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工作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工作的散文1:父亲学二胡

文/刘小兵

父亲退休后,从忙碌的工作状态一下过渡到清闲的慢生活,刚开始,父亲很有些不适应。后来,在一帮老年朋友的劝说下,买了一把二胡,开始了吹拉弹唱的生活。

老孙是父亲单位的老同事,两人关系一直很好。只不过前几年老孙因病,提前退了休,每天坚持拉二胡,让他以往孱弱的身子骨渐渐硬朗起来。现瞧见父亲也来学二胡,老孙就自告奋勇当起了父亲的老师。调弦、定调、拉弓、指法,老孙手把手地教。音准、音色、五线谱,老孙也不厌其烦地逐一讲解。由于教得规范,讲得到位,一下勾起了父亲学二胡的浓厚兴趣。

刚学的时候,由于父亲音乐底子薄,加之年岁大了,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因而,学起二胡来,显得特别吃力。亏得老孙脾气好,从不会对父亲吹胡子瞪眼睛的。在这样亲切宽松的学习环境下,父亲也知耻而后勇,一遍拉不对,他就两遍、三遍地拉,直到像模像样了,才停下手中的弓弦,抹抹头上的汗珠,乐呵呵地对老孙说:“老孙,晚上到我家喝两口去!”

学到第六个月,用老孙的话说,父亲已经出师了。我们全家人都很吃惊,老孙见我们不信,似乎有些生气:“我跟老刘什么关系,用得着我去拍他的马屁吗?”受了老孙的夸奖,父亲也有些诧异,一再受宠若惊似地只朝老孙连连拱手。

也别说,自受到老孙的点赞之后,父亲拉二胡的兴致欲加高涨起来。只要一有空闲,公园、草坪、小区、长亭,都能见到父亲忘情地拉二胡的身影。那悠扬的旋律,常常引得路人驻足侧听,一首曲子拉下来,时常会赢来一阵叫好之声。一次,小区的一个老哥在听罢父亲的二胡演奏之后,打趣地向父亲提意,让他到《我要上春晚》上去露露脸。不想,父亲听后,哈哈一笑:“自娱自乐还可以,要是班门弄斧,那就自不量力喽。”

父亲每天依然优哉游哉地拉着二胡。又过了半年,一天晚上,父亲请老孙到家里吃饭,酒过三巡,老孙要父亲演奏一曲。父亲也不客气,拿来二胡,调好音弦,拉起了《二泉映月》。如泣如诉的旋律,雄浑清越的曲调,阴阳顿挫的音韵,让人如醉如痴。听着听着,老孙突然带头鼓起掌来,一曲奏完,大家齐声称赞。老孙回家的那一刻,还不忘拍着父亲的肩头说:“老刘,你的二胡水平,已经超过我了。”

如今,父亲的二胡技艺日益成熟,他每天都陶醉在音乐的海洋里,不仅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多年的肩周炎顽疾也荡然而飞。

关于工作的散文2:诗意的旅程

文/牛虹

由于工作原因,2011年一家人开始分居两地,我过起了穿梭于合肥与巢湖的“双城”生活。在来来往往的火车上,我奔波了一年。火车成了我熟识的朋友。

每次乘车时间大约一个小时。起初,上了车就埋头睡觉,很是无趣——当然睡不着,耳朵是醒着的。城里不知季节变换,但在火车上,我可以看到四时的风景,铁轨边的庄稼便是季节的符号。车厢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南来的,北往的,形形色色的人等汇聚在这流动的空间里,其中又以民工居多。在观察和闲聊中,体味到他们艰涩的生活现实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据此写了篇小说《人在旅途》。当把赶路变成旅行,感觉就迥然不同。

到合肥上班后,住处与单位距离远,要倒两次车,单程一个半小时,时常打“站票”。只好慢慢调整自己,数站名,看路牌,回忆相关掌故,看行道树和广告牌,时间过得也挺快。车到省博物馆附近,想到古钱币展和潘玉良画展,想到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特别提到的博物馆文化;到逍遥津附近,想到了“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想到它几经变迁,在1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曾湮没。有座位的时候,听听音乐,看看报纸,有时也让座,不管别人是否感谢,把站立当成锻炼,心里充满了诗意。

生来喜欢到处走动。途中爱读诗,叶赛宁的田园诗,泰戈尔的《飞鸟集》,惠特曼的《草叶集》等都喜欢。

在路上,很容易联想到人生的命题。远如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苏轼《赤壁赋》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鲁迅的《野草》中有个“过客”不停地在走。近如一首歌《在路上》,“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

人生是一列义无反顾前行的列车,时间的巨轮在我们身后奔驰,日益迫近。我们不得不往前行走,永远在赶路。有时因赶路,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其实,在路上,我们虽然寂寞但不孤独,因为心中有路。只要有生活就有诗,就有歌。对生活,我充满期待。

关于工作的散文3:久违星空

文/黄吉文

因工作关系,夜宿远离人烟的一个群山丛中的水电站。凌晨走出房外小解,不经意仰头一望,心中不由一动:多美的星空!天汉灿烂、群星闪烁,象一大袋晶莹剔透的宝石,被随意散布在天幕上。星星在争相地展示着各自的丰姿,不染一丝俗尘的天籁,在热情洋溢、不知疲倦地在为它们伴奏。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在这连狗吠鸡鸣也没有的静谧氛围中,我却分明感到天地间热闹繁盛,洋溢着无限的生机……

记忆中,已经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灿烂、这么迷人的星空了。

上大学时,晚上多是在自习室度过的。每天吃过晚饭后,便早早抱着厚厚的学习资料奔向教学楼或图书馆,生怕晚了占不到座位。熄灯铃响过之后,又步履匆匆地往宿舍里赶,回去练习英语听力、洗澡、洗衣服。路上,偶尔也会抬头一瞥苍穹,但被汉字、阿拉伯字和拉丁字母折磨得疲惫不堪的心,对月亮星辰已经漠然了。毕业后,在城市里谋生,住在高楼如森林般茂密的地方。站在阳台上,有幸看到天空,但那是一片非常可怜的狭窄的天幕,偶尔见到月亮的倩影或几个眨眼的星星,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了。晚上有时会赶到办公室去加班,或到外面去访友、办事,但行色匆匆间,哪有闲情特意抬头欣赏星空?况且城市上的星空,就像西装革履上的瓜皮帽,根本没有诗情画意可言。

小时候,是在乡下度过的。走出门外,便可拥有一个由群山“支撑”起来的星空。静静的夜晚,望着无数不停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年少的心灵充满困惑,但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大人们,并不能给我关于星星和宇宙的各种提问以正确的解答,他们能给予的只有猜想和神话。不过这些猜想和神话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多年以后我喜欢上天文地理和文学艺术,也许与此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在没有什么娱乐,甚至连电也没有的乡村之夜,我常常注视灿烂的星空,在神秘的天幕上驰骋着自己瑰丽的梦想。童年的我,坚信美丽的星空定会有什么奇迹为我而出现。星星,是我小时候常描绘的图画,直到今天,我有时还会下意识地在纸上划拉星星的图案。星空,是我小时候百读不厌的一本童话,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当年读它时那沉醉的情景。

如今,又在群山之中,我重新见到了久违的灿烂星空,就象邂逅到一位阔别已久的老友,岂能不为之怦然心动,岂能不为之惊喜异常!我睁着一双惊诧的眼睛,贪婪地打量着向我眨着久别重逢之喜悦眼神的星空。星空还是一如往日的明眸善睐,一如往日的温情脉脉,我们之间似乎根本就不存在无数个日夜的分离,也没有几个城市喧嚣的隔阂。星空的深情和澄澈,令我感动不已。我久久地注视着迷人的星空,任由深秋的寒风吹打着我只穿单衣的身体,任由圣洁的星辉恣意地涤荡我的心胸……

在很多年以前,我不会想到拥有一个灿烂的星空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也不会想到,见到久违的星空会让我激动如斯。

关于工作的散文4:父亲的爱

文/张海贞

这段时间工作比较忙,已有些时日没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了。礼拜天,终于得空,带着女儿回了趟娘家。

吃过午饭,我出门转悠,碰到邻居刘婶儿,她告诉我说:“前几日,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你发表的文章,随即拿给你爸看,他不识字,让我念给他听,听得可认真了,但不知怎的,听完他却落泪了!”刘婶儿的话让我心里猛然一惊,我很快明白了,我的确向家乡的报纸投了稿,父亲流泪也许是因为想起了往事。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目不识丁,从不会订报纸看,关于我写作的事也未跟他提过。父亲这辈子最大的愧疚就是没供我上大学,只要提起这事,他就会一个劲儿自责,我知道他流泪必定是想起了此事,这时,我的泪水再也没能忍住,在脸颊肆意流淌……

其实,打我懂事起,便知道自己是父母抱养的。二十多年前的那个秋天,父亲上山挖草药,路过一个小桥边,听到一阵哭声后停住了,之后他看到一个包裹,里面有一张写得歪歪扭扭的纸条:因家里已经有四个女娃,实在负担不起,望好心人收留。就这样,我来到了这个家。

父亲对我的爱完全超过了两个哥哥。母亲说,生两个哥哥时也没见他如此开心,哥哥小时候父亲很少抱,可是对我,父亲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每天从农田里干活回来,不管多累必定是先抱抱我再说,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记得儿时,有次去田间找父亲,当时他累得满头大汗,刚停下来喝水解渴,看到我时立马放下手里的农具,把我抱在了怀里,兴奋地说:“只要看到俺闺女,再辛苦也不觉得累!”想起那些过往,我鼻子又是酸酸的……

直到初中毕业那年,父母身体大不如从前,为了给二老减轻负担,我跟随同村的霞子去了广东打工。当时父亲极力劝阻,说就算是砸锅卖铁也会供我读书。可我性格执拗,自己决定的事说啥也不会反悔。没能供我上大学成了父亲心里永远的痛。如今,当他得知初中文化的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报刊发表文章后,更是喜极而泣。

父亲虽没有文化,但他却凭借自己的勤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田里劳作,把我们兄妹三人拉扯大,他虽然没能给我大富大贵的生活,但他却给了我满满的爱,为我们打造了一个虽不富裕但却幸福的家。无情的岁月在父亲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皱纹,生活的重担也压垮了父亲那曾经挺拔的身躯,父亲那曾经坚固无比的牙齿也开始无情地“罢工”,想到这儿,我再次泪眼迷蒙。

关于工作的散文5:空中菜园

文/李星涛

前几年在乡下中学工作,闲时垦了一片空地,一年四季蔬菜不断。如今,住进了城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每天都要往菜市上跑。更让我担心的是,菜市上卖的小青菜都喷洒过农药。因为,七八月份正是虫儿肆虐的季节,可这些小青菜身上却一个虫眼儿也没有,这让喜吃青菜的我怎敢下咽呢。

苦思几日,我决定自己动手搞一片空中青菜园。我剪开一只旧麻袋,重新将其缝制成一个中型的沙袋模样,先虚虚地装上自己配置好的土杂肥,中间埋植了一根钻了许多孔眼且底部堵实了的青竹竿,然后把沙袋吊在阳台上焊好的三角形钢筋架子上。地侍弄好了,该播种了。我拿来一把锥子,在排着在麻袋上扎眼。每扎一眼,我便按进三四粒青菜种。一大包青菜种种完了,我的空中青菜园也便开始孕绿儿了。

每天早晚,我都要向沙袋中的青竹管中慢慢加一些水。水经过竹竿上的孔眼,一滴滴渗透到麻袋中的土中,正好可以满足小青菜的需求。至于竹竿中加入水量的多少,全靠自己掌握,只要麻袋的表皮始终保持湿润就可以了。

一周过去了,小青菜从锥眼里纷纷探出脑袋,舒展出叶片。那叶儿黄中透绿,嫩极,似乎一碰,马上就会断了去。锥眼中,先长出的小青菜茎儿长,后长出的茎儿短。整个菜园,自下而上,黄绿相衬,参差不齐,将原先灰黄的麻袋片儿点缀得一片盎然。十五天过后,小青菜严严遮住了麻袋表面。由于菜园底部水分充足,所以小青菜的茂盛程度常常是自下而上,逐步减弱。那些舒展开来的叶片于熹微的晨光中酥酥颤动,恰似一大群绿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妻高兴得合不拢嘴,每天拔青掐绿,不是青菜蛋汤,就是青菜下面。

菜园底部的青菜吃完了,我马上重新补种。等到上部的青菜吃完了,底下的青菜已泛出碧青。就这样,一茬又一茬,我的空中青菜园真正成了一块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绿色宝地。刚开始吊起我的空中菜园时,邻居以为我是拳击教练,每天要练沙袋。等到妻每天从沙袋上采摘下一把把小青菜时,他们才如梦方醒,马上纷纷效仿。于是乎,我所居住的单元,家家阳台上都有吊起的形如沙袋的空中青菜园,即便是到了冬天,依然可以看见沙袋上小青菜那碧绿的身影。

我大部分的休闲时间全都变成了一片片碧绿的小青菜。那一年四季容颜不变的绿色,不仅给了我们全家人怡悦快乐的心情,而且更让我们的生活增添出一种别样的情趣。

关于工作的散文6:栗水的欢笑和泪花

文/蒋家红

参加工作后,每年除了清明和封岁,就很少回老家。但一回到老家,就想留下来住几天,想到村子里转转,到河边散散步,再见一见儿时的伙伴!在老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空气非常清新,有在县城吃不到的野菜和江鱼,因假日有限,最后还是不得不离开这里。

在全州文桥镇,风景最秀美的,是栗水,栗水有一条河流把村庄分隔,河的对岸就是我的老家达山口了。远远望去,村舍静谧地散落在田野上,再走一两里路,就来到山脚下。清明时节,春雨淅沥,缕缕炊烟与山间雾霭连成一片,梦幻般的水乡景色,诗一般的世界。最美的是栗水的河流,河水清澈,水流平缓,像一古典美女披着透明的丝绸。上游的拦河坝把河水赶到两岸的水渠里,灌溉了锦碧街和下宅村几千亩农田。没涨大水的时候,坝上的河水像一匹匹绿绸从织布机上平缓流出,而到了雨季,河水从坝上倾泻而下,发出惊人的咆哮,一改秋冬季让人心醉的静美。河岸浓密的柳树青绿耀眼,即使在大热天,人在树下也有一种闻了薄荷般的清凉。夏天里,河里成了村民的乐园,在这里洗个澡,回家吃什么都觉得香甜。

小时候,母亲好不容易省下钱为我买了一双凉鞋,我总喜欢穿着凉鞋和小伙伴到河里洗澡,由于太高兴了,洗澡后,总忘记穿凉鞋,丢了两次凉鞋后,母亲只好把旧的解放鞋除去布面,在鞋底上钻几个洞,再安上拖鞋的带子给我当凉鞋穿,尽管这样,我还是改不了喜欢去河里洗澡的习惯。栗水每年有二月初一和五月十五两个闹子,非常热闹。在圩日里,能吃到麻圆粑粑和米粉,能买到连环画,这大概是小时候最快乐的记忆了。

老家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也带给我很多愁苦!那时候,栗水的大河上没有拱桥。平时到对岸的商店购物,只能从木桥上过去。而河里涨了大水,木桥就被大水冲走。这个时候,下宅村的老船工就要撑船,一天里,船要往返很多次。在栗水的大河里用桨摆渡是行不通的,下了大雨,河水很急,只能撑船。因为用船桨摆渡,木船不知要被大水冲到好远好远!只有用竹篙撑船,才能保证把船撑到既定地点。那时,老家的交通不是很方便,也因交通不便,造成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秋季,因下宅村水渠里的水太少,达山口的碾米厂碾不了米,村子里的荣大爷只好挑着谷子到锦碧街去碾米。我和好友祖华正好要过桥,祖华热心,就帮荣大爷挑谷子。到了桥中央,祖华大概是眼睛看了水流,脑袋有点发晕,一头栽进河中,箩筐里的谷子全部喂鱼了!我想都没想,扑通下河,把祖华拉了上来。荣大爷没有怪祖华。多年后,我回乡见到荣奶奶,她就和我打招呼:“你就是红仔吧?谢谢你和祖华当年帮我们挑谷子!”我知道,她说这话是真诚的,但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那时,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入初中,要进行选拔考试,录取的只是一小部分人,而这种考试的考点一般设在集镇的初中。考试的前两天栗水河里涨了大水,木桥被大水冲走了!怎么办?学校的领导、班主任通知所有家长来开会,最后决定,班主任带领学生翻山越岭,取道庙头镇的宜湘河大桥,再到文桥初中参加考试。考试的头一天,班主任汪国太老师带领大家翻过学校后面的越城岭。爬山时,很多同学撇下了避雨的尼龙薄膜,不知摔了多少跤,从凌晨6点多走到傍晚7点多,才来到文桥初中。全天估计走了30多里的路程,这次跋山涉水把我们都累趴下了,那一晚睡得特别香,这大概是童年里路程最长的一次远行。

1992年,栗水大桥动工建设,那时我在家务农,大桥桥墩要挖基础,我去挖了一天,干得腰酸手麻,但心里无怨无悔!老家上面的两个村子来了好多人,他们也来参加建桥,个个都干得很起劲!要知道,由于交通不便,这两个村子有不少年轻人还在打着光棍。应该感谢栗水村的党支书和达山口的林场场长,他们一合计,把集体林场的杉树卖了一批,加上村民都筹了点钱,建桥的款有了。

1993年,我考上师范,栗水的石拱桥还没修通。1994年暑假,好几个师范的同学想来我家看我,经过木桥时,很多女同学是爬着过来的。吃饭时,有人说:“蒋家红,你们家我再也不来了,我怕过那座木桥!”听了这话,我心里很是酸楚。还好,大桥于当年年底修通,桥面能过重车,运啥东西都方便。

关于工作的散文7:工作经验

文/蔡中锋

那一年,我们科分过来一个叫小赵的小青年,钱主任领着他来报到的时候,特别向他介绍了我:“老孙是我们局的一位老同志了,在机关工作二十多年,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向他学习!”小赵听了,很热情地和我握手:“请孙老师一定好好带一带我这个小学生!”

此后,小赵果然很尊重我,常常向我请教一些问题。

有一次小赵问我如何做好工作,我很认真地向他传授了我工作中的大原则:“做事要认真,要勤快;要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同事要尊重,要搞好团结;对来咱单位办事的人要热情,要讲礼貌……”等我讲完,小赵笑笑说:“孙老师的工作经验真是太丰富了!”

过了一段时间,小赵挨了领导骂,又向我请教怎么办,我于是又诚恳地向他讲解了我工作中的小技巧:“汇报工作时,除了谈几点工作之外,还要谈几点你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这样领导才会记住你的功劳;开会的时候,一定要坐前排,一定要认真做笔记,这样,领导才会对你有个好印象;重要的工作,一定要人最多的时候做,最好要请有关领导参与其中……”等我讲完,小赵又笑笑说:“孙老师的工作经验真是太丰富了!”

去年年底,我们的科长到龄,我以为凭我的工作经验,科长的位子非我莫属。结果,领导安排的却是年纪轻轻的小赵。怎么会是这样呢?我一直大惑不解。

有一次,我和小赵都喝了不少酒,我忍不住向小赵提起了这个问题,小赵说:“你的工作经验是很丰富,但却都是当科员的经验……”

关于工作的散文8:她城人她西安

周末下午,在香港工作的同学梅突然打来电话,说她到西安来玩了,现正在德福巷呢,过来喝茶吧。

过去时,梅已点好了一壶午子仙毫、一碟开心果等小食品。茶楼中的爱尔兰音乐如流水一般缓缓流淌,直至进入我们的温暖心房。

梅在轻缓的音乐中淡淡地说,西安并非以前想象中的模样。没来之前,总在想,这里该是座“陈旧又灰暗的城市,比较适合怀旧的地方。”也想象着西安城的人,肯定很传统甚至有些土。可来到这里,我张大眼睛看了好几天,发现这里的一切和我想象中实在是天壤之别。街道并没有尘土飞扬,而抬头看到的是湛蓝清澈的洁净天空,城市的绿化也很好。而令我更感兴趣的是西安的女孩子亦非常的时尚,她们即使不着名牌的时装,也能将服饰巧妙混搭到最为极致的美丽。在夜幕降临的街头,我看到的是西安的流光溢彩,但却并非凡俗。在市中心的钟鼓楼广场,仿古和现代的建筑交相辉映,充满了雅致独特的文化气息。耳边听到更多的是时尚男女们标准的普通话,还不时遇到用英语和老外交流的西安年轻人……

我一边喝着飘着淡淡清香的午子仙毫,一边自豪地听着梅对西安的印象。

天津长大的梅是我的大学同学,热衷时尚的她毕业后定居香港,做了一家时尚杂志的美编。从她口中听到对西安的真诚赞美和欣赏,我当然十分高兴和自豪了。因为,她是以时尚审美行家的眼光看西安的。

梅喝茶的时候,坐在她身旁的同事,地道的香港人BULE说道:“今天,我和梅姐专门乘坐了西安的地铁,感觉西安地铁的配置比较先进,但更值得称赞的应该是乘车人的素养。在地铁里,我们看到乘客都比较安静有序,有的青年还主动给老人让座,看着这样的场面真的很温暖。”

也许因为西安是自己生活城市的缘故吧,听到别人对她的赞美,心中自然涌出几分自豪。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西安人,对这个城市的任何一点变化,每天都能感觉到。这些年,城市绿化增加了,城郊周围的湖水也多了,整体环境改变了。特别是住在城南高楼上的人,在晴朗天气里站在阳台上还时不时地可“悠然见南山”呢。我不由自主地随着梅和BULE的话说。

晚上9点,茶楼已座无虚席。这时,耳边飘来一首非常优美的经典歌曲,转头望去,是一位大学生模样的男孩边弹奏吉他边歌唱。他唱歌的样子有些漫不经心,但亦有着几分陶醉,这样的音乐和歌声更增添了我们相聚的欢乐。

梅告诉我,下午她们在城墙下游玩时,还看到几对年轻漂亮的情侣在古老的城墙下拍摄婚纱照。“我们非常感兴趣,便情不自禁地停住了脚步,开心地欣赏着他们拍照。有对男孩穿着整齐西装、女孩披着洁白婚纱的情侣,还紧紧依偎在灰色的古城墙下,那女孩的一只手轻抚在城墙墙壁上,而他们的眼神,亦是透着对古老城墙的某种眷恋。那一刻,我在想,生活在西安真的好有趣,过去和今天一切都融合得这样奇妙。”BULE微笑着说,我觉得西安的年轻情侣们喜欢在老城墙根下拍婚纱照,是希望古城墙见证他们美好甜蜜的爱情。这一见证,却成了青春时尚与古老城墙相映成辉的一个新景观了。

我为BULE的话语所感动。或者,是她们的话语更多地触动了我心灵深处对西安的那份爱恋罢,我忽然有些激动地说:“咱们去街头走走吧,去见识一下西安更多的夜时尚……”

秋的夜晚,古城西安的街头霓虹闪烁,在七彩斑斓的夜色中,我们一起走在人流不断的南大街,太多关于西安的话题始终未曾远离我们。

这时,凉风习习而来,感觉十分清爽。也许是心中有着对自己城市的独特喜爱和眷恋,当她城人用她眼光来评赞我们的家乡时,内心涌动着更多的是自豪和感动。

关于工作的散文9:特色农庄

文/梁惠娣

朋友慕阳原在深圳工作,是某中外合资企业的高管,年薪百万,整天忙碌得像个空中飞人。终于有一天,他说累了,于是解甲归田,回到家乡搞起了一个特色农庄,终日沉醉于田园。

受他的邀约,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周末,我踏上了到粤西乡村的旅程。

来到粤西乡间,像是一头撞进了绿色的海洋里。朋友的农庄就在绿树掩映中。

慕阳饶有兴致地带我参观他的特色农庄。只见山上山下星罗棋布地散落着一间间小木屋,屋内摆设着木桌木椅和木床,每一间小木屋前都用竹栅栏围成一个独立的小院子,每个小院子都各具特色,并有个特别的名字。

山脚下迎面一间小木屋,木屋前有个小菜园,菜园里种着鲜嫩的小青菜、小韭菜、小辣椒和番茄。院门前挂着一块木牌,写着“瓜菜飘香”。 慕阳介绍说,客人住在这个小院里,可以体验种菜劳动,也可以随意采摘菜园里的瓜菜,体验到真正的农家乐。

顺着羊肠小道向前走,眼前出现一个大池塘,围绕着池塘临水建了两间小木屋,有间小木屋前有个用木板搭建的小露台,坐在这个小露台上可以悠闲垂钓,因此这间小木屋名为“鱼乐园”。有间小木屋前是一池荷花,无论坐在窗前或凭栏驻步,都可观赏到娇妍的荷花,更有荷香阵阵,熏人欲醉,这里是“荷香苑”。

有个小院,竹篱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生气盎然,它叫“绿藤小院”。有个葡萄藤爬满架的小院,叫“葡萄院”。种着几棵诗意芭蕉的小院叫“芭蕉院”。

我在朋友的带领下一直走到了山顶,只见山顶上一间大木屋,木屋前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树,住在这间木屋里,山脚下的一切尽收眼底,很有登高望远的舒畅。而抬头望天空,感觉离星月更近了。朋友说夜晚在这里赏月最佳。这里便叫“赏月阁”。

我在朋友的特色农庄里小住了半个月,狠狠地体验了一番农家乐。

清晨,我在第一缕晨曦中起床,沿着池塘漫步三五圈,乡间清新潮润的空气使人身心舒爽通透,精神抖擞。然后拎着水桶到池塘边汲水,给菜园里的瓜菜浇水,顺手摘回来一篮子新鲜的蔬菜。早上八点吃早餐,吃的是在城里难得吃的五谷粥,萝卜干,南瓜饼,还有新摘的小青菜。吃罢了早餐,跟随慕阳到他的养鸡场里喂鸡,鸡们争先恐后地下蛋,到处都能捡到鸡蛋。离中午尚早,我与慕阳在“鱼乐园”里悠闲垂钓。下午,在“荷香苑”赏荷听风。夕阳西沉,与朋友往山上走,到“赏月阁”吃晚餐。在晚风中,吃一只泉水椰汁鸡,喝几杯朋友自酿的米酒,喝得醉意朦胧。一轮圆月高挂天上,薄醉微醺时,赏月最佳!恍惚间,一度怀疑自己是从北宋时代穿越而来的诗人,禁不住吟起诗来:“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这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呀,我竟沉醉不知今夕何夕了!

朋友的特色农庄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居住体验。这里真是抛开凡俗、洗涤尘心的好去处呀!

关于工作的散文10:工作着是幸福的

文/马亚伟

记得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的一位女主持人说过:“每天,我在人们的酣梦中醒来,准备工作,没有一丝抱怨。我迎接清晨的第一抹霞光,感觉自己真的很幸福。因为,我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

是啊,有份工作真好,工作着是幸福的。作为初三毕业班的教师,我的工作更为忙碌充实。每天,我追赶着阳光的脚步,早晨向东,傍晚向西,我穿行在小城里,用双脚丈量着一天的长度,在满面尘灰、一身疲惫中周而复始。

我的工作,三年一个轮回,在终点和起点之间循环,不知走过了多少三百六十五里路。孩子们又快毕业了,我心中感慨万千。我像一只大鸟,每年在九月的秋风里飞越千山万水,衔来泥巴和树枝,垒成一个温暖舒适的家,迎接小鸟来入住。三年太快了,那些叽叽喳喳的小鸟们,很快就长大了。直到有一天,小鸟们羽翼丰满,各自纷飞,我的使命就划了一个小小的逗号。每当孩子们毕业时,我的心会像被掏空了一样。他们一批批离开了,我却要固守原地,等待下一次的迎接,等待下一次的欢送。

我知道,我的班里,一颗颗少年的心是躁动不安的,他们时尚新潮,追求个性,又难免因为无知而轻狂。我的语言太轻太浅,只会在他们年少的心上掠动小小的涟漪。但我坚信,我洒下的是一粒一粒美丽的种子,也许有一天,他们静心回首的时候,这颗种子会忽然复苏,然后发芽扎根,慢慢结出信念的果实。于是,我不厌其烦地讲着,用我的感动去传递善良和美好的种子。

每天上下班的时候,我会看到街上形形色色的人,都在忙忙碌碌地奔波着。他们中有公务员,有小商贩,有清洁工,有农民。看到一张张不同的面孔,我会想,他们中间,说不定就有我学生的家长。你看他们,个个满怀憧憬,他们努力打拼,就是为了让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接触过他们中的很多人,我深切体会到他们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我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位母亲?因为这样,我更要懂得肩上的责任。我们教师,一肩挑起了无数的期盼和憧憬,有什么比这更神圣?

我明白,各种工作都有神圣之处。各行各业中,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劳动者,平凡地工作着,却又深深地幸福着。

关于工作的散文11:不落叶的榆树

文/陈湘涛

表弟在农科院工作。他曾在自家楼下的绿化带做过一个小实验:他给几颗榆树偷偷打了“吊针”,希望能延缓榆树的“脱发”问题。

表弟对试验结果很有信心,请我到了“秋风萧瑟”时节,务必来他家赏榆。

十月中旬,我去他家,果然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四周黄叶飘零,满目悲凉,唯有他家门口几株榆树一片墨绿,生意盎然。让我想起白居易的那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到此中来。

表弟得意地说,树叶脱落是缺少某些元素,只要给树干输送一些养料,树木就能够四季长青了。虽然我不觉得人工干预让树木不落叶是多么了不起的发明,但看到表弟试验成功,也为他感到高兴。爱迪生孵过鸡蛋,还让邻家小女孩吞过氢气,好奇心甚至恶作剧往往是伟大发明的开端。

过了一个月,下了第一场雪。我心机一动,想去看看表弟“改造”过的榆树。现在梅花还没有花苞,不能如古人那样踏雪寻梅,踏雪去看看没有落叶的榆树也蛮有情调。我把想法给妻子一说,生性浪漫的她欣然响应,还特意带了相机去拍照。

屋外的气温已经很低了,匆匆过往的行人踩在铺满积雪的路上,不停地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我们步行到了表弟家,看见那几株榆树毫无“傲雪独立”的精气神,树枝断裂,树干歪斜,处境比周围的树木都凄惨。见了表弟,他沮丧地告诉我,自己试验虽然成功了,但试验品却要死了。因为榆树没有落叶,树冠比别的树都要大,下雪后接的积雪也比别的树多,树木不堪重负,如今奄奄一息了。

我们叹息着折回头,一路无语。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面花辞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老病死,岁岁枯荣,这是自然法则,谁也改变不了。也许只有在素面朝天时,才能磨砺出面对命运坦然承受的从容气度;也许只有在洗尽铅华后,才可修炼成回首往昔宠辱不惊的宽广胸襟。如同北方的阔叶林木,到了深秋毅然脱去曾经带来无比荣耀的华衣,由风霜来锻造刚硬的筋骨皮。

还有什么样的风雪能对付得了一棵自毁容貌的树呢?

妻子现在年轻,和众多爱美的女性一样,热衷于购物,沉迷于美容。我写下这篇文字,希望等到她韶华已逝的时候拿来读一读。

关于工作的散文12:一个幸福的人

文/周淑芳

年关将至,各项工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忙了。午后,我们正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兴奋地喊了一声:“大家快看,谁来了!”我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志。”大家异口同声。又有一段时间没见了,他竟然自己“摸”过来了。

时间可追溯到4个月前。大志是一个乐观向上、才华横溢的才子。我们工作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更是家里的顶梁柱。每逢节假日,他都是热心地召集我们游山玩水的“驴头儿”,那一手好文章曾在全国得过大奖。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那天傍晚,他正和朋友在家属区散步,一辆飞驰而来的残疾车把他送到了死神的边缘……抢救的过程惊心动魄。再见他时,已是满头绷带,躺在重症监护室里,靠呼吸机维持脆弱的生命。看到他的妻子心痛绝望的表情,握着她冰凉的双手,我们也忍不住泪流满面。所有的祈祷和祝福,都希望他能够早一天醒来,早一刻回到我们身边……

日子一天天过去,奇迹在一点点发生。大志在医生的全力治疗和亲人朋友无比关爱中,凭着坚强的毅力渐渐好了起来。会走路了,会说话了,能认识妻儿了……但毕竟是大脑严重受损,让他暂时失去了记忆。

“我很感谢大家,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但是我想不起来你们的名字。”每次看到我们,大志都会重复这样的话,表情很内疚、很无奈。然后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笔和纸,让我们把名字写下来,说要回家慢慢认、慢慢记。今天也不例外。而我们每次都会大声而清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告诉他:“不许忘了我”……

这天,我们和大志聊了很多,问他现在的恢复状况、他的家庭、妻儿以及他曾经的文字与驴行。有人赶紧找来大志发表在报纸上的文字和照片,告诉他:“这是你的作品,记得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吗?”大志憨憨地笑着摇摇头,“不记得了。我现在想想,心里很痛苦。半生的记忆没有了……”他说不下去了。我们了解,更能够理解他。以前在电影中看到的桥段,如今在生活中真实上演了,剧情竟是如此揪心和酸楚。我握着大志的手,认真地说:“没关系,我们重新认识,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天色已晚,大志跟我们告别,我的心渐渐归于安恬。在这个冬季的深处,打磨掉刚刚的多愁善感,心里充满宁静与安详,静静地思考着人世的悲欢离合,静静地看着大志渐行渐远的背影,不再彷徨,没有忧伤。时光永远不会逆行,但它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记住:大志朴实无华的文字、乐观豁达的笑容、坚强无比的意志以及每天早晨,他媳妇怕他上班迟到,为他精心准备的在一盆冷水上晾凉的美食——“水上漂”……

对比事发当初的情形,今天的大志着实让我们惊喜不已。虽然他暂时离开了他曾经如此热爱的工作岗位,也和我们生活的圈子越来越远,但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永远是我的朋友,永远是一个幸福的人。

关于工作的散文13:椒秧带我还乡

文/王继颖

因工作下乡,正逢乡里集日。路过一个卖青椒秧的摊子。被人挑剩的青椒秧,面黄肌瘦,却依旧惹人怜爱。忍不住诱惑,买下几棵。

几棵青椒秧,小心翼翼跟我回城,扎根在我家窗台上的大花盆里。小小的秧苗,高不盈三寸。细茎上的几片嫩叶,却如一只只可爱的小手,有着神奇的力量,总能挽起我,带我回溯一段故乡旧路。

故乡,儿时,我家菜园里,年年茁长一畦畦蔬菜秧——青椒,西红柿,芹菜……在那物质贫乏的岁月,除了主食和咸菜,餐桌上的美味,都与菜园里迎风起舞的绿苗息息相关。我家如此,乡亲们亦如是。园子里的菜秧若被糟蹋,是关乎生计的大事。

算命先生说我命硬,克亲生父母,认干爸干妈就能化解父母被克的灾难。村里有个白胖的女人,生了四个儿子,一心想认我做干女儿,以弥补她没有女儿的遗憾。认亲的日子都约定了,爷爷却因她家的菜园愤愤地毁了约。她家菜园距我家不远,我家养的一窝鸡常到她家菜园啄食菜秧。她家不知谁家的鸡,为保饭桌上的生计,在菜地里洒了农药。我家的鸡全部被药死。

干女儿没认成,女人对我的喜欢却丝毫不减。及至我和她二儿子一同上了小学,一同成为成绩优异的佼佼者,她的这份喜欢更是日久弥深。我家到学校,必经她家门外。上学或放学时,她常站在家门口,好像专门等我。每见我路过,她白胖的脸就开成一朵硕大的花儿,一双温热的大手抚过我的头发、脸颊和臂膀,攥住我的小手,久久不肯松开。嘘寒问暖,关心我和她二儿子的学习,仿佛我就是她钟爱的女儿。有几次,她提着篮子,篮中装着刚从菜地摘回的蔬菜,最上面的蔬菜,总是青椒。青椒炒鸡蛋是我最爱吃的,不知她如何知道的。那几次,她都从篮中挑出几个大而丰满的青椒,塞进我书包里,心满意足地嘱咐:“回家让***给炒鸡蛋啊!”从她那里,我品尝到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对自己的盛情挚爱。

她的儿子们,或许曾反复得她明示,大儿子和二儿子如敦厚兄长,视我如胞妹;两个小儿子总亲亲热热喊我姐姐。我和她二儿子小学时同桌几年,又一起考入镇上的重点初中。初中时,我们坚持去几里外的学校上晚自习。下自习时已近夜里十点,我和另外两个女生胆子小,她二儿子与另外两个男生便默默担当起护花使者的角色。那时男生女生都羞涩,一路上,男生和男生低语,女生和女生嘀咕,男女生间的语言交流几乎为零。几个男生,默契地和我们保持着五六米的距离。初二那年冬天,学校西墙上不知被谁掏了个洞,勉强能钻过一个人。那面墙,距我们村最近。下了晚自习,我们天天钻洞出校,直到洞补好。一天夜里,我最后一个钻洞出去,不小心跌倒在墙外结冰的路上。清冷的月光下,大家已走出几米,谁也没回头。我从硬邦邦的地上慢吞吞爬起来,双手冰冷,屁股针扎般疼痛。就在这时,胖女人的二儿子快步回到我身边,低声关切地问我有没有事。刹那间,冬日寒凉的月光化作春日暖阳,心间暗生出一片草绿花香。伫立在银白月光中的少年,高高的,瘦瘦的,气息温热,自家兄长一般。我有些羞涩,又暗生疑惑:他难道长了后眼,居然第一时间看到我跌倒?

中考时,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农村穷孩子首选的师范学校。收到录取通知书,正是青椒累累的丰收季。路过他家菜园,遇到他摘青椒的母亲。喜欢我多年的胖女人,挑选了几个最大最好的青椒,微笑着塞给我。这位母亲的微笑和话语里,流露出遗憾和不舍。师范学校免学费,吃饭国家补贴,他也极想考,却因成绩稍低而未如愿。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他家兄弟四个,父母都是本分农民,日子想必捉襟见肘。记得有一次,男生们上厕所回来,偷偷地取笑他没穿内裤。他面红耳赤,尴尬不语。我心生同情,想这或许与他家的日子有关。没考上师范,他一定有些遗憾吧。我读师范后,收到他从高中寄来的信,他说自己正努力拼搏,坚信笑在最后的人是真正的成功者。在学业的路上,他却没能成为笑在最后的成功者。不但没成功,还欠下我七十元钱,一欠就是二十几年。

我师范毕业在县城工作近一年时,在县城复读的他又将参加高考。他是学校的体育健将,为增加成功机率,准备报考体育院校。去外地参加专业测试前,他突然气喘吁吁跑到我宿舍借钱。因为工资即将花完,我让他在宿舍等,骑上车去姨妈那借回七十元交给他。那时的七十元,是我一月的工资。事与愿违,他高考再次落榜,回到故乡,做包,卖包。生意或许并不兴隆,因为他一直没还我钱。穷也好,忘也好,对他的印象,打了折扣。回村时,在路上邂逅,他目光躲闪,言语讷讷,欲言又止。我故作淡然地和他打个招呼,便匆匆过去。我成家不久,因买房欠了几万元钱,最困难时,冬天连女儿的棉裤都买不起,曾价值一月工资的七十元钱,我怎能轻易忘记?却没想过向他讨要。日久天长,日子渐渐宽裕,七十元钱的分量已变得轻如鸿毛,就想,即使有一天他执意还钱,我也断不肯收了。有一年盛夏回去,到镇上逛书包市场,又邂逅他。炎阳下,他蔫头耷脑地蹲在挂满书包的摊子前,等顾客光临。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很想过去和他搭话,问他过得是否还好。他却似乎没看见我,将头埋得不能再低。我也就作罢,逃似的离开。

父母从小村搬到镇上已十多年,再见他,是在侄子的婚礼上。他从村中跑出十来里到镇上帮忙,一连几天都最后一拨儿才吃饭。我热情地招呼他,他也不好意思地微笑着和我聊天。婚礼办完那天他喝醉了,红着眼圈儿说起那七十元钱的事,最初几年家里太穷,后来怕还钱我也不肯再收,一块大石头,在他心上坠了二十几年。提起他母亲,他说,母亲依然种着那片菜园子,年年栽几畦青椒秧,青椒累累的季节,常会念叨我。那一天,我们都释然。细回想,他和母亲,都曾给我的成长岁月添过温暖与美好,便觉得,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我借钱帮助他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感谢几棵青椒秧,带我重回故乡,忆起这些,忆起过往的许多……

在余光中的诗里,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在生命前行的旅途中,总有一些事物,就如我从乡村集市带回的青椒秧,会成为回溯的通行证,引领我们重回故乡,重见故乡人,重历故乡事,重温故乡情,补充生命的正能量,让我们在生活与灵魂的异乡温馨前行。

关于工作的散文14:喝茶

文/冉学鸿

整日应付工作生活,难得有清闲时光,喝口茶当然不是难事,至于舒展腰身跷起腿来悠哉地品茶,距离我尚且遥远,品茶大概品的就是心境吧。

小时候,父亲总是起得很早,五六点就把炉子弄旺了,烧起开水来,直到把该灌的壶都灌满了,他再往炉子上烧一铝壶,一般等到水吱噜噜腾着热气的时候,一家人就都起床了。洗漱完毕,敞开大门,新的一天开始了,喝茶成为每天早上第一道功课。即便是在农活最繁忙的时候,这个习惯在我的家里多年也几乎雷打不动。我在家里排行老小,所以一直被安排做洗茶壶茶碗这些琐碎工作,当时这些程序是我强烈反感的,颇烦不说,还动辄招来指责。茶壶茶碗干净与否,端茶顺序是不是有长幼内外之分,用茶缸的时候是不是一只手就能完成,都成了家长看你是否勤快、客人判断这娃是否灵性的标准了。农村人虽然待客简单,但泡茶也饱含人情,常听说谁看不起谁了,谁把谁怠慢了,茶叶放的多了少了,端茶递水也成一把量人情的尺子了。我虽然懒些,可又舍不得喝茶听话把儿这场子,心里老大不情愿还是听从了调遣。我对门有个本家,按辈分算爷字辈的,种菜卖菜是个把式,在农村算能人,因而性格泥古,常不与人言语,但他和父亲年纪相仿,敬父亲是民办教师,所以常到门上喝茶。我旧时邻家的叔是木匠,手艺好所以心气也高,一起喝茶拉家常就爱揶揄本家爷几句,两人总是你来我往见不得又离不得,喝茶时候,本家爷说菜价年景市井趣闻,邻居叔说量木打柜十里八乡人情长短,父亲拉一手好板胡,话题离不了村里谁家娃学习认真谁的戏唱腔有味。观者有容,听者有味,一壶茶便把童年的岁月拉得长长的。

过年,朋友从远处带回来一些六安瓜片,我自己喝了些,挺好,就带回老家给父亲尝尝。他喝了说还可以,我就笑了,我知道他照顾我面子,在他看来真正的好茶叶,滋味应该就是花茶那样浓烈而醇苦的。茶的滋味何尝不是人生的滋味呢。一棵茶树,气合万象,得天地沧桑而汁含百味,和人的生命又何其相似。人说水能言而茶能语,也不知有没有这层意思?

关于工作的散文15:风雪难挡归乡心

文/江初昕

刚参加工作头一年,我被分配到偏僻的矿山实习,临近春节,下起了几场大雪,看着纷飞的大雪,心里忐忑不安起来。终于等到放假了,我们五个实习生回家心切,归心似箭,不顾没到脚踝深的积雪,毅然踏着厚厚的积雪下山。

等我们好不容易走到集镇,通往县城里的班车因为积雪的原因已经停运了,望着茫茫白雪,我和同伴横下一条心步行到县城去。小镇到县城也有二十多里地,由于积雪太深,我们走得气喘吁吁,步履维艰。短短二十多里的路程,竟然花了大半天时间。好不容易到达县城,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钟了。这时,我们的鞋袜全湿透了,又冷又饿。大街上饭馆早已关门歇业了。只好先赶到汽车站,我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到我们乡下的班车也已经停运了。县城到我家还有三十多里的路程,同伴早已各奔东西了,独自一人的我孤立无援。一筹莫展之际,我猛然想起住在县城里的表哥,遂直奔表哥家而去。表哥见了我,赶紧端来热饭热菜给我吃,又帮我烤干了鞋袜。表哥挽留我在他家过年,说等化了雪通车再回家。我谢绝了表哥的好意,告诉表哥说,我已经写信告诉爸妈了,说好一定回家过年的,要是没有回去,父母心里一定非常着急。表哥听了我的一番话,最终还是同意了我的想法。

我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路上行人稀少,厚厚的白雪覆盖了原野乡村,白茫茫的一片。我的家乡地处深山里头,平时也是人烟稀少,更何况这样的严寒雪天。越往深山里走,雪越来越厚了,脚踩着齐膝深的积雪,每走一步都十分吃力,稍不留神就会滑倒。走到半路上,天空又飘起鹅毛般的大雪,顿时白茫茫的一片。越往前走,越发吃力了。深山里不时响起“啪”的一声脆响,原来是积雪压断了树枝,在这深山中,更显得寂静而骇人。走着走着,冷不丁从树上“哗”的落下一坨雪,吓得我直冒冷汗。树影憧憧,朔风凛冽,白雪飘飘,我只有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默默念叨着温暖的家。

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我心里更加着急,不由得加快了步伐。远方依稀传来一阵阵鞭炮声,我心里清楚,马上就要到家了。刚走到村口,远远的,我看见村口的树底下站着一个人,头戴竹笠。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谁家竖的稻草人。我刚走近,就听到对面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一听,是父亲的声音,我赶紧上前拉住了父亲的手。父亲接过我的背包,往家里奔去。

从凛冽的寒风中走进家门,我格外感觉到家的温暖。兄弟姐妹几个相见,也都不胜欢喜。小妹端上了热气腾腾的茶水。母亲听到的我声音,赶紧从厨房里跑出来,拉着我的手左看右瞧,一边笑着一边不停地抹眼泪。不一会,母亲把滚烫的饭菜端上桌子。小弟拉着我一起到门外,把一串长长的鞭炮挂在竹竿上点燃。顿时,“噼里啪啦”一阵爆竹声,响彻在寂静的山坳里。父亲端出自家酿制的糯米酒,给我舀上了满满的一碗,母亲为我夹了平时爱吃的菜肴。一家人相互碰杯祝福,浓浓的亲情在这大年三十团聚的夜晚汇集,让我倍感温馨满怀了。

关于工作的散文16:有多久没有回家了

文/陌陌

刚刚参加工作的儿子说最近一段时间忙,不能回家了。我在瞬间的失落后,在心里笑了笑,儿子真像当年的我啊!

人到中年回想当年,每段记忆都刻骨铭心。

那时候被好多幸福包围着,路上有棵大树为我遮阳,路过的风送来清凉,嫩绿的垂柳亲吻我的额头。那个时候我以为朝夕相处的人儿就是全部,水乳交融的土地就是我全部的世界,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离开它,离的那么远,回家一次那么不容易。

我去过很多地方,到过很多城市,雾霾的天气,灰蒙蒙的天空看多了,总能想起家乡那片蓝天,就会觉得此生可能再也看不见那么美的云朵了,那是家乡的名片,像母亲的脸一样美。故乡就是一个这样的地方,无论世界在我们眼前怎样延伸, 它永远静止在那里,纯真得像是水,滋润故人苦尽甘来,繁华落幕。

如果能永远不长大,一直天真下去该有多好,依然做那个乖巧踏实,令故人心安的孩子。

怀念妈妈每天做的早餐。一碗大米粥,几片馒头,一盘小菜。日复一日,十几年来成为一种习惯,使人总在出门在外的清晨有种失落感。后来只愿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愿意用美满的早餐来安抚我的人,几经波折,过了许久,才懂得潜意识中寻求的,不过是家一样的温暖安宁。

故乡就是当你每天都见,但有点儿烦它的地方;当你每天见不到,却在夜晚常常梦到的地方。原来渴望外面的世界,现在却想回到它安逸的怀抱,随着日出日落,终老一生!

有多久没回家了?又有多少次回家,再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不像回家,更像是像住客栈。

我也人到中年,也深深体会到父母的心情,他们是很容易满足的。儿女能常常回家在他们眼前晃悠,大口大口地吃家常菜,晚间依偎在一起看电视剧,哪怕是短短的几天,也能让他们心满意足了。

不必非要等到节假日,当我们哪天心血来潮,拿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劲头,买张回家的车票,给他们一个惊喜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