淡去,并且见到他后还能主动和他打个招呼,用手比划几下。
前几天,我带孩子回老家,又见他坐街边,老远看见我和女儿,就面带笑容,哇哇的大叫着。女儿吓得往我身后藏,我告诉女儿说:“爸爸小的时候他就喜欢摸摸我的头,他这样是因为他喜欢咱们啊!”怯怯的女儿跟着我,走到他跟前,坐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他显得更加兴奋了。我也用手不停的比划,我就想告诉他,我小的时候他喜欢摸我的头,还给我和弟弟好吃的。我明显的感觉到,他能够明白。他也兴奋地比划着,那意思大概是多年过去了,我的孩子都这么大了。
他把手——满是污泥和皲裂的小口子——伸向女儿,想摸一下我的女儿,女儿本能的闪了一下,他的手停在半空,继而羞怯的笑了笑,仿佛明白了什么,然后慢慢把手放下了。我轻轻地抓住他的手,伸向女儿的头,边告诉女儿:“让他摸摸你的头,这个爷爷很喜欢你!这事足以让他高兴好几天!”我把他的手轻轻地放在了满是笑的女儿的头上,他的手明显抖了一下,之后他把手慢慢拿开,眼里闪烁起了一丝光芒。
下午,我们准备回家时,发现哑汉坐在我家大门口,手里拿着一把择的很干净的青菜。见我出来,就一把塞在我的手里,又变魔术般的拿出两枚核桃,放在了女儿的手里,然后满脸是笑的一瘸一瘸的走了。
我和女儿都有了一个愉快的下午!他也一定有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这就是他的境界吧!也许,对他而言,说境界,太做作。一个老鳏夫、哑巴、瘸子或许就没有资格有什么境界。但是我却明显的感到,我想对待常人一样对待他,他就用最朴实的方式来待我好,这就是一种最实在的境界!
境由心生,真心无界!
拥有很多,为别人做很多,自己简单快乐,是一种境界;拥有很少,做好自己,认真生活,是一种境界;一无所有,给别人一个笑脸,给别人快乐,也是一种境界!
境界散文14:“玩”的境界
文/网络
最近,一位同事谈起他的一个朋友,满脸艳羡地说:“人家这几年玩摄影,真是玩出境界了!本来是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态,没想到作品屡屡获奖,奖金还不少,据说都能买房子了!”
在这位同事眼里,“玩”的最高境界是玩出点名堂,轻轻松松名利双收。其实,玩的最高境界是玩得开心忘我,玩得自由自在。
我们都喜欢玩,玩是一种天性,也是一种快乐的解压方式。记得小时候,老师和家长总批评我们:“就知道玩!”玩,最能让一个人感到愉快放松,也最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我们小时候以为玩是贬义的,好像是在贪图享受,放任自己。如今我们懂了,玩也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总有那么多人带着功利之心看待玩。难道玩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快乐和轻松吗?名利这个衡量标准,像一把怪异的标尺,会让人变得庸俗世故,唯利是图。被名利绑架的人,恐怕永远体会不到玩的真谛和乐趣。
玩,这样一件美好的事,让生活多了八分妙趣,九分生动,十分精彩。有的人喜欢游山玩水,徜徉在山水之间,人就像回到了心灵的港湾,所有世俗羁绊统统抛却,只给自己留下一片青山绿水。
美好的生活给了我们享受玩的权利,为什么要在玩的时候想“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玩的最高境界是丢掉功利枷锁,彻底放松自己,充分享受生活的美好。
境界散文15:在功利境界的人
文/六六
忙碌,为了更好地生活。但很多人忙着,忙着,就忘却了初心。洪晃说,如无意外,她这个月就退休了。因为女儿跟她不亲,有快乐或忧愁更愿意跟父亲分享,这不是她追求的母亲生涯。
我的一个朋友说,他有一天如往常穿过机场安检门,看见前面有个父亲,脖子上骑着儿子,父亲在整理行李,儿子俯下身亲吻父亲头顶。那一刻他泪流满面。他一路忙着,忙着,孩子已经上大学了,竟然错过了这些美好瞬间。钱有了,声名有了,却丢了儿子的童年。
好多老人,都在弥补自己年轻时的错误,他们的方法是含饴弄孙。而他们的孩子又像他们年轻时一样错过了孩子的成长。
成龙大哥,这一生风光无限,尽享荣誉,却在老年时被儿子的行为“扇了耳光”。我观察过网络反应,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果报。房祖名是个好孩子,只是生错了家庭。成龙曾说过,他唯一一次接孩子,但没接到,他去了小学,儿子已经进初中了。
我们这一生,幸福的根源在哪里?冯友兰曾经说过,人有四个境界。第一是自然人境界,这都不用教;第二个境界是功利境界,人想干些什么,想被别人知道,被社会认可。人温饱以后要富足,富足以后要权力,权力以后还要有影响力。
影响力是个什么东西?影响力是相传的口碑,你的行为方式得到大众认可或趋同,是值得绝大多数人追随的。于是又来了第三重境界,道德境界。
很多人功成名就财务自由以后,达不到道德境界,因为他们被名利攻陷了。能力将你带上巅峰,但德行让你常驻那儿。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林肯说的。知道的人不多,大多数有能力的人昙花一现,修得再好些,也就一世富贵,平安辞世,却不能常驻历史,不能在时间长河里留下印记。
要在时间长河里留下印记,就回到冯友兰先生说的第四层境界,叫天地境界。其精神留存于天地之间,“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光”。这就是这个人是否经得起岁月的检验。
圣贤都经得起。老子、孔子的思想,直到今天,你读起来,就好像他从未离开过。西方的很多原典,你要想追溯人类的发展,依旧还要去反复研读,仿佛与那个已经逝去多年的人对话。这样的境界便是天地境界。
有天地境界的人,其实是没有时差的。你的子孙和后世人,一直在与你交流和沟通着;没有天地境界的人,就得用道德的标杆要求自己,行为做事谈吐是否合乎“道”,有了这个标准,你自然就会亲贤臣远小人,置身世外而乐在其中,你也不会太忙碌,因为绝大多数不值得你忙碌的人或事,你会分辨。
最苦的是在功利境界的人,你每天呼朋唤友,你每天高朋满座,你每天被很多人需要,你每天没有时间,你的能力让你达不到无为而治,你做不到出世入世,你分不清此岸彼岸。
于是,你婚姻反复,情感反复,子女对你不亲,你对父母愧疚。你总是活在奔忙又无限愧疚的日子里,你觉得身边的每个人都得靠哄。你已经拿出你全部时间和精力了,貌似对你不满的人还越来越多。
所以,如果你还在这个圈子里打转,只能说明,你修行得还不够,你对人生的认知太浅薄。你如果还有时间差,是你德行没有提高,要靠时间来弥补。
境界散文16:人生境界
文/性淡如菊
人生有三种境界。第一种, 鹰的境界。鹰高高翱翔云端,俯瞰大地,明察秋毫。第二种,乌龟的境界。以弱胜强,清静无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第三种,细菌的境界。若有若无,你说有,它又看不见,你说它无,又真实存在。
第一种,是孔子的境界。第二种,是老子的境界。第三种,是佛祖的境界。孔子的境界,可以成就俗世的强者,雄霸天下,一展雄风。老子的境界,可以成就弱者,以弱胜强,什么都以最终结果论胜负。佛祖的境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前二者都是小儿科。
如果人生就是挑一担水上路,任务是把水送到终点。我想结果是,第一种境界的人会谨慎地保护桶子和水,历经千辛万苦,不惜一切代价,把水和桶安全送到终点,在桶落地的刹那,突然发现,桶底穿了,水漏完了。第二种境界的人边走边喝,边走边把空桶的多余的边缘去掉,快快乐乐好似疯子,待到达终点时,只剩下桶底了。第三种境界的人把桶和水都潇洒的扔掉,轻松自在,无欲无求,随遇而安,到达终点时,什么都没有,却告诉大家,这就是解脱的方法。
我们都不想做乌龟,缩头缩脑,猥琐得很。做细菌?谁都没有这样想过,大家肯定会想,这样想的人肯定是疯子。我们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做雄鹰,拼搏吧,奋斗吧。世界的王者有几个?天上的雄鹰又能有几只?想做雄鹰,结果却做了小鸟,与雄鹰为伍,如果运气不好的话,往往做了它的可口晚餐。细想下来,还不如做只乌龟,修心养性,却能颐养天年。做细菌?呵呵,那是王者的天敌,躲在王者的体内,自由自在。我们都是有益菌啊,你身体的百分之五十都是啊,没有我们,你会立即死亡。
老鹰翱翔,小鸟雀跃,乌龟爬行,细菌无所不在。谁是强者?谁是弱者?我们甚至说不准。以气势力量论英雄,老鹰为最。以寿命长短论英雄,乌龟为最。以最终结果论英雄,细菌为最。最终谁来超度你?当然是细菌。
观天下帝王家族,国破家亡时,莫不血流成河,往往国亡时,就是灭种时。做臣子的,今天呼风唤雨,不可一世,明日诛灭九族,人去楼空,数都数不清。黎民百姓,就如那乌龟,躲不过的也许被捉去杀了,躲过去的也许又香火不绝。出家人,往往是被放过的,因为他们有益无害啊。也有死于战火的,那都是自己的劫难。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人生如饮茶,冷暖自知。人生如穿衣着鞋,合不合身,夹不夹脚,自己知道。适合做雄鹰的就做雄鹰,适合做小鸟的就做小鸟;适合做乌龟的就做乌龟,适合做细菌的就做细菌。
做什么都好,只有符合自己的本性就可以了。快乐自己的快乐,幸福自己的幸福。爱自己所爱,想自己所想,生活着自己的生活,就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