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老年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老年的文章1:老年人美在心态
文/徐亚斌
小区里的梅阿姨最近心里有点不爽,因为不能容忍日渐松弛的脸和下垂的眼睑,老人悄悄去做了一次美容。她想给平时一起跳广场舞的老姐妹们一个惊喜。那天傍晚,梅阿姨信心满满地来到了小花园边上的广场,期待老姐妹们对她赞赏一番。然而令她意外的是,大家非但没有一句赞美,反而都以怪怪的眼神看着她,弄得梅阿姨好一阵尴尬。
应该说,梅阿姨追求年轻的心理本没有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我要说,生命是一个过程,从青春靓丽到年老色衰,是生命的必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韶华褪尽,美貌不再。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坦然接受,勇敢面对。
再说了,容颜的衰老并不可怕,外表的光鲜靓丽,并不是美的全部,更不是美的本质。步入老龄,老人有老人的美。老人的美在心态。只要我们拥有健康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时时处处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生活态度,行为处事中展示出一分从容、淡定和优雅,那不是一种美吗?
人到老年,如果依然还希望通过改变外形来取悦于人,那不能算是一种正常的心态,至于借助外力手段,希望保持美貌,留住青春的做法,更是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其实,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和魅力。如果我们老年人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那么一定会折射出属于老年人的那份独特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年人美在心态。
老年的文章2:让“阳光”照进生命
文/张聪蓉
我们院子里有对老年夫妇,两人腿脚因为病痛行走不便,外出全靠拐棍,步履艰难。尽管如此,无论是逛农贸市场,还是在公园里散步,两人总是笑眯眯的,仿佛身体、生活中没有任何苦痛。
因为腿痛难忍,走起路来就像针扎一样,过了几年,两位老人都把拐棍换成了轮椅。他们坐着轮椅照旧一起上农贸市场买菜、去公园散步。
面对亲朋好友们关切地询问,两位老人乐呵呵地说,人活几十年,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遇到困难,不能逃避,要迎难而上。“就好比我们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可越是这样,越是要积极地面对现实,不苦恼,不退让,不怨天不怨地。心宽一寸,病退一尺嘛!”
院子里还有两个年龄差不多的老人,都很喜欢抽烟。5年前他们一起去检查身体,都发现有严重的肺气肿、气管炎,医师要他们戒烟。其中一个认识到了抽烟的害处,下了很大的决心把烟戒了,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结果肺气肿好了,气管炎也大大减轻。另一个却相反,把医生的意见当成“耳边风”,烟照抽,每天两包。身体每况愈下,常常牢骚满腹,消极度日。这样一来,这位老人的病越来越严重,每年都要在医院住上一阵子。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靠内因才能发挥作用。一个人没有好的心态,心里没有阳光,光靠外因是很难起作用的。事实证明,一个人有了好的心态,就像一束阳光照进生命,人自然就会有强盛的生命力。
老年的文章3:人虽老学未央
文/唐修建
老年大学是个好地方,六十余岁的在这里就是年轻人,完全不觉得自己老了,尽情发挥自己的爱好。有的背起相机满世界的跑,有的放声高歌,有的翩翩起舞,此外,长跑者有之,冬泳者亦有之,生命里依然充满希望。
可是,衰老是人生不变的规则,学员们到七十有余时,腰、腿、眼皆会有明显退化。此时,老学员们便只能看着新进来的“年轻人”风光了。于是,七十有余者便从动向静转变。他们更多地与琴棋书画相遇——写诗文者,学历史者,研究家乡变迁者,品研家乡美食者渐渐多起来,且越学越感到学如海知无边,恨不能多学一些再多学一些。
有次, 我在老年大学图书馆读报,看见一耄耋老人在读厚厚的史书,并仔细地做了摘录,字迹工工整整。
问其何用?答曰,制作卡片资料,写文稿时查阅会很方便。又问,当今用电脑手机查资料极为便利,为何用老法?老者说,习惯了。也就是几句对话,我们熟悉起来,一见如故,谈了许多写作心得。老者临走时像老友一样与我握手告别,并约好有机会再叙。
我也曾在行走的团队中,背着个相机从北疆沙漠到南海沙滩,长城长江、黄山峨眉,拍坏了相机,磨破了皮鞋,成功的作品虽寥寥无几,却常以电脑里塞满了旅行的足迹而引以为豪。不知不觉中,我学摄影竟已十年有余。
在感到体力大不如前后,我也任性地学起了文学与诗词,不时地写点文字,发到群里凑个热闹,虽不成文,但觉快乐。
老年大学有个文学社,有一本校刊名为“常青树”,近又隆重地成立了老年大学作家协会,《京江晚报》“银潮周刊”是我们的挚友,有了这些平台,爱好写作和阅读的人走到了一起,参观、学习、讨论、写稿,一片生机盎然。
奋斗一生,每个老人都有故事,回忆往往成为最好的素材。我们一生的轨迹既印证了建国七十年,又见证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忆往日看今朝,诸多同学文思泉涌,晚情飞扬。
学习是快乐的,形式是多样的,只要有心情,管它古稀与“猫蝶”!
老年的文章4:致正在日渐逼近的老年
文/尚宝英
前两年赵薇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一炮走红,影坛随即掀起了青春电影的热潮。青春终将逝去,永驻只是美好祝愿;老年也终将到来,这似乎也不可逆转。极少数不幸者或羸弱薄命,或天灾人祸,只体会了起跑的紧张激烈,没能在人生的马拉松比赛中混个及格,就提前退赛下场,没福分欣赏后半段的风景,没机会享受夕阳的余晖和暮年的悠闲。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绝大部分人是能够而且必须经历和体验“老年”这个人生阶段的,躲不过,逃不掉,如影随形,挥去复来。而且这老年也像悄悄逝去的青春一样,不知不觉地就迎面撞入了你的怀抱。
静心回想起来,自己向曾经的年轻说拜拜的过程,似乎是从不知不觉眼花了开始的。俗话说“花不花四十八”。可那是祖上留下的规律。现代人对眼睛的使用和损害比过去厉害无数倍,许多人感觉看不清近处的东西时年龄往往还没到四十八。不知不觉中看手机短信就需要伸直胳膊了,看报纸书籍就需要坐直腰板挺起脑袋了,打字上网就感觉显示器越来越小了。刚开始还以为是劳累过度,还以为是光线太暗,还以为是幻觉梦境。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谁会把自己跟“老”字挂上边?遇到过来人相互一交流,人家好像先知先觉一样:“什么也不是,老了,眼花了,配花镜去吧!”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花镜往脸前一伸:“不信试试。”心存不甘地接了,敷衍着往脸上一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可是当年点蜡烛煤油灯寒窗苦读都没有近视的眼睛啊,这可是当初高考体检时2.0的视力啊,这可是几十年久经文场,连续熬两天两夜不带疲倦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眼睛啊!曾经为自己从事文字工作多年眼没有近视不用戴眼镜而无比自豪和骄傲的我,怎么平白无故眼睛就花了?发自心底的不服和对自身器官的高度自信体现为对花镜的一味排斥和敌视。而自然规律却是无法抗拒的。看不清药品说明,看不清产品包装,看不清电话号码、看不清报纸消息,看不清票号数据,如此等等。一次次面对紧急情况需要视力的时候因为没有眼镜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原来自己从来没有注意过生活中怎么那么多让人看不清的东西!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眼花去。赌气似的直奔眼镜店,老花镜一口气买了五个,办公室、客厅、卧室、车上、背包里一处一副,既然你这个不速之客说来就来了,咱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堰。于是,与日渐逼近的老年的遭遇战正式打响。
从来知道自己要老,终究会老,但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快就老,也没有感觉自己已经变老。但从日益变白的鬓角、日渐稀疏的头顶、开始松动的牙齿、逐渐笨拙的腿脚感受到了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公交车上年轻人开始主动给让座了,商场里乘电梯服务员开始关照小心脚下并下意识伸手搀扶了,酒席桌上的位置已经从门口逐步上移到里边主座了,当年的同学朋友越来越多人升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感受最深的是高出半头的儿子已经开始主动把沉甸甸的米面袋子往自己肩膀上扛了。开始的时候,我还倔强地争上一争,一副不服气的感觉。怎么,难道我老了吗?后来干脆不再强求,一切变成了自然的常态。感觉在旁观者的眼里自己是真真的开始老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老”不是七老八十的老,更不是耄耋之年的老,而且连国际上流行的衡量老年的标准也够不上。在我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时常同真正的老年人打交道,与他们的年龄和经历比起来,我似乎跟“老”字还沾不上边。年届五十,刚过半百,离退休还差着十个年头呢。要是赶上延迟退休,不定还需要再拼搏奋斗多少个春秋。而且,在心里是没有丝毫老的感觉的。在年轻人眼中是老了,在真正的老年人眼中还是小字辈。说自己“老”,实在的,连自己都感觉心虚没底气,都感觉理不直气不壮,都感觉脸上发热。什么老啊,还是换种说法,只是不再年轻了而已。只是太阳过了中午而已。只是身体机能过了全盛期开始逐渐衰退了而已。作家路遥躺在病床上写下数万字的《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突出展现了他叹人生之苦短,与病魔抢时间、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精神。我所接触的许多老同志笑迎老年,离退休之后焕发第二青春,演绎了无数多姿多彩的早晨从黄昏开始、青春从60岁开始的传奇佳话。如此说来,我们的青春也需要从50岁开始,从戴老花镜开始,从颈椎腰椎劳损开始,从血压高血糖高开始了。
这里的“老”其实只是一种对现实的正视,一种对将到的未来的感应,一种对日渐逼近的挑战的积极应对和超前心理准备。如今,戴上老花镜已经三四年了。度数从100度增加到了200度。鼻子耳朵已经习惯了这个新伙伴,媳妇孩子同事们自然也都见怪不怪。皮鞋买软的,衣服买鲜的。吃饭注意养生,业余加强锻炼,且把世态炎凉看透,把功名利禄看淡。一面憧憬未来,一边回忆童年,一边勤奋工作,一边注重保健,该来的总要来,该去的总会去,夏有夏的火热,冬有冬的浪漫。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既然你迟早要来,终究要来,摩拳擦掌、气势汹汹,情真真意切切呼风唤雨要来,我这里就扎紧篱笆,清扫厅堂,把酒抚琴,挑灯看剑,沏一壶佳茗,奏一曲仙乐,静下心来等着你翩然而至。省着跟眼花了一样慌里慌张手足无措跌跌撞撞地被动应付。顺势再铺纸挥毫修锦书一封,托清风明月捎了去,邀你携手对饮,共谱一曲依然激扬荡漾依然美妙动听的青春乐章。
老年的文章5:知足常乐
文/徐惠智
人到老年,许多朋友在一起聊天,回忆曾经走过的沟沟坎坎,不少人都觉得失去了很多机遇而懊恼不已,也为自己以往的偏执自信而自责,更因当初选错了人匆匆成家而不胜欷歔……这世上没有什么后悔药。关键是活在当下,面对现实,心态平衡,才能知足常乐,延年益寿。如果心头放不下,郁郁寡欢,反倒可能积郁成疾,损害健康乃至折损寿命。过去的成败荣辱,都是过眼烟云,无须太过计较。
一位大姐经常唠叨,年轻时是单位的一枝花,当时追者如云。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最终选择的是一个不起眼的“根红苗正”的工人,大字不识几个,既无技术,更无文凭,闺密们说正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后来老公又下岗买断工龄,失业,至今连养老退休金都没有。为此,一家人没少争吵。正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如今,悔之晚矣,心里老别扭,万事无兴趣,差点要变成痴呆女了。
还有一位女士,轻信那时铺天盖地地散发的投资理财广告,将从牙缝里节省下来的几十万元棺材本投进去,不料血本无归,全被骗光。为此,家人埋怨,她也自责,原先好好的身体,一下子垮了。而巨额的医疗费更让人雪上加霜。日前,在镇江电视台“民生频道”看到,一位从日本回来的女归侨,将从日本带回的折合成人民币100多万元的养老金投入所谓的“投资理财”大骗局中,生活陷入困境,独生子又因病夭亡,生活一下子堕入黑暗中。一些帮忙的志愿者们正奔走为她申请低保及“失独”补助。这位60出头的妇女在电视上表示,希望能找到一个教日语的工作,得些报酬,以解生活的困境。
还有一位小妹,在房价低迷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将本来买房的钱借给好友,不仅自己失去了买房的最佳时机,借出去的钱竟分文未能收回。数次走上公堂,好友变成仇人、老赖,又执行不回,老夫妻整日以泪洗面,互相埋怨,但已于事无补,追悔莫及……
人生有着许多的酸甜苦辣,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面对以前的挫折与失误,痛定思痛,只能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扎紧自己的口袋,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些电信诈骗、高息理财只能让人跌入深渊,损失惨重。面对形形色色不堪回首的“过往”,我劝姐妹们一句,过去的既然已经过去,只能吸取教训,没有人会为你挽回损失,唯有调整心态,面对现实,重新开始。我的亲姐姐在上世纪80年代将毕生积蓄的15万元,借给一位朋友“救急”,之后一直拒不归还,并称“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法院也拿其没法。我的姐姐在气恼郁愤之下,一病不起,才五十出头就去世了。没有多久,姐夫也因愁闷而不治。姐姐、姐夫都是当地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如果现在活着,每人每月的退休金都在1万元以上,可就为了这事,夫妻双双还未到退休就丢了性命。
知足常乐,释放心结,满怀信心与希望,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天。
老年的文章6:人至老年 方才明白
人至老年,方才明白:不再有童年的笑脸、青春的美丽,胸怀却变得坦荡宽广能够装得下四海风云,容得下千古恩怨。
人至老年,方才明白:不再有少年的狂妄、青春的浪漫,岁月却增添了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
人至老年,方才明白:人生一世无论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盛衰与荣辱都自然如流水,从哪里流出,还必将流回到哪里,真正领悟到百川归海、万物归一。
人至老年,方才明白:世事并非黑白分明,在黑白之间往往有一系列的中间色,所以,孤独、寂寞、痛苦、落魄是人生不可缺少的调味剂,善待它们就是善待人生、善待生命。
人至老年,方才明白:并非人人都能心想事成,并非人人都大有作为;但做人是一生的事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足迹,只要自己奋斗过、追求过,得失成败又能够算什么。
人至老年,方才明白:老年自有老年的风景,青春虽然美丽,但它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只有青春的心境,才是生命中一道不变的风景,所以,衰老不是从老开始,而是从对生活的厌倦、失望、冷漠开始。
人至老年,方才明白:世上没有完全合乎自己心仪的同伴,也没有完全合乎自己心仪的事务;家庭幸福和婚姻的美满关键在于宽容、谅解和相互的感恩、敬重。
人至老年,方才明白:人生最实质、最内在、最主体的是把一生的奋斗与拼搏、机运与巧合揉进生命的脉络中,滋养人生、丰富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老年的文章7:打麻雀
文/安淑媛
老年大学的国画课上,随着老师的讲解,一只可爱的小麻雀就跃然纸上了。
麻雀是画家笔下的爱物,原物自然也可爱。人们说起麻雀总爱在它前面加个“小”字,足见对麻雀的喜爱之情。然而就是这倍受人类喜爱的小生灵,曾经蒙受了天大的冤枉,列入了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那是1958年的事,我正在太原第六中学读高中。学生们爬上房顶挥舞彩旗,敲锣打鼓。一群麻雀飞过来了,大家就使劲摇旗呐喊,锣鼓喧天,惊恐的麻雀往别处飞去,别处也是如此。于是筋疲力尽的麻雀一只只掉到地上死了。那一年麻雀们被消灭了不计其数,后果却显而易见。第二年某种害虫大量繁殖,咬死无数庄稼,原来此害虫的天敌就是麻雀。无知的人们只看见麻雀啄食庄稼,却看不见麻雀吃害虫,更不知道那些害虫对庄稼的危害远远大于麻雀啄食的危害。
记得早年间在草原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草原上的狼常常偷袭羊群,牧民就组织“打狼队”专门打狼,结果是狼消灭了,兔子却多了,兔子吃草,夺走了牛羊的口粮。殊不知狼吃兔子,遏制兔子生长,反过来给牛羊留下了青草,这就是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打破了食物链就破坏了生态平衡,人类就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现在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再也没有人打麻雀了,但是麻雀的数量还远没有恢复到五十年代以前。想想那时的麻雀真叫多,几乎家家的房檐下都有麻雀窝,有些刚刚孵化的小麻雀,羽毛尚未长全,就成了小孩子的玩具。把它们养在小纸盒里,喂米喂水,长大了就满家飞,好玩极了。记得小时候,到了冬天,小孩子们就会去捡拾麻雀的粪便(中医药名“白丁香”),捡回家交给大人,大人把麻雀粪和猪的胰脏放在一起捣烂,做成“猪胰子”,用来洗手,皮肤又光又滑,还不会裂口子。现在想做猪胰子也做不成了,哪里还能捡到麻雀的粪便呢!
老年的文章8: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文/张欢欢
幸福老年有四个层次:身体健康、亲友和睦、老有所乐和实现自我。除了身体健康,后三项都和心理素养有关,可见其对老年幸福程度的重要影响。
在不少老人看来,“老态龙钟”“齿缺发秃”“风烛残年”都是老年的代名词,因此退休后情绪变得低迷,面对疾病时犹如逃兵,对晚年生活失去了信心。著名哲学家乔治·桑塔耶那说,意志力是幸福的源泉。老人应保持“壮心不已”的心态,在挫折面前要像个意志坚强的战士,才会对未来充满向往。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的这句话道出乐观是长寿的关键要素。在大部分有关长寿的心理学研究中,积极的态度都被看作最重要的一项。美国耶鲁大学曾对700多名老人进行为期11年的调查,发现态度积极的老人更易从病痛中恢复。
老人在面对衰老时,要有“光阴既去莫言悔,笑对霜雪鬓间凝”这样从容、潇洒的境界;面对琐事纷扰时,要少些抱怨和焦虑,尚未发生的事不去瞎琢磨;面对功名利禄,要懂得知足常乐。
与其他动物不同,人类有认识与反思自我的能力,懂得理智选择。我们每天都与外在的诱惑和内在的惰性斗争,有些事想做但不能做,有些事不想做却必须做。“小不忍则乱大谋”,心理学家发现,自控力强的人更易作出合理的决定,幸福指数更高、健康状态更好。
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长时间面对诱惑与挑战便会“疲劳”,但可通过训练来加强。培养自控力是痛苦的过程,要克制欲望和冲动,第一步就是学会不找借口。比如,老年朋友下定决心戒烟,就不给自己任何复吸的理由;倘若坚持锻炼,即使天气不好也要在室内活动。有时单靠自控力去做好一件事并不容易,如能适当借助外力,也许会增添动力,向他人作出承诺就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老人的情绪控制力较差,点火就着,甚至经常发“无名火”。生气不仅伤及心、肝、肺等重要器官,还会增加患癌和猝死几率,缩短寿命。有些老人受病痛、退休、亲友离世等刺激,很容易急火攻心,影响身心健康。相反,心胸开阔的老人更易受身边人的欢迎与爱戴,离幸福也更近一些。
想要安度晚年,就应学会情绪管理。美国心理学家欧廉·尤里斯提出“灭火三部曲”:降低声音,放慢语速,胸部挺直。生气时不妨找个安静处,深吸一口气,默数10个数,如还是难以平复,就继续数下去,转移注意力,直至怒气消解。控制不良情绪不代表生闷气,喜怒哀乐,人皆有之,适度的情绪起伏也是正常的。我们要学会和情绪做朋友,正视它、接纳它,并和谐相处。
老年的文章9:老年生活遐想
文/九满
许多时候,我们的时间不是我们自己的。它像一片土地,羊群来了,狼群来了,猎人也来了,上面纷乱布满入侵者的脚印。
忽一日,自己荣光地退休。再也不用朝九晚五地奔忙了,再也不用去看各色人等的面孔了。没有电话的嘈杂,也没有公家人来来往往。时光是自己的,不被占用,不被打扰。只有古旧的水龙头产生的水滴声悠悠长长地传来,岁月似乎也被这水滴声拉得长长悠悠。
日子,不必数着过,也不必比着过。关起门来,屏退所有的来客,取悦一回的自己。只取悦自己。尽情的享受生活,小心翼翼地关照自己的身体,尽量给自己温暖,尽量让自己悠悠地过,尽量让自己的天空清新明朗。该断的断,该了的了,无论风云变幻,内心始终保持一派祥和、从容,仿佛自己已是人生赢家。
养上一两只懒猫,或者养上一条不取名字的土狗,让它们陪着自己。就坐在藤椅中,手搭在扶手上。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就是坐在那里挥霍时光,把一些所谓的思念,一些较劲,一些负面情绪都束之高阁,或者掷之千里,让自己的心从忙忙碌碌的工作中走出来,慢慢的去会意老年生活中的曼妙和温婉。在清浅的落寞中,把自己放牧成独一无二的皇帝,不思朝政。这样的感觉,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是找寻不到的。这样倒显出老年生活的妙处了。
戒掉抱怨,戒掉不满,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时刻有一个好心情。没有雾霾,亦无寒风,没有大是,也没有大非,更没有什么大事情,只有空气悄无声息地来来往往,只有太阳的光辉亮堂堂地普照着老年岁月里的光阴,不喧哗,轻轻微笑一般。
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跳脱个人的狭窄视野,用洒脱的眼光看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渐渐的,感觉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颗多么幸运的尘埃。如果我的视野之内都是乌云,那肯定是因为自己站得还不够高,眺望得还不够远。
喜欢书法,就拿起笔来,描上自己的情感,绘上自己的风格,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喜欢文学,就坐下来,静下来,写几行小字,留下此刻的心情,回眸过去的一切的一切,码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在文字中,快乐着自己的快乐,幸福着自己的幸福,悲伤着自己的悲伤……
喜欢看书,就一字一句地慢慢读、细细品,时而掩卷沉思,时而潸然泪下,尽情地享受着文字里的细雨清风。怀旧了,想念老朋友了,翻开通讯录,把一封封的联络文书派发出去,让一个个被拆散的零部件再一次回归整体。细细碎碎的话语,类似于与少年伙伴的倾诉,在一场场的聚会中,在一次次的交流里,我们渐渐找回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享受着变老的快乐。
趁现在腿脚还灵便,多到自己没有去过但又想去的地方转转,去英国的斯特拉福特小镇,去那个莎士比亚终老一生的地方,漫步在那鲜花绚烂的小道上;去南非的开普敦,与那些野生的海豚坚守一次不顾风雨的约会;去希腊的罗得岛,感受世界上最美丽的蓝色,享受童话般的美景。想重新起航,就选择好自己喜爱的行业,带着过去未竟的理想,带着过去的遗憾,让自己在摸爬滚打中,享受创业的乐趣。
抑或回到童年、少年生活的地方,盖一栋红砖青瓦的小屋,雕花的木窗,青翠的竹帘,屋门常开,屋后开辟一片农地,或种菜或植树,以清凉的溪水灌溉,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裸露着真挚、安全与健康,韭菜花素白地开着,或懵懂地鼓着朵,黄瓜褪去干枯的黄花,蓄积着浓浓的汁水,等待一个缘满的日子,等待一只妙手的主宰。屋前有一涧小溪,淌过一滩苔草丛生的乱石,绕屋而去,鱼虾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恋爱与嬉戏。房屋周边,竹丛、桃树和李树杂乱而生,鸡鸭们在丛林下悠闲地散着步。
清晨起来,一身布衫,一双平履,在鸟语花香的氛围里,独自游走在房前屋后,在蜿蜒的小道上轻嗅金银花的清香,采摘带有露水的蔬菜瓜果,与草木相伴,与鸟兽同乐,与藏骜同行,享受那份散淡的放松;大树底下,置一楠木方几,一条软垫,泡一盏雨前龙井,看看报纸,听听音乐,看万家炊烟……倦了,伴着潺潺的流水声,枕着风吹树叶的萧萧声香甜入睡。若是兴致来时,取来土酿的米酒,举杯邀明月,那是一种淋漓尽致的酣畅,怎一个醉字了得……
我们现在这个年纪,虽然失去了童年时的稚嫩,岁月却馈送给我们一份成熟;虽然失去了少年时的天真与单纯,却活出了一份豁达和丰富的内涵;虽然失去了青壮年时的强壮,岁月却赠与一份端庄。老年的我们,比自己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贴近现实,同时也向生活本身学会了如何善待自己,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却能够保持一份平静的心态,任凭岁月如何老去,我们的生活都充满欢声和笑语。
老年的文章10:枫叶正红
文/李兰贵
人到老年,特别喜欢秋色,而对枫叶变换外衣的初秋更是情有独钟。于是那秋日色彩斑斓的山林,那点缀在山林间的片片红叶,那田野里一望无际的金黄稻浪,那山坡上连绵起伏的老玉米,那蓝天下碧蓝的池塘水库,时常令我陶醉,仿佛回到了童年。
我是在山里长大的,记得小时候我也总盼望秋天的到来,我特别喜爱山货,喜爱山里面秋天成熟的山葡萄、山里红、山枣子……秋天里,我时常和小伙伴儿们结伴上山,常常是饱腹而归。回想那个时候,山里的红叶很多,三角枫,五角枫,红透了山林。然而,我却总是对它熟视无睹。
参加工作以后,我依然没有离开家乡的山林,山林里的空气新鲜,春天里的翠绿,夏天里的墨蓝,秋天里的五色,冬天里的银白,大山带给我无限的风光和乐趣。然而即便在山区,紧张忙碌的生活,也使我无暇顾及周围的景色。在不经意间,我来到了花甲之年。
2010年退休进城以后,环境变了,我的心却留在了故乡。十月的南湖,晚霞似火,枫叶正红。望着南湖徒步大军中的猎猎彩旗,望着首尾难见的徒步大军,听着动听悠扬的音乐,我被这秋天的景色所感染,所震撼。“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以自己顽强和坚毅的品格,年复一年地装扮着秋天,装扮着人生,带给人们浪漫、希望和梦想!
老年的文章11:幸福的晚年生活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如今的老年人和以前相比,真的是幸福多了,不仅有丰富的业余生活,还有着健康的身体,能走的多走走,能吃的多吃吃,有条件的住着大房子,养着第三代,这样的生活真是的不亦乐乎!
因为政策好,养老金也是年年的涨,如今的老人也有着不少的积蓄,生活很是富足,什么都不缺,早上有去公园跳广场舞的阿姨们,也有锻炼身体的叔叔们,还有每天散步的年轻老人。能吃能睡,身体健康比什么都好,还可以去祖国各地旅游,吃点健康的保健品,让身体更加好。
他们这一代,小的时侯是吃过苦的一代,年轻的时侯参加过下乡,中年时经历过下岗,这一代的老年人们, 经历了太多的苦,老了就该享福了,以前没有什么爱好,老了就参与了老年旗袍队,越剧团,舞蹈团,还有太极拳等等团队,让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不比现在的年轻人差!
如今的社会,老龄化越来越普及,让他们老有所养,也有住在养老院的,不过他们的生活并不孤单,现在的老年人,也学会了手机,这个高科技,老有所用,老人们一直在参与社会上的志愿活动,成为一名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老有所依,除了带孙子外,老人们有着孝顺的儿女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现在的老人们越来越幸福了,不愁吃,也不愁穿,不由得让现在的年轻人羡慕不已,这都是社会的政策好,中国也是越发的强大了,农村的老人们也有自己的福利,城里的老人们也是过得其乐融融,所以在新中国的土地上,人们都是幸福的笑容!
幸福的晚年生活,可能到了我们70后,80后更是不一样,各种不同的福利,不同的待遇,作为一名中国人更是为之自豪,祖国在中国工共产党的领导下,越发的强大,所以我们都是幸福的一代!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们,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中,幸福围绕着我们,这就是现在,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是我们所期望的美好的生活!
老年的文章12:我的老年梦
文/陈安雄
从工作岗位退下来,摆在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生活,如何安度晚年。
闲在家里,浪费光阴,未免可惜,甚至可悲。想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箴言,顿时心中激起从头起步,再开新局的波浪。
我把旅游与写作作为老年梦的目标。退休之后,我跑遍11个省、市、自治区。每到一处,都会坚持写一篇日记,作一首小诗,拍一张留影。通过旅游,亲近自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活动筋骨,愉悦身心。
视写作为伴侣,我把笔耕当食粮。退休十二年来,我陆续出版了《长歌晚唱》、《闲暇漫笔》、《烈女传奇》等十本着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点滴精神粮食,为文学园地增添了几片花瓣、几株小草。
因为这些,我的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果称之“老有所为”,其实难负;要说“老有所乐”,倒是心悦而诚服。
古诗云:“莫道桑愉晚,为霞尚满天”。作为老年人,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时刻胸怀梦想、与时俱进,光阴就不会虚度,梦想就会生根!
老年的文章13:小东海漫步
文/马俊海
从我居住的老年公寓,穿过一条小街就到了三亚的鹿回头路,再往前经“半山半岛--中央海景大道”小区,就到了林木苍翠波光粼粼的小东海了。
记得两年前我游鹿回头公园时,站在山顶往下看,那时的小东海还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小海湾,杂乱分布着几十户人家的低矮平房,很少有像样的楼房,海湾里零零星星泊着几条渔船。想不到短短两年间,小东海竟摇身一变,由丑小鸭变成了金凤凰,成了半山半岛一个海上花园。
五十余米宽的金色沙滩,几千株新栽的椰子树、棕榈树、榕树、葵树、旅人蕉等花木为小东海穿上了绿裙,把小东海装扮得秀美亮丽,像含羞带娇的新娘,让人心动、神往。沙滩正前方是一条百米长的栈桥,整洁的木板路面配着白色水泥围栏,一直伸向大海。川流不息的人流,在栈桥上散步,看山,看海,看远处的船影,看近处的楼群,一个个喜笑颜开,相机闪光灯明明灭灭。栈桥两侧是千余米长的游泳场和沙滩排球场等游乐场所,一群群青年人穿着鲜艳的泳衣在碧海中劈波斩浪,排球场上则传来阵阵喊声、笑声。
栈桥北面是新建成的中、西餐厅,地中海餐厅,咖啡屋 。餐厅后面是二层开放型镶着大玻璃窗的别墅区,庭院里是装饰精美的楼台亭阁,弯弯的石拱桥,桥下清流潺潺,约尺把宽的黑色大理石砖块连起来铺成甬路,每砖之间留有约二十厘米宽的空间,任清水涌流。人行其上,听着水声,神清气爽,别有一番情趣。几只造型活泼可爱的白色大理石小鹿,蹦跳着在溪边喝水、嬉戏,几株开得正艳的夹竹桃笑迎游客,翠竹、葵树、旅人蕉等花木青翠欲滴,把一个个庭院装扮得幽静、秀美。
庭院外,宽敞的观景平台上摆着精美的白色藤椅,高大的椰子树间有用绳索系成的吊床、环形软床,供游客休憩。地中海餐厅有像北方农家用的葫芦瓢样的吊椅,可以360度转动,在里边既可以品小吃,又可以观海景。左前方靠山的海里,是几条纵横交织的栈桥,桥上有几个体积庞大造型古朴的建筑,呈四方形,那是海上餐厅,据说有几十个豪华包间。
与小东海相比,大东海是雄浑、浩淼、绿荫遮天的大景观,而小东海则是小巧、精美,花团锦簇的小景观。大有大的美处,小有小的妙处。
在小东海观景,白天、夜晚各有不同。白天看山,看海,晚上看灯,听涛。白天,在小东海漫步,或是躺在环形软床上,伸展四肢,先看山,那山是葱绿的,缓缓的山坡,高高低低,海拔只有一、二百米,既无巍峨崚嶒的奇峰之美,又无鬼斧神工的危崖之妙,在这里,山只是海的陪衬而已。山之上是浅蓝色的天,天上飘着淡淡的白云,可谓云淡风轻,云随风缓缓移动。再看海,早晨6点多,到小东海晨练,那海上蒙着一层薄雾。影影绰绰看不甚清海的模样,呼吸到的是海上那潮润新鲜略带海腥味的空气。上午十时许,太阳拨开云层把阳光投向大海,你这才看清海的宽广,浩淼,海的无边无际。在遥远的海天一线的地方,有渔船点点,此时风平浪静,海波不兴。中午时分,那海水在阳光强烈的照射下,呈豆青色,像一大块豆青色的绸缎横铺在海上,由近及远直到天边,那海的颜色鲜艳瑰丽,让人看得心醉。
晚上,在小东海看灯、听涛。
先说看灯。小东海没有高大的灯柱,路旁弯弯低垂的灯柱有一米多高,灯罩呈向下的黑色喇叭状,那昏黄的灯光只能照到脚下两三步远,只照路不照景,不晃人眼睛。那灯光陪着你一步步前行,那灯光与你不离不弃,让你放慢脚步,让心沉静下来,放下一切烦琐冗事、杂念杂想,这是一种慢节奏的恬淡生活,是难得体味到的美好境界。举目远望路边的椰树,每棵树下都有一盏背景灯,向树身、树梢投放出淡淡的绿色光束,光线柔和,温馨,把夜色中随风摇曳的巨大枝叶装点得极为美妙,像一位妙龄少女向游客诉说着什么。稍远处,海边上几十栋式样新颖时尚的建筑群上的轮廓灯、彩灯、霓虹灯,争辉吐艳,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图案。
再说听涛。晚上,喧嚣了一天的大海平静了,海边上游人也少了。此时,你脱去鞋袜,挽起裤腿儿,光着脚丫踩在海边松软的沙滩上,大海正在退潮,那略带温热的海水一波波涌向沙滩,又退下去,那海水舔着你的脚丫,小腿,感到柔柔的,软软的,好舒服,好痛快。那海水扑上来,又退下去,涛声也声声入耳,“哗--”“哗--”有节奏,有时像轻声细语,有时急,有时缓,有时长,有时短。从海边浅处涌上的浪小而浅涛声轻细,从大海深处涌上来的浪大而重,涛声宏大。“哗--”“哗--”的涛声无休无止,随着海浪一次次扑来,一次次响起,组成了雄浑壮美的交响乐,给人们送来天籁之音。
啊,迷人的小东海,迷人的南中国海,我沉醉在这夜色,这灯光,这涛声里。
老年的文章14:老年重修养
文/王芳
如今有人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为“因为近黄昏,所以夕阳无限好”。把转折关系改成了因果关系,把消极无奈的情绪,改为积极向上精神修养的警语。让老年人越活越有劲头,越活越积极向上。
退休之后,若想安度晚年,至关重要的是加强修养。这里说的修养不仅仅是道德方面的修养,而是指多方面的修养。诸如思想、理论、文化、艺术、气质等等。
比如文化方面的修养,它对老年人是不可缺少的。一些老同志退休后比往日清闲了许多,不由自主地有一种空虚寂寞的感觉。这时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开始有目的地认真读几本书,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从书本里得到的东西便会使你的生活逐渐地充实起来,爱不释卷会让你感到时间比金子还宝贵。
再比如艺术方面的修养,对老年人更为有益。艺术能陶冶人的性情,而性情的好坏对老年人能否健康长寿又是非常重要的。艺术的天地是广阔的,每个老同志都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兴趣自由进行选择。无论是音乐、舞蹈、诗歌、绘画、书法,也无论你选择哪一种形式,只要专心学下去,就会其乐无穷。人们常说:诗歌可以使人灵秀,才华横溢;绘画可以让人襟怀开阔,脱去胸中尘浊;书法可以叫人自然天真,心情如山花竞放、泉水流长一样舒畅。
而且艺术修养又与其他方面的修养关系甚为密切,大有启迪互补的作用。
修养可以使人的心理不断地得到调节,胸怀宽阔豁达,精神愉快振奋,感情丰富美好;修养可以使人有知识,有道德,立身行事,使每一行为有益于社会和人民。
老年朋友们,只要加强修养,相信你们的晚年一定会过得既充实又幸福,自己的夕阳会更加充满活力。